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9 16:58: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網絡規劃建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拓撲結構
2.1局域網拓撲
局域網拓撲規劃需要根據各分支機構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規劃,通常根據各分支機構在地域上分布劃分以下3類:(1)樓層———小型分支機構,分布在一個完整或部分樓層。由于規模、空間分布小,通常只規劃接入交換設備,用戶終端直接連接接入交換設備,接入交換設備相連接,構成整個局域網。(2)樓宇———中型分支機構,分布在整個或部分樓宇。在每個樓層規劃多個邊緣接入交換設備,匯總到樓層的匯聚交換設備,再由樓層的匯聚交換設備接入到核心交換設備。(3)樓宇間———大型分支機構,分布在多個樓宇之間。樓宇間拓撲結構的規劃基于(2)樓宇的拓撲結構,為多個樓宇各自的局域網接入到中心交換設備的拓撲結構。
2.2廣域網拓撲
廣域網拓撲規劃主要規劃各分支機構局域網,如何利用路由設備將空間上分布在各地的局域網相連接形成廣域網,通常行業專用網絡采用與其組織結構圖相匹配的樹狀分層結構。由于廣域網連接需要依托網絡運營商,所以規劃時首先考慮的是各級之間網絡帶寬的分配,其次考慮重點分支機構網絡回路的建設,以提高廣域局的可靠性。網絡帶寬規劃一般采用上層大于下層帶寬均值,小于下層帶寬之和的模式,如公式1所示。M下層平均≤M上層≤M下層之和公式1網絡回路規劃對于保證重點分支機構局域網與廣域網的互聯互通是必須的,在規劃時應充分考慮負載均衡與STP規劃。
3IP規劃
行業專用網絡IP規劃主要是選擇IP網段并進行劃分,在劃分時即要規劃合適的子網段,不浪費IP地址網段,又要充分考慮行業專用網絡的成長,為各分支機構及下屬部門的發展預留充足的IP地址。
3.1IP規劃
根據IP地址的類別(Class)進行IP地址分配的方法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弊端,為了解決分類IP地址劃分帶來的地址浪費,就需要使用子網劃分(Subnetting)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子網劃分技術,將二級IP地址通過子網劃分為三級IP地址。在劃分中遵守以下原則:(1)假設子網的主機號位數為N,則可用地址數為2N-2個,主機號全1為廣播地址,主機號全0為網絡地址。(2)假設每個子網需要劃分Y個IP地址,并且滿足2N-1≤Y≤2N,則主機號位數為N,子網掩碼位數為32-N。(3)假設子網號位數為M,則子網數為2M個。(4)假設需要劃分X個子網,每個子網包括盡可能多的主機,并且滿足2M-1≤X≤2M,則子網號位數為M。
3.2VLSM與CIDR
VLSM和CIDR可以進一步提高地址利用效率,緩解地址數量不足的問題。子網劃分存在以下的局限性:無法實現把網絡劃分為不同大小的子網,常常會浪費許多主機地址。VLSM(VariableLengthSubnetMask,可變長子網掩碼),允許使用多個子網掩碼劃分子網,使組織的IP地址空間得到更有效的利用。CIDR(ClasslessInter-DomainRouting,無類域間路由),可以消除了自然分類地址和子網劃分的界限,將網絡前綴相同的連續IP地址組成CIDR地址塊,同時支持強化地址匯聚。4.3NAT技術行業專用網絡是基于私有網絡做IP規劃的,優勢是私有網絡內的IP地址可以選擇任何私有網段進行靈活劃分,但這樣的私有網絡由于IP地址與公網IP地址相沖突,所以是無法直接接入互聯網的。私有地址用戶若要訪問互聯網,就需要利用NAT技術提供私有地址到公有地址的轉換。NAT服務規劃在行業專用網絡與互聯網相連接的路由設備上,通過BasicNAT實現私有用戶通過行業專用網絡的固定公網IP訪問互聯網。通過規劃EasyIP實現私網用戶通過浮動公網IP訪問互聯網。通過規劃NATServer實現公網用戶訪問行業專用網絡私網中的特定設備。
4安全規劃
行業專用網絡由于運行、存儲著大量高價值信息,往往是黑客的重點攻擊目標,所以行業專用網絡在規劃時就必須考慮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網絡安全規劃是行業專用網絡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6-8]。
4.1防火墻
防火墻部署在行業專用網絡與互聯網之間,或行業專用網內部不同信息安全級別網絡之間,執行網絡間通信安全策略。防火墻可以阻止行業專用網來自不可信網絡的攻擊,保護行業專用網絡中關鍵數據的完整性。防火墻技術的功能是:控制進出網絡的信息流向和數據包,過濾不安全的服務;隱藏內部IP地址及網絡結構的細節;提供使用和流量的日志和審計功能,部署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網絡地址轉換),邏輯隔離內部網段,對外提供Web和FTP;實現集中的安全管理,提供VPN功能。
4.2IDS
入侵探測設備以旁路方式部署在行業專用網絡的重要部分,它自動檢測入侵行為,監測網絡流量和主機中的操作,通過基于特征或異常進行入侵行為分析,并按預定的規則做出響應,阻止指定的行為。入侵探測設備往往與防火墻配合部署,以連動方式共同保護行業專用網絡的安全。
4.3病毒防治
行業專用網絡的病毒防治,主要是行業網絡內部部署網絡版的系統漏洞補丁的分發和病毒查殺的病毒防治系統。即行業專用網絡內部所有終端、服務器設備全部安裝病毒防治系統,管理人員通過病毒防治系統管理后臺規劃補丁升級、病毒查殺。
4.4容災備份
容災備份實現行業專用網絡中核心數據、系統的高可靠備份與恢復,它在行業專用網絡的規劃中主要考慮:如何在網絡系統遭到破壞后,以最快的速度恢復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盡可能小地減少核心數據的損失。由于數據備份需要占用大量的網絡資源,系統備份相當于重建另一套系統,所以容災備份的規模與頻度并不是越大越快就越好,在它的建設中就要選擇一個成本與功能適合的合點,常用的選擇是: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安全備份。
中圖分類號:TP3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2-0000-02
Analysis of Security Polic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Ling Bin1,Wang Donghong1,Chi Yan2
(1.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2.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150040,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to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information system.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systems.And the system to have strict security requirements. security goal is very clear.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plan.can satisfy th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of double security needs.Therefore.how the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pplication security strateg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overall safety performance also gradually become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ers and builders focus.In this paper,the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afety planning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re analyzed.Presents pract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strategy.
