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8 21:08: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整合營銷案例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引言
《市場營銷學》是教育部規定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九門核心課之一,也是管理學科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課程覆蓋面廣、影響大。目前,市場營銷課程已經成為市場營銷、工商管理、廣告學、國際貿易、旅游管理、信息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工程管理、財務專業等專業主干課程,課程覆蓋面廣,影響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浙江經濟的騰飛,市場營銷專業也是連續多年市場需求量最大的專業,實踐表明,企業中80%以上崗位與營銷相關。目前,許多學校都對《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本文結合自身多年市場營銷案例教學的實踐,對市場營銷案例教學進行經驗總結與進一步探討。
二、案例教學改革目標與要求
1.案例教學改革的目標
市場營銷案例教學方法改革理念是通過大型案例分析和商業計劃書貫穿整個市場營銷課程教學過程,把學生被動式地學習轉變為主動式、探索式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營銷理論知識與探索分析具體案例能力。案例分析重點在于概括、分析與應用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通過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如PPT、電子雜志、聲音、圖像、廣告片等,切實提高學生實際案例分析能力與情景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而商業計劃書重點在于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系統分析能力,通過學生自己構思有創意的商業點子,然后綜合運用各種相關知識,重點是運用市場營銷理論,撰寫出一份完整的商業計劃書,要求實現創意、理論知識與實踐可行性三者之間有效結合。
2.案例教學改革的要求
為了真正鍛煉學生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提了三個要求:第一,《商業計劃書》必須是原創,不能抄襲,教師將對其作業進行網絡反抄襲檢查,發現抄襲則本課程考核不合格;《商業計劃書》必須達到一定字數要求,按照畢業論文規范要求進行排版,頁數必須達到20頁以上;第二,案例分析要求選擇一個企業,對其所處的市場營銷環境、目標市場、競爭者、具體營銷策略等進行完整分析,部分條件許可要求進行相應市場調研,然后要求制作相應PPT或電子雜志要求30頁以上,要求投影的觀看效果良好;第三,要綜合靈活運用市場營銷的相關理論與知識,有效結合具體商業創意或案例進行分析。
三、案例教學實施方案
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案例教學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實施方案:
第一步:第1周老師授課首先告知學生整個學期的授課計劃,教學任務與考核方式,并布置了案例分析與商業計劃書的作業,并將此作為本課程考核的主要依據。要求學生以2~4人組成一個小組,自由選擇一個企業或產品作為分析,制作成PPT形式或電子雜志形式;同時自主創意和構思一個富有創意的商業點子,計劃寫出3萬字左右的完整《商業計劃書》。
第二步:在第1周至第4周的授課中,教師對營銷課程的整體理論框架進行簡單介紹與分解,要求學生課后先自學課程的全部內容,了解市場營銷課程的主要理論與方法。對歷屆學生優秀案例分析和商業計劃書作業進行分析。與此同步,要求學生用一個月的時間在課后完成案例的PPT或電子雜志及《商業計劃書》的初稿。
第三步:第5周至第8周,教師在理論教學的同時,每次課堂公開選擇一組學生的案例和《商業計劃書》進行點評,在課后學生與教師交流點評。案例分析則重點從PPT的制作、案例分析的框架結構與營銷理論方面進行分析;《商業計劃書》側重商業創意、框架結構與基本理論方面,給出具體修改意見,達到理論授課、案例分析、教師點評與學生修改的互動。
第四步:從第九周開始,每次課程分成兩部分,一半時間是教師的理論教學,另一半時間則是學生的案例分析和《商業計劃書》的演示與、討論與點評時間。要求每一組給出案例分析PPT或電子雜志,以及詳細的《商業計劃書》的WORD文檔,并用PPT形式介紹《商業計劃書》主要內容,然后進行課堂討論與點評。
第五步:對學生的商業計劃書進行評價與打分,并作為課程考核的主要依據。
第六步:對整個學期的課程教學內容與過程進行總結,并在下一學期教學中進行修正。
市場營銷案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具體課堂組織的技術路線圖如下:
圖1 營銷案例課堂教學實施技術路線
四、案例教學方法改革績效分析
總體而言,市場營銷案例教學的實施,得到了大部分同學的認可,很多同學把課堂作業和準備參加各種創業設計大賽結合起來,涌現出了多組有創意的獲獎作品,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其績效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有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能力。綜合案例分析要求學生自主選擇一個企業或產品,《商業計劃書》的撰寫要求學生自主創意,需要在教師沒有授課之前綜合相關理論進行策劃或分析,這就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并隨著理論課程的推進,不斷加以修改與完善。利用《商業計劃書》或案例分析來整合營銷理論,使學生對營銷的理論框架有了系統而深入的理解,使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索學習的能力。經過調查,制作一份優秀的《商業計劃書》或精美的案例PPT或電子雜志,每個小組平均需要耗時在30個小時以上,這也促使學生從課堂學習為主轉向課后學習為主。
2.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每一份的作業,都是經過學生與教師在課堂內與課堂外不斷溝通中進行不斷修改而完成的。教師不斷對學生提出了要求與修改意見,學生創意與想法也促動教師的想法。通過面對面溝通,尤其是課后交流,增進了師生的理解與互動,有效提高學生對市場營銷整體理論框架的理解,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相應理論去撰寫商業計劃書,切實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3.切實提高了學生理論水平與實際運用能力。通過市場營銷的案例教學,培養了學生撰寫《商業計劃書》基本的理論素養與邏輯框架,激發出學生的創意與創新,為學生參加相應比賽奠定了基本的理論基礎與培養了相應的能力。實踐也證明,通過《商業計劃書》的撰寫,部分同學在課堂作業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參加了學校及省教育廳主持的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電子商務大賽等比賽中,均獲得優秀成績。案例分析與商業計劃書相結合運用,有效培養了學生從案例分析中認識、理解營銷專業理論知識點過渡到理解與運用營銷理論知識點,實現 “認識―理解―運用”教學效果的提升。
4.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素材。通過市場營銷案例分析或《商業計劃書》的制作,不僅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市場營銷的理論,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索性學習能力,切實提高了學生參加創業計劃大賽等類似的能力,讓學生切實感覺到課堂知識對實踐的理論指導意義,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教學素材或《商業計劃書》的優秀模板,供以后的課堂教學使用。
參考文獻:
[1]張闖.市場營銷案例教學的實施模式[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01).
