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7:11: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投資機會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12)03-0050-05
一、合成橡膠產業發展現狀
2010年全球合成橡膠消費量達到1385.8萬噸,較之2009年的1194.1萬噸同比增長16%,反映出全球汽車和輪胎需求的強勁復蘇。2010年的生產量1400.20萬噸,產略大于需,但基本處于協調平衡狀態。具體到國家和地區的合成橡膠產業,產需并不平衡,多數發達國家及個別新興國家多為大進大出,進出口貿易占到生產和需求的50%~80%[1]。
(一)生產情況
2010年世界合成橡膠1400.20萬噸的生產量,創造了世界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5%(見表1)。
我國是合成橡膠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 2001年生產量首次超過100萬噸,此后每年以雙位數增長。我國也是唯一一個近乎沒有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一直保持合成橡膠生產增長的國家。2007年超過200萬噸,到2010年達313.68萬噸,已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歷史上,技術一直領先世界、產量長期位居全球之首的美國,合成橡膠最高年產量曾達260萬噸,近10年來則處于下降狀態,2010年走出金融危機影響,產量也僅為232.2萬噸。日本從2004年的160萬噸升至2007年的165萬噸,受金融危機影響,先下降后上升,至2010年產量為157.8萬噸,同比增長21.09%。
俄羅斯也是世界合成橡膠生產大國,1990年之前,合成橡膠年產量曾達到250萬噸,位居當時世界之首。1991年前蘇聯解體后直線下降,至2004年才恢復到百萬噸之上,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產量同比下降14.76%,2010年產量上升至115萬噸,同比增長18.79%。德國是繼金融危機后同比增長最快的國家,2010年同比增長25.84%。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新興國家韓國,近年來一直平穩快速發展,已由1997年的54萬噸升至2010年的121.93萬噸。
上述年產合成橡膠分別達40萬噸以上的8大國家,年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1%,其中中國313.68萬噸占全球的23%,成為拉動世界合成橡膠生產發展的主導力量[1]。
(二)消費情況
2010年全球合成橡膠消費量達到1385.8萬噸,較2009年的1194.1萬噸,同比增長16%。幾年來,世界主要國家合成橡膠消費情況見表2。
我國已是世界第一合成橡膠消費大國,遠超美日等國家,約為美日俄韓德法6國總的消費量。中國合成橡膠的消費量處在不斷增長的跳躍狀態,2004年占全球的20%,2007年約占全球的28%,2011年已占全球的33%。
(三)進出口情況
目前,中美日俄韓5大合成橡膠百萬噸生產消費國中,除中國為橡膠大進口國,其他均為大輸出國。世界各國合成橡膠進出口情況見表3。
由表3可見,美國與韓國是最主要的合成橡膠貿易輸出國,出口量分別占該國橡膠產量的50%、86%。
2010年中國合成橡膠總進口量為157.65萬噸,較2009年同比增長6.64%。由于近兩年世界石油市場的動蕩,石油價格連續飛漲,造成合成橡膠原材料價格也一揚再揚,2010年我國合成橡膠進口總金額為426815.50萬美元,同比增長42.69%,進口平均價格為2726.73美元/噸,同比增長33.81%。中國在世界合成橡膠市場上處于需求方的地位,進口依存度高,使得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四)合成橡膠產業鏈
合成橡膠采用不同原材料可以合成不同的種類,其上游原材料可以追溯到丁二烯、乙烯、丙烯等烯烴以及石油、天然氣。其下游產品是各種橡膠制品,包括輪胎、膠鞋、日用及醫用橡膠、再生橡膠、橡膠板、橡膠管、膠帶等,其中輪胎汽車工業是合成橡膠的主要消耗市場。合成橡膠產業鏈簡易圖見圖1。
我國合成橡膠下游產品消耗中,52%的合成橡膠用于輪胎制造業,橡膠板、管、帶制造業為13%,橡膠零件占10%,橡膠鞋、靴占9%,日用及醫用橡膠制品占4%,再生橡膠占3%,其他橡膠制品占9%[6]。可以看出汽車輪胎制造業是合成橡膠最大的消費市場,占合成橡膠總消耗量的一半以上。合成橡膠制品消費結構見圖2。
(一)合成橡膠產量預測
合成橡膠的市場需求量和產量隨時間推移呈現上升趨勢,本文選用二次指數平滑法進行預測。經過試算,一次指數平滑系數和二次指數平滑系數均取0.95。2004-2010年我國合成橡膠市場產量見表4。
根據公式計算參數值,得,進而產量預測方程為:
(二)合成橡膠需求量預測
對需求量的預測,必須明確一點,從經濟意義看,需求量并不是一直增長,隨著市場的飽和,需求量將會出現一個峰值,故指數平滑只能作為近幾年的一個粗略測算,若找尋需求量的峰值點需用其他方法進行預測,指數平滑將不再適用。2004-2010年我國合成橡膠市場需求量和平滑值見表6。
同理,根據公式計算參數值,并調整,得,進而需求量預測方程為:
一、背景分析
河南是全國小麥、棉花、油料、煙葉等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食品工業大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9、油料產量占全國的1/7、牛肉產量占全國的1/7、棉花產量占全國的1/6。其實綠色產品行業在河南省并不是一個新型的行業,河南已經有了自己的品牌“雙匯”等,但是我們現在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繼續促進該行業的發展。
現在國家一直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這無疑是給河南省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好這一有利時機來發展呢?最關鍵且最有效的應該就是利用河南省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的優勢,積極發展綠色產品行業。
二、相關可行性分析
(一)資源條件分析
在資源方面,河南省發展綠色食品行業的資源相對比較豐富。首先是食品行業的原材料豐富,很多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可供加工的農產品。如開封的西瓜、信陽的毛尖茶、西峽的獼猴桃,還有諸如道口燒雞、華英鴨、桶子雞等肉類產品。特色農業為綠色食品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條件。其次是人力資源,河南省是我國第一人口大省,由于自古以來都是農耕文化,因此有很大一部分農村自由勞動力待業在家,而這些閑置勞動力可以為河南省的綠色食品行業的發展提供豐富而又廉價的勞動力。再次是土地資源,河南省是我國中原五省之首,境內平原面積廣闊,適于綠色食品行業的原材料的種植,且處于半干旱地區,夏季不易產生洪澇災害,這些也會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另外河南省農村人口占多數,農村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及農副業發展也比較迅速。這些都為河南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二)技術條件分析
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技術驅動主要通過制定并執行綠色食品技術開發和推廣政策,加大對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生產資料開發技術、貯運和保鮮技術開發的資金投入,政府要積極引導科研機構進入綠色食品領域,加快綠色食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三)節能措施
在節能方面,主要就是節水。河南省地處半干旱地區,水資源不如南方地區和東北地區豐富,因此綠色產業的良性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節水工程的開展。這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農業方面,可以仿照以色列的滴灌技術,將灌溉水源經過地下管道輸送至植物根部,從而達到既節水又提高灌溉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畜牧業方面,可以才進先進的動物飼養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也提高飼養牲畜的質量。
三、項目評價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本身就是一項對環境有利的產業,另外該行業發展過程中也會想整個社會傳達一種那綠色、健康、環保的理念,從而帶動整個社會對環境的保護。
另外河南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會帶動該省第三產業、勞動力就業、品牌效應等的發展,也會縮短農業大省貧富不均的現狀,增加農民的收入,帶動社會的消費增長,最終促進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增長。其簡單的傳導過程如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 就業增加 河南省經濟發展 農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上升國家經濟發展。
四、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1. 企業創新欠缺。河南省整體上的自主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科技進步與創新不適應經濟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
2、市場監管力度不夠,近些年來頻發食品安全問題,給大眾造成心理上的恐慌。如新近的蒙牛奶事件、河南雙匯瘦肉精事件等,這些都使消費者降低了對食品行業的信心。
3. 綠色食品市場體系不健全。問題主要存在于: 沒有形成營銷策略和促銷方式;銷售渠道、網絡不健全;缺乏整體宣傳力度;品種單一, 結構不合理。
4. 缺乏有效的法律保護。目前, 綠色食品生產與銷售, 僅僅依據《商標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遠遠不夠的。
5.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還遠遠不夠。雖然我國有了一定的法律和措施促進綠色食品的發展, 但是國家的支持力度還是遠遠不夠的。
五、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目前面臨的建議
針對以上的問題,本文分別給出了建議:
1.企業加強創新能力。比如引進國外在綠色食品創新方面的技術,促進綠色食品行業的規模效應,從而降低企業的成本,獲得競爭優勢。
2.國家加強對綠色食品行業以及現有的綠色食品品牌的監督與管理,防止綠色食品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和不正當競爭,保證食品安全,加強公眾對綠色食品產業的信心與認同,從而帶動綠色食品消費的增長。
3.優化渠道管理,增加綠色食品品牌接觸點。建議在大中型超市內設立綠色食品銷售專區,配合終端廣告,提高顧客注意力,設置專業導購促銷人員與顧客溝通。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單獨開設綠色食品專賣店、連鎖店,以增加終端品牌接觸點。
