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5:21: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課標的育人價值,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7-0137-02
一、前言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力資源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而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還不能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1,2]。目前我國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評價,大多是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宏觀評價,很少有學者對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進行系統的評價和研究,尤其是缺乏針對經管類創新型本科人才的研究。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高校創新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對促進高校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3]。筆者在遵循評價指標體系指導思想和設計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創新型本科人才的概念、內涵以及相關評價體系[4-7],結合經管類專業的實際情況,已建立了一套高校經管類創新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8]。本文以此為基礎對評價指標進行賦權,指標權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指該指標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它是后續多屬性評價與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根據評價對象的特點和評價活動的實際需要,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相結合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先運用AHP法計算指標權重的初值,然后采用Delphi法對初值進行適當調整。
二、基于AHP的指標權重計算
選擇科學合理的權重確定方法,是保障評價結果準確可靠的基本前提。為了能科學地確定出各指標的權重,本文采用AHP法和Delphi法相結合來確定指標權重,先運用AHP法計算指標權重的初值,然后采用Delphi法對初值進行適當調整。AHP[9-11]是一種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準則決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決策問題的有關元素按照支配關系形成層次結構,用一定標度對專家的主觀判斷進行客觀量化,構造出判斷矩陣,并在此基礎上計算各指標的權重系數,具體步驟如下。
(一)構造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表示針對上一層次因素,本層次與之相關的因素之間相對重要性的比較。為了使決策判斷定量化,本文采用1~9標度法,具體含義如表1所示。
(二)計算指標權重值
本文采用方根法[12]來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
(三)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式中,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其值可通過表2查出。當CR
三、基于AHP的高校經管類創新型本科人才評價指標權重計算
針對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現狀和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筆者已建立了一套高校經管類創新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由創新培養體系建設、專業教師素質、學生素質能力、學生知識水平、學生創新能力和用人單位評價六個方面構成,共計24項指標[8]。本文以此為基礎對評價指標進行賦權,先運用AHP法計算指標權重的初值,然后邀請20位來自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高等院校以及用人單位從事人才管理的專家學者,采用Delphi法對初值進行適當調整,最后結果如表3所示。
四、結束語
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我國實現科技和經濟高速發展的根本途徑。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高校創新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對促進高校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其中的指標權重確定是后續多屬性評價與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本文根據評價對象的特點和評價活動的實際需要,以高校經管類創新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運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相結合確定評價指標權重,給高校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規劃提供量化的參考和依據。
參考文獻:
[1]馬德秀.以質量提升為核心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J].中國高等教育,2011,(21):6.
[2]林琨智.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7,(2):24-25.
[3]夏飛.改進中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D].山東大學,2012.
[4]趙鐵,林昆勇.人才培養質量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高教論壇,2004,(3):146-151.
[5]喬海曙.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綜述[J].大學教育科學,2008,(1):88-89.
[6]李興國,崔珊珊,顧東曉,楊海燕.高校培養人才綜合評價:一種基于證據理論的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34(1):32-35.
[7]廖志豪.高校科技創新型人才的素質特征及培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1):107-110.
[8]張熠.高校經管類創新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8).
[9]Satty T L. A scaling method for priorities in hierarchical structures[J].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1978,1(1):57-68.
在前言部分的開篇詞中,老課標提出的是要通過歷史教育“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新課標提出的是“培育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是時展和社會前進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需要”。兩相對比,可以看到,老課標重視的是歷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而新課標重視的是公民教育和學生的成長需要,側重點是不同的。此外,在開篇詞中,老課標也提出了通過對歷史多樣化的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養成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人文素養”。而新課標的表述為:“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初步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與人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提高綜合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不但重視的是學生自身的發展,符合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征,而且提出“歷史的角度”一詞,注重的是從歷史的本身來考察社會發展和感悟人生。
二、課程性質論述的比較
老課標一開篇就是從初中必修課程的角度來強調歷史的課程地位,但是新課標卻從人文社會科學的角度加以強調,由此可見,老課標重視的是課程設置,而新課標重視的則是歷史作為人文課程本身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兩個版本的課標編寫理念的不同。這點也體現和貫穿于新課標本身。老課標的課程性質概述得非常簡略,最后歸結于歷史課程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其表述較抽象且不夠具有學科的特殊性。而新課標對課程性質的表述比較具體,強調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教育,并將其學科特性分為四個方面,分別為:思想性、基礎性、人文性與綜合性,并將老課標中的“國際意識”一詞改為“國際視野”,從詞性上分析其詞的外延更為寬泛。而這四個方面分別從四個層次上表述了歷史課程的性質:思想性是樹立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基礎性是以普及歷史知識,形成歷史意識為主;人文性是表現歷史所特有的人文教育功用,是形成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方面;而綜合性則是重視歷史與現實結合的作用。從新課標對課程性質的具體解讀我們可以感受到,隨著歷史理論的不斷進步,我們的課標編寫也在不斷成熟,不但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科特性,而且更注重站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心理水平的角度去考慮。
三、課程基本理念論述的比較
老課標對編寫理念的表達是:“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發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從老課標的課程理念可以看到,老課標在大的范圍內是要求以學生為中心的,但重點是放在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和歷史的道德教育功能。而新課標在課程理念中分別列舉了四個方面。與老課標明顯不同的是,新課標明確提出“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首次提出了“正確的價值判斷”理念。這就告訴我們,不但要教歷史書,而且重要的還在于育人,在于思維的訓練。此外,在初中歷史學習的要求上,以“普及歷史常識”、“初步具備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主,這一標準比起老課標顯然在歷史知識的掌握上有所降低且更加具體,在評價體系上也給予了教師更大的自,要求創新和發展。
傳統的課程只有教師與教材。新課標的數學課程是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教學情境與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就是說,課程是變化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創新課程和開發課程的過程。
二、新課標之數學教學的側重點
傳統教學只側重結果。新課標之數學教學不但重結果更重過程,還側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重創新,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思想品德教育。那是怎樣的過程?