[2]顏幫全.市場營銷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商論,2006(01).
[3]楊林等. 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模式比較分析及其目標選擇模式[J].渤海大學學報,2005(03).
[4] 姜錦萍.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改革的分析與建議[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12).
[5] 賈艷瑞,王玉.案例教學法在市場營銷課程中的運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9(09).
中圖分類號:G250.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6)07-0117-03
1 背景
自1976年美國學者Weinstock首次將營銷理論引入圖書館后,人們圍繞圖書館服務如何與市場營銷理論相結合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和探討,核心理論主要包括STP市場細分理論和營銷組合理論(4P、7P、4R、4C),此外還有服務營銷三角理論、價值鏈理論、管理學的SWOT分析等。近年來學者還將網絡營銷、綠色營銷、整合營銷等新理念引入圖書館領域,研究人員結合不同的圖書館營銷理論從不同維度提出了相應的營銷策略。
筆者于2015年12月在中國知網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以“主題=營銷AND主題=圖書館”為檢索式進行檢索,搜索范圍為2005―2015年,共得到1,254條結果。筆者以同樣的方法,在EBSCOhost上以“subject=promotion OR subject=marketing AND subject=library”為檢索式進行搜索,搜索范圍為2005―2015年,得到1,317條結果。從研究論文數量上看,國內外對這一主題的研究都已經相當充分。同時,筆者將檢索式的“主題=圖書館”換成“數字圖書館”,在國內搜索到74條,在國外搜索到102條。從數量對比上看,國內外關于數字圖書館營銷的專門研究還相對較少。
筆者借用服務三角理論的劃分方法,從外部營銷、內部營銷、互動營銷三個層面對近十年來關于數字圖書館營銷策略的相關研究加以分析,從宏觀角度對不同維度的營銷策略進行分類總結,以提煉出數字圖書館營銷策略要點,希望對我國數字圖書館營銷策略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借鑒。
2 外部營銷
外部營銷是指服務機構在了解顧客期望的基礎上,向顧客提出服務承諾,以迎合顧客的愿望或需求,其核心是以營銷的對象、產品及方法為策略主導。外部營銷借用到圖書館領域,則是指圖書館通過調研,了解讀者的服務需求、期望,設計使讀者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傳統意義的營銷大部分都屬于外部營銷的范疇,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2.1 關注用戶需求
不管是營銷組合理論,還是市場細分原則,都充分體現了對用戶需求的把握。4C營銷理論即消費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其核心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顧客滿意為目標,強調的是“注意消費者”,即一切活動都以滿足顧客需要為出發點。“為書找人、為人找書”的圖書館工作原則決定了圖書館一切活動的目標是滿足用戶需求。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是圖書館開展服務和推廣活動的關鍵,尤其在數字環境下,社會的信息環境和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圖書館更加需要明確服務對象的需求。OCLC的年度報告自2003年開始持續關注社會信息環境變化對圖書館及其用戶的影響,并于2005年發表《對圖書館和信息資源的認知》專題報告以研究圖書館用戶的特征和偏好,這成為數字圖書館服務設計和營銷推廣相關研究和實踐的重要參考文獻。
美國學者Mi和Nesta專門研究了針對網絡一代(NetGeneration)用戶的圖書館營銷策略,認為網絡一代是技術控,網絡是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他們傾向于通過多媒體、視覺體驗的方式搜索信息。我國學者吳俊英研究了4P基礎上整合4C的數字圖書館營銷組合策略,提出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策略,即要在明確“用戶需要什么產品”“我要不要生產該產品”“用戶為什么選擇我的產品”三個基本問題的基礎上制定產品策略。
除營銷組合理論外,滕廣青等人以概念格理論為基礎,借助營銷學中市場細分的變量,對數字圖書館用戶進行市場細分,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用戶個性化的需求特征與偏好,對數字圖書館營銷中把握用戶需求的方法進行了有力拓展。從本質上講,市場細分原則在圖書館環境下的應用就是根據用戶的特點、階層、信息需求等進行用戶分類,為不同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2.2 建立品牌營銷
