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15:09: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村級班子建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我縣1180個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歲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調查表明,近年來,我縣在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體結構不斷優化。各鄉鎮黨委在選拔和任用村級干部時能堅持“以人為本”,勇于打破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的選人用人觀念,全方位啟用人才,及時將優秀人才充實到村級領導班子。近3年來,全縣先后調整村支兩委成員1984人,其中村黨支部書記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級班子整體結構逐步得到了優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大多數兩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別是近年通過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促進了村干部們的廉潔自律,拉近了干部、群眾的感情距離,改善了干群關系,強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識和群眾觀念,也促進了村干部作風轉變。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務實,兢兢業業地工作,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謀利益,村級班子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三是村干部隊伍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縣、鄉兩級將村干部的培訓教育納入了干部教育規劃。近3年來,全縣共舉辦村級干部各類培訓班386期,受訓的村級干部達26840人次。特別是通過村級“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全縣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黨性黨風和政治理論教育,政治思想素質明顯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升。大多鄉鎮對村級班子實行了崗位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對村干部報酬全面實行了統籌,推行了“基礎職務工齡村類別績效”的結構工資制度,并嚴格按規定兌現獎懲,使村干部干有目標,管有依據,評有尺碼。同時,大部分鄉鎮黨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誠與親情聯絡村級干部,在感情上與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時為村干部撐腰壯膽,生活上盡力為村干部排憂解難,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斷淡化,工作積極性普遍高漲。五是后備干部隊伍不斷壯大。近3年來,全縣共培養和發展優秀青年農民黨員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為村級后備干部儲備的達415名。
調查也表明,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社會關系和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村級班子建設中出現和存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影響了村級組織作用的發揮。一是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縣4948名村干部中56歲以上的達756名,占15.3%。有的鄉鎮56歲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達30%以上。江南鎮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書記年齡已滿70歲。全縣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連自己的名字、同意開支等簡單的字都不會寫。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認識不深,貫徹不力,嚴重影響了村級組織作用的發揮。二是干部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夠。部分村干部思想觀念陳舊,工作方法簡單,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覺性。墨守成規,不求改革創新。一些村級班子缺乏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在帶領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強收入方面辦法不多、能力不強。發展經濟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據各鄉鎮黨委評定,全縣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較弱的達2696名,占54.4%;村級班子能力一般和較弱的673個,占59.3%。三是部分村兩委班子關系不協調,工作合力不強。部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開展工作,存在拉山頭,鬧派性的現象。有的支書與村長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班子不協調,思想不統一,無法發揮出村級班子應有的工作合力。工作無法開展,群眾無所事從,經濟無從發展,基本失去了村級組織的戰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級干部隊伍難穩定。農村工作環境艱苦,任務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難落實,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職工作,人心思動現象較普遍,甚至干脆“撂擔子”。東山鄉高星、下茶兩個村共有黨員51名,曾任村組干部的22人,近三年來辭官不做的12人,現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隊伍青黃不接。近年來,隨著經濟、文化、社會的轉型,青年新生力量處于分散、流動狀態,村級組織難于對他們開展有效的教育和培養。部分地方對村干部后備人選的培養選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質、有培養前途的人才很難選拔,后備干部隊伍出現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適人選出來擔任村干部。
二、當前農村基層班子建設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個別鄉鎮對加強村級組織的建設重視不夠。有的鄉鎮只把經濟工作視為主要任務,使基層班子建設與經濟建設脫節。忽視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忽視對基層干部和黨員管理與教育,不注重后備力量的培養與發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沒有發展一名黨員和后備干部,組織生活基本沒有正常開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級干部培養、選拔、任用機制。黨委、政府對于村干部的培養、選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機制。靠家族、幫派勢力當選村干部的現象仍然存在,那些覺悟高、觀念新、能力強,善于促進農村穩定、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優秀人才難以被選拔到村級班子領導崗位上來。有的鄉鎮對村干部重使用輕培養,對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養抓得不力,資金和精力投入不夠,村干部出現思想問題時,主要采取調整的辦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辦法解決,客觀上難以建起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第三,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弱化了村級班子作用的發揮。實行后,多數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弱化。據調查,安化縣80%的村年集體經濟收入不足萬元,60%的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幾乎是空白,村級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少。特別是稅費改革后,“三提五統”等收費項目取消,鄉(鎮)、村兩級財力進一步減弱,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級組織為群眾辦實事的條件受限。群眾長期得不到實惠,對干部缺乏認同感和信任感,導致不少村班子軟弱渙散,在群眾中沒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現基層干部難選、難當、難留的“三難”問題。
第四,待遇偏低難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農村基層干部承擔著促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重任,但許多情況下他們的責權利并不明確,也不平衡,存在著對基層干部責任上嚴格要求,但權力上無相應保障,經濟待遇上又不夠關心的情況。這使農村基層干部難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務上,對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任務只是采取被動應付的態度,影響了村級班子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一是責權不一,心理難平衡。計劃經濟時期,村干部手中掌管著生產的領導權、勞力的調配權、收入的分配權、實物的支配權、資金的使用權等,“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找,當地有威信”。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不斷調整和發展,村級干部原有的工作權力實際上變空或大部分喪失,而責任卻越來越重,計劃生育工作以村為主、“三收”任務完成情況與村干部報酬掛鉤等等,責任與權力的不統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難平衡。部分村干部認為,有本事外出打工賺錢,當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許多村干部存在一種經濟上的“危機感”、感情上的“遺棄感”、政治上的“壓力感”。二是經濟待遇低、難兌現。據調查,目前我縣村支書年平均誤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達300天以上,村主任、文書和計生專干年平均誤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報酬收入為:村支書1180元、村主任1120元、村文書1038元、村計生專干854元。全縣60%的村干部年報酬收入在1000元以下。這樣的工資待遇使許多村干部無法養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認為不劃算,即虧了自己,又虧了家庭。即使按這樣的標準許多村也不能及時足額兌現。全縣有40%的村因無法完成鄉鎮的工作任務,村干部領不到足額的工資數。有的村干部的工資完全用于填補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資墊補達5000多元。三是政治待遇上無奔頭。以前,優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為鄉鎮合同制干部,甚至還可以考錄國家公務員,對村干部鼓勵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農村青年認為村干部在村任職,最多干到村支書,既不能進事業單位,又不能進入公務員序列,感到當村干部政治上沒有奔頭,不愿當村干部。有的在職村干部則認為“勞多,酬少,前無出路,后無退路”,工作上得過且過,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難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貧困的現象較為普遍,全縣6413名卸任村干部中,生活處于特困狀況的達1308人,占20.4%。為探求解決村干部老有所養的問題,我縣曾于1996年制定并實施了《村干部養老保險辦法》,但由于保險體制變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調,不得不于2000年將已收的保險金連本息退還給鄉鎮。縣每年下撥6萬元專項經費到各鄉鎮,由鄉鎮根據財力狀況適當解決。各鄉鎮雖然根據卸任村干部的任職長短,每年給予了適當補貼,但僅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農村五保戶、殘疾人、復員軍人和特困企業下崗職工。
