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7:11: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教學內容的趨勢
(一)明確培養目標,立足全體學生
信息技術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科學素養。所以,信息技術教材的編寫應該基于所有的學生,盡量避免生僻理論的出現。依據中學生的實際需要,讓學生能夠熟練應用必要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
(二)注重實踐,加強實驗
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應注重實用性,沒有實際操作,整個課程教學內容將不能夠達到想要的目的和效果。所以,應加強軟件和硬件的建設,為學生進行計算機操作創造條件。
(三)培養興趣,重視應用
信息技術是個新興的課程。當學生接觸新的事物時都會有著很大的興趣,但后期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將不斷深入,有些知識必須去不斷被重復練習,不僅無聊,還增加了難度,這會造成他們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這時教學內容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讓學生自己了解信息技術的實用性,提高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
(四)注重學科滲透,反映發展動態
信息技術概論的教學內容在論述本科目知識時,也應該涉及與之有關的其他方面的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也能夠幫助學生擴大和深化知識結構。
(五)聯系社會,開放辦學
為了滿足學生在未來的工作需求,信息技術教學應該盡量走出學校,以反映社會的需求。比如組織學生訪問大的網絡公司、更新速度較快的網絡通信部門,邀請專家來校授課互動等,盡量把最新的國際信息技術展示給學生。
(六)編制多種內容,適應學生需要
關于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不同的人不同層次的需求。一些人認為應該建立跨學科的課程內容,另一些人則提倡設置綜合課程,還有些人認為除了必修課,也能夠設立有地方特色的各種各樣的選修課程,讓學生自己選擇。
三、信息技術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務必要有積極的學習興趣,才能使自己的學習自主性等到應有的發揮。教育工作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可以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在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創新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發展逐步從量變到質變,從而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實用性強,因此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的相關工作,在結合教學內容、符合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創新的設計,使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二)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
在中學信息技術教育進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時,教育工作者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教師在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中面對學生的態度不夠好,總是缺乏信任,對學生的創造力并不能給予肯定。這些問題普遍存在于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新課程的過程中。因此,在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實踐進行時,當談到的探索和復雜性的課題時主要是由教師來解決的。教師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避免教學活動與教學目的偏離,教學任務的延遲,學生創新效果不好等,導致其思維習慣受到影響。這種行為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大阻礙,是目前的教學中存在的嚴重錯誤。所以,在中學信息技術教育進行中,教師務必足夠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自助完成教學任務,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實踐發展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注重它的實踐性,在教室里給予學生某些表現的機會,這樣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就會增加很多,可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喜悅,使他們對這門課有濃厚的興趣。這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其中,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時,務必新舊知識相互穿插,以便于學生在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關于那些啟發性的問題討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獨立處理,這樣可是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訓練創新能力。此外,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假如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教師應該及時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及時搜索和收集相關信息,然后課堂上和學生交流探討,在交流中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并分析其處理方案。假如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就需要相關的教師來解釋和指導了。這種教學方法在實際進行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得到提高,增強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力逐步強化。
首先,信息技術教育課是在教室里上,還是在機房里上?我認為,這是不應該具體化、程式化的,而應該視信息技術教育本身的特點和教學的具體內容而定。大家一致認為,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特點和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跳躍性大、更新快。信息技術課不同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常規教學科目,其內容的變化是極為頻繁的,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繼之而來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設備的更新、教學手段的更新和教學思想的更新,也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所以,無論對施教者,還是對受教者都存在一個對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思潮的重新認識與提高的問題。為此,在教學地點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取舍上,我們應根據所教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上理論課時,我覺得在教室中配合實物的觀摩,就比在機房中面對著計算機強;而上實踐操作課時,則可在機房通過上機演示、現場實踐來提高受教育者的學習效果。所以,老師要盡可能地設計并優化教學方案,并以指導者身份,積極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勇于實踐,建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順利步入不斷更新的知識海洋。
2.技術性高、實踐性強。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門技術性高、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門課程更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想像能力的鍛煉。實踐出真知,理論知識,特別是軟件應用,如果單憑課堂講解或用多媒體大屏幕演示還遠遠達不到教學目標,學生只有通過親身操作,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比如講WORD2000制表這一節“建立并設置表格”的內容時,如果僅用口述或老師演示,那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通過自己親手制作與不斷反復調試才能把握要領,真正理解這一方面的知識。
3.新穎性和創造性的統一。信息技術教育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學生可通過對信息技術這一新鮮事物的深入學習,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自由空間。如通過運用各類工具軟件的制作或編程的設計,可把構筑于腦海中的想像呈現在屏幕上,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講網頁設計時,在啟動FrontPage2000,指導學生建立網頁結構之后,任由學生去自由組織與選擇各類素材,完成各網頁間的超級鏈接,并根據網頁創作主題來讓學生相互間進行學習與評比,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并通過知識與知識交融、思想與思想碰撞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空間,從而達到由消極的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的主動學習。
