時間:2023-06-07 15:56: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稅務精細化管理措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3)03-0113-1.5
自我國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經濟增長保持了20多年,特別是在本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逐步趨向國際化、消費結構高級化、民營經濟擴大化、城市化和政府行為規范化,在此動力的推動下,我國的經濟發展仍舊快速發展。但是,過去粗放式的稅收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現階段的需求,給稅收管理工作帶來很多缺陷和弊端。盡管稅收收入一直保持上漲的趨勢,可是其中隱藏隱患也不能忽視,主要表現為稅收成本太高,調整稅收,沒有所得稅,收過頭稅,個人所得稅,地方政府干預,稅收仍然盛行,稅收流失。因此,加強稅收管理,提高稅務管理水平,成為中國降低稅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的主要措施。精細化管理是在同一時間改變過去的經營方式粗放,傳統的管理理論為基礎,實施精細化的各級管理人員,可以降低成本,最大程度的一種管理模式,以增加利潤。
一、稅收精細化管理的含義
稅收精細化管理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納稅人的實際情況,將基于集成,企業管理和公共管理學,在稅收法律的前提下,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納稅人提高稅務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的收集和管理,具體內容包括:好,工作職責標準做工精細,精細化管理的精細工作程序和系統。稅收精細化管理就是針對現存的粗放型管理方式的局限與不足,根據優化資源配置的角度,對現有稅收管理格局通過分類、細化、簡并、延伸,進行優化健全,甚至結構重組,加以系統整合,從而促使各崗位嚴密、細致、充分、能動、和諧,進而形成科學、合理、周密、簡明、高效的稅收管理格局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
二、稅收精細化管理在稅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加強稅收征管。稅收精細化管理主要是基于信息網絡,加強和實施進行分析,評價稅收管理,稅收管理環節,明確職責,優化稅源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共享中的稅務部門內部的建設模式,良性互動的有機統一,有關職能部門。通過對不同行業的具體管理的精細化管理,有利于加強重點稅源監控,減少稅收流失,提高稅源監控的效率,減少稅源控制成本,促進稅源管理,提高質量。有利于建設服務型稅務機關。為納稅人服務是稅收管理行政行為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于稅收征管的全過程,管理與服務本身就是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稅收精細化管理是嚴懲偷逃騙稅行為,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創造公平公正稅收秩序的根本保證,也是對納稅人最根本的服務。
三、稅收精細化管理勢在必行
目前稅務管理所處的狀態。稅收信息化建設角度:目前稅收管理信息系統主要有CTAIS稅收管理系統、金稅工程、進出口稅收管理系統等,但各大系統后臺數據庫互不兼容。可以說目前稅務系統的信息化水平還不高,不能很好滿足稅收現代化管理的需要。
稅務人的組成人員:稅務人員是收入管理,稅收管理問題的第一個元素,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當前稅務人員管理系統,人員進入渠道不暢,只有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稅收人員才能得到及時補充,在基層單位收集的嚴重問題數量不足,而行政任務在基層部門每年都有更增加,致使稅務人員的日常工作量越來越大。稅收管理流程中存在的缺陷:目前,一些日常的稅收征管業務,沒有統一的標準,自由裁量權造成稅務人員有一定尋租空間。當前的稅收管理細節存在不好的地方,使的稅收執法不規范。
綜上所述,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制度的限制,也因為執行的困難以及稅收設計方面的原因,在這些問題的稅收服務的滿意度和稅收管理效率的工藝設計方面存在著問題,通過引入精細化管理的方式,稅務部門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可以從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進行轉變,從而有效的解決問題,提高稅務部門整體的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引入稅收精細化管理,通過稅收管理精細化改造,提高稅收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四、對于稅收精細化管理應采用的策略與措施
稅收精細化管理應用策略。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科學的制定各種制度;工作流程順暢;秩序規范。
提高稅收精細化管理的措施:建立嚴密的內部管理制度。完善行政管理機制;健全干部競爭上崗制度;提高稅務管理人員素質,優化人員構成。
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流程再造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精細化管理的實施,通過實施稅收業務流程再造的過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業務流程重組和重新設計是指對企業流程的重新設計,能夠成本,質量方面是企業獲得動態改進,提升服務質量。
加強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整合信息資源。加快推進“金稅三期”工程建設;建立統一的數據分析應用的信息平臺;建立稅收管理員平臺;建立稅收執法管理信息系統。
加強稅源精細化管理。加強稅源管理是實施科學稅務管理的最終目標,精細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強把稅源管理作為實施稅收管理工作的重點。經濟決定稅收,經濟發展是稅收的主要來源,但在嚴格意義上的稅收是不平等的稅收。強化稅源精細化管理的措施如下:可以通過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來達到強化稅源管理的目標;開展納稅評估挖掘稅源管理的深度;以規范服務為重點,提升納稅服務水平;加強納稅人基礎資料管理。
五、優化我國稅收制度應采取的方案
按照精細化管理的目標,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優化目前我國的稅收制度,使其更加適應稅收精細化管理的需要。建立和健全稅收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稅收法律體系;稅是法律規定的,按照政府的規定征收的,對稅收基本法認識的缺乏,嚴重影響了稅收執法效率和權威,應盡快落實基本法律和相應的稅收法律,使我國稅收法律體系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規范稅種設置,簡化稅率結構;稅種設置要規范,各項流程都應有明確的法律程序,不能重復設置,讓納稅人和稅務機關都應該對稅收品種清清楚楚,避免繁瑣、重復、交叉。
規范優惠政策,使其具有可行性;稅收優惠政策要盡量固定規范,提高管理上的可行性。
人是生產力中的第一要素,是一切管理活動的主體。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首要的是要加強對稅收征管主體——稅務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形成一種人人不甘落后,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爭創一流的工作精神。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居于支配地位的價值觀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定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努力形成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的人本理念,激發干部工作熱情,調動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深入持久地開展以愛崗敬業、公正執法、誠信服務、廉潔奉公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建設,努力營造人盡其才、安居樂業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積極開展各種爭先創優活動,努力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氛圍,使每一名稅務干部養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作風。
強化責任意識。增強干部職工做好工作的主動性,養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必須強化責任意識。一是建立健全稅收執法責任制。將稅收的征收、管理、稽查等執法工作,細化為具體的執法崗位,以崗定責,以責定人,構建完整的崗責體系;對每個崗位的工作步驟、順序、時限、形式和標準等作出明確細致的規定,設計科學、嚴密的工作規程;以崗位職責和工作規程為標準,對執法質量進行定期檢查,建立獎勵與約束相結合的評議考核體系;與評議考核、執法檢查相銜接,實行嚴格的過錯責任追究。二是要嚴格落實好以查促管工作制度。通過稅務稽查,不僅要查處納稅人違法違規的問題,也要發現和分析稅務部門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從而強化稅務干部的責任意識,為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指明方向、找準癥結、提供對策。
二、實施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重點是抓住征管工作的具體環節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節貫穿于管理活動的全過程,體現著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凝結著管理的質量、效率及效果。只有不斷地關注細節,認真加以規范和解決,才能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納稅人戶籍管理。這是稅收征管工作最基礎、最基本的管理環節。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稅收管理員制度,明確征管范圍,落實管理責任;建立戶籍日常巡察、實地核查工作制度,防止漏征漏管;健全戶籍管理檔案,及時歸納、整理和分析戶籍管理的各類動態信息,強化和細化管理。
2、納稅申報管理。盡快探索完善納稅評估管理制度,使之成為稅務機關強化稅源管理、解決申報不實問題的一項重要管理手段。同時,要規范申報資料在征、管、查環節中的傳遞,注重申報信息的應用。
