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15:08: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效溝通的案例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6-0087-02
doi:10.14033/ki.cfmr.2016.16.043
護理安全是指護士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嚴格遵循護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規程,確保患者不因護理失誤或過失而使患者的機體組織、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損害,甚至發生殘疾或死亡。護理安全管理是運用技術、教育、管理三大對策,采取有效措施,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把差錯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防患意外,創造一個安全高效的護理環境,確保患者生命安全[1]。保障患者安全是醫療護理質量的核心,是醫院管理永恒的主題,是護理工作的重點,也是提高患者滿意度的主要指標。案例分析法是最生動、最形象、最直接的安全教育之一,通過定期開展案例分析討論,提高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減少護理差錯事故,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是一所二級綜合性醫院,全院護理人員113人,自2013年開始,每年定期開展案例分析討論,舉行護理安全教育培訓,以院內外醫療護理差錯的實例討論為借鑒,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減少護理差錯及糾紛發生。
1.2 實施方法
1.2.1 案例收集方法 護理部部署由臨床各科室一名資深護理人員或護士長負責收集于網絡、報刊雜志、同行醫院及筆者所在醫院等近5年內發生的典型的醫療護理案例56例,時間為期3個月。
1.2.2 案例整理方法 護理部將收集的56例案例進行分類整理,整理出跌倒/墜床、管道脫落/拔出、給藥錯誤、操作失誤、發生壓瘡、藥物外滲、走失、自殺、猝死、燙傷/燒傷、運輸途中發生病情變化、責任心不強、識別患者錯誤、健康教育缺陷及服務態度不好引起的糾紛等15大類,根據案例資料及防范措施,進行分類整理,裝訂成冊,制作成PPT,并收藏保管。
1.2.3 案例教育方法 將整理好的案例資料,護理部每年定期開展案例分析討論,通過講授或幻燈片播放方法,針對性進行學習教育,使護理人員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杜絕或防止差錯發生。同時,醫院及護理部還進行護理安全知識競賽和考試,強化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提高護理安全質量。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1)觀察比較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法律保護意識、執行查對制度、提高用藥安全、醫護或(護患)之間有效溝通、規范護理文書、臨床“危急值”報告、主動報告不良事件及護理工作質量等,每項評分為100分。(2)滿意度調查表,采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在患者出院前進行問卷調查,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滿意率=(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案例分析法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效果比較
案例分析法培訓前后進行比較,在全院護理人員113人中發放100份醫院自制的問卷表格,培訓前后收回有效問卷均為98份。通過案例分析法培訓后,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法律保護意識、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用藥安全、規范護理文書、臨床“危急值”報告、主動報告不良事件、護理工作質量及疾病健康宣教知識等都獲得明顯提高,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案例分析培訓前后患者對醫院、護理人員滿意度比較
隨機抽取案例分析培訓前護理部發放給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表100份,與開展案例分析培訓后由護理部發放給患者填寫滿意度問卷調查表100份,進行比較,通過案例分析法培訓學習后,患者對對護理人員滿意度都獲得提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案例分析法實施前后護理不良事件主動報告率比較
案例分析法實施初期,存在報告問題少、分析少等情況。隨著案例分析法的開展和持續進行,使越來越多的“當事人”自愿走出來與大家共同分析“案發現場”的情景,剖析原因,從中獲得提醒和警鐘,安全意識得到強化。案例分析法實施前后護理不良事件主動報告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30.635,P
3 討論
3.1 提高護理人員法律意識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明顯提高,導致醫療糾紛增多,要求經濟賠償和追究法律責任的案件增多。其次,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只重視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忽視潛在性的法律問題,導致醫療糾紛增多。通過開展案例分析討論,以院內外護理差錯為實例討論作為借鑒,使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醫療糾紛處理過程中所消耗的時間、精力、財力,以及糾紛對個人、科室及醫院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造成的損失,給醫院及醫護人員帶來的壓力[2]。因此,護士在工作中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工作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根據護理級別,按時巡視病房,對小兒、躁動、昏迷、老年患者,嚴防墜床、燙傷、跌傷、壓瘡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確保患者安全。同時,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及綜合素質,與同事團結協作、互相督促、互相提醒,發揮團隊的協作精神,共同做好患者的治療及護理,提高工作質量。
3.2 提高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減少護理差錯發生率
護理安全是護理工作的基礎,護理安全是關系到護理質量、患者的康復、醫院的信譽及發展。通過定期開展案例分析討論,對容易發生護理缺陷與差錯的工作環節進行分析討論,強化全院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增強工作責任心,做到警鐘長鳴[3]。護理人員在護理實踐中,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地溝通,將護理操作中存在的高風險因素、潛在的危險及防范措施告訴患者,與患者達到共識,使高風險因素在護士和患者間明朗化[4],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是降低護患矛盾和糾紛的重要措施。同時,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增加護理人員的防范意識,在護理實踐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建立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患者的標志,在核查患者身份時,使用兩種以上的方法,讓患者主動說出自己的名字,保證治療用藥護理對象的準確性,徹底消除患者識別錯誤發生。
3.3 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是保證患者得到良好的護理和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開展,是提高患者滿意度的主要指標。通過開展案例分析討論和舉行護理安全教育培訓,使護理人員從中吸取教訓和經驗,對患者增加理解,學會換位思考。在患者入院時,護士熱情主動接待患者及家屬,介紹醫院環境、責任護士、主管醫師及相關規章制度等,使患者感到親切安全。在進行治療過程中,給予同情、理解、安慰及鼓勵,使患者克服悲觀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5]。護士對患者的關心和愛護,增加對護士的信任和理解,積極地配合治療及護理,提高工作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6]。
綜上所述,護理安全管理直接影響到醫院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影響到護理人員自身安全和患者身心健康,影響到醫院的正常運行。出現護理糾紛主要源于疏于安全管理和法律意識淡薄,通過開展案例分析討論,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在護理實踐中學用法律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同時,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學會換位思考,改善服務態度,以優質服務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贏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減少護理差錯事故及糾紛發生。
參與文獻
[1]張淑卿.案例分析法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7):1559-1560.
[2]金麗萍,寧永金,何雅娟.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資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852-853.
[3]尹建華,郝建春,楊歡,等.案例分析法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1):60-61.
