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51:3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人生價值的實現,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事例:他用高超的體育技能,在一個強手如林的國家運動項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夢想,更成為中國人的驕傲。他出色的表現和隨時聽從祖國召喚的愛國精神,使他帶給人們的思考已經遠遠超過了體育本身。對祖國的情感,對現在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期待,都將使他成為中國體育和NBA的歷史人物。
1.相關概念概述
要討論“為什么”的問題,首先必須搞清 “是什么”,回歸概念,從源頭找線索。
1.1 勞動及勞動的特征
廣義的勞動指從生物學的角度對勞動所做出的最廣泛的抽象或概括,是指人們在各種活動中勞動力的使用或消耗。
狹義的勞動是指人類在自身智能分配下,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創造社會財富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動。
由以上概念,可以得出勞動即特定“人”的活動。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正如馬克思所說“勞動是專屬于人和人類社會的范疇”,它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并且勞動在真正意義上的人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
勞動的特征:第一,勞動的本質: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勞動的價值在于滿足價值主體“獲取并消耗價值客體”的需要。(換個角度,也可以這樣表述: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勞動的價值在于幫助價值客體實現自己的價值)勞動的價值,也只在于獲取和消耗。這是勞動存在的根本價值。除此以外,勞動不存在另外的價值;第二,勞動不創造任何價值。它只能在幫助價值客體實現價值的前提下,實現自己的價值;第三,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勞動只對價值主體有價值,而對價值客體沒有價值。這種情況的勞動價值,我們稱之為“勞動的單向價值”;第四,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同一個勞動所涉及到的兩端的事物,互為價值的主體和客體。這樣的價值周期,我們稱之為“雙向的價值周期”。而這種價值周期中的勞動,它同時充當了分別為兩端的事物獲取并實現對方價值的角色,它所具有的價值,我們稱之為“勞動的雙向價值”。雙向的價值周期向我們展示出她的許多溫柔和美好的特點:公正、平等、雙贏和可持續的建設性;第五,單向的價值周期中的價值主體向價值客體施加的勞動即為剝削。
1.2 貢獻的含義
根據字典解釋貢獻有三種含義:第一,進奉或贈予他人,一般指下級向上級的貢獻,多為無償的;第二,進奉或贈與,如:方今匈奴、鄯善、哀牢貢獻牛馬——《論衡》;第三,有助于某事的行為,或做有利于社會和國家的事,如:我們深信: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必然能對人類當前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較大的貢獻——《人類的出現》。筆者在本文中所提到的貢獻即第三種含義。
1.3 人生價值
人生價值即人生活動所具有的價值屬性。認識和評價人生價值所持有的根本觀點和看法即人生價值觀。人生價值是人生價值觀的內核,人生價值觀是人生價值的準繩。人生價值的實現依賴于人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人生價值觀的本源即不同的世界觀產生不同的對人生的方法論,具體可分為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問題的根本看法。主要內容包括對人生目的及意義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態度,具體有公私觀、義利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和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和生活環境中逐步形成,并隨之不斷變化著的。由于人們的社會實踐、生活境遇、文化素養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觀。值觀,是人們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包括對價值的實質、構成以及標準的認識,這些認識的不同,形成了人們不同的價值觀。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合理的價值取向,對一個人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由此筆者認為:價值觀是由人生觀決定的關于價值的基本觀念,人生觀指導價值觀,價值觀影響并貫穿人生觀實現的整個過程。人生價值觀的核心是關于人怎樣活著才有意義的基本觀點。所謂人生價值,是指在人生過程中,主體與客體需要與被需要、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從主客體上說,主要體現客體(人、物)對于滿足主體(人自身、組織、社會、他人)需要具有的意義。它是人生觀的重要方面,也是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的統一。
2.人生價值的實現方式
人生價值的實現方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人的絕對價值和人的相對價值的實現。勞動和貢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橋梁。
2.1 勞動是實現人生絕對價值的途徑
勞動的過程同時也是人絕對價值實現的過程。存在主義認為以人為本的存在是整個世界的著眼點,強調人有主觀能動性、意向性,能夠超越自身和創造文化,能夠自我實現價值和生成意義。那么我們出發點、著眼點以及深層的依據就是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實現。人不會自動成長,尤其是精神成長更不要提自我實現。勞動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轉化器的角色。勞動在生產過程中使人產生快樂感和滿足感,動過程就是人個體、人類整體精神不斷成長的過程,人的絕對價值在此過程實現升華。
2.2 貢獻是實現人生相對價值的手段
人生相對價值主要表現為本位人對他人的需求的滿足。人是社會的主體人,須臾離不開社會,人一旦離開社會將一事無成。馬克思曾說過,人的“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這句話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下進行的。處于這種社會關系中必然會與他人他物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有供有求,實現可持續循環。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是實現自我需求的前提。人采取有助于某事的行為,或做有利于社會國家的事正是相對價值的內在要求,兩者體現內涵的深層契合。另外,滿足社會、國家的需求更是較高層次的人相對價值的要求。兩者是彼此的內在的統一。
3.勞動和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標準
評價人生價值的標準根據不同,標準也沒有定式。將勞動和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標準是由其客觀必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三方面具體體現的。
3.1 將勞動和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標準的客觀必然性
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兩個方面。不過在社會實踐中,人在價值關系中的主體、客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是主客體的有機統一。
單個人,一方面是價值主體,他把他人和社會作為自己的價值客體,他是需要的主體,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會的活動及其成果來滿足自身的需要,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向社會的索取,或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這種滿足使個人得以存在和發展,從個人角度來說,這就是他的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他又成為他人和社會的價值客體,以其活動及成果,來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這就是人生的社會價值,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人在價值關系中是主客體的統一,人生的價值也是人生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勞動和貢獻是實現這兩種價值的有效手段,人的絕對價值和相對價值得到滿足,社會價值也得到補給。
3.2 將勞動和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標準的可能性
人生價值評價標準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模的,而是具體的、可以計量的,它能夠量度出人們不同的人生價值。通過勞動對他人、社會做出貢獻是評價人生價值實現的具體標準。我們以人生的歷程來做一個具體分析:人一生下來并不立即具有勞動和貢獻的能力,他首先需要索取和消費,同時通過社會的培養和自己的學習,逐步獲得適應社會和勞動創造的能力,也就是說,在人生的初期有一個逐步社會化和逐步具備社會預應力的過程;在人生的中期,人能夠也應該為社會積極做出貢獻和創造的時期,但同時也必然伴隨著一定的索取和消費,這是很明顯的道理;在人生的后期,當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時候,他仍然需要索取和消費以安度晚年,這也是社會應予以保證的。這就是說,不索取和不消費的人是不存在的。此時勞動和貢獻就自覺的充當實現人生價值的標準,社會予以實現不斷積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
3.3 將勞動和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標準的現實性
既然勞動價值分單向勞動價值和雙向勞動價值,在特定社會制度下勞動也被賦予特殊意義。現實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在的理論基礎上建立的。第一次賦予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崇高地位,勞動光榮的人生價值觀念,在人民群眾中普遍得到認同。個人與國家利益是內在一致的,雙向勞動價值在社會中占主導。正因為這樣,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也發生了與階級社會不同本質的變化,轉化為真正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水平、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觀、公正、進步的人生價值評價即勞動和奉獻。勞動和奉獻強調把對社會的貢獻擺在第一位同時強調以社會為本位來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內在統一。社會得以進步,人朝全面發展方向邁進,最終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這一度量人生價值評價標準的根本尺度。
參考文獻:
[1]楊勝修.對哲學與人生的思考[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3):38-41.