1. 新課標的數學教學重過程。
(1)新課標之數學教學的過程是學生體驗數學的過程。讓學生體驗數學的什么?體驗數學的自然科學性,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存在一定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體驗數學的基礎性與工具性,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自然科學的工具。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離不開數學,數學的思想,方法,語言,思維方式是研究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
(2)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做數學,探究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傳統教育把學生看成是裝知識的容器,學生的任務就是接受知識。但新的教育理論認為,并不是老師塞多少知識給學生,學生的腦子就可以裝進多少知識,學生接受知識是有選擇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其自己在腦子里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新課標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獨立性,不再只充當知識的接受者。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的學習操作探索,與同學和老師合作交流討論,共同發現新知識。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并培養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3)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往互動,感情交流的過程。教實質上是老師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學實質上是學生自主獨立的建構自己的知識系統和發展自己的潛能,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實質就是交往互動。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學生不能只做聽眾,必須動起來,要動起手來操作數學,動起筆來推演數學,動起腦來思考數學發現數學質疑權威,動起口來講數學和與同學老師討論數學。
2. 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重個性。
與傳統教育不同,新課標非常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每個人的思考問題方法都有其獨特的方法,每個人的先天條件都不同,傳統教育的整齊劃一,齊步走,只重學科,目中無人,忽視每個人的個性發展的教育思想在新形勢下顯得非常落后。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以人為本,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要教書育人,關注人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數學教學應該是學生愉悅的情緒和積極情感的體驗過程。
3. 新課標的數學教學重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創新,一個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沒有創新。新課標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種創新是指學生在其原來知識基礎上的突破和發展,不是指科學家那種創造發明。數學教學應當成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時候,大力鼓勵學生用與別人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鼓勵學生向教材質疑,向權威挑戰。
4. 新課標的數學教學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概括性的理性認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總的策略。一般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函數思想,分類思想,極限思想,等等。數學方法是人們分析處理數學問題的具體手段,如:換元法,待定系數法,配方法,歸納法等等。掌握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不但對學生學習數學有幫助,對學生未來走進社會后解決實際問題也很有用。數學教學必須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
一、新課標之數學教學的課程觀
傳統的課程只有教師與教材。新課標的課程是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教學情境與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就是說,課程是變化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創新課程和開發課程的過程。
二、新課標之數學教學的側重點
傳統教學只側重結果。新課標之數學教學不但重結果,更重過程,還側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重創新,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思想品德教育。
1.新課標的數學教學重過程
(1)新課標之數學教學的過程是學生體驗數學的過程
讓學生體驗數學的什么?①體驗數學的自然科學性,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存在一定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②體驗數學的基礎性與工具性,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自然科學的工具。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離不開數學,數學的思想,方法,語言,思維方式是研究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商品買賣,儲存貸款等等都要用到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式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質量。③體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是一種文化。讓學生體驗這些還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
(2)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做數學,探究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
傳統教育把學生看成是裝知識的容器,學生的任務就是接受知識。但新的教育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并不是老師塞多少知識給學生,學生的腦子就可以裝進多少知識,學生接受知識是有選擇性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其自己在腦子里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
(3)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往互動,感情交流的過程
