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7:12:5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創業投資的風險,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 引言
對于委托人與人而言,由于信息不對稱,委托人需要設計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創業投資有關的各種風險要素需要以某種形式在參與者之間進行分配,稱為風險分擔。風險承擔方式主要有風險分散與風險集中兩種,風險集中指風險由一個或少數幾個的集體或個人承擔;風險分散是由多個團體或多個人承擔。創業資本市場是一種高風險、信息高度不對稱的資本市場,在采取風險集中的形式下,投資者與創業企業之間為了盡可能地降低風險,避免風險發生所帶來的損失,會盡心盡力地工作來提高投資效益,從這個角度上說集中是有意義的。但是在風險集中的情況下,畢竟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有限,創業資本的投入量也就越小,那么就滿足不了創業企業發展中的資本需求數量,導致企業規模擴張受到限制,投資收益也就越小,這也使投資者傾向于低風險的投資行業或項目,從而引起追逐短期利益行為發生,較少關注企業戰略方向上的發展。所以對高風險下的創業投資而言,風險集中勢必有其不可克服的弱點,畢竟投資主體或創業企業承擔能力有限。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就是分散風險,讓更多的團體或個人來分擔風險,以減少每個投資者與經營者承擔風險,從而在總體上提高整體風險承擔能力。
2 創業投資風險分擔機制的前提條件
在創業投資運作體系中,要涉及投資者、創業投資企業、創業企業三個利益主體,它們通過創業資本這條紐帶構成了雙重委托關系,即投資者與創業投資企業、創業投資企業與創業企業之間的雙重關系。創業投資實際風險分擔過程非常復雜,但分擔機制應在邏輯上形成如下方式:在投資者,即資本來源上的分擔;投資者與創業投資企業或有限合伙與普通合伙人之間的分擔(對于有限合伙型基金而言);創業投資企業之間的分擔;創業企業之間的分擔;創業企業、創業投資企業內部的風險分擔等等,這些分散方式在投資者、創業投資企業、創業企業三者之間形成了對高風險的逐級與分擔,從而也形成了一條高風險的逐級轉移與釋放的完整鏈。投資者最終分擔風險的程度取決于其市場分散行為的效率,這樣就能強化各方的約束力,促進各方利用自身優勢提高經濟效益,增強創業投資運行效率。
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委托人則要設計相應機制的目的,不僅要確立雙方博弈的游戲規則,而且要使雙方期望效用函數值最大化。根據博弈論的原理,設計風險分擔的機制的目的,要滿足兩個約束條件,即參與約束與激勵相容約束。
假定et為創業投資企業在第t期基金中所付出的努力水平,Y為產值,Y并不是由et唯一決定,但兩者高度正相關;在該努力水平下需付出成本C(et)(如時間、體力、腦力、機會成本等),且邊際成本遞增的。產值和成本函數表達式為:
Y=f(et);C=C(et)
創業投資企業因此而獲得的報酬為R,一般情況下,R與Y有關,函數為:
R=R(Y)=R(f(et))
首先,風險分擔機制必須滿足參與約束,即該分擔機制下創業投資企業的期望效用不能小于他不接受這個機制下的最大期望效用,假定為G0。則參與約束條件為:R(f(et))-C(et)>=G0,當滿足參與約束后,作為委托人的投資者也有其極大化利益函數:
Max(R′)=Max[f(et)-C(et)-G0]
我們可以根據產值和成本函數的性質做出如附圖所示的委托機制。根據附圖可知:當f(et)與C(et)曲線之間垂直距離最大時,即創業投資企業努力的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效益(兩條曲線斜率平行)時,在創業投資企業eta的努力水平下投資者實現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Mf(eta)=MC(eta),按照參與人約束可知,人報酬上限為:
R(f(eta))=C(eta)+G0
其次是滿足激勵相容約束。由于創業投資中信息的不對稱,創業投資企業所付出的努力水平可能使得投資者無法觀測到,從而產生道德風險。況且產值除了創業投資企業的努力外,還有其他客觀因素等,所以人可能不愿意付出eta而偷懶。于是分擔機制下的激勵機制的設計還要引誘創業投資企業不偷懶,即對于一切et(即各個努力水平),下式成立:
R(f(eta))-C(eta)≥R((f(et))-C(et)。為此,創業投資企業努力工作得到的凈收益大于偷懶所得到的凈收益。
3 創業投資的風險分擔原則
合理分擔風險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控制風險以提高項目管理水平,但合理的風險分擔需要項目各方以一定原則去執行,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3.1 堅持風險與控制力相對稱的原則
按風險承擔能力分擔風險,按承擔風險的大小進行利益分配。創業投資體系中參與者都有各自的優勢與能力,但是他們對投資運作的各個環節所產生的風險能力卻是不同的,在一般情況下,對某風險最具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擔該風險,若雙方均無控制力則由雙方共同承擔。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創業投資體系總的風險水平,另一方面發揮各方的積極性,有能力去防范控制風險,從而使風險分擔具有科學性與操作性,如創業企業控制技術風險等、創業投資企業控制管理、融投資等風險。
3.2 風險與收益相對稱原則,即按承擔的風險進行利益分配
創業投資的預期收益取決于創業企業的贏利與風險狀態,如果創業投資企業承擔的風險大,必然要求創業企業具有較大的預期贏利增長能力,所以項目嚴格的篩選與盡職調查來排除風險成為了必要。創業投資由于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等原因,雖然高風險并不一定帶來高收益,簡單地由某一方承擔風險損失,會削弱風險的約束效應和激勵效應,降低其控制風險與規避風險的積極性。所以有必要在各方預期效用目標函數下把收益與風險對稱起來。
(3)風險分擔與各方參與程度相協調的原則。從創業投資的整體出發,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各方管理積極性和履約積極性,就應公平合理。如一方承擔風險過大,而參與風險控制的程度卻受到限制,嚴重影響其積極性。所以在風險分擔的時候要考慮各方的責,權、利之間的平衡,還須注意風險責任與權利之間的平衡,風險責任與機會的相稱等。
總之,風險分擔合理與否是創業企業成敗的關鍵,參與方應事先在合同中規定各方的責、權、利及合理的風險分擔以求整體利益,但不排斥各方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
4 設計風險分擔機制需注意的問題
設計風險分擔機制最終愿望是通過人如創業投資企業和創業企業家的效用最大化行為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風險分擔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在分擔機制情況下,需盡量采用市場手段和自身的專業優勢來降低風險,而不是靠互相轉移風險。由于創業資本市場不具備證券市場在信息的高度公開性與資產的高度流動性特征下的近似于有效而均衡,股權的私下談判、風險難以度量性導致無法通過資本市場來迅速實現信息的公開性與價格的均衡。創業投資企業和創業企業家是理性的風險規避者或風險中性者,所以風險分擔原則應體現了目前國際上提倡的一些思想,如雙贏的思想、伙伴關系和團隊精神。因為要使一個創業企業成功,特別是像創業投資這種參與方眾多、周期很長的項目,需要投資者、創業投資企業、創業企業及其他投資主體之間根據各自的能力和優勢實現強強聯合,因此各方首先要有合作和雙贏的思想,也就是說在考慮利益分配與風險分擔時,不但考慮自己一方,也應該仔細考慮對方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和對方應得到的權益。
(2)分擔機制的設立要有利于各方降低風險控制成本,提高各方控制風險的積極性。不管是對創業投資企業的激勵約束,還是創業投資企業與創業企業之間雙向關系的互動激勵約束機制都要在風險分擔合理下設計下進行,即各方承擔的風險應與承擔的能力相適應,以降低控制成本。
(3)避免過度的風險分擔。在涉及風險分擔契約安排下,要了解各個參與方期望效用函數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充分利用各方利益的互動機制下的熱情與追求,避免過分的追求風險分擔與降低融資成本而造成某些參與者謀生退意,導致整個投資鏈條的脫節,勢必影響創業投資的投資效率。
參考文獻
創業投資是一種結合技術、管理與創業精神的特殊投資方式。作為委托人(princi pal),創業資本家,其目標是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而作為人(agent)的創業家卻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兩者目標不能一致。創業資本家和創業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asymmdtricinfoumation),創業家許多狀態和行動保持著非觀測性和非核實性,因而導致了道德風險問題。道德風險普遍存在于創業投資整個過程之中,是造成創業投資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防范創業投資中的道德風險,關鍵是創業資本家要設計一套有效的創業資本契約。創業資本契約的安排中,適當的約束與激勵機制可以有效地激發創業家向有利于創業資本家目標的方向努力,從而減少了創業家道德風險。
一、設計一套最佳監控模式
如果創業家的努力水平與監督的敏感度較高,創業家就會提高努力水平。創業家對企業的監控主要內容有:全過程監測、績效判斷、逆境診斷及對策以及危機管理。
1.全過程監測:即創業資本家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融資決策等重要環節進行全過程監測,以了解企業真實發展狀況。創業資本家監測企業的方式有:(1)參加企業董事會;(2)查閱企業財務資料、產品資料、生產設備資料及經營計劃;(3)向會計師、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咨詢并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財務報告進行審計;(4)了解宏觀經濟及行業競爭情況以及產品發展潛力;(5)了解企業管理者團隊及員工素質;(6)向科研機構了解企業創新情況。
2.績效判斷:即創業資本家用特定的評價指標對企業運行的績效進行判斷。其主要指標是利潤、投資回報率、銷售額、市場占有率現金流量等。這幾個指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生產、管理、資金及技術狀況。
3.逆境診斷:即在過程監測和績效判斷中,對各種已識別的逆境現象進行成因分析、過程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技術問題和管理失誤是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的兩個關鍵因素。如是技術問題,要分析原因,技術問題主要包括:產品成本過高,缺乏競爭力;新技術出現,產品過時;替代產品出現;后續新產品開發失敗。如是管理失誤,要分析是錯誤的營銷策略、不當的財務控制還是管理團隊內部斗爭所致等等。創業資本家對企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都要仔細診斷,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從而對癥下藥。
