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36:1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嬰幼兒護理知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303―01
優質護理服務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自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開展以來,護理事業發展成效顯著。但護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仍然需要探索,因此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提出: “十二五”時期要繼續扎實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在各級各類醫院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全面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的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全程規范化護理服務。優質護理的實施要因人而異,因不同科室而異。對于兒科病房來說,因患者的特殊性,其護理模式和護理方法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貫徹家庭式護理是兒科病房優質護理的有效途徑之一。我院兒科自2011年起在優質護理中實行家庭式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 兒科家庭式護理
兒科家庭式護理首先要組建由護理人員、患兒及家屬組成的家庭式護理單元,自患兒入院之日起,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向患兒及家屬(主要是家屬)傳授針對患兒病情的護理知識,提供專業的支持,教會一些簡單的護理常識和護理手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得患兒及家屬參與到醫療過程中,全方位促進患兒盡早康復。護理人員對每一位患兒的病情、家屬的情況做出準確的評估,制定出詳細的個性化計劃和實施方案。在護理計劃實施過程中,采用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方式,對影響護理質量的問題進行持續改進,服務于患兒家庭式護理單元。比如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冊、定期或不定期主辦情景式家長課堂、小型護理知識講座等等。同時,責任護士及護士長要深入病房,不斷收集患兒及家屬的護理需求,對需求集中的問題及時形成解決方案。
2 將家庭式護理融入優質護理
2.1 兒科患者的特殊性 兒科的病人,年齡都是14歲以下,年齡小,表達能力較差或沒有什么表達能力,其對自身病情的理解有限,對醫院的醫療制度和管理制度缺乏了解。因此優質護理在兒科方面的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對護理人員的要求 首先,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是開展家庭式護理的基石,可以稱之為專業技術護理,而人文知識是開啟家庭式護理的鑰匙,是人文護理的基礎。人文護理是指具備良好人文素質的護理人員對護理對象進行的具有人文關懷的護理,其本質是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表現為對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權力和需求、人格和尊嚴的關注[1]。人文護理確立了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強調人格力量、道德水平和工作作風等非技術因素對護理工作的影響,通過言談舉止傳遞護理人員的寬容、愛心、理解與同情心,形成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激發和調動患兒及其家屬積極性,感召患兒及家屬產生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配合護理及治療工作。其次,在家庭式護理中,對護理人員的有效溝通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有效的護患溝通則是建立和諧護患、醫患關系的前提。護患溝通,是對醫學理解的一種信息傳遞過程,是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進行的,它使護患雙方能充分、有效地表達對醫療活動的理解、意愿和要求,有助于醫務人員調整自己或患者的醫學觀念,也有助于醫患相互正確理解對方,協調關系,保證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2]。良好的護患溝通是實現整體護理的基礎, 是貫徹醫學人文精神的需要, 能夠真正體現以人為本, 滿足病人的全方位需求[3]。在具體工作中,我們要求護理人員從細節做起,運用精神醫患互動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情感領域內的共情等,幫助病人建立或恢復心理防御機制,幫助患兒及家屬改變焦慮、抑郁、敏感、易怒等負性心理與行為。應用語言及肢體語言交流等溝通元素, 通過學會傾聽和接觸把握患兒及家屬的反饋, 建立護患雙方的互信機制。例如,我們要求護理人員記住患兒的姓名,而不是以床號代替。
2.3 對家長的要求 根據患兒及家長不同的文化水平,采取不同的家庭式護理教育方法,選擇合適的護理補償措施,首先應當對患兒及家屬的文化、經濟、心理以及健康狀況進行全面評估,確定患兒及家屬的治療性自理需求,然后根據患兒的病情、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家長的不同情況配備不同經驗和能力的護理人員。
2.4 家庭式護理與其他護理相互配合 家庭式護理是整個護理中的一個環節,是正常護理的有力補充,不能因為有家庭式護理將正常的護理工作予以疏忽,反而應該予以加強。
3取得的效果
3.1 有利于患兒的康復 家庭式護理調動家長的主觀能動性,讓患兒家長參與到醫療與護理過程中,積極配合治療,患兒及家長心理放松,沒有戒備心理,減輕疾病對患兒及家屬的心理壓力。家庭式護理將醫療、護理、家庭式護理與家庭照顧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形成一個合力,極大地促進患兒康復。家庭式護理使得整個護理無縫對接,護理得當并且得到延續,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3.2 有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醫患之間建立起高度的信任,家屬了解整個醫療過程,對自己的孩子病情充分了解,并且知道存在的危險,萬一發生意外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在護患交流中建立起了融洽的護患關系,在家庭式護理實施的過程中,家屬與護士之間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雙方認同感增強,護患關系甚至達到了親密的程度。
3.3 有利于患兒后期家庭式護理的延續 小兒因生理、心理尚未發育完善,缺乏自我照料能力,容易發生各類疾病,優質護理讓家長了解了一定的護理常識,有利于家長對小孩的護理,減少疾病的發生,對一些簡單的疾病,有利于家庭康復。
3.4 有利于護理人員水平的提升 家庭式護理對護士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護士更新護理理念,不斷提高業務技能,豐富的專業知識,補充人文知識,掌握溝通技巧,提高道德修養。同時,調動護士的積極性,挖掘潛能,例如在兒科皮針穿刺技術上,我們力求每名護士做到一針見血,對血管條件允許的患兒,在與家屬溝通后,取得患兒或家長的配合,盡量采用靜脈留置針,即能減少患兒的痛苦,又能降低液體外滲的幾率,提高靜脈輸液的安全性。
4存在問題
4.1 護理人員的隊伍尚待優化 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護理人員的素質亟待提高,要將家庭式護理真正落實,其執行者是護理人員,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決定了家庭式護理教育的效果和執行情況。其次是護理人員的數量不足。“十一五”末,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醫護比達到1:1.36,二級醫院達到1:1.13[4]。醫護比例、床護比例倒置問題雖然得到改善,但仍顯不足。護理人員忙于應付常規護理,雖然大家都意識到優質護理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許多優質護理的措施,但優質護理的效應未得到完全發揮,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護理人員人手不夠,人手不夠也很難有充足的時間來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
4.2 醫護之間的配合尚待加強 將家庭式護理貫徹到優質護理中,主要角色是護士,但醫療過程是個完整的鏈條,需要醫護之間密切的合作,才能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家庭式護理更多的是護理方面知識,但醫療方面知識是護理的基礎和支撐。在有些醫生眼中,護理與我醫療關系不大,使得護理與醫療出現脫節,家庭式護理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4.3 家庭式護理病案的建立 因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質量評估手段,暫時無法建立家庭式護理病案,許多病例的操作還只能停留在經驗階段。如果能建立檔案,將有助于對已取得成效的經驗進行總結,以便提升到理論層面。
4.4 護理質量的評估 護理質量的評估范圍應包括護理過程的評估、疾病康復效果的評估、家長的評估、參與家庭式護理的護理人員的評估等。難點是監測指標體系的建立,另外質量評估應與相應的激勵機制掛鉤,作為護理人員的一項考核指標。
我們將家庭式護理應用于優質護理中尚處于起步階段,有許多地方還不成熟,還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總結經驗,逐步完善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曾莉.人文護理在護理教育中價值及倫理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73.
