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6: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商業發展趨勢,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歷程
(一)“互聯網+”1.0時代——“平臺+免費”商業模式創新
所謂平臺商業模式創新,即借助互聯網平臺,打造網絡商務閉環,構建一體化的多邊市場平臺。平臺價值在于通過互聯網集合客戶群體,通過各種客戶群體的互動創造最大商業價值。例如百合網、世紀佳緣等相親網站,就是通過相親的男女方客戶互動產生盈利;再比如淘寶網通過建立開放式的購物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站式、多元化的購物體驗,并收取入駐商家的宣傳費用。所謂免費商業模式創新,即在互聯網上給予消費者免費的基礎服務,其主要形式分為三種:一是基于雙邊或多邊市場的免費服務或免費產品,借助第三方支付彌補產品與服務的成本;二是除了基礎服務免費外,對高級服務進行溢價收費;三是利用免費服務培養忠實客戶,養成良好使用習慣,進而采取后續收費模式。作為“平臺+免費”商業模式創新的佼佼者,奇虎360在2007年異軍突起,憑借著免費的殺毒服務,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相繼推出的安全衛士與軟件管家等免費服務,為客戶提供了優質的服務體驗。2008年,“360安全瀏覽器”的推出,更是為奇虎360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免費的網站導航服務,廣告費盈利模式彌補了其經營成本,隨后的360游戲與360其他自主軟件也吸引了大量用戶,在用戶優勢下,平手其他品牌,形成了多邊化的協同效應,促進了行業發展。
(二)“互聯網+”2.0時代——“內容+社區”商業模式創新
在互聯網商業模式中,產品、平臺與社區分別是根本的三個層次,在“平臺+免費”商業模式創新快速發展過程中,“內容+社區”商業模式創新優勢逐漸展現,以小米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創新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內容+社區”商業模式核心在于媒體屬性+商品與社交屬性,通過媒體傳播產品的內容將消費聚合,而后通過社區消費者的培養、沉淀,形成共同的價值觀,進而開展商業活動。“互聯網+”2.0時代的內容,即全媒體化內容,企業借助媒體網絡,更有針對性地吸引客戶、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與粘性。伴隨著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出現與快速發展,使得全媒體化的社會關系網絡逐漸完善,企業能夠與消費者產生內容互動鏈接,隨時調整發展戰略,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口碑與品牌價值。互聯網的社區化發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讓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與地點購買商品,在網絡社區進行溝通與交流。以小米社區為例,在小米手機設計階段,便積極吸納手機發燒友,共同探討手機的功能。從小米1到小米6歷經六展歷程,小米秉承“一切環節皆體驗”的商業理念,通過小米社區持續不斷的培養忠實客戶,通過提高客戶的參與感與忠誠度,擴大了市場份額。在及時有效的互動溝通中,小米公司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提高產品的使用體驗,形成了良性發展循環。
(三)“互聯網+”3.0時代——“互聯網+O2O產業鏈”商業模式創新
隨著移動4G網絡的快速發展,“互聯網”+3.0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的融合與滲透率不斷提高,互聯網產業鏈外延不斷拓寬,O2O線上線下商業模式成為了當前的關鍵詞。相較于“平臺+免費”與“內容+社區”商業模式創新而言,“互聯網+O2O產業鏈”商業模式創新的優勢在于“流量至上”商業邏輯,隨著前期發展的流量積累,企業的競爭優勢日趨明顯,在大流量的堆積下,流量的變現功能凸顯,例如視頻網站、旅游網站與購物網站,縱向的產業鏈發展趨勢明顯。“互聯網+O2O產業鏈”商業模式創新的本質是借助互聯網開展O2O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一方面提高了傳統產業鏈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效率,另一方面重塑傳統產業鏈,打造了新型商業模式與供需程序,拓寬了市場空間。以京東商城為例,隨著京東自營物流的布局日趨完善,其產業鏈的閉環逐漸形成,通過定制供貨與自營銷售等方式,塑造了京東物流的核心競爭力。與“互聯網+”2.0時代相比,3.0時代的變現特征在于線上與線下共同變現。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創新商業模式,遵循顧客導向,利用互聯網技術解決傳統供需矛盾,擴大供給與需求,提升產業資源利用率。例如,以現象級Uber、滴滴、快的為代表的打車、租車商業模式,就是借助互聯網平臺與技術,將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相融合,開創了新型商業模式。
(四)“互聯網+”4.0時代——“互聯網+跨界生態網絡”商業模式創新
基于互聯網生產力工具理論視域下,近年來跨界商業生態網絡組建形成。相較于“互聯網+O2O產業鏈”商業模式創新,“互聯網+”4.0時代真正開啟了全社會的資源整合模式,除了傳統產業鏈的“互聯網+”發展之外,國內互聯網巨頭憑借著流量優勢、資源優勢與經驗優勢,推動了“連接一切,跨界融合”的全產業鏈生態發展。根據阿里研究院研究報告指出,“互聯網+”的根本在于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與在線化發展。在物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等技術不斷革新趨勢下,移動終端設備與互聯智能終端設備層出不窮,為“互聯網+跨界生態網絡”商業模式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從后端數據支持到前端數據支持,再到基礎設備支撐,多個方面協同發展共同締造了“互聯網+”的新型跨界生態網絡。縱觀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企業,目前都在向著“互聯網+跨界生態網絡”商業模式發展,一方面是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對外開放,例如百度醫療云與金融云、阿里巴巴政務云與電商云;另一方面是跨界與融合發展趨勢明顯,例如京東與國美、阿里巴巴與蘇寧等,多家大型互聯網巨頭企業的聯合,通過各種社會優質資源的整合,構建了更豐富、更健康也更龐大的新型跨界生態網絡。除了互聯網巨頭之外,傳統產業巨頭也在積極轉型升級,包括萬達集團、聯想集團與蘇寧集團等,紛紛通過“互聯網+生態網絡”的方式,拓寬了產品線與服務體系,不斷提高用戶的消費體驗與附加值。在多元化合作路徑下,越來越多的跨界、跨產業生態網絡不斷發展壯大,引領著“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發展。
二、“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發展趨勢
跨界融合新業態。自“互聯網+”4.0時代以來,跨界融合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新趨勢,通過培養行業新生態的方式,跨界融合取得了長足發展。蘋果電腦跨界手機,顛覆手機行業龍頭諾基亞;騰訊以微信平臺跨界通信領域,顛覆傳統運營商的短信與語音服務,開創“微時代”;特斯拉進入汽車產業,阿里巴巴攜手上汽公司等,互聯網的跨界發展取得了杰出成果。未來“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競爭絕不僅是產品與服務的競爭,更是跨界融合的競爭。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互聯網滲透率不斷提升,行業間邊界越來越模糊,行業與企業的跨界競爭壁壘不斷降低,使得跨界競爭成為了新常態。客觀而言,跨界融合需要企業利用競爭優勢打造新的生態,秉承共享、共贏與合作原則,完善商業生態系統,揚長避短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市場配置共享經濟。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以WeWork、Airbnb與共享單車等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大熱,憑借著其獨特的管理模式與商業模式,顛覆了傳統商業模式。從資源配置角度而言,共享經濟的價值在于提高資源配置率,激活閑置資源,讓參與者獲取共享紅利,并實現多方共贏互利的目的。以Airbnb為例,從2008年成立以來,品牌已經在全球兩百個國家擁有兩百萬套房源,全球范圍內的客戶量超過三千五百萬戶,品牌估值已經超過兩百五十億美元。國內方面,從短租平臺到出行交通工具,再從物品分享到知識技能共享等,共享經濟商業模式也取得了飛速發展。根據市場調查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高達兩萬億元,參與人數超過五億人,涉及領域包括房屋短租、生活服務、生產能力以及金融、知識技能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在國內共享經濟熱潮下,誕生了小豬短租、神州租車、共享單車與滴滴出行等新興知名企業。“三流”融合新閉環。信息流、資金流與物流是商業模型的基本要素。其中,物流是產品與服務的表現,資金流是支付與資金運轉的表現,信息流是商業信息與產品信息的互動。在“互聯網+”時代的未來,利用“三流”合一打造商業閉環,將有助于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京東、蘇寧與阿里巴巴等企業,均是打造商業閉環的杰出代表。借鑒其成功的完整內部商業生態打造經驗,現代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信息流的把握,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工具的作用與價值,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及時、準確采用大數據分析,為商業模式創新與產品服務創新奠定堅實基礎;其次是物流體系的構建,充分實現產品價值,提高產品附加值。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產品信息與品牌的價值信息能夠輕松通過互聯網傳遞。為了打造商業閉環,現代企業需要秉承“線上線下結合”發展理念,通過與物流公司、互聯網公司合作,打造線上線下無縫的服務體系;再次是資金流的保障,借助第三方支付渠道與金融管理部門,保障資金流的良好循環,打造商業模式的生態圈,實現對消費者行為數據的全方位了解;最后,通過“三流合一”的方式布局線上線下,構建閉環生態系統,其類型可包括以下三種:一是自上而下的商業閉環,其主要對象是互聯網企業,通過向下整合資源,構建內部生態閉環,以BAT為代表,通過補充線下實體店,收購實體線下企業的方式,進行線下布局,打造閉環生態圈。以阿里巴巴為例,其不僅成立了菜鳥網絡科技公司負責物流端,而且還投資和收購了蘇寧、文化中國、海爾日日順與快的打車等企業,補充了其信息流與資金流;二是自下而上的商業閉環,主要以傳統企業為主,通過順應互聯網時展趨勢,尋求線下向線上的商業延伸,構建O2O閉環生態。例如蘇寧電器、銀泰寶貨與萬達百貨等,借助互聯網平臺與支付體系,推動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垂直一體化打造閉環,例如已經構建生態圈的樂視與小米等,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積極延伸,整合了內容、平臺與終端資源,構建了完整生態圈。小眾市場長尾模式。所謂長尾模式,即以“款多量少”的核心理念,推動企業發展的模式。對于傳統制造企業而言,借助互聯網平臺直接面對消費者,其優勢在于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同時提高服務商的運作效率,有助于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尤其是在物聯網體系下、眾籌模式下,通過及時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制造企業可以利用定制化或小眾市場運作方式,降低庫存成本,提高銷售量。長尾模式下C2M、C2B、C2F最為常見,在近年來發展迅速。C2M模式核心在于按需生產,C2B直接連接品牌企業和消費者,C2F則是互聯網平臺與工廠連接定制個性化的網絡產品。客觀而言,在定制與按需生產的模式下,能夠讓消費者買到價格低而性價比高的產品,隨著市場經濟背景下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與個性化趨勢,C2B、C2M、C2F模式必然更符合市場規律,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現階段國內外已經出現諸多類似網站,開啟了全新的互聯網商業定制時代。個性化、小批量、多樣化的小眾市場長尾模式,生產銷售企業利用信息化技術充分掌握了分散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打破了傳統商業流通環節的信息不對稱瓶頸,能夠按需生產、定向銷售,通過創新與創意的融合,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的啟示