3、稅源管理。強化稅源管理,一是要明確管理責任。二是要明確管理重點——稅基,就是要核實納稅人的收入與支出。三是實施分類管理。就是針對不同類型的納稅人,根據其生產經營狀況和納稅信譽好壞程度,進行科學合理分類后,實施與之相對應的監控辦法。對重點稅源實行重點監控網絡管理;對市場稅源實行劃片集中征收管理;對零星稅源借助各行業、部門的管理優勢,實行源泉控管綜合治理;對關、停、并、轉企業,失蹤戶、非正常戶等特殊稅源,按地域分戶到人,實行行業監控和戶籍管理,定期開展清理。
4、征管工作規程。征管工作規程是開展稅收征管所必須遵循的基本的操作規范,包括業務處理流程及與之相關的表、證、單、書等,建立科學、規范、嚴密的征管工作規程,是推動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基本要求。由于各地在征管模式及計算機應用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完全制定全國統一的征管工作規程難度很大,但其中的對外執法類業務流程及其相關文書必須統一。
人是生產力中的第一要素,是一切管理活動的主體。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首要的是要加強對稅收征管主體——稅務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形成一種人人不甘落后,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爭創一流的工作精神。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居于支配地位的價值觀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定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努力形成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的人本理念,激發干部工作熱情,調動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深入持久地開展以愛崗敬業、公正執法、誠信服務、廉潔奉公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建設,努力營造人盡其才、安居樂業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積極開展各種爭先創優活動,努力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氛圍,使每一名稅務干部養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作風。
強化責任意識。增強干部職工做好工作的主動性,養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必須強化責任意識。一是建立健全稅收執法責任制。將稅收的征收、管理、稽查等執法工作,細化為具體的執法崗位,以崗定責,以責定人,構建完整的崗責體系;對每個崗位的工作步驟、順序、時限、形式和標準等作出明確細致的規定,設計科學、嚴密的工作規程;以崗位職責和工作規程為標準,對執法質量進行定期檢查,建立獎勵與約束相結合的評議考核體系;與評議考核、執法檢查相銜接,實行嚴格的過錯責任追究。二是要嚴格落實好以查促管工作制度。通過稅務稽查,不僅要查處納稅人違法違規的問題,也要發現和分析稅務部門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從而強化稅務干部的責任意識,為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指明方向、找準癥結、提供對策。
二、實施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重點是抓住征管工作的具體環節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節貫穿于管理活動的全過程,體現著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凝結著管理的質量、效率及效果。只有不斷地關注細節,認真加以規范和解決,才能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納稅人戶籍管理。這是稅收征管工作最基礎、最基本的管理環節。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稅收管理員制度,明確征管范圍,落實管理責任;建立戶籍日常巡察、實地核查工作制度,防止漏征漏管;健全戶籍管理檔案,及時歸納、整理和分析戶籍管理的各類動態信息,強化和細化管理。
2、納稅申報管理。盡快探索完善納稅評估管理制度,使之成為稅務機關強化稅源管理、解決申報不實問題的一項重要管理手段。同時,要規范申報資料在征、管、查環節中的傳遞,注重申報信息的應用。
3、稅源管理。強化稅源管理,一是要明確管理責任。二是要明確管理重點——稅基,就是要核實納稅人的收入與支出。三是實施分類管理。就是針對不同類型的納稅人,根據其生產經營狀況和納稅信譽好壞程度,進行科學合理分類后,實施與之相對應的監控辦法。對重點稅源實行重點監控網絡管理;對市場稅源實行劃片集中征收管理;對零星稅源借助各行業、部門的管理優勢,實行源泉控管綜合治理;對關、停、并、轉企業,失蹤戶、非正常戶等特殊稅源,按地域分戶到人,實行行業監控和戶籍管理,定期開展清理。
4、征管工作規程。征管工作規程是開展稅收征管所必須遵循的基本的操作規范,包括業務處理流程及與之相關的表、證、單、書等,建立科學、規范、嚴密的征管工作規程,是推動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基本要求。由于各地在征管模式及計算機應用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完全制定全國統一的征管工作規程難度很大,但其中的對外執法類業務流程及其相關文書必須統一。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管理方法,更是一種“追求完美、促成完美”的理念。將管理的成本與損失降至最低,使管理的收益達到最大,在稅收征管上即表現為以最小的征管成本獲取最高的征管效率。通過幾年的實踐,分局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稅收責任區精細化管理的目標體系,可細分為“六大子目標”。
子目標1:戶籍管理方面追求“零失蹤”
分局建立了分級分類的戶籍管理辦法,要求責任區管理員通過日常巡查,軋清戶管,為計算機監控提供準確的資料。分級,就是將責任區內所有納稅人按目前狀態分成四級:一級,為正常戶,即高平臺中的“新辦且開業”戶;二級,為停業戶、非正常戶、代辦注銷戶;三級,為只登記不納稅戶,包括一些符合條件的分支機構,達不到起征點的個體工商戶;四級,為潛在的納稅人,如企業正在土建,但還沒有領照的。對上面的一、二、三級,均應納入高平臺管理,對于四級,可通過征管輔助系統進行管理。分類,就是對上述的“一級”納稅人,區分為二類,一類是遵章守紀、自覺納稅的,統稱為“A”類,對于這一類企業,管理員應提供貼近式的管理,寓服務于管理之中;還有一類,就是或多或少存在問題的納稅人,統稱為“B”類,對于這一類企業,管理員應通過計算機加強管理,讓“B”類企業置于稅務機關的監督之下。責任區管理員每月利用不少于五天的時間在責任區內進行巡查,掌握轄區內戶管的詳細情況,及時發現漏征漏管戶和潛在失蹤戶。責任區建立三年來,共巡查清理出漏征漏管戶307戶,稅務登記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未發生一起納稅人失蹤的情況,
子目標2:依法征收方面追求“零欠稅”
建立稅收責任區后,分局吸取了以往欠稅管理責任不清、手段單一、執法疲軟的教訓,制定了“清欠責任制”,并嚴抓落實,到目前為止,分局已實現了連續三年無新增欠稅。分局的做法是:每月征期一過,由各責任區管理員負責寄送《限期整改通知書》并向科長匯報,調查執行科科長負連帶責任,與管理員共同商討催繳措施;對20日前催繳未成的企業,調查執行科負責向綜合業務科報送,清欠責任也隨之轉移,綜合業務科通過及時欠稅公告,給納稅人以輿論壓力;分局根據各戶的具體情況組織清欠措施,清欠責任再隨分局的指定管轄而分散轉移到具體的責任人。這樣一來,就保證了分局不會因某一個責任區管理員遲報、瞞報而未能及時采取措施,形成新欠。
子目標3:稅源監控方面追求“零滯后”
要實現“零滯后”,稅務機關對稅源的監控就必須是動態的,并建立起相應的預警機制,因為稅務機關如果只停留在對表、證、單、書的管理上,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監控。要了解納稅人的“活情況”,只有靠主動出擊,監控到戶、責任到人,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變“事后才知”為“事前應知”,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責任區、管理員的設立為這種監控提供了可能。分局明確指出:管理員是稅源監控的第一責任人。要及時掌握了解企業的異常情況,并及時向上匯報,未及時匯報造成涉稅事故的,管理員負第一責任。“第一責任人”的確立使管理員在責任區管理中隨時提高警惕,調查更為細致深入,也使分局能夠更多更快地了解并介入一線責任區管理中,對企業“應納盡納”、管理員“應收盡收”進行監督,促使稅源接近于經濟發展的真實水平。
子目標4:崗位協作方面追求“零障礙”
精細化是一個系統的概念,稅收責任區的精細化管理同樣離不開其他部門的配合協作。尤其是新的征管改革后,各個科室的分工更為明確,崗位職責更為明晰,部門間也更強調統籌配合。各稅收責任區積極貫徹分局提倡的協作精神,在涉稅事項申請、案源上報、稅收檢查等方面主動配合,做好考察、協查、檢查等工作,充分發揮稅收管理員在稅收業務中“承前啟后”的紐帶作用。
子目標5:業務操作方面追求“零缺陷”
“缺陷”得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彌補,強調“第一次就作對”非常重要。在稅收責任區實施過程中應努力追求“零缺陷”的境界,不搞雙重標準,堅持精細的工作作風,走出“差不多就行”、“馬馬虎虎”的思想和管理工作誤區。要求管理員真正樹立法治意識、責任意識和落實意識,不滿足于表面的無缺陷,注重執法與服務合乎法律、合乎常理、合乎規范,培養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子目標6:稅收服務方面追求“零距離”
近年來,納稅服務作為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提高納稅遵從度,從而有利于征管的一種管理方法,越來越受到各地稅務機關的重視。分局提倡稅收責任區作為納稅服務的最前沿,要把最快、最新、最具有針對性的稅收咨詢傳達到企業,要把滿足納稅人的需求作為納稅服務的出發點,人人都應爭當“流動服務明星”,切實維護納稅人的利益。分局為此提出了“簡單就是美”“不讓納稅人跑第二趟”的服務理念,在日常責任區管理中做到能一次收集的信息一次收集,能一次完成的考察一次考察,能一次報送的資料一次報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納稅人的干擾;提出了“稅務就是服務”理念,不斷創新服務舉措并細化到責任區工作的具體環節,如“涉稅提醒服務”“限時服務”“首問負責”等,得到了納稅人的普遍認可。
二、建立控制體系,確立責任區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步驟
要實現上述這些“近乎完美”的目標,沒有一套系統、穩健的控制體系是無法實現的。分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首先建立起了一整套較為完備的實施方案與制度,編訂了《稅收責任區制度匯編》,明確規定每個稅收管理員“應當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不這樣干會被追究怎樣的責任”等,為責任區制度的不斷推進提供指導與控制。主要包括“五大步驟”,具體如下:
第一步:學習理解,正確處理專管員與管理員的關系,這一步是“角色定位”的關鍵,不搞清楚兩者的區別,就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影響責任區管理的效果。
首先是背景不同。專管員是舊征管體制下的產物,是在全民納稅意識淡薄、征管手段落后、征管力量薄弱的條件下產生的,而稅收管理員是信息化手段支撐下的專業化管理者。其次,崗位職責不同,專管員是“一員進廠,各稅統管”,個人說了算,而稅收管理員只有調查情況、反映情況的義務,沒有稅收行政執法的最終決定權;三是采集信息的目的不一樣,專管員采集的信息,是為自己所用,因為自己就是執法主體,信息只需貯存在自己的“頭腦中”,而稅收管理員采集的信息,必須如實、及時輸入計算機中,他們都是大征管信息系統的“終端”,是為大征管信息系統準確、有效運行提供基礎數據,實現信息共享,而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知道,因為稅收管理員只是稅收執法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執法的全部。
第二步:確立管理員崗位職責,簽定目標管理責任書。
結合管理員只有調查反映的義務,沒有執法決定權的特性,分局將管理員的崗位職責細分為十三大類,主要包括日常巡查、實地考察、催報催繳、動態監控等,明確界定了管理員的“作為”與“不作為”。同時,與管理員簽定目標管理責任書,要求他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職責規定的范圍內開展各項稅收基礎性管理工作。
第三步:制定管理員工作標準。
分局針對崗位職責確立工作標準,有利于統一和規范不同業務水平、不同工作作風的管理員行為。如日常巡查,分局明確“每個月應不少于5天的巡查,工作日志和臺帳登記應詳細,對納稅人征管信息的收集、匯總和反饋及時,全面掌握納稅人的基本情況”。
第四步:制定責任區達標制度、模范責任區和星級責任區評選辦法。
分局明確,每一個責任區都必須通過達標驗收,達標責任區在每年的十月份由分局組織進行年檢,年檢不合格的為不達標責任區;每一年度從達標責任區中評選出1—2個模范責任區;責任區在驗收達標后,可申請一至五星級的星級責任區競級。
第五步:具體實施責任區管理制度,做到過程調整、逐步完善。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管理文化與理念,需要不斷地調整與完善以達到“盡善盡美”,所以,分局對稅收責任區精細化管理的探索也一直進行著。目前,隨著執法責任的不斷加大,執法難度的不斷提高,部分管理員出現了“不做不錯”的畏難情緒。分局及時進行教育指導,開展了“進一步提高工作細致度、進一步提高管理責任心”的“查漏補缺”活動,盡量將能預知的問題與矛盾暴露出來。同時,分局引導管理員正確處理三方面關系:一是管理到位而不越位,杜絕管理不作為和超越職權亂作為;二是把握執法與服務的尺度,要求在執法中努力貫徹服務理念,而服務不能犧牲執法原則;三是正確處理慣性與納新的關系,要順應形勢變化,敢于向錯誤的習慣做法說“不”,改變憑傳統習慣工作的局面。
三、建立考核體系,確立責任區精細化管理的監督制約
有人提出,管理員的職責決定了他們與企業交往密切,會不會產生腐敗問題?管理員沒有行政執法的決定權,如何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對此,分局通過靈活的崗位管理、嚴格的制度管理將每一位稅收管理員都納入考核體系,在日常工作中敢抓敢管,切實加強對管理員隊伍的建設,促進責任區管理向縱深發展。
崗位管理:分局在人事改革中實行“雙向選擇競爭上崗”制度,同時推出了“有限崗位”用于競爭,即向分局25名一般干部推出了24個崗位,未能競爭上崗的一名干部被安排到機動崗位,接受分局臨時安排的工作,直至重新競爭上崗。“雙向選擇”奠定了科長與各管理員之間相互信任支持的良好基礎,機動崗的設置使競爭到管理員崗位的干部增強了危機意識,倍加珍惜現有的工作崗位。分局每兩年對管理員進行輪崗,有效預防管理員在某各責任區久了,人情世故不利于依法征管的隱患。
制度管理:建立了責任區局長回訪制度,對管理員的工作落實情況、嚴格執法情況、為稅廉潔情況等進行有針對性地回訪,及時發現問題;加大內部考核力度,充分發揮辦公室行政監察的作用,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規定稅收管理員必須記好工作日志,詳細記載外出時間、地點、工作內容,以備考核;將外部評議落到實處,通過向納稅人發放《稅收行政執法評議表》,公開設立稅收行政監督專線,聘請社會行風監督員等多種形式,對稅收管理員實施立體監督;堅持獎罰分明的原則,將考核結果與評優評先、公務員考核、能級評定、獎金發放等結合起來,讓違章處罰風險遠遠大于既得利益,促使稅收管理員不想違章,不敢違章。
四、關于責任區精細化管理的幾點思考
稅收責任區實行精細化管理,有助于使“管戶”與“管事”更緊密結合,有助于從實質上探求解決“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征管難題。在實踐中,應結合稅收業務和本單位實際,不斷調整和完善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和方法,才能有效避免結果與愿望背道而馳。具體說,應盡量預防三個陷阱:
我國的稅收征管模式曾經是從“一員進廠,各稅統管”,到“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過程。目前,作為基層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模式的定位中,突出的就是優化服務和強化管理。一個時期以來,基層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上做了很多努力,形成了許多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比如在納稅戶戶籍和稅源管理上主要有以下方式:劃片管理;按行業管理;按經濟性質管理;按稅源大小管理;管戶平均分配管理等等。實事求是地講,基層稅務機關的上述管理方式在目前條件下雖具有一定的客觀合理性,但往往還沒有擺脫“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現象。由于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征管體系和運行機制,使得征管崗責不明,內外監督不到位,業務流程不嚴密,稅務人員的自由裁量權無法監控,在日常的稅收管理上顧此失彼的問題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依法治稅、應收盡收沒有完全體現,必須認真研究并加以完善。
二、對完善基層稅收征管模式的幾點思考
稅源管理是稅收管理的核心,搭建科學、合理的稅源管理模式,切實推進稅源監控精細化,是做好稅收工作的基礎,是進一步深化征管改革,提高稅收征管質量的客觀需要。本著從經濟到稅收和行業管理寓于區域管理之中,以行業管理推動區域管理的理念。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實行管事與管戶相結合、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屬地管理與分類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和重組稅收業務、科學設計業務流程、明確職責分工、通過實施行業稅收精細化管理,整合區域與行業管理的優勢資源,不斷探索和創新和諧的稅源管理新模式,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命題。
思考之一:完善區域稅源管理整體運行機制。
區域稅源管理的內涵,主要是指基層稅務機關依據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充分運用社會經濟信息資源,對納稅人的應稅行為及其應納稅額,通過一系列科學方法和手段進行規范、采集、監控和估算,以防止稅收流失,并對存量稅源、潛在稅源的變化進行分析、預測與監督,使某一行政區域或經濟區域內納稅人真正繳納的稅收盡可能地趨近于按照稅法規定的標準計算的應征稅收所進行的一種綜合性的稅收管理工作。就當前的基層稅收管理實踐看,區域稅源管理包括稅源日常檢查、稅收管理和稅源調查、稅收計劃分析及預測,以納稅人及其生產經營為主要對象的稅源監控。同時,區域稅源管理的主要職責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納稅申報的準確性,一方面是保證進行納稅申報主體即納稅人數量的準確性,其中關鍵的是龍頭企業和行業的示范效應。另一方面是保證納稅申報內容的真實準確性,即通過納稅評估等手段,將既定行政區域內納稅人應當申報繳納的稅收征收上來,實行納稅遵從度的過程管理。以行業管理拉動區域管理,以區域管理作為量的積累與先導,推動行業與區域管理的相互對接,駛上現代稅收管理的“新干線”,需要系統的關注日常制度設計和管理的幾個焦點。
一是實施分類管理。稅源分類管理就是根據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的不同特點,將其劃分成若干類型,找出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稅源分類管理有多種形式,如按行
業、按規模、按稅種、按性質、按存序年限、按納稅人社會信譽等級、注冊類型、類別以及特殊對象等,這些方法也不是單純的使用其一,往往是幾個標準結合使用來劃分。
二是實行區域控制性稅源管理機制。對中小和零散稅源每年要分類型、分經濟性質、分稅種編制控制性稅[文秘站:]源管理規劃,對區域稅源進行總體分析和稅收計劃作出統籌安排。以管事為主,以納稅人自行申報、自覺遵從為先導,以嚴管重罰為輔助, 確保區域稅收負擔率均衡合理
三是突出分行業稅收征管,發揮管理的疏導、扶持、監督和保障的最大效益。抓行業,保重點;全力打造行業稅收征管和重點稅源“航母”。
四是開展納稅評估。依據國家有關法律和政策法規規定的標準,針對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申報的納稅資料及在其他稅收征管中獲得的納稅人的各種相關信息資料,結合自身掌握的相關涉稅信息,采用稅收管理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一定期間內履行義務的合法性、準確性、真實性等進行綜合評價。
五是加強重點稅種與環節的審核及管理。實施有重點地突破,逐步解決區域稅源管理的重點、熱點與難點問題,以點帶面,形成相對較為完善的區域稅源管理運行機制。尤其是加強所得稅管理和審核,主要措施包括強化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管理、完善關聯企業基礎檔案資料、建立轉讓定價稅收管理價格信息數據庫、實施預約定價管理;嚴格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等。
思考之二:完善區域稅源管理內部工作機制。
稅收征管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區域稅源管理的過程。在不同區域、不同時期,稅收征管機制存在高效與低效之別,因此對區域稅源管理的質量和效果也產生不同的影響。一般而言,在稅收制度與稅收政策既定的前提下,稅收征管機制效率的高低決定了區域稅源管理狀況與相對公平合理的區域稅負。
一是全面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主要是根據區域稅源分布情況和區域稅源管理的需要,依據不同劃分標準,將納稅人分為不同類型,安排相應的稅收管理員進行專人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合理配備力量與設定崗責,為區域稅源管理提供了保障;建章立 制,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強化日常區域稅源監控;分層次多渠道開展管理員培訓,提高稅收管理員素質。
