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5 17:35:1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林業病蟲害防治必須要堅持無公害的防治思想,降低林業病蟲害防治對農藥的依賴,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治理路線,采取低污染、低成本、高質量的防治方法,以降低病蟲害對林業生產的影響,為林業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更為可靠的保障。
一、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
1、人工造林的影響
造成林業病蟲害爆發的原因之一就是防御工作沒有完善實施。人工造林導致林木樹種過于單一,成為直接導致林業病蟲害爆發的誘因。對林木種類的配置不盡合理,人工林群本身的防御病蟲害和自我修復能力較弱,應對外來蟲害的抵抗能力低弱,對區域經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同時,人工造林也存在著引進樹種與當地地理氣候條件不相符合的問題。樹種的生存環境與實際所需不符, 同樣也能引起病蟲害大面積爆發對經濟效益造成影響。另外,我國人工林業管理政策不盡完善,人工林區缺乏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技術過硬的工作人員, 使得林業病蟲害的控制和預防沒有做到及時、準確和科學,延誤了最佳檢測與防治時間,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與社會損失。對樹種配置給予足夠的重視,全面了解所轄林業的氣候地理狀況,完善人工造林相應政策等等,均可減輕人工造林對林業病蟲害的促進作用。
2、人為因素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和社會技術的不斷發展, 市場對林木的需求日益增長, 需求增長促使企業為獲取經濟效益大規模砍伐林木,森林資源遭到了日益嚴重的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自然平衡被嚴重破壞,林群自身的抵抗與修復能力下降,更容易被病蟲害侵襲。同時,過量砍伐也會造成森林多樣性破壞。經濟增長也導致我國與國外貿易往來頻繁。這為外來物種的入侵提供了極大的條件。外來物種造成我國本土林業病蟲害大面積爆發已成為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另外,農藥的過度使用導致害蟲獲得高抗藥性,防治效果逐年下降,林木自身的蟲害能力也大幅度降低。最后,人工砍伐期限制過長也是林區病蟲害滋生過多的一大原因。大量繁殖的林木使得森林負荷能力超載,給病蟲害生長和擴散提供了條件。可見,不遵循林業發展的相應規律,過度伐樹、過度養成林木、過度引入外來物種等等不科學手段均會造成林業病蟲害,導致林木生長不良。
3、林業管理不完善
林業管理上的疏忽成為防治病蟲害的一大阻礙。林業工程規劃工作沒有徹底完善導致很多日常管理工作不具有科學合理的執行體系。森林植被的維護與培養同時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往往是在大面積的病蟲害已發生時再采取措施, 產生了諸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同時,林業管理工作的執行也存在各種問題,往往存在避重就輕、忽視重點、不能有效快速的把握根源的問題。林業管理部門缺乏科學性、體系性。林木沒有合理有效的養護措施,為病蟲害的產生打下了基礎。林業管理工作忽視對林木病蟲害的檢測與防護,往往出現問題再補救。
二、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方法
1、森林撫育及管理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首先要堅持適地適樹的種植原則,根據地形和土壤特點選擇合適的苗木,并盡量挑選長勢較好、沒有病蟲害且抵抗能力較強的品種進行栽種,以充分保證苗木的存活率。其次,要盡量保證林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盡量增加生物的多樣性,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另外,為防止病蟲害的產生和蔓延,必須要加強對林木的管理和養護工作,定期進行翻土和施肥,及時開展修剪和除草工作,并嚴格日常管理,杜絕人和牲畜對林間環境的破壞。特別是要嚴格杜絕亂砍亂伐的現象發生,以充分保證企業財產,避免人為因素而對林間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2、完善林業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
人工林本身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較差,因此除了必要的扶育工作外,更要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林業病蟲害檢測預警機制,提高對病蟲害的反應能力,避免和杜絕病蟲害現象的蔓延。林業管理人員必須要根據崗位制度定期開展林間巡邏工作,及時了解林區的空氣情況、土壤情況及天氣情況,并做好必要的統計工作。同時,林業企業必須要加強與天氣監測站的合作,及時獲取天氣和氣候變化信息,以做好必要的病蟲害的預防工作,針對病蟲害的具體特征及時進行防范。此外,在檢查和發現病蟲害隱患或早期病蟲害疫情后,要及時采取治理或者隔離手段,以避免危險性病蟲害的擴散和蔓延。
3、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的科技含量
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還應該降低對農藥等化學藥劑的依賴,盡量提升病蟲害防治手段的多樣性,并強化林業生態系統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也可以采取生物處理方式即引入昆蟲的微生物天敵,及時殺滅有害昆蟲。目前,針對不同病蟲害,市面上已經出現多種生物農藥,林業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其次,可以采取引進益鳥的方式來遏制病蟲害問題,如啄木鳥、麻雀、喜鵲和山雀等鳥類,都是大量昆蟲的克星。林業企業可以建造大量鳥巢,吸引鳥類進入林業生態系統當中,形成天然的保護屏障。
4、對林木苗進行檢疫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也需要從林木自身入手,加強對木苗的培育工作,保證木苗的存活率和抵御能力,以更好地抵御病蟲害對苗木的危害。林業企業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加強林木苗的培育和檢疫工作,積極培養抵抗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和抗逆性強的木苗,消除病蟲害的繁殖場所,增強木苗的抵抗能力。此外,在木苗的栽種過程中,可以適當采取穿插種植的方式,將兩種或者多種木苗進行混合栽種,這樣不但能夠有效地提升人工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同時還能夠降低某一類病蟲害所造成的影響,促進林木的健康、快速成長。
5、加強林業保護,禁止亂砍亂伐
國家應該加大林業保護,禁止亂砍亂伐。天然林業有自己的生態系統,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比較強,然而由于大量的天然林業被砍伐使得病蟲害的發生次數越來越多。要加大森林的防護工作,把森林害蟲和森林培育結合管理,依照林木的生長日期和特點進行適當的砍伐。枯木進行及時的清理,對瀕死木進行及時救治,避免病蟲害的蔓延,合理的修枝對害蟲的防治也起作用。及時改造生長衰弱的樹林,提高森林的抗病蟲能力。工作人員應積極培育林木苗,使得木苗得以健康成長,并努力培育優秀種類,培育出更加優良的木苗種類,減少林業并害蟲木苗的侵蝕危害。而且在林業工程重點建設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是對本土樹種大力栽種,對優良樹種引進時要注意樹種的搭配工作,不僅對林木生長有利還可以防止病蟲害。在退耕還林時利用抗逆性比較強的經濟樹種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經濟植物的立體開發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有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當前國家林業正面臨著較為嚴重病蟲害入侵現象,極大的影響著林業總產量以及相應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為了使國家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對林業病蟲害工作給予高度重視。要對林業病蟲害進行極早的預防,積極展開林業的檢疫,對農藥的使用上加以節制,建立專門的病蟲害防護體系,運用科學的手段加以控制,使林業病蟲害得到良好防治,促進林業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保證林業走在健康綠色發展的道路上。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S4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1-0116-01
