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7:11: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美麗鄉村路建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易縣有162個貧困村,共涉及梁格莊鎮、西陵鎮、狼牙山鎮等共24個鄉鎮,其中有70%以上都位于山區。 1986年易縣被列為河北省重點貧困縣,1994年被列為國家實施“八七”扶貧攻堅中的重點扶持貧困縣,2001年再次被列為省扶貧重點縣,2012年,被列入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
近日,易縣太行水鎮被首批特色小鎮創建類。得益于“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項目,該縣的鄉村建設和村民生活都得到了巨大改善,使很多村民脫離貧困。易縣所實施的“五大旅游扶貧解困工程”也頗有成效。易縣制定出臺的《易縣旅游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意見》,以狼牙山、易水湖、清西陵等重點旅游景區為核心,結合貧困村空間分布和特色旅游資源,確定清西陵、洪崖山、紫荊關長城、狼牙山等4個文化旅游扶貧片區和易水湖、蔡家峪2個生態旅游扶貧片區,確定旅游精品村52個。
目前,易縣共打造鄉村旅游示范村100個,發展示范戶上千家,鄉村旅游接待收入由去年的每位54元提高到63.5元。貧困群眾從事旅游產業的人員達到1.2萬余人,有6000多名貧困群眾先期實現了脫貧致富。
縱觀易縣的發展,在實地考察中仍發現了很多問題。
雖然有很多旅游精品村,但是仍有110個貧困山區因為地理環境、歷史因素、基礎設施等沒有被納入旅游精準扶貧項目中。旅游精準扶貧覆蓋面僅為32.1%。
全縣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農民高中學歷以上人數不足10%,初中文化占30%,小學文化占50%,文盲、半文盲占10%。
農村通信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農村電話普及率不足縣城的40%。水泥路等的鋪設覆蓋面積比重仍不高。目前正在建設的易水湖狼牙山公路二期工程計劃在2017年9月30日竣工通車,屆時旅游區的交通會更加方便。然而整體上基礎設施仍不夠完善。
旅游a品缺乏創新性。在當前的開發中仍存在著很多的盲目開發和跟風現象。很多屬于民俗的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反而因為模仿別處的開發模式,失去其原有的特色。同時因為大興土木,修建現代城市建筑等,破壞了當地的風土人情與生態環境。在開發中應當遵循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
資金支持不夠到位。旅游開發需要相關的政策支持和足夠的資金去開發旅游資源項目。易縣的經濟發展總體水平在我國處于較落后的狀態,資金非常缺乏,對旅游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不利影響。由于貧困山區多、地理位置和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等造成易縣的旅游開發所需要資金多。而國家和當地政府所給予的資金上的支持力度仍不夠,還需要更多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進行投資建設,發展橫向經濟聯合。
缺乏專業人才。依靠旅游業的發展推動易縣經濟增長,從事旅游行業的服務人員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調查中發現易縣旅游業從業人員職業訓練缺乏,員工整體素質急待提高。并且不少的旅游業從業人員是臨時招聘的,缺乏專業素養,嚴重影響了易縣旅游業的發展。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落后。易縣貧困村大部分為山區,開發難度大,尤其基礎設施建設,山區的項目投入量要高于立地條件較好的平原區數倍。貧困村的水利設施亟待開發和完善,創造更有利于發展農副產品的條件。同時在景區內的一些公共基礎設施如廁所,有的景區內設施簡陋,有的甚至沒有,或者是衛生條件較差,使得游客對這里的影響大打折扣。
整體規劃有所欠缺。如今易縣現有產業鏈還不完整,在旅游業崛起發展之時,也要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當下有些過于重視旅游業的發展而忽視了別的產業的發展,甚至有些過于重視旅游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同時在旅游扶貧的發展中政府主導仍為主流,居民的積極性還未得到徹底地發揮。在后期的開發過程中,若是仍由政府包辦,會打擊企業和個人的生產積極性,扶貧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應該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充分發揮居民的主觀能動性。
發展創新措施
因地制宜開發資源。首先,在當前的旅游資源開發中,更加要維持原有的生態環境,不以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其次,當地政府要充分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并且加以考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其特色文化加以合理地推廣。吸引游客的是一個景區的特色,所以要不斷地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不斷開發具有特色的亮點景點,避免落入俗套。
多方籌措資金。廣開門路,多渠道籌措資金。政府完善相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實地考察當地其他山區的旅游資源,擴大旅游扶貧山區。加大對易縣的旅游開發資金支持,擴寬融資渠道。同時也可以參照其他地市的措施,企業與旅游資源的互助開發――招商引資。制定優惠政策,擁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部資金,聚集社會上的閑置資金,聯合政府,增強當地的“造血”功能。
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旅游服務水平。繼續完善人才培養、激勵機制。政府一方面興辦旅游學校培養高素質旅游從業人員,另一方面塑造良好的用人機制,加大對高級人才的引進力度。完善導游酬薪體系和職業保障體制,提高導游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業務水準,建設一支知識豐富、應變能力強、對游客有吸引力的高素質導游團隊。以培養當地人為主,開展廣泛的普及教育,整體提高當地人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服務水平。
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交通網絡,實施一批鄉村公路改建工程和油(水泥)路工程,優化縣鄉村交通網絡,提高通達通暢能力。實施一批自然村公路建設工程,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目標。通過路網改建升級,建成橫貫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縣、連通周邊的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實現出縣主通道高等級化、縣鄉公路油路化、鄉村公路油(水泥)路化、彈石化。發展農村通訊設施,增強山區與縣城的聯系。推進城鄉客運交通一體化,促進城市公交擴大服務范圍,推進公共交通服務均等化。加強醫療診所設施建設、旅游扶貧重點村的道路、停車場、公共廁所、垃圾處理等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一、確定文化主題
