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5:21: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殘疾人工作建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6-0079-02
殘疾是指因外傷,疾病,發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的明顯的功能障礙為主不同程度的喪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一種狀態。殘疾人指心理生活精神和解剖結構功能異常或喪失部分或全部失去的正常方式從事個人或機會生活功能的人。據200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殘疾人8 296萬人,約占總人口的6.34%。根據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我國殘疾人中肢體殘疾人士約為2 412萬人,占殘疾人總數的27.7%,約占總人口數的1.83%。根據這項調查,全國有殘疾人的家庭7 000多萬戶,涉及約2.6億人。
一、殘疾人社區康復的概念
殘疾人康復是指采用醫學的、工程的、心理的、教育的和社會的各種手段,使殘疾人的功能恢復到盡可能好的狀態,以便在身體、感官、智能、精神、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從而實現最大限度地回歸社會的目的。中國殘聯在第三次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會議上,提出到2015年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殘疾人康復是殘疾人就學、就業、脫貧、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是殘疾人的迫切需求。
殘疾人社區康復是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動員社會力量,使殘疾人在家庭和基層康復機構得到康復訓練和服務的一種康復形式。其目的是使所有殘疾人享有康復服務、實現機會均等、充分參與的目標。社區康復具有就近就地、經濟適用、簡便易行等特點,成為殘疾人康復最為有效的形式,也是對醫療康復服務的有效補充。
城市社區康復工作主要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掌握社區人群殘疾發生情況及殘疾人的康復需求并建檔立卡;指導殘疾人開展以家庭為基礎的康復訓練;普及康復知識和健康教育;康復醫療服務;訓練指導服務和心理疏導服務用品用具服務。農村社區在此基礎上還要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康復服務、殘疾兒童篩查等工作。
二、殘疾人社區康復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起步較晚,在很多地區也就不到十年,因此殘疾人社區康復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方面不夠完善,尤其是在農村的地區。現就主要的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社區康復經費投入不足
由于社區康復起步較晚,殘疾人群體在社區居民中比重較低,因此沒有引起政府足夠的重視,殘疾人康復工作的經費沒有納入各級政府財政的預算,國家財政撥款有限且難以及時到位。康復工作經費主要是向上級殘聯申請,殘聯的資金也不寬裕,能申請下來的資金就少得可憐。社區康復工作由于缺乏經費經常陷入窘境。社區康復大多基礎設施落后,提供不了全面的服務內容。有些農村社區根本就沒有社區康復的服務,許多殘疾人想康復而無處康復。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社區康復指導站硬件設施不完善,康復器材較少,康復指導形同虛設。
(二)社區康復嚴重缺乏專業人員
殘疾人康復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系統學科,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主要包括康復指導人員,假肢與矯形器師,物理作業及言語治療師以及提供康復服務的醫師。社區殘疾人康復指導站大多數都是依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社區殘疾人康復人員大都由衛生服務機構內的醫生兼職,我國很多社區醫務室只有全科醫生一名,護士兩名。社區醫生對于殘疾人的康復知識了解的并不全面,同時社區殘疾人康復工作和社區衛生工作疊加在一起,人員少,而工作繁雜,每一位工作人員擔任多重身份,農村地區尤為缺少專門的康復人才,不能夠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務內容,所能提供的康復服務與殘疾人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三)社區康復工作缺少廣泛的、有深度的宣傳
現階段殘疾人及其家庭對于社區康復的了解還不全面。殘疾人對康復這個概念的認知程度非常有限,很多從小就殘疾的人還未聽說過,更不知道康復與到一般醫院看病有什么不同。他們并不了解康復工作需要他們主動參與,并積極配合,通過自己的持之以恒的毅力讓自己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不乏殘疾人認為“送康復服務上門”是社區醫生上門為殘疾人看病、送藥,把康復服務理解為醫療服務。在農村地區,有的殘疾人甚至把它當作一項待遇來享受,他們對于自己的殘疾已經大多聽之任之,并不了解很多殘疾通過自己的不斷康復能夠得到改善。一些社區的康復器材和設施的利用率不高,殘疾人主動要求康復服務的比較少。
在對很多社區調查中發現,殘疾人及其家庭對社區康復工作有很大的誤區,絕大多數人認為,殘疾人自身及家庭親屬能夠通過主觀努力進行康復,不必要進行專業的社區康復。對于已經參與社區康復的殘疾人及家庭認為,社區康復是政府,康復機構和社區的職責,將殘疾人交給社區,社區就應該負責到底,殘疾人及家庭沒有相對的責任。有的家庭對于殘疾放棄不管,怨天尤人,甚至是認為是一種上天的懲罰,也有的家庭進入康復誤區,盲目求醫,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并且耽誤的殘疾人的最佳康復時機,將殘疾轉化為殘障。
三、對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的幾點建議
應對以上的問題,筆者對殘疾人的社區康復工作主要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大資金投入,擴大融資渠道,建立社會化的籌資機構
各級政府要在預算中安排一定的資金,加大社區服務網點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設立社區康復專項經費,保證在有殘疾人的社區有能滿足本社區殘疾人的康復器材。同時撥出專項經費,保障社區康復人員的勞動報酬,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性。社區康復人員很多都是社區醫療服務人員兼任,在做好社區居民的醫療服務的同時還要兼任殘疾人的社區康復服務,工作多了很多,報酬卻增長緩慢甚至沒有增長。加大專項經費投入,是對他們的工作有極大的肯定,能激發他們主動學習康復知識的熱情,認識到康復工作與醫療工作同樣重要,也是他們的日常工作之一。
同時,政府應加大宣傳,鼓勵社會資金加入到社區康復中。社區康復覆蓋面廣,單靠政府的投入會放慢建設的腳步。社區康復工作不能等、靠、要。社區可與轄區的企業合作,采取靈活的方式讓社會資金進入到我們的康復工作中來。同時也可由政府牽頭,與社會慈善基金合作,讓社會慈善基金能多了解社區康復,由政府或者殘聯多多宣傳邀請,與社會上慈善基金合作社區康復的項目。如云南云縣實施了中殘聯和嘉道理基金會社區康復合作項目。
(二)加強社區康復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社區康復人員需要康復醫學知識理論全面,專業程度較高。政府及相關部門能積極參與和推進社區康復人員的教育及培養,將社區康復人員的建設列入工作范圍。由于目前社區殘疾人康復人員都由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內的醫生兼職,我國很多社區醫務室只有全科醫生一名,護士兩名。政府應該鼓勵和提倡具有康復醫學知識及技術的人員積極參與到社區康復工作中來。對這些專業人才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同時政府牽頭加大對社區醫生的康復工作培訓力度,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多內容的培訓方式,提高社區康復醫生的服務水平和能力,確保服務質量。
加強社區康復人員隊伍建設,可以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擴大社區康復工作人員;通過開展業務培訓,做到康復員持證上崗,促進社區康復工作人員專業化。通過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社區康復服務的水平。
同時依靠社區本身的人力資源,建立一支由社區志愿人員、殘疾人家屬等參與的殘疾人康復服務隊伍。醫療衛生部門、殘聯康復機構應針對不同的康復內容,加緊培訓社區康復的技術人員。
(三)加強康復工作的宣傳,形成人人都有康復意識的環境
通過加強宣傳教育讓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屬知道康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任何病,傷者的康復成效,都取決于他們自身的自我康復意識,所有的康復醫師及康復工作者,對于殘疾人起指導,治療,輔助及監督的作用,因此,只有殘疾人自身的自我康復意識強烈,才能經過康復醫師,家庭的幫助,自身努力自立于社會,回歸社會。加強殘疾人自身的意識,主要就靠對社區康復工作的了解程度了。
通過對社區康復工作的宣傳,讓全社會都來了解關心、支持殘疾人的康復工作。依托醫療衛生機構、社區康復指導站、志愿者組織、民政、慈善、托養機構以及殘疾人家庭等社會力量開展康復知識、康復服務的宣傳,了解殘疾人的康復需求,進行康復技術指導,形成人人都有康復意識的環境。廣泛動員社區居民、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助殘志愿者,可以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助康復活動,提高大家對康復工作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劉琳,郭悠悠.殘疾人社區康復的認知與實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7).
