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7 18:00: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普通心理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該學科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的學科,是心理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學好這門課有助于學習心理學的后續課程,有助于學習其他的教育理論和提高教師職業技能。
《普通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知識、抽象內容比較多,對于“教”和“學”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學”,相對說來難度更大。因此恰當的通過教學模式、方法、優化課程資源等,能促進學生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學發展的一般趨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一、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過程堅持的原則
1、明確普通心理學的教學目標
普通心理學的教學目標是要向學生傳授心理學的“一般”知識和“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學的知識、掌握心理學發展的一般趨勢。該學科的學習,應達到三方面目標:
(1)認知性方面。通過學習普通心理學課程,使學生能了解每一章的心理學知識脈絡,認識掌握基本概念、規律、原理等;識記理解普通心理學重點、難點內容;學會運用普通心理學的理論、方法解釋現象;
(2)技能性學習方面。掌握普通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初步具備運用普通心理學的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將普通心理學理論運用到實際,提高學習管理心理學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生活態度、求實科學態度、寬容人生態度。價值觀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
2、堅持理論與實際的原則
對教學內容的教學,堅持理論與實際結合,以促進理解與應用。運用學生實際學習、生活中案例與理論知識的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也包含講練結合思想。理論與實際包括學生整理筆記、做習題、做小論文等。做好學生的體驗活動。
3、教學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理論的傳授的原則
普通心理學處在“入門”的地位。所以注重基本理論、基本實驗、基本原理的傳授的原則,有利于學習心理學其他分支課程,有利于學習的正遷移。
4、堅持教學過程的教學互動,發揮雙主體的作用
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作用,既不單純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也不過分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為此教師要系統、準確、有深度地掌握好教學內容,學生要在學習中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才能做好學習過程的主體。
5、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運用心理規律進行教學的原則
知識是無限的,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運用思維、記憶、強化規律、學習理論等促進教學。
6、重視學科發展前沿的介紹
心理學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各個學科都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新成果,如情緒對認知與行為的影響、智力理論的新發展和社會心理學理論與技術的進展等。
二、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為提高教學效果,增強教學質量,普通心理學課程,應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講授內容的不同進行教學。
1、在講授中“分析、案例、互動”相結合教學模式與方法
普通心理學課程的重點是每一章的基本概念及規律等。所以要細致講解分析概念與規律、分析概念與規律的每一部分內容;使學生對心理學概念、規律、原理、理論有所理解。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直觀性,所以運用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心理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釋一定形象化、要聯系生活實際。通過互動了解學生的理解。
2、體驗、討論、教師導向結合的教學模式
創設問題情境叫學生進行討論,對某種理論或某些有普遍性的問題組織專題研討、寫課程小論文,既可以發揮學生主動性,也可以使學生加深了對心理學概念、原理、理論地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師的職能是針對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導向。
3、課堂學習與課后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擴大學生的視野,既補充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也為學生學習知識奠定了必要的知識基礎,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的機會。另外,每章講授結束之后,適當安排作業與練習,鞏固學習效果。布置各種不同的作業,如案例分析報告,評價報告等。