引言
棗樹是我國特有的經濟林樹種,當前在甘肅發展經濟林作物中得到了重視。臨夏州屬于隴中地區,棗樹種植多數較為分散,在政府以及農戶的共同努力之下,當前已經開始有了集中成片、規模栽培的產業發展形勢。臨夏州的氣候、土壤條件都非常適合棗樹的生長,發展棗產業的氣候條件可謂是得天獨厚。但大量發展棗樹種植的過程中,當前面臨著許多病蟲害問題,勢必不利于棗產業的發展,由此,必須要針對棗樹的病蟲害問題,尋找防病、治病的良方,提高棗樹的產量,促進臨夏州棗產業的發展。
1 病蟲害的預測預報
加強對棗樹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就是以棗樹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動向為依據,對其發生發展的數量進行預測,就病蟲害的發展規律來決定防治方案,利用最佳的防治時期確定防治手段,做好病蟲害的及時控制措施,保障棗樹優質、豐產。
2 嚴格植物檢疫
根據國家檢疫法規來采取對棗樹植物的嚴格檢疫,能夠有效防止有危害的病蟲草害植物從一個區域傳入另一個區域,保護林業生產,將局部帶有危險性病蟲害的植物及其產品限制在最小范圍內肅清。對于棗樹的檢疫,主要需要對棗瘋病 、棗花葉病 、棗腐爛病、棗大球蚧等進行嚴格的檢疫,防止病蟲害的侵入傳染。
3 加強營林措施,提高棗樹抗病能力
第一,苗木培育選用有講究,由于病蟲害會從繁殖材料中進行傳播,所以,必須要在苗木、接穗、插條、根蘗、種子等各方面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一定要選擇無病蟲的苗木倆培育,這對于新建棗園尤其重要。第二,選擇抗病蟲優良的棗樹品種,有利于苗木的接穗培育管理,并提高棗樹的產量和棗子質量。
按季節及時對棗林進行管理,秋冬季節翻棗行,并結合施肥深翻刨松,初次減少地下越冬的害蟲及病原的侵染。早春要將老翹皮、病皮、蟲蛀皮等刮凈燒毀,以露紅不露白為宜,并用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 50~100倍液涂在傷口處作為保護,也可以用5~10°Bé石硫合劑涂在傷口處。此外,要⑹鞲珊痛籩Ψ驟居冒淄考鐐克。對棗園進行修剪清理,及時除去 病蟲枯死枝,并集中燒毀,降低越冬病原、害蟲的侵染來源。進行合理間作,避免高桿作物過高過密降低棗林的通風透光和增加濕度,從而產生棗林的病蟲害,可以選擇低桿作物進行種植。在生長季節要及時除草疏土,防治病蟲害。
4 合理用藥,慎用化學防治
不同的害蟲需要施用不同的農藥,由此,必須對農藥種類、藥性、劑型和濃度、害蟲生長規律等都進行了解,選取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做到對癥下藥。例如對付螨類及初孵鱗翅目幼蟲要采用殺蟲脒,天牛及老齡鱗翅目幼蟲則不能用殺蟲脒,蚜蟲、螨蟲最好用魚藤酮,但去除夜蛾科幼蟲則不能用魚藤酮。
棗園用藥要適時。對于不同齡期的害蟲存在耐藥性的差別, 3 齡以內的害蟲處于低耐藥性狀態,而超過3 齡的害蟲具有較高的耐藥性。一般情況下,初孵幼蟲的耐藥劑量要低很多。對于鱗翅目昆蟲來講,卵、蛹、幼蟲、成蟲對藥劑的抗力依次降低,卵具有最強的藥劑的忍受力。另一些昆蟲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藥劑忍受力,通常來講,昆蟲在春夏季處于低抗藥性,在秋冬季的抗藥性是春夏季的十倍以上。藥效還與果園的氣溫相關,常見的敵百蟲、樂果、硫磺、殺蟲脒等藥劑在25℃以上的氣溫時達到最好的藥效。由此,要根據病蟲監測預報情況和害蟲的生長規律,抓住關鍵期適時用藥,殺滅害蟲。
對于同一個地區,要注意交替使用農藥,以免害蟲產生抗性。為了對蟲害、病害、雜草進行兼治,此時需要將多種農藥混合使用,并達到增效作用。例如分別用等量的樂果乳劑(50%)+可濕性西維因(50%)能夠達到增效的效果,省時、省力。農藥的混合使用必須要對農藥的理化性質、毒理、防治對象都要進行掌握,不能混用那些會產生分解、沉淀、降效的藥劑。混合后容易降低藥效產生植物藥害的農藥如波爾多液+石硫合劑,二者混合后有硫化銅產生,在繼續溶解中生成過量的可溶性銅會藥害植物。由此,波爾多液不能與石硫合劑混合使用。對于用藥量和施藥次數要進行嚴格控制,絕對不能任意提高濃度或加大用量,否則也會產生植物藥害。
預防產生農藥毒性和殘毒危害人、畜安全。化學農藥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毒性,農藥的施用方式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毒性,需要選擇安全的方式進行用藥。
5 農藥施用的新技術
當前施用農藥的新技術較多,例如埋設和澆灌施藥方法、注射施藥方法、涂干施藥等。埋設和澆灌施藥方法是把長效、內吸、廣譜的顆粒劑農藥如鐵滅克、涕滅威等埋施或者澆灌在植物根系最多的地下,從而將藥傳輸給植物其它部分,達到毒死害蟲的目的。這種施藥法能夠保持60 d 的藥效,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不好產生空氣污染,只需少量農藥就能到達治療效果,成本低,并且不好對害蟲天敵產生傷害;然而會對水源和土壤產生污染,由此要慎用。注射施藥和涂干施藥方法是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將藥液輸送制樹體內,從而將藥物傳導運送到植物周身,害蟲通過取食中毒至死。優點:藥效時間長,效果好,不會產生空氣、水源、土壤污染,只需少量就達到較好的兼治目的,對天敵不易產生傷害,是高毒農藥低毒化使用的最佳方法,反而缺點是不能產生良好的防治效率。
結語
綜述,做好棗樹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必須要采取“綜合防治”的手段來治理棗園,這樣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果,促進棗園棗果的豐產、優質。本文篇幅有限,在以后的棗樹病蟲害的防治方案中會繼續介紹其它一些方法。
參考文獻
園林綠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展,綠化事業亦加快發展,樹木花草的種類及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在花草樹木的 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會遭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從而使花草樹木生長不良、畸形、腐爛甚至死亡,不僅降低花木的質量,失去觀賞價值和綠化效果,而且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做好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特別重要。
一、園林病蟲害防治與苗圃地
城市各種園林綠地的苗木主要來源于園林苗圃,所以園林苗圃病蟲害的防治直接關系到園林苗木的質量,關系到園林綠地景觀的效果,關系園林植物后期的養護以及整個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病蟲害防治問題。在苗圃病蟲害防治方面可以做到兩個方面。
(一)要從苗圃的衛生狀況入手,苗圃的衛生是減少病蟲害侵染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工作如下:苗圃地中病殘體要及時收集,并加以處理,深埋或化學藥劑處理。生長季節中要及時摘除有病枝葉,拔出病株,并對病土進行處理。園藝操作過程中要避免重復浸染,如摘心、切花是一定要防止工具和人對病害的傳帶。溫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缽在未處理前不可能繼續使用,在無土栽培時,被污染的培養液要及時清除,不得繼續使用。在栽植苗木前進行深耕改土,耕翻后經過暴曬、土壤消毒后,可殺滅部分蟲害。
(二)把好苗木的進出,嚴禁帶有病蟲害的苗木進入苗圃和銷出。在苗圃里配備專門的園林病蟲害的技術人員,在苗木進出時進行嚴格的檢驗,防治帶有病蟲害的苗木直接進入苗圃造成病蟲害的交叉感染。同時在苗木出圃時也要進行嚴格的檢疫,禁止帶有病蟲害的苗木流入城市園林綠地。若確實急需的苗木檢疫出病蟲害后也要經過處理病蟲害后方可進出苗圃。
二、園林病蟲害防治與植物檢驗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進口的、外地的花卉苗木源源不斷流入本地,病蟲害也會隨之混入,爆發了大面積的病蟲害,如:百銹病、櫻花細菌根病菌由日本傳入我國,給許多園林風景區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對這些苗木必須進行嚴格檢查,禁止帶有病菌和蟲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輸入,防止病蟲害分布區域的擴大和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這就要求遵守并嚴格執行植物檢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蟲害的傳播蔓延。
園林植物檢疫的主要任務由三個方面:
(一)禁止危險性病蟲害隨著植物及產品由國外傳入它不能傳到無病區,并在檢疫和由國內輸出。
(二)將在國內局部地區的危險性病蟲害封鎖,分區把它消滅。
(三)當危險性病蟲害侵入新地區時,應及時采取徹地消滅的措施。
目前,我國以頒布的與觀賞植物有關的進口檢疫對象(病害)由:柑橘潰瘍病、桑萎縮病、蘋果銹果病、柑橘黃梢病等。經檢疫,如果發現由檢疫對象應進行檢疫處理。
三、園林病蟲害防治與園林綠地施工