[2]中國殘聯.如何建立健全殘疾人社會化社區康復體系?[EB/OL].[2009-05-07]中國政府網殘疾人服務專欄.
一、目標任務
為確保實現“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目標,各鎮(街道)要嚴格按照相關建設標準和滿足殘疾人服務需求的要求,確保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年內全面建成運行。
二、主要職能
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是為殘疾人提供重度安養、工(農)療活動、康復養護、日間照料、居家養殘、技能培養(作為社會企業孵化器)、文體娛樂和才藝展示等主要內容的綜合服務平臺。同時,方便殘疾人協會、義務志愿者(義工)等為殘疾人提供服務。
三、建設標準
(一)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整合資源。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原則上結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敬老院改造進行建設,由鎮(街道)無償提供給各殘聯使用,并使其區域集中、服務功能配套。
(二)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筑面積原則上不低于500平方米,室外活動場地不低于建筑面積的30%。
(三)嚴格執行無障礙建設相關法律、法規,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應建有坡道、盲道、扶手裝置及語音提示等無障礙設施。有條件的可安裝殘疾人專用電梯;不安裝電梯的,樓層與樓層之間必須設置符合無障礙規定的通行坡道。
(四)根據服務功能需要,必須設置康復訓練室、職業技能培訓室、工療鍛煉室、生活能力體驗室、娛樂室、閱讀室、休息室、多功能廳(會議室)和辦公室。同時,還可根據實際需求,設置相應的心理咨詢及診療室、聊天室、學習室、書畫創作室、手工制作室、個性化訓練室、食堂和洗衣房等配套設施。
(五)配備必要的康復訓練、職業培訓、殘疾人輔助器具、文體活動等相關設備。
四、運行標準
(一)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是以各鎮(街道)殘聯為主管部門的社會公益機構,其中心主任及法人代表原則上由各鎮(街道)殘聯理事長兼任,負責日常運營工作。中心需配備2~3名專職服務人員,由鎮(街道)調劑安排,不新增人員。配備兼職康復醫生、精防醫生各1名,并組織好殘疾人親友家屬義工隊伍和志愿者隊伍開展服務工作。
(二)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實行財務獨立核算;相關服務收費標準嚴格執行物價部門核定價格,并堅持公益原則,對貧困殘疾人應給予費用優惠和減免;所收費用必須全部用于保障服務中心日常運轉,并逐筆公開,不得挪作他用。嚴格財務管理,制定相應規章制度,按相關規定和要求使用經費,接受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監管。
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殘疾人服務事業,具體辦法由各鎮(街道)另行制定。
(三)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應建有合法、規范、有效的運行和管理機制,制定《中心主任工作職責》、《管理、服務人員工作職責》、《康復醫生、精防醫生工作職責》等各類崗位職責,明確各類人員工作責任;制定《功能訓練室管理制度》、《人員守則》、《活動須知》、《安全規定》等相關規章制度,確保中心規范安全運作。
(四)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應主動上墻公布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年度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接受殘疾人及其親屬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
(五)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應與重度安養、日間照料、工(農)療鍛煉和技能培養類殘疾人親屬或監護人簽定服務協議書,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對服務對象建立個人檔案,及時登記、了解和反映服務對象的狀況;做好殘疾人訓練服務檔案和活動記錄,準確反映工作服務狀況。
(六)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服務殘疾人數量一般不少于30名,其中需要日間照料、工療鍛煉和技能培養的16-60歲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不得少于15名。
(七)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每月服務日間照料、工療鍛煉和技能培養類殘疾人的時間不少于20天。
(八)康復器材、文體娛樂設施及其他設備完好率不低于85%,訓練服務檔案、康復記錄及各類臺帳書寫合格率不低于95%,康復訓練總有效率不低于85%。殘疾人及其親屬對中心服務的滿意率不低于85%。
(九)全年無食物中毒事件、安全事故、服務事故和重大責任事故發生。
(十)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擅自合并、解散,或補貼資金挪作他用,或年度驗審及業務考核不合格,或財務帳目混亂、弄虛作假,或服務質量低下服務對象及其家屬意見較大的,區殘聯中止補貼,并追回相應的補貼資金。
五、經費保障
鎮(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和運行經費由各鎮(街道)財政投入,經驗收合格后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適當補貼。
六、時間進度
(一)各鎮(街道)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于6月20日前確定中心地址并上報區殘聯,至10月底基本建成。
(二)建成后,由各鎮(街道)申請驗收。區殘聯牽頭會同民政、財政、審計等相關部門進行驗收,并及時投入使用。
七、工作要求
(一)各鎮(街道)作為鎮級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責任主體,要高度重視,把這項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建設要求,切實做好選址規劃、設計施工、資金保障等工作;各鎮(街道)殘聯負責補貼資金的具體發放管理工作。
二)切實加強對殘疾人體育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要重視殘疾人體育工作,把發展殘疾人體育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一組織實施,統一檢查評比。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并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要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保障法》體育法》等有關法規政策,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創造良好條件,保障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的權益。