Keywords: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Security strategy;Network technology
現階段,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在設計、科研、生產和辦公能方面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且發揮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與此同時,也對其保密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如何提高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也成為了信息系統開發者工作的重點。在信息系統的規劃建設過程中,建設前的安全規劃與實施后持續、完善的安全管理都是提高信息系統安全性較為有效的措施。
一、信息系統的建設安全規劃
信息系統中的建設安全規劃應主要體現在數據安全、運行安全、系統安全和物理安全這四個方面。
第一,數據安全,即在信息系統使用過程中,尤其是傳輸數據時,要通過適當的密碼措施來對數據的安全性進行保護,防止數據泄露問題發生。在數據加密后,即使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截獲或是入侵,由于截獲的是密文,所獲信息也是無效的。
第二,運行安全。要恰當處理信息系統應用所面對的安全問題,在系統開發時應采取病毒防護、身份鑒別、安全審計、漏洞掃描、入侵檢測、防火墻等保護措施。防火墻能夠在網絡的出口部位對網絡通訊的安全性進行檢查,按照安全規則的要求,信息系統不僅要確保內部的安全性,還要保證系統外部的安全性,將網絡的外部與內部相隔離,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安全性。通過設置與防火墻相關聯的病毒入侵檢測系統,能夠對信息數據進行實時保護,對進出系統的數據都要進行實時分析,及時發現并阻斷外界的攻擊,從而降低網絡隱患。漏洞掃描系統能夠對口令/賬號、服務器主機、網絡系統等存在的威脅、漏洞和安全隱患進行掃描和報告,并及時地采取主動的安全措施和補救行動,從而提高系統安全性。安全審計系統能夠對使用信息系統的所有用戶的活動進行監控和數據收集,供系統管理者審查用,從而提高系統的管理效率。身份鑒別系統是安全系統的關鍵部分,能夠對用戶是否合法進行主動的判斷,且口令與智能卡相結合的鑒別方法能夠大大提高系統安全性,也便于應用。為應對計算機病毒問題,信息系統還應設計病毒防護措施,實時監控病毒的攻擊和入侵情況,對整個系統進行全面的監控,但要注意在使用時要及時更新病毒信息,定時對計算機運行環境進行檢測。
第三,系統安全,主要包括應用系統與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在選擇應用系統時,要對定制軟件和通用軟件都進行風險檢測,及時發現和處理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和安全隱患。而對于操作系統,則要選用具有較高安全性的系統,同時進行必要的安全設置。
第四,物理安全,這一部分是保證整個系統安全性的基礎,因而要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首先該系統要滿足防靜電、防雷、溫濕度、配電、布線、電力、防震、防水、防火、場地等的要求。其次,要保證整個系統能夠安全使用,且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最后,還要保證該系統所使用的安全設施,必須是符合國家標準的設備,并具有國家保密部門的審批合格證明。
二、系統的安全管理
安全的系統管理能夠為信息系統的安全有效運行提供保障,也是系統安全運行的基礎,要提高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保障其順利穩健的運行,在管理和設計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人員管理
人員管理主要涉及外部人員的管理和內部人員的管理兩個部分,系統內部的操作使用者和管理者是造成信息系統安全隱患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選擇內部管理人員時,必須要對其職業道德、政治思想狀況、社會關系、個人經歷等進行核查,保證系統人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還要使其明確工作職責,在進行系統操作時按照職責要求進行。除此之外,還要對系統操作者和使用者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進行培訓,如退出和登錄等基本操作的規范化和保密意識的培養等。對于系統管理者來說,其所掌握的安全知識和相應的安全管理水平要更加完善,包括對于違法入侵的防范和鑒別能力、系統的管理和維護能力等。外部人員指能夠進入該系統進行服務和維修的人員,對于這部分人員的管理包括旁站陪同控制、攜帶物品限制、安全控制區域隔離、保密要求知會等幾方面。
(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系統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能夠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員安全管理、應急響應措施、安全審計管理、開發與運行管理、恢復與備份管理、惡意代碼防護措施、病毒防護措施、移動設備管理措施和運行環境管理措施等。系統安全策略主要包括:應急響應策略、保護信息完整性策略、系統安全管理策略、系統安全檢測策略、運行管理策略、身份鑒別策略、惡意代碼防護策略、病毒防護策略、恢復與備份策略和安全審計策略等。
(三)設置安全管理機構
安全管理機構的設置目的主要在于:第一,對信息系統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進行定期的檢測和提升。第二,安全保密措施的制定和實施管理。第三,制定和實施信息系統的安全策略和保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管理策略和技術策略兩部分。
三、總結
綜上所述,信息系統通常主要由網絡通信、共享服務和應用操作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全過程的網絡通信保護系統、資源共享的邊界保護和可靠的操作應用平臺,三方面共同組成了具有固定工作和使用流程的生產和信息管理系統,能為信息的安全性提供充分的保障。在今后的信息系統開發中,還可在檢測引擎中適當加入檢測隱通道,從而避免信息生產系統存在隱蔽通道的問題,這也是今后信息系統開發工作的重點內容。
參考文獻:
[1]閆樹.信息系統的安全策略及若干技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樂山市生態城市建設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取得了較大成就。樂山“綠心環形生態城市”、“ 組團城市空間結構模式” 等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1】。2003年,樂山市被授予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城市,2004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城市,2006年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的稱號。樂山“城市綠心”生態模式被全國數百個城市在進行規劃時效仿采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現代生態城市建設研究—--以樂山為例》, 川教函[2007]503號
用。樂山市最近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生態建設促投資…,加強城鎮建設促投資,緊緊圍繞建設成都平原南部中心城市目標,以嘉州綠心公園為中心,向西拓展、向南延伸、向東調控、向北完善,擁江發展、顯山露水,構建百萬人口大城市骨架” 【2】。但在建設過程中遇到若干新問題,已較大地影響到樂山生態城市建設的進一步更好發展,因而分析研究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相應解決措施,對更好、更快地實現上述宏偉目標有重要意義。
1.樂山生態城市建設模式及空間布局探討
1.1 樂山城市建設基本模式和空間布局
樂山市城鎮按行政級別有3級,樂山市區作為1級中心城市,其它各區、縣(市)駐地為2級,普通建制鎮為第3級四川樂山,城鎮以外另有鄉及中心村,基層村3級。市域內的縣及縣級區共有11個。樂山在2000年就提出將樂山市中區、沙灣區、五通橋區、峨眉山市、夾江縣、井研縣6城區聯合,組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組團城市【3】,2003年樂山城市總體規劃近一步明確規定了樂山組團城市由上述6個城鎮所組成,各城鎮組團又由各片區構成,從而形成一個具有多中心的城鎮集合體。03城市總規提出樂山城市空間結構為 “品”字形的“一心兩翼三軸”式。“一心”是指以上述樂山組團城市為核心;“兩翼”是指市域東南、西南部地區;“三軸”是指沿成昆鐵路、岷江和沿馬邊河發展的城鎮軸線【4】論文開題報告。城市建設優先發展條件最為優越的市中區、峨眉山、夾江等3城區,率先形成城市群雛形;遠期城市群逐步向沙灣、五通、井研等城區擴展,并不斷加強重點城區和城鎮之間的空間聯系和設施共享共建,促進它們之間的協調發揮【5】。
經過多年建設,樂山組團城市中的樂山市中區、峨眉山、夾江等3城區城市群雛形已基本形成,目前正逐步向沙灣、五通城區擴展,而向井研城區擴展極為緩慢。組團城市由于歷史原因,城市工業用地、區域性基礎設施之間仍缺乏協調和共享,“夾心餅干狀”工業布局未得到根本改變,尚存在上下游相互污染、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等多種矛盾。
1.2 樂山生態城市建設模式和空間布局探討
樂山生態城市建設模式和空間布局,原則上應基本沿襲03城市總規方案,但必須有所改善。首先,空間上井研縣距樂山市中區太遠(37公里),而其它五縣區,彼此之間相距僅20多公里;其次,井研位于龍泉山脈南段丘陵低山區,其余5個縣區則大多處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沖積平原區,屬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單元,第三,空間上5縣區互為上下游、上下風關系,而井研與5縣區不存在上下游、上下風關系;第四,樂山市中區與井研縣兩地間地貌多為丘陵低山,不適宜城鎮發展,組團城市的建設實踐向井研縣方向發展也極為困難、緩慢,井研城市發展空間布局上與組團城市關連也不大。所以,盡管樂山生態城市建設模式總體結構仍為組團式,但應該改以往的6六縣區組團模式為5縣區組團模式。即由樂山市中心城區、五通橋、沙灣、峨眉山、夾江和其各片區構成的一個具有多中心的生態城鎮集合體。空間布局上,組團城市處于樂山市核心部位,其余相距較遠的處于不同自然地理單元的另外6縣區,散布于組團城市四周,相對獨立地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最終共同形成整個樂山市域內城市的生態化建設格局。并應在組團的5縣區中四川樂山,集中力量,首先完成樂山市中心城區—-峨眉山市這一“高等級點軸系統”的生態城市建設。【6】
1.3 重視樂山生態組團城市的統一規劃建設
