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7: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貧血的護理診斷,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護理評估
(一)孕產婦的病史
1 要對孕產婦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了解其妊娠前是否有全身慢性疾病、慢性出血史、月經過多史、營養不良及不良的飲食習慣。另外,還要了解孕產婦的經濟情況、妊娠后的進食狀況以及是否有急慢性出血和妊娠合并癥等。
2 要對孕產婦進行貧血程度的評估:孕產婦在妊娠期的貧血診斷標準是以血紅蛋白值
(二)孕產婦的身心狀況
1 癥狀:若孕產婦是輕度貧血者,其貧血癥狀不會太明顯,其皮膚、口唇黏膜以及瞼結膜會表現出輕微的蒼白。若孕產婦是重度貧血者,其貧血癥狀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臉色蒼白、全身無力、頭暈眼花、妊娠水腫,在其活動后表現為心慌、氣短、易暈厥。更為嚴重的會發生貧血性心臟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2 體征:病人的體征主要表現在有口腔炎、舌炎、皮膚干燥、毛發失去光澤容易脫落、反甲等。
3 社會心理評估:對孕產婦的重點評估是對其焦慮和抑郁的程度,以及孕孕產婦掌握有關缺鐵性貧血自我護理知識程度的評估。
4 診斷性檢查:對孕產婦的血象、骨髓象、血清鐵進行診斷,診斷其在血象方面的血紅蛋白是否低于100g/L,紅細胞平均容積(MCV)是否低于80/μm3,紅細胞壓積是否低于30%;診斷其紅細胞系統增生是否活躍;診斷其血清鐵是否低于60μg/dl,其體內的總鐵結合力是否大于300μg/dl,鐵飽和度是否減低到10%~15%以下。若孕產婦的血細胞比容降低的不明顯時,缺鐵性貧血的孕產婦在早期重要的表現是血清鐵降低。
護理措施
(一)一般的護理: 要認真詳細的評估病人的貧血程度,了解病人對缺鐵性貧血疾病的認識程度。通過護理過程要和病人建立起一種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向病人講解有關此病的知識。另外,要幫助病人分析患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并為病人提供有關此病的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以及支持系統,減輕病人的壓力,使病人主動的參與到護理和治療的方案中。
(二)緩解孕產婦的癥狀
1 妊娠期的護理及注意事項:孕婦在妊娠期的護理應注意的事項有:(1)孕婦要定期的做產前檢查,要監測其血常規和對其全血進行化驗;(2)要對孕婦進行飲食指導,糾正其不良的飲食習慣,使其飲食結構實現多樣化,并建議孕婦的飲食中要高蛋白、高維生素、含鐵豐富,例如如瘦肉、動物肝臟、黑木耳、食品等,注意禁止孕婦飲用濃茶;(3)要保證孕婦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依據病人的貧血程度安排其活動量;(4)要加強病人的口腔護理。對于輕度的口腔炎病人,可建議病人在飯前、飯后、睡前、早起用漱口液漱口;對于重度的口腔炎病人,建議病人每日做口腔護理;(5)要對病人進行補充鐵劑。根據病人的貧血程度,選擇適宜的鐵劑進行治療。通常情況下是在孕婦妊娠20周后開始采用補充鐵劑,改善孕婦的缺鐵狀況,提前預防孕婦患缺鐵性貧血病。(6)對于重度的貧血病人,要讓病人提前住院進行治療,并根據其貧血狀況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
2 分娩期的護理及注意事項:在孕產婦分娩期時的護理應注意事項有:(1)對于中度和重度的貧血病人,在其臨產后要及時的配血備用;(2)在孕產婦臨產時,要嚴格的按照醫生的囑咐給孕產婦維生素K、維生素C等藥物;(3)在孕產婦臨產后,要保證其進食狀況的良好,并嚴密的觀察孕產婦產程的進展狀況。同時要加強對孕產婦的胎心監護,使其低流量的吸氧;(4)在孕產婦的產后,要及時的預防其產后出血;(5)在孕產婦的產后,要全面細致的檢查陰道傷口,并認真的縫合其會陰陰道的傷口,整個過程都是在嚴格的無菌條件下操作的。另外,還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給孕產婦抗生素來預防感染。
3 產褥期的護理及注意事項: 在孕產婦的產褥期應注意的事項有:(1)在孕產婦產后的24小時內,要保證其有足夠的臥床休息時間;(2)要保證孕產婦的病室環境安靜而舒適,室內的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流通性良好,并減少探視;(3)要保證孕產婦的外陰清潔,讓孕產婦每天用適量的碘伏溶液來清洗外陰,勤換衣褲和衛生墊,保持個人衛生;(4)若孕產婦的腹部有傷口,要使其傷口敷藥并保持干燥,注意換藥時要遵循嚴格的無菌操作;(5)要使孕產婦合理的飲食,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6)要注意觀察孕產婦的子宮復舊狀況和陰道出血情況,并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給孕產婦抗生素來預防感染。
(三)健康教育:要讓病人了解缺鐵性貧血對母嬰的危害,是病人積極的配合治療。另外,要向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病人介紹合理的飲食習慣,改正有些孕產婦的偏食習慣,并建議孕產婦盡量進食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在病人的藥物治療時期,要嚴格的控制藥劑量,并要考慮到可能發生的副反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嚴重缺鐵性貧血的病人不宜用母乳喂養嬰兒,要向病人及家屬做好指導,并要教會其人工喂養的常識和方法。總之,孕產婦在妊娠期的護理是很重要的,在孕產婦的用藥方面,要嚴格的按照醫生的囑咐。若在護理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的采取相應措施。
參考文獻
