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51: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獨立能力的培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2)02(a)-0126-01
1在思想上要明確認識,高度重視
3歲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強,最容易接受教育,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最佳期。這時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們對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現極大的興趣,看見大人掃地,也到處找掃把;家里來了客人,馬上搶著遞拖鞋;明明還不會疊衣服,卻偏偏要“自己來”等等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孩子獨立意識發展的表現。但由于孩子的骨骼、肌肉等等發育尚不完善,動作還不協調,因此常常會弄臟了衣服,損壞了東西,對此,家長要有正確的認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多理解,寬容孩子的“錯誤”,支持孩子自己動手。否則,錯過這個時機,等孩子的依賴性形成后再想補救,那就十分困難了。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隨著他們身體的發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漸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斷提高,從不會做到逐漸會做,從做的不像到做得井井有條,這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必經的過程。從中孩子獲得了自身的發展。
2在行動上要提供機會,大膽放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能力是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的,沒有鍛煉的機會,孩子的獨立能力培養也就無從說起。因此,家長在行動上必須解放孩子的手腳,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那些應該做并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飯、穿衣、洗臉洗手、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務性的勞動。同時,孩子的事應盡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決斷。如玩具應該放在什么地方,玩什么,與誰玩等等。另外,還要有意識地創設條件,讓孩子做家長的小幫手,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如擺碗筷、擦桌子、整理書柜、到鄰居家借還東西,到附近商店買東西等等。只要孩子想做的,愿意做,就要大膽放手,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沒關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長決不代勞,我記得一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看過了,我忘記了;我聽過了,我記不清了;我做過了,我就記住了。”這段話充分說明了動手對幼兒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在獨立能力培養中一定要重視“做”的過程。
3在教育中,利用游戲的機會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設計適合孩子發展的課題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十分重視對孩子進行獨立性培養,她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她認為,兒童自身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主張尊重兒童的自主性,獨立性,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發展。她認為,教育者應成為兒童的觀察者,引導者,援助者。游戲是幼兒形成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要尊重幼兒對游戲主題、角色的選擇,并在游戲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們在游戲中發生了矛盾和爭吵,教師不必急于出面干涉,盡可能讓孩子在矛盾情景中,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學會自己獨立解決糾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獐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孩子就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成人應啟發他們自己動腦去想,去尋求答案。有一次,我組織幼兒進行科學活動“認識空氣”。一個孩子就問我玻璃瓶里有空氣嗎?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把玻璃瓶放進水盆中,孩子們驚奇地發現一個個小泡泡從玻璃瓶中冒出,便紛紛說:“有氣泡,有氣泡!”這樣,他們自己得到了答案,顯得非常興奮。
5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過程中,同時需要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對于幼兒來說,自己穿脫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是需要付出努力克服一定困難的。不要一見孩子碰到困難就立即代勞,而不是鼓勵他去克服困難,還有的成人明知應要求孩子克服困難堅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鬧,立刻就心軟而妥協,依順孩子,從而前功盡棄。
6教育者應注意自身個性素質的提高,給幼兒提供正確的仿效楷模
3、給自己一些靈感。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靈感對于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還是起到了不少的作用。當我們看到了一些事物,會引發一些思考,從而就有了新穎的想法和源泉。此外,我們經常的寫作各類文章,靈感也是不可少的。有了靈感,我們就能夠獨立的思考一些問題了。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首先應該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幼兒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明顯增強。雖然許多事他們有時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但成人要珍視孩子的這種獨立愿望,并抓住這個關鍵期,鼓勵引導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班的孩子在“我自己來”這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只是家長們沒有重視,總認為孩子太小,怕他們弄不好,會出現什么狀況。其實不然,比如我們班的小朋友蒙蒙,剛上幼兒園分到我們班時,家長總跟老師講:“老師,我們家寶寶什么也不會,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老師你一定要多幫他,我怕他會感冒,怕他吃不飽。”這位家長不但私下跟老師講了幾次,而且還在我們班的新生家長會上提了出來。筆者很理解家長擔心的問題,但實際上家長擔心的問題存在嗎?不存在。蒙蒙小朋友第一天在園吃午飯的時候,我想去喂他,他卻對我說:“我自己吃。”而且他也吃得很好。我很奇怪這孩子明明自己會吃飯,根本不像他家長說的那樣什么都不會,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小朋友表揚他說:“你們看蒙蒙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們看他吃飯吃得多好。”而僅僅就這次的表揚,蒙蒙以后就都是自己吃飯了,而且他還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里學會了自己穿衣服。家長所擔心的問題在幼兒園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全部解決了,為什么?因為教師重視了孩子獨立的愿望,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當孩子成功時,給予他表揚。