二是推行區域稅源管理績效考核。各項區域稅源管理措施依靠基層稅務機關及其稅務人員來完成,提高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責任感是確保各項區域稅源管理措施到位的基本保障,在這種情況下,推行區域稅源管理績效考核尤為重要,主要措施包括:積極推行稅收質量管理評價體系;實行了稅收信息講評制度;實行稅收管理員工作底稿制。
三是建立征收分析、管理評估、以查促管“三位一體”的聯動機制。征收部門及時向管理部門提供征收信息,管理部門根據稅源監控情況,及時向征收部門提出工作建議,向稽查等部門提供涉嫌偷逃稅的線索,稽查部門及時向管理部門反饋案件查辦過程中發現的征管問題,發揮查管互動作用。
四是完善預警分析摸板。主要包括:完善稅收監控分析系統、制定數據處理分析工作管理辦法等。
五是深入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完善執法崗責體系和工作規程,推行稅收執法管理信息系統,將計算機考核與手工考核相結合,強化對執法行為的過程考核。制定《稅收管理員執法考核評價辦法》,解決管理員執法考核難、監督難、評價難和責任追究的問題。
六是加強干部教育培訓。以財務會計、稅收政策法規、計算機操作應用為主要內容,采取集中培訓、在線學習、崗位練兵等形式,強化“六員”和業務骨干培訓,培養復合型人才。
思考之三:妥善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
除了稅收管理機制本身的因素外,在影響區域稅源管理的征管因素中,以下幾項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完善控管模式要與稅制結構相適應。從根本上講,稅源監控精細化是為稅收征管改革服務的,目的是促進建立一種良性循環的稅收征管運行機制,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程度,努力縮小法定稅收與實際稅收之間的差距。就稅制結構總體而言,目前我國間接稅主要是流轉稅所占比重大。意味著我國納稅人主要是企業,因此必須把精細化管理的重點放在流轉稅和企業所得稅上,采用抓主要矛盾管理到戶的辦法也正是順應稅收征管內在要求的體現。同時,復合稅制結構的特點是稅種多,納稅程序繁雜,政策法規變化性強。在這種稅制結構下,稅源監控既要重視源頭監控,又要重視過程監控。因此必須深入研究稅源結構的特點,有目標,有側重的實施稅源精細化管理,以牽一發而動全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樹立宏觀征管的觀念是這次加強征管的要點。這里我們所講的稅收征管工作不局限于征管部門日常所擔負的、狹義的征管工作,而是全面的、宏觀意義的征管工作。它不僅涵蓋以稅款征收、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等為主要內容的稅收執法管理工作,還涵蓋以機構設置、部門職能劃分、機關運行制度、人、財、物管理等為主要內容的稅收行政管理工作。稅收執法管理與稅收行政管理是宏觀征管既各有側重又密切關聯的兩個方面。稅收執法管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征、管、查管理,它是稅收工作的主體,是各級稅務機關的天職、經常性工作和主要任務;而稅務行政管理則是稅收工作的基礎和體制保障,管理體制科學,機構設置合理,行政廉潔高效,就有利于強化稅務執法管理,降低稅收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加強征管必須在各級局黨組的統一領導下由稅務機關各職能部門共同來推進,要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二、要把握好加強征管的特點
規范統一是這次加強征管的一個突出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機構設置和稱謂的規范統一。眾所周知,無論是1997年撤消稅務所成立稅務分局的征管改革,還是以專業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征管改革,在機構設置方面都存在一個通病,就是機構設置不規范統一。往往是總局下達文件后,各地在機構設置上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機構名稱也是五花八門,有征收局、管理局、評估局、審理局、稽查局等等,不一而足,結果不僅納稅人摸不清頭腦,連我們自己也搞不清楚。這次完善征管體制,總局十分強調全國范圍國稅系統必須依法設置對外稱謂統一的國家稅務局、稅務分局和稽查局,按照行政級次、行政(經濟)區劃或隸屬關系命名稅務機關,這是與以往征管改革明顯不同之處。各地在討論機構設置時,必須把握這一點,不能離開總局的原則和規定擅自改動或變通。二是職能和職責劃分的規范統一。以總局文件形式對征、管、查三者的關系以及縣級局內設機構設置與職能進行規范統一,這在稅務系統是首次。這幾年,各地由于片面強調征、管、查三分離和專業化管理,在機構設置上很不統一,由此導致了征、管、查三者之間的職能劃分和相互關系不明確,業務交叉,內設機構和稅務人員的崗責分工標準依據不一樣,有的按屬地劃分,有的按稅種劃分,有的按企業性質劃分,有的按行業劃分,有的按隸屬關系劃分,各有各的管法,這既影響稅收征管的效率,給納稅人帶來了許多麻煩,又加大了稅收成本,影響國稅機關的形象,社會各方面對此頗有微詞,不改不行。
三、要把握好加強征管的重點
縣(區)局是這次加強征管的重點。大家知道,稅收行政執法管理是分層次進行的,從全省國稅系統范圍來看,省局是決策層,地市局是協調層,縣(區)局和分局則屬于執行層。但在執行層中只有縣(區)局才是全職能局,分局是縣(區)局的派駐機構,是縣(區)局開展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總局才反復強調,縣(區)局就是基層,縣(區)局的工作重點就是稅收征管。經歷1997年和的征管改革,我省國稅系統縣(區)局征管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體現在三個轉變:管理方式上由下戶征稅向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轉變;管理體制由集權統管向分權制約轉變;管理手段由單純依靠人工向依托信息化人機結合轉變。然而,隨著形勢的發展和變化,縣(區)局機構設置不規范,征、管、查職能劃分不清,業務交叉,銜接不緊,信息不暢,稅源監控不到位,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等問題正日漸凸現。因此,總局把這次加強征管的重點定位在縣(區)局的規范機構設置和業務重組上。做好這兩項工作,必須遵循兩化原則:一是屬地化原則。屬地管理實際上就是邊界管理問題,它是稅源管理的主要方式。堅持屬地管理,就是在邊界范圍內的所有納稅人,不論其所有制性質,不論其隸屬關系,不論其所屬行業,一律就地就近管理,稅務機構的設置也要堅持這一原則。二是扁平化原則。扁平化管理是今后行政管理一個大的發展趨勢,其目的就在于減少管理層級,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堅持扁平化管理,必須適當分解和上收包括稅款征收、稅務稽查在內的部分稅收執法權,逐步強化縣(區)局的稅收征管職能,同時,對稅收征管全過程實行科學、嚴密、高效的全程監控。
在這次完善征管體制中,總局要求各級國稅局一般不再設置直屬分局,地市局已經設置一時不能撤消的直屬分局,必須說明情況,報總局審批后,暫時保留一個,但從長遠看最終還是要撤消的。對于縣(區)局的直屬分局這次一律必須撤消。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工作重點是,撤消縣(區)局直屬分局后,如何選擇有效的征管模式,加強稅收征管。根據征管部門最近作的調查,目前全省縣(區)局中冠以直屬分局名稱的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直屬分局只承擔縣屬企業或重點稅源企業的稅收征管工作,同時在城區屬地還設有其他稅務分局,承擔城區的其他企業和個體稅收的征管工作。第二類直屬分局既承擔縣屬企業或重點稅源企業的稅收征管工作,還同時承擔城區的其他企業和個體稅收征管工作。第三類直屬分局不承擔縣屬企業或重點稅源企業的征管,而是承擔城區及周邊若干鄉鎮的稅收征管工作。在這三類冠直屬分局名稱的稅務分局中,第一類是真正意義的直屬分局,第二類部分意義的直屬分局,第三類則只有名無實的直屬分局。針對上述情況,在征管模式上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模式是撤消縣(區)局直屬分局和城關鎮所在地稅務分局,由縣(區)局內設辦稅服務廳和稅源管理股直接負責稅收征管,適當保留現有農村稅務分局。這是總局要求最終必須達到的模式。第二種模式是撤消直屬分局,將其所管轄的縣屬企業劃歸屬地管理,同時在較大縣的城區或管轄五個鄉鎮(街道)所在地成立稅務分局,保留現有農村稅務分局,縣(區)局不直接負責稅收征管。在這種模式下,縣(區)局暫不內設辦稅服務廳,辦稅服務廳均設在分局一級,但這只是根據當前我省各地經濟差異巨大這一客觀現實而采取的一種過渡模式。到底選擇哪種模式,各地應該結合實際,從有利于整合資源,加強征管,提高效率的角度來確定,并合理設置內設機構,不宜搞一刀切,形式要講,但更要重內容。
四、要把握好加強征管的難點
這次加強征管的難點在于建立屬地管理,基層征管合一,前后臺分開并協調高效的征管運行機制。實踐證明,基層的征收與管理是難以分開的,片面強調征、管、查三分離,
片面強調專業化管理,片面強調管戶制向管事制轉變等做法是不夠科學的,基層征管分開了,不僅納稅人辦稅不方便,還會導致稅務機關內部分工分家、推諉扯皮,出現管理真空和漏洞。因此,基層征管必須合一。各級國稅局要以貫徹省局即將出臺的《辦稅服務廳工作規范》和《稅收管理員管理暫行辦法》為契機,進一步理順業務流向,重組基層業務。重點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理順基層業務流向。凡屬納稅人找稅務機關辦理的事務,統一由基層稅務機關的前臺辦稅服務廳負責受理和辦理;凡屬稅務機關找納稅人的事務,統一由稅務機關的后臺內設部門和稅源管理部門負責辦理。二是要進一步簡化事前審批,強化事后管理。對非法定管理環節,要清理廢除,比如稅務登記等常規事務的辦理,只要納稅人申請資料齊全、合法,稅務機關可以先發證,再將相關信息傳遞給稅源管理部門進行事后調查,以減少不必要的管理環節,提高效率,方便納稅人。三是要建立前后臺既分工明確又密切聯系的協調高效運行機制。前臺在受理納稅人各項涉稅事項時,能即時辦理的即時辦理,不能即時辦理、需要后臺審批的統一交給后臺管理部門;后臺管理部門接收到前臺報審事項,按政策法規進行審核,能即時回復的即時回復,不能即時回復、需進一步核實、評估、調查的,轉交稅源管理等相關部門限時辦結;稅源管理部門處理后,再將結果反饋給綜合管理部門,由此形成閉環的工作流程。同時,依據上述流程,建立健全涵蓋各各環節、各個崗位的責任制度,以明確分工、確保流程運轉順暢。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新的征管運行機制的建立涉及業務重組的力度很大,必然會對基層稅務人員在觀念上造成沖擊,各級領導對此要有充分的估計,要作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五、要把握好加強征管的出發點
完善征管體制,夯實征管基礎是做好稅收征管的前提,也是加強征管的出發點。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必須下大力氣抓好。首先,要針對當前稅收征管的制度缺陷和制度缺位,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一是建立比較完善的稅收管理員制度。要正確認識管事與管戶的關系,徹底解決過去因管事不下戶而造成的稅源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管事與管戶其實是一回事。管事離開管戶就沒有針對性;管戶不從具體事務入手就失去工作內容。二是建立科學的納稅評估辦法。要探索科學、實用的納稅評估模型,充分運用包括納稅人申報納稅資料在內的各種信息資料和數據,將分析評估與必要的檢查結合起來,深入了解納稅人納稅情況,摸清規律,發現問題,增強管理的針對性。三是建立有效的分類管理辦法。在推行稅收管理員制度過程中,要把屬地管理和分片負責有機結合起來,責任落實到人。對不同規模的納稅人,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對大企業和重點稅源管理,要重點監控分析;對零散稅源和個體戶稅收,要完善電腦核定定額管理;對增值稅起征點調高后未達起征點的業戶,要實施動態管理;對不同納稅信用等級的納稅人,要采取相應的管理和服務。其次,要大力推行征管資料的一戶式存儲管理。征管資料是稅務機關和納稅人雙方涉稅活動的紀錄,也是檢驗征納雙方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合法性的重要依據。實行一戶式管理,不僅能將過去散存于稅收征管各環節的征管資料,按獨立的納稅人加以歸集,使之能全面反映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的全貌,進而通過分析比對,找準稅收管理的薄弱環節和漏洞,采取相應的強化和彌補措施。而且,還能避免納稅人重復報送資料,減輕納稅人負擔。
