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6 15:17:5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課堂教學效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題海戰術漸漸成為過去,如何充分利用好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也就是說怎樣提高課堂效率,成了擺在一線教師面前亟待深思的問題。具體到語文教學來說,課文知識內容老化使學生產生隔膜和疏離,社會不良風氣侵蝕讓學生厭學情緒日益增加,這些因素都會嚴重影響教學效率。作為一名普通教師而言,改變社會和他人很難,從自身做起比較容易,我們應該正視自己,充分發揮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一、人格與效率
教學先做人,構建新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師人格,提高課堂效率。教師的人格首先體現在道德層面上。馮友蘭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說:“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自然境界重視滿足自己的個人欲望,看見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不惜一切也要弄到手,無所顧忌;功利境界則稍有進步,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可以暫時克制自己的欲望,但還是以自我為主,重功利而輕道德。想吃好穿好本身并無可非議,謀求更大的利益也是人的本性,問題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時候,還需要把“道義”這兩個字放在心間。這便是道德境界。至于先義而后利,把道德修養當作本身的一部分,做到天人合一,那更是一種理想境界。作為一名教師,面對涉世未深的學生,應該多重視道德層面,至少做一個達到道德境界的人。
教師的人格美還表現在教師的服飾穿戴,一舉一動上。不修邊幅,胡子幾天不刮,穿著短褲背心,提拉著拖鞋溜溜達達走進教室,這樣的形象很難得到同學們的認同;做事拖沓,丟三落四,作業不能按時改完,卷紙還沒發給學生幾張就不翼而飛,這也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言語粗俗,出口成臟,對學生的潛移默化更是糟糕。至于擺闊顯富,一身珠光寶氣,或者穿著妖艷綺麗,過于暴露,把教師等同于服裝模特,絕不會讓學生賞心悅目,只會帶歪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思想和效率
敏銳的思想如利劍,是斬斷應試教育模式束縛的最佳武器。語文屬于人文科學,它不僅僅是學幾個字詞,背幾篇作文所能概括的。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除了能給人以知識、能力外,還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情感熏陶,培養性格、意志和審美觀念等功能”。(引自黃品泉《試論錢夢龍的“人格總體論”及語言教學觀》《語文教學論壇》1990年第6期)從語文教學的目標來講,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多元的,不僅有知識、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標,而且有認識、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標。語文教師如果只能教給學生字詞句篇,只能讓學生背誦文學常識,實在是不合格的,語文教師之所以是語文教師,他在學生心目中,更應該是精神上的指路者和導師。
要做學生精神上的指路者和導師,教師自己必須眼界開闊,善于接受新知識,思想開放,對人生和社會有敏銳和清醒的認識,也就是說,教師應該能夠同時扮演詩人和哲學家的角色。當今社會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東西鋪天蓋地而來,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作為教師如何應對呢?閉上眼睛或者視而不見,這種遇見變故把腦袋沙地里的鴕鳥心態固不可取,不加分析地全盤接受,把自己變成一個各種雜燴堆放一地的垃圾場也不見得高明。魏書生老師的做法就很值得我們深思,他在班上讓學生訂閱了很多科學雜志,很受孩子們的歡迎。設想一下,魏書生老師如果板起臉,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課外書一概沒收,結果如何?或者不加選擇,學生訂閱了很多時尚雜志、八卦周刊,結果又如何?
教師的教學思想的保守有時直接反映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教授安徒生《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教師只是簡單地把中心思想歸納于諷刺皇帝的昏庸上,稍微深層次一點的東西只字不提,不敢越教學參考書雷池一步。事實上,安徒生之所以是世界級的文學大師,《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超越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數百年來入選各國語文教材,其立意之深遠,思想之深邃,遠遠不只是諷刺皇帝的昏庸。我們的語文教學應受教育模式的影響,不管學生的需求,也不管課文的本意,只管追求一成不變的標準答案,這實在是令人無奈。語文教學要發展,就不能停留在只教幾個應考的知識點上,應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大膽質疑提問,從佳作中汲取營養,多方位理解。
教學模式的僵化也嚴重地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比如學習小說《楊修之死》,學生拿到課文以后本是興致勃勃,覺得這篇出自《三國演義》的故事很有意思,個別對三國故事有興趣的學生只怕還能聯系看過的資料,說出幾點頗有水平的意見。但是教師一上課,味道就變了,先死記文學常識,再照本宣科地介紹幾句時代背景,然后進行人物分析,這么幾斧子下來,故事被肢解的七零八落,學生自然是興味索然。
三、技藝與效率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起興趣
創設促進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認真分析、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積極開展合作探討、交流得出很多結論。當學生得出的結論不夠全面時,可以給學生留下課后再思考,這樣就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他們自主動腦、力求創新的能力。
比如在講解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時,教師可采取實例設疑導入法。先提出一個通俗而有趣的問題:用一張報紙(厚0.1毫米)對折30次,想一想,這疊紙大概有多厚?如果對折100次呢?在學生做出了種種估計后,教師提出其厚度遠遠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學生感到驚詫,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師引出課題,師生共同分析,推導出通項公式,并計算出h=aX30=(2X0.1)X229=0.1X230(毫米)=105(米),通過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把復雜、抽象而又枯燥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通俗化,同時也趣味化了,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利用師生互動活躍氣氛