園林綠地施工是園林苗木進入城市綠地的最后一道關口,因此我們在這個環節也要重視園林病蟲害的防治,為整個城市系統病蟲害的防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防治因為種植了外來引進的帶有病蟲害園林樹木花卉,造成病蟲害的感染;同時也要注重當地病蟲害對新種植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進購種植苗木前要嚴格檢查苗木的植物檢疫報告,沒有檢疫合格報告的苗木不能進入種植現場。如果發現購買苗木帶有病蟲害且不嚴重,但又急需時要對苗木進行病蟲害處理后方可進行種植。帶有嚴重病蟲害的苗木應就地銷毀,防治造成交叉感染,危害其它苗木。種植苗木前要對基地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深耕改土、耕翻后經過暴曬殺死部分病蟲害。給苗木創造一個好的生長條件,增強其抵抗病蟲害的能力。
四、園林病蟲害防治與后期養護管理
園林植物養護管理包括以下內容:科學施肥;合理澆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并結合修剪,清除病蟲枝葉;做好綠地衛生,清除病株殘體,減少侵染來源;對草坪、草花等進行合理輪作;結合翻地消滅越冬蟲害等。同時做好園林病蟲害的監控工作,在各個季節都有相應的易于爆發的病蟲害,我們只有做好預防監控,掌握病蟲害的流行區域和時間做好預防措施降低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的機率。在治理病蟲害時要采取多種治理方法相結合,如: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微生物防治、物理機械防治等。根據不同病蟲害和園林植物的特點采用各自相應的治理辦法。例如:在古樹的病害治理種常用物理機械的方法盡是治理,避免了化學藥物對古樹的危害。
五、常見園林病蟲害防治的方法
1、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用化學農藥防治植物病蟲害的方法,化學防治作用迅速、效果顯著,使用方便、適用范圍廣,現已廣泛應用。這種辦法是應用有毒物質千擾有害生物的生理過程,從而將有害生物殺死、阻礙物質如抗菌素可阻止侵染物的擴展。排斥物質可影響害蟲的感官,如散布難聞的物質。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許多優于化學防治的特點,如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不產生抗性,且由于參與了生態調控能起到保護生態平衡、持續控制病蟲害的作用。其缺點是防治效果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作用不如化學防治速效,人工培養有益生物的技術難度較高,能用于大量釋放的天敵種類不多等。總的來說,運用生物防治進行生態調控是園林病蟲害防治的發展方向,在園林病蟲害可持續控制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在園林病蟲害防治上應用較廣的生物產品有細菌類的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管氏腫腿峰、周氏嚙小蜂、阿維菌素、瀏陽霉素、井崗霉素、煙參堿等。
3、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過某種特定的微生物侵入病蟲害體,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發育。紫云金芽孢桿菌是一種相當有效的防治蟲害的微生物它只對蝶類(鱗翅目)的幼蟲有致病效用。這種微生物能產生一種在幼蟲腸內溶解毒素,是適用于約150種鱗翅目幼蟲的特有的腸毒劑。在歐洲、美國和蘇聯的林區,已成功地用于防治15種主要鱗翅目害蟲,包括落葉松毛蟲、棟綠卷蛾、松帶蛾和落葉松線小卷蛾。這種菌劑可從飛機上噴灑,對其他生物體沒有毒害作用。
4、物理防治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園林建設的發展,一些園林植物病蟲害也在不斷發生,有的已經對園林植物生長造成嚴重威脅,成為園林工作面對的一項重大難題。現就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現狀、遵循的原則及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發展方向做一初步論述,以供廣大園林技術人員了解和參考。
一、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園林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常常遭受到病蟲害的侵襲,使得很多花類植物出現花苞壞死、腐爛,植物的莖葉呈現殘缺不全和畸形,不僅使植物失去了觀賞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植物的綠化效果,有一些病蟲害可以造成植物品種的質量逐年下降,并最終導致整棵植物死亡或者整片植物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浪費,影響了整個城市的居住環境,雖然使用化學藥劑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止效果,但是很難從根本上防治病蟲害的侵襲,因此必須使用生物防治等可持續發展手段來提高防止效果。
有資料顯示,香樟樹極易遭受黃化病和袋蛾類蟲害的侵襲,黃化病是一種全株類病害,主要發生在生長季節當中,主要是因為土壤中石灰或者垃圾偏多,植株嚴重缺鐵,根系生長受阻。一旦出現此病,香樟樹的嫩葉就會呈現黃白色,葉片的下部出現淡綠色,如果不加以及時的治理,嚴重時會導致整棵樹的樹冠變成黃白色,新生枝葉焦頭,甚至枯死,使當地政府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并且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因此必須對園林植物進行可持續發展的生物防治措施來維持環境的生態平衡,從另一方來將這也是存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遵循的原則
由于病蟲害會嚴重影響到園林植物的生長,進而影響到城市園林生態建設,所以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十分重要,但是在防治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生態原則
生態防治是指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科學地協調綠地系統中各種生物或非生物因子之間的相互關系,合理配置園林植物,增加物種多樣性,實現園林生態系統的平衡和良性循環,達到園林植物病蟲害的可持續控制。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應該從園林生態出發,從病蟲及生態環境間的關系出發,綜合考慮生態平衡及防治效果的關系,進而綜合處理植物病蟲害問題。
2、控制原則
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在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的基礎上,進行自然調控,人為干預,是提高自然控制病蟲害的一項重要手段。如“栽植樹種多樣性的選擇、栽植植物的合理配置、優質苗木的選擇”等都是有效控制病蟲害的基礎。
3、客觀原則
在展開病蟲害的防治時,需充分結合本地區的各種因素和病蟲害生長發育的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例如采取熏煙及噴霧時,應綜合考慮有利于施藥的氣象條件,同時要抓住病蟲生長發育最薄弱的環節進行,病蟲害發病初期或害蟲在初孵化至3齡之前抗藥性最弱,是施藥的最佳時期,同時要分清防治對象的類別,不可盲目操作。
4、效益原則
開展病蟲害的防治目標在于以最少物力、財力的投入,來控制病蟲害,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例如,當發生病蟲害時,要分清害蟲是食葉、刺吸、潛葉性害蟲
還是地下害蟲;病害要分清是真菌還是細菌、病毒等引起的。分清病蟲發生的類別,采取適當的措施,都有利于病蟲防治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三、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園林生態城市的構建對于處于西北偏遠地區的縣市而言,處于起步階段,從構建的過程來看,由于缺少經驗,在布局、病蟲害的防治上均存在一些不足。
1、缺乏全民參與性
園林植物歸屬權的多樣化使防治措施在實施過程中出現漏洞,很難做到統一協調。病蟲害大面積發生時,園林處管轄范圍的植物容易及時治理,而城鄉結合處山地植物發生的病蟲害很難及時進行防治,致使這些地方的受害植物成為病蟲害的繁殖體。
2、防治困難
園林植物差異很大,因此對器械的種類和質量要求很高。例如對于人行道樹的病蟲害防治,要求噴藥高度必須超過樹冠的高度,很多藥器械難以達到要求;又如天牛的插毒簽防治等方法,由于樹體高,蟲口多集中在頂部,人力、物力、財力均不能滿足需要,從而影響防治效果。
3、環境污染
用藥不當不僅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而且還會威脅人們的健康,使園林病蟲害防治上適用的農藥種類受到限制。因此,許多農林業上使用效果好的農藥,在防治園林植物病蟲害上卻不宜使用。同時城市園林綠地或綠帶往往是多種植物構成的,農藥使用不當也會對某些植物產生藥害,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和觀賞價值。因此,在不了解一些新型農藥性狀的前提下,不宜大面積使用。