六、要把握好加強征管的著力點
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是完善征管體制,夯實征管基礎的必然選擇,也是這次改革的著力點。所謂科學化管理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掌握規律,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稅收征管的實效性。所謂精細化管理就是要針對稅收征管的薄弱環節,按照精、細、深的要求,通過重組稅收業務,明確職責分工,優化工作流程,完善崗責體系,加強協調配合,努力克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不斷提高管理效能,降低征管成本。科學化和精細化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科學化是前提,精細化是保障。有了科學化不等于就做到了精細化,達到精細化也不等于完全實現科學化。從當前我省征管工作的現狀來看,首先必須解決的主要矛盾是精細化管理問題。應該說,我們目前制定了許多制度,也還算比較科學,但卻缺乏精細化,很多的管理工作還缺乏針對性,抓得也不夠深、不夠細、不夠實,管理的效能還不高,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的問題還沒得到根本解決。可以說,離開了精細化,再科學的組織體系和管理制度都只是水中月,鏡中花,都只是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因此,我們在這次改革中,除了要規范機構設置,完善組織體系以外,更重要的還是要著力抓好精細化管理,要全面實施納稅評估和分類管理,推行稅收管理員制度,這些都是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七、要把握好加強征管的支撐點
征管改革離不開信息化這個支撐點。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有新的認識和定位,不能就信息化談信息化,不能一講信息化建設就趕時髦。這兩年省局比較注意這個問題,比如全省門戶網站和12366納稅服務熱線的建設,我們就沒有一窩蜂上,而是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作出決策的。今后,發揮信息化對稅收業務的支撐作用,要在應用上下功夫、作文章。當前要重點抓好現有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以及信息的互聯互通共享。內部,要加快征管2.0版管理系統、出口退稅系統和金稅工程系統三大系統整合步伐,嚴把信息數據的入口關、維護關和考核關,實現內部各管理系統信息的共享。外部,要加強與工商、地稅、海關、國庫、銀行等部門的信息互聯互通,特別是要加強四小票信息的對碰,切實堵塞管理漏洞。在強調信息化對稅收管理工作支撐作用的同時,必須認識到計算機系統的局限性,注重人機結合,不要迷信電腦。凡是電腦干不了、干不好的事項,如實地調查、案頭評估、政策咨詢等,要依靠稅務人員從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加以判斷、處理。
一、以組織收入為中心,狠抓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征管質量和水平
截止5月底,全市地稅系統累計組織各項收入52,735萬元,同比增收9,370萬元,增長21.61。其中:入庫地方工商稅收23,945萬元,占年度計劃55,000萬元的43.54,同比增收3,780萬元,增長18.75,超平均進度1.81個百分點;征收社保費25,759萬元,同比增收4,158萬元,增長19.25;入庫教育費附加和其他基金3,030萬元,同比增收1,432萬元,增長89.61。
從分稅種情況看,1――5月企業所得稅累計入庫2,440萬元,同比增收990萬元,增長68.24%,僅陜西__南化有限責任公司匯算清繳20__年度企業所得稅305萬元。營業稅累計入庫10,774萬元,同比增收1,234萬元,增長12.93,主要是電信和住宿餐飲行業增長較大,分別增長31.51%和29.07%。城建稅累計入庫4,494萬元,同比增收730萬元,增長19.41。主要是漢煙二廠今年以來,產品對路,產銷兩旺,流動資金周轉較快,銷售形式較去年好。個人所得稅累計入庫2,220萬元,同比增收251萬元,增長12.77。個人所得稅增長緩慢的原因是受今年開始執行新扣除標準后使我市月均減收近200萬元的影響。剔除這一政策性減收因素外,個人所得稅仍屬于增長較快的稅種之一。資源稅累計入庫717萬元,同比增收240萬元,增長50.53%。增收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國際鐵礦石價格上漲20左右,鋼鐵行業生產經營形勢逐漸好轉。
從全市地稅系統組織收入情況看,全市14個征收單位中,漢臺、南鄭、勉縣、洋縣、西鄉、寧強、鎮巴、涉外分局、開發區分局9個征收單位達到均衡進度。其中,漢臺、勉縣、洋縣、西鄉、寧強、鎮巴、開發區分局已提前超額實現“雙過半”。通過全市經濟形勢的不斷好轉,加上我們實行的精細化管理、推行電子定稅、年終考核收入任務一票否決制等措施,預計全年地方工商稅收有望達到5.52億元,占年度計劃5.5億元的100.36。
全市地稅系統在組織收入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崗責明確,稅收管理職責精細化。一是建立科學的崗責體系,將稅收管理員基本職責確定為10項,共50個崗位流程,85項工作標準,30個責任追究項目。二是根據稅收管理員工作的要求和__地稅實際,加強一線征管力量,壓縮內勤崗位人員,所長直接管理重點稅源,使稅收管理員崗位達到總人數50%以上。止目前,全市在一線直接從事征收、管理、稽查的人員達到總人數的70%以上。
2、科技推動,稅源管理精細化。去年以來,隨著精細化管理的深入開展,原來的TS稅收征管軟件已不能適應各級管理需求及稅收執法責任制端口需求,通過走出到西安、寶雞學習,使我們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采用新的大集中式的征管系統迫在眉睫,市局做出了全面上線稅收征管軟件、稅收執法責任制軟件、0DPS公文處理軟件的決定,并投資1,000多萬元,加大軟硬件投入,實現了系統內人手一機。并對三大軟件運行情況進行定期績效考核,軟件的運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征管質量和水平的提高。今年以來,我們又認真組織實施電子評稅試點工作,全面測算各地區、各行業的稅負標準,制定了電子定稅前期方案,在略陽地稅局進行了試點。目前,試點工作已全面結束,電子評稅工作將于近期在全市地稅系統推開。“三大軟件”的應用,全系統已基本實現無紙化辦公,36,394戶稅收戶、8,395戶社保戶通過電腦管理,直接增加稅收收入達3,000余萬元。
3、分類控管,稅種管理精細化。對企業以稅收負擔率為參照,按照其稅源的大小、行業的類別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建立重點稅源戶監控體系,掌握納稅人稅源動態。市局重點抓好占全市稅收任務60%的100戶納稅大戶監控,落實各級監控職責,加強與相關部門聯系,取得第一手資料,逐步建立符合__地稅實際的稅收監控預測模型。根據各個稅種、行業的特點實行分類控管,對薄弱環節對癥下藥,實現了行業管理的精細化。一是開展了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及時印發了年度申報表,制定并落實了《房地產
開發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辦法》和《建筑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辦法》,認真落實了所得稅預征管理辦法,統一了全市核定征收率。二是繼續推行個人所得稅“413”工作思路,調整了個人所得稅附征率幅度,開具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4,000余份。認真做好了工資薪金提高費用扣除標準、年終一次性獎金計算新方法等的銜接和落實工作。印發了新的《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附征率幅度表》,納稅人普遍反映此舉降低了個人所得稅稅負,納稅比以往更為合理。三是強化了各種取消審批事項的后續管理辦法的落實。做好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事項的審查、審批工作,為享受西部大開發、下崗再就業等納稅戶減免稅收3,200萬元。4、以票控稅,發票管理精細化。首先進一步健全了多項內部管理制度,做到從計劃印制到領售、檢查、處罰的每個環節、每個崗位都有責任目標。其次對飲食業、娛樂業、旅店業、廣告業、運輸業等第三產業,實行以票控稅。其次,擴大定額刮獎發票使用面和提高獎額,從去年9月起,將發票獎額由原來每年50萬元,提高到每年240萬元,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做到“電視上有影、廣播里有聲、報紙上有文、手機上有信、店鋪里有畫、吧臺上有牌”。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對實行定期定額征收的飲食業戶參照上月營業額先繳足稅款或者先稅后票。通過以票控稅堵塞了稅收漏洞,夯實了征管基礎,直接增加稅收收入達2,000余萬元。全局還加強了對稅收票證、社保費票證的管理,保證稅款基金及時征收入庫。
5、落實崗責,績效考核精細化。為探索一條稅收執法責任制推行的切實可行之路,我局先行一步,于去年10月在學習引進“TS征新征管軟件系統”的同時,開發上線運行了“__市地方稅務局稅收執法監控考核系統”軟件,共設定了四個體系、36個崗位、42個執法考核指標,采取以計算機考核和手工考核相結合的考核辦法,實行考核按月通報、按月追究,逐級落實責任。經過幾個月的調整完善,執法過錯由考核初期的每月差錯數3,160余個下降到目前的610余個。工作中我們一以貫之地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責任追究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糾正過錯與改進工作相結合,嚴格要求與愛護干部相結合,做到了有責必究,追究適度。實際追究執法過錯責任300余人次,除通報批評等行政處理外,并進行了經濟懲誡,共處罰款31,200余元。運行幾個月來,我們邊試行、邊總結、邊改進、邊完善,形成了基本切實可行的執法責任考核體系。
6、加大力度,稽查管理精細化。今年全市稽查工作按照突出一個中心(專項檢查)、加大兩個力度(涉稅違法案件查處力度、稽查人員培訓力度)、推行三項制度(分類稽查制、首查責任制、下查復查制)、完善四個辦法(案件移送、案例評析、精細管理、目標考核)、建立五種機制(科學選案機制、稽查預告機制、稅款追繳機制、內部監督機制、優化服務機制)的工作思路,確定了房地產及建筑安裝相關行業、娛樂業、金融保險、郵電通信業、礦產企業和涉外企業為專項檢查的重點行業,城固為專項整治的重點區域,全市專項檢查工作全面鋪開。目前,涉外企業稅收審計工作基本結束,共審計涉外企業58戶,入庫稅款108萬元。同時,各縣區還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漏征漏管戶清理整頓工作,前5個月全市地稅系統共對23個專業市場的5346戶經營戶進行了清理整頓,清理漏征漏管戶685戶,征回稅款25萬元。
