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43: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創業決策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近年來的高校擴招,規模一年比一年大,每年就業人口大量增加,金融危機的壓力更加大了就業的難度。在社會直接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必然面臨就業難的問題。高校通過實施創業教育,努力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為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找到一條出路,并促進高等教育自身的良性循環發展。因此,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僅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趨勢,而且對解決就業,開創大學生就業新局面具有重大意義。本文通過對武漢理工大學在校大學生創業意識及創業情況的調查,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進行探討,為我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供相關對策與建議。
一、調查方法和樣本情況
為了解武漢理工大學學生創業意識及學校創業教育情況,我們開展了針對在校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教育現狀和創業需求的調研活動。本次調研采取發放調查問卷和走訪座談的方式。為獲取客觀、真實、有效的數據,本次調查采取簡單隨機抽樣的形式進行,范圍涉及武漢理工大學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一年級占29.06%,二年級占32.85%,三年級占24.60%,四年級占14.69%;男生占31.45%,女生占68.55%;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占41%,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占59%,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調查發放試卷500份,收回有效試卷452份,有效問卷比例為90.4%。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分析
對武漢理工大學大學生獲取創業知識來源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學生獲取創業知識來源于教師授課、活動訓練、親身實踐方面的比例在35%左右,遠遠低于來源于媒體和社會宣傳,說明學校在創業知識方面的宣傳力度不夠。在對當前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評價中得知,50.33%的學生認為創業教育工作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有5.06%的學生對創業教育不清楚或者沒有接觸過,只有22.63%的學生認為專業教師講的多,指導多,能強化專業對創業的推動作用。創業教育模式選擇是否合理性,應從創業教育課程的科學系統性、創業活動的靈活多樣性、創業實踐的行之有效性三個方面進行考量,大學生獲取創業知識來源于教師授課、活動、實踐等方面的比例較小,對創業教育工作評價較低,說明武漢理工大學創業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方面缺乏,普及性不高,創業實踐、創業活動與創業教育結合不夠。
三、基于灰色局勢決策的創業教育分析
了解、認識大學生創業需求是高效、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業教育的關鍵,本文對武漢理工大學各個專業、各個年級學生的創業需求展開調查。以創業需求調查數據為依據,進行大學生創業需求局勢決策分析,首先以武漢理工大學四個年級在讀大學生為目標,采用熵的相關理論確定四個目標的權重,其次計算事件在單個目標下的局勢集,利用各目標權重得到武漢理工大學在讀大學生整體決策,最終得到大學生在創業需求方面的需求因素排序。
(一)基于熵的灰色局勢決策步驟
步驟一:建立事件集A={a1,a2,…,an},對策集B={b1,b2,…,bn}及局勢集S={sij=(ai,bj)|ai∈A,bj∈B}。
步驟二:確定決策目標。
步驟三:確定各局勢在各目標的效果樣本值uij(k)(i=1,2,…,n;j=1,2,…,m;k=1,2,…,s),建立相應的效果樣本矩陣,并按照上限效果測度、下限效果測度或適中效果測度進行規范化,得到一致效果測度矩陣,R=(rij(k))=r■■ r■■ … r■■r■■ r■■ … r■■… … … …r■■ r■■ … r■■,k=
1,2,…,s。
步驟四:通過式四得到目標k的權重,對權重wk進行歸一化計算得到各目標的權重wk(k=1,2,…,s)。
根據熵的定義,可以確定評價指標的熵為:
ei=■■rij ln rij①
式中:ei表第j項目標的熵值。
計算評價指標的熵權為:
wk=■②
式中:wk表第j項指標的權重;dk=1-ek表指標xk的差異系數。
步驟五:
利用式:
rij=■w■r■■③
計算局勢sij的綜合效果測度,建立綜合效果測度矩陣R。
步驟六:確定最優局勢。
(二)創業需求灰色局勢決策分析
本次調查中,以學生對創業最需要的支持為依據,選擇大學生年級作為變量,設事件集A={a1}={滿足大學生創業需求},對策集B={b1,b2,b3,b4,b5,b6},其中:{b1創業項目;b2:個人強烈的創業志向;b3: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b4: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和服務;b5:學校提供的創業教育和服務;b6:創業技能培訓,目標集C={c1,c2,c3,c4}={大一,大二,大四},局勢sij=(ai,bj)。
利用該選項得分=選該項人數/總人數得到四個年級大學生對創業所需要的支持程度U=((uij)4×6)T,uij表示第i級學生對第j指標的需求度,如表2所示。
本文選取上限效果測度公式,經過變換,得到四個目標的效果測度矩陣分別為:
利用公式②得到各目標的權重wk(k=1,2,…,s)為[0.28,0.268,0.221,0.231],利用公式③得到局勢sij的綜合效果測度矩陣R=[0.616 0.806 0.826 0.327 0.751],故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支持依次為創業知識培訓;創業素質培養;創業技能的培訓;創業項目支持;學校提供的創業培養和服務。
由對武漢理工大學大學生創業需求進行灰色局勢決策分析可知,大學生普遍認為創業專業化知識培訓及創業素質的培養對培養大學生進行創業有很大影響力,創業能力的培養及學校提供的創業方面的幫助也是學生認為比較重要的方面。學校教育是以理論為基礎,但是創業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專業教育,需要的專業化知識更傾向于在實踐中的應用,學校在今后的創業教育中可以加大這兩塊的培養力度。故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養時,應以培養大學生創業專業化知識和創業素質為核心,改善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并提高授課質量。學校可以從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創業活動和創業實踐三個方面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在開展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同時,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設置合理的教育課程,輔以模擬創業活動,做到三者相互影響,相輔相成。
四、創業教育對策建議
通過對武漢理工大學在讀大學生創業需求的調查數據進行灰色局勢決策分析,本文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期為高校更好地開展創業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第一,建立科學教學體系。創業教學,主要是創業教育的課堂教學,是創業教育最基本的形式,面向全體學生。從事創業教學的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同時,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創業實踐和創業模式分析,鍛煉學生把握機會和快速決策的能力,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思維模式。高校要轉變傳統的高等教育理念,調整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應提供相應的模擬創業的實戰演練,定期邀請企業家來學校開設講座;學校在開設課程時,需要關注個體差異和專業差異,對于不同專業、不同個體的不同需求與定位,實施不同類型的創業教育,重視創業教育專業性與普及性的結合。
第二,大力開展創業教育活動。創業活動,是創業課堂教學的擴展和延伸,它面向全校學生,通過模擬創業的方式向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活動主要通過組建學生科技與創業社團,定期舉辦或參加創業競賽活動,開展各類學科競賽活動,舉辦各類培訓,訓練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動手能力、創業能力、培養其創業素質。學校開展了“天黎杯”創業計劃大賽、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但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創業活動對自身發展幫助不是很大,故在大力開展創業活動時,應改善提高活動開展質量。
第三,引入行之有效的創業實踐。創業實踐,是創業課堂教學知識的具體運用,旨在培養學生創業實際能力,應突出增加學生的商業時間,面向少數學生。進行創業教育重在實踐訓練,學校可以采用與社會和企業合作的方式組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老師可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能力傾向,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完善和塑造,提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大學生通過參加創業實踐活動,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業素質和能力。
第四,建立相應的創業服務平臺。創業服務平臺,為有創業意向或已經創業的學生提供免費創業服務工作。首先,應建立創業服務辦公室,為創業學生提供相應的創業培訓,組織校內外有關專家和管理咨詢機構提供企業管理、財政、稅務、法律法規等咨詢服務和人員培訓,并對創業項目進行評審和指導;其次,創建創業網絡服務平臺,相應的創業新聞、創業案例和最新的創業政策等信息,建立創業交流論壇,方便學生進行創業信息、心得等方面的交流。通過建立創業服務平臺,為有創業意向或正在創業以及已經創業成功的學生提供創業流程、政策等相關信息和幫助,從而提高學生創業成功率。
參考文獻:
1.李幼平,福靈.西部高校大學生創業意識現狀調查分析[N].河池學院學報,2010(2).