4.一般對策及危機管理:創業資本家在企業逆境診斷基礎上,針對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當企業發展的障礙是技術問題,創業資本家應判斷技術有無更新的必要和可能或有無可能開發新技術,否則創業資本家考慮適時撤除資本。當企業管理出現問題,創業資本家利用自已的管理優勢向企業提供財務、營銷等管理方面的資助。如創業資本家發現企業陷入危機狀態,一般對策已不能解決問題,創業資本家可通過撤換創業家管理集團,執行特別計劃等應急措施介入企業管理。如創業資本家所有措施失效,應立即撤出創業資本。
二、設計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
創業企業管理層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為防止創業家憑借信息優勢進行“內部人控制”,除采取有效的監督措施以外,創業資本家需給予創業家適當的激勵而減少他們之間的利益差距和一定的監控成本。創業資本家可通過剩余索取權的分享形成激勵機制,將創業家的努力誘導出來,從而克服創業家的偷懶行為。優先購股權(employeestockoptinons)是一種買入式股票期權,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工具,具有風險優先而收益無限的機制,它的期限性能夠使期權持有人適時將收益實現。它把購買股權的行為放在若干年后,份額多少,則由這幾年的工作業績和企業成長狀況決定。這種未來的包含不確定性的制度安排能夠調動創業家的熱情和能力,應該成為創業企業發展的基本制度安排。
1.建立有利于優先購股權制度實現的外部條件。實行優先購股權制度對企業的管理要求較高,它要求企業具有明晰的產權制度、透明的財務制度、完善的績效考核和配套的企業文化。(1)明晰的企業產
權是實行優先購股權的基礎。優先購股權的實施必然帶來企業股權結構的變化。首先,企業的所有者必須明確,才能夠作出優先購股權的決策;其次,創業資本家要保障自身利益,應把購股權的額度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圍內。這就要求創業企業有明晰的股權結構基礎。(2)透明的財務制度是實施優先購股權的必要條件,優先購股權實施的關鍵環節之一是期權執行價格(exerciseprice)的確定。對非上市企業,應以授予日企業評估價值(appraisedprice)為基礎,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投資銀行再以此為依據計算創業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價值應經常評估,一方面使創業資本家看到企業的成長,愿意和創業家分享財富;另一方面以企業業績激勵創業家。這些都要求企業有透明的財務制度。(3)績效考核是優先購股權的配套政策。一方面,績效考核可以用來監督創業家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企業的績效考核應和優先購股權的實行緊密掛鉤。企業的業績和個人的業績決定著能否獲得優先購股權,以及獲得優先購股權的數量和價格。實行優先購股權的企業都要有完善的考核制度,這樣優先購股權的實施可以做到公平和公正,從而使激勵效應最大化。
2.優先購股權的實施方案。(1)由創業資本家成立薪酬委員會,同時聘請會計師、律師事務所等權威中介機構。(2)根據創業團隊的管理能力和各項財務指標的表現確定對創業家優先購股權的授予系數。(3)聘請中立、專業的機構進行評估,評估時應以數量指標為主,質量指標為輔,并根據企業情況選擇適當指標。創業企業價值的評估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作為對比參考,確定企業虛擬股本總額和虛擬股價。(4)確定優先購股權的執行期限(國外認股權有效期限為10年,視國內具體情況,可定為5-10年)、執行價格、以及優先購股權的執行方式。優先購股權執行之前,創業家只能從企業分取紅利。
三、采用階段性融資減緩道德風險的機制
一般情況下,創業資本家對創業企業的投資是分期進行的,這樣可根據企業的進展情況決定后續融資的時機與投資額度。創業資本家周期性地提供創業資本,融資分為多輪次,而每輪投資只確保創業企業發展到下一階段。只要創業資本家提供資本,幾乎所有的創業家都有熱情讓企業繼續經營下去,企業績效對創業家支付的影響,加上非盈利項目有被終止的威脅,可以有效地避免創業家的道德風險。此外,在階段性融資條件下,創業家有動力使企業成功,并為了達到較小的股份攤薄而投入更多的努力。創業開始時期,創業資本家和創業家不能在好壞項目之間辨別,隨著時間推移,創業資本家和創業家對項目質量了解會逐步深刻。項目不成功的概率,受投資額的影響,如果一些時期創業家將資金轉向其私人消費,從而壓低項目成功概率,由于信息不對稱,創業資本家不能觀察到這種轉移,項目存在著被過早終止的危險。因此創業資本家就創業家的優先購股權應隨時間、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安排,使創業家終保持推動項目成功的動力,從而有效地防范道德風險。
綜上所述,創業資本家應結合項目發展的階段性以及信息不對稱程度,有效設計監督機制與股權激勵機制相結合的創業資本契約,使雙方利益趨于一致的同時,降低監督和激勵的成本,把道德風險控制在最低的范圍內。
四、結束語
我國的創業投資剛剛起步,許多關于創業投資的法律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仍是空白,防范創業投資道德風險的外部環境亟待改善。
1.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迫在眉睫:國家法律中要有購股權方案注冊和批準以及股份變更的特別條款。如企業可在全部股份中預留一部分,待企業執行購股權后,再轉為實收資本。另外,法律上應采取優惠稅收措施,以提高優先購股權的激勵作用,如確認優先購股權時,征收資本利得稅,而不是普通的個人所得稅。
2.建立相應的社會服務體系:優先購股權的設計方案非常復雜,涉及財務、法律等多個環節,需要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共同努力。我國應培育和從國外引進此方面專家,使投資銀行、律師行盡快開展此項業務。此外,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有待進一步提高。
3.建立中國的二板市場:首次公開上市(initialpublicoffering)是創業投資最有效的退出方式。通過ipo,創業家與創業資本家存在這樣一個隱性契約:ipo后創業家可獲得企業的控制權,從而獲取更大收益。隱性契約的激勵,可有效降低創業家的道德風險。
參考文獻:
&nbs
p; 1.王亞民,朱榮林。非對稱信息下創業投資ipo退出激勵機制研究。管理科學[j],2003(2)
2.田增瑞。中國創業投資機構組織形式的選擇。經濟體制改革[j],2002(2)
風險管理的權威專家威廉姆斯和漢斯指出:風險管理,是指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以合理的成本將風險導致的不利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學管理方法。在對風險因素進行考察、預測、收集、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等一整套系統而科學的方法。
創業投資是一種權益資本,它主要是指對未上市的企業進行資本投資并提供增值服務,幫助這些企業快速成長的一種投資方式。創業投資的對象和其獨特的運作方式決定了創業投資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并具有有以下幾個特點:
創業投資是股權投資,創投機構對企業投入資金并占取股份,與企業家一起風險共擔、收益共享。若被投企業不斷地提升企業價值,那么創投機構所持有的股份對應的權益也會增加。若被投企業未能充足利用風險投資資金或者利用后能為達到企業價值的飛躍,那么對于創投機構來說就是投資失敗。
創業資本通過適時退出獲得回報。投資機構對企業的投入并不是謀求短期利益,也不是為了擁有企業,而是在企業做大做強后通過退出而實現資本增值。投資機構的主要退出方式:企業上市后出售股份、并購、轉讓或者是破產清算。
創業投資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性。
一個完整的創業投資流程大體包括四個階段:籌資、投資、投后管理及退出。下面將主要闡述籌資階段的風險管理。
籌資階段是創業投資活動的起始階段。一般投資是將資本直接投入擬建立的企業。而創業投資則不同,先要籌集到創業資金,然后再投入到創業企業。籌集風險就是在創業投資公司籌集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而引起籌集不到資金或籌集不到足夠資金的風險。
在籌資階段中,投資人籌集創業資本,組成創業投資公司。發起人的資歷和經驗決定了籌資難易和金額,發起人和投資人之間的關系除了法律上的契約關系外,彼此間的信任也對創業投資公司的運作影響重大。
創投資本的不同來源有捐贈基金、來自于公司、銀行等金融或非金融機構,有的來自于個人和政府等。有些創投機構是由上市公司、銀行機構等通過自有資金設立下屬創業投資機構,不從其他渠道募集資金,另有以有限合伙制的組織形式存在的創投機構。
在籌資階段有三個方面的風險因素要考慮。首先,風險資本籌集渠道的問題,是首要考慮的風險因素。其次,要考慮風險資本的結構。資本結構是指在所籌集到總資本中,長期資本與短期資本,股權資本與債權資本的比例構成。最后,要考慮以什么樣的治理方式去組織風險資本。公司制、信托制、有限合伙制這三種不同的風險資本組織方式所具有的激勵與約束功能是大不相同的。下面將分別對這三種風險因素進行分析。
(一)風險資本籌集渠道分析
籌資階段的投資風險分析要考慮資金來源渠道問題,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存在差異。一般來說,來自銀行和企業的資金與來自退休基金和天使投資的資金相比,更喜歡規避風險,偏好穩健的企業。政府引導資金由于受政策導向隊市場風險和預期收益較少關注,在投資運作的過程中滿足引導資金的要求后才能享受相應的政策優惠。機構投資者資金實力雄厚,運作靈活,有利于風險投資公司運營,但機構投資者更關注收益率。如若項目的收益率表現不佳,機構投資者對投資機構失望而導致減資或撤資。
(二)風險資本結構分析
資本結構是指風險投資公司通過不同渠道籌集資金中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的構成以及比例關系。它主要由短期負債、長期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資產負債表中的基本內容構成。資本結構揭示了企業產權的歸屬和負債率。風險資本的資本結構應與標的項目周期時間長短、投資始點一致。投資機構的首要籌資決策就應該確定資本結構。企業的資本成本就是企業利用不同融資工具籌集資金的加權平均成本。風險投資公司的資本結構面臨著:長期資金與短期資金安排不合理;籌資期限與投資期限結構不匹配;債權籌資與股權籌資結構不合理等因素。這必將影響到風險投資公司的籌資風險的發生。
(三)風險資本組織形式分析
資金籌集到位以后需通過一定組織形式組織起來,使投資機構正常運作。當前主流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公司制、信托制、有限合伙制三種形式。
不同的組織形式的選擇,有不同的運作管理,而實質區別是通過對風險資本控制權與剩余索取權的制度的安排來有效地降低風險投資者與管理層之間的風險。信息的不對稱是風險的根源,投資機構掌握一手投資機構信息,而是否披露及披露的深度完全取決于投資機構的管理層。若風險資本的組織形式沒有與投資者商量妥當,資金不能如期如數供給,經導致投資機構無法正常運作。
籌資階段投資風險的控制,下文將針對籌資階段的風險提出相應的風險管理建議。
1.從如下兩點拓寬籌資渠道:
(1)建立以上市公司為主導的風險資本供給機制
作為各行業領頭企業的上市公司,具有雄厚的資金,公司治理能力和風險投資意識也較非上市公司強。通過參與建立風險投資基金的形式,由專業的風險投資公司來負責資本的運營。一方面可發展中小型科技企業;另一方面又可通過中小企業的發展實現資本的增值。