[2]石峰.價值實現規律是人生的核心規律[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 2006,6(4):67-71.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一方面讓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現實,另一方面,要珍惜生命,創造條件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教學難點: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情景導入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播放感動中國的主題曲《感動》,讓學生描述歌詞的大意:“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
(教師)相信每一個有志的青年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過得有價值,那么怎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人生呢?
(學生答)略
[講授新課]
(教師)要想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共同討論的問題,首先請大家和老師一起看一段視頻資料,走進一位醫生的世界。
(播放視頻資料:感動中國人物之一華益慰的事跡)
(教師)華益慰的名字與歷史上的名醫華佗同姓,同樣是醫生,我們能記住名字的不多,為什么這兩位姓華的醫生,讓人們一直能記在心里呢?
(學生答)略
(教師)正象《感動中國》頒獎詞中說的那樣,他實現了醫術高超與人格高尚的完美結合,那么請同學們思考:運用所學的哲學知識說明在華益慰的事跡中,他的人生價值是怎樣實現的?(問題用多媒體顯示)
(學生答)略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么是不是所有醫生都能夠做到“視患者為親人”呢?下面我們看一幅漫畫《問診》(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說說漫畫的寓意。
(學生答)說明個別醫生不講職業道德。一切向錢看。
(教師)醫生的職業道德第一條就是:作為醫生,應該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救死扶傷。然而一些醫院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切向錢看,在哈爾濱醫大二院就曾出現了“天價醫藥費”事件,一位叫翁文輝的病人住院67天,共花費139萬元,結果還是沒有挽回老人的生命。后來家人一查帳單發現,老人8月6號去逝,8月8號還有化驗胸腹水的化驗單,輸血一天達到83袋,再加上106瓶鹽水,葡萄糖20瓶。很顯然這里存在亂收費。(學生頓時引起強烈反響)
(教師)看了短片和漫畫,請你結合教材想一想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學生進行討論,教師總結)
客觀條件(外因):相同;主觀條件(內因):不同
(多媒體展示)如何看待我國現階段的客觀條件?請結合自身的實際進行討論。
教師進行歸納:社會為我們成長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以及學校為我們提供的條件。我們要全面地。辯證地肴問題,分清主流和支流,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看到很多不利因素正在向有利方面轉化。了解全社會都在關注我們孤兒孩子的成長,(注重結合學生自身是孤兒的實際)
過渡:客觀條件的有利與不利,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因素,比如我們剛才看到的同樣是醫生,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卻產生了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那么決定人生價值的關鍵應該是什么呢?
(學生)主觀條件
(多媒體顯示)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內因)
(1)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2)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埋頭實干,發揮聰明才智
(3)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
(教師)同學們我們要全面提高個人的素質,那么你們知道個人素質都包括哪些內容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現代意義的人才標準,不僅要德才兼備,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各抒己見)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各種素質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素質?為什么?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目前你最需要提高的是什么素質?