三)強化殘聯、體育部門的工作職責。各縣(區)殘聯、體育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認真組織實施《市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及殘疾人體育工作實施方案,管理、指導、協調本地殘疾人體育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殘疾人體育工作目標任務。要健全各級殘疾人體育組織,充分發揮殘疾人體育協會的作用,加強對基層殘疾人體育工作的指導和幫助,整合社會資源,堅持社會化工作方式,動員引導各類社會團體關心、支持和組織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
四)加強殘疾人體育道德作風建設。各縣(區)殘聯要制定完善體育工作制度,進一步規范體育工作和競賽活動;建立體育工作機制,加強與體育部門的聯系,形成工作合力。要教育殘疾人體育工作者樹立“人道、廉潔、服務、奉獻”職業道德,密切聯系殘疾人,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提供服務。
五)建立殘疾人體育工作競爭激勵機制。要完善獎勵和導向機制,適時表彰獎勵為殘疾人體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省內外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單位以及殘疾人運動員和殘疾人體育工作者,進一步激勵殘疾人運動員刻苦訓練,爭創佳績,為我市爭光。
二、廣泛組織動員,全面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
一)大力組織殘疾人開展康復健身活動。各縣(區)要按照《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總體要求,根據殘疾人特點,結合殘疾人體育工作實際,推廣、配備適合各類殘疾人的體育活動器材,開發殘疾人健身康復體育項目,活躍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要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為殘疾人提供體育活動場地和設施,組織殘疾人開展經常性的健身活動,不斷增強殘疾人的身體素質。
二)積極開展院校殘疾人體育活動。各級各類學校要組織殘疾學生參加適合其特點的日常體育活動;學校體育成績測試要充分考慮殘疾學生的特殊情況,尊重、理解殘疾學生,體現對殘疾人的人文關懷。武都區聾啞學校要加強體育課教學,開展校園體育活動,提高殘疾學生的體育水平。
三)指導和支持各類企事業單位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要動員各企事業單位,充分利用社會和本單位的文化體育設施,采用多種方式,組織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要積極探索基層殘疾人體育工作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加強宣傳、動員和組織工作,引導企事業單位逐步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
四)重視農村殘疾人體育工作。農村殘疾人體育工作是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各縣(區)要高度重視,結合實際,認真研究制定農村殘疾人體育發展計劃及措施,積極開發適合農村殘疾人特點的群眾性體育項目,創造條件設置殘疾人體育設施,動員組織農村殘疾人參加自強健身體育活動,努力推動農村殘疾人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增強農村殘疾人的體質。
五)定期組織參加和舉辦各類殘疾人體育比賽。市殘聯、市體育局要定期舉辦殘疾人體育比賽,篩選、培養優秀體育人才,參加每4年1次的全省殘疾人運動會;各縣(區)要發揮殘疾人體育賽事對全市群眾性體育活動的推動作用,深入基層挖掘、篩選和推薦運動員。要完善殘疾人體育競賽制度,加強體育賽事的組織籌備、人員培訓等工作,積極組織殘疾人運動員參加省內外競技體育比賽,提高競技體育水平,促進我市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三、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殘疾人體育工作水平
一)建立優秀殘疾人運動員隊伍。各縣(區)要做好殘疾人運動員的挖掘、培養和輸送工作,加大訓練力度,全市形成縣(區)培養二線運動員、市上培養一線運動員的工作機制,建立一支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競技水平較高的殘疾人運動員隊伍,爭取在省內外競技賽場上不斷取得好成績。
二)建立殘疾人體育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隊伍。市殘聯、市體育局要制定裁判員、分級員等人員管理制度和教練員職稱評定辦法,加強殘疾人體育管理人員、教練員、裁判員、分級員等人員的配備和選聘工作,建設一支有愛心、有水平的優秀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隊伍,促進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各縣(區)要加強管理人員、教練員培養培訓工作,提高殘疾人體育工作管理水平和訓練水平,推動本地殘疾人體育活動廣泛開展。
三)建立完善殘疾人運動員保障機制。殘聯、體育、民政等部門要研究制定殘疾人運動員等級評定辦法。人事、教育、財政、民政、勞動保障、體育、殘聯要研究制定有關政策和措施,認真解決殘疾人運動員的就學、就業、保險、獎勵和社會保障等問題,保障在中高等學校學習的貧困殘疾人運動員助學金所需經費,幫助優秀殘疾人運動員就業,解除后顧之憂。
四)加強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建設。市體校要建立殘疾人訓練基地,提高綜合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保證全市重點殘疾人運動員管理、訓練、參賽工作的需要。各縣(區)要根據實際情況,為殘疾人設置體育設施,提供鍛煉條件,并依托當地體育院校、場館,建立訓練基地(點)開展殘疾人運動員訓練工作,提高殘疾人體育工作水平。
五)加強殘疾人體育教學工作。要把殘疾人體育納入特殊教育教學計劃,統籌安排,認真組織實施,進一步提高體育教育水平。市體校要招收優秀殘疾人運動員入學,并為他參加體育比賽、進行訓練提供條件,支持他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文明成果。
四、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一、采取切實措施,解決貧困殘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一)切實做好農村殘疾人扶貧。要將農村殘疾人扶貧工作納入扶貧工作的總體規劃,統一組織,同步實施。要切實落實殘疾人扶貧開發的各項優惠政策和幫扶措施,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各鎮對殘疾人扶貧基地的選址、土地使用等給予優先考慮,逐步實現“一個鎮建立一個殘疾人扶貧基地”的目標。對殘疾人扶貧基地貸款項目,要簡化審批程序,優先落實貸款,適當給予貼息,并大力推行基地輻射、“公司加農戶”等扶貧方式。對貧困殘疾人開展種植業、養殖業提供免費培訓,對各種經營提前、產中、產后的服務。
(二)積極推進和穩定殘疾人就業。大力推進殘疾人分散就業,并加大扶持力度。對用人單位為安排殘疾人就業所需設備、設施的改造費用給予適當補貼,對吸納就業特殊困難殘疾人的單位給予鼓勵。要穩定殘疾人就業,在推進國有資產重組和福利企業改制過程中,企業必須將有就業能力并有就業愿望的殘疾職工安置上崗,依法保障殘疾人就業。
各鎮、街道及區各有關部門要為殘疾人就業創造條件,開發適合殘疾人的就業崗位。通過政策支持,穩定和發展盲人保健按摩業。對殘疾人申辦個體工商戶要提供方便,優先辦理注冊手續。鼓勵殘疾人從事個體經濟和自愿組織起來就業,并按國家規定予以享受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對城鎮貧困殘疾人個體戶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有困難的,可給予適當補貼。
各有關部門要繼續扶持和發展福利企業,落實國家對福利企業稅費減免的政策。鼓勵社會各方依法興辦福利企業,對福利企業生產的產品屬于政府采購目錄范圍的,按同等優先的原則加以扶持。
