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5:21: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蒙氏教育概念,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選題緣由及意義
1.選題緣由
蒙氏教育法是由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蒙臺梭利開創的推廣了百年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其教育理論及教育書籍不斷完善和發展,得到了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認同,許多國家紛紛設立了蒙臺梭利協會及各類培訓機構,促進了現代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日益重視素質教育的中國,以她的思想為基礎創立的蒙臺梭利嬰幼兒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青睞。許多早教機構如紅黃藍親子園、新愛嬰早教中心、華夏愛嬰早教中心等都引進了蒙氏教育課程,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從2010年8月以來,徐州幼師進行課程改革,增添了選修課形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素養。每個班級每周安排兩個課時理論教學;并投入大量資金開辟蒙氏實訓室,配有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言、科學文化教具1000余件。每周安排學生進行兩次實訓操作,通過實訓活動幫助學生熟悉蒙氏教具的價值及特點,深入理解蒙氏教育的內涵,掌握指導幼兒操作蒙氏教具的教育教學技巧等。我因在求學期間接觸和系統學習過蒙氏教育相關內容,并獲得了親子教育資格證,有幸擔任了蒙氏公選課教學任務,借此機會進行理論與實踐探討。
2.研究目的
(1)通過理論講授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系統掌握蒙氏教育的相關知識,其一是將蒙氏教育中強烈的邏輯性、靈活地操作性和創造性的工作融入到未來日常的幼兒園教學中;其二是幫助學前教育學生和幼兒教師形成一種蘊含愛與責任,擁有獨特與創新性教育思想和理想的精神,即不教的教育思想;以此適應現今親子教育中對于蒙氏理論的應用。
(2)通過9張教學講義的設計,平日的課堂教學實錄和實訓操作的課例分析等有效形式,系統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弊端,運用行動研究法,不斷實踐和反思、改進的循環方式,強化蒙氏公選課的教學效果。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蒙臺梭利教育法簡稱蒙氏教育,由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利亞·蒙臺梭利創辦,她是世界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辦者,并在實驗、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童年的秘密》、《兒童的發現》、《有吸收力的心理》等著作,創設了一整套蒙臺梭利教具。在多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中,形成了獨特的教育理念,其獨特魅力源于對兒童的充分觀察、實驗研究與了解,遵守兒童的敏感期,開發兒童潛能,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發展孩子獨立、自信、專注、創造等性格和能力,為將來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她的教育理念被譽為“20世紀西方最卓越、最科學、最完美的育兒經典”。
(三)研究內容與范圍限定
本研究主要將蒙氏教育公選課本身和每個參加蒙氏公選課學習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課堂教學教案的書寫、設計、課堂實錄、教后反思的方式,不斷強化教學效果;通過調查和觀察每個學生的實踐操作,既幫助學生有效掌握一門技能,又通過這種教學反饋形式解除理論教學的弊端。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的研究還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如僅以幼師課堂為例,因此有區域限制,不能推廣至其他地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質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完成,簡述如下:
(一)文獻法
我系統地閱讀過蒙臺梭利的經典著作,又大量閱讀了相關書籍《圖解蒙特梭利教育法》、《蒙臺梭利標準教具與制作》、《蒙臺梭利育兒全書》、《兒童之家——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方法與訓練指南》等;查閱中外有關文獻資料37個,梳理結果為多數研究都是圍繞蒙氏教育思想的分析為主,少數研究有針對性地指向蒙氏數學教育的幼兒園實踐探索,這些都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
(二)觀察法
每周在兩次課堂活動中進行系統的事件取樣觀察,完整記錄學生的蒙氏教具的實踐操作情況,進行案例及課例分析,將有利于彌補課堂講授的弊端,強化教學效果。
(三)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系統了解學生掌握蒙氏理論知識的情況。
(四)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方法,適合理論和實踐研究,這點很符合蒙氏教育公選課的特征。研究環境適用于課堂,教師可以邊教學邊研究,通過自我反思的形式,不斷強化教學效果,本研究通過課堂教學教案的書寫、設計、課堂實錄、教后反思的方式進行研究。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教學講義的設計與分析
1.蒙氏公選課的宣傳資料,旨在幫助學生在每個學期未能夠直接、簡潔地了解下學期公選課的基本內容,快速做出選擇。講義內容包括蒙氏教育的目的與意義、蒙氏教育的現狀及就業前景、蒙氏教育課程的基本內容。通過此講義每學期都有150名左右的學生選擇該課程,可見所列內容基本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及興趣點,無須做大的修改。
2.蒙氏實訓室管理條例,此內容適用于平日的教學管理。在不斷實踐中發現問題,并修改如下:分為登記制度、管理制度及借還制度,其中明確規定蒙氏教具操作的內容,并新增了借還要求,比原本的條例更規范和明確,可操作性更強。
3.教學講義,即一個學期需要學生掌握的蒙氏教育的基本內容。講義分為六大部分:蒙臺梭利教育概述、日常生活教育、感觀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結合實踐教學發現,在講義的設計中,因我的教學特長所限,前四部分講義內容充實豐富,結合教具實操練習,學生的興趣點非常多。相對薄弱的語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因教具有限、內容冗雜,大部分學生失去了興趣。因此,在第二學期的教學中,我調整了思路,進行課程的動靜搭配,并對語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的內容做了修改,讓其與幼兒園的日常教學相關,讓學生主動收集資料,變課堂為游戲化教學。如語言教育中與學生一起利用蒙氏語言教具——泥偶娃娃,創編故事,大家一起探索學習,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二)實訓室實操案例分析
1.學生實操分析