[4]葛學娣,李冰,凌霞,等.住院患者護理安全影響因素的調查[J].護理雜志,2011,28(2B):24-26.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3)01-0386-02
一、引言
21世紀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社會對既熟悉國際商務和貿易、又熟練掌握語言的高級復合性商務英語人才需求旺盛,這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研究發現:案例教學模式不僅能有效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利于增進商務英語教師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能培養商務英語專業生的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二、運用原則
案例教學,就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將學習者引入教育實踐的情境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平等對話和積極研討等形式,從而提高學習者面對復雜教育情境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的一系列教學方式的總和。它不僅僅強調教師的“教”(引導),更強調學生的“學”(研討),要求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要有相當大程度的轉變[1]。
(一)教師角色轉變
在交際性教學活動中,學生應是核心,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溝通信息,具有學習的自主性,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教師不再是中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播者”,而是學習的幫助者,任務的組織者和完成任務的監督者。案例教學法的基礎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
(二)學生參與
案例教學模式的特征之一就是學生在智力上和情感上的積極參與。案例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個體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經驗、鞏固理論知識。通過發現案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討論問題情境及其內涵,提出可行性方案或對他人的建議提出意見,或扮演核心角色最終選擇適當的行動方案。
(三)學生自評互評
案例教學模式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要具有評價的意識(包括對自身、對他人及對案例教學過程的評價)。由于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主動學習者、知識建構者,他們需要對自身及其他同學在案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作出評價,實現最佳學習效果的目的。教師只是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并能夠對自己及他人做出客觀的評價。
三、案例教學模式實施程序
(一)教學的準備環節
1、教師準備。首先是案例的準備,由教師事先準備好案例并發給學生。優質的案例應該源于實際,通常包含許多問題和意見,且每個問題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進行討論;同時要有典型性,即通過對某一案例情境的分析實現對某類問題的解決;最后,案例選擇還要注意時間安排,所有教師都應該意識到制訂案例教學計劃及規劃時間的重要性。此外,教師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班級人數及學生素質的差異性。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知識、文化、家庭背景等)劃分小組,確保案例教學的順利進行;(2)合作教學和團隊教學。如案例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跨學科協作,就需要教師經過個人準備、共同備課、相互配合及協調工作。
2、學生準備。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準備,搜索資料來提高自身習得。學生在案例教學前要做好學習準備,確保有時間讀案例且方法得當,案例分析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按照所布置的思考題去分析,抓住案例的主要矛盾,領會教師的主要意圖,找出案例中未布置的重要問題。案例分析完畢學生要把分析變成有利于課堂陳述的形式,如設法把要說的形象化、具體化,以便在討論時說服他人[2]。
(二)課堂教學實施環節
教師應在課前把案例資料發給學生,由學生通過個人和小組研究案例,分析討論案例中呈現的商務情境,探索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然后決定最終的行動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以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和實況模擬等形式參與溝通,同時在案例背景中學習和練習新的詞匯和句法,有機地將商務內容溝通技巧與英語語言的學習聯接起來。
1、引入案例。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討論事先給學生發的案例閱讀資料、介紹有關案例的趣聞、介紹本次課的教學安排等方式來引入案例[3]。一方面引導學生進入狀態,使學生關注案例內容,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對教學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控制論題、學生情緒、教學質量等,創造良好、健康、向上的教學氛圍。教師通過一個個問題的提問,帶領學生深入研究案例,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并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解決不同情境中的問題。
2、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確定論點、分析案例的相關數據及其面臨的機會和困境、形成備選選項、選擇決策標準、分析及評價備選選項、選擇最優選項、開展行動并執行計劃。(1)在案例分析中首要工作就是要確定論點,即關鍵的角色、問題、決定、挑戰或會,通常可以包括人員、設備和設施、方法和系統、材料和其他;(2)分析及評價備選選項,即列出其各自的關鍵優勢及劣勢,總結利弊選出最佳方案;(3)在制訂最優決策方案之后,必須開展行動并執行計劃。行動計劃必須是為案例特別制定并且能夠回答以下五個問題:即誰、什么、何時、哪里和怎樣做的問題。案例分析階段可以由老師或單個學生主講,或由一個小組來進行案例分析。個人或小組通常會進行半小時的案例陳述,然后開始進行討論。
3、討論階段。(1)小組討論。班級中每個小組人數是根據每個案例項目的不同而變化的。小組成員人數過多就會缺少合作;如果成員人數太少就會降低小組討論的效果以及在完成調研工作上會出現缺少人手的問題。因此,討論小組的組成最好是自愿形成而非教師安排或隨機組成。此外,在小組討論期間,每位組員根據教師事先發的案例資料查找相關信息并形成個人觀點,在小組討論時把個人觀點及遇到的難題與其他成員分享,通過各抒己見形成小組觀點并形成書面報告;(2)全班討論。為提高效率,避免觀點重復或相近,全班討論期間每組可派一位同學陳述該組觀點及遇到的難題。教師可把不同觀點寫在黑板上便于同學討論、思考。同學針對不同的觀點及產生的問題進行辯論。在辯論過程中教師不要馬上對發言同學的觀點及出現的錯誤進行評論、糾正或總結,而要把相關內容記錄下來留在歸納總結階段時提出。教師在同學辯論期間要控制好辯論主題及同學情緒,在出現學生辯論的論題偏離主題時要及時引導學生回到主題討論上來,把學生的注意力、興奮點牢牢吸引在案例上。教師通過辯論集中上來的焦點問題有的放矢的集中討論、澄清,形成與教學內容相呼應的完整的認識或主導傾向。
4、歸納與總結。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把本次討論過程進行梳理,即從本次論題涉及到的相關理論到支撐論點的論據及得出的結論,把學生分散的見解、觀點集中起來,進行系統化、條理化,對整個教學的知識點做結構性的講解和歸納。在這期間教師可以對在討論中學生們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從而加深學生對該內容的理解及掌握,提高案例教學的整體質量。
5、撰寫報告。在完成課堂討論之后,教師要布置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并給出撰寫要求。案例分析報告通常由三部分構成:(1)簡單介紹案例。包括:公司的概況、業務范圍、發展史、存在的問題以及你將如何去研究它;(2)對該案例進行分析。如討論公司經營層面的問題,然后再分析其結構和控制系統;(3)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要確保個人方案符合邏輯且與之前分析一致。報告寫完之后,教師要對交上來的報告進行批閱并在規定時間內反饋給學生,指出值得肯定的論點和應改進的不足。教師要注重正面評價、積極評價,對于學生報告中反映出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集中解答。
6、教學反饋。反饋的途徑可以利用調查的方法從學生中獲得,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求教師不斷的總結教學經驗,寫好每次課的授課體會,找出每次案例教學的成功和不足,為案例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改進做積極的準備。學期結束時,要依據授課體會寫出研究報告,并建立案例庫。
(三)反思評價環節