每一個自然村落都是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沉淀,有著特色的文化淵源。武夷山市在建設美麗鄉村時,根據各自的自然村落確定文化主題,按照文化設計規劃美麗鄉村建設。嵐谷鄉橫墩老區村確定“生態福地、白鵝之鄉”文化主題;洋莊鄉大安老區村確定“中央蘇區、紅色首府”文化主題;武夷街道下梅老區村確定“萬里茶路、通向歐亞”文化主題;上梅鄉茶景老區村確定“柳永故鄉、白水荷花”文化主題等。在確定文化主題后,美麗鄉村的規劃設計就得心應手。建設就有章可循。因為文化是永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二、保護村落風貌
美麗鄉村的建設不是大拆大建,只有在保護原有村落風貌的基礎上,通過規劃美化村落環境,提升生活品味,完善服務設施才能建設出一個美麗鄉村。武夷街道下梅老區村是歷史文化名村,古建筑遺存眾多,在建設美麗鄉村,全力保護古建筑遺存,結合萬里茶路起點,發展鄉村旅游。同時興建萬里茶路起點碼頭,讓時光倒流舟楫繁忙穿梭的水運碼頭的繁榮景象。洋莊鄉大安老區村在建設美麗鄉村時對中央蘇區街的改造,不是推倒重建,而是保持原有革命遺址原狀,按照歷史上“路路相通、戶戶相聯”的特點,打通各戶、各院之間的堵塞的街巷、門戶、院墻,使街保留原貌,四環相通,別有洞天。嵐谷鄉橫墩老區村田園風光優美,對舊房屋不搞拆除,只拆除戶外零星搭蓋及違章建筑,對外墻白漆粉刷,對村中巷道不是簡單加寬,而是用石壘鋪設慢道,保留“曲徑深幽。牧童笛聲”的田園景色。
三、銜接農房改造
2013年武夷山市在建設美麗鄉村時,迎來一個大好機遇:造福工程農村危房改造。此政策出臺非常及時,極大地推動美好鄉村建設。農村相對城市發展緩慢,房屋大都破舊,有如危房。武夷山市把美麗鄉村建設與造福工程農村危房改造相結合,通過外墻粉刷、斜坡挑檐,對座脊、瓦口進行處理,對門窗、檐板進行油漆,對屋內橫梁,柱子進行加固等方式開展造福工程農村危房改造,大大地改善了農村農民居住條件,既體現古樸、莊重的傳統氣息,又體現科學、美觀的現代氣息。據統計2013年武夷山市農房改造500戶1983人,其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的嵐谷鄉橫墩老區村農房改造106戶417人。
一、城鄉一體化與美麗鄉村的內涵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十二五”期間,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是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農民,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加大強農富民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是一個城市管理者應正確妥善處理好的問題,為此,必須梳理出城鄉一體化及美麗鄉村的具體與建設要求。
(一)城鄉一體化。城鄉一體化是指導城鄉之間通過資源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城市對鄉村的輻射帶動,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進而使城市和鄉村形成一個相互滲透、相互融合、高度依賴、共同繁榮的整體系統。
(二)美麗鄉村。美麗鄉村的“美麗”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布局合理、設施完善;二是指產業發展、農民富裕、特色鮮明、社會和諧。具體包括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治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村文明素質美等四個層面的“美”。由此可見,美麗鄉村之“美”既體現在自然層面,也體現在社會層面。
二、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的意義
(一)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點難點,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為實現黨的十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蓬萊提出了“人間仙境、美酒之鄉、休閑天堂”的建設目標,就必須統籌城鄉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讓廣大農民得到實惠,增加收入,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二)建設美麗鄉村統籌城鄉發展的具體體現,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鄉一體化是基礎。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就要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建設,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讓廣大農民享受到和城鎮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
(三)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是構建和諧社會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美麗鄉村建設包括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和管理民主等目標任務,其中蘊含著生產集約高效、生態環境良好、生活低碳富裕等現代文明要素以及社會各要素的和諧統一。沒有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沒有農村現代化的建設、沒有農民住房條件、生存環境的改善和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建成真正小康社會。
三、蓬萊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中應著力加強的幾個方面
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義在于構筑平等、協調、相互配合的新型城鄉關系,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取向是立足于特色基礎,依托于特色優勢,取勝于特色發展和農民的自覺參與。結合我在北溝鎮賀家溝村的住村幫扶情況來看,我覺得從北溝鎮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解決實際問題。
(一)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縮小城鄉差距。既然制約“三農”問題有效解決的深層次矛盾是城鄉二元結構,那么,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發展一體,這是解決好我國“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力度,加快城鄉公路網規劃未修編和調整,完善干線路面、聚焦區和中心村路網。結合今年的“道路網格化”建設,北溝鎮年內投入2800萬元完成57.4公里村內路硬化和連村路打造,徹底解決村民的出行難題。
