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8 09:25: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課題研究的實用價值,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C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6)01-0090-04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階段轉入“大眾教育”階段。無庸置疑,高校招收規模的擴張,勢必導致我國各個高校專業教師的嚴重不足;教育部所采取5年一輪的評估制度,勢必促使我國各個高校必須正視科學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質量的問題!顯然,提高體育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質量更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本研究繼《體育院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的研究,深入探討和研制具有導向功能的《體育院校青年教師術科課堂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體系》的同時,通過對2004年度武漢體院青年教師術科課堂教學質量專家評估工作的實證分析,旨為全面提高我國體育院校青年教師術科課堂教學質量和即將迎接教育部水平評估的各個體育院校,提供參考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參加2004年度武漢體育學院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的16位優秀術科教師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通過閱讀有關文獻資料,初步構建體育院校術科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專家評估指標體系內容,初步設計《體育院校青年教師術科課堂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量表》;然后,通過選擇體育院校專家為兩輪調查對象。第一輪發放專家咨詢表28份。回收有效咨詢表24份;第二輪發放專家
2.2 青年教師術科課堂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體系的應用 為驗證體青年教師課堂專家評估體系的應用效果,2004年度10―11月份對武漢體育學院參加課堂教學質量水平決賽的優秀術科青年教師進行了課堂教學質量專家評估。受評對象16人,共由四位教授組成評估組,對青年教師隨機抽查,根據本文制定的評估量表,集體逐一評估。
2.2.1 專家評估體系的應用流程 專家評估體系的應用過程分三個階段:試評階段、實施階段、反饋階段。試評階段是為了準確把握評估的標準和依據,通過多次現場試評以統一評估尺度;實施階段是隨機抽樣,實施評估工作,即專家根據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及其指標內涵,逐項進行課堂評估并獨立填寫評估量表;反饋階段是專家評估組運用模糊評估方法推導評估結果之后定性反饋課堂教學質量的評估意見。
2.2、2 專家評估體系的應用結果 經專家評估,16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統計結果見表3。
2.2.3 評估結果的指標比較分析 評估術科課堂教學質量的5個指標在質量評估體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原始得分不能簡單體現指標因素在評估中的作用,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其具有可比性。本文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原始數據均轉換為評估標準值,即各指標值都處于一個數量級別上,可以進行評定分析。16位術科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因素原始數據無量綱化,所得標準評估值按其大小順序進行排列見表4。
構成術科課堂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5個一級指標的評估水平依次為;教學態度、教學效果、教學組織、教學準備、教學負荷。相對而言,教學態度是5個評估因素中實施最好的一個指標,正與青年教師參賽的積極態度相吻合。教學準備、教學負荷落實相對欠缺。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較難準確掌握課的負荷;部分青年教師昔遍存在教案編寫不夠規范。由此可見,當前必須嚴格抓好青年教師教案編寫和課的負荷安排。
2.2,4 評估結果的類別比較分析
2.2.4.1 普修和專選課評定結裹的比較分析 為研究青年教師在普修和專選技術課中的差別與共同點,本實驗對16名青年教師按課的類型不同分為普修和專選技術課,并對其技術課教學質量評定得分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表5所示: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11-112-2
一、引言
聲樂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發展性、創造性的課程,為每一個參與者提供了無限的創造與變化的空間。單一的評價方式無法對學生的聲樂演唱進行準確地衡量,也不利于激勵學生喜愛、學習與演唱。聲樂學科的學習特點需要更加注重過程性的多元評價方式。聲樂學科對學生的學業評價大多還是以傳統的評價方式來進行的,由學期考試“一錘定音”的評價方式,簡單的“一唱(奏)了之”上述評價方式無法正確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更加缺少發展性、過程性、教育性的價值。
二、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具體手段和方法
(一)采用“肯定優點指出不足相信能更好”的模式
針對個體學生,激勵性評價:每個學生各有差異,學習態度、學習效果也不盡相同。中職學生不足的一面:大多缺乏學習興趣,主動性差,依賴心理強。不少職校生對進入職業學校學習自信心不足,學習態度不認真,只求能夠合格。這與他們本身的素質有關,很多職校生在初中階段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基礎知識薄弱,認知水平較低,接受能力差,信心不足,在學習上自覺性低,離開老師的指導就不知所措,依賴心很強。多數學生不是找不到音準,就是天生跑調。好的一面:中學生在生理、心理上日趨成熟,在音樂學習上已形成自己的初步經驗和情感,表達方式也漸趨多樣。在音樂素質上,對音樂的興趣呈現多樣性;音樂的感受與評價鑒賞能力初步形成;具有較強的藝術想象力。而且學生都很在意老師對自己的評價,老師鼓勵性的語言會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課堂上,如果老師面向學生們,有針對性地使用以鼓勵為主的評價語言,就會形成良好的心理環境,也能使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教師對歌唱好的學生要時時鼓勵,對音準不好,演唱樂感差的學生要重視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大膽肯定,及時表揚。在指出學生的不足時,語氣要委婉,不能傷及學生的積極性、自尊心。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語言“唱得非常好,說明你善于思考,肯鉆研、琢磨,有歌唱的美感。但是,如果你能把情感表達的更貼切,咬字更清楚,就更好了,更棒了”。從中可以看出這話有表揚又含有批評,更重要的是給了學生一個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二)歌唱技能的評價多元化對學生綜合藝術素質的培養分不同層次,分初、中、高三個級別按唱法不同選擇適合學生唱的作品,充分體現聲樂演唱藝術的特殊性,強調專業,突出技能優勢。針對中職學生就業對口方向主要是幼兒教師,鋼琴自彈自唱的能力是必備的教學基本功,但中職學生的伴奏能力普遍比較弱,這也是現實。學校開設了1-2年的即興伴奏課,由于時間有限,又加上一次性應試結業考試,并沒有引起大多數學生的重視,雖然有即興伴奏課,可是綜合能力并未提高,通過彈唱結合的聲樂訓練和評價、考核方式較好解決了這一弱項,隨著聲樂作品難度的加大,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以“唱”為主,“彈”為輔緊密結合教學實際,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點滴生成,“彈”與“唱”的基本要素,逐步具備彈唱結合,彈唱自如的能力。完善聲樂教學內容,強化中職教學的培養目標,有利于聲樂學科知識與技能的縱向深化和橫向整合,把參加藝術實踐活動納入聲樂評價的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藝術綜合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評價聲樂作品鑒賞能力與表達作品情感相結合