除課堂的正常教學外,每周二、四還分批對學生進行蒙氏實訓操作練習。因學校條件便利,設有專門的蒙氏實訓室,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先決條件。在觀察記錄和指導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的操作得心應手,對數學教具的操作較差。分析如下:(1)日常生活教具,為衣飾架、兩只捏、三只捏、倒鈴鐺、擰螺絲、清掃豆子、穿線板等,內容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接受,并能很好地進行教學延伸設計。(2)感官教具,形式多樣、新鮮有趣,教具變化組合性較豐富,學生興趣點濃厚。如在操作粉紅塔時,既可以學小等差概念,又可以進行造型組合,學生練習時創新不斷。(3)數學教具類型多樣,對于幼兒學習早期數學基本概念,具有良好的啟蒙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不能舉一反三,操作技巧差。究其原因發現,多數學生的基礎數學概念差,不知道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幼兒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操作。
2.學生指導幼兒實操分析
蒙氏教育公選課開設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蒙臺梭利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熟練掌握蒙氏教具的操作,更好地實施幼兒園教學。在平日的實訓操作中,我要求學生獨立設計蒙氏教案,利用幼兒實訓室操作時間,模擬教學,以便學生學以致用。可是在探討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易出現以下問題:教學語言成人化、教學控制力度大、教學形式單一,這些恰恰與蒙氏教育中不教的教育、探索式的學習相違背。分析原因得知,模擬教學實踐時間安排較少、教學輔導力度不夠、學生的教學理念與實踐相違背等。因此,加強學生自身的蒙氏教具操作練習是首要要求,而后盡量多提供模擬機會,這樣才能實踐出真知。
(三)調查問卷結果與分析
1.選擇題結果與分析
(1)蒙氏教育初知
問卷的第1題,即了解學生在選擇該門課題時,是否已經聽過或者多少了解一些有關蒙氏教育的知識。其中95.7%的學生聽說過蒙氏教育,可見選擇該課程的學生是有目的性的學習。
問卷中的第2題(多選題),旨在了解學生獲知蒙氏教育的途徑,統計數據見表格。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通過學前教育的專業課了解蒙氏教育的相關內容;其次是幼兒園實踐、書籍、親子教育機構,這些說明蒙氏教育理念被廣為推崇、就業市場前景好;再次宣傳、培訓,這些說明蒙氏教育的傳播途徑是多樣的。
(2)蒙氏教育學知
問卷中的第3題,旨在了解通過學習蒙氏教育學生掌握蒙氏理論的基本情況。其中了解一點的選項35個,占52.2%,非常了解的選項32個,占47.8%。問卷中的第4題,考量學生對蒙氏教育是否是創新性的認同感,其中(是)選項67個,占95.7%,(不是)選項1個,占1.4%,(不知道)選項2個,占2.9%。由以上兩個題目可知,大多數學生通過選修課還是很認同蒙氏教育這種教育理念的,同時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同學基本上掌握了蒙氏教育的理論及實操要求。
(3)蒙氏教育教學效果分析
問卷中的第五題,(滿意)選項55個,占78.6%,(一般)選項15個,占21.4%。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認同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少數學生認為一般,個別訪談了解得知,課程中基本理論太多,學生難以理解和記憶;實訓室實踐操作的實踐太少,無法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些數據都為以后的教學效果分析提供了真實數據,也為下學期的備課提供了改進方向。
2.問答題結果與分析
問卷中唯一的問答題是:“你認為蒙氏教育給你最大的啟發是什么?”旨在了解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分析如下:
(1)不教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習慣于灌輸式教育,出示教具或材料時總反復強調,一遍又一遍地進行語言提示,生怕幼兒不明白,掌握不好;教學想法多,操作材料多,不敢大膽實施,怕幼兒接受不了,低估幼兒的能力。這樣,無形中使幼兒失去了更多操作、發現、探索和思考空間及機會,同時失去了通過交流、嘗試、體驗,自己克服困難,發現問題——查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提高的學習愿望,孩子們機械地、被動地完成教師指定的內容,體會不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樂趣和成就感,無法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與快樂。蒙氏教育法的獨特魅力源于對兒童的充分觀察,實驗研究與了解,遵守兒童的敏感期,開發兒童潛能,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發展孩子獨立、自信、專注、創造等性格和能力。
(2)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兼有玩具和教學材料的特點,而且教具具有組合性、延伸性。這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
(3)有準備的環境
蒙臺梭利認為,“有準備的環境”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適合兒童的發展水平和節奏;能夠使兒童自由操作各種活動材料;活動材料的多寡適度;與成人環境有關聯;能夠保護兒童并讓兒童有安全感;對兒童具有吸引力。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幼兒可以自主學習獲得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與提高。①這是我們需要借鑒的地方。
(4)教師的作用
蒙臺梭利通過教師守則對蒙氏教師進行規范,針對現代蒙氏教學,是否有“蒙氏教師初級資格證”應該是合格的蒙氏教師的先決條件;其次,應該結合新《綱要》中的要求,做幼兒學習的指導者、觀察者、參與者,尊重兒童、熱愛兒童,用平等、謙遜的態度協助兒童的成長,使兒童在環境中自我學習、自我建構、自我完善;再次,運用蒙氏教育的先進理念,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研究中,不斷提高教科研能力,探索開拓新的教育天地。
綜上所述,蒙氏教育公選課的開設具有必要性,它能為學生提供學習理論和掌握實踐的機會。然而教學相長,通過這三年的教學,我不斷修正教學方案,希望更符合學生興趣、更貼近市場需求,通過不懈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做一名優秀的蒙氏教師。
注釋:
①李淑英.《了解蒙臺梭利,了解蒙氏教育精髓》[J]父母必讀,2005(3).
參考文獻:
[1]瑪利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方法與訓練指南[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7).
[2]吳金嶺.圖解蒙特梭利教育法[M].海潮出版社,2008(1).
[3]林麗,曲小溪,王玉廷,宋茂蕾.蒙臺梭利標準教具與制作[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3).
[4]曹冬.蒙臺梭利教育法在中國的實踐與改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6.
[5]陳萍.蒙臺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引進及其影響[D].山西大學,2008.