作為生態組團城市的統一規劃建設,可以避免以往樂山各縣區城市單獨規劃建設出現的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相互污染、統籌兼顧不足等弊病。上述樂山5縣區組團城市,單獨規劃建設時分別各設工業園區,選址只考慮了盡量減輕對本縣市的環境污染,忽略了對轄區外相鄰縣市的污染,從而給樂山市整個轄區內減輕工業污染帶來很大麻煩。比如03城市規劃提出,樂山市中區的工業盡量布局在下風下游的東南部九峰鄉一帶,但該處恰好位于相鄰的人口超過10萬人的五通橋城區(縣級區)上風上游方向,相距僅20多公里,距五通牛華鎮(人口1萬人以上),相距更近,僅數公里。可以預見,如果樂山市中區的工業真的在九峰鄉蓬勃發展起來,勢必給牛華鎮和五通橋帶來很大環境污染壓力。類似問題在上述樂山五縣區均不同程度存在。統一規劃布局可以有效地解決類似問題。如五縣區組團城市的高污染工業,可統一規劃到位于下風和三江下游方向的五通與犍為縣之間。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岷江、大渡河及大氣的自凈容量,另一方面則可采取污染減排,污水處理、廢物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等各種措施,結合生態城市建設,解決好生態環境問題。樂山生態組團城市的統一規劃至今還未制定,應盡早、盡快制定之。采用合理的5縣區組團模式,全面完成組團城市和市、縣區、鄉鎮、中心村生態規劃,由上至下形成完善的規劃體系。充分發揮行政區域擴大的有利優勢,進行合理建設、協調管理,實施區域基礎設施的共享,增強城市內聚力和對外輻射力。
2.樂山生態城市建設面臨的其它問題分析
樂山生態城市建設,除上述模式和空間布局外,還面臨其它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歷史上傳統城市建設中生態優先觀念不強;城市基礎設施和管理手段向郊區鄉鎮延伸緩慢,很多失地農村人口尚未轉向城市化,城市人均用地過大,占用了大量耕地;生態城市建設和管理體系不夠完備;組團城市生態防護圈和生態走廊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生態城市建設資金來源不足,管理辦法不細化,縣區特別是鄉鎮衛生環境還較差;舊城區人口密度與建筑密度過大,綠化覆蓋率低,使人居環境受到一定影響;城郊河汊仍有生活臟臭污水直接排放現象,部分溪溝、池塘、水庫存在富營養化論文開題報告。這些問題都非常不利于樂山城市化進程的長遠發展。樂山城市建設迫切需要全面轉到生態城市建設軌道上來。
3.樂山生態城市建設的對策措施探討
3.1 牢固樹立城市建設生態優先觀念
我國傳統城市建設中生態優先觀念不強,因而亟待轉變觀念四川樂山,確立城市建設生態優先原則。堅持“環境立市”方針,強化城市生態經營理念和政府保護生態環境的職能,把環境損益核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中,建立各級社會經濟與環境的綜合決策機制,減少政府行為的環境損失和生態破壞。在生態組團城市、區、鄉鎮和村莊整治中保護自然山水的靈氣、綠意濃濃的生氣,突出樂山自然山水和人文優勢的特色城市功能,充分體現樂山歷史內涵和區域特色,建設水到村中、山在景中、人在綠中、村在美中,融美麗山水、人文景觀和現代文明于一體的縣區、鄉鎮或村莊新社區【7】。
3.2 重視城市基礎設施和管理手段向郊區鄉鎮延伸
無論是樂山組團城市還是組團之外的其余6縣,都存在城市化進程中,偏重于占用土地,傾向于大規模的造城運動,對農村人口的城市化問題重視不夠。樂山要不斷探索城鄉統籌新模式,拓展城市文明惠及范圍,注重失地農村人口向城市轉化,注重城市基礎設施、管理手段、社會服務設施、城市生活方式、環保基礎設施等向農村的延伸。通過空間規劃的引導與管制,統籌市區經濟、社會、生態以及城鄉空間發展【8】。樂山市中心城區要嚴格控制 “綠心公園”區域內建設項目開發,使其真正成為中心城區的“城市之肺”、“市民的免費氧吧”和樂山的“城中綠洲”。
3.3 建立健全樂山生態城市建設管理體系
對生態城市建設,管理尤其重要,樂山城市生態建設,要“有人管、依法管、管得住”。這就需進一步建立、建全生態城市管理體系,強化機構和隊伍建設,建立綜合決策機制,落實長效管理責任,依靠科技進步保護生態環境,改進和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水平、能力;加強生態環境監理、監測的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建設,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做到依托規劃抓管理、依托創建抓管理、依托統籌抓管理,不斷創新管理的手段,拓展管理的范圍;定期開展生態環境建設的專項整治活動,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軌道;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實際,不斷制定和完善樂山市生態環境政策和地方法規體系及實施細則;加強環保執法監督和檢察工作,嚴肅查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強化生態城市建設的保障措施【9】,依法保護好生態環境。
對樂山鄉鎮生態建設,要按照建管并舉的方針,結合生態鄉鎮、衛生、文明城鎮等創建活動,加大綜合整治力度四川樂山,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加強基層環保力量,在鄉鎮建立、建全環境管理隊伍、提高素質、規范行為,明確各鄉鎮生態環保分管領導,在重點鄉鎮設立生態環保所,由市中區環保局派出專業人員擔任所長,鄉鎮配備若干名工作人員,指導鄉鎮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全面提高各鄉鎮生態環境管理水平。
3.4 統一規劃建設樂山組團城市生態防護體系
樂山組團城市生態防護圈和生態走廊建設尚缺乏統一規劃,必須盡早制定,統一規劃建設。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樂山組團城市水資源,保護森林、濕地等特殊資源,保持樂山組團城市生態景觀的多樣性。完善城市綠地系統,充分依托樂山周邊丘陵山區的森林資源,建設生態公益林,大面積引綠進城,建設森林中的城市和城市里的森林。建設樂山沿河沿路的生態綠化走廊,建設路網生態防護林帶,建設居住區綠色主題公園,提高建成區綠地率,保護基本農田,營造樂山組團城市的生態綠肺、生態脈絡、生態走廊和生態保護圈。
3.5 出臺樂山生態城市建設資金管理辦法
生態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資金是大問題。樂山應堅持政策先導,盡快出臺生態城市建設資金管理辦法,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市財政每年可安排一定專項資金,用于縣、區、鄉鎮、村生態市配套建設資金,或也用于獎勵生態建設取得實效的縣、區、鄉鎮或村。充分利用經濟手段,按照“污染者付費”、“受益者付費”及“開發者保護”、“損害者補償”等原則,培育資源有價、環境有價的觀念,使排污者和開發者成為生態建設投入的主體論文開題報告。
3.6 縣、區及鄉鎮要結合“創衛”進行生態城市建設
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結合“創衛”進行生態城市建設。組團城市和生態縣區應率先實現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樂山市各縣城及中心鄉鎮應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場,推廣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完善物質再生體系。利用法律和經濟手段,發展垃圾的分類收集和廢物的資源化產業四川樂山,尤其是汽車、家電和電腦等新一代廢舊物品的回收利用,爭取做到“戶集、村收、鎮轉、縣區處置”。不斷擴大和健全垃圾收集網絡,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系統和現有垃圾填埋場的污水收集系統,努力提高處理效果。在加強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處置工作的同時,對醫療固體廢物處置進行制度規范,將全市所有醫療點納入固體廢物收集處置網絡,實行統一收集、統一運輸、統一焚燒,有效遏制醫療危險物病毒的傳播和污染。全面提升整個樂山市域范圍內的環境衛生條件。
3.7提高舊城區人居環境質量
由于歷史原因,樂山市中區的老城區,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大,綠化覆蓋率低。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合理疏解老城區人口壓力,促進城郊農村人口城市化進程,科學控制人口密度,處理好城鎮規模和人口數量的關系。下大力氣降低老城區建筑密度,對不屬于歷史文物古跡,有礙市容的破舊建筑或危房,要盡早拆除。加大老城區綠化面積,修建停車場,改變老城區停車難和車輛亂停亂放現象。解決城郊河汊生活臟臭污水直接排放及部分溪溝、池塘、水庫存在富營養化等問題,有效提高老城區人居環境質量。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歐陽林羅文智李琳,樂山綠心環形生態城市規劃與實踐[j],《城市發展研究》,2006年第6期,42-45
(2).樂山市政府工作報告[DB/OL],樂山新聞網,2009-02-07
(3).陳興中,舒代寧,《樂山國際旅游大城市發展研究》[z],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0,121-123
(4).樂山市城市總體規劃[z],樂山:四川省樂山市人民政府,2004.25-26。
(5).四川省建設廳.四川省城鎮規劃圖集[M].中國城市出版社:2005.03:101-103
(6).周駿一,羅瑞雪,增長極理論在樂山市旅游發展規劃與開發中的應用[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98-99
(7).樂山市努力創建四川省環境保護模范城市[EB],四川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Copyright 2009sc.gov.cn
中圖分類號:TN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和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知道,目前世界上大約有六百個城市已經開始或者計劃建設無線城市網絡,從而滿足人們的寬帶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務的需要。現在無線城市網絡建設開始在中國內地興起,并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而且中國的無線城市網絡建設方案中提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時青島等一些城市已經開始了無線城市網絡建設的試點工作。現在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掀起了無線城市網絡建設的運動,各個大小城市都在進行這方面的建設或者是論證工作。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無線城市網絡建設并不是由電信部門主導的,而是由政府發起的。原因是目前的無線城市網絡建設并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盈利模式,很多的電信運營商就望而卻步了。因此,本文主要是從無線城市網絡的特點出發,提出建設無線城市網絡的策略。
二.無線網絡城市的特點分析
無線城市網絡具有其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主要是在與有線寬帶對比的得出的,大體可以將其特點概括為:各個城市的無線網絡建設,從其城市的基本經濟結構、區域布局,以及各個城市的無線網絡建設的策略出發,將城市的無線網絡建設成為一個,任何人、任何的事物、在任何的時間和地點都可以毫無阻礙的連接通信,實現較高水平的信息化社會。當然我們可以將其具體分為以下幾點:
1.網絡隨處都有
包括高速的寬帶網絡、高覆蓋的移動網絡、傳感器網絡以及3I/3C融合網絡等,這些網絡必須要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連接到。
2.無線網絡的服務無處不在
也就是說無線網絡的必須是全方位的,具體的服務包括人性化電子政務、智能化增值服務、多類型信息內容服務等。
三.無線網絡城市的應用
網絡主要是用來應用的,無線網絡也是如此這樣。許多的電信運營商都將應用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無線網絡的應用也是無線城市網絡建設的重點。當今的無線城市網絡的應用范圍很廣,但是主要總結起來,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應用。
1.政府方面的應用
無線城市網絡在政府方面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應用于公共服務,即應用于公共圖書館無線網絡接入以及資料搜索、還有實時的道路交通的影像信息,也就是我們說的電子眼。
(二)應用于公共安全,即無線網絡應用于公共場所的監控。對于緊急事件的無線通信以及對于警務的實時查詢等。
(三)應用于教育服務領域,通過無線城市網絡就可以容易的進行遠程教育、遠程視頻講座及進行遠程的學習交流直播。
(四)應用于電子政務領域,無線城市網絡可以有效的幫助政府進行現場辦公,進行有關資料表格的實時無線下載。
2.企業方面的應用
(一)應用于企業的零售、物流領域,無線城市網絡可以幫助企業現場為客戶服務,現場查詢貨單,現場進行庫存管理。
(二)應用于制造業領域,無線城市網絡可以對制造企業的廠房進行實時監控,對設備進行實時的維護,以及對工廠進行有效的實時在線管理。
(三)應用于金融保險業領域,無線城市網絡可以實時進行報單的提交,實時進行金融查詢和交易。
3.個人方面的應用
(一)可以即時通信,無線城市網絡可以方便人們進行上網,進行QQ、MSN等通信軟件的即時接入,方便人們的通信。
(二)方便人們商務辦公,無線城市網絡可以幫助人們進行無線的網絡辦公,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洽談生意,隨時進行股票交易等。
(三)方便人們獲取資訊,無線城市網絡可以使人們隨時了解新聞,隨時關注時事,進行資料搜索,隨時隨地掌握最新資訊。
(四)方便人們休閑娛樂,人們可以利用無線城市網絡看視頻,打游戲,網絡聊天等。
四.無線城市網絡的建設策略分析
一直以來,無線城市都被定義為是利用WiFi、WiMAX等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建設覆蓋整個城市或城市主要地區的寬帶接入網。眾所周知,自2004年以來,就一直延續這個模式在進行無線城市的建設,結果可想而知,一敗涂地。
WiFi,本來就是局部熱點覆蓋的技術。WiMAX也只是廣域覆蓋的技術,都不是全程全網的技術。WiFi相對而言.發展較好,現在基本每臺筆記本都內置WiFi。大部分智能手機也有WiFi的功能。WiFi上網非常方便,但是WiFi的維護困難,沒有集中的網管,而且由于覆蓋范圍的問題,經常放在一些公共的設施,如道路電線桿、書包亭上。壞了,不知道;搬動了,也不知道,沒法管理。而且供電也是問題。WiMAX雖是廣域覆蓋的技術,但是產業發展成為瓶頸,曾經刮起一片熱潮。
此外,澳大利亞也放棄全國原有的WiMAX建設導致整個WiMAX陣營基本全軍覆沒。沒有訂單,就意味著沒有前景。所以單一采用WiFi、WiMAX技術建設出的“無線城市”經無數實例證明是錯誤的,這個模式下建設的無線城市無成功案例可尋。綜合考察無線城市的需求、特點,無線城市的建網方案如下:
1. WiFi熱點接入
無線城市發展的第一步是要滿足熱點區域的覆蓋,如街道辦事處、醫院、學校、政府辦事處、機場、會展、酒店、連鎖餐飲、寫字樓、學校、商場、圖書館,樓宇等,這與WiFi技術的特點相契合。即固定區域高速覆蓋。
2.移動網廣覆蓋
在無線城市發展的中后期。從挖掘市場潛力以及保證用戶使用粘性的角度來看,無線城市必須提供全程全網的覆蓋及業務,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就中國電信而言,CDMA本身就是為個人客戶而設計的,可無縫切換漫游。同時技術成熟、產業完善、聚合各大運營商強大的技術支撐團隊,可有力地挖掘和提升移動網絡的使用發展空間,如終端的定制、設備的規格制定及組織研發等。
下面以中國電信的移動網絡為例,從網絡覆蓋的角度說明WiFi與移動網如何共同覆蓋的組網,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WiFi區域熱點覆蓋。CDMA2000 1X全網無縫覆蓋。CDMA2000 1X EV―DO Rev.A部分熱點區域廣覆蓋。當然目前來看。在大城市所建設的無線城市中,CDMA2000 1XEV―DO Rev.A也是全覆蓋的網絡。具體如下圖所示。
圖一 WiFi與移動網共同組網示意圖
3.移動網+WiFi的融合
中國電信在獲取C網業務經營牌照后,成為全業務運營商,將綜合WLAN的局部熱點優勢和C網掌上寬帶的覆蓋優勢。做好兩者的融合,拓展多元化接入手段,實現無線信號城市全方位立體覆蓋,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的無線互聯網接入服務。對于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也推薦采用移動網絡加WiFi的方式,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以避免出現單一WiFi或WiMAX建設無線城市的誤區。
五.結束語
無線城市網絡建設是現代城市發展的新要求,對于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無線網絡城市在中國的建設,必將對中國的城市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周國豪 無線城市建設策略與WLAN網絡規劃部署方法研究 [學位論文]2010 - 北京郵電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
[2]潘毅明 陳文 沈世錦 無線城市的覆蓋策略研究 (被引用 5 次) [期刊論文] 《電信科學》 ISTIC PKU -2008年5期
[3]高穎 面向共用信息平臺的交通信息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學位論文]2004 - 吉林大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黃沛江 王斌 溫慶華 TD-LTE無線規劃建設策略初探 [會議論文] 2011 - 2011 TD-LTE 網絡創新研討會
2地下物流發展情況
地下物流從其發展來看,最具代表性的有英國、美國、荷蘭和日本四個國家。在世界最早的地下物流系統雛形是1853年英國倫敦的城市管道郵政系統。1927年英國建立了全城的全自動雙軌郵件運輸系統。這是全世界最早的連接全城的地下物流系統。荷蘭于20世紀70年代正式提出地下物流系統理論。在1991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成立了管道艙體物流系統研究中心,標志美國地下物流系統研究的開始。在我國,地下物流的實際應用是很少的,最早應用的是在2004年,廣州從瑞典引進技術,規劃建設地下垃圾管道輸送系統,2005底已完成勘測和設計。2005年,北京市區中心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完成,上海地下空間概念規劃得到市政府批準。我們可以從國內外地下物流的發展中看出: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地下物流系統剛剛起步。一致認為地下物流是成為解決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這一難題的有效辦法。
3國內地下物流的研究
2002年,開始有文章介紹國外地下物流的相關研究(楊濤等);聶小方、田津新主要介紹了地下物流的概念及對城市的作用。2004年,錢七虎首次明確提出地下物流系統可作為解決大城市交通新思路,介紹了國外地下物流發展及對我國城市的作用并結合北京實際研究,標志著我國地下物流系統應用研究的全面展開。陳志軍(2005)《發展北京地下物流系統初探》對北京進行了分析和論證,標志著我國關于地下物流系統的研究已從單一的理論分析探討階段步入與城市具體情況相結合進行分析階段。同年,中國地質大學進行了國家自然基金資助課題———“城市地下管道自動化快捷物流系統基礎研究”。(馬保松)2006年:《城市地下物流系統網絡規劃與設計研究》(黃歐龍)對發展地下物流系統網絡規劃與設計進行了初步探討。《上海地下集裝箱物流系統基礎研究》課題(郭東軍)獲中國博士后基金(一等)資助。目前國內介紹地下物流圖書共11本,2007年錢七虎《城市地下物流系統導論》該書對地下物流系統的網絡構架、經濟評價和風險評估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期刊文章29篇,會議論文6篇,均為在期刊上已發表的。國內對地下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物流的前景和作用、地下物流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大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等幾方面,特別提出集裝箱運輸方式將成為地下物流的主要開發方式。
4地下物流系統研究動態及趨勢
4.1研究動態
(1)網絡構架研究:網絡規劃及地下物流系統網絡的評價。
(2)風險評價:目前沒有成熟的地下物流系統,只能通過對歷史數據分析估計風險發生概率。
(3)法規方面。
(4)大直徑地下集裝箱運輸。
4.2研究趨勢
1 小城鎮生態綠化景觀規劃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與較為完善的城市綠化規劃建設相比,我國的生態綠化規劃建設在小城鎮范圍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城市公共綠地少,發展空間有限,大多數城鎮附近的森林生態綠化還處于原始階段,色調單一,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絕大部分城鎮綠化規劃后,能夠形成以風景區專用林、河道水源林、道路景觀林為主的具有生態性質的公益林。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小城鎮綠色網絡體系不健全,景觀綠化布局不合理,各類公園,綠地、林地分布過于集中。小城鎮的生態綠色景觀質量亟待提高,常見的生態景觀林,如: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少之又少,景觀單調,效果不佳。森林片生態功能結構簡單,防災減災能力差。
2 生態綠化景觀規劃的技術布局
一是以整體為主進行規劃。從整體上衡量生態綠化景觀建設可以改造生態林顏色單調、生態效能低下的現象,進一步提高森林成長質量和覆蓋率,形成樹種多、效益好、可供多樣選擇的生態景觀林。二是以道路為線進行規劃。以小城鎮的交通干道、村間小道農田、水系林網的綠化建設為出發點。小城鎮交通干道進行綠化時要充分結合道路的發揮作用、道路規格要求、景觀構成以及其它設施之間的關系。對村與村之間道路綠化,應結合附近環境,就近利用原有的林木,對有礙綠化的枯草和雜灌進行必要的清理,在道旁隙地處種植可供觀賞的花灌木、草本花卉等,以提高觀賞效果。三是以鎮、村為點進行規劃。對小城鎮的主體,集鎮、各個行政村的綠化,在滿足綠色景觀功能的同時,還可以營造、培育與之相適應的生態景觀林。
3 保障規劃實施的對策措施
