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15:46: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課程網絡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進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三節算法案例的學習的時候,課本介紹了3個案例,這3個案例都很經典,也很實用,在學習的時候,學生也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鑒于這種情況,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搜索,尋找新的案例——排序算法,作為校本課程一個課題。排序算法有很多種,那下面的教學課例主要介紹的是其中的一種排序算法——冒泡法。
二、網絡環境下數學校本課程的教學課例
(一)媒體思路的設計。
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和實物投影儀,用課時間前收集好的信息材料制成網頁課件(如圖1)所示以便課上師生及時查看、閱讀、捕捉、篩選、交流、評估和應用信息。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通過演示Excel表格中的排序引出排序算法案例。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點開數學成績Excel表格這個網頁,要求他們將這份數學成績按降序排列。教師根據他們的操作提出問題:這些操作的背后計算機是如何執行我們的指令的呢?在網絡環境下,通過直接在界面操作,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迅速地進入了探究問題的狀態。
(2)通過排序游戲引出排序算法。
學生點開教師制作flash小游戲,通過玩游戲,共同討論游戲方法,寫出算法分析。
游戲內容:桌面上有五個盒子,每個盒子裝有大小不同的一個數字,在看不到盒子里的數的情況下,如何移動盒子才能將盒子內的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游戲規則:每次只能比較且交換兩個盒子。
網絡環境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游戲,把他們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激發他們學習和解決。
數學問題的興趣,讓他們感到學習是解決新問題的需要,從而誘發“研究”的意識,激活“研究”的思維。
2.合作討論,探索新知。
讓學生自己體驗游戲過程,通過合作討論給出排序算法分析。
Step1:用第1個數與第2個數比較,若前者小,則兩數不變,否則,交換兩數的位置。
Step2:按照這樣的原則,比較第2個數和第3個數,前者大則兩數不變,否則交換兩數的位置……直到比完最后兩個數(稱為第一輪)。
Step3:若前一輪的比較中交換次數為零,說明排序已經完成。否則回到第二步。
由于已有知識經驗、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會各不相同。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或批判,發現解題過程,積極探索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
3.理性概括,整體把握。
根據所給的算法分析給出相應的程序框圖。(讓學生自己寫,找出他們常見的錯誤及找出最優的框圖設計)
校本課程的學習,不是學生完全式的自主學習,它也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授,對學生獲得的信息進行真假的分析,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
4.拓展探究,指導應用。
探究:還有其他的排序算法嗎?
若學生找不到第二種排序算法,讓同學們通過網絡自己查找及學習另一種排序算法,通過網絡培養他們的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網絡環境下,讓學生通過實踐,由觀察、思考、對比、相互交流、歸納得出的結論和方法要比教師直接注入理解的更為深刻牢固。因此,要留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去獨立思考、獨立探索、再創造數學知識,符合當前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三、網絡環境下校本課程教學反思
(一)在網絡環境下,實施數學校本課程的意義。
實施排序算法這個課題的校本課程教學能力目標是:在基礎性、拓展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的和現實的問題。在網絡的環境下,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了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相互交流與教師引導為主的教學方式,倡導了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新課程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敢于探索爭論和相互學習鼓勵的良好氛圍,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二)網絡環境下,數學校本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中學生蘊藏著極為豐富和巨大的創造潛能,網絡環境下的校本課程更適合他們發展,為他們創設發展的空間,提供更多發揮其創造潛能的機會;網絡環境下的校本課程正是以改變學生單純性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的可能;網絡環境下的校本課程從形式上對數學課程的內容、數學教學目標、數學學習方式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通過多種方式學習,概括自己的實踐經驗,并努力將實踐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最后形成科研成果,同時也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輔助教學,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素養和教學知識素養。
(三)網絡環境下,數學校本課程課題的選擇。
數學校本課程的課題主要是指對某些數學問題的深入探討或拓展,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的教材中,只要最終目的———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就不難找課題。當然數學校本課程的課題的選擇形式是多樣化的,只要能夠以所學的數學知識為基礎,對某些數學問題的深入探討,或者從數學角度對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都可以作為數學校本課程的課題。
(四)網絡環境下,數學校本課程課題的實施形式。
網絡環境下,數學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形式是多樣化的。下面提供一些供參考:
(1)網絡環境下數學競賽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開放的競賽環境。
(2)網絡環境下閱讀的形式,如利用網絡資源,查閱數學史,對數學史進行了解,得出體會,進行發現和探討,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平臺。
(3)網絡環境下對數學軟件的學習形式,如對數學軟件幾何畫板的學習,其中完成函數圖像作圖,通過變化參數,發現函數圖像的變化,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函數的性質,從直觀上,加深對函數性質的理解,同時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完成立體幾何的作圖,能更形象的展現立體圖形,拉近學生與立體圖形的距離,克服學生對空間立體幾何的心理恐懼,培養他們空間立體感;通過畫圓錐曲線,追蹤軌跡,更能形象地理解圓錐曲線的幾何定義,為圓錐曲線的幾何性質的探究提供了技術手段和研究平臺;總之,為加深理解教材內容提供了信息技術手段。
(4)網絡環境下的數學實驗,通過數學實驗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經驗和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解際問題的實際能力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問題的數學應用意識。
總之,數學校本課程的實施形式是多樣的,不管采用何種模式,不能使得校本課程學習成為了形式化,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引導下,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完成教學目標。
網絡環境下校本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可供研究的課題是無數的,實施的形式是多樣的,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這都要靠我們去挖掘、探索。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本著以學生主動探究,合作探索為中心,避免以教師為核心。結合教材,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的利用網絡資源,一定能把數學校本課程做好。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231-02
案例教學法是將案例討論的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個個具體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和效果,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承擔著更多的教與學的責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參與。
網絡案例教學,是指借助于網絡教學平臺,在網絡中開展案例教學。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因特網為人們提供了廉價快捷的獲取信息和溝通的渠道,基于網絡的案例教學在技術上、經濟上、方便性等方面具備了可行性。為了有效地在網絡中開展案例教學,本文構建了基于網絡的案例教學模式。
一、網絡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的進行網絡案例教學工作,首先了解一下網絡教學的教學流程圖,此教學流程圖包括了整個教學過程。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網上教學流程,但是實際工作又是很復雜的。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流程。
二、實施案例教學
此網絡教學案例以“專題策劃”為例,進行基于網絡的案例教學,主要對象是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目的是提高其動手能力。
1 案例準備
為了能更好的實現網上案例教學,任課老師要詳細了解學生大體的知識水平,例如Dreamwaver等基礎知識,是否能應用自如,是否已經預習了理論知識。根據以上的情況,老師從案例庫中查找適合教學目標階段網絡教學的案例,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恰當、巧妙的設計,當學生在面對這一案例時,會有種沖動,想立即著手解決這一問題,這就說明這個案例是成功的。
2 案例討論
(1)首先,進入案例教學頁面,此頁面就是自己設計的網絡案例教學網站,在網站上給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創建了一個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使同學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智,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電商精英。
(2)案例引入
給學生一個網絡專題進行觀察。此網絡專題可以是老師自己開發的,也可以是某一網站的專題,例如新浪網的“奧運專題”,要引導學生從這個專題的各個部分進行觀察。
①對其版面進行觀察,布局是否合理。
②對此專題的文章進行觀察,是否內容歸類正確,是否符合網絡語言的習慣。
③討論該專題的優點。
④此專題有哪些不足。
根據上面討論,給同學布置一個作業,作業要求如下:
每組結合網站設計的構思,策劃一個網絡專題,要求通過瀏覽各大網站,尋找近期時事熱點,確定專題選題、角度及欄目,并收集專題需要的有關資料;合理組織內容,并完成專題頁面的設計與制作。
(3)案例討論
典型的案例討論一般總是與下列問題的探討聯系在一起的:
①案例中的疑難問題是什么?
