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7:13:1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微企業發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目前我國小微企業按企業組織形式劃分主要有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公司制企業三種。
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合伙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伙企業和有限合伙企業。
公司是指股東依照公司法的規定,以出資方式設立,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或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獨立法人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
二、小微企業組織法定形式的選擇
(一)資本的限制
現行法律對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公司制企業的最低注冊資本額的要求是不同的。對個人獨資企業設立的資本要求僅僅是“有投資人申報的出資”;對合伙企業設立的資本要求也僅僅是“有合伙人認繳或者實際繳付的出資”而已。可見,法律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注冊資本要求很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三萬元。從上述法律的規定看,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設立門檻比較低,相對來講,公司的設立門檻較高。
投資者基于上述法律的規定,根據自己的資本實力對企業組織形式進行選擇。投資者資本較少,可以考慮選擇獨資企業或合伙企業形式。投資者資本雄厚,則可以直接選擇公司制企業。
(二)投資的風險和責任
投資的風險和責任對選擇企業組織形式有著重要影響。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要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即當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企業債務的,投資人應當以其個人的其他財產予以清償。即使在“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后,原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償還責任”。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風險較大。
根據合伙企業法的規定,普通合伙人對合伙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即使合伙企業依法被宣告破產,其責任仍繼續承擔,風險較大。有限合伙人雖然對合伙企業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但失去了控制企業和管理企業的權利,風險仍然較大。
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或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公司的股東可以選舉自己或自己信任的人進行管理,掌握著公司的控制權和經營管理權。因此,風險較小。
從這三部法律的規定來看,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者承擔無限責任,經營風險較大;合伙企業的普通合伙人共同承擔合伙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責任,從這方面看,合伙企業的風險和責任相對于獨資企業要分散一些。但是,由于合伙人之間的連帶無限責任使合伙人需要對其合伙人的經營行為負責,更加重了合伙人的風險。公司的投資者——股東僅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或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其承擔的是有限責任,且股東互相之間并不承擔連帶責任,從而有效地降低了經營風險,使風險成為可以控制的。從投資者的責任和風險這方面來看,有限責任公司應該成為投資者的首選。
(三)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的能力
企業的融資渠道不外乎投資者的投資和企業的對外借債。就投資者的自身投資而言,個人獨資企業是由一個自然人投資。一個人的資金終歸有限,以個人名義借貸款難度也較大,企業規模往往較小。因此,個人獨資企業限制了企業的擴展和大規模經營。
合伙企業作為一種聯合經營方式,由于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并沒有上限的規定,如果合伙人較多,就可以籌措到較多的資金,并使得企業從外部獲得貸款的信用能力增強、擴大了企業的資金來源。這樣不論是企業的內部資金或外部資金的數量均大大超過單一業主制企業,有利于擴大經營規模。
公司制企業可以以發行股票和債券等方式募集資金,極大的擴大了企業的資金來源,使企業規模突破了資金的限制,得以集聚和利用社會資本使自身得到迅速擴展。
相對于公司而言,合伙企業的資金來源和企業信用能力有限,不能發行股票和債券,這使得合伙企業的規模不可能太大。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個人獨資企業的內部融資能力和外部融資能力較弱,合伙企業由于合伙人較多,內部融資能力較強。但由于普通合伙人的無限連帶責任性質,導致合伙企業的合伙人不可能太多,故而影響其內部融資能力,進而影響其間外部資能力。公司則不同。由于股東承擔有限責任,風險較小,可以吸引大量投資者加入,內部融資能力較強。公司也可以發行公司債券,其外部融資能力也較強。
投資者一般選擇融資能力較強的企業組織形式。
(四)科學的決策與管理的成本
個人獨資企業一般由投資者自己直接管理,所有者和經營者二者合一,機會主義行為不可能發生,因而,管理成本較低。但由于一個人進行決策,一旦考慮不周,往往給企業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合伙企業由于合伙人之間共同決策和管理,提高了企業決策的正確性。合伙人對執行合伙事務享有同等的權利,但在合伙人較多的情況下,不可能人人都參與管理同一事務,他們委托一個或者數個合伙人執行合伙事務,執行合伙事務的合伙人的產生機會主義的可能性較大。不執行合伙事務的合伙人有權監督執行事務合伙人執行合伙事務的情況,由此加大了管理成本。
公司設有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監督機構健全,保證了公司決策的準確性。由于股東委托董事會管理公司,就會產生機會主義。為了避免機會主義對公司利益的侵害,由監事會對董事和經理的行為進行監督,從而增加了監督管理成本。
從科學的決策角度看,公司這種組織形式是投資者最優選擇,合伙企業次之,獨資企業最后。從降低管理成本的角度看,獨資企業是投資者最優選擇,合伙企業次之,公司企業最后。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五)稅收的負擔
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稅收的負擔是不同的。對于公司而言,存在著重復征稅的問題,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則不存在著這個問題。根據我國稅收法律的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不繳納企業所得稅,只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公司分配利潤需繳納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然后,稅后利潤再分配給股東。如果股東是自然人,需按20%的稅率再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是股東是法人企業,則需再按33%繳納企業所得稅。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投資人稅收負擔較輕,公司的投資人——股東因存在著公司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雙重稅收,稅收負擔較重。這也是投資者需要考慮的。
企業組織形式的選擇一般要考慮以上五種因素,無論哪一種企業形式,都是有利有弊,但總起來看,選擇公司制這種企業形式應是利多弊少。
三、公司化改造促進小微企業發展
(一)通過公司化改造規避企業經營風險——有限責任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都是投資人的投資風險和責任較大的企業。從2000年以來的調查材料看,有不少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投資人經營失敗,是因為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而傾家蕩產,永無翻身之日。為了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鼓勵投資人的投資,西方國家創制出了有限責任制度,把責任和風險控制在投資者所投資金的額度內。公司就是這樣的一種企業組織。因此,將大量的小微企業中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改造成為公司制企業,有效地規避經營中風險,實現小微企業持續的發展。
(二)通過公司化改造達到科學集中管理
企業是人的要素、物的要素、技術的要素等諸要素的集合,但這些都是死的要素,要想使企業運轉起來并發展壯大,就必須進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可以說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很多企業都是因為管理不善而破產的。要想進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須有一個科學的組織機構、合理的權利分配和有效的運行機制。而個人獨資企業權力集中、管理簡便,責、權、利高度統一于投資人,不能保證投資決策的正確性,一旦投資決策失誤,后果不堪設想。
合伙企業是一種合伙人共有的企業組織形式,企業產權不明晰,責任不明確,各合伙人都有管理權,管理難以統一和集中,很難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同個人獨資企業一樣,一旦投資決策失誤,后果也不堪設想。
而公司這種企業形式則建立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權分立的組織機構,實現了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了專門的公司管理機構—董事會,從而保證了投資決策的科學性,避免公司投資決策失誤。
在被調查的2916家企業組織形式中,臨沂市小微企業組織形式大多數是公司制,并以有限責任公司為主,占被調查企業的53%; 從形式來看,臨沂市的小微企業組織形式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從調查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公司的形式與其內容是不一致的,有的投資者雖然采取了公司形式,但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形同虛設,在實際運作中內部的控制系統依然是個人或家庭權威,形式上是公司,實質是家族企業,甚至是個人獨資企業。有的甚至用名義股東形式規避公司法對股東人數上要求。對于這種具有公司形式的企業,也必須進行公司制改造,將其改造成實質上的公司,幫助他們建立起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科學的投資決策,減少投資決策失誤,保障公司健康發展。
(三)通過公司化改造進行融資
企業進入的行業不同,對資本的需求不同;經營范圍不同,對資本的需求也不同;企業發展的階段不同,對資本的需求也不同。像冶金工業、石油工業、機械制造業等行業,對資本的要求就很多。蔬菜、水果等產品的生產則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的資本較少。企業在創立初期,由于業務量不大,需要的資本不多,但企業進入成長期和成熟期后,業務量增大,需要的資本較大。同時為實現規模效應,降低單位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和競爭力,也會使企業資本需求大量增加。通過兼并重組進行公司化改造,可以吸收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加入新的公司企業,擴大企業的規模,或者通過發行新股的方式直接進行融資,獲取企業所需的資金。
對企業進行公司化改造之后,除了上述公司法律制度給企業所帶來的優勢外,從經濟學意義上對企業的發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一是通過兼并重組的公司化改造,可以將企業的規模做大做強,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二是通過兼并重組的公司化改造,可以繞開資金、技術、銷售渠道、客戶和經驗等各種各樣的壁壘,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對小微企業公司化改造的基本途徑就是走企業兼并重組、改造之路。兼并重組從19世紀末起就被西方企業界所采用,其對西方經濟的飛速發展、跨國公司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現在,正是企業兼并重組的時機。中央政府為了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增強抵御國際市場風險能力,2010年8月28日,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因此,我們必須抓住經濟形勢低迷和國家大力支持的有利時機,在兼并重組的同時對企業進行公司化改造,從而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條.
