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7: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公有制經濟企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重的48%,同比增長6.5個百分點;上繳稅金3.2億元,同比增長33%,占全市稅收的41%,同比增長4.8個百分點;億元以上企業達16戶,同比增長1倍。集賢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85%以上,實繳稅金增長30.4%,占全市稅收的82%,繼續保持全市領先地位。
非公有制經濟是相對于公有制經濟而產生的一個名詞。它是我國現階段除了公有制經濟形式以外的所有經濟結構形式,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主要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
非公有制經濟有以下優點:
(一)非公有制經濟將是創造就業機會的最大來源
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將是各級政府的一個較為長期和艱巨的任務。在過去幾年里,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就業人數持續減少,而正是非公有制經濟每年創造了數百萬的就業機會,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業人員,也吸收了從國有企業分流出來的人員。
(二)非公有制經濟將會是越來越重要的稅源
盡管國有經濟目前在整體上仍然是政府最大的稅收來源,但非公有制經濟直接和間接創造的稅收將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特別是在增量上會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
(三)非公經濟將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直接參與者和積極推動者
盡管已經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非公有制經濟將是平等競爭、厲行法治等基本規則的直接參與者和積極推動者。
當前,中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發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調整和優化中國的經濟結構,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還是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領域的就業體系,保持社會穩定,都需要非公有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從發展前景看,由于中央政策明確,地方政府支持,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人們思想觀念更新,非公有制經濟在一段時期內仍將快速增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實現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在中國社會發展中也將發揮更大作用。因此,對待非公有制經濟,要積極鼓勵、引導,使其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間投資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在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有利于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利于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穩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有利于擴大社會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拉動國內消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此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也稱“新36條”,其中第31條明確指出了為民間投資創造良好環境:各類金融機構要在防范風險的基礎上,創新和靈活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加大對民間投資的融資支持,加強對民間投資的金融服務。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監管部門要不斷完善民間投資的融資擔保制度,健全創業投資機制,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繼續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股票、債券市場進行融資。
二、我區非公有制經濟情況
今年兩會上傳遞出信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新一屆政府今后5年努力的一個重要目標。這表明,我區非公經濟發展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非公經濟之所以被重視,是源于其對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在很多人眼里,賣紐扣、賣飲料的個體工商戶的銷售額微不足道。然而,將全區所有個體工商戶的銷售額匯集在一起,卻是一個無法令人忽視的數字。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9月末,我區個體工商戶已達94.23萬戶,注冊資金397.09億元;全區私營企業已達14.37萬戶,注冊資金達7351.68億元,占全區實有市場主體注冊資金總額的51.26%。非公經濟在自治區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全區非公經濟領域就業人數已占到全區城鎮全部就業人數的75%以上和新增就業人數的90%以上,成為高校畢業生尋找工作崗位的重要領域。而全區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絕大多數集中在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極大地推動了自治區產業結構優化和第三產業發展。
大力扶持非公經濟發展的目標已確定,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道路并不平坦。目前,我區非公經濟發展還不夠充分,不僅與沿海地區有很大差距,就是與周邊省區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從兩會傳遞的信息中,我們看到了新一屆政府發展非公經濟的決心:把發展非公經濟作為改革發展、富民強區的戰略任務,下決心破除阻礙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等體制機制障礙,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
三、金融機構支持非公經濟的對策
(一)加大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非公經濟的支持力度
1.加快銀行業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建設。各銀行業機構要在省市兩級分(支)行設立小微企業專營機構或網點。同時,單列小微企業信貸總量和增量指標,改進信貸審批發放流程,下放信貸管理權限,加快貸款審核速度,確保年度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全省貸款增速。
2.主動調整信貸結構,拓展信貸領域,拓寬貼現業務渠道,開辦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創新擔保方式,積極開展對非公企業的貸款營銷活動,繼續做好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工作,加大對種養殖專業戶、多種經營戶、特色農業基地的信貸投入,支持非公經濟發展。
3.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金融獎評獎指標,提高對非公經濟信貸投放的考核權重,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提高非公經濟金融服務水平。
(二)創新非公企業金融服務
1.提高非公企業信貸管理的專業性。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針對非公企業融資需求特點,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改進信貸管理和考核方式,拓展融資抵押擔保范圍,合理確定非公企業貸款利率水平。
2.擴大非公企業金融服務領域。開辦融資租賃、公司理財和賬戶托管等綜合服務業務,為全省非公經濟發展提供多樣化的金融創新服務。
3.發展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擔保產品。鼓勵和支持應用人民幣協議融資、訂單融資、融資性保函等跨境人民幣結算產品,為具有進出口貿易背景的非公企業從商業銀行海外機構融入較低成本的資金,滿足企業融資、避險等需求。
4.健全融資服務中介體系。積極協調建立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評估及抵質押登記專業機構,為非公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三)創新保險和信托產品
試點推動無抵押無擔保小貸保證保險。通過引入保險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借款人提供保證保險,使借款人在無抵押無擔保情況下,能夠以比較合理的成本從銀行獲得小額貸款,為非公企業開辟新的融資渠道。
四、招商銀行在支持非公有制經濟方面的舉措
作為以零售業務起家的銀行,招商銀行對非公有制經濟一直都給予極大的關注度和政策傾斜。在信貸融資方面也不斷調整和完善信貸政策,把“兩小”業務作為公司貸款和零售貸款中最重要的方面來抓,特別是在小微貸款方面。
考慮到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差異性,為了讓所有客戶都能享受到標準統一、審批高效的貸款服務,招商銀行總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后搭建了小微貸款審批平臺,在2012年6月開始將全行小微貸款業務的審批工作集中到總行,并對客戶鄭重承諾:貸款資料齊全,保證2個工作日完成審批。集中審批平臺的搭建極大的提高了審批效率,同時也保證了所有審批工作的標準統一,讓每位客戶都能享受到同樣高品質的貸款服務。截至今年3月末,招商銀行在我區的小微企業貸款投放突破17億元、筆數1500余筆,投放領域涉及服裝、建材、餐飲、煤炭等多個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
同時,作為以“創新”而著稱的招商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領域推出了多項契合老百姓實際需求的貸款產品和功能,并在傳統的業務方面進行了很多的完善,讓更多的小微企業主可以使用招商銀行的貸款產品,感受招商銀行的優質服務。
(一)節省利息的好幫手“周轉易”
招商銀行推出“周轉易”功能,將貸款額度放入客戶銀行卡中,通過刷POS、網銀以及柜臺轉賬匯款進行貸款的使用,隨時貸,隨時還,用多長時間貸款收多長時間利息,不用款期間不用支付任何利息和費用,最長授信期可達10年,非常適合小微企業主短、頻、快的用款需求。
(二)小微企業主身份象征“生意一卡通”
為旗幟鮮明地支持小微企業主的融資需求,招商銀行專門推出針對小微企業貸款客戶的“生意一卡通”。凡是來招商銀行辦理小微貸款的客戶都可以免費辦理“生意一卡通”,直接享受金卡客戶的優惠待遇,同時通過網銀進行轉賬匯款減免所有手續費。
因“生意一卡通”的發行在市場上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反響,招商銀行將“生意一卡通”發行范圍擴大為持有營業執照或商鋪租賃合同的生意人,并推出了“生意會”平臺,凡是持有“生意一卡通”的客戶都具備會員資格,可以參加招商銀行定期舉辦的專門針對生意人的“生意會”活動,在活動中結交更多的生意伙伴,并免費享受招商銀行提供的理財、貸款等金融知識講座。
