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6:37: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基層衛生存在問題及建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各部門的職能分配隨著社會高速發展日益趨于完善與合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各部門是基層單位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基層單位救死扶傷的工作是財務管理部門不直接參與的,但其發展情況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醫療機構的整體發展。社會大眾服務的責任與義務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必須承擔的,并且基層單位的長遠發展需要基層單位內部提供的不竭動力進行支持。因此,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部門應認真做好財務管理工作。
1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不完善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
財務內控制度不規范、不完善是許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的內控制度缺失,他們甚至用單位內的管理制度將其替代,導致會計人員在實際操作中沒有依據支持自身的行為,一些會計人員做事情的標準僅僅是個人經驗或者口頭不成文的規定,導致管理情況的不嚴謹,工作很隨意。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力度,國家利用財政資金購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需要的設備,采取集中招標采購的形式,有效的控制基層醫療機構設備的購置工作,但是對醫療設備的使用管理方面,內部控制措施仍然缺乏。配備的固定資產登記入賬、投入使用不及時,定期財產盤點制度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建立,沒有明確固定資產的責任人等情況經常出現,以上種種都是造成資產賬實不符以及資產流失的原因[1]。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收入管理以及支出管理上都存在問題,如其收費時下沒有醫藥發票的開出,入賬的依據僅僅是收入日報表,因此漏洞百出。與此同時,關于各項經費的開支范圍和標準是很多單位沒有詳細制定的,很多支出的經費都采用實報實銷的制度,即只要開銷上面有單位負責人簽字,那么會計人員就會對其進行報銷,這樣最終導致了財務監督與控制功能不能真正的發揮出來。
(2)有效的激勵機制的缺乏
由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自身的財務管理條件具有極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機構中工作的財務人員的其晉升途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常情況下,職務晉升和職稱晉升是醫院的財務人員晉升的兩種主要方式。其中,職稱晉升的實現需要經過國家的統一考試,但是因為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財務工作人員大都不對職稱晉升抱有希望,由于相關的要求比較嚴格且考題的難度比較大,很多人通常都過不了規定的標準線。但是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其他的工作人員,如衛生技術人員,他們在晉升職稱時,如果他們達到了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參加統考(不是全國性的)獲得晉升。由于此種晉升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導致長期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財務管理人員具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他們對工作失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財務人員較差的業務素質
隨著新形勢的不斷發展,由于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工作的財務管理人員普遍存在整體素質偏低的現象,因此其不能滿足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同時新形勢下推行的提升財會人員綜合素質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滿足,特別一些鄉鎮衛生院里此種現象表現的尤為突出。現階段,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里工作的財務工作人員存在較低的素質,代表了這些工作人員具有較低的財務理論水平,這些人員當中油盒大一部分并非專業的財經類專業畢業基本上都來自于單位中的非醫療人員,由于這些人員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能,因此在崗位上不能發揮"在其位,謀其政"的作用。由于他們對系統的專業性知識的缺乏,因此,一旦推行了新的會計制度,他們就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更有甚者有些人連現代化的電腦等輔助工具都不會操作。除此之外,因為主客觀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這些人沒有接受正式的崗位培訓,因而其不能將最好的狀態發揮在工作中。
2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問題的解決建議
(1)新型財務管理運行機制的建立
財務管理改革方案制定的初衷是建立相應的財務運行機制,保證此機制可以實現明確的責權界限、可以實現有效的監管、進行適度的管放,已達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亂的目的[2]。因此,以現階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情況為依據, 尋求突破財務管理的關鍵點。第一,堅持"三權"、"四責"不變的原則,將管理權限進行明確。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就是所謂的"三權",保持這三種權力的不變, 各個衛生院仍然擁有資金, 各個衛生院按規定程序審批、合理安排使用事權范圍內的財務收支。資產管理責任、債權債務管理責任、財務收支平衡責任、會計主體責任是所謂的"四責",保持這四種責任的不變, 會計法律責任主體仍然是各個衛生院, 依法管理擁有的資產、債權、債務和年度收支盈余、虧損等工作。第二,嚴格遵守重點監管與直接支付的制度,對重大經濟事項進行嚴格的監管。如果各衛生院的相關設施與區衛生局監管的金額起點保持一致,經過區衛生局的研究同意后,才能對其基本建設、醫用設備及交通工具配置金額進行組織實施。第三,實行"票據統管制度"以保證收費行為的規范、透明。
(2)有效的激勵機制的建立,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被激發
只有將激勵機制建立起來并不斷的推進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才有可能實現賞罰分明,將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熱忱充分的調動起來。然而,當相關的激勵機制被建立起來并得到完善時, 必須采取措施對財務管理人員的法制觀念與法律意識進行加強,使其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得到提高[3]。因此,為了調動財會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領導需要帶頭學習并宣傳相關的法律知識,將自身的主觀隨意性減少,特別是要嚴格以會計法為依據,將財會人員配備齊全,同時將監督機制進行完善,切實做到堅持原則、依法理財,以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與完整性得到保證,同時財務監督工作也要嚴格實施。
(3)財務人員的培訓學習要加強,堅持不相容職務相分離
加強財務人員培訓學習是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低下問題的有效手段。首先,財務人員培訓學習需要引起單位領導的重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單位領導只對臨床業務人員的培訓學習非常重視,而忽略財務會計人員的培訓。所以各單位要安排相應的資金,采取措施支持、鼓勵財會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學習。其次,財政部門與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財務人員的學習培訓進行督促。不管是兼職的財務人員,還是專職的財務人員,不管有沒有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各單位中的所有采取人員都要參加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每年衛生主管部門都要組織不少于一次的專門培訓學習,學習的重點內容很多,以此保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人員的理論水平與政策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工作中,財務管理工作的地位與作用極其重要,由于現階段財務管理工作出現很多問題,我們必須根據具體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得到加強,保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濟效益的提高。若想在新形勢下保證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須采取措施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意識提高,保證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醫院后勤是為醫院醫療、教學、科研、行政等各項工作提供服務的保障體系,是醫院管理鏈中的重要環節,關系到醫院各項工作正常運行和穩定,是體現醫院管理水準的重要指標,也是醫院管理現代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1]。醫院后勤應包括總務、設備、基建、財務、保衛、信息等部門,是醫院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近年來,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落實,基層醫院病員不斷持續增加;同時,病員對醫療單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院后勤管理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醫院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醫院的醫療質量和經濟效益。本文通過對我縣8所鄉鎮(中心)衛生院及轄區內兩所民營醫院的系統檢查,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匯總并提出改進意見,切實提高基層醫院的后勤管理水平。
1 現狀檢查結果分析
1.1 方法 以《四川省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的各項檢查指標為標準,對全縣8所鄉鎮(中心)衛生院及轄區內兩所民營醫院采取實地查看現場、檢查匯總材料、抽查詢問工作人員、聽管理人員匯報等方式。
1.2 檢查內容 制度職責落實情況、專業人員資質、醫療安全、基礎設施、各類檢查記錄文書。
1.3 存在問題分析,發現10所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下:
1.3.1 制度職責不完善,落實不到位 所檢查的10家醫院的制度職責普遍存在照搬上級醫院的文書痕跡,不僅與本院的實際不相符,也缺乏可操作性。因沒有按醫院的特點來從實際出發,所有制度職責都成了一紙空文,并沒有照章辦事,也無法落實到位。
1.3.2 人員配置不齊、分工不明確 大部分醫院都是除一個分管后勤的院長比較明確外,其余人員分工模糊,工作人員大部分為兼職人員或臨時工,根本無法表述自己的職責到底是什么。工作沒有頭緒,都是領導臨時安排一樣做一樣。
1.3.3 專業人員缺乏,資質不夠 后勤人員大多是臨時工和無學歷、無職稱人員,重點崗位如電工、電梯工、鍋爐工均沒有查見上崗操作證。