4.國家要加強綠色食品行業的法律建設。以法律來促進行業內部的將抗有序的競爭,保護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競爭力。
5.政府加強在經濟、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如:給綠色產品生產廠商以價格補貼,或者可以適當降低其所得稅率,從而使綠色食品廠家可以放心地擴大生產規模,進而促進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也快速增加。由于我國的主要能源是煤炭,因而導致煤炭的消費量急劇增加。據統計,過去十年,我國煤炭的消費量增長了4-5倍,如今已經超過了40億噸。同時,隨著近年來汽車數量的急劇增加,我國對石油的需求也呈快速增長的態勢。煤炭和石油的消費為我國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今霧霾、酸雨、粉塵污染已經成為了當前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因素,我國政府每年因為治污而投入的資金數以億計。嚴峻的現實迫切要求改變目前對于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過度依賴,轉而尋求清潔的可代替的能源。
一、我國天然氣行業的發展現狀
天然氣是當前三大化石能源之一,相對石油和煤炭,其主要優勢包括:污染少,環保性強。天然氣是礦物燃料中最清潔的能源。
其成分主要是甲烷和乙烷,它燃燒后所產生的主要是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與煤和石油相比,天然氣作燃料可以明顯減少環境污染。在城市燃氣中,使用天然氣取代煤制氣,二氧化碳排放減少25%,二氧化硫排放減少5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減少約40%。因而,極大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所以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連續幾年來消費量保持了快速的增長。據統計,從2000年至2011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6.44%。不過,盡管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得到了快速增加,但目前天然氣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比仍較低,2010年僅達到5.3%,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25%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11.2%的平均水平。因此,未來我國天然氣行業發展空間較大。據國家能源局有關人員介紹,“十二五”(2011-2015)期間我國將大力發展天然氣行業,通過發揮價格杠桿調節作用,鼓勵以氣代油,將天然氣占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提高至8%,并預計到2030年達到18%。為了提高天然氣供給,目前,我國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已相繼建成,“全長7378公里,項目總投資1250億元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業已全面開工。相信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必然會在今后帶動天然氣消費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從而也為該行業提供較多的投資機會。
二、天然氣行業投資機會
(一)城市管道燃氣業務
城市燃氣管道是輸送天然氣的基礎設施,隨著今后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天然氣供給數量的持續增加,天然氣供給的范圍將不斷擴大,未來使用天然氣的用戶也將越來越多,天然氣管道的鋪設距離將不斷增加,由此必然帶動城市燃氣管道投資的持續增加。當然,當前我國從事天然氣經營的企業較多,其中許多還是大的上市公司,如華潤燃氣有限公司、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中石油昆侖系燃氣公司等,他們不僅控制著諸如北京、上海、西安等一、二線城市的天然氣市場,而且許多三四線城市的天然氣市場也已經被他們所控制。因此,要想在城市燃氣管道項目上有所突破,立足于城市核心地區機會已經不多。一方面可以將投資眼光放置于城市規劃的新區、產業園區、開發區上,一方面可以選擇將燃氣管道的鋪設范圍擴大到城市周邊經濟實力較強的郊區或者縣級市上。
(二)汽車加氣(LNG)業務
據統計,自2010年以來,我國汽車年銷售量已經連續四年超過1800萬輛。由于使用天然氣的成本遠較汽油的低,因而當前大多數出租車和私家車都選擇將燃料由“油”改成了“氣”,從而產生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汽車加氣市場。同時一些車企為了增加車型競爭力,根據市場需要也開發出了許多油氣兩用的車型。據統計,目前我國使用燃氣作為燃料的汽車數量大概占有全部汽車數量的8%左右,以此推斷,僅加氣業務,每年創造的利潤總額都高達數千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份額,肯定會吸引眾多的投資者紛紛加入。加之現在汽車加氣業務不受城市天然氣管網的約束,大都未包含在城市管道燃氣特許經營范圍之內,而目前,我國建成的天然氣充氣站數量明顯偏少,市場缺口還較大,因而,未來汽車加氣也前景廣闊,投資價值極大。
(三)船用LNG業務
據有關研究報告指出,世界航運業每年消耗的燃油高達20億桶,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12億噸,為了應對環境問題,全球海事領域對有害物質排放要求日益嚴格,特別是一些排放控制區的設定,促使船東采取多種應對措施。于是,近年來,不少航運企業紛紛選擇將液化天然氣作為原油的替代燃料,不僅價格便宜經濟,提升了船企的利潤空間,而且較清潔、污染小,符合世界各國的環保要求。據測算,天然氣燃料發動機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比之柴油機低85%,二氧化碳排放量低40%,特別是在氧化硫、氧化氮與顆粒排放物上較之汽油和柴油燃料低的多,且每年使用成本能夠降低30%左右。當前,全球使用LNG作為燃料的船舶僅39艘,因而該領域發展空間廣闊,投資價值較大。
我國LNG動力船發展起步較晚,目前由于近海和內河污染問題日益嚴峻,群眾對此反應比較強烈。因此,加快傳統燃油動力船改進,使之使用LNG作為動力,應該是今后造船業的一個發展趨勢。為此,在該領域發展之初,加快該領域的投資步伐,及早搶占戰略高地,應該是當前天然氣企業謀劃的一個重點項目所在。目前,國內的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涉水該業務,如江蘇藍色船舶動力有限公司、湖北西籃天然氣有限公司、昆侖能源、北京中興恒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中有的致力于對船體動力的改造,使之能夠使用LNG作為燃料;有的致力于為LNG動力船提供加氣業務。目前,投入運營的LNG動力船已經產生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而且由于符合我國的產業發展政策,因而已經獲得了國家和地方在稅收、金融等領域的政策支持,并且許多高校的科研力量也加入到該行業中來,同一些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推動了相關研發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相信,隨著今后投入的不斷加大,該行業的前景將越來越廣闊。
(四)LNG儲備庫業務
由于未來天然氣消費規模不斷增多,需求不斷旺盛,增強液化天然氣儲備周轉能力非常必要。因而未來需要建立數量較多的天然氣儲備庫,包括LNG儲備庫和地下氣態天然氣儲備庫等,不僅可以增強用氣高峰時的調峰能力,而且可以利用不同季節天然氣的差價,獲得更多的價格利潤。目前,我國的天然氣供應還主要靠燃氣企業直接供應,尚沒有企業建立起較大的燃氣儲備庫,因而該項目具有較強的投資價值。不過由于天然氣存儲涉及眾多技術問題如密封、控溫等,因而對從事該項目的企業技術能力和資質要求肯定會非常高,同時天然氣存儲占地面積大,存儲容量多,因而具有較高的安全隱患,在管理、技術措施上稍有差池,就可能誘發較嚴重的安全事故。如2011年1月17日,吉林市昌邑區一棟樓發生一起天然氣爆炸事件,爆炸起因在于天然氣發生泄漏,由于該居民樓門窗緊閉,儲存的天然氣遇電器起火發生爆炸。巨大的沖擊波將附近十幾棟居民樓的門窗震碎,事故造成3人死亡29人受傷。可想而知,僅一戶居民樓漏氣引發的爆炸就造成如此重大的安全后果,如果存儲面積更大的天然氣儲備庫發生爆炸,其后果將難以預料。因而,投資該項目需要十分謹慎,必須要在解決了眾多安全和技術難題后,經相關部門和專家在選址和可行性方案予以充分論證后方能進行。
三、結語
總之,在當前我國謀求經濟發展戰略轉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前提下,以煤炭為主要燃料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經一去不復存在了。尋求更加清潔高效的新能源,共同保護我們的碧水藍天已經成為了今后能源戰略的一項共識。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總理在工作報告中莊重的承諾,要像對待貧困宣戰一樣向污染問題宣戰,已經表明了今后我國能源發展的趨向。而天然氣作為目前一種較清潔高效的燃料,相信在國家能源和產業政策的支持下,其在今后的開發和利用前景必將越來越廣闊,從而帶動相關上下游行業的共同發展。因而,在天然氣行業尚未充分發展階段,該行業具有極強的投資價值,尤其在汽車用氣和船舶用氣這兩個領域,目前投資企業還不是很多,在一些細分市場方面尚存在較大空白,投資機會較大。相信隨著我國天然氣行業的不斷發展,國內天然氣企業在諸多投資領域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參考文獻:
2011年,這一領域迎來井噴式增長。據投中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統計,2010年一年,披露57起案例,投資24.15億美元,投資數量及規模均達歷史最高水平。2011年至今已披露40起案例,投資總額達5.64億美元。2006年至2011年三季度,中國的農業行業共披露184起VC/PE投資案例,投資總額達50.19億美元。這還不包括產業資本在農業領域的投資。
素以“短平快”著稱的VC/PE為何青睞投資周期長的農業?達晨創投合伙人傅哲寬告訴《環球企業家》,農業的財務效應是吸引投資的關鍵。不僅如此,由于新興產業、消費服務等熱門領域投資競爭的激烈、以及投資空間的飽和,資本必將流向相對冷門的領域,農業領域是一個重要方向。投中集團分析師馮坡向《環球企業家》表示,農業自身投資價值的凸顯以及抗周期性,也對資本形成了較大誘惑。
黑馬已從細分市場里大量涌現。如國內肉雞產業龍頭企業福建圣農。2007年,達晨創投向其注資4600萬元。當年底,圣農的利潤就增長了3倍,凈利潤從5000萬元增長到1.5億元。三年半時間,達晨獲得了20多倍的回報。還有一批不太被人熟知的公司如晨光生物、天峽鱘業、天運林工等,也在細分領域迅速上位。