1.1構建較為寬松的心理環境,消除幼兒對數學的恐懼
在幼兒數學教學過程中,為幼兒構建愉悅、寬松的學習與心理環境,保證幼兒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能夠在自己興趣支配下進行學習和操作。每個幼兒都是一個個體,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學習興趣也不相同,其對于數學會表現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幼兒對數字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對數學的恐懼,在具體教學中應該因材施教,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幼兒適當的增加難度,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應該放慢學習進程。同時為學生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數學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同時尊重幼兒習慣,鼓勵其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興趣面前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對提升幼兒數學思維很有幫助。
1.2豐富物質環境,激發幼兒數學興趣
在幼兒園中都設置了教學活動室,幼兒園需要為幼兒準備豐富的操作材料,滿足幼兒千奇百怪的思維。材料的種類要多,同時保證色彩的多樣性,確保這些教學工具與幼兒的年齡相當,能夠勾起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主動走向數學探究的世界中。
2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
2.1通過蒙氏教育操作材料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在幼兒教育中,常規的操作材料通常沒有較大的差別,同時對這些材料的操作也通常是教師為了模仿或重復動作,操作材料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務,這對于幼兒探究能力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制約。相對來說,蒙氏數學教育理念對幼兒操作能力培養十分看中,要求幼兒對每個活動進行個別操作、分組才做以及機體操作等,幼兒具有充分的材料選擇權,不僅符合幼兒認知規律,還能夠提升幼兒的興趣,鍛煉幼兒打開思維空間。蒙氏教育數學教育材料都是利用十進制原理設計而來,根據十進制規律進行數的增減。同時,這些教具具有自動訂正性特點,對提升操作效果很有幫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活動區,教師應該重視操作材料的投放,應該為幼兒提供創造的空間,鍛煉幼兒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等,促進其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
2.2通過數學游戲,幫助幼兒構建數學思維模式
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高度的邏輯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的特點,且傳統的數學教學以集體教學為主,在幼兒數學教育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幼兒能否接受或幼兒思維能力,采用重復灌輸的方式,希望能夠加深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其實不然,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導致幼兒厭學,對數學產生恐懼,無法形成數學思維模式。通過有效的游戲,能夠為幼兒構建數學思維模式提供一條捷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興趣,通過多元化的智力游戲,開發幼兒的數學思維。在蒙氏教育理念下,存在一套利用游戲激發幼兒興趣的教材,給幼兒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與空間,在游戲的歡樂中,幫助幼兒構建數學思維方式,提升其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2.3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引導,幫助幼兒理解數學概念
數學是生活科學,在生活中處處包含著數學知識,同時蒙氏數學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相關的東西,與數學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有計劃的引導幼兒,幫助其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例如,在進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餐具分發出去,通過分發餐具的過程,引導學生聯系一一對應的數學關系;同時,在戶外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對自身位置進行觀察,鍛煉幼兒辨別方向的能力。從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數學現象,在幼兒無意識下就能夠發生,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能夠讓幼兒對這些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更加理解。當然,師在幼兒園再怎么進行引導也很難使幼兒理解那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而當教師組織了適合幼兒水平的數學活動之后,就更需要家長在生活中為幼兒提供運用這些經驗的機會了。因此,家長同樣是幼兒學習數學的老師。教師還應該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讓家長給予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指導家長對幼兒進行引導,逐漸提升幼兒的數學思維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在我國幼兒數學教育過程中的運用,并不能死板硬套,還應該根據我國幼兒的具體情況,對先進的理念、教具等進行借鑒,同時加強科研,完善我國現有教學模式,形成具有中國化的蒙氏教育體系,促進我國幼兒教育水平。
3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蒙氏教育理念在我國幼兒教育中的運用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幫助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是一套優秀的幼兒教育法則。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通過對于蒙氏教育理念的借鑒,同時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完善現有的幼兒教育模式,努力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作者:黎曉敏 單位:達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任曉宇.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J].新課程.2015,13(5):165-166.
XX年3月24日,億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員到我園進行了一次《蒙氏數學》的培訓。本次參與培訓的人員有我園數學教研組的全部成員。
蒙臺梭利教育思想是比較先進、科學、完善的教育體系簡單總結以下幾方面:一是蒙氏教育非常注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反對填鴨式教學。二是充分的教具提供,通過感官教育,提倡一種“不“教”的教育理念,在教具上設計適合孩子的生長環境,誘發兒童主動學習。三是根據不同的成長階段,混齡教育,如0~6歲兒童對不同事物的偏好,科學地把握兒童的“敏感期”教育。四是蒙氏教育還提倡“親子教育”,孩子的教育不知限于學校還有加長及整個社會的教育等。蒙氏教育思想有很多值得我國幼兒教育學習的地方特別是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的學習與借鑒。
二、蒙氏教育思想對我國兒童美術教育的啟示