1.3.4 管理人員理念陳舊 與醫院領導層座談、溝通時發現;后勤管理很少納入日常醫院管理中,對后勤的管理不太重視,以為后勤管理與收治病人創造效益沒有太大關系。
1.3.5 基礎設施不到位 ①食堂,為全院職工及病人提供就餐的場所均沒有消毒柜、防蚊防蠅滅鼠設施、大多數醫院的食堂連洗碗池都不足三個,生熟菜板也沒有分開。②洗漿房:均為在屋頂放置1-2臺普通洗衣機操作即可,沒有清晰的分區,沒有標準化操作流程,也沒有浸泡消毒的設施和防護隔離的裝置。③消防設施:10所醫院里的消防設施均未配置夠,大部分醫院滅火器已過期失效但無人發現,沒有及時更換。
1.3.6 安全意識淡漠 ①針對后勤安全方面的培訓幾乎沒有,各種應急預案均存在抄襲其他醫院的現象。②各種演練也沒有落實到位。③各類安全檢查也沒有落實。④10所醫院的食堂均沒有辦理食品安全許可證,也未對每餐食品做留樣,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醫院責任重大。⑤各重點部位均缺安全警示標示。⑥很多醫院沒有備用的發電設備,有個別醫院有發電設備,但發電設備沒有妥善的放置場所,沒有定期進行檢查及試運行,一旦醫院發生停電,醫療活動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⑦10所醫院對全院的計量器具均未按要求進行定期強制檢定,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⑧10所醫院均未與當地派出所形成警醫聯動,在當前醫療秩序較亂,醫鬧橫行的形勢下,為了保護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維持醫院正常醫療秩序,與當地派出所形成警醫聯動勢在必行。
1.3.7 院感知識未融入后勤管理 ①污水處理:10所醫院均沒有污水處理設施。②醫療廢物處理:醫療廢物暫存點無防護裝置,無消毒處理設施。③房屋建筑改造未經過院感專家的審核,存在很多分區及布局流程不合理的地方。④相關工作人員未進行定期體檢,食堂工作人員無健康證。
1.3.8 信息化投入少 10所醫院除兩家醫院有病案軟件外,均只有一個簡單的收費軟件,大部分的匯總報表均無法信息化完成,只能用手工操作,存在較大誤差,同時給統計的工作人員但來一定難度。
1.3.9 社會化程度不夠 10所醫院只有一家醫院把環境衛生保潔服務交由專業物業公司管理。據了解有個別醫院的病區內布類洗滌由醫務人員分床包干完成,既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也缺乏對布類洗滌的規范管理。
1.3.10 各種記錄不完善 大部分醫院均找不到各類工作記錄、檢查記錄,有個別醫院有記錄,但記錄的內容與實際不相符,一看就是做假文章,經不住推敲。
1.4 原因分析
1.4.1 醫院領導對后勤管理重視不夠。
1.4.2 后勤管理人員缺乏管理經驗及服務意識。
1.4.3 后勤隊伍人員不夠、素質不高。
2 對策
2.1 領導應加強對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視 醫院領導應高度重視后勤工作在整個醫療活動中的作用,不要總認為后勤光花錢不賺錢,光消耗不創收,看不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但后勤管理是服務,后勤管理得好,能省錢、省心、省力,服務管理出效益,后勤如果管理好了人、財、物,能為醫院增加附加值,能賺小錢,也能賺大錢,能增強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2.2 完善各項工作制度職責
2.2.1 完善管理組織結構,根據各項大的工作分線條細化管理,把每一項工作做到誰管、如何管、落實到人、責任明確。
2.2.2 完善制度職責并督促落實 醫院后勤范圍廣、工種多、技術性強,要保證醫院后勤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合理化的后勤管理制度。根據醫院的實際出發,對后勤工作逐項細化,不斷地修訂并完善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工作規范和操作流程。將制度職責的內容落實到人,讓每一個工作人員明確自己應該做什么、該怎么做,做了的事學會做記錄。管理人員應該多指導員工,簡化文書,突出重點,做到什么事都能有據可查,同時可提高大家的責任心。領導應定期監督、檢查、考核,對存在問題要不斷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見,持續改進,確保醫院各項業務工作規范、有序運行,為臨床一線和患者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務。
2.3 強化服務意識 后勤部門是全院的保障體系,一切應以一線工作為重中之重,要積極主動服務臨床,定期與不定期深入臨床一線,聽取醫務人員和患者的意見,為臨床提供全面、周到、優質的服務,做到下收、下送、下修。
2.4 加強后勤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要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的專業技術水平。醫院后勤管理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后勤保障工作質量的好壞,要造就合格的醫院后勤管理干部,有效的辦法便是開展醫院后勤的規范教育與培訓,提高醫院后勤管理隊伍的素質與水平。在選拔后勤管理干部時,也要考慮到從專業技術人員中選一些熱衷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同志充實到后勤管理部門,必須以務實為重要標準[2]。
其次,加強現有崗位人員技能培訓。醫院應重視現有人員的崗位技能培訓。可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學習方式,達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目的,與時俱進。醫院應鼓勵他們參加各類培訓、等級考試等,提高后勤人員的工作技能,一專多能,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第三,加強與上級對口支援醫院的聯系,可分系統、部門到上級醫院短期培訓,學習并借鑒上級醫院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也可請上級醫院管理專家到現場指點,這樣既投入小,又效果好。
2.5 推行醫院社會化進程 基層醫院因資金緊、人員少,很多條件不具備,完全可把一些后勤服務項目如消毒供應、布類洗滌等可與附近的上級醫院達成服務協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運行成本;可把環境衛生保潔服務、綠化、安全保衛、設備維修等交由專業的公司統一管理,以解決基層醫院管理人員少、工作人員少、專業人才缺乏等諸多難題。
2.6 后勤管理部門應加強與院感、醫務、護理部門的溝通、協調、配合,協同完成各項工作 后勤部門的諸多工作如食堂管理、三廢的處理、布類洗滌、各區域的布局流程、分區等,包括各類工勤人員院感知識的培訓都需要院感部門的指導,使各功能區布局流程規范合理,從而更好地達到預防院內交叉感染。后勤部門應定期與不定期與一線醫護人員及病人進行溝通,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大家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好后勤保障服務工作。
2.7 加強醫院后勤信息化建設 后勤信息系統是醫院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運行中的常規支持系統,對全院信息系統有著直接影響。后勤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管好用好后勤部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滿足醫教研、管理、工作人員等在衣食住行諸方面的需要,并提供優質服務。針對基層醫院的特殊性和各醫院的實際情況,一些重要的信息系統應該及時投入。
2.8 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 鄉鎮衛生院是農村地區提供醫療服務和預防保健的醫療保健場所,承擔著農民的基本醫療、農村的公共衛生、傳染病報告管理、婦幼保健、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咨詢服務等工作[3]。醫務人員工作的環境,為病人提供診斷治療的設備設施投入是每個基層醫院面對的難題。有很多公共衛生項目醫院針對廣大服務人群都是屬免費的項目,而醫院要發展、要生存,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這樣才能讓醫務人員更好地為大眾的健康服好務,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3 效果
通過對每所醫院存在的各項問題進行逐項現場指導,提出改進建議后,各醫院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了整改,后勤管理質量明顯得到提高,軟件資料更規范完善,投入小的硬件設施也不斷得到完善。
4 結論
我縣農村鄉鎮(中心)衛生院基礎薄弱,雖然近年來政府在硬件上有了更大的投入,但在管理上還需要醫院自身加強,不斷持續改進,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提高,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2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指政府要為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能夠體現公平正義原則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是人們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條件的均等。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出發,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如就業服務、社會救助、養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業,如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科學技術、人口控制等;三是公益基礎,如公共設施、生態維護、環境保護等;四是公共安全,如社會治安、生產安全、消費安全、國防安全等。這些基本公共服務做好了,才能使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受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成果。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肅民族地區的一個典型代表,而甘肅民族地區基層政府公共服務事業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有著重要的制約作用。甘南藏族自治州地處西北,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社會發展相對緩慢,公共服務事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屬均等化問題尤為突出。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本文將根據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經濟社會環境,因地制宜,給甘肅民族地區基層政府公共服務事業發展及均等化趨勢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
一、調查研究方法及內容
此次調研采用人戶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法,收集數據資料。入戶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的對象為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局、教育局、社會保障局、文化局、科技局、民政局、環保局等幾個部門。
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甘南藏族自治州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文化活動及設施、科技培訓、環境衛生等幾個方面的政府公共服務類別。調查問卷共計72個題目,其中均為單項選擇性題目,實地訪談的內容包括公共服務事業的資金投入、科技及人力投入、公共服務資源分配狀況、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四個方面。入戶問卷調查主要依據調查地各部門工作人員數量進行固定比例隨機抽樣,由各部門平均分配問卷數。調查于2012年7月19日至20日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問卷100份,回收率為100%。回收問卷中有效問卷為100份,問卷有效率為100%,實地訪談以座談會的方式與入戶調查同期同步展開。