[1] 樂杰主編 :婦產科學[J],2000年。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722-01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由于因骨髓造血組織顯著減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而發生的貧血。血液中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都是明顯減少(全血細胞減少)。常出現較重的貧血、感染和出血。以青壯年占絕大多數,男性多于女性。根據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可分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我院共收治27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通過精心護理并配合藥物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5月門診住院收治27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組27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齡18-48歲,平均年齡33歲。病程2-14個月。其中急性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AA-Ⅰ型)16例,慢性惡化加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AA-Ⅱ型)11例。所有患者均有全血細胞減少,治療前白細胞計數(0.5-2.8)×109/L,平均1.6×109/L,血紅蛋白33.5-72.6g/L,平均52.2g/L,血小板計數(8-59.6)×109/L,平均21.3×109/L。其中有發熱表現者15例,皮膚黏膜出血者13例,乏力27例,頭昏20例,均無肝脾腫大癥狀。
1.2 再生障礙性貧血病因 ①藥物及化學物質原因:藥物是臨床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最常見原因,常見引發此病的藥物有氯霉素,磺胺類藥,四環素,抗癌藥(包括抗白血病藥),苯,三硝基甲苯,保泰松,異煙耕,驅蟲藥,殺蟲藥,農藥,無機砷,他巴唑,甲基硫脲嘧啶等。苯是工業用化學物品中用途最廣,也是最重要的骨髓抑制毒物。②電離輻射致病原因:如X線、放射性同位素等的長期超量接觸可直接損害造血干細胞破壞造血微環境,影響干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③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可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病。④免疫、遺傳、陣發性睡眠的血紅蛋白尿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病及妊娠可并發再障。
1.3 臨床表現
1.3.1 急性型 早期即出現感染和出血,表現為高燒、畏寒、出汗、口腔或咽部潰瘍、皮膚感染、肺部炎癥;皮膚瘀點、瘀斑、鼻衄、齒齦出血、消化道出血、女性月經過多等;眼底出血,顱內出血可致死亡。
1.3.2 慢性型 表現為倦怠無力,勞累后氣促、心悸、頭暈,面色蒼白。感染及出血都較輕。
1.3.3 血液全血細胞減少。貧血屬正常色素型。
1.3.4 骨髓象 骨髓細胞顯著減少,脂肪組織明顯增多。
1.4 治療方法
1.4.1 防止與毒物接觸,禁用一切對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藥物。
1.4.2 支持治療,重視個人和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保持皮膚清潔,重視口腔衛生局控制感染,采用大劑量廣譜抗生素如氨芐青霉素等;止血,對皮膚、口鼻出血可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對中慪神經系統、生殖泌尿及胃腸道出血,最好給病人輸入濃縮的血小板塊;輸血,只需輸入濃縮的紅細胞。
1.4.3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藥物,目前最多用的雄激素。
1.4.4 免疫抑制劑,病人的發病與免疫是有關的,可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每日100毫克靜脈注射或口服。
1.4.5 骨髓移植。
2 護理方法
2.1 出血的護理措施
2.1.1 皮膚出血的護理 患者經常清潔皮膚、黏膜、毛發衛生,更換衣物及床單,臥床的患者要定時翻身,防止褥瘡及肌肉萎縮,要給予患者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患者要經常洗澡,清洗時不要用過熱的熱水和酒精,同時不要用力過大,以免使患者皮膚損傷。常給患者剪短指甲,以免抓傷皮膚,導致出血。
2.1.2 鼻腔出血的護理 為防止鼻腔黏膜干裂引發出血,平時用石蠟油為患者滴鼻,防止鼻腔黏膜干裂引發出血。如患者鼻腔少量出血時,以消毒棉球填塞,重者予以碘仿紗條填塞止血。
2.1.3 牙周出血的護理 患者平時使用軟毛牙刷和清潔棉棒清潔口腔,有齒齦出血時予以冷鹽水漱口,囑患者切勿使用牙簽剔牙。
2.1.4 顱內出血的護理 患者注意休息,不劇烈活動,尤其是頭部。若患者有惡心、嘔吐、頭暈、血壓升高,繼而轉為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立即將患者取平臥位,予以吸氧,頭部冰枕,靜脈快速滴入脫水劑,輸入血小板懸液及止血、鎮靜等一系列搶救措施。
2.2 病情觀察 觀察患者神志、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一旦發現頭痛、嘔吐、視力模糊、意識障礙等顱內出血征兆,應立即置患者于平臥位,頭部置冰袋或冰帽。嚴密監測血小板計數,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應臥床休息;要定時檢查皮膚出血點、瘀斑及出血部位,肢體皮下或深層組織出血可將肢體抬高,深部組織血腫也可采用局部壓迫方式積極止血。觀察患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是否出血,觀察患者是否有出現腹痛、嘔血、便血、黑便、尿血。立即報告醫生配合搶救。
2.3 用藥護理 丙酸酮不易被吸收。應需深部肌肉注射,經常更換注射部位,用熱毛巾敷,觀察有無硬結、有無肝損害,定期檢查肝功,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2.4 飲食護理 飲食可進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食物。為了避免口腔黏膜損傷,食物不宜過熱。避免進食刺激性食品。
3 小 結
再生障礙性貧血,為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急劇衰竭致全血細胞極度減少的一組臨床綜合征。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病情進展迅速,預后兇險,部分患者短期內死于出血、感染,預后差。因此,治療的同時,密切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進行心理疏導,觀察病情,加強營養,預防出血、感染等并發癥,控制病情發展,對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和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30歲。因停經9個月,頭昏,全身浮腫月余,伴腹痛,氣短1天。在當地醫院按妊娠貧血治療,輸同型血1500ml抗炎對癥。下午腹痛,心慌氣短,頭昏不適,急診收住院。
查體:T 36℃,P 90次/分,R25次/分,BP 8/4KPA。面色蒼白,重度失血貌,神志清,精神差,心肺正常,腹部隆起,浮腫 (+++),肝脾觸診不滿意。