2.王葉梅,耀國.基于熵的灰色局勢決策方法[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9(6).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5-0100-03
創業板市場主要支持處于成長期早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這類企業在技術、市場和管理上都存在不確定性,因此,經營業績不穩定,退市風險高,股價波動大。投資者在投資這類企業時,面對的風險較主板市場大得多。在我國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主要是中小科技企業,科技是這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分析這類企業的技術不確定性對于確定投資者所面對的風險性質是必要的。與此同時,在我國創業板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中小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相比,這類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低。在這樣的格局下,研究創業板科技型企業技術不確定性對中小投資者決策的影響機理,對提出適宜中小投資者的投資策略是必要的。
一、創業板科技型企業技術不確定性內涵及表現
科技型企業在成立和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著對于技術的探索、研發和產品試制等活動,因此,創業板中小型科技企業首先是技術創新企業。技術創新一旦投入到實際的生產運營,并能適應市場需求,由于其先進性,可以為創業板科技型企業帶來巨大收益。但技術不確定性也是創業板科技型企業成長過程中面臨的首要問題。技術不確定性是指科技型企業在技術發展的方向、速度以及所能達到的最終結果方面存在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是非概率型的,創新企業通常并不能確定在所進行的諸多研究開發領域中新的技術突破將在哪一個方向以何種速度開始。
一項科學技術從研發直至開發出產品,并進入市場主要經過三個階段,見圖1。
技術化是技術向產品轉化的第一步,是由純基礎研究向應用性研究過渡的過程;產品化是指比較成熟的技術向樣品生產這一過程;商品化是指通過科研與生產的融合,實現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商品,是科技成果上市交易的產物。
創業板科技型企業技術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是技術開發的不確定性。一項技術從科學原理到完全應用于生產,中間要經歷多個層次產品,每個層次產品都是在前一層次產品基礎上完善的,是前一層次的科技產品生產的繼續,目的在于使科學轉化為技術,并使技術接近生產,使之成為成熟的生產技術[3]。技術開發的不確定性表現在:(1)技術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之上的,但科學基礎本身也存在不確定性。(2)科學技術的應用也是不確定的,很多原理和理論往往只能用于基礎研究,而且在實際的轉化中,也難以把握技術的最終運用方向,另外,技術本身可能因成熟程度不夠而難以直接應用于生產。(3)技術研發成功的時間也難以確定。(4)技術能否最終研發成功也是不確定的。根據WIND數據庫的數據可以計算出,在我國創業板上市企業中,制造業企業占據了78%。例如,機器人(300024)是一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成套供應裝備商,其擁有自己獨立的技術研發體系,以完成未來機器人市場領域的研發。從未來科技發展前景看,機器人(300024)是極具投資價值的,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其技術不確定性對投資的影響。機器人技術是涉及機械學、傳感器技術、驅動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一門綜合性高新技術,這些基礎科學知識本身以及未來的發展是存在不確定性的;另外,機器人(300024)的技術研發成功率難以確定,技術研發成功的時間和結果也難以確定。因此,在創業板市場上,科技型企業的技術不確定性是較大的。
其次是生產過程的不確定性。生產階段的任務是把上一階段的成果變為現實生產力,生產出新產品或實現新過程并解決大量生產組織管理問題和技術工藝問題[4]。截至2010年11月7日,在我國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共有138家,其中制造業企業有89家,信息技術業企業30家。一般說來,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業的產生流程比較復雜,這一階段需要生產工藝、原材料、儀器設備、生產資金和人員的全面配合。缺乏上述任一因素的支持,技術的產品化就難以成功,而且上述的因素本身也存在不確定性,這就決定了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生產過程本身的不確定性。
最后,市場的不確定使技術的不確定進一步加劇。一項技術的技術效果能否得到市場的承認,只有等到產品進入市場后才能確認,并且市場的需求是多變的,這就使得技術有可能跟不上市場需求的變化。高新技術的“高”和“新”也是相對于其他普通技術而言的,高新技術的技術壽命是不確定的,隨著時間的演進,一項高新技術就可能變為普通技術,這可能使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淪為毫無競爭力的企業。例如,柯達本是傳統膠卷制造行業的老大,但是由于數字技術的出現更好地適應了消費者的需求,致使柯達的消費市場日漸萎縮,但是其競爭對手,如佳能、索尼、尼康等企業卻后來居上,柯達失去了原有的競爭優勢。對于我國創業板科技型企業,這種問題也是存在的,如信息技術行業中的軟件業更新換代的速度極快,企業很難確保其賴以生存的核心技術能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一旦出現更新更好的技術,企業將會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因此,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使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的技術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強。
二、創業板科技型企業技術不確定性對于中小投資者決策的影響機理
(一)創業板科技型企業投資者的不確定性決策
任何一種決策只要包含有不確定性特征,該決策總是存在風險的,在不確定性決策中,決策者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是自然狀態的出現是不確定的,二是某一自然狀態下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因此,惟一能提高決策結果的方法是改善決策者的信息狀況,從而在可能的范圍內盡量化解這些不確定因素[5]。
對于決策者來說,事物的不確定性程度主要取決于:(1)決策者或決策分析人員的知識水平或結構(K);(2)信息的收集狀況(Im);(3)時間因素(t)。不確定性程度與決策者或決策分析人員的知識水平及結構呈反方向關系,與信息搜集情況呈反比例關系,與時間因素呈反比關系。用函數來描寫不確定性程度與這三者的關系,可以用公式1表達[6]。
Iu(t)=F(K,Im,t)(1)
且<0,<0,<0
投資者的知識水平越高、結構越合理,創業板企業信息的搜集的越多,時間越近,則越有利于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的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這種正確的投資決策表現在投資者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識與所搜集的信息,對個股進行合理估值,并進行合適的時機選擇。但是由于中小投資者自身的限制和信息的缺乏,致使中小投資者難以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二)創業板科技型企業技術不確定性對于中小投資者決策的影響機理分析
中小投資者是指“投資金額較少,信息搜尋的平均成本較高,在信息不對稱中處于劣勢地位的非專業個人投資者”。可將中小投資者的行為特點歸結如下:第一,噪聲交易者傾向。中小投資者錯誤地認為他們掌握了有關風險資產未來價格的特殊信息,這些信息噪聲可能來自于技術分析師、股票經紀人或經濟顧問的一些虛假信息,并且對這些未來信息表現出過分主觀的錯誤看法,或者是在選擇證券組合依據某種不正確的理念;第二,知識存量有限,學習成本高昂。投資者的知識存量包含投資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積累兩個部分。而中小投資者在這兩部分與機構投資者相比都有較大差距;第三,非理性預期的羊群行為傾向[7]。中小投資者往往被動盲從的投資,缺乏對個股投資價值的分析和研究,沒有明晰的投資的策略,追隨其他投資者,這種投資行為在市場上有很強的傳導作用。
根據中小投資者本身的特點并結合投資者不確定性決策的知識,可以得出創業板科技型企業技術不確定性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使中小投資者決策的不確定性加強。
首先,中小投資者知識存量有限,學習成本高昂,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的技術不確定性使中小投資者更難以降低投資的不確定性。決策的不確定性程度與決策者的知識水平與結構呈反向關系。因為知識水平與結構是認識事物與處理信息的基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知識水平越高,結構越好,投資者在某一投資決策上的確定性越大,所以獲利的可能性就更大。但中小投資者知識存量有限,學習成本高昂,在認識事物與處理信息方面有天然的缺陷。具體到創業板投資來說,中小投資者對于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的技術不確定性方面缺乏相應的知識,因此對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的估值就存在偏差,偏差越大,就越有可能在高位上買入價值低的企業的股票,因此創業板科技型企業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不確定性大;相反,機構投資者擁有相關專業人士,在知識存量和結構方面比中小投資者更具優勢,因此對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的估值就有可能更準確,其投資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的不確定性程度更低。