二、養成勤動腦的習慣,培養思維能力
好奇、好問是幼兒的天性,面對幼兒千奇百怪的問題,教師無論什么時候不管多忙、心情多糟,對幼兒的提問都要加以鼓勵,以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所以我班孩子普遍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和探索欲望。在平時和幼兒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除了多向他們提問外,教師還要積極創設情境和有利條件,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多提問題。對幼兒提出的問題,不要馬上就給出答案,而是先聽聽他們自己的想法,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獨立解答問題。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孩子討論,最終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使孩子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的情況下,總是能開動腦筋進行思考,不僅能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養從而成勤動腦的好習慣,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尊重幼兒的自,培養抉擇能力
幼兒剛入園時,教師幫助選擇游戲,并幫助幼兒參與到游戲中去。當幼兒游戲水平有所提高時,就逐漸減少幫助,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和游戲伙伴。入園一年后,幼兒雖有一定的游戲水平和經驗,但會以自我為中心。因而,在游戲的區域布置和合作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幼兒獨立的水平,為其創造機會,提供條件,讓他們大膽、積極地講述自己的想法及意見,共同確定主題,共同布置游戲環境,共同選擇游戲內容,共同討論游戲規則,共同協商如何調整游戲計劃和進程,實踐多種游戲方案。在游戲結束后,要引導幼兒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做出評價。
四、持之以恒的鼓勵,培養自信心
幼兒需要表揚、贊美和鼓勵。當幼兒呈現出不夠自信的狀態時,最需要的就是教師和家長承認肯定的態度和微笑的眼神。如班上有些孩子吃飯時把飯撒得到處都是,洗手時弄濕衣服等,況且幼兒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常常邊做邊玩,甚至忘記正在從事的活動,索性玩起來,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不能因幼兒學不會、做不好而過多地批評埋怨,以免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總之,幼兒只要自己愿意做事,不管做得如何,教師都應該鼓勵他,孩子在獲得鼓勵后就會有了自信,這種感受非常重要,它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一種動力。
五、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規章》中指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小班幼兒年齡參差不齊,生活的環境也不同,因而幼兒的各種能力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老師不能要求幼兒達到同一水平,要根據幼兒各不相同的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指導,使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和發展。小班有些幼兒由于家長過分溺愛寵慣,在家里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代替包辦,造成生活能力較差,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對那些屬于幼兒共性問題進行集體教育,屬于個性問題就個別指導,對能力差的幼兒給一點幫助,鼓勵和溫暖,使幼兒產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從而使幼兒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一定成度的提高。
六、家園共同配合,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是急于求成的,也不是教師單方面可以完成的,既需要在園內教師的培養和指導,幼兒的多次參與練習,又需要家庭中進行有意識的培養,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一致的教育氛圍。在召開家長會時,教師要向家長詳細介紹培養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的意義、目標、計劃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并要求家長盡量讓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長的配合下,努力使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
未來是屬于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也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教師和家長應做到不當拐杖當向導,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幼兒自己去嘗試和體驗,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在培養過程中積極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幫他們樹立自信,使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從而勇敢地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亞米契斯.愛的教育.意大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珍惜孩子的自我獨立意向
心理學家指出:當幼兒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幼兒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若要求得不到滿足或遭到打擊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因此,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幼兒的獨立性意向,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使其獨立性不斷發展。
要充分尊重孩子
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盡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在生活中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在歐美國家,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極少或從來不與父母同住。孩子學走路時,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孩子犯錯誤時,會及時嚴厲地批評,而不是偏袒或縱容。
