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7 18:00: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化學科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強化學生們的化學科學知識水平
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化學教育大綱對于學生的培養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和目標,來保證學生們在結束初中學習時可以熟練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便于其日后的急需學習和發展.因此,化學教師不僅要在平時的教學任務中認真的做好實驗的演示,還要為學生們的化學實驗創造良好的環境,盡量使每位學生都又親自動手的機會.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在初中的化學教學中要強化化學教育的啟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縮減理論性內容.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要提升學生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由于當今社會實用性人才緊缺的現狀所導致的,教師在進行相關的教學任務時要注重對學生們實際能力的提升,強化學生們的化學科學水平.對于教材中的保護生態環境、溫室效應作出詳明的介紹,通過對生態環境的介紹來提升學生們的環保意識.而在硬水、氫能源、水和人類的關系以及化肥農藥等方面的了解,找到生活與化學的共通點,也為學生學習化學提供了重要的動力.
三、利用化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培養學生們思維的探索能力
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于化學實驗具有很強的依賴性,所以在相關的課程設置上要增強實驗課程所占的比例,不僅是為培養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學生們探索能力的培養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進行具體的化學教學時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譬如在學生們學習了“水”的相關知識后,可以讓學生們走出課堂,去自然界中了解并發現水的狀態以及利用和污染情況,通過親力親為的方式去收集一手資料,在無形之中強化了學生們的科學嚴謹態度.又如,在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演示實驗中,可以利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探究,通過多種形式來對一個論點進行實驗,拓寬學生們的探究渠道,強化學生們的探究能力.在進行化學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們可以透過現象,找到本質的所在,養成良好的化學科學素質.
一、概述微課
對于許多現代教師而言,微課是一個相當熟悉的概念,教師在制作微課過程中,能夠分割課堂教學內容,將教學時間控制在不超過10分鐘,凸顯出知識要點和重點,讓學生學習活動變得更加具體,微課不僅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而且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若學生對微課內容存在疑問,或者沒有完全掌握,可以再次播放視頻,鞏固知識內容,采用有效的方法來復習教學內容。
二、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化抽象為具體,克服知識難點和重點
化學學科具有大量的抽象概念,包括構成物質的離子、分子等等,但學生在傳統的課堂上很少接觸這些東西,難以有深層次的認知,僅僅單純背誦該知識點。而適當引入微課,就能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在短期內通過微視頻將離子、分子以及原子不斷放大,將這三種微粒的組成與結構特征向學生展示。此外,還有一些抽象的知識點可以利用微課來解決。
(二)微課能夠提供安全可靠的實驗方式
相信大家都知道,化學實驗具有較強的危險性,由于許多化學物質放在一起極易出現化學反應,造成爆炸事故或者其他的危險事故發生。化學實驗的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學生不能充分認識化學藥品以及不合理地使用化學儀器。但是要想學習化學,化學實驗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化學知識的呈現離不開化學實驗。在該情況下,可以利用微課來有效解決。比如:講解《我們周圍的空氣》時,教師可以使用赤磷對附近空氣的成分進行檢測,但我們都明白燃燒赤磷會導致五氧化二磷出現,這是一種具有較強腐蝕性的酸性氧化物。結合基本的常識能夠發現,必須要盡可能防止觸碰或吸入較強腐蝕性的物質,否則容易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這種排放有毒氣體的實驗就難以在課堂上向每個學生展示,所以應用微課能夠發揮出重要的替代作用。
三、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運用微課打破化學理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化學屬于微觀科學,具有一定的不可觸摸性及抽象性,正是如此,化學仿佛是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但學生都不敢揭開。因為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是十分好奇的,所以往往會出現矛盾的心理。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必須要合理運用學生的該心理,在平時的教學中融入微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比如:講解《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建立準確的微粒觀,盡管通過肉眼是不能看見氧分子,用手也不能摸到氧分子,但可以依靠氧氣來生存,其與我們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有些學生很有可能會質疑氧分子與氫分子組成水分子的概念,教師在這時需要運用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水通電后分解氧分子與氫分子的整個過程,使他們能夠親自觀看到其變化的神奇魅力,而且加深其在大腦中的記憶,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充分發揮出微課突破重點和難點的作用。在課堂結束后若學生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討論該問題。
(二)運用微課演示危險性高的實驗
學習化學的重要環節是化學實驗,所以其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科學,實驗必須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只有具備各項條件才能夠做好實驗,并且實驗過程是存在危險因素的。有些化學反應所引起的物質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這就要求在實驗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學生理解和認識化學反應的概念主要來自于化學實驗,所以高危險性的實驗無法在課堂上展示,微課就能夠發揮其自身的作用。同時,教師也可以拍攝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微視頻,仔細記錄實驗過程,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和觀察。比如:使用酸堿指示劑對物質的酸堿指數進行驗證時,因為濃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只要與人體皮膚發生接觸,極易導致重大的傷害。若教師可以在微課中將各種類型酸堿發出的聲音模擬出來,勢必會給學生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早是在美國出現的,最近幾年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能夠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學習轉化為主動接受學習,這樣有助于促使所有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大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指教師在教學前運用網絡媒介將微課視頻,使學生提前進行觀看。作為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緊緊圍繞微課視頻正確引導學生完成自主探究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比如:講解“氧氣”時,教師在課前可以使用軟件camtasiastudio7.1制作微課視頻,從而將微課視頻在微信平臺上,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自覺觀看。為了可以對學生微課視頻觀看效果進行檢驗,教師在微課視頻最后可以增加三道練習題:其一,什么是氧氣的化學性質?其二,什么是氧氣的物理性質?其三,氧氣的用途有哪些?學生將這些作業完成后,可以將答案以微信評論的方式來上傳,并且教師也能及時認真審閱,掌握學生的課前學習具體情況。在學生將微課視頻觀看完后,教師在教學中就能夠圍繞微課視頻以及課本內容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大量的教學實踐顯示,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達到預期制定的教學目標,所以這種微課應用方法值得大力推廣。