產科檢查:富高38cm,腹圍103cm,胎位LOA。無胎心。子宮硬如板狀,壓痛(+),B超提示“胎盤早剝,死胎。”
化驗:WBC1.87×1012/L,HB5.5g,RBCl4.2×109/L。
2 病情特點
2.1 病歷罕見,全身狀況極差,因重度貧血,術后易合并癥,護理難度大。
2.2 手術過程復雜,術中見腹直肌,腹膜前均呈紫黑色瘀血斑,部分壞死,并行下段剖富產術取一男死嬰,由于腹膜外及腹肌之間廣泛出血壞死伴血腫,術后放置引流管,手術順利。
2.3 妊娠貧血嚴重,易引起繼發感染。
3 護理計劃的設計及應用
3.1 現存性護理
3.1.1 護理診斷:缺乏知識與文化水平有關
護理措施:(1)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講解與疾病的有關的醫療衛生保健知識;(2)多與患者交談建立相互信任,介紹治療計劃,使之對疾病有一定的認識,積極配合治療。
3.1.2 護理診斷:恐懼與擔心手術有關
護理措施:(1)向患者解釋手術的必要性,講明手后反應及要求配合事項;(2)鼓勵家屬對患者進行語言安慰,取得家屬密切配合。
3.1.3 護理診斷: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疾病有關
護理措施:(1)給予靜脈輸血、輸液、氨基酸等高營養物質;(2)術后恢復期,加強營養飲食、食用高蛋白,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品:如雞蛋、肉湯、綠葉蔬菜;(3)免糖、免奶、流食以防產氣過多,少量多餐辛流食、促進腸蠕動。
3.1.4 護理診斷:引流不暢或脫落與傷口引流有關
護理措施:(1)確保引流管能暢,為預防有血塊堵塞,每2h用雙手擠壓膠管,必要時用少量生理鹽水在無菌操作下沖洗;(2)引流管放置位置正確,固定牢固,避免翻身時脫落,受壓;(3)觀察引流物的量、顏色及性質,、準確記錄病人的全身情況。(4)術后48tbD寸拔除尿管,腹壁引流管24小時不超過10ml可拔除,腹腔內引流管根據引流量適時拔除。
3.1.5 護理診斷:傷口感染與切口有關
護理措施:(1)密切觀察傷口情況,有無滲血及滲液;(2)給予切口更換無菌敷料1次/d;(3)嚴格觀察體溫變化,測體溫4次/d;(4)保持病室通風,并用紫外線消毒2次/d、40min/次;(5)靜點高效抗生素,0.9%鹽水500ml加先鋒5.01次/d,西力欣1.5g加入50%葡萄糖靜推2次/d,甲硝唑200ml靜點;(6)嚴格無菌操作及三查七對。
3.1.6 護理診斷:疼痛與手術有關。
護理措施:(1)取舒適臥位,硬外6h后取半臥位;(2)術后24n內按醫囑給予止痛,鎮靜劑度冷丁50mg,安定10mg必要時肌注;(3)護理操作盡量集中,勿過多打擾病人;(4)及時系腹帶,包扎松緊適宜,減輕傷口張力;(5)教會病人有效咳嗽咳嗽時輕按傷口。
3.2 可預見性的護理
3.2.1 護理診斷:有出血的可能與有手術有關
護理措施:(1)術后6h內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測量BP、P、R1次/15—30min,6h后1-2h測量一次;(2)做好生活護理各項指標、數據準確。認真床頭交接患者的治療,病情及護理內容;(3)觀察切口處敷料是否干燥、有無滲血;(4)操作時動作穩、準、輕。
3.2.2 護理診斷:潛在皮膚完整性受損與長期臥床有關。
護理措施:(1)保持床單整潔、干燥、無皺裙,更換床單1次/d;(2)用50%紅花酒精按摩受壓部位2h翻身一次;(3)加強病房巡視,病情允許時,鼓勵早日離床活動,促進康復。
中圖分類號 R7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0019-02
doi:10.14033/ki.cfmr.2016.3.009
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母體和嬰兒血型不合,嬰兒受到母體同組免疫抗體進而發病,也就母體接受過異種抗原的刺激,產生了免疫抗體,母體血液中的血型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中,參與循環,胎兒對此抗體具有免疫敏感性,進而發病[1]。其中新生兒中ABO溶血病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主要是母親血型為O型,胎兒血型為A型或B型,至于其他血型則極為少見。ABO溶血病多發生在胎兒期和新生兒早期,發病癥狀較輕,但換血率卻比較高,在發病時伴有黃疸等并發癥,因此,對新生兒ABO溶血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就極為重要,否則就會造成新生兒貧血、心衰,甚至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從而留下神經系統的后遺癥[2]。本研究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分娩的30例ABO溶血病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對ABO溶血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分娩的30例ABO溶血病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出生時間5~26 d,足月分娩20例,早產10例,A型血19例,B型血11例,母體血型均為O型。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曉筆者所在醫院本次研究內容,并同意患兒參與本次研究,均已簽署研究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兒在出生后早期出現黃疸癥狀并伴有溶血性貧血;母體和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排除其他原因引發的新生兒溶血病或肝膽疾病;用改良的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或經抗體釋放實驗呈陽性[3]。
1.3 方法
1.3.1 實驗室檢查 所有入選新生兒均行實驗室常規檢查,若母親發生不明原因流產、母親和嬰兒血型為ABO血型、有死胎史、前胎新生兒在新生兒期有ABO溶血病的病史或有黃疸病史,均需要進行抗體釋放試驗、OCOOMBS試驗、游離體試驗血型抗體三項試驗。母親和新生兒合室期間用皮膽紅素測定儀進行動態監測,對監測結果進行篩查。若新生兒的動態監測結果接近上升速度或接近接受光療治療的水平,每小時上升速度大于3.5 μmol/L,
則新生兒可以轉入新生兒科準備接受光療治療。在患兒接受光療治療時,用微量血紅膽素動態監測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每12小時1次,同時,在新生兒轉入兒科當天做常規檢測,包括血常規、外周血涂片、有核紅細胞、網織紅細胞、生化檢測,5 d后對檢測結果進行復查。