(三)提高房產抵押率的“抵押加成貸”
目前市場上住房抵押率一般最高70%,商用房抵押率一般最高60%。招商銀行推出以房產抵押為主的組合擔保方式,其中抵押加自然人擔保可提升抵押率至100%,抵押加專業擔保公司擔保可提升抵押率至120%。
(四)答謝老客戶的“配套貸”
民營經濟事關改革發展大局,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地位越來越突出。沒有民營經濟的快發展、大發展,就沒有*經濟的快發展、大發展。
一是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兩年來,*省民營經濟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5%以上,年均拉動經濟增長5.9個百分點。20*年,全省民營經濟單位總數達到158.6萬個,同比增長了7.7%;完成增加值4025.8億元,增長15.6%,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5.6%;實交稅金324.2億元,增長44.2%,占全省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41.5%,比20*年提高6.1個百分點。*省能夠提前一年實現“翻兩番、三步走”戰略目標的第一步目標,民營經濟挑了重擔。
二是促進財政增收。20*年,全部財政收入完成778.3億元,增長22.6%,增幅為1995年以來最高水平。據統計,去年全省民營經濟單位上交稅金過億元的縣(市、區)達到95個,過5億元的有10個,過10億元的有5個。其中,遷安市和豐南區分別達到16.6億元和15.1億元。全省上交稅金超過億元的民營企業達到7家,*國豐鋼鐵有限公司納稅近7億元。民營經濟為全省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是拓展就業空間。截止目前,民營經濟吸納就業人員達到927.1萬人,占全省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的49%。20*年新吸納就業人員59萬人,其中安置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25.3萬人,城鎮個體私營經濟新增就業19萬人,占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50%以上。民營企業從業人員分別超過公有制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就業人數,已經成為增加社會就業的主渠道。
四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從產業結構看,民營經濟已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和餐飲、零售等服務業,拓展到高科技產業、現代制造業和新興服務業,并開始進入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目前全省認定的高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90%以上。從產品結構看,全省民營企業有7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有5個品牌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占全省總數的39%。從城鄉結構看,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吸引了大批農村人口和生產要素向城市和小城鎮聚集,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從區域結構看,經濟比較發達的“中間一線”地區,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帶動了整個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比較薄弱的“兩廂”地區,通過大力吸引民間資本,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經濟增長的內生力量迅速增強,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二、促進民營經濟更快更好發展,落實政策至關重要
今年2月份,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較為完整、系統地提出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這是民營企業期盼已久的關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一份非常及時和重要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民營經濟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必將對民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中央和省文件精神,切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更加充分地發揮政策效應。根據*省實際,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放寬民營經濟市場準入。國務院《意見》七個方面36條最大的突破在行業準入上。可以說,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大門已經敞開,現在關鍵是把二門、三門盡快敞開,省政府各部門要按照《意見》要求,盡快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性規定,全面貫徹平等準入、公平待遇原則,使民營經濟能夠真正進入、盡快進入。
第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財稅金融扶持力度。各級政府都要在本級財政中依法設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并逐步擴大規模,主要用于促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支持中小企業的工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落實對民營企業的稅收扶持政策。各類金融機構要從我省民營經濟實際出發,積極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完善金融服務,改進信貸考核和獎懲辦法,提高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比重。拓寬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大力支持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在國內外上市融資。年內要重點推進康泰、文豐、冀能、保龍倉、怡達等5家企業的境外上市工作。進一步做好農村小額信用貸款推廣工作,解決好農民創業貸款難問題,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第三,完善民營經濟服務體系。爭取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立起省、市、縣三級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當前,要重點加強創業輔導、融資擔保、人才培訓三大服務體系建設。有條件的市、縣,要積極創辦創業輔導基地,為中小企業初創者提供創業支持,解決初創階段企業遇到的突出困難,提高創辦企業的成功率。各級政府要大力推進信用擔保機構建設,在財政資金安排上逐年加大支持力度,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和省外大的金融服務機構投資入股或獨資興辦擔保機構,20*年全省擔保資金達到30億元,培育15—20個擔保資金千萬元以上的擔保機構。明年全省擔保資金要力爭突破40億元,2007年要達到50億元。以提高民營企業家素質為目標,加快省、市、縣三級中小企業人才培訓網絡建設,實施銀河培訓工程,拓寬培訓渠道,提高培訓質量。同時,加強信息、技術和法律服務,想企業所想,幫企業所需,解企業所難,為民營中小企業創業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第四,切實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要依法保障民營經濟主體的財產安全,未經法定程序,任何單位不得采取強制措施,查封、凍結、沒收民營經濟主體的財產、資金。公安、司法機關要依法保護民營經濟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嚴厲打擊侵害民營經濟合法利益的犯罪活動,加強對民營經濟合法財產、生產經營活動、經營管理者人身安全和從業人員權益的保護。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創造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認真解決好個別部門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良的政務環境。
第五,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繼續組織民營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開發,努力實現“四個發展”:即由單一的項目投資開發向全方位、多領域開發扶貧發展;由統一組織、集中活動向自覺組織、經常活動發展;由組織省內民營企業參與向組織省外乃至全國民營企業參與發展;由組織民營企業到貧困地區向組織貧困地區走出去發展。各地要創造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推動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工作向更高層次提升。
三、做大做強民營經濟,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今年是改革攻堅年。實現民營經濟大發展,既要有總量的擴張,又要有質量的提高。要鼓勵支持民營企業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努力提高產業聚集度,提高綜合素質,提高企業競爭力。具體講,就是著力推進“五個轉變”,實現“五個提高”。
一是從主要依靠機制優勢,向主要依靠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民營企業原有的機制優勢正在逐步減弱,而技術和管理落后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提高民營經濟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既是經濟發展對民營經濟的要求,也是民營經濟自身發展的需要。當前,要突出抓好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
體制創新主要指產業體制的創新。堅持扶優扶強和聯合發展的方針,鼓勵優勢民營企業運用資本擴張和業務合作等手段迅速做大做強,形成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并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航空母艦”。促進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建立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的產業組織體系。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和“低、小、散”的現狀,使大企業主要集中于產品技術開發和品牌經營,中小企業主要集中于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促進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和增強綜合競爭能力。