(四)通過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化學
2設計課堂教學
在課程教學中介紹物理化學原理的同時,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或有趣的實際現象,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原本晦澀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易于理解。例如,在講化學熱力學的知識時,先問為什么人穿上冰刀溜冰鞋滑冰會非常順暢?在講到表面化學的知識時,先問為什么衣物上的油污只用水是洗不干凈的,必須用肥皂、洗衣粉等表面活性劑?為什么雨后荷葉、小草上水珠都呈球形?為什么毛細玻璃管中的水呈現凹液面,汞則呈現凸液面?還有讓學生用化學動力學的理論來說明為什么天氣熱的時候,牛奶、食物更容易變質?能否應用滲透壓的知識來解決海水的淡化問題等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利用所學的知識對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才能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物理化學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3改革教學模式
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不是一種“告訴”和“被告訴”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和建設的過程。改革以前“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研究式、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先進與否,將直接影響創新人才的培養成果。因此,在課堂上一方面教師講課要堅持少而精、博而通的原則,另一方面也要適當的開展討論啟發式教學,提出一些拓寬思路的研究型問題,增加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增強雙向交流。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實施創新教育
同志曾將講過:“一個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是永遠不會前進的民族”。換而言之,沒有創新精神的教育也將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教育。教育教學的本質就是開發人的潛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教學中應介紹些和教學相關的科學前沿的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電化學部分講授化學電源時,除了介紹早期使用的鋅錳電池、可充電的鉛酸電池和鎳氫電池外,可以結合現代社會面臨的節能和環保的要求,向學生講解一些綠色環保新電池的知識。如20世紀60年代以來就被用作空間站及宇宙飛船空間電源的燃料電池,利用太陽光中的能量進行光電轉化的太陽能電池等。在化學動力學部分,光化學反應雖然內容較少,但是光化學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及信息科學等緊密相關。因此,可結合科學前沿介紹一些光催化技術在環境污水處理中的應用,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科之間的關聯和交叉如果把科學整體看成一條大河,那么按照各門科學研究的對象由簡單到復雜,可以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數學、物理學是上游科學,化學是中游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等是下游科學。上游科學研究的對象比較簡單,但研究的深度很大。下游科學的研究對象比較復雜,除了用本門科學的方法以外,如果借用上游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移上游科學之花,可以接下游科學之木”。具有上游科學的深厚基礎的科學家,如果把上游科學的花,移植到下游科學,往往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例如1994年諾貝爾經濟獎授予納什,他在1950年得數學博士學位,1951-1958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講師、副教授,后轉而研究經濟學,把數學中概率論之花,移到經濟學中來,提出預測經濟發展趨勢的博弈論,因而獲得諾貝爾經濟獎。
發展性化學的內涵隨時代前進而改變。在19世紀,恩格斯認為化學是原子的科學(參見《自然辯證法》),因為化學是研究化學變化,即改變原子的組合和排布,而原子本身不變的科學。到了20世紀,人們認為化學是研究分子的科學,因為在這100年中,在《美國化學文摘》上登錄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分子和化合物的數目已從1900年的55萬種,增加到1999年12月31日的2340萬種。沒有別的科學能像化學那樣制造出如此眾多的新分子、新物質。現在世紀之交,我們大家深深感受到化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大大擴充了,研究方法大大深化和延伸了,所以21世紀的化學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學。
定義的多維性一門科學的定義,按照從簡單到詳細的程度可以分為:(1)一維定義或X-定義,X是指研究對象。(2)二維定義或XY-定義。Y是指研究的內容。(3)三維定義或XYZ-定義。Z是指研究方法。(4)四維定義或WXYZ定義,W是指研究的目的。(5)多維定義或全息定義。一門科學的全息定義還要說明它的發展趨勢、與其他科學的交叉、世紀難題和突破口等等。這樣才能對這門科學有全面的了解。下面以化學為例加以說明。
化學的一維定義
21世紀的化學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學。泛分子的名詞是仿照泛太平洋會議等提出的。泛分子是泛指21世紀化學的研究對象。它可以分為以下十個層次:(1)原子層次,(2)分子片層次,(3)結構單元層次,(4)分子層次,(5)超分子層次,(6)高分子層次,(7)生物分子和活分子層次,(8)納米分子和納米聚集體層次,(9)原子和分子的宏觀聚集體層次,(10)復雜分子體系及其組裝體的層次。
化學的二維定義化學是研究X對象的Y內容的科學。具體地說,就是:化學是研究原子、分子片、結構單元、分子、高分子、原子分子團簇、原子分子的激發態、過渡態、吸附態、超分子、生物大分子、分子和原子的各種不同維數、不同尺度和不同復雜程度的聚集態和組裝態,直到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機器的合成和反應,制備、剪裁和組裝,分離和分析,結構和構象,粒度和形貌,物理和化學性能,生理和生物活性及其輸運和調控的作用機制,以及上述各方面的規律,相互關系和應用的自然科學。
化學的三維定義化學是用Z方法研究X對象的Y內容的科學。化學的研究方法和它的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一樣,也是隨時代的前進而發展的。在19世紀,化學主要是實驗的科學,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實驗方法。到了20世紀下半葉,隨著量子化學在化學中的應用,化學不再是純粹的實驗科學了,它的研究方法有實驗和理論。現在21世紀又將增加第三種方法,即模型和計算機虛擬的方法。化學的四維定義化學是用Z方法研究X對象的Y內容以達到W目的的科學。化學的目的和其他科學技術一樣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但現在應該增加一個“保護世界”。化學和化學工業在保護世界而不是破壞地球這一偉大任務中要發揮特別重要的作用。造成污染的傳統化學向綠色化學的轉變是必然的趨勢。21世紀的化工企業的信條是五個“為了”和五個“關心”:為了社會而關心環保;為了職工而關心安全、健康和福利;為了顧客而關心質量、聲譽和商標;為了發展而關心創新;為了股東而關心效益。