三、加強村級班子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進一步加強對村級班子建設的重視和領導。各級黨委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切實抓好村干部隊伍建設。一是切實加強對村干部隊伍建設的領導和指導。要認真落實好黨建工作責任制,強化鄉鎮黨委的責任。黨委書記要履行好第一責任人的職責,黨委成員要齊心協力抓。二是出臺有關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縣委要根據上級的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有關優惠政策,特別是鼓勵村干部建功立業的傾斜性政策,吸引優秀年青人才從事村干部工作。三是營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環境。鄉鎮黨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執紀執法部門要強化措施,確保村干部正當權益不受侵害,新聞媒體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傳,在全社會推介一批優秀村干部典型。市縣鄉三級建立定期評比表彰先進村級組織和村干部的機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選任機制,致力提高隊伍素質。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和干部隊伍“四化”的方針,通過全面推行村支部“兩推一選”的辦法,選拔懂經營、善管理、能帶領一方群眾共同致富的人進村級班子,并有重點地進行幫帶、培養。一是把好政治素質關。要把那些清正廉潔,公道正派,群眾擁護,有文化、有本領、真心誠意為群眾辦事的人,選進村級領導班子。二是優化隊伍結構。要圍繞支書這個“主角”優化群體結構,配好支部班子,選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隊伍要形成以40歲左右、初中以上文化為主體的年齡梯次結構,每個村級班子至少配備1名35歲以下的優秀年輕人。三是拓寬村干部的選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復員軍人、回鄉知青中選配,又要動員在外打工或經商的能人返鄉任職,還要積極探索和建立國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與從回鄉下崗職工中選配村干部的用人機制,使村干部的來源渠道不斷擴大。四是加強村級后備干部的培養。重點是培養有一定知識水平和專業特長的回鄉知青、退伍軍人和外出打工返鄉的優秀青年在農村創辦領辦經濟實體,并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為村的干部儲備人才。要注重發展優秀青年農民入黨,以鄉鎮為單位建立健全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有計劃地選送他們接受各種職業和專業培訓,參加實踐鍛煉,并定期進行考核、考察,能夠使用的,盡快進入村干部實職崗位。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以及相關的鼓勵、支持社會團體和個人辦學的政策的出臺,我國民辦教育得到了快速地發展。我省的民辦高等教育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贛江大學,后經90年代的快速發展,到本世紀的穩定發展階段。民辦高校為我國的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培養了大量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批應用性人才。民辦高校要生存、發展、壯大必須以教師為根本,一支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穩定性好的教師隊伍是提升民辦高校綜合競爭力和吸引生源的關鍵所在。
一、江西省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現狀
經過20 多年的發展,民辦高校經歷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謀生存,在艱難的困境中求發展,已經由兒童期步入到青年期而茁壯成長,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有相對較好的改觀,其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為今后的更大發展奠定了穩固的根基。
當前,江西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主要由面向全國高校及企事業單位招聘的青年專職教師、特聘己退休教師、兼職教師等人員構成。專職教師的主體是青年教師,占到學校教學的2/3以上,是教學中的主要骨干力量,民辦高校普遍實行坐班制,是其唯一職業。另一主體是其他公辦高校、企業退休人員,這些人普遍有高級職稱,科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對年輕老師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專職老師有固定的教學工作崗位,責任心較強,教學經驗較豐富,基本能保證教學質量。兼職教師中成分較復雜,有高校老師、在讀研究生及企事業單位的職工,教學效果良莠不齊,有的精力上疲于應付,備課不充分,照本宣科。
江西民辦高校對師資隊伍建設上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大量吸引外省名牌學校高學歷博士、碩士畢業生來校任教,為其提供豐厚的報酬,寬厚的人文環境,優厚的辦公和生活條件,做到“事業引人、感情留人、待遇吸人”。形成一支結構精良的優秀團隊,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先進的設備及豐厚的報酬。
二、民辦高校教師隊伍不足方面
1.流動性大,歸屬感欠缺。一有機會就離開,僅僅把它當做一個臨時的跳板,教師沒有編制、隨時可能被學校解聘,工資低,社會認可及社會福利和保障等方面,與公辦高校相比相差較遠,總覺得低人一等,因此,他們就極易跳槽。
2.經驗缺乏,職稱低。良好的教學科研梯隊對于高校的發展和競爭力非常重要。由于民辦高校的待遇和社會認可度使得具有高水平的教授、專家、中青年骨干不屑到民辦高校任教,只能從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中挑選暫時沒有更好去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或者聘請一些已退休在家或在原單位內退的老教師,大部分年輕教師教學時間短,教學經驗欠缺,不能很好駕馭學生和控制課堂教學秩序,也不了解高等學校教學情況。這些方面將嚴重影響和制約我省民辦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3.薪酬機制不合理,缺乏激勵機制。一是薪酬機制不合理。民辦高校為節省開支,實現利潤最大化,收入由基本工資加課時費構成,基本工資每月固定發放一次,課時費根據每月上課的節數來發放,有的學校每月發一次,有的一學期發兩次,有的每學期結束后一起發。目前民辦高校辦學資金都是自籌,財政收入渠道單一,使得許多民辦高校不得不把教師的工資降到較低的標準。此外,生源意味著生存,每年民辦高校的老師除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完成學校給老師下達的招生指標,未完成招生任務的老師,要面臨扣暑期工資及少排課,甚至解聘。所以當得到的回報與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例時,薪酬激勵的目的不但達不到,反而更易引起老師的不滿,流失也就司空見慣。二是福利制度不完善。民辦高校教師的福利待遇遠不如公辦院校。公辦院校都采用國家保證工資,學校通過創收解決福利。而民辦高校主要通過收取學費來保證教師的工資,有的民辦高校由于生源的不足,教師的正常工資都難以保證月月兌現,福利就自然而然極力減少,即使有也只是象征性的發點。
三、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的解決途徑
1.加強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識。民辦高校的創辦者和領導層應有意識地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否合理將從根本上決定民辦高校今后的發展前途,民辦高校的創辦人和領導層是否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將起著決定作用。
2.建立現代教育管理制度。我省民辦高校存在著產權不清晰,部分民辦高校內部還存在家族化辦學、私營企業及私人小集團辦學的傾向。應根據《民辦非經濟組織登記管理條例》及《民辦教育促進法》等的相關規定指引民辦高校建立“三會一層”即(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為代表的現代公司制的投資與管理模式,建立現代教育管理制度,把民辦高校建設成責、權、利明晰的現代高校法人制度,使民辦高校穩定、快速、健康發展。
3.提高教師待遇,制定增長機制。一方面,政府在擴大招生計劃、給予招生優惠政策等方面為民辦高校提供保護和扶持,保證其有合適的生源,同時民辦高校自身要充分運用市場手段,想方設法擴大生源,增加辦學收入,爭取政府對民辦高校資金補貼,以便能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民辦高校應保證每年固定投入不低于年收益60%的資金用于提高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并建立合適的工資增長機制,每2-3年適當增加基本工資和課時費標準,讓教師看到希望,安心踏實地為學校工作,成為學校的主人。可以通過行政規章制度的方式對學校的收入進行劃分,并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確保教師的工資福利和社會統籌按時按月發放,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
4.加強培訓力度。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培訓工作要體現前沿性、科學性、創新性,讓教師“走出去”與“引回來”,拓展教師的視野,最大限度地獲得學科前沿知識,先進的教學方法、理念和經驗,注重質量和效益相結合。民辦高校要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從長處著想,保證充足的資金和人力,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學習,并使之經常化、制度化,不斷加強校與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教師內部形成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氛圍,使教育教學水平得以提升。通過學科建設和研究帶動師資隊伍建設,針對不同專業、課程,進行專業發展和師資配備規劃,承擔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企業的科研課題和內部課題鼓勵教師進行科學研究,使其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提高教學和業務水平。
5.建立合理的考評、獎懲制度。合理的考評和中肯的獎懲制度有助于激發學校的活力,使教師的創造才能充分發揮,做到人盡其才,也是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穩定的有效措施。加強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以人性化地考評教師的教學效果,從德、能、績、勤四個方面對教師全面考核,綜合評估。對評估結果要由專門的評審委員會認真分析,對考評為優秀的教師通報表揚,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對表現差的要與之進行溝通,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可行性整改方案,不能一棍子打死。
參考文獻:
[1]楊全印.民辦高校師資問題研究 [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5).
[2]吳倫敦,張紅,金曾妮.民辦高等學校隊伍建設任重道遠[J].高教探索,2005,(1).
[3]李建忠.我國民辦高校的人力資源現狀與對策[J].2005,(9).