區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要切實做好殘疾人的就業服務工作,拓展服務項目,完善服務功能,強化服務手段。建立殘疾人求職信息網,為其就業提供專用信息平臺。認真做好殘疾人失業登記工作,并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免費培訓,使殘疾人及時得到職業技能培訓。
(三)切實將貧困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救助體系。認真執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按照分類救助的原則,適當提高重度殘疾、一戶多殘等特困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對經市勞動能力鑒定中心鑒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且符合提前退體條件的,可按規定辦理提前退休手續。將本區城鎮地區無收入來源和生活保障的老年殘疾人的生活補貼,納入本區對老年人生活補貼的幫困計劃。
扶助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殘疾人納入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符合本區民政醫療救助和醫保綜合減負規定的殘疾人,納入本區民政醫療救助和醫保綜合減負范圍。將符合條件的重殘貧困無業殘疾人,納入區有關醫療幫困互助計劃。
(四)營造智障人士平等參與的社會環境。20*年,我區將舉辦*區首屆殘疾人運動會,要以此為契機,積極探索,建立以社區為載體,集培訓、康復和從事簡易勞動為一體的公益性助殘活動中心,重點解決閑散在社會、無人照顧的智障人士的智力開發、康復、勞動技能培訓后再就業等問題。各鎮、街道及區各有關部門要將智障人士融入社會“陽光行動”市政府實事項目列入社區建設規劃,并納入社區精神文明考核體系。
(五)增加資金投入,改善貧困殘疾人住房條件。各鎮、街道及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采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有計劃地改善貧困殘疾人的住房條件。城鎮貧困殘疾人住房根據規定納入政府廉租房體系,并優先實行實物配租。將農村貧困殘疾人的危舊房屋納入區危房改造計劃,優先予以解決。
(六)為貧困殘疾人提供社區生活服務。要將殘疾人基本生活需求納入社區服務內客,充分發揮基層殘疾人組織和社區殘疾人助理員的作用,及時反映貧困殘疾人的呼聲和需求,為殘疾人提供就近便利的服務。要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做好本區精神病患者就近康復和照料工作。按照市建委20*年制定的《*市工程建設規范城市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設置標準》,各鎮、街道及區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組織、落實社區精神病人日間康復機構的配套用房;按照《*市精神衛生條例》,社區精神病人日間康復機構的管理和運作經費,通過區、鎮二級政府,以及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精防經費、福利彩票公益金和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措解決;按照市政府辦公廳《轉發市民政局等二十二部門關于加快實現本市社會福利社會化意見的通知》(滬府辦發[20*]34號)的規定,對社會創辦的福利性質的社區精神病人日間康復機構,在建設用地、稅收、城市建設、公用事業收費等方面予以享受有關優惠政策;貧困精神病人的服藥問題,由福利彩票公益金資助解決。
二、加強康復工作,建立健全貧困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
(七)建立健全貧困殘疾人康復工作扶貧機制。由財政、慈善基金、福利彩票公益金、殘保金共同籌集貧困殘疾人康復資金,完善貧困殘疾人康復救助機制,保障貧困殘疾人享有康復權利。根據殘疾人康復需求,逐步加大康復救助力度,拓展救助項目。加大對適齡(0~7歲)殘疾兒童的康復干預力度,針對殘疾兒童的實際需求提供康復服務,并對貧困殘疾兒童家庭給予康復訓練補助。對因貧無法進入機構康復的殘疾兒童,要落實專業康復機構提供上門服務。積極落實市政府即將出臺的聾兒人工電子耳蝸安裝救助政策、視力殘疾人定向行走訓練服務補助政策、貧困殘疾人用品用具個性化適配制度。
(八)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的作用,擴大殘疾人康復服務受益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強化為殘疾人康復服務的職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不斷拓展康復工作領域,開展上門服務,擴大康復服務覆蓋面,逐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
(九)加強殘疾預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生殖健康水平。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整合各方資源,加大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的研究和干預措施的支持力度。從源頭上減少殘疾發生率。提高婚前醫學檢查率,全面開展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篩查,把對新生兒聽力障礙、唐氏綜合癥智力障礙和大畸型的篩查、干預作為預先項目進行研究和實施。貫徹好“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方針,落實好殘疾兒童首診報告制度。
落實《*市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做好病殘兒父母和殘疾人員再生育的相關醫學鑒定工作。重視已婚殘疾夫婦和男性殘疾人的生殖保健,注重避孕節育宣傳服務的針對性,建立殘疾人生殖健康檔案,做到宣傳上門、服務到人、藥具到手,定期為殘疾已婚婦女開展婦科檢查并做好跟蹤服務。搞好殘疾人員性病、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宣傳。
(十)加強康復醫學發展,提高康復醫療質量。要建立和健全區康復醫療質量控制網絡,有計劃地組織有關醫療機構康復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要結合區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加強康復醫學發展。
三、落實扶殘助學各項政策措施,保障貧困殘疾人受教育權利
(十一)加大對貧困殘疾學生的救助力度。繼續開展“扶殘助學春雨行動”,為貧困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提供助學幫助。教育部門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對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免費教育,免去他們在校學習期間的雜費、課本和作業本費、課外教育活動費等費用。
(十二)保障重殘學生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積極發展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部門要對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重殘學生加強個別化教育。對無法進入教育機構的殘疾兒童,要落實特殊教育機構提供“送教上門”等服務,并納入學籍管理,切實保障他們受教育的權利。將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含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納入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在招生工作中,確保考試合格的各類殘疾學生進入相應的學校學習。進一步完善“扶殘助學春雨行動”,搞好高中階段的貧困殘疾學生的助學,全面提高殘疾人的學歷層次。