教師在問題內容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和練習的安排等過程中,要盡量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然后有意識地配合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在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通過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們的合作能力。尤其是對一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班上集體開展討論,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暢所欲言,敢于發表獨有的見解,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想象創造的能力。
三、設置新題啟發創新思維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設置能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題型,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索來不斷優化數學思維品質。開放性數學題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規的套路去解決,而必須經過思考、探索和研究,尋求新的處理方法。
例如求過點((2,3),且在兩坐標軸上截距相等的直線方程。這道題的正確結果有兩個:x+y=5或3x-2y=0。如果學生按常規思維方式去解決的話,就會忽視截距是0的特殊情況而得不出完全正確的結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發現和尋找數學的規律及其表現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結論的推導、方法的思考過程作為教學的主要過程,從根本上改革課堂教學。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效率
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一般包括舊知識的復習,新知識的引入、傳授、反饋、深化,課堂小結,作業布置等。如何恰當地把各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層次,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上好一節數學課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設計課堂層次時,必須重視學生認知過程的完整性。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協調和諧。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當學生初步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后,應安排動手動腦,讓他們獨立思考與練習,教師及時捕捉反饋信息,這樣學生就會有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并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領會,能力也會得到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6-0247-02
用好課堂教學評價語言至關重要,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針對教學中的課堂教學評價語,我們先看下面的課堂案例。
一、問題
我們來看前不久一位老師上《小小的船》一課的案例:
(多媒體出示月亮圖)師:你看到了什么?生:月亮。師:把話說完整。生:我看到了月亮。師:這是什么樣的月亮?生:這是圓圓的月亮。(師再出示彎月圖)師:現在你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月亮?生:我看到彎彎的月亮。師:這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呀?生:這彎彎的月亮像彎彎的眉毛。師:你真行。這彎彎的月亮還像什么?(生答出像小小的船。)師:你真不簡單,一下子就想到彎彎的月亮像小船。大家夸夸他。生:棒、棒、你真棒!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小的船》(老師板書時,一年級的孩子早坐不住了,鬧哄哄的)師:一二三——生:要坐端。(在口號聲中,學生思維已經拋錨了)師:誰來給我們讀一讀這首詩歌。一生讀。師:你覺得她讀得怎么樣?(一年級的學生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去說,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齡,但也沒人舉手,因為他們被老師的問題嚇蒙了)生:她讀得聲音大。師:還有嗎?生:我覺得她讀得聲音很洪亮。生:我覺得她讀得有感情。(學生這些貼標簽的話語,其實是老師暗示的結果)
這位老師心里有答案,講課時圍著答案教,從一個答案奔向另一個答案,互動環節評價簡單膚淺,課堂自然而然是每天都重復昨天的話語。縱觀我們的課堂,不難發現課堂教學評價的問題其實主要是由兩方面決定的。
1.無評價意識。整個課堂裝著自己那點要教的內容,唱自己的戲,全然不要學生搭臺。
2.無評價技巧。馬克·吐溫說:“僅憑一句欣賞的話,我可以多活十年。”可見,對學生的欣賞的確可以產生不言而喻的妙用。但實際上,在課堂上我們發現老師的評價言語匱乏,缺乏教學技巧,也常存在著只用幾句“真好”、“真棒”、“真聰明”幾句干枯的話打天下的問題,一堂課下來都棒都聰明,不但孩子沒獲得真誠評價的愉悅感,反而患上了“贊揚倦怠癥”。
二、策略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課堂教學評價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1.考慮年齡特點,有效組織教學。學生年齡不同,課堂評價語言也應有別,低年級課堂評價語言以直接鼓勵為主,我在聽課過程中,覺得這些評價語言深深打動了我,如:“你的小手舉得最高,一定是想讓我們分享你的朗讀。”“你的眼睛最亮,一定會把這兩個字記得牢牢的。”“孩子,你看,你貼得字不僅多,而且整齊,像一幅畫,多漂亮呀!”“你讀的時候啊,老師都感覺已經坐在月亮船上去啦!”“老師從你的朗讀中,看到了一個閃亮的問號。”“孩子們真能干!一會兒工夫就能背一首詩了。”這些貼心的話語,不僅是對一個孩子的肯定,更是對全班孩子的善意引導。這樣的評價既讓剛入學的孩子體會到被欣賞的快樂,也有效地組織了教學,在無形中也滲透了語文學習的方法,可謂“一箭三雕”。高年級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比起低年級來說直接些也理性些,它與所教學的內容緊緊相連,這樣才會讓老師的評價隨課文的不同而天天有新意。比如:“你有很強的語感,一下子抓住了‘如此而已’。”“讀書就是要讀出畫面,你做到了,非常了不起。”“歌德說,讀書要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表面,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顯然,你用好了你的兩只眼睛。”“你能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去感受,這是不錯的學習方法。”“同學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即使同樣的意思也用了不一樣的詞語。真為你們感到高興。”“‘蟬噪林愈靜,鳥鳴谷更幽。’你在輕重緩急的朗讀中,讀出了這句話的意境。”顯然,這些評價語言是根據課文內容而定的,具體又直指學生的學習內心,能觸動學生學習的深層內核,理性但對于學生又肯定是易懂易接受的。