(2)積極引進國外風險投資基金
國外風險投資機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資本規模大、投資運作水平高、專業人才齊備。引進國外風險投資基金第一可以增大資本的供給量;第二國外風險投資機構有資金規模大投資水平高,經驗豐富;第三為投資機構的退出提供了另外一條途徑——境外上市,以彌補有些資本退出渠道不暢的缺陷。
2.優化風險資本結構:在低籌資成本下,實現相對較高的收益的目的:
(1)長短期籌資的比例要根據標的企業的合理配置。投資機構應該根據長短期籌資本身的特點和風險性質來合理地配置長短期籌資,降低籌資風險。一般,短期負債的利率較長期負債要低,但短期負債面臨著大得償債壓力。長期負債的償債壓力小,但其資本籌集的成本高。
(2)籌資期限與投資始點相吻合。風險投資公司在籌集資金時,根據現有項目資金需求的情況,預測投資機構對資金的使用進度。根據項目的具體時間要求,安排資金到位的時間和總量。籌資期限與投資期限的脫離會增加投資運作的困難與成本,加大投資風險。
(3)優化債權、股權結構。風險投資中長期投資的特點決定其資本流動性非常差,為了保持風險資本的流動性,因此更需要一個穩健的債權、股權結構。
根據資本結構的理論,我們以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作為評價投資機構債權、股權結構是否最優的評價標準,使公司資產價值達到最大的資本結構同時也是使公司資本加權成本達到最小的資本結構。
參考文獻:
創業投資企業是指自身具備一定資金,通過對創業企業進行投資的方式,幫助所投資企業實現自身發展,并在所投資企業發展相對成熟時,以股權轉讓的形式獲取資本收益的企業組織。創業投資企業有助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在推動高新技術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創業投資企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自身企業經營方面存在較多的風險。因此,創業投資企業應從風險影響因素出發,通過完善企業風險管理制度,保障企業經營方面的良性發展。太湖新城處于長江三角洲地區,成立于2012年1月,是蘇州“一核四城”的南部板塊,屬于我國典型的創業投資企業集中區,更要完善創業投資企業的經營風險管理機制。
一、創業投資企業所面對的主要風險因素
(一)投資項目因素
創業投資企業的投資項目主體是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項目存在的風險多數是由高新技術特性決定的,其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高新技術的研發成功率是不可確定因素。第二,高新技術產品由于自身新奇性市場認知度差,當高新技術產品投入市場時,具備一定的市場風險。第三,由于高新技術產業創業需求大量資金,創業投資企業僅會提供部分資金,如創業公司不能籌集足夠資金就會出現資金危機。
(二)創業企業因素
創業企業所具備的技術水平、營銷能力以及企業運營和管理能力,都決定著創業企業的發展和創業投資企業的實際資產收益。因此,創業企業的業務能力和發展情況,也是造成創業投資企業經營風險的主要因素,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技術水平風險影響。創業企業如不具備相應的技術水平,極有可能導致技術科研失敗或產品生產失敗等現象,進而造成創業投資企業的經營虧損。
第二,創業企業營銷能力風險影響。只有創業企業具有較高的營銷能力,才能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實現發展,進而提升創業投資企業的資產收益,反之就會造成創業投資企業的經營風險。
第三,創業企業運營和管理能力風險影響。一個企業發展不僅需要過硬的技術和營銷能力,如果創業企業在運營和管理方面存在較大缺陷,將會導致企業出現人才流失、資金問題等企業問題,進而造成創業投資企業的經營風險。
二、完善風險管理機制的實際措施
創業投資企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其企業經營存在多種風險。因此,創業投資企業繼續完善自身風險管理機制,以確保企業經營工作的順利進行,而科學、系統的風險管理機制,必須涵蓋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經營保證以及資本退出四部分內容。
(一)風險評估機制
創業投資企業想降低多種風險的不良影響,首要任務即是對風險進行評估。風險評估內容主要包括,第一,創業投資企業應創建,符合自身企業使用要求,及相關風險評估標準的風險評估管理體系。第二,創業投資企業進行任何投資工作前,依據風險評估管理規定進行風險評估。第三,結合投資項目和創業投資企業實情,制定創業投資企業經營最大風險值,作為創業投資企業投資工作的參考依據。
(二)風險控制機制
創業投資企業通過風險評估明確風險后,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制定相關風險控制措施。
第一,優化投資對象的選取工作。創業投資企業投資的創業企業直接決定了創業投資企業的資產收益,因此,創業投資企業應對創業者、創業企業具備的技術水平、營銷能力等進行實際調研,進而確定是否投資。
第二,加強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這部分工作主要要求,創業投資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市場前景、效益性等進行調研,從而保障自身的實際收益。
第三,投資決策限制機制。創業投資企業的重要投資決定,應由公司高層共同商討決定,并明確個人對投資決策意見應承擔的責任,避免因個人因素造成創業投資企業的經營風險。
第四,采取多樣化投資策略。創業投資企業的投資資金不應集中在一個投資項目上,應采取分散投資的形式。同時,創業投資企業進行投資時,應注意尋求合作伙伴分擔風險,并且按創業公司發展進度,分批進行資金的投入工作,最大化降低風險影響。
(三)經營保證機制
經營保證機制是指創業投資企業,通過提升自身能力,進而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其主要內容包括人才保證和資金保證兩方面內容。人才保證是指創業投資企業始終保證企業內部員工,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資金保證是指創業投資企業,對企業總資本、流動資本以及投資資本,進行科學的規劃統籌,進而實現企業資金的統一規劃。
(四)資本退出機制
資本退出是創業投資企業發現所投資企業,實現自身投資收益可能性小或不可能時,撤回資金保證企業不受風險影響的方式。資本退出機制是指,創業投資企業對資本退出的條件、時機、流程等做出規定的管理機制。
三、結語
創業投資企業是以對創業公司投資的形式,實現自身企業資產收益的企業組織。創業投資企業的企業經營受到:投資項目和創業企業風險因素的共同影響,易發生企業經營問題。因此,創業投資企業應加強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力度,通過制定相應的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經營保證以及投資退出制度,全面降低風險影響,進而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吳江太湖新城組織人事勞動局)
參考文獻:
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是指通過向那些處于起步和發展的企業,甚至僅僅處于構思的企業提供股權資本,并為其提供管理經營服務,期望在企業發展到相對成熟后,投資者可以通過股票市場出售股票,獲取高額回報。
2.創業投資的特點
2.1高風險
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通常被稱為“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總是把資金投向蘊藏著較大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開發領域,目的是主要是為了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投資對象是那些風險大,但潛在效益高的企業,該種企業往往在技術和產品的可行性、管理經營運作、商業化進程等方面具有不確定性,各方面信息都很匱乏,因此,創業投資的失敗率也是極高的。
2.2高收益
創業投資之所以熱衷于投資高新技術,是因為高新技術產業能夠創造出高額利潤收益。一旦創業投資成功,其回報率或許會高達十倍以上,這遠遠超過了金融市場的平均回報率。正是因為如此大的收益吸引,投資者愿意冒著高風險進行創業投資。
2.3分層性和循環性
創業投資者并不是一次性支付或按時間分期支付,而是按照企業生產產品的不同階段把總投資資金分幾個層次投資,企業上一階段目標的完成是下一階段資金投資的前提。投資者分層投入資金,在這個過程中一旦發現存在風險,便可立即撤回資金,通過這種方法來把風險降到最低;但如果發現產品獲益并且發展良好,企業逐漸步入正軌,投資者便不斷的跟進投入資金投入。
2.4周期長,資本流動性小
企業的產品從構想框架、研究開發、產品試制、正式生產、投放市場到盈利,從創業投資到企業盈利再經過股權持有期,投資者才能變現投資,獲得資本收益,一般需要3-6年的時間,甚至10年以上,在這段時間中,由于資本在企業進行生產時在進行不斷的運動,其變現退出流程困難,所以資本流動性差。
2 風險
1.風險的概念與特征
對風險一詞的理解各學派與不同人的理解不盡相同。風險經濟學中定義風險為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經濟活動中發生"不理想事態"的程度以及這種不確定性的大小。但不同定義的風險都有以下特征:
1.1風險的二重性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風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我們無法消滅風險,只能想辦法降低風險;風險又是主觀存在的,不同的主觀判斷可以對未發生或者將要發生的事物持不同的態度,有的人認為這是風險,而有的人則不認為這是風險。
1.2風險的不確定性
風險是一定存在的,但風險何時發生,風險的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影響程度和產生結果都是無法事先預測的,這使我們對風險的防范更加困難,因此在風險發生之前,我們只能對風險進行預測。
1.3風險的可識別性和可控性
風險的可識別性指可以通過之前發生過的類似風險來估計可能發生風險的概率和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風險的可控性指運用技術和適當的手段來控制可能發生的風險,使風險發生的概率降低或者使產生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
2.風險控制
2.1含義:
風險總是存在的,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采取措施來減小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者把風險所造成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避免在風險發生時帶來的難以承受的損失。
2.2風險控制的基本方法
(1)回避風險
回避風險是指投資者有意識的放棄了投資行為,完全避免了投資風險,但與此同時,投資者沒有進行投資行為,也放棄了潛在的目標收益。
(2)風險防治
風險防治是制定計劃或采取措施使風險發生而造成的損失降低或者減少實際損失。在進行投資行為前,要先仔細研究企業的經營情況、資金周轉情況、企業員工工作狀態是否正常等綜合因素,避免造成信息不對稱,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3)風險轉移