經典的營銷組合理論的4P、7P組合首先關注的是“產品(product)”。在圖書館營銷領域,產品是指圖書館所提供的資源和服務,是圖書館營銷內容的核心。圖書館產品定位代表了圖書館的形象,基于此,學者們在圖書館營銷的研究和討論中,提出了圖書館品牌營銷的策略,認為成功的圖書館品牌定位,能夠在讀者心目中樹立鮮明、獨特的品牌個性與形象,為建立品牌競爭優勢打下基礎。
數字圖書館相較于傳統圖書館的區別主要在其價格(price)優勢上,這里說的價格主要指非貨幣因素,如查找、獲取、傳遞信息和文獻更加便捷,閱讀體驗更加豐富等。數字圖書館只要在節省用戶的時間和精力上作出努力就能建立自己的產品優勢。但就目前的情況看,數字圖書館的競爭對手主要是網絡搜索引擎,數字圖書館的品牌策略應更加側重于強調自身與網絡搜索引擎的區別。
美國學者Mi和Nesta指出,與Amazon、Google等網絡書商、信息提供商相比,圖書館應該側重于自己實體空間的特點,將自身定位為一個集閱讀、學習、討論、信息搜索于一體的多維空間。同樣,學者Schmidt在《在Google時代推廣圖書館服務》一文中也提到,現代圖書館應該是“獲取實體及虛擬資源的窗口,包含網絡和物理兩種空間,儲存著資源和電腦,提供在線及面對面多個渠道的咨詢”。
國內關于品牌營銷策略的研究主要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策略提出得更具體一點。盧振波等人借鑒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商業與經濟分館成功的服務營銷實踐,提出了數字化服務產品的品牌化策略,如:設計專門的logo、提出專門的服務命名、在網站創建名牌欄目等。武克涵等人介紹了美國威斯康星州公共圖書館聯盟(WPLC)專注于電子書借閱平臺業務發展并建設品牌效應的成功實例,認為數字圖書館開展品牌營銷最重要的一點是結合自身優勢,建立特色項目,塑造品牌文化。
2.3 拓寬營銷渠道
數字時代,網絡超越了電視、報紙等傳統營銷媒介,成為非常重要的營銷工具。對于資源和服務高度依賴計算機和網絡的數字圖書館來說,網站是其提供資源和服務的主要場所,也是其開展營銷推廣的重要陣地,對網站的開發和利用是數字圖書館營銷活動的重要內容。Schmidt研究了多家圖書館網站,發現受歡迎的網站基本都包含以下要素:用詞簡潔、布局一致、較少使用圖形或符號代替文字。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和數字圖書館服務的不斷發展,圖書館營銷渠道也有了拓展。
近年來Web2.0技術在圖書館營銷中應用廣泛。美國學者Rogers調查了人們對圖書館使用Web2.0技術開展營銷的認識,受訪者普遍認同Web2.0技術在圖書館營銷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其中微博、在線視頻及短信推送被列為最有效的營銷工具。在國內,學者柴會明研究了圖書館“微電影宣傳”的現象,總結了全媒體時代圖書館宣傳推廣活動的特點,認為對圖書館文化的通俗性解讀是圖書館宣傳推廣的核心。劉貴玉分析了國外移動圖書館營銷案例的成功經驗,認為圖書館在創新營銷渠道的同時要兼容并包,不能舍棄傳統的營銷方式,應采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實體宣傳與網站、微博、微信等在線宣傳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全方位推廣。
3 內部營銷
與外部營銷不同,圖書館的內部營銷是指圖書館對館員的教育培訓、士氣激勵及潛能開發,以培養館員的專業技能并使之能主動、熱忱地為讀者提供各項服務。一直以來,圖書館員在營銷中的重要性并沒有被充分重視,人們更關注圖書館服務對象的需求,而忽視了圖書館員的需求,造成一種“重外輕內”的局面。國內早期關注館員在營銷中作用的專題研究員是吉衛紅,她于2005年發表《基于顧客導向的圖書館內部營銷管理探討》一文,討論了內部營銷理論在圖書館管理中運用的基本思路、有效途徑和作用,認為內部營銷可以在圖書館內部創造一種人性化管理,協調館員之間、部門之間的工作配合,在圖書館內形成良好的讀者服務鏈。
進入數字圖書館時代,圖書館員需要學習新技能,幫助用戶提高信息素養。Schmidt在其研究中列出了13條數字圖書館館員應該具備的技能,如:能夠通過網頁、維基、博客等方式傳遞圖書館信息,能夠協助完成自助服務,能夠提供在線咨詢等。同時,他還認為雖然數字圖書館提供了自助式服務,但用戶還是希望從真人那里獲取實實在在的幫助,館員也需要在與用戶的溝通中傳遞圖書館價值,建立長期聯系。在這一方面,曹霞等人討論了互動體驗營銷在數字圖書館的應用,認為圖書館員不僅需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計算機和網絡相關知識,還要具備營銷知識和溝通能力,向復合型人才方向發展。龍軍從提升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角度提出了一套內部營銷策略,從培養圖書館文化、建立學習型組織、建立雙向信息溝通渠道、推行全員營銷四個角度出發,制訂了內部營銷策略。隨著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和高新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館員在圖書館中的作用并沒有因為設備和技術的出現而削弱,相反圖書館的發展及未來成敗將更加依賴于人的要素。
