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15:46: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互聯網課堂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C-0069-02
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新教育媒體的普遍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育手段及教學組織形式等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社會發展,互聯網與課堂教學的深入融合和創新發展,成為教育模式變革的方向。會計專業絕大多數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如財務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稅法、審計等,這些課程原理和概念很多,講解比較枯燥,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怎么利用互聯網與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相結合,創造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成為會計教學改革的關鍵。
一、“互聯網+”時代會計專業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的問題。長期以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實行“填鴨式”教學,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范圍局限于書本知識。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其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得不到發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批判分析和創新性,必定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課堂教學最終淪為知識的簡單積累和膚淺的運用。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新教育媒體的普遍應用,作為從事教育一線工作的教師應突破傳統教育的思維定式和習慣心理的影響,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通過創新教學設計、分學習興趣小組、課后實驗、社會實踐和崗位實習等教學活動,改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者的向導、參謀、設計者、協作者和促進者等,使教師由“教學”轉變為“導學”,教學由原來的以“教”為主變為以“學”為主。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計劃制訂學習目標、進度計劃,利用學校資源積極主動學習。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的問題。在會計專業課堂教學中,偏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輕視綜合素養的培養;偏重核算忽視管理;偏重知識傳授忽略自學能力培養,培養出的學生缺乏創新能力。課堂上往往老師在臺上講得聲嘶力竭而學生在臺下聽得無精打采。這種局面的出現說明教學內容對學生沒吸引力,課堂教學調動不了學生積極性,教學內容與目標亟須改變。
在“互聯網+”時代,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會計專業的知識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比如稅收實務、財經法規和財務會計等課程的知識內容更新得非常快,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可能學生還沒畢業即已經過時。例如,稅收實務中要講解稅務報表的填報,廣西稅務系統2014年更新了稅務報表,新稅務報表與課本介紹的報表有許多差異,2015年又統一實行金稅三期,填報的稅務報表又全部變了。這就要求學習者除掌握課本理論知識外,更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學會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再把這些信息運用于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因此,教學內容與目標不應再是教會學生具體知識,而是培養學生學會應用互聯網獲得知識。
(三)教學組織形式的問題。傳統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以教材或考試大綱為范圍,以黑板或多媒體為媒介,教師多數時候一言堂,以講清或講完為目的偶爾提問或者案例分析,最后布置課后練習。比如會計專業的“財務管理”這門課,通常是以老師的課堂講授為主,輔之以做習題或案例分析加深學生對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在總學時有限的前提下,練習和訓練的時間往往還較少,很多時候只能選擇典型案例和重點練習由學生在課內完成,其他只能安排學生課后完成。這樣的教學組織以老師為主,課堂互動少,學生參與少,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基于“互聯網+”的學習是一種強調自主學習過程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需要科學設計。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應注意學生學習時間零散性、教學手段的靈活性、參考資料的豐富性、考核標準的多樣性和學習過程獨立性。設計的教學活動應當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而不應把學習結果放在首位。“互聯網+”時代,教學組織形式應成為雙向互動、實時全交互的形式,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習的組織、協調和指導者;學生應從被動接收知識轉變為主動地獲取和利用知識,具有利用互聯網進行知識探索的自我學習能力。
二、“互聯網+”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的改進
“互聯網+”會計專業課堂教學不是一個簡單的相加,而是以互聯網為中心重新組建教學活動,形成新的教學體系和模式。“互聯網 +”課堂將引領會計教學改革新方向,成為主流的教育、教學模式。“互聯網+”會計專業課堂教學到底該如何有機整合?怎么實施?
(一)互聯網進課堂。“互聯網+”課堂教學首先意味著讓互聯網進入課堂,而不是將互聯網拒之于課堂外。應該鼓勵學生自帶手機與筆記本電腦來上課,允許學生在課堂上自由上網,允許學生根據課程需要隨時上網查閱資料。這種提議估計會受到部分教師的抵制,因為他們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還沒準備好如何應對互聯網對課堂教學的沖擊與挑戰,還沒準備好如何應對“互聯網+”課堂教學新的教學模式。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會計專業開設有一門專業主干課程“財務管理”,這門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通常這門課是以老師的課堂講授為主,輔之以做習題加深學生對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但是學生在初學階段對一些原理和概念往往難以理解,比如關于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和折現,而且在總學時既定的前提下學生練習時間往往不足,導致學習效果不佳。為解決“財務管理”教學中的這些問題,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課堂教學中引入互聯網,針對難以理解的原理和概念,引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指導學生對獲取的資料進行分類,學生對學習內容大致了解后再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現信息,分析原因,并根據同學們提供的不同信息對自己的認知進行再認識。通過互聯網,學生獲得文本、圖像、動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的信息,這些信息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再通過信息共享與交流,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有更全面的認識,同時有利于學生培養協作學習能力和競爭意識。
(二)課堂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互聯網的最大特點是信息資源共享,因此,在“互聯網+”時代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網絡信息利用能力。網絡信息利用能力應從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創新和交流等方面著手培養,全面提高學生掌握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會計專業開設了一門專業主干課程“財務報表分析”,這門課教學中我們摒棄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輔以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改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方式,形成“教師下達任務書―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點―教師精講難點―學生自主案例分析―分小組展示分析成果―教師點評”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一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們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分工協作,自主上網查閱資料選定案例分析對象,以分析對象為目標獨立完成5項任務(4項專項分析加1項綜合分析),最終以PPT匯報展示分析成果,老師對結果進行點評。課堂教學中的獨立查閱資料、自主學習相關知識點、制作PPT和案例分析重點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團隊合作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組織才能和團隊精神,公開的考核方式使學生才能得到自由發揮,將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展示給大家。這門課程的教學做到了教、學、做一體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符合任務驅動教學理念。
