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6:37: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音樂課堂,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推動了初中音樂課的進一步發展,雖然很多學生喜歡音樂,但對音樂課卻較為反感。通常情況下,音樂教師即為課堂的“表演者”,師生間缺乏良性互動。以下就此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初步分析。
一、充分做好學生思想工作
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習以后,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展,他們的性格及思維習慣產生了一系列變化。其邏輯思維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不斷提升,對知識有著極強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們的思維敏感而活躍,同時興趣愛好較為寬泛,對事物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自身的發展及展現需求不斷增多。這一時期,是其情緒波動較大時期,而且叛逆的念頭不斷滋長。近來,筆者就“你向往的音樂課”進行了調查。經研究數據表明,學生對音樂課的重視力度不夠,認為音樂課就是學生娛樂消遣的課程,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身心放松。并且課堂上時常出現嘈雜和笑聲,紀律渙散。造成以上原因并不是音樂的歡快節奏,而是教師所播放的音樂并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難以體會音樂的意境。
比如,教師在播放《東方之珠》時,學生完全不懂欣賞,嘻嘻哈哈,有的學生甚至要求教師換流行歌曲,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聽完整首曲子。初中學生在上音樂課時,認為書本上的歌曲陳舊、過時,不如換流行歌曲,所以很難投入精力學習歌曲,對音樂節奏的把握以及音樂情感的領悟更是無從談起。教師開展輪唱及拉歌環節時,學生表現得都較為踴躍,但是大家只是傾向于看別人的表演,自我表現的意識不強烈。
二、認真備課,同時提高積極性
1.備課準備
作為一名合格的優秀教師,除了掌握較強的專業知識以外,還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內涵。新課標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能保證音樂課的最佳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積極引導學生,實現師生間的良好互動。由此可見,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新課標要求教師不斷落實素質教育的若干要求,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初中音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能否滿足新課標的標準,需要我們深入分析思考。據調查顯示,很多音樂教師的備課工作缺乏靈活性與實踐性,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在備課過程中過于死板;有的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課前根本沒有備課,課上隨意發揮,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起著阻礙作用,而且不符合新課標中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所以,初中音樂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全面細致地做好備課工作,保證音樂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2.教師情緒
有的音樂教師備課工作做得相當細致,但是由于情緒把握得不好,所以師生間很難開展良性互動。比如,教師在教《七子之歌―澳門》時,要充分拿捏曲子的情感,體會曲子中悠揚、深情、流暢的旋律,將的深情和殷切祝福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教師要情緒激昂,投入飽滿的感情,只有自己融入曲子,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激情和熱情。要實現音樂課堂的良好互動,需要音樂教師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筆者就此提出了有效策略。
三、充分了解初中生心理,投其所好
由于年齡段的不同,每個學生會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小學生由于智力及心理發展不成熟,他們將音樂課作為其玩耍的時間。而初中生由于審美情趣的發展,他們更希望教師在課堂上教授流行歌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教師要提高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就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在正常教學環節完成以后播放流行歌曲,或者編排簡單的舞蹈,組織同學即興表演。總而言之,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四、提高學生自信心,鼓勵學生表現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的自我表現力不強,沒膽量把心中所想的展現出來。所以要求初中音樂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平等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主動投身課堂學習中。同時要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其自信心,讓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能主動與同學或者教師交流學習心得。
參考文獻:
一、培養課堂器樂的學習興趣
1、激發對樂器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對于初中生來說,一旦面對新奇的、新鮮的事物,就會產生強烈的感官、行動探究欲望。好奇心可以把學生對于器樂學習的情感激發起來,成為促進他們學習的動力。好奇心很容易稍縱即逝。初中學生的興趣很多,往往都不持久。在日常教學的實驗性觀察中,我常常發現一些學生剛接觸課堂樂器時候,又熱烈又迫切,恨不得馬上能夠吹奏出流暢優美的旋律。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樂器掌握又需要枯燥乏味的練習,學生原本高漲的興趣與情緒“溫度”便會陡然下降,心理上會產生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因此教師先要成功地激發學生對樂器的好奇心,隨后也要花功夫去呵護與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使之不要減退。