通過契約的方法,將讓渡人的風險轉移給受讓人來承擔。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險。
(4)風險自留
即發生損失時,經濟主體以發生損失時能利用的任何資金來自己支付損失。嚴重的風險自留措施還可能造成資金周轉困難等后果。
3 創業投資中的風險控制
1.創業投資風險定義與表現形式
創業投資又稱風險投資,在創業投資中對風險的研究是不可避免的,企業對風險必須有計劃、有目的、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表現形式有:
(1)投資項目未得到收益;
(2)投資項目得到的收益低于預期收益;
(3)投資者資金短缺,為了變現資金而拋售投資項目;
(4)企業在完成投資項目前放棄投資項目或改變投資項目;
(5)由于通貨膨脹而導致貨幣貶值或其他因素產生的投資風險。
2.創業投資風險的特點
創業投資的主體是高新技術產業,而高新技術產業除了具有傳統產業中存在的風險外,本身還存在更新快、創新性強的特點,電子行業如手機行業還具有替代性強的特點,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風險性使其成功率比其他產業低得多,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同時還要求其具有創新性。
創業投資對企業的投資者具有更高要求,在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去維持產品生產的正常進行,而一項創業投資項目周期長,并且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資金也要隨之增長。創業資金流動性小,這造成了創業投資的不確定性。
3.創業投資的風險類型
(1)技術風險
創業投資項目主要是高新技術產業,而新技術能否滿足市場的需要,達到其應有的功能和效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且新技術一旦研發成功,還面臨著技術更新后風險、售后服務等風險。
(2)決策風險
企業要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有不同的經營方案,在這些方案中進行對比分析,選擇最佳、最適合市場的方案,選擇正確的實施方案是成功的前提。
(3)管理風險
又稱經營風險。指企業因為管理不善而導致的經營失敗的風險。在投資者投資之前,首先要了解企業經營者的管理能力和經驗是否合格,企業的團隊是否團結,是否具有創新能力。
(4)資金風險
指由于利率及價格水平的變化而引起的資金收益的不確定性。企業運營過程中要注意國家政策和利率的變化。避免因為利率的改變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5)市場風險
指新技術、新產品與市場要求不匹配所造成的風險。企業無法確定新產品的適應能力,無法預測新產品的擴散速度,面對競爭者的威脅,政策法律等未知的變化都有可能導致市場風險。
4 規避創業投資中的風險
4.1在進行創業投資時,投資者不是盲目的投資,投資者也要進行一系列措施來控制風險。目前有許多投資機構,這些行業有專業的投資團隊和對該行業有深刻理解的專家,他們能夠迅速對新產品在市場上的適應能力、發展狀況和競爭優勢進行判斷,有他們的幫助,企業和投資者都能更好的發展。
4.2謹慎選擇投資項目,理性投資。盡量選擇投資者熟悉或擅長的項目,使自己能夠盡快適應此行業,縮短摸索時間,降低投資風險;盡量選擇享受政府優惠與保護的項目,促進項目更好的發展。
從國外成熟的經驗來看,投資銀行家扮演著創業投資的策劃者、組織者的角色,幾乎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有專門部門從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資業務,在融資、公司購并、企業包裝上市等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從整個創業投資的運作過程來看,每一步驟都與投資銀行的業務和技術緊密相關,證券公司從事這一業務,有著其他機構難以相比的優勢。
創業投資為證券公司業務的開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而證券公司必須突破傳統的業務范圍,拓寬、延伸金融服務,服務手段從相對固定向不固定轉變,服務方法從相對簡單向多樣化轉變,技術含量從較低向較高轉變,服務周期從相對較短向孵化型轉變。
有條件的證券公司可以分步實施風險投資業務:(1)設立專業部門,專門從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融資服務。(2)發起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公司。由證券公司發起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公司,積極實現風險投資組織革新,通過組織資產運作和管理投資直接投入到系統性專業化的風險投資之中去。
從機構組織和制度上保障風險投資基金不偏離基金投資的投資原則和經驗宗旨,并借此規避投資風險,是今后證券公司開展風險投資的發展趨勢和基本方向。
只要虛心學習國外先進風險投資機構的成功經驗,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不斷進行業務創新,與之展開公平競爭,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將在業務競爭和創新中壯大成長。
二為風險投資服務的投資銀行業務創新
在現階段,我國的證券公司介入風險投資必須以投資銀行業務及其創新和現有資源為立足點。因為證券公司開展風險投資業務的優勢之一是證券公司是金融市場工具創新最具活力的主體,證券公司只有具備了不斷引進和創新的金融工具,才能使與風險投資相關的新業務不斷拓展。
1、可轉換優先股
根據美國硅谷風險投資成功案例分析,風險投資對企業的投資一般是通過優先股的形式進行的。這種優先股具有如下特性:
(1)優先清償。以優先股形式入股可使風險投資在企業破產后對企業資產和技術享有優先索取權,這樣便可將損失減為最小。
(2)收益性。風險企業能夠支付優先股的紅利給風險資本,再愿意冒險的風險投資者也不希望他們的投資顆粒無收。
(3)可贖回性。風險資本除了通過風險企業的IPO順利獲得退出之外,如果風險企業的發展速度未達到風險投資者的期望值,可以要求風險企業購回這些優先股。
(4)有限的決策參與權。參與風險企業的優先股不同之處在于:一般優先股并不享受表決權,但風險投資的股份一般對企業的重大事務,如企業出售,生產安排等享有與所占股份不成比例的表決權,對經理層的決策甚至享有凍結權。根據美國學者Max和Grmper分別利用1990年的實際數據進行的分析,這種優先股的投資方式較一般的證券投資在減少逆向選擇和避免風險投資承擔過高風險方面都更加有效。
(5)可轉換性。這是此種優先股最具適用性的地方。當風險企業進展順利時,風險投資者有權將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從而擁有風險企業的部分股權,甚至實現對風險企業的控制。
2、“棘輪”條件
“棘輪”條件(ratchets)指的是風險企業用低價發行新股票籌資時,風險投資有權獲得一定量的股票以保證其持股比例不因新股票的發行而改變。這樣,當風險企業因經營不善被迫以較低價格發行新股票籌資時,風險投資不會因“股份稀釋”而影響其表決權。
3、再投資期權
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契約的約定,再投資期權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追加投資。當企業經營較好,發展前途樂觀,股票有升值潛力時,風險投資還可用預先確定的價格向風險企業追加投資,這樣風險投資便可以低于市場價格的低價增加其在成功把握較大的企業內的股份,從中獲利。這種期權已成為風險資本的一大獲利源泉,以致有人總結道:“所謂的風險資本投資,不過是購買了對企業進行再投資權利的期權而已。”
第二,轉換貸款。風險投資者向風險企業提供貸款,在風險企業業務發展順利時風險投資者可以按照貸款時的約定將貸款轉換成普通股。如果貸款已經由風險企業歸還,風險投資者仍能按原來的貸款金額及約定的較為優惠的轉換比例,購買公司普通股。
第三,可轉換債券。風險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給風險投資公司和證券公司,在風險企業經營不佳時,債券甚至低于面值發行,當風險企業上市或經營狀況轉好,其股份有很大升值潛力時,將債券轉換成股份。
以上三種形式的本質是:風險資本憑借其較早進入風險企業的便利,設計了以債務形式存在、既能盡量減少風險又能在風險企業經營狀況轉好時增加股份、獲得較高收益的金融創新品種,成功實現了控制風險下的收益最大化。
4、合資
合資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比較適合國內證券公司采用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與其他風險資本共同投資。為分散風險,風險投資通常以共同投資的方式運作,即一般以一家證券公司的風險資本充當“領導者”,其他的風險投資實體作為“追隨者”,在主要的融資階段,一般有兩到三家共同參與。這樣,使得單個的風險投資可投資于更多的企業,減少了投資失敗的風險,也可以通過風險投資的共同審計,減少判斷錯誤的可能性。
第二,引進戰略投資者或中小投資人共同投資。戰略投資者看重投資對象未來對于自己公司戰略發展的利益,在戰略投資者是否作出合資決策時,非常注重風險企業未來產品或技術的使用權、產品市場分享權、產品經銷權、未來產品或技術的共同開發權以及最終購買風險企業其余部分股權的期權。因此引進戰略投資者雖然可能是投資銀行退出風險企業的一個渠道,但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合資可能意味著失去對風險企業的控制。
而引進中小投資人雖然投資額較小,但往往不參與公司的具體管理工作,對風險企業的重大決策干預較少,除了關心公司的投資回報外,不在乎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權問題,所以,引進中小投資人的合資是較理想的選擇。
證券公司利用廣泛的客戶群,完全可以通過合資的方式幫助風險企業成功實現業務的拓展,從而為風險企業首次公募發行和投資銀行常規業務的開發創造條件。
三為風險企業提供全方位創新服務
1、培育和儲備風險企業的管理者
證券公司內部需要有管理、財務和科技等專家組成具有一定權威的高科技產業評估咨詢小組,為投資和貸款決策提供咨詢服務;同時培養具備金融、保險、管理、科技、投資等各方面知識以及預測、處理、承受風險能力的人才,以適應創業投資業務發展的需要,中國風險投資離不開投資銀行的金融創新服務和對風險投資家、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育。
2、為風險企業提供管理增值服務
風險企業的管理與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有較大的不同。風險企業的管理是根據風險企業本身高科技或市場化的特性,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激烈競爭的新形勢而誕生的管理模式,它以知識管理為內容、以人本管理為核心、以戰略管理為導向和以柔性管理組織形式,全面、高能量、高速進行經營管理和決策,選擇企業最佳的經營方案,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達到最高的科學管理水平。
投資銀行如何協助公司加強管理,通過管理創造價值,是投資銀行提供風險投資延伸服務的核心。投資銀行的專業人員必須揉合不同的技巧和專業能力,才可能協助風險企業通過管理提高其價值,這些技巧和能力包括行業知識、技術遠見、服務方法、行業關系、全球業務、為顧客專門設計的建議、交易經驗、新穎的財務結構、進入資本市場的能力、透析及深入的研究等各個方面。要達到管理增值的目標還須投資銀行擔任風險企業的財務和戰略管理顧問,這包括私募配售、初次公開發行、股本設計、可轉換債券、投資級別債券和高收益債務融資等方面的財務與融資服務,以及購并、戰略銷售、買方顧問、重組顧問、戰略合作等方面的戰略建議與業務指導。