(三)充分利用“慕課”、“微課”等新的教學方式。新網絡媒體改變了教育的方式、方法、體系,為學習者創造了更優越的學習環境,使教育模式向多元化發展。這些創新模式正是當前教育改革所需要的,必定會給我們國家的教育帶來新的機遇―顛覆性地革新傳統單一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比如“慕課”,利用互聯網將各類資源(視頻、習題、互動等)運用于教學,使教學內容從平面化走向立體化,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教學內容,即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再受教師的控制。在這過程中教師只在課程開始提供框架性內容,做課程的組織者而非決策者,這樣會使課程內容越來越豐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滿足學生創新的欲望。
會計專業課堂教學應該引入“慕課”、“微課”等新教學方式,通過安排課前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課程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讓課堂成為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和強化學習效果的場所。學生借助 QQ、微信等互聯網絡工具進行協同學習,教師通過互聯網對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指導。課堂教學引入“慕課”、“微課”后,課堂教學主要目標轉變成檢驗學生課下學習情況,對課下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指導、答疑,因此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將“慕課”、“微課”這些新的教學方式和傳統教學相結合,能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清晰定位自己要學習的內容、學習目標,另外對于教師而言,也給教師帶來挑戰,激勵教師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方式來適應時代、社會以及學生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有興趣聽課、愿意動腦思考,才能夠保證教學效率的提高。
當傳統的教育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時,我們就必須進行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方向是“互聯網+”教育。會計專業課堂教學也必須緊跟時代潮流,與互聯網相融合,才能克服傳統弊端,創造高效的新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竹立.“互聯網+教育”意味著什么[J].今日教育,2015(1)
[2]張志宏.微課:一種新型的學習資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0)
[3]黃瑞.微課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經濟師,2015(7)
[4]熊曙初.論互聯網時代教師角色的轉變[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4(9)
[5]梁銳.淺析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區別及應用[J].江西化工,2015(3)
[6]劉任圣.多媒體課堂輔助教學存在的不足及其改進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7(1)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內涵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現代網絡技術深度融合,在網絡平臺上傳教學視頻、教學知識、重難點解析、PPT等學習資料,然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獨立完成對這些資料的學習,而在課堂上,教師再針對學生反饋的重難點進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從而實現將網絡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先進學習工具和課堂有效結合起來的新型教學模式。
2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2.1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一言堂”、“滿堂灌”,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提前做好教案和PPT,以板書加多媒體的形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很少提前預習課堂上要學的知識,課堂上留給學生思考、互動、討論的時間較少。這樣會使學生對課程感覺枯燥乏味,經常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睡倒一大片,或者在下面玩手機,學習缺乏積極主動性,依賴心理強,被動接受學習,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
2.2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面對不同的學生都是一樣的,然而不同的學生其專業基礎、認知水平、學習態度和習慣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這種教學模式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把握學生階段性學習狀況,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很難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需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從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3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應用滯后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變革,但大多數教師只是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授課時還是以板書加PPT的方式,未能有效地結合現代技術手段,由于教師本身的教學理念落后和學校網絡信號差等原因,致使課堂上真正使用翻轉課堂、慕課、雨課堂等新興教學模式教學的很少。
2.4教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
傳統的教學中,學校一般采取終結性教學評價,而過程性評價顯得微不足道。雖然學生的出勤、作業、平時表現期末考試時也會考慮,約占總成績的30%-40%,但還是以期末卷面考試為主占60%至70%。因此,這樣很可能會導致很多學生雖然坐在教室里,但不好好聽課、交作業的時候抄一下,期末根據老師畫的復習重點背背而通過考試,實際上關于這門課程的相關知識也沒有掌握住,應試教育在大學課堂中無疑再次重演。
3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3.1課前準備
(1)學習者分析。教師首先要分析學習者的特征,包括: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及習慣等,確定課程教學起點以及對學習者實施個性化教學。(2)課程設計。首先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參照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其次要設計教學內容,包括教學日歷、教案、課件、習題及作業、教學視頻等;最后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平臺,提前把相關的課程資源上傳到該教學平臺上,為學生線上學習做準備。(3)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線上學習,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課件等教學資源,完成老師的任務或作業,針對自己不會的問題,可以在教學平臺或微信、QQ交流群上反饋,可以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也可以求助老師,以便老師在線下時間進行答疑解惑。
3.2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課程的基本內容,還應當對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并對線上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教師提前設計好引導性問題,通過提問、課堂測試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小組互動和師生互動過程中,增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學術氛圍和情感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根據學生在線上學習中反饋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集中講解,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加深,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課后評價
進入21世紀之后,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深刻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自然也會對高校的課堂教學產生影響。第三代互聯網技術不僅將改變大學課堂教學的模式、環境、方法,而且還會對教學思想、觀念、理論產生積極影響,從而促使大學課堂教學的全面更新與發展,并對現在的教學體制改革產生積極作用。
1 互聯網與大學課堂教學之間的關系
目前我國正處于信息社會,電腦、手機、移動終端(MID)與無線網絡、3G技術的普及,校園網絡的不斷完善,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速度、廣度、深度比以前都要方便、快捷。很多知識甚至不需要課堂教學,學生們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不少著名的門戶網站,如百度、谷歌、新浪等均有提供海量知識的板塊,諸如文庫、問答、百科、分享等。谷歌甚至提供免費的電子書,供訪問者閱讀與下載。因此,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的大學課堂教學產生巨大的沖擊。