具體做法上,老師可從以下方面來考慮:①抓住學生最初的好奇心理。萬事開頭難,學生最初接觸樂器的時刻是最重要的,教師要在發放樂器之前,抓住學生迫切拿到樂器并探個究竟的心理;運用簡短的語言和優美的示范,讓學生一下子被樂器的魅力所吸引。②器樂學習中以鼓勵為主。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不能一味地抓技術、求難度;這樣學生的會被枯燥的訓練和復雜的技術嚇到,對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師在學習中要以鼓勵為主,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樹立他們的演奏信心。③創造新鮮興奮地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周圍的學習環境息息相關。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營造新鮮的興奮的器樂學習環境,良好興奮的環境能夠帶動學生的情緒,使之努力學習,提高技術。
2、變化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在器樂教學中,音樂老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都會在備課時采用獨特的教學方式。通過調查了解,由于音樂課程課時較少,器樂課所占比例不多;如今器樂課堂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一般都是老師講解示范,學生學習演奏。這樣的教學看似簡單直接,但是卻抹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試想一下,如果每節器樂課都是這樣按部就班,器樂課堂哪有樂趣可言?因此音樂教師如果要讓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必須在課堂上變換教學方式。
在具體做法上,教師可將樂曲的吹奏學習同欣賞、模唱、節奏、形體加以結合;通過欣賞來豐富感受,模唱來熟悉旋律,節奏來加深理解,形體來綜合表現。
這樣的器樂課堂形式豐富,手段多樣。課堂教學既顯得豐富輕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得以提高。
二、根據學生器樂學習現狀進行分層教學
1、了解學生的演奏差異
學生作為一個群體來說,大體上是差不多的;但又不完全相同,因為學生之間存在 individual differences(即 ID)。當前學生的差異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是聚焦學生的差異也是從教師的角度和教學的角度出發,比較適合“以學生為本”的課改理念。器樂教學中,音樂教師先要關注學生在器樂學習中的差異性。有的學生曾經系統地學習過樂器,音樂基礎較好,樂器的掌握能力較強。這部分學生面對課堂樂器的學習會覺得很輕松,學習的效率較高,演奏的水平也不錯。這只是音樂基礎良好的一部分學生。大部分初中生對課堂樂器還是很陌生,有的學生小學時候學習過樂器,初中學習了完全不同的新樂器,對他們而言也是從頭開始的一種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好的不夠學,弱的學不好。并且學生的個人性格、學習興趣都有異同。因此音樂教師在分層教學開始,先要對執教班級的學生器樂基礎進行了解,知道他們的學習背景和演奏差異,從而指導分層教學。
2、分層訓練和分類考核
學生雖然具有樂器演奏上的差異,但是如果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都一樣會取得演奏技術上的進步。音樂教師在了解了學生的演奏技術好壞的基礎上,著手進行班級內分層教學很有必要。由于學校的音樂教師有限,并且器樂課的授課形式與其他類型的音樂課相同。所以分層教學主要以班內分層教學模式為主。
器樂課堂分層教學的內容包括:曲目內容、演奏難度、音樂處理、表現表演等方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要求,避免“一刀切”的學。
在器樂課堂上,分層技術訓練的依據主要在于:基本技術、演奏技巧、音樂處理、綜合表現等幾方面綜合來考慮。教師依據這幾方面對學生的演奏技術做出大體的評價和分類。隨后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演奏水平相近的小組分別進行教學。在定期的考核時,教師需要采用分類考核的辦法。根據分層小組,對學生的演奏內容、演奏難度、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等方面分別給予不同的標準和尺度。這樣的分層教學能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在共同的課堂上,同樣獲得進步和積累,有助于器樂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結論
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音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效益不是取決于教學中內容的多少,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有效教學中要具備一定的反思意識。總之,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得繼續深入研究初中課堂器樂教學,力求解決這些難題。爭取在把初中課堂器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進行得更為深入、更加透徹。
參考文獻
[1]彭音,淺談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J].學周刊,2013.11.25
[2]唐彩琴,淺談初中音樂課堂中使用器樂的重要意義[J].文理導航(上旬),2011.01.10
【關鍵詞】
初中音樂課堂 聲樂教學 有效策略
在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主要注重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對學生音樂基本素養的教育;或者一些教師過于偏重于叫唱,即教師唱一句,學生跟唱一句的教學方式,進而導致學生在音樂創作欣賞等方面仍極度匱乏。因此,在素質教育不斷實施的階段下,學校教育應認真領會音樂教學思想,并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一定的創新,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以下主要提出了幾點關于提高聲樂教學質量的策略,希望對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初中聲樂教學課堂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有效課程的開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只有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才能充分調動初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關注并樂于參與音樂教學活動中,從而也有利于教師進一步開展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創作和鑒賞能力。在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聲樂教學的重要性,從而缺乏正確的講解與教導。因此,在新課程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多在教學的設計上加以創作,認識到豐富多彩的教學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聲樂教學課堂上,為了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來調動學生上課的情緒,比如在課堂上臨時開展小游戲“擊鼓傳球”,即鼓聲停止的時候,球傳到哪位同學就由該同學演唱一首歌曲。通過這個游戲,不僅可以凝聚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從另一程度上感受聲樂的魅力。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策略。
二、豐富教學課堂的內容