②哪些信息至關重要?
③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④作出決策的標準是什么?
⑤什么樣的決策是最適宜的?
⑥應制定怎樣的實施計劃?
⑦什么時候將計劃付諸行動以及如何付諸?
⑧如何進行整體評價?
在許多案例討論中,居核心地位的是解決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難問題或作出具體的決定,所以案例討論可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開始;討論疑難問題;提供備擇方案;討論如何實施。
(4)結論
在這個階段,可以讓學生來做總結,也可以由教師自己來做總結,講明案例中的關鍵點,以及該案例討論中存在的不足與長處,當然也可以不做總結或評論,讓學生自己課后進行思考。
在案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主要有這樣三項:
一是檢查學生對案例的了解程度。案例反映的是什么問題?這些問題會如何變化?所定的策略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滿足案例中所要反應的問題?如此等等的諸多問題。這些都可以在教學中加以考察,并對學生予以評判。
二是調控討論氛圍。隨著學生見解的增多和不斷出現的新觀點,教師有要對學生的意見做出適時的評判,并促使學生達成共識,以便減少沖突和分歧。
三是監督檢查學生的學習進程情況。
三、案例教學的鞏固階段
要求學生會做一個網絡專題不是目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網絡專題。案例教學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所以老師在學生完成過專題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集體討論再交分組討論,并結合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進行反思總結,這樣能夠對學生自己的思想進行再一次整理、補充,使之更加具體化、條理化和結構化。鞏固階段的另一種重要的方式是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然后通過網絡交互環境提交學習報告。學生在討論中吸收借鑒了其他學生的智慧,在完成個人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完善自己的問題解決方案,把最終結果簡明的表達出來,以此更好鞏固學習內容。
對案例分析報告的評估和對學生學習參與度的評估是案例教學,評估的兩個重要指標。案例學習結束后,教師在公共區域中優秀的案例分析報告,促進學生問的相互學習,也是對優秀學生的鼓勵和肯定。基于網絡的案例教學平臺適時統計學生的發言情況和撰寫分報告、主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的情況,為學生參與度的評估提供客觀評估。教師通過量表的形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分提供主觀評估。
四、教學評價
網絡案例教學評價應當包含網絡案例庫建設評價、教師導學評價、學生自主學習評價
和網絡功能評價。依據網絡教學的目標要求,我們擬定了評價指標的基本內容,在采用德爾菲法(Delphi)進行了指標評價后,逐步分解至具體可測的子指標,再以教育統計學相關原理作為衡量權重分布特征的依據,進行統計處理,得出各指標相應的權重值側。
(1)網絡案例庫建設評價
案例教學首先需要有好的案例,然而目前案例來源比較匾乏,案例編寫經費不足,大多數案例采用拿來主義,由于企業背景和編寫者的水平,導致案例的適用性比較差。更為重要的是,案例的編寫缺乏應有的分類,兼顧趣味性的教學案例少之又少,因此,針對不同層次水平的案例庫建設與分類是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教師導學評價具有清晰簡潔的導學提綱,寓教于樂,融合態度、情感、價值觀、責任感于教學之中,教師經常在網上討論區發表意見和見解,教師能及時批改學生的網絡作業,教師的教學組織形式符合學生學習習慣,在網絡課程中,教師能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案例分析做出有針對性的評語或反饋,是否使教學媒體由教師展示教學內容的工具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取決于教師的主導行為是否朝著組織、幫助、指導學生學習的方向發生了變化。
(3)學生自主學習評價
上傳下載信息的學生人次占全體學生的比例評價學生是否積極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指標之一。學生積極利用網絡交互工具進行協商討論、合作互助小組成員在協作過程中執行明確具體的任務,學生認真按教師預定的課程學習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及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創新能力及其在學習與發展中體現的學習成效。
(3)網絡功能評價
網絡結構設計合理,有強大的后臺支撐數據庫,有適當數量的視頻節目及多媒體課件,課件播放流暢,聲音清晰,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資源上傳下載的接口。權限劃分合理,安全可靠,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實現網上教與學過程的功能模塊,操作簡單實用的導航系統。有轉跳靈活,經過組織和篩選的與主題相關的網站鏈接。提供師生、學生之間交互工具(如email,BBS等)。
參考文獻
[1]孫軍業.案例教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1—13
[2]吳功宜.計算機網絡[M].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
網絡技術;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作用
一、網絡技術能為高中數學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幫助師生認識、理解和適應高中數學新課程
在新課改全面推廣和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高中數學的內容、教學目的、內涵、方式方法等均有了較大的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教師只有借助網絡認真學習新課改的相關內容和掌握信息技術手段基礎上,才能順利地適應數學新課改。
首先,網絡是數學教師學習的百科全書。高中數學新課程打破了舊課程的本位主義,突出數學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數學中不但有了物理、化學,還滲透了政治、經濟、地理、環境及科技等。因此高中數學增加了數學建模、數學文化、算法初步、數學史、風險與決策、開關電路與布爾代數等20多種新內容。如此多的新內容需要教師去學習,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要迎接該挑戰,網絡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我們通過網絡可以搜索到各種形式的資源供教師學習。比如在學習“數學史”的時候,在百度主題框中輸入“中國數學史”并點擊搜索之后,就會有大約213000個資源供我們挑選,這些資源涉及到多種多樣的內容,有講稿、中國數學史資料、數學故事等,所以說網絡是數學教師學習的百科全書,它能解決教師學習的資料來源和解決教師學習的時空限制。
其次,網絡是數學學習強有力的輔助工具。當今是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網絡如同無邊無際的大海,在茫茫的網海之中,可以搜索到教案、課件、試題、高考資料、數學書籍、數學工具等。可見網絡是個龐大的資源庫,同時也是數學學習強有力的工具。首先,瀏覽器的收藏夾能為學生積累數學資源提供幫助。當我們在瀏覽網絡的時候,往往會發現或找到一些有價值的數學資源,只要點擊收藏就會把該網頁或網站保存下來,再按類別加以整理,久而久之我們便會得到一個龐大的數學學習資源庫。其次,網絡是百問不厭的“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當遇到難題的時候,求助網絡是非常便捷的辦法。比如在遇到不會解的數學問題時,只要把題目輸入到搜索主題框中,點擊搜索,相關的答案網頁就會顯現在計算機屏幕上,再打開具體網頁,我們就可以看到詳細的解題步驟和思路了。可見網絡在數學學習中具有強大的輔助功能。第三、論壇、微博、QQ空間、愛問知識人網站等網絡平臺能幫助學生解答數學難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些問題無法從網絡中搜索到理想的答案,學生可以登錄數學學習論壇、“愛問知識人”網站等這些網絡交流平臺發起提問,由網站的知識團隊或者網絡游客幫助做出解答,并于網絡平臺之上,這種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二、網絡是高中數學老師和數學專家、全國優秀數學教師進行間接交流的平臺
數學是新課程體系中一門基礎性課程,它的知識體系在以往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和增加。這些內容要按照新課程的基本目標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新精神,這是擺在這些老教師面前的新問題,因為新課程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思想落后、教學方式單調是問題的根本。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頭學,但怎么學?跟誰學?又是擺在高中數學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因為教師的人力、財力、時間有限。所以,選擇從網上學習是明智的選擇。因為網上有專家的文章、有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之談、有他們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錄像等。只要我們動動鍵盤和鼠標,這些內容便會赫然在眼前。在認真閱讀和學習的基礎上,去粗取精,挑選適合我們教學需求的東西加以修改,用于我們的教學、指導我們的教學,這難道不是向專家、優秀教師學習嗎?當然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設計、課件留在網上,請求專家的指導、尋求全國各地高中數學老師的幫助。可見,借助網絡我們會受到很大的啟發,我們也會設計出適合自己的好的教學方案來。