技術創新是建立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積極推動建立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對企業建立技術創新機構給予包括資金在內的各種支持。鼓勵企業通過開展產、學、研合作等多種形式,建立技術依托。積極支持建立各種形式的公共創新平臺,幫助中小企業提高創新能力。鼓勵民營企業創立自主知識產權和開展品牌經營,引導民營企業從初創時期的模仿跟進方式轉向創造核心技術,實施名牌戰略,爭創國內和國際知名品牌。
管理創新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民營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階段,選擇適宜的企業制度,有條件的應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打造廣納資本和人才的制度基礎,克服家族企業和家族管理的弊端。加強人力資源、財務和質量管理,引導民營企業家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開闊視野,轉變經營理念,建立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和機制。
二是從主要集中在傳統制造業和商貿業,向全面進入高技術高附加值先進制造業、基礎產業和新興服務業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產業層次和發展水平。*省民營經濟主要集中在資源型的傳統制造業和商貿業。要實現新的跨躍,必須瞄準國內外產業轉移趨勢,加快產業升級。以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為目標,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努力把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建設成為高附加值加工制造業。引導民營企業加大項目投入,抓緊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推動大型民營鋼鐵企業聯合投資,參與*鋼鐵行業整合。充分利用京津的科研優勢,大力發展科技型民營企業。創造條件,支持民營企業、民間資本投向重點建設領域、基礎設施和現代物流、現代信息服務、市場中介等新興服務業,進入金融服務業。
三是從主要依靠省內資源和國內市場,向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外向發展水平。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國內地區間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到省外、到國外去,通過跨區域、跨國經營做大做強,是*省民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做好環京津這篇大文章,充分發揮其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優勢,為我所用,加快發展,推動民營企業成為京津冀經濟合作的生力軍。幫助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走出去”,到境外投資辦廠,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到境外設立研發機構,進行資源開發和跨國并購。支持民營企業擴大出口,通過降低成本、調整結構等手段,努力提高外向型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為來我省投資發展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提供暢通的渠道和良好的平臺,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四是從現有的小規模經營逐步向更高層次的規模化、集群化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集約化和規模化水平。一個地方的經濟實力實際上是靠一批骨干企業支撐的。在世界經濟500強企業名單中,哪個國家的企業多,哪個國家就是強國;在中國500強企業名單中,哪個省的企業多,哪個省就是強省。這是不爭的事實。建設經濟強省,就必須有自己的“航空母艦”。堅持“多予少取”、“放水養魚”的方針,重點抓好100家規模民營企業、100家成長型民營企業、100個名牌產品,做大做強。發展產業集群是提升產業競爭優勢、打造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途徑。我省地方特色主導產業優勢明顯,具有發展產業集群的有利條件。各地要緊密結合實際,把自身的發展放到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的大背景下考慮,選擇確定1—2個基礎好、關聯度高、市場前景廣闊的主導產業,集中力量壯大龍頭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盡快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構筑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點。為推動產業集群健康有序發展,省政府將出臺有關文件,并選擇一批產業集群給予重點支持。
五是從比較粗放的經營方式向更加注重信用、質量、生態和遵紀守法的經營方式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可持續發展水平。在*省民營企業中,以大量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的粗放經營方式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假冒偽劣、欺詐行騙、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時有發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通行證,也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要把追求經濟利益與遵循現代市場經濟法則結合起來,把追求企業經濟效益與實現社會效益結合起來,誠實經營,公平競爭。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積極開展信用征集、評價活動。堅持質量立業、品牌興企,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的品牌意識、質量意識,創造出更多的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把實現民營經濟新跨越和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廣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綠色制造,積極發展“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推動增長方式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水平。
四、實現民營經濟大發展快發展,各級政府責任重大
各地各部門要把發展民營經濟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一是高度關心重視,把握發展大勢。要立足現有基礎,加大工作力度,保證領導力量到位、工作責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要像關心國有企業一樣,滿腔熱情地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搞好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做到有目標、有措施、有部署、有考核。要關心愛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繼續做好個體勞動者和民營企業家參評省級先進、勞模的工作,使民營企業經營者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重視做好民營經濟的統計工作,及時準確地反映分析民營經濟發展狀況,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從今年起,省里建立縣(市、區)民營經濟考核分析通報制度,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
二是強化組織協調,形成工作合力。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包括《關于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優化政策、政務、法制、市場和輿論環境,為民營經濟快發展、大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各地各部門要加強指導和政策協調,改進方法,創新機制,各盡其責,形成合力。各級工商聯、個體勞動者協會和民營企業協會,要充分發揮群眾自治組織應有的作用,成為政府管理和引導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參謀助手。深入宣傳黨的民營經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宣傳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和表彰民營企業的先進典型,形成全社會理解、關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共識。抓緊建立健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宏觀調控、部門全力支持、全社會積極參與、企業自主發展”的工作格局。
一、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公用事業政策執行中的問題
公用事業是指通過基礎設施向個人和組織提供普遍必需品和服務的產業,從廣義上講,包括電力、電信、郵政、鐵路、有線電視、燃氣、供熱、供水和污水處理、公共交通、垃圾回收及處理等。一方面,公用事業運行的低效率和資金短缺的雙重困境為非公有制經濟提供了介入的契機。另一方面,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不斷壯大,尋求新的投資領域是當前非公有制經濟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
我國的公用事業民營化起步較晚,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開始在一些地方進行嘗試。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黨和政府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支持態度日益明確。2002年12月,建設部出臺了《關于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2003年月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2004年3月,建設部《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對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和政府主管部門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的界定。2005年2月,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非公36條)指出,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