(學生發言)略
(教師)具備了以上索質,你的人生價值就一定能夠實現了嗎?當然不是,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最終要通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每個人的能力是不同的,當然不能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英雄人物。只要能在平凡的崗位上腳踏實地的工作,你同樣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多媒體顯示)劉翔的人生格言:
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寬度;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你不能樣樣勝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
(教師)事物的發展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同樣,我們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那么你們是怎樣解決的呢?我們班的xx同學一直是我校鉛球比賽的記錄保持者,他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聽聽他是怎樣戰勝的呢?(通過身邊同學的講述,讓大家明確任何成績的取得都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多媒體顯示)如何面對困難,擺脫困境的建議。
教師結合孤兒學生實際總結:同學們,要想使你的生命更有價值,關鍵在于你自身,雖然你們年輕的心靈都曾經歷過很大的挫折,但是無論什么時候,你一定不要失去拼搏的勇氣,在我們孤兒學校這片天空下,同樣能夠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他們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為社會作出了貢獻。
(多媒體展示我校優秀畢業生的照片,教師進行旁白介紹,使同學們處于興奮狀態)
教師:還有一年你們就要參加高考了,現在高三的哥哥姐姐們也想對你們說說心里話。(課前事先利用DV拍攝高三學生集體對高二同學說的鼓勵的話,利用多媒體播放)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對大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責,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基本保證。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西方各種腐朽價值觀的侵蝕,市場經濟本身的趨利性,獨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自私性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導致當前大學生在價值取向上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識。主要表現為自我中心主義,追求自我價值而忽視了社會價值;關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人生發展的長遠規劃等急功近利思想。這些錯誤的認識,嚴重地制約著他們人生價值的實現,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遵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以孝道教育為切入點,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孝文化教育,使大學生在踐行孝道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 人生價值的科學內涵
價值即意義,它表示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一種關系,或者說是屬性對作為主體的人的需要的滿足。而所謂的人生價值,是指人生對于滿足社會、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義。它不僅是人生觀的重要方面,也是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人生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當二者統一時,就有利于人生價值的實現。社會價值指個人的活動對社會、群體或他人來說所具有的價值。自我價值指的就是個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尺度是個人對社會和他人所做的貢獻,即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大小主要看他的社會價值。
評價一個人的價值大小時,還要掌握科學的評價方法,要堅持能力有大小與奉獻須盡力相統一,要堅持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一,要堅持完善自身與奉獻社會相統一。國家“文明辦”評選的“全國孝老愛親模范”,中央電視臺評選的“感動中國人物”,他們都是在各自平凡的崗位,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既有物質貢獻,又有精神貢獻;既奉獻了社會,個人的能力和素質在服務人民的實踐中又得到了提升,不斷完善了自我。
5·12汶川大地震捐款的“義丐” 徐超;堅守藏區12年支教的胡忠謝曉君夫婦;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的吳孟超;無臂鋼琴師劉偉;托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烈火鍛造的鐵血將帥劉金國;“孝更絕倫足可矜”的陳斌強等等。他們奉獻了一筆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譜寫了一曲曲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國盡忠的精神贊歌。這種精神的力量將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它是無價的。
2 孝道的現代詮釋
實現人生價值要從盡孝入手,孝道教育是人生觀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起點,也是落腳點。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對兒女的慈愛,出于本能,是人性光輝的自然流露。兒女對于父母的孝敬天經地義,是親情的回報,是人倫關系的傳承。因此,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給“孝”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也就是說,用真摯的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父母侍奉好了,讓老人愉悅、高興、沒有精神負擔,才能稱為真正的“孝”。中國傳統孝道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禮儀。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即: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
(1)敬親。中國傳統孝道的精髓在于對父母的“敬”和“愛”上,沒有敬和愛,就淡不上孝。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就是說,對待父母不僅僅是物質供養,關鍵在于要有對父母的愛,而且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是親情的自然流露。沒有這種真摯的愛,不僅談不上對父母孝敬,而且和飼養犬馬沒有什么兩樣。同時,孔子認為,子女履行孝道最核心的就是時刻保持這種“愛”,即心情愉悅地對待父母。
(2)奉養。中國傳統孝道的基本要求是“生則養”,即贍養父母,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綱領。也就是說,首先要在物質生活上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讓老年人吃。
(3)侍疾。老年人年老體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國傳統孝道把“侍疾”作為孝道的重要內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時診治,精心照料,多給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關愛。
(4)立身。《孝經》上說:“安身行道,揚名于世,孝之終也”。這就是說,做子女的要“品正而身立”。兒女為人正直善良,與人群和諧相處,事業上有了成就,父母就會感到高興,感到光榮,感到自豪。因此,品行不端、不走正道,懶惰、浮漂,不學無術、無所事事,這都是對父母的不孝。
(5)諫諍(音“正”,直言勸誡的意思)。《孝經·諫諍章》指出:“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也就是說,在父母有不義言行的時候,要委婉提示,使父母改正,這樣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義。但不是當面反駁和指責。
(6)善終。《孝經》指出:“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就是說對待父母要始終如一,給父母送葬時更要莊重、虔敬,嚴格遵守各種禮儀。
我們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和傳承中國傳統孝道思想的同時,更要把傳統孝道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一是要保全身體,珍愛生命。身體受命于父母,是父母所賜,保全身體,珍愛生命,是報效父母報效國家的前提和基礎。二是要贍養父母,滿足其物質需求,“以己之所有,盡事其親”。三是要尊敬父母,滿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四是要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有病及時治療。五是要承志立身,成家立業;六是諍諫勸止,從義不從父。即對父母的不義或不法行為要進行諍諫勸止,不盲從。七是要文明安葬,不忘父母,追思祖德,要盡量采用現代文明方式安葬過世的親人。八是要盡職盡忠,清正廉潔,刻苦學習,練就過硬本領為國立功。學好過硬本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報效國家,這才是真正的孝,是孝道的升華,是大孝。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愛人民、愛祖國的基礎。對傳統孝文化中的 “愚忠”和“愚孝”,以及“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父母在,不遠游”等傳統錯誤的觀念,我們今天必須予以摒棄。