其次,技術不確定性使中小投資者對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的信息搜集和處理的成本更高,致使創業板市場投資不確定更大。一般說來,不確定性的改善與相應的成本是呈正比的,不確定性程度改善的越高,相應的信息成本就越高。按照斯蒂格勒(G.J.Stigler)的觀點,信息成本應包括時間和“鞋底”(Shoe)兩個部分,前者指信息搜尋所耗費的時間,后者則是指交通成本和其他查尋費用[8]。搜尋信息更有利于投資者在不確定的條件下做出正確的判斷,降低風險,減少損失。具體到創業板市場投資,即便中小投資者知道創業板投資不確定性高,風險比較大,會通過信息搜集來減少不確定性,但相對于主板市場而言,創業板科技型企業在技術方面的信息比較難以搜尋,并且中小投資者也難以對這種信息做出正確地處理,這同樣會造成中小投資者的估值偏差和時機選擇不準。再加上中小投資者本身有噪聲交易者傾向和羊群行為傾向,這使得他們容易受虛假信息和跟風炒作的影響,其在創業板市場上的投資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為了減少創業板投資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必須加大信息搜集的力度,也就必然導致信息成本增加,但對中小投資者的財力和時間來說,這些成本增加就顯得比較昂貴。因此,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的技術不確定性,使創業板市場信息在改善中小投資者投資決策的不確定性方面作用有限。
最后,時間因素對于創業板科技型企業投資的特殊影響。一般說來,事物的不確定性程度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減少,例如,短期決策一般比長期決策的不確定性要小。對于創業板科技型企業亦是如此,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以科技型企業為主流,由于技術的不確定性,科技型產品的技術效果只有在投入市場后才能得到檢驗。在得到市場承認后,科技型企業才是具有投資價值的,但這種市場的承認是要以時間作為前提的,中小投資者在投資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的時候,不可能知道這種產品是否能通過或經過多久能通過市場的檢驗,在這種情況下,中小投資者投資創業板科技型企業的不確定性是很高的。
創業板科技型企業技術不確定性對于中小投資者決策不確定性的影響可以歸結為圖2。
三、結論
綜上可以得出結論,中小投資者投資創業板科技型的技術不確定性通過投資者的知識水平與結構、信息搜集水平和時間這三條途徑使中小投資者難以進行正確的價值評估和時機選擇,因而投資決策不確定性強。這種強的不確定性,使中小投資者在投資創業板時獲利可能性減小,風險加大,中小投資者在創業板市場上并不占據優勢地位。所以為中小投資者開發適宜的投資策略將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玉明,吳有紅,張昭貴.高新技術企業技術風險及其管理[J].高科技與產業化,2005,(6):18-21.
[2] 陳偉忠,陳金賢.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系統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23-26.
[3] 杜偉,魏勇.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與政府激勵政策安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7):50-52.
[4] 張玉明,吳有紅,張昭貴.高新技術企業技術風險及其管理[J].高科技與產業化,2005,(6):18-21.
[5] 李臘生.不確定性決策與金融資產投資[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2-39.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根本原因是整個世界經濟形勢不斷下滑,中國經濟形勢也不樂觀。當然,也還有其他一些重要原因:一是畢業生人數多,這兩年都維持在600萬以上,達到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峰值;二是就業空間相對狹小,隨著用人單位用人觀念的不斷成熟和多元化,應屆生需求相對減少;三是全社會和大學的相關的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還有待完善;四是大學教育與社會現實脫節,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與市場需求不適應。
面對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如何解決或緩解這一問題,除國家政策,社會共同關注外,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失為一項重要的選擇。
目前發達國家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在20%至30%,而我國僅為1%至2%。造成這一巨大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學生缺乏社會資源、缺乏創業資金、缺乏社會經驗是比較突出的幾個關鍵因素。隨著Internet的快速發展和電子商務的蓬勃興起網絡創業由于門檻低、成本小、風險小等優越性,成為校園的新話題,也成為大學生創業的新選擇、新趨勢。
2大學生網絡創業的優勢
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資源共享的信息平臺。電子商務正是在成熟的網絡環境下迅速發展,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創業平臺,比較而言,網絡創業具有一些特別的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互聯網創業成本較低,風險較小
網上經營與傳統經營模式相比最大的優勢是節約了租店鋪的成本。只要擁有電腦和網絡環境就可以網上開店了。每月除了電腦用電和網絡費用,幾乎不需要開店成本,而且大多數的創業者可以在接到訂單后進貨和發貨,這樣就不用擔心貨物積壓,避免了商品滯銷而導致壓貨。可見,電子商務的首要特性將創業者的投資成本降到了最低。
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創業,創業者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很小。需要投入的是創業者的智慧、時間和精力,但從中可以獲得各種經驗,這對大學生創業者而言是一筆財富。因此,低風險的特點更加吸引了大學生的加入。
2.2互聯網創業可以與專業課程學習相結合
目前我國高校廣泛設置了電子商務、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這些專業課程可以和學生創業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學生課堂上學習相關理論,馬上應用到創業實踐中,而在創業過程中出現了相關問題,也可以馬上回到課堂進行學習研宄,也可以馬上請相關專業課程的老師給予現場指導,教與學,學與做,可以緊密的結合起來。
大學生本身存在社會經驗不足,實戰能力差,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把握不準的情況,所謂的經營理念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的書本知識。而網上經營需要完成找渠道進貨、登陸描述商品、設定價格、與客戶交談、銀行查款、發貨等商務全工程,各項活動都很好地鍛煉了大學生的實戰能力。
可以說,網絡創業能使大學生學以致用,并幫助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問題。網上創業需要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每一次進貨是商務談判的一種實踐;商品推薦與描述是市場營銷學的實踐;進出賬是基本財務管理的實踐;發貨與售后服務是人際交往與客戶管理的實踐。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電子商務給許多一籌莫展的大學生帶來了新的希望。
2.3互聯網創業與當代大學生的個牲需求相契合
90后的大學生是個性獨立的一代,也是生命張揚的一代,這種獨立的個性和張揚的生命與網絡的精神是十分契合的,更何況,90后的大學生本身就是與網絡共同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創業對于他們來說是最適合也最擅長的^
利用電子商務創業既可以實現做經營者的愿望,又能讓個人的興趣愛好有的放矢。大學生善于接受各種新興事物,對社會發展極具敏感度,在網絡這樣一個超大空間,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徹底張揚自己的個性。
總的來說,大學生網絡創業主要是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開辟自主自強的創業新路,為大學生提供網上實驗基地,并為更多優秀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在目前1000多萬家大中小型企業中,己有80%能夠運用電子商務手段進行貿易活動,而成千上萬的大學生加盟,將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進一步發展錦上添花。因此,大學生創業者們要在這個良好的全民自主創業的大環境下,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抓住機遇,拓寬思路,勇于嘗試,學會創業。
