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43: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 風溫肺熱病;臨床護理路徑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臨床路徑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是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定的以時間為順序的診治護理標準流程。它由患者每一個診斷的常規護理計劃綜合而成,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主動性地工作,同時也使患者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的護理過程中來,以減少住院天數[1]。本科于2011年開始對風溫肺熱病患者施行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現對其在風溫肺熱病護理中的可行性和實施效果進行總結分析。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風溫肺熱病100例,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肺病科分會肺熱病治療指南。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齡48.26歲。對照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齡50.31歲。
1.2治療和護理方法
1.2.1治療組 治療組按衛生部頒發肺熱病中西醫臨床路徑規范的實施治療和護理,主要護理工作如下:
入院第1天:護理常規,入院介紹(病房環境、設施等),指導患者進行相關輔助檢查,飲食、日常護理指導,按照醫囑執行診療護理措施,完成護理記錄。
入院第2-4天: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飲食、日常護理指導,指導陪護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潔,觀察痰量、痰質及痰色并記錄,按照醫囑執行診療護理措施。
入院第5-6天: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飲食、日常護理指導,指導陪護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潔,觀察痰量、痰質及痰色并記錄,按照醫囑執行診療護理措施。
入院第9天:日常生活和情志護理,出院前宣教,按照醫囑執行診療護理措施。
入院第10天: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后飲食調護,出院隨訪宣教。
1.2.2對照組按照常規醫囑進行醫療護理,由責任護士按照常規護
作者單位:450052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心內二科(高志平),急診科(傅華平)目前,隨著介入手術治療的廣泛應用,冠心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明顯下降,因此對該類患者術后恢復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1]。介入治療雖然手術的損傷比較小、恢復比較快,但仍需要進行必要的護理[2]。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即探討冠心病合并腦梗死患者介入治療后的護理研究,為護理人員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連續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入住我院冠心病合并腦梗死需要行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82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A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60±8)歲;B組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齡(61±7)歲。診斷符合美國心臟病協會冠心病診斷標準及世界衛生組織卒中診斷標準,且均經動脈造影證實有動脈狹窄>70%。所有患者均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急性感染、創傷等疾病。兩組患者疾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所有受試者均記錄相關疾病病史,使用專門制定的統一調查表對受試者進行調查,對各危險因素均進行明確的定義,并制定具體的判定標準。所有患者均于術前行常規檢查、化驗,然后行股動脈穿刺介入治療手術,A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B組患者采用系統性介入手術治療后護理。術后給予患者股動脈制動6~8 h,同時行壓迫止血治療、心電監護及相應的對癥支持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恢復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
2結果
與A組(常規護理組)患者相比,B組(系統性護理組)患者術后發生出血、尿潴留、低血壓等并發癥的可能比較小,發生率分別為48% VS 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住院時間比較,B組(系統性護理組)患者明顯少于A組(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比較分析
出血(例,%)尿潴溜(例,%)低血壓(例,%)其他(例,%)合計(例,%)住院時間(天)A組(40例)2(50)1(25)1(25)2(50)6(150)10±3B組(42例)1(24)0(00)0(00)1(24)2(48)*6±3*注:*為P
3討論
目前,隨著介入手術治療措施的廣泛應用,冠心病患者、腦梗死患者或兩者均有患者的致殘率、死亡率均有明顯的下降,因此對于該類行介入手術治療患者,術后給予合理的必要的護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可以提高患者預后的速度,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術后的并發癥。
本研究對冠心病合并腦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療后的護理進行探討,結果發現與常規護理組患者相比,系統性護理組患者術后發生出血、尿潴留、低血壓等并發癥的可能比較小,發生率分別為48% VS 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住院時間比較,系統性護理組患者明顯少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由于患者都有自己的意識,因此需要根據不同人群進行相應的人性化的護理。不僅要在術前給予其心理護理,努力解除其精神壓力及心理負擔,減輕心理恐慌,為手術創造有利的條件,而且術后要密切觀察病情及全面護理,嚴密監護和病情觀察。對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因此應積極預防治療,鼓勵并協助患者咳嗽及排痰,給予相應的化痰藥物應用同時加強翻身扣背。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對冠心病合并腦梗死患者行介入手術后,給予合理及時的相應護理,可以減少患者發生并發癥的風險,促進患者術后機體的恢復。對該類患者術后相關因素進行必要的干預有重要意義,需要護理人員進行相應的護理。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壓瘡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又被成為壓力性潰瘍,壓瘡形成之后難以愈合,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截肢,給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痛苦。護理是糖尿病壓瘡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我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并發壓瘡患者68例,用以分析系統化全面護理對于糖尿病并發壓瘡防治的臨床價值。