1.3.2 光療治療 新生兒確診為ABO溶血病后,膽紅素升高值與中華兒科學會制定的光療治療標準接近的情況下,對患兒進行光療治療。將患兒放入光療箱中,箱內溫度為31 ℃~33 ℃,進行連續光療治療。箱內燈管與患兒的皮膚距離在35 cm,光強度維持在8~12μW/(cm2?nm),每24小時用MINKLAT型藍光強度儀對箱內的光強度進行測定,患兒在接受光療治療時,要覆蓋眼部、臀部、外以尿布包裹,身體其他部位,每隔4小時醫護人員幫助患兒翻身1次。在患兒進行光療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記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經光療治療后,若患兒的膽紅素下降到103μmol/L,可停止光療治療。
1.3.3 藥物治療 新生兒確診為ABO溶血后,在早期可以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根據患兒體重按照1 g/kg給予丙種球蛋白的靜脈滴注方式,6~8 h滴注完畢,或者使地塞米松,在10%葡萄糖溶液100~150 ml中加1~2 mg地塞米松,進行靜脈滴注。
1.3.4 輔助治療 根據患兒病情的輕重,選擇合適的輔助治療方法,輔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患兒發生膽紅素腦病,為了減輕患兒的臨床癥狀,提高患兒的抵抗力,所有患兒在喂養時均足量攝入人乳或配方奶;所有患兒均口服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劑量根據患兒的病情確定;所有患兒可采用靜脈滴注茵梔黃的方式,1次/d,每次2~3 ml(kg?d),1個療程為4~5 d,2~3周后重復治療1次。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30例患兒光療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含量比較
30例患兒接受光療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含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30例患兒接受光療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含量比較 μmol/L
時間 血清膽紅素含量
治療前(n=30) 173.14±38.6
治療后(n=30) 24.16±11.2
t值 34.374
P值 0.0000
2.2 30例患兒接受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及預后
所有患兒在接受光療治療后,發生不良反應4例(13.3%),其中皮疹1例,發熱1例,稀便2例,經對癥調整,所有患兒不良反應均消失。所有患兒在接受光療治療后全部治愈,未發生死亡情況,未發生黃疸病癥,不需要換血。
3 討論
新生兒ABO溶血病在診斷和治療上“早”是關鍵,早診斷、早治療能夠防止新生兒發生黃疸疾病,減少換血的可能性。對于新生兒ABO溶血癥的早期診斷,需要注意下面幾點:一是新生兒在出生36 h內發生黃疸;二是母親和胎兒的血型不合,母親發生原因不明的流產、死胎、死產或前胎新生兒黃疸或確診為ABO溶血病;三是嚴密監測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的變化,若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急速上升,要作為重點監護的對象,對血清膽紅素及血紅蛋白的動態變化密切的檢測,將母親和新生兒的血標本送實驗室做血型抗體三項試驗,盡早根據試驗結果做出診斷,便于患兒能夠及時得到治療[4]。早治療,國內新生兒ABO溶血病的換血率較高,因此若患兒的膽紅素接近光療治療水平值,要及時治療,減少患兒換血的概率。對于膽紅素增長速度過快,病情較為嚴重的患兒,需要換血進行治療。若患兒明顯伴有貧血的情況,則要根據患兒的病情,酌情決定輸血。在治療的方式上,醫護人員要根據患兒的具體病情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對于患兒已經發生黃疸和膽紅素較高,要立即采取降低血清膽紅素,降低方法為光療治療、藥物治療、交換輸血等,從而避免新生兒膽紅素腦病[5]。因此,若患兒的膽紅素水平值接近光療水平值時,要及時進行光療治療,及時光療治療能夠控制膽紅素日上升的幅度,從而降低血清膽紅素峰值,使峰值控制在換血水平值以下。光療治療是通過光學效應,使脂溶性Z型間接膽紅素轉變為水溶性的光膽紅素和E型膽紅素,由于光療的治療方式改變了膽紅素的結構式,因而使光膽紅素和E型膽紅素通過膽道和腎臟排出,這個過程就是光療治療的結果[6]。因此,光療治療方式產生的不良反應小,并且通過優質護理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在患兒接受光療治療的同時,優質護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優質護理工作能夠提高患兒治愈率。在對患兒實施優質護理時,護理人員要做到下面幾點,一是觀察患兒的貧血程度,若新生而的血色素檢測結果低于145 g/L,則可診斷為貧血。溶血病為輕度,無貧血表現癥狀;溶血病為中度,則明顯表現出貧血癥狀;若為重度溶血病,則表現出水腫、貧血性心臟病、心衰等癥狀,因此,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兒是否發生貧血情況,監測實驗室檢查結果,并對貧血程度做出判斷。二是患兒是否發生肝脾腫大的情況,在發生溶血病時,肝脾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腫大,因此護理人員要每天對患兒的肝臟進行觸診,并觀察是否出現腹脹、腹水、皮膚黏膜出血點等情況。三是保證母乳喂養足量,采取母乳喂養方式是通過患兒的吸吮,增加結腸的反射,促使腸蠕動,使腸內容物在腸內的停留時間變短,減少膽紅素被小腸的重吸收[7]。四是保證患兒大便通暢,大便通暢,能夠通過胎糞的排出減少膽紅素的吸收,從而降低血清膽紅素的水平,減少患兒發生黃疸的概率。若患兒胎糞發生延遲排出的情況,護理人員要遵醫囑對患兒實施灌腸處理。五是做好基礎護理工作,如口腔護理、臍部護理、眼部護理,患兒每天要沐浴1次,更換尿布要及時,防止發生尿布性皮疹[8-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ABO溶血病早診斷和早治療具有明顯的效果,能夠迅速降低血清膽紅素,該研究結果與孫海芳等[7]在“新生兒ABO溶血病患兒母親孕期IgG抗A/B效價的動態監測”研究中所得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進一步證明了新生兒ABO溶血病早期診斷和治療能夠防止黃疸的發生,減少換血,進而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8]。同時也表明,早診斷和早治療在新生兒ABO溶血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深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金莉.新生兒ABO溶血病早期診斷和治療[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3,19(1):33-34.
