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6:37:3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學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許多學校出現這種情況,只要科研項目的設立和時間節點的把控,忽視教育各個方面的監管。一般情況教師教育問題研究申報成功,拿到項目研究工作就會停止不前,會將申報的研究工作放在一邊,學校的領導層在這種問題上沒有做到更好的梳理。在后期的階段,申報者會到處的尋找資料拼湊信息,完成一組材料,獲得國家省市級獎勵或證書將告一段落。因此,中學的教學任務的執行者不能單單的重視科研課題的研究上。
2教師的理論指導的缺乏存在于教育過程數據支持
中學教師的常規的教學過程中積累的很多的教學經驗。恰恰是這樣,往往中學的老師沒有時間去學習理論知識充實自己。一方面,教育理論相對的淺顯,這是很難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研究工作;在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理論和教育方法,大多數中學教師不能使用它們來解決實際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因為他們理論基礎相對的不完善。
二、加強中學教育的基本思路
1.樹立正確的科學概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的研究已成為時代賦予教師要求的新形勢。所謂科研型老師是教日常以實踐和中學教師的理論分析相結合并創新,促進專業化和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中學教師“研究型的改變”離不開教育。在一方面,中學教師的教育科學和教育專家的教育研究指的不是同一個方面。中學教育應該是研究的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以豐富的教育理論和創新。因此這樣的研究不會過于的形式化,刻板化。教育研究不會和和原有基礎教育相互分離。而另一方面,中學教師要發展自己,彌補學校教育的發展的基礎,放棄研究是晉升的的思想,克服形式主義和處理態度的問題。廣大中學教師認識到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重要性,以提高他們本身教學素質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2.完善教育管理體制
教學管理體系的完善和建立,要從評估,項目開始,鑒定和獎勵貫穿始終,整個過程需要繼續提高和不斷完善。一些教師在動課題研究時,,學校的表現是非常積極的,但無所謂整個研究過程中,教師本身就很松弛,使得整個研究過程中極度消極,研究變空想。鑒于這種情況,學校必須處理整個研究跟蹤檢查,并及時完成研究任務,無法積極完成研究課題的取消其研究教師資格,撤銷科研的課題。
3.加強教育和科學理論的培訓
高級中等教育理論來指導研究工作主旨是,高中教師接受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而不是遇到問題的情況下進行的沒有方向的,沒有計劃,理論實踐創新盲目的實踐。具體而言,學校可以聘請專家教育理論到學校引導教師積極參與現代教育理論的教育和培訓,熟練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基本教育的方法,基本步驟用理論本身武裝。在教育理論和研究工作在教育系統的指導,提高科學素養,和教師教育的質量。
在數學的每一點進步、發展的背后都有著一個現實的問題或者一個曲折的故事。如果我們老師們在教學中能夠適當介紹知識的產生背景,或者講講知識背后的故事,那么,數學學習將變得不再枯燥,學生學的知識會更加通透,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它所能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我想說的中學數學教育中的生活教育。
這里所說的生活教育,主要包括某個知識點的產生與發展,現狀與前景,貼近生活的實際例子與應用,數學歷史人物(數學家、科學家等)與故事等。
簡單的歸納一下,中學數學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有以下作用:
一、了解知識起源,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用處,應用知識,趣味記憶。
十九世紀下半葉,康托爾創立了著名的集合論。數學家們發現,從自然數與康托爾集合論出發可建立起整個數學大廈。因而集合論成為現代數學的基石。“一切數學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論基礎上”這一發現使數學家們為之陶醉。可是,好景不長。
1903年,一個震驚數學界的消息傳出:集合論是有漏洞的!這就是英國數學家羅素提出的著名的羅素悖論:S是否屬于S呢?根據排中律,一個元素或者屬于某個集合,或者不屬于某個集合。因此,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問是否屬于它自己是有意義的。但對這個看似合理的問題的回答卻會陷入兩難境地。如果S屬于S,根據S的定義,S就不屬于S;反之,如果S不屬于S,同樣根據定義,S就屬于S。無論如何都是矛盾的。它使得數學基礎問題第一次以最迫切的需要的姿態擺到數學家面前,導致了數學家對數學基礎的研究。又促進了數學的大發展等等。這樣的故事,不僅使的學生認識到集合的起源,集合的重要性,也了解到集合論的問題所在,自己會迫使自己做進一步的學習、探究。
二、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不僅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高科技的基礎,產生學習興趣。
2001年3月22日,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準確地墜毀在南太平洋指定海域。在這場舉世矚目的行動中,有兩門數學起著關鍵的作用:1948年仙農建立的數學信息論,以及1946年維納開創的數學控制論。首先,這需要由地面遠距離傳送指令信息,這肯定要受到噪聲的干擾。如何保證“和平”號上接收的指令完全正確,這需要用抗干擾的通信理論和數學濾波設計。至于如何指揮空間站上計算機啟動閥門,調整飛行姿態,控制進入大氣層的地點和速度,都必須準確地運用控制論技術。時至今日,宇航專家對這門數學控制技術的運用已經駕輕就熟,因而這次墜毀可說無驚無險。
在“和平”號墜毀時,俄羅斯的地面指揮中心及其派往南太平洋的觀測組,以及南太平洋周邊地區的許多地面觀測站都在工作。在這些觀測活動中,離不開一項關鍵數學技術——卡爾曼濾波。眾所周知,由于受各種干擾的影響,地面觀察到的飛船位置和真實的飛船位置會出現誤差。1960年,美國數學家卡爾曼(R.Kalman)提出了一種數學方法,可以把隨機出現的干擾“濾”掉,使地面監測的數據和真實的位置達到最佳吻合。這便是著名的卡爾曼濾波。1968年,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地面上四座雷達監控飛船的位置,并發出指令使阿波羅飛船軟著陸,如果地面觀測誤差太大,控制飛船計算機調節指令出現失誤,登月計劃就將前功盡棄。卡爾曼濾波技術于是在登月航行中大顯身手,經受了實踐的檢驗。時至今日,任何航行(包括每一架噴氣客機)都離不開卡爾曼濾波,“和平”號的墜落自然也不例外。卡爾曼濾波技術現在已推廣到地震監測和經濟趨勢的監控。雖然,我們常常看不見數學技術的巨大威力,卻無時無刻不在享受它的恩惠。作為數學學習者,要能深刻的體會到數學的巨大作用。
三、了解數學的前端應用,發展現狀與前景,可以激發學生的科研志向,培養其科研使命感,發揮數學的德育作用。