順應互聯網發展潮流。從“平臺+免費”到“內容+社區”商業模式創新,再從“互聯網+O2O產業鏈”到“互聯網+跨界生態網絡”商業模式創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與廣泛應用,“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了不同的結構特征與商業特質。從“線上流量變現”到“線下融合聚變創新”,“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歷程的真實寫照,其實就是互聯網發展潮流、發展規律的映射。隨著網絡時代對生活與工作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消費者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企業需要采用互聯網思維,順應時展的趨勢與潮流,積極做出改變,遵循商業邏輯與價值邏輯,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注重商業模式創新價值。“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企業除了要注重技術創新以外,更要高度關注商業模式創新的價值,強調深度挖掘客戶需求,把握客戶的痛點。借助互聯網工具,實現產業鏈整合或跨界融合,與互補性的社會資源合作,發揮優質資源的優勢,打造合作共贏的商業生態網絡。通過更高效的為客戶提供全過程體驗與解決方案,提高產品與服務附加值,創造更大商業價值。遵循商業模式創新的基本原則。保持商業模式的持續生命力,需要始終保持價值創造與價值獲取動力,這就是商業模式創新的基本原則。價值創造是基礎,價值獲取是目的,前者是指創造顧客價值,后者是指獲取企業價值,兩者需要同時兼顧。通過創造附加值,讓消費者感受其消費收益大于支付成本,則有助于為消費者帶來最佳的購物體驗,有助于企業培養忠實的客戶。與此同時,企業通過營業收入補償成本費用獲取更多利潤,才更有利于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在商業模式創新基本原則下,價值創造與價值獲取需要平衡兼顧,符合商業發展規律。反之在過度的“燒錢”發展模式下,在缺乏合理盈利方式下,在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難以有所作為的形勢下,必然不會產生最佳的商業效果,其商業模式難以符合市場與客戶需求,不利于企業或商業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豐曉芳.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時代,2014(24)
2.劉建剛,錢璽嬌.“互聯網+”戰略下企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協同發展路徑研究——以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為案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1)
發展供應鏈金融是促進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重要舉措。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推進,將實現客戶的批量拓展,增加新客戶、新賬戶,進一步夯實客戶基礎;通過量身定制服務方案,制定差別化信貸政策,提升客戶粘性,增強客戶忠誠度;通過交叉銷售,提高客戶產品覆蓋率,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通過建立鏈式營銷服務平臺,實現資金體內循環,帶動對公存款、中小企業貸款投放、中間業務及個人業務等的協同發展,滿足客戶多元化融資需求,提高商業銀行綜合收益。
二、供應鏈金融發展思路和目標
商業銀行通過為鏈條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來滿足核心企業優化產業鏈條的需求,圍繞產業-金融-鏈條,建立覆蓋境內外、大中小微全量客戶、線上線下的統一服務平臺,實現一體化、自動化、專業化、差別化的“四化”目標,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的水平。
(一)服務平臺一體化
建設客戶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客戶體驗統一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實現“境內外、本外幣、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提供“投資-融資-結算-管理”的一攬子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實現供應鏈業務一點接入、條線聯動機制。
(二)業務操作自動化
對外,商業銀行與核心企業(平臺)合作,整合雙方資源,通過系統對接共建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供應鏈管理平臺,為核心企業上下游客戶或平臺上的交易客戶,提供全流程網上操作的金融服務。對內,商業銀行業務受理電子化,銀行子系統交互友好,實現貸款受理、盡職調查報告、業務申報,合同簽約,貸款投放還款等各環節全流程電子化,提高業務處理效率。
(三)服務模式專業化
制定供應鏈業務專項政策和產品管理辦法。組建供應鏈金融專營團隊,整體解決客戶供應鏈金融服務需求,選擇供應鏈鏈條成熟、完整且鏈條企業較多的核心企業(平臺)進行營銷拓展。
(四)風險控制差別化
設計單獨的供應鏈企業評級評價體系,創新整個鏈條進行整體授信機制,建立供應鏈融資預警平臺,給予專項的信貸政策。深入研究核心企業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三流”特點,實現經濟資本占用精細化參數設置,探索建立相應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個性化、靈活的風險補償和風險緩釋方案。
三、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
(一)供應鏈融資線上化趨勢
供應鏈金融線上化順應了互聯網+的社會發展,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思維和技術與銀行核心業務進行深度整合,通過銀行系統與核心企業、核心平臺系統對接,實時交互數據和信息,為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提供全流程在線操作的網絡融資服務。
網絡供應鏈融資在銀行服務日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開啟了新型金融服務模式。在服務模式方面,銀行與核心企業雙方平臺融合為一個新平臺,“三流”數據全面共享,流程齒接、信息實時交互,銀行深入了解每個平臺的經營情況、業務流程、發展階段和金融需求,為核心企業提供有針對性地量身定制的綜合金融服務。在業務模式方面,整合銀行與核心平臺資源,在貸前客戶準入、貸中交易信息確認、貸后風險預警、逾期處置等各環節合作發揮雙方優勢,鏈條企業借助核心企業信用和交易數據增信,以較低的融資成本解決資金問題。在業務操作方面,銀行與合作企業(平臺)、物流、保險、借款人等互聯互通,信息數據自動驅動業務,全流程在線方便快捷,提升銀行集約化經營能力。在風險控制方面,運用交易、物流、保險等相關數據信息,自動預警、遠程視頻監控、共同控制風險。
(二)鏈式營銷趨勢
從營銷單一企業向營銷整個鏈條轉變,“一鏈一策”地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定制產品,開展鏈式營銷;轉變服務理念,由簡單的銀企關系向協作發展轉變,改變傳統的企業提出需求、銀行提品的合作模式,轉為核心企業向銀行提供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業務信息及數據,銀行與核心企業共建供應鏈管理平臺,在有效控制“三流”的基礎上,為整個鏈條提供全方位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實現銀企共融、協同發展。
(三)專業團隊服務趨勢
一、引言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小微企業正如雨后春筍班,其數量越來越多,而在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融資難是其發展的困境,應急迫切需要銀行的支持。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小微企業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客戶,它能為商業銀行帶來更多的利益收入。在現代社會里,商業銀行開始認識到小微企業的巨大潛力,紛紛發展小微企業業務,但是在發展在那小微企業業務,由于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比較大,使得商業心銀行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在發展小微信貸業務的過程中必須全面分析,積極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二、商業銀行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意義
小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之一,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小微企業數量也隨之增加。小微企業的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同時政府也出臺了許多政策來推動小微企業發展,由此可見,小微企業有著良好地發展市場前景。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有著重大意義。首先,小微企業可以作為商業銀行的潛在客戶,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可以拓寬企業的客戶群,從而自身帶來更多的利益收入;其次,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有利于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職責。對于小微企業而言,融資難是其發展的困境,由于小微企業缺乏發展資金,就會使得小微企業數量逐漸下降,越來越多的人會失業,從而增加國家負擔。而商業銀行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可以更好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扶持,從而實現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另外,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也能更好地優化銀行自身結構,通過開展小微信貸業務,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尚特銀行的盈利能力[1]。