三、課程資源的建設
1、精選教學基本內容
彭聃齡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葉奕乾等主編《普通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張春興主編《現代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孟昭蘭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黃希庭著《心理學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張述祖著《基礎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美)格里格·津巴多著,王甦等譯《心理學與生活》人民郵電出版社。這幾本書比較經典。 教師在仔細閱讀基礎上,形成一個有層次、有系統、有深度、有邏輯性的,既有實用性又有學術性教學內容。
2、增加大量的研究資料與圖畫資料
為學生的學習增加有趣的與形象性材料。
3、關注新成果
增加反映學科新成果的內容。
四、課程考核體系構建
一般來說,普通心理學是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客體包括自然客體與社會客體。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特殊關系,即人與人、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普通心理學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所獲得的規律可以應用于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關系所獲的規律也可以豐富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傳統上著重于研究個體、個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而社會心理學則著重于研究群體中的個體、群體、人與人、人與群體的關系。
社會心理學與個性心理學的關系更加密切、更加復雜。美國心理學會迄今仍把個性與社會心理學放在一個分支里。一般說來個性心理學是研究個性特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關系、涉及較穩定的心理特質,而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直接社會情境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個人對這個情境的解釋的作用。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發現表明,直接社會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會心理學的專題研究,開始于19世紀下半期。1860年出現了拉察魯斯和斯坦塔爾關于民族心理學的系列論文。此后,塔爾德的《模仿律》西格爾的《犯罪的群眾》、勒邦的《群眾心理學》等著作陸續出版,為社會心理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08年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和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分別出版了社會心理學專著。這標志著社會心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和德國心理學家默德開創了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雖然用實驗方法研究社會心理學問題,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關于社會促進的實驗研究,但真正開創、推廣這個方向的是奧爾波特和默德。在他們之后,實驗社會心理學才開始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成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流。
奧爾波特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問世以后,社會心理學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1928年瑟斯頓提出了態度測量法,把由托馬斯和茲納涅茨基開始并成為當時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的態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諾提出了社會測量法,用以測量群體內人際吸引和排斥問題。1938年勒溫把場論引進社會心理學,提出了個人生活空間或場的概念,認為行為是個人特點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數。20世紀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勒溫的影響下,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群體影響和態度問題。
50年代,阿施等人開展順從的研究。以霍夫蘭為首的耶魯學派發表了一系列有關說服的研究。費斯廷格提出了認知失調理論,這個理論成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際關系心理學》一書奠定了基礎的歸因理論成了研究重點。80年代以來,認知社會心理學和應用社會心理學日益受到重視。