盡管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會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提出挑戰,但同時也會促進課堂教學進一步轉型。課堂教學可以利用成熟的互聯網技術,改變教學手段,深化教學改革,強化知識傳授效果。一方面,互聯網技術使得教師獲取更多的教學輔助工具,如影視、圖片、電子書籍等教學素材;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還可以為課堂討論提供更多的案例來源。另外,互聯網技術也改變了傳統的作業、答疑、考試模式,如香港中文大學開發出了網上學習、考試系統,學生交作業、提問題,以及考試均在網上進行。該網絡也集成了最新的反剽竊系統,從而杜絕了學生們的抄襲、作弊等行為。
2 互聯網對大學課堂教學的積極影響
首先,對教學觀念的積極影響。傳統的大學教學是一種“被動”學習過程,由老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與信息。在互聯網技術影響下,現在的課堂教學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教學模式。老師的職責由傳統的“灌輸”知識轉變成為課堂的“組織者”與知識的啟發者、引導者。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用“接生婆”來比喻老師,實際上就是表明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使用教師的權威“強迫”學生“被動”接受。在互聯網時代,教師也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一方面要與時俱進,對互聯網技術要有充分的了解與掌握,對于海量的網絡信息與網絡上的流行趨勢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以“語言”傳授知識的模式,改變“灌輸”的教育觀念,對知識的傳達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促使教師要掌握更先進的教學方式,要有更廣闊的知識結構、深厚的人文修養,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擴大自己的信息面,避免與學生之間產生信息與知識的“代溝”。
其次,對教學手段的積極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一般都是老師講授,學生聽課、記筆記,然后復習、考試。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在大學課堂教學的主流。科學實驗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而且,人們一般只能記住自己所閱讀內容的10%,所聽到內容的20%,所看到內容的30%,所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而能記住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因此,多媒體教學主要目的是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不同感官,從而對知識的記憶與掌握更加深入與長久。
再次,對教材的積極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一定要有一本教材,或者有某些指定的參考書。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材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一方面因為教材畢竟是有一定的出版年限,教材里面的知識不能隨時更新;另一方面則因為教材是傳統的出版物,不能滿足現在多媒體的閱讀模式。因此,受互聯網技術的影響,現在大學課堂教學應該有隨時更新、綜合采取最新知識的多媒體“教材”,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對教學模式的積極影響。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更先進的教學模式的實現提供了可能。借助互聯網技術,在傳統的課堂之外出現了“第二課堂”。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與復習。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建立各種各樣的學習小組、討論區、群組。甚至也可以通過微博等最新的即時通訊技術來進行知識的傳授。筆者曾經通過(下轉第141頁)(上接第129頁)谷歌所提供的免費郵件列表服務,向學生作業、集中討論問題,在正式交作業打印稿之前,也會要求學生先提交文檔,以方便進行抄襲或剽竊甄別。
3 互聯網對大學課堂教育的消極影響
首先,對教師的消極影響。由于互聯網上有海量信息,很多教師在備課時,往往不再閱讀經典教材或相關的參考著作,相反只是從互聯網上下載一些內容,然后制作成課件,因而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免流于膚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還會促使教師形成“網絡依賴癥”,不再閱讀經典著作,也不再進圖書館閱讀書籍。互聯網雖然會讓教師的知識面比較廣,但是對于知識的理解深度,以及對經典的把握、傳統的人文修養則可能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同時,互聯網技術對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提供了諸多方便,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越來越依賴課件。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件固然為學生所喜歡,但是,語言的表達與交流更為重要。知識需要在互動中得到傳輸與深化。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輕點鼠標,播放課件,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成為觀看課件了,教師和學生就會成為課件的“奴隸”,而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對多媒體課件的依賴,也限制了教師在教學過程的主觀能動性,限制了教師的發揮,不利于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師人格魅力與教學特色的形成。另外,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可以提高多渠道、非現場的教學方式,但是過分依賴網絡,則會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不利于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
其次,對學生的消極影響。大學課堂教學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尤其是引導學者主動去閱讀、思考。但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導致不少學生依賴網絡,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網絡上,而沒有去閱讀教材或經典著作。而對學生作業或論文的消極影響更大,不少學生從網絡上復制、粘貼,然后修修改改,變成自己的作業或論文,實際上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還會影響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與學生知識的獲得。
4 小結
互聯網技術在大學課堂教學的全面應用,對大學課堂教學的內容、手段、方法、模式、理念等產生重大影響,并會對高等教育的思想、理論,甚至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均會產生積極影響。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既向高等課堂教學提出了挑戰,但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機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嫻熟運用現代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更新自己的課堂教學觀念、模式,將互聯網技術恰當的運用到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課堂教學觀念的轉變,全面促進教學的現代化,為高等教學體制的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二、特教美術課堂教學現狀
聽障學生是一群不幸的孩子,教師應提高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積極發揮美術教學職能,通過美術教學豐富聽障學生的精神世界,為聽障學生人格塑造打下基礎,促進其腦功能的開發,主動發掘他們的藝術天賦及潛能,使他們的人生能夠更加多姿多彩[2]。但是,當前我國聽障學生美術教學現狀并不理想,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較深,仍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當中,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僅把美術教學當成知識傳遞的過程,缺少對學生美術興趣的培養,完全沒有發揮出美術教學中的深層次教育意義。在教學中學生多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僅是在模仿教師,熱情并不高,并沒有達成美術教學目標。創新改革特教美術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三、互聯網技術同特教美術課堂教學的整合
“四段”,即課堂教學的四個階段:課前預習、課堂展示、教師點撥、及時鞏固。
“五步”即課堂流程中的五個步驟:溫故知新,復習檢測――激情導入,明確目標――小組合作,交流展示――教師點撥,擴展訓練――鞏固檢測,布置作業。