化學的多維定義———21世紀化學研究的五大趨勢
1、更加重視國家目標,更加重視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在世紀之交,中國和世界各國政府都更加重視國家目標,在加強基礎研究的同時,要求化學更多地來改造世界,更多地滲透到與下述十個科學郡的交叉和融合:1數理科學,2生命科學,3材料科學,4能源科學,5地球和生態環境科學,6信息科學,7納米科學技術,8工程技術科學,9系統科學,10哲學和社會科學。這是化學發展成為研究泛分子的大化學的根本原因。所以培養21世紀的化學家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多學科的基礎。
2、理論和實驗更加密切結合
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W.Kohn和J.A.Plple。頒獎公告說:“量子化學已經發展成為廣大化學家所使用的工具,將化學帶入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里實驗和理論能夠共同協力探討分子體系的性質。化學不再是純粹的實驗科學了。”所以在21世紀,理論和計算方法的應用將大大加強,理論和實驗更加密切結合。
3、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重視尺度效應
20世紀的化學已重視宏觀和微觀的結合,21世紀將更加重視介乎兩者之間的納米尺度,并注意到從小的原子、分子組裝成大的納米分子,以至微型分子機器。
4、合成化學的新方法層出不窮合成化學始終是化學的根本任務,21世紀的合成化學將從化合物的經典合成方法擴展到包含組裝等在內的廣義合成,目的在于得到能實際應用的分子器件和組裝體。合成方法的十化:芯片化,組合化,模板化,定向化,設計化,基因工程化,自組裝化,手性化,原子經濟化,綠色化。化學實驗室的微型化和超微型化:節能、節材料、節時間、減少污染。從單個化合物的合成、分離、分析及性能測試的手工操作方法,發展到成千上萬個化合物的同時合成,在未分離的條件下,進行性能測試,從而篩選出我們需要的化合物(例如藥物)的組合化學方法。
嚴格地說,現在的許多學生,大多都不愛寫作文,也不會寫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現在的作文教學存在著極大的盲目性、主觀性和隨意性,教材中的作文教學,內容少,過于概況籠統,缺少可操作性,實際教學中“一千個老師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盡快實現作文教學的科學化,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一、作文教學目標的科學化
1.開設更多的語言交流課程或者課外活動,諸如對話、演講、辯論、表演。讓全體學生都是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鍛煉和提高。
2.編寫專門的寫作教材,給學生更多的作文范例,尤其是適應時代要求,反映時代特色的例文。
3.先育人,后作文。一個人先有好的立場觀點、思想態度、修養境界,然后言意互轉,落實到文字上。
4.把作文課上成全過程的實踐課。實踐是最好的老師,需要是學習的最大動力。作文綜合性強,是深層次思維的結果,當前學校教育的封閉性、被動性、強制性,都要求我們認真探索學生的認知規律,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引領他們主動愉快地跨入作文課堂。
二、作文教學過程的科學化
1.大量的、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有的創新都是模仿基礎上的創新,而一定數量的、不同體裁、不同風格例文的展示、比較和欣賞是必不可少的。當前語文教材的問題非常突出的是,多數課文不能做作文的范文,學生不能仿照課文來寫文章,老師只能另外找范文給學生看,由于老師責任心和能力千差萬別,范文質量參差不齊。語文要跟上時代,首先是教材要著眼時代,反映時代,而老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鑒賞、比較、借鑒、吸收。
2.先實踐,后作文。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相比較而言,從書本、老師、父母那里學習都是間接獲取,其真實性、可信度和說服力都要打折扣。先去田野里種莊稼,間苗,鋤草,然后再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早上三點起床,拿起掃帚,穿過伸手不見五指的小胡同,冒著北風和零下20幾度的嚴寒,來到城市的街道上,清掃垃圾,然后再說清潔工的喜怒哀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生活實踐的學生,寫不出好的作文。
3.老師要走在學生前面,做“下水”文。“你要教會學生寫文章,自己要先樂于和善于寫文章,教起來才能左右逢源。猶如游泳教員自己要專于游泳,鋼琴教師自己要精于彈琴,道理是很簡單的。”下水文是根據學生作文的命題或要求親自動筆寫成并用于指導學生的文章,也就是教師寫的范文。語文教師寫下水文一方面是教師從根本上取得作文教學的主動權而堅持各種形式的練筆,另一方面是布置學生作文時,教師本人也同題作文、品嘗作文的甘苦,取得切實的經驗,有針對性指導學生寫作。審題、立意、擬題、選材、組材、布局謀篇、修改定稿。老師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確定準確的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關鍵。
4.處理好模仿與創新的關系。作文的本質是創新,清朝桐城派文論家劉大魁說:“有所法而后能,有所變而后大。”無論何時,教者都不要只給學生一個固定的套路,而是讓學生在幾個套路中選擇自己中意的一個來模仿,并嘗試有所突破,及時肯定和表揚所有的創新。
三、作文教學評價的科學化
1.激勵性原則。一無是處的人是沒有的,沒有亮點的作文也是沒有的,語文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文時,努力發現學生在內容、形式、手法上的嘗試和創新,通過表揚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暗示和強化,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2.發展性原則。學生自己建立階段性的作文評價報告,給家長和老師看。家長和老師應關注學生取得的哪怕一點點進步,并向學生加以公開表揚,至少是一個贊美的符號,一句鼓勵,甚至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給學生莫大的信心和動力,讓學生享受成長的幸福。
3.工具性原則。文學是一門藝術,語文是一件工具,只要學生熟練掌握了這件工具的使用,作文符合題意、文從字順、思路清晰、語言通順、書寫工整、沒有錯別字(或者極少),就可以給鼓勵和高分。
二、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方法改進
化學科學的每一項成就都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理論的感性認識,并通過抽象思維形成理性認識,而通過實驗又可以驗證和鞏固概念、理論,使之發展和深化。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為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對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陶冶思想情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當注重以下幾點。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的觀察能力不是自發進行的,要靠教師引導、啟迪,逐漸培養而成。首先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觀察在化學實驗中的作用及提高觀察能力的意義,要經常要求學生預先做好觀察的準備,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制定進行觀察的計劃,掌握所必須的具體方法。這樣有助于啟發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提高了觀察的效率,使學生的智力技能在良好的非智力品質的配合下迅速提高;其次是教師要根據觀察對象的特征,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協調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從而提高觀察質量;再有就是指導學生學會既全面、又分清主次的觀察。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進行觀察,就是要求既要重點觀察主要現象,又不遺漏觀察次要現象;既要觀察到明顯的現象,又要迅速地發現不易發現或容易消失的現象,經常這樣要求學生,可以培養出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再還有就是指導學生將觀察和思維結合,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觀察的目的是探索和發現問題,達到對事物及其變化規律的認識。觀察能力能引起思維能力的發展。觀察越豐富、越準確,認識就越深刻,思維也就愈加活躍、廣闊。觀察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敏銳的觀察力有助于對復雜的材料進行對比、分析,提高自己判斷是非、區分本質和非本質的能力。教師應有意識的設計一些課題或者針對一些實驗的異常現象,引導學生將觀察和思維緊密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在實踐中經過一定的訓練而形成的。實驗教學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途徑,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