中國社會心理學在50年代以前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而存在過。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紹過作為心理學重要分支學科的社會心理學。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眾心理學》、麥獨孤的《社會心理學導論》以及奧爾波特的《社會心理學》等重要著作的譯本,中國學者自己也編寫了一些社會心理學著作。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側重于研究大型群體和群眾的心理現象,如拉察魯斯、斯坦塔爾、馮特關于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塔爾德、西格爾和勒邦關于群眾心理的研究。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還有影響,如塔爾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體極端化和個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紀初態度的研究成為中心。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出現以后,社會促進的研究成為中心。以后,群體過程、說服、順從、認知失調、歸因等分別成為某一時期的研究中心。
一般來說,普通心理學是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客體包括自然客體與社會客體。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特殊關系,即人與人、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普通心理學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所獲得的規律可以應用于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關系所獲的規律也可以豐富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傳統上著重于研究個體、個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而社會心理學則著重于研究群體中的個體、群體、人與人、人與群體的關系。
社會心理學與個性心理學的關系更加密切、更加復雜。美國心理學會迄今仍把個性與社會心理學放在一個分支里。一般說來個性心理學是研究個性特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關系、涉及較穩定的心理特質,而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直接社會情境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個人對這個情境的解釋的作用。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發現表明,直接社會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會心理學的專題研究,開始于19世紀下半期。1860年出現了拉察魯斯和斯坦塔爾關于民族心理學的系列論文。此后,塔爾德的《模仿律》西格爾的《犯罪的群眾》、勒邦的《群眾心理學》等著作陸續出版,為社會心理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08年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和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分別出版了社會心理學專著。這標志著社會心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和德國心理學家默德開創了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雖然用實驗方法研究社會心理學問題,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關于社會促進的實驗研究,但真正開創、推廣這個方向的是奧爾波特和默德。在他們之后,實驗社會心理學才開始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成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流。
奧爾波特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問世以后,社會心理學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1928年瑟斯頓提出了態度測量法,把由托馬斯和茲納涅茨基開始并成為當時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的態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諾提出了社會測量法,用以測量群體內人際吸引和排斥問題。1938年勒溫把場論引進社會心理學,提出了個人生活空間或場的概念,認為行為是個人特點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數。20世紀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勒溫的影響下,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群體影響和態度問題。
50年代,阿施等人開展順從的研究。以霍夫蘭為首的耶魯學派發表了一系列有關說服的研究。費斯廷格提出了認知失調理論,這個理論成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際關系心理學》一書奠定了基礎的歸因理論成了研究重點。80年代以來,認知社會心理學和應用社會心理學日益受到重視。
中國社會心理學在50年代以前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而存在過。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紹過作為心理學重要分支學科的社會心理學。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眾心理學》、麥獨孤的《社會心理學導論》以及奧爾波特的《社會心理學》等重要著作的譯本,中國學者自己也編寫了一些社會心理學著作。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側重于研究大型群體和群眾的心理現象,如拉察魯斯、斯坦塔爾、馮特關于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塔爾德、西格爾和勒邦關于群眾心理的研究。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還有影響,如塔爾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體極端化和個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紀初態度的研究成為中心。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出現以后,社會促進的研究成為中心。以后,群體過程、說服、順從、認知失調、歸因等分別成為某一時期的研究中心。