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取的臨床研究資料為2011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并發壓瘡患者6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2例,平均年齡為(69.36±6.51)歲(62-83歲),入組的患者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且同時符合壓瘡的診斷標準[1]。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全面護理組(34例)和常規護理組(34例),經過相關統計學分析,全面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在年齡和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全面護理組:(1)心理護理:首先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促使家屬理解患者并且配合正常護理工作,之后與患者積極交流病情,促進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2)飲食相關護理:積極控制患者的飲食,并且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如身高、體重及年齡等參數制定食物攝取量;(3)血糖控制:積極配合胰島素使用,定期監測患者的血糖及尿糖,觀察胰島素的作用效果;(4)清瘡護理:糖尿病合并壓瘡患者創面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壞死組織,定時清除壞死組織和膿液,并且送標本檢驗:(5)創口護理:選用5%PVP碘溶液涂擦創口,幫助組織修復;(6)健康教育措施:定期組織護理培訓班,舉辦患者經驗交流會等。
常規護理組:參照黃娟等[2]的常規護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全面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護理后血糖水平、壓瘡愈合所需天數和壓瘡愈合有效率。療效評定標準[3]:顯效:在治療后的1周內,壓瘡局部組織基本修復完畢;有效:糖尿病壓瘡在治療后的2天內滲出減少,并且在1周內面積縮小;無效:創面無變化;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統計學分析軟件為SPSS 13.0,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 X±s)表示,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的是t檢驗,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的是 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全面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血糖控制及壓瘡愈合天數比較
本組研究顯示,全面護理組護理后血糖水平以及壓瘡愈合所需天數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p
3.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病例選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遼寧省凌源監管分局中心醫院婦產科住院的1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初產婦,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1]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年齡26~34a,平均29.25±2.73a;精神分裂癥病程36~74mo,平均55.0±13.64mo;診斷:偏執型9例,青春型3例;全部患者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專科醫院住院史;小學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2例,高中文化程度2例;均無職業。
1.2方法根據患者病史、臨床表現及精神檢查所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
2結果
2.1妊娠狀況12例患者均在精神分裂癥緩解期停用抗精神病藥物6mo以上妊娠。病情復發在妊娠20~28w,平均24.10±2.20w。均在預產期前2w內住院待產,分娩后1w出院,平均住院19.42±1.31d。
2.2精神癥狀自知力缺乏12例(100%),破裂性思維10例(83%),命令性幻聽9例(75%),關系妄想8例(67%),被害妄想7例(60%),情感倒錯5例(42%),被洞悉妄想4例(33%),內感性不適2例(17%),物理影響妄想1例(8%)。
3護理
3.1針對精神分裂癥的護理[2]
3.1.1常規護理在精神科醫師指導下,嚴格執行精神科護理常規,認真完成護理評估及護理診斷。12例患者均處在精神分裂癥發作期,均存在明顯的自殺、自傷、沖動、出走、無自知力等精神癥狀,治療護理均不和作。營養狀況相對正常。均給予Ⅰ級護理。
3.1.2護理目標促使患者能有效地處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對疾病及其癥狀有較正確的認識,人際關系和行為方式改善,順利度過圍產期。
3.1.3護理措施為了精神分裂癥患者初產婦母嬰的安全,對其均不采取抗精神病治療,這就使護理工作更具艱巨性。讓患者均住在家庭病房,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由家屬及責任護士24h陪護,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適當滿足其合理要求,減少外界刺激,注意門窗的管理,安排適當的活動,爭取家屬的支持,配合醫生作好支持性心理治療和領悟治療。適當限制患者活動,不與患者爭執,每次進行婦科檢查時,盡可能的給予心理安慰和解釋。
3.1.4特殊護理及時發現沖動、外走行為的先兆。避免在患者看不到卻聽得到的地方說話、發笑。對患者的怪異言行不訓斥,但不輕易遷就。在適當情況下,對分娩過程向患者作適當的介紹,以爭取在分娩中得到配合。認真作好交接班工作。
3.2針對圍產期護理
3.2.1產前護理臨產前常規進行血、尿常規化驗。在1人間待產室待產。每次進行檢查、陰道檢查及清潔灌腸前,都做適當的解釋工作。同時密切監視胎兒情況,耐心指導患者會陰及衛生工作。
3.2.2分娩過程護理第一產程是患者處于緊張的時期,最為關鍵。考慮到急性應激下,精神病病情會加重,適當增加護理人員,作好心理護理并適當給予精神科保護措施,防止沖動行為發生。指導患者在宮縮時作深呼吸動作,或用雙手輕揉下腹部。腰骶部漲痛者可用手或手掌壓迫腰骶部。20min聽胎心率1次,用胎兒監護儀描記胎心及宮縮曲線,確保宮內胎兒安全。給予少量、多次、高熱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進食,多飲水。不能進食者,酌情在保護下輸液。嚴格按照常規處理,指導患者正確施加腹壓,完成第二產程及第三產程的護理及接產工作。
3.2.3產后護理產后在產房觀察2h。回病房后,24h內仍密切觀察各項生命體征、陰道流血、有無尿潴留等情況。如發現異常,及時對癥處理。作好產后會陰消毒、衛生的工作,主動進行母嬰接觸及初乳喂養工作。關注患者的營養狀況,避免產褥期感染及褥瘡,作好產褥期的心理工作。嚴防沖動、自殺等意外性事件安生,直至患者安全出院。根據心理調適的不同時期[3],細致耐心地對患者家屬進行產褥期護理教育,調動家庭支持系統來共同完成產后早期的母嬰護理,以便使患者在家中順利度過產褥期。
參考文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2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460-01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居各種急腹癥的首位。轉移性右下腹痛及闌尾點壓痛、反跳痛為其常見臨床表現,但是急性闌尾炎的病情變化多端,因此對每一具體病例都應認真對待,詳盡詢問病史,仔細檢查,這樣才能準確診斷,早期手術,防止并發癥。在明確診斷及治療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術后護理措施,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預后情況,值得臨床重視。本文將對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術后護理措施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觀察的60例患者均為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進行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的患者,患者的年齡介于16-72歲,平均年齡為42歲;其中男性患者為42例,女性患者為18例。按照兩組患者就診的先后順序將患者均分為2組,即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患者各3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相似,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的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常規護理措施;對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手術特點加強術后護理措施。采用如下的術后護理措施:
1.2.1 術后常規護理 ①護理:根據患者使用的麻醉方式不同,選擇合適的術后,如針對腰椎麻醉病人采取去枕平臥6-12小時,防止腦脊液外漏而引起頭痛。連續硬膜外麻醉患者采用低枕平臥;對放置有引流管的患者,待血壓平穩后應改為半臥或低姿半臥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滲出液流入腹腔。②生命體征觀察:密切觀察患者術后的生命體征,定期進行血壓、脈搏的測量,同時及時觀察傷口部位,針對異常情況采取必要診療措施。
1.2.2 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護理措施 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一出現一些手術并發癥,如:切口感染、腹腔內出血、腹腔殘余膿腫、闌尾殘端結扎線脫落或手術時誤傷腸管等。在術后應加強對常見及多發并發癥加強觀察,及時進行護理處理,并將患者的情況及時如實的告知主管醫生,以便采取相關的治療措施。
1.2.3 加強對老弱患者的護理觀察,注意術后的保暖護理措施,定期拍背幫助痰液的排出,從而有效預防墜積性肺炎等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1.2.4 術后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術后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發生,同時可增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愈合。同時根據患者的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患者進行飲食控制。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應由流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在術后一周內應清淡且富于營養,同時避免將食物粗渣帶入飲食中。忌食雞肉、火腿以及各種蔬菜的湯類。限制含粗纖維素的食物,如:芹菜、蒜苗、韭菜、菠蘿等,以減少大便次數和未消化的粗纖維對傷口的磨擦。禁食肥甘厚膩的物品,減少機體的代謝負擔,加快身體的康復。
1.3 療效評定 ①治愈:手術切除闌尾,癥狀、體征消失,切口愈合,無并發癥。②好轉:手術未能完全切除闌尾,癥狀減輕,有待再手術治療,部分手術并發癥出現。③無效:手術未能切除闌尾,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見明顯好轉,病情加重,手術并發癥出現。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以P
2 結 果
2.1 結果治療2月后,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見表1。
3 討 論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護理急性闌尾炎病人,術前應做好急癥手術準備,術后鼓勵早期活動,應嚴密觀察內出血、腹腔殘余膿腫等術后并發癥。切口感染多因手術操作時污染,壞疽或穿孔性闌尾炎尤易發生。腹腔內出血闌尾動脈出血均因闌尾系膜結扎線脫落,患者可出現面色蒼白、伴腹痛、腹脹、脈速、出冷汗,有血壓下降等休克癥狀,必須立即平臥,鎮靜,氧氣吸入,靜脈輸液,同時抽血作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準備手術止血。腹腔殘余膿腫患者可持續高燒,感覺腹痛,腹脹,有里急后重感,出現中毒癥狀。應將患者半臥位引流,使分泌物或膿液流入盆腔,減輕中毒現象的護理措施。早期診治及術后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患者可短期內康復,患者的死亡率較低約為:0.1%-0.2%;如果延誤診斷和治療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加強對患者的術后康復護理措施。急性闌尾炎診斷明確后,應早期外科手術治療,既安全,又可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早期手術系指闌尾還處于管腔阻塞或僅有充血水腫時手術切降,此時操作簡易。如化膿或壞疽后再手術,操作困難且術后并發癥顯著增加。由于該病的手術方式與患者的疾病類型、有無闌尾穿孔、有無膿腫的形成等多種因素有關,患者的手術切口以及手術難易程度各不相同。在對患者開展術后護理措施后,應更具患者的臨床情況采取術后護理措施。
此外,急性闌尾炎對患者的身體影響較大,應加強對該病的預防護理,如:飯后切忌暴急奔走,盛夏酷暑切忌貪涼過度,尤其不宜過飲冰啤酒,以及其他冷飲。平時注意不要過于肥膩,避免過食刺激性。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能力。如果有慢性闌尾炎病史,更應注意避免復發,平時要保持大便通暢。增強體質,講究衛生、注意不要受涼和飲食不節,及時治療便秘及腸道寄生蟲,減少該病的發生概率。
參考文獻
[1] 孔素娟.77例急性闌尾炎患兒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12(08):116.
[關鍵詞] 兒童糖尿病患者;心理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9(b)-0178-02
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而導致的一種糖尿病類型,在青少年群體中比較多見。兒童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因兒童群體特點,通常需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以確保兒童糖尿病患者的療效[1]。該文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間的30例兒童糖尿病患者,分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及常規與心理護理干預相結合的方法,血糖指標控制、治療依從性及兒童患者家人焦慮情況等指標的差異。研究兒童糖尿病護理中采用心理護理的效果,為其臨床護理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間的30例兒童糖尿病患者,全部兒童患者都被確診為1型糖尿病,與1型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相符。征求兒童患者家長同意后,將30例兒童患者列入該研究病例。隨機將兒童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各有15例。對照組兒童患者中,男女比例7:8,兒童患者年齡在5~11歲,平均年齡為(7.1±1.2)歲,糖尿病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3.7±1.2)年;觀察組兒童患者中,男女比值為8:7,兒童患者年齡在 3~10歲,平均年齡為(7.3±1.3)歲,糖尿病病程在2~6年,平均病程(3.6±1.5)年。
1.2 臨床診斷標準
根據世衛組織制定并實施的診斷糖尿病標準:患者產生糖尿病癥狀,血糖指標在任意時間都高于11.1 mmol/L,空腹血糖指標高于7.0 mmol/L。若患者與上述診斷標準中任意2條相符,就能被確診患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不能分泌身體所需的胰島素,分泌的胰島素嚴重不足[2]。
1.3 兒童患者列入研究病例及排除標準
兒童患者列入研究病例標準:與1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相符,年齡小于12周歲,采取注射胰島素方法進行治療,不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患者的排除標準:發生急性感染;肝腎不具有正常的功能;缺少必要的臨床資料[3]。
1.4 研究方法