2.靈活把握評價方式,激發學習興趣。語文學科也應當有語文學科的評價話語體系。來看特級教師支玉恒老師在教學《第一場雪》時的一個片斷:生:(讀)“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師:你們聽他讀完這段,是不是感到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師:剛走到雪野的邊上是不是?(笑聲)啊,沒進去?誰能帶著大家進去?(一名學生再讀,但更為遜色)師:進去了嗎?生:(齊笑)沒有。師:是沒有,剛才那位同學領著咱們走到了雪野的邊上,這位同學又領著咱們出來了。(生大笑)師: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領進去。(師范讀、領讀)往前走幾步沒有?生:走了。師:誰接著領大家往前走?……
我們常常在聽課過程中發現老師總這樣提問:“誰來評評他的朗讀?”孩子們都是程式化的語言:“他讀得有感情。”“他讀得聲音洪亮。”這是收不到應有的效果的。正確的做法是憑借文本的特點,用幽默恰當的語言來評價學生,例如上例中“雪地的邊上”,“把大家領進去”,用自己獨特的評價語言,準確而輕松地指出了學生的不足,并點明了方向,使評價有著濃濃的人情味和語文氣息。相信聽這樣的評價,即使你是被批評者,也會獲得一種語言的享受。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8-0219-01
課堂教學是整個生命活動中的一部分,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人的因素,就會缺乏生氣和樂趣。讓我們致力于數學課堂教學的個性化設計,讓有愛心的教師課堂具有親和力,性格開朗的教師課堂活躍,強于理性思維的教師課堂嚴謹,學識淵博的教師課堂妙趣橫生……
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學中踐行個性化教學設計?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學習和實踐,談一些體會:
1 了解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過程
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教學只有在了解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之后,才能使個性化教學設計成為可能。
1.1關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兒童學習數學的過程是基于他們原有經驗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如在教學平均分的概念時,有這樣一個題目:“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小猴子”,許多小朋友想到了可以分給2只、4只、 8只,令筆者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小朋友想到了:“把桃子平均切成兩半再分,就可以分給16個猴。”筆者問他怎么會想到這樣分時,他回答是在家和奶奶就是這樣分蘋果吃的。筆者由衷地表揚了他一番,繼而反省:學生已有的個性化學習經驗,是課堂教學的寶貴資源,我們關注了嗎?
1.2走進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讀懂孩子才能有的放矢
現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學生渴望探究富有意義的、具有挑戰性的現實問題。如筆者在教學一年級的統計時,讓小朋友幫助超市的老總搞一個六一消費前景統計,看看應該進哪些貨,進多少?小朋友們一下子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大家據理力爭,體驗到了統計在現實中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并給了超市老總一些合理化的建議。這種練習遠比解決一些文字表述的、或是圖形統計題更有實效。
1.3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認知方式——適合于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如上活動課算24點時,有些同學擅長于往3×8上靠,有些同學擅長于往4×6上靠,還有些同學喜歡做加減等,筆者在訓練別注意讓學生強化自己的優勢,有了一個支點,再對弱項進行訓練,這樣方能使學生的計算方法變得靈活。教師就是要引導學生充分展示其所思所想,所悟所得,尤其是與眾不同的地方,有的時候并不要急著優化,因為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層次的最近發展區,只有適合于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2 孕育自己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2.1夯實基礎、厚積薄發
如果把一個人的知識能力結構看作是一個金字塔,那么越往塔尖就越能凸顯一個人的個性,而金字塔基礎層的深厚寬廣則直接影響個性的發揮。教師應具有多元的智力結構,夯實專業的基礎、保持開放的心態,促成潛能最大化地發揮。只有這樣,才能使個性的美由內而外地煥發出來。
2.2吸納經典、展現自我
我們倡導吸納經典,要學會分析,在個別和具體中尋找共性的內核,再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進行整合,把別人的東西融進自己的教學寶庫中去,體現出來的,還應是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風格。
2.3立意求新、敢于創造
教學是一門充滿了科學和創造性的藝術。每一節課,都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設計出獨特的有針對性的方案,使人不禁謂嘆:“我怎么沒想到這樣做”。
3 靈活運用個性化教學的策略
3.1教材處理貼近生活
教材處理的個性化,是指教師創造性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挖掘和處理,以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理念,具體要注意以下兩點:
3.1.1教學內容要生活化
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如筆者在上加減法應用題第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以下的幾道題目,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
①第一小組有10人,第二小組有12人,這兩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②我們班有37個小朋友,現在有2張凳子空著,現在教室里有多少個小朋友?