從興趣培養獨立意識
讓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幼兒對游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幼兒做些象征性的勞動時,要盡量游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不愛勞動,害怕艱苦,怎么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慢速分解動作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水平決定提供何種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飯,孩子可能在開始獨立進餐時并不知道怎樣拿勺,怎樣往嘴里放,父母可以將吃飯的動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給孩子。
盡管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并不很高,但如果清楚的示范動作配以適當的語言講解,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獨立能力培養的要點
有耐心。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是一項長期、繁瑣、細致的工作,所以進行這項工作,家長應有耐心。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長要先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耐心觀察,還要及時地鼓勵,耐心地幫助。這比家長親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煩些,又費時間,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就是從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養起來的。
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在培養孩子獨立吃喝方面,1歲時教孩子用小勺吃飯,到1歲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獨立吃飯,還要教他用雙手拿著茶杯喝水,飯后用餐巾擦嘴。到兩歲半,孩子就能干凈利落地吃完一頓飯。
中圖分類號:G424.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7-0013-02
收稿日期:[HTSS]2006-10-10
作者簡介:魏紅(1964-),女,山東萊陽人,副教授,從事生物學研究。
一、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學生完全依賴教師,不愿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因為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所造成的。教師天天以傳授知識為目標,學生時時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處處以標準答案為準則,最終以升學為唯一追求。天天進行反復的練習,盲目的抄寫,無休止的記誦,結果使學生的大腦得到了“不思考”的訓練。在新課改中,這種局面已大有改觀。但時間一長,一些教師由于習慣于舊的做法,往往又采取了單純講授等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又可以不用去獨立思考了。
2.學生完全服從教師和課本,不敢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教師的絕對權威和一味地追求標準答案所造成的。新課改前,由于教師控制著課堂,掌握著標準答案,使學生不得不完全服從教師,學生只能亦步亦趨地跟著教師跑,不能有半點懷疑。長此以往,學生就把自己的思考權完全交給了教師,不再敢獨立思考了。
3.學生只知照抄照搬,不會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長期死記硬背和反復機械調練所造成的。過去,因過于注重統一和單一的書本知識,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妨礙了學生思考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將思路束縛在無形的框框里,造成了思考問題的狹窄和單一,刻板和僵化,這就限制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4.學習容量超負荷,學生沒有時間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學率,不斷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所造成的。學生每天都要連續苦戰十幾個小時。一天下來,疲憊不堪,哪還有時間去獨立思考呢。
5.一些教師在課改中完全按預設去“表演”,學生沒有機會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這些教師過于追求形式上的活躍,忽視了學生實質上的提高所造成的。在新課改中,過去那種滿堂灌,教師獨占講堂的狀況大有改觀,學生增加了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但是由于一些教師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怪圈”,形式上雖然增加了學生活動,如變換花樣地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頻繁地安排學生的表演、對話與小組合作,過多過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等,結果使學生眼花繚亂,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卻剝奪了本該屬于學生的思考機會。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行動策略
1.以引導學生以“提問題”為突破口,激發其樂于思考的欲望
為了改變學生不愿思考的習慣,應把“突破口”選在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問題”上,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其樂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種處處遇問題,時時想問題,人人提問題的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局面。
首先,要通過適時的總結,給學生以積極引導和鼓勵。如有的教師定期總結學生提問題的表現,從中評出“提問題明星”。甚至有的學校,對于提出了確有價值問題的學生,由校長頒發“金鑰匙獎”。
其次,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開始時,把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劃分為五個層次的遞進目標:一是敢提問題;二是能圍繞學習中心提問題;三是能提出有份量的問題;四是能嘗試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五是能在問題解決后又提出新的問題。然后,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現有層次,經過與學生本人商量,確定不同的努力目標,并逐步提高層次,使學生嘗到思考的甜頭,以此帶動和形成學生邊學習邊思考的習慣。
2.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學生勇于思考的環境
