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2 16:53: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生嬰兒注意事項,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醫院醫療水平的的提高,很多疾病能得到很好的治療,但是兒科新生兒的發病率一直很高,尤其是對剖腹產兒。新生兒窒息、腦性癱瘓、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 顱內出血是圍產期高危兒發生率較高的兒科疾病 ,在新生兒病死率中占較大比例。早期新生兒死亡占整個新生兒死亡的 80%,所以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尤其是降低早期新生兒死亡率是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的關鍵。新生兒窒息是新生兒死亡和導致腦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降低剖腹產兒的發病率, 2013年3月1日起 , 我院實行兒科醫生進駐手術室全程陪護剖腹產兒 , 兒科醫師進產房實施新生兒出生時的搶救并肩負著其復蘇工作,使搶救成功率大為提高,新生兒腦后遺癥也相應減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兒科醫生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危重癥搶救能力,是有效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的重要環節。
1資料與方法
1. 1 基本資料
我院是選擇在2013年 3月1日~2014年3月1日期間剖腹產出生的2896例高危新生兒。在進行研究時,以產科(手術室)病房的門牌號為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在1、2和3號產房出生的嬰兒共有1300例,這三個產房兒科醫生沒有進駐手術室,為對照組(一組);在4、5和6號產房出生的嬰兒有1596例, 這三個產房兒科醫生進駐手術室,全程陪護剖腹產兒,為實驗組(二組)。剖腹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為頭盆不稱、枕后位等等胎位不正;母親為高齡產婦或有心臟病等;羊水過多或過少;胎盤早落;巨大兒;雙胞胎等各方面的原因,這些原因可能會導致新生兒的發病率升高。
1.2實驗方法
在4、5、6這三個產房內,醫院會派兒科醫生24小時在產房輪流值班,實行全日制監護 ,手術室分娩過程 “陪產”,兒科醫生必須時刻守護在新生兒的旁邊。在24小時內,均有一名全面掌握復蘇技術的新生兒醫生提前半小時到達產房 , 預先了解圍產期情況 。若新生兒出生時狀態良好,兒科醫生則協助產婦做好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等工作; 若產科產前異常因素,產科醫生及時通知兒科醫生到位 ,做好應急搶救和復蘇準備,同時了解相關產科病史,做到心中有數 ,兒科醫生就可以組織復蘇搶救小組,初步選擇復蘇步驟,對出生異常狀況嬰兒于第一時間進行搶救,并及時治療,防止病癥加重。而且兒科醫生必須隨時記錄新生兒的病情及治療情況。
1. 3 結果分析
對這兩組2896例高危新生兒的剖腹產術指征的分布情況進行人數統計,并對其疾病發生率和病死率進行比較。
2 結果
兒科醫生進駐手術室對降低新生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顯著地效果,并對發病的新生兒的后續治療贏得了充足的時間,提高了患病新生兒的治愈率。 在2896例剖腹產出生的新生兒中,有1485例為胎兒因素,有1411例為非胎兒因素。其中一組死亡有3例新生兒死亡,其中1例為窒息性死亡,另外2例為吸入性肺炎死亡,病死率為0.3%,二組新生兒沒有死亡病例。
3 討論
兒科新生兒的發病率一直很高,尤其是對剖腹產兒。 2013年3月1日起 ,在二組中實行兒科醫生進駐手術室全程陪護剖腹產兒 , 兒科醫師進產房實施新生兒出生時的搶救并肩負著其復蘇工作,使搶救成功率大為提高,新生兒腦后遺癥也相應減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一組的病死率為0.3%,二組新生兒沒有死亡病例。二組的新生兒的發病率率比一組顯著降低,尤其是新生兒窒息由原來的2.65%降低為1.38%;吸入性肺炎由原來的2.78%降低為2.17%;顱內出血由原來的1.17%降低為1.11%。提高兒科醫生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危重癥搶救能力,是有效降低新兒死亡率的重要環節。隨著醫院的改革,為了提高新生兒的出生健康的比率,兒科醫生將不斷進駐手術室,來全程陪護剖腹產兒。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 , 黃德珉 , 官希吉 .實用新生兒學[ 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 1990 . 337 - 3 38
[2] 趙時敏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 病的防治及 研究方向[ J] .中華兒科雜志 , 1997 , 35 ( 2 ) : 59 - 6 0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廣大女性接受教育的程度大幅提高,就業機會明顯提高,而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壓力的加大,又促使婦女在生育問題上向工作、升職讓路。導致高齡孕婦、產婦越來越多。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其生育能力將會下降。大量研究表明,“高齡”不僅會給媽媽帶來不少危險,也會不利于嬰兒的健康[1]。因此,對高齡孕婦圍生期進行有效護理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結合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的總結,談談高齡孕婦圍生期的護理。
1 高齡孕婦圍生期的護理
一般來說,圍生期是指從妊娠28周至嬰兒出生后的7 d。圍生期是孕婦分娩前后最為重要的時期,孕婦和嬰兒在圍生期相對更加容易出現問題,對于高齡孕婦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加強圍生期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來說,高齡孕婦圍生期的護理,主要分成三個階段:分娩前的減壓與護理、分娩監護以及新生兒的保健與護理。
1.1 分娩前的減壓與護理 隨著孕婦自身素質的提高以及醫學常識的普及,一般高齡孕婦對其分娩所面臨的風險有所了解,但又不是特別了解。而這種一知半解的狀況容易造成高齡孕婦的緊張情緒。而這些緊張情緒對其分娩會造成許多不利影響。因此,在圍生期間應注意多與高齡孕婦進行溝通,以緩解緊張情緒。
高齡孕婦在圍生期間緊張、焦慮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是否會難產、高齡會不會導致胎兒有畸形或者其他方面的問題、產后是否會出現并發癥、醫務人員的技術是否過關等。而緊張情緒容易造成孕婦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等的增高,從而有可能導致子宮收縮缺乏足夠的力量以及產后出血的可能性提高[2]。因此,在分娩前,醫護人員應該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具體而言包括:①注意環境的布置,應對病房進行精心布置,宜采取暖色調,并放置一些綠色植物,通過溫馨舒適的環境來環境高齡孕婦的緊張心理。②加強溝通,醫護人員應多與孕婦進行溝通,耐心聆聽孕婦的各種要求,并對其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同時給予一定的鼓勵。此外,還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如專家講座、影像播放等,讓高齡產婦對分娩過程以及注意事項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從而達到緩解其緊張情緒的目的。