以“非公36條”正式出臺為標志,改革取得了“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壟斷行業、公用事業”的政策性階段成果。國務院法制辦最新數據顯示,自“非公36條”出臺至2007年3月底,全國已出臺相關法規、規章和文件200多件,修改或廢止“限非”的規章、文件6,428件,與相關法律形成了多層次的非公經濟法律保障體系。但是,幾年過去了,政策的執行仍存在著多方面的障礙,“非公36條”落實很難,也可以說基本沒有落實。人們把政策的執行存在的障礙比喻為“三重門”:“鐵門”:明文規定不允許其進入;“玻璃門”:看似透明無門,但因種種軟性限制,使其只能在門口止步;“彈簧門”,費很大勁才能推開門,稍有“犯規”便被彈出門外。盡管“非公36條”的出臺使橫亙在非公有制經濟面前的“鐵門”被開得嘎嘎作響,但政策還缺少具體的制度安排和運行細則,更何況“鐵門”后面還有“玻璃門”和“彈簧門”。因此,探尋隱藏在“三重門”后面的深層障礙并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以超越這些障礙,就成為改革進程中的新課題。這一問題的研究對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公用事業領域、對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壟斷行業的改革、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規制改革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和價值。
二、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公用事業的深層障礙
理論界對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公用事業的研究主要在四個方面的,一是主要集中在為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公用事業尋找理論和經驗支持。二是研究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公用事業領域的制度設計和具體措施問題。三是對非公有制經濟進入能力的研究。四是對進入障礙及其對策的研究。在這方面,民營化的先驅和主要倡導者薩瓦斯(2002)認為民營化的阻力有來自操作層面的障礙、法律層面的障礙以及來自工人、政府官員、商界和一般公眾的反對。詹國彬(2004)強調了法規與政策問題、競爭問題、價格問題、監管問題和信用問題所產生的公用事業民營化改革的阻力,并提出了相對的政策構想。曹淑芹(2005)指出民營化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現為:政府政策的限制;政府職能轉變的漸進性的限制;市場經濟完善程度和私人資本自身力量的限制;政府和私人資本責任制約機制的缺失性限制和公眾認同程度的限制。喬占軍,董瑞婷(2006)分析了公用事業民營化的法律、政策及體制障礙、腐敗與私人壟斷、公平性及公共責任缺失帶來的障礙,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黨輝(2007)提出公用事業民營化改革的關鍵是處理好政府角色、功能的合理定位問題,同時要處理好政府、公用事業企業、消費者三方的關系。具體途徑是加強和完善立法、建立獨立管制機構以實現政企分離、積極落實政府信息公開和聽證制度,實現政府管制程序的法治化。已有文獻對“進入”過程中遇到困難的研究都有一定的現實依據和對所有產業的具有的共性,但這些往往是表面上的障礙。針對不同的產業,還有其由產業特性所決定的獨特障礙,而這些障礙往往是深層次的,人們對此常常缺乏深入的分析。
(一)公用事業最顯著的兩個特征是自然壟斷性和公益性
1、自然壟斷性。一方面,公用事業具有的網絡傳輸系統(又稱網絡產業)導致的顯著規模經濟性,即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總是隨產量增加而降低,規模愈大,生產成本就愈低。因此,這種生產的規模經濟性決定了由少數企業提供服務比多家企業提供更有效率,甚至一般要求由一家企業進行壟斷性經營。另~方面,公用事業生產的主要環節高度垂直相關(如自來水的制水、供水、排水、污水處理),主要產品結合緊密,又具有明顯的范圍經濟性。這兩個方面決定了公用事業生產經營的成本弱增性,即由一家企業生產全部產品(或多種產品)比由兩家以上企業生產,成本更低。公用事業的自然壟斷性,要求在某一特定區域內維持壟斷的市場結構,以保證較低的生產成本。網絡提供的傳輸服務可替代程度低,網絡建設在經濟和法律上存在很高的障礙。
2、公益性。公用事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作為最終消費品,它與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費水平、生活質量直接相關;作為要素投入,不僅關系到其他生產者成本狀況,還關系到能否正常、穩定±世組織生產活動。多數公用產品的生產和服務提供具有直接經濟效益外,還具有相當大的外在效益。公用事業的公益性,要求企業以合理的價格、優良的質量、較為充足的數量向社會穩定安全地提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共同條件,從而促進社會總體經濟效率的提高及社會福利的增加。而具有一定自然壟斷性質的公用事業本身是難以自動滿足公益性目標的。企業為獲得利潤最大化,往往憑借其壟斷地位,以較高的價格、相對較低的數量提供劣質的產品與服務。因此,政府還要防止企業的壟斷行為,往往在市場結構、市場準入、產品價格、產品質量等方面對公用事業進行規制。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公共和益的需要,并防止壟斷企業利用其
壟斷地位謀取高額利潤,損害公眾利益。
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公用事業必然涉及到相關的利益群體。比如政府官員會擔心權利范圍的縮小、地位下降、特權喪失以及利用規制者的身份而尋租;國有在位企業希望保持在政府保護下無競爭的市場上獲取利潤和補貼。職工擔心民營化后工資減少、福利減少、工作量增加、工作沒保障、裁員等;消費者往往出于對民營化后的公用事業產品或服務價格不斷上漲的擔心等產生各種進入阻力。非公有制經濟的進入形成的利益重新分配和產業特征的結合必然會形成下述矛盾,如果這些矛盾不能在利益調整中得到較好的解決,就會形成進入的深層障礙。
(二)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公用事業的深層障礙
1、自然壟斷性產生的壟斷行為與公益性要求承擔一定的社會目標的矛盾
公用事業的公益性決定了公用事業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目標,而自然壟斷又使得壟斷企業或制定壟斷價格或降低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從而影響公益性的要求。通常,政府治理自然壟斷產業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選擇:國有化和民營化與規制。前者是把存在市場失靈的公用事業收歸國有,由政府直接擁有并控制企業,并以極低廉的價格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在這種方式下,由于向公眾收取服務的價格不足以彌補生產的邊際成本,造成國家財政負擔加重,由于國家財政負擔原因,又導致對公用事業投資不足,而投資難以為繼又造成公用事業缺乏創新,反過來又直接影響對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水準。同時,由于對公用事業實行國有化經營,造成產權不清晰而直接影響其經營效率。后者是公用事業由私人企業負責經營,由于私人企業取得公用事業的產權后,憑借這種壟斷優勢,可能會做出某些有違公共利益的行為。因此,政府要對其價格、數量等進行某種限制或規定。然而,這種方式經常會產生政府被廠商“俘虜”的弊端,導致規制有效性的降低。
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公用事業帶來了社會經濟效率的提高,減少了政府的財政負擔,提高了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降低了某些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緩解了公用事業產品和服務的供求矛盾。但是也帶來了不少的消極影響,如公用事業某些產品和服務價格的持續上漲問題,“化公為私、中飽私囊”的腐敗問題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政府官員更迭和食言問題,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完善問題、民營化后引起的企業短期行為和在特定條件下對政府的要挾行為等。如何看待公用事業民營化后的利弊得失成為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公用事業觀念上的深層障礙。
2、政府官員的“公利性”要求與“自利性”現實的矛盾
公用事業的自然壟斷性和公益性的矛盾要求公用事業民營化后的政府規制,政府規制能否實現其目標成為問題的關鍵,而實現規制目標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是加強對規制者的規制。
古典政治學家強調執行法律、維護社會以及政治的自由、更好的福利是政府的目標,公利性自始至終是政府的屬性和政府發展的基本邏輯。但現代經濟學家從“經濟人”概念出發,否定了這種說法,他們把政府當作追求經濟利益的個體看待,認為政府最大化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也是政府的基本屬性。事實上,政府具有公利性和自利性雙重屬性,公利性是其本質屬性,自利性是其從屬屬性,單純強調一面而忽視另一面或者顛倒主從屬性的關系都是有害的。一方面,政府官員的公共身份,要求他們始終代表公共利益,為公眾謀福利,努力做到社會福利最大化,這也是政府“公利性”的具體體現;另一方面,政府官員作為利己主義的個人,難免會在公務活動中追逐組織利益和個人利益。公用事業民營化就是對原有的政府對公用事業的壟斷格局的打破,這必然涉及到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作為政策制定主體的政府,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從自身利益出發,權衡公用事業民營化對自己的利弊。甚至會出現某些政府官員為既得利益故意破壞或阻撓民營化的進程。同時,政府在公用事業民營化過程中掌握著許多涉及企業利益的權力:在企業取得經營權之前,政府擁有國有資產轉讓、承包合同、特許經營、招投標等程序中的權力;而企業在取得經營權之后,政府還擁有對公共物品價格、質量進行核定和規范的管制權力。政府如何在公用事業民營化改革的過程中,抵制權力尋租的誘惑,杜絕腐敗是其面臨的又一難題。如果政府官員的“公利性”要求與“自利性”現實的矛盾不能通過制度建設得到較好的解決,政府官員的“自利性”就會以各種表現形式成為民營企業進入公用事業的利益上的深層障礙。
3、網絡性要求的縱向一體化對競爭的妨礙與縱向分離對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的損害之間的矛盾
公用事業具有特殊的縱向關系。傳統理論認為,公用事業的技術經濟特性決定必須實行國有企業壟斷的縱向一體化經營,但縱向一體化經營不利于競爭的開展。對公用事業特定產業的網絡,總是既有自然壟斷性業務,又有競爭性業務。自然壟斷性業務主要是指那些固定網絡性業務,其他領域的業務則屬于競爭性業務,通常自然壟斷性業務領域應由一家或少數幾家國有企業控制。非網絡環節屬于競爭性業務,可以允許和鼓勵各種所有制的企業投資、生產和經營,著力營造多元投資主體、多家企業相互競爭的格局。公用事業民營化后,可以對市場結構進行重組,即把原有的壟斷性市場結構改造成競爭性市場結構,以形成有效競爭的格局。其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對具有絕對市場壟斷量的主導性壟斷企業實行縱向分離政策。由一家企業經營自然壟斷性業務,由若干家企業經營競爭性業務。這有利于促進競爭,但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規模經濟性和范圍經濟性。
公用事業的網絡通常存在多環節(多業務)的垂直供應鏈結構,在整個垂直供應鏈中,網絡性業務是最基本的不可逾越的環節,必須通過網絡性業務領域才能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消費者。在一家企業壟斷經營網絡性業務(自然壟斷性業務)、多家企業經營競爭性業務的狀況下,競爭性業務的經營者必須通過單向接入,使用壟斷企業的網絡才能向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這明顯存在網絡瓶頸問題。以上往往會成為競爭和壟斷的技術取舍以及在位企業防止民營企業進入設置的技術上的深層障礙。
三、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公用事業深層障礙的突破
(一)穩步推進公用事業的民營化改革。要穩步推進公用事業的改革,民營化、有效競爭和規制改革要協調發展。防止過度強調民營化改革、或只強調放松規制而忽視它們之間協調發展作用的做法。協調發展可以減少觀念上的阻力。同時解決在“進入”的環節、程度、方式等不當帶來的阻力。