[2] 趙旭東.公司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八條第二款第三項.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
一、小微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創業的道路,因而小微企業便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自2011年以來,相繼出臺一系列的支持與扶持政策,希望能使小微經濟更加活躍。但是在目前我國國民經濟增長放緩,經濟結構轉型壓力上升的大背景下,小微企業發展仍然障礙與問題頗多:地區分布與城鄉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與行業分布不合理;稅費優惠政策不足,政府政策服務體系不完善;融資渠道缺乏創新,信用擔保不完善;發展服務包括教育培訓、咨詢輔導、信息網絡共享平臺、技術支持等體系缺乏;
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小微企業大約提供了近75%的城鎮就業機會。從新增就業來看90%以上要靠小微企業,從就業的存量來看有80%是靠小微企業。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國政府也充分認識到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總理曾在在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中倡導: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在此之后更是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務院還出臺了多項減稅、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等措施,從多方面體現政府對小微企業的呵護。盡管小微企業得到了國家社會的多項支持,但由于小微企業本身所具有的各方面問題使其與大型企業相比仍存在許多問題與漏洞。
據統計,我國現在總計有超過四千萬的中小企業,而其中實現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在當前社會信息化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資金的問題,大多數小微企業沒有應用信息管理系統,因此大多數小微企業的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控制,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不占優勢,制約了小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小微企業面臨的困境
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以及小微企業自身的漏洞與缺陷使得小微企業生存狀況、發展前景堪憂。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9萬戶小微企業抽樣調查,2014年第一季度,工業小型微型企業經營狀況好或很好的比例僅為21.1%,比去年底下降了1.7個百分點。其中,微型企業經營狀況好或很好的比例僅為18.3%。
也有統計數據表明,歐洲、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2.5年,美國競爭相對激烈,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也達8.2年。而在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業還不到3年。我國小微企業存活時間比之發達國家實在是相距甚遠。小微企業最大的問題源于他規模小,經不起風浪,而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來自于國外國內的激烈競爭使得很多小微企業倒閉破產。小微企業要得到發展,就必須正視自身的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在小微企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中,主要有四個問題真正制約著小微企業的發展。
1、員工素質較低、流動性大。小微企業主要以機械加工業、服裝加工業、配件加工業、農機制造業居多。這些行業都是需要一定技術的,在員工真是入職之前都要經過相應的培訓,并且一般這類工作勞動強度比較大,但是收入不高。致使有相當一部分工人無法長期再次工作下去,員工流動比較大。而對于這種小微企業來說員工培訓的支出隨著員工流動的增大也成為企業重要支出的一部分,增加企業壓力。工廠工人流動性大,崗位不穩定,容易形成用工荒,招工難局面。再者隨著三農問題的不斷解決,農村各類產業的大發展,農村發展的機會更多,農民工返鄉者越來越多也是小微企業招工難的一個因素。
2、稅費較高,企業負擔重。對于小微企業來說,每年營業額度本來就很有限,但是還是要繳納一系列的稅務,列如:增值稅、營業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印花稅等等十幾個稅種。而對名目繁多的收費有苦難言。許多小微企業都是在沉重的稅費負擔中艱難運作。
3、融資渠道窄、成本高。當前融資難的問題困擾著小微企業,嚴重阻礙了小微企業的發展,小微企業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受到極大得威脅。要想盡快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讓小微企業繼續發揮其強大的作用,不只是政府的工作重點,也是社會各界需要去關注的重點。得不到國有金融企業的支持并且本身缺少資產做抵押進行借貸,許多小微企業為解決資金短缺難題,走地下融資渠道,借高利貸解決創業和經營的資金需求。很多小微企業由于無法償還高利貸面臨危機。
三、針對小微企業發展問題的解決方案
1、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工難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企業想要留住員工,必須提供員工可以接受的福利待遇。目前,小微企業沒有更多精力財力去提高員工福利,政府可以在這方面給予幫助,小微企業的員工由政府幫助補全五險一金福利待遇。政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外來務工人員可以得到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保障。針對小微企業員工可以給于一定的工資補助等。
2、政府出臺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減稅免稅政策,建設健全信貸體系。督促商業銀行建立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機構體系,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3、政府應作為橋梁將民間資本與小企業對接,縮小銀行存款與民間借貸的利率差。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困境,擴大面向小微企業的金融供給。
參考文獻:
[1]沈國儒.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情況與對策[J].華北金融,2012(08).
[2]丁振闊,周勁波.淺論微型企業從小企業中獨立出來的意義[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4).
[3]王曉東.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優化我國小微企業財務管理[J].中國市場,2012(31).