1.2 分娩監護 分娩監護也是高齡孕婦圍生期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齡孕婦在分娩過程中有可能出現一些異常情況,如果不能及時發現與處理,就有可能導致諸如難產等危險情況的產生,從而危及母親與嬰兒。分娩監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陪伴分娩,醫院應允許高齡孕婦家人進入待產室,從而緩解孕婦的緊張心理,獲得來自家人的支持將有助于增加自信心。②對分娩知識進行詳細介紹,應由助產師對高齡孕婦詳細講解分娩知識,并且在講解過程中應采用溫和的態度以及語言,緩解高齡孕婦的恐懼與緊張心理,同時,還應對孕婦如何用力進行指導,以避免其體力消耗,使其順利度過分娩期。③注意觀察分娩過程中高齡孕婦的反應,如觀察宮縮、胎心、孕婦的血壓、脈搏等情況,當然在觀察過程中,應配合電子監護儀的使用。
1.3 新生嬰兒的保健與護理 出生后7 d內的新生嬰兒保健也是圍生期護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段時間對于新生兒的存活以及身體健康狀況有較大的關系。在此期間,對嬰兒的護理主要包括:①新生兒的喂養,醫護人員應對母乳喂養的注意事項進行詳細講解,教會陪護人員護理嬰兒需要注意的事項與一般技能。②新生兒各項指標的檢測,應及時對新生兒的各項指標進行及時檢測,同時將各項信息進行及時反饋與解釋。此外,高齡產婦對產后的各項不確定情況也容易造成緊張,因此也應該與其進行交流與溝通。
2 討論
高齡孕婦已經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對高齡孕婦圍生期進行有效護理,對于降低分娩風險,提高生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希望筆者的總結能對高齡孕婦圍生期的護理有所幫助。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通過健康教育,能幫助人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影響健康的,并能自覺地選擇有益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對于新生兒母親來說,我們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新生兒母親認識從嬰兒的成長發育而言母乳喂養的好處及怎樣才能有足夠的乳汁喂養孩子,并告知注意事項。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430例新生兒母親,其中正常順產母親256例,剖腹產母親174例。對所有新生兒母親進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1.2 健康教育的方法 我院將母乳喂養的好處和母乳喂養的注意事項制成小手冊,發放到每位新生兒母親手中,醫師和護士在查房時不斷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并督促她們執行,登記母乳喂養的次數和數量,指導怎樣才能有足夠的乳汁喂養孩子,并告知注意事項。責任護士和當班護士具體指導。對在醫院住院期間母乳喂養沒有成功的新生兒母親,我們采取電話指導、舉辦家長學校、開辦宣傳欄等方式進行宣教。
2 結果
430例新生兒母親中有306例自愿進行母乳喂養,其余124例中101例進行母乳喂養健康教育后在院內接受母乳喂養,16例在出院后在進行電話隨訪以及參加家長學校學習后接受母乳喂養,7例因為身體疾病和其他特殊原因沒有母乳喂養。經過健康教育后母乳喂養成功率由原來的71.16%提高到98.37%。
3 討論
3.1說明母乳喂養對嬰兒和母親的好處,能增加新生兒母親采用母乳喂養的決心
3.1.1母乳喂養增進母子感情 母乳喂養刺激母親體內催產素的釋放。"現在已充分證明,催產素不僅刺激子宮收縮和乳汁分泌,還促進母的發展和母子間親密關系的形成。
3.1.2母乳比配方奶更易消化 母乳相比其他動物的乳汁,寶寶更易消化母乳,這是因為人奶中含有一種能夠幫助消化的酶。與牛奶相比,母乳在嬰兒的胃里形成更軟的凝乳,能更快地被人體系統所同化。盡管母乳中蛋白質的含量低于牛奶,但幾乎全部都是寶寶能夠利用的。相反,牛奶中大約有50%的蛋白質被當作廢物排出了寶寶的體外。同樣,母乳喂養的嬰兒對鐵和鋅也吸收得更好。
3.1.3母乳提供完美的嬰幼兒營養 母乳中含有嬰兒出生后4~6個月內生長發育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如適合新生嬰兒的蛋白質、脂肪、乳糖、鹽、鈣、磷,足量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母乳清潔、衛生、新鮮、無菌,經濟、方便、溫度適宜,是初生嬰兒理想的食物。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豐富的抗感染物質,能保護嬰兒少患病,提高嬰兒對消化道、呼吸道和某些傳染病的抵抗力。母乳中的某些物質為嬰兒腦神經細胞發育所必需,有利智力發展。
3.1.4母乳喂養降低母親患乳腺癌的風險 哺乳可以減少母親產后出血,有利于子宮恢復,而且可抑制排卵,降低產婦日后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概率,如果所有的沒有進行母乳喂養的或母乳喂養不到3個月的婦女都母乳喂養4~12個月,相對目前的概率,絕經期前經產婦患乳腺癌的幾率要減少11%。如果所有有孩子的婦女都進行24個月或更長時間的母乳喂養,同樣的幾率將減少25%。在早年就開始喂母乳的婦女中,患病幾率則更低。
3.2指導母乳喂養的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可以增強新生兒母親母乳喂養的信心
3.2.1早吸吮、早皮膚接觸,嬰兒娩出稱重后,立即抱到母親胸前協助吸吮。母嬰皮膚接觸,每側各吸15min,確保出生1h內母嬰皮膚接觸30min以上。剖腹產母親有應答后,讓母嬰擁抱,進行肌膚接觸,協助早吸吮。
3.2.2母嬰同室,讓母親隨時可以與孩子接近,24h按需哺乳。有意識地訓練寶寶,使喂奶間隔時間逐漸延長,讓寶寶的胃腸和媽媽的身體都有時間進行休息;不讓寶寶含睡覺。含睡覺一方面容易使媽媽的受傷,另一方面對寶寶牙床的發育也不利;如果媽媽有事需要和寶寶分開暫時不能哺乳,一定要堅持定時擠奶,以保障乳汁的分泌。
3.3喂奶時母親取舒適的,用濕熱的毛巾敷和乳暈3~5min,同時按摩以刺激排乳反射,擠出一些乳汁,乳暈變軟后便于嬰兒含吮。將及乳暈的大部分含入嬰兒的口腔中。母親將拇指和四指分別放在上、下方,托起整個。避免剪刀式夾托。盡量讓嬰兒身體與母親身體相貼,這樣孩子吃起來很香甜。如果寶寶一次沒能吃完一側,下次喂奶時還要記得先吃這側的,讓它排空后再吃另一側的。就是讓每側都有排空的機會,防止乳汁淤積在里導致乳管不通,乳核形成,甚至乳腺炎的發生。如果要中止喂奶,母親用食指輕輕將嬰兒的下頜按壓一下,嬰兒會自動吐出,千萬不要強行將拉出,這樣會損傷。
3.4母乳成功喂養的5要素 ①全家的信心是前提:全家人都應該關心她、鼓勵她,幫助她實現母乳喂養。但也不能過分關注她,以免給產婦更多心理壓力。②.充足的休息是基礎:要保證產婦的休息,尤其是要保證她每天有足夠的睡眠。 ③全面的營養是關鍵:全面充足的營養不但關系到乳汁的分泌,還影響乳汁的營養。 ④.早吸吮是訣竅:讓寶寶盡早吸吮是保障泌乳的關鍵。⑤還應注意夜間喂養:在保證產婦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夜里也應喂奶1~2次,因為夜間泌乳素的產生是白天的50倍。
國內外大量調查事實證明,母乳喂養的嬰兒體格、智力發育均明顯優于人工喂養兒,一個婦女只要能生育小孩,就必定有足夠的乳汁喂養自己的嬰兒4~6個月,甚至1~2歲,充足的信心和正確的喂養方法是母乳喂養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杜紅梅,王敏.根據影響母乳喂養的因素進行護理健康教育[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6,20(5):47.