產業資本的胃口可能更大些。聯想控股、中糧集團、新希望等公司提出打造全產業鏈的農業發展模式,這種模式也被公認為未來農業發展的主流方向。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柳傳志說:
“聯想控股農業目前已經確定先從水果起步,逐步進入肉類、雜糧等項目,最后是糧食,是食品行業的全產業投資,涵蓋食品生產的整個產業鏈,最終打造一個統一的食品品牌。”
是時候充分重視和利用資本的力量了。可以預見,資本對農業企業的不斷過濾,會極大提高農業企業的生存能力,幫助其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精準農業”和全產業鏈發展的理想結果是,農民最終成為大規模協作中的“熟練技工”,并實現增收。
新消息是,2011年已有8支農業產業投資基金成立,而且數量超過歷年總和,總目標規模超過60億元。顯然,一場關乎中國農業轉型的大幕已正式開啟。
最先獲益者
誰能在大幕開啟時搶得先機?北京合眾資本公司管理合伙人陳立輝對《環球企業家》說:“VC/PE投資本質邏輯是選美。”這個邏輯的根本在于VC/PE定會選擇細分市場的領導者,或具備領導者潛力的公司。
晨光生物是潛力公司的代表企業。這家世界最大的辣椒紅色素生產供應商,主要從事辣椒紅色素、葉黃素、辣椒油樹脂和番茄紅素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生產、研發和銷售。2000年公司完成了改制,由集體企業變成了民營企業。2009年前后,晨光分別得到了深圳創新投、海達投資、達晨創投的青睞。2010年11月5日晨光上市,投資資金相繼退出,僅達晨就凈賺1775萬元。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晨光自己。2010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84億元,同比增長41.07%。如今,晨光辣椒紅色素年產量已占全球份額的一半,全國的三分之二。
大成食品(亞洲)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韓家寰向《環球企業家》表示,憑借某項技術領先可以很容易在細分市場讓企業走入正軌而且避免了價格戰之類的惡性競爭。這家臺灣的農業龍頭企業,在1990年收購了沈陽的一家飼料廠,從而正式進入大陸飼料市場。彼時,泰國正大集團在大陸飼料市場上獨占鰲頭,各地還有很多規模不等的飼料企業,市場空間并不廣闊。但大成憑借自己在豬仔飼料方面的優勢,很快取得了不錯的業績。2011年前6個月,其飼料收入20.34億元,占大成總收入的40.2%。
類似的企業還有很多。如亞洲最大的季戊四醇生產經營企業輝豐股份、國內最大的氨基甲酸酯農業生產企業湖南海利、國內低聚果糖產銷量最大企業量子高科、國內氟磺胺草醚產銷量最大的企業江蘇長青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大都在某一個特定領域里,憑借技術的領先和投資機構的介入,讓它們能夠迅速上位。
馮坡表示,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農業發展相對滯后,未來在生物農業、農業裝備、品牌農業、休閑農業、農業流通這五個大領域里都存在機會。不過,就目前投資特點看,熱點由產業鏈兩端(產前及產后)向產業鏈中端延伸,也就是產中的種植、養殖等領域投資增多。
全線出擊
盡管細分市場里的部分企業已嘗到了甜頭,但農業投資周期和產業鏈過長的特點也讓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開始關注全產業鏈模式。“特別是在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升的今天,這種模式正在被消費者所認可。”馮坡說。
好處顯而易見。全產業鏈即按照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在縱向上實行產加銷一體化,將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環節鏈接成一個有機整體。從歷史發展來看,目前國際糧食巨頭如美國阿丹米(ADM)、荷蘭邦基集團(Bunge)、美國嘉吉公司(Cargill)、法國路易達孚(LouisDreyfus)都在實踐全產業鏈發展策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產業鏈布局及整合。國內的中糧集團、新希望集團已開始全產業鏈的探索。
中糧集團在2009年提出了打造“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的戰略目標。以客戶和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涵蓋從田間到餐桌,即從農產品原料到終端消費品,一端連接著分散的小農戶,另一端服務于中國廣大的消費者。在上游,中糧業務涵蓋了國內絕大部分農產品種植、養殖領域,比如稻米、小麥、大豆、菜籽、玉米、葡萄等,直接惠及全國2%的農戶。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
“在全產業鏈中,有幾個關鍵點是一定要投的。第一是種苗,第二是飼料,第三是肉食加工。”以生豬產業鏈為例,新希望會在一個區域內把種豬總廠、飼料廠、養殖體系、屠宰加工體系和市場營銷體系全部建成。養殖環節則主要依靠區域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新希望會把農民聯合起來形成合作社,為合作社成員提供養殖技術、金融擔保等服務。依靠這種模式,新希望集團已形成了生豬、禽類、奶牛三條產業鏈。
全產業鏈模式給新希望農牧板塊帶來了持續穩定的增長。“最近三四年,銷售額每年都有100億元的增長,明年的增長將會超過100億元。”劉永好透露,新希望的農牧板塊在2015年要做到1000億元的銷售額,達到世界級農牧企業的中等水平。
但產業鏈也并非越長就越好。單靠一家企業,涵蓋多個環節也不太現實。雙匯集團去年被曝瘦肉精事件,引起行業人士對于產業鏈升級的思考。從生產、加工到銷售一肩挑,冗長的產業鏈往往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
馮坡的看法是,專業投資者沒有進行全產業鏈投資的必要。而另外一種論調是上下游要有協同意識。
多重風險
當然,投資農業也有風險。傅哲寬說:“從種植、養殖到產出,到最終上市,時間比較長。比如養牛,一個周期下來需要一年到兩年時間,農業企業要做到上市也需要一個過程。”
種植和養殖行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自然風險這一塊。這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兩個層面,前者如水資源減少對農業生產帶來的減產風險,后者如冰凍天氣對自然作物生長的影響等。自然風險基本上難以預測,其化解主要依靠技術創新及產業鏈控制帶來的風險轉移。而且,這兩個行業有時也得講點運氣成分。
最大的難點是土地問題。無論是農民還是企業,都不能擁有土地產權而只擁有土地使用權,而土地使用權流轉政策目前還未放開,因此對于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此外,在農產品價格方面,盡管長期來看將持續上漲,但農產品價格受政府調控較多,農業企業并不能完全掌握定價權,政策走向對企業收入影響較大。投資機構真正投養殖業的必須有一個前提,是不是在進行企業化運營的養殖。這個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比較成熟,沒有新概念很難再有大發展。
疫苗行業是否適合風險投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疫苗行業規模
2009年甲流疫情的全球肆虐,不僅使疫苗需求急劇上升,也逐漸開啟了國內的疫苗市場,疫苗企業的市場空間將越來越大。中信證券統計2008年全球疫苗市場規模192億美元,2004-2008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5.10%,顯著高于醫藥市場,中國疫苗市場規模60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39%,占醫藥市場比例僅0.73%。賽諾菲,巴斯德預計,2012年全球疫苗市場將達到180億歐元,其中增長最快的是流感疫苗;雷曼兄弟公司預測,全球疫苗銷售額將以每年18%的速度遞增,遠遠超過整個制藥行業年增長4.4%的預期值。目前,我國為世界第三大疫苗市場,年銷售額在10億美元。但我國疫苗行業擁有企業逾40家,行業集中度很弱。
未來行業增長
疫苗行業的增長預期來自新醫改、計劃內疫苗擴容、國家疫苗儲備、總量增長等因素。
新醫改方案的誕生,旨在解決人們普遍關心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人們少生病,也就是預防為主。以預防為導向的新醫改,必然給疫苗市場帶來很大的機遇和市場。經初步估算,2009年中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將達到195億元人民幣,而2011年則將達到260個億。即便按照總額的增長幅度計算,疫苗市場的擴容將達到30%以上。
受到國家擴大計劃免疫范圍和些進入門檻。例如來自衛生部的信息表示,目前我國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產暫不考慮使用國外進口產品,出于質量管控和全球疫苗產能的配置兩方面考慮,中國甲型H1NI流感疫苗必須自給自足,受制于國家政策,海外廠商更愿意與國內疫苗商合作。嬰兒出生率的提升的影響,整個疫苗行業的增長速度有望加快,預計到2012年中國疫苗市場規模接近80億元。
行業門檻
較高的行業門檻,有助于降低競爭程度,保護現有企業的利益,生物醫藥行業存在很高的行業門檻。實現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政府部門、醫藥院校、專業研究所和生產企業。也涉及到基礎、臨床、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生產銷售及使用各個環節。
從下圖的簡單描述中,可以看到疫苗行業運行周期長的特點,通常這個周期會長達3-5年以上。想進入疫苗領域分一杯羹的企業,至少要仔細斟酌漫長的時間成本。
國家政策的傾斜,也會造成一國外藥企直接進入國內競爭操作上有障礙,而國家政策正是為了幫助國內疫苗企業成長。
投資回報及退出
2009年中國股市,有一組甲流概念股,隨著甲流肆虐全球,甲流概念個股的股價扶搖直上。甲流蔓延,阻擊甲流最好的武器當屬H1N1流感疫苗,生產H1N1流感疫苗的企業加緊生產,對市場缺口仍顯力不從心。對甲流概念股的追捧,顯現出普通投資者對甲流疫苗生產企業的看好,甲流概念股如華蘭生物的走俏,讓投資甲流疫苗企業的投資者嘗到了甜頭。拋開甲流疫情帶來的額外價值,疫苗企業的毛利狀況,是支撐其股價上漲的基本因素。
我們可以從一些數據,看看疫苗類企業的基本狀況。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到,疫苗生產企業,有著70%以上的毛利率,為什么該行業能保持如此高的毛利水平?這其中的原因,恐怕和疫苗企業之前巨大的研發投入、超長的周期有關系。高毛利意味著高回報,其股價和平均市盈率水平高于其他行業,也就不奇怪了。疫苗行業在資本市場上的活躍,勢必帶來更多的上市、并購的機會。
爆發式增長
仔細分析一下投資者的心態,其實對疫苗行業的投資,完全符合VC們投資的偏好:市場大、高增長、高門檻、高投入、高回報等特征,這些特征像極了TMT行業,爆發式增長,是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一款新疫苗的上市,往往能夠帶來幾億至幾十億美元的銷售額,最出名的例子當屬Merck公司的宮頸癌疫苗上市,2006年FDA批準Merck可預防宮頸癌的疫苗Gardasil,該疫苗能夠預防70%宮頸癌病例,2007年Gardasil已被93個國家批準,2008年該產品在美國本土銷售收入達14.02億美元。在一款疫苗從實驗室研發,到最終上市的若干年里,很難有人預測巨大的收益會在何時出現,更難以預測這個巨大的收益會是什么樣的數量級,這就是疫苗行業的特點。
投資疫苗行業有哪些風險?