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實質就是交往互動。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學生不能只做聽眾,必須動起來,要動起手來操作數學,動起筆來推演數學,動起腦來思考數學,發現數學質疑權威,動起口來講數學和與同學老師討論數學;數學教學要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合作交往,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使學生學會交往,逐步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
2.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重個性
與傳統教育不同,新課標非常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以人為本,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要教書育人!關注人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關注就是要尊重,關心,牽掛。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
3.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重創新
新課標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數學教學應當成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時候,大力鼓勵學生用與別人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鼓勵學生向教材質疑,向權威挑戰。
4.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概括性的理性認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總的策略。一般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函數思想,分類思想,極限思想,等等。數學方法是人們分析處理數學問題的具體手段,如:換元法,待定系數法,配方法,歸納法,等等。掌握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不但對學生學習數學有幫助,對學生未來走進社會后解決實際問題也很有用。數學教學必須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
5.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對學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傳統教學是沒有要求的,但這對個人的發展來說是很有用的。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要求我們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熱愛數學,自覺地學習數學,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勤于思考鉆研等科學態度,使學生認識數學的實用價值和科學價值。
6.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重思想品質教育
數學教學要用數學家探索數學的精神去熏陶學生,培養學生熱愛數學探索數學的精神;以我國兩千年來的偉大的數學成就去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引導學生做數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1.課程總體設計思路未變,內容框架調整得更為合理清晰
新課標仍然是以初中學生需要進一步處理的“與自我、與他人和集體、與國家和社會”這三組重要關系依次構成了本課程的三大內容板塊,每一板塊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四方面具體內容。這種“三經四緯”交織的思想品德課程,定性為“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
在原實驗課標中,三組關系表述為“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顯然第三組關系內容太厚重,新課標將“與集體的關系”調至第二組,合并為“我與他人和集體”,這樣不僅是字面和內容份量的均衡,而且更加符合中學生交往的實際。雖然“他人”的范圍廣泛,但學生自我與老師和同學的關系,主要是在班級學校集體之中產生的,“他人”和“集體”是緊密聯系的。“國家與社會”則是在一個層次上,第三組關系表述為“我與國家和社會”也是恰當的。
在第三組關系“我與國家和社會”中,新課標將原實驗課標課程內容的(一)、(二)兩部分合并為“(一)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將原實驗課標的(四)“認識國情 愛我中華”調為新課標課程內容的(二)。這樣,三組關系都由三部分構成,且都是法律常識壓軸。新課標刪除了原實驗課標內容標準各部分前有重復之嫌的目標闡述。因此說,新課標在設計思路的表述上更明確,內容框架調整得更為合理簡潔清晰。
下面是筆者根據新課標列出的課程內容框架表格,其中的內容結構、遞進層次一目了然。
2.課程基本理念突出了公民意識教育
課程基本理念是課程價值取向的追求和靈魂。新課標在“課程基本理念”中,將原實驗課標課程理念的第二條,修訂表述為“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是課程的核心”,并將此條提升為新課標的首位課程理念。在新課標各部分中,突出了公民意識教育的具體目標和要求。
在新課標的課程目標總述中,提出“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新增“樹立規則意識、法制觀念,有公共精神,增強公民意識。”在新課標的課程內容和活動建議中,至少有9處明確提出了增強公民意識教育的具體教學內容、活動主題與方式建議。例如在新課標三、(三)3.4中明確表述為“增強公民意識,學會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公民意識教育之所以在新課標中凸顯,首先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其次是公民意識教育體現了德育課程的本質和價值。從育人的角度來講,公民意識教育主要意義和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幫助學生樹立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公德意識、責任意識、科學理性意識等,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這個“人”我個人認為:既不是奴性十足的順民,也不是渾身反骨的刁民暴民,而是通情達理、有良好素養的好公民。從促進社會文明民主進步的角度看,公民意識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所以新課標突出了公民意識教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3.課程內容對法律常識做了調整和充實
首先新課標對分置在三組關系中的法律常識條目作了有層次的統整編排。第一組關系“成長中的我”中,法律常識部分的標題由原實驗課標的“學法用法”改為“心中有法”,主要內容為法律的定義、違法行為及其制裁、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非法與犯罪的區別和增強自我防范意識等,本部分增加了“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樣一條重要內容;在第二組關系“我與他人和集體”中,法律常識部分標題仍為“權利與義務”,主要是了解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重點是受教育權、經濟權利和消費者權益,幫助學生懂得正確行使和維護權利、自覺履行義務。本部分刪除了原實驗課標中關于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個人隱私權等具體條目,滲透到其他條目中;在第三組關系“我與社會和國家”中,法律常識部分標題由原來實驗課標的“法律與社會秩序”改為“法律與秩序”,主要內容為憲法的性質和憲法意識、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立和健全監督和制約機制,刪并了原實驗課標的3.3條,新增了“3.3知道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和“3.5懂得維護國家統一,維護各民族的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每個公民的義務”這樣兩條體現愛國主義的重要法律內容。