2.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實驗,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操作,在親自實踐的活動中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創新精神。但是,通過教育實習和見習的親身體會,以及一些走上講臺的化學教師的介紹,目前中學的學生實驗課中,一般做法是將實驗目的、內容預先按實驗報告順序列于黑板上。這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如果改為根據實驗特點提出課題要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根據實驗目的及內容,選擇儀器藥品,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進行實驗操作。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又能獲得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
3.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馬克思說:“化學可以稱為研究物體由于量的構成的變化而發生的質變的科學。”可見,化學與辯證唯物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經常被忽視了。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不管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會受到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影響,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對立統一規律和量變與質變規律。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就是要使學生把辯證唯物主義當作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理解,并用來指導當前的學習,以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指引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提高實驗效果,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化學實驗教學已經成為中學化學教學中的重點部分。在實驗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系統地將化學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科學探究能力。
【關鍵詞】化學教學實驗課創新思維習慣獨立
參考文獻: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學大綱,對初中化學教學的四大知識板塊分別提出了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以確保學生在畢業時達到素質教育所要求的知識水平。
1.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這兩大知識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學中的重要性,教學要求分為常識性介紹了解、理解、掌握四個不同層次;
2.對化學基本計算教學要求的層次是掌握。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有關化學式、化學方程
3.對化學實驗的教學要求分為練習初步學會兩個層次。在教學中,教師應按要求認真做好每個演示實驗。對于學生實驗,要積極創造條件,力爭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做的機會。新教材在編排上遵循大綱規定“初級中學的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的原則,適當降低廠理論要求和精減了一些次要概念,為了配合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適應力,增加了一些金屬、有機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護生態環境,“溫室效應”。硬水,氫能源、水和人類的關系、金屬和人體的關系、化肥、農藥等內容,體現了化學與生活,化學習社會,化學與生產。科技的緊密聯系,為學生達到規定的化學科學知識水平創造廠條件。應該明確,在構成化學科學素質的諸多要素中,化學科學知識水平始終處于基礎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學科學能力
化學科學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心理與個性特征。它包括對物質形態與變化的觀察和感知;化學知識的記憶和想象;對微觀世界和化學現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對于處在化學教育啟蒙階段的初中學生,應從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方面,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化學科學能力。
1.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是智力三要素(觀察、思維、創造)之一,是智力發展的基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化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過能動的、客觀的、定性、定量的綜合觀察,從實驗的宏觀現象人手,揭示和認識微觀變化的本質。觀察能力不是單一的知覺感知,而是諸多因素綜合性的智力過程。新教材增加廠多幅彩圖、插圖、章頭圖和多項演示實驗在學生實驗前增設了思考題,啟發學生養成自覺觀察的良好習慣。教師除應做好每一演示實驗外,還應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教會他們如何觀察。通過學生動手動腦,由表及里,去租取精,去偽存真的觀察和思考,不斷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避免只看“饒幀保看“門道”的不良習慣。
2.實驗能力,實驗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為控制條件下進行化學反應,認識和發現化學變化規律的能力,實驗能力既包括實驗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計算,對數據分析處理以及對實驗結論歸納總結、準確表述的能力