信息技術應用于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這些技術背后的就是數學。前美國總統科學顧問艾德華—大衛所說:“很少人認識到當今如此被廣泛稱頌的高技術在本質上是一種數學技術。”這句話可能會招致某些爭論。但是,它并不是否定各種硬件技術發展的意義,而是強調很少人認識到數學在高技術中的重要性這個事實,強調高技術中數學的不可或缺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他的見解是正確的,并且是富有遠見的。
從醫療上的CT技術到中文印刷排版的自動化,從飛行器的模擬設計到指紋的識別,從石油地震勘探的數據處理到信息安全技術等等,這些形形的技術的背后,數學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是真正能解決問題的關鍵。
許多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數學的研究,把優先發展數學看成是保持國家科技領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鑒于數學在科技中的特殊地位和當今科技的數學化的進程,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決定要將對數學的支持強度翻兩番。我們國家也不例外,國力要持續發展,需要更多的杰出數學家。
給學生講這些數學的重要性,可以將它們的興趣化為學習數學的力量,從而學好數學,報效祖國,從另一方面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
目前,不僅是社會上對數學科學缺乏了解,而且我們數學工作者或數學教育工作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對數學存在著不完整的理解及認識.如果我們只強調數學的美,只強調數學邏輯的嚴謹,而不講數學的應用價值和科學價值,這就容易使那些不以數學為職業的學生感到厭倦;使學生看不到數學與社會及時展的聯系,看不到高科技與數學的聯系,從而大面積的出現文章開始的一幕。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因此,我們在中學數學教育中一定要結合生活教育,用生活事實教育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一)審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學美育的任務。
審美教育,即我們常說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國近代美學家、教育家先生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教育大辭典》藝術條目)這個定義雖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質問題,對我們討論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啟發的。所以,今天許多人仍然主張審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這與蔡先生的觀點是相通的。
必須糾正認為審美教育就是“藝術教育”的錯誤觀點。藝術固然比較集中比較典型地表現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較充分地反映了人們的審美判斷和審美理想,但是,審美教育的內容并不限于藝術。“自然美、社會美,特別是社會美,作為審美教育的內容,其作用是不應低估的。”(陸廣智《基礎美學》正確的做法,是應該把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共同納入美育的范圍,把三者結合起來;而藝術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擔首當其沖的作用。
由此,我們認為,審美教育就是培養人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觀點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的新人。具體地說,審美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提高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樹立、端正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陶冶人們的性情、凈化人們的情感,美化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
在學校教育中,音樂、體育和美術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課程。但光靠這幾門課是不夠的,這個任務的完成應該由各門課的教學來共同承擔。而音樂、體育、美術,特別是美術,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內容和措施,并主動配合學校教育的各方面,構成美育的統一的整體。
中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二、三歲至十八、九歲之間。初中階段的學生基本上屬于少年時期,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已開始步入青年時期。處于少年時期的初中生,是從童年到青年的過渡時期,在他們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強等特點,另一方面已出現了青年的某些年齡特點。他們身體的發育還不成熟,體力和意志還不太強,易于沖動,缺乏克制能力,興趣廣泛而不穩定,好動而容易犯規,對于生活中的善惡美丑還缺乏辨別能力。這些身心特點,都說明了初中學生教育的艱巨性。
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學階段的任務,是培養他們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其鑒賞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并輔之以初步的創造美的技能訓練,完成一定的低層次的美麗創造任務,以引導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學美術課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我們將《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有關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條文進行剖析,并結合上節所敘中學美育的任務,可將中學美術課的審美教育內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養。作為視覺造型藝術的美術,無不依賴形式而存在。學生接觸美術,首先接觸美術的審美形式,亦即構成美術作品的各種藝術語言因素,如線條、色彩、質感、肌理等。面對自然界的各種美好事物,也總是首先接觸如諸如山勢的高大雄偉、溪水的彎曲流轉、花卉的艷麗嫵媚等。學生們通過對這些形式美的感受,構成了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整體知覺。但這些審美形式不一定一開始就能成為每個學生的感知對象。在沒有經過老師的講解、引導或指導學生寫生之前,它們往往是一種潛在的因素。