小城鎮生態綠化景觀規劃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大項目工程,因此,在工程實施前必須制定切合實際、可操作性較強的實施方案,以保障綠化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
一是從實際出發,提高綠化意識。通過多種方式在群眾中開展全民綠化教育,讓大家充分認識到城鎮綠化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造福子孫”的千秋大業,是防治污染、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措施。加強小城鎮群眾的綠化生態意識,關鍵是提高各級城鎮領導的綠化生態意識,通過行政手段將城鎮綠地發展任務逐層逐級分解,并將其列入到各級領導任期內的主要業績考核目標,作為衡量工作業績的主要內容之一。在綠色生態施工中,要堅持“適地適樹、因地制宜、整體和諧、植物多樣、季相鮮明、層次豐富”的設計規范理念,大力開展綠山、綠河、綠村、綠路的綠色生態建設,形成綠生態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景觀優美的生態綠化景觀。
二是突出重點,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要對小城鎮的重點區域進行重點綠化景觀規劃建設,提高綠化景觀觀賞效果。大力開展文明生態村建設,對鄉鎮的重點區域、重點村屯進行重點綠化。在小城鎮內的公園或者鄉村公園進行綠色生態景觀規劃時,應聘請園林設計方面的專業人員進行設計,并在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造林活動的基礎上,實施專業工程造林活動,以提高植樹造林質量,加快綠化步伐。通過將有限資金投入到重點區域的綠化景觀規劃建設,可以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小城鎮整體的生態綠化景觀建設穩步前進。
三是確保綠色生態用地。對綠地用地的提供是開展小城鎮生態綠化景觀規劃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為保證綠化用地的穩定性,在開展綠化活動前,必須協調好相關林業、土地使用部門,做好法定程序審批。
四是拓寬融資渠道。通過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投資體系,保證穩定的資金來源,即政府資金投入。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各類綠化工程的配套資金,用于小城鎮綠化的建設和管理,并且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環境所提供的條件,多渠道籌集社會資金,加大綠色投資。
4 結語
總之,同國外比較,我國的小城鎮生態綠化景觀規劃建設起步較晚,研究有限。目前,大部分的城鎮生態綠化思路和做法多是套取傳統的大城市綠化景觀規劃建設思路,不能較好的結合本地小城鎮的資源優勢,不具備本地特色的小城鎮生態綠化景觀規劃。所以,在小城鎮的生態綠化景觀規劃中,應在分析本地的資源潛力的基礎上,較好發揮具有小城鎮特色的生態綠化工程,在保持和恢復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在小城鎮生態綠化景觀規劃中力求將景觀設施和小城鎮區域的森林生態建設、村莊綠化改造、本地綠色產業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建立良好的生態和景觀優勢旅游產業,發揮地方的歷史人文特色和民俗風情,形成可持續的現代林業體系。
參考文獻
1 沈清基.論城市規劃的生態思維[J].城市規劃匯刊,2000(6)
中圖分類號: TU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使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隨著人口增長,交通需求不斷增加,同時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車輛保有量出行量增速加快,道路擁堵成為城市的硬傷。擁堵給城市道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交通壓力,對城市交通規劃管理提出新的問題。上述問題在我國許多大城市已經屢見不鮮,逐步擴散到中小城市,由于其道路交通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交通的供需矛盾變得日益突出。
二.存在的問題
最近幾年來,縱多大城市都加大了對城市道路建設的投入,但是機動車數量的增加速度遠遠高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增加速度。城市道路交通設施的供應無法滿通的需求,導致供求關系失衡產生交通擁擠。城市道路交通系統除了要滿足眼前的交通需求,還應該適應遠期以及近期城市道路交通發展需要。當前城市道路交通系統存在著許多問題:
1. 重視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空間功能的規劃,輕視城市道路環境功能的規劃
現代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包括3個方面:交通功能、空間功能以及環境功能。在以往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中,通常只重視道路的線型設計、路網布置、路面結構形式、車道數等交通功能與空間功能,而忽視了環境功能。在現代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中,要把城市道路交通的環境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城市道路交通的設計、規劃、管理、建設都應該從城市環境的整體出發,依據不同地域要求,就景觀風貌、空間組合、道路橫斷面、特色建筑等實施綜合性的規劃設計,使各構筑物組成的尺寸比例、空間輪廓、色彩線條等和諧美觀、相互協調。從而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提高城市道路環境的整體水平,給人以安逸、舒適和美的享受,也能夠充分發揮城市道路交通的景觀風貌功能,從而滿足人們對環境和交通的要求。
2. 重視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輕視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規劃
城市交通規劃不僅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綜合網絡規劃,還應有城市道路交通發展戰略規劃。目前,很多城市都正在致力加強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開發建設及規劃,提出建立城市快速道路交通系統,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網絡,但是卻較少重視規劃城市道路交通發展戰略。
城市道路交通發展戰略研究的意義和目標在于全面系統的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的發展模式,確立城市道路交通未來的發展目標和方向。缺乏明確的城市道路交通發展戰略規劃是導致我國城市道路功能十分混雜的重要原因。通過分析研究城市特色乃至當前及今后城市道路交通的發展方向,明確城市道路交通發展的條件、背景以及制約因素,制定出城市道路交通發展的戰略目標、指導思想以及政策措施。
3.重視拓寬城市道路和規劃新路建設,輕視對有人文特色、歷史價值老城區的保護規劃
為了充分發揮城市道路交通的支撐作用,我國許多城市都將城市道路交通建設作為改善城市投資環境以及改變城市面貌的突破口。這一過程中,拆遷老舊道路房屋拓寬新建道路成為一種趨勢。拆遷使城市特色和人文資源喪失。而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不能簡單歸因于城市道路建設速度落后于機動車增長速度、城市道路面積率低等。近年來我國城市道路網絡總體建設水平取得良好發展,但也帶來了城市特色和人文資源的喪失。盡管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是好事,但有些道路交通建設工程卻違背了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導致子孫后代不能享用歷史留存下來的人文資源,只有借助于文獻資料才可以了解到城市歷史文化歷程。
4.重視城市道路交通近期規劃建設,輕視遠景道路規劃
當前,我們以分析預測為依據來制定城市道路網絡規劃方案,由于對未來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影響估計不足,更重要的是沒有高度重視路網規劃中對系統的應變能力,這種缺乏彈性的路網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求,更加難以應付各種可能的突發。尤其一些中等城市,由于用地擴展非常快,系統的穩定性也就相對較差,城市發展方向受到區域基礎設施以及區域環境影響十分明顯,有些之前處在城市邊緣的地區,因為上述牽動因素帶來的作用會逐步發展而成為銜接老城區核心的重要地區。對這些區域城市產業結構變化、發展環境因素以及人口發展的論證不足,通常會導致城市設計標準不當、用地布局不當、路網規劃彈性不足,產生新的交通集束。所以,在城市布局方面應盡量避免區域間交通生成的不平衡,防止局部區域產生過多的交通量。在進行規劃時應該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之上為城市道路網系統的未來發展留有余地。
5.重視規劃城市道路沿線土地利用,輕視分析土地開發對城市道路交通的影響
分析城市既有道路交通帶來的影響,研究規劃預測交通量對適度、合理、可持續土地開發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要盡量均衡區域內道路交通量的分布,有效控制城市道路的交通分配。土地利用的開發強度和性質改變了整個城市的道路交通量分布, 任何一個開發項目都可能帶來新的交通問題,特別是在土地利用十分密集的地區,一定要進行系統的交通評估,將所帶來的影響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當前有些地方政府急于擴大城市框架,熱心于修建城市大馬路,以期待可以將大馬路沿線兩側的土地去進行拍賣。在土地拍賣完后由于開發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窮盡城市道路沿線單體建筑容量,沒有考慮城市道路交通的承載能力而進行超負荷的土地開發,而沒有分析土地開發對道路交通帶來的影響。
6.重視城市道路車行道規劃,輕視城市道路交叉口節點的渠化規劃
我國的城市交叉口大部分都是平面交叉口。就平面交叉口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確保路段通過能力與交叉口的通過能力相匹配,為此還應該做好路口的設計渠化以及交叉口的交通組織管理。在城里由于受到人文、自然、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制約,進行城市道路大幅度的加密以及拓寬道路全線顯得不大現實,只有通過增大利用交叉口的空間資源才可以彌補時間資源帶來的損失。所以為了確保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的高效運轉,為了合理利用城市道路的時空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城市道路設施,應該加強交叉口渠化建設和交通組織管理規劃。