一、小微工業企業發展現狀 (一)小微工業企業數量多,總量大,吸納就業能力強。
20xx年一季度,XX縣小微工業企業達到161戶,占全部工業企業的95.8%。從業人員2.1萬人,占全部工業企業從業人員的91%。據測算,一季度全縣小微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087萬元,同比增長10.7%(按可比價),占全縣工業經濟總量的 31.96%。從調研情況看,除部分行業和企業效益滑坡,少數企業出現停產半停產外,絕大部分企業基本實現正常運轉。
(二)小微工業企業行業分布廣,特色產業優勢突出。
XX縣小微工業企業分布廣、特色鮮明,全縣小微工業企業已涉及磚瓦制造、小水電、砂石開采、清真食品加工、磚雕、酒的制造等20多個行業,形成了黃酒制造、磚雕、清真食品等具有鮮明地區特征的特色產業,圍繞這些產業,延伸鏈條,推進戰略重組,做大做強,已成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主角。
(三)小微工業企業依據經濟園區這一發展平臺,進一步推進發展進程。
近年來,XX縣不斷加快工業化進程,著力加大工業園區的建設力度,為小微工業企業搭建了良好的發展平臺。目前,已有69家工業企業入駐甘肅臨夏經濟開發區,同時加大扶持力度,落實減免稅政策,定期開展銀企交流活動,近期又出臺了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園區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激勵措施,為小微工業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政策動力。
二、小微工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及原因 (一)企業持續增效難度加大。
XX縣小微工業企業主要是小水電、磚瓦制造、砂石開采等初級產品加工,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以房地產為主的固定資產投資的下降,使小微工業企業市場需求不足,產成品庫存增加,特別是小水電企業由于天氣干旱,上游水量減少,不能正常發電,開工不足,導致生產設備利用率下降。
(二)周轉資金依然短缺。
目前,企業的融資渠道有三種:向銀行申請貸款、發行企業債券、發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資。后兩者對小微工業企業來說都不現實,實際上,小微工業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越來越困難,主要是工業企業不具有銀行貸款要求的房產地產等抵押物,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十分狹窄。
(三)工業產業結構不夠優化。
新技術企業偏少,產業技術含量不高,企業對科技研發投入較低,缺乏創新人才,在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進展緩慢,產品依然存在量大質低的現象,抵抗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薄弱。
(四)市場形勢不容樂觀。
一是成本上升。近年來,各類原材料價格波動大,影響了小微工業企業的正常生產。同時隨著勞動合同法的貫徹實施,小微企業勞動合同管理逐步規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增加。二是銷售不暢。通過調查顯示60%以上的企業出現庫存增加、訂單不足和銷售下降的情況。三是利潤下滑。小微企業缺乏市場議價權,各類生產成本的上升進一步擠壓了本已微薄的利潤空間,不少企業通過壓縮生產規模來保本經營,一些企業甚至放棄已有訂單。
三、推進小微工業企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議制定小微工業企業發展規劃,引導小微工業企業從事國家急需發展的新型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扶持地方特色產業的開發與利用,鼓勵和支持企業對原材料進行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建議在稅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傾斜,從財稅扶持、企業貸款、防范金融風險、科技創新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
針對中小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較弱的實際,建議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出臺有關政策,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機構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同時,建議成立創新扶持基金,鼓勵企業自建或聯合建立產品研發中心、試制中心、檢測中心等科技機構,對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工業企業提供政策指導和財力支撐。
(三)進一步破解瓶頸制約。
在融資方面,積極引導民間借貸陽光化、規范化,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金融部門降低貸款門檻,對于科技創新企業放寬貸款政策,確保企業發展資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議制定針對土地整理和置換的專門文件,對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小微工業企業實行土地優惠政策,提高項目建設用地獎勵指標。同時拓寬信息渠道,增強信息服務。
(四)進一步推進轉型升級。
江西省將2012年確定為“中小企業品質和服務提升年”,今年江西省中小企業力爭完成增加值7500億元,力爭扶持1000家小微型企業上規模,催生1萬家小微企業。這樣的目標如何實現?調查發現,在眾多的助推措施中,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條措施是創辦“創業大學”,向創業者提供知識與技能,大搞人才孵化,打造領軍人才,推動微企發展。“創業大學”沒有校園、沒有固定老師、不發正式文憑茸至沿右整規教室但每次開課總是爆滿,想要報名的學員門庭若市,老師沒有報酬,照樣講得津津有味。江西省計劃通過“創業大學”,每年為企業輸送1000名以上高層管理人員和3000名以上各類中基層管理人員。
江西省已分別在新余、九江、南昌、萍鄉、贛州創辦了5所“創業大學”。新余創業大學于2009年成立,是全國第一所專門培養創業者和企業家的公益性社會大學。新余創業大學探索建立集創業教育、創業服務、創業基地建設為一體的新型全民創業模式。這所大學由新余市政府主辦、市中小企業局承辦,經費來源主要是中央及江西省創業項目基金和新余市政府專項經費。招生對象覆蓋面廣,包括中小企業管理者、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等,凡符合一定條件并有意創業的學員,皆可報名。學校聘請大學教授、創業成功人士和知名企業家作為教師骨干,授課資料向本省高等學府訂購,或者由教師自己根據社會需要編排課件。學校前期租賃辦公樓、電教室、賓館會場作為教學場地,目前專屬教學基地正在建設中。
辦學兩年來,先后開設了包括MBA班在內的12個不同類別的創業班和企業家研修班,培訓學員700多人,開展了全方位、全過程的“十項創業服務”:在全市設立10個實習企業免費供學員掛職鍛煉、創建4個小企業創業基地、加大創業項目孵化力度、與多家銀行和擔保機構合作等,為創業學員解決各種問題230多個,為學員企業提供融資信用擔保2.8億元,為136個學員企業提供了免費法律顧問和會計服務。
“創業大學”的亮點與特色
以新余創業大學為例,“創業大學”的亮點與特色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教學針對性強。新余創業大學在教學模式上,針對不同創業者的層次與類別,分為創業啟蒙班、創業強化班和創業提速班;按行業不同舉辦種養業創業班、現代服務業及制造業創業班;按創業主體分為返鄉農民工創業班、大中專畢業生創業班、女性創業班、小企業二次創業班等。
擁有強大的“師資庫”。學校聘請50多名大學教授,有理論素養、有創業經驗并善于語言表達的成功人士和知名企業家為教師骨干,建立“師資庫”。老師們都是“過來人”,講的都是“身邊事”,實行啟發性教學、互動式教學、實踐式教學,既通俗易懂又貼近學生實際,創業者在這里可以各取所需,缺啥補啥,效果自然立竿見影。新余大學投入近百萬元與江西財經大學、浙江大學聯合開辦了MBA研修班及高管研修班,各類班次學員期期滿額。
課堂全方位延伸。為了增強辦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除了課堂和實訓基地,新余創業大學把課堂延伸到企業,把培訓融入創業崗位,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教學任務,建立起全方位全過程的創業服務體系。除此之外,學員聯誼會、校園網、創業沙龍……一系列活躍思維、激發潛能、煥發創造力的“校園活動”吸引著學員們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
人才“一對一”跟蹤培養。創業大學將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創業基地建設相結合,形成“三位一體”創業服務模式。新余創業大學聯系小企業創業基地為創業實習基地,已建成4個基礎設施配套、服務體系健全、建設水平較高的小企業創業基地,開展一對一的“傳、幫、帶”活動,實行
“創業導師制”,手把手輔導創業者創業。
由政府出資補貼,學員入學低成本。相比不少MBA項目的高收費、高門檻,創業大學學員入學不收學費,學校還補貼食宿,江西省政府相關部門從工作經費中安排100多萬元經費,來維持學校運轉。兩年間,新余創業大學先后被列為江西省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聯系點、國家銀河培訓工程項目和江西省中小企業示范培訓基地,并作為全國惟一的社會創業大學列入國務院創業教育研究課題。
項目孵化、帶動就業連鎖效應顯著。創業大學不但授知識,而且幫項目,學校每年為學員協調1億元以上的創業貸款和1億元以上的信用擔保。還設立創業獎勵基金,全程跟蹤學員創業過程,目前已有50多個項目獲得各種支持。創業者在這里不僅能學到知識和理論,更有鍛煉和實踐機會,“扶上馬”還“送一程”,創業成功率大大提高。在學校已經結業的學員中,有三分之一的學員調整了創業思路,三分之一的學員之間開展了密切協作,三分之一的學員新上了項目,并帶動就業1350人。
“創業大學”助推企業發展的成果
在江西,“創業大學”創出了品牌,打造了人才,服務了社會,助推了發展,基本得到了社會認可。學員們對于開辦這樣的大學好評如潮,在“創業大學”學習的江西省東鵬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鐘海華反映,自從在這里學到了團隊管理和現代金融知識,企業發展便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年銷售額從1000萬元翻了幾番到1億多元。“公司以前主要做防盜門,現在我們開拓了低壓電器配套、光伏設備配套等新領域,從‘紅海’漸漸進入‘藍海’,日子好過多了。”1998年就開始創業辦幼兒園的肖穎潔學員懂得了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以前就是記下出入賬,自己能看懂就行。”她表示,