4 互動營銷
互動營銷指員工和顧客之間的互動過程,即圖書館館員從圖書館用戶的需求出發,將圖書館服務提供給用戶的交互行為。互動營銷的核心是在圖書館員與讀者的交流互動中傳遞價值,重視過程中的用戶體驗及過程后的關系保持。
關于圖書館互動營銷的研究起步比較晚,但隨著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和新媒體技術的逐步普及,圖書館信息傳遞實現了“零時滯”,為圖書館互動營銷的發展提供了土壤。曹霞等人認為互動體驗式營銷主要強調用戶的體驗與反饋,要通過用戶的體驗,滿足、培養、引導、開發用戶需求,培養用戶忠誠度,從而傳遞圖書館價值。吳俊英進一步拓展了數字圖書館互動營銷的范疇,將互動營銷分為物理空間的體驗營銷和虛擬空間的互動營銷。物理空間的體驗營銷實際上符合營銷7P理論的“有形展示”,即通過讀者見面會、有獎問答等活動進行氛圍塑造,并通過體驗區空間讓讀者享受到數字圖書館帶來的舒適性和便利性。虛擬空間的互動營銷則主要通過網絡交流互動平臺帶動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推廣。周冬飛將互動營銷與關系營銷進行了結合,提出了建立讀者關系管理系統的概念,并對讀者需求及滿意度進行定期的跟蹤,根據讀者需求設計資源及服務,從而提高用戶黏度。關系營銷中最著名的是口碑營銷,即通過熟人間的現身說法傳遞信息,如舉辦圖片故事展、微電影征集等。國外學者Alire通過對美國一所大學的調查,研究了這一策略的有效性,結果證明圖書館在當地的知名度及影響力的確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隨著網絡交互技術的發展,用戶已不再是簡單的接受群體,他們已經參與到信息產品的開發中去,對其過程進行監督的同時享受各種服務。近年來,讀者決策采購(Patron-DrivenAcquisition)作為圖書館一種新型采訪模式被廣泛采用,其根據讀者的實際需求與使用情況進行資源采購,充分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其將營銷推廣理念融入圖書館的業務設計中,通過與用戶的互動,將用戶需求納入圖書館發展決策中去,以實現用戶需求現實化,在無形中達到了營銷的效果。
回顧圖書館營銷推廣的發展歷程,營銷策略也是隨著圖書館發展演進逐漸變化的,沒有哪一條營銷策略是僅適用于傳統圖書館或數字圖書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圖書館的營銷提供了多種可能。數字圖書館營銷更加注重用戶需求,致力于提供個性化服務,與用戶建立長期關系;側重于打造自身的特色業務,建立品牌效應;方式更加靈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工具,開展全方位的營銷與滲透;更加注重館員在營銷中的作用,注重與用戶互動,重視用戶參與,在互動交流中體現圖書館的價值和信息。
參考文獻:
[1] Alire.C.A.Word-of-mouth marketing:abandoning the academic library ivory tower[J].New Library World,2007(108):545-551.
[2] Breeding.M.Taking the social web to the next level[J].Computers in Libraries,2010(30):28-30.
[3] 曹霞,吳新年,趙紅.數字圖書館的體驗式營銷[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1):1-4.
[4] 柴會明.全媒體時代圖書館宣傳推廣活動探析:基于圖書館“微電影宣傳”現象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12):89-93.
[5] Janine.S.Promoting library services in a Google world[J].Library Management,2007(28):337-346.
[6] Jia.M,Frederick.N.Marketing library services to the Net Generation[J].Library Management,2006(27):411-422.
[7] 劉貴玉.國外移動圖書館營銷案例分析及其啟示:以加拿大伯靈頓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與情報,2013(3):36-40.
[8] 龍軍.論基于提升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內部營銷策略[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0(3):41-43.
[9] 盧振波,李武,何立民.基于營銷組合理論的數字圖書館服務營銷策略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2):79-82.
[10] 滕廣青,畢強.基于概念格的數字圖書館用戶市場細分:數字圖書館用戶的概念聚類分析[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0(2):8-11.
[11] 吳俊英.整合4P與4C營銷組合的數字圖書館營銷策略[J].圖書館,2009(3):86-88.