二、調查結果
㈠、公共教育方面調查結果
(1)公共教育的現狀
根據調查,近年來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教育廳等省州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全州有各級各類學校237所,其中專科院校6所,獨立高中15所,初級中學36所,小學180所(含教學點34個),幼兒園5所,職教中心5個,教師進修學校2所。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的29人,中級職稱的403人,初級職稱的909人,未評669人。總的來看甘南藏族自治州公共教育在“兩基”的普及、師資水平、辦學條件、教育經費、教育管理與教學質量等方面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2)公共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第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府行為,增強工作合力。要繼續堅持不懈地把“兩基”攻堅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和系統工程,作為發展民族教育的基礎工程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第二,認真摸底調查,加強動員勸返,全力開展控輟保學工作。一是扎實開展幫教活動。多年來,國僑辦在保證積石山縣建設項目投資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省“一縣一策”幫扶組、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的資助,同時利用自身優勢,開展教師培訓、貧困學生救助、組織學生夏令營活動等方式改善教育設施,完善教學條件;二要狠抓“四項工程”建設。大力開展和認真實施以學校硬化、綠化、美化、凈化為主要內容的“四項工程”建設,組織和引導各學校以創建“花園式”育人學校為目標;三是加大教育設備投入力度。在現有教學設備的基礎上爭取再配置更加完善的各類實驗室、機房、圖書和體育健身器材等。
(二)醫療衛生事業調研結果
(1)醫療衛生事業現狀
全州醫療衛生機構達356個,其中:州醫院2個、婦幼保健站3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局衛生監督所1個、民族醫院1個、中心衛生院4所、鄉鎮一般衛生院12所,衛生院分院1所,審批發證的村衛生所(室)170個、個體診所111個、門診部50個,全州共有病床800張。全州衛生系統共有衛生技術人員827人,其中正式職工351人,鄉村醫生220人;各類衛生技術人員中中副主任醫師5人,中級職稱的75人,初級職稱的176人。現在全縣衛生工作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為一體,種類齊全,功能完善,結構趨于合理的醫療保健網絡遍布全縣各地,為全縣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經過30年的改革與發展,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建筑總面積達到48375.6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40939.6平方米,占總面積的84.63%,22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成運行,所有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得到改造。30年來,醫療設備擁有率普遍提高,醫療設備達到2547臺(件),大型設備有CT掃描儀、x線數字成像系統(DR)、呼吸機、電視透視系統、MAX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麻醉機、牙科治療儀、血球分析儀、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胃鏡、麻醉呼吸機、心電監護儀、三道同步心電圖機等。醫用設備更新換代加快,設備普及率提高,醫療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
(2)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的不足與對策
甘南州經過30年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農村衛生技術人才較為短缺,結構不合理;二是當地人對于衛生方面的事不太重視,主要體現在村中人畜接觸十分頻繁;三是村中沒有集中的垃圾池與統一的垃圾處理辦法。
解決方案:一是政府部門要繼續提高認識,把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當做一項主要情況來做;二是積極展開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城鄉居民,使人們病有所醫;三是積極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望縣級的衛生局能對村中的私人診所進行整頓,對其藥物來源渠道和藥物價格進行監督和管理;四是制止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趨勢,使衛生總費用結構優化;五是希望村委能在村里建幾個垃圾池,分布村中的各個主要居住點,定期組織環衛工人清理,防止滋生大量的蒼蠅和蚊子;六是希望當地的村民能重視家中的飲食衛生情況,盡量使用消毒碗柜。避免使用受蒼蠅污染的餐具或攝入受蒼蠅污染的食物而引發的腸胃炎等疾病。
㈡社會保障工作調研結果
(1)社會保障工作的現狀
甘南藏族自治州社會保障局成立于1986年,現有干部職工14人,領導干部5人,少數民族干部5人,婦女干部4人,本科5人,大專6人,中專2人,高中1人。社保局現設有人秘股、養老保險股、就業服務股、失業保險股和農保股五個股室。經辦全縣養老保險、失業保險、村干部養老保險和就業再就業工作。
(2)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了五點突出的問題
第一,保險費征繳難度大,由于企業不景氣,財政困難,欠費現象時有發生,財政部門負擔的社會保障補助資金不能足額到位。
第二,保險擴面工作難度大。因縣上企業少、群眾收入低,勞動合同制職工已全部參保繳費,民營企業不愿參保
第三,一些單位的領導、干部、職工對社會保障的重大意義認識不足,參保意識不強。
第四,財政、地稅、社保與參保事業單位的協調能力進一步提高,形成工作合力,齊抓共管,搞好此項工作。
第五,因社保工作服務的量大面廣,尤其是今年實施的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為基層村社群眾服務,還有將來實施的新農村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更是面向全縣群眾,最主要的是缺工作人員、經費和工作車輛。
三、調查總結與建議
綜合調查的數據資料分析,甘肅省民族地區基層政府公共服務事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制約甘肅民族地區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在充分考慮甘肅民族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狀況后,因地制宜地提出以下幾個總建議
第一,國家應根據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情況,在以往的基礎上加大對西部,尤其是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公共服務事業政策優惠力度,繼續加大對甘肅少數民族地區的財政投入、才人支援、科技支持等扶持力度,不斷促進西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使甘肅民族地區基層政府公共服務事業盡早邁上新的發展臺階。
第二,甘肅民族地區基層政府應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及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大力發展以生態旅游業、地方特色產業及綠色農牧業為主的地方經濟,不斷促進當地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繼續加大對政府公共服務事業的財政投入,努力改善政府公共服務供應不足的局面。當前甘肅民族地區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在于當地的經濟發展滯后,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甘肅民族地區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難題。
第三,基層政府要統籌城鄉公共服務事業發展,打破政府公共服務事業的城鄉二院發展格局,樹立城鄉均衡發展的觀念,不斷縮小城鄉公共服務事業的“南北差距”,促進政府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城鄉公共服務事業發展巨大差異的根源在于城鄉二元體制的劃分。城鄉二元體制下,政府各類資源較大程度傾斜與城市農村獲得的政府各類資源存在數量少、質量差的問題,又制約著農村公共服務事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基層政府公共服務事業的整體發展狀況。
1、鄉村醫療資源總體概況:就所到調研地區看,當前鄉鎮衛生院發展狀況不平衡。目前保存下來的衛生院與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些衛生院醫療隊伍不斷壯大,基本上由原來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每院10幾人至20余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也正在逐步充實到這一隊伍中。每個衛生院基本上設立了門診、病房,美化了環境,增添了設備,如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并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保障了鄉鎮級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從村級看,少量村莊至今仍然沒有診所及村醫,就地區而言,目前尚有200個村莊沒有診所及村醫,約占村總數的10%,多數村莊均有一所一醫(一個衛生所、一個村醫),有的經濟較發達、人口較多的大村甚至有兩所兩醫或者更多,這些診所雖然設備簡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擔負著村級醫療和防疫工作。2、鄉村醫療隊伍人員編制情況:大多數鄉鎮衛生院各擁有10-20名人員,編制分為全民、集體、臨時工。全民由大中專院校分配;集體人員由衛生系統招收而來;臨時工由衛生院根據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衛生所基本上每村設1-2名村醫,相當部分由原赤醫擔任。
3、鄉村醫療衛生隊伍人員層次情況。絕大多數鄉鎮衛生院目前沒有高級職稱衛技人員,有少量中級職稱醫療骨干,大部分是初級職稱或者是無職稱人員。據不完全統計,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中,大學本科或以上人員僅占3.6%,大專學歷的為18.8%,中專畢業的占72.6%,還有4.9%的人員無學歷。初級職稱或中專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衛校畢業生,有的甚至是國家不承認學歷的中專生。而絕大部分村級老一輩衛生人員,是由原赤醫培訓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無職稱、無學歷,新一輩村醫雖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僅限于初級職稱或中專生,屬初級衛生人員,其中不少還是國家不承認學歷的“中專生”。因此,鄉村醫衛隊伍素質仍然有待提高。
4、鄉村醫療隊伍醫療設施配置情況。目前,每個鄉鎮衛生院基本上配備有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設備,設有化驗室、病房,能開展基本醫療業務。但這些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個別衛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還有個別衛生院因缺乏設備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導致這些設備實際未投入使用,同時,由于很大部分鄉鎮醫技人員對知識掌握較膚淺,因此,上述設備配置實際應用較少,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相當有限的。而村一級衛生所,基本上設備配備簡陋、不齊,絕大多數只能做簡單的物理診斷。