3大學生網絡創業的幾個問題與對策
雖然網上電子商務創業己經逐漸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一種很好的發展方向,但是,網上創業畢竟是一個新事物,有很多的機遇,也存在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3.1如何把握學業與創業的關系
在校大學生首先是一名學生,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先要完成自己的學業,大學生在校創業能夠幫助學生提前適應社會競爭,也能部分解決就業問題。但是必然會占用學生大部分時間。創業將會花費其大量時間與精力,如何能夠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開展網上創業活動是每個想創業的大學生必須解決的問題。除了學生自主的因素外,外部的政策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據我們了自解現在許多高校都開始著手大學生創業方面的制度設計和條件完善,積極引導大學生創業的新模式,比如筆者所在的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就專門開設了大學生創業園,鼓勵在校大學生入園創業,并且為創業企業提供各類優惠條件。學校還開設了創新創業方面的選修課,發揮教師的創業引導作用。
3.2創業需要激情,更需要持之以恒
創業中如果遇到一點困難與挫折就退讓躲避,也是難以到達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創業選項、經營管理沒有原則上失誤的情況下,能否走過“黎明之前的黑暗”就很關鍵,輕言放棄會使創業者全部的努力付之東流。大學生自主經營創業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其中95%的失敗不是因為項目本身,而是因為創業者的心態。
據我們統計,80%創業成功的同學,在成功之前,也都經歷過幾次創業的失敗,只有永不放棄,不斷探索,才能打開成功之門。所以,對于整個社會和學校來說,如何對創業大學生進行合理引導不僅引導他們創業,還要引導他們正確面對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困難,甚至挫拆是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
3.3缺乏管理知識,合作伙伴內部矛盾嚴重
與他人合作共同創業是很多創業者經常采取的方式,很多大學生在創業時也會尋找自己的創業合作伙伴,尤其是與
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創業就更顯得順理成章。互助形式的合作創業有很多優勢,同時也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問題:各自投入資金的多少,是否有明確的分工,能否形成健全的合作機制,是否具備團結一致的創業精神等。這些都有可能使合作伙伴之間關系產生裂痕,發生的矛盾如沒有得到及時的協調處理會逐步激化并不可收拾。
在當今的數字信息媒體迅速發展的形勢下,文化創意產業一躍成為眾多生產企業中十分有前景的企業,它提倡創新能力的培養,個人創造力的發展,希望能夠通過文化藝術來使我國的經濟能夠又好又快發展。然而,面對文化創意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困擾產業發展的瓶頸出現了,那就是文化創意人才的極度緊缺,這個困擾已成為企業、政府、大學十分關注且亟待解決的熱門話題。
1.高校視覺傳達人才培養現狀
1.1 課程體系的設置與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有差距
視覺傳達培養目標學院教育方向過于模糊,程序太多,相關行業的競爭力也很大,但缺乏專業化的具體的有目標的強化訓練。在評價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傳統的方法,或略有改善,但仍然不能反映高校學生所具有的創新和全球設計能力的實際情況。廣泛的計劃可以讓學生對于具體的工作要求一無所知,學生就業后也不一定會從事相關的工作,及時去應聘了相關的工作,仍不能達到行業對專業人士所規定的條件。
1.2 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視覺傳達教育的中國高校在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熏陶太深,從而導致故步自封,不能立足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嚴重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很多專業教師在課堂上兼職上課,如《素描設計》《色彩設計》等,有些高校視覺傳達專業課程的大學所配備的相應的師資力量過于薄弱,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已經被傳統的素描和色彩的教學方式所禁錮,導致學生思維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
1.3 實踐環節力度不夠
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時間都只是進行理論指導,與實踐操作環節嚴重脫節,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薄弱,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關注度不夠。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實踐,實踐操作和行業實際嚴重不符,很多學生學到最后了都不指導自己學的是什么,設計工作更無法順利進行,學生對相關產業的發展發展特點和趨勢一無所知。同時也有很多的學生忽視了實踐環節的重要性,實習的時候選了別的行業,這些情況都導致視覺傳達類的高校學生在畢業后就業成為一大難題。
2.文化創意產業下高校視覺傳達人才培養策略
2.1 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視覺傳達教育理念
藝術本身是一個個人的內心,感受的充分直觀的表達,個人和個性化在藝術上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因此,在對視覺傳達的學生進行教育時,幫助其樹立市場意識十分關鍵。同時,要及時對市場進行評估,更新教育理念,梳理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使教育系統的藝術課程設計能夠得到全面的革新和重建,保證學生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
2.2 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實訓教學為主線的創新型視覺傳達教育體系
視覺傳達教育中的文化創意產業要注意從更深層面進行革新,樹立對市場的正確認識,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培訓的力度,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身技能。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知識教育是教育工作發展的重要目標,在學習中求發展,它對學生所掌握技能的熟練程度有著較高的要求,而且也需要較強的自學能力,同時必須具有獨立分析的能力。創新教育體系的設計更強調創新系統設計專業的學生充分掌握學習方法和設計思路,鍛煉學生立足于宏觀經濟,進行系統的整體設計,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提升其創造能力。
要立足于當前視覺傳達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進行培訓,使學生的能力與教育系統的設計目標緊密契合,保證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2.3 探索機制創新,建立以工作室制為依托的教學模式
目前,教學系統的方法已經成為藝術設計教育的一個主流趨向,建立教學工作室制,為主線,以張貼要求的能力在理論工作建立在標準的程序模塊的內容,讓學生同時能夠接受教師培訓和專業培訓,使得設計意識和創新能力得以提高。
學生所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上在低年級就已經完成,和普通教育的視覺傳達不一樣,所涉及的方面更廣;在選擇設計模塊、平面、環境、產品等時,學生可以選擇運行機制的發展,教學模式十分靈活多變的,每個專業方向在專業教學與轉向特性都有著明確的風格,工作室負責對專業導師的技能培訓,學生可以獨立進行思考和設計,自主選擇是否加入到工作室的學習中來,即“術業有專攻”。
2.4 實施發展性學生評價,配以昂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意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對學生的發展方向進行總結,對學生的評價要立足于當前行業環境和明確的思想的基礎上,能夠有效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在對視覺傳達類學生的發展進行評價體系的構建時,必須要考慮到發展評價對于視覺傳達的重要意義,對具體情況以及概念都要有一個全面充分的了解,結合視覺傳達行業的標準進行評價,以確定學生評估計劃,使個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總體而言,大學的設計教育應特別注意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對于人才的培養和未來的發展方向要有一個明確的計劃,保證學生在步入社會時能夠滿足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促進創意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超陽,王偉忠.文化創意產業下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探析[J].包裝世界,2010(04):58-59.