案例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可以很高效且公正的體現教師和學生在案例學習過程的表現。教師可以對案例討論過程進行錄音錄像,運用教師行為表來進行自評和他評。錄像錄音可以直觀的看到行為人的表現和身體語言以及聽到討論中的對話,教師可以找出錯誤并發現不足,來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此外,教師還可運用教師行為表來幫助自身在觀察錄像中表現時來確定某些行為方式。例如:經常以自我為中心或經常提問封閉性問題,忘記提問必要的支持性論據等。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對討論過程中自身表現的分析可以提升提問的技巧,因此在對討論過程進行分析時應該使用一系列的教師行為表。在案例教學模式中,考試不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方式。我們對學生采取多元的評價方法。包括小組表現,對案例介紹陳述表現及簡短問題和論述題。教師通過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可以更好的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進而有針對性的彌補自己的不足。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對案例教學模式的研究雖然有了一些進展,但對商務英語專業中運用案例教學模式的研究甚少。案例教學模式相對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在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明顯優勢,且在商務英語案例專業教學和實訓中也具有操作性。因此,商務英語案例教學還有很大的研究和實踐空間。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蔣曉云(1974- ),女,遼寧蓋縣人,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經濟管理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和民法。(吉林 長春 130022)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0-0144-02
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是以培養實用型物流人才為目標的,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法律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物流法規”課應將案例分析法作為核心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中綜合運用講授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配合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一、案例分析法是“物流法規”課程核心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教師對物流法規領域的典型案例進行剖析和解釋的教學方法。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郎代爾指出:“有效地掌握法律原理的最快最好的途徑之一是學習那些包含這些原理的案例。”相對于單一被動消極的講授法,案例分析法的運用在“物流法規”課程中是重要且有效的。
(一)選擇案例分析法的原因
1.由“物流法規”教學目的決定的。“物流法規”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使學生就業后能依法提供相應的物流服務,并能夠運用所學法律知識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法律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法律的能力是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的重點,只有突出實用性,才能夠真正體現高職高專院校的職業性,而案例分析法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徑。
2.由“物流法規”教學內容決定的。“物流法規”課的教學內容豐富而龐雜,既包括物流組織法律制度,也包括物流行為法律制度、物流經濟調控法律制度、物流爭議救濟程序法律制度等。內容多課時緊,若要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最大量的教學信息,案例分析法是必然的選擇。
3.由高職高專學生的學情決定的。高職高專學生錄取分數較低、文化基礎較差、知識面不寬。大部分學生挫折感和自卑感較重,自暴自棄的心理比較普遍,因此學生往往學習懈怠,動力不足。案例分析法針對性強、重點明晰、氣氛熱烈,學生更容易專注課堂并主動在課下進行延展性學習,更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有利于對基礎理論的深入理解,使教學更具可行性、更富成效。
(二)實施案例分析法的作用
1.案例分析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法律概念和條文比較枯燥,案例教學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置于案例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會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主動獲得相應的法律知識。
2.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案例的討論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一定性質的法律關系,找出案例中所包含的法律知識和處理這一案件的法律規定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語言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
3.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案例分析法不僅是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的重要手段,也為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開展守法、護法教育創造了機會和條件。任何真實的案例都是法律主體行為的產物,而人的行為有合法與違法、善意與惡意之分。因此,教師在講案例時,要發掘出案例中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與思想教育。
4.案例分析法有助于訓練學生的職業化思維。采用案例教學法,學生的主體性突出、參與度高,有助于學生逐漸提高系統性、辯證性思考和解決物流管理中法律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針對案件做出職業化的判斷,引導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來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尋找解答過程中培養和形成創造性思維。
(三)保障案例分析法的要求
1.案例教學的重要前提是做好案例的選擇。由于課時限制,教師能在課堂上講授的案例有限,這決定了“物流法規”課上的案例必須精選。案例遴選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基礎性原則。要選擇理論基礎性較強的問題,只有基礎性強的問題,才能收到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的輻射效應。要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個案“解剖麻雀”,以實現“舉一反三”的效果。第二,典型性原則。選取的案例材料應具有典型性,力求知識點集中,有較強的針對性。第三,信息量適中,能夠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第四,真實性原則。教師要選擇真實的案例,案例來源應具有權威性。第五,時代性原則。要選擇新案例,具有時代性的案例更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吸引學生興趣。
2.在案例分析教學中,課堂引導和討論也對任課教師提出較高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即時雙向互動,反饋溝通,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理論前沿,熟練掌握法律規定。更重要的是對教師掌控課堂能力提出要求,在教與學的關系中,教應當始終為學服務,教師的引導一方面不能壓抑學生的主體性,一方面要整體控制,確保討論圍繞理論焦點,實現教學目標。
二、講授法是“物流法規”課程的基礎教學方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講述的方式,以教材為主要依據,全面系統地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枯燥的概念及法律條文闡釋清楚,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教學效率較高。我國是成文法國家,法律理論體系嚴密,通過教師提綱挈領、條分縷析地講授,學生能夠系統全面地掌握基礎理論,形成一定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案例分析和法律實踐的基礎。
因此,傳統的講授法始終是“物流法規”課程教學的基礎方法。理論和實踐必須彼此引導、豐富和修正。不可能存在無實踐基礎的理論或無理論基礎的實踐。高職高專“物流法規”課上的教學法首先是一種案例分析教學法,其次是在講授法基礎上的理論引導,更是低能耗、高收益的實踐性教學模式。
三、多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綜合應用
(一)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通過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師把相關法律知識設計成若干問題,繼而向學生提出這些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進而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相應提高。這種教學方法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個步驟。
(二)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講授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它利用電腦對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圖文并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這種教學方法使傳授知識變得生動、易懂。復雜的法律關系通過課件的展示,變得清晰明了、生動有趣,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網絡教學法
高職高專學生的成長是由電子產品伴隨的,他們了解社會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興趣愛好也是非常廣泛的,這一點對他們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探究新事物具有促進作用。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學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案例等上傳到QQ空間,供學生學習;加入任教班級QQ群,課前將所需的案例發郵件給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以便于學生預習;并通過QQ、微博、微信與學生互動,運用青年學生最熟悉的交流方式實現師生間的高效溝通。