(二)重塑政府規制體系,加強對規制者的規制。我國規制機構設置的方向應為獨立規制機構模式,以解決規制者與被規制者的利益聯系,解決壟斷企業對公眾的利益侵蝕、尋租導致的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等產生;頒布有關規制法規,加強對規制者的規制,防止政府更迭、官員食言所產生的政府信用問題、政策執行中的“中梗阻”問題等導致的利益分配上的阻力。
一、企業職工積極性的特點
心理學家把積極性看成是人在心理能動狀態下的一種行為的動力表現。它包括人的認知、情感、意志等多種心理成分處于興奮活躍狀態,使人的智力、體力、能力發揮出最大的活力,成為人的行為的推動力。研究表明:人的積極性從其產生的心理機制來看,它是由需要-動機-行為-目標四個階段構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需要是積極性的基礎和源泉。由于需要的驅使,使人產生動機,從而引發人的行為。同時,目標作為行動結果的超前反映,它能促使人的需要轉化為動機,對人的行為起著導向、激勵等作用。人們追求的需要層次越高,目標越明確、動機越強烈,其行為的內在動力也就越大,因而其工作積極性也就越高漲、越持久。
就石化管道而言,近年來由于企業改制、崗位變動、經濟調整等帶來的分工不同、分配差距拉大等現實日益顯現,影響職工積極性的主觀內部因素甚多。
第一、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是影響職工積極性的根本原因。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在進行大量調查的基礎上,發現一個人所得的報酬是否滿意不是指看其絕對值,而要進行社會比較或歷史比較,看相對值。通過比較,判定自己是否受到不公平對待,從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和工作態度。就石化管道而言,上世紀末期,在社會上屬于工作較穩、工資較高的企業,職工的生活水平比地方單位要高出很多,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各行各業的經濟飛速發展,石化管道職工的優越性己漸漸不再明顯,甚至己低于地方好的企業,職工開始攀比,心態出現的浮躁,影響了積極性的發揮。
第二、精神需要即較高級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也就是職工的勞動業績未得到承認,自身價值未得到體現。我們有時會聽到:“不管我多么賣力工作,績效多么優異,可是從來沒的得到過上級領導的稱贊,工作起來也總覺得沒什么意思。”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業績被人稱贊,當職工取得成績之后,如果能得到單位領導的承認,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就會更高。如果悉心完成某件事后,沒有得到認可,積極性就會受挫。
第三、企業制度不健全,管理者自身素質影響和制約著職工的積極性。企業管理制度是現代企業最重要、最關鍵、最基本的一項管理方式。人類是一個社會群體,有喜好規律的習性,只有在規律嚴明的場所方能放心工作,增加工作意識。如果管理制度不健全,就會使企業組織混亂、職責不清、紀律松懈、士氣低落,造成無法正常生產,甚至危及企業的安全與發展,嚴重影響職工工作的積極性。
第四、待遇和激勵機制不健全,大鍋飯,一刀切導致人才缺乏創造的勇氣和工作的激情。近年來,石化管道的工資體系雖幾經改革,但是總脫不了“大鍋飯”的框框,雖然總體上待遇有所提升,但領導和職工群眾的差距拉大了,大學本科生和一個中專生或技校生的工資同等,工作中多干活出錯多、不干活沒有錯的現象時有發生,引發了職工的抵觸情緒。另外,一個單位的領導職位始終是有限的,即使你再通過拼命工作,可提升職位增加報酬的機會微乎其微。這些都制約了職工的積極性的發揮,有些職工漸漸喪失優秀的能力和激情。
二、調動企業職工積極性的對策
針對以上分析影響職工積極性各個方面的原因,筆者認為要確保企業又好又快地持續健康發展,取決于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職工責任心培育過程中,必須遵循“相互信任”的理念,通過個體歸屬感的培育、職工發展通道的暢通和企業文化的構建,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職工工作的積極性,成為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活力源泉。
(一)加強員工素質教育,調動員工積極性
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是發揮積極性的基本因素。各級領導首先要發揮重要職能,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員工思想教育,準確掌握思想動態,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職工能夠站在較高的層次把個體勞動和集體勞動融為一體。二是要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 基于每位職工在思想觀念上、思維模式上、技術水平上以及對問題的處理上存在著差異,致使挫傷職工積極性發揮的實際情況,各級領導要在關心職工生活的同時,對職工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進行業務技能、觀察事物能力、剖析問題能力的培養,使職工在任何情況下都有一種積極的心態。
(二)關愛員工需求,管理以人為本
所謂需要,就是指人們在一定生活條件下對某種目標的渴求或欲望。人的需要可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需要五個層次。職工的積極性首先源于對企業的滿意,源于企業為其提供了滿意的“歸宿”。針對石化管道企業的實際情況,就要重視員工業務培訓,鼓勵員工自學成才,改善工作條件,搞好文體活動,定期評先評優,進行精神鼓勵,選拔德才兼備的業務骨干委以重任,同時,要確保企業與職工共享發展成果,努力滿足職工在薪酬、福利、勞保、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公平、合理地維護各層面職工的權益。
(三)提高領導素質,增強干部責任意識
俗話說“干部帶頭,群眾有勁頭”。領導的思想直接影響職工積極性的發揮。因此,領導干部工作上、生活中要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發揮表率作用,遇到困難時要自己先上,因為職工在尊重你的職位的同時,更尊重你的行動。處理問題不能拖泥帶水,在判斷準確后應有果敢的勇氣和行動。秉持公開、公正的辦事原則,以事實說話,不循私人感情,不在背后議人是非,尊重員工的自尊心。要培養敏銳地洞察員工的喜怒哀樂的能力,對好人好事要充分地給予肯定,并適時適地進行鼓勵;反之,對其難以接受的事物必須加以說明、指導和糾正。要樹立“高標準、嚴要求”的工作作風,努力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以廉敬民心,以勤穩民心,以才取民心,以德贏民心,職工的積極性必然得到很好的發揮。
(四)創新管理機制,做到知人善任
做到知人善任。所謂知人,就是了解下屬的德才學識、性格作風。作為領導,必須針對各人特點,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要通過合理授權,給職工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不僅有利于發現人才、鍛煉人才,而且可以作到責任分解、壓力下傳,激發職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當然,授權必須以信任為基礎,飽含信任的授權,可以使職工感受到自身價值所在,激勵職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授權也不能放任,管理者必須時刻關注職工履職的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幫助,使其享受到充分授權下的成就感。
(五)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企業只有在內部建立健康和和諧的人際關系,才會使職工有親切感、安全感和歸屬感。培育和諧的人際關系,首先要充分信任職工。尊重職工的創造性。管理者要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層,真心誠意與員工交朋友,實心實意為職工解決困難,盡最大努力與職工達成共識、消除誤會、增進理解,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另外,要重視情感管理。管理者平時要注重對職工的思想動態分析,把握職工真實的內心感受和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情感管理措施。通過階段性工作業績的細分和評估,激發其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使職工感受到企業對他的重視。通過推進民主管理,尊重職工的參政議政權利,培育其主人翁意識。
中圖分類號:F120.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1)017(C)-0033-03
一、利益觀念強化
物質利益原則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長期以來,關于物質利益的原則由于傳統因素的制約,被搞得混亂不堪,相當長一段時期企業職工不敢公開講個人利益。黨的十七屆五中全召開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山鷹在接受《中國日報》的專訪時說,收入分配的不公導致人民沒有公平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這是社會矛盾和不穩定的源頭。并警告說,收入分配問題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將會引發社會動蕩。按照物質利益的分配原則去促進生活,促進歷史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企業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其目的正是為了更好地貫徹物質利益原則。尤其是在國有企業推進自主創新,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過程中,為了科學發展著力調整內部關系,加強內部改革,以股權多元化推動治理結構的合理化,實現社會分配的持續的良性調整,使物質利益原則更進一步得到貫徹落實,從而強化了職工的利益觀念。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其一,市場經濟存在的條件決定必須承認本位利益,是使職工利益觀念強化的原因之一。
我們知道市場經濟的存在,必然是有兩個因素,一是社會分工。二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所有者。即使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離不開這兩個基本條件。社會分工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所有者,這就決定了在全民所有制的單位,企業之間,企業內部職工之間,在物質利益上也存在著“你我”的界線。既然客觀地存在著“你我”的界線,那么在實際中,就得必須承認商品生產者本位的物質利益,如果不承認各企業、職工個人的物質利益,那么商品生產者也就沒有積極性,企業就會失去活力。既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客觀地存在著物質利益“你我”的界線,那么在我們所實行的各項經濟政策中就必須使這個界線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正因為如此職工的利益觀念才得以強化。
其二,企業生產追求目標利潤最大化是使職工利益觀念增強的原因之二。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是為了增加自身的經濟利益,即追求目標利潤最大化,正是圍繞追求目標利潤最大化,才構成了企業從事生產的內在壓力。企業根據市場的需求有權調節生產,調整產品價格。這樣在各企業之間客觀地存在著競爭。如果企業的實力不雄厚,競爭力弱,就會被淘汰,為此作為企業生產者的職工,當自身的命運與企業的命運連為一體時,企業的經濟利益也就成了他們自身的直接利益,企業的命運成為他們特別關心的焦點。為使自己的物質生活不受影響,迫使職工站在本企業角度去關心其經濟利益,這就使得利益觀念大大增強了。
其三,按勞分配,效益優先原則的認真貫徹,是使職工利益觀念強化的原因之三。