5、鄉村醫療建設方面經費情況。鄉鎮衛生院經費來源主要靠國家財政補貼及醫療收費收入,由于其人員較多,醫療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鄉鎮衛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是負債運營,不能或根本無力投入更多的資金發展衛生事業,且員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萬元之間,與縣市級大醫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落差較大,影響了鄉鎮醫療事業的正常發展。而村一級衛生所,由于資金大部分是個人投入,他們自己精打細算,開支小,且收入與鄉鎮衛生院人員相比相對較高,整體醫療運轉情況是比較良好的。
6、鄉村醫療隊伍責任心情況。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中財政承擔比例約為30%-50%,其余工資要靠醫療收費自給自足。由于現行的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導致衛生院中的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醫院選調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積極、責任心不強的人員卻無法讓其離開,這大大制約了衛生院醫療收費的提高,從而影響了整體工資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對較為偏遠的鄉鎮衛生院中,多數人員存在“人往高處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無心戀戰”。反之,多數員工因為收入與縣市級醫院人員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馬虎隨便,面對疾病時往往有力無心。而村一級衛生所,由于村醫大部分是本鄉本土人士,經費是個人投資,他們認真工作,責任心強,服務態度良好,與鄉鎮衛生院相比形成較為明顯的反差,這無形中擴大了村一級衛生所的生存空間,但限于水平,村醫面對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時,往往有心無力。
二、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勻。目前,我省醫療衛生資源分布情況與全國情況大體相同,約有80%集中在城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廣大鄉鎮尤其是偏遠鄉村的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貧困和偏遠鄉鎮的醫院院長普遍反映說:農村醫療缺藥、缺設備,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村來。據了解,我省近年來開展了農村衛生三網規范化建設,設立了鄉村醫生的門坎,規定村醫必須達到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但這基本上只是對新申請執業的村醫,對有的老村醫則按老辦法延續。在個別偏遠縣城,目前還有相當數量的村醫達不到新門坎的要求。
2、農村基層衛生機構設施裝備落后,人才短缺,難以承擔農民醫療保障載體的重任。據永安市衛生部門對農村醫療機構的摸底調查,農村醫療基礎設施、設備配備和人員素質都十分低下。據不完全統計,我省鄉鎮衛生院中業務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約占30%;村衛生所業務用房屬危房的約占3%。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的學歷構成以中專畢業為主,占72.6%,大學本科以上人員僅占3.6%,大專學歷為18.8%,還有4.9%的人員無學歷。相當部分鄉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由于人員不足,經常輪流值班,不分科室,內、外、婦、兒全拿,是全科醫生。而說是全科醫生,技術又都不精,職稱也就難以晉升,因此,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很少有中高級職稱的。相當數量的村醫就更是連職稱的門坎都邁不進,因為,這些村醫基本上是從各縣衛生學校畢業,有的僅參加一期短訓班就掛牌行醫,許多村醫更是子承父業,在村里有些名氣和地位,但醫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經費方面的不足對鄉鎮醫療事業影響較大。目前,由于經費來源渠道相對較為單一,且數額不足,導致農村醫療經費很有限,特別是鄉鎮一級衛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負債經營。因此,多數鄉鎮醫院無力引進或留置人才,無力添置醫療設備,無力改善醫院病房及員工住宿條件,無力安排更多的人員去參加學習、進修或者培訓,無力提高員工收入水平,而所有這些因素,均會嚴重影響或阻礙鄉鎮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4、鄉鎮醫務人員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目前,對于鄉鎮衛生從業人員,尤其是偏遠鄉鎮的衛技人員來說,由于鄉鎮衛生院與縣一級醫院相比,在醫技上和經濟上存在很大差距,他們在醫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經濟上收入又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條件均較為艱苦,所以大多數非本土的醫衛人員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他們千方百計想往城里調,為人民服務、為患者解憂的觀念較為淡薄,具有得過且過的心理傾向與行為表現,導致醫療質量與服務質量相對低下,影響了醫患之間的關系,嚴重的還會導致患者對醫生產生信任危機。
5、相當部分鄉鎮醫院的醫療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如,個別衛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無專業操作和檢驗人員,設備使用效果欠佳,還有個別衛生院因缺乏設備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這些設備根本未投入使用,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間。
三、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主要成因
目前,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包括縣、鄉、村三級,這個網絡的現狀是:縣級力量較強;鄉鎮級比較薄弱,但能夠承擔一定的工作;村級相對最弱,基本不能負重。據調查分析,政府對農村醫療事業的投入不足,是產生這種現狀的重要原因。具體原因表現為:
1、城鄉之間醫衛人員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據了解,由于相對較低的收入及相對艱難的生存環境,不要說好的醫生不愿來衛生院,就是衛生院現有的技術好一點的醫生也是千方百計往外調。衛生院不但承受著人才流失的痛苦,還面臨著與鄉村個體診所的競爭,有的個體診所的執業醫生就是在衛生院工作幾年,技術有了提高后,辭職出去自立門戶的。農村醫療缺藥、缺設備,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鎮來。可見,城鄉之間醫衛人員收入及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是農村醫療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質的原因。
2、城鄉之間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鄉鎮衛生院設施裝備較差的約占一半。而且基層醫衛人員學歷水平、專業技術水平普遍偏低。現有鄉村醫生中專學歷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從當年的赤腳醫生轉過來的,年齡多在50歲上下,接班的年輕人基本留不住。這樣的現狀使農民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缺乏信任,加之現在交通比過去方便,有病到縣級和市級醫院并不難。因而鄉鎮衛生院門前冷落,難以為繼,不少是負債經營,無法發揮合作醫療載體的作用。目前,不管是鄉鎮衛生院或是村衛生所,在醫技上與縣一級醫院有很大差距,很多醫療技術在農村還不能開始應用,使不應轉院的往上一級醫院轉,這不僅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而且導致農民對鄉村醫院產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機。
3、城鄉之間醫療衛生財政轉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鄉村醫衛人員生活、工作環境差,收入相對低;條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愿來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醫院條件改善不了。農村醫療條件太差,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一旦有個大病就得遠離家鄉到大城市,費用開支呈幾何倍數增加,導致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這加劇了農民負擔,反過來又壓縮了鄉鎮衛生院的生存空間。如此這般,形成一條惡性循環鏈。總之,以政府目前的財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會出現上述這樣的基礎設施狀況和人才結構,使得鄉鎮衛生院處于基本維持狀態,缺少資金、設備、人員,醫生的治療技術水平無法進一步提高,有的衛生院只能應付一般的病,難、重癥就可能診斷不出來,甚至誤診誤治,導致農民對其產生信任危機。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由于相當數量的農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護意識不強,因此對不是特急的病,他們一般不會單獨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鄉鎮圩日時趕圩、看病一起辦,有的時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錢不花,變成要花大錢。如此惡性循環,成了鄉鎮衛生院擺脫不了的困境。
四、改進我省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的意見或建議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設施設備條件,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實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和衛生隊伍建設。因此,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已經成為各地必須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民盟課題調研組針對上述農村普遍存在的醫療衛生隊伍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整體業務素質偏低等實際現狀和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1、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把衛生經費的扶持重點調整到支持農村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和人員培訓等方面上來。要樹立現代人才資源觀念,把加快衛生人才培養作為保證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基礎條件,認真落實培訓專項經費,切實抓好現有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培訓進修,不斷提高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對急救、傳染病、婦幼重點進行培訓,逐步建立起農村衛生人才的長效培訓機制。