首先,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潛能。著名特級教師孫雙全與孩子心靈相通的教學情景就使我們很受啟發:“教學中,他不斷地鼓勵大家:‘誰來說一說,說對了表揚,說錯了也表揚,表揚你的勇氣。’而對孩子的錯誤解釋,也給予肯定的評價:‘因為你的錯誤才使我們全班都能正確,失敗乃成功之母。’而對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嗇對學生給予夸獎和贊美:‘真好,你有發現的眼睛。’當孩子不夠自信而不敢舉手時,他鼓勵學生:‘舉起手來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學生在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小手舉了起來。”在課堂上學生是“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一種多么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其次,教師要善于敏銳地發現學生思考的“激發點”,及時地給予點燃。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有錯誤時,正是點燃他思考的大好時機,決不能輕易錯過。一要鼓勵學生答錯背后反映出的獨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氣;二要肯定蘊含其中的正確因素;三要著力地把學生的錯誤開發成課程資源,與學生共同找出錯誤的原因;四要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思考找出正確答案。再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拿不準”時,這說明他的頭腦正處于困惑狀態,教師這時就要“拉他一把”,但決不要直接給出答案。
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破除迷信,敢于向權威挑戰,培養其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因為敢于向權威挑戰是創新型人才的可貴品質。這不妨從破除教師的權威開始:課堂上如果遇到了學生的“節外生枝”或提出了挑戰性的問題時,教師應該熱情地歡迎,冷靜地傾聽,認真地分析。如果是確有價值的意見,就應隨機應變地將其轉化為課程資源。如果學生的主張不對時,教師應引導他們繼續深入探究。
最后,教師還應為學生多搭設合作學習和思維碰撞的平臺。實踐證明,在一個學習氣氛濃厚,經常發生思維碰撞的班級里,可以大大促進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廣度、深度和效度。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在課堂內外更多地為他們開辟討論、爭論和辯論的“戰場”,搭設更多的思維碰撞的平臺,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掌握科學思考的方法
教師要在學生感受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學會思考,掌握科學的思考方法。
首先,要重視揭示思考問題的思路。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在“過程”中掌握科學思考的方法,必須將思考問題的過程揭示出來,便于分析和研究。為了對學生起示范作用,教師不僅自己要弄清教材的思路,還應將教材的思路適當地揭示給學生,便于學生從教材編寫者思考問題的思路來認識和把握教材。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應介紹自己所運用的思考方法,尤其在解題教學中,更應注意將自己的思路揭示給學生。對于素質較高的教師來說,最好搞“現場直播”,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思考,現場分析,現場推演,讓學生直接看到教師在解題過程中的思考過程。教師還應注意了解和研究學生思考問題時的方式和過程。為此,一方面要教會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思路講出來;另一方面,還要通過提問、對話、練習、做作業、測驗和個別輔導等途徑,獲得有關反饋信息,從中觀察和掌握學生的思路。在這三個思路中,教材的思路是依據,教師的思路是橋梁,學生的思路是中心。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把教材的思路通過教師的教學思路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思路,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最終實現三維目標。
其次,要結合教學內容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考方法。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考訓練,使之逐步掌握科學的思考方法。從宏觀上來講,就是要讓學生懂得一點唯物辯證法,學會聯系地、發展地、辯證地思考問題。具體的思考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思考法、綜合思考法、發散思考法、聚合思考法、逆向思考法、聯想思考法、形象思考法,演繹思考法、歸納思考法和推理思考法等。如何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考方法的訓練呢?歸納起來就是“滲透、領會、運用”,具體地說就是教師在滲透中讓學生領會意義,在領會中試著應用,在應用中逐步形成能力。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和交流運用科學方法思考問題的經驗。
再次,要因材施教,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考品質。教師只有依據學生思考能力發展的年齡特征,關注個體智力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考品質,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的思考品質主要包括思考的深刻性品質、思考的邏輯性品質、思考的靈活性品質、思考的批判性品質、思考的敏捷性品質、思考的獨創性品質等。如何結合教學內容,因材施教,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考品質呢?歸納起來就是“講授,訓練、運用”,具體地說就是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講授必要的有關知識和方法,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在實際運用中形成和提升相關的思考品質。
4.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應在教學中樹立三個意識:
一是尊重學生的意識。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和獨立思考權,把思考還給學生,幫助他們盡快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是有效教學意識。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的學習被各種學校功課塞得越滿,給他留下的供他思考與學習有關東西的時間越少,那么他負擔過重、學業落后的可能性越大。”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利用好每一分鐘,努力提高學生思考的含金量,實施有效教學。同時一定要相信,如果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了,三維目標就會完成好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會提高了,那么考試分數自然就會提高,而決不會降低。
三是引而不發意識。在課改中,教師的作用自不待言,應充分發揮其激勵、引導、解惑的作用,當好學生的引路人。但決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要把教師作用的發揮限制在必要的范圍內,盡量引而不發,留有余地,盡量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這就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給了學生去進行思考和學習。
參考文獻:
[1]趙正元.問題學習:讓學生大腦“活”起來[N].中國教育報,2004-02-24.