(二)搞好規劃,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創建。科學編制村莊建設規劃。在對各村全面摸底的基礎上,梳理出一批重點建設的村,分等級分批次開展美好鄉村建設工作。以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綜合實力強、基礎設施好、社會服務完善、鄉風文明的示范村。及時組織各村進行交流和學習,相互借鑒好的做法,重點做好點、線、片、面結合三篇文章,以“連點成線,以線帶面,全面推進”的創建思路,把“點”上的景連成“線”上的景,再構成“面”上的景,使美麗鄉村創建工作成為推動我市城鄉統籌發展的源動力。今年以來,北溝鎮的“蓬萊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將按照“一軸、一片、兩區、兩中心”思路進行創建,重點對以北姜路為軸心的區域進行重點打造。“一軸”,即整體打造以北姜路沿線村為軸線全面鋪開;“一片”,即對以蔚陽山為中心的劉家、大姜家、西吳、曲家莊、孫陶、小姜家、河潤、兩銘等八個村為區域進行連片打造,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創建品質。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典范縣、中國綠色名縣、中國生態文化建設示范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低碳旅游示范區等。在推進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澄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資源,將澄邁8年多來國內率先進行的生態現代化建設工作,以“美麗鄉村”為載體凝煉和集萃,將“美麗鄉村”建設與城鎮化發展有機結合,繪就美麗澄邁新篇章。
1 產業造血帶動鄉村發展
寬闊整潔的街道,現代時尚的小區,郁郁蔥蔥的綠化……走進澄邁福山鎮向陽村,實在看不出這里曾是茅草屋連片,垃圾隨地可見,道路坑洼不平的村落。
“這幾年來福山鎮的游客越來越多,給我們村也帶來的巨大變化。新房一棟接一棟地蓋起來了,村民不是打工就是做生意,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向陽村村民蔡瓊花感慨。
向陽村是一個幸運的村莊。2007年,乘著海南省文明生態村建設的春風,在當地政府及農墾的大力支持下,向陽村經濟收入年年增加,并開始進行文明生態村建設,村民逐漸蓋起了小樓房。 2010年,澄邁縣借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和海南西部地區開發建設的東風,抓住承辦第十一屆中國海南島歡樂節的契機,在向陽村的前面建設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沾風情鎮的光,向陽村的基礎設施得到很大的改善,如今與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融為一體。2013年,澄邁縣開始創建3條“美麗鄉村帶”,向陽村又幸運地成為該縣創建的第一個“美麗鄉村”。
得益于福山風情小鎮的帶動,向陽村有許多農民開始建起咖啡手工作坊,邊供游客參觀體驗,邊銷售咖啡。還有些農民,以咖啡為原料,制作咖啡糕、香草糕等特色小吃銷售,農民日子越過越紅火,村里樓房越蓋越多。
澄邁認為,美麗鄉村的建設發展,絕不僅僅是建幾條村道,種幾株花草就能解決,而是要通過產業“造血”,讓農民轉變生產方式,增收致富。
例如3條美麗鄉村帶中的福橋帶,以“美麗鄉村”旅游帶以咖啡文化為主題,在試點村莊重點建設品牌咖啡文化產品,形成咖啡文化氛圍,從而打造成福山咖啡文化風情小鎮的休閑度假旅游帶,并引領和推進福山咖啡文化風情小鎮建設成為國內著名的以咖啡文化為主題的5A級旅游景區。
2 農旅結合結出致富之果
隨著城市化發展加速,澄邁同樣也和其他市縣一樣,面臨鄉村“空心化”、老幼留守等問題。農村城鎮化發展,勞動力是基礎,絕對不能讓農村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
經過調研與探索,澄邁縣委、縣政府認為,以縣域內小城鎮的發展為城鄉連接點,實現城鄉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共建共享,并依靠鄉村的土地、旅游、農業等資源,吸引農村人才回流創建家園。
侯臣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就是澄邁目前正在探索的農旅結合方式之一。以黨委政府引導、企業投資、村民入股共建,積極探索解決農村空心化、農村土地流轉發展新模式,實現黨委政府、村民、企業多贏。政府美麗鄉村專項資金用于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路網、電網、給水、排水管網、水系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引進優質社會資金投入舊村改,將舊村莊閑置的房屋和宅基地建設為集商鋪、家庭旅館、茶坊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特色民居,村民獲得財產和經營收益,參與新村經營管理獲得工資收益;村集體成立管理公司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
“澄邁美麗鄉村建設的最終目標是讓村民生活更舒心更便利,收入更多。”自從咖啡風情小鎮開放之后,便吸引了大批游客,毗鄰小鎮的侯臣村村民搖身一變,成為風情小鎮里的保潔員、銷售員,甚至是超市老板、農家樂老板。以前的果園菜地也變成可供游客采摘、玩樂的農家田園。
如今,侯臣村規劃建設了“美麗鄉村”項目,將進一步發展當地的鄉村旅游業。侯臣村村民蔡親袖告訴記者,通過引進公司,農民入股的模式進行美麗鄉村改造的侯臣村,平均年收入已經超過2萬元,部分村民通過搞第三產業(農家樂、飯館、茶藝館、特色產品超市等)和現代高效農業(石榴和木瓜種植基地等),年收入輕輕松松達到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
“收入增加了,幸福感也在增加。”在工作之余,喜歡跳跳舞唱唱歌的梁大姐表示,當她住在花了40多萬蓋起的自家樓房里,在大棗基地和咖啡作坊里被游客爭相邀請合影時,她感覺到無比的幸福和滿足。
2015年4月21日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與澄邁縣戰略合作備忘錄暨侯臣村美麗鄉村項目合作簽約儀式在澄邁縣福山鎮舉行,海南廣電與澄邁縣強強聯手、合作發展鄉村旅游的一次大膽創新和積極探索,雙方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和資源,將“侯臣美麗鄉村項目”建設成海南“旅游特區”的一個成功范例。
3 綠色低碳創建美麗家園
黨的十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改善人居環境的戰略要求,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了“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戰略部署。澄邁縣迅速行動,貫徹落實黨的戰略要求和部署,以發展“三農”(農村、農業、農民),改善農村生產、生態和生活為抓手,多措并舉,全面推進該縣“美麗鄉村”建設。
2013年,澄邁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楊思濤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澄邁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總體方案》,提出“示范引領、打造品牌、連點成帶、全面推進”的思路建設美麗鄉村。到2015年,建成6條美麗鄉村帶,力爭全縣99個500人以上的村莊達到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要求。