改善聲樂教學的質量,課堂學習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豐富課堂的內容對于教師來說至關重要。教師在授課前應認真規劃好所教的內容,所學內容需與學生的興趣、生活緊密相關,確保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例如,在進行音樂教學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引進民族傳統樂器教學改善教育質量。這一方面是由于在現代化教育時代下,人們對孩子綜合素質教育的培養較為重視,大部分家長也都希望孩子可以掌握一兩種樂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樂器的了解與認識,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在課堂上,二胡、鋼琴、笛子等樂器都可以與傳統民族課程資源相結合,通過教師講解,學生可以充分理解我國音樂的歷史和傳統,了解民族的樂器,激發學習民族樂器的興趣。因此,從另一層面上來說,充分利用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傳統資源,可以有效地改善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現代科學技術已逐漸發展到教育事業中。在現代教育時代下,多媒體技術已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應用。在聲樂教學課程上,多媒體應用可以做一些教師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從而使音樂知識更加明確,教學目標更加清晰,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也更加方便,這種教學方式很好地符合了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因此,在素質化教育下的音樂教師,應充分做到教育的時代性,使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社會發展的需求,并且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靈活性進行有效地教學。例如,在教學音樂《長江,長江》一課時,教師可將多媒體引入課堂以輔助教學,可先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觀看一段長江滾滾而來的景象,感受江水的浩瀚與洶涌,然后進行歌曲的學習。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使學生失去學習音樂的熱情,但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音樂課程一開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便被多媒體視頻調動起來,同時對音樂的背景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這對于音樂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
四、加強聲樂課堂與生活的聯系
在素質教育化的時代下,任何教學都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音樂創作本就源于實際生活,因此音樂教育也離不開生活。在學校中,音樂課堂作為學生和教師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場所,聯系著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中間橋梁,從而對于音樂課堂與生活的聯系也需加強。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所具備的審美能力,并不斷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將生活與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關注和熱愛音樂生活。同時,教師應將音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不斷加強音樂學習。例如,教師在教學音樂課程時,可以進行野外創作學習,帶領學生走進戶外,通過開展聆聽活動,如聆聽生活中的鳥叫聲、風聲、說話聲、走路聲等多種聲音,促使學生結合戶外所聽、所見、所聞、所感的事物進行音樂旋律創作,將自己認為好聽的旋律串聯在一起以完成作品。該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水平。通過學生自主參與到現實生活中,貼近實際音樂活動,使學生學會探尋與領悟,也更加充分地理解與掌握音樂知識。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應隨著時展的步伐不斷地進行改善,通過轉變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應用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措施,創建一個和諧的音樂學習課堂氛圍,從而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音樂能力,進一步推動音樂教育的發展。
作者:孫小芬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傳統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面臨著巨大挑戰。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下的學生觀、課堂教學觀,是每一個音樂教師必須關注和思考的問題。作為多年從事一線音樂教學工作的教師,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工作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實踐,有了一些深刻的體會,借此機會與大家分享。
一、音樂教學必須要轉變教育觀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音樂教師必須緊跟形勢,轉變教育觀念,適應時展。首先,要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思想,摒棄傳統音樂教學“培養幾個優秀生,排練幾個節目”就算完成工作任務的思想。在教學中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實現全體學生的整體進步。其次,要樹立為了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當今社會,大家對音樂教育越來越重視。音樂教育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異常重要。只有接受很好的音樂教育,人生才是完美的。最后,要樹立美育教育思想。初中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使學生具有高尚的審美情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考慮到學生美感能力的發展,從簡單到復雜、從初級到高級循序漸進地展開。尤其是初中年齡段的學生,可以通過對作品的初步比較、評價,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趣味,引導學生從真正美好的東西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勞動中、日常生活和藝術中理解和創造美好的東西。
二、音樂教學必須突出學生主體