[2]李建平.與孩子心靈融會貫通[N].中國教育報,2006-05-09.
[3][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首先,教師要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學習,都會學習并且都能學好。其 次,教師的教態要親切自然,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熱情鼓勵、積極啟發引導學生,防止學生產生緊張、焦慮不安的心態,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這里要特別強調一 點,在學生激烈討論、提出問題時,教師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尊重別人發言的良好習慣。課堂里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學生站起來提問或回答問題時,有些學生 的手仍舉著,一旦這個學生的發言出了一點問題,這些學生更是急不可耐,手越舉越高,甚至站起來,“我來,我來”地要求。此時,發言的學生往往感到壓力而失 去自信。這不利于創設寬松自如的課堂氣氛。教師應讓學生懂得尊重別人發言,認真傾聽他人發言,養成傾聽別人說完再舉手的良好習慣,使學生能在健康的集體心理氛圍中輕松地進行學習。
2積極客觀的評價,引導學生樂問
心理學家杰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欣賞和贊美。”如果學生的提問得不到及時的贊賞和恰如其分的評價,則會喪失自信心。因此,我們教師要耐心地傾聽并投以信任、贊許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獨特!”“你的問題問得好!”“你很有自己的見解!”等親切、肯定的話語給予熱情的鼓勵,進行真誠的表揚。如教師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評價學生,更能起到傳授知識、表達思想、喚醒學生潛能的作用。
教師對于學生提問的積極評價方式應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也最容易產生積極效果的,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真誠贊揚。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上 的一顰一笑,一個動作,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往往都能對學生產生作用。教師可在學生的作業本上畫上五角星,一段時間后比一比,誰的五角星多。教師還可在班上設立“智 慧之星”、“問題之星”,對愛提問題的學生進行獎勵。學生的問題往往只停留在知識的表層,甚至是很幼稚的,對此,教師千萬不能有絲毫不悅的表示,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和一閃即逝的眼神。如學習《新型電影》 一課時,有學生問:“到哪兒能看到這種球幕電影?”這完全出自學生學懂課文后對球幕電影的向往,是真情的流露。這時,教師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解答。又如教 《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有學生問:“為什么大家都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教師就應鼓勵學生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自己解決。
要讓學生樂于提問,教師就應保證學生的提問空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預習時,讓學生把問題寫在練習本上,開始上課時讓學生提出;在課中,鼓勵學生隨時提問;教學內容結束,留一段時間讓學生提問;下課后,鼓勵學生繼續提問。這樣,為學生提問保證了足夠的時間,提問的形式既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保證了人人 都有更多的提問機會,從而及時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提問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聰明而樂于提問。與此同時,要避免為提問而提問的現 象,教育學生要實事求是,有疑而問,尤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嘗試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探究精神。
3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使學生善問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想問、敢問,更應該會問、善問。由于不同情況下問題的內容、性質各有特點,因而提問的方法和形式也應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處地提問,才能揭示問題的本質,反之,提問方法不當,不但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厭煩。因此,要使學生善于提問必須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當然從想問、敢問到善問是一個逐步前行的過程,需要經過反復訓練,適時點撥。
教師示范提問,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提問也是如此。當然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起始階段,教師應把著眼點集中于自己的課堂提問,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的特點,精心設計提問,吸引學生繞有興趣地熱烈地討論、積極思考,使學生漸漸產生一種想要自己提問供大家討論的欲望。同時,教師的提問還在發現問題的方法等方面為學生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師自己首先要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問。在平時的每一節課中,教師的提問要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方法可循。長此以往,在教師的熏陶下,學生潛移默化,所提的問題自然不會表面化、膚淺化。
例如:《燕子》一課最后一節有一句話“嫩藍的天空,幾痕細線連于電桿之間……”提問前, 教師先把句子讀一遍,接著說:“細線一般用‘幾根’、‘幾條’,這兒怎么寫‘幾痕’細線呢?”這一提問,向學生展示了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方法(認真讀 句,咬文嚼字、類比探究等等),學生通過教師的啟發和示范,自己提問的欲望和興趣往往會油然而生。
Cultivate independent lesson planning ability is the last word
Cheng Hong—hui
【Abstract】Teachers To to Shanghao lesson, lesson preparation is the key. Environment in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ers are no longer the protagonist of the classroom, but it is definitely a master lesson planning links. So, how to lesson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is paper, lesson planning ability cultivate independent minor Talking. Independent lesson planning is advocated in the new curriculum, autonomy, cooperation, and explore the way to learn a new form of a requirement for teachers. From the need for independent lesson plan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self—prepar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own lesson planning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reference supplemented by others prepare lessons, to emphasize the independence and creativity of teachers.