該研究病例中的兒童患者都采取注射胰島素治療方法。對照組兒童患者采用基礎護理、給藥護理、飲食指導、健康教育、運動及并發癥護理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兒童患者基于常規護理干預方法實施心理評估、疏導及正向暗示等心理護理干預措施[4]。
1.5 兒童患者的臨床有關指標觀察
對護理前后兩組兒童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指標的控制情況、治療依從性、兒童患者家長焦慮及疾病不確定感評分情況進行比較。治療依從性主要分為完全、部分及不依從三種類型,兒童患者家長焦慮自評量表分數在0~100分之間, 50分為臨界值,得分值越高表明兒童患者家長具有更嚴重的焦慮情緒。疾病不確定感量表主要評價25個每個1~5分的條目,總分在25~125分之間,得分值越高表明兒童患者家長具有更嚴重的疾病不確定感[5]。
1.6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兒童患者護理前空腹血糖指標平均(9.19±2.16)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標平均(13.08±3.05) mmol/L;護理后空腹血糖指標平均(6.22±1.31)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標平均(9.81±1.29) mmol/L。觀察組兒童患者護理前空腹血糖指標平均(9.11±2.11)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標平均(13.15±3.47) mmol/L;護理后空腹血糖指標平均(4.75±1.15)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標平均(8.05±1.17) mmol/L。相對于護理前,兩組兒童患者在護理后血糖指標的改善比較明顯(P
3 討論
隨著近年來不斷提高的經濟水平,生活質量也日益提高,飲食習慣及結構產生較大變化,1型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高。主要發病群體為青少年,在臨床中目前還沒有弄清1型糖尿病的致病機制,可能和患者存在的遺傳因素及免疫缺陷具有一定關系。因機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所以,臨床中主要采用胰島素長期注射方法彌補胰島素不足的情況,但因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青少年,其年齡特點造成患者不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不能積極配合治療,所以,兒童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中應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才能使其治療的依從性不斷提高。
該研究比較30例兒童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針對兩組患者分別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及常規與心理護理相結合方法進行護理,結果表明,相對于護理前,兩組兒童患者在護理后血糖指標的改善比較明顯(P
4 結語
總之,在臨床護理兒童糖尿病患者的過程中,采用心理護理措施的效果比較明顯,可使患兒的血糖指標得到有效控制,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患兒家長有效緩解不良情緒。
[參考文獻]
[1] 孫靜,孔莉,李廣文,等.8~14歲兒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14,9(16):92-95.
[2] 閻冰梅.淺談新時期兒童糖尿病的心理特征及其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5,7(12):129-132.
[3] 郭浩然,蘇丹,蘇慶菊,等.對糖尿病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4,6(13):89-93.
[4] 孫雅靜.兒童1型糖尿病的護理評估和臨床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3(11):162-165.
評 估
評估是護理程序的開始,評估階段是提供高整體化護理的基礎,為確定每個病人的護理診斷、制定目標、實施護理計劃和評價護理效果提供了依據。
評估的3種方法:①觀察:護理觀察要按一定的順序,常規觀察可按頭、頸、胸、腹、脊柱、四肢、皮膚、生殖器、和神經反射等,然后重點觀察疾病的重要部位;②體檢:護理體檢是通過望、觸、叩、聽、嗅等方法,對病人從頭到腳進行系統檢查,如聽心音、聽診呼吸音、聽診腸鳴音和測生命體征等;③交流:強調護士不戴口罩,利于更有效的交流。非語言交流常包括表情、眼神、動作、手勢等,以達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經過初次評估后,護士應在分析資料時對護理對象進行再次評估,使初次評估獲得的資料得到證實。整體護理以護理程序為工作方法,在護理程序各步驟中,評估是為診斷做準備。
診 斷
做出診斷是護理程序的第2步。護理診斷既要參照醫療診斷,認識病人的疾苦和生理需要,采取配合醫療的措施或與醫生合作,治療疾病,促進、恢復病人的健康;又要按照病人的個體差異,心理、社會因素的不同,對疾病的反應和需求各有不同的特點,確立不同的護理診斷。
計 劃
針對護理診斷,應制定具體的護理措施。①建立目標:目標是理想的護理結果,具備下述特點;必須以病人為中心,反映病人的行為;必須現實,能夠達到;可觀察和測量,有具體的檢測標準;有時間限度;由護患雙方共同制定。目標有遠期與近期之分,遠期目標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實現的,范圍廣泛;近期目標則是具體達到遠期目標的臺階或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②制定護理措施:標準護理計劃中針對每一個護理診斷制定有若干條護理措施。對某個護理對象來說,解決具體問題時,就必須對措施能否解決問題及措施是否屬于護理的職責范圍,來選擇合適的護理措施,保證護理措施的落實和預期目標實現。
實 施
實施前的準備:進一步熟悉和理解計劃,對計劃中每一項措施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時間安排應了如指掌,以確保措施的落實,并使護理行為與計劃一致。此外,護士還應理解各項措施的理論基礎,分析所需要的護理知識和技術,保證科學施護。
實施過程:在實施階段,護理的重點是著手落實已制定的措施,執行醫囑、護囑,以達到目標,解決問題。在實施中必須注意既要按護理操作常規規范化地實施每一項措施,又要注意根據每個病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個性化地實施護理。在實施中需進行健康教育,以滿足病人的學習需要。內容包括獲取知識、學習操作技術、改變個人心理和情感狀態。
評 價
評價是護理程序的最后一步,在護理程序中先前四個步驟的正確執行是有效評價的基礎;是將病人的健康狀況與原先確定的護理目標進行有計劃的、系統的比較過程。
目的:進行評價的目的最主要是確定病人健康狀況向目標進步的程度,同時也是判斷護理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效果的過程。
內容:評價系統包括組織評價、護理程序評價和護理效果3個方面。它們三者之間是相互關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方法:評價的方法是將護理效果與原定目標相比較,以鑒定護理效果,找出新的問題。經分析可得出3種結果:①目標已達到;②部分達到目標;③未能達到目標。