1. 蒙氏教育提倡兒童為“中心”反填鴨式教學。蒙氏教育思想早在20世紀初就進入我國,隨著全國素質教育改革,全國掀起“蒙熱”。在我國,特別是美術教育深受蒙氏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習和借鑒蒙氏教育思想觀念,但是沒有真正理解蒙氏教育的精髓。在我國的兒童美術教育中,學科教學比較單一基本一個模式,填鴨式的教學依然存在,工具性的美術悄然盛行“成人的思維。概念化的表達、整齊劃一的作品、看不到兒童本身的感受及獨特的表現,有人稱中國的兒童美術教育:“兒童不在的兒童畫”。蒙氏原則提出的“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國的兒童美術教育中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教材-幼兒,很少給兒童發展的空間。
2. 教具的教育,提倡“不‘教’”的教育理念。由于我國的兒童家長、老師的關愛經常“協助”兒童做功課等,在我國很多家長和教師都反映兒童動手、創造能力弱,缺乏自主性及獨立性,而為幼兒提供的教具則成為擺設,蒙氏教具采用特殊的排序、比較、分類等方式使兒童在“學習中自行發現錯誤,引導兒童自行糾正錯誤、自我進行教育等,蒙氏教具在教具設計上都是從實際生活創造,教育的基礎而設計如:系衣帶、扣扣子等等讓兒童為以后獨立生活做準備,而我國的美術教育雖然也從中學習和借鑒了蒙氏教具的教法,但很大程度上還是只是模擬沒有真正做到為適應中國兒童美術教育“自由”發展、創新、創造性思維等做合理的設計,而我國較注重墻面擺設,沒有從感官上正確判斷教具的作用,我國幼兒教師無論從量、質上都很欠缺,她還指出教育要同人類學、實驗心理學理論方法及實驗相結合等這種結合應體現在教師身上,用蒙臺梭利教師準則來衡量我國的幼兒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反思,專業性的幼兒教師對孩子的心靈情感要有深刻的了解認識,對孩子心理發展的情況了如指掌,才能給予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而我國幼兒教師之注重表面的“教”而沒有以學生全面人格發展只是單一的教授。我國兒童美術教育體顯的“無規矩才能成“方圓”強調兒童自然表達自由創造及技巧訓練二者的關系,是發自內心內在需要的自主活動,美術教育真正的目標就是體顯兒童為主自然想象、創作內在的潛力量等,兒童美術教育不等同于其他學科的教育,它是一門開創性、審美性、開智性等藝術學科,真正體現個性發展,讓兒童做主體,給兒童充分自由、創造、熱情引導他們自信表達、創作、感受體驗,使教學達到“不教而教”,讓兒童發自內心的喜歡美術,讓孩子全面真正體現出兒童美術對兒童身心發展所具有的表征價值及促進價值。
3. 兒童的“敏感期”教育。蒙氏思想提出的“敏感期”教養重點,首先尊重還在為有能力的個體,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其次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最后適時協助而不干預。如0~6歲的兒童對不同事物的偏好“敏感期”而給予適切的學習。采取混齡式教學,使不同年齡得孩子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于助人的行為。在學具的設計上適合兒童操作,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主體,在我國幼兒美術教育中也嘗試著發覺兒童的“敏感期”,由于幼師及家長忽略周圍環境中細小的事物,會影響兒童心智運作和心理反應,甚至會產生好惡或感受,我國的幼兒教育理念、教學方法還是重模仿、輕創作;重形似,輕神似;重技巧,輕構思;重結果,輕過程;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往往忽視兒童在藝術教育活動中的積極性、創造性、審美性、表現性及個性發展等,背離了兒童階段美術教育的真正意義。
模特寶寶:新愛嬰成都早教中心加牧澄 于夏志 鄭梓口
學習目標:認識0到9的數字,練習書寫數字。
蒙氏教具:沙數字板
適合月齡:24月齡
學習步驟:
Step1:沙數字板中的數字表面是粗糙的。家長取出1和2(兩兩為一組),給寶寶指認、教讀。
Step2:取出與數字對應的數字卡,也可以用白紙裁剪適當大小自制數字卡。家長把沙數字板與數字卡比對、指認、教讀,讓寶寶加深對數字的認知。
Step3:引導寶寶用食指(右手為宜),順著數字筆畫觸摸沙數字板中的數字,“感受”數字。反復練習,加深對數字的印象,為執筆書寫打下良好的基礎。
Step4:用同樣的方法讓寶寶認識0―9的數字。
二 知道了,數字的“多少”
模特寶寶:新愛嬰成都早教中心 鄭梓口
學習目標:指導0的概念,加強數與量集合的概念。
蒙氏教具:紡錘棒箱
適合月齡:24月齡
學習步驟:
Step1:紡錘捧箱的主要“任務”是讓寶寶體會到數字所要表達的量的多少。家長把紡錘捧混合在一起,將空的棒箱擺放好。
Step2:家長給寶寶指認數字2,取兩根紡錘棒,交給寶寶反復捏握,告訴他這是“2”。
Step3:捏握完畢,引導寶寶把紡錘棒放置到棒箱對應數字的分格內,再次強調這是數字“2”。如此類推,讓寶寶學習1―9數字,真切感受到數字的量的變化。
Step4:紡錘棒箱還能讓寶寶學習“0”的概念。當所有的紡錘棒都放進對應的分格內后,“0”所對應的分格內沒有紡錘棒。此時,家長要對寶寶反復強調:“‘0’就是空空的,什么也沒有。”幫助小寶寶建立對數字“0”的認知。
三 排排看,都是一樣多
模特寶寶:新愛嬰連云港早教中心 王小丫
學習目標:熟悉10以內數量、數字與名稱,了解相等量的概念,進行十進位法和加減運算的練習,為學習減法運算做準備。
蒙氏教具:灰色串珠棒
適合月齡:24月齡
學習步驟:
Step1:家長首先把灰色串珠按相等的量擺放進教具盒內的分格里。
Step2:取1粒串珠,給寶寶指認、教讀。再取出1粒串珠相扣,告訴寶寶“1+1”等于“2”,并取出對應2的串珠做比對。
Step3:接下來,學習“1+1+1”等于“3”…-,如此類推,學習到十個“1”相加等于“10”。
Step4:家長可以根據灰色串珠棒的特性,幫助寶寶學習“2+2+……”;“3+3+……”的學習。注意,利用灰色串珠俸學習時,相加數字不要超過“10”。
Step5:相同數字(量)的加法學習完后,之后的加深學習家長和寶寶進入不同的數字的比對和加法,如“1+3”、“3+4”等,但也要記住,相加后得數不要超過“10”。
四 連連看,變成兩位數
模特寶寶:新愛嬰連云港早教中心 李可為
學習目標:對于11到19的數能正確地做名稱練習;能把握連續數的排列,體會連續數的順序關系;了解十位與個位數的關系;學習量與代表數量的符號(數字)的一致性。
蒙氏教具:塞根板(一)
適合月齡:30月齡
學習步驟:
Step1:寶寶熟悉認知了0―9的數字和數量后,就進入了兩位數的學習。這時采用的蒙氏教具就是塞根板了。家長取出塞根板(一),給寶寶指認、教讀,塞根板所表達的數字是“10”。
兩年前,我在一所幼兒園接觸到了“蒙氏”,兩年里這所幼兒園已經開辦了好幾個蒙班。園長和教師一說到“蒙氏”,似乎都很興奮,舉著一個又一個孩子巨變的例子。
親歷蒙班一堂課
走進位于北園春附近的博望蒙臺梭利雙語幼兒園,在進班之前,園長宋華特意囑咐:“蒙氏工作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意志力。孩子做工作的時候,非常專注,切忌成人或外在環境的打擾。所以,你只能靜靜地在一旁看,孩子沒有向你發出求助信號的時候,你不可以隨便的介入,這是對孩子最充分的尊重……”
孩子們陸陸續續被家長送進了幼兒園,蒙二班的兩位老師早已經站在教室門口笑盈盈地迎著孩子。每一個孩子見到老師后都很快樂地跑過來,老師們就蹲下來向他們張開懷抱,雙方親切歡快地招呼著,_二天的快樂和諧就從此展開。
按照“蒙氏”教育中混齡編班的原則,這個班是由2歲到5歲的25個孩子組成。2歲的珍珍疊大衣的時候有困難,4歲的歡歡就主動上前去幫助她。
進到教室的孩子,都走到標有“益智區”的活動區里挑選玩具。蒙班的教室有一塊開闊的空地,地上有一個用黃線貼出的長方形線圈――蒙氏線,這條線的作用很大呢!它既可以幫助孩子在走線時協調身體和步伐,集中注意力,又可以調整安撫孩子工作前的情緒,同時它還是孩子們談天說地的公共交流區域。
整個蒙氏教室由生活、感官、數學、科學文化等幾大塊“工作區域”組成,工作區的陳列架里面擺放著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益智教具,孩子們的很多知識和能力的獲取,就是通過這些教具得到的。
吃完飯、如廁后,孩子們陸陸續續地圍坐在了“蒙氏”線上。按照常規,第一項議程是“讀日歷”的工作,老師和孩子們共同閱讀日歷,了解和當天日子有關的一些常識和事物;第二項工作是“點名”,因為這里實行的是漢英雙語教學。所以,老師點的是每個小朋友的英文名字。點完名后,有的小朋友向大家講述自己頭天晚上有趣的事和大家分享。時不時的,老師會用英語提問,也要求小朋友用英語表述,然后有意地提出一兩個新的單詞,讓孩子們“順便”記憶。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走線”。教室里響起了舒緩悠揚的音樂,孩子們一聽到音樂,就都自覺地站在線上排成一隊,然后像走在平衡木上那樣,伴隨著音樂節奏,安靜、輕柔、腳尖頂腳跟地走著。小樂樂走得又輕又穩,老師拿了一個小毽子放在她的頭上,小樂樂的表情很自豪,其他孩子也更認真地走,一個個小毽子像小鳥一樣飛落在了走得又輕又穩的孩子的頭上,孩子們的情緒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安靜了下來……
“蒙氏”進疆遲來的愛
蒙臺梭利博士有這么一段話讓從事此項教育的人們津津樂道:我聽到了,我就忘記了;我看到了,我就記住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
在傳統的概念里,6歲前的孩子正是大吵大嚷的年齡,而這些孩子所呈現給我們的卻是反常規的狀態。這是不是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呢?老師說:這種安靜是發自孩子內心的,沒有人強迫。因為孩子選擇的是他自己喜歡的工作,受興趣驅動,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哪里還有時間吵鬧呢?原來如此!