要切實加強鄉鎮衛生院人才技術隊伍建設,開展技術培訓和再教育工程,提高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如,可逐步由省衛生廳與省教育廳聯合啟動鄉村醫生大學生深造計劃,從現在開始在全省鄉村醫務人員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學員接受高等醫學教育,五年內計劃培養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識與業務水平;又如,要切實推行衛生部、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倡導實施的“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從現在起就陸續從三級綜合醫院抽調相當比例的優秀醫務人員到農村去,通過人力、技術、管理等多種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滿后對支援人員進行調整、輪換的辦法,將城市衛生資源引向農村,以逐步改變農村衛生工作的薄弱現狀。這不僅有利于提高農村基層衛生單位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提高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水平,為農村居民就近提供質優、價廉、便捷的醫療服務,緩解農民“看病難”問題,而且有利于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最終有利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促進城鄉醫療資源的合理流動和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各級衛生部門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隊伍、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群眾、培訓一批人才,在三年內,逐步形成城市醫務人員對口支援農村醫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農村醫衛人員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發展的軟環境。要切實落實各市、縣政府財政對衛生院的補償政策和鄉鎮衛生院防保人員的專項經費,同時,要提供財政支出、鄉村補助、各界贊助等多種渠道,努力提高農村醫衛人員收入水平,合理解決鄉村醫生的報酬問題,盡量縮小與縣市大醫院醫生之間的差距,為鄉村基層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創造根本性條件。
3、大力籌措資金,加大對基層衛生建設的資金投入,改善農村醫衛人員工作及患者就醫的硬環境。在國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設備的裝備任務。按照衛生部要求的房屋、設備和人員進行配套建設,鄉鎮衛生院的基本醫療設備配置標準必須達到34件,逐步滿足農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并將鄉鎮衛生院建設資金列入各級政府年度的財政預算,使鄉鎮衛生院建設資金的撥付制度化,保障衛生院持續健康發展。要調整農村中心衛生院布局,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改造薄弱衛生院,鞏固完善農村醫療保健網絡。要落實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力爭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農民生病到院率,進而提高鄉鎮醫院的醫療收入乃至員工收入。
4、加大農村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多形式多渠道選拔錄用人才,為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生存發展注入活力之源。為此,要公開招聘醫學院校畢業生,按編制配足衛生院、衛生所工作人員。要從全局的角度優化整合醫療衛生人才資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確保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正常運轉。為提高農村醫療水平,必須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嚴把準入關。要切實推行并落實城市醫院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之前,必須到農村衛生機構累計工作一年的制度,從制度上幫助和帶動農村衛生工作的發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學布局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點,嘗試多種市場化經營方式,合理有效利用醫療資源。目前,可在有條件的地區嘗試走醫院診所之間合并、公私資本合作經營、城鄉醫院聯營共建等道路。如,針對人口很少的山區鄉村,施行對部分小所、村所進行合并的辦法,擴大村衛所。這樣既可增大村衛生所人員、資金,又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有利于衛生事業的發展。又如,為促進醫療機構間的公平、公開、有序競爭,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對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和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要一視同仁,創造公平、開放、有序、合理的競爭環境,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逐步引導民間投資成為增加農村醫療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提高技術,努力擴大農村醫療機構的生存空間。為此,要加強農村醫療市場的清理整頓和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取締不合準入標準的衛生機構和無證非法行醫,加強農村衛生院(所)的規章制度管理,將醫德教育納入農村醫衛人員年度考核之中,增強從業人員的責任心,從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們全心全意為農村居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服務。要提升農村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切實加強衛生行風建設,整頓、規范醫療服務市場,努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群眾既少花錢又能看病。要嚴格執行藥價標準,保護農民群眾合法利益。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體系的建立和推廣必須要有鄉鎮衛生所服務改善和人才培養相配套,否則難以支撐下去。所以今后應著重提高農村醫療人員理論及業務素質,切實提高服務意識,實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衛生資源,發展鄉鎮及社區衛生事業,改進醫療衛生服務,才能適應今后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為更好地了解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從業狀況,以利于發揮好他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醫務工作者從業狀況調研”課題組于2008年對5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務工作者進行了問卷調研。根據調研資料及數據,本文主要分析了衛生服務人員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并提出針對性政策建議。
調查對象
課題組在北京、蘇州、濟南、昆明、西寧等城市各選定一個城區,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方法,選擇了目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醫生、護士、管理人員和醫技人員為調查對象。課題組共發放問卷500份(每個城市100份),回收問卷412份,有效率82.4%,用SPSS14. 0進行數據處理。其中,男140人,女272人;年齡在30歲及以下的占28.4% ,3140歲的占33.7% ,41 } 50歲占23.8% ,51 -.60歲之間的占11.4% ,61 } 66歲的占2. 7 %;中專學歷的占22.8%,大專學歷的占37.4%,大學本科的占32.3%,研究生占5. 3%,其他占2. 2%。初級職稱占36.4%,中級職稱占41.7%,高級職稱占14.0%,未定級的占7. 9 % o
2調查結果
對于“您對當前工作崗位的總體滿意度如何”這一問題,回答感到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占30.6%,感到一般的占53.1 %,感到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合計占16.3%。表明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對當前工作的滿意度不高。調查顯示,當初自愿選擇現從事專業的占51.2%。如果有再次選擇的機會,有58.0%的人不愿意再選擇當前崗位,有68. 0%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做醫生。這表明,被調查群體有較高的離職意向。
3影響工作滿意度的原因分析
3. 1收入和其他福利待遇偏低
調查顯示,在影響到工作滿意度的基木因素方面,被調查者主要考慮到了收人和其他福利待遇( 77.9 % )、醫院前途(46.6 % )、個人發展空間(40% )、職業風險(39.1 % )。排在首位的是收人低和其他福利待遇低。
調查發現,被調查者薪酬在1 000元以下的占18.4% ,1 001 } 2 000元的占43.2% , 2 001 - 3 000元之間的占31.1%,高于3 000元的占7. 3 %。超過八成(83.0%)的人認同“當前僅靠工資難以維持生計”的觀點。超過八成(83.5%)的人認為自己的薪酬(工資和獎金)小于或遠遠小于他們的付出,薪酬不公平感較強。分別有35. 0%的人和36. 7%的人認為現在的薪酬僅“部分體現”或“幾乎沒有體現”工作的技術含量和技術風險。薪酬水平不高也影響到了醫德醫風水平。當收人與付出不符,收人遠遠少于付出,工資待遇與理想情況相距甚遠,報酬低于勞動付出,且有條件收受紅包或回扣,此時有60. 2%的人選擇完全能做到和基本能做到“廉潔行醫”。在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的情況下,希望他們為患者無私奉獻恐怕是一種奢望。
3. 2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條件和轉診狀況不佳
近年來,通過政府的支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但也存在問題,如社區衛生機構工作面積小、服務設施差,服務項目單一,又要靠醫療競爭生存,社區醫師社會地位低,群眾信任度差,工作局面尷尬。[‘]
調查顯示;對當前我國雙向轉診制度的實施情況選擇滿意的僅占14.5 % 0 50. 7%的人認為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制度困難。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制度條件在有些地方還不是很成熟。基層醫療機構設施條件差、醫療技術水平低,患者寧愿跑更遠的路、花更多的錢,也要去大醫院看病。由于技術、設備等各方面的原因,被調查者自身都對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制度感到困難,這將影響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滿意程度。
3. 3個人職業發展受限
社區衛生服務“總量”指標不足限制了醫護人員能力發揮,削弱了其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調查顯示,有45. 6%的人認為當前的崗位不能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才能;有53. 9%和19. 4%的人認為科室主任對人才梯隊建設關注程度一般或不關注;有46. 6%的人認為單位沒有為自己的繼續醫學教育提供便利。目前,基層衛生人員普遍存在學歷低、知識老化,又缺乏進修、深造的機會,這會加重患者的不信任感,影響社區衛生機構的業務工作量和個人收人。