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齡4~36個月;體重4.9~15mg,低于10kg28例。其中VSD(室間隔缺損)33例,法洛氏四聯癥5例,ASD+VSD4例,部分靜脈異位引流2例,房室管畸形3例,術后死亡1例,死于并發癥低心排綜合癥,術后肺部感染4例,全部治愈出院。
2機械通氣的護理
2.1妥善固定,嚴格交接。嬰兒氣道較短,約為成人的1/4,自聲門至氣管分叉處約4cm,組織比較嬌嫩,易引起損傷,氣道插管困難,略有移位就有可能脫出氣道或進入單側肺引起通氣不良,也可造成內脫管進入食道。所以嚴格交接導管在齒門的刻度,發現松動及時處理。注意導管氣囊充盈度,注入的氣體量以既能密封氣道又不明顯壓迫氣道影響血液循環為準。其充盈程度相當于充盈的靜脈血管的彈性程度,壓力<25mmHg[1]。
2.2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嬰兒迷走神經張力高,吸痰時間過長或吸痰管插入過深刺激迷走神經,可致心率減慢或呼吸暫停[2]。深部吸痰可引起組織損傷及炎癥反應應提倡表淺吸痰法:吸痰管插入深度以不超過氣管導管總長度1cm為宜,吸痰時間間隔1~4h,嚴格無菌操作,吸痰前給純氧輔助呼吸6~10次,吸痰管必須小于插管內徑1/2,吸痰時間少于10s,壓力不超過20kPa。同時密切觀察心率,血壓,SPO2面色等改變,一旦出現紫紺或心率減慢,屬缺氧表現應立即停止吸痰,給稍大潮氣量純氧以防缺氧及肺膨脹不全。
2.3加強氣道濕化一般每1~2h氣管內滴注生理鹽水0.5~1ml,氣管內注水時應特別謹慎,防止窒息。做好濕化,有利于痰液排出,可以明顯減少肺不張的發生,配合叩背對稀釋痰液,促進排痰效果很好。
3撤機后的呼吸管理
3.1大多數情況下拔管后立即以高流量加濕化面罩給氧,然后按照血氣分析結果及循環功能狀況決定給氧方式。拔管后患兒盡早采取半臥位,以便咳嗽排痰。常規使用超聲霧化吸入,有喉頭水腫者,可以用生理鹽水20ml、地塞米松2mg、慶大霉素2萬U、麻黃素15mg喉頭噴霧[3]。通常仰臥位較坐位潮氣量降低,幼兒橫隔肌位置高,胸廓活動度小,不會做深呼吸,使肺活量降低。采用仰臥位霧化治療,患兒吸入短時間機出現呼吸費力,煩躁。我們采用坐位或者側臥位霧化,以上不適癥狀明顯減輕。霧化時間的間隔,最好是每3~4h吸入一次,同時對極不配合霧化的患兒采用睡眠后霧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齡5個月~3歲;體重5~16kg。其中法樂四聯癥8例,肺靜脈異位引流1例,肺動脈閉鎖2例,室間隔缺損1例。1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溫體外循環下行心內畸形矯治術,術后5~24h出現少尿、血鉀高、低血壓、心率快、全身水腫、容量負荷過重,經積極補充血容量、利尿、維護心功能治療效果不佳后即予腹膜透析。
1.2 透析方法 經常規消毒,由醫生在患者左下腹經手術方法置入Tenckhoff腹膜透析管,頭端入盆腔,尾端接三通與腹膜透析液輸入管,排出管連接。采用1.5%不含鉀的小兒透析液,加入慶大霉素4萬u,肝素250u,方法均采用人工間歇性腹透。透析液經液體加溫器加溫至37℃,按10~20ml/kg體重均勻注入腹腔,注入時間30min,保留30min后緩慢放出,引流時間為30min,此為一循環周期,每間隔2~3h重復1次。待患者腎功能恢復后,根據尿量情況逐漸延長透析間隔時間,直至患者尿量>2ml/(kg·h),腎功能及電解質正常后停止腹膜透析。
2 結果
本組12例患者中,除1例法樂四聯癥患者并發嚴重的低心排出量綜合征,腹膜透析無效,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1例經腹膜透析治療2~5天后,腎功能恢復,充血性心力衰竭癥狀得以糾正,停止腹膜透析。本組11例患者在透析過程中,除1例發生纖維蛋白阻塞三通管,1例出現腹透液滲漏,1例出現高血糖,余無其它并發癥發生,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護理
3.1 密切觀察病情,積極糾正低心排出量綜合征 患者透析期間,我們給予持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壓、中心靜脈壓、呼吸、體溫、末梢氧飽和度的變化并詳細記錄。多種正性肌力藥物(多巴胺、腎上腺素)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米力農)聯合應用,減少單劑量藥物應用的副作用,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臟指數。同時通過輸血漿、白蛋白維持最佳有效循環血量,提高膠體滲透壓,減少第三間隙水潴留。本組除1例法樂四聯癥患者并發嚴重的低心排出量綜合征,腹膜透析無效,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腹透2~3天后,隨著水電解質紊亂的糾正,低心排出量癥狀逐漸得到糾正,血壓維持在9~12kPa,心率100~140次/min,各項生命體征平穩。
3.2 透析管道的護理 保持透析管引流通暢,防止受壓、牽拉、扭曲、打折,注意有無血塊、纖維蛋白堵塞現象,妥善固定于床旁,防止滑脫。對于躁動、哭鬧等不合作的患兒,我們給予約束四肢,同時遵醫囑應用鎮靜劑,保持患者安靜,防止發生管道滑脫。本組1例患者發生引流不暢,經改變,按摩腹部,擠壓管道,調整管道位置均無效,檢查發現三通接口有纖維蛋白堆積,更換三通管后引流通暢。本組患者未發生管道脫出現象。
3.3 透析液及尿液的觀察 我們制定了腹膜透析登記表,詳細記錄每次透析時間、量、濃度,準確記錄每小時及24h透出量及透出液的顏色、性質、透明度等。觀察并記錄每小時及24h尿量、尿色,每天測尿比重4次。密切觀察透析效果,我們要求每24h透析量及尿量達到2~3ml/kg,若透析效果欠佳,可增加透析液中葡萄糖濃度,因葡萄糖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滲透壓,達到利尿消腫的作用。本組2例患者每次透出量為10~20ml,患者容量負荷過重癥狀未改善,1例增加透析液濃度至2.5%,1例增加透析液濃度至3.5%,透析效果滿意。
3.4 防止腹透并發癥發生 感染、低蛋白血癥、高血糖、肝腎功能損害是腹膜透析的常見并發癥。
3.4.1 血生化檢查是觀察病情的重要手段 透析期間,我們每4h做血生化常規檢查1次,每6h測血糖1次,每日測腎功能1次。初次為無鉀透析液,隨著透析次數的增加,血液電解質K+、Na+、C1-、Ca2+等濃度會發生改變,所以要根據檢查結果及時添加各種成分。本組1例患者透析液濃度達到3.5%,出現高血糖,我們在透析液中加入短效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3.4.2 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重要、最常見的并發癥,尤其是嬰幼兒身體抵抗力低下,腹膜透析時感染更易發生[2],所以治療時必須嚴格無菌操作,規范洗手,保持傷口清潔、干燥,腹透管與三通連接處及傷口用無菌巾覆蓋,并每天更換。密切觀察透析管外口皮膚有無紅腫、壓痛,透析液是否混濁,患者有無腹痛、腹脹、發熱等癥狀,我們每天采集透出液進行常規檢查。本組1例患者出現腹透液滲漏,經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收緊腹膜開口處的荷包縫線,再無滲漏現象發生。本組患者無腹膜炎發生。