美麗源于規劃。為了科學有序地開展建設工作, 澄邁縣提出了“五個結合”工作原則和“五化”標準,“五個結合”即是建設美麗鄉村要和推進城鄉一體化、文明生態建設、文化建設、農村可持續發展、農民增收結合起來。“五化”即是環境凈化、閑地綠化、村莊美化、村道亮化、布局優化。
為最大限度節約資源地城鎮化,澄邁依據縣、鎮、村三級規劃,綜合考慮各個村莊不同的資源優勢、區位條件、文化底蘊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突出特色,按照“示范引領、打造品牌、連點成帶,全面推進”的思路建設美麗鄉村。
例如福橋帶中的白堂村、敦茶村,這2個相鄰村莊都是以種植香蕉和檳榔為主,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福山鎮政府對2個村莊進行了路面綠化平整、垃圾中轉運輸、房屋立面改造等工程,2個村莊煥然一新。村民也不亂扔垃圾污染了,房屋全部刷漆以香蕉、檳榔為圖標,各有特色。
一是部分干部群眾在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個別干部卻簡單地認為美麗鄉村建設就是建新村、建新房,也有的人認為就是單純打掃衛生、美化環境,還沒有真正理解美麗鄉村建設的豐富內容和深刻內涵。二是基層干部群眾還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一些地方宣傳教育不到位,發動群眾不夠,群眾的主體意識還不強,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還比較弱,主體作用發揮得還不夠充分。三是農村集體經濟薄弱制約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開展以來,許多村新建了一些景觀和設施,但后期后續的資金如果解決不好的話,勢必影響到美麗鄉村建設的整體推進。四是涉農資金整合還不到位,美麗鄉村建設的合力還沒有真正形成。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資金整合難度較大,難以統籌安排使用。自上而下沒有建立專門的議事協調機構,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農辦單打獨斗唱獨角戲的現象。由于歷史和政策原因,一些市轄區下轄的行政村,比如我市湖濱區的一些行政村,雖然美麗鄉村建設搞得很有特點,但還進入不到省級示范村行列,享受不到省財政獎補的優惠政策。
建設美麗鄉村,是一項接地氣、合民意、為民辦實事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必須持續做好美麗鄉村建設這篇大文章,努力打造具有豫西特點、田園風光、宜居宜業、民富村美的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為扮靚創新開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諧、生態宜居__提供強力支撐。
(一)突出規劃先行,讓干部群眾明白美麗鄉村建什么。科學合理的規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前提、基礎和保障。在規劃上要按照“五規合一”的要求,堅持宜大則大、宜小則小、豫西特色、田園風光的基本思路,注重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指導性、持續性,彰顯豫西民居特色和生態文明,體現“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真正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風光,實現自然美、構建美、人文美的有機統一,真正傳承歷史文化,體現鄉村特色,反映時代特征,引領科學發展。
(二)突出產業支撐,讓干部群眾明白美麗鄉村重什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產業是核心、是根本、是關鍵,沒有產業支撐,美麗鄉村建設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提升特色農業,堅持用工業的理念、市場的意識、科技的支撐,以抓大戶上規模、抓特色建基地、抓服務建體系、抓龍頭促工貿、抓典型帶全面為基本路徑,進一步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推動農村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要拓展新興產業,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傳承優秀文化緊密結合,巧借山水、盤活資源、經營村莊、繁榮文化,深度挖掘__縣西張村鎮人馬寨等傳統文化保護村落中凝結的文化因子,加快構建以重點景區為龍頭、骨干景點為支撐、“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為基礎的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格局。要壯大集體經濟,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股份制改造,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經濟支撐,形成環境美化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
規劃引領優先。始終把規劃引領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前提,秉承“精而特、生態與文化并重”理念,做到依山就勢、天人合一、記得住鄉愁。圍繞梵凈山規劃建設鄉村旅游示范點,圍繞公路沿線規劃建設民族特色村寨,圍繞園區和城鎮規劃建設生態移民安置點,建成寨沙侗寨、云舍、提溪土司城等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美麗新村。
生態保護優先。始終把生態美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立足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加強對自然山水、田園風貌、文化脈絡的保護,堅守村寨規劃“紅線”,耕地保護“黃線”,林地保護“綠線”,水體保護“藍線”,讓鄉村山水環繞,山清水秀。
文化傳承優先。始終把文化傳承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靈魂,結合民族特色、文化特色,著力尋找歷史腳印、歷史脈絡、民族民俗文化,促進人與自然、物質與精神、生產與生活、傳統與現代相互融合。
抓好“三個環節” 力求實現村村發展
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緊扣全縣大旅游、大生態、大健康、大產業布局,重點規劃建設了一批縣鄉示范點,通過抓點帶面、抓兩頭帶中間,實現鄉鄉都有示范點、村村都有大變化,力爭5年實現全覆蓋。
先易后難、重點突破。對基礎條件好、帶動能力強、群眾積極性高、投入少見效快的村寨優先建設,對事關全縣發展的重要節點優先突破。位于梵凈山與江口縣城間的云舍村距縣城3公里、梵凈山景區10公里,對云舍美麗鄉村示范點的率先打造,提升了梵凈山旅游服務功能,云舍村2015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A級景區、貴州十佳美麗鄉村。