行業波動
案例:科興生物,甲流造就的龍頭企業
疫情大小年。所有醫藥產品,都會受到疫情波動的影響。2009年因受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球蔓延的影響,我國政府決定對甲流疫苗進行收儲,2009年9月8日,華蘭生物和北京科興的首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通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的批簽發程序,獲得生物制品批簽發合格證書,兩公司首次獲批簽發的甲流疫苗數量共計39.78萬人份。第一輪H1N1疫苗收儲規模為1300萬劑,金額不低于2.6億元,預計總的收儲數量將達到1.3億劑,10余家生產企業會直接收益。然而,2009年甲流疫情帶來的效益增長并不會一直持續,要保證疫苗企業利潤穩定持續的增長,最好的辦法就是豐富產品線,隨著產品種類的增加,能夠一定程度上抹平由于疫情波動而造成的未來收益巨幅波動的風險。
周期長、投入大
案例:云南沃森,高風險、高收益的闡釋
作為有可能成為中國創業板上市的第一家疫苗企業,云南沃森受到了廣泛關注。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在09年11月對云南沃森的報道,以及該公司網站,可以梳理出云南沃森公司的簡要的發展歷程。仔細品味發展歷程中所列事件,可以深刻體會到從公司創立,經過數輪數千萬元的投資,直到8年后的今天,才有可能成為一家上市公司,這對于一家研發、生產疫苗的企業來說,寂寞的時間是相當的長,風險投資能夠耐受這樣的寂寞,同企業長期相守,實現最后的成功么?
行業監管
我國對疫苗的管理分為計劃免疫和非計劃免疫,常用的卡介苗、白百破、乙肝疫苗,屬于計劃免疫疫苗(一類苗)并由政府買單,這些疫苗在控制傳染病發病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第二種是非計劃免疫疫苗(二類苗),是需要個人自費的,
常用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等都屬于二類苗,二類苗是經過流通渠道進行銷售的。無論是計劃免疫疫苗還是非計劃免疫疫苗,作為疫苗和血液制品同屬于生物制品類,它們都被列為高風險品種進行監管。
對于疫苗行業,國家藥監局實行最嚴格的監管制度,監管水平要高于任何一種化學藥品或者其他生物制品。疫苗的批簽發制度要求疫苗生產企業要嚴格按照所提交小樣進行生產,并嚴格按照提交材料日程進行駐場監督,中檢所監督員會隨時抽查企業生產進度是否同提交材料一致,如果不一致,則有可能做出停產整頓的處罰。對企業流通中的疫苗產品,也會進行頻繁的抽查,如果查出某個運輸記錄、溫度記錄不完整,則某個批次的產品,就可能會被認定為不合格產品而被召回。
停產的風險
案例:金港安迪、延申生物、福生生物,狂犬疫苗的停產企業
2009年2月,據大連市大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查證,金港安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于2008年2月至6月,在上市的11批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過程中,故意添加成分外核酸物質,嚴重違反了藥品管理法和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屬于故意造假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有關規定,大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特作包括責令企業停產整頓,吊銷金港安迪公司的《藥品生產許可證》等的處罰決定,公司直接責任人也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2009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對人用狂犬病疫苗進行監督檢查中發現,江蘇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福爾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10月期間生產的7個批次總計約21萬人份人用狂犬病疫苗質量存在問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已責令上述兩家企業停止人用狂犬病疫苗等全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并組織專家對問題疫苗可能造成的風險進行評估。根據調查結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將依法嚴肅查處,如涉嫌犯罪將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人才缺乏
疫苗行業屬于生物技術行業,高科技的行業特點,制約著風險投資對疫苗行業的投資決策,國內有生物醫藥背景的投資機構非常有限,懂得生物醫藥投資的專業人才也非常緊缺。
采挖疫苗行業中的野山參
接下來的任務是,尋找具有上市潛質的疫苗企業,尋找具有并購潛質的疫苗企業。
首先,要區分疫苗企業生產的是何種疫苗,對于國家計劃免疫的一類疫苗,它的總體市場規模由免疫規劃政策所決定,二類苗的總體市場規模則由新產品推動。在免疫規劃市場內,企業比拼的是質量和價格,在規劃市場外則關鍵是看企業研發能力和在研新產品的數量。
一、引言
私募股權投資在當今世界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據統計,2006年全球私募股權籌資總額達到$432 000M。2008年全球私募股權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已達到$1 000 000M 。
近年來,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取得了巨大發展。可以說,中國已成為亞洲最為活躍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2008年,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案例607個,投資金額$4 210M。2009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投資規模略有下降,投資案例數下降為477個,投資金額$2 701M 。
對于如此巨大的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外界對此了解卻不是很多。特別是,由于數據的缺失對這個行業的投資回報以及風險所作的定量研究更是屈指可數。
Vissing-Jorgensen and Moskowitz (2000)首先意識到研究私募股權市場的重要性,因為私募股權市場與公共股權市場規模相當,有時甚至比公共股權市場還要大。他們經過研究發現:私募股權市場在當時看來是高度集中,77%的私募股權被富有個人所擁有。但是,由于私募股權投資分散性較差,因此在1989―1998年間其回報比公共市場指數的回報低2%到3%,而在1964―1998年間與市場指數持平。
Kaplan and Schoar (2003)研究了私募股權合伙企業的業績。在所考察的樣本期間,扣除費用后的基金的平均回報與S&P500的回報大至相當。經過計算,他們得到結論:樣本中私募股權基金的平均內部收益率為19%。
Phalippou and Gottschalg(2006)選擇1 328只私募股權基金作為樣本對其回報進行研究,結果表明Kaplan and Schoar (2003)的結論過于樂觀。的結論是:樣本中基金的平均內部收益率比S&P500指數低3%,約為15%。
Ljungqvist and Richardson(2003)認為,以前的研究有兩個局限性,一是數據太少、不夠全面,二是所用的回報指標有缺陷。因此,他們在文章中加大了數據量,而且調整了回報指標的定義。他們用了美國某個大機構投資者1981到1993年間所投資的73只私募股權基金的數據,通過分析,他們得到結論:對于并購基金,平均內部收益率21.83%;對于風險基金,平均內部收益率只有14.08%。總體來講,樣本中的私募股權基金的內部收益率比S&P500高出約5~8個百分點。
Cendrowski, Martin, Petro, and Wadecki(2008)應用湯姆森VentureXpert數據庫中的數據考察了創業基金和并購基金的回報。經過分析,得出了如下結論:在1985―2007年間,創業基金、 并購基金以及市場指數的回報分別為19.9%、19.7% 和13.8%,標準差分別為41.6%、16.7%和16.3%。
總結以前這些研究,可以得出私募股權投資的回報并不像人們預計的那樣高。在很多時候與股市指數的回報相差無幾。在有的研究中,也報告說私募股權投資的回報比市場指數的回報高出5~8個百分點。
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取得了很大發展,那么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回報如何?目前,國內這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應用創業板IPO數據試圖研究中國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的投資回報,并與國際上的研究進行對比,得出的結論非常驚人:盡管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的規模還沒有歐美國家大,但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其投資回報卻數十倍于發達國家。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
本文以清科研究中心《創業板VCPE支持企業投資回報分析(截止2010-02-11)》(以下簡稱清科報告)中的數據為基礎經過整理得到本文的數據樣本。在上述分析報告中,作者選取從2009-10-30到2010-02-11之間在創業板上市的64項被VC/PE機構支持的投資作為研究對象,計算了VC/PE機構這64項投資的回報倍數。可以說,這是當前討論中國VC/PE投資回報的為數不多的文獻之一。
(二)研究思路
首先,本文將利用清科報告中的數據對報告中的64項投資計算其VC/PE投資的內部收益率指標,然后對內部收益率指標做描述性統計分析,計算出反應數據集中趨勢的平均值、中位數、上四分位數、下四分位數等指標以及反應數據離散程度的極差、四分位差、標準差等,進而分析這些指標的特征并與歐美市場上的同類數據作對比,得出相應的結論。
假設對64項VC/PE投資全部在發行之初或者上市當日退出。如果按發行價退出,則計算的內部收益率稱為按發行價計算的內部收益率,簡稱發行價內部收益率IRR;如果按上市首日收盤價退出,則稱為按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的IRR,簡稱收盤價內部收益率IRR。
接下來,考察內部收益率與初始投資規模的關系,建立內部收益率與初始投資的回歸分析模型,計算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進而得出相應結論。
(三)模型假設
假設1:發行價內部收益率IRR與初始投資規模負相關。
假設2:收盤價內部收益率IRR與初始投資規模負相關。
國外很多文獻曾經論及此問題。在文獻中,作者通過考察歐洲收購基金和美國收購基金的具體數據,得出結論:內部收益率資本加權平均值與基金規模負相關。那么,對于中國的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來說,是否也存在或者不存在這樣的關系呢?因此提出這兩個假設予以驗證。
(四)模型建立
本文以發行價內部收益率IRR和收盤價內部收益率IRR作為因變量,以初始投資規模作為自變量,通過MATLAB統計分析工具箱進行回歸模型的參數估計,假設檢驗等,最后得出實證研究結論,以驗證本文所提出的假設。
因變量:發行價內部收益率IRR------Y1
收盤價內部收益率IRR------Y2
自變量:初始投資額---------X
發行價內部收益率IRR與初始投資額關系的回歸分析模型如(1)式所示:
Y1 = B0 + B1*X + E1 (1)
收盤價內部收益率IRR與初始投資額關系的回歸分析模型如(2)式所示:
Y2 = B'0 + B'1*X + E2 (2)
其中B0、B'0為常數項,B1、B'1是自變量系數,E1、E2為隨機項。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內部收益率計算
在清科報告中,作者根據64項投資的上市數據計算了VC/PE的投資回報倍數。投資回報倍數是該報告中唯一用來衡量投資回報的指標。另一重要的內部收益率指標該報告沒有計算。另外,該報告也沒有對投資回報作任何分析,只是在Excel表中列出而已。
本文首先利用MATLAB提供的內部收益率計算函數Xirr對所有64個樣本計算了投資回報的內部收益率IRR指標。
筆者的計算基于如下假設。假設對64項VC/PE投資全部在發行之初或者上市當日退出。事實上,原報告在計算回報倍數時也采用了這一假設。這樣,對每一項投資我們就計算得到了兩個IRR,一個是基于發行價的內部收益率,一個是按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的內部收益率。當然,可以預見,一般來講發行價內部收益率要低于收盤價內部收益率。原因是,收盤價要比發行價高,而且實際情況是收盤價要比發行價高很多。
在原數據中,有時投資時間多于一個,而且有的時間只有年月,沒有日期。在這種情況下,本文采取了如下合理的假設。只有年月,沒有日期的情況下,假設投資發生在當月的中旬,即15日。投資時間多于一個時,假設投資按總額平均分配。例如:原數據給出的投資時間和投資額分別為:2006-12、2007-02和173 770 181,則假設該投資分別發生在2006-12-15和2007-02-15,投資額分別為:173 770 181的一半,即86 885 090.5。
