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15:46: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互聯網大學生創業項目,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于2016年3月24日已經正式拉開序幕,大賽的主題是:“擁抱‘互聯網+’時代,共筑創新創業夢想”,3月~5月各高校參賽報名,6月到7月各高校初賽,8月~9月份各省市復賽。從官方網站可以看到,這次大賽全國各個高校大學生創業者達到54萬人次,創業項目11萬個。
筆者從事于創新創業教學和輔導工作,特別關注醫學院校的參賽情況,由于有機會接觸一些院校的參賽項目,因此搜集了全國80所各類醫學院校生的創業項目,希望通過這些項目的分析,對醫學生的參賽水平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這80所醫學院校分別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陜西、甘肅及寧夏等23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部分本科類的醫科大學及專科類的醫學高職高專等院校,截止到2016年7月17日,共有1200個(其中創意組的項目為1100個,占91.7%;初創及成長組為100個,合計占8.3%),全部為初賽項目,經過統計,參賽人次為5753人次(每個項目平均參加人次為4.79人次)。本文將對這些項目進行一些系統的分析:
1參賽項目所涉及的醫學專業領域
在所統計的各個醫學科大學和醫學高職高專院校1200個初賽創業項目中,與醫療健康有關的項目有626個(占了52%,見圖1),其中應用到醫學專業(按照醫學專業一級學科分類標準)的項目有429個,涉及了所有的醫學專業領域,其中臨床醫學的數量最多,詳見表1和圖1。
2參賽項目移動醫療的產品的細分領域
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比起其他行業來講,移動醫療健康具有信息高度破碎化、信息高度不透明及生B鏈缺少協調統一等特點,筆者參照美國醫學界對移動健康(mHealth)的定義,將移動醫療健康應用細分為十三類,分別是:慢病管理服務平臺(主要針對老年人、傷殘人士、腦癱兒的健康與護理)、單科領域的應用(牙科、孕期前后、糖尿病、醫療美容、心理健康)、醫生(醫學生)交流平臺(社區、繼續教育、學習)、健康管理數據監測、物聯網檢測、篩查工具和平臺、醫療新媒體(通過傳遞醫療資訊,進行患者健康教育,同時可以連接醫生、制藥企業和患者,并可以建立社區,為患者服務)、互聯網便捷服務(掛號、查詢、預約導診及報告單)、患者自診或預診醫患溝通平臺、遠程診斷在線問診、醫療大數據應用和精準醫療、公共衛生服務、醫藥電商平臺及PBM。
我們對與醫學相關的626個參賽項目進行了逐一分析,有523個項目融入了互聯網的技術,因此,我們把這些項目按照移動醫療細分領域進行了歸類,(見表2、圖3)。
另外,從這些商業計劃書中,提及了開發相應APP移動端應用的有397項,微信公眾號的有68項,Web形式的有19項,見圖4。今天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參加互聯網+大賽的項目,采用手機APP作為產品運作或營銷手段是非常重要而常見的形式。
筆者有機會通讀了這些醫學院校初賽的1200個創業項目計劃書(與醫學專業相關的有626個),有以下發現:
(1)本次大賽來自醫學院校醫學生的創業項目,有半數(本次的統計數據為52%)的創業項目涉及醫學領域,其它的來自非醫學專業領域,可見當前醫學院校大學生創業項目中,創業思路是豐富的,特別是互聯網創業領域,并不完全限制于本專業;
(2)從52%的與醫學專業相關的創業項目(表2)中,可以發現,醫學生創業的專業相關領域,臨床醫學、中醫學(如針灸、推拿按摩及拔火罐等)及藥學領域(包含醫藥管理、流通、中藥炮制等等)的創業項目占據了前三,占了醫學相關領域創業項目的82.3%,說明這些領域是當前醫學生創業主要涉及的領域,也是同學們比較關注的市場;
(3)從移動互聯網醫療的創業領域來看,如今的醫學生在醫學健康與互聯網相關聯領域的創業思路是非常廣泛(表3),幾乎涉及目前最主要的互聯網+醫療的領域,同時,也提出了自己創新創業的設想。其中創業項目最關注的領域是慢病管理服務平臺,占了24.5%,是關注度最高的細分領域,這其中老年人健康與養老領域占了首位,特別是養老與社區的結合的APP項目,說明隨著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醫學生越來越關注這一潛在而巨大的市場,也提出了許多有創意的互聯網、數字化技術的解決方案和設想;另外,醫療新媒體、醫療數據應用等比較前沿的互聯網數據應用領域,不乏優秀的創業設想,如由四川大學醫學生選送的《“Medlinker”醫生聯盟學術交流平臺》和《SMART+MED云病理共享平臺》分別獲得了本次大賽第26名和27名的好成績。
不過,參賽的創業項目中未有人涉及在國外非常流行而且重要的PBM形式,這應該與中國現有的醫療體制有關,其實也是未來醫療改革的重要方向。所謂PBM,指的是醫療服務市場中的一種專業化第三方服務,提供該服務的機構一般介于市場內的支付方(商業保險機構,雇主等)、藥品生產企業、醫院和藥房之間進行監督管理和協調工作。PBM基于患者就診數據的采集分析,藥品處方審核等對整個醫療服務流程進行管理和引導,從而達到對醫療服務進行有效監督、控制醫療費用支出、促進治療效果的目的,應該有互聯網技術很好的用武之地。
總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創新創業教育作(下轉第25頁)(上接第21頁)為通識必修課逐漸融入到醫學院校的課程體系中,醫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逐漸增強,思路更加開闊,通過“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培養醫學生開放、多元、跨界、共享的互聯網思維,讓廣大醫學專業學生有更好的展示自己開拓創新的舞臺,涌現出更多的創新創業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3(b)-0100-02
1 大學生網店創業的背景
1.1 就業形式依舊嚴峻
目前,隨著我國的迎接畢業生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就業狀況,首先,我國2016年大學畢業生就高達765萬,無疑今年的畢業季也是“最難就業季”。其次,供需矛盾的突出,如今市場變化過快,大學的專業設置很難或者不一定會適應4年以后的市場變化,就業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大一部人畢業就意味著失業。最后,就業渠道不暢通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很多大學生畢業生愿意去國企事業單位,而不愿意去基層就業。這就導致很多企業招不到人,很多人沒有工作的矛盾。
1.2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上創業成為了大學生最受青睞的一種創業方式,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12月末我國的網民數量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相比2014年增長2.4個百分點。其次,2015年淘寶雙十一營業額就高達912.17億元,相比2014年增長59.7%。這給大學生網上創業提供了契機,也激發了很多大學生網上創業的欲望。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給予大學生網上創業提供了便利。
1.3 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國政府也在大學生創業方面給與支持,從2015年總理在“兩會”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到今年又發出“堅持就業為先,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聲音,各種免交管理類、登記等業務的費用無疑成為眾多大學生創業的福音,也給創業的大學生以動力。
2 大學生網店創業現狀