綜上所述,護理程序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完整過程,在此過程中要認真掌握護理程序的每一個步驟,我們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充分重視護理程序工作的進行和記錄,才能保證護理程序的連續性、正確性,才能使整體護理的質量得到保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67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251-02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胃內容物過多而導致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炎癥反應,臨床主要癥狀是胸骨后燒灼感和反流現象。目前我國的反流性食管炎發病率約占2%左右[1],現如今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因此對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內鏡檢查中護理配合是至關重要的。筆者現將96例內鏡檢查對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及護理配合匯報如下。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消化內科住院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6例進行分析研究,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22-79歲,平均46.38±4,83歲。病程在16天一8年。此組患者均表現為反酸、胸痛和燒心癥狀,通過胃鏡檢查及組織活檢明確為反流性食管炎。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配合,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診斷、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遵醫囑給予常規的治療,主要包括一般治療、護理和藥物治療(多潘立酮10mg,tid,餐前30min口服;雷貝拉唑10mg,bid,早晚餐前口服),用藥的療程為8周。療程結束后1月進行復查內鏡,做電話回訪,時間分別在2、4和8周進行。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如觀察組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配合,具體如下:
1.2.1心理指導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由于病程時間長、并且反復發作,會導致多數患者出現一定程度的焦慮以及抑郁的心理,影響正常的生活質量。因此必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患,加強于患者之間的溝通,使患者能夠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指導患者舒緩自己的壓力,聽輕音樂等放松療法降低焦慮和抑郁的情緒,同時指導患者家屬的理解與配合,多給患者支持,減少外部的壓力,最終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2]。
1.2.2護理在患者熟睡時會厭反射受到抑制極易導致誤吸,當人體處于俯臥時食管氣管解剖特點更易導致反流物誤吸,不當的臥位時會引起胃食管反流癥狀,因此采取左側臥位時能夠降低食管反流。指導患者在進餐后保持直立位30min―lh再平躺,平躺入睡時將床頭整體墊高5-20cm,使上身處于斜坡位。有關研究表面這種能夠明顯的降低食管反流現象,有助于胃排空,減少無錫的風險[3]。
1.2.3術前護理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排除內鏡操作的禁忌。檢查前與患者或家屬簽好同意書及疾病知情書,詳細明本操作對患者的必要性及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相關并發癥,必須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才可以進行內鏡檢查治療。術前做好相關的檢查,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血凝時間以及心電圖等。
1.2.4術中護理護士自身掌握多學科的知識,并熟練的掌握相關的急救技術,準備好相關的急救器材以及急救藥品,對于疾病的早發現采取早急救。操作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并且護理人員在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下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為患者做心理護理的同時,一定要做好心理暗示與心理矯治。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手術的完成。使患者明白手術的目的與注意事項,盡可能的配合手術,以減少手術難度及風險的發生[4]。
1.2.5術后護理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術后做好飲食指導是關鍵,正確的飲食方式能夠降低食管反流現象,同時能夠保證患者的正確攝入營養。①少量多餐,能夠減少胃的容受性舒張,晚餐適量,注意在睡前3h內禁止進食,禁止大量飲水。②食物主要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高纖維、易消化清淡為主,避免導致食管括約肌張力的食物,例如:巧克力、濃茶、咖啡、煙酒等,避免食用刺激性較大的食物如蒜、蔥、姜、辣椒等,禁止進食過熱過冷的食物。③避免臥位進食,注意進餐后避免做劇烈運動以及做彎腰、下蹲等動作。④控制機體體重,避免床緊身衣服、束腰帶能夠降低負壓,減少食管反流的發生。
[關鍵詞] 患者教育;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 782.6 [文獻標志碼] A [doi] 10.7518/hxkq.2013.01.011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種涉及顳下頜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結構、咀嚼肌及咬合系統的一類疾病。TMD的癥狀患病率為13.1%,體征患病率為75.8%[1]。其直接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與關節的微小創傷、不良生活習慣、咬合因素、外傷等一系列因素有關[2]。除此以外,精神
因素在顳下頜關節病的發病和預后中也扮演著十分
重要的角色[3-4]。因而,在患者接受相應治療時,通過護理的方法給予良好的心理疏導及心理治療在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治療過程中十分必要[5]。同時,還
可以通過門診護理宣教,向患者宣傳正確的保護顳下頜關節的生活方式及注意事項,從而提高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除此以外,在宣教中加入對患者治療計劃的介紹,讓患者了解復診的必要,有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本研究通過隨機對照研究的方式,比較常規護理宣教配合視頻宣教或宣傳單宣教與單純常規護理宣教在改善患者治療滿意度及依從性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9月—2012年3月在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頜面外科顳下頜關節專科門診就診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臨床及錐形束CT診斷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需接受顳下頜關節上下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治療,患者本人同意參加本試驗并能按期進行隨訪。排除標準:此前已進行相關關節腔內注射治療,患者依從性較差或無法完成調查問卷。353例患者同意參與本研究,其中133例患者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
1.2 研究設計
采用半隨機的方式,以患者就診日期(周一、周三、周五)進行隨機分組,Ⅰ組患者接受視頻宣教及常規護理宣教,Ⅱ組患者接受宣傳單宣教及常規護理宣教,Ⅲ組患者僅接受單純常規護理宣教。
1.3 治療方法
3組患者均接受患側顳下頜關節上下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1 mL(施沛特,山東正大福瑞達制藥有限
責任公司),每周1次,連續4周[6],并口服非甾體鎮痛消炎藥。在治療中,Ⅰ、Ⅱ、Ⅲ組患者分別接受視頻宣教及常規護理宣教、宣傳單宣教及常規護理宣教、單純常規護理宣教。
1.3.1 常規護理宣教 常規護理宣教包括:同患者交流,尋找導致患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危險因素,緩解患者情緒,向患者解釋病情及治療方案(包括治療方法、不良反應、復診時間、復診就醫方法等)。同時宣傳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及顳下頜關節張口訓練內容。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包括:正確的飲食習慣,即勿咀嚼過硬食物,盡量雙側咀嚼,勿過大張口等。張口訓練包括:下頜前伸張口,下頜向健側偏斜后張口。