二、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的教學方法問題
人們常說教學過程中“教無定法,學無成法”,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依然有效。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1.直觀感知法。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對初學者來說,還是一門新興的、新穎的課程,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沒有接觸過或很少接觸過,因而對計算機更是充滿著一種神秘感,很想知道計算機是怎么工作的,主機箱內到底有些什么東西,它們各有什么用途?對此,我常通過現場實物展示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認識一下什么是硬盤、主板、內存、顯卡等,然后再簡單地解釋其作用,讓他們看得清楚,弄得明白。通過直覺的感官認識,學生就會對心中的疑團有所解開,并在腦海里建立起一個對計算機基本結構的模型。
2.對比講解法。比如在講Windows基礎知識時,經常用到對比教學方法。如講授資源管理器,可通過觀察教師的電腦來進行對比,比較兩者窗口界面的不同,來加強學習的效果。再如講述中文錄入,可先用拼音碼、五筆碼、區位碼錄入同一個漢字,然后調用高級程序語言自編的機內碼換算程序進行演示,讓學生明白,無論何種輸入法,在同一個標準漢字庫下其機內碼是唯一的,從而打消了有的學生在錄入漢字時,因錄入錯了編碼而抱怨電腦的問題。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各類漢字輸入法,無外乎就是音碼、型碼和數字這幾種而已,從而打消他們對輸入法難學的畏懼心理,并通過自己的練習與老師的分析比較,使學生很快選定各自喜愛的漢字輸入方法,更快進入到文字錄入的學習狀態。
3.自由作業法。數學作業同一個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計算機作業也一樣,為了達到同一個目的,也可以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在講述粘貼、復制和移動命令后,進行練習時,不是純粹的要求學生按照書本上的詳細操作步驟,而是讓學生在根據自己掌握基本技巧與理論知識前提下,自由發揮。然后教師選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學生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上演示給大家看,讓全班學生一起進行講評,比一比誰做得更簡捷、更方便,從而使學生能觸類旁通,共同學習與提高。
4.講授與練習相結合。傳統的課程教育是在教室中用“粉筆”+“黑板”這一固定模式,便可達到教學目標,然而,信息技術教育傳授者卻可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先進設備和技術手段,在機房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對受教育者進行演示,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教師一邊教,學生一邊學,然后再加上教師有目的、有意義的指導和分組討論學習,不僅讓學生可以學到真知,而且還可以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和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的友情,寓教于樂,其樂融融。
三、對當前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一點思考
當前我國正在開展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開設中小學信息技術必修課是其中一項重大舉措,這對廣大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來說,既是一次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廣大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不僅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者,更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組織者和宣傳者,是關系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成敗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廣大中小學技術教育工作者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開設活動課、選修課作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將信息技術教育課納入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三個板塊中,不同課程承擔不同教學任務。 通過活動課、選修課的延伸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對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
2.要將信息技術教育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相結合。信息技術課程與高新技術聯系緊密,具有不同于任何學科的特點,應避免把信息技術教育按照學習一門普通學科的老辦法來講、學、考,絕不能搞滿堂灌,而應當建立自主的、創造性的學習環境,積極探索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與途徑,在教材編寫、教學模式、評價方法等方面具有突破性進展,使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真正成為基礎教育各科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3.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教材不統一的問題。中小學各學段的教學內容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并應處理好課程內容參差不齊所帶來的各學段課程的銜接問題。
4.信息素養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只有通過系統的信息技術教育才能實現。因此,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開設過程中,應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將信息技術教育視為單純技能培訓的傾向,切實保證規定的課時,全面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
5.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料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和探究能力,以及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能力,更好地為學生全面發展、獨立發展服務。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探究
中學的信息技術學科是集信息技術知識、信息技術常識、常用信息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基礎性課程,教好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這關系到學生知識的全面性、應用性、綜合性的發展,結合自己多年來的信息技術教學經驗,從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途徑談談我的想法。
一、遵循中學生興趣發展的規律,努力培養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無論學習任何的一門學科,興趣是學生學好這門課程的前提所在。興趣是中學生對事物認知的有效助推力,它是促進中學生學習的有效動力,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效果。為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中學生興趣發展的規律,努力培養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使得我們的學生有百分百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來,輕松、團結、有效、愉悅地完成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任務。
二、依據時代飛速發展,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程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豐富信息技術教學內容
當今時代,飛速發展。信息變化轉眼之間,知識的變化與更新更是高速。在近幾年前,人們還不知道使用Excel,Internet,Baidu……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學也應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才可以讓我們的中學生學以致用。
(一)配套設施跟不上
很多地方存在“有軟件沒硬件”、“有硬件沒軟件”、“有計算機無網絡”,即使訂了教材,教師也安排正常課時上課,但是配套設施的不足往往導致很多內容沒法講,講了沒法用,有理論沒實踐,對于技術性和實踐性如此強的學科,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不說,學生也根本搞不清楚上這門課到底為了什么,所以只能應付了事。
(二)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教學枯燥無味