三、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策略
(一)轉變經營觀念
相比一些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而言,小微企業無論是從資金還是技術方面都處于一定的弱勢地位,也正是因為小微企業的這種弱勢地位使得許多商業銀行不重視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銀行自身的業務重點主要偏向于那些實力雄厚的大企業。而商業銀行要想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就必須積極轉變觀念,要明確小微企業市場定位,致力于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如臺州銀行開展的“小本貸款”,該銀行始終堅持“小微企業的伙伴銀行”的市場定位,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務,也正是因為銀行的這種經營理念,使得小微企業客戶成為了該銀行的業務主體,為銀行自身帶來了好的利益[2]。
(二)加大創新
隨著小微企業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要認識到小微企業的潛在價值,紛紛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在現代社會里,小微企業信貸金融服務的對象多樣化,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其要想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就必須加大創新,為小微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從而增強小微企業對本銀行的黏度。首先,要加大金融產品的創新,要根據小微企業的需求,研發符合小微企業需求的特色產品,滿足小微企業小、頻、急的貸款需求;其次,要加大金融服務的創新,要拓寬融資渠道,努力滿足小微企業各個方面的金融服務需求,要善于利用網絡來拓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從而帶給小微企業更好的服務。另外,要創新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流程。小微企業信貸有著小、頻、急的特點,為了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的需求,商業銀行就必須優化信貸業務流程,從而滿足小微企業信貸的需要[3]。
(三)加強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專業人才的培養
在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過程中,專業的信貸業務人才至關重要,商業銀行要想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就必須重視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專業人才的培養。首先,要細分小微信貸業務,設計不同的職能部門,從而內部人員中或者對外招引專業的人員進行任職;其次,要強化業務人員能力的培訓,提高業務人員對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專業知識的學習與了解,強化職業教育和服務意識的培養,從而為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發展培養一直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隊伍[4]。
(四)強化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在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過程中,由于小微企業經營面臨著一定的風險,使得商業銀行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因此在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必須積極都做好風險管理工作,要將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風險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全面提高風險管理能力,要積極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從而降低信貸風險[5]。
四、結語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小微企業是一直具有重大潛力的客戶,商業銀行應當積極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小微信貸業務可以拓寬銀行的客戶群,為銀行自身帶來好的利益。同時,發展小微信貸業務有利于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的實現。但是對于小微企業而言,它自身經營風險較大,使得商業銀行對其開展的信貸業務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商業銀行要想更好地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就必須結合小微企業信貸的特點來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要加大金融創新,要積極做好風險管理工作,為從而帶給小微企業更好的金融服務,推動銀行自身更好發展。
作者:肖毅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
參考文獻:
[1]韓炳旭.論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與風險防范[J].商,2013,14:187.
[2]李靜怡.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發展探析[J].浙江金融,2013,10:34-36.
一、引言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信用卡業務發展對于提升銀行整體實力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發展過程中應當對發展現狀有著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通過信用卡業務發展趨勢分析促進信用卡業務發展水平的持續提升。
二、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進行,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并且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總體上呈現出發卡數量增加、發卡速度加快等特點,但是與此同時持卡消費額較低、信用卡交易次數較少、信用卡特約商戶普及率低等信用卡業務固有缺陷也仍然存在。通常來說,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的發展過程可以分為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的引入期,其業務整體上處于喚醒和了解信用卡產品概念的階段,而在成長期許多經濟發達的大中型城市其信用卡業務會有著較快發展,而成熟期的信用卡業務的銷售速度會不斷加快,更多的發卡機構也會進入信用卡市場參與信用卡市場競爭,導致信用卡業務競爭的不斷加劇。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較大程度上處于成長期,在部分經濟發達地區處于成熟期,即我國的大眾市場剛剛開始對信用卡業務進行接納。從市場結構來看我國目前尚未形成一個清晰的信用卡高中端市場劃分。與此同時,我國許多商業銀行也尚未形成一個基于不同持卡人的清晰的客戶結構。目前幾個較大的商業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的不同領域中各自存在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在某些單項信用卡業務中形成了銀行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但是相互比較之下這些信用卡業務特色并不突出,優勢并不是非常明顯。
三、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趨勢
在我國商業銀行運行過程中,信用卡業務的有效發展是提升商業銀行綜合實力的重要基礎與前提。商業銀行在發展信用卡業務時應當對信用卡受理環境改善、信用卡業務與國際接軌、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完善、信用卡業務營銷模式完善、信用卡業務客戶管理水平提升等發展趨勢有著清晰的了解。
1.信用卡受理環境改善。信用卡受理環境改善是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改善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信用卡受理環境的改善對于促進商業銀行的銀行卡業務進入良性循環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當注重大力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并通過鼓勵大眾對于銀行卡進行有效使用更好地接受銀行卡業務,在促進銀行卡業務規模有效擴大的同時使商業銀行的銀行卡業務能夠更快地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雖然銀行卡受理環境的改善是一項系統性的龐大工程,但是因為這是銀行卡業務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商業銀行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注重與其他組織和機構進行有效協調與聯系,在各司其職、密切分工的前提下有效形成一個既相互合作又有序競爭的信用卡業務市場。從鼓勵商業銀行銀行卡受理環境改善的角度出發,建立高效合作的銀行卡業務的利益分配機制,從而更好地調動各方的力量進入銀行卡業務市場的建設中,使我國商業銀行的銀行卡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信用卡受理環境不斷改善。
2.信用卡業務與國際接軌。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與國際接軌是銀行卡業務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商業銀行在許多業務上開始追趕先進國家水平并且許多業務開始與國際接軌。在這之中銀行卡業務即是與國際接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商業銀行銀行卡業務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有效地提升銀行卡業務市場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序性,并且能夠更好地促進商業銀行銀行卡業務的專業化和市場化,同時能夠有效地保證銀行卡業務全面規范地發展。除此之外,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與國際接軌還能更好地促進我國各大商業銀行通過銀行卡業務創新增強商業銀行整體的競爭力,有效保護持卡人利益和維護國家金融安全與金融穩定,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