(四)社會實踐法
社會實踐法是指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參與其中,身臨其境,進而潛移默化,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獲得法律知識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模擬法庭訓練、組織學生旁聽法庭、組織學生見習物流活動等。
一、中職經濟法多媒體教學的必要性
中職經濟法多媒體教學具有必要性,其一,這是經濟法的學科特征所需。經濟法科目是一門法律科目,這就意味著其動態變化的本質,因為經濟法通常根據客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而做出相應修正、完善與發展,從而使其更好地為社會、為生活服務。這就需要中職經濟法教學緊跟時代步伐,采用現代化的先進教學手段,以及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其二,這是學生學習的現實所需。新時期的課堂教學應擁有一定的現代化氣息,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添加現代元素,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使學生更加喜歡這門課。其三,這是傳統教學的破境所需。當前的中職教學課堂仍未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加之經濟法這門法律科目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特點,在這樣的形勢下,必須積極改革創新教學方法,選擇全新的多媒體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全新的課堂氣氛,創造全新的教學效果。
二、中職經濟法多媒體教學策略
(一)依托多媒體,豐富教學資源。現代多媒體技術兼具網絡信息技術功能,能夠為中職師生提供充實、豐富的資料信息。當前網上已經形成了大量關于經濟法方面的教學資料、案例分析資料,這些資料信息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資料庫系統,教師完全可以借助資料庫中的資料信息來開展教學,包括備課、課件制作、教學方案設計、資料演示實驗,等等,使學生接受最新的經濟法知識,掌握最多的信息素材。學生也能夠憑借這些資料信息在網上進行搜索、提問、模擬實驗,等等,從而獲得更豐富的經濟法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搜索并展示這些資源,實現了教育教學同現代科技的有效組合與完美對接,達到了資源分享、信息互惠的教學效果。
在多媒體資源數據庫的帶動下,中職經濟法教學方式實現了從“教師主動教”向“學生主動學”的轉變,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實現了教學同步、學教并重的目標。同時,在多媒體網絡資源數據庫的支持下,教學課堂也變得更加生動、活躍、豐富起來,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經濟法的樂趣。當前最具代表性的網絡資源庫為立信經濟法網絡教學資源庫,這一資源庫為學生開創了全新的探索機會與學習環境,學生依托這一資源庫實現了積極查詢、高效學習的方式。
(二)依托多媒體,播放教學案例。中職教育本身就是以職業就業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各科目、各個專業教學的主體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升學生的職業本領,經濟法教學也不例外。為了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應善于從案例分析入手,培養學生利用經濟法進行案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體現中職經濟法教學的意義。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經濟法在現實生活、現實經濟案件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本著法律理論教學與實際案例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展開經濟法教學。教師可以事先在網上搜索一些與經濟法相關的案例視頻,例如,企業間的經濟糾紛案件、銀行信貸領域的經濟犯罪案件,等等,為學生播放這些視頻。隨著視頻中案件的進展與調查,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法知識來解答,最終向學生展示這些案件的律師專家分析結果,以及法律法庭處理方式。學生通過觀察視頻資料,再結合以往所學知識,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與掌握經濟法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能逐漸學會利用法律處理問題,解決矛盾,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依托多媒體,實施任務驅動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本身是一種有目標、有內容、有針對性的高效教學法,在多媒體技術的指導下,任務驅動教學法會展示出更強的活力,進而驅動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完成教學任務。中職經濟法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展開任務驅動教學,讓任務驅動教學課堂更富有活力,體現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功能和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注重小組成員之間的合理搭配,在一堂經濟法理論教學課程結束后,為不同小組學生分別設置不同的案例,布置案例分析任務,將這些案例用多媒體顯示屏呈現出來,同時,在一個界面向學生呈現本堂課所學的經濟法相關理論知識。各小組學生通過多媒體屏幕上的理論知識與案例任務,進行案例分析,鼓小組同學之間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案例與理論知識的結合,利用理論知識分析案例。這樣,各個小組就分別在任務的驅動下,展開對案例的分析。通過完成任務,學生深化了對課堂所學習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達到了高效教學的目標。
(四)依托多媒體,打造仿真課堂。多媒體技術在中職經濟法教學中的應用是靈活、豐富的,教師應善于開拓創新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方法,使其盡可能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提供服務空間,這樣才能獲得全新的教學效果。經濟法在實際職業就業中的應用體現為:法律咨詢、法律出庭、對簿公堂、經濟案件的法律分析,等等,為了提高經濟法教學課堂的仿真度,教師可以依托多媒體技術來營造一個仿真課堂,利用多媒體的圖像全屏展示功能,為學生提供法院背景、律師事務所等大背景,為學生擬造一個高仿真工作現場,教師扮演一名咨詢員,針對具體的經濟糾紛案件、經濟矛盾問題等向學生咨詢,學生則借助多媒體畫面中的律師事務所大背景,提前進入模仿律師的身份,利用所學知識來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這種現場模擬仿真的方法,學生能夠獲得更加真實、更加生動的工作體驗,能夠利用這一機會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對經濟法知識的掌握和了解,同時,也培養了溝通能力,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依托多媒體,做好專業輻射服務。中職經濟法科目并非獨立存在,它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必修科目,因為會計專業中涉及一些與經濟法相關的知識,因此,中職經濟法教學應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有效配合,實現對學生所學專業的輔助支持作用。教師應善于借助多媒體現代化信息教學工具來引導學生,實現課程間的交流與滲透,達到跨專業引導的目的。例如,借助多媒體的網絡信息技術,將經濟法放在會計專業的角度去應用,利用經濟法分析與財務會計相關的經濟案件,這樣才能實現經濟法教學同學生所學專業之間的有效對接,才能真正實現中職經濟法教學的目的和目標。
(六)依托多媒體,創建學習討論網站。在多媒體技術條件下,應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因此,有必要創建一個經濟法專題學習網站,鼓勵全體學生加入這個網站。這樣,學生能夠通過網站分享經濟法的學習心得,也可以借助這一網站來上傳有關經濟法的學習材料,實現資源信息的有效共享。或者通過開發專題項目來針對某一特定專題展開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習網站的有效激勵和帶動下,更多的學生能夠體會到經濟法學習的快樂,也能夠通過彼此間的交流和溝通,不斷改革自身的學習方法,充實自身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在網上為學生提供指導、解答難題。
傾聽是一種能力,會傾聽一定會思考,會思考一定會表達。西方諺語說:“用十秒鐘時間講,用十分鐘時間聽。”中國也有句老話叫:“說三分,聽七分。”可見在語言溝通中,“會聽”比“會說”重要。
調查研究發現,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培養中,傾聽在溝通中占40%,比例最大,而交談只占35%。 研究者還發現,接受了傾聽能力訓練的員工工作效率要高得多。而我院市場營銷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將來所從事的職業要經常同客戶及團隊交流,意味著沒有良好的傾聽就沒有良好的溝通,沒有良好的溝通就有沒有良好的客戶關系和人際關系,也就沒有良好的職業發展,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對他們至關重要。
而課堂學習仍是他們此階段獲得知識和技能最為主要的途徑。教師應該緊緊抓住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愿學、樂學,提高學習效率。
本次課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是溝通口才模塊的第一個學習任務――“學會傾聽”。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時認真貫徹教職成[2015]6號文件精神,在學院“政治堅定、思想領先、技能過硬、品質優良”辦學綱領的指引下,依托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就業崗位,以及崗位(群)能力素質要求,基于職業需要確定單元教學內容,使能力培養與行業企業對接,與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需要相融合。