[2] 劉汝河.不同喂養方法與小兒生長發育的關系[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2,20(6):446.
[3] 徐鳴鴻.母乳喂養的問題和誤區.護士進修雜志,2006,3:22-25.
1母嬰同室常見的新生兒安全問題
1.1嗆奶窒息:嗆奶是新生兒喂養時最常見的問題,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問題。為此應特別囑咐產婦根據需要及時給新生兒喂奶,不可定時定量,避免新生兒由于過度饑餓吸吮過急而發生嗆奶窒息。
1.2中暑:我們地區氣溫較高,一般夏季均于35℃左右,多數病人家屬受舊觀念的影響,認為新生兒怕冷、怕風,常給新生兒鋪蓋過厚、過嚴。致其中暑或全省出現皮疹。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氣溫高,身體散熱不好的情況下極易引起高燒顏面潮紅,多汗,若不及時糾正,易導致嬰兒嗜睡,脫水,黃疸等。
1.3臍部滲血:新生兒24小時內,一般不需保暖,特別是低體重兒。因包布過多、過嚴,臍部滲血不易發現。嚴重者導致新生兒貧血或失血性休克。
1.4燙傷:氣溫轉低時,家屬設用暖水袋或瓶子給新生兒保暖,因為嬰兒皮膚較嫩,而且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導致燙傷。
1.5新生兒被盜:產婦與家屬因勞累過度,而呼呼大睡。部分護士思想麻痹,認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兒的安全。
1.6低血糖:因產婦與家屬對母乳喂養特別缺乏,而且受舊觀念影響,認為嬰兒出生24小時后方能進食,導致新生兒面部發紺,手足發抖,大小便次數減少。
2保障母嬰同室中新生兒安全的措施
2.1加強規章制度教育,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護理安全的保證,科內重視安全教育,使醫護人員能夠認識到母嬰同室中新生兒的監護不僅是家屬的任務,護理人員亦有責任與義務。牢記安全隱患,對潛在隱患進行妥善處理
2.2提高家屬護理水平:產婦與家屬普遍缺乏衛生保健與科學育兒知識,加上陳舊觀念影響,不免出現一些新生兒安全隱患,為此醫護人員應不定時給產婦與家屬詳細講解并示范如何護理新生兒,強調注意事項,教會產婦如何正確哺乳及出現緊急情況時如何處理
智護訓練是由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兒童發育專業委員會、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兒科教授鮑秀蘭主編,它以嬰兒生長發育特點為基礎,智力發育關鍵期為心理學依據[1]。指導父母通過智能訓練、體格訓練、潛能引發訓練、情感交流互動訓練,達到提高嬰幼兒的早期智力與體格發育之目的。我院秉著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給予新生兒更好的服務的理念,將新生兒智護訓練引入產科并推廣至家庭[2],開展了本次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05――08月住院分娩的新生兒200例,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新生兒均為足月,正常體重,Apgar評分≥8分,妊娠分娩期無內科疾病和產科并發癥,父母雙方均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神經系統正常,家庭中無精神系統疾病病史。
2方法
將實驗組的新生兒進行相應的智護訓練,對照組采取傳統式養育,在新生兒出院后對其家長進行回訪,調查并記錄其滿意程度。
2.1智護前期培訓挑選經驗豐富并經智護訓練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合格后取得證書的資深護士,組織家長學習智護訓練知識及操作技能,使其熟練掌握并明白注意事項。
2.2操作前準備
2.2.1環境準備訓練環境要求光線柔和,色彩溫馨,溫度、濕度適宜,可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
2.2.2用物準備備大毛巾(干)、換洗衣物、尿布、潤膚油、訓練道具。
2.2.3操作者準備操作者取掉手表、戒指等物品并清洗雙手。寶寶處于安靜覺醒狀態,最好在兩次喂奶中間進行。
2.3訓練內容
2.3.1視覺訓練新生兒覺醒時,由操作者一手抱著寶寶,另一手拿著紅球吸引寶寶的注意力[1]。在距離寶寶眼睛正上方約20cm處吸引住,寶寶的注意力并開始向兩側擺動,首次可做20S左右,時間可漸漸加長至1-2min。注意事項: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當寶寶出現打噴嚏,打哈欠、甚至嘔吐等疲勞癥狀時要立即停止[3]。
2.3.2聽覺訓練給寶寶用適合新生兒的沙錘在距離寶寶耳旁20厘米處輕輕搖動,吸引其轉頭,也可由操作者在小耳旁輕輕呼喚寶寶,吸引轉頭,兩只耳朵輪流進行,每次1-2分鐘。注意事項:搖鈴的聲音不宜過響,一側時間不超過30秒,因為時間長了,寶寶易形成習慣化,即不再反應。
2.3.3視聽結合訓練剛出生的新生兒會發聲及模仿伸舌,會聽、會看、會自由活動及握緊等,操作者面對寶寶距離20厘米,一邊呼喚寶寶,一邊從中線開始,向左右90度緩慢移動頭部吸引寶寶注視,要求聲音親切溫柔,面部表情要能吸引住寶寶的注視,體現出真切的愛。注意事項:注意寶寶的狀態,每次時間不宜過長。
2.3.4全身按摩面部:兩手對眉弓部由內向外至太陽穴進行按摩,共做8次兩個8拍,兩手對鼻翼兩側由鼻根部向下進行按摩,共做8次兩個8拍。胸部:兩手從胸部中間開始,避開由內向上、向外成環形按摩,共做4次兩個拍,腹部:順時針方向對腹部進行按摩,兩手交替共4次兩個8拍,手腳:按摩手心、足心各8下,再對每個手指,足趾進行搓動,每一步4下共4拍,注意事項:將寶寶放在鋪著墊子或毛巾的床或臺面上,室內溫度適宜,脫去衣服,;操作者洗手后涂上的護膚油,按摩力度要適中,最好在兩次喂奶的中間進行。
2.3.5肢體被動活動上肢:雙手握住寶寶手腕,平伸屈伸上肢反復做4次兩個8拍;下肢:雙手握住寶寶腳踝,向上彎曲,然后伸展做8次2個8拍。注意事項:將寶寶放在鋪著墊子或毛巾的床或臺面上,操作者動作輕柔,注意關節的保護。
2.3.6俯臥抬頭將寶寶俯臥在臺面上,雙手托住寶寶腋下,慢慢托他抬頭,可根據寶寶自身的力量逐漸減輕上托的力量,每次練習1-2min。注意事項:俯臥練習要在喂奶前30min-1h進行,切忌在吃奶后馬上做,俯臥時注意不要影響呼吸。
2.4觀察方法觀察指標:兩組新生兒出生時的身長、體重、評分、睡眠狀況,出生后3月內的身長、體重、睡眠狀況及患病情況。
記錄方式:出生時身長,體重,評分由當班護士記錄,出生3月的身長,體重由家長配合專人隨訪記錄。
3結果
3.1接受智護訓練的嬰兒吃奶量增加較明顯,不便秘,身長,體重增長較快。兩組新生兒出生時身長,體重,評分無差異。
3.2家長普遍反應經過訓練的寶寶哭鬧現象減少,睡眠時間長,睡眠質量好,不易驚醒。
3.3家長及親屬具有極大的興趣,非常樂于其中,也明顯增加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3.4不良反應隨訪期智護訓練組新生兒身體健康,無患病,對照組8例感冒,6例腹瀉。