我國設立教育技術專業的歷史并不長,培養的人才也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和學校的需求,現在站在中學教育技術工作崗位的教師很多不是教育技術相關專業畢業的,而是從其他教學崗位轉軌過來,通過培訓走上教育技術崗位的,這類教師往往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教學過程不少教師仍以自己“權威”的方式進行教學,把信息技術教育按照學習其他學科的老辦法去講、去學、去考,照本宣科,以一種完成課時任務的姿態去應付這門課。至于上機實踐,對他們來說,挑戰性就更大了,有時根本無法應對。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上機課變成了無任務的打字課、上網課,放任自流的游戲課、聊天課。
二、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分析
在中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它旨在從小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未來公民的適應社會、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在實踐的初期,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基于上述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現狀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
(一)學校領導重視不夠
過去在中學開計算機課的時候,受傳統觀念影響,很多學校的領導對這門課認識不夠,加上自身對計算機接觸不多,所以很少去關心,致使一些學校軟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證教學的需求。現在,雖然把計算機課改為信息技術課,培養目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很多學校領導仍然沒有真正認識到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和意義,對課時安排、課程質量等問題關注較少,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導致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中身兼數職,不受人重視,把大多數時間耗在教學以外的雜事上,而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
(二)教材編排問題
信息技術課程沒有統編的教材,采用“一綱多本”的形式,教材編寫的指導原則是以培養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線。以教材內容以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和應用為主體。在實際應用當中,由于對課程宗旨領會不夠,很多學校在選擇教材時比較盲目,造成所選教材不符合自己學校的學生現狀,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靈活把握教材,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講授教材,不能立足于學生現狀和生活實際,導致課程的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
(三)信息技術教師素質
1.專業技能不高
針對這一情況,教育部已經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強了在職培訓,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進行了專業知識和教學業務等方面的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還需長期的努力。
2.沒有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時刻關注IT行業的動態,教學內容在不斷更新,還要學習與教學內容有關或無關的其他知識,硬件和軟件都不能缺。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立足于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信息素養,并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他們走入未來社會作好充分的準備。
三、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解決策略
針對當前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筆者的解決策略如下:
(一)“兩課”有機整合,提高學習效率
研究性學習是國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新課程標準》中綜合實踐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倡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然后主動地去查閱資料,獲取相關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最后用板報、網頁、多媒體報告等形式展示成果。可見,研究性學習過程的各個階段都需要運用信息技術,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將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進行有機地整合,統一安排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這樣一方面可以根據研究性學習的需要取舍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解決信息技術課時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又會為信息技術提供大量活生生的具體實例,使學生們能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電子計算機是20世紀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技成果,也是發展最快的新學科之一。近幾十年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應用領域空前普及,無孔不入地滲到各個行業,特別是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正在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把社會生產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類開始從工業社會轉向信息社會,知識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可以說,任何現代技術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協助。現在,計算機的使用知識已經和語文.數學.外語等基礎學科知識一樣,成為現代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人類的智力通用工具。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更是得到了長足發展。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小學計算機教育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也被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搞得疲憊不堪。由于信息技術本身發展太快,直接影響著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方向和內容的穩定性。本人對信息技術教學有切身經歷,希望通過本文對一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信息技術教育中出現的一些典型問題和現象
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歷史非常短,但是發展變化卻非常快。無論是教學內容、目的、方法上都存在較大分歧。而且還暴露出其它學科難以遇到的“怪”現象。
1.計算機教學“過時論”和“無用論”:由于信息技術發展太快,農村學校設備總是落后于社會發展,教學內容滯后于技術發展的情況普遍存在,責難我們總是把落后的東西教給學生的批評經常能夠聽到,這就是計算機教學“過時論”。當人們發現學校設備不可能永遠與社會同步發展,教學內容不可能與社會同步時,于是產生了計算機教學“無用論”的觀點。
2.計算機技術“無師自通”論:自從出現Windows操作系統后,軟件都有較強的“自述”性和明確的菜單操作,許多軟件可以通過“幫助”菜單學習有關知識和技能,因此有的人認為,所有軟件都可以“無師自通”。事實上的確出現不少“無師自通”的電腦發燒友,因此認為信息技術課程沒有必要存在。
3.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資金是困擾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一個大問題,經濟條件差的地方,無法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能夠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地方,絕大多數存在著計算機數量少,配置水平低,難以保證學生上機時間等問題。
4.教育觀念相對滯后。多數學校將信息技術教育等同于計算機教學,只停留在教會學生如何操作計算機上,未能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5.信息技術越普及,信息技術課越難教:家用電腦的普及和各種形式的電腦培訓班的出現,中小學生學習計算機的途徑越來越多,“未教先知”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信息技能兩極分化十分嚴重。特別是現在中小學都學Windows和Office,而且都取“零”起點,因此造成信息技術教學無法找起點的困難。
二、現在信息技術教學主要以應用軟件的學習為主