7、創新方式,納稅服務精細化。在“首問負責制”、“提醒服務”、“一站式”服務、“一窗式”辦理的基礎上,在全市地稅系統建成“地稅服務直通車”12輛,負責本轄區內邊遠地區稅法宣傳咨詢、稅款征收、發票領購、納稅檢查等業務,被納稅人譽為“移動的辦稅服務廳”。目前,地稅服務直通車已辦理稅務登記證3,500余個,征收稅款1,000多萬元,發放宣傳資料60余萬份,接受群眾咨詢24萬人次。此做法已由《中國稅務報》予以報道。在此基礎上,市局還推出了納稅輔導制度和納稅函告約談制度,要求稅收管理員定期對納稅人進行政策輔導并記錄在冊,對稅收政策有不清楚或征收處罰不理解的,通過約談增進了解,減少差錯。認真開展了稅收宣傳月活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稅收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召開了稅收新聞會,通報了誠信納稅企業,曝光了4起涉稅案件,同時有針對性的開展了送稅法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營造了依法誠信納稅的良好氛圍。
8、稅費同管,社保費征收管理精細化。將社保費和稅收任務同安排、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罰,大膽創新,實行“三費合一捆綁式”征收模式,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實行“同期審定、同時征收、同步運轉”的捆綁征繳模式,以養老促失業,達到應收盡收,足額入庫。通過稅收征管軟件的上線運行,完善了社保費、基金的規范化管理,提高了社保費、基金的征管質量。目前,全市已征收社保費及各項基金26,862萬元,同比增收4,811萬元,增長21.82。
二、以人為本,狠抓干部隊伍建設,為稅收工作提供堅強的人力保障
1、抓班子,提高領導能力。首先是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強化“以學強身”意識,培養自我學習的良好習慣,形成班子成員自覺學習的長效機制。不斷強化領導干部政治意識,增強領導干部政治敏銳性,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嚴守政治紀律。其次,加強組織建設,增強合力促發展。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揮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重大決策、干部任免、大額資金支出等重大事項,提交黨組會、局務會集體研究。三是加強作風建設,求真務實謀作為,形成了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干給一級看,遇到矛盾不回避,不站在群眾的后面督促群眾干,而是站在群眾的前面帶著群眾干的良好氛圍。在車輛管理等制度上,要求領導班子成員帶頭遵守,層層監督。我們通過正確的政績觀選人用人,對工作不力的縣局調整
了領導班子,各縣區局加強了對稅務所長的管理,對空缺職位全部實行了競爭上崗,為有本事、靠得住的人提供了平臺,真正做到以干事圖立身,以貢獻求進步,形成了想干事的有舞臺,能干事的有空間,干成事的有前途的良好環境。2、抓整頓,轉變工作作風。一是狠抓紀律作風整頓。在去年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__地稅存在的“十大矛盾”,并要求全市地稅干部牢固樹立“十種意識”,統一了干部思想,提高對今年各項工作新要求的認識。狠抓督查督辦,對各階段工作任務完成情況、上下班紀律、車輛停放情況等進行不定期檢查通報。
3、抓培訓,提高隊伍素質。市局提出了將干部教育培訓作為今年工作的重點進行突破,對進入地稅部門后未參加過培訓的稅干進行統一摸底,安排培訓。先后進行了全市稽查業務骨干赴大連的學習,稅政、基金業務骨參加的業務學習,全系統科級領導干部赴揚州稅務學院接受培訓和股所長赴長沙稅院的學習,稅收管理員、辦稅服務廳人員師資培訓班等培訓活動。全市地稅系統還以X Y Z系列教材為主要內容,開展了每月一稅、每周一題的教育培訓活動。同時,各單位組織開展了計算機二級培訓班,截止5月18日,全市地稅系統計算機應用能力省二級培訓考試工作已全面結束,共有1100人順利通過考試,成績合格,取得了省二級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級證書,為秦稅工程的全面啟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4、抓廉正,樹立地稅形象。全市地稅局把豐富廉政文化、推進育人工作作為隊伍建設的重點工程,在全系統創造性啟動和實施了以“十個一”為主要內容的廉政文化建設活動,促使廉政文化寓教于樂,深入人心。一是實行了領導包抓、科室主抓、各部門配合、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市局成立了以黨組書記唐隴利為組長的廉政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整體協調和組織實施。二是落實十項文化措施,采取地稅人員“眼、耳、口、腦、心”五官并用的宣教方法,全面構建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廉政文化氛圍。即:一網(設立“地稅廉政網頁”)、一刊(開辦《行風警示專刊》)、一欄(創辦“廉政文化專欄”)、一責(建立并落實《有錯無為問責辦法》)、一題(每季在全體黨員、干部中開展廉政知識測試活動)、一曲(在全系統開展創作和傳唱廉政歌曲活動)、一會(舉辦廉政晚會)、一書(編寫《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案例實錄》)、一講(開展反腐倡廉知識演講)、一碟(制作“廉政文化建設”光碟)。三是建立工作時限與工作任務掛鉤的目標責任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區分旬、月、季,將總體目標分解細化到10項活動中,明確各項活動工作時限和任務要求。四是實行工作績效與考核配套的獎罰制度。將廉政文化建設情況與“創佳評差”工作、機關目標考核相掛鉤,結合工作運行,不定期派員檢查,對創新明顯、亮點突出的,擇優在全市地稅系統推廣經驗,對工作完不成、落實不得力的,在全年“創佳評差”考核中給予扣分。五是實行專項工作總結報告制。要求各單位對工作開展情況認真總結,及時反饋意見和建議,積極探索廉政文化建設經驗,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手段,建立廉政文化的長效機制。
5、抓載體,凝聚隊伍活力。一是成立了攝影家協會地稅分會,全市地稅系統80余名攝影愛好者成為分會會員。二是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繼機關干部職工自行車越野、10公里慢跑賽后,又分別成功舉辦了__地稅系統首屆運動會和陜西省地稅系統首屆運動會(__賽區)等活動。特別是全省地稅系統首屆運動會(__賽區),得到了省局和__市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很好評價。
三、當前工作存在問題
今年前5個月,我們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稅收工作任務,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上級高標準、嚴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工作中也還存在一定困難和問題:一是收入任務連年增長與地方稅收增長乏力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二是信息化建設和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所帶來的經費支出壓力大;三是精細化管理水平還需提高,抓落實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四是干部隊伍素質與地稅發展形勢還有一定差距;五是征管基礎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稅收信息化與管理精細化結合上有待進一步強化。
四、近期工作打算
1、狠抓組織收入中心工作,確保實現雙過半。我們將認真落實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和堅決制止越權減免稅的組織收入原則,加強納稅申報的審核,提高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完善稅費催繳制度,促進稅款費款及時足額入庫。認真落實欠稅、欠費公告制度,加大清理欠稅、欠費力度。加強延期申報管理,嚴格執行滯納金制度。切實加強營業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的征收工作,認真研究加強行業營業稅管理的具體辦法和措施,特別是做好重點建設項目營業稅的征管工作,堵塞征管漏洞。高度重視社保費和各項基金的征繳工作,切實做到稅費同抓共管。不斷優化納稅服務,全面落實納稅服務工作規范,加強納稅咨詢輔導,實行文明、公開辦稅,推行多元申報、繳款方式和涉稅事項一站式服務。加強稅源調查、分析和評估,為企業加強管理、提高效益提出合理化建議,增進征納互信,增強其依法誠信納稅的意識。
2、圍繞三大突破,抓好信息化建設、精細化管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一是繼續完善、改進軟件,對各縣局現有的網絡進行統一的優化、維護,使網絡覆蓋到所有直屬單位、縣局和稅務所。大力推廣個體戶電子定稅系統,積極探索社會綜合治稅系統,認真做好信息數據的采集、錄入工作。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保證信息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二是加強稅收精細化管理,完善征管工作機制,夯實征管基礎,認真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積極推進納稅評估。
一、正確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提高組織收入能力和水平
組織收入是稅務部門的中心工作。近年來,稅務部門堅持以組織收入為中心,深化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管,稅收收入連年保持大幅度增長。但最近幾年來,部分地區在組織收入工作中,開始出現偏離科學發展觀傾向,出現了不顧經濟發展現狀,單純追求稅收高收入、高增長,違背了稅收增長的基本規律。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即:全面的觀點、協調的觀點、可持續的觀點。經濟與稅收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用科學、發展的觀點看,稅收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是建立在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和稅收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基礎之上的。作為基層地稅的一名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執政能力和組織收入工作水平,就要深刻領會這一治稅思想的內涵和規律,用科學發展觀去認識和分析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把握經濟增長與稅收增長的規律,實現經濟發展與稅收增長的良性互動。