“上了課才知道,賬不能那么記。沒有規范的賬目,將來都找不到合作者。”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刺激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以及帶動就業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制度的運行與發展,國家逐步制定并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政策,2012年4月份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這是第一次出臺以小微企業為工作重點的指導性文件,包括8個方面,29條支持小微企業的政策措施,各地也相繼出臺了幫扶小微企業的發展政策,這使得一些小微型企業得以迅速建立起來,但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資金量有限、技術管理水平低等原因,非常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打擊,特別是發展初期所面臨的融資問題更是一大挑戰,為了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進步,必須積極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為其營造良好的內外環境。
一、小微企業發展初期面臨的問題
1.外部環境缺乏國家政策的有效支持
雖然我國已經逐漸意識到小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相繼提出了一些支持其發展的政策措施,然而,這無異于杯水車薪,無法徹底解決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一些關鍵的政策,例如:融資政策仍向大企業傾斜,小微企業在發展初期融資舉步維艱,所提出的政策不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同時也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或管理制度的保護,尚未建立完善的服務保障體系。
2.企業內部技術與管理落后,資金量不足
我國小微企業由于經費與人才力量等十分有限,導致技術創新能力落后,技術水平遠遠落后于國內大型企業,由于規模有限、經營時間較短、人員流動頻繁等,無法摸索出一套科學健全的系統化管理方案,由于企業的集資渠道十分有限,融資十分困難,使得企業的資金量十分有限,甚至出現經營中資金鏈斷裂等現象。
二、小微企業發展初期內外環境的營造
1.優化小微企業發展的內部環境
小微企業要主動從自身進行突破,通過完善內部管理,加強各項內部制度建設,加快自我發展等來打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1)完善內部經營制度。小微企業要抓住影響企業發展的要害因素,例如:經營規模、財務管理、資金配置、生產效益等方面創建對應的專門管理機構,并完善制度規范的約束控制,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生產效率、經濟效益等,從而提高自身實力,打造高信用等級。
(2)加強內控與財務管理。為了促進有限的資金充分、合理的使用,就要加強財務內控制度建設,并加強財務管理,使企業的采購、銷售以及日常開銷等履行規范程序和制度,并通過財務體系內部牽制的方法來規范財務管理。
增加資金的使用效率,確保有限資金發揮無限作用。明確每一筆資金的來源與用途,達到雙方的有效配合,科學配置資金,確保流動資金與固定資金遙相呼應使用。確立科學的資本結構,控制負債資本比重,完善日常經營控制,對于每一項日常支出做好財務預算。
(3)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小微企業在一方面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也要盡力打造屬于自身的專利技術,通過培養一批高級人才來促進技術創新,完善經營管理,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并積極促進科研技術轉化為產品,進而帶動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4)加快電子商務建設進程,創建屬于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使企業的經營走向網絡化、信息化,并逐漸同世界接軌。
2.優化外部環境
(1)加大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國家政府部門應該充分認識到小微企業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政策體系來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通過財政支持、稅收優惠等政策來盡量掃除小微企業的發展障礙。
(2)確立并完善小微企業法律法規建設。在具備了強有力的國家政策支持的基礎上,還要有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做保障,國家要有針對性地確立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融資難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也是國家財政與金融體制革新的重點內容。國家應該大力支持并完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機制,以此來擴大資金規模、提高其擔保水平,形成與市場經濟規律相一致的運營制度。行政部門要引導金融部門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擴大小微企業的信貸規模,同時也可以調動資本市場的力量,吸引外資,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鼓勵小微企業合法集資,充分利用民間資本來支持自身發展,開拓多種融資渠道,全面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
(4)加強財政政策的扶持力度。國家要將財政政策適度向小微企業轉移,為小微企業提供一定的財政資金支持,同時也要在稅收制度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以此來為小微企業發展贏得充足的資金。
三、總結
小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離不開小微企業的支持,必須為小微企業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內外環境,促進其穩定、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威客模式的核心是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需求,并根據問題解決的難易程度,設定相應報酬,具有滿足條件的人通過平臺的信息渠道向者聯系,確定與企業經營者協定服務內容方式。威客模式的提出與發展是基于三個基本原理,一是BBS(電子公告牌)的組成與功能的離散;二是互聯網、新媒體、移動終端等新技術發展催化知識產業化、價值鏈化,使分散的知識個體通過新型互聯網技術等整合起來,并賦予相應的使用價值,形成社會人參與網絡智慧互動問答的動因;三是互聯網已經由先前的“技術聯網”發展為“智慧聯網”,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凸顯人類大腦的互聯,將人類大腦智慧與互聯網有機結合起來的聯網時代。威客模式中網絡平臺效應比較突出,威客模式的具體工作方式是基于“威客平臺”的基礎上完成的,如目前我國比較成熟的威客平臺有豬八戒、淘智、任務中國等,小微企業主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在相應的“威客平臺”上發表自身所需要的需求,在平臺上的眾多威客則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參與解答相關需求,這種模式是一種新型的互聯網智力互動的“點對多”模式。
1.2威客模式在小微企業發展機制中的應用機制
由于在小微企業管理中應用威客模式需要在小微企業主和聯網威客之間進行智力互動,雙方的交流需要建立在有效交流之上,即小微企業主能夠將自己企業經營中的問題或者需求“轉換”成聯網威客能夠理解的內容,另外對于威客平臺方面,由于小微企業主在平臺上相關于企業經營的智慧資訊信息,可能涉及企業自身經營相關的機密性內容,需要做好相應的保密工作,如可以設計相應的“專屬通道”,“小微企業咨詢區”,讓相關聯網威客在咨詢前簽訂“保密協議”,力求在知識共享互動的同時能夠保障信息安全,不至于對小微企業的經營產生負效應。對于聯網威客而言,需要具備相應的小微企業管理咨詢經驗,最好是由富有公益心的,熱心于小微企業經營發展的人士構成。在網絡咨詢互動智力分享的過程中,還應考慮對每次咨詢活動的效果進行評價,可以給予“好評”、“中評”、“差評”的雙向評價權利,有效促進威客模式在小微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保障小微企業主、威客平臺、聯網威客三方之間的權益。
2、威客模式在小微企業發展機制中具體應用
2.1小微企業產品研發威客機制
小微企業往往在產品的研發中缺乏相應的專業人士和智力支持,且由于自身在資金、資源和管理方面處于有限劣勢,難以拓展產品開發的空間。將小微企業的產品開發通過威客平臺“牽線搭橋”,對應聯系相關的專業開發團隊,享受低成本、高質量的,且符合小微企業自身特點的優質開發服務,借助“產品開發虛擬企業模式”,整合產品開發威客團隊資源,通過互聯網連接賦予不同工作功能的威客,協同開發小微企業新產品。
2.2小微企業人力資源威客機制
小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一直是小微企業管理中的弱項和掣肘,小微企業通過威客平臺可以尋找到更好的適應自身發展的團隊,有助于小微企業打破傳統的“地域化”經營思想,將企業的運營互聯網化,推動SOHO(SmallOfficeHomeOffice)在小微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壓縮由于辦公方面產生的運營成本。在威客模式的高度智力互動共享的基礎下,可以優化小微企業的人員配置,建立良好的人才梯次,根據實際需要,通過威客平臺聘請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團隊,對自身企業人才團隊進行相應的心理測試、情景測試、勝任能力測試等素質測評,發揮威客模式的“海量人才”作用,高度靈活地對企業人才進行管理。通過威客平臺制定長期培訓計劃,建立學習型組織,促使企業內部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培訓的積極性,通過聯網威客的引入,營造良性的企業內部競爭機制,促進員工自我提升的積極性和樹立標桿,建立模范,及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以期符合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