人們用“工具論”一詞來概括其指導思想,于是信息技術教育被視為純技術性教育,進而與就業技能相聯系,甚至一度將它列入“勞動技術”課。但是面對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總滯后于技術發展,而且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環境又不可能與技術發展同步發展,于是人們很快發現,把信息技術教育視為勞動技術教育,對于若干年后才就業的中小學生來說,是脫離實際的,是容易受到非難的。無論是學語言還是學應用軟件,如果不從提高學生信息素質,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角度來認識和處理問題,都將難以擺脫尷尬局面。
1.正確認識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的關系在長期實踐中我們認識到,雖然信息技術發展很快,但是,各種軟件環境中有許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許多應用軟件之間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雖然軟件版本升級很快,但是,新舊版本所涉及的許多基本概念是一致的,或者是舊概念的拓寬。從教學角度我們應該認識到,基礎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某些軟件的熟練工,讓他們到社會上去謀生,而是培養和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信息能力的培養體現在駕馭和認識各種不
同信息環境和軟件的共性上,體現在對未知環境特征、未知功能的探索能力上。信息技術課教學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具體軟件的各種功能都進行一一介紹和列舉。應該以具體軟件為媒介,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軟件的特點,掌握與未知環境打交道的能力才是實現培養信息素養的真正目的。信息技術課中所涉及的具體軟件實際上是教學所依托的一種“媒體”。所以,不應該簡單地用“工具論”來概括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指導思想。
2.信息技術課程存在的必要性,是否需要獨立設置信息技術學科,一直存在分歧。認為沒有必要獨立形成學科的觀點大概有三個觀點:第一,認為計算機是一種工具,它將和家用電器一樣得到普及,因此也會像家用電器那樣十分好學好用,不教自會。第二,認為不少人已經能夠“無師自通”地學會了計算機,因此計算機可以自學。第三,認為計算機的學習可以全部整合在CAI活動中,用CAI代替信息技術教學。通過長期的觀察、分析,我們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獨立形成學科是十分必要的。
3.應試教育難以推動信息技術教育將信息技術的發展寄托于常規應試教育既不現實,也是錯誤的。由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不是學習系統的計算機理論,而是以應用軟件的學習為主,因此主要考核學生利用軟件完成任務的水平。如果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考試,將會產生大量高分低能的學生,只能將這門新興學科引入死胡同,成為應試教育的又一犧牲品。常規統考最重要的基礎是統一的教學內容和公平的考試環境,但是由于信息技術發展很快,學校設備差異很大,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考核內容和公平的考核環境是難以實現的,所以僅僅將信息技術教育的生命寄托于統一的考試是不現實的。要使信息技術教育獲得新的生命力,必須進行自身的改革。
三、分析信息技術的特點,研究信息技術教學的改革
信息技術教育所存在的問題,除了一些客觀原因外,我們必須分析自身原因。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學科在許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卻基本在搬用傳統學科教學的方法和評價體系。
1.信息技術教學與其它學科的差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與傳統學科教學有兩個極不相同的地方,第一是教學內容來源的差異;第二是對教學環境的依賴性,這兩個差異必須引起我們充分的關注。傳統學科教材(如,數、理、化等)是將人類長期總結的、最基礎的、比較穩定成熟的知識體系,結合學生認知特點,通過教育專家進行選擇、組合、編寫形成的。
這些教材是專門為教學而設計的,傳統的教學方法與這樣的教材是基本“默契”的。所以傳統教學方法即使不進行改革,已經能夠適應一般教學的需要。但是,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則是直接取材于社會生產、活動中正在使用各種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這些軟件不是為了開展教學活動設計的,而是面向社會實際需求設計的,其制作的指導思想就是好學、好用,而不是為了“好教”。我們沒有理由阻止小學生去試探那些教材中沒有提到的按扭和菜單。面對開放的信息環境,我們不能,也不應該阻止學生去探索教材以外的東西。相反,正確引導學生通過探索,達到建構自己知識和能力才是現代信息技術課程更深層次的教育意義。應該認識到,應用軟件教學對教材的依賴性是不大的,信息技術教學改革不能僅僅以來于一本好的教材。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迫切性比其它學科更強,它必須注意自身特點,徹底擺脫傳統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方法,改變教師的角色意識,形成適合信息技術特點的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
2.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地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內容不是系統的計算機理論知識,而是以建構信息素養為主要目的的訓練活動,其具體教學訓練媒介是各種應用軟件的學習。這種教學活動中既含有一定的文化性,更具有很強的技術性。由于信息技術教學對教材的依賴性較小,再加上家用電腦的逐步普及,“無師自通”和學生難倒老師
的情況是正常現象,所以計算機教師應該率先轉變角色觀念,真正打破“傳道,受業,解惑”的舊角色觀念,從知識的傳播者變化為學習的引導者,甚至成為與學生共同學習的伙伴。信息技術課所涉及軟件的更新速度是任何學科教學內容難以相比的,面對五花八門的軟件,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成為所有軟件的高手。教師的價值和工作應該體現在兩方面。構造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發現問題和規律,探索軟件未知領域的功能。構造層次豐富的任務和環境,組織對任務的討論分析,分析任務實現過程中的現象,使學生建構自己的能力。
3.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化在以計算機語言教學為主的時期內,程序設計教學與傳統數學教學方法比較接近,用常規方法進行教學基本能夠勝任。隨著向應用軟件教學方向轉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應用軟件教學中經常研究的問題就是學習軟件的一些功能和概念,針對某個具體的“任務”,研究出一個較好的操作序列,達到完成任務的目的。這個操作序列可以由教師傳授給學生,也可以指導學生自己探索發現。或者說,可以是教師“教”的,也可以是學生直接“學”的。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虛擬”環境,在虛擬環境下學生可以大膽試驗,甚至“闖蕩”,從中總結經驗,學習技能,許多計算機迷就是這樣闖蕩出來的,可以說,只有信息技術才能夠給人們提供這樣的自由學習環境。通過長期實踐使我們感覺到,與其說計算機技能是“教”出來的,不如說是“學”出來的。把計算機當作學習環境比當作教學環境更恰當。所以我認為,信息技術教學應該盡快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化。“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應該建立在“建構主義”思想基礎上。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教師、學習伙伴等)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建構主義思想比在其它學科教學中更能夠得到實施和體現。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內容不是系統的計算機理論知識,而是以建構信息素養為主要目的的訓練活動,其具體教學訓練媒介是各種應用軟件的學習。這種教學活動中含有很強的技術性和技能培訓要求。信息技術中許多東西不是講懂、聽懂就能解決問題的。現代應用軟件系統都很龐大,也不可能處處由教師講解,
一、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信息技術的課程內容更新較慢,教學的課時設置不足
在很多學校里,有關信息教學的內容卻由于硬件環境以及教育部的要求等等的限制過于保守陳舊,而且內容的更新很慢。另外,根據教育部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稃指導綱要(試行)》中的規定,中學的信息技術課程的總教學深時應該有70——140個學時,可是現在我國的大多數的中學教學課時安排的嚴重不足,導致教師在安排和執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計劃時捉襟見肘,無所適從。
2.信息技術教學硬件、軟件設施落后
目前,我國的中學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硬件設施配備基本齊全,但大多數的學校往往只是重視信息技術方面的硬件設施的建設,卻忽視了軟件方面的建設。據統計,我國的大部分中學在信息技術硬件設施方面的投入占到80%以上,而在軟件建設方面的投資往往超不過20%,然而在國外的中學中,對硬件和軟件的投資比例一般為4:6。
3.缺乏完善的考核機制
信息技術課程在各大中學里普遍受不到足夠的重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大多數學生面對信息技術課程表現出的狀況都是喜歡上信息技術課,但并不是喜歡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而是喜歡信息技術課的氛圍,由于不受重視,老師對學生管的也很松,學生可以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打游戲、聊天等活動。
