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4 17:37: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任務型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任務型教學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現行的初中政治教科書《政治(新日標)》,圍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興趣的話題,提供了許多真實的閱讀材料。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學生為主體運用任務型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自己思考,使他們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任務型”教學是一種“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法,它強調以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為基礎,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必須有思考過程.學生首先要考慮如何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是如何學會某種形式。在政治教學中,我們把“任務型”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前期活動
給出給出學生閱讀午材料(也可以是是書上的材料),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培養學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一些有難度的材料,教師適當講解。學生理解后,給出適當的任務,讓學生作準備。
2.第二階段:中期活動
根據任務,把學生分成若干組,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準備活動完成后,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成員進行方言。中期活動中曾聽過一堂八年級的政治課,教師給出了身邊的一些事實材料(上星期發生在我們校的打架事件),讓學生指出他們錯誤的地方,并說出根據。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先討論,然后推選出一個代表進行發言,最后做出總結(法律倡導的,我們應該積極去做;法律禁止的,我們拒絕不做;法律允許的,我們可做客不做。)在這堂課中,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上臺發言的形式,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對錯誤的地方予以指正,其到了集體訂正的作用)。綜觀這一課堂,教師注意到了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來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本體現了“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當然,在新課程改革改革實踐中,應緊抓新課程的“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的教學理念,使教學科學,符合教學規律,在實踐教學中要吻合“任務型”教學法的某些精要。而在眾多的教學法中,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和材料的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作用
把任務型教學模式應用到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通過對于任務的探究認識不斷地深入,激發了學生探究的主動性,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和“填鴨”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轉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任務”使學生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明確目標,有利于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學生通過對于任務的學習,不僅可以獲得知識,還可以發現問題,通過學生不斷地探究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任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和探究,讓學生在這里展開探索和合作學習。在任務情境中,教師指導和點撥學生,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學生的討論和交流,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有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
三、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操作方法
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動起來,通過自主探究實現知識的習得。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問題任務、故事任務、討論任務、練習任務、作業任務等不同形式的任務。
1.問題任務,促進思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問題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和疑問的產生,讓學生在思考中獲得知識。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和信息,激勵學生產生完成任務的欲望。例如在學習《成長在社會》中關心社會發展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亞維倫的野童回到人類社會也難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而“魯濱遜”卻能很快適應社會生活?問題任務給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讓學生知道了該去探究人與社會的關系,學生由此會想到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社會,應該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提高自己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并且學會關心時政。通過教師的問題任務,學生的思維就會不斷地發散,了解相關的知識,促進了學生對于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
2.故事任務,激發興趣
故事任務就是教師給學生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融入故事情境中,從而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和思想品德知識。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在故事情境中,學生會產生一種愉快的心情,從而主動地進行學習。在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學生會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以往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學生實現知識的正遷移,讓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情境中主動地進行探究。所以,教師要給學生設計這樣的故事情境,以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例如在學習《融入民族文化》中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講授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讓學生關注課堂學習。之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之間相互講授他們所知道的優秀人物或事跡的故事。學生會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講訴故事,探究思想品德知識。并且從這些故事中,感受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了解到他們是民族賴以繼續和發展的推動力,領悟繼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故事任務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可以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探究,給課堂帶來了快樂,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豐富了學生的想象。