3.5 營養支持 嬰幼兒心內直視術后,因手術創傷易致能量消耗增加,加之腹膜透析,透析液中丟失蛋白質約5~15g/d,丟失氨基酸2~4g/d[3],如不及時給予營養支持,患者會發生低蛋白血癥,降低抗感染能力,影響康復。因此我們每日靜脈補充脂肪乳劑、白蛋白、必需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碳水化合物以滿足機體的營養需要。患者胃腸道功能正常,給予鼻飼嬰幼兒配方奶,鼻飼時間與腹透液注入時間隔開,以免引起患者腹腔壓力增加。
4 小結
通過對12例嬰幼兒心內直視術后腹膜透析的護理,我們體會到在透析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情,積極糾正低心排出量,保持透析管引流通暢,準確記錄尿量及透析量,防止發生腹膜透析并發癥,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及時給予營養支持,發現問題及時有效地給予對癥處理,能使患兒順利渡過危險期,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有創血壓的監測(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是嬰幼兒直視術后重要的監測手段,通過動脈穿刺置管測壓的波形分析,可以直接反映動脈壓力的動態變化,有效的判斷患兒血管功能。同時,通過動脈導管還是采集動脈血樣標本的理想途徑。因此正確的應用和護理動脈導管是至關重要的。我院于2008年10月~2009年5月共行嬰幼兒心內直視手術60例,術后均行有創動脈血壓監測,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60例,男 22例,女 38例,年齡在5個月~5歲,平均年齡在3.5歲。其中室間隔缺損20 例,房間隔缺損 18例,室間隔缺損合并動脈導管未閉10例,法洛氏三聯癥糾治術5例,法洛氏四聯癥糾治術3例,完全心內膜墊缺損3例,右心室雙出口1例,全組患兒均行心內直視術,其中橈動脈置管 45例,足背動脈置管10例,股動脈置管5例。術后患兒生命征平穩,尿量>1ml/(kg.h),病情穩定,停止IBP監測,置管時間最長120h,最短24h,平均38.5h,監測效果滿意。
1.2 方法
1.2.1 動脈的選擇 常選用橈動脈,足背動脈,股動脈,肱動脈四種,但因橈動脈位置表淺,相對固定,穿刺置管較易成功而成為首選。
1.2.2 測壓裝置 選用適當型號的套管針作動脈穿刺后,將套管針與測壓管連接,動脈測壓管包括動脈延長管、三通、注射器、換能器,將換能器與監測儀連接,將一500毫升的軟袋裝的生理鹽水加25mg肝素后接輸液器與延長管末端連接,盡量排凈空氣,將生理鹽水袋置加壓氣袋內,加壓氣袋的壓力應大于300mmHg,持續以2ml/h肝素水沖管,防止導管堵塞。
2 監測與護理
2.1 有創血壓監測
動脈內測壓可在監護儀屏幕上顯示出動脈壓力的波形、區域和壓力上升速率,能更直觀的反應出嬰幼兒術后的心血管功能。因此,應密切觀察監護儀上的IBP波形變化,當壓力波形變得低平,圓鈍,及時查找原因,并加以分析。 如①有創血壓低,應考慮是否有血容量不足、低心排綜合征及心律失常;②有創血壓高,應考慮是否麻醉初醒早期、容量過多,術后早期缺氧等。發現波形變化異常,通知醫生,并及時處理[1]。因此本組患兒中5例血容量不足,3例出現低心排綜合征,5例出現心律失常,因處理及時,病情未進一步發展。
嬰幼兒術后心肌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低,對血管活性藥物的劑量的反應敏感,而IBP的動態觀察對于單位時間內血管活性藥劑量調節提供了可靠的觀察依據。
2.2 動脈測壓管的護理
2.2.1 患兒術后帶動脈置管入ICU時,即將動脈測壓管連接到監護儀的傳感器,動脈測壓管的各個接頭連接處要旋緊,防止脫開或滲漏,并置于無菌治療巾內。同時,應予患兒穿刺肢體應暴露,適當約束固定,防止管道打折。
2.2.2 保持測壓系統的準確性 首次測壓前要先調試監測儀零點,首先用肝素鹽水沖洗導管,然后校正壓力零點,調節壓力換能器平齊于第四肋間腋中線水平,即相當于心臟水平,低或高均可造成壓力誤差。同時檢查導管內是否有氣泡和凝血塊,及時發現,及時處理[2]。
2.2.3 為保證動脈測壓管的通暢應用持續以2ml/h肝素水沖管,加壓氣袋的壓力要大于300mmHg. 防止血栓的形成。若取血液標本后應另外予加量肝素水沖洗管道,將回血全部沖回血管內。如發現針尖貼壁,應予及時調整。同時要注意更換肝素生理鹽水袋,以免滴空。
2.2.4 置管處皮膚護理 保證動脈穿刺點的局部干燥, 動脈穿刺處用碘伏消毒并更換透明3M敷貼,1次/d。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是否滲血和血腫,動脈搏動是否良好,肢體遠端血供是否良好,皮溫是否正常。發現出血及時予局部壓迫,如無法止血,則需拔除置管,加壓包扎。
2.2.5 留置時間及拔針技巧 一般留置3~5天為宜,最長不超過7天,留置時間越長,感染機率越高;患兒生命體征平穩、血氣正常,不需要常規檢測循環功能,可拔除動脈置管。拔管時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壓迫止血應在5min以上,并用彈性寬膠布加壓覆蓋。必要時局部用繃帶加壓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以防形成血腫。
2.2.6 正確采集血標本 動脈置管除連續監測血壓外,還能在此處反復采集血標本,減少了患兒血管的多次穿刺。為保證標本采集的正確性,避免受肝素水的影響,在取血標本之前,應用無菌注射器先抽取10ml,再用另一注射器按需采集血標本。取完標本后,再將之前取出的血液重新注入血管內,避免患兒失血[3]。
2.2.7 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①患兒術后機體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感染,應注意嚴格無菌操作,每次抽血標本時,應用酒精消毒三通、肝素帽,抽完血后應予肝素鹽水沖洗至動脈測壓管內無血液為止,保證三通區域各口均無血跡。②管道內如有血塊堵塞時應及時予以抽出,切勿將血塊推進,以防發生動脈血栓栓塞。③在調試零點、取血等操作過程中,嚴防氣體進入動脈內造成氣栓栓塞。④應隨時觀察患兒穿刺處有無紅腫,肢體末端顏色、溫度的變化,并通過同側手指套血氧飽和度動態監測手部的血運情況,以防局部包扎過緊,肢端壞死。