通過三年的本科函授學習,本人在思想認識、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現概括如下:
1、主體感覺 又稱自我感覺,這是普通心理學所沒有涉及的,但它卻是藝術感覺的關鍵。這里的“主體”和“自我”,是指一個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象和自我觀念。舞蹈感覺與音樂中的演奏、聲樂和指揮,都是以這種感覺為基礎和最高表現形式的。
2、舞臺感覺 這是演員的外部感覺,即演員本人對舞臺環境、舞伴和觀眾的感覺,其中包括演員的視覺和聽覺等。
3、本體感覺 又稱身體感覺或軀體感覺,這里主要是指演員身體運動狀態、方向和位置的感覺,運動感是其主要內容,并占有重要地位和較大比重。舞蹈是一門動態藝術。運動不僅僅是舞蹈藝術的基礎,更是一切表演藝術的基礎。因為表演藝術都是以身體的運動和準確控制為前提的。
二 、從實踐角度談“舞感”
感覺是人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它來自于外界事物對人的刺激,其中包括動作感覺。通過動作感覺的作用,我們就能夠規范自己的動作力,以便使動作協調起來。這種對外界的反映所產生的動作能力,應稱之為“動作直覺”。除了我們對事物采取的行動之外,還存在對這些行為的感覺,我們稱之為“感情”。
舞蹈感覺作為一個特定的概念,是人們在舞蹈動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感覺,那么,它首先是建立在“動感”基礎上的,因而,舞蹈動感也是舞蹈感覺的重要組成部分。動感存在著個體的差異,就像人們對音準的感覺、旋律的感覺先天有差異是一樣的,個人對于動作的反應速度和協調性都具有先天的不同。有人天生應變能力和協調能力好,有人就較弱。為此,作為一種特殊職業的要求,我們在選擇舞蹈苗子時要進行相應的測試。
然而,舞蹈的動感并非普通意義上的動感,而是對自身各部位動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協調,即一定層次的動感意識,這是舞蹈感覺的基礎。而這種良好的動作敏感力不純是先天遺傳,它也是可以從實踐中挖掘和培養的。躺在搖籃中的嬰兒在自娛中翻動小手,得到了手的動作感覺,也得到了愉悅,然后根據自己的感受重復去做。此時,他找到了最簡單的舞蹈感覺。舞蹈訓練,即是這一簡單道理的延伸與提高。學生通過規范的專業訓練逐步擴大舞蹈形體技術范圍,不斷提高蘊藏于肌肉組織、關節韌帶之間的感覺器官對自身形態的感受力,無論是靜止的造型,還是激烈的動作,都在不斷地增進這種動感的敏銳度和準確度。例如舞蹈訓練中常規的“擦地”動作,舞蹈者長期練習“擦地”,不僅加深了對繃腳、外開、延伸等腿部形態的準確感覺,而且還大大加強了腳底、腳尖對于地面的敏感程度。大量的練習,不斷地接受體內感官信號的反饋,使得舞蹈者能對自己的動作迅速地做出準確反應。舞蹈者在觀察不到的情況下準確地感覺出自己所抬腿的高度,而一個未經過訓練的人就很難準確地判斷。因此,舞蹈演員需要一個規范的訓練過程。這一方面是訓練技能,另一方面是對自身動作準確性的培養,它是一個由外而內的過程。訓練中,教師在糾正學生的動作之后,又常常要求他們“自己找找感覺”,這就是一個外部視覺檢查向內部動感的轉換,然后又反饋到外部動作檢查的過程,這也是提高自身感官反應準確性和敏銳力的有效途徑。
一、高職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有效性缺失的表現
1教學方法陳舊在教學理念上,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心理學教師依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和服從者,完全沒有師生互動、生生交流的環節,沒有給學生留下思維空間和余地。在教學方式上,沒有引入案例教學法、情景創設法、心理游戲法、小組合作、多媒體教學等多樣化教學手段,課堂難以形成生動活潑的氣氛,學生感覺到枯燥無趣。教學內容也僅局限于心理學教材,一些心理學的經典例證和現代社會嚴重脫節,沒有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來設置內容,學生難以理解。2忽視實踐操作重理論輕實踐,這是很多課程都存在的通病,在高職院校公共心理課上更為突出。很多高職院校公共心理學的教師把公共課當成普通心理學專業課來上,過分重視了書本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生科學心理觀的培養,訓練輕視了學生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心理問題的能力。造成學生只是在背誦心理學規律、心理學流派、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調試和治療等理論知識,并不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無法將理論知識向實踐應用轉化,學生學習心理課后面對各種心理問題仍然手足無措。3考核方式單一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對公共心理學課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紙筆考試的辦法,雖然便于操作,但是評價學生的尺度過于單一,只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略了對學生現實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學生運用心理學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考察。考試的內容,大多是名詞解釋、簡答題、案例分析題,有很多還是去年考過的,案例分析也較為陳舊,考試時容易投機取巧。有的雖然也有一定比例的平時分,但是平時分僅僅是以一個課程論文來評定,有很大局限性。