2.1 想創業的人多,成功的人少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機關、稅務部門以及各個高校都對大學生網店創業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條件,大學生創業熱情高漲,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創業行列的人卻逐年減少。想創業的人達到80%,但是真正創業的大學生卻寥寥無幾,據統計我國每年大學生網店創業成功人數僅占3%左右,相比政府機關,國家企業的吸引,大學生創業只是大海當中的一隅。
2.2 激情飽滿,經驗不足
隨著逐年增長的就業壓力,和政府給與大學生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社會輿論的影響,很多大學生對于創業激情飽滿,再結合自己的創業項目和興趣之后懷著一顆渴望成功的心,加入網店創業這一條看似走向成功的捷徑之中,但與社會創業主體的競爭之中,很快會在處于劣勢,“優勝劣汰,試著適者生存”這一條社會法則,必然會給富有熱情而沒有商戰經驗的大學生們以重創,隨著時間的考驗,創業者急于求成,對市場評估不準確,僅僅憑借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感性面對,加上隨之而來的各種壓力,往往是導致失敗的源泉。
2.3 經濟基礎差
在很多大學生創業中,成功的并不多,據統計2014年在A輪融資成功的846家企業中,目前已經倒閉70%,在倒閉的企業中除了創業者的個人實力等原因外,最大的原因還是資金的問題。在高校里很多大學生的家庭情況一般,都是白手起家,主要都是靠他人融資的方式進行創業,在企業運行過程中出現難免會出現資金流斷裂的情況,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加之沒有充足的后備資金,企業很容易破產,經濟風險很大。所以在面臨就業還是創業的時候,很多大學生在現實的經濟壓力下,往往會放棄創業轉而進入企業工作,緩解自己的經濟壓力。
3 大學生網店創業的問題分析
3.1 創業項目方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很多大學生將創業想得很簡單,在對于現在的創業項目上,只是根據現在社會發展的熱度較大,或者是現在比較熱門的項目,盲目地跟風,真正去調查的人非常少,而創業項目一旦確定了,就標志這企業的戰略目標方向已經確定了。
3.2 社會經驗方面
有很多大學生的創業是從走出學校的那年,走進社會那一年的,他們在學校其實無論有多少實踐的內容其所接觸的最多的還是書本上的內容,而對于真正用于實踐還是缺乏社會經驗的。
3.3 認識性方面
這個問題是針對某些技術型的大學生而言的,因為在某些技術型的大學生而言,他們認為一個企業的核心就是技術,有了技術就有了核心。其實這個想法并不完全正確,一個企業的核心發展是核心技術,但是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占據市場份額的重要因素是管理和營銷,一定要意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正確的管理能夠增加一個企業的效率,高效率的營銷能使企業在市場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占據一定的銷售份額。
3.4 經濟與資源、團隊方面
這是每個創業的大學生都會面臨的問題,他們最初的資金匱乏,其實資金的問題還是好解決的。國家現在鼓勵科技創新和大學生創業項目,對于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方面較為有保障,但是在資源與團隊方面,一個好的團隊是一個企業的靈魂,資源與技術,也正是我們所大學生所面對的問題。
4 完善大學生網店創業的策略
4.1 市場調查
在進行一個網店創業時,選擇一個恰當項目進行市場調查,調查這個項目的前景、存在的問題,及消費者對于這一項目的問題與看法,進行市場調查后,分析市場項目的可行性與威脅性,進行這個項目的評估,及時對問題進行預知和對策。
4.2 增加專業性
網絡交易平臺日趨完善,各互聯網行業市場日漸飽和,精準定位市場、分析市場,網絡營銷在慢慢發展中日趨多樣化和成熟化,所以,學習好網絡營銷方面的知識可以讓遇到的問題更能系統性、專業性地解決問題。
4.3 調整創業心態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網絡現在已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目前這樣的環境下,對大學生是有利的。大學生們只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利用好主觀和客觀的優勢,在創業前期做好規劃,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充足的抗壓能力。面對復雜的社會,大學生們剛剛畢業,沒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支撐,所以創業初期會很艱難,有時難免會出現迷茫與混亂,但是大學生自身的優勢是別人難以復制的,他們創新能力強,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別人強,這就是他們的優勢。但是有優勢的同時也有劣勢,大學生們在遇到問題時要積極解決,不斷創新才能有一個良好的開始。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識別碼】A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互聯網+”創業的良好外部環境。與此同時,互聯網產業也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有研究顯示,我國的互聯網經濟每年增速高達約30%,在這一浪潮中我國也涌現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大企業,在全社會形成了互聯網創業的氛圍。目前,互聯網已經與傳統的教育、旅游、金融、物流等行業結合,發展出了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旅游、互聯網金融等新的經濟形態,這些都是“互聯網+”的表現。當代青年應充分抓住“互聯網+”這一機遇,利用其提供的更為廣闊、更為平等的創業平臺,創新創業模式,推動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深度融合。
“互聯網+”時代青年創業是順勢而為
首先,“互聯網+”為青年創業提供了廣闊空間。技術的進步使得互聯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帶來了大量創業機會,為青年創業提供了V闊平臺。2014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通過統計預測,從2013到2025年間,互聯網推動我國GDP增長0.3―1.0個百分點,由此推算,互聯網將為我國GDP增長總量創造7%―22%的貢獻。2015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我國互聯網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統計,截至2014年,我國的網絡零售額已經達到了2.8萬億元,在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超過10%,我國的網絡零售交易額位居世界第一。到2015年我國的網絡零售總額依然保持世界第一,金額達到4萬億元。這表明我國的互聯網保持了快速穩定的發展態勢,青年創業機遇巨大。
其次,在“互聯網+”背景下,青年創業成為一種潮流趨勢。以大學生為例,2015年有6.3%的大學應屆畢業生選擇創業,而2014年這一比例僅為3.2%。大學生參與創業人數的增長,一方面是因為國家出臺了各種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如2014年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下發了《關于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通知》,在銀行開戶、資金支持、工商登記、創業公共服務等方面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降低了創業門檻,很多大學生選擇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創業。近年來,中國出現了一大批通過互聯網創業而嶄露頭角的公司,如美團網等各類團購服務網站、滴滴打車等交通服務軟件平臺等。這些創業者通過“互聯網+”,改變了傳統服務行業運作模式,獲得極大成功。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創業,“互聯網+”模式已經席卷當下眾多服務行業及領域,為消費者帶來更便捷、更快速的服務。