按勞分配中的“勞”不僅僅是勞動者的體力勞動,還包括智力、技術、管理等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的今天,關注收入,時世常情。雖然過去也提倡并貫徹按勞分配,但由于“大鍋飯”使得按勞分配原則形同虛設,職工干多干少報酬一個樣。今天,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把經濟發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眾手中,為按勞分配,效益優先原則的徹底貫徹創造了條件。按勞分配其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實質上就是對個人物質利益的肯定。同時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特點還決定了按勞分配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這就為效益優先提供了經濟條件,具體表現為不同的企業由于素質上的差別而帶來企業利益的差別;同一個企業內部勞動者由于個人體力智力的差別也帶來了個體收入的差別。這就從根本上對物質利益更進一步給予了肯定。所以今天職工重視物質利益,講經濟、講功利已經成為理直氣壯的時代語言,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
總之,在加快轉變國有企業發展方式的過程中,職工利益觀念強化了,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就要對它有個清醒的認識,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做法,必定嚴重干擾了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體制和制度的建立,使社會公平明顯失衡,使經濟發展過程中效率與公平之間的矛盾不斷深化,倘若我們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計劃經濟上,那么哪怕我們在一些具體方法上雖然下了不少功夫,也未免能抓住廣大職工的思想脈搏,因此,我們必須公平公義切好蛋糕,動用初次和再分配等各種手段,調整好高、中、低收入者之間的關系,大庇天下寒士以及低收入群體俱歡顏。
二、民主意識增強
企業職工民主意識是主人翁思想的一種反應形式,它的產生和發展受制于兩方面。一方面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與勞動者直接結合使職工成了企業的主人,作為企業的主人理所當然有民主管理企業的權利。另一方面雖然有了產生職工民主管理的現實基礎,但并不等于民主意識就會增強,平均主義分配體制下,職工和企業的命運處于分離狀態,職工在自我意識上就根本沒把自己置身于主人翁地位,因此民主意識薄弱。那么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職工民主意識為什么增強呢?概括講有以下原因:
其一,“主人翁意識”的真正確立是民主意識增強的內在動因。
企業職工的民主意識要達到增強,主要取決于職工在企業中的主人翁意識是否真正確立。計劃經濟體制下,雖然有了確立主人翁地位和意識的觀念基礎,但由于企業不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因此主人翁的地位與企業的命運處于分離狀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成為真正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的主體,對其法人財產擁有獨立占有,經營和處置的權利,這就使包括經營管理者在內全體職工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更直接,更緊密。
職工與生產資料的緊密結合大大促進了主人翁意識的確立,命運共為一體迫使職工自覺將自己置身于主人翁地位,關心企業的經營狀況,濃厚的參與管理意識促使他們以積極的姿態投身于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并通過“職代會”參與決策,監督經營,提建議,獻才智追求民主管理的形式,以期整體效益。所以主人翁意識的真正確立是民主意識增強,要求民主管理的內在動因。
其二,“優勝劣汰”的競爭形勢是促進職工民主意識增強的外在動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作為市場的一大特點,存在于每個角落。企業作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為適應市場,彼此之間就要展開競爭,既然有競爭,那么就會出現“優勝劣汰”的格局。當企業的命運與職工命運血肉相連時,嚴峻的現實迫使其不得不關心本企業的命運,正因為如此,強烈的主人翁意識激烈要求實行民主管理。為使自己企業在競爭中不敗,不僅對產品的數量、質量、銷售量表示關心,而且對企業生產中物化勞動的消耗也非常重視。所以“優勝劣汰”的競爭形勢是促進職工民主意識增強的外在動力。
職工民主意識增強表現在要求參政議政上,參政議政實質上就是民主意識的具體表現。面對這種現狀,作為領導者要在加以引導,使之正確行使民利的基礎上,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努力形成既有個人心情舒暢,又有統一意識的生產經營環境。
三、求知欲旺盛
科技知識來源于生產實踐,并在生產實踐中直接轉化為生產力。但是,在企業吃“大鍋飯”的年代,職工對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怎么樣,很少有人過問,因此可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知識也就難以引起人們的重視。那么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職工為什么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旺盛呢?其原因有如下兩點。
其一,知識更新的不斷加快,促使職工迫切需求文化知識。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是競爭的基礎,知識是競爭的保證。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從實踐中充分認識到知識是增強競爭力度的最有力武器。為此他們一方面積極利用新技術對現有裝置挖潛改造,另一方面全力吸收世界新知識為企業儲蓄后勁。如此以來加快了知識、技術更換的步伐。作為直接從事生產的職工,為適應形勢的發展,提高自身素質,必然產生學文化、鉆業務、求知識的強烈愿望。
其二,職工內部競爭環境的形成,是產生求知欲旺盛的動因。
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的競爭,知識的競爭,迫使企業千方百計在充實職工的知識結構下功夫、花力氣,為此除對必要的專業人才引進外,還在具體崗位上,根據職工技術水平高低實行達標上崗。使一些綜合素質較高者進入高難度崗位,而相形見拙者受到調整,并根據責任大小,技能高低再給予不同的崗位津貼。這就使復雜勞動與簡單勞動在物質利益分配上拉開了檔次,使職工在技術水平上的差別明顯地反映在利益分配上來。從而形成激烈的內部競爭環境。正是環境的熏陶,強烈的自尊心驅使職工重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強烈要求學文化,鉆業務,求知識。
求知欲旺盛具體表現為,不少職工不惜犧牲休息時間,參加定向培訓。面對這種現象,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它同“出風頭,撈文憑”劃等號,應看到他們與時俱進,渴望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立志為社會有所作為的思想愿望。
四、需要層次提高
所謂需要,是指有機體內部環境或外部生活條件的穩定要求在人腦中的反映。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七個層次。前四個為低層次需要,后三個為高層次需要,即,精神的需要。他認為人的需要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的,一種需要滿足后又會產生新的需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職工的低層次需要即物的需要已基本滿足,開始轉向高層次即精神需要。具體表現如下:
1、人際交往擴大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人際交往屬于高層次需要。所謂人際交往是指:人們在由個人支配的閑暇時間內與他人的交往和聯系。人的本性是人的社會性,人類為生存和發展,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必定要結成一定的社會關系。企業職工人際交往擴大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如下兩方面。
一方面,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客觀地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成為促使人們擴大交往的內部動因。正因為彼此之間存在“差異”才要求互補、互助、共生,一起探討問題、尋求意趣,從而在社會元素中實現自我價值。
另一方面,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看,當人們的低層次需要已基本滿足后,就會向高層次即“求知與理解”的層次發展。而要實現這個高層次,其中包含著必須進一步充實個體的認識結構,增強彼此間理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于職工低層次需要已基本滿足,并向高層次需要發展。這樣那種由于受物質生活條件限制的人際交往,顯然已經難以豐富、充實和滿足人們的認識結構。這就必然要沖破原來狹隘的交往范圍,擴大人際交往,拓展需要層次。
由此看來,人際交往擴大是職工需要層次提高的外在表現形式,而且這種對需要的追求是高尚的,不可把它與腐朽庸俗的“關系學”劃等號。
2、工余活動轉向
從馬斯洛“自我實現”這個高層次看,其中包含著個性心理的發展和完善。心理學認為,個性心理,指心里現象的個別性,包括興趣、性格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物質生活的提高,將那種每天往返于工作崗位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變為呈“放射線型”的網狀生活結構,就其原因有一下兩點。
其一,個人“收入”的增加為“個性心理”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收入的增加為“個性心理”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職工為使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和情感得到更好地陶冶,緊張而繁忙的勞動后,利用閑暇時間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豐富、以實現自我完善。顯然原有“兩點一線”工余做家務的生活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這些需要了,這就促使原有狹小的生活空間必然被沖破,導致工余活動轉向整個大自然。
其二,物質條件的優化為工余活動轉向創造了條件。
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生產已打破了原來的封閉狀態,沖破了產品稀少的壟斷,各種產品應有盡有,往返交通更便捷,通訊網絡四通八達,先進電器突飛猛進進入了職工家庭并排上勞動的用場。物質條件的優化使其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脫出來,有了多余的閑暇時間和過剩的精力,原來下班麻將齊上陣、超市酒吧泡的生活方式已感乏味和不滿足,意趣不同的情感驅使他們走出狹小的家庭空間,投身于廣闊的大自然獲取新的感知。
毋庸置疑,職工工余活動轉向是有其必然性的。對這種現象我們要有正確認識,不要認為職工工余活動轉向是“神馬都是浮云”的表現。其實任何業余活動都寓有樂趣,而這種樂趣正是需要層次提高的欲望。
3、審美心理大變