3 在踐行孝道中實現人生價值
踐行孝道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道德保障。首先,明孝、行孝、盡孝可以培養自己的德行,提高道德素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立德,就要知道什么是孝、怎樣行孝,因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孝的實質是“仁愛”,仁愛是人的內在本質,是孝的人性基礎,而孝是仁愛的外在表現。同時,有仁愛之心的人獲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有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能自愛,且有智慧、有勇氣,這為走向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品質。
其次,孝是事業獲得成功的價值導向。以孝勵志,精忠報國,建功立業,是深入人心的基本價值取向。要講孝就一定要為國家服務,要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事業獲得成功的不竭動力,也是人生價值追求的正確方向。我們的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作為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這是我們的事業走向成功的價值導向。
再次,奉行孝道是實現人生價值終極目標的最好方法。我們知道“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孝道,一開始是起源于侍奉雙親的,這是孝道的初始階段,我們稱之為“小孝治家”,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孝道的第一個層次。到了單位,有了自己的崗位,角色發生了變化,便要發揚愛的精神,以民胞物與的情懷,為集體、為大眾、為領導著想,心里有個大局觀念,想問題、干事情都要從全局出發,我們稱之為“中孝治企”,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孝道的第二個層次。隨著閱歷的增加、胸懷的開闊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心里裝的事情多了,也就是說,當“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時候,他的人生境界就非一般人所能及的了,他會不斷地反省和檢點自己的言行和道德缺陷,有了為民族盡心、為國家盡忠的心理渴望,我們稱之為“大孝治國”,也是孔子說的“孝之終也”,這才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最后,希望我們的大學生愛護身體,好好學習,樹立一個目標,確定生活方向,從行動上踐行孝道。我們知道了要在行孝、盡孝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這樣一個良好的愿望是遠遠不夠的,關鍵要有行孝、盡孝的實際行動。我們高職院校的學生要行孝、盡孝,首先必須要愛護身體,珍愛生命,保持身心健康,不能沉迷于網絡游戲,更不能動輒離家出走或自毀生命,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其次,要好好學習,發憤圖強,奉獻社會,報效國家,不斷提高報效祖國和人民的本領。要為自己的未來進行科學的人生規劃,確定一個可行的目標方案,制定相應的措施,并付之于行動。不好好學習,混日子,動輒逃課,辜負親人和社會的期望是大大的不孝。再次,要堅持能力有大小與奉獻須盡力相統一,堅持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一,堅持完善自身與奉獻社會相統一。在奉獻社會,報效國家的過程中,既要講物質貢獻,又要講精神貢獻;既要不斷完善自我,又要奉獻社會,同時要盡力而為。最后,要以感恩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感恩之心對待父母前輩的養育之恩,老師先賢的教導之恩,大自然的哺育之恩,革命先烈的奉獻之恩,黨和國家的培養之恩;感恩父母,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感恩成功,感恩挫折,感恩對手。凡事感激,學會感激,常懷感恩之心,常思感恩之人,常想感恩之事,常報感恩之情。以感恩的實際行動服務人民,回報社會,報效國家,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我們的大學生要在對長輩盡孝,對工作單位盡責,對國家對民族盡忠的行動中,提高報效祖國的本領,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共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一)人生價值實現的社會條件
1.實現人生價值要從社會客觀條件出發。人生價值是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的,人的創造力的形成、發展和發揮都要依賴于一定的社會客觀條件。
2.人生價值目標要與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價值,體現了和諧社會建設所需要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我們要學會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把握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確辨識社會現象中的是非、善惡、美丑,確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的人生價值目標。
(二)人生價值實現的個人條件
(1)實現人生價值要從個體自身條件出發。
(2)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強實現人生價值的本領。
(3)立足于現實,堅守崗位作貢獻。
(4)實現人生價值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參考答案二:
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價值)
,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一個人付出了心血和勞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自己對自我的滿足(自我價值)。
要求我們要把實現人的社會價值放在首位,在為社會、他人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自我價值。
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表現在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導向作用。
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牢固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三者之間的關系。
附2020年成人學歷教育變化主要有:
1.部分重點大學取消的成人學歷繼續教育(網絡教育、成人高考以及自學考試)的招生工作
2.部分重點大學取消了網絡教育的招生工作
3.未取消成人學歷繼續教育的高校(包括網絡教育的高校),全日制未開設的專業不允許成人教育招生
4.原則上本科院校只能接受本科報考,全日制未開設專科層次的高校不準許專科招生,專科下放到專科院校。(就是說很多本科高校的網絡教育取消專科招生,但并不是網絡教育不能報專科,仍然有別的學校可報考)
所以說網絡教育仍然有了改革與變化:有大部分的重點大學的網絡教育停止招收高起專的考生。甚至還有很多高校停止了網絡教育的招生(網教本科也停止招生了)。
總結起來成教改革對網絡教育專科影響甚大,主要表現如下:
1.專科專業少
專科專業一個學校頂多5個左右,大多都是些冷門專業;所以不能隨心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只能看有啥學啥了。
2.專科名額少
專科不僅專業少,招生名額也有限,所以稍微猶豫可能就錯過了報考,在這里要提醒大家盡快做決定,切記猶豫。
3.專科可報院校少
之前專科招生的有68所高校,現在68所中全日制未開設專科層次的高校將陸續不再招收大專層次學生。大概看了下,明年網絡教育大專招生院校數將下降至18所。
4.報名條件嚴格
已經有部分院校,明確規定報考專科必須有高中或中專畢業證!(目前以同等學力的方式可以報考專科,不用高中畢業證書)
2020年網絡教育報考技巧
1、提前準備好身份證,注意有效日期
考生在高考報名時都必須提供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證,用于采集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戶籍地址等)。
如果身份證遺失或者將于2020年6月9日前過期的,考生必須盡快到戶籍所在地公安部門辦理。
2、及時更新個人身份信息,尤其家庭住址
高考報名時,通過二代居民身份證采集的考生個人信息應該與戶口簿一致。
考生如果因為家庭住房搬遷、行政區規劃調整等導致戶籍發生變更的必須到當地公安部門辦理新戶口簿和二代居民身份證,確保信息一致。
3、隨遷子女和家長要關注報考資訊
外省戶籍學生如果不符合流入地高考報名條件,須及時關注戶籍所在省級教育考試機構有關高考報名信息,并在規定時間返回戶籍所在省(市、區)參加高考報名。
4、已被高校錄取的考生不能有高校學籍
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校在校生(包括成人教育、網絡教育、開放教育在籍生)或已經被高校錄取并保留入學資格的學生不得參加高考報名。
凡涉及上述情況的學生必須盡快聯系招生學校辦理學籍注銷手續,否則即使2019年高考錄取了也不能注冊新的學籍。
5、考生必須對填報信息負責
請回答:
一、結合材料,論述人生價值的實現條件是什么?