所以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學美術課的最初階段,往往首先引導學生去認識線條的魅力。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是造型的基礎,各種不同粗細、濃淡、干濕、疏密、輕重及抑揚頓挫、剛柔并蓄、變化莫測的線條,表現了不同造型、不同質感的千變萬化的事物。在這里,線條具有神奇的魅力。美術教師要善于選擇有代表性的優秀傳統作品指導學生去進行欣賞和分析,然后通過白描練習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畫中,線條不僅用來勾畫輪廓,而且是表現對象形體結構和質感的造型因素。在課堂中則通過臨摩優秀素描作品和寫生,來培養學生對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每個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般人只分辨紅、橙、黃、綠、青、紫、黑、白等簡單的色彩,而畫家和經過繪畫訓練的人就能表現出事物的豐富色彩的色彩變化和色彩與色彩之間的互相關系。在美術課中我們通過講解、觀察、練習,使學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識和調配方法,培養他們對色彩的觀察分析能力。進而掌握這一造型語言。在圖案課里,則讓學生了解諸如均衡、對比、統一、變化、節奏、韻律等形式法則,并通過圖案組織規律的訓練,系統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藝術的形式美規律。
2.審美情趣的培養。梁啟超曾說過“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藝術。”“音樂、美術、文學這三件法寶把情感秘密的鑰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與教育的趣味》),國外也有人主張藝術教育就是情感教育,這種論斷雖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功能,是無可非議的。如一次家鄉風景的寫生和校園風光的描繪,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眷戀和保護校園環境的責任感。
美術作品常常對人產生情緒感化的作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曾經征服過不少人,許多人從中受到了愛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繪的《又是一個兩分》使很多學生為自己學習成績的落后感到羞澀。美術課要善于發掘藝術作品內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轉化為學生的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他們愛美的情操。這種情感教育可以通過參觀、作品欣賞、寫生和臨摩優秀作品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從自然、社會和藝術等范圍多方位地展開。
3.審美理想的培養。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產生的情感反應,是審美活動最初的表現形式,但這種感受和感化,都受著審美理想的制約。青少年由于年齡和身心發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標準,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惡的,什么是應該歌頌的,什么是應該批評的。不同的審美判斷往往會引起不同的情感反應。一切優秀的健康的藝術作品,總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藝術家正確的審美觀點。反過來,它又使欣賞者得到審美愉悅,起著積極的審美教育作用。這種寓教于樂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藝術審美活動的特征,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美術課中,教師選擇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并通過與學生的談話分析,或輔之以簡單的命題創作,都可以收到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的效果。
Township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new course reform in art teaching
Wei Tangli
【Abstract】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for years, every teacher i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positive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For Township Middle School of art teachers, to do well new courses Xia of teaching work, will will encountered more of challenges, in rural middle school, life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are and city middle school has larger of gap, how narrow gap,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guarantee teaching quality, played rural advantage, this in art class teaching in the from do students and the parents of concept changes work, and do students on art interest hobby of training work, and to "beauty" for pilot, strengthening students of thought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to "technical" for means, Improve students ' practical ability "in four areas to explore and try.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Township high school;Fine art education
新課改的美術教學主要體現了讓學生接觸生活,體驗生活,了解生活,從生活中發現美和創造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增強美育,使學生向往美好生活,使學生整個身心的全面發展促進美育教育為目的。在農村中學,生活與教學環境都與城市中學有較大的差距,如何縮小差距,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發揮農村優勢,使新課改在農村中學能順利實施,在美術課教學中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