教師應認以以下個方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①能正確操作實驗儀器和設備;②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原理;④掌握實驗方法;對立驗現象進行準確的觀察和記錄;⑤功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處理。導出結論,寫出實驗報告,教師應積極創設實驗條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實驗。有條件的適當做一些選做實驗,鼓勵和指導學生做一些家庭小實驗,克服“教師黑板上講實驗,學生考試背實驗”,只注重理論學習,不重視實驗教學的弊端,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件和創造性,培養和提高他們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3.思維能力。思維是人類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過程,新教材正確處理了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順序的關系,在敘述方法和行義方面,注意調動學生士動學習、思考的積極性,以提高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例如,在介紹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時,通過實驗和類比,引導學生從宏觀現象深人到微觀結構的本質,通過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結論或概念,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4.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獲取新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化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不僅是使學生“學會”,更重要是使學生“會學”。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周期縮短,如果不“會學”,就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需要。因此,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培養學生不斷攝取新知識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
三、化學科學思想水平
學生的化學科學思想水平包括以下個方面:
1.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水平。化學作為一拋勻豢蒲В舊砭具有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素材。在化學教學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應結合教學內容,通過有機滲透,使學生逐步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對立統一、事物發展的矛盾性和統一性、量變到質變等觀點學習和認識化學問題,提高學生應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2.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初中化學啟蒙教育階段,應結合教學內容、化學史教學,對學生進行堅忍不拔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嚴肅認真的作風等方面的教育。通過多種方法與途徑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研究方法和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使學生認識到一切科學知識都來源謔導反過來指導實踐的道理。
3.愛國主義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教材中介紹了祖國在化學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強學牛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結合能源、材料、資源等教學內容,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起為建設計會卞義祖國而努力學習的浪命感和遠大目標。加里寧說:我沒有看到一門不能教育青年熱愛祖國,并培養他們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學也不應例外。
4.環境保護意識水平,人類賴以生存的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巖石圈的物質在不斷運動變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環著,組成了環境物質的平衡體系。
而人類在生產、牛活中產生的污染卻破壞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新教材的有關章節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對會生進行防止污染、保護環境的教育,教師應通過“我們只有個地球”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別重要性。使學生認小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和習慣。
四、化學科學品質
化學科學品質指學生學習化學的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學科學品質是一種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對學生的學習水平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學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學生進行學習活動,達到預定目的的意念。使學生學習動機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學足一門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學,現代社會,不管是高科技成或常生活,都與化學科學息息相關,學化學是我國四化建設的需要,是科學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需要,在教學中應始終貫穿理想教育這主線,通過具體的實例,生動有趣的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生目的,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2.化學學習興趣興化,化學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化學力求認識、趨近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對學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并在其中得到樂趣和滿足化學教學中豐富裳采的實驗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教學情境,此外,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淵博的知識等,都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因素
有效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巧。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則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打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精力分散、進入無緒的遐想中。因此,教師的提問,必須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即教師要善于提問。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后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總之,不要使課堂成為教師包辦,自問自答式的教學。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在教學中是如何進行有效提問的。