4、人工防治病蟲害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如防治天牛砍伐病枝、截干等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蟲口數量,也是目前西部偏遠城市廣泛采取的措施,但同時也破壞了樹形,失去了植物的整體美和破壞了植株間的協調性。
四、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未來發展
1、堅持可持續發展
植物――病蟲――天敵間遵循生物共生、循環、競爭的法則,存在某種自然控制關系,使病蟲種群密度始終維持在一個正常的水平上波動。只有病蟲害的危害后果超出經濟閾值方可考慮予以防治。防治上要求100%的防效是不科學的要求,它必然會導致生態失衡,造成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的嚴重后果,要達到持續的、有蟲不成災的效果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因此,在制定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策略時,從生態學的觀點出發,辯證地看待環境、植物、病害、蟲害、天敵和各種防治措施之間的內在聯系,堅持可持續發展,從控制病蟲害的基礎抓起,把病蟲害防治納入園林建設總體工程范疇。
2、加強綜合治理
園林植物的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逐漸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首先,科學的種植和管理,營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生態環境。在綠化設計時,從園林生態系統總體出發,依據主要病蟲的發生、危害和發展的環境要求,抓住影響病蟲的主要生態因子,通過科學種植、管理,營造出有利于園林植物和病蟲天敵發生繁衍的生態條件,達到預防或減少病蟲發生的目的。其次,要加強生態手段防治園林植物病蟲的研究,大力開展生物防治。利用害蟲天敵,選用生物農藥和化學信息素來防治園林害蟲,利用化學信息物質來控制害蟲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園林植物害蟲持續控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3、多種因素綜合考量
從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生態調控、綜合防治以及害蟲生態治理的角度考慮,僅以殺害有害生物個體為唯一目的的做法,不是最佳的防治效果,它必然會導致惡性循環和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因此必須以生物間動態平衡規律去考慮防治措施,防治病蟲的目的不是消滅害蟲,而是要控制病蟲,使其不對園林植物造成明顯的危害。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將預防放在第一位,把防治作為預防的補充。
結束語
園林植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情況復雜、要求較高的系統性工作,不僅需要園林的管理者具備加高的責任感,還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不同季節的病蟲害情況和防治措施,而且還要在工作中充分考慮人與生態環境等突出因素,要具備可持續發展理念,并將其應用在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止中,提高園林植物的質量,促進生態的平衡與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S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4-0123-01
由于果樹各種病蟲害的發生發展都有其特殊性,病蟲害的種類不同,防治措施也就不同。果樹受到病蟲害的危害,對果品質量和產量造成巨大的威脅,甚至絕收。目前,治理果樹病蟲害對我國果樹業的發展、果品產量、果樹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影響。果樹病蟲害防治現狀存在諸多誤區,要提高科學防治水平,果樹病蟲害防治必須走綜合防治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伊犁河谷地區素有“塞外江南”之稱,三面環山,境內有大小河流120余條,伊犁河谷得天獨厚的大陸性溫和濕潤氣候是新疆適宜發展果樹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伊犁州(包括山區)是我國蘋果的主要產區之一,為了深入了解蘋果主產區果樹病蟲害發生狀況,按照伊犁綜合實驗站要求,2011年伊犁林科院組成專家調研組,在當地各縣林業主管部門的配合下,對伊犁蘋果主產區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情況進行了實際調研,安排了果樹病蟲害發生測報以及防控工作。測報結果顯示,蘋果病蟲害發生種類主要有腐爛病、褐斑病、苦痘病、黑星病、蘋果棉蚜、紅蜘蛛、蘋果食心蟲類。
1 病蟲害發生特點
1.1 腐爛病
腐爛病菌是弱寄生真菌,其特點是好寄生潛伏,難發生,只有當負載量過大,樹體衰弱,凍害大發生時,腐爛病才會大發生。蘋果大年,產量過高的果園,腐爛病發病較重;產量低,樹勢強壯,發病輕。
1.2 褐斑病
蘋果褐斑病是蘋果樹早期落葉病的種類之一。
1.3 黑星病
蘋果黑星病發病初期,有針尖大小的小黑點在果實萼洼周圍出現,隨著病情的擴展,病斑直徑可達5 mm左右,且有病組織液流出,風干后呈白色泡沫狀。梗洼周圍及桐部也可見病斑。該病只發生在果皮表皮,不會引起果肉腐爛[1]。
1.4 紅蜘蛛
大量成螨和幼螨刺吸葉片汁液,破壞葉綠素,影響光合作用。早期危害嚴重,可使蘋果葉面積減少15%~27%,后期危害嚴重,引起提前落葉,當年果實減產,質量降低,并影響來年花芽形成,危害很大。
1.5 食心蟲
蘋果幼果受害后變成猴頭狀,危害嚴重造成“豆沙餡”,使果實失去商品價值。
2 發病因素
2.1 腐爛病
一是氣候條件影響。蘋果腐爛病受周期性的凍害影響嚴重,一般低洼積水、后期貪青、山地或砂地果園由于受凍害或日灼燒發病也較為嚴重;二是栽培管理影響:果園栽培管理管理粗放,果樹營養不良是腐爛病流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一般立地條件差、施肥不足、磷鉀肥不足、施肥時期或施肥技術不當均可引起早期落葉,進而導致樹勢衰弱,致使腐爛病發生。
2.2 褐斑病
褐斑病大發生的條件是果園郁閉,濕度大,光照通風不良是其大發生的先決條件。樹勢強,果量大,病蟲害重,反之則輕[2-3]。5―6月降雨早而多的年份發病早而重。7―8月高溫多雨,該病大流行。褐斑病以侵染幼葉為主,一般在花后的7~10 d開始侵染,后期發病。
2.3 紅蜘蛛
紅蜘蛛活潑性不夠,隨風飄蕩是其近距離擴展的主要途徑,附著在苗木和果品上的運輸則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夏季氣溫和空氣濕度是影響紅蜘蛛發生代數的重要因素,7―8月高溫干旱持續時間長,發生世代多,反之則減少,在平均氣溫為24~26 ℃的6―8月,每月可繁殖2~3代。此外,一方面應通過科學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性,也可減少紅蜘蛛的危害。另一方面紅蜘蛛的天敵昆蟲有食螨瓢蟲、草蜻蛉、捕食螨等,應保持益害蟲之間的動態平衡。
2.4 食心蟲
自幼蟲出土到成蟲羽化受當地降雨多少、頻率和溫度影響顯著。如5―6月降雨次數和雨量較多,土壤濕潤,日均氣溫19.3 ℃以上,則幼蟲出土和成蟲羽化順利,時間也較集中,不足2個月;反之,干旱少雨年份,出土時期推遲,出土不集中,時間可達80 d以上,且會影響下一代的發生量。
3 防治措施
3.1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一般即指農藥防治。應根據綠色食品的要求,選用對路農藥適時防治,注意配藥濃度要準確、噴藥技術要恰當,先樹上后樹下,先內膛后,防治果實病蟲害,藥重點噴灑在果實上,防治葉類病蟲,要把藥噴到葉子背面,噴均勻,噴藥量不宜過多,否則不僅浪費,還污染環境,多果園局部病蟲害發生時,可挑治[4]。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謝產物來防治病蟲,即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強化果樹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其優點是控制病蟲危害的時間長,不污染環境,對人畜安全,應用越來越廣泛。生物防治一般包括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病、食蟲動物治蟲、生物絕育法和激素法等。果園生物防治方法有以下幾種:①利用寄生性昆蟲,如寄生蜂;②利用捕食性昆蟲,如草蛉、瓢蟲、捕食螨;③利用昆蟲病原微生物,如莓繭菌、白僵菌等;④利用食蟲益鳥,如啄木鳥等;⑤利用抗生素防治病害,如多種農藥抗菌素;⑥利用昆蟲激素,如性激素、保幼激素等。
3.3 農業防治
加強果園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能力是腐爛病防治的根本措施之一。應從以下2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合理修剪,培養良好的樹形和樹勢,做到通風透光,惡化病蟲害的生活條件;二是通過農藝措施阻斷病蟲害的傳播途徑。
4 參考文獻
[1] 張和.果樹病蟲害的綜合防治[J].北方園藝,2009(9):222-224.