產業支撐、資金整合。建設美麗鄉村,資金保障是前提,產業支撐是根本。江口縣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山地特色農業等產業,基本實現村村有產業帶動。采取項目整合配套、部門幫戶支持、金融貸款扶持、群眾自主籌措的方式,有效解決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難題。2014年以來,全縣整合各類項目資金2.6億元,撬動社會投資近10億元,打造美麗鄉村示范點25個,發展產業示范基地近60個,新開辦農家樂256家。
結合“三個重點” 力求實現人人小康
結合脫貧攻堅。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互動發展,以美麗鄉村發展促進脫貧攻堅,以脫貧攻堅成果檢驗美麗鄉村成效。結合金融扶貧、旅游扶貧、生態扶貧,幫助貧困群眾貸款1600多萬元打造寨沙侗寨,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不足3000元躍升到3萬元,群眾房屋由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直接增值10倍以上,大幅提升了群眾財產性收入,既成為江口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樣版,又是旅游扶貧與金融扶貧互動發展新典范。
結合鄉村治理。圍繞縣域是景區、通道是景觀、村寨是景點、庭院是農家樂目標,大力開展村民自治、城鄉村寨整臟治亂,統籌推進鄉村垃圾、污水處理建設,實現天藍、地綠、水清、氣凈。
以“和興家園、美麗鄉村”為主題,落實好年縣美麗辦分配給我鄉的前楊村美麗鄉村建設點,將其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以農民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整潔房、居優美鄉村、樹文明新風、享和諧社會為基本目標,大力推進前楊村生態整改提升工程、垃圾分揀場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森林村莊建設、農家樂發展、村前屋后清潔家園建設等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確保鄉美麗鄉村建設走在全縣前列。
二、基本原則
美麗鄉村建設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因地制宜,結合創建村實際,制定規劃,做到無規劃不動工。結合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努力挖掘本土文化底蘊和自然風光。
三、建設內容
1、制定美麗鄉村建設規劃
委托科技學院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體現“二特、三化”建設內容。結合地方特色突出鄉土文化氣息和鄉村美麗風光。保護和開發古道、古樟、古祠堂等具有歷史和紀念性建設。
2、加強村莊整治和清潔家園工作
在整鄉整治的基礎上整體推進道路硬化、垃圾處理、衛生改廁、污水處理、村莊綠化等工作,不斷完善建設提升我鄉基礎設施,改造公共服務設施、民生工程、鄉容鄉貌等工程項目。建立清潔家園村規民約和長效管理機制,對保潔員實行績效工資,并積極探索農村清潔家園管理新途徑。
3、村級財務規范
在美麗鄉村全面推進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村級財務規范化。采取農村集體三資,統一資金賬戶、統一財務制度、統一票據管理、統一聯簽聯審、統一結報時限、統一村帳公開和統一信息歸檔等7個統一制度。
4、注重農村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經濟發展
積極發展農業生態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經營,加快建設楊梅、吊瓜、生豬等優質高效的農產品基地。充分利用南黃古道這一自然資源,完善南黃古道風景點,開發南黃古道游步道,建設農產品展銷長廊,開展紅楓節節慶活動,并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前楊村農家樂發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為使“美麗鄉村”能順利有序的開展,我鄉成立了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鄉農辦,具體負責“美麗鄉村”建設的計劃安排、指導協調和督查考評等日常工作。并結合本地實際,周密制定前楊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明確責任人,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抓調度,確保“美麗鄉村”建設取得實效。
2、不斷加大各方資金投入
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的重點建設項目,主要為推動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以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發展原則是以人為本,因此,必須改善民生,注重生態建設和社會管理,并做好環境保護。所以,鄉村的規劃設計顯得尤其重要,鄉村規劃設計主要包括農村的社會服務在基礎設施等完善以及農村用地的結構布局規劃,本文主要從這兩個方面對“美麗鄉村”的規劃設計進行探討。
1“美麗鄉村”的規劃思路
我國的“美麗鄉村”規劃思路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從一開始的鄉村物質建設規劃轉變為鄉村綜合發展規劃,將建設新農村轉為新農村經濟社會環境的綜合建設。②在進行鄉村規劃設計時應將富民、宜民以及和諧作為規劃的重點,提高鄉村的功能轉型速度,實現鄉村功能的快速升級,營造鄉村美麗的自然風景,提升鄉村的環境質量;對于農村的主要產業應促進聯合合作,提高產業的收益,對于農村的一些大項目應盡量落實,實現項目的快速發展;另外,對于農村的一些產業,應根據不同地域的不同情況,提煉出一些獨具特色的產業,并打造成地方性品牌,推出地方性的產業文化。在對“美麗鄉村”進行規劃設計時,必須對建設的質量和數量、持續發展和階段建設、村建與民富、內涵和特色等幾大關系進行重點處理。①應具體體現出村莊項目建設的實質內涵,從村民的意愿和需求角度出發,進行美麗鄉村的規劃,同時應注意社會發展規劃的統籌工作要做好;②在進行農村項目的規劃建設時,不能太注重項目建設的多少和大小,而應從村莊村民的角度出發,考慮為村民和村莊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③在進行“美麗鄉村”規劃時,應注重民富和村建,并使之形成互動機制,建設好宜居新村,并在此基礎上做好農村產業的發展研究,并對農村的用地空間進行規劃落實,主要體現出促進農村村民精神和物質的共同[1]。
2“美麗鄉村”的規劃理念