2.3小微企業營銷推廣威客機制
小微企業在營銷推廣需要相應的營銷團隊進行,威客模式則為小微企業的營銷推廣提供廣泛的支持,小微企業可以通過威客平臺“懸賞”相應符合自身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推廣方案,由相關的威客團隊予以完成,可以招募威客營銷團隊,完成企業自身推廣。威客團隊可以根據互聯網新媒體,在互動平臺中,如微博上進行相應的企業推廣業務,使用“便簽紙”進行宣傳,指充分利用日常辦公的便簽紙背面進行廣告印刷的一種新型平面廣告宣傳方式。通過威客營銷推廣團隊對企業市場進行深入、全面的調查,確定客戶群體,發掘隱形、潛在的客戶信息,有針對的進行推廣宣傳,擺脫以往的“海量”和“病毒營銷”的思維模式。通過招募不同地區的威客團隊,開拓本地區域外的市場,打破地域局限性,將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優勢有效、高質量地傳遞給客戶,形成基本的客戶群體,并通過威客平臺,發掘可能成為對企業發展有益的客戶咨詢團隊,在客戶中再發掘“客戶威客”,通過和“客戶威客”之間的互動、交流,進一步掌握企業發展的方向,優化企業發展的策略。
2.4小微企業品牌價值提升威客機制
企業視覺識別VI(VisualIdentity),是企業的靜態化的視覺傳達,是企業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企業標志、企業名稱、企業商標、標準字、標準色、象征圖形等。而傳統的小微企業的VI沒有經過專業化設計,在企業品牌的樹立與推廣中形成短板,制約了小微企業品牌的提升,在傳統的企業VI設計中,需要。小微企業可以通過威客平臺,搜尋相關能夠滿足企業品牌形象設計的威客團隊,以低成本、高質量設計企業VI。通過引入威客團隊,改進企業內部文化,促進企業凝聚力,增強企業品牌。
3、威客模式在小微企業發展運用機制應注意的問題
3.1充分考慮市場因素對威客模式運用的影響
小微企業運用威客模式,需要充分考慮市場因素,隨時關注市場價格、需求、供給的變化,結合市場上顧客需求的變化,選擇適合的威客團隊。做好前期的市場調研,充分認識市場情況,深思熟慮,不輕易、草率確定戰略和選擇戰術。
3.2與威客團隊充分溝通
與威客團隊充分溝通小微企業所需解決的問題,是充分利用威客團隊解決問題的前提。在與威客團隊的溝通中,需要注意將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說明,有針對性,能夠反映出企業真實的經營管理情況。最好能夠將小微企業的自身狀況,用問題樹、魚骨圖、關鍵路徑法、價值樹法和多因素評分法進行描述和分析。
一、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現狀
2013年12月末我國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貸款為13.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4.2%,增加速度比上一季末高出0.6個百分點,比同期大中型企業的貸款增速分別高3.9個及4個百分點,高出同一時期所有企業的貸款增速約為2.8個百分點。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中小銀行大都有了自己的營銷模式,比較有代表性的當選產業鏈模式,如華夏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都圍繞著產業鏈思維展開了自己的營銷策略。獨特的小微金融模式的形成也為中小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帶來了明顯的效果。例如,截至2013年9月末,民生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4,040億元,占同期貸款余額的27%。在2014年9月30號由《銀行家》雜志社等機構共同舉辦的中國銀行家競爭力評價報告中,金華銀行榮獲“最佳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城市商業銀行”稱號。
二、中小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銀行擔保過程冗長。
以民生銀行的授信審批流程為例,首先由客戶經理和風險經理雙人搜集資料、完成授信報告,然后在授信系統中發起業務、風險經理審核出具風險評價報告、評審員評審出具評審報告、分行貸審會投票出具分行決議、最后總部評審員評審、評審監督進行監督審查、有權人終審。據統計,一筆項目順利通過的時間平均至少需要1~1.5個月。如果是新的授信模式或中間發生復議、方案調整等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同時,續授信業務(針對流動資金需求的授信,期限一般是一年,一年后要進行重新授信即續授信),是按照同樣的流程操作。
(二)中小銀行需要的材料繁雜。
在銀行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前,往往需要小微企業提供大量的審批材料,如小微企業的抵押擔保證明、財務報表,小微企業主的信用記錄、交易記錄等。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小微企業在申請貸款的時候不能夠提供相應的材料,數據顯示,被訪者中僅有30%能夠提供房產資料、銀行賬戶流水等全部基本材料,可以說繁雜的審批授信流程和繁雜的材料使得大多數小微企業放棄了向銀行貸款。
(三)小微企業普遍缺乏銀行所要求的抵押物。
中小銀行在實際貸款中過分看重抵押物而不是以小微企業主的實際經營情況和資金流入為基礎。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了中小銀行在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市場的供應不足。小微企業的顯著特點為資產規模小、業務不穩定,也因此難以獲得銀行提供的信用貸款。調查顯示,沒有所屬權廠房的小微企業為82.5%;使用廠房作抵押貸款的小微企業為9.8%,采用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貸款的小微企業為6.9%,采用私人財產作抵押的小微企業主有38%。
(四)小微企業向中小銀行融資成本高。
很多小微企業表示雖然中小銀行的貸款利率比其他借款方式利率低,但是存在著很多隱性要求,比如一些中小銀行要求小微企業主進行相應的存款或者銀行相關產品的購買,導致小微企業在向中小銀行貸款時綜合成本較高。
三、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建議
(一)中小銀行應盡量簡化審批手續。
快速審批需要中小銀行優化審批流程。一是實施流程化、標準化的審批模式,通過建立“信貸工廠”等類似于流水化管理,減少中間審批環節,形成服務小微企業發展的專業機制。二是錄用專業人員負責小微企業貸款的審批,運用專業化風險管理技術進行風險判別。三是采用產業鏈的方法進行交叉印證,從而監控風險。
(二)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負債規模相同,負債的利率越高,則企業的利息成本越高,國外很多小微企業的利率與大企業的利率相差1.5~2個百分點,而我國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與大企業的貸款利率相差6~8個百分點,利息成本增多。并且一些銀行在放貸的同時還要求比例存款、購買理財產品等。中小銀行應該盡量降低小微企業的利率水平,減少隱性規定,切實落實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策略。
(三)輕“抵押物”重“還款能力”。
中小銀行在貸款活動中過分看重抵押物顯然是不正確的,應將重點放在考察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即借款人未來償還貸款的現金收入。中小銀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制度,提高處理信息的效率,聘請合格的信貸人員,創新小微企業貸款項目,實現輕“抵押物”重“還款能力”的審貸思路的轉變。
(四)建立產業鏈金融模式。
產業鏈金融模式是指中小銀行要以整個產業鏈的核心企業為中心,針對產業鏈的各部分設計合適的金融服務產品,從而為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提供合理方案的經營模式。也就是說中小銀行要設立專注于某一產業的金融服務專區,如服裝金融中心等。產業鏈金融在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應用可以緩解小微企業控制風險和成本難的問題。
1.通過產業鏈的信息流獲得小微企業的信息。一般來說,核心企業資產規模大、管理能力強,可以提供上下游企業的準確信息,確保收集信息的及時與規范。
2.通過核心企業和產業鏈的物流與資金流控制風險。一方面,基于核心企業的信用度展開對上下游小微企業的授信服務,基于核心企業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等資產提供融資;另一方面,和物流公司開展合作,對資金流、物流進行有效的控制。
3.控制產業鏈中各種開發服務項目的成本。產業鏈中上下游企業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并存在一定的規律,中小銀行可以依據相應的規律制定標準化、綜合性的服務方案。將服務對象和服務產品進行批量化處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約經營成本。
(五)建立和完善供應鏈融資。
供應鏈融資是中小銀行對整條供應鏈進行檢查,從而掌握供應鏈的管理程度,并詳細了解核心企業的信用狀況,然后對核心企業及其業務上下游的多個相關企業靈活提供金融產品與服務的融資模式。供應鏈融資模式可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現實狀況中,由于小微企業缺乏規范的抵押物,并且財務狀況不是很好,導致了小微企業從中小銀行融到其所需資金的難度高。一方面,在供應鏈中,中小銀行以整個供應鏈為審查對象,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和擔保企業,這樣可以減少其對小微企業的顧慮而為小微企業提供所需資金。另一方面,供應鏈上關聯企業的變化相對較少使得融資需求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而且企業之間可以相互監督,從而減少中小銀行擔心小微企業會把借來的款項移作他用。小微企業將融資資金專款專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銀行的風險。對中小銀行來說,供應鏈融資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改善中小銀行的不良資產。長期以來,拆東墻補西墻等傳統流動資金貸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中小銀行真實的不良資產狀況,或者是拖延了暴露不良資產所需的時間,從而誘使投資者作出了錯誤的投資決策,給中小銀行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供應鏈融資則要求全程跟蹤相關借款與還款的服務,從而可以降低中小銀行的不良資產率。