四、加大保障力度,維護貧困殘疾人合法權益
(十三)切實解決貧困殘疾人權益保障的突出問題。按照國務院頒布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381號)和民政部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民政部令第24號)等的規定,積投配合救助管理站和慈善救助社做好流浪乞討殘疾人的救助工作。嚴厲打擊利用殘疾兒童進行乞討等違法犯罪活動。對因征用土地、拆遷改造造成殘疾人利益受損、生活困難等問題,有關部門要通過法律、行政等手段予以妥善解決。要加強對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重大惡性案件的查處。要建立工作機制,暢通殘疾人渠道,重視并認真解決中反映的問題。
(十四)加強法制宣傳,為貧困殘疾人提供法律幫助。積極做好涉及殘疾人保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積極參與“全國助殘日”法制宣傳活動,將經常性法制宣傳教育與集中性法制宣傳結合起來。加強對殘疾人保障方面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檢查,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殘疾人法律服務體系,積極為貧困殘疾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依據國務院頒布的《法律援助條例》,進一步降低貧困殘疾人法律援助的條件,放寬援助范圍。各鎮、街道及區各有關部門要對貧困殘疾人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給予經費支持;在訴訟、非訴訟中,相關職能部門應對有關費用予以減、緩、免,切實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司法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法律服務的指導、管理、協調、督促,各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要充分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法律援助中心要繼續發揮職能作用,為殘疾人提供“優先、優質、優惠”的服務。
五、建立關愛幫助貧困殘疾人的長效機制
據測算,我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對象約30,000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對象約48,000人,由于存在政策銜接以及停發條件等規定,每月都需要對補貼對象進行審核,即每月殘聯需對近8萬人次進行審核、民政部門需對3萬人進行審核并為近8萬人次發放補貼。
兩項補貼工作是我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給予殘疾人專項補貼,涉及面之大、影響之深遠前所未有,不容半點疏漏。
鑒于工作要求和工作量,我會建議與貴局合作開發“殘疾人兩項補貼工作軟件”。借助軟件開展該項工作的必要性如下:
1、人員信息準確。通過軟件可以直接甄別殘疾人的殘疾類別、殘疾等級、當月是否享受低保待遇等硬性條件,完全避免證件造假。
2、工作流程可控。通過硬件條件直接將殘疾人應享受的補貼類別固定在系統中,層層上報,避免通過電子表格申報過程中出現數據丟失、人為篡改等。
3、統計數據一致。通過軟件各級殘聯部門和民政部門得到完全一致的各類數據,避免兩家數據不統一。
殘疾人是眾所周知的弱勢群體,是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的重點人群。近年來,我區殘疾人保障與服務水平有明顯提升,但還存在著體系不完備、覆蓋面過窄、保障力度不大等問題,在有效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特殊困難方面還有待于加強。因此,進一步完善殘疾人保障與服務工作,是加快推進“兩個體系”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踐區委“以新型城市化為引領,建設繁榮文明首善之區”的重要舉措。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認清形勢,精心組織,強化措施,明確責任,密切配合,提速增效,讓更多的殘疾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我區殘疾人事業在新的起點上加快發展。
二、指導原則
堅持協調發展,按照普惠制度和特惠制度相結合的原則,構建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殘疾人保障與服務工作體系,做到保基本、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
堅持重點突出,按照需求與實際相比較的原則,妥善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
堅持以人為本,按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重點關注殘疾人群體中最弱勢、最貧困、最需要扶助的群體。
堅持合力推動,按照責權相統一的原則,分工負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進一步完善殘疾人保障與服務工作。
堅持分步實施,按照以點帶面和共享繁榮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實施,在一定時期內,使全區廣大殘疾人共享繁榮文明和諧成果。
三、實施項目
(一)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
1.申請條件
在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簡稱“低保”)待遇,持有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以下簡稱“殘疾人證”)的殘疾人。
2.發放標準
(1)貧困重度殘疾人(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殘疾人)生活補貼在享受低保和分類施保的基礎上每人每月由50元提高到200元;
(2)對貧困輕度殘疾人(殘疾等級為三、四級的殘疾人)生活補貼在享受低保和分類施保的基礎上每人每月給予100元。
3.審批程序
(1)社區居民委員會登記、初審。社區居民委員會按照相關要求初步確定補貼對象,填寫《區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申請表》一式二份,連同申請人的居民戶口本、居民身份證、殘疾人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補貼金領取證》原件及復印件在5個工作日內報街道辦事處審核。
(2)街道辦事處審核。街道辦事處在收到申報材料后,應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填寫《區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發放匯總表》,同時將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一并報區殘聯審批。
(3)區殘聯審批。區殘聯接到申報材料后,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申報對象材料的審核、調查和審批工作。
(4)申報時間:每季度第一個月的10日前報送區殘聯。
4.管理發放