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尤其是導學案的預習中,暴露出對學生的困惑不能及時解決,對學生的習題及測評不能及時指導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和接受知識形式的翻轉,卻使部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缺失了方向感,無導向、無及時解惑的自主加大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另外,導學案的自主學習對學困生的學習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2014年,我們為解決上述問題,及時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有機整合,通過互聯網及時上傳老師精心制作的微課,借助教學網絡平臺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互聯網+”不僅打破了學生接受知識的來源和途徑,知識的權威來源不再是把握教材的教師,學生可以更多地接受新的方法和思路,互聯網平臺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更多通道,師生間知識規模的天平不再絕對地偏向教師。學生一樣成為學習、探究的主體,而且積極性、主動性更高,一定意義上更能使學生青出于藍。
另外,課堂“填鴨式”或者說“灌輸式”的知識傳授方式在一定方面受課堂時間、教學任務等諸多方面的限制,而每一名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這樣的“一過式”教學很難做到首位兼顧,“與其控制學生、灌輸學生,不如引導學生、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關注他們對學校教育的需求和期待”。此外,被打破的第二重壁壘是“優等生”“后進生”的界定不再涇渭分明。每一個學生作為學習的個體在接受能力、領悟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也是存在的。一個老師的同一堂課,一定不能做到每位學生都同步發展,微課和平板電腦的合理使用,使很多學困生能夠多遍學習和理解學習內容,并且對自己所學進行測試打分。因此,課堂教學中灌輸知識的比例會下降,隨之而來的是實操和討論課程的增加,尤其是交互式學習、分享與討論。
針對于此,我們在高中階段實行的與平板電腦相結合的“互聯網+”翻轉課堂的模式正好促進了孩子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的微課使我們解決了學生預習的困擾,為此我們做了平板電腦與互聯網有機結合的模式,借助“12學”和北京四中網校的資源,在課前通過微課的學習完成部分導學案,學生的學習做到重難點清晰明了;即時傳送有針對性的測試或練習,并做到同步統計反饋學生的正確率和錯誤的學生名單,有助于對學生掌握情況、及時總結和課堂的高效利用。
要更好地開展結對數學教學工作,實現雙方學校學生對網絡教育資源的和諧有效共享,可以先請鄉村學校教師前往結對城市學校旁聽教師的講課活動,觀摩城市教師如何利用現代化教育資源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學習更多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在聽課活動結束后,再將城鄉雙方教師聚集在一起,針對數學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展開詳細交流。首先由上課的教師對自己課堂教學方案的設計想法進行詳細闡述,加深在場其他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再由鄉村學校教師對講課教師的課堂活動進行點評。經過對教學活動的觀摩學習以及雙方之間的交流互動,彼此能夠更加了解對方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也能互相學習對方的優秀教學經驗,調整教學形式,以確保結對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在小學二年級數學“搭配”的教學活動中,鄉村學校教師通過觀摩,可以了解到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會利用互聯網設備設計開寶箱的游戲,且將學生喜愛的小豬佩奇卡通形象與游戲結合起來,瞬間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游戲展開深入思考,并踴躍回答多種數字排列方法。通過課堂觀摩和教學研討,鄉村教師能夠學會和掌握更多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以教師結對的方式來幫助和促進鄉村教師更好地提升與發展。
2.打造數學同步課堂,共享課堂教學資源
城鄉結對互動,除了教師之間的互動以外,還可以借助網絡的神奇力量,打破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空間壁壘,讓城鄉學校的學生實現課堂同步學習和互動,真正做到教學共享。這種創新性的結對課堂,充分體現出了“互聯網+”下教育的優越性和便利性,既能讓鄉村學校的學生體會到城市學生的課堂氛圍與學習方式,也真正做到了課堂教學的零距離,兩個學校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展開互動交流,鄉村學校的學生還能回答城市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在這種趣味性的教學課堂中,也更有學習熱情。例如,在開展“認識公頃”教學活動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互聯網設備,打造數學同步課堂,鄉村學校的學生可以通過大屏幕觀看城市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還能與教師進行對話,教師先詢問兩邊的學生,都知道哪些面積單位,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1cm2、1dm2、1m2的物體分別有哪些呢?雙方學生因為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會說出許多截然不同的答案,城鄉學生也能通過對方的回答開闊自己的思維。隨后,教師在課堂上開展認識1公頃的合作探究活動,鄉村學生在觀看城市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時,能夠了解和學習到更多新穎的合作學習方法,在以后的數學課堂中,鄉村學校學生也能更好地與教師展開互動交流,積極主動地開展合作探究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3.結對進行教學研討,提升合作課堂效果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城鄉結對互動教學,要求學校和教師利用好手中的資源與設備,探索更加契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先進數學教學模式,真正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城鄉雙方義務教育事業的優質均衡發展。為此,城市學校和鄉村學校,還要積極利用網絡視頻技術開展結對教研活動,提升同步教研工作的時效性,促進結對教研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開展線上同步教研工作時,首先由雙方分別介紹本校該年段數學備課組的日常工作,包括如何制訂教學計劃、如何分配集體備課任務、如何命制過關卷和單元卷、如何開展特色活動、如何共享優質資源這五個方面的內容,如此一來,結對教師就會對雙方的備課工作了解得更加細致深入。這一環節結束后,結對雙方備課組教師,再針對單元測試卷的磨卷內容展開交流探討,包括對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主要內容的討論。通過這種線上同步研討的方式,雙方學校教師能夠在互相溝通的過程中,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研討活動也真正做到了求真務實,契合教學新常規的工作要求,與會教師能夠在研討過程中,受到良好引領,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確保結對互動教學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網絡視頻技術為兩校教師開展教研交流工作,構建了更加順暢的渠道和平臺,進一步縮小了城鄉之間的數學課堂教學差距,真正實現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4.豐富同步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為了確保城市學校能夠為鄉村學校提供更加優質的幫扶服務,提供支援的學校要從本校學生和被支援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開展同步數學課堂活動前,做好一課三磨工作。要組內進行磨課,其次教研單位內進行磨課,并借助互聯網平臺,實施高質量的同步數學教學活動。這樣的互聯網+數學同步課堂,能夠為雙方學校的學生提供更多互動的機會,大家在交流的過程中各抒己見,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例如,教師可以在數學同步課堂上,設計辯論式的兩校學生互動任務。例如,在開展“觀察物體”教學活動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游樂園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動畫中融入加減法的問題,請兩邊的同學動腦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最后,雙方學生可以列舉出多種不同的解法,教師引導學生將這些算式列法進行歸類,然后請兩邊的學生分別說說自己更喜歡哪種解法,這種解法叫什么,喜歡這種解法的理由。在雙方的互動過程中,學生能夠養成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與此同時,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還需要重視教學活動后的教學反饋工作。在同步課堂結束后,雙方教師需要針對課堂教學的情況展開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課堂教學互動情況。通過課后的交流與反思,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確保后續的同步課堂活動取得更好的成效。
5.拓展線上教學模式,拓展學生思維能力
為了更好地實現結對學校之間的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學校之間還可以利用天天智慧課堂進行網絡直播教學,共享雙方學校的優秀直播課例;還可以針對數學教學中實踐性較強的內容,開展網絡拓展課程共享活動。通過這兩種結對互動的方式,能夠確保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展開良好的互動,教師在一起觀看直播課例的過程中,可以共同參與教學研討工作,積極發表自己對課例的看法,并通過評論區進行留言互動,雙方教師在評論留言互動的過程中,也做到了互相交流心得和經驗,能夠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學生們在一起觀看拓展課程的過程中,可以共同鉆研和探討教學內容中的實踐部分,以合作的形式來完成拓展課程中的教學任務,實現兩校學生之間的更好交流互動,令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知識視野得到更好的拓展。
6.組織線上交換課堂,實現兩校互利共贏