本文所提出的“網絡實踐課程”,是指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網絡環境,讓學生深入其中,進行與廣告實踐相關的學習與研究,在“網絡廣告公司”的虛擬性的實踐中積累經驗與能力,為學生進入“真實的廣告公司”提供能力基礎。在廣告學教學的課程期間,在二年級暑假的廣告見習與三年級暑假的廣告實習中,抽出一定時間,安排一個相對穩定的“網絡實踐課程”,可以先期増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即時了解網絡時代廣告存在的特點,提早轉變自己的身份。
在網絡時代,傳統的工作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在廣告專業領域中,這一變化更加明顯,不僅出現了專門的網絡廣告,還出現了網絡上的廣告工作方式。正因為如此,引導學生了解網絡時代的特點,了解廣告在網絡上的存在與運行情況,成為網絡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對于現在的青年學生來講,擁有電腦知識與網絡知識,通過網絡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己經成為學習與娛樂的一個基本方面,但是,有意識地運用網絡知識而加強廣告專業的學習的學生極少。筆者曾做過隨機調查,通過網絡研討廣告問題的不足百分之五。所以,教師在此發揮的作用就是提出相應問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網絡上的廣告現狀是什么,例如:讓學生調查網絡上廣告工作室或者廣告公司的網站,總結他們的網站設計特點與訴求特點,進行分類型貼標簽。這樣的工作,是搜集資料的工作,同時也是調整學生的學習視角的工作。學生一旦有意識地進行調查,他們就會發現網絡世界中也有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具體內容,并且由此提升他們的關注度。學生在學校課堂上己經學習了廣告的系統知識,再加上可以任意瀏覽網絡世界中的所有廣告信息,極大地擴大了他們的知識視野。同時,在接觸這些信息的過程中,交互式多媒體通訊方式使得用戶發現了不同的工作方式。比如,廣告業需要為了特定的目標聚集在一起工作;不用每天上班,但要每天關注網站;在家可以買賣創意與服務等等。在這樣的調查中,學生們會發現廣告領域的新型工作環境和工作特點,對于躍躍欲試的學生來講,這是具有挑戰性的實踐活動,但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模仿能力,將自己同樣投身到這樣的廣告活動中去,成為網絡時代的廣告活動的一個成員,這將提早促使學生從學習者的身份轉變成為實踐者的身份。
二、測定自己的工作類型,找到加工組織信息的方法。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類型,有勤奮型的,有聰明型的,也有靈活性的。同樣道理,在工作類型上,人們也是有區分的,有的學生擅長通過視覺、聽覺、動覺來學習,他們在網絡上可以發現更多的值得體驗的內容;還有的學生是通過觸覺來學習的,他們更適合做調酒師和香水配料的工作。在珍妮特。沃斯和戈登。德萊頓的研究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學習類型,不同的學生類型是與不同的學習方法相對應的,所以,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類型,研究實施與他們相匹配的學習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受到啟發,如果我的學生在網絡調查中發現了廣告領域的新型工作特點,并由此而得到鼓勵舞而產生了信心,這表明這部分學生適合于通過視覺和聽覺來分析加工信息,我就鼓勵這部分學生進行廣告工作室的建立。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善于在調查網站過程中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令人信服,我就鼓勵他們用語言和邏輯的能力來加工信息,從事網站的“信息服務”建設。在這樣的分工之下,我還針對一些有藝術基礎的學生,鼓勵他們進行音樂和模型的網站建設,因為這些學生的視覺空間能力和音樂能力是強項。這表明,事實上每個人的智力既決定了個人的學習方法,也決定了個人的專業工作類型,只有適合這一學習規律與工作規律,才能展示個人的才能。網絡實踐教學,應當遵循這一規律而進行。在這一點上,網絡教學實現了課堂教學所沒有的靈活性與針對性,直接刺激了學生根據自己的智力進行實踐并獲取相應成就的興趣。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雖然也強調因材施教,但因為課堂教學主要是傳授知識的,教師是主體又因為學生高度集中,要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是相當困難的。可網絡實踐教學則因為充分的個人性而具有了充分滿足學習主體的主觀需要與調動學習主體的個人積極性的機會。
三、挖掘網絡時代的商業良機,優化創意,出售商品也出售服務與培訓。
廣告學的網絡課程的宗旨,其實就是促使學生實際參與到廣告活動中去。為此,我首先設置了一個無限制的問題,即你能在網絡世界上提供什么樣的廣告商品或者廣告服務?這不僅是在暗示學生,詢問他們具備了什么樣的廣告學專業知識并且可以為給他人提供服務,同時也是對他們的創意提出了新要求,能否在廣泛搜集網絡上的廣告資料與進行了自我判斷的基礎上,生產出可用于網絡世界的有效益的專業服務項目比如開辟新的專業道路,尋找新的突破口,發現新的業務聯系,這些都成了我的網絡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它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原有的從知識到知識的教學模式,而是轉變成為從知識到實踐的教學模式。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實踐創新性。如果在課堂上學生的思路是:每個問題往往都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在網絡上則是:每個問題都將有一個更好的答案,這個答案是以前答案的新組合與新發現。于是,學生就進入了不斷探究與創新答案的過程中,這就是靈感和創意的來源。在打破了原有的認知模式下,學生開始體認到了在網絡世界生存與發展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也就源源不斷地轉化成為學生的實踐能力。
但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說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是在將來進入社會以后,能夠在廣告領域中出售創意以及商品,但是網絡世界告訴學生的還包括了出售服務與培訓等廣告活動項目這也是社會經濟的一個新的増長點。我的具體安排是組織學生進行“網絡工作室的創建”,教學要求是:學生通過學習與運用網絡服務,出售自己的廣告創意與服務。包括學生能夠展示網絡上的創意實驗室,通過對程序的開發與網絡互動,獲得網絡關注度以及相關的金融機構的投資;學生能夠設計創造出客戶可以用的DIY廣告創意程序,讓客戶通過自己的參與,得到廣告專業能力的培訓與鍛煉,以更好地磨合廣告主與廣告人之間的關系,這樣一來,在尋找客戶的同時,我們也能夠培訓客戶,擴大與提升他們的廣告專業知識,從而在自己的服務與客戶之間達到更深層次的交流與互動,建立更為堅實的基礎與牢固的關系。
當然,為了提高學生進行電子商務的服務能力,廣告學的學生要結合自己的需要補修電子商務課程,這可以通過他人的電子商務網站直接學習運用,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課本來學習,目標是“拿來主義”的實際運用。我要求學生在自建的網站展示上標明“獨特USP主張”,這是廣告學與電子商務的有機結合。
通過廣告學網絡實踐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有幾點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其一,學校的課堂教學過于集中,主要傳授理論知識,不能如網絡課程那樣自由靈活,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原則,所以,網絡教學不能被看作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形式,而應當看作是與課堂教學一樣重要的教學形式,并且還是一個特別有利于貫徹教學個性化的教學形式。
其二,如卡斯帕。施(CasperShih)所說教育的理想目的應該是逐漸培育學習的能力。教授如何學習,而不是學習什么。學習的機遇是無窮無盡的。”[1丨479依我的理解學習是一種増值過程,而非減值過程。在網絡教學中,學生是在發現一個新世界,并學會在新世界中生存,這是想象性的學習,創造性的學習,使學習増值。這與商業上的可持續發展是一致的,做到了學習的増值,也就可能做到商業上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劉東(1974-),男,黑龍江人,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英語教學與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20-0045-02
國家教育部教育司2004年1月頒布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1]。目前國內已有許多研究學者對網絡資源輔助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情況進行過調查研究,但大多數研究的調查對象只限于學生或教師,很少能兩者同時兼顧[2]。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網絡英語教學資源在高職高專英語課程中的實踐應用。