新課標對法律常識三部分層層遞進的整合編排,遵循了“循序漸進”和“突出重點”的教學原則,更加切合中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成長需求,更加符合現代社會對青少年增強法律意識和掌握法律常識的要求。我個人認為,法律常識的課程內容統整與增加的目的意義在于,守法是做人的底線,民主與法治是現代社會的標志,法律意識是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最重要的內容。
4.課程目標提高了知識學習的要求
用新課標和原實驗課標相對照,不難看出,原實驗課標的知識目標為4條,共100個字,新課標知識目標為5條,共192個字。新課標在本部分新增了“了解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基本常識”、“了解我與他人和集體關系的基本知識”、“理解人類生存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認識當今人類所面臨的生存環境問題及其根源,掌握環境保護的基礎知識”等。
新課標在“三維目標”中提高了知識學習的要求,其原因我認為,首先是針對新課改教學實踐中存在矯枉過正的問題。以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比較強調知識體系的教學,課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提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三維目標,對知識目標的定位是“知識的學習服務于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需要”。但在新課改教學實踐中,存在著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從而忽視知識的學習,使得品德教學因缺乏知識內涵的支撐而呈現膚淺蒼白效果差的缺憾;原因之二是原實驗課標存在著知識要求不到位的問題。我們知道,思想品德的研習與修煉需要有知識內涵和文化底蘊,德育需要有科學理論支撐即知識工具的支持,否則德育就是淺薄的無底氣的說教而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新課標課程目標提高了知識學習的要求,對有效實現課程“三維目標”是必要的。
二、教師要增強課標意識
一般來說,教師在教學中會比較注重對教材的研究而忽略對課程標準的研習。但是要做一個高屋建瓴的教師,應該認真學習和落實課標,增強課標意識。
1.從教材與課程標準之間的關系看,課程標準是上位的
“課程”一詞源于拉丁語的“跑道”,后引用到教育上轉意為學生學習的路線與進程。現代學者們一般認為,課程是指各級各類學校為了實現培養目標而開設的學科及其目的、內容、范圍、活動、進程的總和。課程具體且重要的體現之一是教材。教材有文字材料,如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教師用書、學生輔助讀物等;還有視聽教材,如掛圖、投影幻燈片、磁帶、錄像、多媒體軟件等多種形式。教材系列的主體部分是教科書,即學生用書,教科書是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之一。教材是依據什么進行編寫的呢?是課程標準,是課程標準各項要求的具體化。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學生接受一定教育階段之后的結果所作的具體描述,是國家教育質量在特定教育階段應達到的具體指標,它具有法定的性質。我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科書和系列教材都是依據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編寫的,日常教學的依據和中考考綱制定及命題的依據,也是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規范教學與評價的綱領性文件。
2.從提高教師的教學境界和教學水準的需要看,增強課標意識是必須的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分為“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四個部分,雖然條文比較簡潔,但卻是我們這門學科的綱領性文件。我們思品課教師只有樹立課標是統領的意識,認真研習新課標,才能明確思品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與追求、課程的“三維目標”內容及其關系,才能夠了解思品課程的設計思路和框架,才能夠系統地知曉本課程的全部內容,并且能夠傾聽課標給我們提出的教學與評價等建議。
有了對上述思品新課標精神的理解掌握,教師對依據課標要求編寫的《思想品德》教科書就會有一種全新的視角,這是一種居高臨下、從宏觀到微觀、從目標到內容、從整體到部分、從理論到實踐的審視和理解把握,這是我們當一個稱職的思品課教師的基本功,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避免目標不明、定位不準、內容不精、方法不當的低效教學。所以說,要提高教師的教學境界和教學水準,必須增強課標意識。
三、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1.教師應客觀辯證地看待教材
教材是相關專業人員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是教學的基本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基本素材。教材(主要指教科書)從編寫、出版到使用是有周期的,并且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所以教材一般具有滯后性。因此我們既要尊重教材,以教材作為教學的基本抓手,又不能把它奉為圣經而迷信和拘泥于教材。
2.教師要做教材建設的主人
由于教科書和教師用書的滯后性和容量的局限性,又由于我們思想品德課程育人的特殊要求,需要我們思品教師樹立做教材建設者的主人翁責任感。我們應根據新課標“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的要求,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抓住社會熱點和自己學生的思想脈搏,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選取教學主題和事例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充實。特別是目前課標已修訂,教材還未及時修訂到位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標的新增內容要求,做教學內容的補充。參與教材建設既是我們教師的權利也是義務。
3.整合地方教材和項目活動到思想品德課程中,使教學更加豐富有活力
江蘇省根據國家、民委、教育部的文件要求,編寫了《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地方教材,初中有七年級、八年級兩冊,以主題探究活動的形式呈現;“公民教育實踐活動”是我省各地中小學開展多年的項目活動,屬于德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范疇,該課題的研究榮獲教育部2010年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我們如果將上述地方課程和項目活動與思想品德課教學做整合安排實施,正是落實了新課標的“與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中新增加的教學內容“3.5懂得維護國家統一,維護各民族的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也符合我們思品課程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要求,可以提高德育的效益。