3、為風險企業提供全新的售后服務
在支持風險企業公開發行股票后,證券公司風險資本部門還應通過售后市場研究和交易支持、長期融資安排以及戰略咨詢服務三大塊業務來保持與風險企業或高科技公司的持續伙伴關系。
首先,售后市場研究和交易支持主要是支持IPO后的股價和流通量,形成和保持較高的上市開盤價和日后股價的持續攀升,并能提高其二級市場的流通量,這是維護風險企業二級市場形象、保證公司后續融資的重要支持手段。其次,長期融資安排主要是證券公司未來協助高科技公司建立合適的資金結構方面提供長期專業服務,即利用各種各樣的融資工具如增發新股、可轉換證券、債券發行和合資等,以確保業務已上軌道的公司能實現最低的融資成本。第三,在戰略咨詢服務方面主要是隨著科技公司規模日漸壯大,證券公司的財務顧問部門應向其提供多種不同發展戰略,比如在購并、戰略銷售、買方顧問、重組顧問、戰略合作等方面給風險企業一些戰略建議與業務指導,為企業爭取最高的價值。
四利用業務創新進行風險控制
對于中國的投資銀行來講,風險投資是對投資銀行業務外延的拓展,是重大的業務創新。證券公司在控制風險方面必須具有足夠的專業優勢才有能力篩選成功的創業企業,良好的監控風險、規避風險的能力可以提高證券公司風險投資的成功率。
1、通過對客戶的遴選規避風險
證券公司的投資銀行部門應對風險企業進行廣泛的遴選,聘請工程師、科學家、財務法律專家對風險企業的有形資產、企業合同等進行檢查,根據種種跡象判斷和識別風險的類型,并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發生后預期的投資損失進行計算,運用數學方法和模型,計算出在可以忍受的風險水平下的投資損益,從而作出對風險企業的投資取舍。
2、通過契約的合理設計規避風險
風險投資是通過明確的合約設計,將其權利和義務明確化和制度化來規避風險的。比如前述,設計可轉讓的優先股參與風險企業,既可為今后增資有前景的風險企業設計購股選擇權,從而實現高收益,又可以在企業經營不佳時要求優先債務清償,盡量減少損失。在前述的再投資期權方式中,證券公司通過設計種種參股的選擇權,使得參與的風險大大降低,投資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3、通過有效監控來規避風險
從國外成熟的經驗來看,投資銀行家扮演著創業投資的策劃者、組織者的角色,幾乎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有專門部門從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資業務,在融資、公司購并、企業包裝上市等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從整個創業投資的運作過程來看,每一步驟都與投資銀行的業務和技術緊密相關,證券公司從事這一業務,有著其他機構難以相比的優勢。
創業投資為證券公司業務的開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而證券公司必須突破傳統的業務范圍,拓寬、延伸金融服務,服務手段從相對固定向不固定轉變,服務方法從相對簡單向多樣化轉變,技術含量從較低向較高轉變,服務周期從相對較短向孵化型轉變。
有條件的證券公司可以分步實施風險投資業務:(1)設立專業部門,專門從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融資服務。(2)發起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公司。由證券公司發起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公司,積極實現風險投資組織革新,通過組織資產運作和管理投資直接投入到系統性專業化的風險投資之中去。
從機構組織和制度上保障風險投資基金不偏離基金投資的投資原則和經驗宗旨,并借此規避投資風險,是今后證券公司開展風險投資的發展趨勢和基本方向。
只要虛心學習國外先進風險投資機構的成功經驗,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不斷進行業務創新,與之展開公平競爭,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將在業務競爭和創新中壯大成長。
二 為風險投資服務的投資銀行業務創新
在現階段,我國的證券公司介入風險投資必須以投資銀行業務及其創新和現有資源為立足點。因為證券公司開展風險投資業務的優勢之一是證券公司是金融市場工具創新最具活力的主體,證券公司只有具備了不斷引進和創新的金融工具,才能使與風險投資相關的新業務不斷拓展。
1、可轉換優先股
根據美國硅谷風險投資成功案例分析,風險投資對企業的投資一般是通過優先股的形式進行的。這種優先股具有如下特性:
(1)優先清償。以優先股形式入股可使風險投資在企業破產后對企業資產和技術享有優先索取權,這樣便可將損失減為最小。
(2)收益性。風險企業能夠支付優先股的紅利給風險資本,再愿意冒險的風險投資者也不希望他們的投資顆粒無收。
(3)可贖回性。風險資本除了通過風險企業的IPO順利獲得退出之外,如果風險企業的發展速度未達到風險投資者的期望值,可以要求風險企業購回這些優先股。
(4)有限的決策參與權。參與風險企業的優先股不同之處在于:一般優先股并不享受表決權,但風險投資的股份一般對企業的重大事務,如企業出售,生產安排等享有與所占股份不成比例的表決權,對經理層的決策甚至享有凍結權。根據美國學者Max和Grmper分別利用1990年的實際數據進行的分析,這種優先股的投資方式較一般的證券投資在減少逆向選擇和避免風險投資承擔過高風險方面都更加有效。
(5)可轉換性。這是此種優先股最具適用性的地方。當風險企業進展順利時,風險投資者有權將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從而擁有風險企業的部分股權,甚至實現對風險企業的控制。
2、“棘輪”條件
“棘輪”條件(ratchets)指的是風險企業用低價發行新股票籌資時,風險投資有權獲得一定量的股票以保證其持股比例不因新股票的發行而改變。這樣,當風險企業因經營不善被迫以較低價格發行新股票籌資時,風險投資不會因“股份稀釋”而影響其表決權。
3、再投資期權
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契約的約定,再投資期權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追加投資。當企業經營較好,發展前途樂觀,股票有升值潛力時,風險投資還可用預先確定的價格向風險企業追加投資,這樣風險投資便可以低于市場價格的低價增加其在成功把握較大的企業內的股份,從中獲利。這種期權已成為風險資本的一大獲利源泉,以致有人總結道:“所謂的風險資本投資,不過是購買了對企業進行再投資權利的期權而已。”
第二,轉換貸款。風險投資者向風險企業提供貸款,在風險企業業務發展順利時風險投資者可以按照貸款時的約定將貸款轉換成普通股。如果貸款已經由風險企業歸還,風險投資者仍能按原來的貸款金額及約定的較為優惠的轉換比例,購買公司普通股。
第三,可轉換債券。風險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給風險投資公司和證券公司,在風險企業經營不佳時,債券甚至低于面值發行,當風險企業上市或經營狀況轉好,其股份有很大升值潛力時,將債券轉換成股份。
以上三種形式的本質是:風險資本憑借其較早進入風險企業的便利,設計了以債務形式存在、既能盡量減少風險又能在風險企業經營狀況轉好時增加股份、獲得較高收益的金融創新品種,成功實現了控制風險下的收益最大化。
4、合資
合資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比較適合國內證券公司采用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與其他風險資本共同投資。為分散風險,風險投資通常以共同投資的方式運作,即一般以一家證券公司的風險資本充當“領導者”,其他的風險投資實體作為“追隨者”,在主要的融資階段,一般有兩到三家共同參與。這樣,使得單個的風險投資可投資于更多的企業,減少了投資失敗的風險,也可以通過風險投資的共同審計,減少判斷錯誤的可能性。
第二,引進戰略投資者或中小投資人共同投資。戰略投資者看重投資對象未來對于自己公司戰略發展的利益,在戰略投資者是否作出合資決策時,非常注重風險企業未來產品或技術的使用權、產品市場分享權、產品經銷權、未來產品或技術的共同開發權以及最終購買風險企業其余部分股權的期權。因此引進戰略投資者雖然可能是投資銀行退出風險企業的一個渠道,但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合資可能意味著失去對風險企業的控制。
而引進中小投資人雖然投資額較小,但往往不參與公司的具體管理工作,對風險企業的重大決策干預較少,除了關心公司的投資回報外,不在乎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權問題,所以,引進中小投資人的合資是較理想的選擇。
證券公司利用廣泛的客戶群,完全可以通過合資的方式幫助風險企業成功實現業務的拓展,從而為風險企業首次公募發行和投資銀行常規業務的開發創造條件。
三 為風險企業提供全方位創新服務
1、培育和儲備風險企業的管理者
證券公司內部需要有管理、財務和科技等專家組成具有一定權威的高科技產業評估咨詢小組,為投資和貸款決策提供咨詢服務;同時培養具備金融、保險、管理、科技、投資等各方面知識以及預測、處理、承受風險能力的人才,以適應創業投資業務發展的需要,中國風險投資離不開投資銀行的金融創新服務和對風險投資家、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育。
2、為風險企業提供管理增值服務
風險企業的管理與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有較大的不同。風險企業的管理是根據風險企業本身高科技或市場化的特性,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激烈競爭的新形勢而誕生的管理模式,它以知識管理為內容、以人本管理為核心、以戰略管理為導向和以柔性管理組織形式,全面、高能量、高速進行經營管理和決策,選擇企業最佳的經營方案,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達到最高的科學管理水平。
投資銀行如何協助公司加強管理,通過管理創造價值,是投資銀行提供風險投資延伸服務的核心。投資銀行的專業人員必須揉合不同的技巧和專業能力,才可能協助風險企業通過管理提高其價值,這些技巧和能力包括行業知識、技術遠見、服務方法、行業關系、全球業務、為顧客專門設計的建議、交易經驗、新穎的財務結構、進入資本市場的能力、透析及深入的研究等各個方面。要達到管理增值的目標還須投資銀行擔任風險企業的財務和戰略管理顧問,這包括私募配售、初次公開發行、股本設計、可轉換債券、投資級別債券和高收益債務融資等方面的財務與融資服務,以及購并、戰略銷售、買方顧問、重組顧問、戰略合作等方面的戰略建議與業務指導。
3、為風險企業提供全新的售后服務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了創業之路。而創業板在深交所的推出,為我國的創業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加快了我國建設創新性國家的腳步。風險投資的急速發展的特點使得它迅速得成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權益資本。與其他權益資本相同的是,創業者在接受風險投資的同時不用背負債務,也沒有太大的風險,因此許多中國創業者爭先恐后得爭取風投的加入。可以說,風險投資的加入推動了創業板企業的發展,發揮了市場選擇機制。