綜上所述,新生兒智護訓練順應了新生兒智能、體格發育的需要,它不僅能夠盡早干預新生兒大腦中樞系統的發育,還可以為新生兒健康的生長發育做好鋪墊,操作簡單,易學易做,成本支出少,值得在家庭中推廣。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兒初離母體,往往生理機能和組織器官發育不完善,對于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較差[1 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變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兒常規護理對于提高新生兒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 4]。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新生兒常規護理的注意事項和策略進行觀察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兒120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齡
1.2 方法
(1)新生兒臍帶護理:首先保持斷臍局部清潔衛生,在臍帶未脫落前的沐浴注意保護,防水污染殘端。(2)新生兒黃疸的觀察:新生兒黃疸出現后要進行密切的觀察,了解黃疸色澤變化,注意觀察患兒的全身癥狀,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難、抽搐等臨床癥狀。(3)新生兒腹瀉護理:密切觀察新生兒糞便顏色和星狀情況。(4)新生兒發熱:新生兒發熱后一般不用藥物治療,首先嘗試物理降溫,采用冰帽、冰枕的呢個作頭部冷敷;溫水擦浴、電扇吹風。(5)口腔護理:新生兒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應經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著生理鹽水,擦拭口腔。(6)喂養護理:新生兒出生后立即與母親接觸,對母親進行吸吮,半小時內進行母乳喂養。
2 結果
120例新生兒護理實施后,無新生兒黃疸、腹瀉、感染情況發生。
3 討論
新生兒各種調節中樞和各種臟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較差,機體免疫力低下,并且產婦經驗不足,新生兒常會出現各種護理問題[5]。新生兒出生后臍帶簡短后直徑約有1cm,對于新生兒是較大的創傷,同時也是病原體入侵的重要途徑,常可能引起新生兒破傷風、敗血癥等疾病。首先保持斷臍局部清潔衛生,通過3%碘伏消毒,換上無菌紗布,在12-24小時去除,如果包扎時間過長,紗布很容易被新生兒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將尿布蓋在臍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觀察臍帶有無出血、臍部清潔情況。新生兒出生后3-6d常會出現生理黃疸期,新生兒黃疸常會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進而累及胎兒。新生兒黃疸出現后要進行密切的觀察,了解黃疸色澤變化,注意觀察患兒的全身癥狀,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難、抽搐等臨床癥狀。新生兒腹瀉護理,新生兒在出生后12小時以內開始排出糞便,顏色呈現深綠色,呈現黏糊狀。一般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大便呈現黃色或金黃色,人工喂養的新生兒,大便多是淡黃色、土黃色,糊狀偏干,混合喂養的新生兒,大便略為黑褐色、糊狀。新生兒發熱,新生兒由于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產熱和散熱容易失去平衡、體溫易波動,新生兒對高熱耐受力差。一般發熱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發熱:室溫超過30℃時,可能出現體溫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兒包裹過厚引起的,此時的體溫可能達到38℃-40℃。人工喂養新生兒可能因牛奶過于稠密,水分總量較少,導致高蛋白脫水熱,體溫可能可能達到39℃-40℃。(2)感染性發熱:由于細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熱。新生兒發熱后一般不用藥物治療,首先嘗試物理降溫,采用冰帽、冰枕的呢個作頭部冷敷;溫水擦浴、電扇吹風。同時密切的觀察新生兒臨床發熱癥狀,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瀉、尿色變黃、全身有疹子、局部紅、腫、疼痛等癥狀。發熱新生兒護理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新生兒的保暖、睡眠等,護理人員每次進行護理洗手消毒,從而防止手上的細菌感染患兒。口腔護理,新生兒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著生理鹽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鵝口瘡患兒,遵醫囑用制霉菌素對口腔進行涂抹。喂養護理,新生兒出生后立即與母親接觸,對母親進行吸吮,半小時內進行母乳喂養。喂養時注意將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錐形,手掌根部將新生兒頸背部托起,四指支撐嬰兒頭部。喂養母乳時將孩子抱起來進行喂養,一側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養頻率為每隔三小時喂養一次。出生兩周的新生兒因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動導致溢奶,因此喂奶后應豎起新生兒,輕拍背部,排除胃內的空氣,早期吸吮練習、鞏固吸吮反射,促進產婦腦垂體釋放催產素和催乳素,從而增加子宮收縮,刺激乳腺腺泡發育,促進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養。對產婦及家屬講解新生兒常規護理和注意問題,耐心的講解新生兒可能出現發熱、腹瀉、感染等癥狀,指導家屬對產婦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心理支持。加強健康宣教,增加產婦對于新生兒護理的認識,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本組通過實施新生兒常規護理的注意事項及策略,120例新生兒護理實施后,無新生兒黃疸、腹瀉、感染情況發生。綜上所述,新生兒常規護理效果明顯,無黃疸、腹瀉、感染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春玲,護理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山東醫藥,2006,46(14):85.