二、《國際市場營銷學》培養國際化商務人才的重要性
(一)市場對復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國際化經營模式的形成,來自國內及國際市場的競爭和挑戰日益激烈,對于同時具有語言能力和專業背景的人才需求也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愈演愈烈的就業市場上,單一的具有良好語言能力或者深厚專業知識的學生,越來越難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隨著開展國際性業務企業的增加,對人才需求也從對相關專業的重視發展成為對綜合能力和實踐經驗的重點關注。因此,如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國際化商務人才,成為各個高校必須面對的一個緊迫課題。國際市場營銷學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必修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綜合性學科。通過對市場營銷規律及活動過程進行研究,對多種傳統及新型營銷模式的探索學習,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從而指導企業合理規劃設計市場營銷方案,讓產品真正走向市場、走進市場。一方面,在專業知識上,需要學生掌握市場營銷學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將不同的政治、文化、法律與營銷實操相結合;另一方面,需要培養學生過硬的語言能力,幫助他們掌握外語環境下商務溝通、交流的技巧,并能勝任相關的商務接待、翻譯及洽談。由此可見,國際營銷學作為一個跨學科的專業型課程,應以培養應用型復合人才為導向,培養學生以扎實的語言基礎為平臺,掌握豐富的營銷知識,同時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自主創新能力。而現階段,各高校對國際營銷學尤其是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仍處于不斷的探索中。以教師單向傳授的傳統教學模式逐漸向學生參與為主的雙向互動教學模式發展,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有很大的改善。但受到師資力量匱乏、學生綜合素質不平衡、商務環境不理想等因素影響,國際營銷學專業在教學質量的提高上,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國際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模式的課程特點
傳統的《國際市場營銷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主干課程,開設該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深厚的市場營銷學技巧。然而,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基本上是使用漢語學習專業知識的,所學的內容更多的是研究中國本土的市場營銷,所以在頻繁的高水平的國際商務活動中,這樣的人才往往受制于語言,很難將自己的所學較好地運用在實踐中。而新生的商務英語專業,作為一個跨學科的專業,其發展還未成熟。很多高校在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實踐中,很難清晰地界定語言和專業知識的課程設置,往往會因為師資、課程設計等原因,造成專業和語言能力兩方面的培養發生脫軌或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往往會更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而忽視經貿專業知識,或者語言與專業知識分開培養,而脫離了彼此的聯系性,使得學生在畢業后,很難快速有效地融入當前的國際市場經濟環境中。
三、《國際市場營銷學》培養國際化商務人才的途徑
(一)開展新型的《國際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模式
1.課堂討論式案例雙語教學
《國際市場營銷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需要結合大量的實際營銷案例,通過深入研究討論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掌握相關知識。首先,在案例的選擇上,既要引入一些國外原版教材中的經典案例,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對英文案例的閱讀提高他們的英文閱讀能力和使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了解到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市場營銷運作的差異,使用一些我國市場營銷中較為經典的案例,聯系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際運用相結合。其次,需要教師組織與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案件的討論分析中,在課堂上盡量使用英語進行案例分析和演示,使其能夠加強語言和知識的結合運用,同時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將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深化鞏固,并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課堂雙語討論式的案例導入法,不僅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軟件模擬式教學
軟件模擬式教學是經管類專業實驗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構造一個模型,利用計算機及網絡平臺,將現實營銷中的復雜問題簡單化,并以主要經營活動為模擬范圍進行定量設置,學生在此范圍內作出各種經營決策,而系統會自動計算模擬結果,給出相應的反饋。在這種模擬式教學中,教師應當起到引導和指示的作用,“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對模擬營銷環境加以分析,并且大膽判斷并做出相應的決策。這樣的模擬式決策并沒有“標準化”的答案去衡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析做出完全不同卻都符合市場的營銷策略,如低價搶占市場份額或高品質高價格以獲得極大的利潤空間。這種教學模式把教學內容以模擬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并為他們設定相應的任務目標,以任務的完成度為考核標準,既幫助學生對所學基礎理論加以鞏固,又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真正學會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2]。
3.小組交互協商合作及presentation教學模式