從地稅實際看,近年來,地方政府指令性計劃與現實稅源不足的矛盾也比較突出。收入計劃連年大幅度增長,但后續稅源卻明顯匱乏,給稅務部門組織收入工作帶來了一定壓力。我認為,我們在組織收入工作中,要牢固樹立“經濟決定稅源,管理增加稅收”的指導思想,一方面堅持依法治稅,加強征管,大力推進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應收盡收,堵塞稅收流失。在組織收入工作中,我們結合我市經濟的實際情況,堅持“抓大、控中、定小”,加強對重點稅源、重點企業的征收管理。另一方面,嚴格依率計征,依法征收,做到該收的足額入庫,不該收的堅決不收。同時,根據經濟發展與稅收增長的內在規律,廣泛挖掘新稅源,在不違背稅收政策法規和經濟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努力開辟符合地方實情的增收渠道。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敢于面對現實,努力提高稅收管理能力和水平
多年來的稅收實踐證明,稅收收入的增長,稅源是基礎,管理是關鍵。沒有稅源,稅收就成了無源之水;沒有有效的稅收管理措施,再豐厚的稅源也不能變成稅收。稅收的實現是靠稅源加管理完成的。因此,在實現稅收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必須在現有稅源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進稅收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稅收管理能力和水平。“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是深度管理,也是細節管理。科學化管理就是要從實際出發,探索和掌握征管規律,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的實效性。精細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確、細致、深入的要求,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稅收征管薄弱環節,不斷提高管理效能。結合地稅實際,我認為要實現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重點要加強稅源管理和征收管理。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敢于面對現實,在各項工作的落實中尊重客觀經濟規律、遵循科學發展,既要克服盲目發展,又要“敢”字當頭,要有膽略、有膽識、有遠見,敢于打破,敢闖敢干,敢為人先,敢于面對現實,就是要不回避現實,不回避問題,要敢于擔風險,不怕擔“責任”,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勇挑改革重擔,摒棄不利于發展、前進的思想觀念,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開拓前進。
首先,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是實現稅收科學化管理、深化精細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專業化管理與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三者有機結合,才能發揮管理的最大效能。其中,科學化強調探索和掌握管理的規律,是加強管理的基礎和前提;精細化強調管理要精確、細致和深入,是加強管理的具體要求;而專業化管理強調根據納稅人的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管理,是加強管理的基本方法。離開專業化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就很難實現。
其次,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是強化各類稅源管理、推進依法治稅的有效舉措。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納稅主體個性化差異日益明顯。從我市來看,全市59592戶納稅人中,國有企業560戶,集體企業1676戶,股份制企業5490戶,“三資”企業1602戶,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50264戶。這些納稅人不僅所屬行業、經濟性質、納稅能力不盡相同,而且在內部控制、會計核網算和稅法遵從度等方面也有明顯差異。比如,世界跨國500強企業在我市投資的近40戶“三資”企業,普遍采用erp系統進行內控和核算,而國內的中小企業一般采用手工核算,有的新辦企業基層是請人代賬。鑒于企業情況千差萬別,稅收風險大小各異,稅收工作需因企制宜,分類管理。否則,極易出現“大戶管不透、中戶管不細、小戶管不住”等現象。
再次,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是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推進稅收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實踐。隨著近幾年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納稅戶數不斷增多,稅收管理員工作量明顯加大,加大推行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涉稅事務日趨繁雜,不少稅收管理員因事務性工作纏身,很難有時間、有精力對重點稅源企業、稅收風險企業的疑難稅收問題進行研究和解決,影響了稅源管理質效。此外,上級部署開展的一些行業性稅收管理措施,比如對商業企業增值稅專用發票滯留票專項核查,由于商業企業頒布在全市200多個稅收責任區,基本上所有稅收管理員都要摸索和實踐,最后還不能達到規范統一的效果。因此,在人少事多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勢下,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是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高征管效率,推進稅收事業科學發展的重點探索和實踐。
二、準確把握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的深刻內涵
近幾年以來,國稅系統強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理念,以強化稅源管理為重點,深入推進責任區管理工作,“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得到明顯緩解。特別是總局下發了《稅收管理員辦法(試行)》后,各級國稅機關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目標,圍繞稅源管理工作,狠抓規范運作,強化各種監控措施的落實,進一步提升了稅源管理工作水平。
(一)樹立了新的稅收管理理念。各級國稅機關瞄準“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這一目標,緊緊抓住“強化稅源管理”和“優化納稅服務”兩大工作重點,大力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34字稅收征管模式,突出和豐富了稅源管理的內涵,稅收征管工作重心向稅源管理實現了戰略性調整,以稅源管理為核心的稅收管理理念得到廣泛認同。
(二)實現了稅源的全面監控和分析。一是建立健全了重點稅源監控體系;二是全面開展稅收與經濟對比分析,如宏觀分析、彈性分析、回歸分析等;三是對重點稅源行業的服務性調研取得了明顯成效;四是加強了對個體零散稅源的監控管理,規范了對個體工商戶的定額定率標準和程序;五是充分運用稅收監控決策系統,推進了各級國稅部門管理層對征管信息的分析利用。
(三)加強了稅源管理的基礎工作。一是稅控器具的推廣應用邁出堅實步伐,為從源頭上加強稅源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礎,二是加大巡查力度,戶籍管理得到加強,三是完善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審批、管理制度,規范了小規模納稅人的建賬和個體戶的評稅、定稅,四是建立健全了征收、管理、稽查各環節的管理制度和網責體系,五是以全面推廣運用綜合征管軟件為契機,加強對納稅信息的數據審核,實現征管數據市級大集中,提高了稅源信息的共享程度。
(四)建立了稅源管理的有效機制。以稅源管理為核心的各項管理措施相繼出臺并得到積極落實。進一步深化、拓展了稅收管理員崗位職責。增強了對稅源管理力量的配備。完善責任區層級管理機制。強化了對納稅人的分類管理。依托征管平臺的信息支撐,提高稅源管理的深度。積極試行對管理員的工作底稿制度。健全了責任區管理評價體系,完善了監督約束機制。
(五)提升了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通過強化稅源管理,稅收管理員對所轄管戶基本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納稅人生產經營、財務核算、納稅申報和稅款繳納等情況盡在有效管理監控之中。各級國稅機關能夠抓住稅源管理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納稅人的稅收遵從度,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二、當前稅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稅源管理重要性認識不足。“征管查”三分離模式,使得一些稅務機關片面理解或過分強調集中征收和重點稽查,忽視了管理的監控職能,嚴重影響了稅源管理的全面落實,一些地方弱化和疏于對納稅人稅源的日常管理、檢查和監督,特別是對重點納稅戶了解不深不透,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稅源管理存在缺位、斷檔現象。
(二)稅源監管機制不夠完善。一是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稅源監控任務發起、實施、分析、反饋、評價工作機制;二是納稅人戶籍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稅力部門還未與工商等部門實現登記戶信息的及時傳送和全面共享;三是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四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尚未形成,制約了稅源管理信息的共享與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四是全社會參與協稅護稅的稅源管理外部環境還沒能真正形成。
(三)稅源管理方式比較粗放。多數單位仍然沿用傳統的“管戶”為主的管理方法,管戶與管事缺乏有效的結合。對納稅人生產經營規律和財務核算的特點研究不夠,稅源監控指標設計不夠科學合理,不能及時、全面地將納稅人應稅收入的產生、分布及增減變化情況納入監控范圍之內。信息化的支撐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發揮,特別是基礎數據信息的質量、綜合征管數據進行稅收分析和深化應用等方面的潛力尚待挖掘,缺乏統一的管理員信息平臺。