1.3.2 視頻宣教 視頻宣教內容由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顳下頜關節門診錄制,其內容包括:顳下頜關節的正常解剖,顳下頜關節疾病的介紹及其發病原因分析,顳下頜關節病的治療方法及計劃,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并演示張口訓練。
1.3.3 宣傳單宣教 顳下頜關節疾病宣傳單由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門診印發,其內容包括:顳下頜關節的正常解剖圖片,顳下頜關節疾病的介紹及其發病原因分析,顳下頜關節病的治療方法及治療計劃,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并通過文字指導張口訓練。
1.4 療效評定
治療前記錄患者的人口學特征(性別和年齡)及診斷,接受相應護理宣教后隨訪1月,通過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調查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和對宣教的注意事項執行情況,記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即按期復診患者的情況)。
VAS評價標準:VAS得分為0~5分,說明患者對治療不滿意、對宣教注意事項執行較差;VAS得分為5~8分,說明患者對治療較滿意、對宣教注意事項執行較好;VAS得分高于8分,說明患者對治療滿意、對宣教注意事項執行良好。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連續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如組間療效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納入患者的一般情況
納入研究的133例患者中,Ⅰ組患者44例,Ⅱ組患者45例,Ⅲ組患者44例。納入患者的基線情況見表1。統計分析表明,各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診斷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2.2 患者依從性比較
納入患者的依從性見表2。133例患者中17例失訪,其中,Ⅰ組失訪率為4.5%,Ⅱ組失訪率為11.1%,Ⅲ組失訪率為22.7%。統計分析顯示,3組患者的失
訪率有統計學差異(P=0.035),其中Ⅲ組失訪率明顯高于Ⅰ組和Ⅱ組;3組患者按時隨訪的情況也存在統計學差異,Ⅲ組患者按時隨訪率明顯低于Ⅰ組和Ⅱ組(P=0.04)。
2.3 患者治療滿意度的比較
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見表3。Ⅰ、Ⅱ、Ⅲ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分別為90.5%、92.5%、76.5%,統計分析表明,Ⅰ組、Ⅱ組的治療滿意度高于Ⅲ組(P=0.05)。
x2.4 患者對宣教措施的執行程度
患者對宣教措施的執行程度見表4。統計分析表明,3組患者對宣教措施的執行程度有統計學差異,Ⅰ、Ⅱ組對宣教措施的執行程度高于Ⅲ組(P=0.007)。
3 討論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雖對患者的生命無影響,但是卻能夠明顯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7]。不少學者[8-9]認為,其發病同心理、免疫及咬合等因素存在一定的關系。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向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轉變,在日常醫療實踐中,對患者進行宣教越來越顯出其重要性。在我國大量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患者需要通過門診就醫,而顳下頜關節專科醫師數量有限,醫師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問診、臨床檢查、診斷及治療,患者的心理引導及生活指導就顯得較為薄弱;所以,在顳下頜關節門診中,護士對這些患者進行相關的心理引導及生活指導就顯得十分必要。正確的門診護理宣教應該包括同患者進行交流,介紹其所患疾病的特點,安撫患者,引導患者找出可能的危險因素,向患者交待治療計劃。由于顳下頜關節疾病的治療通常是長期性及綜合性的,因而,通過門診宣教的形式告知患者復診的目的對提高患者依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0];其次,應該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勿進食過硬食物,盡量雙側咀嚼,勿過大張口等;最后,向患者宣傳正確的關節保健的方法也十分重要,據報道患者堅持每天進行張口訓練,對緩解張口疼痛、減少關節雜音、增加張口度有一定意義[11]。張口訓練的基本內容包括:下頜前伸2 mm后張口,再閉口至自然尖窩相對位置;下頜向健側偏斜2 mm后張口,再閉口至自然尖窩相對位置[12]。
本文通過半隨機臨床對照試驗的形式檢驗了常規門診護理宣教及常規門診護理宣教基礎上配合視頻宣教或宣傳單宣教在顳下頜關節門診中的運用,最終結果顯示,配合視頻宣教、宣傳單宣教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對患者建立健康的有利于保護關節的生活方式有顯著促進作用。普通的門診護理宣教僅能通過口頭的方式向患者傳達相關信息,而視頻宣教及宣傳單宣教的方式,不僅能夠通過動畫或圖片的方式,向患者形象地描述顳下頜關節的結構及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成因及特點,而且,通過形象的張口訓練的展示,能夠使患者盡快學會正確的張口訓練的方法[13]。另
外,通過視頻及宣傳單等生動的宣教形式,使患者在同醫生交流以外,還能更長時間地接受心理輔導,排解心理壓力,從而有利于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治療,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信任,提高依從性,最終使患者對治療也更加滿意。
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由于在研究設計時無法對每一位就診的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因而,將每一個就診日就診的所有患者作為一個隨機的分組,但這種半隨機的方式有可能會受到選擇性偏倚的影響。除此以外,本研究還會存在一定的混雜偏倚,如口服藥物可能不同等,盡管如此,隨機化的方法可使混雜偏倚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減少。研究結果表明,在傳統的門診護理宣教中加入視頻宣教或宣傳單宣教的方式,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對治療的滿意程度,同時引導患者建立良好的保護顳下頜關節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 Xu YH. 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
function in young people[J]. Chin J Stomatol, 1989, 24(4):249-
252.
[2] Scrivani SJ, Keith DA, Kaban LB.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J]. N Engl J Med, 2008, 359(25):2693-2705.
[3] Suvinen TI, Reade PC, Kemppainen P, et al. Review of aetiolo-
gical concepts of temporomandibular pain disorders: Towards a
biopsychosocial model for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disorder factors
with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illness impact factors[J]. Eur
J Pain, 2005, 9(6):613-633.
[4] Guarda-Nardini L, Ferronato G, Favero L, 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of hyaluronic acid injections short-term effectiveness for TMJ de-
generative joint disease[J]. J Oral Rehabil, 2011, 38(5):315-320.