[4]楊文,賈東榮.試論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5,(9).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以及相關的鼓勵、支持社會團體和個人辦學的政策的出臺,我國民辦教育得到了快速地發展。我省的民辦高等教育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贛江大學,后經90年代的快速發展,到本世紀的穩定發展階段。民辦高校為我國的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培養了大量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批應用性人才。民辦高校要生存、發展、壯大必須以教師為根本,一支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穩定性好的教師隊伍是提升民辦高校綜合競爭力和吸引生源的關鍵所在。
一、江西省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現狀
經過20 多年的發展,民辦高校經歷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謀生存,在艱難的困境中求發展,已經由兒童期步入到青年期而茁壯成長,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有相對較好的改觀,其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為今后的更大發展奠定了穩固的根基。
當前,江西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主要由面向全國高校及企事業單位招聘的青年專職教師、特聘己退休教師、兼職教師等人員構成。專職教師的主體是青年教師,占到學校教學的2/3以上,是教學中的主要骨干力量,民辦高校普遍實行坐班制,是其唯一職業。另一主體是其他公辦高校、企業退休人員,這些人普遍有高級職稱,科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對年輕老師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專職老師有固定的教學工作崗位,責任心較強,教學經驗較豐富,基本能保證教學質量。兼職教師中成分較復雜,有高校老師、在讀研究生及企事業單位的職工,教學效果良莠不齊,有的精力上疲于應付,備課不充分,照本宣科。
江西民辦高校對師資隊伍建設上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大量吸引外省名牌學校高學歷博士、碩士畢業生來校任教,為其提供豐厚的報酬,寬厚的人文環境,優厚的辦公和生活條件,做到“事業引人、感情留人、待遇吸人”。形成一支結構精良的優秀團隊,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先進的設備及豐厚的報酬。
二、民辦高校教師隊伍不足方面
1.流動性大,歸屬感欠缺。一有機會就離開,僅僅把它當做一個臨時的跳板,教師沒有編制、隨時可能被學校解聘,工資低,社會認可及社會福利和保障等方面,與公辦高校相比相差較遠,總覺得低人一等,因此,他們就極易跳槽。
2.經驗缺乏,職稱低。良好的教學科研梯隊對于高校的發展和競爭力非常重要。由于民辦高校的待遇和社會認可度使得具有高水平的教授、專家、中青年骨干不屑到民辦高校任教,只能從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中挑選暫時沒有更好去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或者聘請一些已退休在家或在原單位內退的老教師,大部分年輕教師教學時間短,教學經驗欠缺,不能很好駕馭學生和控制課堂教學秩序,也不了解高等學校教學情況。這些方面將嚴重影響和制約我省民辦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3.薪酬機制不合理,缺乏激勵機制。一是薪酬機制不合理。民辦高校為節省開支,實現利潤最大化,收入由基本工資加課時費構成,基本工資每月固定發放一次,課時費根據每月上課的節數來發放,有的學校每月發一次,有的一學期發兩次,有的每學期結束后一起發。目前民辦高校辦學資金都是自籌,財政收入渠道單一,使得許多民辦高校不得不把教師的工資降到較低的標準。此外,生源意味著生存,每年民辦高校的老師除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完成學校給老師下達的招生指標,未完成招生任務的老師,要面臨扣暑期工資及少排課,甚至解聘。所以當得到的回報與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例時,薪酬激勵的目的不但達不到,反而更易引起老師的不滿,流失也就司空見慣。二是福利制度不完善。民辦高校教師的福利待遇遠不如公辦院校。公辦院校都采用國家保證工資,學校通過創收解決福利。而民辦高校主要通過收取學費來保證教師的工資,有的民辦高校由于生源的不足,教師的正常工資都難以保證月月兌現,福利就自然而然極力減少,即使有也只是象征性的發點。
三、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的解決途徑
1.加強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識。民辦高校的創辦者和領導層應有意識地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否合理將從根本上決定民辦高校今后的發展前途,民辦高校的創辦人和領導層是否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將起著決定作用。
2.建立現代教育管理制度。我省民辦高校存在著產權不清晰,部分民辦高校內部還存在家族化辦學、私營企業及私人小集團辦學的傾向。應根據《民辦非經濟組織登記管理條例》及《民辦教育促進法》等的相關規定指引民辦高校建立“三會一層”即(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為代表的現代公司制的投資與管理模式,建立現代教育管理制度,把民辦高校建設成責、權、利明晰的現代高校法人制度,使民辦高校穩定、快速、健康發展。
3.提高教師待遇,制定增長機制。一方面,政府在擴大招生計劃、給予招生優惠政策等方面為民辦高校提供保護和扶持,保證其有合適的生源,同時民辦高校自身要充分運用市場手段,想方設法擴大生源,增加辦學收入,爭取政府對民辦高校資金補貼,以便能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民辦高校應保證每年固定投入不低于年收益60%的資金用于提高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并建立合適的工資增長機制,每2-3年適當增加基本工資和課時費標準,讓教師看到希望,安心踏實地為學校工作,成為學校的主人。可以通過行政規章制度的方式對學校的收入進行劃分,并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確保教師的工資福利和社會統籌按時按月發放,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
4.加強培訓力度。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培訓工作要體現前沿性、科學性、創新性,讓教師“走出去”與“引回來”,拓展教師的視野,最大限度地獲得學科前沿知識,先進的教學方法、理念和經驗,注重質量和效益相結合。民辦高校要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從長處著想,保證充足的資金和人力,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學習,并使之經常化、制度化,不斷加強校與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教師內部形成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氛圍,使教育教學水平得以提升。通過學科建設和研究帶動師資隊伍建設,針對不同專業、課程,進行專業發展和師資配備規劃,承擔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企業的科研課題和內部課題鼓勵教師進行科學研究,使其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提高教學和業務水平。
5.建立合理的考評、獎懲制度。合理的考評和中肯的獎懲制度有助于激發學校的活力,使教師的創造才能充分發揮,做到人盡其才,也是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穩定的有效措施。加強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以人性化地考評教師的教學效果,從德、能、績、勤四個方面對教師全面考核,綜合評估。對評估結果要由專門的評審委員會認真分析,對考評為優秀的教師通報表揚,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對表現差的要與之進行溝通,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可行性整改方案,不能一棍子打死。
參考文獻:
[1]楊全印.民辦高校師資問題研究 [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5).
對照科學發展型領導班子的標準和省市領導班子建設“五個好”的要求,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為:
(一)思想認識缺乏高度,重視程度不夠高。個別領導班子認為思想政治建設是軟任務、虛工作,見效慢,成果顯現不明顯,存在抓不抓無所謂思想,沒有擺到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首要位置,往往出現會議布置多,文件強調多,而實際執行卻認真分析少,只重形式不重實效,人為弱化了思想政治建設工作。
(二)理論學習缺乏剛性要求,學習機制不健全。在干部理論學習培訓考核上,對于理論學習和政治思想提高情況的檢查和監督缺乏定量和定性的規定和標準,使理論學習難以量化把握。很多單位在對領導干部考核過程中,缺少理論學習內容的考核項目和標準,理論學習情況、水平和干部提拔任用脫節現象普遍存在。
(三)思想政治建設缺乏有效手段,建設過程缺乏活力。一些領導班子不能花費精力認真研究新形勢下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規律和辦法,長期沿用多年的老辦法、老套路,手段單一,方法陳舊,形式古板,工作沒有特色,使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工作是缺乏生機和活力。
(四)思想政治建設缺乏考核機制,考核工作缺乏規范性。在傳統干部考核評價體系中,尚未形成比較系統、具體、可量化的領導干部思想政治建設素質評價標準,從而導致在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屆中、屆末和年度考核時,往往出現對經濟工作考核的指標偏多,對思想政治建設考核偏少,這也是部分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熱衷搞經濟建設而輕視思想政治建設的主要原因。
二、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意見及建議
根據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現狀和普遍問題,在今后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建設作為領導班子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按照科學發展型領導班子建設的總體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設的成效來推動和促進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的實際效果來檢驗和衡量思想政治建設的總體水平。具體對策和建議如下:
(一)以強化理論武裝來提高班子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要切實通過抓好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內容的理論武裝,使各級領導干部科學發展的素質能力不斷得到提高;通過建立統一的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教育規劃,使領導干部學習有時間、學習有抓手、學習有方向;充分發揮各級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作用,拓寬路子,放開視野,合理利用和整合教育資源,逐步建立適應形勢發展和時代要求的分層分類的教育培訓新模式,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通過建立領導干部帶頭講學,定期述學和隨機考學等制度,扭轉當前領導干部理論學習管理不嚴、考核不實、組織不力的現狀,切實提高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5)04-0082-04[作者簡介]羅靜(1976―),女,湖南邵陽人,碩士,貴州省圖書館網絡數字服務中心副研究館員。
近10年來我國政府對公共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投入逐年加大,數字圖書館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日趨完善,大有趕超世界發達國家的趨勢,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公共數字圖書館建設中存在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公共數字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建設資金投入的收效以及公共數字圖書館的利用率。
一、公共數字圖書館建設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公共數字圖書館資源欠缺、服務滯后
1.資源建設方面
在資源建設方面,商業數字資源占有公共數字圖書館資源總量的較高份額,公共數字圖書館自建資源欠缺且建設質量不高。下表列出了部分公共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情況,包括購買的商業數字資源和自建數字資源,從表中我們不難看出,由于受到數據商的限制,大多數公共數字圖書館購買的商業數字資源基本相同,重復購買現象十分普遍。自建數字資源多以地方特色為主,但基本都限制在館內局域網內使用,且建庫質量和標準并不統一。而且各數字圖書館數據庫的平臺也缺乏開放性和互聯性,導致數字資源建設專業化程度不高、利用率低、高水平數據庫少、內容結構不合理等狀況。
此外,目前各公共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大部分來自商業數據庫,如:同方知網、維普資訊、萬方數據、龍源期刊占據了全國中文電子期刊市場90%以上的份額;超星、方正阿帕比、書生、中文在線四大電子書出版商也占據了全國中文電子書市場90%以上的份額。這種高度集成化的海量數字資源使得公共數字圖書館在數字文獻來源方面對出版廠商的依賴度大大提高。公共數字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服務也更多地受到來自出版商的影響和制約,最常見的是在數字資源訪問上受到流量、并發數和IP限制。
2.服務方面
在服務方面,公共數字圖書館服務滯后。數字圖書館是海量的數字資源倉庫,由于資源類型不同、來源不同、數據庫異構等問題使得各類資源難以統一展現給用戶。為用戶提供的資源檢索服務往往需要通過多個平臺入口才得以實現檢索。此外,導航系統的不完善、個性化服務、主動服務和推送服務的不深入等也增加了普通用戶的使用難度。各地公共數字圖書館主要數字資源列表
上海數字圖書館浙江網絡圖書館重慶數字圖書館貴州數字圖書館主要商業數字資源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全文庫Cnki中國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全文庫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Cnki中國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全文庫龍源電子期博看電子期刊博看電子期刊龍源電子期Apabi中文電子圖書超星電子圖書超星電子圖書超星電子圖書Netlibrary外文電子圖書*金圖國際外文數字資源庫*外研社外語資源庫*無主要自建特色資源上海年華*民國報紙*重慶地方數據庫*貴州輔縣志全文庫*抗戰圖片庫*浙江家譜總目提要*重慶抗戰*民國圖書全文庫*晚清和民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民國期刊*民國文獻數據庫*民國期刊全文庫*上圖講座視頻數據庫*地方志聯合目錄*重圖講座視頻數據庫*貴州農民畫數據庫注:帶*號表示局域網內使用(二)公共數字圖書館資源使用率低
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率不高也大大制約了公共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步伐。目前各公共數字圖書館除購買商業數據庫以外,自建資源多以地方特色數據庫為主,內容和形式不夠豐富,適合大眾閱讀的綜合性數字資源相對較少,是導致數字資源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就目前來說,公共數字圖書館普遍采用基于館內(含成員館)局域網的數字文獻服務模式和館外持借書證登錄的數字文獻服務模式,這使得大量的數字化文獻資源只能通過館內局域網,或即便是通過互聯網也只限定被公共圖書館的有效讀者所利用。這無形中增加了讀者的使用成本(特別是時間成本),極大地抵消了數字化文獻資源所具有的高效、快捷的優勢,迫使相當一部分讀者放棄利用數字圖書館豐富的數字化館藏,轉而從互聯網上尋求替代性資源。此外,公共數字圖書館缺乏宣傳,導致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因而沒法使用。
(三)公共數字圖書館之間缺乏整體協調與共建共享
近年來各區域數字圖書館建設如火如荼,但各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缺乏統一標準、規范,且由于區域間圖書館分屬部門不同,導致各館之間處于分割建設狀態,無法互聯互訪。此外,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和行業圖書館之間也各自為政缺乏協調,無法形成數字資源的整體優勢,數字資源被困在圍墻之內,沒能真正實現共建共享。
(四)基于新媒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形態尚未實現
新媒體服務在我國公共數字圖書館中處于起步階段,例如:在數字電視服務方面,國家圖書館與北京歌華有線合作推出數字電視服務。在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方面,國內大多數開展的服務仍然只有SMS。即使開展WAP服務的也主要是常規服務,即館藏目錄檢索、讀者借閱信息查詢等內容,包括國家圖書館的“掌上國圖”,也只實現了特色資源檢索服務。
(五)公共數字圖書館未能充分利用網絡的便利性
在我國,互聯網上公眾想要獲取信息資源,查閱資料,大多數人都選擇直接在百度、谷歌中進行搜索,相對這些成熟的網站來說,數字圖書館雖然擁有豐富的數字資源,但是在公眾意識里尚未形成統一的知識體系,且門戶網站上復雜的身份認證系統、沒有方便快捷的檢索通道等都是導致用戶流失的原因。
二、完善公共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對策思考
(一)擴展渠道提高公共數字圖書館使用率
1.不斷豐富公共數字圖書館資源
公共數字圖書館不同于專業數字圖書館和行業數字圖書館,其用戶遍布社會各個階層,所以公共數字圖書館上的數字資源應該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補充和豐富,除了專業性資源外,還應增加適合大眾閱讀的綜合性、娛樂性數字資源,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它。
2.盡量簡化用戶檢索入口
數字圖書館是海量的數字資源倉庫,由于資源類型不同、來源不同、數據庫異構等問題使得各類資源難以統一展現給用戶。為用戶提供的資源檢索服務往往需要通過多個平臺入口才得以實現檢索,大大增加了用戶的使用難度。公共數字圖書館應該盡量簡化各類資源的進入通道,方便用戶登錄,簡化使用流程,從而提高利用率。
3.完善導航系統、個性化服務和參考咨詢等服務
完善的導航系統可以指導用戶方便快捷地使用館內資源,良好的個性化服務和參考咨詢服務可以減低普通用戶的使用難度。比如:用戶通過參考咨詢系統提交咨詢主題,后臺參考咨詢員會在公共數字圖書館的各個數據庫中查找與該主題相關的各類型資源,通過在線或郵箱等方式將所查詢到的資源推送給用戶,從而為用戶節約大量的時間,為用戶帶來增值服務,吸引用戶關注數字圖書館。
4.加強公共數字圖書館的宣傳
公共數字圖書館是政府主辦的公益機構,已建成的公共數字圖書館若不加強宣傳,讓用戶了解它、使用它,便失去了建設的意義,浪費了公共財政資金的投入。因此,可以通過各種媒體進行正面宣傳,也可以通過舉辦各種活動的方式,讓用戶了解其擁有的資源以及可以實現的功能,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用戶使用。
在這個問題上貴州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經驗值得借鑒。為了使廣大公眾進一步了解使用貴州省數字圖書館,調動全省公眾參與健康上網、理性用網的熱情,貴州數字圖書館自建成后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先后從以下方面進行宣傳:(1)借助省內各大媒體,通過報刊、網站、電視、廣播、手機短信等方式進行宣傳;(2)多次走進兩會向參會代表和委員提供數字化服務;(3)走進機關、走進校園、走進基層、走進農村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和舉辦培訓班等方式宣傳貴州數字圖書館;(4)舉辦全省公共圖書館館員技術培訓班,依托各級公共圖書館將貴州數字圖書館在全省推廣;(5)在全省范圍內依托貴州數字圖書館平臺舉辦各種征文比賽;(6)與貴州省科協合作,舉辦“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系列活動,通過培訓、競賽等各種方式,將貴州數字圖書館豐富的資源展示給公眾。貴州數字圖書館自2009年9月28日開通,截止到2014年底,網站累計訪問量已突破9000萬人次,主要數字資源的使用率在全國公共數字圖書館中名列前茅。
5.借鑒成功大型網站的建設經驗
可以借鑒例如百度等網站的成功經驗,將資源進行有效的梳理、整合以及分類。公共數字圖書館不僅要為用戶提供單純的電子書和電子期刊等資源的使用,還應成為一套完整的知識定位系統,這需要對搜索引擎進行深層次的開發和建設,完善搜索功能、擴展搜索內容,真正讓公共數字圖書館成為公共信息服務的中心和樞紐。
(二)提升公共數字圖書館建設能力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1.統一數字資源建設標準實現共建共享
數字圖書館的基礎是海量、異構的數字資源庫,數字資源建設標準的統一尤為重要。例如:近幾年國家圖書館面向全國組織的數字資源征集和聯建項目,出臺了相關的《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征集數據標準規范》《推廣工程數字資源聯合建設地方文獻項目建設規范》等,為各地元數據、民國文獻、地方文獻等數字資源加工提供了依據并已實現了資源的共建共享。因此,可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組織圖書館界、信息產業界等參與制定符合我國數字資源特征并與國際通用標準接軌的相關標準、協議和規范。
2.面向公眾建立綜合性數字資源庫群
公共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應從全局出發,做好統籌規劃,在資源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公眾需求,建設合理的并能提供高效利用的數字文獻信息資源,立足圖書館,形成面向社會公眾的綜合性數字資源庫群。如:可建立學術研究基礎資源庫、立法決策服務資源庫、少年兒童優秀資源庫等適合大眾各層面的專題信息資源庫群。
3.實行資源登記制度避免重復建設
建立面向全國的數字資源開放登記制度,搭建全局性的數字資源圖譜,為數字資源的開放檢索、整合、評估和開發等深度建設提供元數據基礎。如:構建“國家資源建設管理中心”實行資源登記管理維護制度,采用規范化描述和登記系統,全面梳理各類型中外文數字資源的權屬及其讓渡情況,對離散式分布的數字資源進行集中揭示和有效管理,優化元數據與對象數據的合理關聯,形成一個開放的、有機發展的數字資源共知共建共享基礎平臺。
4.拓展服務能力實現數字資源利用最大化