3 小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兒心內直視術后動脈置管行血液動力學監測,能有效準確地動態監測患兒血壓變化,方便對患兒心肺功能的連續監測,減少反復血管穿刺損傷患兒血管,為搶救和治療提供及時準確的臨床資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減輕了因治療需要而給患兒帶來的痛苦。有創血壓彌補了無創血壓非敏感性和非連續性的弱點,而正確的護理又能有效地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The new care management models in the pediatric ward of quality care demonstration created the application
【Abstract】Objective: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nagement model in pediatric nursing quality care ward to create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ped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the study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to be new care management model. The two groups wer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nurse satisfaction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primary care, specialist care, safety, and health care education, the mass ratio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are Management; demonstration wards; Children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029-01
為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我院積極創新護理管理模式,進一步加強改革,將本院兒科作為示范病房科室,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進行親情化的護患溝通,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同時加大考核力度,針對兒科患者開展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取得了顯著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研究時間范圍為2012年3月-2013年5月,研究對象為此期間我院收治的兒科患者,共計3678例。按照病例順序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其中觀察組共有1723例,含男842例,女881例,年齡范圍為1.2-6.5歲,平均(4.61±0.38)歲,病程為6-15d;對照組共有1955例,含男958例,女997例,年齡范圍為1.5-6.4歲,平均(4.51±0.46)歲,病程為5-16d。兩組患兒上述一般資料方面,組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均由同一批護士護理,共計26名,均為女性,年齡范圍為20-38歲,平均(29.8±2.6)歲。
1.2 方法[1-3]:對照組研究對象均應用常規方式進行護理。觀察組研究對象則均應用新型護理管理方式進行護理,具體包括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改革護理工作模式、加大績效考核力度、拓展健康教育內容、實施親情護理管理等。
1.2.1 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實行護士長、責任組長、護士3層立體管理框架。設置護士長1名,責任組長3名,護士22名。責任組長由科內護士通過競聘上崗方式產生,負責指導安排護士工作,承擔基礎護理任務。護士長主要負責科室管理及人員培訓,定期進行檢查及考核。
1.2.2 改革護理工作模式:病房實行責任制方式,要求各位責任護士分別負責5-8名患者,責任組長要負責好本組人員的工作。
1.2.3 加大績效考核力度:根據所負責患者的數量、護理工作的難度、家屬滿意度、技能掌握度、具體工作量等,對護士進行績效考核。
1.2.4 拓展健康教育內容: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應用幼兒可以理解的方式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引導其了解可以食用的食物,不能食用的食物等。
1.2.5 實施親情護理管理:患兒入院后,護士要對其表現出足夠的熱情,像家長一樣關心他們,比如送小禮物、玩具、食物等。對患兒及其家長講解醫院的環境,治療的過程以及依據,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如辦理手續等。
1.3 觀察指標[4,5]:觀察分析兩組研究對象的具體護理質量,其主要內容包括4個方面: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健康教育以及護理安全。
1.4 護理評價:按照標準對護士的護理效果進行檢查,一方面進行質量考核,另一方面進行滿意度調查。調查表統一制定和發放,在患兒出院前進行調查,將結果進行對比評價。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軟件分析處理,對結果進行統計學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護理質量合格情況比較:在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護理安全以及健康教育方面,觀察組質量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
3 討論
在具體工作實踐中,護理質量直接影響治療效果。良好的治療必須通過有效的護理才能實現。要實施新的護理管理模式,必須加強對現有模式的改革,其主要內容為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改革護理工作模式、加大績效考核力度、拓展健康教育內容、實施親情護理管理等。