一、做好學生及家長的觀念轉變工作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正確的觀念引導著正確的行為,反之亦然。在農村學校,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從學生到家長普遍重視語數外學科,輕視音體美學科,重成績,輕素質,重知識,輕能力,他們認為音樂、美術、體育只不過就是唱一唱、畫一畫、玩一玩而已,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沒有聯系,對他們自身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重視,家長對教學中的一些要求也不支持,造成教學效率不高,新課標的實施困難重重。因此,要提高美術課的教學質量,只有轉變學生和家長的思想觀念,才能使美術教學走上一個新臺階。要轉變觀念,首先要尋求美術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結點,讓美術教學更貼近學生生活。如在美術教學中,遵循建筑家阿爾柏提出的“美出于實用”的觀點,把實用、經濟、美觀相互結合的原則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來,引導學生利用廢舊物品制成一些學習用品,運用當地的麥稈編織手工藝品,讓學生樹立美來自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美,美的生活需要人的發現和創造的觀念,也讓家長從中了解到美術和生活息息相關,它關聯著人們的衣食住行文藝娛樂等方面。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接受教師傳授的人類社會長期積累起來的美術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并將知識和發展技能統一起來,同時,這一過程不單是一個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認識基礎上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個性發展的過程,通過練習與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美術的能力也由此而得以發展。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品格。
二、做好學生對美術興趣愛好的培養工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上,有一些農村學生有對美的特殊感受能力,能夠自我地進行繪畫,只是缺乏一些構圖、色彩及表現力。但大部分學生卻認為美術知識枯燥,沒有意思。現在,我們應轉變自己的觀念,重新尋找并發現美術學習中的樂趣,樹立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所以,首先,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尋找新授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相合”的接治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農村學生雖有見識較少,知識面窄等局限。但也有他們的優勢,他們對家里種的瓜果蔬菜,養的雞鴨魚鵝有感情,了解它們的形體動態。所以我給學生分析它們的動態結構再表現它們。其次,創造師生同臺繪畫,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初中學生的成人感已開始產生,他們對教師的態度非常敏感。師生合作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還能融洽師生關系。同時教師也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比如,在演示鉛筆淡彩的時候,讓學生到上面來畫幾筆,老師表揚畫得好的地方,修改不足之處,收到良好效果。在課堂上,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美術教學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包容的氛圍,在整個學習探究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展示的機會,讓學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適宜的創造活動環境,讓學生自由奔放和新穎地想象,在無拘無束的氛圍里自由地呼吸, 引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學生在富有情趣、表現活動自由的美術教學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和技術方法,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再次,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最后,多表揚和展示學生作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的情感豐富而且易外露,當他們看到用自己的雙手繪制出的作品被老師和同學們贊美時,情緒振奮。并能帶動別的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引發學生求知、探究、創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問題。
三、以“美”為先導,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們教育學生常常需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美育以情動人,德育以理服人,美育是德育的先導,德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內容。馬克思說過,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追求的結晶,郭沫若則認為,美育是德育的起點,人類社會根本改造的步驟應當是對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所以,在學校教育中,美術學科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學科,優秀藝術作品的榜樣作用和引導作用給德育以很大的促進,美好的藝術形象能鼓舞人們奮發向上,自覺接受它的教育和引導,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品德修養。
美學教育的任務是把美學理論滲入人們的審美心理、審美意識之中,培養人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其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可開設專題講座,如行為美,外在美和內在美等;可貫穿于各學科教育中,如語文的語言美,數學的線條美等;可寓于美術課中,如山水畫的意境美、色澤美,人物畫的形體美、動作美等;也可推廣到班主任工作中,教室的環境美,學生的心靈美都可對班級管理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那么,如何對中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呢?