3.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完善。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完善也是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的重要趨勢。通常來說,我國信用卡業務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自己業務操作失誤造成的。除此之外,一些商業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發展過程中沒有建立與業務發展配套的內控措施,片面追求發卡量和信用卡業務的市場占有率,使得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存在著較大風險。因此在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過程中應當注重信用卡內控制度的有效建設,建立專門風險測控部門,對商業銀行的銀行卡業務的風險進行高效化、科學化管理。另外,在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完善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當注重建立標準化的信用卡業務流程,有效提高信用卡業務各環節的風險管理,注重合理采用責任制,更好地在制度層面減少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風險,有效降低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風險控制成本。
城市商業銀行作為中國銀行業的“第三梯隊”, 一方面,由于受歷史條件的影響,112家城市商業銀行的信息化水平差別較大,信息化建設狀況參差不齊,借助專業金融IT咨詢公司為自己梳理和規劃信息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其規模小、區域性強、一級法人管理等特征,決定了其業務發展的可控性更強,操作更靈活。所以,借助專業金融IT咨詢公司為自己的信息化建設“量身定做”是一個有效的選擇。
二、數據集中與應用整合依然是熱點
實施數據大集中,能夠帶來領先的科技平臺,并由此帶動管理提升,帶動業務發展。銀行可以節約IT投資的總成本,集中力量開發、推廣適應新格局的應用軟件,避免重復投資、重復開發的現象發生。同時,數據大集中能加強金融風險的防范,進一步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資金營運的效率,有效地改善商業銀行的管理機制。
三、支持中間業務創新將成為亮點
以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中心內容的金融電子化,是中間業務發展的技術依托。西方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服務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軟硬件設備、支付應用系統及管理信息系統先進,網絡技術普及、發達,特別是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拓展了銀行的服務時間和空間,大大降低了成本,改變了傳統銀行的經營方式,銀行正逐漸從傳統的實體經營發展模式向與虛擬的網絡經營發展模式并存轉變。
四、網上銀行及其內容建設成為發展重點
中小企業的三大苦衷
很多接觸過中小企業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那就是中小企業領導往往在企業中扮演救火隊員的角色――哪個部門有火就要奔向哪里撲救。其中,品牌問題就是最讓他們頭疼的問題之一。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及東南沿海地區,很多在國家“三來一補”政策下催生的企業,可以被視為中國企業OEM之路的先行者。當網絡時代來臨的時候,這些嗅覺敏銳的企業又很快地找到了從網上尋找客戶的這條經濟之道。表面上他們的經營方式變了,成本下降了,但是做OEM的本質還是沒有變。
在曾經被輕工部命名為“中國木制玩具之鄉”的浙江省云和縣,一共有512家木制玩具廠,年總產值15億元,其中年產值過千萬的企業就有20家。所生產的木制玩具占中國總產量的70%,世界總產量的40%。但是,這里幾乎所有企業的出口方式都是OEM,在當地排名第一位的星云,到現在為止也是和外貿公司合作,連一個直接客人也沒有,完全貼牌。這種產品被白盒子包裹著的生產方式,已經延續了一代人。因為企業只能作代工,所以其利潤之低幾乎已經到了極限。一些網商已經意識到OEM并非長久之計,因此其中的先行者已經開始謀劃建立自己的品牌。但下決心“兩條腿”走路的商人往往會遇到兩個問題:一是原有的OEM客戶害怕自己的設計遭到剽竊;二是作為一個新品牌要想闖入市場并不容易,不打價格戰沒人要,打了價格戰又不利于品牌培養……由于沒有任何前人可供借鑒的經驗,從 OEM向自有品牌發展的第一批商人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艱辛和困惑。
除了品牌問題,中小企業的管理問題也開始日益突出。一位企業主坦言:“之前企業小的時候,只要有訂單就能生存。但隨著企業規模擴大,不但運行管理的效率降低,人員也越來越不好管理。”
如今,無論是五、六個人的小企業,還是二、三百人的中型企業,企業負責人身兼數職的情況都很普遍。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做成任何一單生意都很不容易。相對于其他員工,經營者對企業和市場狀況更為熟悉,能更準確地捕捉到商機;另一方面,大多數企業的經營者都是所從事的行業中有相當的行業經驗,這些經驗在與客戶的網上洽談過程中,有時甚至能成為出奇制勝的關鍵,這種經驗,顯然不是普通業務員所具有的。
由此,企業負責人在管理上事必躬親的務實風格,使得大多數的企業至今還處在一個人做決策的階段。這種現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發展。一方面,當老板一個人已經很難把握住這么多的信息、缺乏理性的判斷時,做出的決策就難免顧此失彼,或是出力不討好,或是白白浪費了商機,另一方面,員工也很難迅速成長為能獨擋一面的人才。
除此以外,人才的缺乏也是中小企業心底的痛處。
中國的中小企業中有很多是家族企業。在企業發展初期,這些力量聯合起來,的確能在資本、生產上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當這些企業開始轉向網上貿易時,傳統的慣性也會在一些方面產生制約。溫州一位做鞋貿易的網商告訴記者:“我做外貿,需要在一些網站上做推廣,所以招了一些懂英語、懂外貿的人,但是企業里還有一些當初和我父親一起打天下的人,還有些是親戚,這些新人到企業來之后就會發現企業里關系復雜,自己沒有發揮的空間。兩撥人之間在觀念上有很多地方很難融合。現在怎么處理真讓我頭痛,我哪還有心思想企業擴大規模的事?”
很顯然,一個人“拍腦袋”雖然“流程”簡單,但做不大企業。而在從“一個人”過渡到“多人”的過程中,民營企業又要面臨眾多的管理問題。
企業門戶開啟“解救”中小企業新篇章
很顯然,企業門戶的出現為中小企業解決各種問題打開了方便之門。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做為企業服務的網站,千萬不要想‘僅僅靠’做供求信息來拉客戶。如果你把行業網站比喻成一桌大餐的話,線下服務、資訊、社區這些就是鮑參翅肚,而供求信息只是青菜蘿卜而已。”事實上,針對中小企業的需求,國內的部分B2B網站做過一些嘗試性的探索,其中阿里巴巴提出過從“網絡上工作”到“網絡上生活”的口號,也在網站內容頻道上作了一些輔導中小企業發展的內容,其他一些行業網站也紛紛推出社區,希望以此來凝聚人氣,營造商人之間交流的氛圍。但由于這些網站的重心仍然停留在貿易信息的提供上,因此其他頻道的拓展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近日,中企動力集團推出中國首家企業門戶網站“一大把”,將服務模式鎖定在“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網絡應用服務”上。與目前的B2B業務模式不同,企業門戶網站不僅提供企業在網絡上的貿易平臺,還著重提供更多層面的應用服務,包括網絡推廣、網絡交易、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實操訊息和行業信息,甚至于專家幫助、案例分析等互動內容及服務,以協助企業輕松掌握互聯網應用,并解決具體管理中遇到的難題。此外,該網站基于集團服務優勢所推出的各項具體產品服務,諸如營銷推廣、培訓學習、企業通信、商務交流類等多方面的企業應用服務及工具,為企業全面提升競爭力提供了有利的武器。
“一大把”總經理林娟如表示:“企業門戶就是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對內管理、對外經營聯絡等各個商務環節的服務。管理問題、營銷推廣問題和打造人脈是中小企業的核心問題,“一大把”正是抓住這幾點為企業提供服務,因此有信心吸引企業各個部門的從業人員。”
一位中小企業主在看過“一大把”之后表示,這些信息原本散落在網絡的各個角落中,平時只有刻意搜集才能看到,“一大把”將豐富的功能整合在一個網站上,使企業中各層面成員從中都能找到有用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也替自己解答了不少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中國的中小企業之前總是依靠某一個商機取得企業發展,但未來要想實現發展,這些因素是遠遠不夠的。”專業人士指出,成熟的企業必將需要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而“一大把”的出現迎合了這種需求。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熟悉網絡,未來企業門戶必將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趨勢。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隨著現代金融的發展,小微企業已經成為一股迅速崛起且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它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能力正在急劇上升,對中國經濟的長遠未來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
現代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政策正在逐年放開,近期銀監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也加大了對小微金融服務的政策引導力度。其中銀監會一再申明“兩個不低于”目標,并首次將小微企業貸款覆蓋率、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覆蓋率和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這3項指標納入監測指標體系中。各大銀行也紛紛開展支持小微企業的活動,例如民生銀行的特色小微發展之路和光大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的各種優惠政策,已經向我們發出了小微企業不可忽視的強烈信號。
小微企業的覆蓋率廣,帶動就業能力高。雖然沒有大型企業的龐大規模和雄厚的資金實力。但積少成多的特性,使小微企業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意識到。據銀監會業已公布的上半年統計數據,上半年小微企業信貸工作進展加快。其中統計顯示,2013年上半年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貸款)16.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44萬億元,同比多增3029.1億元,同比增長21.2%,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6.1個百分點。