7.重視城市道路景觀或綠化規劃,輕視城市道路配套設及施靜態交通設施規劃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核心是綠化設計。良好的綠化構成大方、簡潔、自然、鮮明、開放的景觀。城市道路交通規劃中重視景觀規劃及道路綠化是很必要的,但是不能忽略城市道路配套設施、靜態交通設施以及規劃公共場所。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很少考慮到為市民提供自由活動的場所。缺少人行空間,把街頭廣場變成了停車場等,人們在城市道路上基本找不到能夠安全停留的空間,更不用說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了。隨著城市機動化的高速發展,城市道路配套設施、靜態交通設施相對滯后。由于缺乏公交保養場、公共停車場,導致大量的車輛占道停車。此外,由于占道經營而導致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大大降低,加上長期以來規劃中并沒有考慮到路邊停車,容易造成車輛的隨意停放,進而影響到行人、車輛的通行,降低城市道路系統的效率,嚴重影響城市道路交通環境,造成城區范圍內停車難、行車難、養車難等一系列問題,給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以及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三.結束語
人們對于城市道路的感知除了涉及路面本身外,還包括有城市道路兩側的建筑物,廣場景色、行道樹、立交橋、廣告牌等等。在這一系列事物的共同作用下產生了城市道路的整體形象,其中任何一項內容規劃質量的不足,都會影響到整個城市道路的形象,進而影響到整個城市的形象。總而言之,規劃城市道路交通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作為政府及城市的職能部門應該做好規劃任務,有效解決城市道路交通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孟召宜.渠愛雪.沈山.試論地方小交通及其構建問題[期刊論文]-徐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6)
2.高紅建.李韓娟.道路規劃與房地產開發一體化模式探討[期刊論文]-江蘇交通 2003(06)
3.東南大學.交通學院課題組揚州市城市客運交通規劃 2003
4.王煒.過秀成.交通工程學 2000
5.陸錫明.王祥.朱洪.綜合交通規劃 2003
6.王煒.徐吉謙.楊濤.城市交通規劃理論及其應用 1998
7. 蒙志軍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中存在的若干問題研究[期刊論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0)
中圖分類號:TN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中國城市的急速發展給城市帶來了不可勝數的問題,比如土地的破碎化、河岸的硬化、混亂的城市肌理以及日益嚴重的水問題等。針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有一個多尺度、多功能的以及可持續的規劃方法,而綠道的本質使得它成為了此類項目的合適的規劃手段[1]。在土地資源極度匱乏的情況下,綠道的資源集中性使得它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附著多種功能,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城鄉統籌發展,且它對連通性的要求又減緩了土地的破碎化。
1、綠道與綠道網絡
綠道概念是指呈廊道狀私有和公有的娛樂用地和水域,能讓人們方便地從生活居住區域通往開敞空間,或者將城市和農村緊密聯系起來的通道[2],是為社區提供生態、娛樂和文化價值的各風景要素所組成的網絡系統[3]。綠道是限制機動車進入環境友好的通道系統,其將城市和廣大農村地區的風景資源與人們生活活動中心連接起來[4],但人們更強調綠道網絡在生態過程方面的潛力[5]。目前,人們普遍接受埃亨(Ahern)提出的綠道概念[6],認為綠道是經規劃、設計、管理的線狀網絡用地系統,具有生態、娛樂、文化、審美等多種功能,是一種可持續性的土地利用方式。
在景觀生態學中,網絡是景觀空間結構的一個重要概念。景觀結構有3種單元:斑塊、廊道和基底,且通過廊道的相互疊加而形成網絡。網絡的功能與廊道相似,但與基底的作用更加廣泛和密切,它的重要性不僅在于物種能通過它的連接進行更廣泛的運動,還在于它對周圍生物群落的影響。相比較下網絡具有一些獨特的結構特點,如廊道密度、網絡連接度以及網絡閉合性等[7]。本文中綠道網絡規劃(下文中統一簡稱“綠網規劃”)是指強調綠色空間的相互聯系、進行綠色空間整體保護和系統建設的一種規劃。
2、綠道的類型和功能
2.1綠道的類型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許多國外學者對綠道進行了分類。如萊托(Little)從用途和尺度角度對綠道進行了分類[8],分為自然綠道、城市河岸綠道、歷史風景綠道、娛樂綠道、綜合網絡狀綠道5種類型。埃亨(Ahern)認為[6],按照面積尺度的大小,可將綠道分為市區級、市域級、省級和區域級4種類型;按照綠道的功能作用可分為生物多樣性綠道、水資源保護綠道、休閑娛樂綠道、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綠道4種類型。而俞孔堅教授對中國綠道規劃的發展與演變歷史進行了系統總結,按照綠道的形式與功能,將中國綠道分為了3種,即沿著河道或水域邊界分布的濱河綠道、公園道路綠道或具有交通功能的道路綠道以及沿田園邊界分布的田園綠道[9]。本文中將綠道分為自然綠道、城市河流綠道、歷史風景綠道、游憩綠道和道路交通綠道5類。
2.2綠道的功能
2.2.1連接功能
連通功能是綠網的基礎。從生態功能角度來看,綠網將分散的綠地、公園等自然資源連接成系統,結束了生態島的孤立和土地的進一步破碎化。從游憩功能角度來看,綠網將自然資源與居民區、旅游景點、歷史文化資源、公共設施等其他資源相連通,為人們提供了游憩的通道,提高了游憩資源的可達性[10][11]。
2.2.2休閑游憩功能
綠道不僅將各游憩資源節點連接形成網絡,為人們提供旅游景點游覽、野生物觀賞、風景欣賞等活動,其自身還可以為人們提供步行、騎行、滑板、輪滑、騎馬等游憩活動[10][11]。
2.2.3生態及歷史文化保護功能
生態保護方面,綠道為多種生物提供遷移廊道,為動植物提供棲息地,保護當地物種,提高物種的多樣性。同時,綠道網還具有蓄水防災、凈化空氣等排除環境污染不利因素的作用,以改善生態環境。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綠道的低強度開發特點為環境與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建立了有效的緩沖帶 [10]。
2.2.4交通通行功能
綠網作為一種線性連接開敞空間,為人們的出行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可以減少人們對機動車輛的依賴,改變人們的出行習慣。綠網可以有效地將非機動車與機動車道系統完全分離,為人們創建健康綠色的通行網絡,改善人們的出行環境。除上述功能外,綠網同時兼具經濟、社會等許多附加功能,如潛在的旅游收人、促進城市化進程等等[11]。
3、綠網規劃原則
3.1 生態化原則
綠網規劃應充分利用自然生態條件的要素,如現有的河流、綠塊甚至鄉村小道等,避免大填大挖和人工化痕跡過重的建設,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格局。
3.2 地域化原則
綠道規劃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人文內涵,考慮城市具體的地域自然條件、綠地基礎和歷史文化基礎,積極采用本地樹種和材料,串聯具有地方歷史和文化的節點,展現地方風情。
3.3多樣化原則
綠道應形式多樣、功能各異,可結合濱海岸線、江河水系、山巒疊嶂、郊野公園等,創造精彩紛呈的綠道景觀,并策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讓綠道不僅成為一條景觀大道,更成為一條生活大道。
3.4人性化原則
綠道網絡應配套完善的服務設施,包括規范清晰的標識系統和保障及時的應急安全救助系統,方便快捷的公交轉換及停車系統。滿足各種需求的商業服務系統,讓綠道洋溢著人文關懷。
4、綠網評價方法
綠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生態網絡,網絡結構的穩定性與其生態功能的發揮息息相關,因此,能否穩定發揮其功效,需要一些能夠定量化的指標對網絡進行評價。而任意網絡都可以用節點(nodes)和聯系(links)來定義,本文的綠網結構評價主要借鑒能夠反映網絡復雜性及格局的網絡結構指數,選取要分析的要素用于同一個目標的不同結構網絡聯系和效益,主要包括閉合度α、點線率β、連接度γ和成本比四個指數。
網絡閉合度(network circuitry)用來描述網絡中回路出現的程度,即網絡中實際回路數與網絡中存在的最大可能回路數之比。可用α指數表示:
其中,L 為廊道數,V 為節點數。a 指數的變化范圍一般介于在 0-1 之間,a=0意味著網絡中不存在回路,a=l,說明網絡中已達到最大限度的回路數目。
(Forman&Godron,1986)。
點線率指網絡中每一個節點的平均連線數目,可用于網絡連通性。用β指數表示
β指數數量范圍在[0,3]區間上。β=0,表示無網絡存在;網絡的復雜性增加,則β值也增大。當β1 時,表示有更復雜的連接度水平。 (Hagget&Chorley,1972)。
網絡連接度(network connectivity)是用來描述網絡中所有節點被連接的程度,即一個網絡的廊道數與最大可能的廊道數之比,可用γ指數來測度:
γ指數的變化范圍為 0-1,γ=0 時,表示沒有節點相連,γ=1 時表示每個節點都彼此相連(Forman&Godron,1986)。
成本比(Cost ratio)考慮廊道的長度,主要反映了網絡的有效性,成本比越低,有效性越高[7],公式如下:
成本比=1-(廊道數/廊道長度)
(Linehanetal,1995)
5、典型案例
5.1城鄉綠網——增城市市域綠網規劃
2008年增城市提出了全區域公園化戰略指導思想,到2011年增城市沿主要旅游干道兩側已經建設了約190km的綠色廊道,并沿道路建設了20個面積超過40hm2的生態公園和10個自駕車休息驛站,用來促進自駕車游的發展;從增城市區到白水寨風景名勝區建設了長約100km 的自行車休閑建身綠道,并設置16個休息驛站和20個避雨亭,積極開展旅游體驗活動,提高旅游的過夜率和重游率[12]。之后,當地政府企圖通過綠網建設,豐富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品味,優化生活環境和投資環境;促進沿線城市、村莊環境的升級與優化,提高居民幸福感;連接南、中、北主體功能區,連通各沿線農村居民點,引導南部資金到北部投資生態休閑和度假旅游業。
結合增城市的自然資源,增城市計劃在3年內規劃建設完成3條綠道,總長度為500km,構建增城市的綠道網絡(圖1)[12]:以全市旅游線路廣汕、荔新、增白、新新、增正等旅游大道為主線,建設200km自駕車游綠道,建立多層次、色彩豐富的生態林帶和旅游節點;以增城市區至白水寨景區、湖心島景區為主線,以連接廣州、東莞的區域綠道和局部景區綠道網為支線,建設250km自行車休閑健身綠道,打造富有田園風光的特色休閑精品線;以增江為主軸,把初溪水利樞紐上游50km的河道打造成現代生態型山水畫廊,構建融合保護生態、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等多功能的綠道網絡體系。規劃結合農村居民點、景點和果園建設息驛站(碼頭)和配套設施,將沿線村莊逐步打造成旅游節點和服務區,吸引市民前來消費,實現農民就地創業和就業,促進城鄉聯動發展。
圖1 增城市市域綠網規劃圖
(圖片來源:《規劃師》2011年第1期)
5.2城市綠網——天津中心城市綠網規劃