提升數字圖書館的服務能力,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個性化服務、導航服務、咨詢服務建設以外,還必須增強公共數字圖書館的宏觀調控能力。可采取相關國家部委、出版發行商與科研單位聯合的方式,通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對商業數據資源與數字圖書館自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與義務,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特別應該通過各級政府加強對商業數字資源開放程度的政策調適,讓公共數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有效地突破IP限制、并發限制及流量限制,真正成為一座沒有圍墻的圖書館,最大限度地為公眾所利用。
(三)加強區域性合作搭建公共數字圖書館網絡
1.加強行業合作推進公共數字圖書館建設
國內各公共數字圖書館應進行跨行業、跨部門的合作,比如可以通過建立數字圖書館聯盟、技術協會、學會等方式聯合起來,進行資源互補和技術攻關研究。利用聯盟的方式爭取政府部門在政策、法規上的支持和信息產業界的相助,實現宏觀調控。通過跨行業的技術協作,了解國外數字圖書館建設先進技術和經驗,為建設符合本土需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公共數字圖書館奠定基礎。
2.增強公共數字圖書館區域性聯動
一、我縣村級班子建設的基本情況
我縣1180個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歲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調查表明,近年來,我縣在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體結構不斷優化。各鄉鎮黨委在選拔和任用村級干部時能堅持“以人為本”,勇于打破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的選人用人觀念,全方位啟用人才,及時將優秀人才充實到村級領導班子。近3年來,全縣先后調整村支兩委成員1984人,其中村黨支部書記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級班子整體結構逐步得到了優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大多數兩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別是近年通過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促進了村干部們的廉潔自律,拉近了干部、群眾的感情距離,改善了干群關系,強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識和群眾觀念,也促進了村干部作風轉變。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務實,兢兢業業地工作,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謀利益,村級班子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三是村干部隊伍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縣、鄉兩級將村干部的培訓教育納入了干部教育規劃。近3年來,全縣共舉辦村級干部各類培訓班386期,受訓的村級干部達26840人次。特別是通過村級“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全縣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黨性黨風和政治理論教育,政治思想素質明顯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升。大多鄉鎮對村級班子實行了崗位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對村干部報酬全面實行了統籌,推行了“基礎+職務+工齡+村類別+績效”的結構工資制度,并嚴格按規定兌現獎懲,使村干部干有目標,管有依據,評有尺碼。同時,大部分鄉鎮黨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誠與親情聯絡村級干部,在感情上與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時為村干部撐腰壯膽,生活上盡力為村干部排憂解難,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斷淡化,工作積極性普遍高漲。五是后備干部隊伍不斷壯大。近3年來,全縣共培養和發展優秀青年農民黨員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為村級后備干部儲備的達415名。
調查也表明,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社會關系和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村級班子建設中出現和存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影響了村級組織作用的發揮。一是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縣4948名村干部中56歲以上的達756名,占15.3%。有的鄉鎮56歲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達30%以上。江南鎮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書記年齡已滿70歲。全縣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連自己的名字、同意開支等簡單的字都不會寫。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認識不深,貫徹不力,嚴重影響了村級組織作用的發揮。二是干部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夠。部分村干部思想觀念陳舊,工作方法簡單,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覺性。墨守成規,不求改革創新。一些村級班子缺乏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在帶領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強收入方面辦法不多、能力不強。發展經濟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據各鄉鎮黨委評定,全縣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較弱的達2696名,占54.4%;村級班子能力一般和較弱的673個,占59.3%。三是部分村兩委班子關系不協調,工作合力不強。部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開展工作,存在拉山頭,鬧派性的現象。有的支書與村長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班子不協調,思想不統一,無法發揮出村級班子應有的工作合力。工作無法開展,群眾無所事從,經濟無從發展,基本失去了村級組織的戰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級干部隊伍難穩定。農村工作環境艱苦,任務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難落實,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職工作,人心思動現象較普遍,甚至干脆“撂擔子”。東山鄉高星、下茶兩個村共有黨員51名,曾任村組干部的22人,近三年來辭官不做的12人,現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隊伍青黃不接。近年來,隨著經濟、文化、社會的轉型,青年新生力量處于分散、流動狀態,村級組織難于對他們開展有效的教育和培養。部分地方對村干部后備人選的培養選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質、有培養前途的人才很難選拔,后備干部隊伍出現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適人選出來擔任村干部。
二、當前農村基層班子建設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個別鄉鎮對加強村級組織的建設重視不夠。有的鄉鎮只把經濟工作視為主要任務,使基層班子建設與經濟建設脫節。忽視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忽視對基層干部和黨員管理與教育,不注重后備力量的培養與發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沒有發展一名黨員和后備干部,組織生活基本沒有正常開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級干部培養、選拔、任用機制。黨委、政府對于村干部的培養、選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機制。靠家族、幫派勢力當選村干部的現象仍然存在,那些覺悟高、觀念新、能力強,善于促進農村穩定、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優秀人才難以被選拔到村級班子領導崗位上來。有的鄉鎮對村干部重使用輕培養,對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養抓得不力,資金和精力投入不夠,村干部出現思想問題時,主要采取調整的辦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辦法解決,客觀上難以建起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第三,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弱化了村級班子作用的發揮。實行后,多數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弱化。據調查,安化縣80%的村年集體經濟收入不足萬元,60%的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幾乎是空白,村級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少。特別是稅費改革后,“三提五統”等收費項目取消,鄉(鎮)、村兩級財力進一步減弱,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級組織為群眾辦實事的條件受限。群眾長期得不到實惠,對干部缺乏認同感和信任感,導致不少村班子軟弱渙散,在群眾中沒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現基層干部難選、難當、難留的“三難”問題。