交互協商,通常又稱為對話互動,學生可以通過不斷的互相溝通、互相協作下,建立起一定的關系,并以此形式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務。將這種交互協商法運用到國際市場營銷的雙語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的交互協商學習搭建一個平臺,按照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擬定相關的教學任務,比如分析營銷環境,制定相關的營銷策略,并在完成相關任務步驟的基礎上,做出相應的市場營銷報告。而學生可以5-6人一組,合理分工,共同協商,共同合作,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在課堂討論階段,要求學生盡量使用英語交流,既要深入掌握營銷學中的基本知識,又要突出國際市場營銷中的國際性,輔導學生做出合理的英文營銷方案并完成相應的報告論文。在論文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將本組的研究結果以pres-entation的方式在課堂上呈現。Presentation意為“陳述,展示”,在西方發達國家高校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教學模式。通過對一個話題或研究的準備,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對此話題及研究結果進行講解分析展示。在國際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中,大量使用presentation教學法,不但能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通過上臺進行全英文演講,展示PPT等方式,有效鍛煉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辦公軟件的應用。將“學習”與“實踐”完整的統一,最終完成對本門學科知識的意義構建。
(二)《國際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在課堂實踐中的設計與實施
1.教學內容
根據市場營銷學的學科需求,以基礎市場營銷方案為框架,筆者對教學內容進行選取,將整個課程具體細分為8個主題,具體內容為:營銷的性質(Thenatureofmarketing);全球營銷環境(Theglobalmarketingenvironment);消費者行為(Cus-tomerbehavior);市場細分及目標市場的選擇與定位(Marketingsegmentation,targetingandpositio-ning);產品管理(Productmanagement);價格策略(Pricingstrategy);整合營銷傳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分銷管理(Distributionmanagement)。
2.教學目標
根據市場營銷學的教學特點,結合未來市場實踐的職業需要,在雙語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圍繞“learnbusinessthroughEnglish”的教學目的,筆者將具體的教學目標設定為:專業知識掌握要求:(1)清晰理解整個市場營銷學的框架及八個教學主題間的邏輯關系;(2)學會如何制定營銷計劃和戰略;(3)學習如何做營銷調研和掌握信息系統;(4)進入到現實市場中,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語言表達運用要求:(1)能看懂原版的國際營銷學教材,將英文表達和專業理論有效結合;(2)掌握基本市場調研,完成全英文的營銷策劃書;(3)能就策劃內容進行準確的英文說明及策劃論證。
3.教學方法
雙語教學模式下的國際市場營銷學注重學生實際市場營銷實踐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雙重培養。因此,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使用靈活的課堂教學方式。一是采取課堂討論式案例雙語教學。國際市場營銷學實踐性強的學科特征決定了案例教學在本學科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使用原版英文案例,既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成功營銷案例又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應用能力。通過Burberry,Beckham和BigBrother的案例,讓學生們了解如何進行市場細分及目標市場的選擇和定位;而Gorenje集團的“一萬英鎊冰箱與新的歐洲品牌”奇特案例則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產品與品牌的管理;IKEA宜家家居的分銷管理享譽全球,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研究分析,加深對分銷管理的理解。二是采取小組交互協商合作及presentation教學法。交互協商合作教學法可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題,將學生分組,通過groupwork的方式,在課堂上開展全英文的互動式討論或練習。例如,讓學生們制作新產品的開發,從創意產生、創意篩選到最終產品商品化的流程,都以小組討論,互相辯論的方式最終決定出方案,并小組推選代表以英文向全班對本小組產品進行說明。同時,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一家或幾家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完成一份完整的英文市場營銷報告的調研、制作及撰寫。通過presentation的方式,將本組的營銷理念呈現給大家。三是使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除了選定的教材外,筆者向學生們推薦大量營銷相關的書籍。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日新月異的營銷市場環境。另外,多媒體、網絡甚至電影、紀錄片都是讓學生更好了解營銷世界的途徑。例如,《Ingoodcompany優勢合作》、央視制作的大型紀錄片《華爾街》等電影或紀錄片的片段都可以真實而直觀地向學生展示一個真正的商業世界。四是設置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定并不以單一的期末考試為主,通過多個學期的研究改進,筆者最終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模式進行成績評定,其中平時成績70%和期末成績30%。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出勤5%、課堂參與度5%、英文案例分析20%及小組英文營銷策劃報告40%。而教師則通過課堂上對各小組案例分析結果及最終的英文營銷報告予以點評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扎實掌握國際市場營銷基本理念和如何將語言良好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這樣的考核方式多樣化設置,可以減輕學生的期末考試壓力,通過考查學生將語言運用到營銷理論實踐中的能力來實現語言性和專業性雙重考核,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課程結束后,筆者通過學生們在課堂的案例分析表現以及市場營銷報告的制作和展示,可以看到,通過課堂互動等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們對營銷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是良好的,并且基于雙語教學理念,在期末時,學生基本都能較好地將英語運用到營銷實踐中。雙語教學為國際市場營銷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但在教學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筆者以營銷方案為基礎,將整個課程劃分成為8個主題,并輔以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打亂了教材原有章節的順序并加入大量的教材外資料,讓習慣依賴教材進行學習規劃的學生們在教學初期感覺不適,對變動的教學內容和模式感到迷茫、緊張。因此,在學期初,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較為被動。