為了更好地實現城鄉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接觸到更多教師的教學風格,城鄉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線上數學交換課堂活動。這種新的線上教學模式,可以讓兩校教師不走出校門也能參與精彩的教學研討工作,實現兩所學校互利共贏的教學研修效果。例如,在開展六年級數學同步課堂活動時,城市學校教師先為學生講解一堂關于圓的知識的復習整理課,以“圓形是最美的圖形”引出問題,為什么圓形最美,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引導學生總結出圓形一中同長的特質,隨后,教師為學生展示圓形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的照片,引導學生思考和總結圓形區別于其他圖形的特質,通過這種授課方式,為鄉村學生帶來更多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緊接著,由鄉村地區教師為學生們上一節“生活中的比”數學課,教師以生活中的照片為主線,串聯起整堂課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實際場景中理解和掌握比不同部分的名稱和比值的概念。在兩校教師默契的配合下,不同學校的學生之間也能充分展開互動,學生們有了更多不同的學習體驗,思路得到了更好的拓展,城鄉學生攜手,共享同一堂精彩的數學課。
7.城鄉結對話“雙減”,開啟數學教育新篇章
在“雙減”政策的倡導之下,如何更好地推進城鄉結對現代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成了城鄉學校教師首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在“雙減”政策之下,城鄉教師可以開展雙減同步課堂,展示全新的數學教育風采,不斷拓展“互聯網+”背景下的數學教育新思路。以“雙減”背景下的數學同步課堂“什么是周長”教學為例,雙方學校的教師首先通過教學研討,深入把握兩校學生的具體學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們圍繞“周長的認識和測量”“化曲為直”數學思想的運用、“有序數、同邊相加、平移線段”數學方法的運用等內容,設計趣味化的數學教學方案,學生們在由兩校教師共同構建的雙減同步課堂中,體會到了更多學習數學的樂趣,數學思維得到了有效拓展,積累了更加豐富的數學知識經驗和數學學習方法,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減壓力不減效率,減負擔不減質量。基于“雙減”之下的城鄉結對教育活動,還要求教師設計更加有效的同步課堂作業管理模式。雙方學校的數學教師,除了要做好前期的協同備課、中期的協同教學以及后期的協同反思以外,還要充分重視前置性作業、課堂作業以及課后作業的有效設計,并且充分落實和完善新的作業反饋策略,有效落實“雙減”政策下的同步課堂作業設計。最后,教師還要在雙減的政策背景下,做好數學教學“增”的工作,主要包括課前對學情差異的準確預見和深入分析、主教和輔教在協同備課時做好任務分配、準確預見同步課堂教學互動,只有做好以上“增”的工作,才能確保異地學校學生與教師“身在遠,聲相近”,體現出更加顯著的線上同步課堂成效。
8.結語
城鄉結對互動離不開雙方的積極配合與共同努力,學校和教師應當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利用網絡設備和網絡教學資源,打造空中課堂、線上課堂、牽手課堂,探索更加高效的結對互動教學模式,加快實現教育公平,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質量是大學教育教學的生命線。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和網絡快速普及,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幾乎成為每一位當代大學生的標配,網絡已經成為每位大學生每天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網絡的發展對傳統大學理論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課堂上沖擊正常教學秩序。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游戲的現象非常普遍,很多學校采取了多種措施加以制止,如要求學生課上將手機關機,將手機統一交到課堂前面等,但收效甚微。二是在課下,手機幾乎占據了學生大部分時間。在校園里、教學樓里、食堂里,一手拿著充電寶一手拿著手機的學生隨處可見;更有甚者,有的學生終日沉迷于網絡難以自拔,最終導致學業荒廢而不能畢業。總而言之,大學生被互聯網帶離大學理論課堂的現象已經成為大學校園的常態,課堂教學效果出現滑坡。
大學生注意力為什么會脫x大學課堂教學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長期以來,在互聯網等新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理論課堂教學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忽視或者拒絕接受新的教學技術,致使傳統大學課堂教學暴露出與現代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局限性,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實踐性差。一般來說,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知識,理解就會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培養創新素質和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數理論課程包含很多抽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如果找不到形象的案例,學生就不能親自操作實踐,因此容易導致課堂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對相應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產生困難,從而就會影響教學效果。這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互聯網則更注重使用者的參與程度。
第二,趣味性差。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是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和鉆研的主要動力,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特長。但是,大學理論課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內容本身就比較枯燥乏味,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手段單一,缺少變化,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有效地開展師生互動,使得課堂教學成為教師的“獨角戲”。互聯網則更注重激發使用者的興趣。
第三,自主性差。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集思廣益,讓學生自行構思學習方案,開展小組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而傳統理論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整個課堂上只有教師一個人在“表演”,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缺少參與;學生之間缺少觀點的碰撞,思維被禁錮了。互聯網則賦予使用者較大的自主發揮空間。
第四,開放性差。開放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傳統理論課堂教學屬于封閉式教學,學校為了保持本校的教學模式和特點,較少引入其他院校相關的教學資源。這對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是非常不利的。互聯網對使用者沒有時間、空間和規模的限制,是開放的。
二、基于“互聯網+”的創新型大學理論課堂教學方式比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互聯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在不斷創新,涌現出了許多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范式。根據互聯網技術與大學課堂教學結合的程度和方式劃分,這些新的教學方式分別為MOOC、SPOC和微信移動課堂教學模式。
(一)MOOCs
MOOCs譯作“慕課”,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縮寫,其中文意思為“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它是依托互聯網平臺,將課程視頻、課程數據采集與分析集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社交功能的知識傳遞平臺。2012年被稱為“MOOCs元年”。從此,MOOCs迅速在全球范圍內發展。Udacity,Coursera,edX等多個MOOCs平臺被美國頂尖級大學及其教授創建出來;隨后,歐洲遠程教育大學聯盟牽頭在歐盟的11個國家發起“泛歐MOOC計劃”;在中國,清華大學了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向全球提供中文在線課程。MOOCs受到世界各國高校的重視,說明MOOCs代表一種新型的教學范式。
MOOCs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首先,開放式在線學習是促進MOOCs快速發展的前提。開放式在線學習最大限度地強調了人類應該共同創造并免費共享知識,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學習的愿望。
其次,學習者規模上無限制是推動MOOCs快速發展的外部動力。在MOOCs平臺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進行學習,在人數上沒有限制,甚至各個MOOCs平臺都希望在自己的平臺上注冊學習的人數越多越好。
再次,優質的微課資源是MOOCs平臺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各個MOOCs平臺紛紛以各領域的權威專家為核心,組建專業團隊,將專家的授課制作成5~15分鐘的視頻微課,放在平臺供學習者學習,直接接受最前沿、最權威的講解。事實說明,權威專家的視頻微課成功吸引著大量學習者參與其中。
當然,MOOCs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真正完成學習任務者的人數太少。由于MOOCs開放式學習對學習者的知識基礎沒有限制,所以盡管MOOCs平臺上成功注冊的學習者人數眾多,但是其中絕大多數的學習者知識基礎較差,致使能夠完成課程學習的人數非常少。此外,建設和維護MOOCs平臺的成本非常高,創建和維護MOOCs平臺,需要支付教師薪酬、課程制作和平臺使用等高昂費用,對學生實行免費開放教育,使得大學也難以為繼MOOCs的長期穩定運行等。