“互聯網+”創業應審勢而謀
首先,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業者應具備跨界思維。在互聯網廣泛應用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不斷融合,線上與線下實現對接,不同企業之間實現跨境聯合,本土化與全球化融為一體。所以,互聯網創業者應具備跨界思維,打破不同行業、組織內外、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之間的壁壘,實現資源整合,發揮出最大效益。
其次,創業者應具備服務思維。在“互聯網+”時代,創業者抓住了用戶,便等于贏得了市場,所以創業者要想創業成功,必須通過完善的服務贏得用戶青睞。創業者應站在用戶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尋求解決之法,而用戶需求便是創業商機。在“互聯網+”時代創業,很多創業者在早期為獲得大量用戶,往往采取免費模式,如淘寶、騰訊QQ等都是如此,他們通過贏得大量用戶逐漸成就了互聯網商業帝國,而一些非免費互聯網企業往往很難獲得發展。
再次,創業者應具備大數據思維。近年來,各個行業紛紛運用互聯網思維尋求新發展,并提出大數據概念,即通過大量的數據采集、分析,進而實現精準化預測。為此,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也成為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以阿里巴巴為例,它掌握著大量企業運營相關數據和消費者的相關數據,這些數據能夠反映社會經濟運行趨勢,成為公司發展的決策依據之一。而數據部門也從原來一般部門變為公司運營的盈利部門,成為一個互聯網公司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所以,互聯網創業者應具備大數據思維,能夠對與創業有關的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從而尋得商機。
最后,青年創業者還要具備平臺思維。在“互聯網+”時代要想創業成功,需要構建各方共贏的生態圈。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創業公司都建立了強大的資源整合平臺,為用戶、廣告商、管理者提供便利。因此,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提供個性化服務,借助淘寶、京東等平臺整合實體賣家,還可利用途牛網、攜程網等平臺整合旅游資源。創業者還可把公司看成是員工的創業平臺,將產品做成智能終端平臺,并且針對用戶創設精準營銷平臺。由此可見,在互聯網創業中,平臺思維應用廣泛。
應勢而變,為“互聯網+”創業提供良好環境
加強“互聯網+”創業機會預測服務。在“互聯網+”時代,創業信息十分繁雜,青年人往往缺乏創業經驗與商業眼光,因此在創業初期的項目選擇上往往存在目標不明、選擇迷茫等問題。而且互聯網創業往往涉及跨界整合,這也要求創業者具備一定的閱歷,但這些是青年創業者所不具備的,影響了創業者的項目選擇,也打擊了創業者的創業熱情。因此,要想提高創業者利用“互聯網+”資源創業成功的幾率,政府可以為其提供創業機會的預測服務,幫助其選定創業項目。政府相關部門能夠提供當地政治、經濟、產業結構等方面的整體數據,通過一系列數據分析可以對未來區域經濟的走向作出預測,為創業者提供“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除了宏觀預測外,政府還可以對各個領域的大數據進行微觀分析,挖掘具體行業的“互聯網+”創業機會,為青年創業提供項目咨詢服務。如政府就地區制造業新產品開發、供應鏈優化等數據信息,對地區的零售業需求預測、促銷優化、貨架管理的數據信息,這些能夠為青年創業的項目選擇提供決策依據。
提高創業者“互聯網+”創業能力。當前大學生已經成為我國“互聯網+”創業的主力,為此,我國應著重培養大學生“互聯網+”的創業素養。具體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高校可以設立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課程,將“互聯網+”創業教育融入到學校的日常教學中,培養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加強通識知識、商業知識、互聯網知識、創業知識等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互聯網+”創業的完善知識理論體系,為其創業奠定理論基礎。其次,高校應引進具備“互聯網+”創業思維和創業經驗的導師隊伍,他們自身的創業經驗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最后,可以在學校中營造“互聯網+”創業氛圍。如學校可以設立創業基金、舉辦“互聯網+”創業競賽活動,為大學生實踐“互聯網+”創業提供平臺,提升青年大學生“互聯網+”創業能力。
構建“互聯網+”創業項目孵化平臺。“互聯網+”時代創業信息與形勢瞬息萬變,創業者需要對市場高度敏感并具備前瞻性眼光。高校對創業人才的培育往往會缺乏實踐性,為此要想提升創業者利用“互聯網+”的創業成功率,高校、政府可以和企業進行合作,采用企業家進校園、企業家講座、組建創業指導委員會等方式對“互聯網+”創業者進行創業實戰指導,搭建“互聯網+”創業項目孵化平臺。具體來說,創業項目孵化平臺應起到以下兩個作用:一是指導創業者構建“互聯網+”商業模式,如阿里巴巴打造的產業鏈平臺、新希望乳業與順豐跨界打造的“云牧場”模式等;二是對“互聯網+”產品的運營進行指導,如京東在銷售運營上將售前售后各個環節互聯網化,追求對消費者的極致人性化服務,從而獲得了大量消費者的青睞。
(作者單位:嘉興學院)
(河北秦皇島燕山大學附屬中學 秦皇島 066004)
摘要互聯網思維,具有不斷探索創新,注重用戶需求,追求用戶信任,樹立服務意識等特點。目前,大學生自主創業形勢并不樂觀,而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創業方法將會給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帶來一些肩迪,突破傳統大學生創業的瓶頸。
關鍵詞 互聯網思維 創業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50716-7053
“互聯網思維”是社會熱議的話題,該詞最早由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2011年提出。2013年11月3日,新聞聯播了專題報道: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么,讓這個詞匯開始走紅。2014年8月,主席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2014年11月,在烏鎮召開了第一屆互聯網大會。凡此種種,都進一步加深了互聯網思維在各行業發展中的影響。互聯網思維已經成為一種自下而上的共識,為此,如何把互聯網思維用于大學生創業教育中,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是當下國內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孵化創業團隊及創業項目過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互聯網思維的含義及主要特征
所謂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用互聯網的模式來思考并且解決問題。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科技不斷發展背景下,互聯網思維就是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全面審視、系統化的一種思考方式。正是由于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這些巨大的不同,才孕育出了互聯網思維的一些重大特點,互聯網思維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用戶需求