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對象實行動態管理,有關部門要對領取生活補貼的對象在每季度第一個月進行審核,并隨著低保對象的調整而調整,每年年初由區殘聯按核定的救助人數和標準確定補貼方案。區財政對該補貼實行專項管理,其中對享受城市低保的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所需資金按屬地原則實行市、區財政分別負擔,差額部分由區財政負擔;對享受城市低保的貧困輕度殘疾人生活補貼所需資金,由區財政負擔。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按季發放到殘疾人個人賬戶。
(二)一戶多殘、單親及孤殘家庭扶助金
1.申請條件
區常住戶籍,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屬于一戶多殘(指家庭殘疾成員2人及以上且必須在同一戶口內)、單親(指父或母一方獨自帶未成家的子女生活且至少1人為殘疾人)、孤殘(指失去父母且無子女的殘疾人)的殘疾人家庭。
2.發放標準
每年每戶發放扶助金1000元(以戶口本為單位,如遇同一家庭既是一戶多殘又是單親的殘疾人家庭只享受其中一項,不重復享受)。
3.審批程序
(1)社區居委會初審。符合申報條件的殘疾人家庭以戶為單位,由申請人攜帶戶口本索引頁、殘疾成員本人頁、殘疾人證的原件及復印件到戶口所在地社區居委會初審,填寫《區一戶多殘、單親及孤殘家庭扶助金申請審批表》一式二份報街道辦事處殘聯審核。家委會可直接按程序向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
(2)街道辦事處殘聯審核。街道辦事處在收到申報材料后,認真核實,簽署審核意見,填寫《區一戶多殘、單親及孤殘家庭扶助金發放匯總表》,連同審批表及其他證明材料一并報區殘聯審批。
4.管理發放
扶助金由區殘聯按期撥付街道辦事處,由各街道辦事處負責發放到個人賬戶。此扶助金不計入低保待遇申請人家庭收入。
(三)殘疾兒童康復補貼
1.申請條件
區常住戶籍,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并在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訓練的0-6周歲腦癱、智力、孤獨癥和聽力殘疾兒童。
2.補貼標準
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每人每月給予500元康復補貼。
3.審批程序
(1)社區居委會初審。符合申報條件的殘疾兒童,由其監護人攜帶殘疾兒童的殘疾人證、戶口本、在訓期間交納的康復訓練費收據原件及復印件,在訓相關證明材料到戶口所在地社區居委會初審,填寫《區殘疾兒童康復補貼審批表》一式二份。社區居委會在5個工作日內會同其它材料報街道辦事處殘聯審核。
(2)街道辦事處殘聯審核。街道辦事處在收到申報材料后,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任務,簽署審核意見,同時將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上報區殘聯審批。
(3)區殘聯審批。區殘聯接到申報材料后,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申報對象材料的審批工作。
(4)申報時間:每季度第一個月的10日前報送區殘聯。
4.管理發放
補貼資金由區殘聯按季度發放到監護人賬戶。此補貼不計入低保待遇申請人家庭收入。
(四)報銷評殘鑒定費
1.申請條件
區常住戶籍,在區殘聯申請,經指定醫院評定合格,有明確的殘疾評定結果,并領取第二代殘疾人證的殘疾人。
2.報銷標準
每人報銷評殘鑒定費(不含檢查費)標準不超過市殘聯統一規定的40元。
3.報銷程序
申請人在殘疾人證下發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持身份證、殘疾人證原件及復印件和評殘鑒定費單據原件,到戶口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殘聯簽字報銷評殘鑒定費。
(五)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
1.申請條件
區常住戶籍,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租賃公房一年以上或自有房產的肢體和聽力殘疾人;改造內容與殘疾狀況實際需求相符合。
2.改造內容
(1)家庭衛生間蹲便器改座便器;
(2)家庭衛生間安裝活動座椅(浴凳);
(3)安裝扶手;
(4)安裝閃光門鈴(僅限聽力殘疾人)。
3.改造標準
根據殘疾人需求項目不同,按基本型測算,每戶改造標準1500元。
4.工作流程
(1)凡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到社區居委會填寫《區實施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審批表》,殘疾人或監護人簽字,由社區居委會上報街道辦事處殘聯審核后,報區殘聯審批。
(2)區殘聯根據上報情況及時進行匯總,測算設施及施工費用,做好經費預算。協調財政部門及時將經費撥付到位,為改造工作提供經費保障。
(3)履行政府采購相關程序,實施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程。
四、工作要求
區財政局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保障職能,將殘疾人保障與服務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及時劃撥專項資金用于實施工作,按照要求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一、0-6殘疾兒童免費搶救性康復訓練工作
逐一調查全市所有0-6歲殘疾兒童的康復需求,對其中家庭困難的給予免費搶救性康復訓練。各類殘疾兒童康復訓練救助的標準分別是:肢體殘疾5400元/人.年,智力殘疾4400元/人.年,孤獨癥7600元/人.年,聽力語言殘疾7400元/人.年,低視力2200元/人.年,綜合殘疾8000元/人.年。
1、調查登記(4月1日-4月25日)
各鎮(區)同時做好兩項調查:一是對登記在冊的0-6歲殘疾兒童逐一調查康復需求,填寫《市0-6歲殘疾兒童康復需求調查登記表》(附件2)。重點了解殘疾兒童有無康復價值,家長有無康復意愿,對有價值且有意愿的視為有康復需求;對有康復價值但不愿進行康復訓練的家長要耐心做好宣傳引導工作,經思想工作后仍無康復訓練意愿的也須在登記表上逐一注明原因。二是對本鎮新增(市殘聯未登記反饋)的殘疾兒童進行康復需求調查。
2、統計上報(4月26日-4月30日)
各鎮(區)殘聯匯總調查結果,并將《市0-6歲殘疾兒童康復需求調查登記表》報市殘聯康復部。
3、救助申請審批(5月4日-5月20日)
各鎮(區)根據調查上報的情況,向有康復需求且家庭困難的殘疾兒童發放《省0-6歲殘疾兒童免費搶救性康復訓練審批表》(工作用表1),殘疾兒童家長申請并經村(居)委員會審核后連同戶口薄復印件及相關醫院的診斷證明一并交鎮殘聯,鎮殘聯審核批準后,將上述材料統一報市殘聯進行復核審批。
4、康復訓練階段(含矯形器安裝及輔具配發)(5月20日后)
市殘聯根據全市各類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的人數,結合各定點康復訓練機構的承訓能力分批輸送殘疾兒童接受免費康復訓練,此階段由市殘聯分別另行通知。
5、總結評估階段(12月20日前)
市殘聯分期到各訓練機構,對每一批輸送的殘疾兒童訓練情況進行期初、期中和期末評估,努力提高殘疾兒童的康復訓練效果,年終形成評估報告,并將相關情況向上報告和向下反饋。
二、免費贈送成人助聽器工作
向全市20名特困家庭的成年聽力殘疾人免費贈送助聽器
1、調查登記(4月1日-4月25日)
各鎮(區)殘聯在低保(五保)戶中對有助聽器需求的成年人進行篩查登記,并填寫《市貧困家庭聽力殘疾人助聽器需求調查登記表》(附件3),原則上登記18-45周歲有殘余聽力的聽力殘疾人,聽力語言殘疾人不在調查范圍。
2、統計上報(4月26日-4月30日)
將調查登記表上報市殘聯康復部。
3、救助申請審批(5月4日-5月20日)
各鎮(區)按照家庭困難情況確定一名救助對象并填寫《市助聽器救助申請審批表》(工作用表2),經村(居)委員會和鎮分管領導審批后附救助對象低保證明及身份證復印件報市殘聯復核審批。
4、驗配發放(6月底前)