新課標無論從目標、要求還是結構、體例上都是全新的,它適應形勢的發展,體現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藍本。它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全新意義上的教學大綱。在此,筆者就自己學習數學新課標的內容和如何適應新課標教學的新理念談幾點體會。
一、新課標之數學教學的課程觀
傳統的課程只有教師與教材。新課標的數學課程是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教學情境與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就是說,課程是變化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創新課程和開發課程的過程。
二、新課標之數學教學的側重點
傳統教學只側重結果。新課標之數學教學不但重結果,更重過程,還側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重創新,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思想品德教育。
三、新課標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新理念是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新課標明確規定了數學課程的總目標。與教學大綱相比,新課標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新課標不僅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也提出了要求。這是一個根本的改變,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新課標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
新課標將課程目標體系分為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技能領域。發展性領域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知識技能領域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方面。同時指出,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新課標強調,數學課程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價值,注重學生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展三方面的內容的整合。它只提出原則性的教學建議,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時間分配等具體內容,更加突出地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數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四、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情感態度
新理念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隨著教育的普及和課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學大綱已不足以完整地體現課程的變化。新課標與現行教學大綱的區別,首先表現在前言部分,新課標對數學課程的性質、價值與功能做了定性的描述,闡述了數學課程領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對新課標設計的思路做了詳細的說明。新課標的課程目標部分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同時,在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中闡述了具體要求,提出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等。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之一是發展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新課標在總體目標中提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個重要內容,在內容標準中又增加了實踐與綜合應用這個領域,并在學段教學目標中多次強調加強實際操作、測量、畫圖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教學過程。這樣,預示著今后的數學教學應由傳統的以知識為本的教育,向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創新教育模式轉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此,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情感態度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具體落實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上,努力使培養到位。
五、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
教,實質上是老師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學,實質上是學生自主獨立的建構自己的知識系統和發展自己的潛能,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實質就是交往互動。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學生不能只做聽眾,必須動起來,要動起手來操作數學,動起筆來推演數學,動起腦來思考數學發現數學質疑權威,動起口來講數學和與同學老師討論數學;數學教學要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合作交往,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使學生學會交往,逐步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
六、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重個性
現在,很多學校都進行新課程改革,每個人都講新課改,似乎成了一種時尚。可為什么要進行新課程改革呢?很多家長不能理解,誤認為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甚至一些教師也有困惑,總覺得現在的學生素質反而下降了,而且越來越難教。難道是新課改本身存在問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新課程改革絕不僅只是一種流行,我們也絕不只是在趕時髦。我們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課程,新課程的標準又是什么。這些疑問都需要我們好好思考與研究。
一、新課標之數學教學的課程觀
傳統的課程只有教師與教材。新課標的數學課程是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教學情境與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也就是說,課程是變化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創新課程和開發課程的過程。