過去開發一個產品,往往由公司領導決定產品的功能,而且一個產品說不定要做幾年,不會考慮或者較少考慮最終是否會適合用戶的需求。最典型的就是微軟公司開發出來的操作系統Vista,它動用了微軟好幾萬名程序員,花了5年時間,耗資無數才開發出來,里面加了無數的功能。最后的結果卻是用戶根本就不接受,市場上遭受了慘敗。互聯網思維則完全不同。它往往是自下而上發起的,比如剛剛做出一個不成熟的比如0.9版本的產品,就把它放到網上讓用戶使用并提意見,然后根據用戶需求進行修改,增加用戶需要的功能,最后產品就會變得越來越好。微信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一開始只有一個很小的團隊,不停地改,版本從最早的1.0到了現在的5.2,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互聯網思維體現了用戶就是上帝的思想,完全尊重并且努力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
2、追求用戶信任
企業開發出了一種產品,往往會有兩種人,一種是使用這個產品的人,叫做用戶,另一個是給企業付錢的人,比如經銷商之類的,叫做客戶。傳統企業往往更重視客戶。而互聯網思維則是倒了過來,以最終用戶為先。
最為典型的就是小米手機在推出之前就到各大論壇中找到了100個最為活躍也最懂手機的消費者,把還沒有面世的工程機免費提供給他們使用,然后根據他們的意見進行改進。這些核心用戶又帶動了一大批忠誠的用戶,他們對于小米推出的任何產品都有很高的熱情和忠誠度,積極參與小米組織的各種活動。
3、樹立服務意識
大部分的制造型企業都是把產品賣出去之后,就跟消費者沒有關系了,最多還有百分之幾的返修。而互聯網公司它賣的是服務,也就是兒乎每天每時每刻都要跟用戶打交道,這在互聯網公司內部叫做運營。就是互聯網公司會有專門的一個團隊與用戶進行溝通,每天都要制造各種話題,搞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讓用戶更加頻繁地使用自己的產品,同時發展新的
用戶。這也使得互聯網公司特別看重數據,而且是實時的數據。比如很多互聯網公司的老板和產品經理每天都要看一大堆數據,然后基于這些數據對自己的產品隨時進行調整。因此,可以說,互聯網公司是最有服務意識的。
二、互聯網思維在大學生創業中的應用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一直呈遞增狀態。2014屆畢業生規模為727萬人,比2013年多28萬人,而2015年人數將再創歷史新高,達到749萬人,比2014年多出22萬人。在這種形勢下,教育部要求各地高校全力做好2015年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力爭實現大學生創業人數和比例有明顯增長。雖然各地政府對大學生創業采取簡化程序,降低門檻,資金補貼,創業培訓的舉措,極大程度上扶持了大學生創業,但是大學生創業卻仍難逃創業水平低,創業壽命短的命運。據最新資料顯示,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中,創業成功僅為0.3%,可謂是鳳毛麟角,究其根本原因在學生們缺少創新意識以及創新思維。2015年5月21幾,教育部了教育部關于舉辦首屆中國“互聯網+”滅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鼓勵大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培育產生基于互聯網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這場比賽的目的就在于鼓勵大學生將互聯網思維用于創業之中,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切實提高高校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那么互聯網思維到底對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的提升有哪些幫助,如何將互聯網思維運用于創業能力的提升之中呢,具體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運用互聯網思維就是要轉變創業觀念,不斷探索創新創業方式方法
如果你還是“保守”的認為大學生就要坐辦公室,創業就是“高大上”的話,那么你就進入了嚴重的認識誤區!放不下身段的你就不適合創業!創業和職業一樣,本身沒有高低貴賤,如果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操作當中,提供特有的產品(服務),既能夠為社會造福,又能夠創造利潤。把看似“低賤”的項目做到極致,就能夠讓你成就夢想,成為“人上之人”!現在社會越來越傾向于就業多元化,大學生畢業后,無論是創業,還是考公務員,或者是進入民營企業,只要是靠勞動致富,都應該贊揚。“創業,不只屬于商人世家,不只屬于天資聰穎之輩,也屬于我們平民百姓。想創業就要出手,要做事必須堅持。不要讓等待荒廢了人生。”這是孫麗麗一名已經成為了出色的“豬蹄商人”的創業感言。有人認為大學畢業生賣豬蹄、賣鹵菜、賣豬肉、養豬大材小用了,其實不然,現在大學教授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多的還是能力培養,如市場分析能力、人與人的溝通能力、事業的規劃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適合各行各業,比如四川美術學院畢業賣鹵菜的孫文剛就明白,他不是單純地賣鹵菜,而是想在以后做出自己的品牌,這就是跟一般賣鹵菜的人不一樣的地方,這讓他可能比一般賣鹵菜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2、運用互聯網思維就是要樹立用戶至上的意識
互聯網思維強調“不斷追求創新”,及時“改善技術與提升服務”,這是現代企業發展生存的重要法寶之一。那么這個創新點體現在哪里,創新點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在辦公室里想出來的,而是要來自于基層,來自于廣大用戶的密切需求,只有樹立用戶至上的意識,才有可能激發出創新點。很多大學生創業不成功的原兇之一在于是缺乏實地調研,缺少真正的服務用戶的意識。同樣都是賣堅果的,有人在商場里做生意,有人做到網上,但是在眾多網絡品牌中,又有一個品牌脫穎而出,它2012年6月在天貓上線,65天后成為中國網絡堅果銷售第一;2012年“雙十一”創造了日銷售766萬的奇跡,名列中國電商食品類第一名;2013年1月單月銷售額超過2200萬;至今一年多時間,累計銷售過億,并再次獲得IDC公司600萬美元投資。華麗麗的數字后這是哪個品牌?這是三只松鼠,三只松鼠為什么能夠成長這么快?三只松鼠在一片紅海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藍海,他們找到了用戶的痛點,不是因為價格,而是能不能給自己帶來愉快的感受。“買著太累,是不愉快;壞的太多,是不愉快;包裝太蹩腳,是不愉快;外殼太硬,是不愉快;吃完了手太臟,是不愉快;殼子沒處扔,是不愉快……”我們從側面看一下,看看三只松鼠貨品包裹,除了堅果,不能吃的有哪些?看看三只松鼠的包裹里不能吃的部分有哪些?卡通包裹,一個帶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開箱器;快遞大哥寄語;堅果包裝袋;封口夾;垃圾袋;傳遞品牌理念的微雜志;卡通鑰匙鏈,俘虜用戶心的小玩具;還有濕巾。除了對用戶痛點的把握之外,在互聯網上談的最多的就是三只松鼠的“對話式營銷”,店小二面對買家以“主人”相稱,與用戶之間的溝通也讓這個品牌不斷被熟悉、被接納,這種交流從店小二的話術、即時溝通、店內促銷廣告內容等等都可以傳達品牌的用戶至上的態度。可見,要想成功就要放得下身段,拋開浮躁,設身處地的為用戶著想,抓住用戶的每一個需求,這也是創新點之所在。
劉謙的魔術表演在全國掀起了一陣“魔術熱”,這可樂壞了當時中國計量學院大三學生小施。因為他不僅是一個魔術愛好者,而且還開辦了一個魔術網站,在展示推廣魔術表演藝術的同時,出售魔術道具和教學錄像。這段時間,他的網站日點擊率猛增,營業額自然也和點擊率一樣一路狂升。問起網站的盈利,小施開心地伸出一只手:“一個月可以達到五位數。”
“想到賣魔術道具其實純屬偶然。”小施告訴記者,大一時的圣誕節班級活動,其中一個環節就是同學們要互相贈送禮物,“既然我的魔術這么受同學們歡迎,為什么不把它作為禮物送出去呢?”