[2] 王雪麗,于宏,張英偉,小兒常見病的家庭療法及用藥注意事項[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9):168-169.
[3] 楊杰,楊彬,新生兒常規護理的注意項及策略[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1):222.
[4] 燕愛關,谷翠珍,新生兒常規護理體會[J].職業與健康,2005,21(10):1648-1649.
[5] 徐小紅,新生兒護理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長江大學學報,2010,7(1):187.
【摘 要】目的:探討新生兒常規護理的注意事項及策略。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新生兒臨床資料,通過實施新生兒常規護理的注意事項及策略。結果:120例新生兒護理實施后,無新生兒黃疸、腹瀉、感染情況發生。結論:新生兒常規護理效果明顯,無黃疸、腹瀉、感染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新生兒;常規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兒初離母體,往往生理機能和組織器官發育不完善,對于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較差[1 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變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兒常規護理對于提高新生兒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 4]。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新生兒常規護理的注意事項和策略進行觀察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兒120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齡
1.2 方法
(1)新生兒臍帶護理:首先保持斷臍局部清潔衛生,在臍帶未脫落前的沐浴注意保護,防水污染殘端。(2)新生兒黃疸的觀察:新生兒黃疸出現后要進行密切的觀察,了解黃疸色澤變化,注意觀察患兒的全身癥狀,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難、抽搐等臨床癥狀。(3)新生兒腹瀉護理:密切觀察新生兒糞便顏色和星狀情況。(4)新生兒發熱:新生兒發熱后一般不用藥物治療,首先嘗試物理降溫,采用冰帽、冰枕的呢個作頭部冷敷;溫水擦浴、電扇吹風。(5)口腔護理:新生兒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應經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著生理鹽水,擦拭口腔。(6)喂養護理:新生兒出生后立即與母親接觸,對母親進行吸吮,半小時內進行母乳喂養。
2 結果
120例新生兒護理實施后,無新生兒黃疸、腹瀉、感染情況發生。
3 討論
新生兒各種調節中樞和各種臟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較差,機體免疫力低下,并且產婦經驗不足,新生兒常會出現各種護理問題[5]。新生兒出生后臍帶簡短后直徑約有1cm,對于新生兒是較大的創傷,同時也是病原體入侵的重要途徑,常可能引起新生兒破傷風、敗血癥等疾病。首先保持斷臍局部清潔衛生,通過3%碘伏消毒,換上無菌紗布,在12-24小時去除,如果包扎時間過長,紗布很容易被新生兒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將尿布蓋在臍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觀察臍帶有無出血、臍部清潔情況。新生兒出生后3-6d常會出現生理黃疸期,新生兒黃疸常會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進而累及胎兒。新生兒黃疸出現后要進行密切的觀察,了解黃疸色澤變化,注意觀察患兒的全身癥狀,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難、抽搐等臨床癥狀。新生兒腹瀉護理,新生兒在出生后12小時以內開始排出糞便,顏色呈現深綠色,呈現黏糊狀。一般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大便呈現黃色或金黃色,人工喂養的新生兒,大便多是淡黃色、土黃色,糊狀偏干,混合喂養的新生兒,大便略為黑褐色、糊狀。新生兒發熱,新生兒由于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產熱和散熱容易失去平衡、體溫易波動,新生兒對高熱耐受力差。一般發熱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發熱:室溫超過30℃時,可能出現體溫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兒包裹過厚引起的,此時的體溫可能達到38℃-40℃。人工喂養新生兒可能因牛奶過于稠密,水分總量較少,導致高蛋白脫水熱,體溫可能可能達到39℃-40℃。(2)感染性發熱:由于細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熱。新生兒發熱后一般不用藥物治療,首先嘗試物理降溫,采用冰帽、冰枕的呢個作頭部冷敷;溫水擦浴、電扇吹風。同時密切的觀察新生兒臨床發熱癥狀,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瀉、尿色變黃、全身有疹子、局部紅、腫、疼痛等癥狀。發熱新生兒護理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新生兒的保暖、睡眠等,護理人員每次進行護理洗手消毒,從而防止手上的細菌感染患兒。口腔護理,新生兒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著生理鹽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鵝口瘡患兒,遵醫囑用制霉菌素對口腔進行涂抹。喂養護理,新生兒出生后立即與母親接觸,對母親進行吸吮,半小時內進行母乳喂養。喂養時注意將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錐形,手掌根部將新生兒頸背部托起,四指支撐嬰兒頭部。喂養母乳時將孩子抱起來進行喂養,一側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養頻率為每隔三小時喂養一次。出生兩周的新生兒因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動導致溢奶,因此喂奶后應豎起新生兒,輕拍背部,排除胃內的空氣,早期吸吮練習、鞏固吸吮反射,促進產婦腦垂體釋放催產素和催乳素,從而增加子宮收縮,刺激乳腺腺泡發育,促進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養。對產婦及家屬講解新生兒常規護理和注意問題,耐心的講解新生兒可能出現發熱、腹瀉、感染等癥狀,指導家屬對產婦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心理支持。加強健康宣教,增加產婦對于新生兒護理的認識,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本組通過實施新生兒常規護理的注意事項及策略,120例新生兒護理實施后,無新生兒黃疸、腹瀉、感染情況發生。綜上所述,新生兒常規護理效果明顯,無黃疸、腹瀉、感染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春玲,護理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山東醫藥,2006,46(14):85.
[2] 王雪麗,于宏,張英偉,小兒常見病的家庭療法及用藥注意事項[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9):168-169.