[2]李薇,陳自勵.新生兒ABO溶血病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意義[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1,26(6):383-385.
[3]高宗元.40例新生兒溶血病的臨床診治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3,22(5):747-748.
[4]王彬.ABO新生兒溶血病血型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381-382.
[5]李偉生,楊輔直,陳曉玲,等.新生兒ABO溶血病早期診治及轉歸分析[J].廣東醫學,2012,33(10):1429-1430.
[6]楊文勇,和潤濘,蔡德康,等.血型血清學診斷ABO新生兒溶血病的實驗研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8):892-894.
[7]孫海芳,喻芳明,方巧蘭,等.新生兒ABO溶血病患兒母親孕期IgG抗A/B效價的動態監測[J].檢驗醫學,2011,26(12):850-853.
[8]周益強,肖倩,馮尚克,等.IgG亞型與新生兒ABO溶血病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1,32(2):182-184.
治療標準及結果:治療標準:通過臨床搶救及護理治療。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血生化等均正常為治愈;留有心腎疾病,嚴重貧血等并發癥為好轉;死亡為失敗。
治療結果:經臨床搶救,護理治療,產后出血病人60例,治愈59例,占98.33%,好轉1例,占1.7%。臨床治療有效率達100%。
典型病例:患者,女,32歲。因孕40+3周,G5P1L1,L0A,規律性腹痛8小時入院。查體:心肺正常,貧血貌,宮高36cm,腹圍105cm、胎位L0A、胎心好、先露頭、浮、壓之高于恥骨聯合,宮口開大2.5cm,胎膜未破,血色素每升75g,余正常。彩超:晚妊、胎盤Ⅲ°、雙頂頸10.1cm、股骨長7.8cm、羊水過少。入院診斷:孕40+3周臨產,G5P1L1、L0A、頭盆不稱、羊水過少、貧血、巨大兒?住院后據其家屬同意,給予剖腹產助娩一成活男嬰,體重4550g。子剖腹產術后3小時陰道出血約2000ml。病人煩躁,心率每分鐘120次,血壓65/30mmHg,有面色蒼白、手足冷等癥狀,診斷為孕40+3周剖宮產術后出血性休克、貧血、巨大兒。立即給氧,記出入量,查血生化、腎功,給予補血1500ml、補液、血漿400ml、心得安、催產素、抗生素等治療。2小時后,血壓90/60mmHg,尿量1000ml,色正常。HGB:每升80g、血生化正常。加之精心護理技術,解除心理壓力。記出入量,觀察病人生命體征變化,出血量、飲食等。通過治療1周母子安康出院,至今隨訪母嬰安康,未留后遺癥。
護 理
貧血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合并癥,合并貧血的孕婦被稱為高危孕婦,在妊娠期患有貧血對孕婦本身以及胎兒均可造成不良影響。在妊娠合并貧血中以缺鐵性貧血最多見,由于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孕婦自身血容量的增加,鐵劑的消耗也不斷增加,而孕婦未及時增加鐵的攝入量,或孕婦本身對鐵的吸收效果不佳,形成貧血。重度貧血的孕婦容易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如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早產或者死胎。貧血可以使孕婦的抵抗力下降,機體的耐受力降低,在妊娠和分娩期的風險也增加,可以發生死亡[1]。由于早產、胎兒發育不良或嚴重妊娠并發癥,貧血孕婦的圍產兒死亡也顯著增加。本文對76例妊娠合并貧血的孕婦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藥物治療護理以及健康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績,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2年1~6月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貧血的孕婦,其中系列產前檢查22例,不定期檢查54例,產前診斷為貧血44例,雙胎3例,前置胎盤3例,血紅蛋白48~101g/L,年齡19~40歲,孕周在33w+1~45w+5。
1.2病因及發病機制 ①鐵需求增加:一般而言正常婦女體內鐵的攝取與流失量處于相對平衡狀態,但妊娠婦女(尤其是在孕28w后[2])對鐵的需求量會出現明顯增加,從而造成鐵不足,尤其多胎妊娠需求量更大。②鐵流失:育齡婦女經常由于月經、妊娠、哺乳等造成體內大量鐵的流失,減少鐵儲備,孕期出血如前置胎盤。③營養不良:早期妊娠反應會影響孕婦對鐵的攝入,造成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會造成蛋白質不足,影響鐵的吸收。④其他原因:如果孕婦患有寄生蟲病、慢性感染或肝腎功能障礙等,均會影響人體紅細胞的產生、壽命及再利用,從而抑制機體對鐵的儲備與利用。
2預防和護理
2.1妊娠前 妊娠前積極治療各種慢性失血性疾病,影響鐵吸收和加劇鐵消耗的消化系統疾病,改變長期偏食及不良的飲食習慣,適當增加營養,多吃含鐵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必要時給予鐵劑,以增加鐵的儲備[3],注意生活細節,用鐵鍋炒菜。
2.2妊娠期 加強孕期保健,要定期進行孕檢,加強母兒監護,預防貧血的發生,定期檢查血常規;貧血孕婦應該適當減輕工作量,注意休息,如果孕婦的血紅蛋白
2.3分娩期 ①對于選擇行陰道自然分娩的孕婦可在產前遵醫囑給予維生素K、卡巴克絡等藥物以預防產后出血的發生,嚴密監測產程進展。②第一產程:鼓勵進食,保證足夠入量,避免產程過長,加強胎心監護,低流量持續吸氧。根據孕婦的接受能力指導其進行減輕宮縮痛的方法。③第二產程:要盡量縮短第二產程,可以指導產婦正確使用腹壓,避免產傷,減少孕婦體力消耗。④當胎肩娩出后,給予縮宮素20 U宮底注射或口服米索的列醇,也可用米索前列醇1 mg塞肛,腹部加壓沙袋,以防產后出血。⑤貧血孕婦臨產后應立即建立靜脈通路,應用9號針頭以備輸血,減少躁動,防止出血。⑥接產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感染的發生,仔細檢查并認真縫合會陰陰道傷口。⑦當血紅蛋白≤60g/L,接近預產期或者短期內需行剖宮產術者,應少量多次輸紅細胞懸液或者全血。