理解作品、表達情感從鑒賞音樂開始,音樂鑒賞是學生在聽覺感知、情感體驗、想象聯想、創造性思維等心理活動融為一體的音樂審美實踐活動。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在這種獨特的藝術活動過程中培養和熏陶出來的。當前,新課改的要求是要讓學生去實踐獲得真知。所以,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多實踐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自己欣賞作品并能夠評價作品。老師在其中主要起到引導作用。前些年,社會上流行的低淺音樂,低級趣味較濃的流行音樂,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樂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調不高的、藝術性差的音樂,使正在成長發育的學生誤以為這是“音樂藝術的時代性”,而那些優美的、藝術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學生看來總是平淡無味,深入不下去。那么,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關鍵是要使學生劃清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標準。一部音樂作品,如果學生要有能力去評價判斷它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學生就必須能夠從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這是衡量音樂作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基礎。因而學會了這些,只有通過音樂欣賞課這條途徑,并且把研究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情緒、曲式等表現手段這一環節作為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環節,使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深入地認識音樂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情緒美、表現美,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情感的表達是歌唱藝術的靈魂,在歌曲演唱中,只有準確地把握歌唱的情感,才能真實地表達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表現作品的思想內涵,創造完美的藝術。
(四)學習過程中心理素質評價
培養關注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聲樂學習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在學習期間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容易挫傷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自信心也會倍受打擊。作為一名聲樂教師,在聲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教學從來都是師生共同完成的,聲樂教學更以其特殊的“師徒”關系,離不開師生間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動。如筆者教的群眾文化藝術專業就有一個學生,她上課非常認真,學習也很努力,聲樂演唱條件也非常好,可是每次請她獨唱的時候,總感到她不能自信地投入演唱。在課余時間,和她聊天,才發現這個學生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從來沒有見過她的父親,是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少年。在查閱了相關的教育資料后,為她確定了“心連心”教育,幫助她樹立自信,感受愛的同時用歌聲更投入的表達愛,經常不定期地與她談心溝通,推薦她參加校合唱團,因為她認真負責,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被選為合唱團副團長,給她更多的鍛煉歌唱和說話的平臺,令人欣喜的是她不但克服了歌唱時自卑、膽怯心理可以自信地歌唱,同時還提高了她的安排及管理事物的工作能力。
(五)學生主導的評價
學會提問學生“你覺得自己唱得怎么樣?說的具體一點”“你覺得這一次唱的氣息控制哪里比較累呢?”等等,請同學們不斷地感受自己唱和別人唱,投入在聲樂課的過程中。在評價中充分體現學生是評價的主體,學生應是主動積極參與,表現性評價的問題是比較真實的,需要學生解決現實的具體問題,而不是脫離實際的抽象問題,評價的過程是情感活動的過程。以往中職學生都是以教師評價為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角,一講到底,卻不問學生的感受如何。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在聲樂學習的評價中,學生表現出來的積極與主動,包括自主選擇歌曲,參與演唱和評價的活動,過程是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讓學生熱愛學習、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欲望,讓學生充分地、多方位地表現自己。這正體現了教改精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三、結語
隨著時代與聲樂教育的發展,傳統單一的聲樂評價教育模式,將不再適應新世紀的需要,特別是中職學生面臨著更為激烈的人才與擇業的競爭,中職校多元化聲樂評價體系的提出,從另外一面提醒更多的學生對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進行思考。只有不斷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才會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劉揚.音樂教學評價方式多元化的思考與嘗試[J].京華教育論壇,2011,(11).
根據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所規定指標,將靜脈炎分為3度:一度: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搏無條縈狀改變,無硬結:二度: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條索狀改變無硬結:三度: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條索狀改變要觸及硬結。[2]
我科自2008年9月開始采用聯合云南白藥加95%酒精濕敷、喜療妥濕敷取得患者滿意效果。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住院發生靜脈炎的60例患者,多為老年男性,年齡多在70歲以上。根據上述靜脈炎分級,本組中一度靜脈炎為23例,二度靜脈炎為22例,三度靜脈炎為15例。
1.2 方法:觀察組給予喜療妥在用藥前30分鐘在穿刺周圍及血管行走10-15cm均勻涂抹,注射部位發生靜脈炎時用云南白藥加95%酒精調成糊狀先外敷,再用酒精紗布覆蓋,持續濕敷,為減少水份及藥液的揮發,在紗布上覆蓋塑料薄膜,晚間換成喜療妥擠出膏缽3-5cm沿靜脈走向抹勻,輕拍至吸收。 對照組兩藥物單獨使用48小時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方法:由各班當班護士,在治療前,聯合用藥后觀察靜脈炎的發生,及患者的接受情況,重視患得的主訴。
1.4 效果診斷:療效評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種,顯效:局部外敷后48小時腫脹疼痛消失,壓之不痛,靜脈管壁明顯變軟,有效;48小時內疼痛基本消失紅、腫、熱、等癥狀基本減輕;無效:48小時后紅腫痛癥狀無明顯改善消失。
2 酒精、云南白藥、喜療妥的原理
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的作用,兼有局部麻醉及上痛功效,并可以擴張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且酒精揮發時可帶走機體的熱量,使局部皮膚溫度降低而起到冷敷作用,致使低溫狀態下血管內皮細胞抗損傷能力增強,從而減輕靜脈炎的發生,冷濕敷可抑制局部組織細胞活動,使神經末梢敏感性降低而減輕疼痛,降低細菌的活力,從而抑制局部炎癥的發生和發展[2]。云南白藥的主要是由三七、冰片、重樓、草烏待制成,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淤、擴張局部血管阻止損傷部位血凝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外敷可達到止痛、活血、疏通經絡的功效。[3],95%酒精加云南白藥主要是因為酒清促進血管護張、能滲透到硬化的血管內,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藥物吸收和彌散,從而減輕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