博望蒙臺梭利雙語幼兒園園長宋華女士是新疆早期引進“蒙氏”教育的實踐者之一。宋華園長說“我從事幼兒教育15年,教育過程中有時會有許多困惑。當我第一次接觸到“蒙氏”教育理念的時候,頓覺眼前一亮。深入學習和研究之后,茅塞頓開,很多困惑迎刃而解。特別是當我親聆了美國、日本和臺灣的蒙臺梭利教育專家的講課之后,更是被“蒙氏”教育的魅力所深深吸引。“蒙氏”教育歷經百年而不衰是因為它的科學性,之所以科學是因為它來源于蒙臺梭利博士對兒童心理和行為幾十年如一日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研究。教育方法是沒有國界的,只要是先進的、科學的、對孩子成長有利的,我們就應該借鑒。”
21世紀之初,伶俐幼兒園等幾個民辦幼兒園成為吃螃蟹者,他們勇敢而艱難地把“蒙氏”引進了烏魯木齊,走過了一段崎嶇的刨業之路。2004年9月,宋華園長開辦的第一個蒙班在卡子灣中心幼兒園開班了。與此同時,烏魯木齊市另幾家較大的幼兒園也在摸著石頭過河嘗試著“蒙氏”這個“新事物”,他們頂著資金、家長、社會質疑、輿論等多方面的壓力,邊學習、邊探索。而這距離內地發達城市開辦蒙班已有近10年之差,距臺灣更是有20年的差距。
宋華園長說:“當時我們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人們不知道蒙氏教育是什么。因為人們沒有參照物可比較,我們手頭也沒有成功的案例來說服家長。最早愿把孩子送進蒙班的家長主要有兩類,一種是有文化知識、素質比較高、見多識廣的入,還有一種就是經濟條件比較好,舍得為孩子投入的。”
因為對“蒙氏”教育的宣傳力度小,大部分家長不愿接受“蒙氏”。很多家長甚至以為不過是幼兒園又搞了一個新花樣,開了個什么特長班、興趣班而已,學費卻要高出許多,認為這是幼兒園打著“蒙氏”旗子在創收。同時,“開展‘蒙氏’教育就是崇洋、就是推崇貴族化幼教”的議論也跟著出來了,人們對“蒙氏”教育是否適合中國提出質疑。
“蒙氏”本土化的探索
“蒙氏”教育真的就這么完美無缺嗎?
烏魯木齊婦聯幼兒園園長劉賓說:“新疆2000年的時候,已經有幼兒園嘗試地去做“蒙氏”了,俚當時我們沒有跟風,因為我也看到了“蒙氏”拿到我們本土來的一些不適應和缺憾,所以,我們很慎重,在觀察在研究,覺得商業氣息比較濃厚,對“蒙氏”本質的東西還只是處于比較表皮的了解,因為“蒙氏”發源于西方國度,它來到和其歷史文化有極大差異的中國種植,就必然會有水土不服的反應,要想讓它生根開花結果,就需要我們做幼教的同仁一起努力,對其進行本土化的科研,真正做到洋為中用。”
劉賓園長例舉了“蒙氏”與我國歷史文化的差異,比如它的禮節要求和我國的禮節要求有區別,所以,不能完全照搬;還有就是“蒙氏”更強調的是孩子的個性發揮,而我國歷來推崇團結合作的和諧關系,所以,側重點不同。他認為,最根本的差別就是對不同歷史文化的認知,遺憾的是,離我們中國的傳統歷史背景太遠。
園的主要活動,幼兒的游戲通常指向一定的目的,幼兒的工作通常帶著游戲的態度。“兒童從早期開始就沒有全部游戲活動時期和全部工作時期的區別,即使很幼小的兒童,他們也期望一定的結果,而且嘗試要達到這樣的結果,他們對參與成人的作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單就這一點而言,就能達到這個目的。”杜威重視游戲的主動性,幼兒通過游戲與工作從做中學,從做中獲取經驗。在這一點上,蒙氏與杜威可以說是異曲同工的。然而蒙臺梭利的思想與杜威的理念也有著很大的不同,杜威的學生克伯屈對蒙氏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蒙臺梭利運動在美國一段時間的沉寂。“蒙氏受官能心理學的影響,按照先從感覺到觀念,然后到觀念的聯絡的方式,將活動中的經驗劃分得極為細致,蒙氏的每種教具,都有著其特定的目的。”然而,作為自然經驗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杜威則認為游戲應給幼兒帶來整體性的經驗,注重游戲要立足幼兒的社會與生活經驗。因此,杜威更強調游戲中生活與模仿的重要性,兒童通過對周遭生活自主模仿的游戲進行學習,“他們的游戲越多,他們的用具與計劃亦越精密,他們的生活亦因之豐富。因為他們所做的游戲,其全局是他們父母日常生活惟妙惟肖的一幅畫面,模仿能夠養成兒童的習慣、集中兒童的注意、深入兒童的思想。”此外,杜威也強調要創造適宜兒童模仿的環境,為兒童提供簡單的游戲材料以及兒童游戲中想象力的作用。這對于今天的幼兒園游戲教育實踐,依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德可樂利與蒙臺梭利的游戲思想比較
德可樂利與蒙臺梭利的相同之處在于,他也采用教具為主要材料,讓兒童在操作教具的過程中主動學習,在其著作《比利時德可樂利的新教育法》中,制作了專門的游戲教具,以促進幼兒感知覺的發展,并詳細闡述了其使用的方法。“與蒙臺梭利游戲體系不同的是,他的游戲材料完全取自自然,取自兒童周圍的日常用品,這使得他的這套游戲體系具備較強的游戲性。這套游戲教學體系共包括三方面內容:(1)發展兒童視覺的;(2)發展兒童運動覺的;(3)發展兒童聽覺的。并在此基礎上列入了比較的方法,如要求兒童比較近和遠、過去和現在等。他認為這樣可以大大促進兒童的思維發展”。此外,德可樂利在其教材的設計中有著杜威經驗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他強調幼兒園的游戲活動要結合幼兒的社會生活,給予幼兒社會生活經驗,因此,可以說德可樂利的游戲思想是蒙臺梭利和杜威兩者理念的結合。當然,德可樂利的游戲教學體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他提倡游戲給予幼兒社會生活經驗,其教具能給予幼兒的經驗較為有限,但就其游戲及游戲材料的自然性與源于生活而言,在現今開展的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過程中,依然需要提倡。
三、維果斯基與蒙臺梭利的游戲思想比較