[5] Gremillion HA, Waxenberg LB, Myers CD, et al. Psyc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emporoman-
dibular disorders and orofacial pain[J]. Gen Dent, 2003, 51(2):
168-174.
[6] Li C, Zhang Y, Lü J, et al. Inferior or double joint spaces injec-
tion versus superior joint space injection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Oral Maxil-
lofac Surg, 2012, 70(1):37-44.
[7] Barros Vde M, Seraidarian PI, C?rtes MI, et al. The impact of
orofacial pai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
dibular disorder[J]. J Orofac Pain, 2009, 23(1):28-37.
[8] Rugh JD, Woods BJ, Dahlstr?m L.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ssessment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J]. Adv Dent Res, 1993, 7(2):
127-136.
[9] Kim MR, Graber TM, Viana MA. Orthodontics and temporoman-
dibular disorder: A meta-analysi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
thop, 2002, 121(5):438-446.
[10] Kang EY, Fields HW, Kiyak A, et al. Informed consent recall and
comprehension in orthodontics: Traditional vs improved readability
and processability method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9, 136(4):488.e1-e13.
[11] Haketa T, Kino K, Sugisaki M, 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reatment for TMJ disc displacement[J]. J Dent Res, 2010, 89
(11):1259-1263.
[12] Klobas L, Axelsson S, Tegelberg A. Effect of therapeutic jaw exer-
cise on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s[J]. Acta Odontol Scand, 2006, 64(6):
341-347.
[13] Michelotti A, Steenks MH, Farella M, et al. The additional value
of a home physical therapy regimen versus patient education only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ersonalized care in the primiparas for interventional prenatal diagnosis.Method:210 primiparas with interventional prenatal diagn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10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ersonalized care.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score and vital sig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AMA score of the two group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HAMA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puncture and after puncture examination were (23.15±5.66)points and (18.12±5.36)points,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6.16±5.03)points and (20.31±5.13)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at the end of the inspection,the HR,SBP and DB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ersonalized care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rimiparas for interventional prenatal diagnosis,and to a certain extent,can improve maternal vital signs during inspection,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Primiparas; Interventional; Prenatal diagnosis; Personalized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u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City,Shijiazhuang 05001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32
介入性產前診斷屬于一種侵襲性操作,其引導裝置為經過特殊處理超聲裝備,并用細針直達孕婦宮腔進行相關檢查的方法[1-2]。介入性產前診斷存在一定的風險,往往會給孕婦及其家屬帶來焦慮及恐懼等負面情緒,影響檢查的順利進行[3-4]。為可有效地改善接受介入性產前診斷檢查產婦的負面情緒,本科總結多年的臨床護理經驗,將人性化護理應用于其中,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5月-2014年5月就診于本科擬行介入性產前診斷檢查的210例初產婦作為觀察對象。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且經超聲檢查明確妊娠。所有產婦均于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5例。對照組105例初產婦中,年齡21~33歲,平均(27.51±3.18)歲;孕期19~24周,平均(21.67±2.36)周。觀察組105例初產婦中,年齡22~34歲,平均(27.61±3.22)歲;孕期20~25周,平均(21.26±2.13)周。兩組初產婦的年齡及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孕婦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在其進行介入性產前診斷前對其解釋操作存在的風險以及實施該項操作的目的等簡單常規護患交流工作。而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對孕婦實施包括操作前健康宣教和術后回訪等一系列全方位的人性化護理措施。其包括術前健康宣教及心理輔導、術中舒適護理及術后護理回訪三方面。
1.2.1 術前健康宣教及心理輔導 其中健康宣教為護理過程中由專門的護理人員于初產婦就診時,對初產婦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并建立健全初產婦相關的介入性產前診斷檔案,判斷其是否符合介入性產前診斷適應證。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宣教內容包括:產前檢查相關知識、檢查方法及檢查注意事項。講解內容包括:對初產婦及其家屬解釋擬行手術的名稱,手術操作的大致情況,需要初產婦配合的方面等,并積極指導初產婦進行積極的術前準備、術前檢查。心理輔導則需對初產婦的家族遺傳疾病史、結婚年齡、懷孕周期進行全面調查了解,同時與初產婦及其家屬進行積極的言語溝通,通過有效的言語溝通,對初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正確的評估,以了解其所存在的負面情緒,并通過言語溝通對初產婦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在取得初產婦及其家屬信任的同時,也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負面情緒。
1.2.2 術中舒適護理 術中舒適護理指初產婦在接受檢查時,通過調節檢查室溫度、濕度及等措施,以使初產婦處于舒適狀態。首先在初產婦接受檢查前,將穿刺操作間的溫度保持在21~26 ℃,相對濕度保持在40%~60%,以使得患者處于溫度及濕度舒適的狀態。同時在檢查前認真核對操作器械及特殊藥品,以方便檢查操作。此外,在產婦進入穿刺室時,主動向初產婦介紹此時所處的穿刺室環境,仔細詢問初產婦的一些需求并在不影響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下及時予以滿足,向初產婦介紹并解釋穿刺室各項護理操作的目的,爭取取得初產婦良好的合作,在溝通中注意語言親切,態度溫和,取得初產婦的理解與配合。同時在患者接受檢查時,盡量在不影響穿刺手術操作的前提下,減少對初產婦身體的暴露,且在接受檢查時,不與產婦進行交談和手術無關的話題。并在穿刺結束后,由專人護送初產婦進入觀察室。