所謂風險投資,是指把資金投向蘊藏著較大失敗危險的高新技術開發領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商業投資行為[1]。風險投資的整個過程貫穿一系列的投資決策,決策正確,則投資成功;決策失誤,必導致投資失敗。因此,現代風險投資理論與方法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就是構建風險投資決策模型。準確構建決策模型不但需要利用恰當的研究方法,還要注重研究影響風險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正確識別評估風險,有效挖掘投資潛力,可以幫助投資者規避風險,使收益做到最大化。
二、國外風險投資決策本文由收集整理研究
國外關于風險投資決策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一般風險企業投資決策體系研究,不同類型、不同階段風險企業投資決策體系研究和高科技風險企業成功關鍵因素研究等。
(一)一般風險企業投資決策體系研究
國外對vc的研究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tyebjee&bruno[2]對41位風險投資家進行調查和談訪,從市場吸引力、產品差異性、管理能力、逆境承受能力以及退出風險等5個方面建立風險投資評估體系,為其他學者奠定了研究基礎。風險投資是高風險與高收益并舉的投資,投資決策是風險與收益之間的平衡。damodaran認為風險投資決策中一方面需要評估風險企業的總體預期風險與收益水平;另一方面是評估風險投資家的預期收益。macmillanl、siegel & narasimha(1985)沿用了tyebjee&bruno的研究方法,通過調研他們把風險投資家所關注的風險指標分為六類主要指標:競爭風險、投資風險、退出風險、執行風險、管理風險、領導者風險等。macmillanl、zemann& subbanarasimha(1987)在之前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對150個風險投資公司調查研究,研究表明新合資企業獲得成功的標準與兩大因素密切相關:初創期的競爭程度,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
對于之前的研究成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vance&robert(1995)認為之前的投資標準過于復雜,他通過自己的采訪,從產品戰略思想、管理能力、收益三個方面建立了一套簡易的風險投資評估體系。風險投資雖興起于美國,研究成果卻跨越了國界。在韓國風險投資較為蕭條時,joongdoug、jung&lee(1994)為了識別現有的風險投資評估指標中重要的投資標準,作者研究了現有風險投資的評估標準,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創業者的管理能力、融資能力、產品的市場吸引力、產品或技術的優越性、原材料的可獲得性、生產能力等六個因素在風險投資中較為重要。
(二)不同類型、不同階段風險企業投資決策體系研究
風險企業處在不同階段,發展所面臨的風險不盡相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有學者開始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風險企業進行研究。m.kakati(2003)針對高科技風險企業設置了38個評價指標,m.kakati教授把38個評價指標分為六類,分別為:企業家素質,組織資源能力,競爭戰略,產品特征,市場特征,融資能力。研究表明企業家素質、組織資源的能力、競爭戰略是企業生存能力和成就的關鍵性決定因素。chorev&anderson(2006)研究影響以色列高科技初創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發現在管理、客戶關系、產品研發是比較重要的,然而通常所強調的經濟政策、商業環境卻不太重要,但最為重要的是核心團隊的創業態度和創業能力。
(三)高科技風險企業成功關鍵因素研究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對投資決策的研究越來越細致,有學者開始研究影響高科技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這些關鍵因素無疑是做決策時的重要參考因素。創業企業通常以技術取勝,cohen&levinthal(1990)為缺乏技術優勢,即便有外部網絡資源和金融資本的支持,也難以在市場中獲得優勢地位。mcdougall、robinson& denisi(1992)認為新企業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就有獲得成長的機會并相對競爭對手有進入市場的優勢。hironori&sue(2002)研究風險投資家和創業者的認知和情感對績效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認知上的不一致的沖突有助于績效的增加,但是組織內部私人之間的情感沖突則對合作績效起著負作用。chen、zou&wang(2009)研究表明,技術能力、人際網絡關系、金融資本是企業發展的三大引擎。
三、國內風險投資決策研究
管理學決策理論認為,一個完整的決策過程包括存在先后順序的三個階段,即問題的識別與選擇—決策分析過程—決策與實施方案,決策分析過程在整個決策問題中出于最重要的地位[3]。由于風險投資具有投資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而且投資資金有限,因此面對紛繁復雜的項目需要謹慎篩選。如果風險投資家能在投資決策時充分考慮到各種風險因素并正確分析評價和科學決策,那么就能有效降低投資風險。國內學者對風險投資決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風險投資影響因素和決策模型構建兩個方面:
(一)風險投資影響因素研究
國內學者對風險投資影響因素的研究,多數是參考國外現有相關研究文獻并根據自己的認識形成決策指標體系。湯京華和王玉珍[4]分析美國、荷蘭、臺灣等國家或地區的風險投資項目評估因素,結合國內實際,從產品差異度、市場吸引力、管理能力、經濟績效、環境影響等五個方面建立指標體系。資金一直被視為企業運作的血脈,財務狀況是企業運作效果的直觀反映,客觀、有效的財務記錄能揭示公司運作的好壞情況。馬揚等(1999)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增加財務狀況等影響因素,建立了自己的評價指標體系。鄒輝文等[5]通過對風險投資項目的投資政策和投資階段的風險的分析,設置人員素質、市場前景、技術水平、財務狀況、退出機制、社會環境等6個一級指標、29個二級指標,建立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體系。投資處在不同階段、不同行業企業的風險是不一樣的,彭衛民[6]研究高科技企業風險因素,認為高科技企業風險因素主要包括:管理能力因素、技術與產品因素、市場因素、退出及收獲的可能性因素。風險投資既有高風險性,同時還存在高收益性,風險投資決策分析時不僅要考慮風險因素,還應考慮收益因素。liu et al.(2011)針對高科技初創企業風險建立了指標體系,經實證研究得到了17個影響投資的關鍵因素。張春英和姜丹(2001)從風險和效益兩個方面構建風險投資評估的多目標評估指標體系。錢水土和周春喜[7]從企業發展角度,引入成長風險和道德風險因素,分析成長過程和環境以及企業道德對投資者投資風險的影響。
(二)風險投資決策模型構建
風險投資決策分析過程中,充分預計到各種風險因素是關鍵,但識別到風險因素之后,如何使用科學的方法衡量風險與收益也至關重要。在國內的研究文獻中,張春英和姜丹(2001)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的集值統計原理分別進行指標權數確定和專家打分的數學處理,建立了定量評估模型;王世良和王世波[8]利用ahp構建了一個具體的層次分析評價模型;魏星等(2004)[9]運用層次分析法求出各個指標的權重并利用模糊數學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是一種比較簡單實用的研究方法,但排列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時受人為的影響因素比較重,而且一致性檢驗難以通過,因此即便是同一套指標體系在不同的風險投資家所得出的結論也莫衷一是。針對上述弊端,王學軍和郭亞軍[10]運用序關系分析法(g1法)分析造成ahp判斷矩陣不一致的原因,指出了g1法與構造判斷矩陣的本質區別,解決了層次分析法的應用難題。隨著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張豐和段瑋婧[12]運用因子分析法對風險投資評價決策程序中初步評價階段的評價指標進行研究。孫曉梅[13]利用神經元網絡建立投資決策模型,實證研究的科學性已經被國外學者所證實,神經網絡能弱化人的主觀因素、降低人為因素在求權重中的影響。