二、新課標之數學教學的側重點
傳統的教學只側重結果。新課標之數學教學不但重結果,更重過程,還側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重創新,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思想品德教育。
1.新課標的數學教學重過程
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做數學,探究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傳統教育把學生看成是裝知識的容器,學生的任務就是接受知識。但新的教育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并不是老師塞多少知識給學生,學生的腦子就可以裝進多少知識,學生接受知識是有選擇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其自己在腦子里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新課標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獨立性,不再只充當知識的接受者。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的學習,操作,探索,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出問題,與同學和老師合作交流,討論,共同發現新知識。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并培養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往互動,感情交流的過程,教實質上是老師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學實質上是學生自主獨立的建構自己的知識系統和發展自己的潛能,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實質就是交往互動。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學生不能只做聽眾,必須動起來,要動起手來操作數學,動起筆來推演數學,動起腦來思考數學發現數學質疑權威,動起口來講數學和與同學老師討論數學;數學教學要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合作交往,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使學生學會交往,逐步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
2.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重個性
與傳統教育不同,新課標非常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每個人的思考問題方法都有其獨特的方法,每個人的先天條件(如大腦的潛能,氣質)都不同,傳統教育的整齊劃一,齊步走,只重學科,目中無人,忽視每個人的個性發展的教育思想在新形勢下顯得非常落后。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以人為本,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要教書育人!關注人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關注就是要尊重,關心,牽掛。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新課標認為,數學教學應該是學生愉悅的情緒和積極情感的體驗過程。數學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以及關注學生的道德和人格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的過程。當然,數學教師更加要注重學生潛能的發展,把學生比作衛星,老師就是火箭,老師這火箭要把每個學生送到恰當的軌道上去。
3.新課標的數學教學重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創新,一個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沒有創新。新課標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種創新是指學生在其原來知識基礎上的突破和發展,不是指科學家那種創造發明。數學教學應當成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時候,大力鼓勵學生用與別人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鼓勵學生向教材質疑,向權威挑戰。
4.新課標的數學教學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概括性的理性認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總的策略。一般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函數思想,分類思想,極限思想,等等。數學方法是人們分析處理數學問題的具體手段,如換元法,待定系數法,配方法,歸納法,等等。掌握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不但對學生學習數學有幫助,對學生未來走進社會后解決實際問題也很有用,數學教學必須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
5.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對學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傳統教學是沒有要求的,但這對個人的發展來說是很有用的。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要求我們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熱愛數學,自覺地學習數學,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勤于思考鉆研等科學態度,使學生認識數學的實用價值和科學價值。
6.新課標之數學教學重思想品質教育
數學教學要用數學家探索數學的精神去熏陶學生,培養學生熱愛數學探索數學的精神;以我國兩千年來的偉大的數學成就去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引導學生做數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三、新課標之數學教學的師生關系
傳統教育強調師道尊嚴,教師是知識的權威,是知識的傳授者。新課標強調師生關系是民主的,平等,促進個性發展的,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發展的促進者。教師要建立一個民主平等,融洽和諧的課堂氣氛,積極與學生交流,分享體驗與感受。學生是獨立獨特和發展的人,是學習的主體,是責任與權利的主體。教師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去教育學生,努力促進學生的發展。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只有教師真正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穩健地推進課程改革。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3-0063-02
2016年高考,廣西首次使用全國新課標Ⅲ卷。該試卷既體現了教育部命題考試中心姜剛主任所提出的“一點四面”改革的主題,又注重“三變”“三活”,不僅突出反映時代熱點,而且注重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和考查,極具指導性和典型性。