一、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影響
當代我國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盲區就是不能學以致用,不會說英語。這種現象已不再是個別問題,而是成為了普遍性的事實[3]。我經常跟一些高職高專外語系主任交流、討論高職高專課堂情況,也做過一些調查,我發現英語教材本身并沒有很大問題,比如說現在的新課標、新教材,課本都不錯,但是老師講課的時候,習慣性地將課文里的詞匯給學生順一下,把里面的語法講解一遍,教學的重點落在了詞匯、語法等知識點的串講上,結果學生的學習習慣就是摳語法,鉆牛角尖;狂背單詞,不會運用。在整個傳統學校英語學習過程中,英語教學被當成一個對英語習題和試卷的教學工作,高職高專階段特別明顯[4]。同時受國內應試教育影響,家長與學生習慣性地將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于提高英語考試成績上,過度關注分數的提高。在分數的引導下很多學生和家長潛意識里以為英語考試成績高就一定等同于英語技能強,于是整天做試題,找出“打勾”規律……結果學習上很累,卻出不來效果,即便考到一定的分數,也不一定就具備很好的英語應用能力,甚至根本無法用英語交流。
二、網絡英語教學資源在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優越性
(一)拓展了英語教學環境
拓展了英語教學環境,創建語言情景激發學生說的欲望是網絡英語教學資源在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魅力之所在。比如某學院在口語課程中開始嘗試雙師教學,一名中國教師協同一名外教開展視頻口語活動,一人負責“教”,一人負責“查驗”,以立體的模式幫助學生反復訓練語言。英語教研室將教師分為3個小組,分別重點研究課堂教學、聽力教學和練習的創新,研究出來的創意則與大家共享,這樣既提高了效率,也滿足了各位老師的要求[5-6]。此外,該院教師還充分利用網絡隨時進行交流。英語沙龍和日語沙龍成為了學生練聽說的開放式實訓基地,外教在英語沙龍面向全體學生開辦了特色課堂,讓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中西方文化知識。外語系充分利用自主學習中心,擴充英語學習網絡和日語學習網絡,每天晚上六點到八點播放聽力材料供學生學習。此外,該院還計劃辦好本院的外語教學電臺外,制作課外輔導節目進行課外播放,并創辦英語和日語輔導報,抓好外語月活動。
(二)為英語自學提供真實氛圍
網絡的發展為學生和老師都創造了真實的交際需要和交際氛圍。對一個在中國學習英語的學生來說,還有什么比每天瀏覽“原版語言材料”的英語網頁來了解天下大事,或者和一個英語國家的朋友通過電子郵件交談更富有真實性和挑戰性呢? 如線話英語學習網站,聽說讀寫資源豐富,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學習。線話英語作為一家現代化遠程英語口語教學機構,學生可通過登陸線話英語網站與外教老師們交流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了解中外文化的異同,參加英語 Social Club 等多元化活動,在不同情境下運用英語,全面有效地提升英語聽力及口語水平。
(三)促進學習形式更加多樣化
網絡資源教學的多樣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由于興趣的提高,被動的學習現已變成主動的學習;反過來,由于學習形式的多樣化,更加增強了學習的興趣。我們能夠想象,一臺連網的多媒體計算機,就像一名任你支配的英語老師,可以說他有求必應,有問必答,神通廣大,他讓你不出屋便知天下事,成為你學習英語的得力助手。比如某某教育信息中心還建起了覆蓋全省的學校、教師、學生的教育基礎數據庫,以基礎數據庫為支撐建立起各類高中課改業務應用平臺。其中有一項任務就是建立“樣本校”管理系統,學校用戶可通過專題網站“課改動態信息”“提交樣本校申請”,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教育資源共享,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網絡共享,大大縮小了教育教學的校際、地區差異,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公平。“我們將以現代信息化技術,引導全省普通高中逐步實現國家課程改革的目標。”湖北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范義虎對未來信心百倍。
(四)促進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172-01
網絡交互教學是指在信息技術提供的強大教學環境與技術支持的條件下,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理論,從而衍生出一種實現教學活動各要素無障礙“交互、交流、溝通”的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網絡交互教學,一方面可以規避對課本的依賴,實現教學內容最大限度的拓展,進而為教學“質”的提升和“量”的增加“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則是對傳統師生之間主客體“錯位”的一種“矯正”,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全新教育理念,實現師生之間教學過程地位的根本性變革。本文正是基于此,探討網絡交互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用的理論基礎,并提出應用的具體模式,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優化提供參考。
1 網絡交互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用的理論基礎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網絡交互教學,并非是對網絡信息技術的簡單應用,而是有著較為深厚的理論基礎,主要表現為混合式學習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的引領和支撐。
1.1 混合式學習理論
混合式學習理論即是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與現代數字化教學方式的優點相結合,優勢互補的一種學習理論。也就是說,一方面要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啟蒙、教誨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凸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混合式學習理論的內在本質其實就是實現教師主導作用的“教”與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的融會貫通,最大限度地實現兩者的有機統一。因此,這一理論的提出無疑是學習理念的創新,并有效促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角色、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內在性變化,對學生而言,也更加意識到關注自身成長的重要意義。此外,混合式學習要求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這一內容的提出為在網絡教學交互模式提供了理論基礎,因為網絡交互教學本身就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產物,并最終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果。
1.2 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
高中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課程的設計與實踐必須重視現代科技的運用”,要“加大力氣實現現代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并研究創新系列課程學習資源,使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有力工具,是學生善于學習、樂于學習、探索式學習。”針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應運而生,而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已明朗化,包括了“教學輔助”和“資源整合”兩大功能,致力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實現。
網絡教學交互模式的產生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科資源的整合提供了最優化的選擇,眾所周知,它具備了傳統黑板的所有功能,同時也融合了多媒體技術,支持計算機操作平臺,是兩者的完美結合。特別是信息技術強大功能的展現,使教學課堂變得智能化。此外,通過與相關教學軟件的交互,使學科資源變得海量化,這樣的資源整合,將突破傳統教學媒體的缺陷,為課堂教學帶來一個良性的互動教學環境,并最終實現教師落后教學觀念的推陳出新,對現存的教學模式提出革命性變革要求。
2 網絡交互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用的具體模式
以媒體為中介的教學交互是實現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育中教與學有效整合的關鍵過程。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網絡交互教學的模式得到擴展,主要延伸出“學生與課程資源的交互、師生之間的交互、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三種典型模式。
2.1 學生與課程資源之間的交互