2.4產褥期 分娩后產婦應臥床休息,保證足夠營養,嚴密監測呼吸、心率、血壓,防止出血性休克;每天早晚分別用1:10的碘伏對會進行消毒,預防感染,產后24h密切觀察子宮收縮及陰道出血情況,觀察會陰切口有無血腫或滲血;指導產婦在產后4~6 h內排尿,避免膀胱充盈影響子宮收縮引起產后出血而加重貧血,做好口腔護理及會陰護理,防止感染;待身體恢復后可進行早期下床活動;貧血嚴重的盡量不要哺乳。注意避孕,以防再次懷孕,影響身體康復。
3結果
76例合并貧血的孕婦中出血量正常67例,產后出血9例,輸血6例,通過有針對性的治療和全方位的護理后,76例妊娠合并貧血的孕婦絕大多數安全度過了孕產期,順利生產或者治愈出院,降低了孕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
4體會
貧血會對母嬰造成嚴重危害,即使是輕度、中度貧血也會增加妊娠的風險,提高孕產婦及胎兒死亡的機率。通過圍產期護理可以有效提高妊娠合并貧血孕婦的生命安全,預防產后出血的發生,改善妊娠結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強對孕婦的針對性護理,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降低了母嬰死亡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妊娠合并貧血特別是嚴重貧血的發病率已明顯降低,為保障母嬰健康做好妊娠合并貧血的防治仍極其重要。
參考文獻:
[1]謝幸,茍文麗.貧血[M].婦產科學,2013:93-94.
[2]李惠.妊娠合并貧血患者的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0):259-560.
1 臨床資料
1988~1996 年我科收治了外院誤診平均達半年之久的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患者25 例,均表現為營養不良性巨幼細胞貧血,男19 例,女6 例,平均年齡35. 4 歲,其中16 例原籍均在外地,9 例為北京市民及河北籍農民,病程2~9 個月不等。
在外院分別被誤診為克隆氏病、腸結核、胃腸道腫瘤、慢性腸炎,慢性胃炎和肝炎等。主要臨床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腹瀉,病人一般情況極差,明顯衰弱,18 例臥床不起,5 例惡液質。
本組病例根據臨床癥狀和體征、化驗、全消化道造影及骨髓檢查最后診斷為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合并營養性巨幼細胞貧血。25 例患者均經葉酸及維生素B12 及平衡膳食等治療,全部成功治愈,患者體重均增加10~20kg。
典型病例:患者男,24 歲,因腹痛、腹瀉、惡心嘔吐伴消瘦6 個月入院。外院曾按胃炎、腸炎治療無效,后給予抗結核治療一個多月,因病情繼續惡化轉入我院。查體:體重48kg ,惡液質、貧血貌、舌光質紅無苔、皮膚粗糙,紅細胞4. 1 ×1012PL ,血紅蛋白5gPL ,血漿白蛋白3. 0g、球蛋白1. 7g ,周圍血象紅細胞大小不等,大便蘇丹Ⅲ染色陽性。腹部平片:中腹及右腹部有數個氣液平面,結腸脾區積氣,符合小腸不全梗阻。小腸低張造影:小腸明顯積氣,并有少許液平面,亦符合小腸不全梗阻。胃鏡檢查腸粘膜下血管顯露,病理檢查示輕度炎癥,小凹延長,部分呈狀。腸鏡病理為粘膜輕度腺體增生及輕度炎癥。骨髓診斷:巨幼細胞性貧血。遂診斷為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給予靜脈高營養,葉酸10mg 每日3次口服,維生素B12 100mg 每日1 次肌內注射,兩周后復查腹部平片小腸氣液平面消失,患者精神及食欲明顯改善,四周后復查血紅蛋白123gPL ,體重增加13kg ,痊愈出院。
2 病因分析
導致吸收不良綜合征巨幼細胞貧血的原因很多,目前認為主要與以下兩種因素有關: ①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營養需求量增加。本組16 例為外地籍青年因不習慣當地的飲食習慣,造成營養不足而發生本病。此外,偏食或口腔疾病也可因攝入不足而導致營養不良。上述情況若不能及時診治而進入惡性循環,可使患者很快進入極度衰弱狀態,個別病人甚至出現惡液質。②原發吸收不良綜合征(非熱帶Sprue) 。患者對含有麥膠的食物特別敏感,在我國以面食為主的北方地區易顯露癥狀,發病率也較高。大麥、小麥、黑麥和燕麥中有一種可溶于乙醇的蛋白(即麥素,Glidin) ,可能為本病的致病因素。[1 ] 本組部分病人表現為不明顯的腹瀉,可能與不習慣北方地區的飲食或對當地的某種食物過敏有關。
3 護理措施
3. 1 加強病情觀察
定期測量體重(每周1 次) ,以利于及時反饋醫師的治療效果。
3. 2 飲食護理
根據患者病情,協助醫師和營養師制定合理的平衡膳食,并指導患者正確進餐,以避免消化道負擔加重;對可疑麥膠過敏者盡量選用無麥膠的食品如米粉等;對惡心、厭食及體質較差者給予全流或半流質食品,少量多餐,根據進食后的反應隨時調整食物的數量和品種;以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無刺激性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腹瀉發作期間,每天脂肪量低于40g ,保持食物清、淡、稀、爛,逐漸增加蔬菜泥、肉沫和稀粥等。
3. 3 靜脈高營養的護理
臥床不起和惡液質患者,治療初期只能靠靜脈補充營養物質,這種狀態一般需持續1~2 周,目前多采用靜脈留置針,以減少每天靜脈穿刺給病人帶來的痛苦。為了取得預期的效果,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來保證整個療程的順利進行: ①穿刺前向病人和家屬說明靜脈留置針的意義和注意事項,以取得他們的配合; ②選擇中粗靜脈,以減少靜脈炎的發生; ③輸入脂肪乳和17 種氨基酸時可以并聯,而17種氨基酸和10 %葡萄糖液可以串聯,這兩種輸液方式可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3. 4 心理護理
本組患者誤診誤治時間較長,病情較重,大多有焦慮感,對疾病的治療缺乏信心,尤其是5 例出現惡液質的患者表現出表情冷淡、易怒,甚至有輕生的念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與患者家屬一起定護理計劃,使患者和家屬都熟悉護理措施,消除患者的顧慮,激發其戰勝疾病的信心。②協助醫師給患者做各項檢查,以盡快明確診斷,盡早開始治療。③病情較重者做好基礎護理,做各種特殊檢查前向患者講解注意事項及操作過程,消除患者的恐懼感。④護士與患者多交談,了解患者想法,盡量滿足其要求。⑤技術操作動作輕柔,說話和氣,使患者感到醫務人員可以信賴。
3. 5 預防感染和其他并發癥