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時,首先演示向放有一高一低兩支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和向一個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中加三分之一水并振蕩的實驗,學生被現象深深吸引,這時及時提出問題:為什么低的蠟燭先熄滅,而高蠟燭后熄滅?這說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學生會立即圍繞問題積極的思維,通過對現象的分析不難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物理性質和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的結論。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贊賞和肯定之后,緊接著提出: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甁加水振蕩后為什么變癟呢?學生的思維會更活躍,紛紛舉手強答,請一位同學回答,并要求其他同學判斷回答是否正確,全體同學的思維就會集中在此問題上,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對問題的答案進行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然后繼續提問:通過上面的討論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會輕松的總結出二氧化碳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質。這樣改變了以往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自主探究的情況下獲取知識。當學生沉浸在自我獲取知識的喜悅中時,繼續提問: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嗎?為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來做一組探究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的問題情景中來,充分調動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看到四朵紫色石蕊染成的小花,第一朵噴醋酸后變紅,第二朵噴水不變色,第三朵放入二氧化碳氣體中也不變色,第四朵噴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氣體變紅,而把變紅的小花取出加熱后又變紫。學生會對實驗產生極大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的好奇心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探究意識增強,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通過小組討論與交流,最終得到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而碳酸不穩定常溫或受熱易分解的化學性質。接著提問如何檢驗二氧化碳,學生會立即在腦海中搜索已有的知識,明確利用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變渾濁的方法來檢驗,從而得出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發生反應的結論。就在這樣層次推進,步步深入的提問中,以問題引導學生有步驟有層次地自主學習,并進行不斷思考,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學大綱,對初中化學教學的四大知識板塊分別提出了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以確保學生在畢業時達到素質教育所要求的知識水平。
1.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這兩大知識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學中的重要性,教學要求分為常識性介紹了解、理解、掌握四個不同層次;
2.對化學基本計算教學要求的層次是掌握。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有關化學式、化學方程
3.對化學實驗的教學要求分為練習初步學會兩個層次。在教學中,教師應按要求認真做好每個演示實驗。對于學生實驗,要積極創造條件,力爭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做的機會。新教材在編排上遵循大綱規定“初級中學的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的原則,適當降低廠理論要求和精減了一些次要概念,為了配合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適應力,增加了一些金屬、有機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護生態環境,“溫室效應”。硬水,氫能源、水和人類的關系、金屬和人體的關系、化肥、農藥等內容,體現了化學與生活,化學習社會,化學與生產。科技的緊密聯系,為學生達到規定的化學科學知識水平創造廠條件。應該明確,在構成化學科學素質的諸多要素中,化學科學知識水平始終處于基礎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學科學能力
化學科學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心理與個性特征。它包括對物質形態與變化的觀察和感知;化學知識的記憶和想象;對微觀世界和化學現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對于處在化學教育啟蒙階段的初中學生,應從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方面,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化學科學能力。
1.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是智力三要素(觀察、思維、創造)之一,是智力發展的基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化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過能動的、客觀的、定性、定量的綜合觀察,從實驗的宏觀現象人手,揭示和認識微觀變化的本質。觀察能力不是單一的知覺感知,而是諸多因素綜合性的智力過程。新教材增加廠多幅彩圖、插圖、章頭圖和多項演示實驗在學生實驗前增設了思考題,啟發學生養成自覺觀察的良好習慣。教師除應做好每一演示實驗外,還應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教會他們如何觀察。通過學生動手動腦,由表及里,去租取精,去偽存真的觀察和思考,不斷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避免只看“饒幀保看“門道”的不良習慣。
2.實驗能力,實驗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為控制條件下進行化學反應,認識和發現化學變化規律的能力,實驗能力既包括實驗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計算,對數據分析處理以及對實驗結論歸納總結、準確表述的能力
教師應認以以下個方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①能正確操作實驗儀器和設備;②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原理;④掌握實驗方法;對立驗現象進行準確的觀察和記錄;⑤功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處理。導出結論,寫出實驗報告,教師應積極創設實驗條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實驗。有條件的適當做一些選做實驗,鼓勵和指導學生做一些家庭小實驗,克服“教師黑板上講實驗,學生考試背實驗”,只注重理論學習,不重視實驗教學的弊端,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件和創造性,培養和提高他們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3.思維能力。思維是人類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過程,新教材正確處理了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順序的關系,在敘述方法和行義方面,注意調動學生士動學習、思考的積極性,以提高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例如,在介紹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時,通過實驗和類比,引導學生從宏觀現象深人到微觀結構的本質,通過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結論或概念,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4.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獲取新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化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不僅是使學生“學會”,更重要是使學生“會學”。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周期縮短,如果不“會學”,就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需要。因此,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培養學生不斷攝取新知識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