維果斯基作為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代表人物,在肯定游戲的社會文化作用的同時,也強調游戲對幼兒認知發展的作用。在他看來游戲就像一個放大鏡,能使兒童潛在的新能力在真實情境中表現出來之前,就在游戲中首先展現它們。因此,相對于蒙臺梭利對于感知訓練的強調,維果斯基更加強調象征性游戲中幼兒想象力的發揮,認為當發展過程中超出了實際的,兒童不能實現愿望時就發生了游戲,游戲創造著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兒童在游戲中不斷地遭遇困難和問題,通過創造性地解決有挑戰性的問題而獲得發展。因此,維果斯基認為幼兒通過象征性游戲進行學習,并促進其思維發展,譬如幼兒在游戲中用木棍代替馬這樣一個替代物的使用,是幼兒具象性思維向抽象性思維過渡的重要體現。而蒙臺梭利則認為象征類的游戲只會導致幼兒漫無目的的想象,不利于幼兒內在秩序的形成。相對于蒙氏對象征性游戲的否定,維果斯基強調幼兒游戲中象征性游戲的重要作用,這是值得肯定的。相對蒙氏“我們教師只能像仆人侍奉主人那樣地幫助兒童進行工作”的觀點,他更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認為教師應把握游戲中兒童的最近發展區,搭建具備發展適宜性的“支架”。在他的游戲思想的指引下,支架式游戲模式成為游戲作為幼兒園基本活動實踐中所運用的一種重要的游戲教學方式,但在具體運用中,如何防止教育者對幼兒游戲的過分干預與指導,依然需要審慎考慮。
四、思考與啟示
通過將蒙臺梭利的游戲思想與其他幾位教育名家的比較,可以看出,他們的游戲思想與蒙臺梭利最大的不同在于對創造與想象類游戲對于幼兒發展的理解,而蒙氏到了晚年也不得不修正自己的觀點,承認創造與想象在兒童游戲中的作用。盡管如此,在蒙氏教育的具體實踐中,由于對兒童游戲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忽視,而導致的教學方法和游戲材料機械單調的問題依然存在。譬如在蒙氏的教具中,往往只有一種特定的教育目的,以粉紅塔為例,大小不同的粉紅色立方體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將其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壘高,如果順序排錯,粉紅色的小塔就無法完成,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培養幼兒關于體積大小的概念。然而,在現實教學情境中,幼兒往往是富有想象力與創造力的,他們不會只是按照教具的功能要求來游戲,除了簡單的壘高,他們還會將粉紅塔的立方塊當作積木進行平鋪、壘高和架空,這樣的做法違背了蒙氏教具的目的與原理。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幼兒在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嘗試采用不同方法來運用教具,這也是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這種幼兒的創造性想象的多元性和蒙氏教具的單一性矛盾,依然是教師在具體實踐中面臨的問題與困惑。因此,今天在實踐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時,依然需要注意如何在培養幼兒內在秩序的同時,充分尊重和發揮兒童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12-0101-01
蒙臺梭利數學領域教具可以說是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4歲的幼兒已經進入了數學的敏感期,如何引導幼兒進入數學領域,怎樣讓幼兒對數學工作產生興趣,尋找出適合幼兒的教育方法。使他們順利的進入數學領域。是擺在我們每一名蒙氏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一、豐富活動材料
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他們喜歡游戲,喜歡操作性強的教具,作為教師應該滿足幼兒的需要。我們在蒙氏教具的基礎上為幼兒準備了一些豐富的活動材料,輔助蒙氏教具來達到教育目標。
3~4周歲的幼兒已經進入數學的敏感期,那么我們應采取積極、主動。為他提供喜歡的教具材料,給他們反復練習操作活動材料的機會,讓幼兒在不斷的擺弄具體形象的學具的過程中漸漸的去理解數量、數字與數詞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在現有的蒙氏教具的基礎上為幼兒設計了一些輔助教具。例如:100板的工作。為了每次展示后教師給幼兒充分練習、鞏固的機會就設計了相應的延伸工作,我們為幼兒提供按“1~30數字穿線板的工作”,穿線板在生活領域中幼兒就比較喜歡,在線板上無序貼上數字,幼兒在穿線的時候要按數的排列順序進行穿線。(圖一);還可為幼兒提供1~50數字“連線工作”,幼兒連到最后能夠連成幼兒喜愛的卡通小動物的圖案;在1~80的連續數練習中,我們又采用了在鐵釘上“饒線繩的工作”,操作性強,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點。(圖二)。針對這項100板的工作我們就由易到難設計了不同的材料,使幼兒對抽象的數字產生興趣并對 100板的工作進行了鞏固,很好的完成了它的教育目標。
在進行加法板之前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小猴子吃桃子》的工作,可提供兩只猴子玩具,每只猴子配一個小碟,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題卡進行操作:“一只猴子摘了4個桃子,(幼兒在這只猴子的盤子里點數4個桃子),另一只摘了5個桃子(幼兒同樣點數5個桃子),他們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呢?”把兩只猴子碟中的桃子合到一個大盤中,(注:一定要有一個合成的過程),數一數得出答案。在進行除法板之前可進行《小狗分糖果》的工作,可提供4只小狗玩具,各配4個小碟,碗里裝上8塊玩具糖果,平均的分給4只小狗……分完之后數一數每只小狗得到多少塊糖,在這里為了便于幼兒理解糖和小狗誰是除數、被除數的關系,我們在題卡中可加入形象的圖,8的后面畫上糖,4的后面畫上小狗,幼兒拿到題卡后就會明白8塊糖要平均分給4只小狗,使孩子們很容易的理解了題意。幼兒在這樣的操作過程中不覺得是在做數學題,而是在做游戲。
二、豐富有趣的紙張工作
4四左右的幼兒已經進入書寫的敏感期,紙張工作是他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那么為幼兒提供什么樣的紙張工作才能夠滿足幼兒的需求呢?