(二)SPOC
為了克服MOOCs的局限性,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圣何塞州立大學、邦克山社區學院、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等高校紛紛利用SPOC改革MOOCs教學模式。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縮寫,其中文意思為“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它是實現MOOCs與傳統教學實地銜接的發展,是針對小規模特定人群實施基于MOOCs資源改變高等教育現狀的一種解決方案。它大致有以下兩類:
首先,針對大學校園課堂,將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結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就是,以MOOCs的講座視頻(或同時采用其在線評價等功能)為基礎,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其基本做法是:教師根據自己的偏好和學生的需求,把MOOCs視頻材料作為課下作業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與學生一起處理作業或其他任務,回答學生的問題,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并具體解決那些還沒有被消化的知識點。這種方式也被稱為線上線下(O2O)混合教學模式。
其次,針對純粹在線學習的學習者,SPOC課程設置學習者的申請條件,并設定參加學習的人數規模。SPOC課程要求在線學習者必須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強度,應參與在線討論,并完成規定的作業和考試等任務,通過者將獲得課程完成證書;否則,只能以旁聽生的身份學習相應在線課程。
SPOC創新了課堂教學模式,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和課堂活力,讓教師更多地回歸到課堂上,在小型在線課程上,教師成為真正的課堂主導者。對學生來說,SPOC增強了他們學習的目的性,使他們能夠獲得更完整、更深入的學習體驗,顯著地提高了他們課程的完成率。
(三)微信公眾移動教學模式
微信是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微信軟件、微信公眾平臺相結合形成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社交新方式。微信支持Android、IOS、Windows、Black Berry等操作系統手機,基于微信的平臺無須再針對不同的移動終端單獨開發客戶端程序,降低了開發難度。
通過微信與學習空間的底層對接,學習者在微信中打開學習平臺,即可完成身份識別及登錄,無須輸入用戶名、密碼,縮短了接入時間,符合碎片化學習的快速接入需求。微信直接向學生提供學習資源,使得學生無須額外安裝軟件,無須學習新軟件的使用方法。這些都是高等院校教師將微信平臺建設成為向學生提供學習資源新型教學平臺的重要優勢。
目前關于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微課應用最為廣泛的是語言學習類的公眾平臺,如“follow me app”公眾平臺就是通過美劇讓學習者進行英語的學習。其次為學科教學類的公眾平臺,如面向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公眾平臺。另外,公眾平臺的微型移動課程還應用在其他領域的培訓中,如音樂、金融知識、公務員輔導、職場技能等。
現在微信在大學生群體中已基本普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由于技術、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鮮有高等院校將微信公眾平臺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相結合。
三、結論
科學技術快速進入并改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展趨勢。技術對教育的最大作用應該是讓學生沉浸于一種技術中介的環境,利用技術卻感覺不到技術的存在,從而專注于“學習”而非“技術”本身。雖然目前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MOOCs教學模式能否全面取代大學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從各國的教學實踐可以看出,互聯網技術在大學理論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肯定會越來越廣。也就是說,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對于大學理論課程教學,首先,任課教師和大學應重新認識互聯網普及給課堂教學帶來的新機遇,把互聯網技術作為課堂教學內涵挖掘和外延拓展的新手段,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求知欲。其次,針對大學理論課程教學特點,利用MOOCs平臺的數字教學資源優勢、SPOC平臺適合小規模學生教學功能、適當發揮微信公眾平臺學生普遍使用的特點,構建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教學機制,保證理論課程教學的實踐性、趣味性、自主性和開放性,真正將大學理論課程教學的課堂內外結合在一起。再次,大學教學要改革“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任課教師真正轉變為課程教學的組織者,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賀斌.慕課:本質、現狀及其展望[J].江蘇教育研究,2014(01):3-7.
[2]張文錦.課內外一體化,構建創新教育新平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0):9-12,17.
[3]王朋嬌.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2.
[4]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A大學教育研究,2014,35(01):85-93.
[5]劉淼,李彥蓉.翻轉課堂在工科專業課中的教學研究[J].中國職工教育,2014(24):198-199.
2012 年“互聯網 + ” 的概念被提出以后,世界經濟已漸漸進入“互聯網 + ” 的時代,如今,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可以說,“互聯網+”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不但提升了一個又一個傳統行業的層次,也給每一個人帶來了機遇、希望與挑戰。那么對于中國教育領域,“互聯網+”又意味著什么呢?那就是教育內容的持續更新、教育樣式的不斷變化、教育評價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國教育正進入到一場基于信息技術的更偉大的變革中。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網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網絡學習與課堂學習有機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在當前快速發展的“互聯網 +”時代,信息化教學手段不斷融入課堂教學,而PBL教學法的翻轉課堂就是順應信息化的產物,其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其運用于高職英語口語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PBL教學法概述
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的“ 基于問題的學習”(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下簡稱PBL) 教學模式,于 1969 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最初在醫學(如解剖學、理學、藥理學等)領域得到廣泛使用,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模式的信條是“先問題,后學習”“ 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不同,PBL 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旨在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的問題,是學習者建構寬廣而靈活的知識基礎,從而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其教學思路是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者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起著指導、輔助學習者學習的作用。
二、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 (The Flipped Classroom 也稱為 “反轉課堂”或“顛倒教室”),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主要是將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內容進行翻轉。學生可以在課后通過“微課”對相關內容進行復習,或者對新的知識進行提前預習,并完成相關的微課作業;課上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翻轉課堂”教學將傳統教學模式中知識傳授 ( 課上進行) 和知識內化 ( 課后完成)兩個階段的順序進行了翻轉,這種變革式的教學模式,讓師生之間的角色發生改變,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扮演傳授知識的一方,而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學會自習;學生也不再只是擔任接受知識的一方,而是成為自主化、個性化學習的研究者”。翻轉課堂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然而翻轉課堂并非是在線視頻的代名詞,翻轉課堂除了教學視頻外,還有面對面的互動時間,與同學和教師一起發生有意義的學習活動,翻轉課堂是一種手段,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更是一種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環境。