[3] 楊杰,楊彬,新生兒常規護理的注意項及策略[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1):222.
(2)產時健康教育:待產室對于孕婦來說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孕婦難免會產生一些如焦慮、緊張等不適應的感覺,護理人員應給予她們更多的關懷和體貼,給她們講解有關分娩知識和注意事項,消除孕婦的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因素。助產士應嚴密觀察產程,向孕婦講解產時的排空小便、注意休息、合理營養、保持體力的重要性,指導正確的呼吸及屏氣用力技巧,多給孕婦一些鼓勵和信息,增加孕婦分娩的信心和勇氣。
(3)產后健康教育:注意是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健康教育:①產婦的飲食習慣:介紹產后產婦的飲食選擇及原因;②產婦的衛生習慣及著裝:預防產褥期感染發生,交待產婦注意個人衛生,如洗澡和清潔會陰等,著裝舒適寬松為宜,注意保暖,防止受涼;③產后休息與運動:產后睡眠要充足,適當運動;介紹產后的運動方式、時間、強度、量及注意事項;④產婦護理的介紹,保證乳汁的量和排乳暢通。
(4)對于嬰兒的健康教育:①保證嬰兒安全,注意看護;②洗澡及臍部護理;③清潔和喂養,介紹什么情況要更換尿布,什么情況需要喂食,以及喂食過程的動作及注意事項;④出現異常情況的處理和應對方法;⑤疫苗接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出院的健康教育:給產婦講解有關嬰兒喂養、沐浴及臍部護理等方面知識,告知預防接種的時間;鼓勵產婦堅持母乳喂養,注意休息,適當鍛煉,營養要均衡,注意產褥期衛生,產后42天禁止性生活,42天母嬰回院復查。
二、結果
實驗組采取系統化健康教育的產婦對產科護理知識的掌握率93%,護理滿意度95.45%對照組采取常規健康教育方式的產婦對產科護理知識掌握率82.85%,護理滿意度89.5%。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差異。
三、體會
(1)增加了護士學習專業知識的意識:護士對產婦進行系統化的健康知識教育,首先需要其本身較全面的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心理學及營養學等方面的知識,才能知道和護理好產婦。
Explore the valu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Wu Ai-ping Tinghu Metro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 Yancheng ) 22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use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work . Methods: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2 -December 226 cases and 231 cases of maternal newborn , its prenatal , delivery and postnatal health education , to analyze its effect. Results: 226 cases 167 cases of maternal natural childbirth , natural birth rate of 73.89% ; cesarean section 59 cases , cesarean section rate 26.11% ; seven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 400ml, non- eclampsia , uterine paralysis ,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other concurrent occurring disorders ; There was no one case of medical malpractice occurs . The survival rate was 100% of newborn babies , breastfeeding rate was 100 %, including 13 cases of insufficient breast milk , through post-natal visits, proper diet guidance and necessary medical interventions , can adhere to breastfeed . In 42 days postpartum visits showed that : all maternal body recovering well , physiology, psychology did not reach pre-pregnancy state. Infants examination : frail children 5 cases , accounting for 2.16% ; anemia in seven cases , accounting for 3.03% , no other major diseases . Conclusio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work, health education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 and improv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
【Keywords】Health Educatio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4)01-0022-01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藥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模式也不斷的發生變化,社區衛生服務不再以重醫療輕預防,而是以社區預防、醫療、康復、健康教育等"六位一體"的模式,預防、康復、健康教育等與醫療同樣的重要,將健康教育貫穿于預防、醫療、康復等工作全程中[1]。婦幼保健作為基層醫院一項重要的工作,它能夠使孕產婦和兒童的身心健康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降低孕產婦的并發癥的發生率和兒童的死亡率,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社會公共衛生事業[2]。而健康教育作為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有效的開展婦幼保健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我院對2012年1月-12月在婦幼保健門診建卡的226例孕產婦及其新生兒實施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的規范化的產前、產中、產后健康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12月在接收婦幼保健門診建卡的226例孕產婦及231例新生嬰兒。孕產婦年齡 23-40歲,平均年齡23±2.1歲;其中初產婦187例,經產婦39例,5例產婦孕2胞胎。
1.2、方法
1.2.1、產前健康教育。226例產婦自確定懷孕后即到我院婦幼保健門診建卡并進行規范化的體檢,以掌握孕產婦的建卡狀況,同時進行產前建卡宣教,向孕婦詳細介紹懷孕期間相關注意事項,主要包括:飲食、心理、衛生、胚胎狀況、體檢結果及注意事項等,耐心的傾聽孕婦的訴求,詳細的解答孕婦的疑惑。為了降低孕婦(尤其是初產婦)緊張焦慮的不良心理狀態,向孕婦詳細介紹胚胎生長情況,以及在此期間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癥狀,并告知孕婦遇到這些情況不要緊張,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及時與婦幼保健醫生溝通或到醫院進行診治。為了進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我院還依據孕婦懷孕期間容易出現的各種問題編制了健康教育冊子,將其發放到產婦手中,囑托孕婦依照相關要求改善自身生活習慣。孕婦每次來進行體檢時,都要向其詳細介紹胚胎成長情況以及下一個階段的注意事項。