義烏一家魔術廠家的老板找到了他,問他有沒有興趣幫他管理公司的魔術網站,小施一口答應。做網站管理員的日子,小施沒有拿過一分錢工資,但卻積累了網站管理的經驗,認識了大量的客戶和喜歡魔術的朋友。
2007年底,小施和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個魔術網站,主要出售魔術道具和教學錄像。為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小施賣的產品很齊全,既有價格昂貴的專業魔術道具,也有幾元錢的小玩意兒。
網站開辦一年多來,每天的點擊量都有幾千,一直比較穩定。不過,劉謙亮相春晚后,的確給小施帶來了不小的商機。他說,那段時間網站的日點擊率突然猛增,每天都能上萬。營業額和點擊量成正比,至少也增長5倍。
追夢男孩杜夢杰
“樓蘭踏沙”大學畢業后去到新疆吐魯番支教,即將離開吐魯番時,心中卻割舍不下孩子們的心愿:“老師,我們會好好學習,將來可以出去看大海。”“樓蘭踏沙”將孩子們的夢想放在了追夢網上,得到了94人的支持。其中支持她的人以年輕人為主,不乏學生和白領。這個項目中,支付金額最多為2500元,而支付了2500元的8個人,除了可以得到孩子們的合影、新疆的土特產,還能參與到活動中,一起帶沙漠的孩子尋找大海。
上海的高中女生周立立和楊蕾希望完成一部二三十分鐘的名為《追夢人》的紀實短片,記錄普通人堅持夢想和追求的故事。周立立將這個夢想變成項目放在網上。3個月的時間,她們在追夢網上得到了16個人的支持,獲得了1425元的籌款。目前,兩個女生關于無伴奏人聲樂隊和業余賽車手的第一、第二部分已經拍攝完畢,第三部分正在策劃中。
杜夢杰,南京郵電大學畢業,“追夢網”的創始人。這個瘦瘦、有著自信眼神的男生說,自己的夢想,也曾在別人的幫助下實現。
大二時,杜夢杰接觸到雷勵中國(RaleighChina),一個由英國查爾斯王子發起的教育型國際公益機構。在那里,他學會了籌款。2009年夏天,杜夢杰報名參加了雷勵中國的甘肅遠征,僅用了3天時間,籌足了3100元,成為當時的籌款冠軍。
2010年初,杜夢杰正在讀大三。“但是當時比較迷茫,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在哪里”,于是他萌生了環游世界的想法:“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國家,看看那里的人們是怎么生活的,他們是如何看待我生活的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杜夢杰,又想到了網絡上陌生人的支持。
在2011年2~4月,杜夢杰在網絡上先后了3篇休學旅行的籌款文章。文中他寫道:“我們的思想只會受限于我們自己的想象力,我們的路程只會受限于我們自己的腳步。”文章很快引起了網友的關注,最終成功籌集到60656.6元資金。隨后,他休學一年踏上了旅程,先后在印度、尼泊爾、巴林、迪拜和阿富汗游歷和實習,歷時8個月。
游歷中,他遇到在世界各地探險的年輕人,但是,卻很少碰到來自中國的同齡人。“難道大家都不喜歡冒險?不喜歡追夢?”杜夢杰有些疑惑。
后來,杜夢杰在阿富汗的旅途中,收到了南京一位女生給他的電子郵件,女生說:“看到你的文章我很震撼,我希望能支持你。因為我也想環游世界,我也想一個人去旅行,我也想去支教。但我是個女生,我爸媽不放心我,朋友也不支持我。所以我希望我的錢能夠支持你的夢想,因為你能夠走得更遠,走得更久,我能看到你的圖片和文字。”這位南京女生,把自己假期在麥當勞打工掙的1000元錢,匯給了杜夢杰。
這番話給了杜夢杰很大的觸動。“也許和這位南京女孩一樣,很多我的同齡年輕人,也是因為種種原因,夢想被扼殺阻撓了”。他想,自己通過很多陌生人的幫助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自己也能夠以此為經驗幫助其他人實現夢想。
找到了未來發展方向的杜夢杰,提前4個月回國。經過3個月的設計開發,“追夢網”于去年9月在上海誕生。
現在,在這個以橙色為主色的網站上,靜靜躺著許多夢想:有的已經完成,有的還待完成。
根據追夢網的運營規則,用戶填寫項目信息后,團隊會對項目進行核定,一旦通過,項目就“上線”了。當然,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被“追夢網”立項,網站上線以來共有500多個項目上報,最后只有54個項目成功通過挑選上線。“你如果只是簡單地想去看一場演唱會,來籌門票錢的話,我不會幫你放到網上去”,杜夢杰希望立項的都是“能改善別人生活”的項目。
“首先這件事你要去做,并且這件事對你有幫助,對社會也有意義。”因此,夢想者需要為上線的項目提出幾種“預售選項”和“回報方案”,而網站定義的“回報”并不是高額的金錢,而是追夢者在實現夢想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實物,可能是一張CD,也可能是一張明信片或照片。
比方說,一位80后景觀建筑師在瀘沽湖畔建樹屋的夢想,夢想者需要達到籌資6000元的目標才算成功。作為回報,捐出38元和58元的支持者可得到紀念卡和不等的免費入住天數,捐出98元的支持者可得到紀念卡、免費入住,還能享受免費的瀘沽湖劃船接送,而捐出198元和518元的支持者則除了能得到以上提及的回報,還會得到特制的追夢版會員卡。
網上創業需發揮差異化優勢
入行門檻低、啟動資金少等特點使得網上創業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首選。
記者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主辦的互聯網大講堂全國公益巡講活動上獲悉,舉辦方調查顯示,大學生群體中對創業感興趣的占81%以上,其中近30%的大學生表示希望通過互聯網直接創業。然而,大部分大學生網上創業都處于虧損狀態,專家提醒,網上創業選項目需注重差異化。
一項對中小網站運營狀況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為數眾多的中小網站中,年收入不足萬元的占比高達2/3,且近半數的個人站長年齡集中在19~25歲之間。盡管中小網站的生存狀況普遍并不樂觀,但隨著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的層出不窮,大學生們的互聯網創業熱情依舊高漲。
站臺網運營負責人李森認為,大學生創業的熱情和激情是值得鼓勵的,但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創業資金、人脈、技術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足,也是導致大部分創業成功率不高的幾個關鍵因素。李森引用調查數據顯示,在相同的經營領域,個人創業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創業的則高達80%。
【基金項目】本文為南京郵電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校級規劃項目課題“基于高校創新創業苗圃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編號: XC213027)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43-02
2016年國家發改委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將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要任務和大事來抓,要重點培育形成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基因技術為核心的生物產業以及綠色裝備與材料低碳、高端、數字創意等突破十萬億規模的五大產業。作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重要載體的高校,緊扣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脈搏,發揮技術和人才優勢,結合市場發展方向,在高校科技產業發展的道路上互相借鑒成功經驗,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科技產業現狀分析
高校科技產業發展路徑有兩種,即傳統模式與衍生企業模式。衍生企業模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把我國高等教育機構豐富的智力資源通過市場機制的配置,結合大學科技園的有效模式,形成高效益的發展形式。從2001年開始,高校科技產業逐漸進入規范發展時期。高校科技產業的規模化調整明顯,高校科技企業的改制得到了普遍推行,公司制、股份制等成為高校科技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形式。大多數高校科技企業是在轉化自身科技成果的基礎上創辦的,由于起點高、技術先進,許多高科技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替代進口并開始向海外出口,培育出了一批著名品牌。
二、高校科技產業存在的問題
1.產業多元化,管理體制混亂。高校科技產業在多元化的產業發展道路正處于摸索階段,產權關系和權益關系混亂導致資產的無償占用現象普遍存在,主要包括資產歸屬缺少合法手續、現有資產的增值部分歸屬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在處理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高校將承擔無限連帶法律責任,嚴重情況下將影響教學、科研工作開展。
2.科技產業規模小,分散化、集聚度不高。地方高校科技產業發展整體規模趨于小型化,分散化,經濟效益差,整體發展不平衡,市場競爭力不夠強,而且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瓶頸和受到制約因素較大,在沒有政策和法規支持的基礎下,地方高校很難將科技產業規模做大做強。
3.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下,不能有效支撐產業發展。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0%左右,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9%,遠低于發達國家50%的水平。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值占社會總產值的比例僅為2%。大量“問題專利”或“垃圾專利”泛濫。