四、對國內外風險投資決策研究基本評述
(一)從研究方法角度來看,
從研究方法角度來看,國外對風險投資項目評估決策的研究可以分為三類:①調查法,即采用對風險投資家面談或填寫調查表的方法,來總結風險投資項目評估決策指標;②實證法,即采用對實踐案例分析的方法,提煉總結風險投資項目評估決策的指標;③理論法,即采用理論推導的方式來得出評估決策指標。國外現有相關文獻中,風險投資決策的研究已經有了從實證到理論、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的轉變,影響因素的研究更具針對性和更可操作性。
(二)國內文獻研究內容有效性偏若
風險投資實踐在我國起步較晚,文獻研究相比國外較為滯后[14],因此國內研究文獻多數借鑒國外現有研究成果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理論。我國風險投資決策研究得到的結論缺乏檢驗論證,研究成果難以保證與客觀實際相吻合。總之,上述還處于定性研究階段,投資決策影響因素的可操作性不強、難以量化[14]。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產業背景的創業企業風險因素不盡相同,國內現有文獻研究的針對性較弱。
(三)國內文獻研究方法的科學性不強
國內學者在研究投資決策方法時,普遍采取層次分析法、模糊數學、德爾菲打分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對項目風險或投資收益進行評估。在使用這些方法求權重時,沒有統一的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得到的結論莫衷一是。
五、研究結論
針對以上國內學者的研究不足,擬開展以下四個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加強科學研究,建立符合我國實際投資影響環境的投資決策指標體系。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市場發育程度不一樣、投資者風險偏好不一樣,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不盡一致。因此,亟需根據我國的實踐環境,研究符合我國投資實際的決策影響因素,建立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內在統一性的投資決策指標體系。
人社一體化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人社建設為方向,以省集中、一卡通為重點,以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為特點,以實現人本人社、智慧人社、透明人社為目標,按照物理集中―統一平臺―化學融合的推進路徑,著力推動三個轉變(即:從以城鎮、職工為主,向覆蓋城鄉全體居民轉變;從以本地、區域性建設為主,向全省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轉變;從以支持業務經辦為主,向支持經辦、服務、決策、監管等全部功能轉變),以服務對象的需求為出發點,用信息化來推動各業務之間的高度協同,各地區之間的廣泛協作,政策制定與經辦服務的統籌設計,窗口大廳與網絡平臺的聯動服務、“線上”與“線下”的有機結合,實現能自助的自已辦、能不出門的在家辦、須出門的就近辦、到窗口的方便辦,讓服務對象辦事方便、舒心。
1 形成協同互聯的智能經辦模式,打造高效即時的經辦方式和靈活可變的經辦流程
1.1 從經驗經辦向智能經辦轉變
在傳統的經辦過程中,經辦人員必須掌握各種復雜的業務知識,依靠長期積累的工作經驗提升經辦服務能力,但經辦人員這種基層崗位往往流動性較大,因此,給經辦機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智能化經辦的目的在于通過智慧化的技術手段,如智能填表、經辦知識庫等,簡化經辦工作,減低對人員綜合能力的要求及經驗的依賴。
1.2 從被動式經辦向主動式經辦轉變
可以通過對經辦對象、經辦內容和經辦過程的大數據分析,主動發現客戶的經辦需求,實現主動服務的經辦模式,對特殊群眾,如老人、殘疾人提供上門服務。
1.3 從固定式經辦流程向隨需而變的經辦流程轉變
人的需求的復雜性決定了人社業務的復雜性,特別是業務省級大集中之后,以及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為了適應業務的變化以及滿足多樣化的需求,通過組件化、面向服務的功能設計,使得系統具備靈活的流程、快速適應的能力。
2 形成精準科學的大數據管理體系,彰顯多維精細的管理手段和快速權威的決策能力
2.1 從手工式過程監管向智能化全流程監管轉變
通過內控、稽核、監測等管理系統的建設,首先實現對業務經辦過程的全過程自動化監控,并利用大數據分析算法,提早發現風險隱患,全面深入的保證業務規范執行。
2.2 從離線式決策分析向在線式決策分析轉變
傳統的離線式決策方式是決策者先提出用于決策的數據需求,然后各部門再將數據收集任務分派給相關部門,各部門通過各種途徑去進一步收集,全部收集上來再進行數據統計,最后將決策數據提供給決策者,這種決策分析方式非常低效且數據不可靠。在線式決策分析在系統中輸入用于決策的數據需求,系統將通過大數據分析算法,對大數據庫中的各種類型的海量數據進行實時運算,決策型數據將會瞬間生成,根據結果的適用性,再對輸入條件進行修改。一體化信息系統的建設使得在線式的智慧決策場景成為可能。
2.3 從條塊管理向綜合管理轉變
建立運維監控和運行調度統一門戶,將運維數據以管理者的視圖進行展現,將打通運維者和管理決策者的業務流程,實現運維和指揮的實時聯動,提高業務保障能力。
3 形成統一多樣的公共服務格局,實現便捷一致的服務體驗和全面均等的服務內容
3.1 從單點式服務向一站式服務轉變
改變傳統多網點、多渠道來回奔波的服務方式,采用門戶、總線等技術手段,對渠道及后臺端到端的業務流程進行整合,使服務對象在一個地點、一個柜臺辦理業務事項。
3.2 從屬地服務模式向全省通辦模式轉變
隨著人社工作進入統籌城鄉、服務全民、適應流動發展的新階段,傳統的屬地化服務模式不適應社會的發展,迫切需要打通跨部門、跨地區的業務流程,實現在全省任何地市都能辦理業務。通過應用和數據的省級集中,推動地市在省級的逐步融合,實現全省通辦面向廣大群眾提供足不出戶的網絡服務、如影隨形的主動服務、跨地區流動的即時服務、因人而需的個性化服務的業務模式。
3.3 從醫保單一用卡向一卡通用轉變
把社保卡定位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d體,將社保卡應用從醫保即時結算擴展到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系領域。使其真正成為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和公共就業服務權益的標志,推動各項人社業務之間的一卡通,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一卡在手、保障無憂”的便利。
3.4 從固定服務渠道向移動服務渠道轉變
實現移動辦理是進一步方便群眾,體現以人為本的有效手段,是效果明顯的驅動力。在移動互聯普及的今天,通過電話、互聯網、手機、平板、(金融)自助一體機等服務終端,采用語音、網站、短信、微信、APP等服務形式,實現隨時隨地的辦理模式。
4 結語
總之,人社一體化信息化建設順應人社領域改革創新發展的新要求,遵循以人為本,按人一生的狀態變化進行總體設計,實現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等業務間的協同和系統間的互聯,實現安全策略的統一控制和用戶的單點登錄,借助互聯網的覆蓋能力,實現網絡、移動應用、短信、電話等服務渠道的銜接與聯動,為服務對象提供多渠道、多樣化的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張瑞書.開拓創新 狠抓落實 全面推進金保工程建設[J].中國勞動保障,2006(07).
[2]金怡.南京市金保工程二期建設思路探討[J].信息化研究,2015(05).
[3]武偉東.關于金保工程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11(07).
[4]王永.“互聯網+人社”在行動[Z].中國勞動保障報,2015(08).