3.討論任務,鼓勵合作
新課改提出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它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討論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在討論任務的情境中,學生會產生各種疑問和設想,并且進行積極探究,不斷地解決問題,構建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討論任務讓學生產生一種主人翁的意識,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例如在學習《學會與人合作》的時候,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鍛煉學生合作能力與技巧,使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計討論任務,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來感受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合作能力。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形成合作技能,而且還會體會到在合作中需要同學之間的寬容、欣賞。通過討論任務,學生生對于“與人合作”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刻了,讓學生在任務中提高能力,深化認識。
4.練習任務,反饋鞏固
學生通過學習對于知識是否掌握還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練習任務,對學生進行檢測。練習會讓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內化知識,加深對于知識的認識。練習任務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地利用練習會對學生起到很好地檢測作用,讓學生可以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和進度,促進學生的不斷提高。例如在學習《發展人民民主》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置豐富的練習任務,比如選擇題、判斷題、簡析題、時間探究題……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探究問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為了讓學生掌握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權,教師就可以以中國博客發展為背景,讓學生理解博客是實現公民政治權利的新途徑,并讓學生思考它為公民的哪一項政治自由提供了平臺?練習形式還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去探究知識,使學生能夠掌握知識規律,在頭腦中構建出一個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網絡,促進學生內化知識。
5.作業任務,加強提升
學生在課堂上對于知識的學習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作業任務來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了。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任務是多種多樣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探究和思考,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進步的更快。例如在學習《維護合法權利》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材料,比如“藍色風暴”商標案宣判百事可樂被判賠300萬,中國商標在海外被搶注等,讓學生思考結合案例思考,這些事件反映了我國經濟建設中存在著什么現象?這些現象有什么危害?產生的原因是什么?你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學生對于作業的思考和學習,讓學生去復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加強了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二、在作文課上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杜絕抄襲任務中涉及的所有數據資料都需要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搜集、記錄、分析,杜絕抄襲或者背范文、生搬硬套的問題。
(二)提高作文積極性與以往紙上談兵、閉門造車的作文模式完全不同,作文的過程變成了在實施任務、搜集數據的基礎上分析總結。有了具體的目的,學生就可以言之有物,認識到作文的價值和意義,自然會提高作文積極性。
(三)開闊視野,擴大詞匯量為了完成任務型作文任務,學生通常要掌握大量相關術語。要分析財務報表,就要了解經濟學、會計學詞匯。要分析銷售數據,就要掌握銷售行業和統計圖表的專業術語。總之,通過這些作文任務,學生可以掌握大量與真實生活、工作相關的詞匯。而且,通過親身實踐學到的詞匯和句型記憶會更加深刻。
(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要完成任務型作文任務,學生需要觀察現象、測量和記錄數據并針對結果進行討論、分析和總結,之后還要把整個過程和結論描述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思辨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五)培養團隊精神在完成具體任務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要與團隊其他成員合作,全程跟蹤記錄任務進展情況和各種數據,不斷用所學語言與他人交流信息、溝通協商,在分工與合作中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提高交際能力、溝通能力甚至責任心。
(六)提升自信任務實施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鍛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分工,體現自己的價值。另外,任務完成后的成果匯報展示環節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產生成就感,提升自信,從而為后續學習帶來動力。
三、操作步驟
(一)選題要選擇適合學生語言水平的任務,有適當的挑戰性,但不能過難。任務要求準確清楚,讓學生容易理解和實施。另外,任務內容要貼近真實的工作、生活,有趣味性。
(二)提供適時幫助選題定好后,教師可給學生提供相關專業詞匯、素材甚至范例,并在整個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遇到的困難,適時提供幫助。
(三)匯報進展定期讓學生模擬職場的工作匯報,在課堂上或組內介紹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并讓其他同學提問或提出改進建議。這樣學生們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四)回顧總結每項任務完成后都讓學生以書面形式對整個實施過程進行回顧和總結,自己學到了哪些專業術語、做事技巧,任務實施的各個步驟有哪些經驗教訓等這些反思有助于學生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他們將來進入職場大有裨益。
(五)評估建議教師對每個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形成性評估,即綜合考量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和完成情況,而不是僅僅根據最后的成果匯報評判學生的努力。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評議表,讓每個學生對自己和同組組員的表現進行評議,供教師參考。