4.高校服務社會動力不足,動能不強。在以論文、獲獎為重點的考評體系影響下,對高校服務社會的情況缺乏有效考核和約束。高校科技人員開展產學研合作的積極性不高,許多科研成果缺乏實際應用價值;對技術轉移中心等校內服務機構缺乏考核激勵政策,導致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推進力度不足,技術轉移人員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受到抑制。
5.市場化制約因素較多,缺乏緩沖帶和產業化接口。產業化需要一個很長的創新活動鏈條,需要大量的過程技術活動,特別是大量的商業活動。中國高校在引導和服務社會發展方面一直因種種理論和實際的問題,在推進過程中較為邊緣化和形式化,受到行政、市場自身體制等因素的制約,難以調動主觀積極性。
三、南京郵電大學的科技產業發展模式探索
(一)立足特色,瞄準戰略新興產業
為響應國家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號召,努力在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示范應用、推廣輻射和產業化推廣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實現南京市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跨越,南京郵電大學圍繞南京物聯網產業發展需求,根據國家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戰略,立足“面向南京、服務江蘇、輻射長三角、引領全國”的服務定位,堅持以規模化市場應用為導向,以建立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體系為目標,進一步發揮在物聯網方面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優勢,以南京作為關鍵技術成果轉化和規模化應用示范基地,不斷探索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模式,共同促進南京物聯網產業創新發展。
(二)以大學科技園建設為抓手,建立產業集聚地,帶動科技產業發展
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科技園自2011年正式啟動建設,經過數年快速發展,現已成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國家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入駐企業140余家,園區產值超過10億,利稅3千余萬;獲批教育部泛在網絡健康服務系統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科技產業公共服務平臺20余個;先后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江蘇省物聯網重大示范工程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現已打造成為引領全國物聯網技術創新、支撐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高地。
(三)以科技產業研發服務機構為依托,提升產業創新支撐能力
南京郵電大學在科技園內建設了教育部泛在網絡健康服務系統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協同創新服務示范基地等一批優質科技產業研發服務機構,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科技創新支撐。依托這些優質科技產業研發服務機構,科技園的產業創新支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不僅搭建了“物聯網協同創新應用示范和成果體驗區”和“3S智慧服務商店”等一批優秀的成果展示平臺,并整合29家包括國內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內的協同創新單位的科技成果向社會、企業進行轉化和產業化,還受南京市經信委等政府機構委托承辦了一系列政府扶持的科技產業項目評審,為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四)構建全鏈條覆蓋的技術轉移協同工作網絡,探索技術轉移服務新通道
學校按照“市場導向,需求驅動”的方式,構建了一個以專職人員為主、兼職人員為輔、校內外相結合的技術轉移協同工作網絡,培育了一支學研相長、專兼結合的技術服務團隊。為面向技術轉移服務的需求,學校還建設了一個涵蓋學校科技成果庫、科技人才庫、技術成果交易庫等匯聚各種信息資源的大數據平臺,作為技術轉移服務的智慧化綜合信息平臺,并采用商店的模式運營,簡稱智慧服務商店。利用“3S”商店,可以及時技術需求和科研成果信息,提供科技成果、專利信息、市場需求的在線查詢和交易配對等各種服務,構建技術轉移對接的“橋梁”,提高技術轉移的契合度和實效性,降低技術轉移成本。3S 商店實現了面向市場的智慧服務模式創新,打造了一條快速實現技術轉移的綠色通道。
(五)以國家物聯網發展目標為核心,軟硬件建設結合,推進學生創新創業
一方面,對接學校團委、教務處、學生處等相關職能部門,依托各部門組織全國3S杯物聯網大賽、互聯網+眾創培育工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大學生科技節等相關活動,多渠道搜集優質學生創業項目,多方位做好苗圃創業宣傳工作,吸引大學生入站創業;另一方面,整合高校及行業資源,發揮平臺優勢,吸引社會優質企業和項目落戶眾創空間。截止2016年上半年,學校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入駐創新項目482個,注冊創業企業140家。
(六)完善考核評價,制定相關管理辦法,激勵師生投身科技產業
隨著科技產業工作的壯大發展,對原有機制體制的適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制訂了《南京郵電大學技術轉移管理辦法》、《南京郵電大學學生創新創業苗圃管理辦法》、《南京郵電大學資產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辦法,激勵師生創新創業,為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南郵科技產業發展模式總結及高校科技產業發展對策
(一)理順管理體制,事企分明
高校教學科研與科技產業應該堅持兩種機制、兩個標準。根據各高校自身實際情況,結合國家事業單位改革進程,通過一校兩制,制定相關管理辦法,一方面鼓勵員工專職從事科技產業工作,實現學校和企業之間人員之間的“雙向流動”,另一方面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積極穩妥地推進校企人事勞動制度改革。
(二)圍繞高校學科特色發展科技產業,形成產業集聚
高校具有人才和科技資源優勢,能夠為高校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科技創新支撐;高校科技產業在發展中會對高校的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提出新的需求,有助于高校科技創新更加契合社會發展需求;高校科技產業壯大取得的良好經濟效益能夠反哺高校科技創新,為其籌集更多的研發資金支撐特色學科發展。通過建設大學科技園,形成依托高校學科特色的產業集聚地是一種較好的模式。
(三)構建科技產業研發服務平臺體系,促進協同創新
科技產業研發服務平臺在高校科技產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能起到打破產業發展壁壘,促進政產學研各界協同創新的功能。通過構建各類產業研發服務平臺體系,逐步形成以共享為核心的平臺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向企業提供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等信息,開展技術診斷和技術指導,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滿足高校師生創業和企業創新的需求。
(四)構建全鏈條覆蓋的技術轉移協同工作網絡
技術轉移服務是實現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壯大高校科技產業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應加強技術轉移工作,以科技創新引領市場,市場需求培育成果,依托大項目大平臺形成協同促進技術轉移的融合機制和學研相長的技術服務團隊,通過高度智慧的技術轉移服務模式,構建全鏈條覆蓋的技術轉移協同工作網絡。
(五)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為產業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
高校科技產業發展離不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激發與培養,通過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才能為擴大科技產業規模創造增量。高校一方面應當組織學校團委、教務處、學生處等相關職能部門,充分調動高校及行業資源,組織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大學生科技節等相關活動,另一方面應當多渠道搜集優質學生創業項目,以創新創業基地為依托,多方位做好創業宣傳工作,發揮平臺優勢,吸引大學生入站創業。
(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保障科技產業工作良性運行
可以采取多種措施構建有利于科技產業發展的校內激勵機制如:通過建立科技產業的目標責任管理模式及從事科技產業工作人員的量化考核激勵辦法來調動高校教師從事科技產業工作的積極性;通過科研評價體系和標準的改革來打通教學科研與科技產業間互相流動的暢通渠道、引導面向應用和市場的科技成果研發、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等。
參考文獻:
[1]柳菲.高校校辦產業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5,18.