答:
論述:每個有青年都想用自己的奮斗書寫自己美好的人生,個人價值要用個人的創造來實現,實現人生價值要從如下幾方面來實現:
1.通過自己的技能和勞動力,努力的工作,腳踏實地,立足于現實,堅守好自己的崗位,為自己賺到一定的金錢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同時也為單位創造更多的效益,更是為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
2.堅持不懈的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武裝自己的體能保護自己,可以更好的工作;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工作的技能,通過不斷的學習武裝自己頭腦;
3.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維護好自己的同學、好友圈子,在家里對老人要孝順,對小孩要照顧,對愛人要尊重和呵護,努力讓夫妻恩愛,家庭和諧美滿。
4.不斷的在困難和挫折中鍛煉自己,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精神修養;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和社會地位,做一個尊重別人,也讓別人尊重的人。
5.努力發揮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做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努力為人民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
國家開放大學簡介
網絡核心課程:海量資源 多種終端
國家開放大學充分利用高校、社會的優質教育資源,重點建設一批基于網絡自主學習的核心課程。課程集學習資源、學習活動、相關知識點鏈接、形成性考試和學習支持服務于一體,方便學習者基于網絡學習。同時,以知識點為單位,積極推進課程資源庫建設,增強其實時性和實用性。圍繞不同專業教育領域開發各類非學歷教育課程,通過直接引入、再加工、購買、合作等方式整合社會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實現量的快速擴張、質的不斷提高。同時為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目前學校還將開發3000門以上的微課程,每門課只有5分鐘,而多個微課聚合在一起可以成為某一領域的一門大專業課。比如講茶文化,可以開發出50門微課程,分別介紹紅茶、綠茶、巖茶等不同種類茶的知識。
當下,國內外高校陸續推出網絡公開課,國家開放大學也推出了“iTunes
U”網絡公開課,成為內地少數開通iTunes
U的高校之一。首批推出30余門免費課程,內容主要為對外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教學資源,可以為國內外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者提供語音學習、漢字學習、從零起點到中級的語言課程和中國文化欣賞課程。課程日下載量近千個,下載量最多的是中級漢語、幸福的能力、易捷漢語和聲樂學習發聲三要素。國外訪問量近三成。在蘋果iTunes
U收藏排名中,幸福的能力和發聲三要素上線第一天就已經排在第12位和第23位。公眾可通過蘋果iTunes
U
App自由下載或訂閱這些教學資源。
網絡教師團隊:名師薈萃 線上互動
網絡教師團隊是建設網上核心課程、實施網上教學、開展網上教研的團隊。以專業為基礎,以課程為單位,組建網絡教學團隊,開展網上導學、助學和促學活動。聘請著名專家教授、行家里手、一線技術專家,遴選開放大學系統的優秀教師和專職教師分別擔任主講教師、骨干教師和輔導教師,建立三級梯隊協同工作機制。同時,開設網絡教師空間,方便教師在線開展教學事務管理、團隊交流協作和課程教學。
國家開放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副教授胡吉成就是使用新技術的達人,他認為網絡學習會讓人有疏離感,隔膜感,需要老師盡可能還原現實教學的感受。他的方法是利用各種新技術豐富與學生的線上互動交流,同時也讓網絡學習變得更有趣。
該唱歌就唱歌、想寫詩就寫詩,在胡吉成的課程論壇里,態度最熱情的首先要數老師自己,他千方百計營造課堂氣氛,即使學生問的是很簡單的問題,也不會冷嘲熱諷,而是耐心說明,“你得讓學生感到老師在注視著他、關心著他、等候著他,自己面對的不是冷冷冰冰的機器,而是一個充滿熱情的、認真負責的老師。”在胡吉成看來,遠程教育中,老師提供的支持服務不僅僅只是學習支持,也應該包括情感支持。
網絡學習空間:以人為本 樂學致用
網絡學習空間以學生基于網絡學習為主線,適應學生自主學習需要,內容涵蓋學習全部過程。網絡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課程超市、公告、作業、測試練習、虛擬實驗、輔導答疑、學習進度、畢業論文、查詢成績、繳費、預約考試等功能,同時,提供網上校園新聞信息、好友交流、社區交流、公共資源和咨詢幫助等個性化服務。
一、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夯實專業基礎
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也嘆言:“讓讀書成為我的一雙慧眼,真正地讀書,內化成為我們內在的東西。”可見,讀書是每位語文教師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覺是讀書的基本前提,是內在的潛動力,讀書才會常讀常新,常讀常活,猶如一股源頭活水,不斷冒出鮮活的泉水。語文教師通過自覺讀書,不僅獲取信息、增長知識,還提升了個人的人文底蘊。知識面廣了,底蘊深了,教學起來駕輕就熟,事半功倍。
二、在反思中成長 豐富專業內涵
以往的歷史教學我們畢竟重視的大都是歷史知識等方面的問題,應當說也不為過。時至今日我們應當覺醒再這樣則不夠符合人才培養之需求了。所以,必須努力思考高中學生學習歷史價值觀念實現問題,如何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樹立理想的個人價值,首先必須促使學生形成對歷史的認同感,應當說歷史教材的內容都是值得我們當今學生認同的,但作為高中學生,他們的腦袋里也有著而且可以說是不少的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深刻思想。學生對歷史的認同則毫無疑問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我們不予以正確的引領,學生將會因不去理想地認同歷史而產生一些心靈扭曲的現象。所以,我們不能對學生學習歷史的個人價值視而不見,我們也不能對學生個人價值的引領抱持不聞不問的態度。針對歷史學科的特點和當代社會的現實,應當說實現學生對歷史的認同還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命題,但再復雜,解決的辦法總會是有的。譬如教材中的許多歷史事件,尤其是一些悲壯的歷史事件,不少學生不會對此持有正確的認同感,有些學生甚至會認為那些人是傻子。究其原因是我們的學生生活在充滿柔情美的環境中,根本就沒有領略到悲壯現實所產生的原因,根本也不會去得以充分領悟充滿柔情的美麗也不是與生俱來的,也完全可以朝生夕滅的,而柔情的美麗有時也完全必須賴于悲壯的行為予以支撐。因此,平時的歷史教學作為高中學生引領是關鍵,結合課程內容以及當今相關事實逐步建立學生對一系列歷史事件的認同感,真正意義上使得我們的學生能夠在當代一些人物欲錢欲觀念極強,功利主義盛行的前提下去認同歷史,在認同歷史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個人價值,樹立理想的人生坐標。
二、引領學生借鑒歷史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升華
歷史上的人物,應當說都是以往,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不可能是我們理想主義的。一些人對推動歷史文化的進程可以說是建立了光彩照人的豐功偉績,但由于歷史的局限性,他們也不可能就是完人。正如一代偉人在《沁園春·雪》中所描述的那樣“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歷史上的事件也是這樣,應當說也是以往,它們對人類的貢獻也不可能是我們理想主義的。就是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各項改革一樣,也完全不可能是臻善臻美的。作為我們高中學生學習歷史,以歷史形成自身的個人價值,既不能去全盤否定歷史,也不能完全接受或者照搬歷史。理想的做法是借鑒歷史實現個人價值的升華。我們平時所教學的課文一般來講大都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去實施教學的流程,應當說教學中的文本資源以及我們所能挖掘的資源也是比較廣泛的。作為高中學生進入高一級學府深造后將走向社會,借鑒歷史去實現個人價值的升華應當是十分必要的。