四、案例推薦
(一)紙飛機制作大賽作文課上教師可以從紙飛機大賽這樣簡單有趣的活動開始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賽前教師可組織討論,讓學生了解飛機各部件英文名稱及物理學和數學范疇的相關術語。之后學生各自制作紙飛機并詳細記錄制作過程。待所有學生都完成后進行班級大賽。教師需在比賽過程中指導學生記錄各飛行參數。賽后要求學生用英文介紹各自飛機的制作步驟,然后用數據說明自己的飛機與優勝者的飛機差別在哪里,并總結自己整個制作及比賽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通過這樣游戲類的任務,學生會發現其實英文作文也是可以源于真實生活的。而且因為親自參與了整個過程,學生作文時就會言之有物,而不是紙上談兵。
(二)數據統計職場中,人們經常需要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制作圖表并進行說明展示。在作文課上,教師也可以設計此類任務,讓學生積累實戰經驗。例如,可以讓學生統計全班同學高考的英文科目成績和英語專業四級或大學英語四級的成績,分析兩者的相關性、制作統計圖表,然后在此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并用論據證明自己的結論。任務開始前,教師可對統計圖表涉及的相關術語和句型進行指導。另外,也可以根據當前熱點時事或學生的興趣選取作文題材。比如讓學生搜集數據并用圖表說明近期的油價或匯率走勢,并分析其變化原因。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拓寬知識面,擴大詞匯量,又可以提高學生課外閱讀、了解時事的積極性。
(三)撰寫旅游計劃書或校史資料教師可讓學生在集體出游前各自用英語制定詳細的旅行計劃,包括目的地城市的景點介紹、交通以及食宿安排等。每個同學把搜集來的資料加上圖片制作成旅游計劃書在班級范圍內推介,然后由全班同學選出最佳方案并予以執行。因為寫出來的計劃書可能被付諸實踐,學生會更深切地感受到作文的實際價值。或者,教師也可讓學生用英語編寫校史,介紹學校每棟建筑的特色和歷史變遷。優秀的作品可修改完善后推薦到學校有關部門作為官方校史宣傳資料。只要是跟實際生活工做密切相關、學生感興趣且難度適當的實際任務都可以用做作文課上的選題。教師也可以集思廣益,發動學生提出他們想寫的選題。有了更多的參與權,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
習慣上我們把自然與人文作為最基礎的學科分類對立起來,并為之尋找出包括研究對象、概念框架、思維結構等在內的多方面論據。這當然是近代學科建立后才出現的事情。在人類認知探究之初,無論中西都沒有這樣壁壘森嚴的局面。其實,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并非如此的涇渭分明,它們是存在著相互滲透與相互影響的。《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成為課程目標的組成部分。這一改革舉措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學科教學中必須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所以作為自然學科的物理,也必須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性的滲透。我認為這樣的滲透與影響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一、教學中的人文性
所謂“人文”,在西方,它的根本性觀念是從人類的角度來思考人(Human beings considered as a group;the human race);而在中國,《易?賁》中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北齊書?文苑傳序》中有:“圣達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可見,“人文”的中心是“人”,關注物理教學中的人文性就是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人”的主體性。
1.師生關系的確立
“人文”思想中一項重要的內涵就是“人本觀念”,即“人本位”。它強調人是社會的中心,人是衡量社會的尺度。“本位”者,標準也,人是衡量一切的標準。以往的物理教材以知識為中心,完全忽略了學習主體。當下的教材將知識還原到生活,實際上就是重新認識到知識傳播主體的人間本位。當然,光有教材的調整還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充分意識到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育學意義,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比如使用“探究式學習”法,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既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尊重,又是對教育本質的回歸。教師從原先的權威和訓導者轉變為凡人和引導者,不但體現出師生關系中的人文性,而且必然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2.教學方式的把握
“人文”精神中另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個人觀念”。由于時代因素,我們的現代教育還處在并不太現代的階段。雖然我們的教育教學的硬件條件似乎得到了改善,但是“大班”、“超大班”現象依然普遍存在。教育原本并不是一個可以批量化復制的工作,但客觀上我們卻無法真正地“小班化”。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注重“個人觀念”,即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尤其像物理這樣的理科課程,由于它自身的學科特點,往往會出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差不齊的現象。如何面對“參”,如何解決“差”是一個很有必要研究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教學不能只是針對“集體”,更多的要面對“個體”。
3.教育公平的實現
“平等”的意識,我認為也是“人文”素養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平等”的教育并不是喊幾句口號就可能達到的。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最好的“平等”教育就是實現“教育平等”。正如上文所說,學生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生有其他社會因素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是否左右了我們對學生關注的熱情與程度,是否有了“分別”之心?可能只是一個細微的眼神,可能只是看似無意的多加提問,都會給那些被邊緣化的學生以內心巨大的創傷。教育公平不能兌現,反倒是傷害了學生的自尊與自信,這就與“人文”背道而馳了。
二、知識中的人文性
物理課程的人文性不只可以像其他課程一樣在教學態度中實現,更可以通過課程內容的聯系來實現對學生的人文性的影響。
1.知識史中的人類精神
人之為人的超越力量常常來自于榜樣的引導。而物理科學發展史上有著眾多的人文性素材可供我們進行加工和發揮。比如在教學萬有引力定律這一節時,引入牛頓看蘋果落地的故事;在學浮力時,講述阿基米德測皇冠體積的故事;在學電學時,講述法拉第、安培等科學家探索發現科學規律的事跡,都可以激勵學生觀察生活、體味生活。物理學科的發展歷程,包含著科學家們為追求理想和真理而不屈不撓、前赴后繼的奮斗歷史和奮發精神。以之為例證,學生對自己就會有更大的勇氣和信心,以科學家在創造偉大業績中所表現的人格力量為榜樣,懂得為理想、為真理而努力,甚至于犧牲一切。
2.知識點中的人生領悟
除了科學史的素材,物理課程中的很多知識點其實也都閃爍著人文精神的智慧,我們可以通過知識之間的關聯為學生從物理課堂拓展到生活甚至人生。比如,在講授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這一部分知識時,我們可以由此引申到人與人的交往上,人與人的尊重、理解、堅持常常表現為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講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識時,我們就可以引申出“以人為鏡”如何認識自己的問題,人往往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被誤解、曲解也是認識自己的一種路徑;講解電阻的知識時,我們也可以引申到人生之路與曲折險阻的關系問題上,人生“發光”之處常常就在這曲折險阻之上,如此等等。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又可讓他們從自然中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諦。