在所有64個樣本中,有三個樣本似乎是奇異樣本。
這三個樣本的原始數據和計算后得到的內部收益率數據如表1所示:
第一個樣本按首日收盤價計算的IRR高達28 012.65%!第二、第三個樣本即使是按發行價計算的IRR也高達187 112.87%。按首日收盤價計算的IRR,更是達到9 021 108.05%。由于太過巨大,這樣的結果太令人不可思議了。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筆者認為是投資時間和上市時間太近了。恐怕這在世界其他市場上也不大可能遇到這樣的情況。因此,本文將這三個奇異樣本剔除,剩余的樣本數變為61。
在61個樣本中,按投資機構的類型可分為創業投資機構(VC)50個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PE)11個。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對61個樣本計算了發行價內部收益率和收盤價內部收益率,然后對計算結果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其結果如下表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所有樣本的均值為385.03%和929.29%,中位數為175.45%和204.99%。這比歐美市場上兩位數的相同指標至少高出20倍。上四分位和下四分位也同樣高出歐美同類指標20多倍。當然,分散程度也很高,意味著風險也較大。這說明,中國作為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的新興市場具有高回報、高風險的特征。
如按VC和PE來劃分,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
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PE投資回報整體上要比VC投資回報高,當然分散程度也大。與歐美市場相比,PE投資回報高出40~100倍,VC投資回報高出20~40倍。同樣說明中國的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高回報特征。
表5是對PE樣本、VC樣本和所有樣本分別計算的按發行價計算的IRR和按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的IRR的資本加權平均值。這些數字同樣說明,中國的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具有很高的回報。
以上的計算沒有扣除任何費用和附屬權益,是內部的毛收益率。那么,扣除費用和附屬權益以后情況如何呢?
由于沒有有關費用和附屬權益的信息,因此以下討論是在一些假設下作出的。
假設管理費用按初始投資的2%收取,收取時間與初始投資時間一致;附屬權益按扣除初始投資后的余額的20%收取,時間與上市時間或變現時間相同。
在這些假設下,再重新計算IRR,然后對得到的IRR再做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出的結果如表7、表8所示。
從表7和表8可以看出:扣除費用和附屬權益以后PE投資回報整體上還是要比VC投資回報高,當然分散程度也大。與歐美市場相比,扣除費用和附屬權益以后PE投資回報高出25~70倍,VC投資回報高出15~30倍。同樣說明中國的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高回報特征。
(三)內部收益率IRR與初始投資關系的回歸分析
本文運用MATLAB統計工具箱建立內部收益率IRR與初始投資關系的回歸模型,以驗證上文提出的研究假設是否成立。模型中的內部收益率IRR為扣除費用和附屬權益之前的數值。
首先,建立模型(1)。以發行價內部收益率IRR為因變量,以初始投資為自變量進行回歸。經過整理,得出結果,如表9、表10所示。
其次,建立模型(2)。以收盤價內部收益率IRR為因變量,以初始投資為自變量進行回歸。經過整理,得出結果,如表11、表12所示。
由表9可知,擬合優度衡量指標R平方的值為0.0017,調整R平方值為-0.0152,表明擬合性很差。F值0.1015,對應p值為0.7511,說明回歸方程在5%的水平上整體不顯著。再計算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發現其值很小,為0.041448,說明發行價內部收益率與初始投資幾乎無相關關系。表10說明回歸系數也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假設1不成立。
由表11可知,擬合優度衡量指標R平方的值為0.0047,調整R平方值為-0.0122,表明擬合性很差。F值0.2756,對應p值為0.6015,說明回歸方程在5%的水平上整體不顯著。再計算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發現其值很小,為0.06819,說明收盤價內部收益率與初始投資也無相關關系。表12說明回歸系數也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假設2不成立。
綜上所述,根據創業板IPO數據計算的中國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與初始投資的規模無相關關系。
如果用扣除費用和附屬權益以后的內部收益率IRR作為因變量,用初始投資作為自變量,則可得到類似的回歸參數,因此所得到的結論與上相同。
四、結論
本文應用中國創業板IPO數據,在作出一定假設的前提下,計算了中國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投資回報,得出如下結論:在不考慮費用和附屬權益的前提下,中國創業投資(VC)的平均內部收益率在289%~627%之間,中國私募股權投資(PE)的平均內部收益率在822%~2 302%之間。如果考慮費用和附屬權益,則中國創業投資(VC)的平均內部收益率在227%~474%之間,中國私募股權投資(PE)的平均內部收益率在583%~1 570%之間,分別比歐美市場的類似指標高出15~30倍和25~70倍。這一指標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私募股權投資的新興市場其投資回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解釋為什么近年來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業的發展如此之快。
盡管國外有文獻論述了內部收益率與基金規模的負相關關系,但是利用本文的數據沒有得出類似結論。無論是用發行價內部收益率,還是收盤價內部收益率都得出了內部收益率與初始投資不相關的結論。而且扣除費用和附屬權益之后也得到了相同結論。
【參考文獻】
[1] 清科研究中心, 創業板VCPE支持企業投資回報分析(截止2010-02-11)[Z].
[2] Harry Cendrowski, James P. Martin, Louis W. Petro, and Adam A. Wadecki, Private Equity: History, Governance and Operations, John Wiley & Sons, Inc,2008.
[3] Guy Fraser-Sampson, Private Equity as an Asset Class[J]. John Wiley & Sons,Inc,2007.
[4] Steven Kaplan and Antoinette Schoar, Private Equity Performance: Returns, Persistence and Capital Flows, MIT Sloan Working Paper No. 4446-03,November,2003.
[5] Alexander Ljungqvist and Matthew Richardson,The Cash Flow, Return and Risk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Equity,NYU,Financ Working Paper No. 03-001,
0.引言
世博會的經濟影響主要是通過2003―2009年的世博投資支出和消費支出帶動的。這些支出包括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兩個部分。其中,直接投資包括運營費、參展費、展館與相關設施建設費、新增城市基礎設施費 (包括世博會直接帶動的市政建設投資和交通運輸投資);間接投資是指即使不舉辦世博會也需要進行的投資,只不過因舉辦世博會而提前或進一步加強的投資。
1.運用灰色預測模型分析GDP的增長率
由于從2003年到2009年上海對世博會有一定的投資,因此我們認為這7年的上海生產總值會有一定的增加,這一部分增加可以看做世博會對上海經濟的前期影響。
我們從上海統計年鑒中查得歷年的上海GDP即上海生產總值。
根據1990年到2002年的上海生產總值,我們可以根據灰色預測模型預測出沒有世博會的情況下2003年到2009年的正常上海生產總值。
灰色模型的建立:
灰色單數列預測,與數理統計學中的時間序列預測,有本質的不同。時間序列預測是利用時間序列的幾何特征和統計規律進行預測。是一種歷史的和靜態的研究。而灰色數列預測是一種現實的和動態的分析與預測。這是由于灰色動態模型不是利用時間序數據直接建模,而是將序列數據作一次累加生成后,再建立微分方程。
下面通過對灰色動態模型GM(1,1)進行分析與討論,來說明這個特征。
時間序列x有n個觀察值,x=x(1),x(2),•••,x(n),通過累加生成新序列,
x(k)=x(i)=x(k-1)+x(k)(k=1,2,•••,n)
GM(1,1)是一個包含單變量的一階微分方程構成的動態模型:
x(k)+az(k)=b(k=1,2,•••,n)
其中z(k)是x(k)的緊鄰均值生成序列,即
z(k+1)=0.5x(k+1)+x(k),
動態模型的白化方程為:
+ax=b(k=1,2,•••,n)
其中:a稱為發展系數;b稱為內生控制灰數。
a的有效區間是(-2,2),應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可得:
=(a,b)=(BB)BY
其中:
B=-[x(1)+x(2)] 1-[x(2)+x(3)] 1 ••••••-[x(n-1)+x(n)]1,
Yn=[x(2),x(3),•••,x(n)]
將代入微分方程式,解出時間函數為:
(k+1)=x(1)-e+(k+1)=(k+1)-(k)
沒有世博會的情況下2003年到2009年的正常上海生產總值分別為6553.3億元,7700.1億元,8779.7億元,10010.6億元,11414.1億元,13014.4億元14038.9億元。
由此,我們對預測的GDP與實際的GDP進行比較,可以得出2003-2009年上海生產總值在世博會的影響下的增加率分別為2.1505%,4.8406%,5.33% 5.6105%,9.4612%,8.11%,7.1768%。
可以看出,2003年開始對世博會進行前期投資之后,上海的實際生產總值比照在沒有世博會的情況下的生產總值有了一定的增加,并且由于我國的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上海的GDP總體一直不斷增加,并且在世博會的影響下的生產總值增加率也越來越大。
我們利用1990到2002年的上海GDP預測出正常的GDP增長曲線,大致呈線性增長,根據上海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03到2010年的實際GDP增長所繪制曲線大于預測值,由此可知,投入世博資金后對上海的GDP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利用線性回歸模型進行新增投資與新增GDP分析
根據宏觀經濟學中的乘數效應原理,每一輪投資都會相應地增加上海生產總值。投資乘數的原理表明,首輪投資增加的收入轉化為各種要素收入,即工資、利息、利潤和租金的形式流人生產要素所有者,即各種經濟主體手中,這些經濟主體會把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再用于購買其他物品從而再形成GDP,如此往復,越來越小,最后趨向于零。在計算出上海世博會直接投資的首輪增加值后,還需要繼續按照乘數原理計算上海世博會直接投資的引致影響。測算一項投資的直接經濟效應的簡單方法是“投資乘數”。假設國民收入和投資是線性關系,建立線性回歸模型:
Y=a+bI
其中b為投資乘數。
根據上海數據年鑒中1990到2002年的GDP與全社會投資總額的數據,可以得出線性回歸模型為:
GDP=227+1.9I
那么新增投資I能夠帶來新增國民收入GDP主要決定于投資乘數b, 其關系式為:
GDP=b×I
其中投資乘數b由歷史數據求得,其值為1.9。由此,利用世博直接投資與乘數值計算引致影響,進而求出世博投資的總體經濟影響。
可以得出結論,世博新增城市基礎設施支出對上海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是所有支出中最大的,為1425.59億元,占全部影響的62.7 3%;世博展館與相關設施建設支出的影響為423 .53億元,占第二位,為總影響的18.64%;參展費的影響次之,為總影響的14.91%;運營費的影響最小,為總影響的3.73%。
【參考文獻】
[1]陳秀生,高曉明.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期投資及傳導效應[R].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2003.