在職稱評定方面,有60%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技術職稱晉升方面有些不公平。職稱評定系統不僅決定性地影響著醫務人員個人的工資待遇和榮辱升遷,作為人才調配的重要杠桿之一,它也直接造就了當前基層衛生系統人才缺乏的困局。職稱問題不解決,社區衛生人員這支隊伍就很難長期穩定下去。〔’〕在基層工作的衛技人員在職稱晉升時與城市大醫院衛技人員依照同一標準執行,這使許多符合基本條件的基層衛技人員被論文、外語、計算機及技能考試等多重關卡淘汰。基層醫務人員晉升職稱,更應該側重基礎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2〕
4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工作滿意度的政策建議
提高醫務人員滿意度對調動其工作積極性,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讓患者滿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為此,本文建議如下:
4. 1加大國家投入,改善從業者收入、待遇和工作環境
對于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政府應加大財政投人,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應適當考慮提高社區醫務人員的待遇,確保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隊伍的穩定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為防止新的“大鍋飯”現象的產生,各級政府部門將按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成項目的質量、數量和服務對象滿意程度對其進行績效考核,對服務效果差的扣減補助,以提高政府財政補助資金的使用率。有關部門需要更新和添置社區衛生機構必要的醫療設備。
4. 2解決人才問題
要解決人才問題,使社區有讓老百姓放心的醫生,解決的辦法也可以是多種多樣。其一,社區衛生服務起步由大醫院領辦,實行屬地化分制,由綜合性大醫院牽頭,在技術上負責若干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以若干綜合性大醫院為骨干的醫療服務群體,承擔基本醫療服務職能。其二,對于全科醫生不足的問題,在起步階段可以采取領辦醫院專家巡回到社區開展醫療活動,技術、人才、設備、資源共享,加大技術培訓力度等方法,幫助社區醫生提高技術水平。其三,建立大醫院人才下沉激勵機制。城市三甲醫院可把門診的主治醫生合理配置到周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些醫生的人事關系和勞資分配還留在大醫院,服務社區一、二年后再回來,醫院給予職稱、補貼等獎勵。其四,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側重于解決醫生的工資、編制等他們特別關心的問題,以吸引適宜醫學人才進社區。總之,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醫生現實需要等情況,加大投人,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醫務人員下基層、到社區,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度。
4. 3完善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
1 主要措施
1.1 領導重視、搭建網絡,奠定項目實施組織基礎 新區領導高度重視“兩癌”檢查項目,將該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社事局分管領導任組長、保健站負責人及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管主任為組員的“兩癌”檢查項目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具體管理和考核;由區婦保站、轄區各相關醫療機構技術骨干組成“兩癌”檢查項目技術指導小組,負責項目的業務指導、質量督查工作。轄區內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項目的實施主體,均分別成立了由中心分管主任、相關科室負責人、技術骨干組成的實施小組。逐級建立組織,制訂實施方案,從組織上保障“兩癌”檢查工作的順利實施。
1.2 制定文件、完善制度,確定項目運行政策基礎 根據《江蘇省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管理方案》及《無錫市婦女“兩癌”檢查項目管理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聯合區財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制訂了《無錫市新區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項目管理方案》。同時制定了“兩癌”檢查項目信息上報制度、督導制度、健康教育宣傳等制度。從檢查對象、實施時間、項目目標、部門職責及費用來源、標準、結算等各方面做了詳細規定,使項目工作有據可依,便于加強管理和提高效率。
1.3 加強培訓、規范服務,確立項目實施質量保證 自2010年“兩癌”檢查項目實施以來,每年均召開專題培訓會議。首先,由市級層面召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項目負責人、各相關醫療保健機構項目負責人、婦科、乳腺科、檢驗科、超聲科等相關人員參加培訓,學習政策要求、明確目標任務、全面了解項目工作;其次,在區級層面組織各社區中心分管主任、相關科室負責人、相關業務人員,詳細解讀、學習區“兩癌”檢查實施方案、工作流程、各種資料的填寫以及信息上報及罡正信息系統錄機,進行具體學習,深入了解項目;第三,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全面部署、具體落實項目工作的開展。同時,為確保各單位規范開展“兩癌”檢查,通過“送醫下鄉活動”由市婦幼專家或技術組成員進行婦檢、乳腺手診、宮頸涂片方法等現場指導,糾正檢查過程中不規范的操作;針對工作中出現的薄弱環節,加強專題培訓,如組織基層陰道鏡、乳腺B超檢查人員到市婦幼保健院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短期輪訓學習。采用上述方式,提高了檢查醫師的業務技能,從而提高“兩癌”檢查質量。
1.4 部門協作、分工明確,確保項目工作有序開展 針對“兩癌”檢查涉及部門廣、科室多、表格繁瑣的特點,在實施過程中對各單位進行了明確的分工。社事局負責“兩癌”檢查項目的組織協調和目標管理;婦保站負責制定文件、業務培訓、質量控制、經費測算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兩癌”檢查具體工作,包括檢查、登記、陽性追訪、信息上報及數據錄機等。同時,與計劃生育部門密切聯系,充分發揮婦女主任、鄉村醫生的作用,負責入戶宣教、通知等。各條線密切配合,各負其職,實行一條龍服務,方便服務對象;異常病例重點管理,保證服務質量。乳腺鉬靶、宮頸活檢由市婦幼保健院婦保科負責接診,檢查結果一式兩聯交于患者本人及區婦保站再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市、區、街道三級逐級負責,分工明確,部門協調,確保了檢查進度和質量。
1.5 形式多樣、加強宣教,提高婦女健康知識知曉度 一是隆重舉行區“兩癌”篩查專題啟動儀式,相關市、局、街道領導出席會議,百名婦女參加了“兩癌”篩查健康女性簽名活動,同時開展專題講座;二是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廣泛宣傳“兩癌”檢查的重大意義,定期刊登“兩癌”項目實施動態;三是在項目檢查單位設立“兩癌”宣傳角,放置宣傳版面及冊子,并有醫務人員進行知識宣教,提高廣大婦女保健意識;四是充分發揮基層網底的作用,婦女主任、鄉村醫生分片包干,發放宣傳資料,面對面宣教。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了廣大婦女健康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了受檢率,各中心均超額完成了檢查任務。
1.6 加強督導、及時反饋,確保目標任務落實到位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項目領導組和技術者相關成員組成督查組,從實施流程、檢查質量、資料填寫、錄機情況及序時進度等方面進行督導,并對轄區兩癌檢查項目及人員進行了調研、對宮頸刮片進行抽查質控。每季進行一次全面質控,并由專人進行電話調查;每月對實施進度及存在問題通過月例會進行反饋,及時解決問題;每半年組織各社區中心項目分管主任、相關科室負責人、相關業務人員等召開項目實施情況通報分析會議,反饋實施進度、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通過加強指導督查,保障了“兩癌”檢查項目順利完成。
2 項目成效
2.1 宮頸癌和乳腺癌早診早治 2010年、2011年新區共完成宮頸癌、乳腺癌檢查分別為61 090、61 255例,全區共發現宮頸涂片異常140例,確診CINⅠ~Ⅲ級23例,宮頸癌11例,發病率為18.01/10萬;確診乳腺癌14例,發病率為22.86/10萬,均得到及時治療。婦女“兩癌”發病情況與衛生部疾病控制局、國家疾病控制中心《中國腫腫瘤登記年報》08年報道統計數據基本一致[2]。
2.2 婦女常見病和多發病及時診治 通過檢查發現生殖道感染7489例,患病率12.26%,子宮肌瘤3044例,乳腺良性腫瘤726例,均給予了及時治療,提高了婦女的健康水平。
2.3 群眾健康知識知曉率提高 2010年目標人群宮頸癌、乳腺癌知識知曉率分別為90.32%、90.9%,2011年目標人群宮頸癌、乳腺癌知識知曉率分別為95.12%、95.21%。
2.4 群眾滿意度提高 由于領導重視、組織有序、經費到位,廣大婦女深切體會到黨和政府對自己的關心和重視,調查所得群眾滿意度達100%。
3 存在問題
3.1 “兩癌”檢查質量有待提高 一是異常病例檢查率不達標,兩癌檢查發現異常病例需進一步乳腺B超、鉬靶和陰道鏡與病理檢查的比例,距目標值仍有差距;二是乳腺手診檢查不正確,乳暈區、區、腋下淋巴結等處漏檢,至初篩陽性率偏低。分析原因,一是基層開展兩癌檢查服務項目如乳腺B超、宮頸刮片和陰道鏡能力不足;二是兩癌篩查普遍與婦女病普查工作結合開展,工作量大,人手緊張,異常病例現場開轉診單的較少,至檢查率下降;三是與基層單位參與乳腺癌篩查工作的醫務人員主要是婦產科醫生或全科醫生,而非乳腺專科醫生有關。
3.2 異常追蹤隨訪不到位 一是部分單位對陽性病例的登記、隨訪、督促轉診工作不夠細致到位。二是對個別宮頸細胞學檢查異常者認識不夠,未能做到定期隨訪。
3.3 信息資料錄機不規范 一是錄機時間普遍不夠及時,兩癌未做到先錄機再轉診;二是錄機質量不高,有漏輸、少輸現象,進一步檢查的內容和結果錄入也不夠及時或不夠準確;三是錄機數與上報數不完全一致。
4 工作建議
4.1 建立“兩癌”檢查長效機制 “兩癌”檢查是目前公認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一項有效措施[3、4]。因此,開展群體性的婦女“兩癌”檢查是提高婦女健康水平的重要舉措。希望及時啟動新一輪“兩癌”檢查實施項目,該項免費政策能長期開展下去。
4.2 簡化“兩癌”檢查流程 作為無錫市重大婦幼衛生服務項目,“兩癌”檢查的每位對象需填寫“兩癌” 檢查手冊,除封面上個人信息資料外,還包括知情同意一張表、知識問卷兩張表等相關個案資料。事實上,平時大規模檢查時,信息資料太多,既不準確,又加劇場面的紊亂,最好僅填寫必須的個人資料,對陽性患者再追填個案資料。同時,錄機的資料既多又繁,增加很大工作量,要同步簡化。
4.3 靈活調整檢查比例 在實際檢查中發現異常病例需進一步乳腺B超、鉬靶和陰道鏡與病理檢查的比例,距目標值仍有差距,尤其是陰道鏡與病理檢查的比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檢查比例及對象應有所調整。乳腺癌檢查以手診為初篩,對年齡≥50歲手診陰性的受檢人群可以不作乳腺B超檢查;宮頸癌檢查以宮頸涂片脫落細胞學檢查作為初篩,對細胞學檢查陰性但臨床癥狀體征可疑者,也應進一步行陰道鏡檢查和活檢病理檢查。
4.4 加強系統化業務培訓 盡管項目開展前和實施中多次進行了業務培訓和現場指導,但部分醫師由于缺乏臨床經驗積累或人員不能固定,影響了“兩癌”檢查的陽性檢出率,所以工作中要注重培訓效果,做到培訓連續性和系統化。同時,要增加到上級業務單位輪訓的比例,真正做到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
4.5 調整“兩癌”檢查對象 美國宮頸癌篩查新方案規定30歲以下婦女每年進行1次宮頸細胞學篩查[5]。近年,“兩癌”發病年齡明顯呈年輕化趨勢,在臨床工作中遇到多例年齡35歲以下的宮頸癌、乳腺癌患者。因此,建議免費檢查年齡范圍要擴大,尤其是對年輕婦女。
4.6 加大健康宣教力度 要擴大健康教育人群,健康教育的群體不僅僅是受檢查對象,還要注重整個社會群體的健康宣教,因為周圍人群和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更能影響婦女對疾病的就診態度;在宣教時要增加公眾教育途徑,如拍攝“兩癌”宣教短片,在公交車移動電視、地方臺等廣而告之,將大大提高宣傳面。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項目技術方案(試行)[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9,20(5):260.