審美情趣是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最高層。在現代生活中人們的審美心理集中體現在“時髦”上。現代漢語詞典將“時髦”解釋形容為人的裝飾衣著或其它事物“入時”,對“入時”我們可表達為“入時”即跟上時的步伐,不落于時代之謂也!可見其并不是一個壞字眼。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時髦心理”是一個時代人心的反映,從積極方面看,時髦心理是一種向上追求的精神,可以說是一種社會競賽,是時代精神的反映,時下一個個發燙的詞條和網絡語言都很給力。因此,時髦心理具有時代性,它和人類的好奇心競爭心以及愛美心是經常聯系在一起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職工普遍出現追求美的穿著、美的裝飾、美的布局、美的享受,因此審美心理大變了。引起其變化的原因概括講有以下兩點:
其一,職工“收入”增加是追求美、使審美心理大變的物質基礎。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職工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低層次的需要基本滿足,開始逐步向最高層次“美的需要”發展。當家庭收入有一定積累時,就出現要求穿得更“時髦”些,住得更舒適些,擺設更現代化些的心理動態。所以“收入”增加是職工審美心理大變的物質基礎。
其二,款式新穎、鑒賞藝術化是刺激職工審美心理大變的外在原因。
心理學定向反射原理認為,審美主體在一定時間內獲得的美感達到飽和程度,如果繼續審美就不能再獲得美感,而當環境中出現另一新的刺激物時,定向反射又迅速恢復,使注意指向新的刺激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豐富,品類齊全,款式新穎,格調藝術化,如此充足的市場,必將使人們的審美意識隨市場牽動,與物品轉移,因此一旦社會環境中出現新式服裝,新的裝飾,新式用品等新的刺激物時,人們的“時髦心理”又會指向新的目標,從而引起審美心理的不斷變化和發展。
美在生活中,生活也需要美。可以說任何時候人們都在追求著美,只是某些原因使人們追求美的程度不同而已。面對今天職工審美心理大變的這種現象,我們一是要認識其必然性。二是要引導。向他們講清“時髦”與美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時髦”不全等同于“美”,所有“時髦”的東西不一定都是“美的”,要使他們善于區分“美”與“丑”。
綜上所述,在當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淺析職工隊伍的心理特點,找出產生這些特點的原因。目的是使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具有針對性、時效性、現實性和規律性。
一、施工準備
認真做好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是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首先要做到的。建設單位在開工前應辦理好各項開工手續,嚴格執行建筑市場的有關規定,一定要杜絕“三邊”工程。施工單位要制訂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完整的施工圖預算,合理地安排人工、材料和機械設備,盡量減少因協調不利而造成的停工、誤工現象,避免因此造成的損失。
二、材料價格的控制
由于目前建筑材料市場開放搞活,材料價格浮動較大,特別是裝飾材料,市場價格五花八門,質價不符,如不認真加強管理,很容易發生以次充好,以低價買入材料、以高價進入預算的現象,不但增加了工程造價,更重要的是難以保證工程質量,嚴重的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在材料采購方面要加強管理,控制質價不符的低劣材料進入現場。另外,還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考慮就近采購材料,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把材料價格控制在最低范圍內,從實質上控制工程造價。加強施工項目材料管理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強化計劃管理,減少庫存。項目開工前向材料部門提出一次性計劃,作為供應備料的依據。在施工中,根據工程預算、設計變更及調整的預算,材料部門提出調整供料計劃,作為動態供料的依據;根據施工圖紙、施工進度,在加工周期允許時間內提出加工、制作采購計劃,作為供應部門組織加工和現場送貨的依據;按月材料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不斷改進材料供應。同時,要定期對庫存情況進行盤點,做到賬、卡、物相符,使庫存量達到最少,減少積壓、浪費;工程結束后,庫存盤點應為零。
2.強化采購管理,減少中間環節。采購是材料物資供應的重要環節,因此,要加大管理力度,采購過程中要比質量、比價格,貨比三家,取優舍劣,減少采購成本。同時,還要減少采購中間環節,大量、大額度的采購與廠家聯系,直接采購;推行材料的招標制度,增加采購的透明度。
3.強化倉儲管理,實施總控制。進庫的材料根據合同、設計文件、有關標準等進行驗收入庫,建立臺賬,現場的材料必須防火、防盜、防雨、防變質、防損壞,施工現場材料的擺放要位置正確,保管處理得當,符合堆放、保管制度,日清月結,賬物相符,用料實行定額發放,以預算用料總控制。
4.強化材料管理的監督機制。監督的內容包括是否按材料計劃合理用料;是否嚴格執行配合比;是否認真執行領發料手續;是否做到誰用誰清,料凈場地清;是否按要求保管材料;是否按規定貨比三家采購材料。
三、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優化工期控制造價
新技術、新工藝在施工過程中的應用可大大縮短施工工期。施工工期的長短直接影響工程造價。要合理地制定施工計劃,科學地確定工期,這是降低工程造價的措施之一。工期太長或太短,都會使施工的投入加大,使工程的造價上升。科學合理地控制工期,能使工程建設的人力、材料和其他各項資金的投入降低。
四、加強預算、結算的審核工作
工程竣工結算審查是竣工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經審查核定的工程竣工結算是核定建設工程造價的依據,也是建設項目驗收后編制竣工決算和核定新增固定資產的依據。因此,建設單位、監理單位以及審計部門等,都十分關注竣工結算的審核把關。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核對合同條款。首先,應該對竣工工程內容是否符合合同條款要求,工程是否竣工驗收合格,要做到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并驗收合格才能列入竣工結算。其次,應按合同約定的結算方法、計價定額、取費標準、主材合格和優惠條款等,對工程竣工結算進行審核,若發現合同開口或有漏洞,應請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認真研究,明確結算要求。
2.檢查隱蔽驗收記錄。所有隱蔽工程均需進行驗收,必須有兩人以上簽字,并經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審核竣工結算時應該對隱蔽工程驗收記錄進行審核,手續完整、工程量與竣工圖一致方可列入結算。
3.落實設計變更簽證。設計修改變更應由原設計單位出具設計變更通知單,設計、校審人員簽字并加蓋公章,經建設單位和監理工程師審查同意簽字。重大設計變更應經原審批部門審批,否則不應列入結算。
4.按圖紙核實工程量。竣工結算的工程量應依據竣工圖、設計變更和現場簽證等進行核算,并按國家統一規定和計算規則計算工程量。
5.認真核實單價。結算單價應按現行的計價原則和計價方法確定,不得違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細化工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相應的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產生大量含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廢氣,這類廢氣中常含有烴類、醇類、酮類、醛類等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物質[1,2]。因此,對有機廢氣進行科學的治理能降低工業生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提高企業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3,4]。本文對某精細化工企業廢氣整治工程進行技術分析,探討解決企業廢氣處理問題的有效方案,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江蘇某精細化工企業長期從事精細化工產品生產,現有肟系列高端精細化工產品項目(年產1萬噸丁酮肟、3000噸固體硫酸羥胺、3000噸固體鹽酸羥胺、4000噸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氣主要為氨、丁酮肟、叔丁醇、異辛醇、丁酮等多種揮發性有機氣體。各車間雖已配備了廢氣治理相關設施,但氣體收集不完善且處理效果欠佳,難以滿足現行的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因此需要對企業廢氣排放M行進一步整治。
1 企業廢氣處理現狀
廢氣的產生按照產品和廢氣產生位置的不同分為丁酮肟車間、固體硫酸羥胺車間、固體鹽酸羥胺車間、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車間、儲罐區、危廢倉庫等共六個區域。各車間廢氣排放及處理技術分別為:
丁酮肟車間:液氨蒸發器蒸發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含氨尾氣,用高純水來吸收含氨尾氣,吸收后的氨水回于氨肟化反應,未吸收的含氨廢氣通過管道排空,進入二級冷凝器冷凝后接入活性炭吸附塔吸附處理后排氣筒排放。精餾塔中未被冷凝下來的丁酮肟廢通過冷凝器管路收集,通過活性炭吸附后由排氣筒排放。
固體硫酸羥胺車間:水解反應釜中反應過程產生的氣體經三級冷凝后,未被冷凝下來的廢氣經過真空泵前二級冷凝和真空泵后一級冷凝后直接排空,未設置排氣筒。
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車間:經一次精餾后的粗產品再進入兩級精餾,精餾過程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氣,經三級冷凝處理后,未被冷凝下來的廢氣通過排空閥排放。
固體鹽酸羥胺車間:水解反應過程中未被冷凝下來的廢氣排放,被冷凝分離出的鹽酸羥胺溶液采用氣流干燥,氣流干燥時產生一定量的粉塵,產生粉塵采用布袋除塵,除塵下來產品回到產品包裝工序,未吸收下來的廢氣排放。
儲罐區:儲罐區主要用來對原料、中間產物和產品進行儲存的場所,現有儲罐均存儲易揮發物料,設置冷凝裝置,呼吸廢氣冷凝后放空。
危險廢物區:其排放的廢氣通過引風機收集后通過活性炭吸附處理。
通過對企業廢氣處理現狀進行評估,目前主要問題為一部分生產環節產生的廢氣收集處理不當。企業廢氣處理現狀問題匯總表如表1。
2 廢氣整治方案
針對企業廢氣處理現狀提出廢氣治理的整改方案。
丁酮肟車間、固體硫酸羥胺車間、固體鹽酸羥胺車間、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車間和儲罐區經現有工藝、設備處理后,污染物均能滿足排放要求,廢氣處理措施不變,需進一步完善排氣筒方案,將原有排氣筒合并為3個15m高排氣筒。
危廢倉庫廢氣所配置的風機、活性炭吸附裝置偏小,需要重新增設風機及活性炭吸附裝置,需新增2套集氣罩,1臺風量4000m3/h 風機以及2臺0.3t活性炭吸附塔(1用1備)。
3 廢氣整治效果
通過企業廢氣專項整治工程,現有處理裝置運行后氨排放量由整改前的0.255t/a減少為0.058t/a;丁酮肟由1.447t/a減少為1.067t/a;叔丁醇由0.28t/a減少為0.067t/a;異辛醇由0.659t/a減少為0.194t/a;非甲烷總烴由3.282t/a減少為2.413t/a。企業全部排放廢氣以VOCs計算,整改前的VOCs排放總量為11.561t/a,整改后排放總量降低為5.484t/a,實現減排6.077t/a,降低了55%,外排廢氣達到大氣排放標準。
此外,危廢庫廢氣整改前為無組織排放,整改后成為有組織排放,其廢氣產生量以VOCs計為0.5995t/a,排放量為0.3326t/a。
4 結束語
經過上述廢氣專項整治工程改造后,企業肟系列高端精細化工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污染大大減少,處理后廢氣能達標排放,實現了VOCs減排,具有較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工程對類似廢氣治理具有較大的實際參考價值,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周春何,彭飛燕.有機廢氣的凈化治理與回收探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3):203-203.