喜療妥主要成份為多粘多糖甘磷脂,能迅速透過皮膚,不僅具有抗炎促進血腫和水腫吸收還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刺激受損組織再生有抗炎、抗滲出和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4]
3 結論
精酒和云南白藥、喜療妥治療靜脈炎已有報道,但我們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在靜脈滴入前給予喜療妥先給予外敷對降低靜脈炎發生、輸入刺激藥物減輕疼痛有一定的療效,可減輕靜脈炎嚴重程度,靜脈炎時給予酒精加云南白藥濕敷,因為此組藥對止痛、消腫消炎的作用明顯優于喜療妥,但此組藥酒清容揮發,要不斷的更換藥物,晚間影響患者體息,所以兩組藥物藥物的聯合應用,患者容易接受,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玉琴,陸艷,沈映彤,朱娟娟.喜療妥治療輸液性靜脈炎150例效果觀察.交通醫學,2007年第21卷5期待
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是教育碩士學員開展研究工作的開始,也是導師指導教育碩士學員工作的重要方面。專業學位論文選題得當與否,關系到專業學位論文的成敗。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準備工作應盡早考慮,要求在入學第三學期著手進行。論文題目的選擇可以是在教育碩士學員總結自己實踐經驗和充分查閱文獻的基礎上提出,并經導師同意后確定;或者是在導師對教育碩士學員情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由導師首先提出,征求教育碩士學員的意見后確定。選題時一般掌握以下原則:
1.選題要有一定的難度,在學術方面具有開拓性,技術應用方面具有先進性,使研究課題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學術水平和實用價值。
2.選題應緊密聯系基礎教育實踐,來源于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論文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調研報告、案例分析、校本課程開發、教材分析、教學案例設計等。論文字數不少于1.5萬字。
3.要根據指導教師的專長、科研基礎和實驗條件確定選題,必要的實驗設備要基本落實,必要的實驗條件要基本具備。
4.要結合教育碩士學員本人的基礎和特長,使教育碩士學員通過論文工作,得到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全過程的基本訓練。
5.題目要大小適宜,難度得當,在時間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要有相當的把握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二、開題報告的內容
1.課題的來源及選題的依據。主要是教育碩士學員對其研究方向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情況進行分析,著重說明選題的經過,該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和對開展此課題研究工作的設想,同時闡明所選課題的理論意義、實用價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及準備在哪些方面有所進展或突破。
2.對所確定的課題,在理論上和實際上的意義、價值及可能達到的水平,給予充分的闡述,同時要對自己的課題計劃、確定的技術路線、實驗方案、預期結果等做理論上的論證和技術可行性的論證。
3.課題研究過程中,擬采用哪些方法,目前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及其他各方面條件是否具備。
4.闡述課題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論文工作量所需經費,說明經費來源。
三、開題報告的要求
1.開題時間:開題報告和論文工作應于第三學期。凡未按時開題者,推遲其論文答辯時間。
2.教育碩士學員要進行系統的文獻查閱和廣泛的調查研究,寫出詳細的文獻綜述,然后寫出3000字左右的書面開題報告,并制定出詳細的論文工作計劃,經導師審閱、修改后進行開題報告。開題前教育碩士學員應將有關的參考文獻和已做過的作為開題依據的各種理論分析、試驗數據,事先印發給參加會議的有關人員。
校本課題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動最終的展現形式,而校本教研就是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的簡稱。校本課題研究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師風和業務水平、實施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校本教研是一種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是一種立足于學校自身,立足于教師自身專業的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過程。
一、課題的確定
課題的確定是進行校本教研活動研究的方向、范圍,課題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質量。所以,選擇課題要經過反復思考,根據教師自己所教的學科、所學的專業,既要考慮理論與實驗價值,又要考慮教師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所必需的研究條件及本校的實際和周邊環境,并分析課題本身的實用價值。初步涉入校本教研的教師選題時,建議選小一點的課題題目,不要選得太大,課題研究本身就不宜大而空,小課題的內容比較集中,針對性較強,便于研究,可操作性強,易于出成果,等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再逐漸探究較深的課題。課題確定后要強調課題名稱的準確、規范、簡潔和精練。
二、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1.研究的目標與主要任務
具體目標、主要任務是什么?課題組成員必須清楚,有了目標,研究起來才有方向。有了主要任務,才能知道該干什么,才能知道哪些不用做,哪些要略做,哪些要詳做,哪些必須得做。有了目標和任務,就能充分認識到研究最后要達到什么樣的結果。
2.研究的總體思路及具體安排
總體思路的確定,就是讓參與者、研究者明確:由誰安排總的方向,由誰領導和監督,什么階段做什么,什么時候做什么,什么時候結題,這樣參與研究者就有了清楚的研究思路。研究的具體安排是我們首先確定周期,在確定周期的范圍內確定分幾個階段和在各個階段內具體做什么。如,課題組長做什么,成員做什么,資料的整理、記錄由誰具體負責等,這些問題都要有明確的計劃。因為我們是學校,劃分周期和分階段的時間最好以學期或學年來進行,這樣劃分有利于研究過程的具體實施和落實到位。
3.課題實施的方式方法和措施
課題研究需要采取什么研究方法,首先要有一定的思路,先確定一些具體的研究方法,因為研究過程是變化的,在研究過程中要根據實際研究的情況進行調整,采取一定的措施。總之,要靈活處理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進行調整,為最終的課題成果服務。
三、開題報告和立項申報書
開題報告主要闡述研究的課題是在什么情況、什么背景下確定的,它的最終價值何在,目的和意義是什么,課題研究的概念與范圍,所處學校的基本情況分析,基本思路與主要研究方法,具體實施步驟、經費的預算及來源,成果的形式等,都要用文字概述出來。立項申報書要符合一定的格式,如,課題名稱、申報單位、課題規模、實施地點、課題負責人、時間、主要成員、申報表等。
四、制定課題實施過程的管理制度
課題研究的關鍵就在于具體的實施過程,要使實施過程真正落實到實處,就必須加強管理,管理得不好就會使課題研究的成果不真實、不可靠,甚至課題的研究搞得有頭無尾,最后出不了成果。
課題實施過程的管理,首先是建立課題組。建立課題組時,要注意的問題:課題組的規模應根據課題研究的任務來確定,各層次人員的搭配比例要適中,要為課題組創造一定的科研條件,提供一定的儀器、設備和實驗場所等。一定要選好課題組組長,因為他是課題組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搞好課題研究的關鍵,一個課題組長應具有較深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具有創新精神、豐富的想象力和濃厚的鉆研興趣,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組織能力、較好的科研道德和嚴肅的科學態度。其次是課題實施的中、后期管理。課題的中、后期管理具體包括中期檢查和階段小結。中期檢查應注意的是:檢查課題實施方案的制定、課題任務的分工與落實、課題進度、人員、器材經費落實等情況,以及協調科研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有關科研條件進行經常的協調,促進科研任務的順利完成。