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體現是以人為本,主要的要求是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建立一種以突出學生主體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開放性的音樂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創新的教與學的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實踐中學習提高。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鼓勵學生大膽說、大膽想、大膽唱、大膽演,不斷教給學生新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有序地走進音樂的殿堂,從而獲得新的發展。在這種平等、和諧、熱烈的氛圍中,學生主體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能動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學習的氛圍寬松而友好,學習的效率也非常高。教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這種鼓勵支持的態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語言,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在寬松、友好的學習氛圍里感受美、體驗美。
三、音樂教學必須重視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啟良好課堂教學的開端,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動力。對學生來說,中學教育只是其人生中的一個學習階段,因此,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掌握音樂學習的方法,比掌握學習內容更為重要。學生一旦具備了學習音樂的興趣,就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的效果也會大大提高。如在學習笛子這門樂器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通過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笛子的簡單吹奏技巧。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喜歡上了笛子這門樂器。他們中間的很多學生自發地學習吹奏校園歌曲或者流行歌曲,興趣十分濃厚,吹奏的技能也不斷提高。再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扎起彩綢,走出課堂,在歡快熱烈的音樂伴奏下,扭起秧歌。通過這種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學生的學習興趣異常高漲,對于音樂的感受更加形象、直觀,對于音樂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四、音樂教學必須貼近學生生活
音樂即生活。大部分學生喜歡音樂,幾乎每個學生隨口就能哼唱幾首流行歌曲,但其中有不少學生卻不喜歡音樂課。分析原因,問題在于我們的音樂教育距離生活太遠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采取開放的姿態,突出音樂的生活特征,推動音樂教學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實現音樂教學內容向真實生活轉化。讓學生感覺音樂就在身邊,從而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如,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面臨的生活環境融入到教學設計中,增加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通俗音樂、流行音樂等教學內容,這樣就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捕
音樂的美,在音樂中感受生活的美,在生活中理解音樂,在音樂中理解生活。
近年來,從“簡單歌唱課”至“枯燥技能課”再至課改“淡化知識技能”,音樂課中的技能和知識訓練,又再次受到重視。短短幾十年來,我國中小學教學重點不斷變化。課改開始以前,音樂教學大綱早就提出“器樂進課堂”的口號,但十幾年過去了,音樂課的器樂教學現狀如何呢?筆者通過十多年一線音樂教學經驗,結合當代初中教學現狀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以及給予適當的建議。
一、音樂課堂器樂教學基本方法
器樂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當今,音樂教育逐漸普及,器樂教學已成為音樂課堂的重要內容。盡管我們了解到音樂課的器樂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但是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可以獲得更多知識和技能已引起廣大音樂教師的關注。在近年來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筆者也進行了一些實踐和采取了相應行動,為了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器樂演奏,歌唱和音樂賞析等音樂知識結合起來,逐漸彌補以往的種種不足。以下為筆者在進行器樂教學過程中采取的一些基本教學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器樂學習動機,以興趣為動力
在器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技巧表現、情景創設等手段來引導學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音樂。如在學習豎笛時,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先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讓學生馬上吹,吹不會反復教,直到吹會為止。長此以往,學生日益覺得乏味,失去信心。教師也不能從教學中收獲教學的樂趣。而我先調查一下當下學生比較喜歡的曲目,然后吹奏這些他們感興趣的曲目讓他們欣賞,使他們一開始就對這種樂器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簡介豎笛的結構、發聲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階指法,緊接著就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簡單的基本功,通過這些簡單的基本功練習來鼓勵學生學習豎笛,給予他們信心。這種方式不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選樂器及練習曲目,使學生享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用合適的樂器。對于初中生來說首先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欲望,最終達到通過演奏來表達情感的教育目的。同時,我們要結合課本但不拘泥于課本,精選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的練習曲目,這樣他們才倍感親切和真實。還有一些經典名曲如《歡樂頌》《梁祝》《彩云追月》等,通過重新編配也是很受歡迎的。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學生能力進行指導
器樂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們首先要有一個具體的器樂教學計劃,從整體上把握好學習進度與節奏,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加以分析,適時調節進度。同時,不同的學習階段應有不同的側重點,使學生逐步吸收各種演奏技巧。再者,培養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愛護樂器,輕拿輕放,學會看指揮排練等。