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可以實現現有人力資源最有效利用,讓各層級的護士均有合適的工作職位,履行相應的職能職責。嚴格按照護士的水平和資歷安排工作任務,做到職責明確化,可以有效推進工作的順利進行。在護理排班方面,要注意彈性安排,病區繁忙時間段應當適當加派人力,要注意新老搭配應用。嚴格實施雙班制,要保證護士的所有操作都有人進行核對檢查,全面保證患兒安全,避免發生問題。改革護理工作模式,最終目的就是實現人性化護理,讓患者充分感受到醫院的護理質量,充分為患者考慮。設置流動工作站,責任護士可將流動工作站移動至分管病室,在患兒床邊進行治療以及護理記錄等相關工作,增加方便性和可操作性。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可以促使護理人員更加投入工作,嚴格進行考核,獎勤罰懶,可以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實現公平公正。對于績效考核成績優秀的護士進行適當獎勵,實現獎懲分明。在晉級、升職等方面予以參考。對于績效考核成績較差的護士,指出其不足,責令其改進。拓展健康教育內容,要對患者進行對應的健康教育,突顯患者的年齡和性格特征,要從患兒的角度出發進行教育,盡量應用兒童化的語言進行交流。可以用卡片、卡通、宣傳畫等方式,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患兒家長進行教育引導,使其了解照顧幼兒的醫學以及護理知識。在病區營造良好的環境,給患兒營造家的感覺。在患兒飲食上給予照顧,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為其提供可口的食物。用兒童化語言與患兒進行溝通,建立起感情,獲取兒童的信任。實施親情護理,要讓患兒感受到如同家長一般的溫暖,贏得患兒的信任和尊重,可以最大化的提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吳麗芬,張煥梅.兒科病房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探索[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6):411-412.
[2]藍惠蘭,黃惠根,李秋屏,等.分層管理方法在綜合ICU的應用與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2):1129-1130.
HOI的發生率可達到8.0%以上, 探視者、醫護人員及環境等因素均可引發HOI。HOI會給住院患者帶來額外痛苦, 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住院費用增加2.9倍左右, 還會對醫療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或造成醫療糾紛, 在醫療護理中應預防及控制HOI, 降低HOI發生率[1]。兒科患者機體組織器官的形態與功能未實現完全發育, 免疫機制不夠成熟, 抵抗能力低下, 抵御HOI的能力較弱, 因此患兒發生HOI的幾率遠高于成人, 兒科也成為了HOI高發科室, HOI發生率約為普通科室的2倍。本文分析了優質護理對降低兒科HOI的影響,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兒科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9例住院患兒, 患兒家長知曉研究方案, 簽字同意參與, 排除病歷不完整, 不能遵醫囑者。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279例患兒作為對照組, 男165例, 女114例;12歲20例;原發疾病包括血液疾病16例, 骨骼或肌肉疾病25例, 心血管疾病19例, 營養不良、內分泌或代謝疾病35例, 寄生蟲病或傳染病22例, 泌尿系統疾病13例, 呼吸道疾病48例, 消化道疾病21例, 中毒12例, 損傷31例, 神經系統疾病37例。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90例患兒作為優質護理組, 男181例, 女109例;12歲24例;原發疾病包括血液疾病19例, 骨骼或肌肉疾病28例, 心血管疾病17例, 營養不良、內分泌或代謝疾病37例, 寄生蟲病或傳染病26例, 泌尿系統疾病16例, 呼吸道疾病44例, 消化道疾病20例, 中毒9例, 損傷35例, 神經系統疾病39例。兩組患兒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在兒科醫療工作中運用基礎性護理措施, 如監測患兒的體征指標, 及時送檢標本, 做好日常巡視及查房工作, 了解患兒的睡眠、飲食與康復情況, 針對性護理病情危重的患兒, 執行無菌消毒制度與隔離制度等。優質護理組運用優質護理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三點:① 保證兒科病室采光良好、安靜舒適, 溫度恒定, 及時開窗通風換氣, 定期清潔消毒病房、走廊、門把手、窗臺、治療器械、床頭桌及地面, 對于病房中的空氣, 可采用循環風消毒機進行消毒。做好病區隔離工作, 前瞻性監控可能發生HOI的患兒, 根據病種、病情合理分配床位[2]。設置隔離標志, 執行護理操作時應戴口罩, 接觸患兒前應利用消毒液洗手, 預防交叉感染。②主動向患兒與患兒家長介紹兒科環境與住院制度, 與患兒交流時需根據年齡情況合理選擇語言表達方式, 注意揣摩患兒的心理與情緒體驗, 稱呼患兒時盡量用昵稱或小名, 保證交流過程語言溫柔及陳訴的內容清晰易懂。對于低齡患兒, 可采用撫摸、手勢、眼神、姿態及表情等肢體語言進行交流。采用游戲及繪畫等方法告知患兒禁止食用腐敗或生冷食物, 避免相互交換藥品、零食、食物或互串病房。向患兒家長講解預防HOI的方法, 講解時應采用規范禮貌的語言, 重點宣教飲食衛生、口腔衛生與手衛生知識, 矯正容易引起HOI的不良行為, 確保家長可以積極配合HOI防治工作。限時探視, 避免探視人員過多或頻繁進入病房。③ 根據細菌培養、藥敏試驗結果及患兒的免疫狀態、病理狀態、生理狀態應用抗菌藥物, 切忌盲目使用或無度濫用廣譜類抗生素, 以減少抗藥菌株, 預防二重感染、過敏反應或全身毒性反應。護理時盡量避免暴露患兒的機體組織, 實施吸痰或氣管插管等侵襲性護理操作時, 應避免損傷黏膜組織, 并盡快拔管。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兒科HOI情況與總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優質護理組兒科HOI的發生率為5.86%, 低于對照組的10.3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在兒科的護理過程中,由于大多數患兒的年齡比較小,身體抵抗力差,加上小兒還沒有成熟的生理和心智,這就使得護理更具難度。一旦患兒癥狀沒有減退或者哭鬧不停,就很容易引起患兒家長的焦慮,對患兒的治療和恢復以及醫院的日常工作都帶來了不良影響。