三、化學科學思想水平
學生的化學科學思想水平包括以下個方面:
1.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水平。化學作為一拋勻豢蒲В舊砭具有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素材。在化學教學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應結合教學內容,通過有機滲透,使學生逐步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對立統一、事物發展的矛盾性和統一性、量變到質變等觀點學習和認識化學問題,提高學生應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2.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初中化學啟蒙教育階段,應結合教學內容、化學史教學,對學生進行堅忍不拔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嚴肅認真的作風等方面的教育。通過多種方法與途徑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研究方法和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使學生認識到一切科學知識都來源謔導反過來指導實踐的道理。
3.愛國主義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教材中介紹了祖國在化學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強學牛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結合能源、材料、資源等教學內容,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起為建設計會卞義祖國而努力學習的浪命感和遠大目標。加里寧說:我沒有看到一門不能教育青年熱愛祖國,并培養他們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學也不應例外。
4.環境保護意識水平,人類賴以生存的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巖石圈的物質在不斷運動變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環著,組成了環境物質的平衡體系。
而人類在生產、牛活中產生的污染卻破壞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新教材的有關章節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對會生進行防止污染、保護環境的教育,教師應通過“我們只有個地球”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別重要性。使學生認小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和習慣。
四、化學科學品質
化學科學品質指學生學習化學的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學科學品質是一種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對學生的學習水平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學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學生進行學習活動,達到預定目的的意念。使學生學習動機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學足一門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學,現代社會,不管是高科技成或常生活,都與化學科學息息相關,學化學是我國四化建設的需要,是科學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需要,在教學中應始終貫穿理想教育這主線,通過具體的實例,生動有趣的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生目的,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2.化學學習興趣興化,化學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化學力求認識、趨近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對學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并在其中得到樂趣和滿足化學教學中豐富裳采的實驗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教學情境,此外,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淵博的知識等,都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因素
目前,北京林業大學院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林產化工專業的“有機合成化學”課程是以2004年版王玉爐主編的《有機合成化學》教材為主。它包含了有機合成的重要反應、選擇性反應等內容,體現了當前的合成反應內容,但該教材缺少林化產品應用的實例,因此需引入新的教材充實教學內容。
(二)實驗課教學內容和實驗方法陳舊
林產化學工業是以森林資源為原料進行化學加工利用的工業,是森林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取人類生活和生產所需要產品的工業。當前“有機合成化學”實驗課程的授課內容為“樟腦氧化合成樟腦醌”的實驗,其選題和采取的實驗方法都已較為陳舊,不能滿足當前林產化工行業科技發展的需要。而且實驗設備數量有限、老化等原因使得實驗測試分析方法單一、落后,從而導致實驗數據誤差增大、高質量的設計性實驗無法正常開展。
二、“有機合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理論課教學內容的改革
針對林產化工專業“有機合成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
1.引入新的教材
筆者結合林產化工專業林化學科的發展趨勢,分析國內外相關課程的發展現狀,適時吸納有機合成化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對教學參考書的選擇進行了廣泛的調研,選擇出適合課程教學內容、具代表性的中外文教學參考書,如Morrison的《OrganicChemistry》原版專業教材。
2.增加新的教學內容
筆者認為教學新內容和前沿科研內容的引入,不僅使教師所授的理論知識更加全面、具有緊跟國際形勢的先進性,而且體現了林產化工產品的多樣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筆者還將“有機合成化學”課程中沒有包含且屬于當前我國林產化工行業發展的熱點內容介紹給學生,目的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培養學生勤于觀察思考的習慣。
(二)理論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有機合成化學”課程是在學生具備了必要的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基礎知識之后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承上啟下的課程。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做好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對其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林產化工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1.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