創業板可以支持有潛力的創業企業發展,促進其成長,因此,創業板選擇上市對象的標準主要為企業的成長能力。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創業板企業2009年到2015年這七年的營業收入的增長率為37.72%,超過了主板市場的17.33%以及中小板市場的20.26%。同時,創業板市場這七年的凈利率復合增長率也表現出了優越性,與主板的差距有所下降。可以說,當今的創業板表現出了極大的成長能力。而有著極高參與度的風投機構也極其看重企業的成長能力,但是風險投資的哪些方面會對創業企業成長能力產生影響,并且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還沒有定論,本文將就這兩個問題進行探究。
中國的風險投資急速發展使得風險投資備受關注,得到了充分的理論以及經驗研究。但是對于風投與創業企業成長能力這兩者關系的研究則很少,而且僅有的研究也只是圍繞著滬深主板以及中小企業的板的數據進行的。因為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有著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起點、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特點,而且主板以及中小企業板塊的法規制度較為成熟,所以這些研究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創業板市場。同時,這些研究結果并不能具體說明是哪些與風投有關的因素會影響到創業企業的成長能力,也無法說明影響能力的大小。
二、假設提出
1.風險投資聲譽高低對創業板企業成長能力的影響
聲譽是一個企業的重要的無形資產,對于風投機構這一重復博弈者就顯得更為重要。聲譽越高的風投機構可以更明智更仔細地衡量、選擇被投資企業,同時也可以給被投資企業帶來更多的增值效應。因此我們可以提出假設1:風險投資聲譽越高,創業板企業的成長能力就越強。
2.風險投資是否有政府背景對創業板企業成長能力的影響
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政府對于企業的干預從未減少。具有政府背景的風投機構有實力向更多其他民營風投機構無法觸及的具有巨大潛力的企業進行投資,引領社會閑置資金向被投資企業流動。同時,政府也會對該行業進行扶持,幫助該行業快速成長。因此我們可以提出假設2:有政府背景的風投機構更能提高被投資企業的成長能力。
為了驗證本部分所提出的假設是否合理,下面本文將進行實證探究。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1)穎狙∪
本文以2011年到2015年間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作為初始樣本,剔除ST公司和數據不完整的公司以及金融行業的公司,并且按照上市前是否有風險資本投資將樣本分為有風險投資參與(VC)及無風險投資參與(NonVC)兩組(以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之上市公告書》中的“十大股東名稱”為標準)。界定標準為:如果某上市公司的十大股東里有“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創業資本投資”、“創新投資”、“投資公司”等字樣的公司,本文就認為這家上市公司為有風險投資參與的公司。
(2)數據來源
對于自變量數據,我們從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告書中選取。對于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本文從國泰安數據庫以及瑞思數據庫選取。對于公司治理數據,本文從巨潮網進行獲取。
2.變量的定義與計量
(1)自變量定義
①風險投資的政府背景(VCgov)
若投資企業的風投機構有政府背景,則改變量就設置為“1”,否則為“0”。
②風險投資的聲譽(VCrep)
該變量依據由清科數據企業上市當年的風險投資年度排名為標準,排名前十的則為聲譽高的風險投資,變量設置為“1”,否則為“0”。
(2)因變量的選取
本文選用“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作為衡量企業成長能力的標準。
(3)控制變量的選取
除了風險投資的聲譽以及政府背景之外,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企業成長能力。本文把這些其他的因素作為模型當中的控制變量。
①是否有風險投資機構的支持(VC)
得到風險投資支持的上市公司的該變量值設置為“1”,而如果上市公司沒有獲得風投機構的投資,那么該變量值就為“0”。
②風險投資機構對被投資企業的股票的持有比例(VChold)
風險投資為了保證獲得高額的收益,會極大程度地介入企業的管理活動當中,對企業進行監管,同時也會盡力向企業提供企業所需的幫助,以期企業快速成長,進而使自己所投入的資本得到增值。風投機構持有的股票占比越大,風投機構對于被投資機構的監管能力就越強,所提供的建議的采納率就越大,企業就更傾向于快速成長。風投機構會促使企業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即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成長能力。
③聯合投資(VCn)
一方面風投機構進行聯合投資能夠有效的降低風險,聯合投資會使風投機構之間評定自己的決策是否可行。另一方面,聯合投資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好地增值服務,使企業的經營獲得優勢。為了分散投資風險,風險投資機構通常會與其他的風投機構聯合進而開展組合投資。本文將該變量替換為“前十大股東中風投機構的個數”。從公司的上市公告書中獲得。
④風投是否派駐董事會
雖然風投參與董事會與提供建議這兩種參與方式對企業成長能力影響大小差異不多,但是作為董事會成員,風投機構有責任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建議,因此,風投機構參與董事會會有助于創業板企業提高其成長能力。
⑤上市公司規模(S)
本文取創業企業上市前一年的主營業務收入的自然對數作為衡量上市公司規模的標準。
⑥股權集中度(SHARE)
風險投資為了保證獲得高額的收益,會極大程度地介入企業的管理活動當中,對企業進行監管,同時也會盡力向企業提供企業所需的幫助,以期企業快速成長,進而使自己所投入的資本得到增值。風投機構持有的股票占比越大,風投機構對于被投資機構的監管能力就越強,所提供的建議的采納率就越大,企業就更傾向于快速成長。本文將十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的總和作為股權集中度的衡量標準。
3.選取模型
(1)探索性因子分析模型(EFA)
為了使企業成長能力的表示可以科學的用主營業收入增長率以及凈利潤增長率表示出來,本文采用EFA來提取企業成長能力因子,數學模型如下:
X=A*F+ε,復合后的指標可以緩和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在同一時期的財務指標的差異,使研究結果能夠更客觀地反映企業的成長能力。
企業成長能力(G)=β1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MBIRI)+β2凈利潤增長率(NPIR)
(2)多元回歸模型
四、財務數據的描述性分析
由于不同行業的財務指標表現各有特點,同時為了保證分組的可行性以及樣本個數的充足性,我們選用在創業板上市數量較多的制造業(175家)的數據做一下描述性分析
制造業中有風險投資公司參與的企業與無風投參與的企業的財務指標平均值由表一所示。從下表我們可以看出,整體來說,在償債能力這個方面,有風投參與的企業在2013年到2015年這三年都好于沒有風投參與的企業;在盈利指標方面,有風投參與的企業同樣在三年間都優于無風投參與的企業;而在總資產周轉率方面,無風險投資參與的企業在2013年與2015年這兩年好于有風投企業,在2013年低于有風投企業;資產負債比在不同年份也呈現不同表現,在2015年有風投參與的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低于無風投參與企業。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風險投資的參與的確可以提高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的成長能力。那么,下文將進行實證探究來驗證本文第二部分提出的假設。
五、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回歸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其檢驗
我們將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以及凈利潤增長率及兩者的復合變量企業成長能力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其可信度。通過SPSS統計學軟件得出,KMO值為0.72,大于0.70,而且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sig值為0.000,說明這個變量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該因子建設總體方差為86.572%,Alpha值為0.812,這說明企業成長能力測量數據有可信度。
2.對于模型的回歸分析
為了檢驗上文提出的模型中是否有多重線性關系,我們利用SPSS統計學軟件得出容差和VIF來測量。
對于風投機構聲譽以及風投機構有無政府背景這兩個自變量來說,都與企業的成長能力在5%的水平上呈顯著的正相關,因此可以驗證假設一和假設二。風險投資持股比例這一控制變量與企業的成長能力(即因變量)有著明顯的負相關關系,說明風投機構持股比例越多,企業的成長能力反而越低,原因可能是,風險投資持股比例過高,則風投機構對被投資企業的控制就越強,風投機構為了提高IPO折價率來獲利往往會對企業進行包裝,進而導致企業不能持續的成長。對于風投機構聲譽以及風投機構有無政府背景這兩個自變量來說,都與企業的成長能力呈顯著的正相關,因此可以驗證假設一和假設二。
六、結束語
根據以上的分析,風險投資機構對在創業上市的企業的成長能力有積極的推進作用,具體表現在風投機構的兩個作用機制上。而這些機制是由于風投機構的特性才得以發揮。通過實證研究,本文得出了結論:風投機構的政府背景,聯合投資,聲譽,參與董事會等行為會提高創業板企業的成長能力。隨著創業板的不斷壯大,風投機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但是風投機構在中國的發展還不算成熟,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通過社會多方面的努力,風險投資行業一定會在我國健康發展,進而為創業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寧.風險投資“逐名”動機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15(05).
[2]陳工孟,俞欣,寇祥河.風險投資參與對中資企業首次公開發行折價的影響--不同證券市場的比較[J].經濟研究,2011(05).
[3]賈寧,李丹.創業投資管理對企業績效表現的影響[J].南開管理評論,2011(01).
[4]吳斌,劉燦輝,史建梁.政府背景、高管人力資本特征與風險投資企業成長能力:基于典型相關方法的中小板市場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1(07).
[5]William L.Megginson, Kathleen A.Weiss.Venture Capitalist Certification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ournal of Finance,1991,46:3,pp.879~904.
[6]見麗.風險投資對我國創業板IPO泡沫的影響[J].經濟學家,2012(04).
[7]張子煒,李曜,徐莉.私募股權資本與創業板企業上市前盈余管理[J].證券市場導報,2012(02).