大型國有企業和規模龐大的企業在貸款問題上通常享有優待,而對于散戶經營的小微企業,或者小型公司而言,融資或貸款具有高門檻的難題。隨著現代金融的形成,小微企業這塊香餑餑被各大銀行逐漸發現,因為經營小微企業的多為個體工商戶或廣大民眾,貼近基層。只要占領一片市場的貸款覆蓋率,也能為銀行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銀行放開對小微企業的政策,創造了雙贏的局面。既降低了微型企業的貸款門檻,也增加了銀行的業務收入。
現代金融的特征是金融活動越來越市場化,資本市場在金融體系中的作用與地位獲得了極大的提高。在全國金融會議中,建設適合小微企業的資本市場被重點提出,加強適合小型微型企業融資的資本市場建設,鼓勵創業投資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投資小型微型企業等建議被提上日程。
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源于小微信貸所帶來的巨大商業潛力,人們緊追小微企業和加大優惠政策,是因為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小微企業雖然沒有大型企業的明顯可觀利潤,但其影響已經不可小覷。
隨著金融活動的越來越市場化,現代金融理論正在往越來越技術化、實證化、微觀化的方向發展。馬克思有一句著名的話:“貨幣是經濟運行的第一推動力。”小微企業這個市場每天都在創造巨大的價值,從單一方向看這并不意味著什么,但從雙向來看,銀行積極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幫助企業做大做強。這將為市場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這樣不斷流動的良性循環的市場,也是國民經濟的一大幕后推手。在我看來,得小微者得天下,小微企業的巨大力量,將是日后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頂梁柱。
2013年上海陸家嘴論壇上,魏啟林提出:“小微企業是一個國家,也是一個經濟體系所有創新的來源。今天的大企業,過去可能就是小微企業創新而來的,而且它也是一個國家就業體系,提升就業水準最大的提供就業機會的一個體系。但是小微企業也有一個很大的困難,就是它的信用質量不好,它的擔保品不足,它的透明度不高,所以貸款給他的話,風險會非常高。”所以小微企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很難克服的困難,雖然現在國內經濟逐漸改革,但小微企業自身的完善問題與信用風險仍有待提高。
融資難,融資貴仍是現在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支持小微企業,就一定要落實好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創新措施。小微企業牽扯著民生,很多的巨頭行業和新興行業也是由小做大,由小微企業迅速膨脹而來。換言之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也是對社會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推進。現代金融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小微企業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其中隱藏的問題還是令人擔憂的。
政策近來加大了對小微融資傾斜,同時也提升了不良貸款的寬容忍度。這是對市場的積極得信號,《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銀行要適度提高對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和全轄各項貸款不良率控制在兩個百分點以內的,其中的兩個百分點明顯低于平常的不良貸款率。
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解決小型微型企業的融資困難問題,加大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場外市場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這些改革措施的形成對小微企業的發展無疑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在2013年上半年。民生銀行得小微貸款保持月均增量過百億的速度,平安銀行的貸款總量90%的部分投向了小微和零售,招商銀行“兩小”貸款余額比年初增長接近40%。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不難看出。以前毫不起眼的小微市場,已經慢慢變得壯大,其中隱藏的巨大利潤漸漸被人們發現。
隨著金融政策的改革,市場活躍度高漲。小微企業的增長速度也在逐年急劇增加,這些如同雨后春筍一樣的小型、小微企業為銀行業帶來了甜頭。
將時間向前推移十年,你會不難發現小微企業的貸款問題十分棘手,各大銀行都不愿將錢貸給這些穩定性差、經營風險高、信用風險低的小型、微型企業。但隨著金融趨勢的改變,讓形勢了有了驚人的逆轉,現在各大商有銀行主動伸出友好的援手,希望幫助各類小微企業進行貸款。銀行這類舉動的背后,無疑揭示了這個市場的誘人性。
國家針對小微企業的一系列政策出臺,一方面能夠促進小型企業的成長,改善民生,增加就業和企業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小微企業能夠帶動經濟增速。這對于現代的商業銀行而言,這個時機正是雙方互利雙贏的發展局面。各大銀行加大貸款的發放量,搶食著這塊開發尚淺的潛力市場。與此同時,小微貸款手續的簡明化和“快速貸”等概念的出現,另小微企業更易獲得幫助。
如今小微企業的數量仍在持續快速增長,而商業銀行今年分別也比同期大、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幾個百分點。我相信隨著小微企業自身的進一步完善和信用度的提高,它所貢獻的力量也將越來越大。而我國現代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也是小微企業奠定良好基礎的開始。隨著現代商業銀行的一系列積極政策的出臺與落實,我相信中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走向大未來。
參考文獻
物流在新世紀中重生,成為新世紀的一顆明星 ,電子商務的興起,改善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環境與系統,改變了貿易形態,引發了全球采購領域的深刻革命。將電子商務與電子商務物流放在一起進行宣傳,電子商務是商業領域的一次革命,而電子商務物流是物流領域的一次革命。尤其是電子商務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物流信息化的發展,改變過去重商流、輕物流的思想,把物流提升到全球貿易競爭戰略的地位。以歐美國家為例,沃爾瑪已經開始安裝自己的信息系統。這些系統能把掃描數據直接通過衛星傳向公司總部,使公司可以快捷地管理自己的供貨鏈,在庫存減少時自動訂貨,還可以使沃爾瑪發現新的營銷機會。電子商務的應用需求商與供應商、消費者與生產商直接交易雖然少了中間環節從而降低了成本,但卻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由于需求商往往需要多批次、少批量的貨物,而消費者采購更是量少而單一。要想快速、低廉地將產品交付,國外的很多企業在解決電子商務物流問題時形成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一般來說,有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方式:美國的物流中央化、日本的離散配送中心、適應電子商務的全新物流模式――物流。這三種形式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都是物流企業本身提升電子商務意識以及充分利用網絡。
網絡技術把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在新千年到來之際由于電子商務浪潮的推動,中國物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新的動向表明,物流現代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杠桿,這一點已得到人們的普遍承認。
物流活動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基礎,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歷史事實。從古代物物交換繼而產生貨幣開始,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經濟水平也不斷提高,但物流活動不具有獨立性質,始終是生產和流通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直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社會產品空前豐富,流通成本快速上升,物流活動開始受到人們關注成為社會經濟中的研究熱點,物流系統也在現代物流科學誕生后結束了長期處于潛隱狀態的歷史。在此之后,人們很快就發現改善物流系統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現代物流被評價為“經濟領域未開墾的黑大陸”、“企業腳下的金山”、“第三利潤的源泉”。
由以下的事實可以知道這些評價是有根據的:美國企業在開始對物流系統進行改善的初期,庫存水平一般都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僅此一項就得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外,由一些行業的企業統計數字表明,原材料由進廠開始,經過若干道工序的加工直到成為產品的一部分出廠為止的時間段內,處于加工狀態的時間只有5%。而95%的時間中,物料是處在倉庫中、運輸線上、工位前等待的狀態。也就是說物料在廠95%的時間是存在于物流系統中的,加快物料周轉的關鍵是改善物流系統。此外,據統計企業的流動資金一般有3/4是被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占用的,因此加快物料的周轉速度將有效地縮短流動資金的周轉期。由于在實踐中這些無可爭辯的事實,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不被重視的物流領域,終于登上了社會經濟的歷史舞臺。
二、電子商務時代的物流業新特點
現在進入了網絡時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電子商務的出現,加速了全球經濟一體化,致使企業的發展趨向多國化、全球化的模式。在網絡時代,物流對經濟的反作用明顯強化,制造業更為關心的不是生產量的多少,而是如何占領市場把產品送到用戶手中。擁有一個高效而通暢的物流系統是現代企業生存與競爭的可靠保障。從這一點來看,說新的世紀是物流的世紀是并不過分的。電子商務時代物流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經營全球化趨勢
由于電子商務的出現,加速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致使企業的發展趨向多國化、全球化的模式。
面對全球化激烈競爭的趨勢,企業的戰略對策之一是專注于自己所擅長的經營領域,力爭在核心技術方面領先;而本企業不擅長的業務則分離出去,委托給在該領域有特長的、可信賴的合作伙伴。這種趨勢為現在所謂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這一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DEII計算機公司的經營模式,他們只做訂貨與最終組裝,而將零部件的制造和物流系統運作委托給合作伙伴,通過供應鏈的管理與重組,有效地減低了庫存、縮短了生產周期,大大地提高了競爭力。耐克鞋公司也有類似的方法,沒有制鞋廠只做經營與產品設計,又如運輸公司把煩瑣的收費業務委托給卡片公司去管理等。
企業注重核心技術的趨勢使物流業務從生產企業分離,為物流企業帶來良好機遇;物流企業也必須按照同一原則精心發展自己的業務、提高服務水平,確實保證委托方的利益并建立本企業的信譽。
2.供應鏈的簡約化