學生與課程資源的交互實際上師生之間交流、溝通的外化,究其緣由,在于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的教師創造性、主導性的注入,在網絡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學課堂不再囿于傳統意義的教室,只要教師將課程資源進行科學化設計并放置于特定的教學網絡平臺當中,學生便可以分享其中的資源,并實現與課程資源的交互,進而獲得新知識。教師開發的課程資源主要包括:網絡教學平臺的文本資源、信息技術課程論壇、電子郵件信息、信息技術課程的電子課件等等,課件資源應當是課程資源開發的關鍵,在此過程中,要強化課件資源的智能化、交互性的優勢,為學生自主性學習提供幫助。當然,課程資源的開發必須符合高中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
2.2 師生之間的交互
毋庸置疑,師生交互是網絡交互模式的關鍵環節。在學生與教師交互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習內容、方法和態度等方面的交流,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同時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為重要的是,在師生交互過程中,改變了傳統師生關系的“不對等性”,實現了師生“平等性”,為學生觀點表達、思維激發奠定了根基。基于網絡交互平臺下,師生交互的形式可以表現為:BBS課程論壇形式、E-mail形式、QQ語音通訊聊天模式、博客微博形式等等。師生之間交互模式的多元化,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打牢了基礎,并為實現師生之間和諧課堂關系的建構提供了平臺。
2.3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
學習團體理論認為,假使一個人長期置于學習的孤獨環境中,失去同伴間的相互討論、鼓勵,必然導致學習動力的弱化。對此,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交互中,必須開發“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平臺”,為營造一種團體學習的氛圍做努力。眾所周知,思想的創新是在思想的不斷碰撞之中產生的,高中生正處于思想極為活躍的年齡,必須讓學習個體的思想實現接觸、交流、交互,唯有如此,才是高中生思想創新的動力所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形式除了BBS課程論壇形式、E-mail形式、QQ語音通訊聊天模式、博客微博形式之外,還可以創設學習興趣小組、語言聊天室等等形式,以實現學生認知互和社會互的有效結合,進而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3 結論
總之,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開展網絡交互教學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于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必須不斷創新網絡交互的模式,以真正凸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并推進學生綜合能力的“跨越式、躍升”。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C-0119-03
一、工程結構課程的重要性及教學現狀
工程結構這門課程是包括公路工程、軌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在內的所有工程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它主要為施工類、設計類、監理類崗位服務,使學生掌握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的基本構造,構件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結構施工圖繪制等技能,為學習有關專業課程和順利地從事建筑物的結構設計工作打下基礎。
進行工程結構課程的教學,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高等數學和工程材料的相關基礎。高等數學是學生解決結構設計中各類力學分析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認識各類計算公式的前提條件。工程材料這一課程是學生了解各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中材料性能的基礎,為學生在微觀上分析各類結構的性能提供知識保障。而學生在將數據設計結構轉化為施工圖紙的過程中,又需要大量工程制圖學的知識作為基礎。因此,工程結構這一課程需要以多門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為基礎。由于高職高專類院校學生學習能力的不足和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導致了工程結構這一課程在授課過程中遭遇了學生理解難、教師授課難的局面。首先,從整體角度出發,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相對不足,造成了其學習工程材料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困難。加之工程結構這門課程是在工程材料的基礎上融入了大量的設計原理和計算方法,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難上加難的局面。同時,高職院校普遍開展2+1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模式在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也削弱了學生積累理論知識的時間。由于授課時間的短缺,一部分學校忽視了課程體系的連貫性,使得工程結構與各門專業課程同時授課,增加了教師授課的難度。
二、利用新型網絡工具開展工程結構教學的探索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網絡工具成為了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基于新型網絡介質的多元化教學也成為了幫助教師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綜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為了探索適合于高職院校開展工程結構這一學科教學的網絡媒介,作者先后嘗試并應用了公共郵箱、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工具。
(一)公共郵箱的使用和效果
筆者在開展工程結構教學過程中,面向所有授課的學生公布了用于本課程學習的公共郵箱,郵箱內主要存儲了應用于本門課程的應用力學、工程材料、工程制圖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和學習方法。學年初,作者要求學生定期查看郵箱內的相關內容,復習并掌握基礎知識,為學習結構學科做好準備。同時,為了激發學生應用這一工具的積極性,筆者將課程的重點和考點在郵箱上,并在郵箱中以圖片形式開展作業講評。
公共郵箱存儲量大,教師可一次性安排并存放較長時間的學習內容,這為教師開展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這一方法需要學生具有足夠的積極性,能夠從主觀上渴望獲取學習工程結構的基礎知識并彌補先前學習中的不足。缺乏主觀能動性是高職院校學生學習中表現出的普遍特征,因此,能主動登陸公共郵箱進行學習的學生多是平日里學習表現較積極的少部分同學,大部分同學仍停留在以聽課為全部學習手段的知識獲取階段。綜上,公共郵箱的應用能夠對具有學習主動性的學生提供較大的幫助,但是使全部學生受益于這一方法的目標并未達到。
(二)微博在開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和收效
在應用公共郵箱的同時,筆者建立了針對工程結構這一學科教學使用的微博平臺。授課前,通過這一工具各次授課所需的基礎知識并要求學生自學相關內容,例如在進行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的教學之前,應用力學中對點求力矩的方法,幫助學生順利掌握承載力計算中相關公式的推導過程。授課結束后,作者在微博中重難點和相關考點。
這一教學手段相對新穎,并且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工具進行瀏覽。因此能主動利用微博進行學習的學生人數較公共郵箱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微博存儲量相對較小,這就對教師進行文字和圖片的錄入有了明顯的限制。同時,微博在廣大學生中的普及度并未達到理想狀態,這就導致了一部分同學無法通過這一手段進行學習。
(三)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及收效
微信是當前一個階段流行于廣大學生中的一種重要的即時通信工具,由于其具有信息錄入量大、傳輸速度快、普及度高等特點,作者在教學中重點嘗試了這一工具。在日常教學中,作者將本門課程學習的專用微信工作平臺的二維碼放置在課件中,供學生掃描添加。這一過程極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授課前后,作者將相關基礎知識和復習內容在微信平臺中,學生接收到信息后多會以較高的熱情進行查看,這樣就有效解決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的問題。
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使得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工程結構這一學科表現出了足夠的熱情和主動性。學生接收到信息后,不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隨時查看教師的內容。同時,這一工具實現了教師與學生間信息的互通,成為了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四)各種網絡工具的應用效果對比和普及度調查