三、實驗中的人文性
物理實驗具有實踐性和體驗性特點,有助于我們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在實驗的各階段引導學生在實驗中領會人生的道理。
1.實驗前的“實證精神”
教學過程中的物理實驗主要是以驗證結論來強化學生對一些物理現象、物理定律的理解。教學之外還有發現性的實驗,主要驗證一些懷疑、一些猜想。我們應該告訴學生,人類科學的發展是在不斷懷疑與探索中實現的。有很多被視為“不證自明”的結論可能就經不起實驗的檢驗。亞里士多德的物體下落理論不就在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下落的過程中變成了“謬誤”了嗎?所以,“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才可能推進我們的認識、推動科學的發展。“實證精神”正是由人文學者從杜威那里學回來的,他主要是針對人文領域而提出的,而人生之中更需要這樣的精神。
2.實驗中的團隊意識
在實踐活動中,我們會很容易意識到個人能力的有限,所以實驗活動往往是分組進行的。如何參與到團隊之中,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讓自己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如何協調成員之間的關系,如何讓每個成員都能在團隊中有所發揮并有所收獲……這些都可以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加以提示,引起他們有意識地關注。并可以通過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引申,讓學生體味到社會生活的上述問題的重要意義。
3.實驗后的總結能力
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必要性
(一)我國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大學英語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目前,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普遍存在著英語能力較低的現象,雖然教師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積累了許多的專業素材,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充分結合交際法、情景教學法以及聽說法等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教學非常呆板無趣,無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同時,由于資金和時間的限制,英語教師缺乏必要的業務培訓,導致他們在實際教學中無法將語言與學生的專業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制約了學生專業英語水平提升。第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通常情況下,大學英語課程往往被設置在大三或大四進行,那時候學生已經完成了公共英語的學習任務,英語學習的閱讀量少,沒有什么壓力,使他們的聽說能力和寫譯能力逐漸降低,從而對他們交際能力的提升產生嚴重的影響。同時,由于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恰當,花費大量的時間卻收獲不到理想的效果,從而逐漸失去了學習的信心。第三,缺乏明確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單一。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習慣于傳統語言教學的思維定勢,在設置英語課程時缺乏創新,而且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語言的實際運用,而過分側重學習語言自身,無法培養出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優秀人才。
(二)在大學英語中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學生的特點提供了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條件。對于學生而言,他們不僅具備了較為豐富的英語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英語實習經歷。因此,他們在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時能夠將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快速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且質量能夠得到有效保障,能夠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課程的實用性要求為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施提供了依據。任務型語言教學法要求所學的課程必須具有實際可操作性,注重在實際操作中學習。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有效應用英語來完成工作任務。因此,這一教學目標為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施提供了重要依據。第三,大學英語的教學要求完全與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原則相符合。培養出具有豐富的英語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能夠熟練掌握英語語言的應用技能,并能夠在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翻譯、交流以及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培養目標。該培養目標完全與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原則相符合,有利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施。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途徑
(一)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通常情況下,英語學科的英語術語會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更多詞素,其中“前綴詞根”和“后綴詞根”是最常見的模式。因此,教師在開展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時,首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正確拆分單詞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反復不斷地練習,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能夠非常準確地拆分詞匯的每一個部分。同時,教師應該在學生充分掌握詞匯拆分方法的基礎之上,有效開展詞綴和詞根的記憶教學,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并合理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也手段,通過PPT課件的形式將英語詞匯的各種組合方式展示給學生。另外,為了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記憶方法和記憶技巧,教師應該適當舉出一些詞根相同的相關詞匯的例子加以詳細講解。