供應鏈是指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消費者活動全過程的上、下游企業所構成的網絡。無數供應鏈構成了極為復雜的社會經濟網絡體系。在同一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都需要上游企業供應原材料或貨品,同時也不斷地向下游企業供應自己的產品,形成了遞階式的體系,因此這些企業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的關系。所謂市場競爭實際上不是供應鏈內部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一個供應鏈與另一個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互聯網技術為供應鏈所有環節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支持,生產者、最終消費者和中間經營者都能夠及時地了解供應鏈的全部動態。也就是說供應鏈具有了更好的透明度。在供應鏈中,任何多余的環節、任何不合理的流程與作業都能被及時發現。特別是由于互聯網提供的信息支持,供應鏈中原有的多余環節將被消除。因此,供應鏈將變得更為緊湊,供應鏈的這種變化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戰略。
3.企業規模化
由于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的小批量、多品種以及快速性的特征更為顯著,配送的難度更大,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為了更快地在規模效益方面領先,企業的兼并、聯合趨勢加強。當然,在選擇合伙人時,弱者將被淘汰出局,形成強強聯合。企業必須依靠自己先進的經營模式、高質量的服務和強大的實施能力為依托,尋求合適的合作伙伴;與此同時,也可能有條件被其他優秀的企業選為合作伙伴,在聯合中不斷得到發展。
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是國內外兩方面,物流企業也是如此。一些國營儲運公司,規模雖大但存在體制不靈活的問題;一些新型物流公司大多規模偏小。它們需要在競爭中求聯合,依據雙贏戰略選擇戰略伙伴,以圖結成實業聯盟創造規模效益。可以預見,物流企業的強強聯合趨勢將加強,我國現代化超大型物流企業將出現在社會經濟舞臺上。
4.服務一體化
由于物流系統的復雜化和對物流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為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廣大的市場。物流是服務行業,服務水平是競爭因素的最重要部分。第三方物流業者最時髦的口號是“提供一體式物流服務”,把用戶的物流業務從規劃設計到運行管理全部承擔下來。在保證成本的條件下,使用戶擁有一個高效、通暢的物流體系。
在供應鏈急劇變化的時代,第三方物流業通過增值服務擴大營業額也是重要的手段。加強增值服務是今后物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其目的不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戶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務,如配貨、配送和各種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務項目,以及其他按客戶的需要提供的服務。
增值服務的內容除一般的裝配、改包裝之外,還在于不斷擴大范圍,發展有特色的增值服務。如德國FIEGE公司對服裝進行配送,在送達最終用戶之前把衣服熨好、進行商業包裝或懸掛在衣架上送達商店;又如生產吉他的FENDER國際公司委托UPS公司對其配送系統進行集約化和系統化整合,UPS的增值服務包括為吉他調好音。擴大的增值服務不僅僅增加了物流企業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由于承擔了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所分離出來的業務,使自己成為供應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從而穩定了客戶群。
三、電子商務在我國外貿中的有效應用
所謂電子商務實質上是指在國內外商務活動中實現電子信息化,也是現代物流業信息化的基礎。隨著物流信息化的發展,外貿企業的競爭環境發生新的變化。信息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信息要素成為勞動力、資金、技術三大傳統生產要素之外的至關重要的新的競爭要素。外貿企業如能在信息競爭上取得優勢,則會提高其獲得市場份額和爭奪利潤的核心能力。由于物流信息化的使用提升了我國外貿企業的信息競爭優勢,在我國進出口貿易業務中發揮了明顯的效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造更多貿易機會。在傳統貿易方式下,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為了尋找合適的貿易伙伴,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而電子商務所具有的開放性和全球性的特點,為外貿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機會,既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還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電子商務擁有無地域界限的全球市場,商品信息更加透明。一方面,外貿企業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網站或借助有關國際貿易物流信息化平臺,構筑覆蓋全球的商業營銷網,向全球范圍內的潛在客戶提供有關產品和服務的供求信息,從而獲得全球性、無時限的商務空間;另一方面,外貿企業可以主動上網搜索各種經貿信息,尋找到理想的貿易伙伴。
引言
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所依托的眾多條件中,實體經濟的發展程度起著最直接的影響作用。在世界經濟整體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如何通過轉變商業經營模式來突破發展瓶頸,區域經濟發展如何與商業模式轉變形成良性互動關系等一系列課題成為了社會焦點。
一、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綜述
(一)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了整體不均衡的態勢,部分地區形成了有較鮮明特色、較強競爭力、較大影響力的區域品牌,而有的地區仍然受困于經濟轉型的陣痛、改革思路不清晰、投資環境不理想的現實情況。一般來說,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取決于以下幾點:第一,若干產業的競爭力(產業集群的活力);第二,若干企業的競爭力(市場占有率、產品銷售率、增加值率、銷售利稅率和綜合要素生產率);第三,吸引外部投資進入的環境(投資環境的改善)。
總體來說,東部沿海地區成為國際產業集聚和吸納外商投資最為密集的區域,同時成為世界性制造基地。而廣大的內陸地區經濟聯系仍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吸納國際資本和產業轉移規模有限。
(二)對我國區域經濟未來發展的預測
對我國區域經濟未來發展的預測可以概括成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區域經濟發展一定會在一段時間內長期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次,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將會使得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形成聯動格局;再次,實現“五個統籌”方針將會成為我國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方向。
二、商業模式創新對區域經濟的綜合影響分析
(一)可以改變區域經濟的整體結構比例
商業模式創新對區域經濟的綜合影響分析首當其沖就是對其整體結構比例的影響,隨著前幾年的旅游行業的崛起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很多城市形成了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發展格局,而最為世界所熟知的中國大工廠概念,使得以勞動密集型見長的我國企業承載起了加工、代加工的產業規模經濟。因此,過往的事實告訴我們:商業模式對區域經濟整體結構的影響是巨大而直接的。
(二)可以營造出嶄新的市場氛圍
商業模式發生變化后,對軟環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商業模式可以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思想意識甚至民俗文化等等。快餐式的消費形式成為了很多大城市白領的消費常態,頗具特色的主題文化也改變了很多城市固有的文化氛圍。因此,商業模式創新后必然會導致新的文化氛圍的出現,所以,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統計數據的變化,還有深層次上看不到摸不著的文化變化。
三、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商業模式創新研究
(一)實現對盈利模式的重大轉變
考量普通的商業發展模式我們不難發現:交互式的交易習慣和整付式的交易過程使得企業在盈利模式上形成了定性的思維。一方面,仍然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客戶關懷的角色轉變,另一方面,也無法突破常規式的營銷手段和方式。隨著國際接軌的加強,國內很多企業也開始效仿國外成功經驗推行自我盈利模式的積極轉變。舉例來說:國外的通用電氣飛機發動機公司(GEAE)開發了“按小時支付”的盈利模式,即客戶不再根據發動機本身付款,而是根據對發動機的實際使用情況付款,從而實現了其盈利模式從產品銷售的一次性收益到產品生命周期長期收益的轉變;國內的遠大空調也意識到那些擁有大型住宅和商業建筑的客戶不再愿意購買和自己維護空調設施。為此遠大改變了銷售方式,從賣空調機轉變為銷售“冷和熱”。
(二)實現對業務系統再設計
實現對業務系統的再設計工作絕對不是一項簡單的企業內部工程,它始于對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成型于外部客戶合作協調的溝通中,完善于與利益相關者關系的確立過程中。在企業商業模式創新中,如果要實現對業務系統的重新再設計,需要首先確立高效、低風險、高收益的原則,然后綜合對業務條線和管理流程進行嚴格的梳理,最后固化整合后的資源和制度,形成企業內在核心運營體制和核心競爭力。
(三)實現經營體系的流程再造
企業發展壯大的最終決定因素是經營體系的優劣,區域經濟的發展好壞也歸根到經濟體的經營體系的健全科學與否。經營體系涵蓋的內容不僅有內部生產體系,還包括外部營運體系、戰略規劃體系等等。實體企業,特別是肩負著轉型重任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要結合當地特點和自身企業所有制形式作出相應的調整,對涉及生產、研發、運輸、售后、風險管控、成本核算、發展規劃等核心要素進行一一梳理,實現企業由內到外全方位的蛻變。
結束語
區域經濟的發展程度對我國整體經濟結構的影響至關重要,當前,世界經濟的競爭越來越細化,區域經濟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突出,它是博弈的主角,也是成敗的關鍵指標。隨著我國西部、中部和東部的發展持續加大力度,實體經濟體必然會自主尋找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符合外部實際具體需求的道路,而我國區域經濟必然伴隨著商業模式的巨大調整而迎來又一輪的改革攻堅戰。(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參考文獻
[1] 陳澤明.芮明杰.企業競爭優勢的本源分析——同質生產要素使用價值量動態性[A].第二屆貴州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2007年)[C].2007年.