一、高職學生創業財務問題現狀
(一)高職學生創業中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
高職學生創業過程中的財務風險主要是外部財務風險與內部財務風險。復雜多變的外部宏觀環境和市場環境,加大了創業活動的不可預見性和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行,勢必給創業初期的企業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同時,高職學生由于缺乏企業經營經驗和財務管理經驗,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主觀決策現象,缺乏科學性,由此導致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創業初期,創業者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風險意識淡薄,資金管理權責不明、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也給企業經營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二)高職學生創業教育中忽視財務素養教育
高職學生創業教育中財務素養教育培養模式落后,課程體系不系統。近年來,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導下,創業教育大大提高了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與能力。然而,高職學生財務素養教育培養模式落后,課程體系不完善,缺乏系統、科學的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比如很多高職院校并未對非財會專業學生開設財會課程,或者僅僅將財會課程單純的作為選修課程或者輔修課程。財務素養教育局限于概念層面理論知識的灌輸與講授,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與教學環境,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嚴重影響學生對財會知識的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無法讓學生意識到財務素養在創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高職學生創業財務管理意識淡薄
財務管理和創業活動密不可分,彼此融合。財務管理在創業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創業準入門檻不斷降低,高職學生對創業過程中的風險和困難認識不深入,尤其在創業初期,由于缺乏經營經驗、創業經歷和基本的財務知識,特別是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短板,高職學生不免會置身于財務風險當中。高職學生創業階段財務管理意識淡薄,缺乏對財務知識的系統學習,對財務風險缺乏全面的認知,從而對創業活動所面臨的財務風險預防及應對能力薄弱。
二、財務素養教育在高職學生創業中的作用
(一)財務素養教育是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
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素養教育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堅持需求導向原則,社會和國家的需求是高職院校辦學的重要依據,也是創業教育與財務素養教育有機融合的重要依據。以創業需求為導向,推進創業教育和財務素養教育融合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理念和財務管理意識,為創業教育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促進財務素養教育與創業教育有機融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符合人才培養規律,也體現了高職學生在創業中的重要作用。二者有機融合是高職學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創造社會價值的集中體現,有利于推動創業相關理論知識走向市場和社會,將創業相關理論知識與經濟社會發展融為一體;有利于實現財務管理知識與創業知識耦合聯動,使財務管理知識更加直接高效地融入創業活動,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有利于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全面發展,特別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積累人力資本。
(二)財務素養教育可以提高創業決策的合理性、科學性
創業者的素質決定了企業的前途和發展規模,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興衰。財務知識是創業者必備知識,在創業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資金規劃與預算、資金的籌資與融資、資金的運營與控制、納稅籌劃、盈虧分析與分配等整個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無不需要創業者掌握一定的財務知識,具備一定的財務素養。據數據顯示,國內外大多數企業家都系統學習過財務管理、公司理財、財務分析等相關財務核心課程。企業的經營活動全過程通過財務數據體現,是創業者進行經營決策分析的重要參考和依據。加強和重視高職學生的財務素養教育,提高創業者的財會素質,從而提高高職學生創業決策的合理性、科學性,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地保障和支持。
三、高職學生財務素養教育提升策略探究
(一)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財務課程體系
構建科學合理的財務模塊課程體系、加強高職學生財務素養的培養。隨著新技術、新場景的變化,未來技術模式下人才培養理念也亟需發生改變。以財務素養養成教育為理念,逐步培養學生財務理性思維能力;分層分階段完善財務課程體系,探索財務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綜合性財務課程教學模式,培養具備財務素養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將財務素養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財務課程嵌入創新創業課程,挖掘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
(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財務管理經驗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13
2016年9月杭州G20峰會我國提出的三項倡議中,其中一個倡議提到通過發展“互聯網+”和跨境電子商務,降低貿易的交易成本。在后G20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和外貿的結合,勢必催生了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社會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許多學者專家對企業跨境電商人才能力要求方面做了研究和調查,顯示目前跨境電商企業對于能力綜合型、實踐動手能力強的跨境人才需求很大。但是,研究報告中又指出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如電商企業反映畢業后學生普遍存在實際動手能力薄弱、所學知識和實際工作需要脫節、技術知識不扎實等問題。這說明高校培養的國際貿易專業(跨境電商方向)人才根本不符合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
應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對高職跨境電商課程進行改革和實踐,不僅授課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又能充分實現學生為主體的作用。使教師在進行課程整合的過程中,能緊緊圍繞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整合教學系統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課堂的教學活動設計中不僅使學生學習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將知識點、技術技能點融入具體目標任務之中,從而提高跨境電商課程的教學質量,真正促使學生既具有扎實的跨境業務操作能力,又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
課堂教學活動是基于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進行設計,首先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合作分析跨境電商專員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與企業專家共同分析跨境電商崗位能力要求。然后依據崗位能力要求,以崗位能力為出發點,制定課程標準,設計課堂教學項目活動。利用“平臺+四維課堂”、“團隊協作創業,項目任務驅動”、“真實跨境店鋪運營”這些教學設計理念實施課堂教學活動。同時,優化“企業專家+教師,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開展以學生為一體,融“教、學、做”為一體,開展以工作任務驅動的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項目教學活動。
1 應用“跨境平臺+四維課堂”聯動教學設計理念
教師利用跨境電商第三方平臺作為教學資源(速賣通、敦煌網、EBAY、亞馬遜等),課堂教學主要通過第一課堂――教師精講任務示范,學生任務操作,然后學生在校內參加第二課堂的團隊學習實踐,企業專家進校給學生進行第三課堂教育―-學生可以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實習,企業專家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在跨境電商店鋪運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輔導和解答。教師定期組織學生到校企頂崗實習,通過第四課堂校外實訓基地企業實踐,最終實現學生整體動手能力的提高。形成四維、互動式“跨境平臺+四維課堂”的教學實踐,有利于實現工和學緊密結合。
2 校內校外實訓基地一體式、教學場所與職業場所一體式的項目化教學
教學活動應該在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和進行,實現教學場所與職業場所的一體化,讓學生充分體驗跨境職業氛圍,來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從業熱情。學校至少配套1個實訓室和多個校內校外實習基地,采用與跨境電商企業合作的方式,引進真實的跨境電商產品開展實訓,確保有較多數量的產品能滿足實施開店和學生實習的需要。
3 優化“企業專家+教師,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
校內專任教師和行業兼職教師共同組建“企業專家+教師,雙師結構”課程教學團隊。鼓勵校內專任教師到跨境電商企業開展掛職鍛煉,培養教師深入企業調研并接受培訓。同時,聘請跨境企業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以講座、面對面指導等形式傳授知識,講解難點。與企業專家共同分析崗位能力要求、共同設計教學活動、共同上課(講座),共同考核學生成績。同時,課后組織專家講座、座談形式為學生解決跨境店鋪運行中的實際困難,分析成功案例。
4 “團隊協作創業,項目任務驅動式”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學生按4人為1小組形式成立創業團隊,在平臺上注冊賬號,創立跨境電商店鋪。以真實平臺、真實產品、真實流程業務操作融入教學實踐中來開展教和學活動。課堂上教師示范性演示速賣通平臺操作,學生在敦煌網平臺上自行對自己成立的跨境電商店鋪進行任務操作。做到實戰教學,以企業運營項目為操作任務,將課程知識點內容融入實踐教學和實操的環節。
5 根據“真實跨境店鋪運營”流程組織教學內容設計
通過校內實訓室的全真跨境電商店鋪運行操作流程結合項目教學目標和要求,將教學內容設計分八項基本業務操作,即跨境店鋪注冊操作、跨境物流與海外倉操作、海外市場調研操作、跨境選品和產品信息化操作、跨境產品定價、刊登和操作、跨境店鋪優化及推廣操作、接訂單、發貨、出境報檢報關操作、收款、售后服務及客戶維護操作等業務操作能力。學生通過應用已學習的知識完成工作任務,進行知識的建構,形成職業崗位能力。通過全真的業務操作和實戰演練,培養自身跨境外貿業務操作的能力,實現與實際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應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跨境電商課程改革,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而且提高學生跨境電商平臺實操技能。將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融入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