以下為獲悉的報告目錄:
第一章 會展行業概述
1.1 會展業相關介紹
1.1.1 會展業的定義
1.1.2 現代會展業的特征
1.1.3 會展業的作用
1.1.4 會展業的產業內涵和特征
1.1.5 城市會展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1.2 會展的經濟功能
1.2.1 聯系和交易功能
1.2.2 整合營銷功能
1.2.3 調節供需功能
1.2.4 技術擴散功能
1.2.5 產業聯動功能
1.2.6 經濟一體化功能
第二章 世界會展業發展狀況
2.1 世界會展業發展綜合情況
2.1.1 世界會展業概述
2.1.2 國際會展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2.1.3 世界會展業發展的經驗和啟示
2.1.4 2007年世界國際會議數目排名情況
2.1.5 歐洲會展業競爭激烈
2.2 德國
2.2.1 德國會展業發展概況
2.2.2 德國會展業發展的動力
2.2.3 德國會展業發展的成就
2.2.4 德國會展業辦展特點解析
2.2.5 未來德國會展業發展的趨勢
2.3 美國
2.3.1 美國會展業發展概述
2.3.2 美國政府對會展業間接支持分析
2.3.3 美國頂級會展業排名情況
2.3.4 美國拉斯維加斯會展產業發展迅速
2.4 法國
2.4.1 法國會展業發展概況
2.4.2 法國會展業發展的條件
2.4.3 法國會展業獨有特色和發展趨勢
2.5 新加坡
2.5.1 新加坡會展業發展概述
2.5.2 新加坡政府會展業管理狀況
2.5.3 新加坡會展業發展優勢分析
2.6 韓國
2.6.1 會展業成韓國經濟新增長動力
2.6.2 韓國會議產業發展迅速
2.6.3 韓國會展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2.6.4 韓國會展業發展計劃與措施
2.7 其他國家
2.7.1 英國會展業發展現狀
2.7.2 馬來西亞會展業發展概況
2.7.3 巴西會展業發展淺析
第三章 中國會展行業發展綜合分析
3.1 中國會展業發展整體狀況
3.1.1 中國會展業30年發展回顧
3.1.2 “十五”期間中國會展業發展成就
3.1.3 中國會展業區域分布狀況
3.1.4 中國會展業機構設置與管理模式
3.1.5 國內會展業發展的特點分析
3.1.6 我國加速成長為全球會展大國
3.2 經濟危機環境下中國會展業發展探析
3.2.1 經濟危機對中國會展業發展影響淺析
3.2.2 金融危機環境下我國會展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3.2.3 經濟危機環境下我國會展業發展對策
3.2.4 經濟危機影響下我國會展業發展的趨勢
3.2.5 新經濟形勢下我國發展會展業拉動內需展望
3.3 中國會展業SWOT分析
3.3.1 S-strength(優勢)
3.3.2 W-weakness(劣勢)
3.3.3 O-opportunity(機會)
3.3.4 T-threat(威脅)
3.4 中國會展業存在問題分析
3.4.1 我國會展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3.4.2 中國會展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3.4.3 中國會展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3.4.4 國內會展業專業化水平亟待提高
3.5 會展業發展對策建議分析
3.5.1 我國會展業發展的應對策略
3.5.2 國內會展業發展的四大建議
3.5.3 我國會展經濟發展思路
3.5.4 合理定位政府在會展業發展中的角色
第四章 中國會展經濟與城市發展
4.1 會展經濟概述
4.1.1 會展經濟的界定及其效應
4.1.2 國外會展經濟發展經驗淺析
4.1.3 會展經濟在中國快速崛起
4.1.4 國內會展經濟發展探討
4.1.5 中部會展經濟發展綜述
4.2 會展拉動城市經濟發展分析
4.2.1 會展與城市互動發展分析
4.2.2 會展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4.2.3 會展業對城市相關行業的帶動效應
4.2.4 會展業成城市經濟發展催化劑
4.3 中小城市會展業的發展
4.3.1 我國二級城市會展業發展思路
4.3.2 中等城市會展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4.3.3 中小城市會展業發展概述
4.3.4 國內中小城市會展業發展潛力解析
4.3.5 從“長尾理論”探索中小城市會展經濟發展之道
4.4 會展與旅游業的對接
4.4.1 會展業與旅游業關聯度解釋
4.4.2 會展業和旅游業對接簡述
4.4.3 我國會展旅游發展優化模式構建分析
4.4.4 城市會展業和旅游業整合發展剖析
4.5 會展經濟與城市發展的問題對策
4.5.1 中國城市會展業非均衡性問題探討及建議
4.5.2 我國應積極推進會展經濟與產業集群對接發展
4.5.3 會展經濟發展應加強城市間合作
4.5.4 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會展業帶動城市經濟發展
第五章 珠三角地區會展業發展分析
5.1 泛珠三角區域會展業發展分析
5.1.1 泛珠三角區域會展業發展環境
5.1.2 泛珠三角區域會展業合作趨勢增強
5.1.3 泛珠三角區域會展業發展建議
5.1.4 泛珠三角區域會展業發展前景分析
5.1.5 泛珠三角會展業展望
5.2 廣州會展業
5.2.1 廣州會展展館概況
5.2.2 廣州發展會展業的優勢
5.2.3 2009年廣州會展業面臨諸多考驗
5.2.4 廣州多舉措建設國際商務會展中心
5.2.5 廣州會展業發展對策
5.3 深圳會展業
5.3.1 深圳會展中心簡介
5.3.2 深圳會展業發展強勁
5.3.3 深圳會展業向文化要市場
5.3.4 深圳品牌會展成長迅速
5.3.5 深圳開創會展品牌新思路
5.3.6 聯合辦展方式開辟深圳會展業新天地
5.3.7 深圳會展業前景明朗
5.4 東莞會展業
5.4.1 會展業成東莞新經濟增長點
5.4.2 東莞市政府扶持和促進會展業發展
5.4.3 東莞會展業的特色發展道路
5.4.4 東莞市重新定位會展業目標
5.4.5 東莞會展業統籌發展
5.4.6 東莞市會展業發展策略
5.5 廈門會展業
5.5.1 廈門市會展業發展現狀
5.5.2 會展業帶動廈門整體經濟發展
5.5.3 兩岸關系和緩為廈門會展業提供良機
5.5.4 廈門向國際領先會展城市邁進
5.5.5 廈門市會展業的優勢與不足
5.5.6 廈門會展業未來發展目標和重點
5.5.7 廈門會展業發展舉措
第六章 長三角地區會展業發展分析
6.1 長三角會展業綜合分析
6.1.1 長三角區域會展業SWOT分析
6.1.2 長三角地區組建會展業聯盟
6.1.3 世博會帶給長三角會展業機遇和挑戰
6.1.4 長三角建設國際會展高地的前途與策略
6.1.5 長三角會展業應廣泛開展互動合作
6.2 上海會展業
6.2.1 上海會展場館概況
6.2.2 上海會展行業發展回顧
6.2.3 上海會展業區域布局
6.2.4 上海會展業國際化漸行漸近
6.2.5 上海會展業國際競爭力及其提升分析
6.2.6 上海會展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分析
6.3 南京會展業
6.3.1 南京國際會展中心簡介
6.3.2 南京會展業成績斐然
6.3.3 會展業成南京戰略性產業
6.3.4 2009年南京會展業發展形勢向好
6.3.5 南京會展業發展分析
6.3.6 南京政府發展會展業的措施
6.4 義烏會展業
6.4.1 義烏梅湖會展中心簡介
6.4.2 會展業對義烏發展的作用
6.4.3 義博會與文博會引領義烏會展業發展方向
6.4.4 義烏創新會展業發展模式
6.4.5 義烏會展業與市場相互促進
6.4.6 義烏市加快建設國際小商品會展中心的措施
6.5 蘇州會展業
6.5.1 蘇州市會展業場館簡介
6.5.2 蘇州會展場館運營發展探析
6.5.3 蘇州發展會展業發展優勢
6.5.4 蘇州會展業存在的問題
6.5.5 蘇州發展會展業的措施建議
6.6 杭州會展業
6.6.1 杭州會展場館概況
6.6.2 杭州會展業歷史及現狀
6.6.3 杭州會展業的特色道路
6.6.4 杭州會展業的定位分析
6.6.5 杭州會展業接軌上海的可行性分析
6.7 寧波會展業
6.7.1 寧波會展業五大發展優勢
6.7.2 寧波會展產業逆勢上揚推動消費市場趨暖
6.7.3 寧波會展業的創新之路分析
6.7.4 寧波國際會展之都發展規劃解析
6.7.5 寧波市加快推進國際會展之都建設的政策
第七章 環渤海區會展業發展分析
7.1 北京會展業
7.1.1 北京會展業發展的條件
7.1.2 北京會展業步入空前繁榮期
7.1.3 奧運會后的北京會展業發展分析
7.1.4 北京會展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7.1.5 北京會展業發展的策略
7.2 天津會展業
7.2.1 會展業成天津經濟增長亮點
7.2.2 天津會展業尚有較大提升空間
7.2.3 天津濱海開發區會展業發展分析
7.2.4 濱海會展業調整戰略應對金融危機
7.3 青島會展業
7.3.1 青島國際會展中心介紹
7.3.2 青島會展業發展優勢明顯
7.3.3 島城會展業的差距及發展思路
7.3.4 青島“國際知名會展城市”建設規劃分析
7.3.5 青島會展業的發展建議
7.4 濟南會展業
7.4.1 濟南發展會展業的優勢
7.4.2 濟南會展業品牌建設全面升級
7.4.3 2009-2010年濟南會展業發展勢頭強勁
7.4.4 濟南會展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對策
7.4.5 濟南市加快會展業發展的策略
7.5 煙臺會展業
7.5.1 煙臺國際會展中心簡介
7.5.2 煙臺會展業發展歷程
7.5.3 煙臺展會承辦能力實現飛躍
7.5.4 煙臺市會展業發展條件及策略分析
第八章 東北區會展業發展分析
8.1 大連會展業
8.1.1 大連發展會展業的優勢
8.1.2 2006年大連會展業的特點
8.1.3 2007年度大連市會展業發展狀況分析
8.1.4 大連會展業的突破自我分析
8.1.5 大連會展業跨地區辦展應對行業危機
8.1.6 發展大連會展業的策略措施
8.2 沈陽會展業
8.2.1 會展業推動沈陽城市發展
8.2.2 沈陽會展業市場化進程加快
8.2.3 沈陽發展品牌會展業
8.2.4 沈陽會展業繁榮發展
8.2.5 沈陽會展業與旅游業互動發展對策
8.2.6 沈陽會展業發展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8.3 長春會展業
8.3.1 長春會展業發展三階段
8.3.2 長春會展業發展狀況
8.3.3 長春會展業在經濟舞臺重要性凸顯
8.3.4 長春打造特色會展名城
8.3.5 長春市進一步擴大會展業影響
8.3.6 長春會展業的商務旅游的新機遇
8.4 哈爾濱會展業
8.4.1 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簡介
8.4.2 哈爾濱市會展業發展狀況分析
8.4.3 2008年哈爾濱會展業發展分析
8.4.4 哈爾濱會展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8.4.5 關于哈爾濱會展業發展的對策和思路
8.4.6 哈爾濱會展業市場化勢在必行
8.4.7 哈爾濱會展業發展趨勢展望
第九章 中西部會展業發展分析
9.1 成都會展業
9.1.1 成都國際會展中心簡介
9.1.2 成都會展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9.1.3 成都會展業歷經風雨又見彩虹
9.1.4 提升成都會展業競爭力路徑分析
9.1.5 成都市會展業存在的問題
9.1.6 成都市發展會展業的對策
9.2 武漢會展業
9.2.1 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簡介
9.2.2 武漢發展會展業的優勢
9.2.3 武漢打造新型會展城市
9.2.4 武漢會展業遭遇行業危機
9.2.5 武漢會展業的存在問題分析
9.2.6 武漢會展業的發展對策
9.3 長沙會展業
9.3.1 長沙紅星國際會展中心簡介
9.3.2 長沙會展業拉動巨額消費
9.3.3 2008年長沙會展收入過七億
9.3.4 長沙成為會展十大品牌城市
9.3.5 長沙會展業發展的策略
9.4 昆明會展業
9.4.1 昆明國際會展中心簡介
9.4.2 昆明會展業品牌現狀分析
9.4.3 “后世博”時代昆明會展經濟的發展解析
9.4.4 昆明著力打造品牌會展
9.4.5 昆明打造東南亞會展之都
9.5 西安會展業
9.5.1 西安會展業領跑西部
9.5.2 西安會展業發展狀況
9.5.3 西安會展業的優勢與劣勢
9.5.4 西安會展業發展阻礙因素分析
9.5.5 西安的會展經濟效益分析
9.5.6 西安會展業發展對策分析
9.6 鄭州
9.6.1 鄭州會展業發展歷程
9.6.2 2008年鄭州會展業發展狀況
9.6.3 鄭州會展經濟發展漸入佳境
9.6.4 鄭州巨額補貼扶持會展業發展
第十章 中國會展業的營銷策略分析
10.1 會展營銷概述
10.1.1 會展營銷的功能
10.1.2 中國會展營銷研討
10.1.3 會展業城市營銷建議