三、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雖然我國高職院校已開展英語口語教學多年,雖取得一些成就,但由于受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現狀不容樂觀。當前,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在學生方面高職學院學生的英語口語基礎相對比較薄弱,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高等職業院校應社會需求逐步擴大招生,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水平越來越低,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詞匯量少,語法知識匱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差,學生甚至存在 “不敢說” 的現象,在英語課堂的口語表達時會顯得過分焦慮和緊張。由于受各地濃重口音的影響,學生的英語口語發音也各不相同帶有各自地區的特色。另外,在教師方面,大部分教師教學手段單一,過分注重課堂語法的講解,以及基本句型單詞的背誦,教 師 的 教學理念陳舊而教學手段也沿用陳舊的方法進行課題教學,同時一些高職院校英語老師自身素質不高,對課題的掌控能力不足,只是一味要求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者只是簡單的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后進行的作業,讓學生自己課外鍛煉。此外,高職學院普遍外籍教師少,大部分的課程都由中籍教師完成,缺乏 外 教 的 直 接 溝 通 與 互 動 的機會,另外,口語課程的設置不合理,存在課時少、教學條件差等現象,課堂教學與課后訓練、網絡自主學習與教師輔導的脫鉤現象嚴重, 同時也和口語教材的不完善也有關系。
四、網絡課程下PBL教學法的翻轉課堂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應用
在網絡課程下,無論是PBL 教學模式還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它們的教學環節有其共同之處:“教師在課前向學習者提供一些輔導資源,這些輔導資源可以是文字、圖片、音頻、動畫、視頻等資料,學習者有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的活動。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但是這兩種教學模式也有不同之處:PBL 主要是以解Q問題為導向,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主要還是學習者基于問題的學習,而翻轉課堂則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用于學習者課前的自主學習,而教學視頻里的側重點是教師集中講解某一單元知識點或闡述某一觀點”那么,我們可不以把 PBL 的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呢? 從而形成一種利用網絡課堂基于問題的翻轉課堂,應用到高職英語的口語教學模式中去,即將傳統的教學結構翻轉過來,形成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觀看教學視頻提前自學,在課堂上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答疑解惑以及課后綜合評價的模式。
1.課前準備。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上的時間基本上是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有了網絡環境的支撐,在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模式下,課前的學習環節基本上都是由學生自主完成的,知識的傳授及問題的解決轉移到課前。由于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本來就 不強,因此教師在開展口語教學時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進行英語口語翻轉課堂之前,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教學把課程中的知識點分為不同的層次,每個層次進行知識點的細化,把細化的知識點分為不同小的知識單元,“然后通過軟件進行視頻的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比如把一些重點單詞以動畫的方式呈現出來,對一些相對口語難點應當用不同的工具標注出來,以達到一定的視覺效果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點制作完以后以共享的方式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中讓學生進行下載學習”在課前,學生則提前學習、練習并找出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課前任務的反饋信息進行分析,綜合學生提出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
2.課堂教學。在課堂上,PBL教學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回顧知識、教師答疑,鞏固練習、成果展示、知識拓展等方式組織課堂活動。學生在課堂中分成不同的小組,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互相借鑒一些好的學習方法。課堂上教師角色并不再是單一的傳授者,而是逐漸向多元化、復合型轉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培養他們交流合作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之內完成知識的深化和遷移,課堂活動更豐富,學生學習更深入,師生互動更有效,學習興趣更濃厚,最終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采用包容的教育原則,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降低學生焦慮感,鼓勵學生主動張口,“問題設置應該由淺入深,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學生就會有更高的熱情積極去表達。此外,在口語課堂中,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將文化背景滲透于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比分析外來語文化與本族語文化的差異,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印象”,更能深刻地掌握外來語文化,從而達到語言行為、口語交際的得體性。
3.課后評價與反饋。“教師對此次課程的總體評價,總結解決了一些什么問題,亟待解決的問題,課程實施過程中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鑒”,要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就必須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課堂結束后應該理清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例如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態度(根據學生的發言次數以及參加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作業答疑情況,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學習效率等教師可通過上述情況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PBL教學法翻轉課堂是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和思考的課堂,教師應善于引導和“追問”,及時提供反饋和指導。教師依據反饋信息對整個教學活動狀態做出分析與判斷從而對教學計劃的不足之處進行調整和修正 ,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在網絡學習環境中 ,教師用課堂評價技術實現了交互信息的規范化和系統化收集 ,師生共享這些反饋信息 ,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策略和研究習慣 ,使他們成為更具獨立性的成功的學習者。如果課堂時間充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然后再進行總結,從而達到真正的教學目標。
五、結束語
簡而言之,PBL教學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外完成新知學習,在課內完成知識內化。“翻轉課堂”作為新的教學模式,不僅為英語口語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還讓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有所提高。教師在網絡環境下不斷探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能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重視起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途徑和方法。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互聯網+PBL教學法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仍在實踐探索中,尚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在進一步的實踐中逐漸完善,以期獲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曉陽.“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變革[N].中國教育報,2015-04-09(4).
[2]李瑞芹.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PBL)在中職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15.
[3]邱景翎.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7,(03):127-128.
[4]譚姣連,徐曉東.用視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3(11):57-61.
[5]彭敏.微課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銜接的研究[J].校園英語(中旬),2015(1):34-34.