1.2.2、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在產婦生產前,向其普及生產知識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囑其在生產前要做好各項準備。妊娠結束之后,產婦在生產室接受30分鐘-1小時的觀察,確定產婦不存在各種問題之后,再轉至普通病房。在這個期間,產婦比較關心的問題主要是母乳喂養、新生兒的呵護以及產婦自身身體狀況恢復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向產婦詳細介紹了母乳喂養方式,產婦產奶成功后即可采用母乳喂養;新生兒若存在黃疸等癥狀要及時接受治療,并告知產婦以及家屬新生兒的具體情況,減少產婦緊張的心理情緒;產婦一般在院內觀察三天,在確認產婦及新生兒生命體征平穩,無其它并發癥允許其出院。
1.2.3、產后健康教育。在產婦出院之前,也要對其進行健康教育,不同的是這個階段的健康教育也包括新生兒的健康教育。產婦在出院之后,按照婦幼保健的規范進行42天產后訪視。產婦飲食要清淡,并且營養一定要豐富。新生嬰兒主要以母乳為食,待嬰兒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之后,可以選用流質食物喂養新生嬰兒;要按時帶嬰兒到醫院接種疫苗,一旦發現嬰兒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到院就診。
2 結果
本組226例產婦自然分娩167例,自然分娩率73.89%;剖宮產59例,剖宮產率26.11%;7例產婦產后出血>400ml,無子癇、子宮癱瘓、產后抑郁等并發癥的發生;本組無1例醫療事故發生。新生嬰兒成活率為100%,母乳喂養率為100%,其中13例母乳不足,經產后訪視,指導合理飲食和必要的醫療干預,均能堅持進行母乳喂養。在產婦產后42天的訪視結果顯示:所有產婦身體恢復狀況良好,生理、心理達到未孕前狀態。嬰幼兒體檢:體弱兒5例,占2.16%;貧血7例,占3.03%,無其他重大疾病。
3 討論
隨著國家基層醫院的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婦女、兒童保健工作作為一項重大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給基層醫院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3]。如何做好婦幼保健工作與健康教育有機的結合,規范健康教育工作內容與職責,普及婦幼保健知識,提高全民建卡素養,提高婦女和兒童建卡意識水平,成為基層醫院婦幼保健科重要而長期的工作。我院通過226例孕產婦和231例新生兒的保健工作實踐體會到:①健康教育在婦幼保健工作中的應用能夠促進公共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的發展。婦幼保健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醫療水平以及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4]。婦女與兒童是社會上典型的弱勢群體,通過規范化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的實施產前、產中、產后健康教育,有助于開展婦幼保健工作,確保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提高公共衛生水平。②健康教育在婦幼保健工作中的應用能夠提高醫院婦幼保健的工作質量。我們通過產前、產中、產后健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運用健康教育宣傳小冊子、網上宣傳、與孕產婦面對面宣傳和產后訪視等手段進行健康教育,及時解答人們的疑問和發現孕產婦及嬰幼兒身心健康問題并及時處理,有效的提高產婦以及嬰幼兒的治療護理水平,大大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母乳喂養率和新生嬰兒的成活率。本組226例孕產婦剖宮產率26.11%;7例產婦產后出血>400ml,無子癇、子宮癱瘓、產后抑郁等并發癥的發生。新生嬰兒成活率為100%,母乳喂養率為100%;所有產婦產后42天,身體恢復狀況良好,生理、心理達到未孕前狀態。嬰幼兒體檢:體弱兒5例,占2.16%;貧血7例,占3.03%,以上各項指標均低于婦幼保健的各項考核指標,大大的提高本年度婦幼保健的質量。③健康教育在婦幼保健工作中的應用可以改善醫患關系。在產前、產中、產后進行健康教育,醫療護理及婦幼保健工作人員與患者親密的接觸和交流,向患者講解相關知識和解決她們在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一是能夠加強她們與醫院各科室人員的配合,增進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增強她們對醫院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從而進一步拉進醫院與孕產婦的距離;二是通過健康教育預防和消除孕產婦的不良的情緒,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以一個優良的心理狀態完成人生中的一項最重要的歷程,同時消除對醫院的戒備心理,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5]。
總之,在婦幼保健工作中開展健康教育對促進公共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的發展、提高醫院婦幼保健的工作質量、改善醫患關系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在基層醫院婦幼保健工作中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于青文,于燕。基層婦幼保健機構健康教育模式探討[J],中國營養保健,2013,23(04):214。
[2]尹世菊,王穎。健康教育在婦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0,16(04):17。
1.2護理工作超出專業范圍和護理人員配備不足護士不僅要做好輸液、發藥和基礎護理等工作之外,還肩負對患者催款、解釋交費和電腦錄入醫囑等工作,這些非專業性的工作削減了護士的時間和精力。另外,許多醫院領導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造成產房產床和助產士的比例、愛嬰病房床位和護士的比例都達不到標準的局面。
1.3產科工作本身的風險較高產科住院分娩的人數明顯增加,但是產科工作人員少。孕產婦情況變化快,發生的意外情況多,潛伏著不可預測的風險,產科發生意外事件的幾率較高。另外,產婦和家屬對分娩過于焦急,容易誤解或者不滿醫護人員。
1.4產科護理工作環境狹窄固定床位供不應求,醫院通常會在走廊和房間加床位,使空間變狹窄。在開放的環境,探望患者的人員較多,而確認家屬的專用系統不夠完善。
1.5產科病房人流量大,孕產婦、家屬、醫護人員、清潔工、辦理出院和辦理入院的人員等,人流量極大,醫院在防盜方面還存在隱患。
2預防措施
2.1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通過制度來規范醫護人員的行為,做到獎罰分明,促使管理人員自覺遵守制度,創造良好的醫務氛圍。
2.2普及產前、產時和產后的健康教育通過宣傳知識小冊、宣傳欄或者上孕教課的方式向孕婦普及相關的妊娠、分娩的知識,增強孕婦對分娩的了解,使孕婦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把孕期保健的相關工作做好,使孕婦能早些做好心理準備。生產時要提供“一對一責任助產”,這樣可以增強孕婦以及孕婦家屬與醫護人員的交流,盡量避免發生產婦和家屬誤解護理工作的事件。全程陪伴產婦分娩,引導產婦應付分娩的不適感,消除產婦對分娩的恐懼,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保證孕婦和嬰兒的生命安全。加大安全事項教育的力度,嚴格遵守新生兒交接制度在向產婦及其家屬交代清楚所有安全注意事項之后,再把產婦轉入愛嬰區。任何人不得隨便抱嬰兒離開產婦,如有人抱嬰兒離開產婦事件發生,則值班護士應立即到產婦床邊確認。產休區的護士接產婦和嬰兒進愛嬰區時要再三交代相關的安全注意事項,提高產婦和家屬的防備,以避免新生兒被盜事件。
2.3創設安全的環境
2.3.1定時檢查病區環境加強對開放環境的安全管理,在產科設立安全門,保持24h都有門衛守護著大門。對于出入產科的人員要嚴格地檢查其陪人證,同時,要對探望的次數和時間做出規定,控制探望的人數,有利于預防交叉感染。消滅客觀環境的危險因素,防范孕產婦跌倒或其他不良事件的發生。
2.3.2盡量避免加床相關調查顯示,每增加1張床位,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就會上升30%。所以,要堅持“以產婦和嬰兒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保證孕產婦和嬰兒的生命安全,不可以盲目的接收孕產婦入院。應該建立彈性受孕產婦入院和辦理出院制度,使入院和辦理出院安全有序,盡量避免加床行為,加床問題得到解決后,轉床的幾率也隨之降低。