總之,校本課題研究是一種復雜、艱辛而具有強烈責任心的工作,需要腳踏實地、科學的態度,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協調問題的敏銳頭腦,加強具體實施過程管理,沒有固定模式,要根據學校、教師、專業、研究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
參考文獻:
欲流之遠,先浚其源。認識教育科研的性質和任務,澄清模糊觀念,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走向“經濟實用型”教科研的第一步。為此,我們通過系統培訓、政策引導等方式,從源頭上構筑起三道防線,促進了教科研與教學實踐的對接。
1.兩訓一評:預防“有行動無研究”
行動研究是廣大教師最為適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但調研發現,教師對行動研究的內涵理解得不夠透徹:只是圍繞課題搞一些連續或不連續的主題活動;只滿足于“做了什么”,卻沒有深思“為什么這樣做”;研究缺乏指向性,觀察也不到位,研究結果的科研含量較低,起不到改進教育教學的作用。為防止這種淺層次研究再度出現,我們用“兩訓一評”的方式筑起了第一道防線。
“兩訓”指的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教師進行研究方法的培訓。理論層面的培訓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各學校教科室負責,主要以威海市教學研究中心編寫的《實用中小學教育科研指導》為藍本,自主地對教師進行系統培訓。第二階段由我市教學研究中心教育發展調研室負責,瞄準行動研究這個熱點和難點,分期對基層學校領導及骨干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實踐層面的培訓,主要由分管科研人員和相關學科教研員組成研究共同體,在基層學校針對具體課題進行研究方法的指導。通過以上兩個層面有計劃、有重點的培訓,將行動與研究合二為一,使“教師即研究者”成為可能。
“一評”主要是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教育行動研究征文”評選,激勵教師對研究過程和方法進行深度反思,提高行動研究的效度。目前,全市性評選活動已經進行了三次。每次評選過后,我們都及時下發“引領式”通報,既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分析與建議,也對優秀的行動研究案例進行評析,引導教師遵循基本的研究規范。此外,我們還在乳山教育科研網上開辟了“行動研究”專欄,推介一線教師的日常研究收獲及每學期獲獎的優秀成果,供全市教師共享。
2.兩項政策:遏止“盲目研究”
從本質上說,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通過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來實現教學行為的有效改進,應該定位為原生態、非專業性質。但由于定位不準,一些學校和教師卻走了一條非專家非教師的研究路徑:選擇課題不立足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不立足于自己的研究能力,不注重研究的實效性,只是搜索和整理有關資料進行“作秀”,徒費心血而無功。這就是我們提出搞“經濟實用型”教科研的背景所在。對此,我們出臺兩項政策,筑起了遏止“盲目研究”的防線。
政策之一:精選有效課題。為遏制“人人有課題,年年搞研究,年年無成果”的盲目行為,我們要求基層學校可在已立項的課題中,篩選出具有校本性和實效性的2-3個課題重點研究,力爭出精品,并強調“只有極具校本性和實效性的課題,方能進入校、市兩級重點研究課題行列”。教育發展調研室則從各學校申報的重點課題中,篩選出若干個對提高全市教育教學整體水平有實用價值的課題,給予重點扶持。正是這一政策的引領,府前中學的縣市級課題《學生地理空間感的建立與應用》,超越了許多省、市級課題,當選本年度市級重點研究課題。
政策之二:杜絕功利課題。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杜絕一些教師將拿到課題結題證書作為課題研究終極目標的不良現象。因而,進行評優選先,不以課題是否結題作為課題研究有成效的依據,而主要關注“研究成果通過何種手段在一定范圍內推廣利用”,從而引導教師正確認識并自覺運用研究成果,不再出現盲目研究現象。比如,我們在全市開展的“1121”工程(評選100名教壇明星、100名優秀教研組長、200名師德標兵、100名優秀班主任)中,對于科研成果一項,我們就采用了這一政策,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3.兩步延伸:杜絕“一次性研究”
加強科研成果的推廣和轉化,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環節。“一次性研究”使得課題結題之后,就沒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無論是將課題研究成果棄之不用,還是將研究成果復制到教育教學中,都將使課題研究得不到繼續延伸和發展,這就嚴重背離了“經濟實用型”教科研的本意。為此,我們采取“在實踐中選擇,在實踐中完善”的措施,筑起了杜絕“一次性研究”的防線,實現了研究成果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步:在實踐中選擇
我們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強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工作的意見》兩個規范性文件,從成果推廣的原則、推廣的途徑和方法、推廣的程序及保障機制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教育發展調研室本著“成熟一點推廣一點,成熟一個推廣一個”的原則,精心篩選出已結題的、應用價值高、普適性強、再研究潛力大的課題,并吸納自愿參加推廣研究的學校,進行聯合攻關。
第二步:在實踐中完善
由于對某個學校或班級適用的成果在另一學校或班級未必適用,同時,對研究課題成果的應用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因此,各聯合攻關小組在原成果單位的帶領下,按照推廣程序,有計劃地開展了深化研究。比如實驗中學的《初中物理教學行為研究》課題成果在威海市獲二等獎,為深化研究,他們與另外七所自愿參與深化研究的學校組成了研究共同體,通過“區域聯動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推廣,在推廣中深化,極大地豐富了原有研究成果,形成了聯動共贏的局面。
二、堅持“兩破兩立”:完善管理和評價機制,實現教科研由“無序”向“有序”轉變
高效是“經濟實用型”教科研的靈魂。教育科研能否高效運作,關鍵在于管理和評價機制能否充分發揮其杠桿作用。針對管理體制和評價機制存在的缺陷,我們采用“兩破兩立”的措施,初步完成了從滋生形式主義到孕育“經濟實用型”教科研的轉軌。
1.科研管理體制:破除“行政壟斷型”,建立“團隊自主型”
以往的教科研范式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運轉模式,從課題的選擇到研究計劃的確定,從過程管理到課題結題,均是以行政管控為主。基層學校只是作為一個執行者,忠實而被動地遵照上級指示行事,尚未進入有目標、有計劃的“研究主體”角色。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把教育科研工作的自下放到學校,采用“團隊自主型”,還能者以廣闊的自由馳騁空間。
(1)組建團隊,集中智慧
我們的教科研團隊完全由各學校自主形成,有強強聯合式的,有異質互補式的,其目的都是通過團結協作,集中智力資源,提升團隊效能。比如,以諸往中心小學為核心的《小學階段國學啟蒙與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整合的研究》團隊,由11所實力較強的學校組成,而以府前中學為核心的《中學歷史多維互動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團隊,則是異質互補式的搭配。這樣的結合,提高了執行力,有利于把課題做得更實、更強、更長久。
(2)自主發展,互利共贏
團隊自主,指的是自主制定研究計劃,自主確定研討活動形式和活動次數,自主開展研討活動,自主負責團隊管理,自主確定通過何種方式展示研究成果,等等。但是,團隊自主并不是搞“放羊式”教科研,我們要求行政和研究部門根據團隊的需求,為其總體把脈、出謀劃策、提升總結,完成指導、服務的職責和任務。這樣,便實現了教師和行政研究人員各歸其位、各司其職:教師不等不靠積極研究,行政研究人員減少指令性文件和檢查次數認真指導。這樣,就催生了自主研究的內部動力,為教師提供了展示個性和創新思維的空間,最終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2.科研評價機制:破除“虛評體系”建立“實評體系”
用評價機制引領教科研、管好教科研,是我們建立教科研評價體系的目的。我市以往的教科研評價體系由管理保障、校本培訓、課題研究、科研成果四部分構成,具體指標中也不乏“有健全的教科研制度,制定相關政策,采取得力措施,創造性地開展教科研工作”之類以聽匯報、查資料為主的“虛”評價指標,從而助長了言不符實、弄虛作假之風的滋生與蔓延。為此,我們果斷擯棄虛空條款,添加強化實效性指標,建立了務實的“經濟實用型”教科研評價體系。