首先,加強學生人體美教育。讓學生明確外在美和內在美,知道什么是美的言行,什么是不美的言行,從而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潛移默化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習慣。人體美包括外在美和心靈美,但關鍵是后者。一個人光有漂亮的外表也是不美的,只有一顆美的心靈加一個美的外表才是真正的美,正如荀子在《非相》篇中寫道"形象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象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對中學生來說,外在美就是體質健全,五官端正,衣著得體適合,要求穿適合中學生的服飾,留適合中學生的發型。心靈美就是人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方面的美。表現在個人和國家的關系上,就是愛祖國;在處理個人和集體關系時,要愛集體、公而忘私、遵守紀律和社會公德;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要誠實正直、助人為樂、團結同學。表現在個人修養方面要嚴于律已、自尊自愛、刻苦學習、奮發圖強。通過這種理論教育,實施者再貫穿關于人體美的幻燈片于其中,啟發引導學生來判斷分析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從而從理論和實踐中實現了人體美教育的目的。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境。這要求上美育課的教師在課前要設個好的意境,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的激情和余地。如音樂課,革命歌曲氣勢磅礴,可通過相關的錄相帶和講解創造一個情景相融的審美意境,從而激發學生高亢激昂的熱情。民俗歌曲清朗委婉,可通過錄音或實踐(歌頌祖國的可讓學生在室外親身感受體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想象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有"音樂感的耳朵","寓教于樂"。通過創設意境,間接的激發學生審美感知、審美意識的熱情,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理解和審美情趣,進而達到審美創造。
三、對學生進行審美理想教育和校園環境的美的創造的培養。學生白天在校時間長,一個幽雅和諧的校園,安靜整潔的教室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學生提高精神境界,得到美的享受。因此,校園環境的美化,是實現審美理想達到審美創造的重要內容。可以通過開辟或提供社會實踐的場所,讓學生親自參與種花種草的園林工作和修理桌椅粉刷墻壁等勞動實踐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給予美的感知和享受。另一方面,培養他們愛惜校園環境及其財物的品質;激發他們創造的熱情和想象的天地,營造一個美倫美奐的室內外環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發展,達到以"以美啟真,以美儲善,以美怡情"的審美教育的作用。
美育一詞產生于西方,是審美與教育的合稱。直到18世紀中葉,德國的鮑姆加通才給美學命名。他創造了一個新詞“Aesthetica”去稱謂這門學科。[1]在中國,早在孔子就提出了并建立儒家美育的基本形態,繼而孟子又從人性的角度,提出了共同的美感問題、人格美的培養問題、審美的社會功能問題。到了近現代的,他認為“美育是世界觀教育的唯一途徑”。[2]
(二)審美教育的概念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學生的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動。美育通過藝術手段對人們進行教育,運用自然界、社會生活、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給人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以達到美化人們心靈、行為、語言、體態,提高人們道德與智慧的目的。
二、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一)發掘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審美話題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其審美話題可細分為十類:化學物質美、化學結構美、化學變化美、化學實驗美、化學理論美、化學用語美、化學史美、化學教學藝術美、化學實用美、化學科學家的思想美和人生美。
(二)化學教育的審美性
對于美育的傳播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審美情趣和詩意,進行美的教學,掌握正確的教學策略。根據教材中化學美內容的多少,可以采取相對集中或相對分散的化學美教育形式。在追求化學美的同時,美育也體現在教學的各個方面中。教學內容美表現為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內容的科學性;適應時展的要求,具有內容的新穎性;要注重教學內容內在的有機結合,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讓學生在學習優秀的科學文化時,也愉悅的享受課堂的多姿多彩。由被動化主動。教學結構美。主要指教學過程各環節有機結合、和諧統一。教學過程有序性、系統性、整體性是教學結構美的核心。這樣讓繁雜的知識系統優化的排列在一起,由淺到深,由簡到易,層層遞進,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帶來美的享受。教學情感美和語言美。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是人們復雜心理活動的一種反映。對于美的事物會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鳴,要帶有感情和語言技巧啟發學生,了解學生,尋找閃光點,培養其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中學化學審美教學的注意事項