作者在開展工程結構教學中,先后嘗試了公共郵箱、微博、微信公眾平臺這三種網絡媒體。針對三種網絡工具的應用效果和普及程度,作者對6個班級共310名學生開展了無記名數據調查工作。主要調查內容包括各班級學生總數、各種網絡工具的使用人數和能通過這種工具開展這一學科學習的學生人數。
從以上問卷結果可以看出,被調查學生使用郵箱、微博和微信的人數以及比率逐漸增高;而能將以上網絡工具應用于專業學習的比例也逐漸提高。筆者認為,能主動應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學習的學生人數相對較高,主要有以下原因:
微信是當前一個階段最為流行的通訊工具之一,廣大學生對其具有較高的熱情。而將專業課程學習與微信的使用緊密結合,又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這必然會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微信屬于即時通信工具,學生利用它開展專業學習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通常學生使用手機即可完成老師布置的自學任務。
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實現圖片、文字、語音的實時傳輸,這樣教師的學習內容相對更加豐富,較傳統的文字內容,學生也更容易接受。
三、微信公眾平臺在開展工程結構教學中的作用
結合上述調查的結果,作者利用一個學期的時間,針對部分專業和班級的學生在開展工程結構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了微信公眾平臺這一輔助工具。經過實踐,作者發現這一工具在基礎學科復習、專業知識教學和日常教學反饋等多個環節均能發揮有效的作用。
(一)微信公眾平臺在彌補學生基礎知識不足中的作用
工程結構是以力學、材料、制圖等課程作為基礎的一門核心課程。在開展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通常受限于以上幾門課程的學習情況。例如在講授鋼筋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時,需要大量的工程材料知識作為基礎。因此,學生專業基礎課中相關知識的不足成為了制約其學習結構學科的瓶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作者在教學中積極運用微信公眾平臺這一輔助工具,幫助學生彌補先前知識的不足。首先,作者將各章節所需要的基礎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在授課前向學生基礎知識點。這樣,學生便可以利用零散時間開展學習活動。針對內容量較大,學生理解較困難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動畫和視頻等方式,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學習。與此同時,學生以類似讀新聞的形式對基礎知識進行學習,也極大提升了其學習工程結構這一學科的熱情。
這一教學手段,在幫助學生提升基礎能力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教師的授課難度,使得教師的授課過程相對輕松。同時,能將力學知識、材料知識與結構知識有機融合,加強了知識本身的整體性與學生學習的連貫性。
(二)微信公眾平臺在授課過程中的作用
由于工程結構這一課程的特殊性,學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結構設計理論和方法。但無論是課本還是規范,其對設計流程的講解和論述大多缺乏整體性。學生在處理此類問題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思路不明確,過程不清晰的現象。為此,作者將各類結構的設計過程和方法制作成設計流程圖,并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向學生。這一手段充分滿足了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內容框架,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設計類問題的處理能力。
(三)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反思和師生交流中的作用
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和應用,在幫助教師開展教學和彌補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對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教學總結提供了巨大的幫助。首先,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這一工具向教師反饋聽課情況,幫助教師合理安排下一階段的授課內容;同時,可以積極利用微信公共平臺向教師詢問相關知識問題,教師予以解答的同時也可將共性問題向其他同學推廣。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師生交流,在促進教學工作的同時,也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特別針對青年教師,在對學生學習能力了解不充分的情況下,這一手段可以幫助其迅速掌握學生情況,合理安排教學。
四、工程結構教學中應用微信公眾平臺所取得的成績
基于以上調查結果,筆者在一個學期的課程教學中針對不同專業開展了對比性教學實驗,即針對高等級公路管理與維護、工程造價、工程監理三個專業,分別選取本專業1班進行常規教學,選取2班進行微信輔助教學,以此驗證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對于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與此同時,作者調取了各班級工程材料、應用力學兩門基礎課程的綜合成績,發現各專業不同班級的基礎課程學習情況基本相同,成績幅度變化不大。在微信輔助教學中,作者主要通過課前預習知識、課后進行課堂點評和作業輔導以及定期公布重難點和考點。經過一個學期的對比性教學,利用微信開展輔助教學的班級工程結構綜合成績明顯高于采用常規教學法的班級。
一、引言
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將枯燥難懂的硬件類課程與蓬勃發展的網絡技術結合起來,充分調動挖掘學生自身學習的潛力,是網絡時展的趨勢[1]。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現有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并加以改進,結合高校學生的學習特點,開發了融合嶄新教學理念的《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網絡教學平臺[2]。
筆者僅對本網絡教學平臺中,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原則及方法進行簡要的介紹。
二、教學評價原則
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采用試卷考試的方式,以最終取得的卷面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做雖然能夠快速直觀地檢測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效果,但這種“一考定論”,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方式不可避免地強調了學生的應試思想,難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積極性,從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目的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
大學階段的培養目標是具備一定的專業綜合素質,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具有自己學習專業知識和排除解決問題能力的富有創造精神的人才[3]。因此,本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始終圍繞這一原則展開,通過全面考察學生的理論基礎、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日常表現,并借助網絡平臺的實時記錄的能力,將這些信息記錄整理,最終匯總出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
三、教學評價方法
在教學評價原則確定下之后,平臺采用了多種方法進行評價。
1.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評價
在網絡環境下,對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評價依然要以學生知識的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為核心,綜合網絡課程后所留作業的完成情況及定期的單元測驗情況,實現對學生的基礎常態性評價。
通過在部分教學階段設置學科競賽等方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習的知識內容加深并拓展了。通過學生的競賽情況,網絡平成對于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性評價。
為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一定的課程階段,我們設計一些綜合性、研究類的課題,鼓勵并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展開探討,并根據最終的結果實現學科的拓展實踐評價。
2.自學能力的評價
在大學中,教師僅僅是領路人的角色,一些專業知識細節和較深的內容,需要學生自己探索和研究,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這種能力也是學生在大學中應該培養的、未來走上社會適應工作的基礎能力。