三、引領學生超越自我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創造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要想使得我們高中學生在學習歷史中實現個人價值的創造,學生必須努力超越自己,學生能夠超越自己的先決條件應當是課程學習中的善于思考和探問、探求。以往的歷史教學由于時間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學生們是沒有探究可能的。從一定意義上講對學生高考質量未曾產生過大的影響,但對學生創造潛能的挖掘和發展其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極大影響了學生創造性地形成自身的個人價值。所以,歷史教學中必須還教學的本來面目,把發現權、探究權、結論權去嚴格意義上地交給學生,甚至是交給每一個學生。這里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做好前置性學習的一些事,譬如學生在進行前置性學習時發現了哪些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后便于教師進行梳理。應當說學生所提的問題有的是不足以具有探究的價值,或是比較淺易無需探究,或是十分深奧根本就探求不出。教師梳理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實現探究問題優化的過程。如教學《》時,學生對的成果提出一定異議,并不是對其成果的否定,而是感到還不具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學生經過一定意義上的資料搜索便明顯地發現:二戰以后,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明顯提升,我們的國家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出席了世界性的會議——布類頓森林會議;還成為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的成員等。這里使我們學生形成的人生價值是在正義面前是不能懦弱的,要敢于同邪惡勢力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是血雨腥風的戰爭,但打出我們民族的雄風,應當引起我們民族的自豪。我們也必須為真理而斗爭,為和平和更為美好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認為:社會的發展從根本上說就是人的發展,把握人的價值及其實現,是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主體性前提。因此,我們在討論殘疾人的價值實現問題之前要先弄清楚人的價值的問題。
人的價值可概括為兩個方面的內容,即人的社會價值和人的個體價值。人的社會價值是指人對社會、對他人或自身需要的滿足和肯定,包括人對社會的有用性以及人對自身的有用性;而人的個體價值是指人的生命存在、人格尊嚴以及人的自由、自主、平均、權力等方面的價值。
人的價值實現,其本質是要實現人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實現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能力,實現人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統一,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因此,人的價值實現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才能實現。
認為,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對象性活動。然而對于殘疾人來說,無論是在生理、心理還是社會交往方面,他們相對于正常人在實踐活動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限制,這對殘疾人的價值實現都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但是,古今中外無數傷殘人士的事跡告訴我們,殘疾人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和社會的需要,經過自己的選擇和實踐,創造他們自己的人生價值。不僅如此,他們在格外艱辛的條件下戰勝厄運創造奇跡的過程中,展示了人類文明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輝,為人類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實際上,身體有特殊困難只是意味著有了特殊的需要或者需要進行特殊的選擇,并不等于人的價值本身。事實證明,特殊的需要經過特殊的選擇和實踐可以形成特殊的價值。
二、殘疾人價值實現的必要性
(一)殘疾人全面發展的內在訴求
人的價值“取決于人在自己的具體關系中的選擇和創造”,這意味著殘疾人與其他社會群體在價值關系中是一律平等的。因此,無論是誰,他的個體價值如何,都取決于他自己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及自我實現的程度。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價值都有其得失長短,問題的實質在于“人有什么價值和怎樣有價值”。對殘疾人另眼相看,認為他們的價值實現問題是個難點,其實是對人生價值問題思考不充分所致。事實上,殘疾人由于特殊的境遇和心態,往往會非常注重自身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正如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到的那樣,殘疾人在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前提下,開始了對身心健康、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追求。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殘疾人也強烈地要求與健全人一樣在社會上發揮作用,履行義務,享受權利,貢獻力量。另外,心理學家阿德勒也曾提出:“由于身體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僅能摧毀一個人,使其自甘墮落或發生精神疾病,在另一個方面,它還能使人奮發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正是由于一方面的缺陷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補償,所以一部分殘疾人開始了他們的“超越行為”,表現為對自我身體缺陷的“反抗”。同時,殘疾人也有著參與社會、體現人生自我價值的主觀愿望。相對于健全人來說,殘疾人的這些愿望表現得更加迫切。所以,他們會在社會實踐中不懈努力,超越自我,從而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和尊重,這為殘疾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創造了條件。
(二)殘疾人社會效用的外在凸顯
殘疾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取決于他自己解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而其社會價值的實現,則取決于他對他人和社會的意義如何,也包括他的貢獻。
以來,我國的殘疾人救助政策開始由收養救濟型走向勞動福利型。其顯著特征是殘疾人開始作為真正意義上獨立的公民生活在社會上了。至此,他們的需求層次實現了由追求福利到追求事業的轉變,他們也要求像健全人一樣,在社會發展的總目標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要求在事實上享有憲法賦予他們的公民權利。