天津中心城市綠網規劃中主要有兩個關注點:一是增加城市綠地率,二是加強綠地的綠地聯系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在此基礎上,根據現狀條件將綠網規劃落實為點規劃和線規劃,最后形成網規劃。
點規劃,按綠地面積和生態價值大小將城市綠地分為重要生態節點和一般生態節點。其中重要生態節點29個,一般生態節點41個。重要生態節點包括18個規劃生態綠地(包括各級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旅游區、楔形綠地和組團間的隔離綠地)和天津市“十一楔”。一般生態節點主要為城市中心的水體公園,如西沽公園、水上公園等。
線規劃,規劃中將廊道劃分為了道路廊道、河流廊道和植被廊道。道路廊道,即中心城區的快速環路和外環路。聯系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的津濱高速公路、京山鐵路、和津沽輕軌快速線;河流廊道,即中心城市東北面的薊運河、北面的永定新河和新開河、西南面的獨流減河,北運河、南運河和子牙河匯入海河;植被廊道,即中心城區外環線的植被廊道,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的工業區和生活區的防護帶,濱海濕地和鹽生植被帶[13]。
網規劃,基于不同的綠道組織目的和水平,采用不同的聯系方式構建了四個不同的綠道網絡,如圖2所示。網絡一只保證了對29個重要生態節點間的聯系;網絡二在網絡一的基礎上增加了對一般節點的聯系。而網絡三的構建分為兩種情況進行:A網絡增加了海河等四條河流廊道和津濱高速公路等道路廊;B網絡在A網絡基礎上,根據俞孔堅網絡形阻力趨勢表面與交匯處戰略點理論和各生態節點的實際情況確定三個景觀生態戰略點:黃港風景區、柳林風景區、北大港風景區,同時確定大興水庫、銀河風景區等六個次一級的生態戰略點。同時B網絡增設了對外聯系的綠道:潮白河廊道聯系七里海水庫、薊運河廊道、聯系團泊灣風景區的廊道[13]。(圖2都是將生態核心區抽象為節點的網絡圖)
圖2 綠網方案對比圖
(圖片來源:譚曉鴿,《綠道網絡理論與實踐》,天津大學碩士論文)
網絡四在網絡三的結構前提下,考慮了城市建設用地的影響,對一些生態廊道的走向和具置做了必要的調整,如面積比較大的風景區,和它們連接的生態廊道在具體建設只需與景區邊界連接即可;而沿河路和道路的廊道則需要根據河流和道路的走向平行布置,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彎曲。
根據綠網結構指數各指標公式對四個不同網絡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網絡四中a指數最大,存在的回路最多,擁有最大的網絡閉合度;β指數最大,具有最高的廊道連通性;γ指數最大,具有較高的網絡連接度;而成本比最小,說明網絡的有效性最大,建設成本最低(圖3)。
圖3 網絡四
(圖片來源:譚曉鴿,《綠道網絡理論與實踐》,天津大學碩士論文)
6、展望
雖然,在眾多學者的推動和政府的支持下,近些年來我國出現了不少有關綠道的規劃,但是好的實踐寥寥可數。本文根據綠道的類型和功能,確定了綠網規劃的原則和評價方法,同時選取了國內東部發達地區中兩個典型案例,并對其規劃方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規劃工作者能夠更好的理解綠道、規劃綠道,為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城市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獻出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杰克·艾亨(美),周嘯. 論綠道規劃原理與方法[J].風景園林,2011:107
[2] Hoover, A.Shannon, M. Building greenway policies within a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framework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33(1- 3):433- 459.
[3] Ndubis i, F. , Demeo, T. , Ditto, N. Environmentally sens itive areas:a template for developing greenway corridors [J]. Landscape Urban Planning, 1995,33(1- 3):159- 177.
[4] Toccolini, A. Fumagalli, N. Senes, G. Greenways planning in Italy:the Lambro River Valley Greenways Sys tem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6,76(1- 4):98- 111.
[5] Jongman, R. Nature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 Europe:developing ecological networks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32 (3):169- 183.
[6] Ahern, J. Greenways as a planning s trategy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33 (1- 3):131- 155.
[7] Jone Linehan.Greenway Planning-developing a landscape ecological network approach[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 (33): 179–193.
[8] Fábos, J.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the greenway movement, use and potentials of greenways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33(1- 3):1- 13.
[9] Yu K. ,Li D. ,Li N.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6,76(1- 4):223- 239.
[10]李社錦, 游憩型綠道的功能及分類[J]. 旅游管理研究,2012,11:59
[11]查爾斯‧A‧弗林克,羅伯特‧M‧西恩斯著,余青,柳曉霞等譯,綠道——規劃‧設計‧開發[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12]鄧毛穎,增城市綠道規劃與建設機制研究[J].規劃師,2011(1):112-114
[13] 譚曉鴿.綠道網絡理論與實踐——以天津中心城市綠網規劃為例[D],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7:25-26;30-31;34-39
作者簡介:
隨著我國電力系統整體配置的不斷發展,國家對城鄉配電網建設日益重視,如何科學地設置城市配電網的規劃顯得尤為重要。在傳統的電力建設中,我國總是將發電擺在第一位,輸送配電擺在第二位,認為只要有充足的電能資源就可以做好電力系統的建設。但是,輸送配電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城市供電的能力和供電的可靠性。因此,合理適當的城市配電網規劃在逐漸彰顯著自己獨特的優勢,為電網建設的改造提供了合理性、科學性的指導經驗。
一、我國配電網建設的現狀
如今,我國有意識地改變原先的“重發電、輕輸送配電”的現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得整體上配電網的設置都趨向了正規、合理。但是由于我國在配電網規劃上發展較晚,依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1.基礎差、底子薄
基礎差、底子薄是我國配電網建設的真實寫照。在過去的電網建設中,由于缺乏早期的勘測、考察和規劃,導致我國配電網的設置分布不合理,供電線路較長,損壞較嚴重。一些城市出現了市中心電源豐富,周邊村落電源稀少的現狀,這種情況致使一些周邊農村長期處于沒有電用的狀態。
2.電路結構不合理,轉換復雜、不靈活
我國在電網建設中呈現出電路復雜、互相交錯、難以移動等現象。近電遠送、電網接線復雜、迂回供電、專用線路占有主線路過多等不合理的安排也為之后重新建設新電路結構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也增大了電路維修的困難。
3.供電質量下降,故障多
由于基礎差、底子薄,加上線路設置的不合理,就必然會影響供電的質量和效率,降低了供電的可靠性。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地區都在采用架空線輸送電能的方式,這也直接影響著供電的可靠性。同時,采用這種架空線路的方式,故障出現的頻率較高,容易引發電路漏電、觸電等事故的發生,增加了危險性。
二、我國城市配電網規劃存在的問題分析
由于一直傾向于對發電能源的開發,很少關注于基礎的配電網的建設,致使我國電力事業建設出現偏頗。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信息產業的出現,高速度、高質量、安全、可靠成為了人們對電力發展的新要求。這也迫使專家和相關的工作人員對配電網規劃作出了重新的審視,對城市配電網的規劃進行了新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于各方面的因素,我國城市配電網規劃還面臨著一些問題。
1.城市發展不穩定
國家建設部2003年提出“以人為本,以安全舒適為基礎,重新調整修改城市建設規劃”。該規劃指出,各個城市應根據自身特色和現代化建設的需求,重現對出現的不合理的城市規劃進行修改,將城市規劃的重點放在危房改造、處理城市垃圾、緩解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的目標上來,同時建設相應的市政基礎設施和文化設施,努力改善城市綜合服務和人居環境。這個規劃的提出對于城市電網建設來說既是好事,也是難題。城市規劃標準的提高必然影響著城市電網建設的提升,但是由于每個城市的發展狀況都不一致,而且也在不斷改進和變化,這給城市電網配電網的規劃帶來相當大的困難。
2.城市規劃的銜接存在問題
城市電網規劃的銜接問題一般分為兩方面,城市電網規劃和城市規劃銜接存在問題,城市電網建設和城市建設銜接存在問題。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城市規劃包含電網規劃,電網規劃又對城市規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依據規劃進行建設,所以也導致城市建設與電網建設之間有著很深的摩擦。城市在規劃中一般是同一時間編制,所以在面臨突發問題時不能及時快速地進行修改和協調,導致了城市規劃與電網建設規劃之間出現問題。另一方面,城市建設和電網建設有時候不能同時建設,這樣也導致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3.配電網規劃數據難以統計收集
配電網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海量數據進行考證和收集,以保障能做出合理有效的電網規劃,同時還要注意各方面的因素。如前期考證、收集數據時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花費大量成本等,這都需要我們事先做好規劃。但是這樣的復雜大工程,其實施難度可想而知,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巨大難題。