(四)稅源管理職責不夠清晰。各單位稅源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有的管理僅僅應付于征管信息系統產生工作流程的簡單調查和每月的催申報等簡單事務,而對責任區的管理職責概念模糊。除了稅源管理業務之外,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占用了基層稅收管理員的時間和精力,影響稅源監控管理的質量。
(五)人力資源配置有待加強。隨著納稅戶的增加和管理工作量的不斷加大,任務重與人手少的矛盾已成為當前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有效強化稅源管理的一個瓶頸。稅收管理員整體素質與“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新要求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一個合格的稅收管理員既要懂政策法規,又要懂財務會計,還要能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會稅收分析,綜合素質要求很高。而現有的稅收管理員隊伍總體年齡偏大,業務水準高低不一,整體素質難以適應。
三、進一步強化稅源管理的幾點思考
(一)更新觀念,樹立“稅源管理與組織收入、基礎建設并重”的思想
加強稅源管理是落實“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稅收工作宗旨的客觀需要,是堅持依法治稅原則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稅收征管質量與效率的根本途徑,也是實現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具體體現。要樹立“稅源管理與組織收入、基礎建設并重”的思想,樹立稅收管理主要是稅源,稅源管理主要是稅基的觀念,認識到全面實行稅源精細化管理是當前稅收工作的核心,也是深化基層征管建設的必由之路。
稅源精細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確、細致、深入的要求,細化稅源管理目標、規范稅源管理內容、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建立起內部崗責設置科學、工作任務明確、管理責任落實、監督制約有力、運轉協調高效的稅源管理機制,充分利用現有的稅收信息化網絡優勢,嚴密監控稅源基礎,加強稅源信息靜態與動態的分析、研究和應用,有效防止稅源流失,保障稅源轉化為稅收,實現提高征管質量與管理效能的目標。
(二)完善稅源監管機制,加強戶籍管理和分類管理
加強納稅人戶籍管理。強化稅務登記管理,以換證為契機,摸清稅源家底。建立健全納稅人戶籍管理和納稅人終身識別碼制度,將所有納稅人納入綜合征管軟件系統進行規范化管理。完善稅務登記驗證制度,定期清理空掛戶、漏管戶,使稅源戶資料更加真實。建立稅源管理辦法和考核評價標準。把納稅人應稅收入的產生、分布及增減變化情況最大限度地納入監控范圍,對納稅人應稅收入是否依法納稅進行適時監控。
實行稅源分類管理辦法。對重點稅源實行以服務為主的管理辦法。結合大企業賬制健全、核算規范、財務人員素質較高的特點,在加強企業平時有關信息收集、監控、上報的基礎上,著重開展服務性調研,以綜合評價企業經營能力和納稅能力,科學預測稅收收入態勢,保證主要稅源如期轉化為稅收,實現稅收收入與經濟發展的穩定、健康、協調增長。對中小企業實行以管理為主的辦法。要在督促建賬建制、規范核算的基礎上,實行分行業管理,掌握各行業中小企業稅源的規律,通過縱、橫對比,強化管理,實現中小企業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對個體業戶實行以核定為主的管理辦法,嚴格落實《最低稅負警戒線制度》,實行稅負公開。
建立社會稅源監控網絡。發揮社會力量協助稅務機關實施稅源監控,強化與工商、技術監督、公安、民政、街道辦事處及金融、財政等部門的協作,避免漏征漏管及確保稅款及時、足額入庫;強化代扣代繳制度,建立稅收違法案件舉報有獎制度;加強國稅與工商、地稅、公安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和配合,建立和完善部門之間信息傳遞、聯席會議等制度,建立已辦工商登記而未進行稅務登記的提示和預警機制,隨時掌握稅源變化情況。
(三)建立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的良性互動機制
建立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良性互動機制(簡稱“四位一體”聯動機制),是稅源管理的核心戰略。建立“四位一體”聯動機制,就是強調分析與管理相結合、監控與服務相結合、評估與稽查相結合、機關與基層相結合,在稅源管理的分析、監控、評估和稽查四個環節,建立信息共享、雙向反饋、統籌協調、良性互動的工作格局和運行機制,以及時發現征管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薄弱環節,正確把握征管關鍵點,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
完善稅收分析制度。一是建立和嚴格執行定期分析制度,加強計劃統計、稅種管理、征收管理等部門在分析工作中的協作配合。通過開展稅負、稅收彈性和同比、環比等趨勢分析,研究地區稅源發展情況以及稅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重點行業分析、同業稅負比較、重點企業解剖,尋找征管的薄弱環節;通過稅務系統各類征管數據的綜合比對以及與相關部門的信息交流,提示稅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通過對欠稅、緩稅、減免稅等問題的專項分析,反映稅收收入的質量;通過對稅源變化、稅收收入變化,納稅遵從成本和內部管理成本、人員等變化的交叉彈性分析,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為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稽查選案提供指導;二是建立分類預警監控指標體系,包括宏觀分析指標、微觀分析指標、征管數據分析指標和稅源質量分析指標等方面。分析結果分為管理任務類信息、預警監控類信息和其他參考信息,管理任務類信息以稅源聯動管理任務單形式下發基層實施監控、評估和稽查;預警監控類信息和其他參考信息在系統內,為各管理部門和基層開展監控、評估和稽查選案提供參考和工作研究;三是提高稅收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要抓好前臺各類基礎信息和稅種認定、行業認定的受理審核、錄入等環節數據質量,確保源頭數據準確無誤,為稅收分析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
加強稅源監控管理。一是明確重點對象,提升管理服務質量。對重點納稅戶,實現優質服務,優質管理。一方面,以優化納稅服務為重點,宣傳解讀稅收政策,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提高國稅機關服務企業和經濟發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全面了解重點稅源企業生產經營、財務稅收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企業歷年稅負和同行業稅負,分析企業稅負變化狀況,加強監控管理,切實提高稅收征管水平;二是以稅收分析為基礎,提高管理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重視對預警監控信息中反映的稅源發展和管理中存在的疑點、問題和納稅評估、稅務稽查反饋信息的分析應用,根據分析過程中篩選出風險點和優先級,突出管理重點,提高稅源監控的質量;三是認真落實各項征管制度,加強日常稅源監控管理。認真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積極推行層級管理制度,實行層級工作點評制。對日常管理中發現的疑點和問題,及時反饋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環節,為納稅評估和稽查選案提供指導,發現企業有偷稅線索的,移送稽查,實現與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務稽查的良性互動。
完善納稅評估體系。一是開展深度分析,提高評估對象確定的精準度。充分利用宏觀稅收數據以及企業涉稅預警信息,設定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和時效性的評估分析指標體系,結合各稅種管理的要求、特點、稅種間關聯性關系和稅源監控中所積累的企業微觀信息,對稅收分析的結果,按行業、企業或涉稅事項等作進一步細化的稅種分析,發現和準確反映稅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評估對象確定的精準度;二是整合各稅種的納稅評估,提高評估工作效率。在布置納稅評估任務時,統一由稅源管理部門部署,避免多頭布置、多頭評估;在具體實施評估時,對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多個稅種的企業,可實施多稅種聯評,避免多次下戶、多次評估;三是注重評估結果的分析,擴大評估成效。根據評估結果,及時總結反饋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加強稅源管理的措施、建議,完善行業評估模型,不斷提高稅收分析的精準性,實現與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稅務稽查的良性互動。
強化稅務稽查職能。一是提高選案質量,實現以管助查。加強聯動管理信息的分析應用,把稅收分析、稅源監控和納稅評估反映的異常信息、風險預警和偷稅線索,作為稽查選案的重要來源,充分發揮稽查打擊的及時性和精準度。二是突出重點,精心組織、實施稅務稽查。對稽查任務單下達的選案對象和評估環節轉來的案源,要落實專門力量,明確工作要求,精心組織實施。稽查人員要認真分析所提供的疑點并逐一核實、取證,對在現場發現的其他問題也要充分調查,確保高質量地完成稽查任務。三是注重稽查結果的分析,實現以查促管。對稅務機關在日收管理中執行有關稅收政策、管理制度和措施存在某種缺陷和薄弱環節的,稽查部門應當及時提出稽查建議。稽查結束后要加強案例剖析,制作整改建議,定期反饋給稅收分析、稅源監控和納稅評估環節,實現與稅收分析、稅源監控和納稅評估的互動。
(四)完善稅源精細化管理體系,構建稅源管理的長效機制
以提高稅收征管能力為目標,從完善稅源管理的各項制度入手,按照“職責明晰、重點突出,操作規范、監控有力”的思路建立健全稅源管理體系。
深化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強化稅源管理的載體。首先,要科學配置力量,按照征管重心向稅源管理轉移的要求,對管理員隊伍進行優化組合,使管理力量與稅源管理的任務基本相匹配;其次,要突出稅收管理員的工作重點。準確把握稅收管理員的職能定位,制定稅收管理員操作指南和作業標準,配套實行稅收管理員工作底稿制度,建立起執法有記錄、過程可監控、結果可核查、績效可考核的良性循環和持續改進機制;第三,要盡快開發管理員平臺。通過管理員平臺規范和固化工作任務,按照工作流事項的優先級區分輕重緩急,自動分配任務,自動提示完成狀態,建立信息送達確認反饋機制,變人找事為事找人,確保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第四,試行管理員能級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實行稅收管理員資格認證、合格上崗、能級管理、績效考核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健全激勵機制,以充分調動稅收管理員的工作積極性;第五,切實加強對稅收管理員的業務培訓和交流。有針對性地加強稅收管理員業務技能培訓,組織開展優秀稅收管理員經驗交流、評選和競賽活動,努力形成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