(1)在進行“美麗鄉村”規劃時,應遵循統一規劃、并村共富、整合資源的規劃理念。有些村莊非常富裕,而鄰近的村莊比較貧窮,因此兩個村莊可以合并,利用富裕村莊的產業資源來推動較為貧窮的村莊經濟的發展,改變貧窮村莊產業資源缺乏的被動局面;同時,解決富裕村莊勞動力資源缺乏的問題,利用經濟比較落村莊的勞動力資源來彌補經濟比較發達的村莊的勞動力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對貧窮村莊和富裕村莊的經濟福利以及空間資源進行全面的整合,開創村莊建設新模式,利用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進行“美麗鄉村”的統一建設,優化農村的產業資源,提高農村居民的經濟收益。另外,應對配套、布局以及建設等進行全面而有效的整合規劃,并且,在對貧窮村莊和富裕村莊進行統籌規劃管理的前提下,注重每個社區的設施和經濟增長項目布局,實現并村共富。(2)在進行“美麗鄉村”在規劃設計時,應注重全域美景、互動發展以及產業興村的理念。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依賴于產業資源的優化和發展,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基本路徑。對農村突出的產業資源進行合理規劃,發揮其核心作用,促成經濟鏈式的產業經濟。①對農村的農業園進行規劃設計,在滿足觀光旅游的基礎上,提升農業產品的產量,同時做好旅游線路、產品、基地設置的規劃設計,提高農村的農業規模和內涵;②促成農村工業經濟產業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比如在農村建立家具產業基地等,建設完整的木材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的產業鏈,并在此基礎上建設可供觀光旅游、購物休閑的“美麗鄉村”,為農村人口提供創業和就業的機會,引入外來人口進行消費,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通過建設農村產業鏈,提高農村知名度,增加農村的創業就業競爭機會,以回饋農村的經濟良性循環發展。比如有著“中國十大名村”之稱之一的東陽市南馬鎮花園村,該村位于浙江省中部,東面是橫店鎮,北邊是東陽市區,地理條件優越,總人口4476圖1花園村紅木家具生產基地人,主要產業有地產、紅木家具(見圖1)、基礎材料、高效農業、以及食品服裝等,且花園村通過進行產業資源的整合,完成了品牌名村商貿休閑旅游產業的建設。
3“美麗鄉村”的規劃設計
在對鄉村進行“美麗鄉村”的規劃設計時,應具體結合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比如地理條件、經濟現狀、人口數量、人口結構以及產業資源等,對該地區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進行明確,并對該地區的“美麗鄉村”規劃主題進行設計。由上文對“美麗鄉村”規劃設計思路和理念的論述可知,“美麗鄉村”的建設應遵循“產業驅動、功能升級以及節約高效”的創新理念和規劃機制,對不同地區的農村建設進行整體性的規劃。從全面整體的角度來對不同地區的農村進行用地布局、項目建設、生態美景、功能配套等方面的規劃設計。3.1“美麗鄉村”的用地布局規劃設計。首先,因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地理特點,結合該地區的產業資源和其他具體情況,建設該地區的發展元素,進行用地布局的規劃設計,如圖2所示,為我國十大名村之一的浙江省花園村的用地布局規劃設計。該村主要從產業發展、有機整合、塊區增長以及用地建設的角度去考慮整體用地布局的規劃設計。從用地的整體空間上對地理性質進行改造提升,對整塊的土地進行整體性的開發,對該村的商業金融和政治文化加強建設。另外,花園村將東永二線、東永一線和花園大道作為該村主要發展的核心地帶,并規劃為四大產業發展區,結合居民現狀規劃服務半徑,對該村的社區進行有效整合,最終建設了六代居住塊,還對該村的用地布局做了合理的規劃[2]。3.2“美麗鄉村”的生態景觀規劃設計。結合“美麗鄉村”規劃思路和規劃理念,對不同地區的農村生態環境進行建設。①應將農村的生態建設和村莊的基礎建設一起進行規劃,提高農村的生態環境質量。比如浙江省花園村,實施了“退宅還耕”的政策,對該村的主要生態節點以及景觀地帶進行生態規劃建設,并基于該村的生態功能建設提出了相應的規劃要求。②對一些棚戶區的地塊、或其他閑置地塊以及邊角地塊進行規劃設計,融入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產業資源,促進農村產業資源的發展。3.3“美麗鄉村”設施配套規劃設計。在對鄉村單位進行設施配套規劃設計時,應以本地區的社區功能為規劃設計的依據,做好鄉村單位的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提高我國鄉村單位的人民生活品質。首先,鄉村單位應根據具體的用地布局和地塊的功能結構,整合相應的道路交通,進行基礎設施規劃;按照鄉村單位的“美麗鄉村”發展目標,規劃設計相應的鄉村單位社會服務設施,主要包括休閑娛樂和文化活動等社會服務功能設施的規劃設計。3.4“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規劃設計。鄉村單位要實現相應的健身目標,就必須做好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作為“美麗鄉村”的規劃要點,應明確建設項目的建設內容、空間布局、實施步驟等。鄉村單位的項目建設規劃一般有農業示范區、木材產業基地、休閑娛樂公園以及旅游產業聚集區等[3]。
4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論述了“美麗鄉村”規劃設計的思路和理念,并結合我國綜合發展規劃理念對我國鄉村單位的“美麗鄉村”規劃設計進行了探討,主要包括項目建設、生態景觀、用地布局以及配套設施的規劃設計,以供同類項目的參考。
作者:洪卉 單位:江西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參考文獻
二、總體目標
通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探索建設幸福和諧的發展思路,著力推進“規劃建設有序、村容村貌整潔、配套設施齊全、生態環境優良、鄉風文明和睦、管理機制完善、經濟持續發展”的建設目標,結合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標準,借助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平臺,全力抓好城關鎮塔地村、大章村,北冶鎮關址村,石井鎮龍潭溝村,磁澗鎮禮河村,五頭鎮馬頭村等6個試點村建設,使集聚經濟和人口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群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科學規劃。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把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業產業化、旅游生態化、文化特色化、產城一體化有機結合,按照產業優勢、新農村建設、土地流轉、公共服務和生態規劃“五規合一”的要求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使三產發展和經濟、生態、人居功能相復合,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二)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農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首位,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整合社會力量,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共同描繪美麗家園建設的藍圖。
(三)堅持生態保護為重點。發揮自然環境優勢,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注重挖掘傳統特色產業、人文、山水環境等特色資源稟賦,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特色布局,高標準打造美麗鄉村生態精品村鎮。