我們在不斷的研究、推敲之后,為數學教具配備了一些延伸的紙張工作。如在紡錘棒箱之后,我們為幼兒提供了《母雞下蛋的紙張工作》:母雞身上都標有數字,含有數字0,幼兒根據母雞身上的數字在她的下面畫出相應數量的雞蛋,標有數字0的母雞沒有下蛋,這樣就加強了對0的概念的進一步理解,鞏固了數與量的對應。再有在塞根板之后的紙張工作,為了讓幼兒進一步學習量與代表數量的符號的一致性,我們為幼兒制作了相應的紙張工作,幼兒根據所給的平面串珠棒的數量,寫出相應的數字,對于喜歡繪畫的幼兒可以提供幾種數字,在相應的數字上涂上顏色。方法隨幼兒的興趣可隨意調整。還有
在分數小人之后,為了增加幼兒的興趣,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分數含義,我們制作了貼近幼兒生活的《小動物吃餅干》的紙張工作,最初我們以分數小人為基礎提供的都是圓形,每只小動物下面都放有一塊圓形的“餅干”,在旁標上1/4、1/2等的分數作為吃掉的部分,每一只小動物下面都有與它對應的被平均分成幾份的圓形作為餅干,如吃掉1/2就把吃掉的1/2用筆涂掉……孩子在掌握了已圓為整體的平均分后我又結合構成三角形中的三角形盒設計了三角形餅干讓幼兒練習,這種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紙張工作大大增加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在涂涂畫畫中更進一步理解了分數的含義。(如圖三、圖四)通過對紙張工作的操作,幼兒養成了書寫的好習慣。
三、拓寬蒙氏數學領域的范圍
蒙氏數學教具能夠使幼兒理解數與量之間的關系,我們還進一步進行了補充。例如:(1)倒數的認知:我們為幼兒提供了火箭發射倒記時的紙張工作,幼兒根據火箭發射倒記時這一現象,了解倒數,也可根據紅綠燈的現象進行倒數的練習。(2)認識大于號、小于號,首先讓幼兒進行量的比較,之后進行數的大小的比較。(圖五)(3)量角器的運用:在幼兒對較大的數認識之后,可以為幼兒提供量角器。
讓他們通過操作了解“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圖六) (4)相鄰數:中間的房子里住著數字寶寶5,那么它前面和后面的房子里住著哪個數字寶寶呢?……。這些教具雖然不是蒙氏教具中的內容,但是它們也能夠促進幼兒對數學的理解,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
這些教具的設計體現了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將抽象的數概念變的直觀而具體。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我們培養兒童學習數學,并不是讓兒童掌握計算能力,而是讓兒童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我們在幼兒發展的關鍵期,給幼兒最適宜的解決問題煩人方法,讓幼兒從小開啟幼兒數學心智,在數學領域里自由遨游。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844 文獻標識碼:A
Montessori Education and the Confidence Building of Children
Abstract Confidence is the base and bridge of success. It is the inner power of advan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confidence for the children, because childhood is the key stage of life. The basic content of Montessori education is mainly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realize the change of physiology and mentality of human beings. It is based on the natural law of a growing human body. It can inspire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of children.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rule and training aids of Montessori education are very important to build confidence of children.
Key words self-confidence; Montessori education environment; Montessori education rules; Montessori education tools
自信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在心理學中它是這樣定義的:“與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會學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關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個體用其擁有的技能能夠做些什么。①自信即成功的基礎也是成功的橋梁,是人前進的內在動力。而對于人生發展關鍵階段的幼兒來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更是顯得至關重要。《3-6歲幼兒學習發展指南》就明確把培養幼兒自信心作為重要的目標。自信心既是重要的社會性心理品質,也是幼兒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蒙臺梭利教學法的基本精神主要是依照人類成長的自然法則,用科學的方法了解各個階段的生理、心理成長變化的情景及其需要,從而給予適當的幫助,以啟發或誘導兒童心理與體能的活動,讓幼兒發展成為未來最有用、最有效率的和最幸福的人。②從這一基本精神中不難看出蒙臺梭羅教育法有益于對幼兒自信心的保護與培養。現就以下幾點淺談蒙臺梭利教育法是如何建立與培養幼兒自信心的。
1 蒙氏教育環境有益于幼兒自信心的建立與培養
蒙氏所指的環境就是兒童之家、幼兒園、培養幼兒的教育場所,是由成年人為幼兒特意準備的具有知識和富有感受性的,并且成年人也參與其中。
(1)從蒙氏教育環境的硬件上講,其環境中的一切用品如桌子、椅子、廚子、水槽、馬桶等都是依照幼兒的尺寸定制的,它們能夠滿足幼兒的基本需要,幼兒能夠輕松操作(如小掃把、小馬桶等),在這些設施物品的操作中幼兒會充滿興趣,在成人世界中無法獨立完成的事情,會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獨立完成,這無疑會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2)從軟環境上講,蒙臺梭利教育理念提倡為幼兒創立一個“愛和自由”的環境,幼兒與教師在其中相互平等、互相尊重,創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工作、生活的空間。蒙臺梭利教育是以“兒童為中心”視幼兒為一個獨立人以對待。幼兒是主體,是中心,幼兒可以自主、獨立地在這一環境中自由活動,而教師則是這一環境的觀察者、協助者,而不再像傳統教育是環境的主宰者。這一環境給與幼兒充分的自由,在自由的環境中,幼兒可以充分感受到作為“主人”的快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而教師只是在幼兒需要幫助時介入,給予幼兒引導、幫助和建議,而不是評論和指責,這從很大某種程度上保護了幼兒的自信心,加大了幼兒工作過程中的成功率。
2 蒙臺梭利五個教育法則的提出有益于幼兒自信心的建立與培養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中提出了五個教育法則即:秩序法則、獨立法則、自由法則、專心的法則、重復練習法則。③其中獨立法則和重復練習法則的提出特別有利于幼兒自信心的建立。