實施有序的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目標和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下面我主要通過教學過程的實施來介紹我的課堂教學設計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能力培養的六步教學法。
第一個環節是確定學習任務,時間安排10分鐘。學生分為六個學習小組,教師為每個小組下發案例資料及任務書,并投影展示“傾聽中的人們”。教師鼓勵學生分析自測題、圖片及案例資料,通過投影播放、任務書和案例發放及教師的引導。有助于學生確定本次學習任務。隨后小組討論,結合圖片、案例資料和任務書確定學習任務。分析任務,初步認識不良傾聽的危害。這里主要采用的是情境教學法,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教學。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運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了解不良傾聽的危害和良好傾聽的重要性。在創設的情境下,學生自己找到一個需要立即去完成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第二個環節是任務分析,老師與學生共同進行任務分析,明晰任務具體要求和任務的評價標準,之后小組討論進行任務分配、時間安排、完成步驟等具體內容。設計說明:該教學環節設計,是為了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的具體要求及考核標準,使學生行動有計劃,執行有方向,責任明確,提高效率。并鍛煉學生的統籌安排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第三個環節是任務實施,時間安排40分鐘。首先完成傾聽能力測試題,找出自身不良的傾聽習慣,并結合圖片觀察和案例分析,歸納出不良傾聽習慣類型,以及產生問題的原因,并填寫記錄表中的相關內容;然后,觀看古“”字演示,認識到傾聽是全身心參與的活動,不僅要聽清對方的有聲語言信息,而且還要關注對方的無聲語言,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去了解,準確理解對方意圖。之后結合案例分析,填寫有效傾聽方法記錄表;隨后,進行傾聽任務訓練。傾聽訓練所選內容為:1. 你說我聽。兩人互換角色,訓練各自的傾聽能力;2.客戶情緒判斷。請學生根據案例中客戶的語言分析判斷客戶的情緒和真實想法,做出判斷,以進行下一步溝通。
通過以上任務訓練,學生親身體驗了良好傾聽所帶來的收獲。那么如何評價學生對傾聽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呢,就是進行評價。小組提交項目考核表(表1傾聽課堂記錄評分表和表2傾聽訓練評分表),并由小組代表進行匯報,教師組織小組自評、互評,總結有效傾聽的方法,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第四個環節是拓展訓練,時間安排為15分鐘。教師進行點評升華單元內容后,進行拓展訓練:一是名著影視劇欣賞,觀看《紅樓夢》影視劇片段,這里截取的是第十二集的影視片段,節選自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的內容,時長為6分鐘。請學生欣賞、領悟劇中人物――三等丫環小紅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傾聽能力,激情導行。二是布置課下作業,實踐體驗。走入社會,挖掘和積累有關傾聽的故事,與大家分享。并能進一步舉例說明:“弦外之音”或“表揚中的批評”。
1. 1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本院250名護士進行現況調查,收回有效問卷250份。護士分級:N0: 33名,N1:91名,N2:68名,N3:31名,N4:2名,護士長:25名。
1. 2研究方法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培訓內容和方式,并對培訓內容采取Likert 5級評分法計分,5代表非常需要,4代表需要,3代表一般,2代表小需要,1代表非常小需要。問卷的總體信度Cronbach,系數為0.966,各部分的Cronbach,。系數為0.725-0.962。三部分的CVI值均在0.75以上,總問卷的CVI值為0.92。問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1. 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
2結果
2. 1新護士知識及價值觀需求情況N1-N4級護士認為需求程度較高的內容有法律法規、應急預案、危重患者的觀察及搶救、醫院感染知識、溝通技巧。另外,N0和N1級護士認為比較重要的有工作技巧、多臟器功能衰竭、創傷急救;N2, N3, N4級護理人員認為比較重要的有規章制度、護理文書、工作壓力及情緒的舒緩方法、護理投訴及不良事件的防范;護士長認為比較重要的有護理文書、規章制度、護士禮儀、護理投訴及小良事件的防范、交接班的內容和方法、工作程序、醫囑處理相關知識、護士執業態度。
2. 2新護士技能的需求情況心臟電除顫、單人徒手心肺復蘇術、密閉式靜脈輸液、各種注射法、無菌技術、吸痰技術、心電監測技術、簡易呼吸器的使用等8項內容需求程度較高。
2. 3新護士培訓方式的需求情況選擇較多的方式有:理論授課、案例分析、護理查房、情景模擬、示范教學、經驗交流。
3討論
在培訓內容的需求中,理論知識以應急預案、規章制度、工作技巧、法律法規和急救能力需求度較高。此外,低年資護士還渴望理論知識的培訓,高年資護士則認為規章制度、工作方法及工作壓力的舒緩方法需求程度高。理論知識是工作的基礎,規章制度是工作的準繩,工作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證。高年資護士工作有壓力,醫院及各級護理管理者應該關注護士心理狀況,為護士減壓。除上述內容外,護士長認為工作流程、護士禮儀、職業道德與行為準則規范是培訓的重點。工作流程是保證工作有序、規范完成的基礎,護士禮儀是護患溝通的橋梁,護士的職業道德是護士做好本職工作的行動指南和行為準則,培訓有其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50-02
目前,傳統的法學教學模式仍擺脫不了封閉式教學的影響,婚姻家庭法也不例外,仍以課堂教學為主。這與當下的就業需求以及正處于本科教學轉型期間的培養定位嚴重不符。如何使高校教育不再僅僅著眼于教材,課堂,而能放眼市場,服務實踐,培養出具備良好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法律人,此乃法學教育的當務之急。
一、傳統教學方法
1.講授
婚姻家庭法集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與一體,但由于法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課時緊張問題,教師在課堂上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集中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分析。而以婚姻家庭法為例,目前大部分婚姻法教材通常包括婚姻家庭法基本理論,歷史沿革,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撫養,監護關系等幾大塊內容,而每學期36課時的安排確實在完成基礎授課的前提下很難兼顧實踐教學環節。
2.舉例教學
舉例教學的弊端非常明顯,在舉例教學中教師所選取的案例通常來源于一些案例分析教程或疑難案件分析,而這類教程往往選材老舊,材料大多已經過概括提煉,案件簡單明確,不具備針對性和討論性,實用性不強。外加被動式課堂模式,難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及全面了解案情,認定證據,提煉分析法律關系的能力,根本達不到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和目標。
3.過場式實習
目前法學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集中在大四階段完成,即實習。但目前從實習的效果來看,大多流于形式,走了過場。實習一般采用兩種形式。一部分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另一部分則由學校統一分配至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及律師事務所進行集中實習。而無論是哪種形式,由于從高校到實習單位,再到學生個人均不重視實習環節,因此真正能認真完成實習的學生寥寥無幾。有些學生干脆不去實習,隨便聯系一個實習單位完成實習報告即可。有些雖去實習,但因實習單位不重視,使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大多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如整理材料,裝訂案件,打雜跑腿等,既不隨辦案人員深入案發現場調查取證,又不參與案件的分析討論和開庭審理,時間一久,學生自然失去了實習的興趣和動力,實習活動最終頭重腳輕,草草收尾。
二、“師徒式”教學方法
1.集中講授
婚姻家庭法其平均課時約36課時每學期,而本科教材大多在十三到十五章左右,內容較多。按照傳統的教學要求,要完成全部的教學內容勢必造成課堂教學時間緊張,無法兼顧實踐教學。因此,筆者認為在無法擴大總課時的情況下,應結合婚姻家庭法的普遍性及學習難度不大的特點,針對婚姻法中的基礎理論知識可采取壓縮課時的方法,如對婚姻家庭法的歷史沿革,親屬關系等內容可集中安排學生2~3周時間,通過自學,集中講授,提煉梳理知識點,用較短的課時完成。此即“師徒式”教學的第一種表現形式,即老師作為師傅,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分析,打好理論基礎。
2.不定期、“師徒式”實習
不定期、“師徒式”實習,不再將實習活動僵化的集中安排在大四階段,而是結合婚姻家庭法的核心知識點,如無效、可撤銷婚姻,離婚時的財產分割,房產的歸屬,夫妻債務,子女撫養等極具理論探討性和實踐指導意義的焦點問題,由教師或法學教研室以學校為單位主動與公檢法,律師事務所等進行溝通與協商,確定長期的合作關系,建立法學教學實踐基地,將學生及時的分配到實習單位進行不定期實習。此時,學生的師傅轉而成為司法實踐一線工作者,即法律職業人,此即“師徒式”教學的第二種表現形式。由于實習中接觸的案件鮮活、真實、具體、全面,學生必須全面介入案件的事實認定,法律關系分析,推理論證,法律的適用及裁判規范,包括庭前的準備,開庭審理,合議庭評析直至最后的判決。
當然,“師徒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有賴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促進。首先,高校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實習,法學專業必須建立多點法學實踐教學基地,豐富實踐教學方式,廣泛聯系公檢法,律師事務所等對口實習單位,方便及時落實實習安排。同時,高校法學專業應籌備一定的實習經費,專門用于實習過程中的必要開支,如學生在師傅的帶領下深入司法實踐,調查取證的相關差旅費用等。其次,實習單位應更加高效的配合學生完成實習,使學生能接觸到第一手的案卷材料,與學生形成一對一的師徒式實習搭檔,在司法實踐中由師傅帶徒弟,由司法實踐帶出法律問題,通過對專業問題的分析討論,使學生能親身感受到不同觀點的碰撞和交鋒,培養學生法律思維能力和權衡判斷的能力,最終能自如的解決實際問題。最后,學生應充分認識到實習的重要性,積極參與,認真實習。在實習過程中遇到難點疑點及時與師傅溝通探討,完成由師傅帶徒弟,由司法實踐帶出法律問題,再由法律問題回歸法學理論的良性循環。