此類患者機體抵抗能力很低,因此預防感染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特別注意: ①嚴格無菌操作。②每天病室內紫外線照射2 次,桌子、地面用1 %金星消毒液擦洗。③每日2 次口腔護理; ④加強皮膚護理,惡液質患者應用多功能氣墊床,每2h 協助患者翻身1 次,每日擦身更衣,保持床單位清潔。⑤加強肢體功能鍛煉,臥床期間每日協助患者肢體被動活動兩次,每次30min。
3. 6 做好患者出院指導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7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450-01
再生障礙性貧血指的多種原因引起的人體骨髓造血功能異常,臨床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全血細胞迅速減少,且伴有繼發性的感染和出血。經大量臨床實踐和研究證實,加強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改善其臨床癥狀,減少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本文回顧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對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加強整體護理的臨床措施和護理效果,為其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0例;最大年齡65歲,最小年齡14歲,平均年齡(33.25±1.24)歲;所有患者均經過嚴格的臨床檢查,并符合WHO中規定的相關診斷標準[1],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均給予骨髓內給藥治療。按照患者治療期間采用的不同護理措施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56例,觀察組患者56例,將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錄入統計學表格進行初步分析,未見組間存在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骨髓內給藥治療,經麻醉處理后行骨髓內給藥術治療,山莨菪堿10mg,重組人工細胞生成素3000U,地塞米松10mg。每周給藥2次或者每兩周給藥3次,治療2個療程,并根據患者的年齡和體制給予適當的調節。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流程按照標準護理程序[2]進行。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給予整體護理,主要如下:①心理護理:許多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知較少,治療期間經常會產生焦慮、恐慌、懷疑、不安等心理癥狀,影響治療效果。為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在患者入院時要熱情接待,主動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和相關制度,消除其陌生感,多向患者列舉成功治療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②感染護理: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感染率較高,所有盡量為患者安排單人房間,囑咐患者注意增減衣物,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按時為病房消毒、清潔,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按時通風,女性患者應注意清潔會位。③出血護理:一旦患者發生出血癥狀要及時給予止血處理,若腸胃道大量出血應立即上報醫生。此外,需按照患者的實際病情癥狀,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運動[3],避免滑倒、外傷等,禁止患者使用硬毛牙刷刷牙,避免口腔黏膜損傷或牙齦損害。④健康指導:治療期間禁止患者濫用對造血功能具有損傷的藥物,必要使用時應加強對其血常規的檢查。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纖維和高維生素的事物,特別小心有刺、帶骨的食物,以免發生感染或出血。
1.3 統計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χ±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 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中出現3例頭痛,6例頭暈,2例惡心患者,對照組患者中5例頭痛,12例頭暈,11例頭暈患者,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引起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因素較多,臨床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全血細胞減少,經常伴有繼發性出血或感染癥狀,若治療得當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限,也有個別患者的癥狀遷延不愈,急性發作會導致病情急轉直下。在臨床治療期間預防出血和感染是護理的重點。治療期間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幫助患者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態,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出血和感染護理能夠幫助患者維持平穩的生命指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治療。健康指導可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身體抵抗力和集體免疫力,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可見其臨床價值,值得重視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陸琴.護理干預在西醫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18(07):109-110.