二、音樂課堂器樂教學可行性建議
既然器樂教學存在諸多限制因素,我們是否懷疑它的價值,或將其擯棄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器樂進課堂的必要性已得到專家的充分論證,音樂教師該如何應對,如何切實提高器樂課的效率,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筆者認為現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教師對器樂教學應充滿熱情及保持積極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面對現有困難應態度先行,進而采用正確方法,才可取得良好效果。對器樂教學,教師應時時擁有飽滿熱情,慢慢感染學生,帶動課堂氣氛。
(二)靈活運用教材,給器樂教學留有充足時間
在傳統的器樂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是一種死板生硬的教學方式,不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經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變化,對于教師的教學模式起了很大的改變,新課改不僅要求教師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也應適時研究,敢于調整教材,為教學增添更多色彩。當然,這種調整也應在合理范圍內,確保相應教學目標的完成。
(三)充分發揮教研組集體智慧,制定規范適用的器樂教學安排
目前,器樂教學隨意性較嚴重,即使同一學校,各個音樂教師器樂教學的進度、要求、評價方式也不統一。某些音樂教師在器樂教學上沒有計劃,這使得器樂教學很大程度上成為一種擺設。這時必須充分發揮教研組的集體智慧,結合本校學生的總體素質和需求等實際情況,統一器樂教學的目標,制定相關教學計劃,真正使器樂教學走上統一,切實提高教學效能。
(四)加強學習,注重交流,更新觀念,激發學生興趣
音樂教育是一種審美教育,引進器樂教學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培養演奏家,而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感受到演奏樂器時的快樂和美。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以學生的興趣為主,選取更為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盡量縮短枯燥的練習基本功的時間,留有更多時間相互交流。首先,在學生剛會演奏幾個簡單音符時,教師可以演奏只包含這幾個音符的簡單樂曲。這些樂曲可以是現成的,也可是教師自己編創的,從而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能享受其中的樂趣。其次,把乏味的音階循環練習改編成有趣味的節奏來進行演奏。最后,在課堂上帶動氣氛,組織學生進行自編自演的器樂“吹奏”“問答”“接龍”“音樂火車”等游戲。總之,教師只有積極大膽地尋求并采用各種新穎方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器樂的興趣,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蔡曉芳,《在器樂聲中放飛音樂的理想——初中音樂教學器樂進課堂略談》[J],2010.11
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具有創意與實效的教學方式和策略。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初中生好奇多動的性格特點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在他們之間開展的難度。
首先體現在課堂秩序的混亂。初中學生大多對合作學習的概念模糊,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和重要性認識不充分,音樂課堂上常常出現嘻嘻哈哈、討論激烈、偏離主題的現象,更甚者,音樂課教學時間變為學生放松娛樂的時間。這就使小組合作學習變得膚淺,在教學中失去了實在的意義。
其次難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選取上較為簡單,表面上看人人都可以參與,但是實際上沒能引起人過多的探究欲望和深思,久之,就讓學生覺得這些知識可有可無,從而失去參與學習的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源,如果缺乏學習的動力,對學生而言,不啻為一種學習的負擔,讓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課堂的實踐背道而馳。
最后,教師未能合理規劃合作時間和合作任務。教師也是影響合作學習最終效果的關鍵因素。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小組學習活動比較隨意,沒有做好時間和任務方面的規劃,以至于學生探討問題時不是有的放矢,而是隨性漫談,這樣不僅影響課堂效果,也影響到整堂課的質量。
二、初中音樂教學開展合作學習的對策建議
1.營造互助氛圍,培養合作意識
《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我們在開展初中音樂合作學習的時候,必須有意識地去培養初中生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通過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學生之間的友好關系與他們討論的積極性成正比例關系,友好度越高,他們就更愿意與教師相處,也就更能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教學中營造一種和諧、友好的學習氛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建立合作小組。通過建立人員相對固定的合作學習小組,小組學習成員在經過長期的合作學習之后,便會感覺到他們是一個共同的學習團體,自己是這一團體中的一員,長期以往便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②開展競賽活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適時開展一些小組合作的競賽活動,如小合唱比賽、我愛記歌詞、歌詞大接龍等,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能有效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質。
2.強化參與意識,激發學習欲望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鼓勵他們分析觀點,互相請教問題,最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熱情。第一,讓學生學會表達和傾聽。初中音樂課堂的學習內容需要學生們善于表達和傾聽。任何單方面的傾聽或者表達都不足以達成實質性的合作。第二,讓學生學會互助和支持。比如在音樂模仿教學中,樂感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主動幫助那些有待提高的同學;音樂表演或者舞蹈教學中,讓學生明白合作互助會使他們表演得更好。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之間這一寶貴的合作互助資源,要從各個方面以鼓勵的形式褒揚互助。
3.精心設計任務,提高學習質量