尤其是在開展一些比如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等特殊檢查過程中,患兒的抵抗力低下,對疼痛的敏感度和排斥度都比較高,大大降低了疾病診治及護理的依從性,患兒過激的反應會引起患兒家長的擔心,使家長不信任醫務人員,嚴重的甚至會引起醫療糾紛發生[1]。因此,在兒科疾病診治中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就顯得非常重要。為了進一步分析人性化護理在兒科優質護理實踐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0例兒科患者進行分組試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兒科患者80例,患兒的疾病主要包括:感冒、高燒、咳嗽(部分患兒有肺炎)、腹瀉以及其他血液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12歲,平均(6.56±1.11)歲;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13歲,平均(7.05±1.67)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優質護理模式,主要內容包括:告誡患兒家長病情狀況,避免患兒家長和患兒產生恐懼心理;幫助患兒盡快熟悉環境,消除其緊張心理;協同患兒家長做好治療前準備,包括進食、排尿等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臨床研究表明,很多兒童患兒由于對打針、吃藥的畏懼,在進入醫院環境的時候往往就會產生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兒童患兒本身處于成長階段,認知和心智功能還比較低下,新環境的改變本身就容易引起患兒在心理上產生恐懼和不適感,尤其是在醫院環境中。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兒的年齡、認知情況等方面綜合考慮,為患兒營造一個溫馨的住院環境,要確保就診環境的采光良好、通風性好以及干凈整潔,可適當的放置一些玩具、圖畫等等,以此減少患兒在醫院早期的抵觸和緊張心理[2-3]。(2)加強與患兒的溝通交流:交流是轉移患兒注意力最好的方式。據有關臨床統計資料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時期的精神系統成長速度會逐漸減慢,當兒童與周圍事物的接觸不斷增加的時候會促進兒童的智力快速的提高并進入發育期。在此過程中,正確合理的引導是提高患兒認知功能最重要的方式,同理,護理工作的正確引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可通過與患兒親密接觸,比如撫摸、擁抱等方式或者微笑的表情,以此加強與患兒的情感交流,緩解患兒的緊張、恐懼、焦慮、不安等不良心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對患兒家長進行認知干預,比如患兒需要接受穿刺治療的時候,患兒家長由于缺乏對腰穿的認識,很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排斥等心理,一旦中途發生一些意外情況就可能引發醫療糾紛[4-8]。(3)加強對患兒的關心呵護,提高護理質量: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提高對患兒的關注,并在整個護理的過程中加強對患兒的關心,不僅是對病情、健康的關心,同時也包括對患兒的心理狀況,護理人員不僅在工作行為中更加認真負責,也要注意在溝通上掌握技巧、文明用語等。科室應制定人性護理理論制度,并定期考查實施情況;其次是要關注護理細節,由于護理工作比較繁雜,尤其是在患者比較多的時候。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從細節入手,在業務繁忙的時候不慌不亂,輕重有序,要時時謹記,細節決定成敗,服務的質量正是體現在服務細節上。尤其是對于心智不成熟的兒童患者,要及時掌握患兒及其家長的心理狀態,做好患兒及其家長的心理干預,消除患兒的不良心理,及時與患兒家長溝通,讓其正確的看待治療,不要因小失大,延誤患兒的治療時機;最后是根據治療情況對患兒進行全方位的行為干預,比如練習、排尿方法,護理人員可通過游戲等輕松的方式指導患兒,而不要采用非常嚴肅的方式,以此使患兒盡快掌握這些自我護理方法[9-11]。
1.3 效果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配合度及患兒家長的滿意度進行分析對比。其中,滿意度調查主要通過我院預先設定的滿意度調查表[1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中有37名患兒能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積極配合率達92.5%;對照組中有28名患兒能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積極配合率為70.0%,觀察組患兒的配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1.1 一般資料:2007年1月到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腸套疊患兒41例。其中男27例,占66%;女14例,占36%。年齡2個月-5歲,平均年齡11個月,確診及治療時間在發病后最早3h,最遲19h。41例全部在彩超下確診,并立即在彩超下行水壓灌腸復位治療。
General Information: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08, our department were treated 41 cases of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Including 27 males (66%); 14 females, accounting for 36%. Age of 2 months -5 years, mean age 11 month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fter the onset of the first time in 3h, no later than 19h. In all 41 cases under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immediately downstream pressure enema reduction in the ultrasound treatment.