③講臺上有32本《練習與測試》,我們班還有幾個同學沒有交?
以上這些事例就在學生的身邊,學生很樂意去思索,去動腦。這既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啟發他們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3.1.2教學內容要有趣味性
數學知識往往比較抽象,這就要求教師想方設法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如筆者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了一只小羊被繩子系在了一根木樁上,問小羊能吃到多大范圍內的草?學生對這個問題饒有興趣,紛紛動手探究。
3.2教學方法因人而宜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有很多也各有其特點,在教學中,要善于將各種教學方法有機整合、使其融匯一體、優化處理。
3.3教學語言獨具魅力
教學語言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載體。如果說教材處理的個性化是教師創新能力的體現,那么,教學語言的個性化就是教師教學創新的外在表現。個性化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不人云亦云,凸顯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需要錘煉的。
踐行個性化教學設計,讓教師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給學生如沐春風的學習享受,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是我們教師的執著追求。我們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品位,在新課程的理念下不斷創新、保持和發揚自己的個性,做一個特色鮮明的教師。
參考文獻:
2.課堂反饋不能緊扣教學目標,甚至反饋往往游離在課堂目標之外;
3.課堂反饋不符合語文課的本質特點,沒有對語言進行有效反饋;
4.反饋缺乏“人情味”,也就是反饋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要;
5.反饋面不夠廣泛,往往忽視后進生的反饋,使反饋成為了優秀生的舞臺。
由此,我們必須去研究有效的課堂反饋,使教學處于最佳狀態,以提高課堂效率。我在實踐中有以下認識。
一、用“成功感”和“善意期待”進行反饋評價,激勵學生參與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教案和教材內容,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思維成果,學生缺乏熱情和鼓勵。因此,教師要注意尊重學生.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要重視反饋矯正中的情感把握。善意期望和熱情激勵是取得良好反饋效果的保證,在充滿熱情鼓勵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將樂于反饋表露學情,樂于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體會樂趣;教師的熱情鼓勵將使學生樹立自信,學會探究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本領,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要把反饋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中
課堂反饋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應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關注課堂反饋需要明確其在課堂不同環節中的表現形式及其作用。因此,我們應根據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把反饋分為課始反饋期、整體反饋期、聚點反饋期、感悟反饋期、總結反饋期。
三、要把反饋落實于語言文字的訓練中
語文特級教師賈志敏在許多場合都提出語文課要重視語言的表達,也就是要重視學生的書面語與口頭語,因為這是學好漢語的關鍵所在,可以說是語文課的靈魂,所以師生在課堂中對于語言表達的隨機反饋是最主要的。要做好這一點,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從“字―詞―句―段―篇”這個語言訓練的邏輯層次入手,理清語言訓練的一些要點。
字:讀準字音、掌握多音字、準確寫字筆順、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消滅錯別字、學會查字典等;
詞:積累常用詞、正確理解詞義、辨析近義詞和反義詞、正確使用成語等;
句:學會造句、正確運用關聯詞語、各種句式的變換、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義、認識修飾句子的方法等;
段:修改一段話、理解段中的層次;
篇:學習組段成篇的方法、歸納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等。
其次,教師要把這些訓練點的教授合理地穿學生對課文的學習過程中,依托語文書中的課文找到范例進行學習。
最后,教師要抓住時機,設計反饋練習,也就是對剛學過的知識換題進行訓練。例如《手術臺就是陣地》課后練習,即要求學生辨析詞語“陸續、連續、繼續”并完成填空,當學生學習完成以后,教師可以立刻再出一些題目,讓學生反饋,檢測他們的掌握情況。當然,即時反饋更有效的策略是不脫離原有文本,應根據課文原有內容再設計反饋練習,檢測學生學習情況。
四、要把反饋運用于學生積極的思維與情感中
教師要會運用不同的反饋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同時有效達成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童話類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分角色朗讀把學生引入情境。如教學《狼和小羊》時,讓學生一邊朗讀一邊體會狼的兇殘、小羊的溫順。學生先是顫抖著身子,輕聲地說道:“啊,親愛的狼先生,那是不會有的事,去年我還沒有生下來哪!”又學著狼的樣子齜牙咧嘴地朗讀:“你這個討厭的小壞蛋!說我壞話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這樣,學生在情感的帶動下仿佛一個個都成了狼和小羊,教師也在學生的反饋中知道學生已經明白了羊的懦弱、狼的可惡。
五、要把反饋面向于更多的學生中
就個體反饋而言,教師可以從學生思維的速度和正確率中捕捉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從群體的量化統計中,也可以捕捉整體對知識內容掌握的程度與存在的問題,且可以發現個體之間的差異,從而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與教學設計。所以,反饋的信息需要教師去認真分析,找出問題加以解決。教師都有這樣的經驗,課堂的錯誤反饋往往出現在后進生中。他們往往是教師忽視的群體,怎樣辦?缺乏對于后進生的學情的反饋,其實是一種較為失敗的課堂反饋。所以,我們要針對后進生尋求一些有效的反饋策略。
首先要注意整體反饋,通過包括齊聲朗讀、在答題板上的對于標準題的答案選擇、對于練習題的學生間互相批閱等反饋形式,可以了解全體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其次是抽樣反饋,這是一種個別化的反饋策略,即針對某一個較難問題,請后進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來,就意味著班中的極大部分學生也能回答出來。針對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請一個優秀生回答,如果他回答不出,教師就應該換種提問方式,或在提問之前作一些知識上的鋪墊,或者干脆放棄原有問題,另辟蹊徑。
六、開展同學之間的互相反饋和評價,注重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
學習反饋的隨意性極易造成練習指導的盲目性。學生往往因為早期發展和學習過程中知識缺陷不斷積累,又得不到及時的反饋矯正,新老失誤不斷相加混雜,造成惡性循環,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成為了后進生。教師可以考慮的做法如下:
1.反饋和評價應盡量用具有激勵性的言語表達。
教師應使學生了解應該從哪些方面反饋自己的學習,應該以什么樣的標準評價自己的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反饋和評價的內容和方法。例如,教師對答題出錯的學生說:“再努力想一想,你會有新的發現的!”而對于那些不簡明扼要回答問題的學生,則要給予“還有更簡練的說法嗎?”的評語。教師激勵性的言語、詳盡的反饋及公正的評價,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反饋和評價的內容和方法,而且增強了學生自我反饋和評價的積極性。