一、試題傳承經典,穩字當頭
仔細研究2016年的全國新課標Ⅲ卷就會發現其有以下特點。
1.題型結構穩定。一共有12道選擇題,以四選二組合選擇題為主,只有13、14兩道題是四選一模式。選擇題考查的知識范圍:經濟生活5題、政治生活2題、文化生活2題、哲學生活3題等。分數的設置符合高考考綱考查知識的側重。組合選擇題題肢充分運用了時政性語言,具有一定的難度系數,但是更加注重考查課本的基礎知識。從高頻考點看,主要從幾個方面呈現:選擇題上,考查了財政、對外開放、公民的政治參與、文化創新、矛盾的特殊性、群眾觀、意識的本質等知識;主觀題上,考查了認識論真理、文化自信、政府和人大主體等知識。2016年全國新課標Ⅲ卷與2015年全國新課標Ⅱ卷考查的知識,有很高的重合度。
2.選擇題考查了宏觀經濟狀況變化圖,涉及經濟學中非常重要的指數PPI,注重考查考生回歸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沒有出現供給曲線變化圖、計算題、傳導路徑題等常規習題。
3.主觀題命題形式很新穎,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模塊綜合方式未變(第38題是政治與經濟的綜合、第39題是哲學與文化的綜合)。主^題其中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從命題的設置上看,設問由2015年新課標Ⅱ卷側重“為什么”類型習題的考查,到2016年全國新課標Ⅲ卷側重“如何辦”類型習題的考查。2016年的試題中有三小問共34分,回答了“如何辦”類型的設問,包括38(1)、39(2)等。這一特點,著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必須對設問及材料中隱藏的信息進行提煉,經過學生的分析與綜合,有效地生成答案。
4.開放性試題成為高考的“鐘愛”。根據全國新課標Ⅰ卷和Ⅱ卷沿襲下來的傳統,新課標Ⅲ卷必有一道開放式的小試題。2016年全國新課標Ⅲ卷中出現的是理由性習題,要求考生根據答案范圍來找原因。
5.試題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強化高考內容的育人導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考查,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依法治國理念的考查,引導學生樹立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引導學生提高人文素養,傳承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強創新能力的考查,發揮高考對創新教育和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等。
二、試題穩中有變,靈活多變
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全國各地高考試卷,都關注社會熱點,2016年全國新課標Ⅲ卷考查的知識點體現得更加明顯。通過試題的導向,讓所有的備考者不斷地適應考題“新常態”。因此在試題內容的考查上,呈現了兩個特點,即“變”和“活”。
第一個關鍵詞是“變”。2016年,廣西使用的全國新課標Ⅲ卷讓所有的備考者都經歷了順變、循變、應變的過程。順變就是廣西所有的備考者順應時展的要求最后一個進入新課程改革中,加強對新課標試題的研究和學習;循變是在經歷2015年廣西第一屆全國新課標高考之后,所有的高考者都在尋找自己蛻變升華的出路,突破新課改實施后帶來的不適應,這從廣西的平均分上就呈現出來;應變是備考者能結合自身考生的實際,在備考中找到應對的策略和命題的出題規律。
第二個關鍵詞是“活”。2016年廣西使用的全國新課標Ⅲ卷在能力的考查上,重點突出了“活”字,這包括三個方面:融入生活、運用靈活、激活思維。
從融入生活的角度而言,就是理論聯系實際,這個實際包括考生個人的生活實際以及國家、社會、世界發展的實際。這符合貼近生活的原則,從考生的最近發展區,考查考生的能力,要求考生在高中三年的成長中必須融入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和時展的潮流。
從運用靈活的角度而言,就是從國家選拔人才的角度考查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能力,而不是僅從答題的模板出發,側重對知識完整性的記憶,忽視了運用知識的目的和價值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激活思維的角度而言,就是讓考生在有限的時間投入內產生最大的思維價值,要求考生科學地運用思維的方法提升答題的效率,同時也考查了備考者在平時備考中思維能力訓練的廣度、深度和效度。試題真正體現了贏在思維的顯著特點。
三、善于總結,不斷反思
回答非選擇題時,考生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緊扣材料和設問,遵循材料的邏輯思維結構進行答題,突出內在的一致性。
第二,整合課本知識與材料內容。不能是知識和材料兩張皮,要突出對知識的重新建構組合;不能是知識觀點的簡單羅列,對于材料的分析說明要到位。
第三,體現過程與方法。必須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答題策略,給思維留出足夠的空間,優化做題的過程。
第四,嚴謹與開放并重,尊重學生的個性。39(3)題中“為什么要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就是開放與嚴謹并重的典型例子。
第五,組織答案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在小切口中有層次、有邏輯、有縱深,呈現一個小的知識體系,這體現了考查內容的綜合性。
從命題的創新點來看,2016年的試題將互聯網+、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智能手機的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讓考生生動、全面、立體地把握材料以及發展的實際,考查考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命題素材讓學生積累了解決生活問題的智慧,有利于融入現代生活當中,并為建設美好生活提供啟發性。
以下三點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第一,廣西是最后一個進入新課改的省份,2015年選擇全國新課標Ⅱ卷,2016年選擇全國新課標Ⅲ卷。而此前曾有錯誤消息,導致一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去研究陜西卷、云南卷,而這些都是獨立命題的省份。這件事給我們在備考上帶來了一定的干擾。
任何教學組織形式都有目標要求標準,離開了這個標準,教學就變得沒有方向、沒有價值、沒有意義了。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三維目標”要求,做到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有機統一起來。本文以“三維目標”教學為闡述基點,淺談如何理解實施“三維目標”教學活動。
一、“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教學的實施基礎
新課標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教學活動的“三維目標”。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認為“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的基礎。因為教學是以傳授先進文化科學知識與培養人才為主要內容,而先進的文化科學知識又是“知識與技能”的基礎。所以“三維目標”的基礎歸根到底是先進的文化科學知識,它是教師實施教學育人的行動指南。
筆者以現行人教版初三上冊化學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中的課題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例2為例來加以闡釋,其題目是:
“工業上,煅燒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鈣,需要碳酸鈣的質量是多少?”