【Key words】Independence; Lesson planning ability; Autonomy; Cooperation; Create
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加強師德修養固然重要,培養良好的職業品質也重要,但是,筆者認為培養獨立自主的備課能力更重要。能獨立自主地備課才是硬道理。如何獨立自主地備課呢?
新課程理念指出: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這樣的形勢,要求教師也要具備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語文教學是創造性很強的活動,任德偉先生曾撰文指出:教師應該丟開依賴思想,借助工具書,對文本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獨立的設計有個性的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自主備課有它的必要性。
備課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上課前的準備工作。一名合格的教師,要上好課,必須要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提高教學質量,備好課是關鍵。它的必要性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首先,自主備課是在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新形式下的對教師的一種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式,是目前我國對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新嘗試,也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中,老師是其組織者、參與者和結果的評價者。一個只會把教參的內容搬到課堂上的老師顯然是不符合時代進步的要求的。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要求,教師將從思想觀念、知識結構、工作方式等方面挑戰自我。這就要求一個教師采把自己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示范者和帶頭者,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其次自主備課是更好地促使教師對教材進行認知的一種手段。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資源,也是師生溝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教師如何用好教材顯得非常重要。優秀的教師總是在熟透教材的基礎上,不斷的調整教材,補充教材。再次,自主備課是更好的促使教師對語文教學方面探究的一種方法。古人云:愈悟則愈疑,愈疑則愈悟。教師要獨立自主的備課,勢必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疑惑。面對這些問題和疑惑,教師不應該避開它們,貪圖便宜去另求“捷徑”,被動地接受現成的淺論;而是應該主動地去探究事物的究竟。所以,自主備課是一條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使之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必要的途徑 。
在一年來的學習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學習好,只有踏踏實實地刻苦鉆研,善于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樣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我在課堂聽講和課后復習都注意培養自己獨立鉆研的精神,因此我的學習成績比較過去有很大的進步。
課堂教學是老師把知識傳授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一方面,上課注意聽講是保證課堂學習的先決條件。這雖是一件極平常的事情,但也是不容易做到的。過去我曾不止一次地在上課時思想開小差。記得有一次在講達爾文進化論的課堂上,我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注意力,結果在課后用了五十多分鐘的時間,還沒有完全弄懂老師所講的東西,可是別的同學只用了二十多分鐘的時間就掌握了教材。每一次這樣的事情都使我很難受,我知道這種疏忽的態度是不能掌握知識的。接受這樣的教訓以后,在上課時,我做到了注意聽講。我認為注意聽課不僅是接受老師所講授的知識,而且還要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充分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斷地對老師所講的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推理;每當老師講完一個段落,我就把教材內容的重點聯貫起來作一個小結,求得比較完整的概念。這樣才不至于死記課文和定理,而是著重對于課程內容有切實的了解。假如有個別不容易弄懂的地方,我就做上記號,下課后再作思考。每一堂課的最后幾分鐘,老師往往要把所講的教材總結一下,有些同學因急于要求休息。往往就在這最后幾分鐘松懈了注意力;但我認為老師用最少的時間把教材作系統扼要的敘述,闡明各個問題之間的聯系,使我們對課文有一個全面的印象,這是很重要的。因此我總是把精力一直保持到最后一分鐘。
課堂提問舊課,是老師檢驗同學對課文理解程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也充分利用這個方法來檢驗自己。我從來不因老師沒有提問到我而有任何僥幸心理,不管是提問誰,我都認真地思考著答案。有一次在化學課上,老師問到一個同學關于黃磷的保存方法。我思索的答案和被提問的同學的答案不相同,而老師說他的答案是對的;原來我只記得保存黃磷必須與空氣隔絕,以免被氧化,而沒有考慮到保存黃磷最妥善的辦法是放在水里,這說明我的學習班還不夠深入,還不能靈活掌握,以后我就注意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陷。
課后復習和做作業,是為了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所以學校每天都有規定的自習時間。但是我們每天要復習和要做的作業很多,而自習的時間有限,這個矛盾怎樣解決呢?有的同學看見作業堆得多了,一下課就埋頭干起來,但是往往由于對于每天所學的教材,還沒有經過很好地消化,所以習題作得很慢,而且常常出錯誤。我在自習時間,首先注意復習課文,認真地掌握知識,然后才去做作業。當我復習的時候也充分運用獨立思考的能力。我的復習方法是按照教材性質和我對它的理解程度來決定的。比如我的理科基礎較好,復習的時候我就不是先看書,而是回憶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一些基本原理,用自己的話把它寫出提綱、必要時并推演定理和公式,然后再用書本對照我所遺漏的地方,直到我真正弄清楚了教材的內容以后,再關上書本做習題,這樣演算習題花費的時間并不多。我的地理課基礎較差,在復習的時候我就先看書,然后再寫提綱,對于不了解或不明確的地方再重新思考,自己解答。有個別的地方的確較難理解,我就花費一些時間來學習。在復習課程中遇見困難問題,我也不輕易去問旁人。我常常這樣想,將來我參加工作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問題,難道我都一一等待別人解決嗎?這是不可能的,而且我知道任何科學知識都是勞動的產物,在學習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不畏險阻,不畏困難的人才能攀到科學的頂點,因此我應該從現在起就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盡量運用自己的思考來解決疑難。但是有些問題如果經過艱苦的思考也還不能解決的時候,我還是要去請教老師和旁人,這時候我不但注意別人對問題的答案,而且思考別人用什么方法來解答這個問出題。