4.信息技術教育的師資水平不均衡
中學的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的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沒有深入的挖掘教材內容,沒有認真的思考教學思路,致使信息技術教育目標的隨意性。還有很多教師缺少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其運用的教學模式很單一。
二、面對中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目前,我國中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正在實施全面改革,之前提到的不足還在不斷的改進中。針對當前中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我的分析及對策如下:
1.強化意識,加強督查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當地的經濟密切相關,與當地的經濟的發展是成正比的。當地的經濟發達了,對信息技術領域的投入就可以相對較多也就有較大地投。在信息技術課程尚未被列入中高考科目的背景下,我國各級的教學部門都要注重加強學校領導以及教師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尤其是要對各校長做充分的思想工作,要從提高全民信息素養和科技強國的高度來要求學校。另外,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加強各個學校對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檢查和監督,以為信息技術教學的正常開展提供保障,同時也要確保對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盡量爭取到社會各界的資金支持,加強投資的力度。
2.利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
中學的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但是要怎樣才能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呢?這就需要教師圍繞提高學生信息素質的這一目標,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采用變換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一種叫“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設計和安排,就是說在每一堂課都根據學生的情況,為學生設計一個或多個可以完成又稍有挑戰性的任務,讓其有能力完成任務而且完成后還有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產生師生互動的共鳴。
3.注重師資建設,提高信息技術教師教的教學水平
由于信息技術教育是一個比較新的課題,所以,還存在著很多不太成熟的地方,還有比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正是值得大家探討的。首先,一方面學校應該請一些有豐富信息技術教育經驗的教師來為自己的教師講課,另一方面,還可以派自己的教師去外面進行專業的信息技術教育培訓。另外,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本身要具有科研的意識,在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和不斷提高自己理論素養的同時,還要善于發現在教學中的問題。最后,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成立適合自身情況的學習方式,務必要把培訓的工作落到實處,以達到全面提高教師現代化教學水平的目的。
4.引入教學競爭機制,完善考評制度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對農村的教育經費投入相對較少。在這種情況下,農村中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就顯得困難一些。然而農村卻又是我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落后的地方,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怎樣看待農村中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它的意義、內容和途徑是什么?筆者以膚淺之見,就教于方家。
一、農村中學開展信息技術課的目的和意義
1.開展信息技術課是時展的客觀要求。21世紀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新時代,知識經濟逐漸成為未來社會的經濟基礎,政治、經濟、文化的全球化進程將大大加快,各國間科學技術、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民族文化凝聚力的競爭日益加劇。國際競爭歸根結底是各國國民素質的競爭,開發人力資源,發展人力優勢,是各國提高國際競爭的關鍵。信息技術在迅速改變社會的同時,也給教育以更大的發展空間,人們需要借助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廣泛交流,從而有效地獲取和利用信息,這樣就能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發展。
2.農村中學開展信息技術課是改變當前農村落后面貌的需要。我國是一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脫胎而來的國家,由于種種社會原因,國民素質不高,特別是農村,他們較為封閉,與外面交往甚少,對現代科技缺乏了解,往往還停留在以前的傳統技術上,這導致農村經濟困難。因此,加強農村中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
3.加強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是農村經濟建設培養人才,積蓄能量的需要。農村學生相對城市學生而言,普遍缺乏對外面信息的了解,缺乏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缺乏一技之長。那么,他們就不可能尋求更好更快發展,同時也不利于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因此,向學生傳授較為實用的信息技術知識,加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是必要的。
二、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的基本內容
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與別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具體內容主要有:
1.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計算機基本知識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感性認識計算機,為操作計算機奠定基礎。計算機基本操作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使用和基本技能。
2.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和社會的影響。初步掌握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學會使用與學習和實際生活直接相關的工具和軟件。
3.獲取、利用信息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總的要求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信息技術基本知識,主動高效地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從而使學生有一定的動手能力。
三、開展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基本途徑
1.改革信息技術課程結構,優化教學內容,重點考慮實用性和適用性。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既要考慮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同時也要考慮部分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長培養和實際運用的需要。為此,我們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時代要求強化兩個方面:(1)面向大多數學生開設的,應讓學生掌握應用性強的計算機技術,為他們將來就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面向少數特長生開設的,要為他們將來能夠成為特殊領域的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礎。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地在教材內容進行取舍,不斷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要實現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觀念更新。
2.精減信息技術理論教學,加強信息技術實踐操作課教學,重點強化動手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教育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與別人合作的能力。因此,我們在上機實踐操作過程中,要有意識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認真分析、正確使用信息等習慣,并能夠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得出相應的科學結論,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新的方法、學到新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331-01
一、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