(1)幼兒在出生時生理的各項功能沒有發育健全,心智也沒有成熟,他需要成人的幫助,才能長大,隨著幼兒的長大,他們渴望脫離成人的控制,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感知這個世界。只有獨立才能自由,獨立是幼兒自由的先決條件。若不能獨立,也就談不上自由。任何教育活動,如果對幼兒教育有效,那它就必須幫助幼兒在獨立的道路上前進。對于幼兒來講首先是生活上的獨立,即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蒙氏工作中生活教育部分有很多內容:如倒水、系扣子、縫、錘等生活技能。鍛煉幼兒學會穿脫馬甲、換鞋、疊衣服、獨立進餐、收放玩具等。④通過這些活動,孩子的獨立做事的能力逐漸增強,做事與解決問題的自信心也隨之提高。在生活技能基本獨立之后,幼兒會把關注點放在其他更深更廣的工作中去,在獨立完成各項工作的過程中,自信心也是一個不斷增強的過程。
(2)幼兒做什么事情都喜歡重復,如果是幼兒喜歡的,就會重復,當然這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的,而不是強迫的。幼兒對于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反復去做,在不斷的重復工作中得到發展,從別人的幫助下才能完成到自己能夠獨立完成,自信心也會相應提高。
3 蒙氏教具的設置也有益于幼兒自信心的建立
豐富而系統的教具是蒙臺梭利教育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和其他教具不同,蒙氏教具是孩子用來工作的材料,而不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蒙臺梭利教具的主要特點是:教具的設計可以使幼兒實現自我教育。⑤蒙臺梭利認為教育要根據兒童的內在生命即自發性智能讓兒童自由自然地發展,這就要求教育者了解兒童生命發展的自然程序表。也就是說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活動時要關注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根據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進行教育。蒙臺梭利每套教具材料及使用方法都是從簡單變得復雜以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兒童。幼兒在蒙氏工作中,我們會發現只有適合幼兒年齡發展水平,難以合適的工作,才能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及其欲望、使其專心投入工作。而大量教具的配備,幼兒可以從中選擇自己內在需要的教具去工作,再由教師對于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做出的不同的教具演示及延伸方法,使幼兒在稍有難度,但不至于無法到達的工作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樂趣,這無疑極大地保護了幼兒的自信心。教具本身在設計上具有錯誤控制的功能,能夠引導幼兒自己發現錯誤,獨立正確地完成工作。錯誤控制的出現可以讓幼兒在沒有成年人的幫助下,通過錯誤控制的提示,獨立完成各項工作,這十分有利于幼兒自信心的建立與培養。
自信心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們克服困難,不斷進步。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爾在調查了很多名人的經歷后指出:“一個人事業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學識和專業技術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占85%。”自信是成功的保證,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難,實現理想的一種感情。8歲之前是兒童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讓幼兒在蒙臺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快樂成長,建構獨立、自信,這些將成為他們建筑人生大廈的基石。
注釋
1.教師觀念的轉變
處理好紀律和自由的關系,教師的觀念是第一位的。必須深刻認識什么是紀律,什么是自由,及紀律與自由的關系等基本問題,強迫的或不自由的教育是有悖于教育精神的。明白什么是紀律光顧的地方,什么是自由的天地。在集體活動中,紀律是必需的,它是保證正常教學的基礎,而在個體發展的領域中,個人有充分的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由思考、自由表達的權利。然而,我們往往容易顛倒地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當幼兒故意破壞教學秩序、損壞他人學習成果時,我們往往視而不見,表現出不應有的寬容;而當幼兒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主動探索時,我們卻時常去干涉他們。
2.教師角色的定位
(1)幼兒行為的欣賞者。在欣賞中接近童心世界,了解他們的需要、困惑,制定合理的紀律;在欣賞中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增強幼兒的自信,鼓勵幼兒積極探索,讓他們在自立精神的發展中獲得真正的自由,在欣賞中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
(2)幼兒的伙伴。教師最理想的角色是幼兒的伙伴,這些“伙伴”能夠帶著幼兒一同快樂地游戲、學習、生活,幼兒可以非常“方便“地得到他們的贊賞。要作幼兒的伙伴,教師的童心、自信是基礎,活動的游戲化、情緒化、生活化是關鍵。
(3)幼兒發展的促進者。真正的紀律不是靠說教和命令獲得的,而是靠幼兒活動幼兒的發展而獲得,如果幼兒厭倦了幼兒園的教育,單純強調紀律是沒用的。因此,教師應明確幼兒行為的意義和價值,較好地選擇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科學的評價幼兒,使每個幼兒得到理想的發展,要做到這一點,事業心、責任心是基礎,終身學習、善于反思是關鍵。
(二)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
環境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物質環境,一個是心理環境。物質環境的創造就是為幼兒提供一個進行活動的空間即場所,在為幼兒提供物質環境包括影響幼兒的各種設施的布置與陳列,在為幼兒進行空間設置時,要幼兒提供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讓幼兒在這樣的空間中能夠自由交流自己的情感與想法;空間的布置還應該體現在環保和生態性,為幼兒提供一個接觸自然的機會;空間的布置要符合幼兒的需要和興趣。
心理環境對幼兒的成長也有極大的影響。要求老師要轉變以前對幼兒的態度,應該以一種民主、平等的心態對待幼兒,為兒童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的環境氣氛;老師平時應該多和幼兒進行交流,及時的掌握幼兒的情緒變化,這樣老師就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針對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在教學中,老師應該以一種包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錯誤,允許幼兒個別犯錯,給幼兒創造一個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安全的心理環境。同時還包括創造一個幼兒同伴之間和諧、友好的關系。
(三)改變教師的教育行為,實現教師觀念與行為的一致性
改變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