第四,待遇偏低難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農村基層干部承擔著促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重任,但許多情況下他們的責權利并不明確,也不平衡,存在著對基層干部責任上嚴格要求,但權力上無相應保障,經濟待遇上又不夠關心的情況。這使農村基層干部難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務上,對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任務只是采取被動應付的態度,影響了村級班子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一是責權不一,心理難平衡。計劃經濟時期,村干部手中掌管著生產的領導權、勞力的調配權、收入的分配權、實物的支配權、資金的使用權等,“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找,當地有威信”。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不斷調整和發展,村級干部原有的工作權力實際上變空或大部分喪失,而責任卻越來越重,計劃生育工作以村為主、“三收”任務完成情況與村干部報酬掛鉤等等,責任與權力的不統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難平衡。部分村干部認為,有本事外出打工賺錢,當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許多村干部存在一種經濟上的“危機感”、感情上的“遺棄感”、政治上的“壓力感”。二是經濟待遇低、難兌現。據調查,目前我縣村支書年平均誤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達300天以上,村主任、文書和計生專干年平均誤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報酬收入為:村支書1180元、村主任1120元、村文書1038元、村計生專干854元。全縣60%的村干部年報酬收入在1000元以下。這樣的工資待遇使許多村干部無法養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認為不劃算,即虧了自己,又虧了家庭。即使按這樣的標準許多村也不能及時足額兌現。全縣有40%的村因無法完成鄉鎮的工作任務,村干部領不到足額的工資數。有的村干部的工資完全用于填補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資墊補達5000多元。三是政治待遇上無奔頭。以前,優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為鄉鎮合同制干部,甚至還可以考錄國家公務員,對村干部鼓勵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農村青年認為村干部在村任職,最多干到村支書,既不能進事業單位,又不能進入公務員序列,感到當村干部政治上沒有奔頭,不愿當村干部。有的在職村干部則認為“勞多,酬少,前無出路,后無退路”,工作上得過且過,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難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貧困的現象較為普遍,全縣6413名卸任村干部中,生活處于特困狀況的達1308人,占20.4%。為探求解決村干部老有所養的問題,我縣曾于1996年制定并實施了《村干部養老保險辦法》,但由于保險體制變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調,不得不于2000年將已收的保險金連本息退還給鄉鎮。縣每年下撥6萬元專項經費到各鄉鎮,由鄉鎮根據財力狀況適當解決。各鄉鎮雖然根據卸任村干部的任職長短,每年給予了適當補貼,但僅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農村五保戶、殘疾人、復員軍人和特困企業下崗職工。
三、加強村級班子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進一步加強對村級班子建設的重視和領導。各級黨委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切實抓好村干部隊伍建設。一是切實加強對村干部隊伍建設的領導和指導。要認真落實好黨建工作責任制,強化鄉鎮黨委的責任。黨委書記要履行好第一責任人的職責,黨委成員要齊心協力抓。二是出臺有關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縣委要根據上級的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有關優惠政策,特別是鼓勵村干部建功立業的傾斜性政策,吸引優秀年青人才從事村干部工作。三是營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環境。鄉鎮黨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執紀執法部門要強化措施,確保村干部正當權益不受侵害,新聞媒體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傳,在全社會推介一批優秀村干部典型。市縣鄉三級建立定期評比表彰先進村級組織和村干部的機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選任機制,致力提高隊伍素質。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和干部隊伍“四化”的方針,通過全面推行村支部“兩推一選”的辦法,選拔懂經營、善管理、能帶領一方群眾共同致富的人進村級班子,并有重點地進行幫帶、培養。一是把好政治素質關。要把那些清正廉潔,公道正派,群眾擁護,有文化、有本領、真心誠意為群眾辦事的人,選進村級領導班子。二是優化隊伍結構。要圍繞支書這個“主角”優化群體結構,配好支部班子,選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隊伍要形成以40歲左右、初中以上文化為主體的年齡梯次結構,每個村級班子至少配備1名35歲以下的優秀年輕人。三是拓寬村干部的選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復員軍人、回鄉知青中選配,又要動員在外打工或經商的能人返鄉任職,還要積極探索和建立國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與從回鄉下崗職工中選配村干部的用人機制,使村干部的來源渠道不斷擴大。四是加強村級后備干部的培養。重點是培養有一定知識水平和專業特長的回鄉知青、退伍軍人和外出打工返鄉的優秀青年在農村創辦領辦經濟實體,并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為村的干部儲備人才。要注重發展優秀青年農民入黨,以鄉鎮為單位建立健全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有計劃地選送他們接受各種職業和專業培訓,參加實踐鍛煉,并定期進行考核、考察,能夠使用的,盡快進入村干部實職崗位。
近年來,學生自殺事件頻發,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不少人都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出了質疑,雖然國家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愈發重視,但是許多地區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是處于起步階段。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誤區、流于表面形式的課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物資力量薄弱、“客串”老師們收效甚微的心理疏導等都是目前大部分學校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誤區,讓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動的動力。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全國15個省、直轄市的17個城市12-18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其中17.2%心理健康狀況“好”,66.6%處于“良好”水平。另外,有13.8%心理健康狀況“較差”,2.3%心理健康狀況“差” 。這組數據表明,仍有部分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而學校“應試教育”為主的思維模式,不能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化教育思想中的地位。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是讓人的素質全面發展,其中便包括了心理素質,而重視心理素質發展必然要學校重視心理健康素質教育。
流于表面形式課程教育,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橋梁。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未成年人權益狀況調查”顯示, 14.3%的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列為選修課,只有 15.3%的學校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咨詢和活動,還有3.8%的學校沒有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舉措。學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視,導致大多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流于表面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單一,取得的成果自然是收效甚微。而大多的學生都處于學校寄宿制度之中,長期呆在學校之中,封閉式的環境,壓抑的學習生活,嚴格的師生關系,更使得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師資物資力量薄弱,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阻礙。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未成年人權益狀況調查”顯示。只有32.6%的學校開辦了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僅有7.5%的學校配備了心理咨詢室,而心理咨詢老師更是“兩少一多”,專業人員少,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更多的心理咨詢老師是由課程教師轉崗兼職,這樣很難與學生之間產生共鳴,深入學生內心,更別說疏導學生的內心問題了。學校中的心理咨詢室多是形同虛設,學校沒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沒有正確的新的教材,無法有效開展相關工作。缺乏強硬的硬件,專業的軟件,使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難以發展。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之路坎坷,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密竹之艱險,也不可能避免地遇到高山之困境,但流水之勢不可擋,白云之志不可滅,只要學校扭轉認識誤區,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擁有前行地動力;課程的開展不流于表面,通過講座,戶外活動等形式,讓心理健康教育擁有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橋梁;輕松悠適的“生活輔導室”,擁有正確與時俱進的教材,親和力的專職專業的老師,才能深入學生的內心,化解學生的心理問題,讓他們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
一、理清思路,選準農村后進班子整建工作的突破口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團結帶領全鄉黨員干部群眾,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大力開展“三級聯創”,扎實推進“民主議政”,深入實施“鄉鎮振興計劃”、“百村行動”,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尤其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鄉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尤其是農村基層班子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班子可以劃分為六類:一是長期沒有班子的村;二是支部書記不能發揮作用的村;三是班子工作能力不適應形勢和任務的變化,缺乏干事創業責任感和事業心,為民服務能力比較差的村;四是種族派性比較嚴重的村;五是村兩委關系不和協的村;六是民主法制意識差,不民主,財務不公開,村班子成員作風粗暴的村。我所說的這幾類村各辦事處或多或少地存在。這些存在問題的班子,特別是癱班子、無班子的問題,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影響極壞,嚴重阻礙了我鄉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關系到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關系到全鄉趕超戰略目標的如期實現,關系到全鄉新農村建設的成敗,關系到和諧的建設。當前村級換屆在即,如果不把這些基礎性工作做在前頭,把這些存在問題的村班子治理好,把問題解決好,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工作基礎,必然會影響到換屆工作的健康順利進行。因此大家一定要進一步認清形勢,從以上六種問題班子入手選準突破口,理清思路,分類施治,切實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抓在手上,抓好抓實。