2.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自我反饋和評價,開展同學間的互相反饋和評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力爭給學生提供一些自我反饋和評價的機會,如經常問學生:“你覺得這種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嗎?”“推理過程有沒有問題?”“昨天學的內容,你復習了嗎?”“對課堂內容還有不清晰的嗎?”……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間的互相反饋,互相評價。如:“你覺得那位同學的思路正確嗎?”“那位同學哪些方面說得好?”……通過互相反饋和評價,學生既能學會評價別人,又能學會自我反饋和評價。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逐漸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進而發展成為最重要、最強大、最有效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科的啟蒙教學,要特別重視對學習興趣、學習愿望、學習熱情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熱愛學習、善于學習、樂于學習。要精心設計化學實驗,在實驗目的、操作程序、實驗現象、結果分析等環節上下功夫,設置懸念,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感受化學世界的神奇。如“魔棒點燈”、“清水變牛奶”、“白紙顯字”、“燒不壞的手帕”、“鬼點火”等,通過感知這些神奇的化學變化,從而達到引發、調動、培養、激發興趣的目的;通過化學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絢麗多彩的生活事例,對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師通過幽默性語言,誘導、激勵、鼓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興趣一旦形成,將會轉化為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動力。接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抓住學生的心思,課堂效率就會提高。
2. 教師充分備課和學生預習相結合,提高課堂效率
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板書、備教具等。教師在備課時,要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找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化學知識基礎和能力狀況,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據此設計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備課越充分,教案設計越詳細、越科學合理,教師掌控課堂就越好,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舞臺的主角。通過預習閱讀全文,學生對新內容有了大致了解,并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提綱,并帶著問題參加課堂學習,避免學生聽課時“猶如聽天書”的感覺。學生有很強的聯想力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疑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預習中找出疑難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帶著疑問、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聽課。教師的充分備課和學生的充分預習相結合,課堂上就會減少“損耗”,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 立足教學目標,處理好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目的是課堂教學的宗旨,重點、難點是課堂教學的精髓。如果處理不好,會使學生注意力分散,思維受阻,造成學習障礙,達不到教學目的,也使學生對化學學科失去興趣。因而在教學上一定要想方設法,立足教學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實行多樣化的教學,使學生能及時消化所學知識,并能運用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轉貼于
(1)做好演示實驗,組織學生實驗,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課堂的魅力所在,是學生獲取知識、活躍思維、激發興趣、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可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教師可根據實際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創造性地、精心地設計各種實驗,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充分體現實驗教學中的能力培養,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學會探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習效率,并養成合作交流的精神,創新精神。
(2)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內容
在新課程的理念引導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成為當今教育界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因此,小學的科學教育也被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但目前,科學課堂整體教學水平不高,怎樣優化科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教學目標明確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的。教學目的一要具體明確,二要全面、合理、恰當,明確哪些知識技能是應掌握的,哪些是應理解的,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并且要體現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相似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段教學目標也不盡相同,因此,科學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教學目標明確,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
二、科學設計教學過程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否真正實踐設計優化的教學過程,是能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所在。在科學課的設計上要創建開放性的課堂,注重課前搜集資料,課堂研究得出結論的過程,在課上要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
三、合理的課堂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科學課程的評價理念“應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因此,科學評價不是一張試卷就可以解決的,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態度,方法,技能,思維水平,活動效果等方面的評價,因此,教師合理,及時的課堂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
四、聯系生活實際,積極拓展課外探究
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不要把上下課的鈴聲作為科學教學的起點和終點,要引導學生在課后開展后續工作,而經常聽教師說“這個問題我們課下繼續研究”,但何時研究,無人問津,成一句空話,因此,科學教師要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積極拓展課外研究,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小學科學涉及面廣,揭示的自然現象復雜,教師只有具備淵博的知識,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需要我們科學教育工作者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研究,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于面對新高考,多數教師不知如何把握高考難度和深度,一些教師認為課堂容量大,學生即使只記住了課堂的一半內容,效率也相當高。這樣導致他們的英語課成為“壓縮餅干”。這種認識主要是受以往高考這一“指揮棒”的影響,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樣考就怎樣教,英語課唯“考”是從。這種教學,其致命弱點在于學生不需要發現,也不需要創造,因為所有的問題教師都講了。現代教學論認為:“無論教師或學生,教學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一種發現與創造。”從這個意義上講,面面俱到的教學不僅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違背了現代教學論的教學設計原理。面面俱到的教學不僅模糊了教學重點,嚴重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極大地影響了教師對教學深度的把握。那種“滿堂灌”容量雖大,但就培養學生的素質而言,沒有什么效率可談。