在目前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更多的是流于一種形式,交給學生的那些任務即使不通過合作也能獨立完成。因此,要想有效提高音樂合作學習的教學質量,我們必須精心設計若干教學任務,讓學生意識到只有通過小組成員之間以及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才能順利地完成任務。這就需要我們合理地、適時地、恰當地安排任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而且對他們也能夠形成一種挑戰。
4.把握好合作學習時間,合理安排合作學習任務
在音樂課堂中師生之間和諧互動,不僅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呈現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然而目前的初中音樂教學中卻存在一定的問題阻礙了音樂教學的發展,對于這一狀況,老師要有針對性的解決,在音樂講解中注重多元化的音樂呈現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音樂特色,從而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音樂興趣,促進音樂教學的發展。
一、初中音樂課堂中師生之間缺乏和諧互動的主要因素
初中音樂課堂中的和諧互動是師生合作共同完成的,它需要兩者的互相配合,任何一方沒有一定的積極性都無法實現課堂中的和諧互動。那么現今初中音樂課堂中師生之間缺乏和諧互動的原因無非也就兩方面,一方面來源于老師,另一方面則來源于學生。
1. 從老師的角度看互動
老師課前準備工作分析。21世紀是一個科學信息技術較為發達的時代,中學生的思維相對比較活躍,在這一形勢下,老師要想開展好音樂教學,不僅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需要一定的內涵素質,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其學習興趣。要實現初中音樂課堂中師生之間的和諧互動,老師應該充分發揮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在課堂中將學生的思維引領到音樂的學習中,教會他們如何聆聽音樂,感知音樂。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之所以沒有達到和諧互動的效果,是源于老師并沒有認真貫徹執行,只是將和諧互動作為一個口號、一種形式,沒有過多的重視,還是運用傳統的教學一味的講解,甚至一些老師根本就不備課,直接在課堂上像流水賬一樣侃侃而談,這對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知識技能的掌握、方法態度的培養都有一定的阻礙性,沒有發揮其導向性作用。
老師教學情緒的分析。初中的學生各方面還未成熟,此時老師的教學情緒是最能夠影響學生的,老師在做好課前備課的基礎上,還要將其生動的呈現,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受。比如說《母親》,老師在講解這首歌時就不能平淡無奇的去講解,而要通過這首歌的旋律去引領學生感受這首歌的寓意,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母親的偉大,這有將積極情緒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才能感染學生去感受音樂,學習音樂。
2. 從學生的角度看互動
現在的初中生其形象及思維想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音樂的學習中表現得極為沒有耐心,相對于音樂學習,他們更喜歡一些流行音樂。對音樂學習缺乏一定的熱情,必然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師的音樂教學,而缺乏和諧互動的音樂課堂是沒有活力的,不利于音樂教學的開展。要從根本上提高音樂教學水平,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二、促進初中音樂課堂中師生和諧互動的對策
1. 了解學生心理需求,投其所好
初中的學生思想較為活躍,此階段的學生更希望音樂課堂中能夠教授一些流行音樂,老師可以針對學生這一心理進行課堂設計。比如說在講解傳統音樂時,可以選擇一些流行音樂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發表見解,讓其發現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的區別,這樣一來,在學習的過程中,既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又讓學生了解了不同種類的音樂,拓寬了其視野,對培養其音樂鑒賞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還可以在課堂結束時播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流行音樂,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音樂課程枯燥,從而提高其音樂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與學生有一定的共鳴,從而有效地開展音樂教學,實現音樂課堂的和諧互動。
2. 制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其樂在其中
音樂是一種藝術的體現,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無法達到理想效果的,要實現音樂課堂中師生之間的和諧互動,需要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摒棄傳統的陳規教學,要融入多種教學手法,使音樂教學呈現多元化特點。老師作為音樂課堂的開展者,作為學生學習音樂的引導者,要為學生制造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音樂課堂中,與老師共同探討,共同挖掘音樂的魅力。
3. 情緒感染,輕松學習
初中時代的學生各方面還尚未成熟,易受老師的感染。老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握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在教學中加入自身的積極想法與情緒,從情緒上感染學生,讓學生對音樂形成一種獨特的感知力。對于課堂中表現不太積極的學生,老師應著重輔導,讓其融入到歡樂的音樂課堂中,感受音樂的旋律與美好。
總結
總而言之,要實現初中音樂課堂師生的和諧互動,需要兩者的積極配合,任何一者表現得再出色都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老師作為引導者,要充分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制造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音樂知識,了解音樂特點,領悟音樂獨有的魅力。
一、音樂筆記本的選擇要恰當,考慮長遠
初中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審美觀念,大多數同學選擇了封面漂亮、清爽的本子,最好是硬皮本,以至于好保存,可以一直記錄到初三畢業三年的光景。如果說要持續三年的記錄,不厚不薄,大概50頁左右的本子最適宜。
二、音樂筆記的記錄要抓住重點,講究方法
美國圖學論者哈拉里說:“千言萬語不及一張紙。”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在音樂課中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和參與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探究、發現、領略音樂藝術的魅力,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音樂課中,如果單感受、認知、理解內化,再表現運用,只靠這些活動實踐,是不能夠準確把握的,必須要知識點、音樂要素、音樂概念的積累,才能夠更深刻到位地進行音樂實踐活動。