1.2 物品的準備:成人血壓計一臺(去除袖帶);否留氏導管1根;三通管一個;50ml注射器一個;0.9%溫生理鹽水500-1000ml。另備灌腸常用油、止血鉗、膠單、手套。
3 具體操作:為避免患兒在操作過程中因不適而躁動、哭鬧而致腹壓增加,從而增加灌腸的難度和腸道損傷的機會,一般可根據患兒體重給予安定0.3-0.5mg/kg或魯米那2-4mg/kg肌注。雙人協同操作。患兒置于彩超機旁的小床上分腿平臥,醫生位于靠近彩超屏幕一旁協助固定患兒肢體并觀察進展和效果,護士立于另一邊進行灌腸操作。用凡士林否留氏導尿管前端5-10cm,分開患兒,輕插入直腸4-5cm后注入生理鹽水液體20ml,使氣囊膨脹后固定于直腸內。將三通管的兩端分別于否留氏導尿管和血壓計相連,剩下一端為注水口。 護士用50ml注射器抽吸溫生理鹽水,通過注水口緩慢注入腸道,開始速度約30ml/min,隨著壓力的增高逐步減慢注水速度。操作時通過血壓計內水銀注上升的刻度測量注入水對腸道的壓力。復位的壓力應由低壓開始,最高不可超過12kPa,注入水量一般為500-1000ml,最多不超過1200ml。隨著水銀柱顯示壓力的增高,彩超下可清晰見到“靶心圓”的出現,同時注入水的阻力逐漸增加。當患兒由躁動、哭鬧轉為安靜,B超下“靶心圓”消失,注水的阻力驟減。同時可見葡萄狀水珠通過腫塊處腸管,觸診腹部包塊消失,說明復位成功。即給予口服活性碳0.5-1g,觀察排出時間約為6-30h。
1.3 結果 41例患兒均在彩超下確診,并立即采用水壓灌腸復位法。除5因為“回一回結型”復套及腸套疊發生到就診時間較長,而終止保守治療,行手術治療。一次水壓灌腸復位成功31例,二次水壓灌腸復位成功5例,成功率88%,沒有水潴留和水中毒、腸破裂穿孔等并發癥。
2 討論
2.1 小兒急性腸套的治療有手術和非手術療法兩種。水壓灌腸復位只適用于病史在48h內,無腹脹的患兒,當患兒已有嚴重水電解制、酸堿平衡失調的情況下,應在立即輸液糾正失衡的同時進行操作。
2.2 水壓灌腸復位法應與小兒常規灌腸在灌腸液溫度上有所區別。因嬰幼兒腸壁薄耐受力差,在套疊時已發生缺血、水腫損害的基礎上更易發生溫度的損傷。既要避免溫度太高使腸管充血致腸液過度滲出,又要避免腸管受冷刺激發生緊張性收縮而增加機械損傷的危險,因此灌腸液的溫度以34-36℃為宜,可將預熱后的生理鹽水浸泡于溫水中,以保持溫度的相對恒定。
2.3 急性腸套疊多發生于春秋冬季,氣溫變化大。尤其是晚上氣溫低,灌腸復位多在晚間急診進行,因此要注意做好患兒在灌腸過程中的保暖工作。應注意溫度,一般以26-28℃為宜。我院彩超室在原有中央空調的基礎上,另配備取曖器一臺,以迅速提高室內溫度。
2.4 在水壓灌腸復位過程中,亦要密切注意患兒神志、反應、體溫方面的變化。如患兒出現煩躁、體表濕冷、嘔吐等情況,應立即停止操作,清理呼吸道,必要時立即轉手術治療。另外,準確記錄灌入的液體量與排出量,預防水潴留。
2.5 利用彩超進行急性腸套疊的診斷和水壓灌腸復位,不僅診斷迅速,準確率達100%,且復位全過程中,腸道情況都受到直視下的嚴密觀察和通過血壓計水銀柱對復位壓力的準確控制,其安全具有雙重保障。提高了人口素質,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對于家長來說,經濟和心理上都更易接受,具有良好的醫療前景。
[摘要] 目的 分析并總結優質護理模式在支原體肺炎患兒中的臨床應用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該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臨床資料。結果 優質護理組的住院天數與住院費用明顯較基礎護理組減少(P<0.05);優質護理組較基礎護理組達滿意程度以上的人數多26.66%(P<0.05)。結論 優質護理模式可有效緩解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其康復時間,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程度,具有突出的臨床應用價值。
[
關鍵詞 ] 優質護理模式;支原體肺炎;基礎護理;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7(c)-0141-02
[作者簡介] 劉歆韶(1970-),女,廣東深圳人,大專,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
支原體肺炎作為我國兒科臨床中一類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較高,且程逐年上升趨勢,以年長兒為主要發病群體[1]。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表現以刺激性咳嗽為為主,常伴有咳痰,咽喉疼痛、胸悶等,而部分嚴重病例則出現心肌炎、溶血性貧血等重癥,時刻危及著患者的生命[2]。因此,不僅需要相關臨床醫療工作者對此疾病做出早期診斷及診斷,同時要求護理人員能夠開展有效的護理對策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為分析并總結優質護理模式在支原體肺炎患兒中的臨床應用及效果。現回顧性分析該院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60例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該院收治的6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臨床資料,均符合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與實驗室診斷標準[3],將其按照入院就診時間順序分成每組各30例的基礎護理組與優質護理組。基礎護理組中男19例(63.33%),女11例(36.67%),年齡在2~13歲,平均年齡為(5.8±0.9)歲,其中發熱13例(43.33%),咳嗽24例(80.00%),喘息9例(30.00%),胸痛2例(6.67%)。優質護理組中男17例(56.67%),女13例(43.33%),年齡在1~15歲,平均年齡為(6.6±1.3)歲,其中發熱14例(46.67%),咳嗽21例(70.00%),喘息11例(36.67%),胸痛1例(3.33%)。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與臨床表現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基礎護理組患兒給予口服或靜脈滴注藥物護理,并及時更換床鋪,保證室內外通風。優質護理組患兒給予的護理方法如下:(1)門診及住院環境護理。要求護理人員能做到保持室內外環境干凈整潔,通風正常,溫度適宜,加強呼吸道隔離,定時進行消毒處理等[4]。(2)飲食飲水護理。要求護理人員能夠主動鼓勵患兒多飲食并食用富含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及高熱量的食物,另外飯后2 h進食新鮮水果,避免辛辣、油炸等食物,同時避免過度飲食。(3)日常護理。囑患兒能夠進行適當的體能鍛煉,并在鍛煉30 min左右進行休息,晚上按時睡覺,避免過度疲勞,保證睡眠質量[5]。⑷發熱護理。因支原體肺炎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即為發熱,因此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密切觀察患兒體溫變化情況,必要時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治療,以此避免高熱驚厥的發生,另外,在降溫過程中需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⑸咳嗽咳痰護理:①可給以患兒霧化吸入處理,在吸入前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在治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②幫助患兒變化,用空心拳叩擊患兒背部,并注意速度與力度,幫助患兒痰液順利排出。⑹用藥護理。在治療支原體肺炎期間需使用紅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類藥物,常易導致患兒出現一系列的毒副反應,包括胃腸道癥狀、疼痛及靜脈炎等。因此,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在進行藥物治療前,主動告知患兒以及家屬可能出現的臨床癥狀,以保證其具有心理準備,也可給以患兒轉移注意力的處理,包括播放音樂,動畫等。⑺心理護理。因該病的主要發病群體為兒童,且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極易給患兒及其家屬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易產生焦慮、抑郁情緒,甚至對治療過程產生抵觸情緒。此時要求護理人員能夠為患兒及其家屬主動及耐心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回答所提疑問,以此取得患兒及其家屬的信任。