2.4合理配置護理人力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護理的工作量和患者的需要對護理崗位進行合理地配置,采取“一崗多人,一人多崗”的管理模式,如此既避免人力浪費,又能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使孕產婦和嬰兒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護,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2.5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為了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對護理人員進行層級培訓、核心能力培訓,對護理人員展開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并實行定期考核制度,獎罰分明。加強培訓有關法律法規知識,樹立護士的法律意識,使其在護理工作中貫徹知法、守法、用法的觀念。在護理工作中嚴格遵守新生兒查對制度和辦理出院流程,杜絕抱錯嬰兒等事件。加強培訓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其人際溝通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保證護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5-106-01
目前,不少年輕孕產婦缺乏足夠的產科健康護理知識,為其自身健康以及新生兒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此,筆者所在科室在對其加強健康知識培訓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護理質量有所提高,護理人員由此樹立了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更提高了患者滿意度。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護理措施
1.1 服務理念的轉變
首先應組織全體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指導,轉變其護理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并對優質護理服務有更全面、正確的理解,從而對其內涵與意義有深刻理解,進而對優質護理服務方向更為明確,使其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積極主動性。
1.2 明確崗位職責,健全護理管理制度
應對各部分崗位職責加以明確,同時制定合理高效的護理管理制度并不斷予以完善,組織全員護理人員對《護理告知程序》、《護理應急預案》、《護理工作流程》、《護理核心制度》以及《文明用語手冊》等內容進行學習和掌握,同時對護理崗位的質量考核標準予以明確修訂,對各部分的質量控制予以充分關注,同時公示各項服務項目,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應組建質控小組,隨機抽查各項護理服務質量,并及時反饋抽查結果,督促有關部門和人員及時改正。
1.3 強化組織護理工作人員接受專科培訓
每周應組織開展2次或多次專科培訓,并對培訓結果進行抽查提問,內容涵蓋護理工作流程、核心管理制度、應急預案、技術操作規程以及告知程序等。應采用各種有利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廣泛開展專科知識培訓,例如多媒體、錄像、幻燈片以及互聯網等。培訓知識涉及母乳喂養的技巧與注意事項、會的有效護理以及新生兒搶救復蘇等。
1.4 專科護理服務
導樂陪伴分娩;在母嬰床旁實施護理服務,為新生兒實施撫觸、沐浴以及預防接種,同時展開健康宣教,并引導產婦及其家屬積極參與;開展便民服務,為孕婦提供熱水與可口飯菜、米湯、紅糖水以及嬰兒奶粉等;組織孕婦學習分娩相關知識,并定期開展門診培訓;對產婦實施出院指導,同時設置電話熱線咨詢,并定期實施電話隨訪,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確切了解產婦恢復情況。
1.5 在產科護理過程中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服務
在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產科傳統護理模式得以改變。產婦自入院接診時起,到出院時至,護理人員的各種行為以及措施均應在此全過程中體現出優質護理服務,應為產科患者營造出安靜、溫馨、和諧的醫院與病房環境。(1)入院時,醫護人員首先應評估其實際情況,例如是否存在宮縮或者其他較為特殊的情況,負責接診的醫護人員應將入院應注意事項、醫院環境、主任醫師以和責任護士、分娩前應準備事宜等向產婦作詳細介紹;(2)分娩之前,助產人員應交待產婦相關注意事項,例如宮縮時產婦應注意事項,分娩過程中的用力方法等,并就分娩過程向產婦作詳細講解,同時應選擇一些輕松話題與產婦進行交流,吸引其注意力,從而有效緩解其緊張情緒,有利于緩解疼痛。還可輔以輕柔舒緩的音樂、對產婦腹部進行輕撫,使腹壓增高,從而有利于順利娩出胎兒,減少疼痛。(3)產婦成功分娩后,護理工作人員應在家屬配合下對產后生活予以悉心照顧與護理,并向產婦一一告知產后所服用的藥物效果、各項檢查目的以及在恢復過程中的宜忌等。對待產婦及其家屬提出的睡眠時的保持、惡露處理措施等各類問題,護理人員應保持耐心和溫和的態度,給出盡可能詳盡的解答,若超出護理人員所知的范疇,則應及時向臨床醫師及其他人員或部門咨詢后向產婦及其家屬反饋。在產婦產后恢復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指導其合理飲食、適度活動鍛煉,并宣講產后保健知識以及身體恢復等。幫助產婦準備嬰兒需用物品,并協助其進行早吸吮,有利于母嬰感情的進一步強化,此外還應向產婦宣講育兒、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并幫助其全面、熟練掌握。(4)出院后,應督促責任護士對其實施定期電話隨訪,對出院后產婦身心健康狀況予以切實了解,并為之提供健康咨詢,告知其嬰兒的預防接種、哺育知識、輔食添加時機以及其他應注意事項等,由此讓產婦每時每刻都能夠感覺到來自醫護人員濃濃的溫情與關懷,從而使產婦和產婦家屬不斷提高對醫院的信任度。
2 產科臨床優質護理的效果
2.1 在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下,患者滿意度普遍提高
本院就醫患關系展開了問卷調查來了解患者滿意度,其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技術操作、道德素質、專業素養、服務態度、溝通技巧、文明用語、崗位責任心、微笑服務等多個方面,涉及群體為本院所有護理工作人員,調查表明與往年相比,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且呈不斷攀升的趨勢。
2.2 護理質量不斷提高
本院產科以及護理部成立了質控小組,對醫護人員護理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隨機抽查考核,結果表明與其他科室相比,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的產科護理質量顯著升高,基本未出現有關于護理問題的投訴,護理工作人員也由此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又進一步推動了護理工作的良好開展。
3 小結
3.1 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從大的層面來說,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為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而從小的方面來看,則有利于促進護理工作人員積極學習護理業務知識,樹立良好的護理服務意識,并為診治臨床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 通過母嬰床旁護理的良好開展,嬰兒父母均可在此操作過程中直接受到護理教育和熏陶,從而在住院過程中實現如何照顧嬰兒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順利習得。與此同時,此種護理模式也有效防止了發生護理缺陷以及出現交叉感染現象,并使產婦和家屬對錯抱嬰兒的擔心得以消除,從而更加信任護理人員,無形中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
3.3 通過在產科首次試點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得以在其他科室中順利推廣,繼而形成良性競爭,各科室醫護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理論水平、專業技能以及溝通技巧,最終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