(1)關注成果獲取的過程
因為我們的研究課題都來自教育教學實踐,只有關注成果獲取的過程,才能保證成果的含金量,才能使科研成果作用于教育教學不成為一句空話。為此,在擯棄無實效性指標的同時,我們又增添了一些關注“課題在課堂上是怎么研究的,每一階段學生得到了哪些發展,通過哪些具體指標可以看出學生的發展,所留下的過程材料是否有價值”等硬性指標。明確的目標,引領教師真正將教研和科研聯系起來,潛心于各種教學法的研究。
(2)關注成果在教育教學中的實用價值
進行教育科研,絕不是以降低教學成績為代價的。因此,我們除了關注成果的研究過程,更關注成果的實踐性和實用價值。根據研究過程和應用價值,以質論價,把研究成果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緊緊捆綁在一起。這樣的硬性指標,是徹底扭轉教育科研由虛變實的強有力武器。比如對參與成果推廣的各團隊的成果評價指標是:參與推廣研究的團隊必須有一半以上在學年末的考試成績比上年有提高,否則不得分。這一系列指標,都實實在在地把教育科研引導到促進教育教學持續發展的軌道上來了。
當前我省高中階段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教學改革, 并新增了《研究性學習基礎》這門課程,這一課程對學生和教師而言都較為新穎,從目前開展的情況來看,皆是處于沒有實踐經驗的探索階段。為了提高《研究性學習基礎》這門課程的實踐價值,教師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出與實際情況相吻合的課題,并向其介紹研究方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將發揮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現筆者將針對中學生完成課題工作展開相關探究。
一、從選題角度引導
1.從客觀角度而言,對《研究性學習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教師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創設合作交流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引導學生參與各項研究性的活動,親身感悟探索問題的實踐過程,體驗研究問題的層次感,同時也能啟發他們對社會、人生、自然界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從而激發其探究問題的欲望,并幫助他們形成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思維特點。在研究性學習中,課題的選題是尤為關鍵的。它不但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問題意識,更能讓學生在課題選擇的思考中提高理性思維的品位,進而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選擇課題是培養其創新思維的開始,是探究問題的根本。對此,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完成課題的選題。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對于廣大高中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觸課題,因此在引導其完成課題時應從具體可感的問題著手,盡量避免選擇范圍大且空洞的課題。
(2)盡量選擇形象生動的描述課題,力求讓學生在研究課題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樂趣,從而激發其興趣;引導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范疇內選題,避免其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空洞、乏味。每個課題小組成員各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然后確定一個更具可行性的問題作為研究課題。
(3)引導學生思考所選擇的課題是否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即所選課題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選擇課題要抓住問題的癥結,明確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在課題研究中做到有的放矢。
(4)必須從創新的角度選擇課題,對于前人已有所研究的課題應予以舍棄,以防課題研究的雷同以及研究意義的缺失。
(5)從微觀處選擇課題。從本質上而言研究課題就是為了解決我們身邊的實際問題,因此應引導學生從耳濡目染的社會現象和身邊小事中選擇課題,以此凸顯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例如,學校將實體圍墻改造為陽光式柵欄圍墻后,附近飯店員工抓住商機將盒飯送到圍墻外向學生出售,這一幕被一位正處在尋找課題階段的高一學生發現,并高興地說:“我的課題找到了――外買盒飯與學校食堂飯菜的調查 ”。
(6)選擇的課題應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雖然課題的選擇應從微觀角度出發,但應反映當今社會上的熱點問題以及重大事件,這樣才能凸顯所選課題的研究價值。有一個課題組就是把熱點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路人摔倒要不要扶的調查”。
2.課題既可以是教師確定,也可讓學生自行選題。如果讓學生自行選題,教師一定要認真引導,須從專業的角度對學生選好的課題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進行深入細致的論證和遴選。對于存在問題的課題,教師應在第一時間內告知學生,并告訴學生課題的選擇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以及重新擬題的建議、思路,以此保證選擇的課題具有研究價值。要達到這一境界,需要教師在課題研究上具有豐富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否則,在引導學生選擇課題時往往只能從空泛的角度出發,提出一些空洞抽象的意見,讓學生摸不著邊,從而對其研究課題形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在課題選擇中,教師一定要根據高中生的具體情況來引導其完成選題。具體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須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結構。教育學強調任何教學工作都必須考慮學生的信心、積極性、思想狀態、學習目的等諸多心理因素。這些心理因素甚至決定著學習的成功與否。林格倫曾說過:“如果學校不能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他們就會以既在學校內,也在學校外都完全拒絕學習而告終。”布魯姆也曾說過:“興趣是學習的魔力,唯有讓學生對學習發生興趣,方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令其在學習中獲得最大的成功。”可見教師只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去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激發其內在潛能,讓其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主動性。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選題時,一定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激發學生興趣勢必要考慮其心理特點和認知結構。如果選題的內容與其心理特點、認知結構相違背,學生經過努力卻難以達到目的,則會令其產生挫敗感,學習的積極性將大幅下降,甚至會因此而討厭課題的研究。因而,對學生的選題進行引導時,一定要充分結合他們的心理因素和認知結構,這不但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課題的選題,更能激發其對課題研究的興趣。
(2)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教育學認為,有效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是增強其學習動機不可或缺的條件,也是激發其努力學習的動機。因而,在課題研究中,引導學生選題時,既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簡單,太難會讓學生在挫折中產生自卑感,太容易會讓學生感覺課題的研究毫無實用價值,二者都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成就感。選擇的課題應難度適中,讓學生通過認真的研究能自行完成,并且還應充分考慮到課題的實用性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因為只有研究具有實踐意義的課題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課題的價值,才能讓其在研究過程中產生成就感。