摘要:
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有其特殊意義,承載著培養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人才的重任。以創業教育為契機,加強大學生人才培養,可以提升學生品格、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筆者通過對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相關性的分析,提出“四個基準點,三種路徑”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創業教育組織實施提出對策和建議。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來襲和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作為人才儲備庫和資源庫的高等院校,其人才培養方向也悄然發生著轉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常務會議、夏季達沃斯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場合中多次提到創業及其重要意義:“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可見創業不僅能夠緩解新形勢下嚴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而且能夠創造工作崗位、轉化創新成果并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對指導大眾化教育階段高校的人才培養改革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和意義[1]。農業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生源數量和質量逐步下降、教學經費投入偏少、專業思想不牢固、重理論輕實踐等現象一直存在。
1創業教育理念與創新人才培養的相關性
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指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活動,即培養學生如何適應社會,提高生存能力,以及進行自我創業的方法和途徑[2]。在一份關于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調查中,運用SPSS專業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總體狀況均值水平為3.56(單樣本檢驗值t=3),處于中間值偏上水平[3],說明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的認可程度值得對其進行積極引導。
1.1創業教育理念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有效平臺
參加創業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實踐鍛煉提高的過程,在創業教育過程中可以了解創業的基本內涵、基本政策、企業運作、市場競爭、企業文化、資本經營、團隊意識等內容,對于提高大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鍛煉創新思維等都有著很好的作用。比如現在采取的比較多的形式———企業家進校園講創業活動,學生通過與創業成功人士面對面地交流,能夠直面企業家的風采,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樹立創業的信心。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或遇到的困難,也必然要去主動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通過閱讀思考、積累、剖析研究,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素質,這就是創新能力培養和形成的過程。
1.2創業教育理念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創業教育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倡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基層企業,在實踐中學習與運用專業理論知識,有效調動大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某農業高校的一份針對學習自主性的問卷調查中,總體狀況均值水平為2.78(t=3),其中學習態度僅為2.38[4]。說明目前大學生在自我學習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過實踐方式加強。在創業教育學習過程中,學生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剖析,以團隊或個人的形式找到解決新情況、新問題的對策與辦法,大學生不斷補充專業知識,不斷積累,不斷發現與解決隨時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自主學習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和體系,以此良性循環,積累實踐經驗,為成功踏入社會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1.3創業教育理念有助于發掘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創業教育的推行及其理念有利于發掘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它沒有按部就班的理論,更沒有可套用的模式,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實踐,極大地啟發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大學生作為創業教育的對象,從創業計劃、創業要素、創業類型、創業過程、創業融資、創業管理、創業風險、創業者個人素質等諸多方面都需要審慎斟酌與思考,這個過程恰恰就是、啟發思維的過程,也是大學生個人品質形成的過程。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給每個有創新意識的個體提供平臺,為其鋪平道路,也要充分激活大學生在創業教育中顯現的個人能力和創新思維。
1.4創業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
創業教育本身與社會實踐、基層一線結合緊密,需要隨時關注動態發展、變化趨勢、信息更迭等。通過創業教育將腦海中的創新點轉化成實踐成果,每個環節中都考驗著創業者的動手與動腦能力。將抽象的創新點和思維逐步轉化,并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進而提高了實踐能力。
1.5創業教育理念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團隊協作是所有創業教育必須倡導的理念之一,一個良好的創業團隊會帶來1+1>2的效果。在一個團隊里,所有的個體各自發揮所長,承擔著不同的分工與任務,各司其職、各展所長、通力協作。團隊協作能夠較好地提高大學生的集體意識、榮辱與共觀念、互相幫扶精神和頑強拼搏意志,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也較好地鍛煉了大學生的溝通、協調等組織能力。
2創業教育理念的“四個基點,三種路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總體設計應遵循“強化基礎、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加強實踐、拓寬專業、提高素質”的原則,重點突出創新[5]。基于創業教育理念的“四個基準點,三種路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即以理論體系教學、創新創業競賽項目、創業實踐訓練、后期追蹤反饋為四個基準點,實施學科優勢與專業背景、高校創業產業孵化園、校企合作與聯合培養三種路徑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獨特優勢。
2.1四個基準點
1)以創業教育理論體系教學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基礎。創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對創業教育基本理論、知識點和技能點的理解和掌握。課堂中的講授是獲取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最主要形式,任課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課堂教學對理論知識的傳播,特別應在培養目標、培養要求、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考核方式、評價指標等人才培養方案中進行設計,充分發揮系統理論教學對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性作用。注重基礎課的安排,注重實踐環節的落實,注重對學生的創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同時,開展參與式、互動式體驗和研究,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在體驗中對理論進行思考,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建立跨學科、多學科交叉的嘗試,拓寬知識面,培養敢于批判的自由學術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假設,小心求證。2)以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項目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主要包括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等三類主要形式,旨在促進高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以增強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創新創業競賽項目自實施以來,得到了在校大學生的積極響應:他們在導師指導下,以個人或團隊的形式完成創新研究項目、編制商業計劃書、開展可行性研究、模擬企業運作、撰寫創業報告、開展創新型實驗和實踐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載體,充分激發大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鉆研與刻苦精神,培養大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3)以創業實踐訓練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手段。通過創業教育實踐訓練可以較好地鍛煉大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在實踐一線將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相結合,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知識二次創造的過程,它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在學校或企業導師的指導下,開展符合市場規律的創新型項目的基礎實踐設計和基礎性實踐實訓,對于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創業教育實踐環節的訓練過程,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上加大實踐訓練的比重,讓大學生走出教室和校園,走進基地和一線,走進企業內部和核心,通過最為直接的感官進行學習的再提升,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的融合。4)以創業教育后期追蹤反饋為創新人才培養的具體體現。從創新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作為創業教育培養機構的高校在完成大學教育之外,其并未完成終身教育的歷史使命,而應該繼續進行后期追蹤、加強反饋、統計分析。通過后期追蹤形成人才培養報告,以此來指導在校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使其不斷地得到完善與提高。比如:2015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溫思美對國內17所高校近6000名大學生進行了創業教育的調查,其中“三低”(創業率低、創業層次低和創業成功率低)是擺在高校創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最大挑戰,其中“大學教育對創業幫助”觀測點在10分制的評分中還不到3.0分,為所有觀測點的最低分。這組數據充分說明了創新人才培養工作不能局限于大學教育階段,更要注重終生學習和后期持續培養工作,這種倒敘式的人才培養理念應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2.2三種路徑