【關鍵詞】
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統一;現狀
企業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兩者彼此具有自己較為鮮明的特征以及單獨運作的工作體系,且都分別有自己所遵循的規律。究竟采取何種措施,確保思想政治工作與行政管理的有效結合,充分展示兩者各自的優勢特點,從而達到企業管理效率的最優化,這就是企業今后發展中需要著重考慮的事項。
1 企業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工作兩者間的彼此關聯作用
在企業內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屬于黨基層工作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是對黨領導政策的有效響應,是黨工作得以落實的表現。對于企業而言,思想政治工作是開展管理工作的關鍵渠道,要想將其實際價值加以充分體現,就一定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管理工作的每個環節中,確保企業管理的人文化及合理化,同時這也是社會主義經濟環境下企業管理工作的實際性質及思想政治具體價值需求。在企業內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每一環節的工作中都要充分突出員工的自主地位,將員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為員工創造切實福利作為工作開展的總目標。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受到新時期各種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人們自主意識的逐漸增強,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實際需求,因此就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進一步改革與創新。
在企業中,行政管理其實指的就是針對企業內部生產活動所開展的規劃、指導、調節及管控,這是在各種生產因素持續反復運作過程中逐漸生成的。要想滿足預期所需要的管理成效,就一定要充分調動決策者、管理者及執行者所有勞動人員參與。這些人員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綜合素養水平狀況也會制約著企業最終管理成效,換句話說,針對人的管理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關鍵組成部分。而如何將人的價值加以最大化體現呢,那么就需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來提供保障。
所以通過上面的敘述我們能夠看到,在企業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是行政管理的根本基礎與保障,而行政管理則是思想政治工作價值發揮的載體。這兩者之間即使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各自的工作體系,不過在企業管理工作中依然體現出彼此依靠與寫作的密切關系。如果沒有思想政治工作的話,行政管理就很難實現應有的功能作用,同樣的如果沒有行政管理的話,思想工作價值就無法得到落實與體現。
2 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的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2.1 企思想政治工作與行政管理開展不平衡。當前,在很多企業都存在注重行政管理忽視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依然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進一步完善。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開展行政管理,其工作方向與目的往往可以實現數據化,可以精確的算出投入成本與產出總值,可以更加直觀的體現出企業所獲取的利益,因此其價值是能夠直接體現在數據文件上的,所以企業領導通常會給予極大重視。但是,相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對象是人,是對人思想意識的培養,工作性質趨于抽象化,就算加以量化處理,其價值也很難去直觀的看到,在沒有直接利益的保障下,企業往往會給予忽略,在這一工作領域的投入也顯然不足與。
2.2 企業管理人員沒有充分意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當前,在企業中,經常會存在領導不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況,管理者對于思想政治工作沒有一個明確概念,進而對于其重要性也就無法充分意識到,這導致企業內部無法營造出一個濃厚的思想政治工作環境。很多管理者,甚至是負責思想政治管理的人員,都將工作重點放在對直接經濟利益的追求上,只關注眼前短期的效益收取,卻沒有認識到長期效益的重要性。這樣以來,企業或許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有比較理想的利益收獲,不過假如說市場發生形勢轉變,外界環境發生變化,就很容易出現員工人心不穩的問題,這樣必定會給企業生產運營造成很大的影響,嚴重的話還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這對于企業發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3 實現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行政管理有機統一的途徑
3.1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創新,尋找兩者最佳結合點。科學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生產經營等行政管理也要圍繞這一指導思想來創新工作,使兩者管理理念相同,奮斗目標一致,達到有機融合。使科學發展觀這一戰略思想在南京地鐵落地生根。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圍繞這些全力開展,行政管理也明確目標,找誰了突破點,扎實落實。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既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總要求,又讓員工感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3.2 引用科學的現代管理方法,使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現代企業管理有機融合。在新形勢下發揮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達到與企業行政管理的有機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目標和企業的中心目標融為一體,有效地解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生產經營等行政管理的“兩張皮”問題。
3.3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體系和保障機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納入企業管理目標考核體系,把解決好職工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問題放在與生產經營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在人力、物資、經費等方面給予保障,使思想政治工作有充分的物質基礎。
在企業中,只有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行政管理工作的緊密融入、有機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達到企業管理最佳效果,促進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通過所有制多元化改革,我國經濟逐漸形成國有經濟與非國有經濟并存、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初期,國有經濟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80年代后期,國有經濟開始低迷,集體經濟迅速發展。90年代以后,集體經濟逐漸蕭條,私營和外資經濟開始崛起。隨著近年來的國企改革,國有經濟又重新煥發生機賀聰,尤瑞章中國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生產效率比較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25(8)。此外,由于不同的基礎條件、經濟環境、改革開放程度、地區發展機會,各區域不同所有制工業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本文旨在研究經多年改革我國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的總體差異及區域性差異。
所有制結構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一直備受理論界的關注。孫群燕等用混合寡頭壟斷競爭的博弈模型研究國企國有股份比重與社會福利的關系,結果表明私有化改革是提高國企生產效率的有效手段,但當國企效率高時,完全的私有化卻不一定能提高社會的總體福利孫群燕,李杰等寡頭競爭情形下的國企改革經濟研究,2004(1)。平新喬等人構建了兩階段古諾—納什博弈的混合寡頭模型,實證分析得出私有企業的進入不是導致國企或國有經濟比重下降的唯一原因,國企自身改變目標函數對其有相當大的影響平新喬論國有經濟比重的內生決定經濟研究,2000(7)。賀燦飛等通過對城市所有制結構多元化的研究,得出企業、產業及區位特定因素是影響城市所有制結構多元化程度的主要因素,且省會城市及沿海城市的工業所有制結構多元化程度高賀燦飛,潘峰華中國城市工業所有制結構多元化研究經濟地理,2006(5)。路征通過實證研究所有制結構與地區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結果地區所有制比重與經濟增長二者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但若分時段則不存在明顯關系路征變遷與地區經濟增長:基于地區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區域經濟理論,2008(8)。趙建新通過對國有經濟和非國有經濟的非合作性博弈研究,指出國有經濟比重的下降的原因有計劃性產量的下降和凈社會成本的上升趙建新,徐春秀中國國有經濟比重變化的一個內生模型上海經濟研究,2004(9)。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目前對所有制結構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觀層面所有制結構變動的原因,對于宏觀方面對比研究較少。為了探究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的差異,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指標體系,以2009年數據為截面,對全國及地區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經濟效益進行評價,揭示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特征和區域差異問題,為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提出建議。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與因子分析
1指標體系設計
評價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在于科學地選取指標和構造指標體系,而建立指標體系最為重要的是解決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客觀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均量指標與總量指標相結合等問題馬紅平對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的探討中國集體經濟,2011(6);周金鐸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實用分析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馬慶國管理統計科學出版社,20020。依據現有可獲得的統計數據,本文從三個方面選擇了14個指標建立工業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因子分析指標體系
D指標
編號D指標名稱D指標反映的主要含義效
率DX1D總資產貢獻率D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評價和考核企業盈利能力X2D資本保值增值率D資本的運營效果與安全狀況X3D流動資產周轉率D資產利用效率X4D資產負債率D負債水平X5D成本費用利潤率D經營效率X6D全員勞動生產率D生產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職工技術熟練程度和勞動積極性的綜合表現X7D產品銷售率D工業產品已實現銷售的程度規
模DX8D工業總產值D產出總量水平X9D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數D勞動力要素的投入X10D總資產D資本要素的投入效
益DX11D平均資產銷售額D投資本要素的投入產出效益X12D本年應交增值稅D稅收貢獻情況X13D利潤總額D獲利能力X14D人均銷售額D勞動力要素的投入產出效益2因子分析
由于14個二級指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特點,而且一一進行分析會存在一定難度,通過因子分析法進行降維,可以達到評價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利用因子分析法對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效益進行實證研究的步驟如下阮桂海數據統計與分析SPSS應用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 KMO檢驗和球形Bartlett檢驗。根據SPSS軟件對各指標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結果,KMO對抽樣的充足度進行檢驗,樣本測度值為0653,大于05的最低標準,說明數據可以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體檢驗的統計值為5342134,顯著性概率為0000,小于0001,說明數據具有相關性,且相關矩陣不是單位矩陣,可以進行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