當代的中學體育教育,從上到教育部門、學校,下到中學體育教育教師、學生,對體育這門課程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與認知。首先說體育教育部門以及學校,對各個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指導和投入力度不夠,對基層學校體育教育的要求不夠高,檢查不夠細致,評估不嚴格不系統,從而使得學校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現階段我國應試教育的這種體制,中學體育教育并不與中學升學直接掛鉤,所以大多中學對體育教育并沒有嚴格的要求。
二、中學體育教育場地器材不足
現階段,中學不斷擴班,使得學校人數不斷增加,但是卻沒有因為學校學生的增加去擴充相應的體育教育資源。操場面積不變,但卻有更多上課的中學生,使得體育課程的開展本身就出現了問題,體育資源不夠用,場地受限無法進行一些體育項目以及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從而使得中學生在體育課上活動量減少。再者,很多中學并沒有一些體育項目場館,或者是有體育場館但是有限的資源并不夠中學生人人都能享受的這種資源。所以說,體育教育場地與器材的不足大大制約了中學體育教育的進行與發展。
三、在中學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教學觀念、思想陳舊
我國中學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并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至今仍然沿用以前的舊的教學理念。因為應試教育的原因,更多的老師在其意識中仍然覺得文化課高于體育課,從而忽視了體育課對中學生的管理與教育。重視學生知識的灌輸但是卻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眼前短期的教育成果但卻忽視了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與學生鍛煉身體習慣的養成。自我國素質教育實施以來,中學的體育課堂越來越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選擇鍛煉,雖然這樣能夠培養中學生的自主性與學生的個人體育能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缺少了老師的指導與監督,使得有的中學生自主選擇的體育鍛煉方法并不科學、不系統,或者說并沒有走到正確的體育鍛煉的道路上來。再者,有的學生本身并不喜歡體育鍛煉,在沒有老師督促的情況下,學生并不會利用體育課的時間去鍛煉,從而將體育課時間白白浪費,達不到中學體育課增強中學生體質的目的。
四、中學體育教育方式單一
現階段的中學體育教育,大多只局限于體育課程的開設,而且因為各個層面對體育教育的不夠重視,體育課程的開設節數也很有限,也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中學生通過體育課程并不能夠真正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除了體育課之外,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是基本沒有的,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在每一個方面基本都需要老師的系統科學的指導,加之現階段日益受到重視的安全問題,使得中學有組織的進行體育教育更為重要,所以,老師應該更多的擔起責任,系統科學的指導學生進行有序的體育鍛煉。在體育教育的過程中,也應該加入更多的項目,使得中學生能夠全方位的對自己的身體進行系統的鍛煉。而不是單一的就那么幾個項目而且更加偏向于男生。中學的體育教育,應該在體育課之外,組織更多的體育活動。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實現體育教育的進步。
五、中學體育教育過程中趣味性不足
現階段,中學體育教育在方式基本以體育課為主。在體育課程的過程中,各類過去的體育鍛煉項目單調、乏味,使得大多中學生都覺得很無趣,上體育課沒有什么意思。而且體育課過程中一直都是那么幾個項目,沒有新意,從而不能使中學生提高對體育課的興趣。所以便產生了這么一個現象:有的學生選擇不去上體育課而選擇在教室里面繼續學習文化課;有的學生不積極參與體育課,在自主鍛煉的時間選擇了找一個地方坐著等待下課。這些現象并不是個例,當然這也和學校人數多而場地有限等一些硬件條件不足有關,但是,怎樣在有限的條件下,提升體育課程的趣味性應該是當下中學體育教育的一個重點。
六、中學體育教育不被部分中學生重視
在當下的中國中學校園中,由于應試教育帶來的升學壓力,使得中學生在學習知識與鍛煉身體之間大都會選擇前者,而忽視了后著。在中學有限的體育教育過程中,往往有部分中學生表現的不積極,認識不到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從而使得本來就很少的體育鍛煉時間變得少之又少。
(1)由教師指導記錄向學生自主探究記錄轉變。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每組都有一份記錄,隨時記錄下他們參與探究過程中合作獲得的知識,以便資源共享,記錄下他們的創新之處,以便相互鼓勵;記錄下他們的實驗過程,以便分析現象;記錄下他們自己的探究結論,以便鞏固應用;記下與前概念沖突的內容,學會更正自己錯誤的概念,鞏固自己正確的認識,并能科學準確地表述科學概念。記錄的作用還體現在交流的時候,歸納自己的收獲,借鑒他人的長處,能有效地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記錄還反映出孩子的思維過程,科學的記錄習慣可以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成長變化。
(2)由教師演示實驗向學生設計實驗轉變。設計實驗驗證假設是“做中學”一個重要的學習環節,教師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設計實驗計劃,并組織實施,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該怎么做。教師用追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完善實驗計劃,引發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鼓勵學生有自己的實驗想法,并能完整地進行表述。