在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添加與課程相關的知識內容,對網絡課程進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這些內容包括相關知識的文檔、鏈接地址、相關電子書籍及教學視頻。為了檢測學生對這些課外知識的自學能力,網絡平臺借用學生在網絡平臺中所點擊下載這些添加內容的數量及相應知識內容的難度系數等指標進行綜合測評。之所以選擇這兩項作為指標參考,是因為此部分內容為課程以外的拓展內容,主要是為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設立的,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中,其學習效果和要求并不像網絡平臺中那些緊扣大綱的網絡課堂教學一樣,因此,應首先考慮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熱情。但同時,為防止學生為提高測評成績而片面追求點擊下載率的情況,可在這些附加的自學內容后添加部分問卷內容,以學生實際回答的情況作為前期點擊下載率和難度系數有效性的依據。
3.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平臺模仿類似“百度知道”,制作了“你問我答”模塊,學生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上傳,求助其他同學進行解答,然后根據其他同學對問題解決的貢獻程度,將自己所有的分數提取出來,給予希望提供幫助的同學。獲得分數的同學,在達到一定分數前提下,網上的虛擬身份可以得到升級。而得到解答的學生也要不斷地幫助其他人以得到分值,從而才能繼續在平臺中懸賞提問。這種做法,既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需求,督促了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解決問題能力,又使得平臺可以根據學生所得分數,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個量化處理。
為防止部分學生僅僅依靠某個大家可能經常碰到的問題而重復回答得分,平臺將經常出現的問題及答案整理公布。如果有學生再次遇到此類問題而想在平臺中懸賞提問的話,平臺就將根據問題中的關鍵詞,自動轉到已經公布的該類問題,從而減少此類重復回答。
4.學習態度和日常表現的評價
這兩項內容在以往,很難作到量化評價,而且,往往被忽視。這樣做的結果使得學生平日松松垮垮,懶散成性,考前風風火火,臨時抱佛腳。對一名學生,這些內容評價的公正與否,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熱情如何。尤其是在網絡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無法做到面對面的交流,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更是無法使用教師個人感受來進行衡量。
基于此,平臺采用以下幾項指標來進行解決:1)學生的登錄總次數,舊課與新課之間的登錄次數,每次登陸的停留時間等登錄指標。2)學生參與回答問題的數量等參與指標。3)學生作業提交率和作業按時提交率。通過這些直觀的量化結果,可以對學生學習態度和日常表現進行相應的評價。
四、教學評價中應用的其他原則
除了采用上面的指標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外,平臺中還使用了“激勵性”評價的原則。所謂“激勵性”評價,并不是真的將其量化為指標,綜合到最后的測評成績中,而是在學生出色地完成一項任務后,通過發音和圖標顯示的方式對其進行表揚和肯定。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得到肯定和支持,其自信心和個人認可程度不斷提高,學習的熱情和各方面的能力隨之提高。
參考文獻:
一、項目教學法
(一)基本含義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二)核心
項目教學法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或者說不是簡單的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各種能力。教師已經不是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而是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學生具有90%的積極性。
(三)步驟
項目式教學法的教學步驟為:
1.確定項目任務:通常由教師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現實的對象為材料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
2.計劃:由學生制訂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
3.實施:學生確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工作。
4.檢查評估:先由學員自己,再由教師對項目工作成績進行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評判工作中問題的解決方法、學習行為特征等。
(四)作用
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五)特點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1.對學生,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2.項目教學法由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學生的活動由教師全程指導,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練習技能。
3.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安全是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系統的安全測試和安全防范技術實施的技能,使學生掌握信息系統的弱點和漏洞的測試方法,能夠分析信息系統安全需求,選擇和運用安全防范技術的基本要求,同時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及職業素質。
(一)設計思路
課程以“基于工作過程”為指導,邀請行業專家對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所涵蓋的崗位群進行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結合廣泛的市場調研,以此為依據確定課程的工作任務和課程內容。
(二)項目的選取
在項目教學法中,教學的整個過程和所有的內容都要以項目來貫徹,項目確定后,整個教學過程也就確定下來,所以項目的選取是關鍵。選取項目要以教學的內容為依據,以現實的對象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學知識點,要能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首先,項目要包含全部教學內容并盡可能自然、有機地結合多項知識點;其次,項目的難易程度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在網絡安全中“攻與防”一直是矛盾的焦點,學生對此也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因此,確立以貼近學校生活的校園網為學習情境,根據不同的能力需求,設立三個大的項目情境:校園網受到的各種攻擊分析、校園網采用的主要防護技術分析、校園網主要操作系統平臺配置,在每個大的項目情境下包含許多不同情境的應用案例和相關的信息資料,以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
(三)項目的實施
第一階段,教師首先對項目涉及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模塊化教學;第二階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項目進行討論并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第三階段,各個小組成員確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工作。
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在教師指導過程中壓迫注意把握好尺度,盡量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提高技能。
(四)項目的評價
項目完成之后,每個小組必須提交相應的實驗報告,然后對項目實施及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包括三個方面: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教師評價。最后就是對項目進行總結,找出不足,吸取經驗。
三、網絡安全項目教學的幾點設想:
(一)理想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
項目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理論灌輸式教學,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我們要把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的觀念,轉變成為學生工作能力是否具備;要把看似漫長的、浪費時間的探索實踐過程,看成培養學生學生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綜合業務能力的過程;要從手把手教的過程,逐步過度到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