3.學生主導式、實習案例探討
在實習階段可要求學生完成實習報告,實習報告應主要針對學生在實習階段跟進的案例形成文字性材料。實習結束后,學生可通過課堂展示,主導案例分析或討論,也可開展模擬法庭再現實習案例。其最大的特點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組織、表達、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此即“師徒式”教學的第三種表現形式,且這種自己給自己當師傅的學生主導式案例分析教學方法,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對于培養新型的、全面的、職業應用型人才具有積極的作用。當然,在整個實習案例分析的過程中,還可以邀請師傅們即老師,法律職業者進行現場點評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梳理知識體系。
三、結語
綜上,通過傳統教學方法和“師徒式”教學方法的比較,不難看出,“師徒式”教學由于更加注重教師、法律職業者、學生三位一體的互動式教學理念,通過師傅身份的靈活轉化,強化實踐教學,重視實習教學,其教學效果更佳,也更有助于法學本科職業化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和完成。
參考文獻:
財務會計是在基礎會計的基礎上,對財務會計理論和方法的進一步深化,該門課程緊密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知識點之間關聯性和可操作性強,是財經類專業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由于該門課程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就業質量。由于我國傳統的灌輸式教育觀念根深蒂固,高校對于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模式鮮有突破,而市場急需的是具備高素質的實踐型會計人才,源于“教學”與“應用”之間存在的鴻溝,財務會計的教學方式必須改革。
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案例進行深入剖析,主要通過教師導出案例、學生分析討論、教師概括與總結、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等過程實現,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具體實踐中,提高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在財務管理課程中案例教學法應用得最多,財務會計課程中并沒有系統的開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在財務會計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以及針對目前財務會計教學的現狀如何開展案例教學法,以提供教學改革新思路。
一、傳統財務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接受程度不高
本文的財務會計是指中級財務會計這門課程,是學生在學習基礎會計之后,在掌握了會計基本理論、方法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屬于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課程內容來源于財政部制定的新企業會計準則,相關知識點內容多,關聯性強,特別是這種法律條文性質的知識點在記憶上難度比較大。學生由于長期習慣于以教師為主體,只靠死記硬背記知識點,而不是理解性地記憶,這導致大部分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缺乏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比如只知道如何針對企業經濟事項做分錄、做報表,卻不知道為什么要選擇這種會計方法?選擇不一樣的會計方法、政策將如何影響企業的資產和收益?
(二)教學環境的欠缺
由于高校的教學大綱中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缺乏詳細的認定,教師無法有效地評估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業務水平。財務會計課程成績的評定多是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并且,受限于專業自身的性質,社會及學校缺乏財會專業領域的相關競賽,校企之間也缺少專門針對財會類學生的實踐基地等合作項目。教學渠道的單一和各方支持度不高導致了學生缺乏學以致用的熱情,基于畢業壓力大多數財會專業學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期末考試的復習中,對平時可以訓練實踐分析能力的案例討論、分析報告采取敷衍態度。
(三)教師的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我國高校人才引進機制的原因,大部分高校教師在擁有高學歷的背后普遍缺乏從事企業財務工作的經歷或是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的實踐經驗,有些教師自身對會計理論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透徹,更談不上引導學生養成正確、有效的學習思維模式。這使得教師的分析解決案例的方法與企業實際的處理方法存在差異,造成教學與實際相脫節。
二、財務會計課程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一)營造理論結合實際的學習氛圍
理論結合實際是現代教育的核心思想,案例教學法的理念就是將會計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采用案例教學,在“教”與“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高效的思維方式、理解力以及將來在工作中靈活的實踐能力。
教師在教授會計理論的同時穿插案例分析,從實質上理解會計準則制定的依據,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重點和難點,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比如,在會計估計、會計政策的選擇方面,通過案例對比不同的會計估計方法、會計政策的適用情況或者使用效果的不同,這樣學生既知道“如何用”,也知道“為何用”。
(二)搭建師生、生生互動平臺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極少,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是單向的。而案例教學法要求師生、生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其溝通是多向的。教師在授課時增加會計案例討論環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必要時組織討論小組或者辯論會討論問題,由此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的熱情。學生之間撰寫案例總結報告組成團隊,各成員的職能分配不同,建立團結互助的精神,通過相互的學習便能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這種互動機制下,教師不再是主導,而是作為一個引導者、激勵者的角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面對各種情況的應對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能夠及時獲得反饋,有效地評估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成果,隨時對教學方式進行完善。
三、財務會計課程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新思路
(一)案例設計環節
教師可以從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事件中選取案例,也可以通過科研從企業咨詢或者調查中獲得的典型事例中選取,所選取的案例應具有以下特征:(1)實踐性。教師所選取的案例應當是現實中普遍存在的案例,是學生畢業后在工作中可能面臨的專業問題,并且與所學內容緊密相關,不存在知識盲點的案例。(2)綜合性。財務會計中各部分的內容是連貫的,各部分內容的聯系非常緊密,前后呼應,其知識體系是完整的。因此所設計的案例應避免相關經營流程的脫節,將類似的知識點貫穿起來,如模擬一個公司在實際運營中一整套的生產、營銷、投資等流程。(3)針對性。設計的案例要與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相適應,對不同基礎、不同專業、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分別選擇案例。因此所設計的案例要難易結合,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
(二)“三段式”導入案例分析
依照學生的思維遞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三個階段引入案例分析。前兩個階段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結合現實案例的應用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第三個階段主要是以學生為主導,考察學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的能力,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
1.第一階段,引導。在正式講授前,引入一些典型財務分析案例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相關知識點的實用性和重要性。案例緊扣時事熱點,如上市公司壞賬計提吞噬巨額利潤案、財務造假案、資產虛增案、會計舞弊案等在真實的資本市場中每天都可能發生。
2.第二階段,穿插。課程講授過程中,遇到重點、難點或者與所學內容有交叉易混淆的情況下,插入案例的同時結合對比法、圖解法、總結歸納法等理清知識點之間的勾稽關系與邏輯關系,便于學生理解性地記憶知識點,掌握相關知識的內涵意義。比如,金融資產中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教學內容,僅僅向學生講授兩者的確認與計量,既枯燥無味,又不易于消化吸收。而如果針對這部分內容選取實際發生的案例, 引導學生從案例的分析中對比和總結出不同類別金融資產的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的差異性,對于其深刻理解和把握將某項金融資產具體劃分為哪一類,是非常必要的。