中圖分類號: S4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20.025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我國農業的發展水平也隨之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近幾年來,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迅速,極大推動了農業向可持續方向發展。但是在有機農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中病蟲害防治是當前面臨最為嚴重的問題,這就需要農業工作者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方法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1加強生態平衡的創建,開展多樣化種植
有機農業種植病蟲害主要是指在模擬自然生態體系的情況下,種植的作物更加多樣化,傳統種植單一作物容易形成統一的生態和資源條件,而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特別容易引起病蟲危害。由于病蟲種類少以及單一的生存環境,就導致益蟲不能夠很好的繁殖和生長,對病蟲無法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種植要趨向于多樣化,引入更多品種,豐富農業資源,構建一個均衡的生態環境,從而有效的控制害蟲對農作物的侵害。多樣性種植又分為時間多樣性和空間多樣性:時間多樣性主要是指掌握植物的種植時間以及準確的計算作物的收獲時間等;空間多樣性主要是指地理空間的多樣性、種植品種以及土壤的多樣性。通過構建生態多樣性,可以為益蟲的繁殖和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能夠更加有效的開展病蟲害防治。
2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管理
在選擇種子時,要選取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種,并在選取之后及時的進行種子處理,在播種前讓種子能夠得到充足的晾曬,之后放在溫水里面浸泡,最后挑出帶有病蟲的種子。另外,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相應調整和制定栽培制度,播種時間要盡可能的避開病蟲高發期,最好在蟲害和益蟲同步生長時,或是在不適合病蟲生長時進行播種。并在播種后及時做好蟲害藥物的播撒,有效消滅病蟲的根源。做好對田園的衛生等管理工作,保證種植環境的清潔和衛生。
3對農業蟲害進行綜合治理
為了我國農作物種植能夠更好的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對蟲害進行科學有效的綜合治理。在實際的治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社會發展以及經濟效益等綜合因素,切實有效的保持各方面能夠均衡發展。在防治蟲害之前,通過計算機準確的計算出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最大限度值,當監測系統發現蟲害已經超過了預定值就會自動預警,以便于及時的采取措施進行防治。如果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蟲害發生的密度不大,危害性較小,就可以通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對蟲害進行防治,從而節省人力和成本。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對病蟲進行防治,對于化學農藥要避免施用過多,盡可能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情況下,有效的防治蟲害。除此之外,從事農業的相關部門要積極的開展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工作,例如種植方式、改善土壤成分以及作物品種選擇等,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4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
我國長期以來主要是運用化學方法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防治,通過大量施用含有化學成分的農藥,將害蟲滅殺,收效好但弊端很多。首先,化學農藥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較多,如果人們食用了含有殘留農藥的農作物,身體健康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會危及生命;其次,采用化學方法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也會對環境、河水等生態系統造成比較大的危害,在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同時,也完全背離了可持續發展的準則。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例如在種植有機農作物的區域,養殖雞、鴨等以蟲子為食的家禽,有效的防治蟲害。利用昆蟲的趨光性,通過在燈光周圍布網對昆蟲進行捕殺,或者通過在農作物的周圍用紗網給昆蟲設置障礙等方式對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
5加強對種植人員的指導
在我國有機農業種植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農業技術人員相應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工作中,農業技術人員一定要做到深入田間、深入群眾以及深入研究三個方面,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與農民進行交流,開展問卷調查等方式,歸納整理出農業病蟲害防治方面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采取講座、發放傳單以及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對科學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能夠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農業部門要組織科技人員對種植人員進行定期開展多層次的培訓,有針對性的對他們各自的特點進行細致的指導,讓他們能夠真正的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科學合理的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6結語
病蟲害防治是有機農業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對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的原則和方法進行不斷的深入研究,從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艷兵.淺談有機農業病蟲害防治的核心[J].農業技術與裝備,2009,(14).
中圖分類號:S4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由于大棚溫室等保護地設施蔬菜的特殊生態條件,為蔬菜病蟲孳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蔬菜病蟲害發生種類、數量及危害程度明顯增加,并日趨猖獗,成為設施蔬菜生產的重要障礙,嚴重影響蔬菜的產量質量和市場供應,給菜農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做好棚室蔬菜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大棚蔬菜病蟲害發生特點
近年來,我國蔬菜面積迅速擴大,品種日益增多,栽培方式多樣,復種指數提高,特別是大量種植保護地和反季節蔬菜,使得多數蔬菜得以周年生產,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蔬菜作物的生態系統的平衡,致使蔬菜病蟲害的種類增多。當前我國已報道的蔬菜病蟲害有200余種,其中常年發生的病害有70多種,蟲害有50多種,幾乎任何一種蔬菜都可遭受病蟲害的侵染。另外,由于蔬菜種類增加、保護地面積擴大、栽培方式多樣、反季節栽培及國際交流頻繁等緣故,造成原來一些次要的病蟲害逐漸上升為主要病蟲害;還有因長期、過量、單一使用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越來越強,給防治帶來較大的困難。
二、大棚蔬菜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1、保護地設施一經建成,不易挪動,而棚室內蔬菜品種單一,主要是黃瓜、番茄、菜豆等,輪作困難,土壤中病菌逐年積累,數量增多,如枯萎病、疫病、核菌病、線蟲病等,隨著連作年限的增加,病情逐年加重。如黃瓜枯萎病近年普遍發生,有些棚室的發病率高達30%以上,嚴重影響黃瓜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2、棚室密閉條件好,棚室內水分不易散失,濕度大,晝夜溫差大,夜間溫度下降1℃,濕度提高3.5-4%,棚室的高濕使葉片表面常時間結霧,這對多種病害的發生很有利。如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都明顯重于露地。
3、保護地為病蟲提供越冬場所。一些病蟲在棚室可常年繁殖危害。如溫室白粉虱在露地不能越冬,溫室為其提供越冬場所。
4、棚室蔬菜上不合理的使用農藥,長期使用單一的品種,促使病蟲產生抗藥性,病害加重,蟲害猖獗;有些農戶常時間幾種農藥混配使用,一旦病菌對其產生抗性就無藥可治,甚至產生藥害,如黃瓜霜霉病采用克露加甲霜靈—錳鋅,一旦控制不住,就很難有特效藥進行防治,就會加重危害,嚴重的就會絕產。
5、保護地內混合種植,茬口不齊,不注意清潔田園,任意丟棄病果、病葉、病株,人為傳播病害,如黃瓜套種芹菜(葉菜),芹菜濕度大,黃瓜容易感染霜霉病,很難控制。栽培密度大,植株纖弱,抗逆性差,通風透光不好,品種抗病性變異等,都促使棚室病害重于露地。
6、塑料棚室不認真進行土壤消毒,土壤中殘留病菌多,種子表面帶菌不進行消毒處理;在培育秧苗時不進行配土,育不出狀苗,不考慮科學管理,尤其是不科學用水(陰雨天不能灌水),不科學用農藥(陰雨天噴藥,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加重病情),不能創造合理的生態條件,也是病害重的重要原因。
三、大棚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指利用農業管理手段和栽培技術,創造適宜蔬菜生長發育和有益生物生存繁殖而不利于病蟲發生的環境條件,避免病蟲的發生或減輕病蟲的危害。
1.1選擇抗病良種