二、從心理角度引導
課題研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尤其是對于心理不夠成熟的高中生來說,課題研究更是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因此,教師從心理角度加強對學生課題的引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此可如下操作:
1.教師要幫助課題研究者樹立必勝之心。對于廣大高中生而言,課題研究的確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不少學生對課題產生了畏懼心理,在研究課題時開展各項工作總是缺乏自信,表現得較為悲觀,從而對課題研究步驟的順利實施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對此教師須從心理角度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讓其充分相信自己能夠完成課題研究。只有讓學生在課題研究上樹立了足夠的信心,才能令其圓滿地完成課題研究工作,從而獲得良好的效果。
2.教師要幫助課題研究者形成戰勝困難的堅強品質。這是成功研究課題的重要環節。因為在課題的研究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如果遇到諸如此類的難題,沒有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只有那些面對困難,依然沉著冷靜,并能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難去探尋解決難題方法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因而,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在研究課題時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品質,才能在課題研究上有重大突破。
3.教師要引導課題研究者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課題研究不是個人的工作,必須依靠每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方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對此可從以下兩方面幫助學生形成合作意識:一方面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有效方式讓學生充分理解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需要合作意識,沒有合作意識,任何工作都將躑躅不前。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方能在工作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此外,還應讓學生明白在合作分工時要徹底拋卻過于依賴的思想,發揮自主性,并主動幫助合作伙伴解決遇到的問題,正確認識自己在合作中的地位與作用,形成在學習中認真負責、主動溝通、通力合作的態度,并能主動維護與合作伙伴間的良好關系,形成較強的交際能力,從而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須讓學生明白課題研究不是某一個人的事,而是一項需要多人通力合作的集體性學術工作。讓其深入理解課題參與者的合作對于課題的順利開展可以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以此強化其在課題研究中的合作意識。
三、從技術角度引導
課題選題工作完成后就進入實質性的研究階段。開展課題的研究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或到實踐生活中考察,獲取經驗性的認識,以此完成課題撰寫需要的信息資料。可是作為教師是不可能整天和學生待在一起引導其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的,只能就其中一些關鍵性的問題進行引導,之后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去探究問題,撰寫論文和相關報告。教師從技術角度可如下引導學生:
1.根據課題的中心列出提綱挈領的綱要,避免學生在課題研究中出現方向性的錯誤;引導學生根據課題的總綱領從微觀角度列出更為細化的綱要,讓學生深入理解課題研究的內容。
2.學生在搜集文獻資料時,一定要記下文獻資料的類型(論著、本科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期刊論文、網絡文章等),出自何處。使學生掌握如何從網絡上搜集資料的方法,告訴他們怎樣在中國知網、萬方網等學術網上下載所需要的資料。學生搜集資料時應堅持客觀性和多樣性的原則。即學生對搜集的資料不能進行主觀上的更改,而應保持原貌。此外搜集的資料不能過于單一,應體現出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3.針對課題研究內容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社會調查、名人訪談等,以此保障課題研究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倘若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的結果對課題研究幫助不大,應引導學生通過其他的方法獲取有效材料。
4.在課題研究中要形成靈活機動的思想,不能過于死板,如若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課題綱要存在問題可大膽進行修改或補充。
對高中生而言,教師的引導在其研究課題的過程中能發揮極為關鍵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否有教師的引導決定著課題研究的成功與否。因此,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引導工作在課題研究中的重要性,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提出具有實踐性的引導意見,方能讓學生順利完成課題研究。
四、結語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教師應根據新課改理念從全新的角度對學生的課題研究工作進行引導,助其在課題研究中取得建設性的成果。但是教師的引導并不是包辦代替,而是從選題、心理、技術三個層面引導學生掌握研究課題的方法,其終極目的是讓學生能更好地搜集文獻資料,深入社會調查,開展研究工作。學生終究是課題研究的主體,各項研究工作還需要學生獨立自主地去完成。教師的引導僅是為學生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從而提高課題研究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麗萍.中學教學研究的管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7(03):55-56
課題追求實用價值,即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問題,或為教育教學中的某個現象尋找答案。這樣課題的針對性、時效性都比較強,對于改善傳統教學中教與學的主客體的地位,平衡學生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培養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綜合能力,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另外,教育工作具有很強的個性和藝術性,別人研究過、做過的工作,因為條件有差異,可能仍需探究,有創造性就可行。要使選題有價值可以用幾個字來檢查核準:
“近”,就是貼近教育,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少好高騖遠。
“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學習研究。
“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少一點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預測,多一點實在的關注。
較貼切的如“高中畢業班后進生轉化研究”、“加強高一、高二年級學生自習課堂自主管理的研究”、“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興趣之研究”、“物理教學中加強學生解題技巧指導的研究”等等。
二、校本課題研究流程要明確。
校本課題研究來自教學實踐,又指導教學實踐。開展校本課題研究需要根據一定的教育理論作指導,設計解決問題的辦法與策略,在教學實踐中實施、反思、調整,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選好課題以后,校本課題研究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準備階段,包括材料,方法選擇,方案制定等。