【參考文獻】
[1]李玉清.論銀行小微貸款業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華章,2014,23:77~79
[2]宋磊.商業銀行如何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J].經濟視野,2014,18:101~104
[3]劉歡.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業務的創新與管理[J].中國電子商務,2014,13:45~47
基金項目:2016年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立項(編號:SKL-2016-3380);2016年信陽市社科規劃課題立項(編號:2016JJ022)
科技型小微企業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黨的十報告中指出,支持小微型企業的發展能夠促進國家資源的高效配置與綜合集成,保證可以將全社會的力量與智慧充分凝聚到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激發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活力,能夠提升企業的創新水平,并且可以支撐經濟發展,深化國家的發展改革,特別是對于創新體系的建設有著深遠的意義。但是就目前的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狀況來說,自身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自身發展的起步過程較為遲緩,這種類型的企業在發展進程中還是存在著重視程度較低、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同時融資較為困難,企業承擔的負擔相對更重,市場需求也常處于不足的狀態,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以至于在發展的過程中成為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阻礙,由此可見采取適當的解決措施,將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擺在重要地位是保證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基礎。
一、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基本概述
中小企業一般會根據規模的大小劃分出相應的類型,特別是根據相應的指標進行區分,例如營業收入、資產總額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等。小微企業就是一個較為廣闊的范疇,包括小型企業、微型企業以及家庭作坊式企業等,這些類型的涵蓋構成了小微型企業的統稱。科技型小微企業重要重視科研的力量,以科技人員為主體,并且重在科技人員的創辦,從事著與科學技術研究相關的工作,高新技術產品的科學研究、研制以及生產銷售等為主要的工作內容,重視市場的導向,旨在“自愿組合、自主經營”的理念,倡導知識密集型經濟實體的組織。總而言之,科技型小微企業就是主張創新為使命與責任的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趨向于小型化,從業人員從幾人到幾十人不等,科技型小微企業的人員構成以科研人員為主,在技術領域涉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以及各種高科技產品的設計與研發,產品依賴于科學技術,研發投入相比之下占有較大比重,企業在高新技術產品上的研發經費與銷售額相比,不低于銷售額的3%。科技型小微企業屬于科技創新中最為活躍的群體,也是當代市場經濟的先驅者與探索者,企業在最初成立的過程中重在堅持生產與科學技術的密切配合,積極倡導創新觀念與發展進程協同并行的理念。
二、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規范化的體制
科技型小微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有規范化的體制來加以引導并扶持,但是就目前國家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以及產業環境等,并沒有形成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的相關機制,特別是從宏觀環境上分析,科技型小微企業需要政府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證能夠促進科技型小微企業開展創新發展道路的順利進行,當前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沒有合理的規劃部署,要想實現針對性的扶持方式較為困難,了解出現此類狀況的原因,多是由于政府與企業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互動,政府也沒有對企業進行有利的宣傳政策;政府與企業交流過程中缺乏相應的引導機制,導致雙方在溝通中有阻礙限制。企業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暢通,因此難以及時地獲取創業需要的技術與手段,科研人才在當前市場較為欠缺,使得企業發展過程中難以通過相應的信息渠道,獲取相應的人力資源。
(二)資金扶持力度較弱
科技型小微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較大,相比于其他類型的企業,它的投資風險更高。大多數小微企業的資金都是來源于個人儲蓄,甚至于向朋友親戚進行借款向銀行貸款,再加上相應的規模與資產限制,難以通過個人信譽通過金融質押的方式在資金市場獲取較大的幫助。在技術研發方面,由于缺乏相應的可替代技術,如果研發一旦失敗,所造成的后果將無法承擔,并且國家獨特的金融機制使得銀行更傾向于向大企業及國有企業進行貸款幫助,支持小微企業運行的力量微乎其微,嚴重阻礙了小微企業的發展進程。總而言之,當前政府部門對于存在著巨大技術風險與市場風險的小微企業給予的幫助過少,這嚴重影響了本就處于劣勢的小微企業發展,同時也缺乏相應的科研力量來對小微企業進行資金與技術上的幫助。
(三)融資難度較大
小微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融資難度相對來說更大,這成為了小微企業發展進程中的嚴重阻礙。科技型小微企業因為相應的規模及資產,缺乏具有高質量的抵押物,同時在技術及市場上也有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難以吸引更多風險投資公司,來進行適當的投資,所以很難通過銀行來獲取相應的貸款。根據相關的數據表明,小微企業獲取銀行幫助的可能性并不大,可以從銀行獲取到資金支持的企業多是具有一定規模且具有發展前景的一部分,對于那些仍舊停留在發展初期以及需要壯大的科技型小微企業還是難以獲取融資,以至于很多的項目及科研成果無法及時實現市場化,錯過了最佳的市場機遇,加劇了企業發展中的財政負擔。
(四)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科技型小微企業在創業之初通常只有幾個人構成,在逐步運營及發展的進程中,人員的知識儲備表現出匱乏,特別是在企業的日常管理與技術研發過程中,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不僅僅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同時也缺乏吸引人才的機制,由于缺乏完善的薪資福利待遇以及長遠的職業發展規劃,導致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不穩定性,難以吸引到眾多的高素質技術人才。企業的內部結構因為缺乏一定的能力,所以無法在人才培養上加大力度,導致企業人員專業素質水平低下。
三、促進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的對策
(一)完善相關的體制政策
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協助,各級政府部門應該重視制定專項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體制政策,在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倡導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重視及時轉變企業的管理職能,從資金支持以及技術培育等方面構建出全面支持的服務體系,給予小微企業必要的政策扶持。相關門戶網站應該及時的對外信息,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渠道,宏觀體制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始終遵循政府部門的體制規章。
(二)構建融資良好環境
穩健的金融支撐體系能夠幫助小微企業成長并壯大,因此應該積極建立起資本的市場,以及風險市場與企業間的聯動機制,保證可以充分利用適當的政策工具來加強風險投資的支持力度,逐漸拓展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產權交易市場,打破原有的單一格局,完善并落實金融支撐體系,有效地對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進行解決,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引進高科技人才
創新型人才是科技型小微企業重要的參與者與制造者,應該積極實施人才戰略,專注于智力要素與技術要素的雙重配合,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B機制,努力創造出人才的優勢,結合當前科技型小微企業對于人才迫切需求的背景,通過專業渠道來獲取有利于企業發展的高科技人才。
結語
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科技型小微企業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目前小微型企業仍舊處于需要大力扶持的階段,應該專注于提高產品的質量,提升經濟的發展水平,緩解就業的壓力,如此才可以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尹輝,周軍.協同創新視角下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31(2):108-112.