(3)由側重師生間交流向提倡生生間交流轉變。交流討論在“做中學”課上隨時可以進行,穿插于各個環節中。課堂上的交流和討論是學生之間的,教師創設愉悅的交流空間和充足的交流時間。但這絕不意味著任其發展,教師至少需要在以下四種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提升討論交流的質量。第一種情況是:當學生的討論中議題偏離正確的方向時,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出現,將這些問題指出來,引起全體學生的關注,將討論引向正確的方向。第二種情況是:當學生的語言表達出現障礙的時候,教師要對其進行語言表述方面的指導和鼓勵,使學生在討論交流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的水平。第三種情況是:當兒童在交流過程中只注意自己的發言,而忽略傾聽同伴發言的時候。第四種情況是:當學生的觀點出現分歧,爭執不下的時候,需要老師及時進行指導,使他們養成互相尊重、相互借鑒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對別人的發言認真思考,敢于提出質疑,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
2. 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變化。幾年實驗下來,讓實驗教師最欣喜的是孩子們的變化。我們在課上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活”了,他們敢講、敢說,而且說的是那么頭頭是道,常常是為了一個問題的表達、交流、討論,而爭著發表自己的觀點,爭著用各種方法說明自己的觀點。孩子們為能夠在足夠的探究時間和空間中學習而高興,為自己的新發現而興奮,為意想不到的現象或是結果而驚喜,他們在這里處處可以遇到可親可愛的科學、體味先驅者們悟出來的道理、分享他們的快樂,在清純的心中激起執著的探索與創造之情,親自做那些科學家們做過的和不曾做過的事,好像自己也成了科學家。
在這個課題研究中,對指導現在的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在幾年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還凝聚了人心,培養了一批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教師隊伍,為教師搭建了成長、成功和成才的平臺,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的提高。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親歷學習、思維碰撞、手腦并用、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習平臺。
數學中到處充滿著辯證法,中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闡明教學內容,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又有利于學生形成唯物主義世界觀。”在教學中可這樣滲透辯證的觀點: 1.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科學在不斷發展,人的認識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數系的擴充,代數與幾何的結合,某些定理的推廣,數學中發展的觀點由此得到體現; 2.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在數學中,線、面可以看成點線運動的軌跡,旋轉體也是平面圖形運動的產物,直線是向兩邊無限延伸的,在教學中做這些強調,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辯證法中運動的觀點;3.在數學中,正數與負數、整數與分數、有理數與無理數、實數與虛數等,這些概念是對立的,同時又是統一的。加與減的轉化、乘與除的統一、乘方與開方的互逆,在教學中強調這些規律,學生便能從中接受到矛盾的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觀點的教育。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漏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以培養學生的刨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及創新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重在學生牢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我們應清楚認識到:首先,中學創新教育的重點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其次,很多人認為創新就是想前人未有過的想法。其實,創新或創造也可以是一種以不同的方法看待普通事物,可以是利用原有的資源來產生解決某問題的有利的看法,可以是對事物的再次發現和對知識的重新組合。再次,創新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人的特性,也不是高智商的人特有的特點,也就是說人有智商不意味著就能創新。對學生的創新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培育初步的創新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引導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再次發現或重新組合,聯系社會實際,動手解決問題,學生有了這些創新意識及創新思維就會在未來的工作中去創新,就能創造前所未有的新成就。
就社會學角度而言,情感的價值取向是一種長期處于國家或者是國家的某種社會文化背景作用下的產物,像愛國主義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審美感等等,因此情感教育不但可以滿足人格、人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還可以滿足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需求。在中學歷史教學中使用情感教育不但可以完成合歷史教學的任務以及目標,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完善人格、健康情感、優良品質。是我國的一種比較重要的開展素質教育的措施與途徑。
一、情感和情感教育
就心里學的角度而言,情感是一種復雜的態度體驗,包含了非常多的品質,是一種和社會整體需求與個人意識有關的狀態。在心理學上,人的情感被認作為平行于人的意志、性格的非智力因素。實際生活中,人們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激發人的潛質,使人向上等等。