分組以自愿為原則,導致小組間的水平差距較大,組員的學習能力、參與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小組態度認真,積極投入;有的小組消極怠工、責任劃分混亂。對于互相學習、切磋、幫助、提高的教學目標沒有最大化地實現。8個主題的難點重點劃分不清晰。有的主題內容豐富,是教學中的重點,但實際理解操作難度都不大,花費大量的課程時間,影響了課程進度,但事實上學生早已掌握。有的主題內容單一,課時安排很少,但實際上,學生們覺得難以理解,對于掌握和應用該知識點都很困難。基于以上的問題,為了更好達到教學目的,筆者建議:首先,根據劃分的8個主題,教師應該在課前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搜集資料,了解到難點重點所在,并合理安排整個學期的課時分配。同時,在上課過程中,大量和學生溝通,對于難點主題,盡可能地介紹詳細,并通過舉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幫助學生們掌握該主題的知識點和運用方法。對于雖然內容豐富但實際易于理解的主題,盡可能簡潔,不影響課程進度。其次,在學期初期,對學生詳細講解本學期該門課程的教學安排,通過對八個主題間的邏輯關系、重點難點把握、教學資源應用的詳細說明,讓學生們對該學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有清晰的認識,減少初學的不適感。第三,參與到各小組的課堂討論活動中,加強與學生們的課堂互動,并對各小組的營銷方案制作給予最大的指導和幫助。對于積極主動的小組有效引導、積極反饋;對于消極沉悶的小組,要主動參與他們的課堂互動中,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并及時答疑解惑。總之,在我國高校國際市場營銷學的雙語教學改革中,如何改善教學課堂,將教學和實踐相關聯,將語言與專業相結合,培養出最適合社會需要的綜合專業型人才成為我們亟需考慮的課題。
(三)提升《國際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思考
1.搭建專業發展平臺,提高雙語教師素質
我國的雙語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各高校雙語教學的水平和師資力量的建設參差不齊。作為雙語教學的直接實行者,承擔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英語水平。對高校而言,應該探索如何為雙語教師搭建一個廣闊的發展平臺,創造更多的學習培訓和研修機會,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促進其專業發展。對教師個體而言,一方面,教師要大力加強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雙語環境;另一方面,要在專業方面進行自我強化,鉆研國外高校的原版教材,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結合我國的實際市場營銷現狀,實現雙語教學中語言和專業的有效結合。
2.明確教學目的
一個良好的教學,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確教學目的。《國際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是以培養全球化經濟背景下,從事國際性商務活動的人才為目的。此類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語言基礎以適應雙語甚至多語環境下的溝通交流及具體業務的實施,還必須掌握并且能夠真正應用相關的商務營銷知識。鑒于此,雙語模式下的《國際市場營銷學》,其教學目的應當明確定義為“通過英語來學習專業知識”,即將專業內容與語言技能進行整合的方式進行教學[3]。
3.教材及配套資源的選擇與配置
目前,各高校雙語模式下國際市場營銷學的教學中,對教材的選擇并沒有明確選擇的方向。在教學實踐中,部分高校會選擇原版英文教材,讓學生接觸到最先進最前沿的國際市場營銷知識,方便學生整體系統地把握國際市場營銷的理論框架,“原汁原味”地獲取國外學術信息。但原版教材也往往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數高校由于缺乏相關商務專業的先修課程的鋪墊,使得學生缺乏足夠專業知識基礎,而原版教材的信息量又非常龐大,學生對于原版教材的理解非常有限;另外,原版教材往往是對國外本土化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而缺少與中國實際情況相聯系的具體分析。因此,隨著雙語教學的展開以及國際市場營銷學的發展,部分高校組織編寫了一些適合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使用的國際市場營銷專業教材。這些教材都是在國外原版教學的基礎上,將篇章結構做了修改、調整或刪減,并輔以對應的中國市場典型案例分析,相關的配套資源也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4]。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選用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雙語教學適用教材———兩位國際知名營銷學者戴維·喬布爾和約翰·費伊合著的《市場營銷學(第三版)》。使用這一教材能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市場營銷學的基本概念,同時可以閱讀到大量的英文例子和真實案例,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專業術語并良好地掌握英文理解營銷學的基礎知識。再者,通過大量的閱讀,將英文案例與現實實踐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及使用能力,且熟練地掌握市場營銷的技術和方法,將英語語言與營銷學知識有效地結合。另外,在使用難度適宜的原版教材的基礎上,筆者根據課程內容需要,將整個課程按照制作市場營銷策劃的主體架構,將原版材料內容予以調整,對其中的相關章節進行適當的增加或刪減,并通過制作圖像及影音材料,讓學生了解中國國內的營銷實例,并有效地同所學知識聯系在一起。
跨文化品牌傳播是指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文化范疇之間進行的品牌信息傳播及其互動的行為與活動過程。與同一文化范疇中的品牌傳播相比,跨文化品牌傳播體現的不僅僅是信息源和受眾一般經驗領域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體系所帶來的思維模式、人際模式及其背后的深層文化結構的不同。當一國企業進入他國營銷進行跨文化品牌傳播時,必須針對當地文化及其目標群體的特征有針對性地實施品牌傳播活動,實現基于源文化形成的品牌信息與目標群體特有的價值觀念、審美取向、生活方式等良性互動。品牌代言者是品牌的重要資產,作為一種特殊的象征符號,它在一個品牌整體、長期的傳播活動中也成為品牌個性、品牌形象、品牌核心價值的表征。20世紀50—60年代,由名人、明星等代言企業形象的傳播方式在美國大量出現,形象代言人概念也應運而生,如今,品牌代言人也成為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品牌傳播時重要的戰略工具。
跨文化品牌代言傳播經常要面臨以下方面的文化障礙。
(一)價值觀念
價值觀念涉及到人們對世界、對人生、對事物價值和意義等不同的看法。在跨文化品牌傳播中,代言者的形象應適應當地文化的價值體系,這樣才便于被當地消費者認可并接受。
(二)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和社會風尚,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節等。我國自古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說法,反映出風俗習慣的地域差異和特色,所以在跨文化品牌傳播中應對當地的風俗習慣予以充分的尊重。