第一,記錄要素、概念、知識點。梳理一下,值得記錄的內容著實不少。比如,音樂要素可以記錄學習作品的曲名、出處、作者、國籍、演唱(奏)形式、體裁、曲式結構等。音樂知識點,如波音記號~、旋律線等。相關概念的理解與記錄,讓學生有字可依,有本可尋,加深記憶和理解。
第二,記錄重點、難點、疑點。學習的內容,學生自己應該有統籌概念,把重難點,甚至是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便于商討、解決。
第三,記錄音樂痕跡、圖形譜。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隨著時間的流逝,音樂旋律隨之流淌,很可能會過耳即忘。但是邊欣賞音樂作品,邊做記錄,聽到什么記什么,想到什么記什么,什么樣的旋律,記錄什么樣的波形或者理解發揮的圖形譜,等到音樂播放結束,已經有了此音樂的整體記錄痕跡與印象。無形的音樂,被孩子們的腦電波折合成了有形的記錄,回頭再追溯音樂記憶,整理補充完整,那么,聆聽音樂的感受、初步認知已經儼然紙上,清晰可見了。
第四,記錄實踐、創造、課后題。書本上每一單元后面都有實踐與創造一欄,學生可以根據所學習的音樂作品,對號入座,找到其相應的題號,自我思考或相互探討研究,得出結論后,記錄下來。請求老師的幫助,對照標準答案看看可有差距,找出錯誤或不足的地方,加以改進,提升學習成效。
第五,聽記單音、旋律、節奏型。初中的學生,要求綜合素質有較高的提升,聽記單音、旋律和節奏就列入日程。聽記,是音樂課中每節課或者每兩節課,需給學生做的訓練,反復接觸和演練,來增強學生的樂感、記譜感,良好地輔助學習。
第六,記錄評價。評價包括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學生可以通過對歌曲的欣賞和演唱,作出自我評價,或者分成小組,小組內成員之間相互評價。評價分多種模式,如:星級評價,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或者等第評價,優、良、合格、不合格;亦或能跟隨同學模唱、能伴隨琴聲準確地演唱、能獨立識譜演唱等。評價要寫出相關曲名、等第或星級、評價人是自評人還是互評人簽名及評價日期。教師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督查,通過學生對筆記的重視和珍惜程度,對筆記記錄的完整度、以及記錄的認真與否,字跡工整與否、排版合理程度等態度,給予相應的評價或批示。建議每學期不少于1~2次,以督促、鼓勵學生學習,養成記錄、思考、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三、充分發揮音樂筆記的作用,助力音樂學習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音樂筆記可以儲備知識,增強記憶,加強反思,拓展評價,和諧師生關系。
第一,彌補用書不足,拓展教材內容。音樂筆記彌補了循環用書帶來的教材缺失的問題,讓每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特色的,舒展自我個人魅力的音樂筆記,而且還把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記錄整理于此,讓音樂筆記內容豐富,知識含量飽滿。
第二,積累音樂知識,梳理學習脈絡。每一學期或學年下來,音樂筆記的記錄涵蓋了大量的知識要點,便于學生梳理并有脈絡地進行回顧與復習,是非常難得的一手復習資料。
第三,加強學生記憶,理解音樂形象。記錄筆記,讓學生更加精力集中在音樂本身,記錄一次就是對記憶的一次強調。更用心地關注了音樂,就會對音樂所刻畫的形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去感悟音樂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和精髓。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著名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也說:“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然成為他們熱愛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長劑。”可見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如何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多年來,在音樂課教學中筆者一直著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探索出一系列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創設寬松和諧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在當今教育活動中,仍然大量存在著師生關系不和諧、不合理的現象,教師簡單、粗暴地對待學生,各種歧視、剝奪和強制的行為仍然大量存在。師生沖突、對立、情緒冷漠、氣氛緊張等現象在教學活動中相當普遍。因此,要使學生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大膽自信地表達教師首先要解放思想,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改變以往師道尊嚴的作風,放下權威的架子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來對待,使學生感受到課堂上沒有嘲笑、沒有羞辱、沒有指責,并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融洽的師生氛圍中萌發興趣。
我們要關注每一位學生,不能讓一個學生過早地落伍。學習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像音樂課看起來是十分快樂的課,其實它也包含了許多枯燥無味的東西。特別是樂器的學習,每個學生的領悟能力是有差異的。同樣的小曲,有些學生可能幾分鐘就學會了,而有些同學可能一節課甚至更長時間也學不會。因此,音樂老師要去關注每一位學生,不偏不倚,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當他們無奈地將琴放回琴盒時,這時老師要及時地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戰勝自我,克服畏難情緒,逐步提高表演技巧,不斷取得進步。
二、教師要做學生的榜樣,做到“潤物細無聲”
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的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在許多時候身教比言教更有說服力,身教對學生往往產生“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例如老師對音樂愛癡如醉,對音樂教育事業執著追求,其學生也會對音樂興趣十足,愛之會更深;相反,老師對音樂若即若離,對音樂教育事業冷漠處之,他的學生就很難對音樂有很濃的興趣。所以,老師高尚的道德情操,過硬的音樂專業能力,熾熱的工作熱情乃是激發培養發展學生音樂興趣的重要人格力量。上音樂課時,我經常組織一些師生共同參加的游戲活動。例如音樂接龍活動,由一名學生先唱第一句,引出開頭第一個字,游戲開始了。我屬于女生那一組,在男生唱完后我都能積極、準確地接唱出下一句。學生看老師對音樂積極性這么高,他們也萌發了極大的興趣,并積極熱情地和我一起做游戲,寓教于樂,不斷地培植他們的興趣。
三、通過開展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舉辦競賽活動。如在表現作品時,學生可用舞蹈、可用打擊樂器伴奏,也可用詩歌、故事、繪畫等表現形式,讓每個學生有充分展示才華的舞臺。在活動的準備過程中,學生自己商量要準備哪些節目,各個節目負責人是誰,由誰主持等,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工作,整個活動,學生始終是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參與者,他們成了活動的主人,他們在活動中忙得不亦樂乎,還會對音樂不產生興趣嗎?