1、對信息技術課的認識存在誤區
農村經濟相對落后,因而先進的技術在農村的普及應用也相對較晚,雖說計算機和網絡已走進我們的生活,但對農村生活的影響是不明顯的,這樣一來,在學生的心目中,計算機的應用的真正價值很難使他感受到,好像懂與不懂計算機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并沒有帶來什么不便,至使好多學生對信息課的學習不重視,覺得學不學都沒所謂,而只會對計算機表面上的一些浮華的內容和信息感興趣,并沒有認識到學習計算機的重要性。在我任教的這些年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學科的窘境。信息技術不被重視的狀況很普遍。學生不夠重視,家長不夠重視,學校教師不夠重視,學校領導也不夠重視,都認為是一門無關緊要的課程,使得信息技術教學開展困難重重。
2、如何引導學生運用好信息技術成為難點
農村孩子由于長期缺乏適合他們的娛樂設施,思想相對城里的孩子較為閉塞,網絡的到來為孩子們放眼看世界打開了一扇窗口,在網絡上他們玩到了精彩的網絡游戲,在網絡上他們可以和來自祖國各地的小同學聊天、交流,他們可以在電腦上畫出自己美麗的畫,做出自己的電子相冊、自己的動畫片,在網絡上他們看到了從沒有看到的精彩、獲得了從沒有過的成就感。這一切都讓學生們樂此不疲,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很多孩子沉迷于電腦游戲,甚至逃學去玩游戲。這種情況無論在城鄉都普遍發生,作為學校是應該“堵”還是應該“疏”呢?無數個案例告訴我們單純的“鎮壓”強制學生不接觸電腦、網絡是不現實的,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能讓學生變本加利的撒謊、逃學。因此,如何運用好課堂陣地,引導好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資源,使其服務于各科目的學習,而不是扯后腿,成為老師們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課題。
3、專業教師缺乏,師資力量薄弱
在偏遠貧困山區初中具有專業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師寥寥無幾,大部分信息技術教師來源于其它學科教師經過短期培訓轉型過來的,有的甚至上著信息技術還得兼任其它主科的課程教學,由于地區條件艱苦的特殊性,一些大專院校畢業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來了幾年幾乎都待不住或者是調到條件好的地方去了。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迅速,進修學習機會很少,導致他們信息技術知識理論遠遠不能滿足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另外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被當成電腦維修工,打字復印員,計算機教室管理員,農村遠程教育管理者,學校校舍安全工程管理員,校園網維護員及其他學科的科任老師等多重工作,整天忙于事務,沒有時間認真備課,備學生,備教法,熟讀信息技術教材,有的信息技術老師經常不備課或粗略寫一點應付學校領導的檢查,這對提高偏遠貧困山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是一個大問題。偏遠貧困山區初中常抓主科考試的成績,主科成績是考評學校辦學質量好壞的標準,導致學校的精力放在語數外等幾門學科上,忽視了其它學科的教學,其中包括信息技術教學。學校領導還存在信息技術學科有無都不重要,學不學都無所謂。有部分老師家長錯誤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給學生玩游戲、上網等,有一些學生熱衷于游戲,對于這一部分學生的家長更是擔心自己孩子把精力用在游戲上,其它學科學不好,所以他們就反對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課程。同時開展的培訓、教研活動的機會很少,既使開展了培訓,也是層次不分,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重形式性,走過程。
二、加強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師資建設
擁有一支數量足夠,信息化素養高,能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是改變偏遠貧困山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關鍵。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提高重視的程度,在現代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加大學校現有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進修機會,不斷提高他們自身素質及信息素養。再次,在全校范圍內分層次對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現代信息技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工作,使他們掌握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讓他們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轉化出來,把教師自身的身份由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伙伴、朋友,還是現代教育的研究者和開拓者。最后應該不定期組織信息技術教師到城區學校進行信息技術教學交流學習。
2、注重教學探究
一是信息技術教師應加強課前準備。偏遠山區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轉換身份,把電教管理員、學校網絡管理員等多重職務轉換為一名有責任的教師,課前備好課,備好學生,備好教材,熟讀教學大綱和教材,設計教案目標要明確,教學重難點要突出,教學思路要清晰,要選擇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二是信息技術教師應把握教學過程。在學習信息技術時,偏遠貧困山區初中學生要改變其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課不像其它學科那樣死記硬背,信息技術課重在實際操作,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不要滿堂灌,教師要少講多練,精講多練,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輔導者,起到輔助學生實際操作的作用。一堂課一般安排十分鐘左右的講解、示范,其它時間交給學生自由上機練習,鞏固好所學內容。筆者發現學生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被動接受教學時多得多,經過教師當場輔導,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教育是社會的教育,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與支持,農村教育特別是信息技術教育是個不容忽視的方面,我想只有國家、企事業單位、學校、家長、教師共同努力積極配合,對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學從硬件設施到軟件培訓加大投入,就一定會使農村教育與先進地區甚至與國際接軌。
從第一臺計算機ENIAC的誕生,到今天只有半個多世紀,然而計算機的應用范圍已經覆蓋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學校和家庭。由計算機、通信、控制技術結合起來的信息技術產業已經成為社會的第一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技術基礎和保證。從掌握計算機這個"人類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來看,同學習語言、文字一樣必須從娃娃抓起。計算機教育,尤其是計算機在中小學的教育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關計算機教育的改革也顯得勢在必行。
一.信息技術課內教學與課外科技活動
計算機普及教育推動著教學體制的結構性改革。大量實踐表明,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課內外結合,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展學生的愛好、特長,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對學生的計算機教育要達到基礎知識普及、科技素質訓練、培養計算技術后備人才的多重任務,因此要課內、課外并舉構成一個有機配合的整體。
⑴.課內教學要完成對青少年的計算機知識普及。首先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操作及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增長對計算機的基本了解和愛好,能適應學校教學中逐步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法的要求和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本人擔任高一年段的計算機教育課程,所開設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正是重視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培養。主要講解了計算機的發展、應用、Windows操作系統、漢字錄入技術(五筆字型)、Word2000文字處理系統,VB程序設計基礎等。
計算機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要重視理論知識與上機相結合。