[6]雷雋博.網絡環境下英語口語課堂上教師角色定位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4):43-44.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3-096-1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化,互聯網被逐步應用于各個領域,教學領域也得到了相應的應用研究。對此,筆者考慮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提升當今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進行融合,從而形成充分利用美術課堂教學的資源高效利用、創新能力培育、突破技能培育限制以及因材施教的綜合效應。
一、利用互聯網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互聯網融合分析
1.利用互聯網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互聯網的美術課堂教學創新融合,具有以下可行性:
第一,互聯網的平臺以及資源能夠為美術課堂教學提供多元化素材,并進行有別于傳統教學的多渠道學習。
第二,相較傳統課堂教學,提供更為豐富的美術學習溝通,不僅僅局限于原先的師生課堂關系,更發展至課堂內外的主體溝通、超越校園的兄弟學校同學間的互動溝通,從而為美術教學提供更廣泛的交流空間。
2.利用互聯網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模式。
實行融合互聯網的美術課堂教學,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和學習理論,并通過相關理論指導,進行美術課堂教學互聯網應用的研究,結合現階段美術課堂教學發展情況,可以借助學校現有的計算機、網絡教室、校園網絡主題,形成立體化的的美術課堂教學的互聯網融入。
二、利用互聯網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對策
作為新興技術,互聯網不僅僅是應用于學科的整合,也運用于教學方法創新與課堂教學的創新,更是各類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以及互聯網傳播方式的整合。這種整合,是基于科學合理的教學理論和學習方式理論下的教學創新,本研究主導的課堂教學與互聯網資源融合創新是將教師、學生和課堂以及媒體的資源進行相互協調和動態發展,并通過上述各類因素之間的結合,形成協調效果和教學效果提升的集聚效應。
當今美術教學,主要是結合基礎審美、美感體驗以及藝術鑒賞等素質要求的綜合課程,它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審美認知、意識、判斷和基本的美術理論體系,更重要的是在其之后的美術專業發展以及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審美判斷與價值持有,從對策上應能確保互聯網對于美術課堂教育的融合,獲得上述各方面要素的習得累積,而這一目標實現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在課堂上全面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這一主觀能動性激發的關鍵在于學生與教師,以及美術教學間的關聯,互聯網由于是當前學生廣泛關注的信息平臺,對此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聯網及其平臺的優勢,能夠充分融入美術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實踐教學,并且將學生的學習動機,逐步實現基于互聯網的美術課程自主學習、研究探索性學習模式創新、為美術課堂教學提供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為此本研究根據上述分析,形成以下利用互聯網與美術教學融合,提升其課堂教學效能的創新對策,詳析如下:
1.整合美術課堂教學的互聯網可用資源。
實施基于互聯網的美術課堂教學,借助輔助教學等軟件,以及對應的網絡互動資源,形成包含圖像、文本等介質在內的多項通過校園網進行宣傳、任務布置的美術課堂教學任務,形成以信息化課堂教學的美術課堂教學資源擴充以及效率提升;同時,也促使教師積極地備好課,掌握好課堂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內容更豐富,涉及面更廣。
2.突出美術課堂教學創新能力的互聯網培育。
基于互聯網資源融合性的美術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利用互聯網的細致主題經營,要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延續保護。而對于我國目前銜接的美術課堂教學,則還需要組合學生更為豐富的美術鑒賞與思考能力,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做好美術課堂對于互聯網的應用,例如能便利地使接入網絡,部分年輕教師攜帶一定設備,進行網絡瀏覽和應用評估的。
3.利用互聯網整合美術課堂教學重難點。
利用互聯網進行美術課程的準備,主要是與傳統教學形成新的比對。借助于互聯網進行的多重美術課堂教學創新,則可以以更多的資源陳列平臺使學生抓重點、理論驗證;同時,這一過程主要還需要學生進行主觀能動方面的積極要求提示,是一個互聯網融入美術課堂教學的結合。
4.形成互聯網的美術課堂因材施教教學。
根據這一點,互聯網作為現代化優勢的引用,能夠充分結合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強大的交互功能體驗,提供學生發表新作品、美術鑒賞的看法,實施互動問答;而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個別問題,也可以通過關聯定位,明確對方的個性化指導;最后,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專門多角度溝通交流。
互聯網作為新時代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支撐平臺,具有重要的結合性意義,當今美術教育的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在充分進行美術課堂教學與互聯網融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構建實踐教學、培育鑒賞能力等對應模式。當然,隨著互聯網資源以及平臺“中心化”特點的日益顯著,現代美術教學工作者更加注重對于每一位學生個性特點,及其對于美術教學需求的關注,從而形成更為高效的美術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郭少青.信息技術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一、引言
基于民族地區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在總結了教學硬件設備的發展后,結合網絡發展的最新動態,論述了移動學習的概念特征、可行性、優勢及其不足,提出了智能手機 APP 和傳統面授教學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新教學模式。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將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和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搭建了寬厚的學習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智能手機因可以安裝各類應用軟件(APPLICATION,簡稱APP),在可拓展性方面完勝傳統手機;各類豐富的 APP 軟件,也使得智能手機在輔助教學領域功能和電腦已基本無異;在移動性方面,智能手機的便攜性相對臺式和筆記本電腦優勢是不言自明的;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過去大規模建設的外語語音教室和網絡教室將不再流行,這也為國家節省大筆的設施設備支出。智能手機的智能化和便攜性,結合豐富的 APP 軟件資源,使得英語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有趣,目前,在各類英語學習資源中,單詞類 APP 最為火爆,百詞斬,開心詞場等下載量超過千萬。得益于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口語類 APP 則在近兩年異軍突起,其中,英語流利說和多說英語目前最為流行的口語類 APP,它們的異軍突起也表明了學習者對于提高口語的迫切愿望。
二、開發利用移動學習平臺
1.利用微信平臺。近年來,中國移動互聯網爆發式的增長,帶給移動學習新的契機與體驗,很好地滿足了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中,隨時隨地獲取與處理信息的需求。在數字化移動學習的時代,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型即時通訊應用迅速崛起,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用戶入口之一。構建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環境多數大學以互聯網為支撐進行教學,雖然發展迅速但是也有很多問題:計算機的空間需求大,硬件老化快;而教師需要計算機才能整合教學資源,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學生則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自主學習,無法滿足多樣化需求。所以開發學習平臺很有必要。騰訊公司推出的微信是一種免費的通信應用,并迅速成為了大眾化的交際工具。據調查,有 89%的學生使用微信,并且樂于從微信獲取英語資料。微信中的英語學習平臺有三個優點:投入少、易操作。只需要在學校覆蓋無線網絡即可,無須其他設備。及時的互動和交流可以及時對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多樣化的資源分享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通過訂閱號實現信息的定制化服務。老師推薦有利于英語學習的信息平臺如翻譯教學與研究、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微英語、英語風等要求學生訂閱。訂閱后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通過該公眾賬號的信息平臺收取相關的信息內容并學習。加入微信群組學習。教師將課堂上的講義和課外的學習資料通過文本信息、圖片信息、視頻信息發送給學生,學生可隨時隨地學習這些相關內容。此外,微信語音信息是微信提供的一個方便的通信手段,學生能直接用語音向老師進行提問或咨詢,老師也能快速的用語音回答,便于師生間及時通訊交流。公眾號作為微信的主要服務內容,受到近80%微信用戶的關注,其平臺化功能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移動應用開發方式。同時,微信也榻逃教學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應用創新空間,新型的平臺支持使學習系統開發更加便捷高效。
2.移動應用軟件有很多移動應用軟件可供選擇。如“外研隨身學”App 是為大學生全新設計研發的一款聽課文、看視頻、學單詞的手機應用,“樂背單詞”App 是幫助背單詞的手機應用。通過任何移動設備均可獲取在線作業的提交、打分和反饋系統。學生們采用云存儲系統,可以隨時隨地提交他們的作業。教師利用該系統自動對每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評分并反饋。
3.建立基于校園網的移動學習平臺現在,很多高校實現了校園 WIFI 免費全覆蓋。建立基于校園網的移動學習平臺,在平臺上投放慕課、微課等學習資源和試題庫,建立自主學習系統和自主學習監控系統等,便于學生在線學習、做練習、互動討論、參加測試、了解學習效果,便于教師監控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