[2] 國家疾病控制中心.《中國腫腫瘤登記年報》衛生部疾病控制局、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編制,2011年.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鄉鎮水利站面臨著多種問題和困難,其已經難以滿足農村農業發展的需要,而且也嚴重制約了水利事業的發展。下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鄉鎮水利站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分析了實現鄉鎮水利站建設和管理的策略。
1 當前鄉鎮水利站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資金投入不足
就當前形式來看,鄉鎮水利站建設資金投入依然存在不足,且方式較為單一,已經難以適應當前鄉鎮水利工程發展的需要,其建設速度在很大程度上難以實現當前農業發展的需求。并且由于當前水利站履行公益性職能所需要的經費,并沒有列入財政預算中,而政府投資的重點多集中在一些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上,且很多情況下是根據國家、省、市配套資金進行投入,而對于鄉鎮水利站資金的投入和經費的安排少之又少,進而導致其難以履行職能。
1.2 鄉鎮水利站管理機制不完善
多年來,鄉鎮水利站一直承擔著大量的基層水利建設的任務,如農田抗旱防汛水利基本建設、水利工程維護管理等,這些工作都是一些公益性的,但是相關部門又沒有對鄉鎮水利站的公益性和經營性作出明確的規定,進而導致鄉鎮水利站職能混亂,很難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雖然有些鄉鎮水利站都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及管理人員,對于水利站人員工資的調級、職稱的評定以及相關檔案的管理都是有縣級水利局負責,但是鄉鎮水利站中人員的管理和使用還存在一些矛盾問題。
1.3 人員素質下降,服務水平下降
由于水利站經濟狀況差,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比如一些年齡較大的管理者,雖然具有豐富經驗,但多缺乏較高的理論水平,且對于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慢,而且專業培訓少之又少。而一些技術水平高,理論知識豐富的人員,由于鄉鎮水利站工作福利待遇較低,很多職工都將精力投入到維持生存上,嚴重影響自身職能的履行。
2 鄉鎮水利站建設和管理的策略
2.1 完善投入機制。
在鄉鎮水利站建設中,應當堅持“誰受益、誰負擔”的基本思想,具體實行上采取國家輔助、群眾投勞以及收益單位進行管理的措施。首先可以采取“競爭立項、招標建設”的措施,以此作為鄉鎮水利站建設組織的構成方式。主要優勢在引入了競爭機制,從而能夠實現群眾的全過程參與,確保參與者的積極性。其次,為了促進水利站能夠更好地服務三農工作,確保農民增產和農村生產穩定的發展,縣級政府也應該進一步加大對基層鄉鎮水利站服務體系的扶持力度,增加資金的投入,可以實施按照崗位的編排進行落實鄉鎮水利站管理人員工作和勞保以及醫療衛生服務,并按時足額發放。同時,根據鄉鎮水利站的規模和特點,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投入措施,積極爭取省和市里的財政投入,同樣由地方財政根據相應的比例進行配套的投入,另外,也可以實施民辦公助或者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受益群眾自己來投資,然后地方財政根據相應的比例采取補貼。
2.2 切實提高水利站管理體制
為了保障管理的順利進行,首先應當安裝有效的計量設施,當前我國不少地區鄉鎮水利站中并未使用用水計量工具,即使有也比較滯后或者老化,無法實現用水的準確計量,通常就直接采用計時或者根據面積來進行估算,未能夠起到節水效用。而通過安裝有效的計量設施,能夠讓群眾真正意識到水的珍貴性,進而做到節約用水。其次,應當鼓勵用水戶參與到管理中來。為了實現群策群力的管理目標,提高用戶的參與熱情,應當采取用戶代表來對于水分配以及水價各地進行管理的方式,確保能夠自覺接受用戶的監督,確保決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2.3 切實加強水利站隊伍建設
新時期想要進一步做好鄉鎮水利站機構改革和服務工作,想要從單一性的人事組織管理向綜合性的人才開發管理轉變,首先應做好鄉鎮水利站職工人員培訓工作,建立上崗任職和繼續教育培訓制度。為了能夠吸引
秀技術人才,可以實施崗位責任制和全員聘用制,并將原有的身份管理轉向為崗位管理,實施競爭上崗的方式,擇優選擇優秀的技術人才。另外,在水利站隊伍管理中,為了能夠調動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可以將職工的收入與工作責任和績效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編制控制上,實施開放狀態,徹底打消“鐵飯碗”的工作機制,不斷優化基層水利隊伍人員結構和整體素質,從而為鄉鎮水利站建立人才引進和流動的長效機制。
2.4 加強鄉鎮水利站改革發展
搞好鄉鎮水利站改革對促進農村水利事業發展,促進水利站自身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各級水利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加強鄉鎮水利站改革,以促進水利站的發展。想要實現鄉鎮水利站的改革,必須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應立足于水利站的長遠發展,妥善進行制定人員安置問題;(2)堅持實事求是,因人制宜的原則,應根據鄉鎮水利站的特點,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改革機制。(3)最后應堅持有利發展,促進發展的要求,將農村水利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作為改革的根本目標,從而促進鄉鎮水利站的改革發展,實現服務“三農”的最終目標。
3 結束語
鄉鎮水利建設與管理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項目,項目投入機制、建設過程的管理以及竣工后的日常管理和維護都是確保其作用能夠充分發揮、有效發揮的重要方面,需要施工單位、受益群眾、當地政府等多個主體的協同合作,才能進一步實現鄉鎮水利站建設的發展,使水利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耿少權.淺談基層水利站的發展之路[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06):96-97.
(一)成立組織。為切實加強我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個環節工作扎實有序推進,我局于2014年2月14日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各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活動領導小組,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層層抓落實,為順利開展活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制定方案。按照縣委開展活動的文件精神要求,我局在第一時間研究制發了《縣城管局關于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方案中對目標任務、活動內容、開展形式、方法步驟、工作要求都做了具體的說明和規定,便于操作和執行。
(三)動員發動。2月19日上午,我局召開了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周局長作專題講話,深刻闡述了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對局教育實踐活動作出全面的動員和部署。縣委第三督導組黎斌組長到會作了指導講話。
二、認真開展學習,不斷提高思想認識
(一)積極開展“六個一”活動。2月27日,開展了一次市容環境衛生座談調研活動,邀請了市民、商戶、工地和網絡媒體代表來我局進行座談,了解了他們對城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2月19日,深入蔡家橋鎮高溪村開展結對共建活動,聽取了高溪村的工作安排和建議意見,并就實際存在問題提出了幫扶意見。3月10日,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美化綠化了垃圾處理場環境,同時定期開展了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每周進行一次垃圾撿拾活動,用實際行動感化部分市民的不文明行為。3月14日,組織召開了一次集體學習交流活動,局部門負責人分別結合自身崗位暢談了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收獲,局領導班子成員均結合自身分管聯系工作,撰寫了3000字左右的交流發言材料,在與會的各部門負責人中引發共鳴。3月28日,舉辦了一次理論知識測試,進一步檢驗了我局教育實踐活動的學習成效。4月,分別3次組織開展了廉政警示教育活動,觀看《焦裕祿》、《旌旗飄揚》、《之害》等廉政教育專題片,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增強改進作風、廉潔自律的自覺性。
(二)嚴格開展集中學習月活動。3月底至4月底,我局通過周一例會和周五文明創建工作調度會形式,學習黨的十以來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沈浩同志先進事跡和三嚴三實作風建設要求,學習每周薦讀、縣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精神和縣委主要負責同志有關重要講話精神,同時聯系工作實際,撰寫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并安排各部門交流討論發言。
三、廣泛征求意見,認真解決實際問題
(一)多方征求,切實找準問題。一是走訪沿街商戶。認真聽取工作對象和服務對象對我局工作的意見建議,共發放收回20余份調查問卷。二是設置專用意見箱。為暢通反映渠道,在辦公明顯區域設置了征求意見箱,隨時接收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三是深入基層調研。由局領導帶隊深入到結對聯系村,通過召開座談會、開展談心活動等多種方式,征求群眾對局領導班子關于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和“”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我們將征求到的意見建議進行認真梳理,并建立了臺賬,為我局找準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和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切實增強開展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二)注重邊學邊查邊改。在征求意見過程中,特別是面對面征求意見時,對于群眾提出的一些問題和意見,做到及時逐一進行解答。對于查擺和梳理出的問題,時下能解決的問題馬上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積極創造條件加以解決;通過征求意見和堅持邊學邊查邊改,我局在環境衛生存在死角、門前三包未落實到位、流動攤點占道經營、渣土車輛污染路面、干部職工工作方法簡單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推進了黨員、干部作風轉變,解決了群眾的合理訴求,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加強宣傳報道,營造濃厚活動氛圍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三個圍繞”:
第一,圍繞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實際需要確定主題和載體,使學習培訓與學校生存與發展的實際緊密結合。校黨委把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作為謀求學校生存和發展路子的重大機遇來抓,圍繞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拓展生存空間的實際需要,確定以“推動科學發展,突出職教特色,增強發展后勁”作為活動主題,以“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機制,增強辦學實力,提高辦學質量”為活動載體。校黨委緊緊圍繞主題及載體,開展了三個層面的學習培訓:一是組織黨委領導班子學習規定篇目并針對學校面臨的生存發展方面的突出問題進行了6次集中學習和4次專題研討。二是組織各基層黨支部及各科室結合實際開展學習培訓,既學習規定的必讀篇目,又結合業務工作進行了學習;三是針對學校學生團員達2000多人的實際,把學習培訓擴展到團員青年之中,實現黨團互學,把教學工作與學習培訓相結合,做到了學習培訓活動全面鋪開。在全面鋪開學習的同時,校黨委明確學習主體在全體教職工中以黨員職工為重點,在黨員職工中以中層以上干部為重點,在中層以上干部中以黨委成員為重點;在全體學生中以團員青年為重點。在學習培訓中,全校黨員、教職員工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共40次,學生團員組織學習累計達171次,增強了廣大師生的科學發展意識和推動學校發展的責任意識。由于在學習培訓中做到了始終與試驗區對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相結合、與學校發展實際相結合、與學校教育教學實際相結合、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較好地避免了學習培訓空洞化、教條化的問題,增強了學習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對于鄉鎮衛生院而言,深化對于衛生院經濟運行模式的改革更有必要,這不僅在于鄉鎮衛生院的很多經濟管理與運行模式都十分低效,這也是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整體的經營績效的根本。本文將深入剖析新醫改背景下對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經濟運行模式所提出的一些深度革新,并且解讀這些變革在鄉鎮衛生院可以有的實施方式,進而讓鄉鎮衛生院的財務會計制度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與建設。