市殘聯確定定點機構,組織被救助對象開展助聽器驗配及發放工作。
三、白內障無障礙工作
在全市全面開展白內障患者拉網式篩查、診斷、登記、轉介服務等工作,為其中150例貧困患者開展免費復明手術。
1、篩查登記(4月1日-4月25日)
各鎮(區)殘聯會同鎮衛生所,依托社區衛生服務站,對本鎮疑似白內障患者進行篩查登記。
2、確診上報(4月26日-5月10日)
各鎮(區)將篩查結果以村(居)為單位匯總后,邀請指定的定點醫院(見附件10)到鎮(區)對所有疑似患者進行集中診斷,對確診的白內障患者逐一開展轉介服務,并填寫《市白內障患者篩查信息登記表》(附件4),上報市殘聯康復部。
3、術前檢查(5月11日-5月20日)
各鎮(區)殘聯、民政根據診斷結果,按市分配的免費手術例數(附件1)及患者家庭收入情況確定免費手術對象,并組織他們持《市鎮貧困白內障患者術前檢查通知書》到各定點醫院做術前檢查,預約手術時間。
4、救助申請審批(5月20日-5月30日)
患者術前檢查后,持定點醫院填好的《市鎮貧困白內障患者術前檢查通知書》及一張一寸照片到鎮殘聯填寫《省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審批表》(工作用表3),經村、鎮逐級審批后,由鎮殘聯將上述材料報市殘聯審批,市殘聯批準后下發免費手術通知書。
5、免費手術(6月10日-7月10日)
患者按預約時間持市殘聯下發的《市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通知書》到定點醫院施行手術。
6、手術匯總上報(7月11日-7月20日)
各定點醫院免費手術任務完成后,將手術情況匯總表、白內障患者手術登記表及《市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通知書》一并報市殘聯康復部。
7、數據錄入階段(7月底前)
市殘聯將手術數據錄入省白內障數據庫。
四、免費安裝假肢工作
為全市貧困家庭的下肢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35例。
1、調查登記階段(4月1日-4月25日)
各鎮(區)對下肢缺失殘疾人進行調查并填寫《市貧困家庭下肢殘疾人安裝假肢需求調查登記表》(附件5)。調查登記對象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年齡小于70周歲(2)無糖尿病、脈管炎等疾病(3)近兩年未接受過假肢安裝救助。對免費安裝假肢超過兩年且已經損壞的可一并上報,但須注明損壞情況。
2、統計上報(4月26日-4月30日)
將《市安裝假肢需求情況登記表》上報市殘聯康復處。
3、篩查建檔(5月4日-5月14日)
市殘聯請南通市假肢站對各鎮上報人員逐一進行篩查,建立篩查檔案。
4、救助審批(5月15日-5月20日)
各鎮對確診符合安裝條件的,在名額范圍內按照低保、五保及一戶多殘家庭優先的原則確定免費安裝對象,填寫《市免費安裝假肢申請審批表》(工作用表4),經村(居)委員會和鎮分管領導審批后報市殘聯復核審批。
5、取樣安裝(時間待定)
市殘聯與假肢站確定具體時間后,直接通知救助對象到市殘聯取樣,制作完成后由假肢站直接通知救助對象進行安裝訓練。
五、精神病人免費給藥工作
向全市894名貧困精神病人免費發藥。各鎮(區)在不突破現有免費服藥人數前提下,實行服藥對象動態管理。
1、調查登記(4月1日-4月25日)
各鎮(區)殘聯依托社區衛生服務站做好兩項調查:一是對低保、五保戶及一戶多殘家庭中需服藥但仍未享受免費的人員進行調查,并填寫《市困難家庭精神病人免費服藥需求登記表》(附件6),二是對已持免費服藥卡人員的服藥情況進行調查,填寫《市免費服藥對象服藥情況調查登記表》(附件7),重點調查09年度的領藥及服藥情況,對未定期領藥、服藥的要了解原因,屬于監護不力的要對監護人加強宣傳教育,屬于醫囑停藥的要動員其定期復診,收回已死亡及病情穩定無需服藥人員的免費服藥卡。
2、統計上報(4月26日-4月30日)
各鎮(區)將上述兩種調查表及收回的免費服藥卡一并交市殘聯康復部。
3、救助申請審批(5月4日-年終)
各鎮(區)根據收回服藥卡的數量辦理新申請服藥對象的救助審批手續。由監護人填寫《貧困精神病患者免費服藥醫療救助項目申請審批表》(工作用表5),并經村(居)、鎮逐級審批后,由監護人持審批表、家庭收入證明、身份證復印件到市殘聯辦理審批手續,市殘聯按各鎮(區)免費服藥控制數予以審批。
4、辦卡領藥
監護人陪同精神病人持市殘聯出具的《精神病人免費服藥通知單》到市第二人民醫院辦理免費服藥卡體檢領藥。
六、輔具適配及無障礙進家庭工作
為全市150個貧困家庭的肢體殘疾人配發輔助器具,為450個貧困下肢殘疾人進行家庭無障礙改造。
1、調查登記(4月1日-4月25日)
各鎮(區)殘聯按照分配指標,在貧困肢體三級以上殘疾人中物色救助對象,參照《適配輔具及無障礙改造目錄》(附件9)進行逐一調查登記,并填寫《市貧困家庭肢體殘疾人輔具適配及無障礙進家庭需求情況調查表》(附件8),每名救助對象選擇一種最需要的輔助器具。家庭無障礙改造對象可相對集中在鎮區、集中居住點或相鄰的幾個村,不宜過于分散。
2、統計上報(4月26日-4月30日)
將調查結果按村(居)匯總后上報市殘聯康復部。
3、救助申請審批階段(5月4日-5月20日)
組織救助對象填寫《輔具配發救助申請審批表》(工作用表6)、《貧困家庭無障礙改造申請審批表》(工作用表7),經村、鎮逐級審批后由鎮(區)殘聯攜救助對象身份證復印件到市殘聯辦理審批手續。
4、器材采購、施工招標(6月15日前)
市殘聯匯總輔具需求情況,組織采購器材和無障礙改造項目定價,各鎮(區)殘聯參照市殘聯的定價組織無障礙改造施工招標。
5、發放輔助器具,組織無障礙改造施工階段(6月底前)
市殘聯集中發放輔助器具,各鎮組織施工單位到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施工。
6、匯總結帳(8月底前)
市殘聯組織人員對各鎮無障礙改造情況進行驗收,對驗收合格的按定價標準進行結帳。
七、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建設
新一輪全國殘疾人狀況監測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監測工作今天正式啟動了,省級的工作任務將陸續展開。殘疾人狀況監測是全國統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此項工作的持續開展也必將推動我國社會統計工作的發展與完善。
開展殘疾人狀況的調查和監測,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為國家制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在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基礎上,為及時獲取殘疾人狀況的信息,又開創性地開展了殘疾人狀況的監測工作。通過監測工作的制度化,連續四年收集了殘疾人康復、就業、教育、文化體育、維權、組織建設等方面的動態數據,為研究相關問題、完善政策法規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加強殘疾人基本狀況的調查、統計和監測的工作更加受到重視,被寫入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文獻中。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展新一輪殘疾人狀況監測工作非常必要,將為《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的實施評估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根據變化的需求,對監測工作做一些必要的調整,確保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和完整性,是工作不斷完善的重要環節。國家統計局和各級地方統計機構將一如既往地積極支持新一輪的監測工作。
殘疾人狀況監測是一項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盡管我們有前一輪監測的成果和經驗,仍需對搞好新一輪的監測工作給予充分的重視。為此,我局提出三點建議:
一、把殘疾人監測樣本的調整補充工作做扎實。監測樣本的重新調整補充,是開展新一輪監測工作的首要環節,是我們下一階段馬上要開始的第一項任務。這一環節既是整個監測工作的前提,也是整個監測工作的基礎,對新一輪監測工作能否順利開展,能否獲取高質量的監測數據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新一輪監測工作盡管仍沿用的監測小區,但隨著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基本資料的公布和開發,以此為基礎對監測小區的實地勘察和全面摸底仍然十分必要。這項工作任務量大,覆蓋面廣,技術要求高,因此要確保各工作環節得到細化,工作人員配備到位,工作職責得以落實。
二、做好監測人員的培訓工作。殘疾人狀況監測有很強的技術性和政策性。精心設計的方案,需要通過嚴密的組織和認真的執行才能達到目的。這就需要稱職的、具有高度責任心的監測人員的辛勤工作和努力,因此對監測人員的培訓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今天參加會議的都是將在各省級開展監測工作的領導和骨干,因此也是下一步省級組織培訓的核心力量。大家肩上的擔子很重。盡管我們已經有前一輪監測積累的寶貴經驗,但也必將會面臨新的問題。除了要培訓監測人員熟悉方案、掌握工作流程、吃透問卷之外,還要指導大家如何與被調查者更好地溝通,取得對方的積極配合,指導他們順利地完成任務。總之,要從多個角度充分考慮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特別是殘疾人狀況監測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要把工作做在前邊。
三、確保數據質量。一項統計調查就是一個系統工程。殘疾人監測工作也是如此。從方案設計到取得最終成果,每一個環節都十分重要,十分關鍵。需要千方百計,克服困難,排除干擾,確保數據質量。
做好殘疾人工作,保障殘疾人的身體健康也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全國衛生系統的一項重要職責。近年來,衛生部結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從殘疾人醫療保障、殘疾人康復和殘疾預防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衛生部會同中國殘聯等部門圓滿完成了全國殘疾人第二次抽樣調查工作,并連續4年開展了全國殘疾人狀況的持續監測。實踐證明,殘疾人狀況持續監測為各部門制定、完善殘疾人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為“十一五”時期開展各項殘疾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各部門深入研究殘疾人事業的豐富資源,是我們全面評估“十一五”時期各項殘疾人工作的重要標桿,更是衡量各項殘疾人工作的“溫度計”和“晴雨表”。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中提出要開展殘疾人狀況的年度監測,從制度層面形成殘疾人狀況持續監測的長效工作機制。衛生部作為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的成員單位,也是這次監測工作的發起單位之一,對此高度重視,將積極配合中國殘聯做好這一輪的監測工作。剛才,中國殘聯和民政部兩位領導對監測工作提出的要求,我都同意。下面,我代表衛生部對下一步工作提出幾點意見。
第一,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殘疾人狀況監測的重要意義。
開展殘疾人狀況監測是黨和政府發展殘疾人事業的一個重大舉措,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殘疾人的人文關懷。做好殘疾人狀況的監測工作,掌握殘疾人的基本情況,是科學發展殘疾人事業必不可少的手段。曾經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通過監測殘疾人生產、生活狀況,對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為國家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據,是我們黨和政府科學執政的必然要求,大家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給予這項工作高度的重視。
第二,積極配合,發揮專業優勢保障監測數據質量。
殘疾人狀況監測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強,組織工作繁重、程序復雜的社會調查工作。其中,衛生部門承擔了監測醫師隊伍的組織和培訓工作,是整個監測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有關醫療機構要積極配合當地殘聯,做好醫師隊伍的組織、協調工作,保證監測工作順利進行。在調查過程中,各地的醫師檢查組要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恪守科學求實的職業精神,嚴格執行最新頒布的《殘疾人殘疾分類和分級》國家標準,確保第一手資料的準確、可信,保證監測工作質量。
第三,加強協調,認真負責地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
XX社區位于XX鎮人民政府西南方向,共計45棟樓,規劃總建筑面積158104.31平方米,其中移民安置房97698.42平方米,配套移民商鋪15171.86平方米,XX社區幼兒園1795平方米,社區服務用房984.1平方米。現居人口8396人,其中漢族8004人,苗族166人,布依族6人,基諾族1人,滿族1人,土家族61人,瑤族1人,彝族2人,壯族1人。
XX,像一條長龍,遼闊寬廣,居處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安居樂業的好居處,也是移民搬遷的集中安置點,顧名XX社區。XX社區成立于2018年4月,XX社區內有衛生院、農貿市場、兒童之家、日間照料、文化活動室、感恩園、幼兒園等配套設施。
XX社區共計搬遷1222戶、4640人,男2710人、女1930人、其中貧困戶1129戶、4251人,非貧困戶93戶、389人,其中低保戶664戶、共2187人,其中男1225人、女962人,0—18歲有1176人,19—45歲有1786人,46—59歲有841人,60歲以上的有837人,一二級重殘145人、男81人、女64人,其中男性重殘81人(多重14人,精神7人,視力10人、聽力6人、言語7人、肢體31人、智力6人),女性重殘64人(多重13人、精神12人、視力10人、聽力1人、言語1人、肢體17人、智力10人)。殘疾人498人、一二級145人,享受低保殘疾人366人,16-60歲勞動力147人、16-60歲重殘及智力131人。殘疾人已就業75人,0-16歲殘疾人19人
以上情況說明殘疾人仍然是弱勢群體中的主流。如何開展好殘疾人康復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復其功能水平,提高自理能力,參與社會生活仍然是我和殘疾人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工作。
二、問題
1.從調研情況來看,社區殘疾人工作整體較好,但也有對殘疾人工作重視不夠的現象。
2.社區對殘疾人事業方面的法律法規,優惠政策等宣傳不夠。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質量不高,對殘疾人康復知識了解不多。社區群眾,殘疾人對肢體康復、視力殘疾康復、聽力語言殘疾康復、智力殘疾康復、精神殘疾康復是什么,怎樣康復普遍一知半解。
三、原因分析
一是因為XX地處山區,經濟不發達,社區康復工作體系尚不完善,而殘疾人康復又是一項花錢多,效果慢的工作,有的又是要搶救性康復。縣殘聯雖然建立了XX社區殘疾人康復站,但由于缺少固定資金投入運行,缺少專業的人才隊伍,再加上社區專職委員還兼有其他工作,所以對殘疾人康復指導跟不上,都只能做一些常規的殘疾人工作。
二是由于大部分殘疾人家庭比較困難,沒有多余經濟投入到康復中,依靠他們自身的力量開展康復很困難,再加上社區康復站才成立不久,服務職責和活動內容不完善,康復工作處在探索中,長效機制沒有建立,導致殘疾人康復服務水平不高,個性化康復服務不到位。
四、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