在選擇適銷對路、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前提下,應選擇豐產、優質、抗病蟲、抗逆性強的品種。
1.2選擇生產基地
生產基地生態條件良好,無工礦企業污染源,遠離醫院、垃圾和主要交通要道,保護空氣和灌溉水清潔;基地菜田要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并符合土壤環境質量的規定。
1.3輪作倒茬
不要重茬,要合理安排茬口和不同種類蔬菜、不同抗性品種的布局。
1.4消毒
(1)種子消毒。根據當地主要病蟲害選用合適的消毒方法,如陽光曬種、溫湯浸種、干熱滅菌等。
(2)床上消毒。徹底清潔田園,因地制宜地選用無病蟲源的田園土、腐熟農家肥;苗床也可利用太陽能,蒸汽等進行高溫消毒。
(3)棚室消毒。定植前用DDV乳油拌上鋸末,按比例與硫磺粉混合并點燃,密閉24小時,徹底放風后定植,或定植前及生長期間用5%百菌清煙劑,每畝用80克,密閉熏煙消毒等,可防治多種病蟲害,架材可用福爾馬林消毒,也可采用高溫悶棚。
(4)肥料消毒。可以采用高溫堆肥、發酵等措施殺滅肥料中的病菌、蟲卵及害蟲。
1.5培育無病蟲壯苗。采用營養缽育苗,寒冷季節要提高地溫,促使根系發達,增強抗病力;網紗覆蓋苗床,減少病蟲發生。
1.6水肥管理。保持氮、磷、鉀肥適當比例,增施腐熟有機肥,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以增強蔬菜的整體抗性。
1.7生態調控。改進栽培方式,加強管理,控制溫室、大棚的生態條件。如改良土壤、深耕細作、合理密植、地面覆蓋、深溝高畦、微灌或暗灌以及通風降濕、高溫悶棚等措施減輕病蟲害發生。
2、開拓無害化防治技術
2.1應用防蟲網
應用30目、40目、50目聚乙烯防蟲網,設計探索防蟲網全棚覆蓋,天膜接裙邊網紗,小拱棚防蟲覆蓋技術,均有效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白粉虱發生,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夏秋季速生青菜栽培基本可以做到不使用化學農藥。
2.2種植誘集作物
如芋艿和堿蓬,可誘集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蟲集中產卵,人工撲殺,可壓低蟲、卵基數。
2.3應用頻振式殺蟲燈加誘蟲包。頻振式殺蟲燈加誘蟲包滅殺技術是物理、生化結合的創新技術,據統計,單燈15d誘殺斜紋夜蛾3158頭、甜菜夜蛾2235頭,控制面積2hm2,極大地減少田間蟲卵量。
2.4應用性信息素防治技術。性信息素以防治三大災害性害蟲為目的,在大田四周每50m設置1枚誘蕊,田間防治效果蟲、卵量減少58.54%,株害率減少51%。
2.5試驗應用紙質黃板粘卡。引進試驗設施中防治微型昆蟲的紙質黃板粘卡,經試驗,每只棚視作物配置,一般黃瓜大棚掛2250塊/hm2,可起到很好的殺蟲效果。
3、化學防治
3.1正確選用藥劑
根據病蟲害種類、農藥性質,采用不同的殺菌劑和殺蟲劑來防治,做到對癥下藥。所有使用的農藥都必須經過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登記,不要使用未取得登記和沒有生產許可證的農藥,特別是無廠名、無藥名、無說明的偽劣農藥。
3.2選用無毒、無殘留或低毒、低殘留的農藥
(1)選擇生物農藥或生化制劑農藥。如B.T.、8010、白僵菌、菜豐靈、昆蟲病毒、天霸、天力二號等。
(2)選擇特異昆蟲生長調節劑農藥。如:抑太保、卡死克、除蟲脲、滅幼脲、農夢特等。
(3)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如:敵百蟲、辛硫磷、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甲霜靈等。
(4)在災害性病蟲害造成毀滅性損失時,才選擇中等毒性和低殘留的農藥,如敵敵畏、樂果、速滅殺丁、天王星、敵克松等。
3.3掌握施藥時機。根據病蟲害的發病規律,找出薄弱環節,及時施藥,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看天氣施藥。一般應在無風的晴天進行,氣溫對藥效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要根據天氣情況,靈活施用農藥。
3.5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準則。
(1)嚴格掌握安全間隔期。各種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同,一般是夏季為7天、冬季10天左右。
(2)嚴格按規定施藥。遵守農藥使用的范圍、防治對象、用藥量、用藥限次等事項,不得盲目更改。
(3)遵守農藥安全操作規程。農藥應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配藥人員要戴膠皮手套,拌過藥的種子應盡量用機具播種,施藥人員必須全身防護,操作時禁止吸煙、喝水、吃東西;不能擦嘴、擦臉、擦眼睛;每天施藥時間一般不得超過6小時,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脫去污染的衣服鞋帽手套,漱口,擦洗手、臉和皮膚等暴露部位,并及時到醫院治療。
4、生物防治
4.1昆蟲天敵
如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蟲、小菜蛾、斜紋夜蛾、菜螟、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草蛉可捕食蚜蟲、粉虱、葉螨等多種鱗翅目害蟲卵和初孵幼蟲,麗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捕食性蜘蛛和螨類防治螨類;瓢蟲、食蚜蠅、獵蝽等也是捕食性天敵。
4.2微生物防治
蘇云金桿菌(B.T.)、白僵菌、綠僵菌可防治小菜蛾、菜青蟲;昆蟲病毒如甜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可防治甜菜夜蛾,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可防治棉鈴蟲和煙青蟲,小菜蛾和菜青蟲顆粒病毒可分別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蟲,阿維菌素類抗生素、微孢子蟲等原生動物也可殺蟲。
結束語
任何一種防治方法都不是萬能的,依靠單一的方法防治病蟲害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來控制病蟲害,是大棚蔬菜生產的關鍵策略。
參考文獻
0 引言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從維護生態平衡的觀點出發,采取綜合防治和生態控制措施,強化預防工作,實行綜合治理。在指導思想上,要實現由重除治向重預防轉變。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綜合性營林措施,搞好重點林業工程項目,將病蟲害預防措施納入規劃設計中,實現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轉變。
1 綜合治理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各有其優點和局限性,單靠其中某一種措施往往不能達到防治的目的,有時還會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專家小組對綜合治理下了如下定義:害蟲綜合治理是一種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蟲的發生,避免相互矛盾,盡量發揮有機地調和作用,保持經濟允許水平之下的防治體系。
2 綜合治理的原則
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是一個病蟲控制的系統工程,即從生態學觀點出發,在整個森林 增加投入是保證森林病蟲害防治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執行“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堅持以地方投入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的原則,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投入機制,努力增加防治投入。各級財政部門要將救災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保證防治工作的正常開展。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堅決貫徹《林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林護字〔1997〕27號),從育林基金中提取3-4%,用于病蟲害防治。在國家重點林業工程投資中,也要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病蟲害預防和除治。要強化森防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生產、栽植及養護管理等過程中,都要有計劃地應用改善栽植養護技術,調節生態環境,預防病蟲害的發生,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標準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為防治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加強自然防治能力。
在實行綜合治理的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2.1 從生態學角度出發 森林、病蟲、天敵三者之間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約。當它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環境中時,它們的發生、消長、生存又與這個環境的狀態關系極為密切。這些生物與環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綜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養護管理過程中,通過有針對性地調節和操縱生態系統里某些組成部分,以創造一個有利于植物及病蟲天敵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蟲孳生和發展的環境條件,從而預防或減少病蟲的發生與危害。
2.2 從安全角度出發 根據森林生態系統里各組成成分的運動規律和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既針對不同對象,又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當時和以后的影響,靈活、協調地選用一種或幾種適合園林實際條件的有效技術和方法。如園林管理技術、病蟲天敵的保護和利用、物理機械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對不同的病蟲害,采用不同對策。幾項措施取長補短,相互輔佐,并注意實施的時間和方法,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將對生態系統內外產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蟲危害,又保護了人、天敵和植物的安全。