“殘疾人,有人的尊嚴和權利,有參與社會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歷史和現實表明,他們同樣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可見,從這一角度來講,殘疾人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并蘊涵著巨大的潛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殘疾人具有功能補償的機制。正所謂失聰者目明,失明者心靈。殘疾人可以通過進行康復、教育、勞動就業等方面的培訓,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其社會參與的能力,揚長弊短,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在自己所在的崗位上作出其應有的貢獻。其二,我們可能會從一些殘疾人身上看到某些生命負重現象,這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但另一方面我們又要看到,他們的生命負重現象只是生理上的殘缺,而不是精神上的。正因如此,我們才從司馬遷、貝多芬、奧斯特洛夫斯基,甚至到現代表演千手觀音的眾多殘疾人身上,看出他們由精神生命的完滿而激揚的生命之力,煥發的生命之美,并體現出光華璀璨的生命價值。而這些對于社會而言,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必將對人們起積極的激勵和鼓舞作用。其三,對那些已經完全喪失了或從來沒有任何貢獻能力的人來說,只要他還活著,就不能說完全沒有任何能力,最起碼他的生命存在的能力還在。馬克思曾經說過:“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就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沒有人的生命的存在,人對社會或他人需要的滿足和肯定即人的社會效用價值就無從談起。”僅此一點,即使他自己不做任何事,他人和社會也可以賦予他各種意義,使他仍可以作為一個“人”而有“貢獻”。如人僅存的生命可以為人類提供一個嘗試挽救和延續人的生命、創造醫學奇跡的機會,或用以檢驗和發展人類戰勝病魔的能力等等。因此,我們說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如何充分調動廣大殘疾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社會貢獻力量,這不僅體現著殘疾人的社會價值的實現,而且更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進步。 轉貼于 (三)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在看到一些殘疾人的某種輝煌價值的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殘疾者的人生價值其實是和所有人一樣的,大家都面臨著如何面對自己、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社會的選擇問題,每個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都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所以我們應該如實地區分殘疾人自己的權力與責任、社會的權力與責任,通過具體的分析作出具體回答。在實踐中屬于個人權力和責任的,應該尊重個人的選擇;屬于他人和社會的權力和責任的,應該由大家和社會承擔起來。在這方面,曾經有學者提出:“殘疾,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過程中所付出的一種社會代價,沒有各類事故,如工傷事故、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傷殘,就不會制定科學的安全作業規程;沒有先天愚型即失明、失聰就不會懂得優生優育即近親何以不能配婚;沒有藥物致盲、致聾以及其它中毒疾病,就不會有預防這種疾病的‘糖丸’問世,正是一部分人的殘疾,換來了更多人的軀體和心智的健全、健康、秩序、科學,換來了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 因此,在以人的能力、作用、貢獻作為主要價值衡量標準的社會里,把殘疾人看作是整個人類進步過程中支付的代價,他們正是為健全生存下來的人們支付了他們的犧牲。從這個角度來講,社會應當為殘疾人參與社會活動創造條件并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談到這里,我們不由得聯想到管理學中常用的“木桶理論”。殘疾人事業就好比木桶中最短的那塊板,它決定了我們社會的“文明程度”。在我國社會發展的新時期,我國政府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使命,這要求我們應把和諧社會的建構著眼于實現人與人、群體與群體、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和諧相處。因此,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給殘疾人的生存與發展以足夠的重視,并予以更多的人文關懷是社會應負起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殘疾人價值實現的途徑探析
(一)促進殘疾人內心觀念的轉變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和文化發展狀況比較落后,逐步在社會中形成了一些消極的殘疾人觀念。比如認為殘疾即殘廢,或認為殘疾是某些個人命運中注定的悲劇和災難,不可違抗,或因殘疾人某些能力上的缺陷而往往不把殘疾人看作是事實上的公民,而剝奪或忽略了他們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
隨著殘疾人生活的外部環境逐步改善,殘疾人在參與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越來越取決于他們自身的素質和奮斗。因而,殘疾人的教育問題成為擴展他們價值實現的直接手段,成為殘疾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德育可以培養殘疾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通過智育可以提高殘疾人的多種智能,進行各種創造性的活動,推進社會的進步;通過體育可以激發殘疾人的競爭和進取精神;通過美育可以發展殘疾人的形象思維能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喚起殘疾人的創造天賦,最終實現其價值。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市場對勞動力的選擇越來越嚴格,殘疾人的教育問題就顯得更為重要。事實上,由殘疾造成的功能障礙,是可以通過殘疾人與殘俱來的代償和社會的補償而得到緩解的。所以殘疾人完全可以同健全人一樣參與社會生活,發揮其積極的作用。無數的事實證明在他們中間也曾涌現出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作家、畫家、音樂家、詩人、歌手以及眾多的自強模范、先進生產者、先進工作者、民營企業家。這些例證都說明了殘疾人也是可以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在社會實踐中實現其價值的。因此,殘疾人要勇于轉變觀念,改變舊的觀念,要有求生存、圖發展的志氣;要熱愛生活,樂觀進取,不斷學習知識和技能,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履行應盡的義務,積極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浪潮中,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二)培育有利于殘疾人價值實現的外部環境
1.政府和公眾的服務和支持
從構建“和諧社會”以及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來說,關注殘疾人的生存狀況,并給予他們關心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在貫徹好各種規章制度的同時,要在社會公共設施建設、文化教育出版等領域,增加更多的有關殘疾人的人文關懷因素。例如,提供基本的教育、衛生條件,從而確保殘疾人機會均等,在殘疾人康復、教育培訓、勞動就業等方面拓展,有力地提升殘疾人的綜合素質,增強他們的社會參與能力,從而使他們的自我價值得到更好的實現。我們普通公民還要大力提倡和推動助殘活動,發揚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給予殘疾人更多的理解、尊重和關心。
2.不斷完善殘疾人法規建設
聯合國1969年頒布《禁止一切無視殘疾人的社會條件的決議》,1975年頒布《殘疾人權利法案》,1982年頒布《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1993年頒布《殘疾人機會均等標準規則》。我國也相繼頒布了《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法規。這些條例的頒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殘疾人的各種權益,促進了殘疾人生存環境的改善和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有關殘疾人的有法不依、社會歧視等方面的事情還時有發生。為了防止這類事件的再次出現,首先要健全相關立法,并保證立法的有效執行。其次,要有針對性地對弱勢群體開展法制宣傳,使其有維護自己勞動權利的意識。最后,要呼吁社會上更多的人關心殘疾人,為他們創建良好的生存環境。
3.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我叫***,來自**小學。非常榮幸參加今天的競聘演講,并期望能在教改的大潮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生在教育之家我出生在東江邊上的一個小鎮,父親是一位深受學生愛戴、教齡長達35年的中學教師;母親是一位受人尊敬、能干的婦女干部,后來也在學校工作。我的一位姐姐是教師,我的嫂子是教師,我的弟媳是教師,我的愛人和我都是教師,一句話:我的家是教師之家,我以教師之家為榮!