(二)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應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要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開展任務型語言教學,還必須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應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會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而更側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會對學生開展學習以及日后開展工作帶來一定的制約。相關調查顯示,雖然有65%的學生能夠看懂專業英語的原版材料,但是在這其中有高達80%以上的學生并不能運用英語直接進行口語交流。因此,對于這種現狀問題,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實際教學當中應該將相關的視聽資料有效應用起來,鼓勵并積極引導學生反復進行視聽練習,并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練習,比如“實際工作的情景模擬”等。同時,教師在進行情景模擬的設置時,應該全面考慮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設置合理的難度,確保所設置的情景能夠適應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當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模擬情況進行及時的評價,針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促使所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
(三)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要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開展任務型語言教學,還必須在閱讀教學中應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因此,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鼓勵并積極引導學生將精讀和快讀有機結合起來。首先,學生在進行快速閱讀的訓練時,教師應該充分結合閱讀的內容科學合理地設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如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閱讀內容,即讓學生進行定時定量的閱讀學習。同時,應該要求學生對閱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進行分析與總結通常情況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精讀主要針對的是句型較為復雜和專業詞匯比較多的情況下,教師應該鼓勵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精讀,并適當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指導學生快速高效的完成閱讀任務,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理解閱讀的內容。同時,也可以通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尋找到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英語閱讀量,掌握豐富的英語科普知識。同時,有助于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1.實驗項目和實驗任務的設計。這主要是強調在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要認真設計實驗,實驗項目的開展必須依據公安實踐中刑事科學技術員所必須的技能進行,實驗內容和任務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實驗要具有一定的難度,適合學生開展研究,但也不能讓學生無法完成實驗,應讓大部分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完成規定的所有實驗項目。實驗的設計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對所開展的實驗有濃厚的興趣,則可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開展,還可以為后續的實驗教學帶來便利。
2.注意在實驗過程中的組織和引導。刑事科學技術的大部分實驗是以小組形式進行的,小組合作是任務導向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的基礎上,本著互補、協調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整合,組織學生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其次,在解決問題的心理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勇于探索,敢于面對挫折、迎接挑戰;在學習方法的指導方面,教師要負責引導學生與時俱進的對學習方案進行調整,隨時根據計劃實施過程中發生的狀況進行微調;在學習價值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學習過程中的科學探究精神、社會責任感。
3.及時進行學習評價。學習評價可以及時幫助學生進行反思,發現學習過程中的不足,無論是對知識本身的學習、專業能力的培養,還是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學習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內容的可選性,也可使同學能夠真正從評價中獲得收獲。
二、任務導向教學法的基本教學模式
應該說,任務導向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完全固定的,但從一般的教學規律出發,根據刑事科學技術實驗課教學的特點,我們可以按以下的步驟實施:課前準備—下達任務—完成任務—作品展示—總結回顧和學生提問。
1.課前設計和準備。教師首先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若干任務,并要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紀律情況、學生特點進行全面地了解。從已經設計好的眾多任務中挑出適合教學對象的學習任務,根據任務準備教學課件、學生分組設計、教學設備、教學材料等;學生在任務導向教學法中,也需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包括相關知識的準備、協助教師分組、協助教師準備教學器材和材料等,學生參與準備工作,可以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學習過程。
2.布置實驗任務。學生進行正式實驗前,教師要把設計好的任務布置給學生,并講解實驗的內容、原理、具體任務。對于一些難度較大,學生不容易掌握的實驗,教師要先演示實驗的步驟和實驗的方法,演示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提問,引起學生思考;也可以教師演示后,讓個別學生再次演示實驗過程,其他同學進行點評,學生通過觀察,產生研究欲望。
3.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在引導學生基本掌握了完成實驗任務的思路與方法后,根據學生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學生完成教師下達的實驗任務。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無論是取得好的實驗結果的同學,還是實驗有一定問題的,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通過知識與實驗的聯系,對原理、方法融會貫通,使學生真正從實驗中受益。
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和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1、充分關注學生的認知差異。
設計任務教學時安排任務活動要層層推進,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運用中由淺入深。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的教學中,我每模塊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任務型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要把“學生帶任務的學習”落到實處,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從準備到點撥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使學生明確學習意識,做到鼓勵學生大膽的使用英語。通過任務型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產生極大的興趣,使學生能在參與活動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創造和別人合作共同完成交際任務。
2、劃分小組,合理搭配小組成員。