2.3 從保護環境,恢復和促進生態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發 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學農藥的使用,而是要求從病蟲、植物、天敵、環境之間的自然關系出發,科學地選擇及合理地使用農藥,在城市園林中應特別注意選擇高效、無毒或低毒、污染輕、有選擇性的農藥(如蘇云金桿菌乳劑、滅幼脲等),防止對人畜造成毒害,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充分保護和利用天敵,逐步加強自然控制的各個因素,不斷增強自然控制力。
2.4 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 防治病蟲的目的是為了控制病蟲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經濟損失。因而經濟允許水平(經濟閥值)是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概念。人們必須研究病蟲的數量發展到何種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蟲達到造成經濟損失的程度,這就是防治指標。病蟲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標,可不防治;否則,必須掌握有利時機,及時防治。順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鎮街道、公園綠地、廠礦及企事業單位的園林綠化為主體時,則不完全適合上述經濟觀點。因該園林模式是以生
態及綠化觀賞效益為目的,而非經濟效益,且不可單純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病蟲的防治。
3 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種植規劃 在考慮城市美化的基礎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種,要注意長遠解決病蟲害問題。針對本地區發生嚴重的害蟲種類,減少其喜食植物的種植,多規劃和栽植抗病蟲的或耐性強的植物,減少有害生物的適生寄主。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個體系”建設 近年來,外來有害生物對我國林業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尤其是美國白蛾在我區周邊的天津、遼寧、河北、陜西等地嚴重發生,直接對我區林業構成威脅。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防患于未然。海關、商檢、森檢部門和木材檢查站要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嚴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業部門要堅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監測工作,適時開展專項調查,發現病死樹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時上報送檢。
3.3 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蟲的發生和危害在相當程度上與植物的生長勢相關。對生長勢差的應及時施肥、澆水、松土鋤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并結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蟲枝條。這樣不但可以調節植物養分,還可以減少病蟲來源,通風透光增強樹勢,營造不利于病蟲害越冬、繁衍、為害的環境條件。
3.4 推廣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
3.4.1 保護利用天敵,開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顯著的。一旦天敵在田間建立了自己的種群,它就可以長期持續地對害蟲發揮控制作用,這是化學農藥所無法達到的。城市具備開展生物防治的條件,一是城市林業種類豐富,適合天敵的生存和繁衍,我們應該加強對天敵的利用和保護,盡量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創造利于天敵群落發展的條件。二是城市建筑對園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島生態”有利于釋放天敵。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加強了對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護工作新的管理標準,特別是作為可持續植物保護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術,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產和銷售害蟲天敵產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3.4.2 選擇使用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能有效地保護天敵,消滅害蟲,對人畜危害小,對環境污染小,相對于化學農藥來講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劑防治國槐尺蠖,每年噴兩遍藥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學農藥每代害蟲都必須防治兩遍以上。1987年鄭州市森林大袋蛾大發生,危害成災,施用生物農藥滅幼脲進行超低容量飛噴防治,防治效果達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該蟲再度大發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滅了害蟲又保護了天敵。生物農藥除了bt 乳劑、滅幼脲外,最近幾年生產的花保、煙滲堿等,這些都是防治園林病蟲害的首選農藥。
關鍵詞:森林 病蟲害 綜合防治方法
0 引言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從維護生態平衡的觀點出發,采取綜合防治和生態控制措施,強化預防工作,實行綜合治理。在指導思想上,要實現由重除治向重預防轉變。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綜合性營林措施,搞好重點林業工程項目,將病蟲害預防措施納入規劃設計中,實現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轉變。
1 綜合治理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各有其優點和局限性,單靠其中某一種措施往往不能達到防治的目的,有時還會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專家小組對綜合治理下了如下定義:害蟲綜合治理是一種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蟲的發生,避免相互矛盾,盡量發揮有機地調和作用,保持經濟允許水平之下的防治體系。
2 綜合治理的原則
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是一個病蟲控制的系統工程,即從生態學觀點出發,在整個森林生產、栽植及養護管理等過程中,都要有計劃地應用改善栽植養護技術,調節生態環境,預防病蟲害的發生,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標準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為防治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加強自然防治能力。
在實行綜合治理的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2.1 從生態學角度出發 森林、病蟲、天敵三者之間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約。當它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環境中時,它們的發生、消長、生存又與這個環境的狀態關系極為密切。這些生物與環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綜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養護管理過程中,通過有針對性地調節和操縱生態系統里某些組成部分,以創造一個有利于植物及病蟲天敵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蟲孳生和發展的環境條件,從而預防或減少病蟲的發生與危害。
2.2 從安全角度出發 根據森林生態系統里各組成成分的運動規律和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既針對不同對象,又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當時和以后的影響,靈活、協調地選用一種或幾種適合園林實際條件的有效技術和方法。如園林管理技術、病蟲天敵的保護和利用、物理機械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對不同的病蟲害,采用不同對策。幾項措施取長補短,相互輔佐,并注意實施的時間和方法,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將對生態系統內外產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蟲危害,又保護了人、天敵和植物的安全。
2.3 從保護環境,恢復和促進生態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發 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學農藥的使用,而是要求從病蟲、植物、天敵、環境之間的自然關系出發,科學地選擇及合理地使用農藥,在城市園林中應特別注意選擇高效、無毒或低毒、污染輕、有選擇性的農藥(如蘇云金桿菌乳劑、滅幼脲等),防止對人畜造成毒害,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充分保護和利用天敵,逐步加強自然控制的各個因素,不斷增強自然控制力。