二、真抓實干,扎實推進農村后進班子整建工作
農村工作,尤其是農村基層班子整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情況比較復雜,所以在具體工作中必須“咬定目標抓重點,因村制宜解難題”。
(一)搞好調查研究,掌握一手資料。對于村班子“軟、散、懶、癱、無”問題,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深入基層,走村入戶搞好民意調研,從而掌握第一手資料。以這次提高村級班子執政能力、提高整體素質的“百日會戰”為契機,全面提升我鄉黨建整體水平。我鄉有比較好的區位優勢,幾年來我們鄉的發展速度一直列全縣前列,但是基層組織建設與兄弟鄉鎮相比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現在沒有優勢可言,因此,我們對待這項工作,一定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真抓實干,這樣我們的基層組織建設才有機會實現大的突破。
(二)因村制異,對癥下藥。在摸清村情的基礎上,因村制異進行整治。對“癱班子”,從理清癱的原因入手,找準病根,是家族矛盾的解決家族矛盾,是經濟薄弱的著手解決經濟薄弱問題,進行物質幫扶,有其他遺留問題的解決遺留問題。對無班子的情況,要按照“雙高雙強”(政治素質高、群眾威信高;個人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原則廣泛征求意見,積極物色人選。對“軟班子”,要幫助強筋壯骨,堅持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打消其工作顧慮,增強其工作信心,同時給予必要的工作支持,增強其“想辦事、敢辦事”的信心和“公道辦事、依法辦事”的能力,對個別軟班子,同時可輔以必要的組織調整,調換新鮮血液,增強工作活力。對“散班子”,要加強理想、信念、宗旨觀念和法制教育,增強其凝聚力、戰斗力和團結協作能力,特別要完善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規范管理工作程序,使班子成員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避免和解決“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問題。“懶班子”,主要是在思想意識和精神狀態方面存在問題,應該從思想和制度等方面入手,解決干和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使懶的盡快動起來、勤起來。在選人用人上,堅持內選與外派相結合,區別情況對癥下藥,一村一策,擴大選人用人視野,堅持“內選優先”的原則,支部書記盡量從本村產生,本村確無合適人選的,從縣、鄉機關干部中選派。
(三)著眼長遠利益,強化制度建設。后進班子整建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工作,要建立起我鄉農村后進班子整建工作的長效機制,把班子建設與其他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各項長效機制建設。一是進一步健全鄉村級建設的規范制度,全面規范村支部、村委會職責范圍;二是民主議政日的完善和規范。現在很多村通過民主議政日已嘗到了甜頭,但是個別村“民主議政日”還不規范,有些村把一些群眾不感興趣的事拿到民主議政會上來議,影響了民主議政日作用的發揮;三是全面調整后進村班子發展思路,產業結構調整。村里有什么資源優勢,一方面聽取對班子的意見,一方面要多聽村民的意見;四是如何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通過什么樣途徑,能盡快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強為民服務能力,也是我們整建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五是鞏固先進性長效機制成果。如何發揮黨員隊伍的作用,特別是充分發揮黨支部作用,是我們建設新農村能不能破題的重要保證。今后,我們要通過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真正使農村黨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六是發揮好包村干部的作用。包村干部是鄉村兩級的聯系員、信息員、村級工作指揮員。一個村的發展與穩定,與包村干部有莫大的關系,關鍵是包村干部每個戶去沒去過、情況了不了解。七是制定完善考核激勵方法。從機制、制度等方面調動村干部的積極性,解決干和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大村小村一個樣的問題。同時,與村級發展穩定結合起來,為村級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一、理清思路,選準農村后進班子整建工作的突破口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團結帶領全鄉黨員干部群眾,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大力開展“三級聯創”,扎實推進“民主議政”,深入實施“鄉鎮振興計劃”、“百村行動”,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尤其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鄉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尤其是農村基層班子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班子可以劃分為六類:一是長期沒有班子的村;二是支部書記不能發揮作用的村;三是班子工作能力不適應形勢和任務的變化,缺乏干事創業責任感和事業心,為民服務能力比較差的村;四是種族派性比較嚴重的村;五是村兩委關系不和協的村;六是民主法制意識差,不民主,財務不公開,村班子成員作風粗暴的村。我所說的這幾類村各辦事處或多或少地存在。這些存在問題的班子,特別是癱班子、無班子的問題,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影響極壞,嚴重阻礙了我鄉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關系到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關系到全鄉趕超戰略目標的如期實現,關系到全鄉新農村建設的成敗,關系到和諧的建設。當前村級換屆在即,如果不把這些基礎性工作做在前頭,把這些存在問題的村班子治理好,把問題解決好,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工作基礎,必然會影響到換屆工作的健康順利進行。因此大家一定要進一步認清形勢,從以上六種問題班子入手選準突破口,理清思路,分類施治,切實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抓在手上,抓好抓實。
二、真抓實干,扎實推進農村后進班子整建工作
農村工作,尤其是農村基層班子整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情況比較復雜,所以在具體工作中必須“咬定目標抓重點,因村制宜解難題”。
(一)搞好調查研究,掌握一手資料。對于村班子“軟、散、懶、癱、無”問題,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深入基層,走村入戶搞好民意調研,從而掌握第一手資料。以這次提高村級班子執政能力、提高整體素質的“百日會戰”為契機,全面提升我鄉黨建整體水平。我鄉有比較好的區位優勢,幾年來我們鄉的發展速度一直列全縣前列,但是基層組織建設與兄弟鄉鎮相比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現在沒有優勢可言,因此,我們對待這項工作,一定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真抓實干,這樣我們的基層組織建設才有機會實現大的突破。
(二)因村制異,對癥下藥。在摸清村情的基礎上,因村制異進行整治。對“癱班子”,從理清癱的原因入手,找準病根,是家族矛盾的解決家族矛盾,是經濟薄弱的著手解決經濟薄弱問題,進行物質幫扶,有其他遺留問題的解決遺留問題。對無班子的情況,要按照“雙高雙強”(政治素質高、群眾威信高;個人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原則廣泛征求意見,積極物色人選。對“軟班子”,要幫助強筋壯骨,堅持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打消其工作顧慮,增強其工作信心,同時給予必要的工作支持,增強其“想辦事、敢辦事”的信心和“公道辦事、依法辦事”的能力,對個別軟班子,同時可輔以必要的組織調整,調換新鮮血液,增強工作活力。對“散班子”,要加強理想、信念、宗旨觀念和法制教育,增強其凝聚力、戰斗力和團結協作能力,特別要完善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規范管理工作程序,使班子成員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避免和解決“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問題。“懶班子”,主要是在思想意識和精神狀態方面存在問題,應該從思想和制度等方面入手,解決干和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使懶的盡快動起來、勤起來。在選人用人上,堅持內選與外派相結合,區別情況對癥下藥,一村一策,擴大選人用人視野,堅持“內選優先”的原則,支部書記盡量從本村產生,本村確無合適人選的,從縣、鄉機關干部中選派。
(三)著眼長遠利益,強化制度建設。后進班子整建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工作,要建立起我鄉農村后進班子整建工作的長效機制,把班子建設與其他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各項長效機制建設。一是進一步健全鄉村級建設的規范制度,全面規范村支部、村委會職責范圍;二是民主議政日的完善和規范。現在很多村通過民主議政日已嘗到了甜頭,但是個別村“民主議政日”還不規范,有些村把一些群眾不感興趣的事拿到民主議政會上來議,影響了民主議政日作用的發揮;三是全面調整后進村班子發展思路,產業結構調整。村里有什么資源優勢,一方面聽取對班子的意見,一方面要多聽村民的意見;四是如何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通過什么樣途徑,能盡快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強為民服務能力,也是我們整建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五是鞏固先進性長效機制成果。如何發揮黨員隊伍的作用,特別是充分發揮黨支部作用,是我們建設新農村能不能破題的重要保證。今后,我們要通過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真正使農村黨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六是發揮好包村干部的作用。包村干部是鄉村兩級的聯系員、信息員、村級工作指揮員。一個村的發展與穩定,與包村干部有莫大的關系,關鍵是包村干部每個戶去沒去過、情況了不了解。七是制定完善考核激勵方法。從機制、制度等方面調動村干部的積極性,解決干和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大村小村一個樣的問題。同時,與村級發展穩定結合起來,為村級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一、理清思路。