二、高職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策略分析
1加強師生交流,明確教學目標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包括傳統的師生觀和教學觀。在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學生可以掌握豐富的信息資源,教師不再是學習資料的獨占者,也不再是教學活動的權威。所以要營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教師對心理課有什么期待目標,想要學生如何配合教學,對于課堂;學生想要在心理課上學到什么知識,想要教師以何種方式呈現,等等這些都可以暢所欲言。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師生能對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邁開高效課堂的第一步。2改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要學會激發學生興趣,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傳統的講述法有很多弊端,尤其心理學又是一門交互性強、需要學生廣泛參與和感受的課程,所以要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提升課堂有效性。如根據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情景排演心里短劇,讓學生深入思考背后的心理學知識;如通過短片或舒緩的音樂制造放松愜意的環境,讓學生迅速地進入狀態;如進行“模擬心理師”的活動,讓學生扮演心理咨詢師的角色去解決同學的心理問題,如舉辦心理學講座匯報,介紹各流派的代表思想。3注重知識運用,增加課外活動傳統的心理學教材基本上是以普通心理學為骨干,輔以教育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咨詢與治療等,沒有切進學生實際生活的內容,也很少有心理活動,因此要更注重應用心理學的教學。實踐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如心理短劇、自我白描、人物訪談、團體心理游戲等。通過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心理短劇,鍛煉學生的表達、表演、分析、組織能力及對社會問題的敏感度;通過訪談讓他們了解身邊的平凡且優秀的人物,學習與人溝通;通過一些團體游戲可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4優化評價方式,力求全面細致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應試成績和實踐能力的考察相結合,采用形成性評價策略,綜合考察學生的心理學知識,重點考查學生對心理健康狀況的把握,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堂課抽出分鐘,讓學生現場模擬解決教師事前設定的某一心理問題,根據學生的反應綜合評定他們的課堂成績;還可以嘗試讓學生以社會現實為背景,以身邊發生的有關心理問題的事件為素材,自己編制設計心理困境,自我設計解決方案,并把這一方案作為課堂作業進行成績評定。
作者:崔巖單位: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三年的函授學習和社會實踐是我不斷的挑戰自我、充實自己的一個過程,本人在思想認識、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總結如下:
一、思想認識方面:本人在函授期間,能認真學習學院開設的《人格心理學》、《教育社會學》、《咨詢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等課程,對各種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有了較系統的了解和把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本人了解到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尊重、關愛全體學生;通過對人格心理學理論和咨詢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本人明白了只懂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合格的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更關注學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養樂觀上進的心態是他們共同的目標。
二、業務知識方面:三年的函授學習,實質上面授只有三個月左右。時間雖短,但本人覺得受益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學習了《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學》和《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之后,本人覺得自己的理論水平提升了許多。平時,本人會不由自主地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和教育實踐中,效果都是相當不錯的。工作之余,本人還會積極地撰寫教學論文和教育案例,制作個人智客,并有多篇論文和案例獲得了縣級一、二、三等獎,個人智客在蒼南縣首屆教師智客、博克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三、專業技能:本人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職責是管理好班級,為全體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怎么樣的班級才算是一個好的班集體呢?函授學習之后,我明白了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標志是:①班集體有了一個較穩定的、團結的領導核心,班干部能獨立開展各項工作;②班級目標已成為學生個體的奮斗目標;③學生是非觀念強,有正確的集體輿論和班風。這樣的班集體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班主任血汗和智慧的結晶。三年的函授,我還學到了班級組建技能、心理輔導技能、處理突發事件技能等,它們給予我無窮的智慧,讓我的學生越來越信賴我。