該題簡單易算,但對于初學者來說,要會解答這個問題,除會審題之外,還要會寫出化學方程式。而要會寫出化學方程式,就要先會寫出化學式;要會寫出化學式就要先會寫出元素符號和熟記化合價。否則,就無從下手解題。可見,解題的基礎知識是一環扣一環。由此說明,知識是技能的基礎,技能是知識的運用,所以“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的基礎。教師在講解這個題的時候,還應該引領學生復習前邊的基礎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
二、“過程與方法”是“知識與技能”的靈活運用
“過程與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是能力目標的訓練,是培養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知識與技能的主要目的是用它來解決實際問題。否則,就會變成學而無用。為了更好地說明這一點,我以解答上述例2的問題過程為例來詮釋,它的解答程序格式是:
設: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CaO+CO2
100 56
x 5.6t
x=10t
答:需要石灰石10t。
這個算式的列法實際上是“上兩項的比等于下兩項的比”。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變解題能力,教師在講解時,不能局限于課本頁面上的這一步,要把更多的解題方法挖掘出來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解題技巧和基本技能,想辦法使學生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上述問題還可以用這樣的解題方法:“前兩項之比等于后兩項之比,即100∶56=x∶5.6t或100∶x=56∶5.6t”,也還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列計算式:“對角數的積相等,即100×5.6t=56x或56x=100×5.6t”。這樣的講解,方法靈活多樣,學生從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算式列法,其結果是相等的。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一題多解的范例,也為更深層次的化學教學活動設下了伏筆。可見,“過程與方法”是培養學生應變能力的教學過程,對提高學生基本技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三維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有用之人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73
時代不斷發展前進,教育的發展就更加不能處于滯后的局面。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大方向,是我國教育近年來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和突破的重要原因。新時期,新課標的提出不僅為我們生物教師進一步順應時展、提升教學質量提出了挑戰,也是給我們認真反思自身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機遇。本篇文章針對高中生物教師應該理解和貫徹的新課標的幾點理念淺議自己的想法和認識。
一、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當教育界的專家將中國學生與歐美國家的學生進行橫向比較分析的時候,通常發現我國的學生在遵守課堂紀律、完成教師要求任務方面比較有優勢,但是學習上的自主意識相對較弱、相對缺乏創新能力、對教師的依賴心理比較嚴重。而高中時期已然是學生在身心各個方面都日趨成熟的年齡階段,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獨立完成學習的能力,這樣才是有益于學生長久發展的。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久而久之,習慣了這種學習狀態的學生,即使教師給予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學生們的表現通常都是不盡如人意的。我們當然不是講教師什么都不做,就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我們只是強調要積極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在任課教師已經講解過相關的知識之后,學生自己逐漸將其應用于其他的知識中、領悟到舉一反三的奧妙。因此,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這一點,為我們及時補救以往的教學不足敲響了警鐘。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教師也在不斷嘗試有益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教學途徑,其中比較行之有效的包括啟發式教學的開展、逐層預留探究作業的方式等等。學生們在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下逐漸找到了學習好生物知識的訣竅所在,不再像以往那樣依賴教師,在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上取得了一些進步。總之,學生過分相信教師,相信書本,就會失去了自己思考和創新的可能性個能力。當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之后,往往就可以更加迅速地提升自己的綜合學習能力,切實享受生物知識帶給她們的無限趣味和實用價值。
二、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生物這門課程非常強調實用價值。因此,新課標的教學精神要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最關鍵的就是引導學生們在接受既得知識的同時進行有益于的思考、勇于提出質疑和堅持在生活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回顧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其弊病是比較明顯的,學生們通常有一種錯誤的認識,他們簡單地以為在考場上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自己就算是學習好生物知識了、生物的學習過程就暫時告一段落了。顯而易見,這樣的認識是不利于學生真正掌握全面的生物知識的,也是不符合新課標的精神的。考試只是我們督促學生認真學習的一張手段,但是并不是我們教授學生生物知識的最終目的。我們教授學生更多的生物知識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自然、認識科學,掌握更多有益于改善日后生活的知識本領,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指導學生應用和實踐。而且,生物這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發展成就,就是因為無數的科學家和學者們認真觀察生活、總結實踐經驗、大膽猜想和勇于實踐的結果。在課堂上,我們在講解生物知識的時候要更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也要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的機會;課下在預留作業方面也不能偏重于理論作業的布置,要更多地預留一些實踐性明顯、或者是理論實際巧妙聯系在一起的類型的作業。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刻謹記新課標的精神,切實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引導學生逐漸發展成為理論和實踐能力都較強的綜合人才。
三、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
近年來,著名的意義學習理論在世界各國的教育界中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該理論認為情感的有效開發是學生學習好一門功課的必備要素。它強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啟動認知的能動性,還應當將個人的情感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滲透的確是非常值得我們教師借鑒和思考的。多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了情感投入對學生學習的重要影響作用。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發現學生的情感投入與其學習的效率是成正比的。學生積極的情感投入越多,他們學習的效果就越好;情感投入越少,學習中獲得的樂趣就越少。總之,加深學生對科目的情感投入是高中生物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真誠地關愛學生,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就會對教師也產生尊重的情感,這也是利于學生建立對生物知識情感的必經之路。所以,我們要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致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以保證學生的認知和情感都是完全地投入到生物的學習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