(四)堅持整合力量。把建設美麗鄉村工作與建設特色鄉鎮旅游、農民住房改造、垃圾污水處理、社區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機結合,實施美麗鄉村驅動戰略,通過項目帶動、整合資源、合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五)堅持分步實施。立足各村的優勢和經濟發展狀況,合理確定建設目標和建設時序,分步實施、分類指導。要按照產業支撐型、搬遷集聚型和整治提升型等建設模式,在繼續抓好市確定的關址、塔地、大章、龍潭溝、禮河、馬頭等重點村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著力使正村鎮新家園、磁澗鎮蘭豐社區、城關鎮翠屏社區、五頭鎮舜王社區建設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行列。其他鄉鎮也要自行確定1個美麗鄉村示范點進行科學規劃和高標準建設。
四、建設內容
(一)科學編制規劃。對美麗鄉村建設,要廣泛聽取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尊重人民群眾的意愿,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嚴格按照“生活宜居、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的要求,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進一步細化區域內經濟、產業、人口、生活、服務的功能定位,完善配套垃圾、污水、改廁、醫療、學校、超市、綠化等項目,科學規劃村莊人居建設布局,嚴格執行規劃。凡是美麗鄉村示范村的建設項目,必須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實施,確保項目有序推進。
(二)優化人居環境。按照“村容整潔環境美”的要求,突出重點、連線成片,以凈化、亮化、綠化、美化為重點,持續深化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一是治理垃圾污水。全面推進“戶收集、村運輸、鄉鎮填埋”垃圾集中處理的模式,合理設置垃圾中轉站、收集點,做到戶有垃圾桶,自然村(組)有垃圾池(箱),鎮有垃圾填埋場,確保鄉村清潔。著力整治和規范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無害化衛生廁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衛生公廁。大力推廣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利用沼氣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濕地等方式,開展農村污水處理。二要集中亮化美化。根據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補植、封育等措施,進一步優化美化森林景觀,特別是公路沿線沿河兩側的綠化景觀帶改造,提高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要堅決拆除違章、私搭亂建的建筑物,對空心院落、殘墻斷壁進行全面整治和美化。充分利用村莊空閑地,建設休閑小游園。規范村莊電力、通訊等線路,徹底清除有礙觀瞻的小廣告等視覺污染,促進村莊規范、整潔、美觀。三是改造危舊房屋。結合危房改造和搬遷扶貧等建設項目,積極實施自然村搬遷撤并,切實加強農村戶建房的規劃和政策引導,節約土地資源。
(三)配套基礎設施。著力完善美麗鄉村道路、供排水、垃圾污水處理、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向美麗鄉村延伸。一是完善農村道路、供排水、供電、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達到給排水系統完善,管網布局合理,飲用自來水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入戶率達100%。主干道和公共場所路燈安裝率達95%以上。對通往美麗鄉村試點村的主干道以及村鎮主要出入口,要突出地域美麗特色,建設景觀風貌。二是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標準化衛生室、多功能學校、文體活動中心、幼兒園、便民連鎖超市、室外健身活動場所、金融服務機構等公共設施建設,做到農民群眾小病不出村,購物有超市,學習、娛樂、健身有場所的標準要求。三是進一步強化農村衛生保潔制度和隊伍建設,健全農村衛生保潔長效機制。要組建專業保潔隊伍,按標準配套保潔人員,落實必要的保潔經費,加強對農村環境衛生和公共設施的長效管理。積極探索和推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借鑒城市環衛保潔的經驗,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引導和發動農民群眾積極籌措垃圾處理費用,增加有效投入,促使村莊衛生保潔走上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四)發展村級經濟。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挖掘發揮當地產業優勢,做大做優特色農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發展生態農業。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積極探索養種一體的農業發展新模式,做大做強正大集團、鵬云農業、綠爾科技等農牧業示范項目,大力發展中藥材、核桃、辣椒、櫻桃、玫瑰等特色種植業,推動畜牧業和種植業融合發展,增強特色產業、主導產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二是發展生態旅游業。發揮農村山水秀麗風光、歷史文化多樣、人文底蘊深厚等優勢,以重點景區為龍頭,以骨干景點為支撐,做活山水景,做深農家樂,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生態旅游業。擁有獨特的自然生態條件和山水景觀的鄉村,要增強自然休閑特色發展生態旅游,將傳統農耕模式逐步引向現代高效農業、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特色農莊等附加值高的鄉村旅游發展。三是壯大集體經濟。加強管理并激活農村“三資”,引導發展“資產型”、“服務型”等形式的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
(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不斷優化村干部隊伍結構,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組織保障。深化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全面推進村務公開制度,按照“四議二公開”工作法穩妥推進村級管理機制,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合理調節農村利益關系,有序引導農民合理訴求,有效化解農村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深入開展村級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開辟文明櫥窗等農村文化陣地,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工具和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知識宣傳,積極開展創建“文明戶”、“好婆媳”、“好妯娌”、“衛生庭院”等群眾性活動,促進農村文明新風尚的形成。開展農民工轉移就業、農業實用和農民創業等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綜合素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組織領導,縣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直相關部門和各鄉(鎮)產業集聚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委農辦,負責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督查指導。各鄉(鎮)、產業集聚區和行政村也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負責抓好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落實。