1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58歲,于2012年8月5日因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入院,入院后給予生理鹽水250加頭孢唑圬鈉5g,生理鹽水250加依替米星0.2g.5%葡萄糖100ml加二羥丙茶堿注射液0.25g及地塞米松磷酸鈉5mg,治療一周時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腰疼伴雙下肢稍疼痛,次日停用生理鹽水加依替米星0.2g繼續觀察治療,于入院第九日患者出現腰背及四肢疼痛加重伴畏寒、發熱,面色白,皮膚有黃染,頭昏,伴解深色小便,查血常規wbc27.7*109/l.hb64g/l考慮為溶血性貧血。
2護理
一般護理:①休息,給患者舒適,臥床休息。②發熱護理,予物理降溫,降溫過程中如出汗較多,應及時擦干皮膚,更換衣物,被服;防止受涼,同時防止病人發生虛脫;③疼痛的護理:患者起初有發熱、腰疼所以患者的心里受到沖擊,一度陷于緊張、恐懼之中,對此護理人員在實施治療護理的過程中,以親切、鎮定的態度,對待患者避免人為增加緊張氣氛,留家屬陪護,并且指導家屬配合醫護人員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同時以積極有序的工作狀態,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賴,提高安全感,以有小緩解焦慮情緒。認真做好護患溝通工作,耐心傾聽病人述說,認真觀察病人的情緒反應,總結分析病人是否存在異常心態。
3討論
溶血性貧血:是紅細胞遭到破壞,壽命縮短的過程:(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病因有原因不明的原發性和繼發性。繼發性的病因有:①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結蹄組織病淋巴增值性疾病。②藥物所致,藥物所致主要見于青霉素、四環素、甲苯磺丁脲、非那西丁、磺胺類藥物、異煙肼、利福平、奎寧等。除青霉素外,頭孢菌素類由于可跟青霉素抗原產生交叉反應,因此可誘發相同病變。但頭孢菌素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卻很少見。
4小結
在臨床用藥過程中,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可能危及生命[2]。但頭孢唑圬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很少見,在同時應用多種藥物時,對患者出現的癥狀就更難確定了,所以在青霉素、頭孢菌素的過程中護士要加強巡視做好臨床觀察和記錄,除常見不良反應外,對此類罕見不良反應也要有足夠的認識,以配合醫生及時診斷治療,為患者的搶救贏得時間。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本病有多種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可繼發于過敏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病因不明者則為原發性急進性腎炎,這類疾病是本節描述的重點。
本病的發病機制按照免疫病理表現不同分為三型:第一型為抗腎小球基膜抗體型,該抗體與腎小球基膜抗原結合激活補體而致病;第二型為免疫復合物型,即循環免疫復合物沉積或原位免疫復合物形成于腎小球激活補體而致病;第三型為非體液免疫介導型,可能與腎微血管炎有關。
二、診斷
凡呈急性腎炎綜合征的患者,腎功能急劇惡化,均應疑及此病并及時進行腎活檢。若病理證實為新月體腎炎,可以排除是由系統性疾病引起時,診斷即可成立。
三、常見護理問題
(一)水腫
1.相關因素與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有關。
2.護理措施見急性腎小球腎炎。
(二)有感染的危險
1.相關因素與激素、細胞毒藥物的應用、血液凈化、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
2.護理措施
(1)定期進行病室空氣消毒,告知患者及家屬減少探視人員及次數,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2)加強全身皮膚和口腔黏膜的清潔衛生。對于水腫病人,應注意保護好水腫部位的皮膚,保證皮膚完整,加強翻身。注意觀察口腔黏膜情況,定時行咽拭子培養,每日用碳酸氫鈉漱口數次,預防真菌感染。
(3)對于有頸靜脈插管行血漿置換治療的患者,應加強對頸靜脈插管處的護理。保持插管處的干燥清潔,定期更換插管處敷料,同時指導患者保護好管道,勿扭曲及污染,當敷料處受潮或污染時,應及時進行消毒和更換。
(4)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體溫的變化,體溫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應早期發現感染灶,及早治療。當體溫高于38.5℃時,應抽血進行血培養,懷疑有頸靜脈插管感染時應從插管處抽血行血培養,必要時拔管行管道培養,再重新置管。
(5)MP沖擊治療的護理
①做好心理護理:MP沖擊治療時,多數患者有精神興奮癥狀,告知患者,必要時給予地西泮等鎮靜藥物治療。
②密切觀察患者腎功能情況:MP沖擊治療后,血尿素、肌酐有一過性升高,應注意觀察,同時告知患者,減輕患者思想負擔。
③密切觀察血電解質情況:MP沖擊治療會引起水鈉潴留、排鉀增加,飲食上應指導患者進食低鹽,同時注意患者有無水腫、血壓升高及低血鉀的癥狀,若出現乏力、納差等癥狀,應懷疑低血鉀的情況,及時抽血進行血電解質的化驗,如果結果顯示血鉀低于正常值,指導患者進食香蕉、橘子、菌類等含鉀高的食物。
④觀察尿量情況:MP沖擊治療后,患者會出現尿量增加,應注意尿量和體重的情況,尿量大于2500ml/d以上時,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脫水和低血鉀癥狀發生。
⑤MP治療時,容易造成消化道潰瘍,因此在應用甲潑尼龍治療時,應輔有保胃藥物如奧美拉唑的使用,減少消化道潰瘍的發生。
⑥MP治療時容易隱藏、誘發并加重原有的感染,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各項護理操作應注意無菌,告知患者保持個人衛生,尤其口腔、會陰清潔衛生,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三)活動無耐力
1.相關因素與病情的迅速發展、貧血有關。
2.護理措施
(1)休息:盡量臥床休息,不宜進行較重的體力活動。
(2)改善貧血:
①減少活動量,貧血可造成機體攜氧能力下降,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因此應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機體的氧需求量。當血紅蛋白較低時,可給予吸氧以改善機體氧供。
②糾正貧血,貧血主要由于腎臟產生的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和合成紅細胞的原料減少有關,因此遵醫囑予以葉酸、鐵劑補充紅細胞生成的原料,同時皮下注射紅細胞生成素等藥物改善貧血。指導患者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大棗等。
③加強患者的生活護理。
(四)潛在并發癥:心力衰竭、急性腎衰竭
1.相關因素與水鈉潴留、腎功能急劇惡化有關。
2.護理措施
(1)準確記錄24h出入液量:當出量明顯少于入量,而患者又出現高血壓、肢體發生水腫的情況時,應告知醫生,一方面遵醫囑給予利尿藥,若利尿效果不明顯,患者表現出體內水分過多的情況,如呼吸困難、心悸等,可積極聯系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加強脫水,改善體內水過多情況。
(2)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尿量的變化:急進性腎炎由于新月體形成,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容易發展為腎衰竭,因此應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尿量的變化,若尿量迅速減少,往往提示急性腎衰竭的發生,治療過程中注意監測。腎功能的變化,尤其是血肌酐、血尿素氮的情況。
(3)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水腫及發生水腫的部位、范圍、程度:觀察患者有無心悸、呼吸困難、腹脹等心力衰竭表現,有無腹水、胸腔積液等。
(4)控制入水量:對于急進性。腎炎,不可過度限水,以免加重腎衰竭,亦不可過多攝入水分,以免少尿造成體液過多,發生心力衰竭。因此每日攝水量為尿量加不顯性失水量。
參考文獻:
[1]胡明亮,石曉峰.68例腎活檢病理分析[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