2、資料收集,這也是課題研究的基本活動,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通過實地考察、調查,采訪,獲得直接研究材料,通過體驗,模擬等取得相關材料。
尤為注意的是,有價值的教學案例、反思,需及時記錄,這將成為自己撰寫論文最生動有力的素材。況且,一個研究成果的推廣,需要有文字資料。
3、整理歸納分析材料,尋找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得出初步研究結論。
4、充實材料,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
三、校本課題研究成果可多樣。
研究報告、論文不是校本課題研究成果的唯一表達方式。中學教師自始至終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現實場景之中的,其研究也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日志、敘事、案例、反思等,這些方式便于操作,既可以成為教師教科研活動過程的記錄,也可以成為教育科研活動成果的表達方式。
1、“教育日志”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生活事件的定期記錄,是用語言符號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為,記載真實的生活場景,有意識地表達自己。通過撰寫教育日志,教師可以定期回顧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學情境,更多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2、“教育敘事”是以自我敘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并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從故事中體驗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應該怎么做。
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含有問題和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寫作教育案例為教師提供記錄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促進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提升教學專業水平,也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
4、“教育反思”的核心是通過不同的視角來觀察我們是怎樣思考和工作的。”教育反思的類型很多,有專題反思與整體反思,即時反思與延時反思,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與課后反思等。
四、校本課題研究認識要到位。
校本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在形式、名稱上雖有不同,但內容上卻是相融的,并有利于常規教研擺脫形式主義和缺陷。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成為校本課題研究的對象,通過集體備課擬定出對策,又在教學、聽課中去領會、感受、試驗,再通過研究討論加以改進,解決一個問題之后,又開始另一個校本課題研究……可以說校本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是相得益彰的。
(1)校本課題研究對象必定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從教學質量的提高上得到回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也會體驗到研究帶來的快樂。
(2)務實的校本課題研究必定讓每個教師真正參與其中,及時反思、總結,尋找對策。需要全體教師動起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對教師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這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也是一個促進。
(3)當一個校本課題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時,它的及時推廣、持續應用,會內化成教師的專業素養,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為了進一步規范教科研活動,切實搞好校本課題研究,要求各學科組:
組長認真組織實施已報批的研究項目,督導研究進程,盡快拿出研究成果;
面對這個問題,在教師隊伍中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有”者少。學校每年屈指可數的幾個課題常常是分配給了個別喜好教科研的或在教科研上取得一些成績的老師。絕大多數教師是不喜歡搞教科研的,不愿意承擔學校分配的課題研究任務,也就更談不上自己選擇課題去研究了。這就是當前教育教學質量不能迅速提升的根本原因。教師不去研究教學,不根據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只抱著教科書,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把教學工作作為一項任務去得過且過,怎么可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師為什么要作課題研究
許多教師作課題研究,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或是為了評職稱。這樣不可能真正搞好課題研究。教師應該把課題研究看作是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實踐表明,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課題研究是教師終身學習的最有效途徑,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師要把課題研究看作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教師作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我們反對教師脫離教學實踐作研究,作那些大而空的課題研究,徒勞無益。作課題研究還有助于教師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形成強烈的教學科研意識。
三、教師的課題來自哪里
現在的課題來源大多是自上而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不切合學校實際。課題研究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的,不能解決學校、教師、學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的科研是沒有價值的。因此,教師應該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堅持“問題即課題”。所謂“問題即課題”,也就是發現和提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并把它轉化為研究的課題。這些“問題”來源于學校,來源于教師的教育教學,來源于課堂。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
四、研究的課題是否經過了論證
并不是任何問題都可以成為課題的,也并不是所有課題都具有研究價值的。因此,課題確定后不能馬上著手進行研究,還需要進一步分析論證,確保科研活動的有效性,使一定的投入(時間、人力、物力、財力等)能取得更大的效益。課題論證的內容一般包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課題研究的背景和國內外文獻綜述,預計有哪些突破,以及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等。對于這幾方面應當進行客觀性、科學性、可行性的質疑式論證。如,對研究背景的論證,可以回答這樣一些問題:本課題是針對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中哪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的?前人是否進行過同類或相關課題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本課題和別人已經或正在進行研究的課題在研究的依據、目標、范圍、對象、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別人的哪些理論、觀點、方法、手段可以為本課題所繼承、借鑒、批判?