由于課堂注意聽課和課后認真復習,所以我在考試之前,從來也不慌張,相仿自己能比較圓滿地回答問題,即使某一門課程考試的成績還不夠好,我也不氣餒,而是研究我在學習上的缺點。一年來,我覺得只要培養自己刻苦鉆研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舉習中不怕困難,是可以牢固地掌握知識的。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獨立思考指的是一種洞察力思維,是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考。只有具備了獨立思考能力,才能在遇到問題時自己找到答案,找到正確的答案。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實現個人價值與理想。大學生作為已成年的個體,應當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由于我們教育制度的特點,使得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很少受到這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在從相對封閉的高中進入大學這個相對自由的環境之后,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載體,讓缺乏獨立思考的大學生變得茫然。
1 大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1 對外界的依賴性
現在的大學生,在娛樂方面都很有自己的主見,然而涉及到專業選擇、就業、深造等對他們的將來影響比較大的事情時,就變得茫然,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甚至不知道都有哪些選擇。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今大學生對外界的依賴性太強。從小學到高中,所有學習課程的安排都是學校、老師做的,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他們很少思考學習的知識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要學習,學習的知識將來有什么用。絕大多數同學學習只是為了能考上大學。即使考上大學,選擇什么專業,選擇哪個學校都有可能是家長代勞。這種培養方式形成了學生學習、思考的慣性。進入大學后,需要學生自己選擇要學習的課程,自己規劃將來的學習目標,自己考慮將來從事什么職業時,他們往往變得無從選擇,無法做決定。但畢竟,當今的大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點,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多。面對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時,他們首先會選擇從外界獲取相關的信息,從網絡上吸取別人的經驗。這本是無可厚非,因為從外界獲取信息,參考別人的經驗也是獨立思考的一個前提。然而,由于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別人的選擇往往成了學生們的選擇,而這種選擇很可能是不合理的。例如,有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后比較關心將來的就業,就問他們高一級的同學,高一級的某些同學告訴他們某個專業將來就只能干某個職業。然后問的學生就向老師傾訴,說他們專業沒前途,將來只能干某個職業,他對這個職業不感興趣,所以覺得學習沒興趣了。這類學生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典型代表。首先咨詢對象的選擇就沒考慮清楚,咨詢就業問題卻選擇向沒畢業的學生咨詢,得到的反饋信息肯定不合理。其次,別人給出答案,都不加以考慮就信以為真,不進行任何形式的獨立思考,最終影響到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可見對外界過度的依賴往往會導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喪失,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又往往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不便,甚至影響到一個人的學習熱情,進而導致學習成績的滑坡。
1.2 “自我中心”的個性
強烈的“自我中心”同樣會導致獨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90后”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個性強烈,自信并崇尚自由,同時也十分自我和功利。信息化時達的網絡、電視、報紙等信息渠道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學生能夠快速地了解世界每個角落發生的任何事情。然而泛濫的網絡、媒體并不都能準確地傳遞信息,甚至被故意摻雜諸多負面信息。當學生習慣了從這些渠道信息來判斷事物的時候,他們的價值觀有可能出現偏差。但是,他們唯我獨尊,認為學校的規定,政府的宣傳才是對他們的束縛。時代獨有的叛逆使得他們愿意不假思索地相信他們認為“絕對自由”的網絡宣傳,而不是通過獨立思考來判別自己所見所聞。這種“自我”造就了個人主義,造成了責任感的缺失。混淆了固執己見與獨立思考的內涵,違背了獨立思考的真正含義。最終會造成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欠缺以及個人價值觀的偏頗。
1.3 “隨波逐流”的思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9-0025-01
獨立性是指一個人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社會生存、事業發展必備的心理品質。孩子一歲后,獨立性開始萌芽,三四歲時獨立性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幼兒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喜歡獨立做一些事情,此時是培養幼兒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那么,該如何對幼兒進行獨立性的培養呢?