[2]蔡嬌麗,趙宏中.我國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13(04):129-130.
關鍵詞:
小微企業;大中型企業;協同創新;聯盟
一、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共生聯盟
(一)共生聯盟的模式研究企業聯盟分為技術制造聯盟(比如合資、技術轉讓等)和共享聯盟(比如共享人事培訓、市場營銷、廣告等)AnatBarNirandKenA.Smitb(2002),結成聯盟的企業通常在一定意義上稱作貢獻伙伴。在對中山市產業集群發展現狀的研究中,許彤、李中全(2015)提出了產品聯盟、技術聯盟、非競爭性聯盟、股權聯盟四種共生聯盟模式,認為通過多樣化共生聯盟可以達到提升企業角逐力的效果。趙婷婷、馮德連(2011)根據中國國情和中小微企業與大企業的特殊性,將中小微企業和大企業的共生聯盟模式分為點點、點面、面面、生態工業園和虛擬型模式,并在交易費用的基礎上,對這幾種模式進行了對比分析。黃泰巖、金鐵鷹(2008)認為,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間的共生聯盟分為獨立型和依附型,大中型企業可以幫助小微企業嵌入到它們的產業鏈中去。
(二)共生聯盟的成因研究Dyer(1997)在早期單聯盟研究中指出引起企業間戰略聯盟的主要因素是降低成本、獲取價值、提升競爭力等。這些因素可以在某一程度上對共生聯盟的存在進行解釋(Wassmer,2010)。但共生聯盟并不僅僅是對單個聯盟做加法,因此,學者們對共生聯盟的成因也進行了探討。Lavie(2007)認為大中型企業可以通過與小微企業的聯盟來獲得更多可操控性的資源,并且通過對資源的整合來提升自身創造力和競爭力。因此,從資源依賴理論來看,大中型企業會更加偏向于跟資源豐富的小微企業聯盟,但Eisenhard(t2009)表示資源依賴理論并不能解釋大中型企業與資源匱乏的小微企業間的聯盟現象,創業導向也是共生聯盟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Wassmer,2010)。此外,還有學者從兩權分離的層面來分析共生聯盟的成因。Reuer和Ragozzino(2006)發現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共生聯盟組合的形成,企業傾向于在享有所有權較少的情況下選擇與其他企業的聯盟。
(三)共生聯盟的影響作用研究作為獨立經濟實體的企業,通過差異化資源的互補能激發新能量。JohnHagedoorn(2002)認為通過企業間的研發層面的合作有助于增加短期戰略柔性即靈活性,比如通過相互激勵可以減少整體的研發預算成本。М.В.拉德琴科和Р.Г.列昂季耶(2009)對俄羅斯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共生聯盟模式進行了分析,認為通過聯盟可以制約壟斷市場的發展趨勢,同時小微企業能夠填補大中型企業不擅長的市場空白,它們之間的互相影響可以在資本原始積累和私有化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從而承擔起經濟改革發展過程中的重擔。羅哲(2005)認為受資源趨向效益的影響,通過共生聯盟方式受益而成長的企業個體會對組合外資源產生吸附作用。Mour(i2012)發現不同共生聯盟模式下的組合會對資本市場產生不同的影響,資本市場傾向于給非同類型和非同職能類型大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間聯盟提供更加豐厚的回報。而Hoffmann(2007)研究表明,大企業與小企業間的聯盟不管是間接還是直接方式都有幾率導致協同和沖突。
二、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協同創新
(一)協同創新的動機研究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開放式創新正成為企業發展的新趨勢,對于小微企業來說,它們內在的弱勢不僅僅是資源、資格條件等方面,還有通過規模經濟學習開發這些資源的能力Chesbrough(2003)。NolaHewitt-Dundas(2006)研究表明,雖然大公司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和開發能力,但這些可以通過規模不經濟克服,事實上,沃森的結論指出大中型企業的相對優勢主要是材料(規模和范圍,財政和技術資源等經濟體),而那些小公司大多是行為(創業活力,靈活性,效率接近市場,動機),通過聯盟組合中的協作創新可以實現資源互補,促進效益涌現。趙立雨(2012)認為,協同創新能夠使大中小微型企業達到資源信息技術共享的狀態,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組合內效率的提升。目前,也有越來越多學者將其深入到網狀創新層面的研究,江積海(2009)指出,協作創新可以使得聯盟內大中型企業以低成本、短時間實現成果,確保經濟實體在各個節點上的創新契合系統化的要求。
(二)協作創新方式及其他影響因素胡源(2012)認為聯盟下的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協同創新是企業在組合中實現技術創新的一種特殊方式。透過博弈論來看,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協同創新主要表現為合作博弈創新。當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差距過大時,大中型企業允許的技術或知識溢出率偏高,便傾向于不合作;而小微企業則相反,小微企業允許的技術或知識溢出率偏低,小微企業會更傾向于合作。М.В.拉德琴科和Р.Г.列昂季耶(2009)認為就市場情況來看,大小企業合作方式可以分為特許經營、風險融資、租賃等。小微企業在創新項目引進與嘗試方面優于大中型企業,從而可以填補大中型企業不擅長的領域,為不同客戶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此外他們認為小微企業不存在大中型企業中存在的所有權和管理權劃分問題,能夠更快適應經濟發展。在協同創新的研究中,趙立雨(2012)指出協同創新在企業技術擴張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并通過對企業間協同創新的分析提出了網絡層面技術擴張的模型等;高偉等(2012)認為創新的獲取和接受能力與協同創新效應呈正相關的結論。
三、小微企業與大中型企業協作配套及政府引導研究
(一)協作配套的現狀研究有學者認為,對小微企業來說,由于有限的財政資源和人力資源,小微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的協作配套對提高它們的創新績效很有幫助AnnemienJ,PetraC(2012)。通過企業間的縱向合作模型,MaríaJesúsNieto和LluísSantamaría(2010)指出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技術層面的協作可以提高小微企業的創新能力,并且小公司的合作邊際效應明顯高于大中型企業,而這個研究結果也與Audretsch和Vivarell(i1996)在意大利的研究相一致。此外,他們還認為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的這種垂直型的協作配套會比小微企業與研發機構的合作創造更多的可能,但現實中由于小微企業與大中型企業間不平等和不平衡問題的存在還是會有一定的阻礙Blomqvist,Hurmelinna和Sepp•nen(2005)。張超(2014)通過問卷調查及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法,指出小企業與大中型企業協作配套存在的問題,大致歸納為發展不均衡、配套能力弱、對接渠道閉塞、管理水平低、政策激勵不足等。王玲杰(2014)提出推動科技型小微企業進入大中型企業產業鏈配套體系,通過資源共享、聯合攻關、聯手開發等方式,與大型龍頭企業建立協作配套關系,既有利于解決單個小微企業研發力量有限的問題,又利于形成技術集聚優勢,進而逐步形成以產業鏈和創新鏈為紐帶,大中小微企業分工協作、合作雙贏的協作發展態勢。
(二)協作中政府等中介的引導研究許彤、李中全(2015)以廣東省中山市為例,分析得出政府及相關部門促進中小微企業與大企業建立聯盟關系的相關措施。М.В.拉德琴科和Р.Г.列昂季耶(2009)認為在實踐中,小微企業要在保留自己經濟法律雙獨立,有機地融入大中型企業當中。大中型企業對小微企業的這些舉措也得到了國家的鼓勵,主要表現在國家對大中型企業為小微企業發展注入的資金提供稅收優惠。劉銘(2006)針對遼寧省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發展提出了它們之間的協作具有較高的投人產出比較效益,其中大中型企業是關鍵啟動源,地方政府要擔任好引導和橋梁的角色,與此同時要發揮主要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大力宣傳大小微企業協作配套工作的重大意義。趙永杰(2010)認為政府在促進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合作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引導激勵、創造環境、經營培訓等。張胡、劉石蘭(2003)提出應加強政府對大中型企業技術創新的指引作用,完善包括財政稅收、金融貿易、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激勵政策,推動以協同創新中介機構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建設。姚莉(2003)認為中介機構在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合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間缺乏溝通媒介,主動提出聯合的情況很少。因此,由于中介機構能將大小企業和當地機構提供的支持在各個方面協調好,所以可以充當紐帶作用。