(三)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各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宗教信仰不同,不同國家和地區對跨文化品牌代言所傳播的信息會持有不同的態度,比如伊斯蘭教國家忌諱婦女拋頭露面出現在商業圖像中。
(四)文化符號
文化符號包括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每個國家或民族在多年的文化積淀中都賦予了一些符號特定的含義,比如“龍”被看作[學術參考網提供寫作論文的服務dylw.net]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征著吉祥和尊貴,這與英文中邪惡兇殘的“dragon”形成鮮明對比。跨文化品牌代言傳播需要掌握不同國家或民族文化符號的內涵,從而掃清溝通上的障礙。代言者所傳達的品牌信息和價值應與所在地固有的文化背景相融合,其語言表述應符合當地人對本地文化的習慣與偏好。
二、品牌代言傳播策略與代言人選擇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針對遼寧省3所高校1000名本科生發放問卷,了解其對國外品牌在中國代言傳播的態度及其所看重的代言者要素,并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分析結果。
由上表可見,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外國品牌代言傳播對信息接收者的影響力并不大,由于各種原因,代言者的言行并不能完全左右消費者的態度和行為。換句話說,代言者雖然可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但要激發他們的購買意愿和行為,還需要一定的條件。下面再分析外國品牌代言者有效代言的要素評價。
上表數據顯示,對于國內大學生來說排在前四位的最有說服力的國外品牌代言者應具備的代言要素分別是:被消費者所認同、與品牌核心價值相匹配、具有知名度和美譽度、被消費者所喜愛。基于此,在國外品牌代言傳播策略和代言人的選擇上,應作如下的考慮:
(一)從全球化視角傳播品牌核心價值與統一形象
首先,代言者形象應與品牌核心價值相匹配。從文化的角度看,品牌是有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念的,而賦予品牌這些特質的正是其賴以生存的本土文化,跨文化傳播的品牌總是有意無意地折射出本土文化的特性和風貌。比如:奔馳、寶馬品牌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德國民族所特有的技術主導、精益求精的風格。可以說,脫離了本土文化,品牌就失去了靈魂的依附,所以跨文化傳播的品牌應根植于本土文化,挖掘品牌的核心價值,并據此選擇品牌代言者,使兩者達到內涵與表現、精神與外在的完美統一。
其次,代言者的選擇應與企業戰略目標相吻合。企業戰略是企業根據對自身和周圍環境的洞察,在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的長期的行動綱領和規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品牌的內涵、定位、價值主張以及個性等,所以選擇形象代言者時要考慮其個性、形象和風格是否與企業戰略目標相協調,是否有助于企業戰略的實施。
(二)從本土化視角建立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
品牌代言者是傳播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的關鍵要素,從本土化的視角出發選擇代言者可以拉近與不同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的距離,產生強大的品牌親和力,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可以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代言者形象與所在地文化相融合。不同的文化環境和社會影響會導致特定消費者不同的反應,表2中有效代言要素“代言者在某些方面被消費者所認同”“代言者被消費者所喜歡”都是與文化因素密切相關的。由于品牌母國文化與目標市場所在地文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跨文化品牌代言傳播應契合所在地的文化特點。
其次,代言者與目標受眾的消費訴求相符合。品牌可以有很多訴求點,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應研究目標受眾的人性、特點以及需求的本質是什么,從而提煉出最核心、最有價值的能夠應對目標市場顧客心智的訴求點,提供相關適用性的理念、代言的切入點和方案。
三、目前跨文化品牌代言傳播存在的問題及方式選擇
(一)目前跨文化品牌代言傳播存在的問題
1.從 品牌代言傳播渠道來看,主要包括大眾傳播,如電視、網絡、報紙、雜志等媒介的傳播;公共傳播,如新聞會等公共性質的傳播;人際傳播,如旅游、口碑、集會等傳播方式。從目前的狀況看,企業主要采用廣告投入的方式,多數企業存在缺少創新、盲目跟風的情況,看到其他企業明星代言成功了,就不惜血本跟進模仿,沒有認識到品牌代言不是立竿見影的魔術棒,可以快速地、一勞永逸地提升品牌的認知度和企業的銷售業績。品牌代言傳播的本質還是關系營銷,必須著眼于與消費者信任紐帶和良好關系的建立。
2.從品牌代言傳播主體來看。代言人的個性形象應與品牌的個性形象相吻合,強烈地傳達出品牌識別,從而強化品牌在公眾中的獨特價值。但有不少企業在選擇代言人的時候只偏重代言人的名聲或靚麗的外表。而不考慮代言人與品牌個性之間內在的關聯性,從而難以深入人心。有的明星為多個企業的不同品牌代言,所代言品牌的核心價值訴求差異很大,在無形中削弱企業品牌在顧客心目中可信度和認同度,產生相反的效果。更有甚者引起社會爭議的代言者其負面信息會波及到所代言的品牌身上,直接損害企業品牌形象。品牌代言者取悅的是目標受眾,所以對代言者的選擇應根據地域和產品的特點、品牌的核心價值以及目標受眾的需求慎重進行,而不能盲目跟風,盲目追求明星效應。
3.從品牌代言傳播受眾來看,可以分為內部受眾和外部受眾。內部受眾是品牌的利益相關者,如企業和員工,他們既是品牌傳播的主體,也是傳播的受眾,對內傳播的目的是提高企業利益相關者對品牌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外部受眾包括企業之外的產業投資者、旅游者、市場及公眾等,對外傳播的目的是增強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不同的品牌針對的主要受眾是不同的,像義烏小商品、紹興家紡等品牌,其傳播的主要受眾是投資者、批發商,而杭州西湖、安徽黃山等品牌傳播的主要受眾是國內外旅游者。可見,通過分析品牌受眾,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品牌代言活動,是達到預期品牌傳播效果所必需的。
目前品牌代言傳播中的問題還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品牌傳播缺乏戰略性規劃與整合。品牌傳播是一項戰略性的舉措,需要整體的規劃與定位,盡管很多企業都有支持品牌發展的戰略性思路出臺,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品牌整體發展規劃,這種狀況使品牌代言傳播缺乏整體性、目標性,極大地影響了品牌傳播的效果。第二,品牌傳播策略單一化。品牌傳播是品牌主體利用各種媒介與受眾進行信息溝通,達到構建品牌個性及其核心價值、形成品牌消費和忠誠的傳播活動。目前國內品牌代言傳播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傳播模式,多是采用大眾傳播方式,如報紙、廣告等,而且以單項宣傳推廣為主,沒有建立受眾信息反饋和監督機制。在網絡傳播等新型傳播方式方面仍有不足,在營銷方式上難以形成品牌傳播合力,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品牌代言傳播方式選擇
基于以上分析,品牌代言傳播可以考慮以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