(二)明確部門職責。美好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通力協作,共同參與。項目實施由相關部門牽頭負責,各級各部門要結合職能,各負其責,加強溝通,協調一致,形成合力。環保局負責美麗鄉村示范村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局負責“美麗鄉村”示范村的詳細建設性規劃;愛衛辦負責農村改廁項目;財政局負責建設項目資金整合籌集,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投入力度;住建局負責鄉鎮垃圾中轉站和農村垃圾填埋場建設;水利局負責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和農業項目水利配套設施建設;農業局負責農業產業化發展及沼氣建設;林業局負責綠化工程;扶貧辦負責扶貧搬遷項目。各相關部門要結合部門實際,研究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合力推動此項工作。各試點村村委會要切實履行好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的決議,做好美麗鄉村建設的宣傳發動、組織實施和管理服務等工作。
3月20日至25日赴浙江大學參加了**市美麗鄉村建設建設專題培訓班。為期5天的培訓,主要學習了浙大名師講授的《新常態綠色化理念下的農業農村發展》《建設美麗鄉村打造新農村建設金名片》《新型城鎮化視角下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與規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課程,并現場觀摩了德清縣五四村、莫干山洋家樂、桐廬縣荻浦村和環溪村、安吉縣橫山塢村、XX外桐塢村等美麗鄉村。學習培訓期間,本人結合薛城市美麗鄉村建設,帶著疑惑學,帶著問題學,切實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維。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在思想上實現“三個轉變”。一要從匆忙建設向規劃引領轉變。浙江省在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中,始終堅持規劃先行、科學規劃,在村莊整治初期就用七分力量抓規劃、三分力量搞建設。我們搞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學習浙江經驗,堅持規劃優先,切實做到不規劃不設計,不設計不施工,始終把高標準、全覆蓋的建設理念融入到規劃中,用規劃設計提升建設水平。二要從同質發展向分類實施轉變。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堅持“整體規劃、分類指導、逐步實施”的推進原則。浙江結合市域內鄉村自然稟賦、市位條件、經濟實力、生活習慣等不同層面的差異性,從山市農村先行試點,逐步向平原、丘陵地市農村延伸,由中心村創建向規劃保留自然村創建延伸,最終實現全覆蓋。我們也要按照這一原則,對市域內村莊進行科學劃分,分類實施,突出特色,確保不千村一面和同質化。三要從政府推動向農民主動轉變。浙江省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始終堅持“誰受益、誰投資,誰參與、誰享受”的原則,積極引導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主動參與創建。這幾年,我們搞環衛一體化、生態文明鄉村建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動群眾不夠,干部抓得緊、群眾看熱鬧。下步,必須在發動群眾上下功夫,著眼建立共建共享機制,讓群眾參與規劃設計、參與投資建設,真正把群眾的創建積極性調動起來。
二、在工作上突出“三個重點”。一要堅持硬件打底。抓美麗鄉村建設關鍵要從基礎設施建設抓起。我們參觀的浙江省美麗鄉村,排污排水、道路硬化、綠美亮化等硬件設施都非常完善,生活舒適度和便利度與在城里基本沒有市別,還享受到了城里享受不到的生態環境。這方面,這幾年我們市也下了很大功夫,農村硬化道路戶戶通率達到80%以上,環衛一體化實現全覆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三改五化”工程(改水、改氣、改廁和硬化、亮化、綠化、美化、文化),農村面貌的到有效改善。下步要繼續在硬件建設上狠下功夫,讓農村人就地過上城里人生活。同時,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順序實施好硬件建設,先建好地下排污排水管道,再實施地上硬件建設,堅決避免重復浪費建設。二要著眼留住鄉愁。這次學習考察的美麗鄉村盡管各村條件不盡相同,但他們沒有一味追求大拆大建出新出彩,而是在不破壞原生態資源的基礎上,尊重農民意愿,注重融入現代文明氣息,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因勢利導;特別是注重打文化牌經營村莊,充分挖掘歷史遺跡、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人文元素,有效避免了“千村一面”。我們搞美麗鄉村建設也要尊重農民意愿,尊重村莊原始風貌,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強迫命令,不辦形象工程;要堅持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并重,加強農村民俗、民情、民間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保護和創新,最大限度保護鄉村的歷史文脈和自然景觀,突出土味、農味和野味,保持鮮明的鄉村特色,讓村民記得住鄉愁。三要堅持產業夯基。美麗鄉村建設名義上是美麗鄉村,實質上則是美麗經濟。抓美麗鄉村建設,關鍵在于農村有產業、村集體有收入,才能有持續的資金投入到村莊建設中去;否則,僅靠上級資金投入注定難以持續。我們參觀學習的德清縣五四村土地全部流轉出去,每年村集體有二百多萬的收入;安吉縣橫山塢村竹子、白茶等產業全國聞名,莫干山的洋家樂較好地帶動了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這些產業都為村集體帶來了大量收入。因此,我們搞美麗鄉村建設,最根本的要發展好農村產業,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的思路,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要求,加快發展壯大農村產業,為持續抓好美麗鄉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