誤區之二:認為指導學生學習浪費時間,不能完成既定教學任務
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課時量,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一些老師備課時更多的是在“教”上下功夫,自以為課上得很認真細致,知識講授也十分透徹,課堂效率自然很高,而不愿意在指導學生學習方面多投入時間,惟恐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由于教師忽視了學生“學”這一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一環,教學效果反映在學生身上收獲總是差強人意,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不高。目前,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學習行為的被動者,而教師必須都承認一個事實:無論教師講多少課,總有講不完的課,所以,教師還應該著重教會學生怎樣去學,也就是通過教師點撥,讓學生掌握開啟未知問題的鑰匙。雖然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并非一天兩天就能養成,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影響教學進度、減少課堂容量,但也只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長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誤區之三:認為提問是保持學生注意力的最好辦法
一些教師認為,課堂提問可以長時間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而注意力集中了,課堂效率自然就會大大提高。遺憾的是,由于有的教師對所提問題的邏輯缺乏了解和研究,課內提問隨心所欲,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他們認為提問效果怎樣是課堂上的事,備課時沒有深入鉆研教材,提問偏離教學目的,不利于學生理解。實踐證明,課堂提問設計得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也關系著學生積極性的強弱。明確教學目標,深入鉆研教材,正確把握提問數量,是課堂提問的關鍵。真正有教學意義、能提高課堂效率的提問,在于“質”而并非“量”。
誤區之四:把課堂教學當作一個純技巧問題
一些教師認為注意了教學技巧便可提高課堂效率,他們十分注重教學環節的花樣翻新,其實不然,那種“作秀式”的課堂教學根本無益于效率的提高。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因此,課堂教學效率,課內學生活動質量,并不以多少、新舊為衡量標準,關鍵在于所有的活動是否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是否有助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誤區之五:教師的表達設計與課堂效率沒有必然聯系
有的教師課堂教學嘮嘮叨叨,啟發學生喋喋不休。對于這種教學風格,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曾作出尖銳的批評:“嘮叨是一種不僅教師浪費時間而且增長學生淡漠與消極情緒的課堂管理趨向。這種教學行為在課堂里流行,學生的趨向是對真正重要的學習失去興趣,……在教師過多統治的條件下,大多數學生必須學習如何遵從、聽命和按照指示辦事,但他們很少可能學會解決問題的啟發式的方法,或是將概念的技巧應用到課堂以外的情境中去。”也就是說,教師不注意表達設計,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不可能提高。教師的嘮叨源于對學生的統治心理,這類教師在內心深處仍把自己視為教學的主體,不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在課堂上不敢大量讓學生思考,忽視學生的淡漠情緒,始終堅信自己的講解才是有效的。要擺脫不良的表達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在于更新教學觀念,健全自己的教學心理,在教學設計時不僅僅要備好教材,還要認真備好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認識到“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的幾個誤區,面對課改初期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如何讓每位英語教師深入新課程改革,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效率,落實素質教育?目前,切實可行的方案之一就是使廣大英語教師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否則,即使新課程改革中有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其結果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有效教學的理念
有效教學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率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有效教學中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就英語教學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日常英語教學當中,學生出現厭學現象則是無效或低效教學的表現之一。
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英語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英語課堂語言使用的適度性,教師過于流利地使用過于深奧的語言都不便讓學生理解,反而會使英語教學成為無效或低效。
新課改中的高中英語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具體地說,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這些內容。
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程度
首先,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教學不是唱獨腳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教師的服務對象是學生,所以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其次,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程度,它是評價有效教學與否的重要依據。學生的“參與”意味著介入、投入、卷入、浸入的狀態之中,是主體能動性作用的過程,是能力和傾向的統一。所以,主體參與絕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狀態。
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要關注教學效率,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率的觀念
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率”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率不同于生產效率,它不是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英語學習結果與英語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量化
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便是檢驗教師工作效率的量化標準之一。但是,并不能簡單地說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于量化。有效教學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反映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
高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
所謂“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策略性的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情景作出決策。
(一)針對英語學科的特點,全面、具體、明確地制定課堂教學目標,并實施目標。
日常教學中,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認真的裁剪,確定教學重點,把握難點,分散疏導,使教學教有目標、學有目標,課堂在有的放矢中進行教學。
以必修4 Unit 5Theme Parks為例,在閱讀課課堂教學中,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 Ss are helped to develop their listening, reading abilities, especially reading ability,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and scanning;