10.1.4 國外會展營銷經驗借鑒
10.2 中國會展業創新營銷策略分析
10.2.1 會展營銷創新策略解釋
10.2.2 營銷理念創新
10.2.3 營銷主體創新
10.2.4 營銷手段創新
10.2.5 營銷內容創新
10.3 中國會展業的整合營銷分析
10.3.1 會展業主題的選擇
10.3.2 展會機構的搭建
10.3.3 展會賣點的策劃
10.3.4 展會的整合宣傳
10.3.5 展會的綜合服務
10.4 展覽會各個階段的營銷策略
10.4.1 展覽會四階段概述
10.4.2 培育期展覽會的營銷策略
10.4.3 成長期展覽的營銷策略
10.4.4 成熟期與衰退期展覽的營銷策略
10.5 會展中的4C營銷分析
10.5.1 4C營銷概述
10.5.2 4C營銷案例分析
10.5.3 4C營銷經營建議
第十一章 會展業企業狀況分析
11.1 勵展博覽集團
11.1.1 勵展博覽集團簡介
11.1.2 勵展優勢展會行業
11.1.3 勵展在中國的市場狀況
11.1.4 勵展加強在華禮品展業務
11.2 亞洲博聞
11.2.1 亞洲博聞簡介
11.2.2 亞洲博聞優勢展會行業
11.2.3 亞洲博聞的展會特色
11.2.4 亞洲博聞擴展中國市場
11.3 法蘭克福展覽公司
11.3.1 法蘭克福展覽公司簡介
11.3.2 2006年法蘭克福展覽公司業績斐然
11.3.3 法蘭克福展覽公司中國市場擴張概況
11.4 科隆展覽公司
11.4.1 科隆展覽公司簡介
11.4.2 科隆展覽中心概況
11.4.3 科隆展覽在中國的發展狀況
第十二章 會展業發展前景趨勢分析
12.1 會展業的發展前景
12.1.1 我國會展業發展前景看好
12.1.2 中國會展業發展潛力巨大
12.1.3 未來會展業前景預測
12.2 會展業的發展趨勢
12.2.1 世界會展業未來發展態勢
12.2.2 未來中國會展業發展的趨勢
12.2.3 未來國內會展業發展方向
12.2.4 網上會展成未來發展趨勢
附錄
附錄一:國際展覽會公約
附錄二: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昆明市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附錄三:深圳市會展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圖表目錄:
圖表1 2007年國際會議數目主要國家排名
圖表2 2007年國際會議數目主要城市排名
圖表3 2006年全美頂級會展排名前11位的城市
圖表4 會展旅游發展模式內涵示意圖
圖表5 國內會展旅游發展的外推關系模式
圖表6 城市會展旅游發展潛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圖表7 城市會展旅游的圈層布局
圖表8 城市會展業品牌的圈層模式
圖表9 國內外場館來展與自辦展比例比較圖
圖表10 蘇州博覽中心運營模式
圖表11 中旅國際邊際利潤比較
圖表12 區域會展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圖表13 1999-2005年深圳主要會展場館舉辦展會情況
中圖分類號:F832.48 文獻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建立的社會保障基金是為了實施社會保障制度而成立起來的、專款專用的資金。2013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首次列入預算報告,接受我國最高權力機關監督。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按險種分別編制,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生育保險基金等社會保險基金。
一、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的現狀
(一)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發展狀況
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進入初級階段,由于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的重視程度加深,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幾年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為了健全完善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在2000年9月由我國政府成立,主要是管理中央財政撥入的資金,通過變現部分國有資產所得資金以及其他形式籌集的資金,通過選擇、委托專業性的資產管理公司對資金資產進行運作,以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由于在2004年,“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寫入憲法,這意味著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好機會。總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經歷了零到初具規模、從單一投資到多品種投資、從國內市場到國外市場的轉變。
(二)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積累與投資收益基本狀況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收支已初具規模,根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2014年度報告顯示,直至2014年底社會保障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15356.39億元。其中,社會保障基金會直接投資資產占基金資產總額50.26%,金額有7718.12億元,委托資產投資占比49.74%,有7638.27億元。本報告期,基金權益投資收益額1424.60億元,其中已實現收益額883.84億元(已實現收益率7.45%),交易類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額540.76億元,高于同期通貨膨脹率9.43%。在2014年,社保基金會堅持立足實際,主動創新投資流程、投資方式和投資產品,推動完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積極參與我國社保體質改革重大課題研究工作,社保基金取得了新的發展。
二、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投資渠道狹窄,資金來源不穩定
在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中為了確保基金的安全,在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方面限制了投資渠道和投資工具。從最近的投資資產結構來看,絕大部分的投資都是風險較小的投資,約占總資產80%,一些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基金投資與我國的基金投資結構有較大的差異。簡言之它體現了基金投資運營的安全性目標,但間接地說明了我國在降低投資風險的同時限制了投資渠道,不合理的投資結構使資產過分集中在風險較小的投資上,從而無法實現社會保障基金快速增值,這樣安全性目標也很難維持。根據一些發達國家基金投資運營歷史經驗來看,在某一段時間內雖然股票的收益率低于國債的收率,但從長遠發展來看,為了確保基金投資保值增值并穩定發展,股票與債券多種投資工具的組合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二)有效監督機制尚未形成,監督制衡缺乏和信息公開程度不高
從2001年我國社保基金入市運營開始,社保基金的安全投資機制已經不斷地建立。但社保基金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使政府社保基金的籌集和使用監控十分困難。由于先天發展不足的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監督體系,執行運營和監督社會保障基金的職能屬于同一個部門,從而監督似乎起不到監督制衡。由于監督的缺失,對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渠道和額度的信息公開程度的監督就放松了,基金的主管者關于自己的錢用在哪里都處于盲目狀態,盈利如何都是未知,各種違規違法行為就會趁機得逞。
三、我國社保基金監管模式與監管機制
在原有社保基金管理制度的基礎建立了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障基金監管模式,現行的社保基金監管模式不僅存留了傳統社保基金管理制度,而且還順應了新形勢下的變化。原有的社保基金的監管模式是主要由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監管,但是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同時又肩負基金運營的職能,這種監管體系從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問題,慢慢地,財政部門參與到基金運營的監管中來,財政部門監管的引進,進一步帶動審計、銀行、社會等部門對基金運營的監管,但是這種監管模式仍然還是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行政監管為主,其他部門為輔的監管體系。
(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監管
作為監管的主要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對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的必經環節進行了監管,必經環節主要是基金的征收、運營和支付,對這所有環節的監管確保了基金在市場上的安全性。還對在基金進入、運營和退出這些過程中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是否依據預、決算來執行及執行的情況進行監管。
(二)財政監管
財政監管主要是通過財務部門對基金的管理、經辦、運營機構實施財務監管,確保基金在籌集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財務部門應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規定的,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對基金的挪用、擠占進行嚴格管理,對基金的預算、執行、調整等都具有監管權。
(三)審計監管
審計部門主要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社會保障基金的收入、運營和支付進行檢查和審計。根據不同的險種審計部門具有不同的職能,關于社會保險費用的征繳,審計部門主要是對其收支情況的監管;而在工傷條例中,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是執行征繳和支付情況的監督,而審計部門則是對其收支和管理進行監管。
(四)社會監督系統的監管
社會監督主要是來自社會群眾的監督。由于社會保障基金最終目的是為群眾謀利益,所以群眾的監督在社會保障基金監管體系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群眾可以通過報刊、網絡、廣播等傳播媒體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運營進行監督。
四、優化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的對策建議
我國應合理地對社會保障基金進行投資,來實現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根據我國國情,學習國際實踐經驗和吸取教訓,探索適合我國的獨特的投資運營策略。
(一)拓寬社保基金投資渠道,加強社保基金海外投資
應拓寬社保基金的投資渠道,并輔助其他投資策略來實現增加收益、抑制風險的目的。通過對國內證券和海外證券市場的投資增加來拓寬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渠道,但是拓寬投資渠道一定要確保具有一定的固定的收益,以此來降低投資風險。由于海外資本市場的投資具有多元化組合投資選擇,從而選取海外資本市場投資能夠實現社保基金增加收益和降低風險。因此,向境外拓展投資成為抵消內地投資市場一定風險的必然選擇。值得我國學習的是,境外很多興盛的資本市場和新興市場有較多的金融工具選擇和風險收益特征的產品,進而達到管理降低甚至消除絕大多數的投資風險,并在特定的風險承受范圍內收獲較大的利益。