⑵.校內、外的課外科技活動要為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提高的條件。更好作到計算機理論與上機相結合。我校一直重視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并且取得好成績:數學、物理、化學等都有全國、省、市競賽中獲獎的。電腦興趣小組才剛剛起步,就有喜人的好開端。晉江季延中學在近四年"中國電信杯"信息學競賽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組團體第一、兩次取得了高中組團體第一、個人獎第一的好成績。而且信息技術會考也大面積的豐收,今年高一所有學生將參加福建省信息技術(二級VB)會考。在學校領導的重視下,經過我們的努力,以后定能碩果累累。我曾設想,中學也象大學一樣,提高計算機的利用率,將機房向有志學習計算機的老師與學生開放。當然這樣可能產生人多、設備不夠的矛盾,不過憑"機票"上機能解決此問題,我校目前每天中午與周末免費開放電腦室讓學生上網進行"研究性學習",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知識,也加強了信息技術的學習。目前中學有繁重的基礎教育的任務,可能會對其他學科在時間上有小的影響,但若真正推行"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加強計算機教學正是其有效途徑。而且能真正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素質,從而給其他學科帶來好的影響。
二.關于信息技術教育改革的六點建議
現在教育體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術教育改革也勢在必行。
1.關于信息技術課的地位
電子計算機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和龍頭,它的出現和發展,把社會生產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開創了一個技術革命的新時代。計算機把人從重復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人類智能獲得空前發展。科學家們曾預言:計算機科學將是繼自然語言、數學后的第三位的,對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為如此,計算機與基礎教育相結合已成為當今世界大趨勢。在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是提高人才科學素養的需要。過去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恐怕不行了。社會向前發展了,跨世紀人才的科學素質應有五大支柱: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近年來國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學開設計算機課的規劃,強調了計算機在中小學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十分重要和正確的,也真正體現了小平同志曾說的"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術課的地位,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⑴.計算機教師首先要認識到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知道當今社會計算機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計算機教學。我們肩負著"科教興國"的歷史重任。
⑵.對已有的計算機房加強管理,讓設備發揮最大效能,而不是應付上級檢查或為了提高學校名氣的單純的"擺設"。
⑶.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狠抓計算機教學效果,干出成績,讓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看得見"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護和調動計算機課程教師的積極性,在考核、晉升、進修等方面與其他學科等同對待,甚至優先考慮。
2.關于課程結構與課時調整
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應試教育",比較重視分數。時常用考試來刺激學習,"考試是法寶,分數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計算機課決不能再循老路。計算機應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不實踐學不會,不實踐學了也沒有用。針對這一特點,計算機課程應以實踐為主,精講多練,讓練的比重大于講。
一個中學生坐在計算機前,他所面對的不是一般的物理儀器或化學試驗裝置,而是他可以用來進行學習、動手實踐和進行構思與創造的環境。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還有創造能力的培養都可以借助于這個環境來實現。
鑒于目前中學生負擔比較重的情況下,不可能撥出很多計算機課時,因此必須通過教學改革通盤考慮。比如有的課的部分內容可以利用計算機上,計算機課的作業也可以用于解數學題或物理題。總之,在中學開設計算機課,決不是僅僅多了一門課,給一些課時的單一問題。教育部門及學校都應做好課時的適當調整。中學計算機教學每周至少應安排2課時,才能滿足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踐操作的需要。
3.師資培訓:
面對計算機普及的大潮,師資水平的提高顯得越來越迫切。目前計算機課的教師緊缺,真正計算機專業人才不太愿意到計算機教育第一線。大部分中學計算機教師是從數學和物理課轉過來的,多數人邊教邊學,非常辛苦。加之計算機學科的知識更新極快,更加使這些老師難以勝任。為此,師資培訓工作很有必要開展起來。我們從事計算機教育的老師,特別是中小學老師深感計算機文化交流的范圍太小,須知搞計算機工作絕對不能閉門造車,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給我們一些培訓的機會。
師資培訓還包括對其他非計算機行業老師的培訓。我校就經常利用假期對青年教師進行計算機知識的普及與培訓,學校規定每周六下午為學習電腦日,早在1997年就對全校教師大規模進行電腦培訓,部分老師不只通過了全國計算機一、二級考試,掌握了計算機入門知識,以及一般教學軟件的使用知識,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網絡瀏覽器、E-mail電子郵件等。現在幾乎所有老師可以通過電腦編輯打印試卷,為真正推行"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而精選試題,精講精練,所有教師都能使用校園網絡系統輔助日常教學,大大推進了信息技術在其他學科的應用。這樣既提高了計算機資源的利用率,又讓更多青年教師能參與到計算機教學中來,從而更好推動計算機教育事業的發展。
4.要把計算機做為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進學校。
現有的教學模式已經沿續了幾百年,這中間有過改革,但從總的投入產出的教學系統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飽和,已經不太適應新的形勢。作為新體系的物質方面的支柱,歷史地落到了信息科學的頭上,這里最重要的是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系統。將信息技術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勢在必行,也已成為發達國家的趨勢。科教興國,重點首先是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支持環境要定位在計算機和網絡上。當然,限于國力,我們不能想像全國80萬所中小學全面鋪開,但我們又不能不開始試點。先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始試點工作,不然,我們還會貽誤時機。使我們感到高興的是我們學校算走在前列,為了推行"素質教育",我校花了大筆的資金添購新的電腦設備,還搞起了多媒體教學系統、校園網絡系統,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我校真正成為"窗口學校"、省重點僑校。
5.加強學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園網絡系統開展信息技術教育
為了加強學生的信息化教育,還必須更好使用校園網絡系統。只有學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學生才能主動接收并利用校園網絡系統學習,相反,只有加強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園網絡系統為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服務。當今發達國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擺在首位,我國信息化教育也必須加強,我們學校在信息課教學中不只是教會學生"掌握計算機與網絡操作",還把"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所提供的強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作為重要內容,讓他們能主動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網絡系統學習更多的新的知識。早在幾年前我校就將計算機列為了必修課,學校成立了計算機興趣小組和網絡興趣小組,在福建省中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計算機競賽方面成績十分喜人。我們還建立了一支學生計算機管理員隊伍,他們不僅能在日常的計算機教學中承擔管理計算機的工作,而且能指導其他學生學好計算機。同時他們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終端設備。
6.以國際互聯網為拓展,建立學校網頁、班級主頁、師生個人主頁,從而開展"自主性學習"。
在校園網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時,我們以國際互聯網為拓展,建立學校網頁、班級主頁、師生個人主頁。學校網絡系統對外通過高速光纖(10M)寬帶網專線24小時全天聯接Internet網,季延中學也建立了自己的網站(網址:),網頁全面介紹了學校各方面情況,開設了領導機構、光輝歷程等欄目;有的教師從互聯網上找到相關的資料,為做課件服務,也制作教師主頁,把所教學科的一些具體內容送到互聯網上,給同學們開辟了一個永不落幕的第二課堂。學校每天晚上對教師開放網絡教室,中午對學生開放,讓他們能上網主動參與網上文化建設。還專門組織成立了網頁制作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班級主頁(比如《演義二班》)和一些優秀的個人主頁。同學們從國際互聯網中學習到了更多新的知識,開展"自主性學習",獲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學校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愿全社會多關心中學信息技術教育與改革,為"科教興國"獻上一份厚禮。