1.3 觀察指標
觀察與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天數與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程度,其中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及不滿意四個等級,以非常滿意與滿意之和作為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的各項數據統計
優質護理組的住院天數與住院費用明顯較基礎護理組要少,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程度情況
優質護理組較基礎護理組達滿意度的人數多26.66%,χ2=6.667,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支原體肺炎主要是指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該病發病率較高,起病較慢,病程較長,嚴重降低了患兒的生存質量,若治療不及時可累及患兒多器官及系統受損,包括心臟、腦部、腎臟等。在治療此類疾病的期間,不僅要求及時為患兒實施有效的藥物治療,也需在治療期間配合良好的護理服務。而優質護理是一種有效提供護理質量的模式及方法,不僅能夠做好關于臨床癥狀的基礎護理,還可針對不同患兒及其家屬的心理特點進行輔導,最大程度的為患兒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6]。從上文數據可以看出,采用優質護理可明顯減少住院費用與住院時間,同時可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程度,并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無論是從疾病康復情況上看,還是經濟角度出發,優質護理較基礎護理相比更加適用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治療過程中。另外,通過護理人員對患兒及其家屬的健康宣教,可使患兒及其家屬更加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及用藥的原則及規律性等,消除了患兒及其家屬的疑慮,從根本上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郭曉燕和陳海玲[7-8]等利用綜合治療和整體護理有效提高了兒童支原體肺炎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減少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的患者的生活質量。葉水先[9]常規合理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能夠有效促進支原體肺炎患兒康復,降低復發率,提高患兒及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該研究結果與以上研究結果顯示優質護理組的住院天數與住院費用明顯較基礎護理組要少,優質護理組較基礎護理組達滿意度的人數多26.66%,與上述研究有諸多相似之處,這更加的確定了優質護理對支原體肺炎患兒的疾病轉歸的積極作用。總之,優質護理可從多角度出發,避免盲目的護理模式,更加詳細及有條理的進行護理輔助。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模式可有效緩解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其康復時間,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程度,可明顯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具有突出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于臨床實踐中。
[
參考文獻]
[1] 陳秀霞.個體化護理在小兒支原體感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8):24-26.
[2] 包蕊.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護理對策[J].吉林醫學,2012,33(6):1300.
[3] 蔣菊芳,賈靜霞,姚敏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0):970-973.
[4] 黃靜波.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流行病學特點和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5):269-271.
[5] 韓光.護理干預在兒童肺炎康復中的作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6):559-560.
[6] 吳華菊.支原體肺炎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1):82-83.
[7] 郭曉燕,郭曉菊,陸斌,等.兒童支原體肺炎60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5):1141.
1.1臨床資料 自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有35例患兒接受2%碳酸氫鈉的治療。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齡24天至18個月;念珠菌病30例,濕疹5例;臨床表現:皮膚病變多發生在新生兒口腔黏膜和肥胖、多汗嬰兒的皮膚皺褶處,尤其是肛周、臀部、腹股溝、頸部、腋下等處,皮膚潮紅、糜爛,并有脫屑、散在小紅疹。
1.2治療方法 (1)將患兒患處用溫開水清洗干凈后擦干,再將5%的碳酸氫鈉注射液用無菌注射用水稀釋成2%的溶液,用無菌棉簽沾取,涂抹于患處待干。用后棉簽不可以反復使用,應一次一用,每日3~4次,療程為2~7天,肛周、臀部、腹股溝處若被尿液或糞便沾污,則隨時清洗涂抹。(2)保持患處干燥,如有可能盡量將患處暴露,但應注意保暖。
(3)皮膚黏膜完整后即可停藥,治愈后局部皮膚要保持清潔干燥,并在皺褶處涂爽身粉。
2 結果
35例患兒中,念珠菌病治愈28例,退院2例;濕疹治愈4例,治愈率為91%,有效率為97%。結果說明2%的碳酸氫鈉外用涂抹治療念珠菌病及濕疹方法有效。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