一、尊重和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
孩子有了獨立意識,如果成人仍然無條件地包辦代替,幼兒會漸漸變得失去了自己做事的熱情,越來越依賴別人。當孩子表現出這種強烈的愿望時,作為老師或家長千萬不能壓制,而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適時地提供給他適當的幫助、指導和贊美,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二、為幼兒獨立性的發展提供條件和機會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讓幼兒自己進餐,自己穿脫衣服,自己睡覺,自己選擇活動區域、游戲角色、游戲方式等等。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老師應注意啟發他們自己動腦筋進行探索,來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對于大中班的幼兒,同伴之間產生了矛盾,老師不應再作為權威者來評判誰對誰錯。而是把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幼兒,讓他們試著自己解決。
三、教給幼兒獨立做事的技能
1、教給幼兒生活技能。老師和父母要教給孩子一些獨立生活的技能,這樣孩子才能學會獨立生活。例如,怎樣穿脫衣服、洗臉洗手。掃地、擦桌子,收拾玩具,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進行的。
2、培養幼兒自己做決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可以從玩哪個玩具,去哪玩,這樣的小事開始 當孩子不會選擇和做出錯誤決定也不能包辦代替或聽之任之,要給予耐心地引導。在生活中,多引導孩子考慮問題,例如:弄濕了衣服該怎么辦?和小朋友發生沖突時該怎么做?有陌生人敲門該怎么做?等等。請幼兒討論,找出合適的解決辦法。接下來就是讓幼兒在實踐中試著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感受自己解決問題的快樂。
四、家園合作共同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的獨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兒園中經過教師教育鍛煉就行的,一定要家園配合,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因此。需要讓家長了解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重要性,爭取家長們的理解和配合請家長在家讓幼兒自己做穿、脫衣服。收拾玩具,吃飯之類的事情。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在家里布置一間幼兒房,讓孩子自己做主布置、整理房間。家長做家務時也要讓孩子參與進來,讓他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完成后家長及時表揚,增強孩子參與勞動的興趣。給孩子買衣服、玩具時,家長盡可能把自讓給幼兒,到哪去玩、家里添置家具等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如果孩子的意見合理就采納 對較大的幼兒,還可以每月給他們零花錢,讓他們自己支配,并尊重他們的選擇。對于幼兒園老師留的帶東西查找資料等“作業”,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自己完成不了的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完成。
五、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幼兒的獨立能力是日積月累培養而成的,它需要長時間,不斷的反復強化和督促 所以在幼兒園每一位老師要求要一致,不能今天要求這樣做,明天就放松了。也不能這個老師要求這樣,而那個老師要求變了。同時要把在幼兒園對幼兒的要求告知家長,以便在家中對幼兒的要求能和老師一致 當幼兒獨立完成一件事時,成人一定及時的給他表揚和鼓勵,同時更要注意及時督促幼兒反復練習,堅持養成習慣。幼兒在獨立做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失敗和失誤,不要因為這些小失敗就輕易放棄或給幼兒打擊。相反,要及時給予鼓勵和適當的指導,讓孩子學會正確面對失敗。獨立意識形成后需要不斷加強,老師要經常督促、檢查、提醒幼兒,使剛剛養成的良好習慣得到不斷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