[2] 郭強.基于新經濟特性的互聯網商業模式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圖分類號:F301.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8-4546-05
物流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其發展的水平是反映一個國家、地區和城市的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因為物流產業是一個涉及國民經濟方方面面的綜合性產業,直接反應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強弱。而在物流產業中商業物流更是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是當前商業中的較高業態連鎖、百貨公司和商業中心的運轉基礎。同時一個地區物流發展水平也和很多因素相關,城鎮化的水平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1]。城鎮化是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由鄉村型轉化為城鎮型的過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的速度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但是在數量得以提升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問題,例如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環境污染、留守兒童、農村產業結構等一系列影響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目前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的概念,是一個立足于建立在整體戰略的基礎之上,統籌各種因素使農村得以進一步發展的觀點。同時,中國的西北地區一直以來是中國重點發展的對象,但是因為區域以及歷史的原因,物流產業雖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以西北地區為例,用新型城鎮化的視野來研究農村商業物流的發展,希望給西北地區進一步發展農村商業物流予以借鑒。本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本研究是建立在對新型城鎮化的概念解析,明確新型城鎮化和傳統城鎮化的區別,以及新型城鎮化對構建西北地區農村商業物流的要求;另外一個層面上,以西北地區為例,研究農村商業物流發展的現狀,以及問題所在,從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改進農村商業物流的對策和建議。
1 概念解析
雖然城鎮化的概念由來已久,但是為了更好的區分新舊城鎮化的概念,有必要對所涉及的相關概念進行解析。
1.1 城鎮化
城鎮化的概念源自城市化,是不同研究者為了區別彼此的研究切入點進行的概念區分。城市化其本身包含兩層含義[2]:第一是城市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大;第二是城市的生產以及生活特征開始影響城市周邊的地區。當然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對于城鎮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人口的非農化轉變、地域的轉變、生活方式的轉變都是城鎮化研究的對象。總體來說,城鎮化意味著務農人口的不斷減少、城區面積的不斷擴大、城市生活觀念的不斷延伸。
1.2 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的概念是相對于傳統的城鎮化概念提出的,更強調人的本質性特征,發展現代工業、統籌城鎮化發展的各種因素。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同時實現其與農村環境的協調發展。走出一條高效集約、功能完備、環境友好的城鎮化發展之路。
1.3 新型城鎮化的特征
新型城鎮化的本質是對城鎮化過程質量的重視。改變傳統的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注重社會的和諧發展,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也注重工業和農業的協調發展,最為重要的是在注重城鎮化硬件措施建設的同時,也注重農村居民的就業、居住、升學、醫療等社會問題,是一個觀念的徹底革新。同時,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提出了特色化的發展,也就是不同地區在發展城鎮化的過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發展各自的特色[3]。
1.4 農村商業物流
農村商業物流的概念是從區域物流的概念延伸而來,區域商業物流是區域物流的一個小分支,強調一定區域內商業物品的物流,所以必須首先弄清區域物流的概念。區域物流是國家物流體系的分解,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地理環境中,以中心城市為中心、以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為中心、建構在區域基礎設施基礎之上的各類物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是一個包含貨物的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傳遞全過程的總體。
2 農村商業物流的特征
區域商業物流作為一種有別于國家物流的相對獨立的體系,其本身具有鮮明的特征,主要表現為地區性、獨立性、開放性和區域緊密相關性。地區性是由于自然、社會、歷史以及文化形成的相對獨立空間,區域物流在一定的區域內進行,表現為區域內的系統性、綜合性、層次性以及實體性。獨立性表現在區域商業物流是區域內部各個物流利益主體之間的相互緊密關系,不同的區域商業物流之間是相互獨立的,表明區域商業物流之所以形成是基于一定的區域內,其利益主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利益[4];開放性說明區域商業物流的獨立性并不代表其是完全封閉的,其發展的過程也是和外部相互聯系的過程,需要和其他的區域物流進行分工協作,以及職能調整,最為重要的是,在明確其他的區域物流的特點之后,要根據自身所處的區域特征形成自身的區域優勢;區域緊密相關性表示區域商業物流歸根到底是和一定的區域相聯系的,那么所處區域的地理特征、經濟發展水平、交通條件、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等都會對該地區的商業物流帶來影響。
3 西北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理論的提出對中國整體的城鎮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過度追求數量以及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一些問題,區域發展不平衡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的城鎮化水平明顯高于西北地區,了解西北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現狀以及制約因素,對于在西北地區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3.1 西北地區城鎮化的現狀
1984年是全國范圍內城市數量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1984年以前由于國家城市發展的重心在于中西部地區,則西北地區的城市得到較大的發展,這一時期城市的數量是全國城市總數的35%,但是1984年以后,隨著國家城市發展重心的轉移,西部地區的發展明顯滯后,目前,城市數量僅僅占到全國的18.3%,在數量上明顯滯后于東、中部地區。西北地區城市非農人口僅占全國的16.6%。城市等級層次,不同規模,發展戰略意義是不一樣的,和東中部地區進行比較,西北地區在超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的數量上都明顯落后;西北地區地域遼闊、資源分布是其優勢所在,但是這也導致了西北地區的城市密度明顯低于東、中部地區;同時,在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費水平上,西北地區居民處于落后狀況。從這些衡量指標綜合來看,西北地區的城鎮化發展水平明顯滯后于全國,亟待調整思路,進行跨越式的發展。
3.1.1 西北商業物流基礎設施水平分析 物流運輸是物流產業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衡量物流運輸水平一般是以各種運輸方式的總里程以及單位里程。西北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情況可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區的物流運輸主要依靠的是公路運輸,而鐵路運輸以及高速運輸的功能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但是也顯示出西北物流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3.1.2 西北地區商業物流發展增長率分析 從表2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區物流產業的發展速度普遍較慢,只有甘肅省6年的平均發展速度超過了20%,同時西北地區的地區之間物流產業的發展速度不均衡。其中新疆地區在西北地區呈現明顯的落后態勢。
3.2 西北地區城鎮化水平相對落后的原因分析
西北地區城鎮化水平相對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本身的地理因素制約,也有主觀戰略發展因素,只有清晰了解這些制約因素,才能打破發展的壁壘,通過構建新型城鎮化觀念來實現發展。
3.2.1 地理環境惡劣 對于區域的發展,尤其是物流產業的發展,地理環境條件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因素。但是西北地區相對于東、中部地區,交通條件比較惡劣,同時,由于水資源的普遍缺乏,大型商品物流的重要依靠水運是其發展的致命傷。
3.2.2 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城鎮化的過程也是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但是西北部地區在這一方面明顯滯后。衛生問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交通及通信設施落后等一系列問題都制約著西北地區進一步的發展。
3.2.3 觀念與管理水平落后 西北地區的城鎮化水平落后于全國水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管理水平的落后。服務意識差、管理模式落后、制度創新難都是其落后的重要原因。
3.2.4 城鎮化特色挖掘不足 城鎮化的過程也就是不同地區挖掘自身特色,實施特色化發展道路的過程。中國的西北地區,少數民族聚居,民族風情以及地理環境都具有鮮明的特色,但是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城鎮化的發展過程對其特色沒有加以很好的利用[5]。
4 西北地區新型城鎮化構建
中國西北地區,要想突破現狀,在城鎮化的道路上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必須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在總體戰略的基礎上必須結合西北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新型城鎮化的構建。