3.第三階段,總結。分析討論案例是衡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核心環節,一般在結束基本知識的教授后進行。以教師模擬案例的發生背景,學生分組討論,最后撰寫分析報告為基本套路。在分析討論案例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和把握案例討論的方向。在討論完畢后,教師應當對案例進行總結,闡明案例中的要點和難點、需要運用的理論知識,理清學生的分析思路,歸納案例的結論,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等。最后,對學生在分析討論案例過程中的正確和不足之處進行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分析思路的合理性、分析方法是否恰當、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否正確,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四、財務會計案例教學法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財務會計案例庫
面對財務會計案例資源缺乏的現狀,保障案例教學法達到基本的效果,各大高校應建立財務會計案例庫,并及時更新。在建立案例庫時,可從以下方式中搜集案例: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企業搜集實際工作中的案例;根據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資料結合當前企業的實際狀況,設計財務會計教學案例;與其他高校建立校際之間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學案例。
(二)成立“財務會計實踐學習會”等學生社團
為使學生真正參與財務活動的討論交流中,發揮主體作用,各大高校可以成立與財務會計案例教學有關的學習會之類的學生社團,主要由學生在課余時間組織財務會計案例訓練、課前討論等工作,以解決教師精力有限、課堂時間短暫等壓力。
(三)舉辦財務會計知識競賽等活動,建立校企合作關系
為了激發學生學以致用的熱情與積極性,高校可以獨立或者聯合其他高校舉辦財務會計知識競賽或者案例辯論會等活動,通過實際獎勵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教學,開發實踐能力。并且加強校企合作關系,拓展合作領域,給高等教育的教學理念、學科建設、課程開發、學習方法等帶來新的變化。聘請企業的優秀人才為學生授課,建立財會專業學生的寒暑假實習基地,這不僅真正實現了理論結合實際的暢想,同時也成為高校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堅實后盾。
(四)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提高教學水平
為了擺脫案例教學與企業經營實際相脫節的現狀,高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不僅要求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還要引進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會計人才,壯大師資力量,優化師資結構;其次,各大高校應該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給教師創造更多的機會到企業參觀、訪問、調查和研究,從而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提高實際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X
參考文獻:
1.靳玉樂,向眉.論案例教學價值取向的變革――基于對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的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93-98.
2.齊睿,徐燕英.案例教學在金融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9-51.
3.李曉東.案例教學法在管理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4,(6):45-46.
4.歐億容.會計專業課程案例教學的適用性及其教學方式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1,(06):69-71.
5.陳吉鳳,侯力綱,劉春暉.“案例”助力會計專業碩士培養模式變革――第四屆中國MPAcc教育發展論壇綜述[J].會計研究,2013,(02):91-93.
二、改革“消費心理學”教學,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
(一)增加教學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的實質是一種情景模擬活動。它依據教學內容選定主題,設定模擬情景,再安排學生扮演某些角色。例如,在講授消費者氣質與購買行為時,學生對氣質類型這部分知識已經掌握得比較牢固,對自身氣質也有所認知,但對消費領域中的具體表現還比較陌生。因而,在講授時筆者做法是:5人一組,學生分小組自主設計售賣的商品和銷售情景,然后讓學生在情境中分別扮演不同氣質類型的營銷人員和購買者,探討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應對策略,設計溝通場景、具體語言表述。這樣學生就在銷售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主動探索不同消費氣質角色的人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并找出應對的技巧。這種方法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探索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和行為表現,進而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下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應用到實際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案例分析教學法。根據教學目的與要求,以案例為基本素材,將學生引入一個特定的真實情景中,使學生獲得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特別是針對較為抽象的概念如“消費心理的差別閾限”時,設計某個企業成本上漲,急需降低成本的情景,通過集體討論獲得縮減產品大小的程度應控制在消費者可覺察的范圍(即差別閾限)之內的結論,幫助學生理解。案例的選取直接影響案例教學效果。筆者經過多年實踐,認為案例選取取決以下條件:一是案例要來源于實際生活。如在講解消費者的需要動機時,可選取“大學生對游戲的沉迷”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講到分析消費者情感時,在教室開展一次活動,名為“講出你的品牌故事”,加深學生對消費者情感這一心理活動要素的理解。二是突出本地性。這樣學生能夠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提高討論興趣和熱情。三是案例選擇要有新穎性和時效性。盡量選取最近發生的熱點、焦點事件,比如將近來滴滴打車軟件和快的打車軟件之間的競爭沖突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以便學生分析理解,引導學生分析消費者在消費時的購買心理。四是案例選擇要突出品牌性。諸如小米手機的饑餓營銷策略,日本本田和豐田的汽車召回事件等,從而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這樣的案例教學可以將本理論知識與實際消費領域的具體案例充分聯系,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在營銷和銷售實踐中觀察能力、判斷能力達到方法能力目標。
(二)改變教學場所實地觀察
消費心理發生的地點是在經營活動場所,因此學習的最佳地點也應該是在經營活動場所中。觀察法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在自然狀態獲得最直接、最生動的資料。因為動機是假設性的構建———它們無法被看到或觸摸、聽到,無法從消費者行為中很容易地被推斷出來,識別和“測量”消費者動機的有效方法———觀察與推斷。所以在學習消費者購買動機這部分內容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北京華聯、亨特國際、星力購物觀察、國貿、永輝超市等,任意選擇兩個購物區,有針對性地跟蹤觀察消費者購買活動,并和營業人員交流,進一步了解消費者不同的購物動機和購買表現。考察結束后各小組成員通過結合PPT展示,暢談考察體會。把學生帶到企業現場,在現場調查、考察能很好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市場調查。其具有客觀、高效的優點,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市場中某一主題下的大量信息。同時也可以將實地觀察與市場調查相結合,這樣更有助于了解經營者和消費者行為表現下的真實動機。
(三)根據學生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培訓
1.增強科研訓練。由于每個人都是消費者,天天時時與消費行為和消費者打交道。消費心理學的教學內容中,涉及了大量消費理論與日常生活相聯系生動的例子,生活也給我們提供了各種消費現象或問題,學生消費心理學的研究可以就地取材。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角色扮演、案例教學、游戲訓練、實地觀察與調查等,讓學生就生產經營的產品自主選題,制定研究方案,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修正。通過這些訓練,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科研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就業與創業意識。消費心理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融合心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廣告學、管理學、社會學和文化學等,在教授過程中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心理學、市場運營、經濟、營銷技巧等的了解,還可以為將來就業與創業做好良好基礎知識儲備。例如,筆者在第一節課上,就將學生5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創立一個實體企業。然后結合接下來的課程內容,豐富實體企業的內容,討論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諸如市場調查、消費者分析、營銷策劃、廣告等的各類問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就業、創業的感性認識和興趣,而且也降低了學生未來走向社會時遇到困難的風險。