1.2.3 術后護理回訪 術后護理回訪指專人護理人員于患者接受檢查后,對患者進行護理回訪。在初產婦進入觀察室后,護理人員通過親切的語言與初產婦進行溝通,以了解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有無不滿意或者需要改進的護理環節,有無合理化意見和建議等,并進行積極改正。在術后回訪中,與患者或家屬真誠地交流和溝通,措詞得當,并向其介紹手術的大致情況,以及對初產婦進行胎心、血壓、脈搏方面的監測。
1.3 觀察指標 將HAMA評分、HR、SBP、DBP、R及SpO2作為觀察指標,對兩組的檢查情況進行分析。分別于產婦入組時、進入穿刺前及穿刺檢查結束后對患者進行焦慮評分,評分表應用HAMD評分表,對比入組時、穿刺前及穿刺檢查結束后兩組的HAMD評分情況,HAMD評分以分數越高焦慮情況越嚴重。同時于初產婦入組時及接受檢查結束后對患者的HR、SBP、DBP、R及SpO2進行記錄并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HAMA評分比較 兩組入組時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初產婦穿刺前及穿刺檢查后的HAMA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生命體征比較 兩組入組時的HR、SBP、DBP、R及Sp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檢查結束時觀察組的HR、SBP及DBP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因初產婦者其生育經驗缺乏,心理依賴與心心理負擔明顯較經產婦重,故在接受介入性產前診斷時更易產生緊張、不安、焦慮及擔憂等負面情緒,對介入性產前診斷的操作成功率也可產生一定的影響[5-6]。故為可順利地進行產前介入性診斷,本科將個性化護理應用于接受產前介入性檢查的產婦中,結果顯示:兩組入組時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穿刺前及穿刺檢查后的HAMA評分分別為(23.15±5.66)分及(18.12±5.36)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16±5.03)分及(20.31±5.13)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檢查結束時觀察組的HR、SBP及DBP分別為(74.32±1.32)次/min、(110.32±2.62)mm Hg及(80.33±2.82)mm Hg,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7.19±5.32)次/min、(120.12±2.91)mm Hg及(84.13±4.91)mm Hg,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個性化護理能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緊張等負面情緒,促進穿刺術操作的成功[7-8]。個性化護理除了在術前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后,在術中給予有效的舒適護理,通過舒適護理,使接受檢查者處于放松狀態,有效地降低了介入性檢查操作時所給患者帶來的緊張情緒。
傳統意義上的介入性產前診斷護理工作,其主要為協助操作醫生完成穿刺術,但與產婦的溝通較少[9-10]。但是目前研究顯示,有效的護患溝通,不僅可保證患者檢查的順利進行,同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術后的康復[11-12]。個性化護理中包括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三方面。其中術前主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在多種疾病的護理中,均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14]。而本研究中,護理人員針對初產婦對介入性產前診斷的操作風險及術中并發癥等情況的擔心,進行有效的解釋,使產婦對手術有一定的了解,以降低產婦的心理負擔[15]。術中護理則針對患者進入穿刺室時所產生的負面情緒進行護理。護理人員通過主動地向產婦介紹穿刺室的環境,并滿足產婦的需求,以此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婦的心理負擔,爭取取得初產婦良好的合作,同時減少患者身體暴露,不僅可達到一定的保暖效果,也是對產婦的隱私及尊嚴的維護,并可避免產婦產生被忽略的感覺。同時穿刺后的護理也可達到緩解產婦心理負擔的作用,通過術后回訪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可提出進一步的護理改進方案,以進一步提高護理效果。本研究中所應用的個性化護理是基于舒適護理的全新理念,在行介入性產前診斷的全部過程中,對其實施全方位護理的護理方法[16]。
個性化護理雖然可有效地緩解初產婦的負面情緒,促進手術操作成功,但其對于護理人員的要求較高。其需要護理人員良好的醫學專業技術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基礎,同時更需要具有良好的護患之間的溝通技巧。有效的語言溝通是一門工作藝術,高效率的溝通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以相對積極的態度配合手術治療,這對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康復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穿刺室護理人員通過系統的醫學專業技術、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獲得初產婦及其家屬的信賴,從而幫助初產婦及其家屬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穿刺術,從而促進穿刺術操作成功[17-18]。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可有效地緩解初產婦行介入性產前診斷的負面情緒,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產婦在接受檢查時的生命體征,故可將人性化護理應用于臨床接受介入性產前診斷檢查的初產婦的檢查中。
參考文獻
[1]黃雪凌,周惠歡.介入性產前診斷孕婦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8):1361.
[2]王麗瓊,王新,張紹菱,等.兩種侵入性產前診斷技術的評估及染色體核型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8(4):400-404.
[3]黃淑暉,劉淮.侵入性產前診斷技術[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26(12):960-963.
[4]徐兩蒲,范向群,鄭琳,等.孕早、中期血清標志物篩查和介入性產前診斷的臨床應用與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3):3593-3595.
[5]蔣彥,楊芳華,鄧新娥,等.介入性產前診斷2877例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2,20(9):70-71,104.
[6]邱潔,楊曉華,方虹,等.產前篩查、診斷“一站式服務模式”實施過程中影響因素與對策的研究[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21(5):94-97.
[7]侯志彥.介入性產前診斷196例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9):707.
[8]吳春翠,歐惠嫻,紀妍.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羊水穿刺孕婦實施健康教育[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9):160-161,165.
[9]孫桂君.關于婦產科護理技術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9):334-335.
[10]周翠平,祖桂花,李素青,等.經母腹羊膜腔穿刺術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3):61-62.
[11]劉曉玲,于靜,劉紅梅.超聲引導下經腹臍靜脈穿刺術的護理[J].吉林醫學,2011,32(6):1204-1205.
[12]李美娜,王陽,宋萍,等.5例B超引導下雙胎妊娠羊膜腔穿刺術的護理配合及體會[J].吉林醫學,2014,35(24):5523-5524.
[13]陳時愛.完善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6):65-66.
[14]李靖,郭風先,耿小平.婦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6):53-54.
[15]歐水英,溫素芬,康穎旎.對介入性產前診斷孕婦實施全方位護理的臨床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4):3733-3734.
[16]侯志彥.介入性產前診斷技術在高危孕婦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3,53(2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