2. Ss are given chances to learn certain kinds of theme parks.
3. Ss are trained to cultivate their creativities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Train the Ss’ reading abilities---skimming and scanning.
教學難點為:Make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theme parks and design a fantasy theme park.
整個教學過程圍繞目標展開,教學內容的增減,教學方法的設計、應用,教學環節的銜接都始終如一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另外,還要注意到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流程,教學目標存在著生成性和不可預知性,讓課堂在動態生成中進行。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創造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開發學生思維的張力,活躍教學氣氛,大大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
(二)改變教學結構,巧設活動,使課堂教學落到實處。
教學結構既要考慮趣味性,又要考慮有效性。教學結構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制訂,要遵循教育規律。本著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難易漸進,使教學結構明確,形式多樣,形成梯度。例如,用于激發思維、促進理解的英語課堂提問模式可以有如下幾種:
1.設置階梯性問題,課堂提問要注意分層次設計,化難為易,化大為小,變直為曲,引人入勝。
2.設置探究性、開放性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行獨具英語特色的課堂內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和課堂內的“課題式研究性學習”的嘗試,積極構建體驗、過程和開放的課堂模式。
以必修2 Unit 5 Music這個話題為例,在導入環節中設計一些有階梯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如:
Q1: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usic it is?(List at least three kinds.)
Q2: Which kind of music is your favourite? Why?
總之,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不斷期待,一切學習活動才能落到實處,而不流于形式,教學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調控課堂教學節奏,優化時間,提高效率。
利用節奏調控培養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時間優化和效率提高。教師應精心設計英語課堂教學的流程節奏,合理分布教學內容的節奏,周密安排課堂教學的情感節奏,精確把握課堂教學的情感節奏。
如高中英語寫作課一直是容易沉悶的課型,通過三個教學環節的節奏調控,可以把這一易于沉悶的課堂形象生動化。下面以Music這一話題的寫作課為例,闡述教學節奏的調控。
1.呈現——積累素材。Brainstorming導入為課堂教學描繪情景: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這一活動情景貼近學生生活,創設了學生情感體驗的氛圍,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使他們明確寫作目的和要求,積累寫作素材。
2.實踐——獨立寫作。利用素材進行獨立寫作,教師巡視,給寫作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并分層教學。
3.點評——優化作品。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小組成員間討論后,小組長呈現組內觀點,以小組競賽的方式修改作文中的典型錯誤,然后教師進行點評,最后張貼范文,在全班欣賞、學習和模仿。
這樣的課堂教學波浪式推進,有波峰也有浪谷,寫作教學效率提高了。這樣的課堂教學留出了充分的空白,讓學生去認識、聯想、體會,沉入意境。總之,節奏調控使課堂教學時間優化了,學生思維密度勻稱了,參加時間增多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因而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四)合理配置課堂教學資源,使課堂構建與之互位與融合。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資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實施英語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英語教材、教學設施、文字音像、網絡信息等物質條件,以及包括學生、教師、家長和有助于英語課程實施和發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環境、人才及其智力資源等在內的非物質條件。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是促進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輔助條件。有效教學力求配置的教學資源一定是課堂的資源,課堂本身就是一種資源,英語的課堂資源與英語課堂是一種動態的互位和融合。教師要吃透教材,資源配置須以教材為本,明確知識點,找準資源與教學內容的融合點,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文本理解力和整合度出發,配置恰當的資源。課堂教學資源需服務課堂效率,拓寬課外延伸的廣度,注重課堂教學的適度。
知識的獲得常常不是完全靠教師傳授而得,是要靠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通過自己參與不斷探索而獲得。我們在講授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多讓學生參與進來,師生共同探索。在教學中根據知識內容,做好課堂設計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真正做到的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放手讓他去做,即使有錯誤也無關緊要,至少他也明白這一方法,不能解決此問題,比教師去講要好得多。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感受成功。增強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會與他人合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導地位,教學更好的服務于學生,讓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2 建立融洽師生關系,充滿愛心引導