在中學歷史教育中融入情感因素,可以使學生的潛能被激發出來,并對學生自主認真學習的意識進行培養,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情感還可以幫助青少年的身心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情感教育還可以建立起一種比較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得互動教學模式可以實現。現在很多的國內外的老師和學者已經把情感教育當做是一種新型的現代教學模式,并逐漸的應用在現代教育教學中。
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中,情感教育是其中的一項,并不是單獨出來的。在現代教育教學中使用情感教育手段可以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進而促進學生自身協調發展。我國的一些中學歷史教育大綱內已經將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熱愛社會主義等教育放了進去,由此可見,中學歷史教育是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感情的,而且對中學生進行歷史教育是為了讓他們成長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所以在進行歷史教育時使用一些情感教學不但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可以符合于現代歷史教學的趨勢和理念。
二、增強中學歷史教育情感教育的方式
(一)老師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正確的對待差生
歷史教師自己要做到熱愛學生與教育事業,理解、尊重以及關心學生,誨人不倦,對學生抱有期望感、信任感,循循善誘,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夠形成一種親密、民主、平等的關系,這對于情感教育的實施是及其重要的,主要是因為老師的態度可以決定學生接受情感的程度。歷史記錄的是過去,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但又離我們很遠,就中學生現有的生活閱歷以及知識水平來說,讓他們去理解和感知歷史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部分學生就不喜歡歷史,對歷史有一種畏難情緒。所以老師要及時的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循善誘,尤其是一些學習比較差的學生;老師要多給一些鼓勵,使這些學生感到老師還是關注他們的、沒有放棄他們,進而激發出他們的上進心,比如說在課堂上提問差生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問題等等,防止由于失誤過多帶給他們挫折感。對于學生來說,老師是非常重要的,老師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熱愛該學科的程度,所以老師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老師要多給學生鼓勵的眼神和話語,進而引發出學生的興奮感、愉,使他們產生積極向上、努力的心理狀態,使他們給自己下勁“我也是能學好歷史的”。
(二) 使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情感教育
同樣的歷史內容,有的老師就能講解的十分生動,學生十分喜歡聽,進而喜歡歷史;有些則是十分沉悶,學生基本不聽,導致對歷史興趣缺缺,時間長了就容易產生出厭學情緒,導致課堂教學沒什么效率。所以歷史教師想要在教學中使用情感教育,就要以歷史知識為基礎,在歷史教學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將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激發出來。比如說,在歷史教學中,使用情境創設方法等等。在一定的情境中情感才可以產生,所創設的情景之中的所有因素不是單獨起作用的,其一般會對情感產生綜合作用。老師可以利用這一規律,在進行歷史教學時,使用適合的教訓媒體,按照教學內容,將其進行情景創設,使學生們感到身臨其境,進而給學生一個情感體驗,使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三)老師要重視對中學生的情感品質所進行培養
在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中,由于歷史教育本身就具有非常豐富的情感因素,與其他的學科不同,所以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將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課堂的氛圍才會好。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歷史老師一定要將真實的情感融入到教學中,進而影響到學生,讓真正的歷史人物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在教學中融入自己真實的情感,進而調動學生自己的真正情感去感受各位歷史人物以及各個歷史故事,進而培養出學生的情感品質,這樣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還可以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比如說,;老師在講解岳飛、劉胡蘭等英雄歷史人物時,一定要講解他們的英雄事跡以及比較有代表性的事跡,進而將學生對榜樣的熱愛之情調動起來;對于秦檜等反面人物時,一定要用仇恨的心態去教育教學。所以在進行歷史教育教學時,一般要在歷史人物的作用教學中使用情感教育,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出學生的情感,進而激發出學生的激情,在這種狀態中使得學生更好的接受歷史。
在中學歷史教育中運用情感教學已經成為了現在一種比較重要的教學理念。這種理念不但提給了中學歷史教材更高的要求,也提給了歷史老師更高的素質要求。歷史老師只有不斷的增強自身的素質以及文化素養,在教學中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這樣,情感教學的教學目的才能夠被達到,我國的素質教育才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學生才能夠成長為社會主義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建華.歷史教育中的審美教育與優化非智力因素[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