[8]張學勇,廖理.風險投資背景與公司IPO:市場表現與內在機理[J].經濟研究,2011(06).
[9]黨興華,董建衛,吳紅超.風險投資機構的網絡位置與成功退出:來自中國風險投資業的經驗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11(02).
一、引言
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迅速增長,但新興產業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和金融支持力度不強的問題仍然未能得到較好的解決。為解決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問題,發展多元金融尤其是科技銀行及風險投資成為學者們的共識,對此政府層面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問題進行政策調控,如2016年4月21日,銀監會、科技部、央行三部委聯合的《關于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以及2016年9月20日國務院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風險投資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創新機構,其專業性、高風險偏好和投資長期性的特點對解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內企業融資難和創新能力薄弱問題具有高度針對性,二者在資金、管理、企業發展等多個方面的配合,可以極大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和發展。迄今為止,理論層面上學者關于風險投資對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的作用研究較為豐富,從資源互補性、公司治理機制的適應性等多個角度出發,論證了風險投資對新興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作用機制[1-3]。實證方面學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觀和產業層面,企業層面研究較少。并且由于各國金融市場與新興產業發展的差異性,在企業研究方面意見并不統一[4-6]。借鑒于眾多學者在理論上關于風險投資對新興企業技術創新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本文力圖通過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企業微觀數據,從企業層面上論證風險投資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內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二、文獻評述與假設
目前國內外學者關于企業層面上風險投資與新興企業技術創新的文獻較少。理論上,對于風險投資與企業技術創新的關系也有著不一致的看法。1.風險投資能夠促進新興企業技術創新。認為風險投資能夠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認證、監督理論,風險投資通過對新興企業資金注入和提供增值服務,有對被投企業進行監督的需求,并且聲譽越佳的風投所產生的對企業的背書越能吸引其它資金方對被投企業進行資本注入和服務提供[7];二是逐名理論,風險投資一般的存續期為7—10年,新成立風險投資為了向其資金供給方證明自身實力,會有動力為新興企業盡快上市,并在企業IPO時證明企業價值[8]。2.風險投資對新興企業技術創新有負面影響。持有負面影響觀點的學者們認為:第一,受市場上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容易產生檸檬市場效應,優質新興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內源融資,而較差的新興企業才會選擇風險投資[9];第二,風險投資為了讓企業快速上市,會加快新興企業商業化步伐的同時減少企業創新投入以達到較好的經營績效,破壞企業長期發展潛力[10]。實證研究上,受限于各國金融市場和新興產業發展的差異性,關于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結果也多有不同。龍勇(2012)從吸收能力的角度出發,認為風險投資能夠提高企業的動態吸收能力和靜態吸收能力,吸收能力的增強能夠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績效,降低企業技術創新風險[4]。陳偉(2013)利用創業板前280家上市公司的數據,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風險投資有利于企業創新資源的增加,但只有民營背景的風險投資能夠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效益[5]。國外方面則以認為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為中性的學者居多,EngelandKei(2007)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德國274個風險投資支持企業和50574個對照企業,發現獲得風險投資的創業企業的創新產出并沒有增加,但表現出了更高的成長率,作者認為這是風險投資為了企業價值最大化,促使創業企業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已有創新的商業化方面,而不是放在繼續創新上[2]。基于對現有文獻的總結,本文認為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尚存在較大分歧。分歧主要在于對風險投資家投資新興產業的動機問題,若風險投資家過度短視,追求短期利益則有損企業創新,反之若風險投資家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資源則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事實上基于理性經濟人的角度,風險投資出于對高投資回報的要求,有理由讓人相信風險投資家會做出對將上市公司自主創新不利的舉措。基于此,本文以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后仍留在上市公司內部的風險投資家為研究對象,有理由相信這些在被投企業上市后仍留在上市公司的風險投資家,具有較為長遠的眼光且無資本迅速變現的壓力。因此本文假設:上市公司上市后仍留在公司的風險投資能夠提升該上市公司的技術創新水平。
三、研究設計與數據處理
(一)數據來源
本文通過WIND數據庫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概念中個股分類,挑選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306家,在剔除了數據缺失、極端值樣本點后獲取了2004—2015年12年間306家企業有效年樣本點1700個。
(二)研究指標
1.被解釋變量。技術創新指標的選取上出于數據的可得性問題,多數學者研究都是選取公司的專利數據和研發投入數據。專利數據有一定滯后性但較之研發投入數據更能反應企業創新水平,因此本文選取公司專利數據(Pat)作為被解釋變量。2.解釋變量。本文采用二值虛擬變量Vc表示上市公司是否含有風投背景。3.控制變量。本文控制變量參考趙瑋、溫軍對控制變量的處理,將控制變量分為三個維度[11]。一是公司基本特征,包括公司規模(Size)、公司年齡(Age)、企業性質(Nat)、企業創新能力(Pat)、所屬行業(Ind)五個指標,分別使用公司資產規模、公司存續期、是否國企和專利數表示;二是公司內部治理機制,本文選取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兼任(Dub)、獨立董事數量(Ibr)兩個指標;三是公司財務特征,本文選取銷售凈利率(Sgro)、銷售增長率(Gros)、資產負債率(Dar)三個指標。
(三)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1是7大戰略行新興產業概念上市公司數量和風投介入次數,1700個年樣本中風投介入次數為392次,介入比例為23.06%。表2是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1700個年樣本平均專利數量為67.23件,平均89.5%的上市公司是民營企業,獨立董事數量均值為36.28%,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兼任的情況平均占比28.24%。
(四)上市公司風險投資內生性問題處理
研究風險投資對上市公司創新效應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風險投資與企業創新的內生性問題;二是反事實樣本缺失問題。對此本文采用目前多數學者的對該問題的處理方法,采用傾向匹配得分對風投樣本進行匹配,將風投是否介入上市公司由非隨機性問題轉換為隨機性問題。傾向匹配分析主要步驟如下:一是建立企業是否被風險投資介入的Logit模型,確定哪些因素對風投介入企業有影響;二是對企業被風險投資介入的概率進行打分;三是通過各樣本評分值對風投介入樣本進行匹配,使得風投介入上市公司的行為具有隨機性。本文采用stata對樣本進行傾向值匹配(PSM)分析。本文選取如下變量:時間(Year)、公司規模(Size)、公司年齡(Age)、企業性質(Nat)、企業創新能力(Pat)、所屬行業(Ind)、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兼任(Dub)、獨立董事數量(Ibr)、銷售凈利率(Sgro)、銷售增長率(Gros)、資產負債率(Dar)等11個變量建立Logit模型,模型如下:Logit(vc=1|z)i=覫(β0+β1Sizei+β2Yeari+β3Pati+β4Agei+β5Nati+β6Indi+β7Dubi+β8Ibri+β9Sgroi+β10Grosi+β11Dari)(1)表3是logit模型回歸的結果,變量均采用相應變量滯后一期值。總體而言,表3的結果表明,風投是否介入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資產負債率、專利數量、公司規模、公司年齡、銷售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等公司基本指標和財務指標基本沒有關聯,上市公司性質為國有股東會較大地影響風投介入,但是統計結果不夠顯著。在公司內部結構上,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兼任情況和獨立董事數量占比與風投介入顯著負相關,說明風險投資的介入更多的是看重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在對風投是否介入上市公司進行logit回歸打分后,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則對樣本進行匹配。本文根據樣本數據結構,選擇臨近匹配法(Nearest-neighbormatching)對樣本進行匹配消除風投介入的非隨機性問題,匹配效果見表4。從表4的情況上看,在對樣本進行臨近匹配后,各項指標都有了明顯的差異,但公司年齡、銷售增長率、所屬新興產業行業指標差異變化情況不明顯,說明風險投資是否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與公司年齡、銷售增長率及所屬新興產業沒有關聯。
四、實證分析
(一)模型設定
在對樣本進行傾向值得分匹配后,風投介入上市公司大致滿足隨機性分布。本文采用分步滯后模型對風險投資與上市公司專利關系進行分析。模型設定如下:Yit=β1VCit+β2VCit-1+β3VCit-2+β4VCit-3+β5VCit-4+β5μt+εit(2)上述模型中,Y為被解釋變量,即上市公司專利數(Pat),μt為個體固定效應虛擬變量,εit為隨機擾動項。本文采用stata軟件對該固定效應面板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二)模型結果分析
從分布滯后模型的結果來看,vc介入當年直至介入的第4年,其對上市公司的專利產出情況均有負向作用,其中第三年數據較為顯著。但在VC介入后的第5年其對企業專利狀況影響明顯改善,顯著正相關,并且從風投介入的第三年開始,其上市公司的專利影響逐步變得正向。一般來說風險投資企業的存續時間為7年左右,4年時間投資加上3年時間推出。也就是說在VC投后的第五年,也就是VC將撤出投資的第一年,其對企業的專利影響才較為顯著,因此我們可以認為VC在進入上市公司后,促使上市公司加大了對創新的投入,這種投入使得風險投資在推出的時候上市公司已經有了較好的創新產出,從而使得風險投資獲得較好的退出溢價。
一、引言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開始掀起了新一輪的風險投資熱浪。據道瓊斯風險資源(DowJonesVentureSource)數據統計,2014年美國風險投資的投資規模已經突破483億美元,創造了2000年以來的新高,并且較上年的增長幅度達61%。同年,歐洲和中國的風險投資的投資規模分別為89億美元、155億美元,也都是繼2001年之后的新高,而且風險資本主要集中投資于計算機軟件、生物醫藥、電子通訊等高新技術產業。事實上,高科技的研發能夠發展為成熟產業的驅動力就在于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推動,即風險投資通過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各階段提供資金、增值服務等各種資源,來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理念轉化為技術創新成果,并最終實現技術創新的產業化。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討風險投資和技術創新這兩者的本質聯系,闡述了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機理,為企業技術創新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論依據。
二、風險投資與技術創新的關系分析
(一)風險投資與技術創新的內涵