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探究,進一步鍛煉學習英語的語言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又讓學生學以致用。活動中要注意到學生個體差異,因此,要合理搭配小組成員。根據不同問題,小組成員可多可少,有時讓大家自行解決分組,完成任務。加強學生的活動,并能及時給予個別輔導。經過幾年的任務型教學實踐,我認為,任務型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研究實踐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有很大作用。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不僅表現在學生在課堂內容的學習參與上,而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到知識的積累,技能的訓練,能力的發展。第二部分:以牛津高中英語第四模塊第一單元TASK板塊為例,探討高中英語課中的任務型教學模式。根據本節課的寫作目的即為公司的ChocoLocoBar寫一則廣告的最終目標,在課開始的時候,迎合許多學生喜歡音樂的興趣愛好,我在網上找到了學生喜歡吃的德芙巧克力的音樂廣告,雖然學生可能沒有聽過,但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歌曲賞析和辨析來訓練學生的聽的能力。然后通過對德芙廣告的中英文廣告標語的介紹和在網上找到的市場調查數字報告自然導入,幫助學生復習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表達方式,并提醒學生注意小數點后的數字的正確讀法并對數據變化的各種表達方式如增加、減少、變化、范圍和限度通過條形圖表的形式出現,形式相對新穎,讓學生在讀圖中自然而然的學會各種數字的句子表達方式,然后再進行該部分的詞塊總結呈現。在第二次聽力活動前,讓學生用以上相關詞塊進行句子翻譯練習,學生四人小組操練,老師將一張有六句中文句子的練習紙發給每個小組,由一人說出中文句子,其他三人搶譯。由復習與總結如何說各種各樣的數字到用所學詞塊進行翻譯練習,此時學生們已經對聽力內容中所要涉及到的句型比較熟悉,接著適時進行聽力練習。聽力任務過程中,適時地停頓讓學生有時間思考各個數字的表達和書寫,然后再抽取個別同學匯報答案,這種做法提高了最后答案的正確度,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連詞的用法,訓練學生能夠有條理地陳述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要求學生結對練習對話,通過同桌做采訪的活動,鼓勵學生應用所學表達方式和不同的句子結構陳述理由,表達觀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然后幫助學生辨別不同形式的句子并要求連線以辯識不同形式句子的能力,再通過閱讀書上三則廣告并總結廣告中所閱讀到的廣告用語詞塊,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寫作模仿,并為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提供了寫作模版和任務,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了寫作的素材,而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自行發揮,廣告文章的寫作也就水到渠成。最后要求學生用自己最有說服力的圖片和語言向全班同學展示和推銷自己的廣告產品。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導演、咨詢者和參與者,學生則是活動主體,學生的任務是開放型的。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任務,方便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與之前的教學活動相比,該教學難度降低,但能保證各個層次學生的不同層度的提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學生個體的活動則給整個課堂增添了一抹抹亮色,學生回答精準之處無不增添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一)教師角色的轉換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是課堂上的領導者,而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缺乏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學習動機不足。任務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互轉換,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書或一個供學生利用的資料庫,而是成為一名向導和顧問。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能將所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能在幫助學生的過程中開闊思路,提升專業水平,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的擴充新時期
對高級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具有高智商,而且要具有高情商;不僅僅能在考試中得高分,還要具有獨立的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不僅僅要能獨立完成某道題目,還要有與他人合作溝通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學會獨立思考、與人溝通、分析策劃、動手操作,提高了創新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任務來源于現實生活。因此,要完成一個項目,學生必須從找到現實生活與理論知識之間的關系,從分解任務開始入手,將任務分解為多個小模塊,找到各模塊與所學知識的聯系,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同時,實踐所得的結果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是這樣,是否與書上講的一樣。
(四)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在任務型教學法中,學生要完成任務,必須主動查找資料,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小組成員討論完成方案。既有小組內部的合作,又有小組之間的競爭,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由過去的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二、任務型教學法實施方案
(一)教學內容的分解與重組
在教學中使用任務型教學法,必須把教材內容進行模塊化分解,合理劃分成若干知識單元,以滿足任務實施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非常熟悉所有教學內容,并對任務需求清晰明確,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中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重組,劃分成若干模塊。以余孟嘗主編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簡明教程》為例,第一、二章講解了邏輯代數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邏輯函數的化簡方法以及多種表示方法的相互轉換和EDA技術的基礎知識,半導體器件特性和分立元器件門電路,CMOS、TTL集成門電路;這一部分中卡諾圖化簡和分立元器件門電路在實際應用中已趨于淘汰,可以根據組合電路的設計需求重點學習邏輯代數的基本概念與表達方式的相互轉換部分,并將其作為一個任務;每一章最后的EDA技術部分,可以放在一起,作為另一個任務來完成,幫助學生學習課程相關新技術,鍛煉自學和創新能力。第三章為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包含多種中規模集成芯片的設計與使用,可以分解為若干個任務,利用譯碼器、數據選擇器、加法器和比較器等多種中規模芯片完成實用組合電路的設計與制作。第四、五章講解觸發器與時序電路的分析與設計,可以分解為多個任務,利用計數器、移位寄存器等集成芯片完成實用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與制作。第六、七章脈沖產生與整形電路和模數數模轉換電路,屬于電路的實際應用與擴展,可作為一個任務,并與電子技術綜合實訓課程聯系起來,進行先修與后續課程的有機結合。
(二)任務分配與實施教學過程