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近年來。鄉黨委團結帶領全鄉黨員干部群眾,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思路,大力開展“三級聯創”扎實推進“民主議政”深入實施“鄉鎮振興計劃”百村行動”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尤其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鄉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尤其是農村基層班子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班子可以劃分為六類:一是長期沒有班子的村;二是支部書記不能發揮作用的村;三是班子工作能力不適應形勢和任務的變化,缺乏干事創業責任感和事業心,為民服務能力比較差的村;四是種族派性比較嚴重的村;五是村兩委關系不和協的村;六是民主法制意識差,不民主,財務不公開,村班子成員作風粗暴的村。所說的這幾類村各辦事處或多或少地存在這些存在問題的班子,特別是癱班子、無班子的問題,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影響極壞,嚴重阻礙了鄉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關系到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關系到全鄉趕超戰略目標的如期實現,關系到全鄉新農村建設的成敗,關系到和諧xx建設。當前村級換屆在即,如果不把這些基礎性工作做在前頭,把這些存在問題的村班子治理好,把問題解決好,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工作基礎,必然會影響到換屆工作的健康順利進行。因此大家一定要進一步認清形勢,從以上六種問題班子入手選準突破口,理清思路,分類施治,切實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抓在手上,抓好抓實。
二、真抓實干。
尤其是農村基層班子整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農村工作。情況比較復雜,所以在具體工作中必須“咬定目標抓重點,因村制宜解難題”
(一)搞好調查研究。第一個任務就是深入基層,走村入戶搞好民意調研,從而掌握第一手資料。以這次提高村級班子執政能力、提高整體素質的百日會戰”為契機,全面提升我鄉黨建整體水平。鄉有比較好的區位優勢,幾年來我鄉的發展速度一直列全縣前列,但是基層組織建設與兄弟鄉鎮相比是同一個起跑線上,現在沒有優勢可言,因此,對待這項工作,一定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真抓實干,這樣我基層組織建設才有機會實現大的突破。
(二)因村制異。因村制異進行整治。對“癱班子”從理清癱的原因入手,找準病根,家族矛盾的解決家族矛盾,經濟薄弱的著手解決經濟薄弱問題,進行物質幫扶,有其他遺留問題的解決遺留問題。對無班子的情況,要按照“雙高雙強”政治素質高、群眾威信高;個人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原則廣泛征求意見,積極物色人選。對“軟班子”要幫助強筋壯骨,堅持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打消其工作顧慮,增強其工作信心,同時給予必要的工作支持,增強其“想辦事、敢辦事”信心和“公道辦事、依法辦事”能力,對個別軟班子,同時可輔以必要的組織調整,調換新鮮血液,增強工作活力。對“散班子”要加強理想、信念、宗旨觀念和法制教育,增強其凝聚力、戰斗力和團結協作能力,特別要完善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規范管理工作程序,使班子成員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避免和解決“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問題。懶班子”主要是思想意識和精神狀態方面存在問題,應該從思想和制度等方面入手,解決干和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使懶的盡快動起來、勤起來。選人用人上,堅持內選與外派相結合,區別情況對癥下藥,一村一策,擴大選人用人視野,堅持“內選優先”原則,支部書記盡量從本村產生,本村確無合適人選的從縣、鄉機關干部中選派。
(三)著眼長遠利益。要建立起我鄉農村后進班子整建工作的長效機制,把班子建設與其他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各項長效機制建設。一是進一步健全鄉村級建設的規范制度,全面規范村支部、村委會職責范圍;二是民主議政日的完善和規范。現在很多村通過民主議政日已嘗到甜頭,但是個別村“民主議政日”還不規范,有些村把一些群眾不感興趣的事拿到民主議政會上來議,影響了民主議政日作用的發揮;三是全面調整后進村班子發展思路,產業結構調整。村里有什么資源優勢,一方面聽取對班子的意見,一方面要多聽村民的意見;四是如何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通過什么樣途徑,能盡快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強為民服務能力,也是整建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五是鞏固先進性長效機制成果。如何發揮黨員隊伍的作用,特別是充分發揮黨支部作用,建設新農村能不能破題的重要保證。今后,要通過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真正使農村黨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六是發揮好包村干部的作用。包村干部是鄉村兩級的聯系員、信息員、村級工作指揮員。一個村的發展與穩定,與包村干部有莫大的關系,關鍵是包村干部每個戶去沒去過、情況了不了解。七是制定完善考核激勵方法。從機制、制度等方面調動村干部的積極性,解決干和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大村小村一個樣的問題。同時,與村級發展穩定結合起來,為村級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中圖分類號:F81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6-0-01
孫鎮自2011年全面鋪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通過一年多的具體操作,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
一、認真學習,在他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為認真做好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我鎮組織財政、經管、村支部書記到我縣其他有成功經驗的鎮辦學習,首先選擇村班子能力強,村規民約完善,黨建基礎牢固的村啟動首批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利用民主議政日等活動平臺,在村內進行宣傳發動,讓群眾明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好處和基本流程,同時,嚴格制定我鎮的實施方案,精心組織實施,嚴格督導檢查,切實將一事一議工作做到實處,做到百姓心里。
二、制定制度,嚴格按照上級的程序指導各村開展一事一議工作
1.在準備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前,我鎮下發了實施方案,要求各村要依法民主決策,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為此,我鎮鎮村兩級干部深入到群眾中間,做好引導工作,讓群眾清楚“一事一議”資金是誰受益誰負擔,集群眾之力,辦群眾之事,促進村級社會事業發展,從而在思想認識上由不理解到理解,積極配合該項工作的開展。
2.嚴格項目進行中的資金監管問題,把依規管好用好資金,作為重要的關鍵環節來抓,鎮財政、經管等部門將監督指導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在資金使用中,堅決執行民議民決的原則,讓群眾明白每一筆資金的動向;同時堅持公示制度,加強對工程進展、工程質量和資金使用的及時公開;建立資金報賬制度,有三資服務中心會計對各村的資金進行專人、專賬、專戶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切實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3.工程完工后,要及時進行進行檢查和驗收。先由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所籌資金的用途、去向等進行審核,對所議工程完工后的票據嚴格審查。再由鎮三資服務中心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情況進行專項審計檢查,看呈報的資料是否真實等等,最后由鎮村組成驗收小組,對工程質量進行驗收。通過層層把關,使“一事一議”資金全部花在明處,讓群眾放心滿意。
三、先抓樣板,通過示范作用帶動我鎮更多的村參與到一事一議工作中來
1.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我鎮13個村申報的項目包括:村內水泥道路項目10個,村容美化亮化項目1個,村民健身文化場所項目2個,這些項目的建成,大大改善了群眾的出行環境,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2.調動了農民建設家園的積極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以人為本,尊重農民權利,“村內事、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我鎮始終堅持村民自愿、民主決策的原則,真正把政策交給群眾,激發了群眾投資投勞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由過去的“要”變成了現在的“我要干”。
3.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一事一財政獎補搭建了基層干部聯系群眾、為民服務的平臺,不僅有效地促進了村級公益事業的發展,而且使廣大基層干部找到了新形勢下開展農村工作的著力點,工作有了抓手,呈現出群眾得到實惠、干部得到鍛煉、基層組織凝聚力增強的喜人局面,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看出,一事一財政獎補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最直接最有效方式之一,能解決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滯后的問題,也提到了村干部的威信。
實踐證明,村級公益事業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點,既不能完全由政府包攬,也不能由農民全部承擔。“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作為“后稅費”時代解決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重要政策措施,在推進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名副其實的助推器。
四、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面臨的機遇、困難與矛盾
我省自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因此,從面臨的機遇看,上級政策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還會繼續予以支持,給予較大的資金投入,因此村級班子可以積極開展此項工作,借助這個平臺,把村容村貌徹底予以轉變,切實為群眾做實事做好事。
從面臨的困難和矛盾看,一是多數村集體經濟實力較為薄弱,但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良性發展,最終取決于村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農民收入的增加和民主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我鎮這個傳統的農業大鎮,工業基礎薄弱,多數村集體沒有其他的收入,這就成為制約村級公益事業發展的內在因素。二是資金來源比較單一,各村開展一事一議項目主要是靠村集體積累的資金,再一個就是群眾籌勞資金,在捐贈、村企共建等形式方面還有待于改進。三是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開展不平衡。總體來看,那些村級班子比較強的村對開展此項工作認識是到位的,措施也很得力,項目開展的也很快,但是,還有個別落后村,工作上存在畏難情緒,怕惹麻煩,一事一議工作開展情況很不理想,還需要上級部門的引導和支持。
五、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思考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