四、存在的問題:三年的函授,實質上面授只有三個月左右。雖然授課教師備課授課認真負責,但因為時間段,教學走過場,考試也走過場,學員真正學到的東西很少。大部分只能靠學員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領悟、提升。另外一些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如現代教學媒體的知識應用,語文教學課件的制作和應用,新 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學策略的變化,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小組合作探究的規范操作等無法得到學習和進修,這可能是現代高等教育與初等教育相脫鉤的弊端。這是廣大教師繼續學習最盼望得到解決的,但總也得不到解決。也許這只是我的一個夢想。也是本人存在的問題。
身份證號碼
性 別
女
年 齡
25歲
政治面貌
無
婚姻狀況
未婚
視 力 狀 況
良好
身高(厘米)
166 cm
體重(公斤)
49 kg
民 族
漢族
戶口所在地
廣東省
技術職稱
最 高 學 歷
本科
現居住地
廣東省
畢業時間
2009
求 職 狀 態
目前正在找工作
電話、手機
1351791179*
個人主頁
地 址
廣東省中山市豐禾路339號
郵編
220000
受教
育及
培訓
狀況
2005年9 月 至 2009年7月
綿陽師范學院
應用心理學 本科
專業描述:
本專業所研究的就是人類的心理和行為的現象和規律,大學期間所學科目主要有: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測量與統計、女性心理學、犯罪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等。
2009年9 月 至 2012年3月
南昌大學
高等教育學 碩士
專業描述:
本專業所研究的就是高等院校的發展研究,主要科目有: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史、地方高等院校管理、高校管理研究等。
工
作
經
驗
摘
要
任職公司名稱: 綿陽實驗小學 。
2008年4 月 至 2008年5月
輔導老師
工作職責和業績:
1.不僅加強了與同事的溝通能力,也在與兒童的交流上有了一定的技巧; 2.培養了犀利的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輔導能力。
任職公司名稱: 中科院北川援助站 。
2009年3 月 至 2009年4月
站長助理
工作職責和業績:
1.加強了心理學方面的統計和分析的知識以及應激事件處理的能力; 2.培養了面對強大的工作壓力時能從容面對,合理調配時間的能力; 3.獲得基本的助理秘書工作的能力,做好翻譯、會議記錄以及寫報告、組織活動的工作; 4.在與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合作中發揮作用,負責橋梁和溝通的工作,并與國際人士順利的交流溝通; 5.并與香港大學合作開展一系列援助活動,以及參與目前已在國際發表的論文的撰寫工作; 6.深入災區,與災民進行過內心的交談,達成了良好的共識與共鳴。
任職公司名稱: 南昌大學教務處 。
助管
工作職責和業績:
1.參與過全國高校開展的重大會議以及省級課題審查會議,與各層領導有較好地溝通; 2.深入教務處的工作,協助完成各項工作。
求職意向
現從事行業:
科研/院校/培訓
現從事職業:
院校
現職位級別:
學生
期望月薪:
面議
目前月薪:
面議
可到崗時間:
面談
期望工作性質:
全職
欲工作地區:
南昌市(含區市縣)、九江市(含區市縣)、杭州市、深圳市、長沙市
欲從事行業:
文化/藝產業、廣告/營銷/公關、金融/保險業、電視/媒體/影視、酒店/旅游
欲從事職業:
文案/策劃、廣告、采編/電話采編、主持人、模特
技能特長
唱歌,表演,語言,愛好各種運動
外語水平
第一外語:
第二外語:
興趣愛好
我校應用心理學專業是在原教育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專業創辦已有8年,在校學生270余人,專任教師15人。為保證資源合理利用,資料室規定教師借閱周期為6個月,在每個借閱周期內,每位教師借閱的總數不超過20冊,可允許續借1個周期。學生借閱周期為1個月,在每個周期內,每位學生借閱的總冊書不超過5冊,也可續借1個周期。為全面真實地反映教師和學生對專業文獻資源的利用和需求,我們對2008~2009年專業資料室圖書庫存數以及教師和學生借閱各類圖書資料的情況分別作了統計,見表1。
2借閱現狀及問題分析
2.1借閱需求量大,經費不足
(1)教師方面。本專業在編教師15人,除教學任務外,還承擔一定量的教學研究和科研任務,他們關注的是與自己從事研究方向關系密切的中文圖書、專業期刊和外文圖書。從表1可以得出:1)心理學專業各類圖書的借閱率為20.1%~39.8%,說明教師借閱需求較大。2)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統計法的借閱率在35%左右,借閱量較之教育學類的圖書要高些。本專業中年教師原從事的是教育學方面的教學工作,該專業創辦后,這部分教師由過去的教育學專業向心理學專業方向轉型,面對新的教學領域,必然需要大量的心理學方面的圖書資料來適應新的教學任務。3)實驗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的借閱率一直穩定在35%~40%,借閱量較之心理學類其他圖書要大些。青年教師雖學習和從事的是心理學專業的工作,但從教時間短,他們借閱最多的是本專業基礎性課程的備課參考資料。4)內部交流資料2008年的借閱量為68.1%、2009年的借閱量為71.1%,借閱率相當高,說明內部資料也是教師在從事教研和科研時的重要參閱資料。5)2008年外文借閱率為71.7%,2009年為79.6%,教師對外文圖書關注度極高,并呈上升態勢。這反映出教師在了解國內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時,對國外在心理學領域的研究進展已越來越重視。(2)學生方面。本專業學生人數270人左右,屬于規模較小的專業系,從表1可以得出:1)2008年和2009年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生均借閱分別為1.22冊和1.71冊、0.99冊和1.37冊、1.84冊和1.13冊。