筆者認為采用“黑板+粉筆”的教學手段授課,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必須以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采用現代教學工具和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在“有機合成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筆者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新穎多樣的多媒體課件授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如,筆者采用自己制作和搜集的與理論知識相關的反映實際合成反應現象和反應機理的模擬視頻和三維動畫片及部分生產工藝流程的錄像,開展“有機合成化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使抽象難懂的“有機合成化學”課程變得生動形象,使抽象的反應機理直觀、清晰。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種合成產物的準確結構和詳細反應工藝原理,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且也可以使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為學生講授更多的教學內容及學科前沿知識。
2.遵循現代教學理念,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倉儲式”“填鴨式”教學方式授課的話,那么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應用現代教學理念,結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機合成化學方面的素材進行講授,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如教師在講授“應用萜類化合物進行香料的合成”“塑料用增塑劑的合成”等問題時,首先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找資料;其次讓小組的代表在課堂上對這個問題進行講解,并讓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互相提問;最后由教師評出講解內容和所提問題都有深度的一組,給予適當的獎勵,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將理論教學與科研、生產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筆者通過一些小型科研活動,讓學生掌握并設計出先進合理、貼合生產實際的目標產物的有機合成路線,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此外,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及各類科研活動,這既拓展了理論教學的內容,又鍛煉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只有讓學生直接參與一些小型的林產化工學科實際生產的目標產物的有機合成路線設計,才能讓學生把所學的“有機合成化學”課程的知識真正應用到實踐中去,教師才能夠發現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
(三)實驗課教學的改革
高校實驗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創新能力。實驗環節的教學不僅對學生鞏固有機合成化學基本理論知識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實際操作、綜合設計等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必須深化實驗環節的教學改革,具體做法如下。
1.根據科研情況開設研究設計性實驗
在對實驗室進行建設的同時,筆者結合“有機合成化學”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及林化產品加工的特點,讓學生設計具有前沿科研性的實驗。如藿檀酯木香型香料(國際著名香精香料公司Symrise和Quest的產品)的合成實驗,學生利用α-松油烯(林化產品中間體)與缺電子親二烯體,通過Diels-Alder反應,合成一系列化合物,如與丁烯酮、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醛等物質通過雙烯加成合成不同香型的香料。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證明,學生通過設計新的實驗,激發了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提高了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其今后的畢業設計和將來從事科研開發工作提供了實踐平臺。
2.開展雙語教學
在“有機合成化學”實驗課程中有許多“人名”反應,翻譯成中文后會有很多不同版本,不易被學生理解,不利于“有機合成化學”實驗課程的講解,影響學科的發展。因為很多專業知識點用英語解釋時準確性較高,并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點的理解,所以筆者在“有機合成化學”實驗課程中引入了英文版的專業教材,開展雙語教學活動。這不僅可使實驗教學內容緊跟國際科研前沿信息,及時將專業領域研究的最新發展和所學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可使學生在實驗課教學中很好地掌握專業外語知識,為學生今后獨立查閱科技外文文獻打下良好的基礎。
3.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在這次教學改革中,筆者建立了科學、系統、客觀、嚴格的實驗課考核方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①實驗操作;②對實驗常識性問題的理解與掌握;③對實驗過程突況的處理;④實驗報告書寫的規范性。筆者認為使用這種考核方式,教師不僅可以全面地考核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程度,給出科學、合理的實驗成績,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三、“有機合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
“有機合成化學”課程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水平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時“有機合成化學”課程的教學活動得到了學校教學督導組專家的肯定,主講教師的授課多次被評為優秀、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
(一)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效果
因為“有機合成化學”課程本身具有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等特點,所以單純的理論授課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改革后的課程使教學內容更加緊跟國際先進趨勢,體現出林產化工產品的多樣性,更符合我國林產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從而更能激發學生對專業課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自主設計的能力。另外,教學理念的轉變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而且在課下踴躍思考、提出問題,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使年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得到提高。
(二)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效果
開設先進合理、貼合實際生產的設計性實驗課程,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中涉及新產品的制備和應用的內容明顯增加。實驗課的全新考核方法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普遍認為這一考核方法比較好,能較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對他們的學習有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