包括學生分組、任務分析、教師引導、設計實施、討論與改進、成果展示和考核評估幾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從教學主體轉變到教學引導者,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下面以電子搶答器的設計為例,說明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1.將班級學生分成3~5人一組,每一組都包含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包含學習成績不好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將動手能力強的平均分布到各組,使整個班級的小組水平都實力相當,實現學優生帶動學困生,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的目的。
2.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討論并完成分析報告,教師在討論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將任務需求與所學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例如設計搶答器需要的輸入變量個數,邏輯賦值和特殊情況處理等。
3.根據任務需求,小組內可以進行分工與合作。可以由小組長或者組員討論為每個成員分配一定的任務,責任明確到人,保證所有同學都有事做,可以做,愿意做。教師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全程指導,適時加入理論知識的講解,做到“做中學”和“學中做”。學生可以在實驗室或者利用仿真軟件實現電子搶答器電路的搭建,讓學生看到實際效果,然后設計與改進。在設計過程中注意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鼓勵進行思維碰撞與分享,充分發揮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4.任務完成后,由小組成員在全班進行成果展示,將設計過程和設計成果與其他小組成員分享。在展示過程中,學生既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鍛煉表達能力,同時可以取長補短,對自己的設計進行改進,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5.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可以由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幾部分構成。考核的內容不僅有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包括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同時在考核方法上加大實踐操作所占比例,目的是讓學生更加重視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三、實施效果與反思任務
型教學法應用后,大部分學生感到受益匪淺,學生感覺到獲得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有學習的樂趣和多種能力的提高。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任務型教學法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了知識的掌握,同時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的興趣明顯提高,到課率也有一定增長,學生上課睡覺、開小差的現象明顯減少。學生學習也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迅速提高。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任務型教學法對教師的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教師要引入任務型教學法,必須對教學內容充分理解,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具備創新思維,能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課堂。
2.教學方式要合理并且多樣。對不同的內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能單一使用任務型教學法,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
(二)教學目標的擴充新時期對高級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具有高智商,而且要具有高情商;不僅僅能在考試中得高分,還要具有獨立的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不僅僅要能獨立完成某道題目,還要有與他人合作溝通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學會獨立思考、與人溝通、分析策劃、動手操作,提高了創新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任務來源于現實生活。因此,要完成一個項目,學生必須從找到現實生活與理論知識之間的關系,從分解任務開始入手,將任務分解為多個小模塊,找到各模塊與所學知識的聯系,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同時,實踐所得的結果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是這樣,是否與書上講的一樣。
(四)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在任務型教學法中,學生要完成任務,必須主動查找資料,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小組成員討論完成方案。既有小組內部的合作,又有小組之間的競爭,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由過去的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二、任務型教學法實施方案
(一)教學內容的分解與重組在教學中使用任務型教學法,必須把教材內容進行模塊化分解,合理劃分成若干知識單元,以滿足任務實施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非常熟悉所有教學內容,并對任務需求清晰明確,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中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重組,劃分成若干模塊。以余孟嘗主編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簡明教程》為例,第一、二章講解了邏輯代數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邏輯函數的化簡方法以及多種表示方法的相互轉換和EDA技術的基礎知識,半導體器件特性和分立元器件門電路,CMOS、TTL集成門電路;這一部分中卡諾圖化簡和分立元器件門電路在實際應用中已趨于淘汰,可以根據組合電路的設計需求重點學習邏輯代數的基本概念與表達方式的相互轉換部分,并將其作為一個任務;每一章最后的EDA技術部分,可以放在一起,作為另一個任務來完成,幫助學生學習課程相關新技術,鍛煉自學和創新能力。第三章為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包含多種中規模集成芯片的設計與使用,可以分解為若干個任務,利用譯碼器、數據選擇器、加法器和比較器等多種中規模芯片完成實用組合電路的設計與制作。第四、五章講解觸發器與時序電路的分析與設計,可以分解為多個任務,利用計數器、移位寄存器等集成芯片完成實用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與制作。第六、七章脈沖產生與整形電路和模數數模轉換電路,屬于電路的實際應用與擴展,可作為一個任務,并與電子技術綜合實訓課程聯系起來,進行先修與后續課程的有機結合。