4.配電網建設中審批程序復雜
配電網規劃的審批要經過各種復雜的程序,而且審批難度較大,需要結合城市自身的情況和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條件進行綜合考慮。同時,電力部門是我國的核心能源部門,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所以,國家和城市在考慮配電網建設規劃時更要三思而后行。但這也意味著配電網規劃的實行需要經歷一段長久的等待。
三、城市配電網規劃問題的若干解決措施
城市配電網規劃牽扯著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更對整個電力系統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我們要排除萬難,將城市配電網的規劃落實到實處,真正為電網建設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安全性做好先驅保障工作。結合筆者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分析當前解決城市配電網規劃問題的措施,為在以后配電網建設中指明一些方向。
第一,針對城市在規劃過程中發展不穩定、不平衡的狀況,我們要加大事先對城市不同區域用電量和用電指標的調查,針對各類區域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配電網架結構,從整體上做好布局,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建設中來,滿足廣大用戶對于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另外,要加強與城市主要決策人員的溝通,了解城市的進一步規劃詳細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避免與城市規劃發生沖突。
第二,對于城市規劃建設與電網規劃建設之間的銜接問題,電網規劃工作人員要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分析其中的利弊關系。城市規劃建設一般傾向于城市總體布局的規劃,它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既要有利于城市建設的發展,又要滿足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綜合性的規劃。而配電網的規劃建設是針對城市規劃建設中的一個部分,對城市空間內電網的分布進行合理的布局,改變之前的電路結構不合理,轉換復雜、供電質量下降、故障多等現狀,做到科學合理的修改和完善。為了保證資源的不必要浪費和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在進行規劃時,爭取做到城市規劃與配電網規劃同步,即同步編制、同步審批、同步執行,二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第三,收集數據難。收集數據復雜是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要廣泛地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科學有效的數據平臺,收集整合各種電網規劃建設所需要的各類數據,并通過計算機網絡查找關于電網歷史發展過程、電量使用狀況、社會經濟發展指標等歷史性的數據。同時,要注重高科技統計人才的培養,將人才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配電網的規劃建設畢竟是一個關乎著城市總體發展的大工程,所以,我們在規劃過程中要爭取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先預期的目標,完成整體電網規劃的實際建設。例如,對于電網規劃中的城市土地征用、拆遷、線路建設等都要和政府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與協商,避免出現一些因拆遷、土地征用等產生的不必要的麻煩。另外,對于城市建設中需要重點使用電力的位置,電力系統也要加大規劃的力度,遵循合理、科學、實用的原則。嚴格控制電網中電纜的分布范圍,對重點的電網建設項目,爭取到政府部門的鼎力支持。政府部門需要配合配電網的建設,反過來,配電網在建設過程中也要時刻考慮到城市建設中的需要和困難,做到相應的配合與幫助,二者共同為城市的發展作出貢獻。
第五,配電網規劃中除了要考慮到實際情況的建設,也要將電力系統的社會形象考慮其中。在電力系統中設置宣傳機構,加強自身的宣傳和報道,對于新的城市配電網規劃要有重點、有事例地突出報道,使廣大政府部門和群眾都關注到這個項目上來,為項目獻計獻策。這樣不僅增強了廣大群眾對電力事業的關注,也為配電網規劃實施的過程做好鋪墊,消除市民對電力建設的抵觸心理,努力推進配電網建設的有效實施。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2-0000-01
Softswitch Network Planning Methods Study
Fu Xiao
(Chongqing 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MSA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Center,Chongqing404300,China)
Abstract:As the next generation softswitch network,the core network technology,has becom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telecom operators,technology and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hot new hop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softswitch network system architecture,combining communications operators the status of the softswitch network planning method of brief analysis.
Keywords:Softswitch;Next-generation network;Network planning
一、軟交換網絡體系架構
(一)軟交換的體系架構。軟交換網絡的主要思想是業務、控制、傳送與接入相分離,各實體間通過標準的協議進行連接和通信,其網絡體系架構按照功能可分為“業務應用與支撐層”、“控制層”、“傳送層”、“接入層”四個層面。
接入層為用戶提供各種方式和設備接入軟網絡核心骨干網,傳送層負責軟交換網絡內的各種信息如信令流和媒體流的傳遞,控制層提供呼叫控制、連接控制、協議處理等功能,業務應用與支撐層利用底層的各種網絡資源為用戶提供靈活多樣的網絡業務。
(二)軟交換的功能結構。軟交換的主要設計思想是業務/控制與傳送/接入分離,各實體之間通過標準的協議進行連接和通信。其主要功能包括:呼叫控制功能、協議功能、業務提供功能、互通功能、資源管理功能、計費功能、認證與授權功能、地址解析功能、語音處理功能、過負荷控制功能、與數據及多媒體業務相關的其他功能、利用黑白名單進行呼出過濾的功能、呼叫鑒權功能、呼叫攔截功能。
二、軟交換網絡規劃流程
軟交換網絡規劃的步驟包括:規劃準備和業務分析、網絡結構及網元的規劃、軟交換網絡帶寬的預測和規劃、網絡號碼資源規劃等。
規劃準備和業務分析包括對現有資料的分析整理、對規劃所需要的基礎信息的匯整、確定規劃將涉及的業務類型和具體業務模式、進行業務意向用戶數量及業務量的預測等。
網絡結構及網元規劃首先要明確其所規劃的軟交換網絡的網絡結構,并以此為根據完成主要網元的設置方案,包括軟交換設備、信令網關設備等。
網絡號碼資源規劃是對目標的IP地址、用戶編號、信令點碼等的規劃。配套設施規劃是對軟交換網絡的硬件設備如設備局址、空調、電源等的規劃。投資效益分析是對軟交換網絡的投資估算、經濟及社會效益分析等,是對軟交換網絡規劃的整體環節的考察和補漏。
三、軟交換網絡的規劃方法
在軟網絡規劃工作中,規劃準備和業務分析、網絡結構及網元的規劃、軟交換網絡帶寬的預測和規劃、及投資效益分析是較為關鍵的技術環節,下面我們將結合實例對此展開著重分析。
(一)規劃準備和業務分析。規劃準備和業務分析工作是軟交換網絡規劃的前提,也是軟交換網絡規劃工作的基礎環節,能否通過規劃前的準備和對意向業務的分析,為軟交換網絡規劃準確的提供定量數據和定性發展的基礎依據,直接影響著整體規劃的規模、實用性和未來發展前景。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實際的操作是業務分析預測的關鍵所在。其中,自身技術、業務和行業發展趨勢是進行網絡規劃和業務預測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二)網絡結構及網元規劃。軟交換網絡規劃首先是網元的設置規劃,包括確定網元的設置方案和計算網元配置容量等。
軟交換網絡中,主要網元是指軟交換設備、綜合接入設備、接入網關、中繼網關、信令網關、媒體資源服務器及應用服務器等設備。網元設備必須在容量和性能等方面達到一定能力水平,以滿足入網要求。對于用戶數量較大的集團用戶可選擇接入網關AG,對于用戶量較少的區域,則可選擇LAD設備;根據自身業務類型和業務量科學計算出所需語音通道數量,以準確布置媒體資源服務器的設置數量;根據業務預測和業務量計算合理安排應用服務器設置的數量和應設局所數。
確定網元設置方案后的下一步工作即是網元設備的容量測算問題,以確保軟交換網絡資源的合理布局和利用,并且便于維護管理。首先是根據具體的業務特性參數、業務流量及流向和網絡結構來準確計算網絡的容量需求,然后根據具體設備制造商所提供的設備的性能參數,來計算網絡設備的設備數量及板卡配置量等具體配置。
(三)網絡帶寬的預測和規劃。在軟交換系統中網元設置方案確定后,需要依據承載的業務量及網元設置方案對承載網的帶寬需求進行測算。網絡帶寬的預測主要根據網絡承載的業務數據類型和應用特征、實際網絡流量與傳輸數據量的比例、網絡帶寬的利用率及對帶寬的影響等方面進行。網絡帶寬的規劃以其預測結果為主要依據,因此,對網絡帶寬的預測必須科學、精確。
(四)投資效益分析。投資效益分析是指對網絡規劃項目的費用、收益及獲利能力等財務問題進行計算和分析,由此評價網絡規劃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投資效益分析包括經濟效益評價和社會效益評價。軟交換網絡規劃中的經濟效益評價一般以財務評價為主,從企業角度考察規劃項目的財務可行性。財務評價以經濟效益為核心,結合對規劃項目的業務種類和市場規模分析預測收入能力,并結合各項運營成本計算投資回收期及其他敏感性分析綜合評價軟交換網絡規劃建設的財務可行性。
四、小結
軟交換網絡作為下一代網絡的核心技術,為運營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融合的網絡架構。如何確定軟交換網絡在未來實用中的發展方向、目標和策略,在軟交換規模化應用于商業網絡的今天,是電信行業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關乎其他相關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技術和體制的日益發展,軟交換網絡規劃的方法也將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1]包宸曦.軟交換網絡建設規劃研究[J].硅谷,2008,22:68
[2]趙紅學.山西網通軟交換網絡規劃設計[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