絕大多數學生的借閱是隨著專業課程的開設和教師的要求而進行的,學生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或論文撰寫。2)2008年和2009年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圖書生均借閱數為1.78冊和1.92冊;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類圖書生均借閱數為4.06冊和4.21冊;考試類用書生均借閱達1.40冊和1.65冊,呈逐年上升趨勢。一些學生比較關注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對專業方向模塊(心理輔導方向、人力資源管理方向)、考研課程的必修書目和職業資格考試等圖書借閱較多。3)心理學類的外文圖書屬限制性借閱,僅供大四的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時借閱,所以借閱率比較低。綜合上述分析可知,應用心理學專業是一個年輕的專業系,中年教師的轉型和青年教師的備課都需要圖書資料作支撐,資料室的借閱不僅面向教師,還要面向所有的學生,對于大面積集中借閱經常是教師借了,學生就無法借到,學生借了,教師就無法借到,資料室圖書顯得“供不應求”。特別是使用率比較高的圖書由于經費原因,每一版本的圖書只能購置單本,無力購置復本。外文圖書由于價格高和經費制約,每年的購置只能是10本左右,購置力度一直處于弱勢。再加之管理松懈,教師借閱不及時歸還,使得有限的資源不能共享[1]。
2.2文獻形式單一,“室藏”老化
本資料室建庫20余年,已收藏圖書近萬冊,前期的藏書重點為教育學類,近幾年才將建設重點轉移到心理學類資料的收藏上,心理學類圖書占中文圖書的40%,有很多教育學類的舊書無人問津。藏書模式是單一的印刷型紙質文獻資料,紙質類文獻占總藏書99%。近年來,圖書價格的上漲,圖書經費日顯不足,現有的經費只能保證中文圖書和專業期刊購置和訂閱,外文圖書的購進僅占總藏書量的2%,電子型文獻也僅為文獻總量的1%左右。
2.3傳統服務,缺乏信息整合
從內部交流資料一欄中看出,2008年教師借閱率為68.1%,2009年為71.1%。三、四年級的學生或參與學生科研立項,或準備畢業論文資料,對歷年碩博士學位論文等內部資料借閱量較大,2008年和2009年這兩個年級的生均借閱為1.01冊和1.38冊。說明教師和高年級學生對高校內部出版贈送的刊物以及非公開出版的資料關注度極高。但由于歷史原因,資料室工作人員服務主要是以文獻的采購、借閱和收發為主,采用的是傳統服務形式,提供的是一次文獻,缺乏信息整合意識,信息整合能力比較薄弱[2]。
3對策建議
3.1加強“室藏”建設
3.1.1合理利用經費,豐富“室藏”
目前,專業資料室的圖書購置主要來源于學校每年用于購置圖書資料的計劃經費,由于學校財力有限,每年上漲幅度不大,這樣,就造成資料建設難以適應教學和科研要求,為彌補經費的不足,二級學院也應根據自身財力情況購買專業資料,充分利用有限的經費,合理規劃使用。在圖書的采集上應根據教學、科研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保證重點、照顧一般、復本適當為購置原則,以此豐富“室藏”;資料員應充分利用教師參加學術會議、進修等機會,協助購買或復印資料,這樣,不僅提高所購資料的實用性,而且也彌補資料員專業知識的不足;對教師購買的專業性很強的圖書資料,鼓勵其存放在資料室,或由資料室進行復印裝訂,從而最大限度豐富了資料室的文獻資料,同時使有限的經費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對外文圖書資料,要確保一定的經費,如條件許可每年可按一定比例增加,以便教師能夠及時地了解到國外心理學研究的新成果、新信息[3]。
3.1.2注重收集資料,補充“室藏”
專業資料室除常規性的購置圖書外,還應收集各種教學和科研資料,以彌補“室藏”資源不足。如收藏國內外學者來校講學贈送的圖書資料;教師出國訪問講學或去兄弟院校學習獲取的資料。此外,內部文獻的交換也是補充“室藏”的重要途徑,如科研報告、會議文獻、論文集和內部專業資料等[4]。另外,應注意收集與本專業方向相關的學術會議信息;收集國家、省、部等各級各類基金資助的科研項目,對本學院教師主持或參與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資料編輯整理成冊。這樣,既節省時間,方便教師查閱,也可以掌握各學科研究的最新動態。
3.1.3建立教師科研檔案,充實“室藏”
資料室應建立本單位教師教研和科研文庫,以此來充實“室藏”資源。科研文庫的建立包含3個方面:一是教師原創性科研成果,如教師公開發表的論文和著作、內部交流的觀點和學位論文,還有教師編寫的專業講義等。二是本單位的教學和科研文件,如教學參考、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成果匯編、行政公報等。三是資料室為支持教師教學和科研所開發整理的二次文獻。教師科研文庫的建立,不僅能充實“室藏”資源,使專業資料室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而且體現了專業資料室工作的創新,拓寬了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范圍。
3.1.4館室合作,完善“室藏”
專業圖書資料工作應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采用圖書館目錄管理體系,編制專業資料室圖書“室藏”目錄,在校圖書館網頁上設置專業網站,實現資料室間、校際間流通借閱管理,方便師生從不同角度檢索到自己所需的圖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利用專業資料室地域優勢,建立小型專業電子閱覽室,師生可就近進行網上文獻信息查詢和光盤數據庫檢索[5]。調整藏書結構,改變單一的紙質型的藏書模式,加大電子出版物及聲音、圖像、影像等資料的收藏數量,使資料室的收藏由單一向多元轉變,建立起校園網—圖書館—專業資料室多層次的特色文獻保障體系。
3.2注重特色服務
3.2.1文獻資料活化服務