1)學科優勢與專業背景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以廣州某高等農業院校劉某某為例,該生為2003級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后攻讀動物科學領域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該生專業成績名列前茅,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過學術論文,也曾獲得省級、校級優秀碩士論文等榮譽。該生碩士畢業時,放棄了高薪的飼料廠職位、體面的大學教師和令人羨慕的公務員等工作機會,到珠海斗門農村,養殖南美白對蝦。創業路上充滿艱辛,靠著堅定信念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摸爬滾打,勤奮執著,矢志不渝,愈挫愈奮。通過兩年創業努力,已經在當地水產養殖領域初具規模,創造千萬財富,水產養殖事業也正以蓬勃的態勢高速發展,成為了該校畢業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典范。2)高校創業產業孵化園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以廣州某高等農業院校為例,該校歷來重視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與扶持,通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紅滿堂”計劃等,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大刀闊斧地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每年經費投入過300萬。截止2015年,共成立了大學生創業工作室103個,有55個創業團隊入駐創業孵化基地,有45個企業正式注冊落地。學校為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提供政策扶持和場地,孵化大學生創業實體,推進校園創業環境建設,提高創業者綜合能力與素質,同時開展創業教育與研究工作,為進一步深入推進孵化園建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3)校企合作與聯合培養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以廣州某高等農業院校為例,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途徑,該高校自2011年起,與廣東某大型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創新型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共同組建某某創新班,針對該企業的農科專業特點,實行訂單式創新型人才培養。該模式主要采用“學校課程學習+企業課程學習+企業實習”的校企聯合培養方式,探索校企協同育人的新型辦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進入該班的學生,由公司從大二開始資助學費及住宿費,企業安排學生進行實習鍛煉,學生畢業后,公司優先錄用,為畢業生在集團發展提供空間和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在管理上,采取精細化培養,由學校和企業各派一人擔任班主任,每1~3名學生配備1名導師。在教學上,除開展通識教育和專業理論教育外,還涵蓋管理、營銷、經濟、法律等多方面的課程,力圖打造該農科領域的領軍人才。三種路徑均取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無論是劉某某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堅忍不拔的毅力,還是學校主導開展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與校企合作訂單式聯合培養,其最終的目的就是培養又博又專的優秀創新型人才,這三種路徑相結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均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個體的創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的迸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一步完善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6]。
3組織實施的對策與建議
3.1保障機制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首要前提
機制建設是保障創新型人才培養持續開展的首要前提,農業院校可依托農科專業的資源優勢,開展適合學校特點的創業教育式人才培養,以其為突破口,將創業教育及其理念融入其中。加強教學條件和資源平臺的整合建設,充分利用實驗室、孵化基地、圖書館、高校聯盟等資源,開展創業項目宣講、論壇、沙龍等系列活動;充分利用受大學生歡迎的微博、微信、BBS、APP、O2O等新媒體平臺和線上線下形式,積極參與創新型人才教育;充分發揮農業院校校內外實踐基地、實習基地、校友等資源的作用;逐步提升對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的認知程度,在制度、管理、隊伍、硬件、環境、經費等多方面加以傾斜。
3.2激勵機制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措施
激勵機制是通過一定的方法與管理體系,將個體工作效能最大化的過程,它主要包括精神激勵、薪酬激勵、榮譽激勵、工作激勵等,能夠對系統本身的生存和發展進行調節,起到助長作用和致弱作用[7]。在農業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結合創業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地運用激勵機制能夠更好地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可以考慮恰當地運用機會均等、階梯晉升和破格提拔等措施,對人才進行規劃和培養,公平競爭、惟才是舉,特別是對非常之才、特殊之才等稀有杰出人才應該不拘一格,以激勵促成長,以激勵促成才。
3.3約束機制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約束機制是為了規范組織成員行為,便于組織有序運轉,充分發揮其作用而經法定程序制定和頒布執行的具體規范性要求、標準的規章制度和手段的總稱[8]。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農業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更應該如此。根據農業院校辦學特色、學科特點、師資力量、學生生源等多方面實情設立相應的約束機制。規范合理的約束機制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充分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讓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教學能力的教師能夠真正融入人才培養創新工作中來,也能夠讓具有創新思維的大學生得到更好地培養,真正使教與學融合統一,共同發展。
3.4轉化機制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價值體現
成果轉化機制是進一步推動創新型人才培養持續發展的一種長效機制,成果展示能夠起到模范引領作用,發揮擴散效應,持續保持創新型人才新鮮血液的引入。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室、教研室、教研團隊等資源平臺,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成果如論文、專利、創新項目、實踐教學成果、基地建設特點、學科競賽優勢、學術講座成果、素質教育成果等進行互動展示。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中心,加強對技術型專業技能的培養,嘗試開展校企聯合招生、校企聯合培養,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徑與方式。結合創業教育理念,遵循創新培養規律,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全面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開創農業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梅偉惠.創業人才培養新視域:全校性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J].教育研究,2012(6):144.
[2]馬洪麗,楊道宇,溫恒福.創業教育理念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1(17):45.
[3]李偉,陳雄鋒,劉運春.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調查與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4):97.
[4]李偉,吳麗姬,崔蕓,等.農業院校新生自主學習適應性的差異對比分析:基于ERG激勵理論角度[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5(2):70.
[5]朱宏.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校教育管理,2008(3):7.
[6]林曉.基于創新競賽的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江蘇高教,2015(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