四、評述和展望
綜觀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發展面對諸多障礙,迫切需要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分別發揮自身的優勢,以實現共同進步,而我國小微企業在自身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的情況下,通過大中型企業的帶動作用能夠更有效地縮短創新周期,抵御風險,增強競爭力。目前,國內學者對該領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共生聯盟、協同創新、協作配套及政府引導等方面,國內外關于小微企業發展的研究中涉及到大中型企業對小微企業帶動作用的研究較少,但是理論框架與重點內容初步顯現,這對以后進行大中型企業對小微企業帶動作用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作用,對于比如大中型企業帶動小微企業發展中的風險測量以及具體考慮產業或行業異質性的帶動效果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究。
參考文獻:
[1]胡源《:產業集群中大小企業協同創新的合作博弈分析》,《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年第22期。
[2]趙婷婷、馮德連《: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共生模式的類型與優化研究》《,稅務與經濟》2011年第4期。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1
眾所周知,小微企業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底層力量,也是支撐國民經濟增長的基石,因為小微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所以,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小微企業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國家在財稅政策方面支持小微企業,能夠解決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能夠激勵私人進行資本投資。筆者在本文中介紹了小微企業現行財政政策的不足,并針對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合理建議。
一、現行財稅政策不能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原因
1.現行財稅政策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大
小微企業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小微企業能夠增強國民經濟發展活力、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就業機會,小微企業的發展與社會穩定和民生問題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目前,我國沒有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稅收的優惠政策,各大稅種的稅收立法要求小微企業與大中型企業承擔相同的稅收負擔。我們都知道,小微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強,近年來,小微企業的稅收負擔一年比一年沉重,可小微企業的效益不可能年年遞增。可見,現行財稅政策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大,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沒有強大的財稅政策做后盾。
2.我國增值稅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小微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雖然已經統一調整為3%,但是小規模納稅人不得抵扣進項稅額,這樣導致小規模納稅人的負擔還是比一般納稅人沉重,除此之外,小規模納稅人沒有權利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果經營活動中需要開發票,只能申請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是一種間接稅,小微企業只能采用提高產品含稅價格的方式把稅收負擔轉嫁給消費者,這就使小微企業的服務和產品失去了價格競爭的優勢。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增值稅起征點的適用范圍只局限于個人,提高增值稅起征點可以使小微企業中的個體工商戶受益,但是,還有很多小微企業因為不符合條件不能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3.現行財稅政策中營業稅制度的不足
國務院于2011年10月舉行常務會議,會議中確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提高了對小微企業營業稅的起征點,可營業稅的受益者只是小微企業中的個體工商戶,其他的小微企業不能享受營業稅帶來的優惠政策。所以說,我國財稅政策中的營業稅制度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小微企業還是面臨著發展困難的問題。
二、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
1.制定全面的稅收扶持制度
針對小微企業生產成本高、生產經營困難的現狀國家可以進一步提高營業稅和增值稅的起征點;針對小微企業開業階段利潤空間小、創辦成本高的情況,政府可以免除小微企業開辦前三年的企業所得稅,并讓小微企業在第四年和第五年享受所得稅減半的優惠政策。政府應該出臺相關的財稅政策支持小微企業進行自主創新,調整小微企業的研發費用可以使小微企業購買所需的先進設備,也可以讓小微企業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政府應提高個人技術轉讓收入扣除比例,使其有利于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工作。
2.加大政府財政政策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
2012年2月,國家提高了小微企業營業稅和增值稅的起征點,出臺了很多新的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體現了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扶持,但是這些優惠政策沒有與企業的發展構成一個完整的扶持體系,除此之外,國家出臺的這些政策不屬于長期有效的稅收制度。國家應根據小微企業的成長周期全面的制定稅收扶持制度,改變優惠政策的時效性,明確規定與小微企業相關的優惠政策。國家應建立健全小微企業稅務制度,并保證這些稅務制度長期有效。
3.發揮稅收政策的作用,縮小財政直接投資規模
在政府支持小微企業的重要渠道中,包括政府對小微企業的財政補貼,近年來,政府出臺了很多扶持和引導小微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這些財政政策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國家在2012年2月決定擴大小微企業專項資金的規模,中央財政設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安排的發展資金高達一百五十億元。針對專項資金使用重點不突出、使用分散的問題,政府應該采用無償資助的形式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筆者認為,政府應該用公平的稅收扶持政策幫助小微企業發展,對小微企業的專項資金進行統籌整合,縮小財政資金的直接支持的規模。除此之外,政府應該增加項目評審程序的透明度,根據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制定相關的考核體系,對小微企業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行客觀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專項資金的作用。政府采購是政府支持小微企業的重要途徑,我國政府應該從先進國家吸取采購經驗,然后采用多種措施提高采購小微企業服務、工程和貨物的比例。
結語
與大企業相比,小微企業的盈利能力很弱,如果讓小微企業和大中企業按照一樣的稅收政策納稅,就會間接的加重小微企業的稅收負擔,為了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政府應設置長期性的專項資金予以支持,還應該針對小微企業制定特殊的稅收扶持政策。只有這樣,小微企業才有足夠的創業發展基金、技術開發基金和國際市場開拓基金,小微企業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小微企業有了足夠的高科技人才,就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立足之地。
參考文獻:
[1]張郁.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財稅政策研究[J].中國商界,2012(2).
[2]鄭曦.建立和完善創業就業服務體系的財稅政策研究――基于福建省的分析[J].中國財經信息資料,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