一、深化對于鄉鎮衛生院運營成本的控制
新醫改對于鄉鎮衛生院的經濟運行模式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的財務會計制度的影響可以體現在很多具體的方面,首先,新醫改背景下對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運營成本控制有了更好的管理,這對于提升鄉鎮衛生院的運營績效,讓衛生院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很有幫助。這種轉變可以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透過對于運營成本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并且盡可能的降低很多鄉鎮衛生院不必要的活動成本及醫療成本,這樣才能夠促進衛生院的高效運營,并且極大的提升鄉鎮衛生院的績效;2)透過全成本核算的實行,這將會極大的為價格主管部門在各方面醫療服務價格的制定上提供參考依據,為單病種的醫保方在付費時提供有效的成本參照,這也會為醫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3)全成本核算的推行,能夠促進鄉鎮衛生院各級部門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與高效化;4)實現全成本核算還能夠很好的增強鄉鎮衛生院內部員工的成本意識,進而在衛生院上下形成良好的氛圍,這會促進節約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并且能夠實現鄉鎮衛生院內部人員、設備、資金等的優化配置,這樣才能夠充分提升鄉鎮衛生院現有資產的使用效率。新財務制度在鄉鎮衛生院成本管理上提出了很多具體的要求與方向,這些指引將會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本核算朝著更為精確、規范、科學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提升鄉鎮衛生院運營成本的根基。
二、加強對于鄉鎮衛生院預算的管理
一直以來,鄉鎮衛生院在預算管理上都存在各種問題,新醫改制度下對于衛生院的預算管理提出了很多全面而細致的要求,這些制度在鄉鎮衛生院預算管理中的有效執行將會極大的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整體經營績效的提升。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舊衛生院制度中涉及很少,新制度明確規定,對鄉鎮衛生院實行“核定收支、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結余按規定使用”的預算管理辦法,并規定地方可結合實際,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對鄉鎮衛生院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在明確鄉鎮衛生院預算管理總體辦法的基礎上,與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相銜接,對衛生院預算的編制、執行、決算等各個環節所遵循的方法、原則、程序等作出了詳細規定,并明確了主管部門(或舉辦單位)、財政部門以及衛生院等主體在預算管理各環節中的職責。這些都是很好的制度革新,極大的彌補了一直以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預算管理上的各種漏洞。
三、滲透精細化管理的理念
新制度下讓很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財務會計以及經濟運行的管理上都趨向于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趨勢。過往的很多鄉鎮衛生院在財務管理上都不夠清晰透明,很多管理上的細節做得比較馬虎,這一點在大部分鄉鎮衛生院的經濟管理與運行上體現的更為明顯。這是一個很有必要改善的問題,新制度下在這個方面也有著極大的革新,財務管理的精細化能夠很好的得以體現。首先,對于預算的編制與執行提出了更為深入與具體的要求,對現有的固定資產進行了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這樣有助于鄉鎮衛生院內部財務管理體制的良好建設。新制度對于成本管理也更加清晰與細致,精細化管理的理念也可以很好的得以體現。對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中成本管理目標的確定、成本核算對象的確定、成本分攤流程的制定、成本管理的范疇、成本分析與控制的基本模式等都做出了更為明晰的限定,這將會極大的細化鄉鎮衛生院的成本歸集與核算體系,這樣才能夠為醫療成本的分攤及核算提供可供驗證且口徑一致的參照數據。這些變革不僅能夠極大的提升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以及經濟運行的效率,這也會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福利,在這樣的背景下才能夠慢慢緩解人民群眾“看不起病”、“看病貴”的擔憂,這也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會計制度革新的一個必然發展趨勢。
四、標準化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體制
標準化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的體制可以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財務活動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領導下,由財務部門集中管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根據工作需要,設置財務核算機構或人員;不具備設置條件的,可實行會計委托記賬。有條件的地區,可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財務集中核算,具體辦法由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確定。2)提升鄉鎮衛生院財務信息的準確性與透明性,提高鄉鎮衛生院財務數據的規范性與可用性,深化對于衛生院財政支出的有效監管。新制度的運營將會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總資產規模、對于國家投入的利用效率等有更加清晰的呈現,對于收支分類會有更明確的界定,財務報表也會更加規范與透明,鄉鎮衛生院的財務信息也會更為精準。這些都是標準化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體制需要落實的范疇。此外,新制度下也會進一步促進鄉鎮衛生院完善自身的財務報告體系,這將會更好地滿足多方面的財務信息需求。這些都會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報告體系更為規范與標準,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夠更好的向各方公布相應的財務信息,進而實現鄉鎮衛生院財務數據的公開透明。
五、有效進行財務風險管控
新制度下為鄉鎮衛生院在財務風險管理上也提出了一些要求,這是過往被很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忽視的一個環節,具體可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鄉鎮衛生院不得借入償還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長期借款;2)大型醫療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購建和租賃,要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經科學論證,并按規定報主管部門會同改革部門、財政部門批準;3)嚴格禁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外投資。4)在資產核算方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貨幣資金管理制度。應收及預付款項應當及時清理,不得長期掛賬。對期限超3年以上,確認無法收回的,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按規定程序報經批準后核銷。
六、轉變鄉鎮衛生院經營管理的模式
一直以來,衛生院的經驗管理模式都受到人民群眾的詬病,衛生院過分注重盈利,以商業目的為首要考慮也是造成人民“看不起病”、“看病貴”的呼聲的一個主要原因。這一點不僅在城市內的醫院體現的尤為明顯,在很多鄉鎮地區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也非常常見。新醫改背景下重新設定了衛生院的經驗管理模式,衛生院被設定為公益性事業單位,不允許以盈利為追求。這種轉變非常可喜,也是一個很好的趨勢所在,這將會極大的改變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觀念與服務質量。在這樣的背景下鄉鎮衛生院會更加注重對于患者的服務,會將效益的考慮放在次要位置,而是首先給患者解決他們的問題與擔憂。很多人會認為,這種類似公益的行為會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這種理解并不深刻。在這樣的背景下必然會進一步推動鄉鎮衛生院在財務管理以及經濟運營模式上做出深度革新,會讓鄉鎮衛生院進一步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加強對于成本收支的核算,這些都會推進鄉鎮衛生院的經濟運行與管理朝著更為高效的方向發展,并且有助于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鄉鎮衛生院要改變自身傳統的經濟運行方式與運轉模式,要推進衛生院財務會計管理制度的革新,要透過專業人士的引導來為鄉鎮衛生院建立更加規范、標準、科學、有效的運營模式。這不僅能夠極大的降低鄉鎮衛生院的運營成本,提升鄉鎮衛生院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這也會給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這對于改善醫患關系,維護鄉鎮衛生院的社會公益性,促進和諧社會的營造都會起到極大的推動效用。
七、新醫改對鄉鎮衛生院現行財務會計制度的影響
新醫改背景下對于鄉鎮衛生院的經濟運行模式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會計制度建設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鄉鎮衛生院的財務管理將會朝著更加規范、標準、透明的方向發展。這不僅能夠解決鄉鎮衛生院經濟運行效率低的實際問題,這也會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營模式的革新,進而讓鄉鎮衛生院更好地服務于廣大群眾。
新醫改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鄉鎮衛生院藥品銷售實現了零利潤,作為替代,財政進行藥差補助,藥品價格及銷售量均大幅降低,醫療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下降明顯。由于有穩定的財政補助保障,生存問題可望解決,且不合理醫療行為已變得無利可圖,鄉鎮衛生院開展“小馬拉大車”似的大型手術、疑難重癥救治、大處方、不合理檢查等等趨利性動機已不復存在,轉而開展基本醫療,切實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增強醫療服務手段、延伸醫療服務內容,根據自身實際和業務發展需要,穩妥地開展醫療服務,最大限度地保障醫療安全,獲得合理的業務收入。
八、結語
新醫改背景下對于鄉鎮衛生院的經濟運行模式提出了很多革新方向,這些變革極大的推動了鄉鎮衛生院的整體經營績效。新醫改背景下首先極大的提升了鄉鎮衛生院的成本管控效率,并且深化了對于預算的有效管理。這些管理模式上的更新將會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濟運行朝著更為精確、規范、科學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提升鄉鎮衛生院運營成本的根基。新醫改背景下讓鄉鎮衛生院的經營理念也有所更新,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很好的得以滲透,對于鄉鎮衛生院財務的標準化管理也在慢慢得到落實。這種變革不僅能夠極大的提升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以及經濟運行的效率,這也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會計制度革新的一個必然發展趨勢。此外,鄉鎮衛生院的經營管理模式也在慢慢發生轉變,新醫改背景下重新設定了鄉鎮衛生院的經驗管理模式,衛生院被設定為公益性事業單位,這對于改善醫患關系,維護鄉鎮衛生院的社會公益性,促進和諧社會的營造都會起到極大的推動效用。
參考文獻
[1]王思芬.淺析衛生院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制度[J].知識經濟,2009(04).
[2]盧繼青,杜文娟.衛生院會計制度弊端及其完善措施思考[J].財會通訊,2009(13).
[3]陳岳.衛生院會計制度改革探討[J].經營管理者,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