(二)任務分配與實施教學過程包括學生分組、任務分析、教師引導、設計實施、討論與改進、成果展示和考核評估幾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從教學主體轉變到教學引導者,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下面以電子搶答器的設計為例,說明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1.將班級學生分成3~5人一組,每一組都包含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包含學習成績不好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將動手能力強的平均分布到各組,使整個班級的小組水平都實力相當,實現學優生帶動學困生,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的目的。2.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討論并完成分析報告,教師在討論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將任務需求與所學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例如設計搶答器需要的輸入變量個數,邏輯賦值和特殊情況處理等。3.根據任務需求,小組內可以進行分工與合作。可以由小組長或者組員討論為每個成員分配一定的任務,責任明確到人,保證所有同學都有事做,可以做,愿意做。教師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全程指導,適時加入理論知識的講解,做到“做中學”和“學中做”。學生可以在實驗室或者利用仿真軟件實現電子搶答器電路的搭建,讓學生看到實際效果,然后設計與改進。在設計過程中注意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鼓勵進行思維碰撞與分享,充分發揮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4.任務完成后,由小組成員在全班進行成果展示,將設計過程和設計成果與其他小組成員分享。在展示過程中,學生既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鍛煉表達能力,同時可以取長補短,對自己的設計進行改進,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5.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可以由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幾部分構成。考核的內容不僅有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包括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同時在考核方法上加大實踐操作所占比例,目的是讓學生更加重視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一、開展好課前熱身活動的情感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課前五分鐘的熱身活動是溝通師生情感和誘導學生說英語的最佳時期,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和藹的微笑來感染每一位學生,給他們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交際氛圍,從而激發學生愉悅的情感,使他們樂于開口說英語。當學生出錯時,教師不應該批評指責,而是鼓勵并委婉指出改進的方法,從而消除學生的恐懼感,增強學生說英語的信心。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表揚,肯定學生的成績。因為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默許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贊許,都能極大的調動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勇氣。
二、增加語言輸入與儲備,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和完成交際的必備條件。“聽”是語言、知識、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習開口說話的第一步。大量的聽力練習是學生獲得語感以及學會正確表達自己思維的基本途徑。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看圖聽對話,聽音辨圖,聽音填詞,聽指令做動作等活動,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聽力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用英語組織教學,在課堂上堅持用教過的、學生能聽懂的英語講解單詞、句型和課文,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在任務活動中,盡量用英語解說任務的目的和要求,讓學生明白母語可以做到的事情,英語也可以做到。當學生聽不明白時,教師可借助圖片、實物、表情、肢體語言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能夠完全置身于一種良好的英語環境中。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師運用英語進行教學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學生聽懂英語的能力必然會越來越強,久而久之,學生的聽力就提高了。
三、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突出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1置任務型活動于興趣中,讓學生“想”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濃厚的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促使他們努力學習。要求教師深入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愛好、關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將這些內容作為備課的素材,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課題特點,參考積累的素材,找準課堂的切入點,設計出可行的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成為課堂的主體,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在教Whatdoeshelooklike?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明星入手,用YaoMingistall.PanChangjiangisshort.FengGongismediumheight來直觀呈現tall,short,medium.名人鮮明的相貌特征頓時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很快掌握了基本句型。接著教師可以布置兩項任務:①描述自己喜愛的明星,由于中學生表現欲強、善模仿,對所崇拜的明星知根知底,很想用英語交流自己的思想,因此課堂上出現許多學生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觀點的現象;②描述周圍的同學,將知識用到現實中,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體會到英語的實用性,真正地讓學生感受到學英語有趣、有用,想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達到張口講英語的目的。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學好英語和大膽講英語的前提。:
3.2置任務型活動于情景中,讓學生“愿”說。眾所周知,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具體的情景,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景中學習語言,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活學生說的欲望。情景創設越活潑、生動、準確,學生就越能理解所傳遞的信息,觸景生情、激活思維,學生就愿說。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地利用其它課程資源如廣播電視、錄音錄像資料、多媒體資源等來創設情景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理解、體驗、掌握知識。如:在講指路和問路的時候,教師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街道、商場等場景,讓學生分組、分角色動口動手實踐演練;在講課文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把課文改編成小品、短劇,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在活動中體驗語言,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平臺,學生都樂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