(二)加強對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的監管
社會保障基金入市環節的監管是社會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監管的重點和核心,監管的內容主要包括監管社會保障基金市場的準入環節、監管運行環節和監管退出環節。
首先,對社會保障基金市場準入環節進行監管。我國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的首要工作是選擇和資格認定營運機構,主要是因為我國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方式是采取交托給專業化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在選擇社保基金投資機構時應對相關機構進行充分的比較,并嚴格對機構進行資格認證,其資格審查應緊緊遵循法定的標準和程序。并要求受委托的基金管理公司具有較高的經營能力、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管理水平和較高的社會名譽等特性。
其次,監管社會保障基金市場的運行環節。對社保基金市場的監管是否規范和有效力的標準,主要取決于入市后,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的成果和預期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與投資管理人的委托關系形成后,是否保證了基金所有者的關于基金的權益,基金投資風險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將風險降到最低,這既是受委托機構的主要責任,也是委托機構最關心的問題。
最后,監管社會保障基金市場的退出環節。在社保基金投資運營呈現損失的時候,為了維持權益人的利益,通常會采取讓社會保障基金從投資運營市場退出的措施,這也是恢復和維持投資市場秩序的最好的辦法。以下幾種情況監管機構有權采取措施并禁止受委托機構與其相關的社保基金運營的活動,也有權對受委托機構做出相應的處罰。如運營機構未能按照法律和契約來履行義務,使投資基金風險增大;沒有正當的措施降低風險,甚至基金的利益受到威脅,又沒有正當的理由來解釋這一現象。監管機構即可對運營機構采取相關措施。
參考文獻:
[1]楊屏,薛飛.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經濟,2008 ,(04).
[2]尹蘭梅.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分析[J].消費導刊,2009, (01).
金融資產是以信用為基礎的所有權憑證,其收益來源于其所代表的生產經營資產的業績,金融資產不構成社會的實際財富。金融資產同其他資產一樣,具有“收益性”和“風險性”(預期回報的不確定性),在財務管理上金融資產按照其收益的特征不同可以劃分為固定收益證券、權益證券和衍生證券。本文將通過綜合案例探討權益證券(以股票投資為例)在會計核算中的對比分析。
一、股票投資會計核算的分類
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應按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相關規定進行會計核算確認。不準備長期持有,準備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屬于短期獲利方式的權益性投資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的權益性投資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準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是指企業準備長期持有的權益性投資(如:股票)。對子公司、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的投資,無論是否有公允價值,均應按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屬于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范圍。
例:2007年5月10日,甲公司以620萬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20萬元)購入乙公司股票200萬股,另支付手續費6萬元,5月30日,甲公司收到現金股利20萬元。2007年6月30日該股票每股市價為3.2元,2007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每股0.2元,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現金股利。至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該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每股市價為3.6元,2008年1月3日以630萬元出售該金融資產。假定甲公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對外提供財務報告。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持股比例為20%,不產生重大影響。
二、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權益證券,初始計量按公允價值計量,相關交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應當確認為應收項目。后續計量,資產負債表日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處置時,售價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將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
1.5月10日,甲公司以620萬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20萬元)購入乙公司股票200萬股,另支付手續費6萬元。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6 000 000
應收股利 200 000
投資收益 60 000
貸:銀行存款 6 260 000
2.5月30日,甲公司收到現金股利20萬元。
借:銀行存款 200 000
貸:應收股利 200 000
3.2007年6月30日,該股票每股市價為3.2元,公允價值上升3.2×200-600=40(萬元)。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4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400 000
4.2007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每股0.2元,0.2×200=40(萬元)。
借:應收股利 400 000
貸:投資收益 400 000
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400 000
貸:應收股利 400 000
5.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該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每股市價為3.6元。公允價值上升3.6×200-3.2×200=80(萬元)。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8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800 000
6.2008年1月3日以630萬元出售該金融資產。
借:銀行存款 6 300 000
投資收益 900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6 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 1 200 000
借:投資收益 1 2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 200 000
累計損益:40+80-(3.6×200-630)-6=64(萬元)。
三、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權益證券,初始取得按公允價值和交易費用之和計量,實際支付的款項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應作為應收項目。后續計量,資產負債表日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處置時,售價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將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間產生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入“投資收益”。
1.2007年5月10日,甲公司以620萬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20萬元)購入乙公司股票200萬股,另支付手續費6萬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6 060 000
應收股利 200 000
貸:銀行存款 6 260 000
2.5月30日,甲公司收到現金股利20萬元。
借:銀行存款 200 000
貸:應收股利 200 000
3.2007年6月30日該股票每股市價為3.2元,公允價值上升3.2×200-606=34(萬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34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40 000
4.2007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每股0.2元,0.2×200=40(萬元)。
借:應收股利 400 000
貸:投資收益 400 000
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400 000
貸:應收股利 400 000
5. 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該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每股市價為3.6元。公允價值上升3.6×200-3.2×200=80(萬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80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800 000
6.2008年1月3日以630萬元出售該金融資產。
借:銀行存款 6 300 000
投資收益 900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6 060 000
――公允價值變動 1 140 00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140 000
貸:投資損益 1 140 000
累計損益:40-90+114=64(萬元)。
四、劃分為長期股權投資
若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持股比例為20%,并且對其產生重大影響,該投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應將該股票投資劃分為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若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持股比例為20%,不對其產生重大影響,該投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應將該股票投資劃分為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