(1)學生通過在跨境電商平臺上創立真實、可實際運轉的跨境店鋪的實踐項目操作,實現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升發展目標。
(2)學生通過以小組形式團隊協作創立跨境電商店鋪,在實戰操作過程中,通過進行必要的討論和決策分析,實現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溝通能力和決策分析能力目標。
(3)學生通過為店鋪選擇上架暢銷產品,海外市場調研,產品定價,店鋪推廣,訂單處理等店鋪真實運營操作,實現學生掌握跨境電商平臺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運用能力目標,同時實現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目標。
(4)學生通過參加各種校內外實訓基地實訓操作,企業專家座談指導,幫助學生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能力、公關能力、溝通能力等職業需要的素質能力目標。
隨著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企業急需實際動手能力強,溝通協調能力強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因此,高校在課程教學的改革中勢必注重工學結合,利用校內外資源讓學生在校期間提前做到崗前培訓,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滿足社會的需求。以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緊密結合了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對畢業生的職業素養需求,實現滿足企業對跨境人才能力的需求。
參考文獻
一、論文研究背景
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簡稱PE)反映了股票的市場價格與公司每股收益的比值。由于市盈率效應,許多學說都倡導人們選擇市盈率較低的股票,但是也有不少研究發現投資較高的市盈率才能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鑒于這種矛盾的結論,表明了單純使用市盈率在指導投資中可能存在著缺陷。
終于在2000年,華爾街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則在《戰勝華爾街》一書中提出運用PEG (市盈率與成長性比值)指標指導投資,彌補了單純使用市盈率進行投資的缺陷。自此之后,PEG逐漸被人們熟知,隨后其投資的有效性被多次證實。
二、實證研究
(一)樣本選擇
在本文中,以2010-2014年的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所有數據來源為國泰安數據庫,分析軟件為STATA11.0。
(二)提取公司成長性指標――主成分分析
(1) KMO檢驗。對凈利潤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三個指標進行KMO檢驗。
表1 主成分的KMO檢驗結果
經過Stata的KMO檢驗,得到KMO的統計量為0.7012,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說明凈利潤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三個指標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可以進行主成分分析。
(2)主成分分析的結果。經過主成分分析后,得出公司成長性的表達式:Growth=0.6965NPG+0.6782MBRG+0.2344TAG。
表2 成長性的主成分分析
(三)基于PEG大小構建不同的投資組合與收益率的實證分析
(1)三種PEG組合的年收益率。我們將按照PEG的值將其分為三個組。將PEG小于0的分為一組,用PEG-N表示;將PEG介于0與1之間的分為一組,用PEG-L表示;將PEG大于1的分為一組,用PEG-H表示。
根據組合投資策略,我們得出各組的收益率(由組內平均收益率計算得出)如表3所示。
表3 三種PEG組合的年收益率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PEG-L組合的收益率都是最高的,而PEG-N組合的收益率是最低的,PEG-H的收益率居中。從這個表的結果來看,恰好印證了彼得林奇的投資策略。
(2)三種PEG組合的年收益率的差異性檢驗。表帶來的只是直觀的判斷,為了檢驗各個投資組合的收益率是否存在差異,下面對三個組合的收益率兩兩進行統計檢驗。
分別檢驗收益率關系:rPEG-L≤rPEG-N,rPEG-L≤rPEG-H,rPEG-H≤rPEG-N。得到的P值如下。
表4 三種PEG組合年收益率差異性P統計量
從統計結果來看,在1%的置信水平下,rPEG-L≤rPEG-N,rPEG-L≤rPEG-H,的關系成立,而rPEG-H≤rPEG-N不成立。但是不管怎樣,仍舊說明低PEG組合的收益率最高,高PEG組合其次,負PEG行業最次。正好驗證了原假設。
三、研究結論
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低PEG組合的收益率5年來每年都明顯高于高PEG組合與負PEG組合。在2013年的牛市當中,三個組合之間的收益率差異最為明顯,低市盈率的收益率要高于負市盈率70%,高于高市盈率60%。即使在2011年的熊市,所有組合的收益率都是負值,說明三個組合都處于虧損狀態。這說明了一個很有用的投資策略:無論在牛市還是在熊市,只要正確計算出公司的成長性,進而得出PEG值,再選擇低PEG的股票進行投資,就可以獲得較高收益或避免較大損失。
綜上所述,PEG在我國創業板投資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1]王澤霞,鄭建克.我國上司公司權益資本成本的估測與檢驗[J].財會月刊,2008,(3).
[2]毛新述.上市公司權益資本成本的測度與評價――基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經驗檢驗[J].會計研究,2012,(11).
[3]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徐彬,陳幸子譯.證券分析(第六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王春麗.我國股市市盈率效應探析[J].統計研究,2010,(3).
[5]陳共榮,劉冉.市盈率能否成為投資決策分析的有效指標―來自中國A股的經驗數據[J].會計研究,2011,(9).
[6]潘莉,徐建國.A股市場的風險與特征因子[J].金融研究,2011,(10).
[7]劉曜,史爽.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長性影響因素的驗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1,(1).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6-0174-02
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視對大學生進行就業創業培訓,但是這些培訓,缺乏較為系統的博弈理論指導,導致學生在求職創業過程中,面對千變萬化的外部環境和挑戰,沒有真正的系統解決問題的思路。因此,有必要改革現有培訓模式,構建“互動博弈”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就業創業的競爭力。
一、“互動博弈”教學模式的含義及內容
“互動博弈”教學模式就是指就業創業培訓的過程中,通過制造一些競爭環節,如面試、集體小組討論、對抗性辯論等方式,培訓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使之在決策之前,通過對對手的分析,盡可能預測事態發展可能出現的一切情況,在此基礎上對比選擇最佳方案,從而促進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學生在競爭性對抗中的博弈能力。
具體來說,“互動博弈”教學模式包括兩個環節,即理論教學和實踐培訓的環節。前期的理論培訓主要是博弈競爭方面的理論培訓,這個環節,可以采取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對于上課的人數,可以允許數百學生集中上課,教學方式上要以盡可能達到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掌握為目標。這個理論培訓的時間,應當以大學生第二學期開始后就要進行安排,時間點安排的原因最主要是考慮到大學新生剛進校,必須要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時間。持續時間可以直到大學第二年的學習結束。在理論培訓后,則進入實踐的訓練環節,這個環節中,學生的上課人數必須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再像原來的集中上課,而是要以班為單位,進行班級內部的實踐訓練,通過實際模擬和操作,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參與人、行為、信息、戰略等博弈論基本概念,實現博弈理論和實際經驗的結合,提高學生決策分析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博弈運籌能力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
二、“互動博弈”教學模式的現實需要和源起
(一)目前高校教學內容與現實發展情況的相脫節
目前,很多高校片面追求學術研究型的大學,在這樣的背景下,專業教育過度重視概念原理講授、忽視了實踐鍛煉,教學脫離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導致大學生理論脫離實際。更為嚴重的是,教學的專業設置與實踐脫節、師資缺乏實踐經驗、教材知識陳舊落后且不注重趨勢更新,導致畢業生在面臨畢業的時候會發現自身具有的素質真正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以及無法克服面臨的困境。具體說來,如圖一所示,如以Y線表示學生所被傳授到的知識,X線表示現實要求,假設學生在被傳授的時間點在B點(這是學校知識傳授所能達到的最優,事實往往不可能)。但當學生畢業時,就會面臨他所學的知識落后于現實要求的困境(比如C點,而且時間越往后,這種差距會越大),這種困境的出現是知識傳授無法加以克服或解決的,因此,必須從思維訓練的角度來加以彌補。
(二)就業創業培訓忽視了對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很多高校的就業創業培訓老師,并未特別明晰和清楚作為一個求職者或者是創業者的大學畢業生,究竟應當具有什么素質和能力。因此,在對學生培訓的過程中,往往過度專注于技巧傳授,重具體輕抽象、重結論輕推理,造成學生常常孤立、片面、靜止地看問題,相當多的學生不能多層次、多角度地,尤其是從博弈雙方互動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思維能力的發展是人的一切能力的基礎和核心,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是就業創業教學指導中的根本任務,可以說,就業創業培訓本身就是大學生畢業后參與社會競爭和社會博弈的有效載體,因此,就業創業培訓必須要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為導向。
(三)大學生本身缺乏對“非認知”技能培養的方法
作為大學生,由于一直生活環境相對簡單,所要處理的問題往往會有家人、師長進行幫助處理,真正自己要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很少。因此,環境導致了在校的大學生往往過度投資以知識積累為基礎的“認知能力”,但人際互動博弈的“非認知”能力卻非常欠缺。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的《2012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指出,在個人素質中,調查結果顯示,在候選的16項素質中,排在前三位的三項素質依次是:“溝通能力、專業技能、適應能力”,其中可見“非認知”技能的重要性,但是這種“非認知”技能的基礎是來源于大學生能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
三、“互動博弈”教學模式在就業創業培訓課中的具體設計
在就業創業培訓中,作為學校教育,必須要培養學生面對博弈競爭的科學思維,但“思維模式的改造,達到正確的、科學的思維方式……取決于認識態度和方法問題。”[1]147,因此,必須運用科學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互動博弈的科學思維。
(一)改革教學內容,導入包含競爭博弈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