項目來源與企業,應該是現實的具有實際意義的一項工作,這就需要專業教師了解網絡安全產業的市場需求,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如果讓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專業教師的崗位實踐能力會更強。
(二)設備的完善
一個項目的制作需要每個人都能上機操作,為了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知識很好地銜接上,盡快地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次,設備的配置和完善,也將對項目教學的成功開展起到相當大的幫助作用。
(三)校企合作
1.企業參與課程設置。學校的學歷教育與企業培訓相結合,根據企業的市場需求設置課程。
2.有效地借助企業資源。學校的硬件設備有限,比較基礎,一些高尖端的網絡安全設備學校是沒有的,通過校企辦學,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一些硬件資源,有利于課程的開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教學法是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解決學生身邊的一些現實際問題來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項目教學法學習的學生,他們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現代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的價值取向,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一、項目教學法
(一)基本含義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二)核心
項目教學法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或者說不是簡單的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各種能力。教師已經不是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而是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學生具有90%的積極性。
(三)步驟
項目式教學法的教學步驟為:
1.確定項目任務:通常由教師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現實的對象為材料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
2.計劃:由學生制訂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
3.實施:學生確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工作。
4.檢查評估:先由學員自己,再由教師對項目工作成績進行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評判工作中問題的解決方法、學習行為特征等。
(四)作用
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五)特點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1.對學生,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2.項目教學法由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學生的活動由教師全程指導,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練習技能。
3.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安全是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系統的安全測試和安全防范技術實施的技能,使學生掌握信息系統的弱點和漏洞的測試方法,能夠分析信息系統安全需求,選擇和運用安全防范技術的基本要求,同時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及職業素質。
(一)設計思路
課程以“基于工作過程”為指導,邀請行業專家對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所涵蓋的崗位群進行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結合廣泛的市場調研,以此為依據確定課程的工作任務和課程內容。
(二)項目的選取
在項目教學法中,教學的整個過程和所有的內容都要以項目來貫徹,項目確定后,整個教學過程也就確定下來,所以項目的選取是關鍵。選取項目要以教學的內容為依據,以現實的對象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學知識點,要能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首先,項目要包含全部教學內容并盡可能自然、有機地結合多項知識點;其次,項目的難易程度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在網絡安全中“攻與防”一直是矛盾的焦點,學生對此也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因此,確立以貼近學校生活的校園網為學習情境,根據不同的能力需求,設立三個大的項目情境:校園網受到的各種攻擊分析、校園網采用的主要防護技術分析、校園網主要操作系統平臺配置,在每個大的項目情境下包含許多不同情境的應用案例和相關的信息資料,以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
(三)項目的實施
第一階段,教師首先對項目涉及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模塊化教學;第二階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項目進行討論并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第三階段,各個小組成員確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工作。
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在教師指導過程中壓迫注意把握好尺度,盡量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提高技能。
(四)項目的評價
項目完成之后,每個小組必須提交相應的實驗報告,然后對項目實施及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包括三個方面: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教師評價。最后就是對項目進行總結,找出不足,吸取經驗。
三、網絡安全項目教學的幾點設想:
(一)理想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
項目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理論灌輸式教學,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我們要把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的觀念,轉變成為學生工作能力是否具備;要把看似漫長的、浪費時間的探索實踐過程,看成培養學生學生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綜合業務能力的過程;要從手把手教的過程,逐步過度到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
項目來源與企業,應該是現實的具有實際意義的一項工作,這就需要專業教師了解網絡安全產業的市場需求,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如果讓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專業教師的崗位實踐能力會更強。
(二)設備的完善
一個項目的制作需要每個人都能上機操作,為了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知識很好地銜接上,盡快地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次,設備的配置和完善,也將對項目教學的成功開展起到相當大的幫助作用。
(三)校企合作
1.企業參與課程設置。學校的學歷教育與企業培訓相結合,根據企業的市場需求設置課程。
2.有效地借助企業資源。學校的硬件設備有限,比較基礎,一些高尖端的網絡安全設備學校是沒有的,通過校企辦學,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一些硬件資源,有利于課程的開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教學法是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解決學生身邊的一些現實際問題來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項目教學法學習的學生,他們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現代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的價值取向,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昶.計算機網絡安全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石淑華.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