同時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發展和諧人際關系的能力。為培養一名高素質的從業者奠定基礎。四、課程考核的改革———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核過去一貫以結果性方式進行評價,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這種單純的考核制度已不能滿足對學生實踐能力衡量的要求。筆者強調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并且縮減結果性評價所占的比重,增加過程性評價的比重。例如,過程性評價占70%,結果性評價占30%。在過程性評價中,強調課程參與情況,即課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實地觀察、調研等的參與情況。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當前普通高校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系統知識的入門課程,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初級應用能力為目的。針對該課程的現狀特點,在實際教學中適時應用案例教學法引入知識點進行教育教學,注重培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對優化教學體系和提高教學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什么是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學生在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巧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者集體合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正確的管理觀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具有啟發性的先進教學方法。
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建立在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認知結構的主動建構者,即學生的知識主要不是靠教師傳授,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起來的。教師是一個幫助者、引導者與促進者,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和推動學生去建構自己的知識。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研究實際問題,注重學生智力開發及能力培養的現代教學方法。
二、 案例教學法的優越性
傳統教學方法一般按照以教材內容為線索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有著相對固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然而計算機行業隨著社會科技發展,內容更新速度快,生活中會不斷涌新的有著重要社會意義的案例。關注社會現實,選取選合適的具有社會意義的典型案例依據課堂內容進行案例教學,非常切合現代教育的精神。案例教學法改革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呆板和枯燥,切實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對核心知識進行點撥和傳授,從中進行輔助和指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作為教師,可以通過多樣案例教學來創造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順著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在選擇中學習,在學習中選擇,在選擇中發展,為學生構建知識的橋梁。
三、 案例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的案例教學法基本環節及操作步驟大致包括案例選取與設計、案例分析與探討、案例講解和總結。 案例教學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但要保證課堂效果,必須緊緊抓住每一個環節。上述步驟和方法是案例教學比較典型的一種,它的優勢在于可以促使學生比較直接的、高效率地獲得知識技能,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又為老師提供了重新挖掘知識和組織教學的機會。
1. 案例選取與設計
案例的選用和設計是案例教學方法中的首要關鍵步驟,是組織好一堂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進行案例選取和設計。在選取和設計案例時,要注重以下幾點:
1.1 選取案例要明確的目的性
案例的選擇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這是案例選取的最基本的原則。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育教學根本在于提高學生關的計算機應用操作能力和專業素養,所選擇的例務必要適合當堂課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
1.2 選取案例要具有典型代表性
因為學生要通過分析案例來完成教學目標,所以案例的選擇要具有典型代表性。事件要發生在我們平常生活之中并且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讓學生可以體會到真實案例來源于現實的生活,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計算機課程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3 選取案例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實際狀況
案例教學的直接目的在于通過借助分析案例來完成教學任務,所以針對選取的案例一定要把握好難易程度。如果選用案例過于困難,則會在分析過程中帶來諸多阻礙,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選取案例過于簡單,則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同樣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選取案例時,要符合接受案例教學的學生的知識以及閱歷水平,選擇難度適中的案例。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能力來分析、解決問題,以達到案例分析教學方法的目的。當前的教育已經逐步轉變為素質教育和啟發式教育,案例教學也應當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案例得到一些特殊的啟發與啟示,通過案例對授課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提高學生的見識和認識水平,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1.4、案例設計要注重彼此間的關聯性
在整個教學體系的教學過程中,會用到大量的教學案例,最好建立起這些案例之間的關聯性。不同的案例會涉及到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而案例之間的相互關聯就代表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的融合與關聯。學生在學習不同的案例時,會不禁想起或用到之前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技巧,這無形當中就是一個復習、加深和鞏固的過程,對于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意義。另外,在進行案例設計時,加強各事例之間的聯系,同樣對于教師改革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可謂一舉多得。
2.案例分析與討論
案例分析與討論是進行案例教學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教師要根據授課進度引導學生對展示案例進行分析與討論。教師首先要解讀本次所分析的案例所涉及到有關本節課堂知識的全部知識點,并將其串連成一條清晰、明確的線路,供學生有調理的學習和掌握。隨后,學生在教師的提問及指導下通過查閱一些必要的參考資料對相應的思考題進行分析,并把自己放到案例的真實情景中去并根據情景提出相關問題。之后,學生可以按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討論,相互探討和交流分析案例、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此環節每個學生都可以提出自己對案例的看法、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案,大家在得到交流的同時也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小組討論結束之后,各小組成員的代表在課堂中表達各小組的討論結果并上臺進行演示。本環節的核心在于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發地分析和討論,教師發揮輔助和指導的作用。這一環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活躍課堂氛圍也有重要的意義。
3.案例講解和總結
案例講解和總結,是教師依據案例研究分析的重點內容和同學們討論過程中出現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和點撥,是對課堂重點知識的加強和深化,是一個總結、鞏固和再提高的過程。這一環節,也是教師思想和學生思想交流和碰撞的過程。由于之前的分析討論,學生們已經對案例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也得到了一定的結論,但是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限制,對于新知識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的,因此,教師對案例重點知識的講解及解決學生討論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在這一環節便顯得尤為重要。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案例教學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與創新能力,是一種高效、可行的教學方法,值得廣大計算機教師不斷改進和推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