我在教育中長大我能當教師,除了家庭的影響外,我的啟蒙老師對我的影響特別深刻。由于當時小鎮上沒有學前教育,我在寫小寫“3”的時候寫成了像在飛的小鳥。是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學會的,就像我媽媽那樣,我不由自主地叫了一聲:媽媽。從此,在我心中播下了當教師的種子。
我要在羅湖教育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以上的人生經歷,為我今后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有百倍的信心當好校長的助手,協助他辦好學校,讓學校上檔次,上水平,為羅湖教育強區增光添彩。
當前,教育戰線正迎來了改革的春天,各項改革措施逐步推出,素質教育實施正方興未艾。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向全體”就是堅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幫助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因材施教,注意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全面發展”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如果有幸當上副校長,我將協助校長做好分管的工作,并實行“一個轉變,三個改革”。一個轉變就是轉變我們的人才觀:我們小學的任務是把兒童培養成具備初級生存能力的少年,為初中輸送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合格并有特長的生源。
一改教學法。我崇拜的教育家有很多:卡耐基、杜威、孔子、陶行知、支玉恒等,然而我最崇拜的是現代教育家魏書生。他成了我學習的偶像,從他那里我學到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學到了不少教育教學的經驗。我特別佩服他的教法,他身為中學校長,不但當班主任,還擔任語文課,還要經常在外作報告。按道理,他所任教的班級一定是差班,不說差班也一定是后進班。但事實勝于雄辯,他所帶的班級不但不是后進班,而是先進班,學生語文科成績名列前茅。我左思右想,他與我們傳統的教育方法不同,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大大地挖掘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發現中學習,在創造中進步。他把學生分成語音組、詞語組、語句組、段落組、寫作組等。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有哪一方面的問題,就去找那個小組的成員解決。學生如此學習,他當然可以自由了。我也在小學生中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我針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怕寫作文、日記的問題,要求學生親自種豆子,把勞動的經過和豆子發芽的情況如實地記錄下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不但喜歡寫作,還寫得好。到了六年級,不少學生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我以此為素材寫的論文獲得了中央教科所學法指導論文二等獎。
二改教材。新一輪的課程教改革早就定好了調子:國家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課程體系;實行一綱多本;打破出版、發行的大一統局面。這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作為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對這一改革從內心感到高興。一是我們有選用教材的權利;二是我們可以編寫校本教材;三是實行綜合課程后,我們的課本種類可以大大地減少,學生的書包將會真正地減輕,才能把素質教育深入地開展下去,教師才能抽出一點時間去進修,以適應時代的要求。目前,蓮南小學圍繞科普興校這一特色,正在進行“三模”科普活動課程的研究和開發。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把教材開發出來。屆時,我們還要申請鑒定和專利。
三改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是方向標,具有強大的導向作用。一是上級政府部門對一所學校的評價;二是學校本身對教師工作的評價;三是對學生的評價。我認為,要評價一所小學辦得怎么樣,廣東省督導評價體系是比較科學的、系統的。在評估標準里面,包括了學校辦學條件和管理兩大類別,一燦?9條指標,每一指標有相應的分值,總分值500分。對學校的每一環節,每一個角落都納入評估體系。我將協助校長按督導評估的的標準建設和管理好蓮南小學,力爭早日實現五年規劃的目標——把蓮南辦成省一級學校。學校對教師工作的評價,一直是校長們頭痛的問題,因為教師的工作是良心工作,難以衡量。我認為可以制定相應的量化評比標準,實行量化考核,過程和結果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以“三個有利于”和“三公”為原則:有利于學校整體工作;有利于教師積極性的調動;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作為學校領導絕對不能以班級平均分或合格率作為教師工作評價的唯一標準。要是這樣,接到后進班的教師再認真、再負責,第一學年可能什么也評不上。教師工作的評價考核,在蓮南小學做得很好,從來沒有教師因年度考核、評先、評優鬧意見,真正考出業績、評出先進、鼓足了干勁。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相當重要。評價學綜合生素質的標準就是你認為需要培養的目的。我們小學的培養目的是要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個性有特長的初級人才。考核學生要以綜合考核為主,兼顧特殊,要不然就會扼殺學生的創造能力,特長生受打擊。當今世界級的鋼琴王子——李運迪,他要是在普通的小學、中學學習,就可能沒有今天。像韓寒這樣的特長生,一定要他在數理化方面齊頭并進,他可能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我舉的兩個例子,不是說明我們培養的學生不要全面發展,而是想說明我們要讓某一部分學生的某一方面優先發展,使我們的小學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實行優者更優,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真正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其次,樹立終生教育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更新知識,優化知識結構,特別是我們中青年一代,處在改革的潮頭,國家已加入WTO,祖國申奧的成功,都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勇敢地迎上去,使自己與時俱進,不斷努力進取,將來成為深圳、全國的名師,同時愿自己的桃李芬芳。我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奉獻青春熱血,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是我最大的幸福!
最后,我想說,不管能否當上副校長,但就我的人生旅程來說:我的過去屬于羅湖教育,現在屬于羅湖教育,將來仍然屬于羅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