五、研究的課題是否有價值
課題必須要有價值,要具有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理論價值是指課題對檢驗、修正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教育理論體系具有一定的作用;應用價值是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于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一線教師的課題研究更強調其應用價值。所以,教師在選擇課題時,必須要思考:課題能否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能否幫助教師改進教育教學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能否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如果課題研究達不到這些目的,那這樣的課題研究就沒有任何價值,更沒有研究的必要。
六、課題的研究方法是否可行
教師作課題研究必須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正確的研究方法會提高研究效率,使研究成果更具可靠性。立題過程中需要對具體的研究方法進行設計、規劃。研究方法有很多,如:觀察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育敘事法、經驗總結法、教育實驗法、文獻資料法、比較研究法等。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課題所需要的研究方法各不相同。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教師應該從自身實際與課題需要出發,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準正確地選擇和運用研究方法。
七、研究中是否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
課題研究單靠個人的力量很難完成。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專家的指導、學校領導的支持、同行的幫助和學生的配合。專家指導可以為課題研究指明方向,領導支持是課題研究能否順利實施的保證,同行幫助是課題研究的關鍵,學生配合是課題研究的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善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來服務于自己的課題研究,要智慧地尋求專家的指導與領導的支持,要謙虛地獲取同行的幫助與合作,要最大可能地讓學生參與其中。
八、課題研究是否有保障
課題研究必須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一是組織保障。學校在成立課題組的基礎上,建立子課題組,構建課題研究團隊。二是時間保障。教研必須要有時間保證,課題研究更是如此,必須確保課題研究有充足的活動時間。三是人員保障。課題研究需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經驗,而且肯吃苦、有奉獻精神的教師參與。四是經費保證。保證開題論證、中期評估、結題鑒定的各項費用及時到位;保證外出學習、課堂教學研究、調查實驗、資料收集、數據處理、會議研討、論文結集等各項支出的如期支付。沒有保障的課題研究只能流于形式。
九、教師是否真正進行了研究
1、著述類:出版社出版的著述、編著、教材、教學軟件、工具書等。
2、課題類:課題研究的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經驗總結及成果報告等。
3、論文類:具有一定創新和理論高度的論文、經驗總結等。
第二條?教育科研成果評選的年限
原則上每兩年進行一次評選活動。
第三條?教育科研成果評選條件
(一)基本條件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三個代表”的思想,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創新性和實效性,對教育教學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2、以我校教師為主完成的關于基礎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與他人合作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必須是前三位的作者(論文類必須是首位作者)。
(二)具體條件
1、著述類
理論上具有創新性,實踐上具有可行性,對推進素質教育有顯著指導作用,得到社會和同行的認可,被采用且有較好的社會效益。
2、課題類
課題必須由科研部門或有關社團審批立項,圍繞素質教育和學科教學開展的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實用性的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可行性,并能在較大范圍內得到推廣,取得明顯社會效益。
3、論文類
對實施素質教育和學科教學中的重大問題有科學研究或重要見解,對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具有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得到同行的認可。
第四條?教育科研成果評選的組織機構
1、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評選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和監督評獎工作。
2、成立以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為組長的評選工作小組,制定評價標準和要求,具體執行評獎程序。評選工作小組成員不少于7人。
3、各教研組成立論文評選小組,至少由3名以上中高級教師組成。
第五條?教育科研成果評選程序
1、著述類、課題類直接交教育發展研究室進行資格審查,再提交評選工作小組進行評選。
2、論文類評選首先由各教研組的論文評選小組進行初步評選,再按比例提交評選工作小組進行評選。
3、評選工作小組根據評價標準進行打分和排序,確定等第。
4、評選結果由分管副校長審核,校長簽字,然后由評選小組向全校通報表彰。
第六條?獎勵
1、在教育科研成果評選中獲獎者,學校給予物質獎勵或頒發獎金。
2、已獲獎勵的教育科研成果,可優先推薦參加上級組織的有關成果評獎。
3、著述類、課題類獲得區級以上獎項者,根據《內部體制改革方案》進行獎勵。
4、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的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的論文或經驗總結者,根據《內部體制改革方案》進行獎勵。?
附:
一、優秀課題成果評選標準
1、課題的選題具有較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能夠反映現代教育思想并有所研究;選題與學校工作緊密結合,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
2、課題研究有周密的計劃性和可操作性,分階段任務和目標清晰,分工明確。
3、課題研究調動了一部分教師的積極性,通過參與課題研究明顯提高了某一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水平。
4、有一定數量的研究論文在重要刊物上正式發表,或在國家、市、區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5、課題研究使學校某一領域工作在原有基礎上有明顯進步,參與課題的教師普遍在教學上有顯著提高,并被領導和教師廣泛認同。
6、課題研究過程規范,研究方法科學、嚴謹,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易于推廣。
二、優秀論文評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