2.開展游戲活動。在音樂教學中給予學生行動上、情感上“自由”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在這時都能回到最自然的狀態中去隨心所欲一下。在學生的即興奏唱實踐中,做不做是關鍵問題,而做得好不好倒是次要的。學生創造音樂,重在于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在此過程中,沒有對、錯,不會造成學生的挫折感。相反,在這個嘗試的過程中,卻能夠使他們體驗到發現探索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表現自己的獨創精神和獨特個性,這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
四、運用優秀的音樂作品感染學生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以往的初中音樂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往往不夠。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師在備課階段程序化和模式化,對自身的情感、情緒把握不到位是導致課堂沉悶的重要原因;從學生方面來講,到了初中階段,學生們的思想逐漸獨立,對流行音樂充滿興趣而不喜歡課本上的歌曲也是導致課堂缺乏互動的一大誘因。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就要讓學生對課本音樂“心動”,只有“心動”才會行動,從而打造滿意的課堂效果,使學生成才。
一、引入多媒體,渲染情境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提倡學科綜合”的教育理念,對促進音樂教學的多元認知具有重大意義。音樂的多元化不僅表現為音樂的創作手法、演唱方法和表現形式,還體現為樂曲背后的文化背景,例如第四單元《母親河》(九年級上冊)的作者王志信的生平經歷、作曲風格和主要代表作,這些都是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應該了解的知識背景。對于這些知識背景,如果僅僅只是采用語言和有限的幾張圖片進行傳授顯然是不夠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將所要講解的知識制作成課件,更有利于擴展和延伸所學知識,渲染一種仿真的情境,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營造一種互動的氛圍。例如在講第六單元《歐美覽勝》(八年級上冊)時,為了增加學生們對歐美的印象,我下載了一系列的歐美風景名勝,諸如巴黎盧浮宮、埃菲爾鐵塔、大本鐘、自由女神像等,并以《歐美覽勝》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在視聽的雙重刺激下融入情境,默默地與旋律交響,形成學生心靈與音樂的互動。觀賞完之后,我還要求學生搜集一些歐美名勝圖片,包括自己在觀光旅游的時候拍下來的照片,集全體之力,挑選出公認的最美的100張圖片,制作成有背景音樂(即《歐美覽勝》)的動感影集,放到網站上共享,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而且也加深了學生對這首歌曲的了解和印象。
二、巧設提問,引導互動
提問一直是師生互動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巧設提問,最重要的是設置問題要巧妙。首先,問題的設計要難易適中,太難學生會失去探索的動力,等著老師給出答案,不利于形成師生互動;太簡單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得出答案,這樣雖然可以造成一種課堂氣氛活躍的假象,但對于提高學生的認知并沒有什么助益,反倒浪費了學習時間,甚至有些學生覺得這些問題過于“”懶得理會,無意之中消耗了學生的注意力。其次,問題設計要有梯度,要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安排提問的次序,這樣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防止學生在過難的問題上鉆牛角尖。如在學習第五單元《希望的田野》(七年級下冊)的時候,根據以往的經驗,許多學生都聽過這首歌,覺得沒有新鮮感。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引起學生注意,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提問:
①你會唱《希望的田野》嗎?如果會,請會的同學為大家演唱一曲。
②(有同學唱完之后)同學們,你們能為剛剛演唱的這首《希望的田野》做一些點評嗎?
增加了演唱的環節,同學們的活力都調動起來了,許多班上的“金嗓子”都被同學們推上了演唱的舞臺;由于增加了點評這個環節,當歌手們在臺上唱的時候,同學們很認真地傾聽。為了讓課堂氣氛更加“勁爆”,我還引入了競爭機制,即在全班選出10名評委,分別給每個歌手打分點評,其他同學則通過投票來為自己喜歡的歌手加油。通過這一輪精彩的唱評環節,歌手、評委以及臺下同學都仿佛經歷了一場音樂盛宴。
三、滲透情感,積極互動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導演者,教師要讓學生領悟到音樂的魅力,首先要將音樂的情感滲透到自己的情感中。如果教師自己都不能體會到音樂的美,又怎么能引導學生看到音樂的美呢?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想學生之所想。例如許多學生都對載歌載舞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舞蹈編排和即興表演,并適當給予糾正和總結,做到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其次,要急學生之所需。音樂是一門基礎性和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學科,可以和人文學科甚至自然學科相互滲透,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將語數外政史地體等學科綜合起來,不僅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能塑造音樂課程與教師的魅力形象。
四、投其所好,創造互動
每個階段的學生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小學生希望音樂課變成他們的游戲,初中生則希望老師將流行音樂加入課堂。教師投其所好,將流行音樂帶入初中音樂課堂,有這樣幾個優點:首先,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和對課堂的喜愛;其次,由于時代的關系,初中生每天生活在流行音樂的包圍圈中,將流行音樂帶進課堂就是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的體現;第三,由學生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為引子,引導學生走進教材中的歌曲,可以讓學生懂得所有音樂都是相通的,并非涇渭分明;最后,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批判性地接受流行音樂,提高他們的音樂品位。例如《龍的傳人》就是一首典型的流行歌曲,教師還可以將同一主題的提上課程,如流行歌曲《黃種人》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等……通過流行歌曲與經典歌曲的對比,學生們更能體會到經典歌曲的口感醇厚和流行歌曲的膾炙人口,從而更客觀公正地評價流行歌曲和經典歌曲,有利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不會偏廢教材歌曲。
通過以上四種方法,讓學生動心動情,并最終采取實際行動,這正是互動教學的魅力所在,也是音樂課堂所要達到的理想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重視初中音樂課堂互動,能助力學生成才。
參考文獻:
[1]廖正訓.論如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師生間的互動[J].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