構建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也就是實現各種協調的過程,是重視發展質量的過程。規模協調包含人口規模、用地規模、經濟規模等不同的層次,要實現規模協調,就要在不同地區實行產業結構的合理分布,國家要協調發展大、中、小型城市的數量;要加強不同地區的協作,注重合理流動農村人口;功能協調就是城鎮化的過程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過程,城鎮化還必須發揮文化和政治的作用,要使城鎮的各個功能協調發展;產業結構的協調要強調在不同的地區的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要發揮本地區的資源優勢、形成自身的特色產業;環境和經濟發展協調是新型城鎮化注重發展質量的重要體現,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考慮環境和資源的承載能力,使人口、環境、經濟、資源能夠得到協調的發展。
西北地區在構建新型城鎮化體系的過程中,既要注重普遍的因素,還要關注自身的實際情況,實現自身的發展。對于大、中、小不同類型的城市,要重視其不同的作用,對于中心城市強調綜合服務型功能,要進一步進行中型城市的建設,要重視鎮這一層級的發展,發揮其基礎性作用;在職能上突出重點,依托西北地區特殊的風俗民情,打造特色專業城鎮。
5 西北地區農村商業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區域商業物流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所以西北地區的商業物流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區別于東、中部地區的商業物流的發展。具體表現為:物流的基礎設施落后,因為物流行業在成立之初,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加之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落后,大量的物流設施雖然已經老化,但是依然長期運作,使很多物流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實現;物流體系分割不合理,資源不能完全利用,商業物流不同于其他的物流,批發企業、物資企業、儲運企業等密切聯系在一起,在西北地區最初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整體的戰略思維,商業物流一般散落在各個商業企業中,資源處于無法進行合理利用狀態,設施也不能進行相互利用和集中管理;沒有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在中國的東、中部地區,一些大型的商業企業現在已有或者正在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是在西北地區,大部分的企業都沒有做到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限制了西北地區商業物流的進一步發展[6];第三方物流發展進程緩慢,因為物流的高額的基礎成本性,在一個地區,形成第三方物流,從而進行統一管理,是一個地區發展商業物流最好的模式,但是西北地區因為觀念和歷史原因,往往沒有這種第三方物流的意識,而是選擇建立自己的物流團隊,但是由于其規模的限制,又常常帶來季節性等資源浪費;信息化水平低,中國的西北地區的商業物流體系在信息化技術上遠遠落后于東、中部地區,商品識別碼技術、企業資源計劃、管理信息系統、傳遞信息系統、信息交換技術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也導致了西北地區商業物流發展的落后。
5.1 西北地區農村商業物流現狀
農村物流因為和農業結合在一起,而農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綜合性,所以農村商業物流也具有較為突出的特點。包含了從農產品的形成、存儲、加工、消費的全過程,以及農村人口生活用品獲得全過程的物流形態。在中國的農村物流發展中,西北地區比較滯后,研究西北地區農村商業物流的現狀,有利于準確發現農村商業物流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5.1.1 農村商業物流交通狀況 中國西北地區的農村商業物流所依賴的交通運輸工具是傳統型的運輸工具,例如鐵路、公路以及水路運輸。近七年建成新線8 431 km,到2004年末,全國鐵路復線總里程24 908 km,電氣化總里程 19 102 km。2004 年全國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24.9億t,比1997年增加7.7億t;完成貨物周轉量19 086億t/km,比1997年增加5 832.7億t/km;完成旅客周轉量5 712.2億人/km,比1997年增加2 127.3億人/km。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在農村構建起重要的鐵路運輸線。公路運輸是連接農村點對點物流所依賴的最為重要的運輸工具,到 2004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42萬km,鄉鎮通公路率達99.5%,行政村通路率達92.9%,分別比1998年增長了1個和8個百分點。公路密度增大,2004年末達19.5 km/km2,比1997年末增加3.86 km/km2[7]。綜合物流運輸方式,可以看出,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鐵路和公路對于農村商業物流的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但是更為先進的運輸方式在農村商業物流的應用非常有限。
5.1.2 農村商業物流信息通訊狀況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商業物流越來越多的依賴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在農村基本的信息通訊工具例如固定電話以及移動電話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2004年,中國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用戶由8 354萬部增加到6.47億部。全國形成了“八縱八橫”格狀光纜干線,移通信網、數據網、IP電話業務覆蓋全國所有地(市)。
5.1.3 農產品物流現狀 在農村商業物流中,農產品物流占據了很大的比例,而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產品的物流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農產品交易市場開始出現,隨著點對點的農產品物流的發展,開始出現了大型的農產品交易市場;但是就全國的農產品交易數量的比例分配而言,全國呈現出較大的不均衡性。
5.2 西北地區農村商業物流問題分析
西北地區農村商業物流在基礎設施、信息設備都呈現出自己的不足,特別是農村的農產品物流更是城市商業物流的空白項。但是單單研究現狀是沒有作用的,必須深刻了解現狀背后隱藏的農村商業物流的現實問題,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農村商業物流的發展。
5.2.1 商業物流基礎設施落后 農村的商業物流所依賴的運輸工具最主要的還是鐵路、公路、水運這些傳統型的物流方式,對于運輸速度更快的運輸方式應用在農村商業物流上較少,同時基礎設施落后不僅僅表現在物流運輸工具上,農村商業物流在物品的保管以及包裝和設施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5.2.2 農村商業物流專業化水平低 農村商業物流的發展本身就是分工的結果,需要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農村商業物流在發展的初期就是作為一個農村經濟的輔助工具,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商業物流對農村經濟的巨大的推動作用,農村商業物流存在大而全的管理方法,農村商業物流的很多方面不能很好的結合在一起,統籌發揮作用。
5.2.3 農村商業物流的政策調控不到位 因為商業物流在投資的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短期內不易收回資金,并且具有較大的外部性,所以需要政府的有效調控和介入。但是,相對于政府部門對城市商業物流的調控,其對于農村商業物流的調控,顯然存在較大的管理不足,使得不公平競爭、無序競爭、不公開交易、不規范操作經常性發生。
6 西北地區農村商業物流發展建議
新型城鎮化理論相比較傳統的城鎮化理論,有了很多方面的改進,那么新型城鎮化理論對于西北地區的商業物流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將為中國西北地區農村商業物流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6.1 重視西北地區商業物流的規劃建設
物流作為一個產業,近幾年來其對于地區經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所以各個地區也都非常重視區域商業物流的建設,新型城鎮化特別強調事前的規劃,聯系到商業物流的建設,西北地區本來的地理條件就比較惡劣,在建設區域物流的時候,更要做好規劃,同時聯系當地的商業規劃、交通規劃、城市發展規劃、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等等,要借鑒東、中部地區發展商業物流的經驗,在進行具體的商業物流建設前做好區域的規劃。
6.2 對現有的西北地區農村商業物流設施進行整合改造以及新建
新型城鎮化理論的另一個重點就是節約和整合。同時對于物流基礎設施需要大量資金的項目,有必要先對地區的現有資源進行調查,由于當前西北地區的物流資源散落在各個商業機構中,做好對當前資源的充分利用,翻建、改建以及新建設施要同步實施。必須利用先進的經營管理和技術支撐,對當前的設施進行集約化的管理。
6.3 重視商業物流的信息技術的建設
新型城鎮化的理論重視創新,以及新興技術的利用,而物流系統如果想做到高效,就必須發展信息技術。物流信息化的內涵是通過建立商品數據庫,使商品代碼化、運輸網絡合理化、經營管理電子化,從而實現從訂貨、運輸、分配全過程集約管理。
6.4 更新發展理念為農村商業物流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物流行業是21世紀的重要的利潤來源。但是相對于互聯網行業,知識型人才的高度密集,商業物流特別是農村商業物流,人才是特別稀缺的。對于農村商業物流人才培養的模式,可以采取實地培訓的方式,在實際的物流操作中增強管理以及組織能力。同時因為農村商業物流是建立在城市物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可以在發展農村商業物流的時候借鑒城市商業物流發展的經驗。
6.5 將農村商業物流作為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
物流行業是牽動各行各業發展的動脈,但是正如其特點所示,其初始投資巨大,且具有較大的外部性,所以發展農村商業物流必須作為政府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政府可以采取有關稅收減免、土地使用費緩交等手段來刺激民間資本對農村商業物流的投資。由于目前農村商業物流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需要投入一定的研發資本,政府可以通過設立項目的形式,對農村商業物流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娟娟.西北地區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對策研究[J].理論導刊,2007(5):92-94.
[2] 姜大立,王 豐,甘 明.西部商業物流中心發展思路[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2(2):5-8.
[3] 薛 荔,陶德馨.中國商業物流現狀與發展對策[J].物流科技,2006(5):1-3.
[4] 譚春平,王 燁.甘肅物流產業競爭力評價——基于西北地區的實證分析[J].江蘇商論,2009(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