風險投資又稱創業投資,主要是指基金管理人通過把募集過來捐贈基金、退休基金、保險基金、富有個人和投資銀行的資金等進行有效的管理,即對成長性、有著遠大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資本投資,并對其提供一些有效的增值服務幫助其快速發展,最后在該企業的發展進入成熟穩定階段退出并獲得巨大收益的一種創新投資方式。技術創新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J.A.Schumpotcr)在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的,創新是指對原有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活動,包括如構建新商業模式、研發新技術、開發新市場等活動。熊彼特雖然最早提出了創新的一概念,但他并沒有對技術創新進行定義,因此,學者紛紛從不同的視角嘗試對技術創新進行界定。索羅(S.C.Solo)從技術創新的前提條件出發,認為技術創新至少包括兩方面:創新思想的產生以及創新成果的實現。伊諾斯(J.L.Enos)從技術創新的行為表現出發,認為技術創新是由發明創造、資金投入、組織管理和拓展市場等各事項的綜合過程。繆爾塞(R.Mueser)從技術創新的本質特征出發,將其定義為將新穎思維轉化為技術應用的間斷性活動。通過系統整理相關學者的觀點,本文將技術創新定義為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導向,通過對企業各種可利用的生產要素的重新整合,研發出具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新工藝等的一種實踐活動。可見,技術創新并非純粹的新技術開發過程,其終極目標是將技術創新成果服務于社會需求,從而完成了從創新理念到創新產品的飛躍。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風險投資擁有的最重要的一個生產要素便是資金,而致力于技術創新的企業則擁有創新人才和創新產品兩大生產要素,這為風險投資和技術創新能夠有效地結合資本、技術、管理和商業信息等最終轉化為企業的實際生產力提供了可能。
(二)風險投資與技術創新的關系
一方面,技術創新為風險投資的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從理性人假設的角度看,風險投資如果愿意承擔技術創新所帶來的高風險,就必然期望獲得相應的風險價值補償。換言之,倘若一個地區沒有足夠的技術創新活動,技術創新項目的可選擇性也就會減弱,那么風險投資的投資機會就會大大減少,因此風險投資業的繁榮程度與其所在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息息相關。另一方面,風險投資為技術創新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大多數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往往有自己的研發團隊,不乏有很多新穎的技術創新想法,而將這些技術創新設想最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就是解決好巨大的資金需求問題,因為在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對新技術的開發還是對技術創新的產業化,都有可能遇到技術研發失敗、產品市場推廣受阻等風險,而且企業技術創新的周期往往較長,需要有資金對其的持續投入。然而在傳統的融資方式下,企業的技術創新項目往往由于得不到足夠的資金支持而半途而廢。風險投資的存在,不僅在資金方面給予了企業很大的幫助,還為企業提供了增值服務,這就極大地促進了技術創新的發展。總之,風險投資與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即技術創新是風險投資發展的前提條件,風險投資是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兩者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共同體。
三、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機理
對于企業而言,其既作為風險投資的投資對象,同時又作為技術創新的研發主體,因此企業成為了風險投資和技術創新之間相互作用的“紐帶”。具體而言,風險投資通過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增值服務,并間接為企業建立了風險分擔機制、激勵監督機制以及市場定價機制,有效地提高了企業對創新資源的協同能力以及利用效率,最終促進了技術創新的成果化和產業化(如圖1所示)。從提供的資源來看,風險投資對技術創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資金支持;二是增值服務。資金支持是風險投資與技術創新相互結合的原始動因,而增值服務卻是兩者之間博弈的結果,即風險投資為了降低技術創新的風險,提供一些資金之外的增值服務,以保證技術創新的順利進行,企業雖然失去了一部分的控制權,但是風險投資的參與確實能夠解決技術創新過程中的諸如組織管理、戰略規劃、市場計劃等問題,從而雙方真正地實現了共贏。
(一)資金支持
若企業的融資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其技術創新根本就無從談起。在企業技術創新的各個階段(如圖2)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一旦遇到資金瓶頸,技術創新活動就難以繼續進行。在技術導入階段,企業的首要目標是對技術的研發,相應的科研經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風險投資在該階段對其進行了第一筆資金注入。在技術成長階段,企業已經成功地為技術創新轉化了成果,其面臨的困難主要是將創新成果逐步推廣從而能夠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創新成果的潛在的應用領域還無法確定,企業此時的目標轉為擴大生產規模和率先搶占市場份額,因此迫切需要足夠的資金來作為技術創新的支撐點,風險投資在該階段的資金投入使得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地為企業創造了新的生產力。在技術成熟階段,新技術的應用趨于普通化,市場需求達到了飽和狀態,而市場競爭卻越發變得激烈,企業要想保持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對原有的生產方法和生產工藝進行改造,風險投資的參與再次給企業的技術創新補充了巨大的資金需求。在技術衰退階段,風險投資獲得了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巨額回報并退出了對企業的控制,其目標是尋找下一個技術創新項目并對它進行投資,風險資本再次循環流入到社會的技術創新項目。可見,風險投資對企業的資金支持滲透于技術創新的每個階段,正是風險投資這臺“發動機”為企業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技術創新才會成功推動技術變革并使得技術成果普遍運用于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之中。
(二)增值服務
(1)風險投資改善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好的制度環境。公司治理指企業股東對企業管理層的一種監督與制衡機制,以促使企業股東和企業管理層的利益趨向一致。企業技術創新需要企業大量的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的投入,并且在短期并不一定能給企業帶來利潤。然而,企業的技術創新對企業未來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是企業長遠發展戰略。根據企業委托理論,企業股東和企業管理層的效用函數并不一致,導致企業股東和企業管理層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方面的分歧。風險投資可以改善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使企業股東和企業管理層對企業投術創新投入的意見趨向一致,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2)風險投資能夠提高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的管理效率。風險投資往往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其高級管理人員往往擔任過其他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有的甚至是赫赫有名的企業家,能夠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生產經營、資金運作、員工培訓和營銷策略等管理層面上的問題。企業在技術創新初始階段,雖然擁有很多技術型人才,但是管理經驗的不足導致了企業內部資源不能很好地發揮協同效應,風險投資的參與使得企業將技術與管理有效地結合,既改善了企業的運營管理環境又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風險投資對技術創新企業管理上的幫助主要體現在:第一,風險投資會幫助企業建立有利于專業化管理的組織結構,提高企業的戰略決策和經營決策的效率;第二,風險投資可以直接派遣或者間接幫助企業尋找專業管理人才,使得企業能夠更加專心致力于技術創新;第三,在企業發展的中后期,風險投資會幫助解決其在生產經營、財務制定、戰略管理、市場推廣等方面的困難,為企業運營管理清除了諸多障礙。可以說,風險投資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的管理方面的服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失敗率,即技術創新效率在風險投資的參與下得到了顯著的提高。(3)風險投資能夠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知識共享平臺。知識作為技術創新的核心要素,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除融資困難之外,企業還會因自身的知識水平限制使得技術創新在某個階段處于停滯狀態,這就間接地增加了技術創新的成本。由于風險投資在相關行業擁有相當豐富的信息資源,其可以通過行業技術交流平臺幫助企業獲得與技術創新項目相關的重要信息,企業的創新理念便能得到進一步完善,從而提高了其技術創新能力。(4)風險投資可以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創造廣闊的商業網絡。技術創新企業在創立階段,自身的實力基礎非常薄弱,同時又缺乏外界的扶持。作為商業中的一個“新生兒”,企業往往很難快速地融入到商業網絡之中,因而企業的發展變得舉步維艱。在風險投資的幫助下,企業能夠成功地打開一個有效的商業網絡,為企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條件。
四、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作用機理的制度安排
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往往風險很高,因此風險投資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提供資金支持,本質上是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一種風險分擔機制,否則企業自身往往難以承擔技術創新的高風險。另外,從風險投資為技術創新提供的增值服務中可以看出,其能夠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原因就在于幫助企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監督機制,同時,風險投資的參與還使得企業形成了市場定價機制,從而幫助企業順利地建立了商業網絡。
(一)風險分擔機制
企業的技術創新具有高風險和高收益的特征,技術創新活動的不確定性使得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全過程的高風險性。首先,企業需面臨技術創新未能研發出新技術產品或者研發出的產品未能達到預期效用的風險,其次,即便企業成功研發出新技術產品,仍面臨創新產品無法產業化的風險。由于技術創新活動的投入成本非常巨大,若最終未能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技術產業化,那么該項技術創新便是失敗的。可見,無法承擔技術創新的高風險性是企業固有的局限性,而風險投資的存在價值也就得以體現出來。雖然風險投資能夠承受技術創新帶來的高風險,但是面對各種投資項目,理性投資者自然傾向于選擇風險相對更低和收益相對更高的投資項目。事實上,風險投資會根據企業的創新理念、潛在市場、骨干成員素質等因素嚴格篩選出其認為的技術創新成功率高的投資項目,這對技術創新帶來的高風險起到了很好的規避作用。另外,風險投資機構為了分散風險會對多個項目進行投資,盡可能降低投資項目的非系統性風險。總之,風險投資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扮演了分擔風險的角色,為企業的技術創新“保駕護航”,以期取得高額收益。
(二)激勵監督機制
從委托的角度來看,風險投資作為資金的委托者,技術創新企業作為資金的者,兩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即企業更加了解技術創新的實施方案、項目可行性、商業價值等具體情況,而風險投資卻無法保證企業的技術創新是否能夠按照預期進行。在委托的關系下,風險投資自然會面臨著一些委托問題,因為技術創新企業可能會濫用資金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浪費或者企業高管的不作為導致管理效率低下。為了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進行激勵與監督,風險投資往往會與企業簽訂一份契約,根據企業的產出績效來對其控制權進行分配,即企業如果未能達到預期績效,風險投資將會增加其對現金流管理、董事會投票等控制權,企業只有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不斷地取得階段性成果才能夠避免失去控制權。實踐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風險投資具有參與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決策權、對管理層的監督權等公司治理層面的權利,其還能通過分階段投資促使企業合理有效地利用資金,這種投資方式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企業的股權控制權直接被風險投資所剝奪,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才會激起更高的熱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