2.4 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 防治病蟲的目的是為了控制病蟲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經濟損失。因而經濟允許水平(經濟閥值)是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概念。人們必須研究病蟲的數量發展到何種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蟲達到造成經濟損失的程度,這就是防治指標。病蟲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標,可不防治;否則,必須掌握有利時機,及時防治。順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鎮街道、公園綠地、廠礦及企事業單位的園林綠化為主體時,則不完全適合上述經濟觀點。因該園林模式是以生態及綠化觀賞效益為目的,而非經濟效益,且不可單純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病蟲的防治。
3 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種植規劃 在考慮城市美化的基礎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種,要注意長遠解決病蟲害問題。針對本地區發生嚴重的害蟲種類,減少其喜食植物的種植,多規劃和栽植抗病蟲的或耐性強的植物,減少有害生物的適生寄主。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個體系”建設 近年來,外來有害生物對我國林業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尤其是美國白蛾在我區周邊的天津、遼寧、河北、陜西等地嚴重發生,直接對我區林業構成威脅。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防患于未然。海關、商檢、森檢部門和木材檢查站要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嚴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業部門要堅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監測工作,適時開展專項調查,發現病死樹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時上報送檢。
3.3 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蟲的發生和危害在相當程度上與植物的生長勢相關。對生長勢差的應及時施肥、澆水、松土鋤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并結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蟲枝條。這樣不但可以調節植物養分,還可以減少病蟲來源,通風透光增強樹勢,營造不利于病蟲害越冬、繁衍、為害的環境條件。
3.4 推廣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
3.4.1 保護利用天敵,開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顯著的。一旦天敵在田間建立了自己的種群,它就可以長期持續地對害蟲發揮控制作用,這是化學農藥所無法達到的。城市具備開展生物防治的條件,一是城市林業種類豐富,適合天敵的生存和繁衍,我們應該加強對天敵的利用和保護,盡量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創造利于天敵群落發展的條件。二是城市建筑對園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島生態”有利于釋放天敵。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加強了對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護工作新的管理標準,特別是作為可持續植物保護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術,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產和銷售害蟲天敵產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3.4.2 選擇使用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能有效地保護天敵,消滅害蟲,對人畜危害小,對環境污染小,相對于化學農藥來講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劑防治國槐尺蠖,每年噴兩遍藥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學農藥每代害蟲都必須防治兩遍以上。1987年鄭州市森林大袋蛾大發生,危害成災,施用生物農藥滅幼脲進行超低容量飛噴防治,防治效果達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該蟲再度大發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滅了害蟲又保護了天敵。生物農藥除了Bt 乳劑、滅幼脲外,最近幾年生產的花保、煙滲堿等,這些都是防治園林病蟲害的首選農藥。
3.5 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化學防治只在必需應急時進行,實施靶標防治,盡可能地選用具有選擇性、低毒、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少用或不用廣譜性的化學農藥,經常變化用藥品種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施藥方式也應采取涂莖、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水稻作為一種人們非常喜愛的主食,經常出現在大家的餐桌上。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深受愛戴。水稻產量的多少卻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市場價格和供給,無時無刻的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于環境污染、溫室效應產生,使得生態氣候逐漸溫暖,越來越適宜害蟲的生存。不同的種植方式、方法和對病蟲害預防、控制手段的不當也增加了病蟲害的發生幾率。農業部《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要求堅持農藥減量與保產并舉,數量與質量并重,生產與生態統籌,節本與增效兼顧。
一、影響水稻產量的病蟲害發生因素
工業生產導致環境污染,從而引發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適宜的溫度是很多生物生長繁育的條件。危害水稻等農作物的害蟲也在其中,在溫暖的大環境里,它們的繁殖速率提高,生長速度加快。適宜的溫度也促生了很多細菌病菌的生長,于是它們共同影響著水稻的產量。
二、病蟲害的種類
病害有好多種,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紋枯病、稻曲病、水稻稻瘟病、惡苗病、綿腐病等。蟲害類型又以稻飛虱、稻三化螟、稻卷葉螟等尤為顯著。
三、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現狀
(一)輕病害重蟲害
相比較蟲害發病的明顯特征,水稻病害的防治往往會被忽略,例如由灰飛虱隱藏在苗株根部所引起的條紋葉枯病。如果在前期被發現積極防治就不會出現由局部擴散到全部的條紋葉枯病。
(二)重后期輕前期
許多水稻病害的防治如果在前期被發現防治,就不會導致后期蟲子生長蟲齡不齊、蟲子品種多樣,造成不好根除的局面。許多農民認為前期有分蘗,可以不用防蟲,但是事實卻是截然相反。
(三)輕綜合防治,重視藥劑
由于缺乏綜合全面的考慮,很多種植戶沒有想到在育苗時就可以選擇抗病的品種,種植時采用寬株窄距的方式來防治后期出現的稻紋枯病,農戶們大都只是在水稻生病時用農藥圍追堵截殺死的病蟲害。其實完全可以從育苗、種植方式還有延緩種植期等方面來防治。
(四)重防治日期,輕藥種選擇
農戶們一般都是在植保部門下達的防蟲時間內進行防治,然而對于防治藥品的選擇卻疏忽大意。由于農藥品種的多樣性,殺蟲治病效果存在差異,農戶相對缺乏專業知識,農戶自主選擇的產品不一定具有同等的效力,這樣一來防治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三、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普遍有以下幾種
對于水稻病蟲害的防治還是遵循防為主,治為輔助的方式,從育種到施肥、澆水等合理選擇安排。出現問題時用物理配合生物、化學等方法共同的防治。
(一)苗株品種的選擇
在水稻育種的初期需要選擇適應性強一些、抗病性也強而且高產的品種來種植,例如一些深兩優5814、廣八優165等抗稻褐飛虱病的品種,抗水稻瘟病的汕優94-4,穗豐占681對于預防白葉枯病也有很好的效果。播種前將所有種子在農藥或者溫水里泡一泡,能預防某些病菌對水稻的傳染。
(二)水稻科學施肥
稻田里的施肥需要注意有機肥、無機肥合理配比,并且與氮磷鉀合理搭配,配合測土配方施肥,滿足水稻對于養分的需求。還要注意某些含氮量高的肥效,對于某些病蟲害發生率會有增加,只有合理搭配施肥才能讓水稻生長態勢良好。
(三)水分合理灌溉
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調節田間的氣候。例如水稻各個時期所需的水分不同,可以用薄露灌溉或者干濕交替灌溉方法。
(四)綠色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技術
用自然天敵的控害技術:利用寄生蜂還有寄生蠅來干擾害蟲種群,對其進行抑制。還可以用信息干擾素,干擾害蟲,降低繁殖率。生物防治沒有環境污染,選擇性較高,對于病蟲害防治有長久作用效果。一般30天內,不打農藥,培育天敵的繁殖,過了30天,可以適度噴灑。還可以采取稻鴨共存的飼養方式,在水稻分蘗非常旺盛的時候,每667畝可以放養15天大的小鴨子15只,通過鴨子在田間的飛行采食來抑制稻飛虱,而且還可以給稻田除草。
(五)綠色防控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是區別于化學防治方法,利用一些光譜來消滅趨光性的昆蟲,通過改變溫度、通過一些電流產品,破壞害蟲的生存環境來進行滅蟲。在種子播種前,用熱力學的辦法把里面的病菌清除。
(六)科學用藥化學防治方法
化學防治方法就是通過農藥等化學類藥劑對于病蟲害進行剿殺。優點是作用快,效果好,但是使用不合理很容易使病蟲產生抗藥性,所以需掌握藥量。缺點是不可以阻斷病蟲的繁殖。
1.對于水稻病蟲害農藥的噴灑無疑是最快速的方法,然而方法不當很容易引起病蟲害抗藥性的增加,所以要想農藥既能夠發揮作用,又不至于產生副作用,就必須合理配伍。首先施藥時間要和植保部建議的時間相同,最好能做到專業化統防統治;其次要遵循能一起殺絕不單獨殺的原則,這樣藥物可以達到最大化利用率。施藥時還需要弄清楚癥狀,好對癥下藥,所謂對癥下藥有奇效。
2.如果天敵可以解決的,最好不要用藥物。而且還可以選用既能殺死害蟲,同時還可以保護天敵的藥物,這樣可以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