以上僅僅是本人在從事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的幾點建議,希各位領導與同仁們指教。
參考文獻
1.吳文虎主編:中小學計算機知識辭典
2.吳文虎主編:信息學(計算機)奧林匹克
Visual Basic是中學信息技術教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既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
Visual Basic是Microsoft公司在1991年推出的、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Visual意為“可視化的”,asic的可視化的程序設計語言。在Visual Basic中既繼承了其先輩Basic所具有的程序設計語言簡單易用的特點,其編程系統又采用了面向對象、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用一種巧妙的方法把Windows的編程復雜性封裝起來,提供了一種所見即所得的可視化界面設計方法。給廣大非計算機專業人員學習、使用、研究和開發Windows環境下的應用程序帶來了福音。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推出了VB 6.0。在開發環境、功能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擴充,尤其在數據庫管理、網絡應用方面上更勝一籌。
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門新興的課程,作為會考科目,受到教育界的重視也只不過才2年的時間,沒有太多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根據該學科的特點,還是可以摸索出一套適合中學生的教學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的。下面就來探討一下VB在中學教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二、VB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手段
VB是中學生初次遇到的一門計算機語言,對于一門新課來說,里面必定含有許多新名詞、新符號,經教師講解后強制灌入腦中就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這就是理論教學,這也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即記憶到理解的過程。
1 多媒體課堂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實物、模型、圖片等直觀教具或通過示范性的操作實驗和現代化的電教手段指導學生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演示法常與講授法結合使用。多媒體課堂演示法就是通過電教手段指導學生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這是教授中學生信息技術教育課的主要教學方法,也是現在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老師廣泛采用的教學方法。它很好地體現了理論與操作的有機結合。
中學信息技術教育課與其他課程的教學有著不同之處,它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它不是那種純理論的教學。學生在學習VB的時候,就會有著深刻的體會。在剛接觸VB的時候學生對其圖形界面一無所知,不懂得如何操作,在什么地方操作,不懂里面的專業術語。而在多媒體的教學課堂上,通過全屏幕廣播,學生可以緊跟教師的思路,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師的操作步驟和過程,通過教師的操作和同步講解,學生可以很輕松地弄明白一些在課堂里無法理解的術語知識。而且在腦海中也能形成一個感性的認識,即知其然。
2 講授法。理論知識的傳授,主要的就是運用講授法來實現的。在掌握了VB的基本的圖形界面和操作后,就要進一步學習編程了。現在學生需要學習的是純理論的東西,在課堂上學習反而效果要好一點。學生對于傳統的黑板還是很有依賴的,而且在教室里學習氣氛好,沒有機器的噪音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也有利于學生記筆記,為以后的學習和復習留下寶貴的財富。而在機房里由于環境差,空氣渾濁,不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去學習。使得學習效率大大下降。
3 實踐操作法。學生在掌握了VB的基本的編程語法后,必須練習編寫能夠實現自己想要實現的功能的程序,這就需要進行上機操作,來檢查學生編寫的程序是否存在語法錯誤和是否能實現預期的功能。
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它的實踐性很強,注重操作,與純理論的語、數、外的教法不同。它更多的是讓學生去操作和實踐,在操作和實踐的過程中學會理論知識。要想教好這門課程,就必須將傳統的教學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地結合。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理論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一般按照1:3的教學比例進行教學。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注重強調理論知識的教學及教學法的滲透,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效地運用到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之中,但不能忽略上機操作實踐的重要性。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地動起手來,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這才是真正的對知識的掌握!由于剛接觸VB,學生對BASIC語言的編程方法和技巧談不上什么理解,還處于對老師講解的模仿和照搬上,作為教師要有耐心,從基礎講起。更要有信心。
高中生的個性傾向性如興趣、理想等開始表現出來,但是具有具體性和不穩定性。比如高中生具有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有時會對感興趣的活動達到著迷的程度。因此我們在該階段一定要培養學生對VB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讓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這門課在教育界立足和扎根。興趣是天才的搖籃。早日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編程的興趣這對學生以后的發展也是很有利的。
三、學生如何學
我們如何學習VB,有什么技巧?也許你會問,我以前沒學過任何一種語言。我能快速上手嗎?別擔心,沒問題!VB的語法和QBASIC語言是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說它的語法是最容易被初學者所接受的。另外VB提供的是可視化的開發環境,我們可以像搭積木一樣構建出程序的界面;而且VB提供了豐富的控件組,省去了我們自己寫代碼實現這些效果的麻煩,這樣我們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程序功能的實現上。所以VB學起來簡單,用起來方便。高中生首次接觸到編程,可能會覺得有一些難度。但是不要緊,很快你就會入門的!
其實VB的學習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對于一個初次接觸到VB的高中生,他們又應該如何去學習呢?
第一步:先將書看一遍,知道書上講的大致內容。對于不懂的知識點、專業術語、操作過程等,在書上做一下標記,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步:在多媒體教室里,老師通過多媒體廣播向學生展示操作過程,同時講解操作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及書上所提及的專業術語。這時候就要認真聽。將自己在預習時不懂的知識搞懂。同時記好筆記,已備課后復習。同時要注意老師的整個操作過程。
第三步:自己上機操作!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上機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熟悉VB的圖形界面、功能菜單。可以調試我們編寫的程序,看是否能夠編譯通過。慢慢的我們對VB的語法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把書上的程序換其他的語句來編程調試。依此來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
在學習VB的過程中,上機操作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很多的問題都是在上機的過程中發現的,很多的知識和技巧也都是在上機的過程中學到的。所以在學習VB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地去上機練習!去嘗試著編一些程序!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因此學生首先不能畏難,一定要樹立起學好的信心。按照老師的指導,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地提高我們的水平,慢慢的我們就知道如何自學了。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你就會發現你的VB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逐漸對一些編程軟件產生了興趣。
對高中生的要求是比較低的!只要了解VB的基本語法,會對簡單控件的編程,也就足夠了。當然學有余力的人可以鉆研一下VB與多媒體的結合、與數據庫的鏈接以及高級控件的編程。可以試著開發一個系統來實現一些功能。遠大的動機、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對我們學好VB起著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