傳統的教學中,過分注重知識,教師把知識作為工作對象,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存在,這樣導致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嚴重影響教學效率。然而教學的藝術不在于一味的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以興奮的情緒,熱切的關注,殷切的期望去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堅信學生一定會成功。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相當一部分學生得不到展示自己的機會。久而久之,他們中一些人成了課堂的陪讀者,成了所謂后進生,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中平等對待每位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做到“嚴”“慈”相濟,師生互助,做到愛生樂教,相信自己的學生行,對學生充滿愛心和期待,使學生看到發展的希望。
3 根據教材分給學生,選擇好的教法和學法
靈活處理教材,主是學生。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的靈活運用。這樣既貼近生活,又化繁就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課堂;氛圍;教學;效率
教師施教之初、貴在指導。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會講述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中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學是教與學的協同活動,具有雙邊性,沒有學生的積極地認識活動,即使教師的“獨角戲”再好,教學效益也提高不上去。因此,創設和諧、愉悅、充滿求知欲的課堂教學氛圍無疑是提高課堂效益的重要環節。
如何創設這樣的教學氛圍?從教師的主導作用講,需要教師把握好“激情度”的調控、“教學語言”的組織和“提問”的技巧三個要素。而要作到以上幾點,都必須要有崇高的師德作為其必要的保證。因為,沒有教師對學生的愛心、耐心和信心,教師是無法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貫徹和做到以上幾點的。
1. 愛心與“激情度”的調控 蘇霍母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法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激情,急于傳授知識,知識只能使學生產生厭倦、冷漠的態度,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然而,若激情過盛,又會使愉悅的氣氛流于形式。”因此,可以這樣說,沒有教師的主動教學激情,就不會有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激情。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必須有對學生無限的愛心,掌握好激情的調控。一是自我調控,二是對學生調控。
(1)教師自我激情的調控。課堂教學氛圍首先決定于教師的激情,若教師表情冷漠、呆板、情緒低落,學生的求知欲就會煙消云散,課堂如一潭死水。無聲無息之后,一無所得,如何談課堂效益。因此,我覺得教師進入課堂,必須容光煥發、面帶笑容、充滿激情,始終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讓學生感覺到你對本學科、對學生的愛,以感染學生的情緒,喚起他們對本學科的興趣,激發學生上進、求知的激情,營造和諧、積極參與的氛圍,使學生高效的學習。這樣的氛圍,課堂效益又怎能不提高呢。當然,我們教師也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這決不能把這種情緒帶到課堂中去,我們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敬業的精神以及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戰勝自我,調控自己的情感,將一切煩事置于教室外。
(2)對學生激情的調控。學生的情緒會隨著知識的難易程度而發生變化,知識點的難易與學生的激情度成反比。因此,要很好的調控學生的情緒論,教師必須在課前研究好學生、吃透教材,把握知識點的難度,設計好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問題,以調動起學生的激情,即把好備課這一關。課堂教學時,隨時讓教師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巧妙運用教師的激情、教師的語言、適當的提問及其他輔助手段來調節學生的情緒論。對于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設法讓學生始終處平和的心態,心平氣和地去學習,探討每個知識點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緒和環境下積極地探求新知識。對于難度小或學生不感興趣的內容,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2. 耐心與教學語言的組織 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的程序上影響著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及參與程度。如果教師的語言平鋪直敘、沒有激情、沒有活力,則學生就會昏昏沉沉,課堂也會變的死板、沉悶,這樣的氛圍效果可見一般。相反,教師的語言流暢自然、繪聲繪色、形象直觀則能激發起學生學習欲望和熱情,能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從而主動地參與到求知和學習過程當中來。可見提高課堂效益,教師的教學語言也不失為創設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重要因素。但是,流暢自然、富于激情、組織嚴密的教學語言并不是脫口而出的,它需要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有極大的細心和耐心,仔細斟酌,反復醞釀,同時它也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對于每個學生的所有行為的語言評價都應該是理解、鼓勵與表揚,而不是高高在上、諷刺與挖苦。可以這樣說,課堂上教師優美的語言是課下教師認真努力的結晶,也是一個教師崇高師德水平的寫照。
從激勵學生參與、調控課堂氣氛的角度來說,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直觀形象、簡潔明了、鼓勵成功三者的有機結合。
其中,鼓勵成功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體現一個教師實際師德水平的重要標準。鼓勵學生上課積極發言,是調動他們積極性的最好形式,也是增強他們自信心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動腦、開發思維的好方法。適當的表揚,是對學生的充分肯定,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師的語言不應太刻薄、不應速有挖苦性,否則會打消他們學習熱情,久而久之,會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們學習,達不到預期效果。此外,教師課上要多說,“再試一試、再想一想、不要緊張等”鼓勵性語言。這樣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以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