當今社會文獻信息量大,文獻資料的學科內容既交叉又分散,教師對文獻信息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表層和現有的字面上,而是關于某一主題綜合的、潛在的信息,作為資料人員就必須根據本專業的教學特點和科研需求,將資料室中許多珍貴的、至今仍對教學和科研有很高參考價值的文獻資料進行活化,逐步理出教學科研所需的有價值的資料,對其進行二次、三次或再次的開發利用。對網上信息資源進行有選擇的積累存儲,建立各種主題的數據庫,利用摘錄、復印、拷貝、下載、電子郵件等方法,及時準確有針對性地傳遞給相關教師,使專業資料室文獻信息盡可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在科學發展的今天,心理研究的范圍很廣,涉及各個學科。心理學在音樂領域中的應用,始于1883年德國很有影響力的哲學家、心理學家斯圖姆夫寫出的《音響心理學》,這篇著作,使他成為致力于音樂心理學研究的先驅。博士論文,音樂心理學。當今,心理學和音樂實踐相結合的心理研究工作,被越來越多的音樂心理學研究者所重視。他們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闡釋音樂表演現象中的問題。
一、音樂心理學的研究在歌唱實踐中的作用
我們在表演活動中經常會怯場,這是一種過份的緊張感覺。各種歌唱比賽的實踐證明:比賽成績的好壞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歌唱者的心理因素。有些實力很強的歌唱演員平時訓練,演唱水平很高,一旦參加比賽,往往會出現精神緊張,狀態失控的現象,這些由心理障礙帶來的危害,使歌唱者苦不堪言。
歌唱者的發聲功能不僅是發聲的各個組成器官精確配合的結果,而且是高級神經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歌唱的呼吸、共鳴、發聲、語言等彼此間的精密配合,就是依賴神經系統的協調作用。心臟、血液、肌肉、嗓子等生理器官和神經系統有著密切的關系,人遇到某種情境時,所出現的身體上的反應,如發抖、逃避引起這些反應所起的內導就是心理狀態。
聲樂表演需要穩定的心理、清晰的頭腦和全身心的投入,當人不知所措時,血壓會升高或下降,頭腦模糊不清,甚至原先背熟的歌調都會忘記,唱什么和該怎樣唱全然不知,聲樂表現還需要堅強的意志,必勝的信念和面對大眾的勇氣。想逃避的念頭一出現,在演出前就已經埋下了失敗的種子,水平的發揮受限就成為必然的結果。
因此,針對歌唱者在學習、表演中出現的各種心理障礙或心理壓力,我們應該建立積極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穩定心理狀態以保證在歌唱表演中的技術水平得到正常發揮。
二、引起心理緊張的原因
1896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提出感情的三度說:興奮與沉靜、緊張與松弛、愉悅與不快。聲樂演唱前的期待之感,常常是歌唱者產生緊張之感,而當演唱剛結束,則會在其可見產生松弛之感。就聲樂演唱而言,引起心理緊張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歌唱者的舞臺實踐因素。目前的歌唱教學基本上是一種“封閉”式的教學方式,平時基本上是習慣于面對教師一個人練唱,即使在正規的音樂院校學習的學生,除了定期的考查或考試外,平時也很少有舞臺演唱的實踐機會。如果演唱者控制、調節自己行為的情緒、行為的能力較差,那么一上臺就會打破正常的生理機能的活動規律,出現諸如心律加快、收縮壓升高、胸悶、氣粗、尿頻、出汗等現象。
(二)、過去有過失敗的經歷。美國心理學家沃斯說過:“不好的開頭會阻礙和影響今后”有一些表演者在以往的表演中有過失敗的經歷,所以很容易對自己產生偏離正常的觀點,態度和信念而使他陷入一種不適當的自相矛盾的情境之中,于是他們一直守著焦慮、緊張的干擾,嚴重影響了今后的發揮。
(三)、不安全的恐懼感。這里包括:1、歌唱表演中的技術因素。歌唱者如果尚未掌握純熟的演唱技術,對作品的音準、節拍、節奏的掌握沒有充分地把握,與伴奏的配合不夠和諧,特別是對于作品中的難點,比如高音演唱還沒有足夠的把握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帶著很重的思想負擔上臺演唱,就必然會產生舞臺心理障礙。2、歌唱者生理變異(健康)因素。人的嗓音器官比較嬌嫩,任何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變化,如傷風感冒、心情不好、思慮過度等等,都可能在嗓音器官上有所反映。而作為歌唱者,一般對自己的嗓音狀況都比較敏感,稍有不適,就會對自己的演唱感到擔心和焦慮,從而失去平時的演唱自信心。3、專家評判、教師審定,歌唱者面對專家演唱時,心里怦怦亂跳,專家、教師是內行,歌曲中的任何表現都逃不過他們的耳朵,歌唱者一想到會被剖析,就不會自信,因此產生不安的感覺。
三、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首先,演唱作品時,演唱者應積極投入到作品所要求的藝術表現中去。集中注意力、醞釀感情,使自己深深地沉浸在歌曲的情感之中,充滿豐富地想象和聯想,這是演唱前及演唱過程中最佳的心理狀態。博士論文,音樂心理學。曹日昌在《普通心理學》中指出:“一個人對于某一對象注意越集中,那么,對于其它對象也就覺察得越模糊”。可見,把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情感內容上,既保證了演唱情感的正常發揮,又抑制了各種外界因素的干擾和緊張。其次,以平常心態對待歌唱表演。在演唱之前,盡可能的將注意力轉移到與表演、比賽無關的活動上。這樣,在歌唱時可使心理壓力減小到最低限度。博士論文,音樂心理學。第三、樹立穩固的自信心。運用表象法,回憶以往表演成功的原因,使其成為增強自信心的動力。博士論文,音樂心理學。比較法,看到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認清別人的弱點。通過比較,設法糾正心理上的錯覺與認識上的偏差,對自己充滿自信。博士論文,音樂心理學。最后,對于演出中出現的某些不足以及意想不到的失誤應有一定承受能力。博士論文,音樂心理學。多唱、多演、多實踐。聲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經常參加演出實踐,能鍛煉自己的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 如果我們在聲樂學習提高演唱技巧和藝術表現的同時,能夠充分注意到良好歌唱心理的培養,建立起歌唱者必需的舞臺演唱自信心,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創造良好心態去適應各種可能變化的演唱環境,那么歌唱者的表演就會顯得成功。這說明他已經從表演心理上獲得了解放,而這種心理狀態正是向聲樂表演藝術邁出的可貴一步。
參考文獻:
[1]俞人豪.音樂學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2]趙梅伯.唱歌的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