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7 18:00: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解剖生理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2.1創新教學模式
作為培養口腔工藝技術學生基本技能的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模式在設計上注意學習任務與崗位實際需求一致,與后續專業課程緊密銜接,設計融學習過程于工作過程中的職業情境,模擬義齒制作的工作任務,針對性地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工學交替、課堂與校內外實訓基地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該課程的實踐教學要打破傳統以單純模仿雕牙教學為主,教學場地主要在實驗室進行的固有模式,把實踐教學放在校內仿真工作場景的實訓室和校外全真工作場景的實訓基地,讓師生都以職業人員身份開展教與學,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組織形式,改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張皮”現象,把做的過程與學的過程有機事整合,體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2.2多種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
必要的牙體形態雕刻訓練,可以逐漸熟悉與掌握牙體的解剖形態與特征,對每一顆牙達到理解并詮釋其特征的程度,牙體雕刻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從對牙體形態的基本認識,到再現每顆牙齒的細微結構都來源于熟練的牙體雕刻技術。通過反復訓練,將牙體解剖形態雕塑作為實訓課程是實現培養合格口腔工藝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教學中單純的理論講解,學生接受的慢,理解有困難,而且學生厭學枯燥的牙體解剖知識。這就需要在實驗課上把學生沒有理解吸收的理論知識彌補回來。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簡單的書本知識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迫切需要的是適應崗位的能力知識。所以實踐教學不能簡單的就是讓學生去模仿雕刻一顆牙,而是鍛煉學生對牙體形態的應用能力、對事物的明銳觀察力,對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除了培養學生的智商,還要兼顧學生情商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團隊之間協作能力的培養。
2.2.1以項目導向、以工作崗位實際工作任務為內容
實踐教學中以項目導向、以工作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為內容,教學內容與崗位要求完全對接,融“教、學、做”為一體,采用注重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項目教學法,突出教口腔解剖生理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建設鄭曉梅(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白城137000)摘要:口腔解剖生理學是高職院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必修課程,學好本門課程對畢業后的工作有重要指導意義。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中讓學生學到最有價值的實踐技能技巧知識呢?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工作的經驗積累,在分析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本文僅從創新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教學中以校內實訓課堂為主場,解決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輔以知識講授課堂解決學生必備的職業理論知識。以競賽課堂為延伸,培養學生扎實的職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質,不斷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學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關鍵詞:口腔解剖生理學實踐教學教學改革教學建設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a)-0137-02學過程的可操作性。在項目教學法中充分體現工學結合,提高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效率。該課程應采用以項目導向、以專業人員的實際工作任務為線索,融“教、學、做”為一體,注重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項目教學法。在理論課教學方面,要讓學生掌握牢固而扎實的牙體解剖學及相關理論及知識。課堂講課中采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工具,包括多媒體幻燈片、錄像、動畫及像片、投影、實物教具和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型,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并易于理解和掌握,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上突破傳統的單純教師講授的模式,采用融“教、學、做”為一體,注重學生技能的訓練,并按教學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先教會學生怎么操作,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學會操作,再要求學生在學會做的基礎上積極創新。
2.2.2積極改善實踐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要積極改善口腔解剖生理的實踐教學手段。制作教學課件、教學錄像、VCD光盤等豐富的網絡課程資源,配有現代化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打印機、掃描儀、刻錄機、投影儀、數碼相機等先進的電化教學設備。適應時代的要求,保障學生隨時隨地學習。
2.2.3教學中采用啟發引導法
教師示教只是教會了學生雕刻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及雕牙的方法步驟,起到了啟發引導的作用。而雕牙過程中很多技巧,鼓勵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與總結。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教學中要注意循序漸進。以右上頜中切牙的牙體形態練習為例,我們的實踐教學是這樣開展的:先從視覺上使學生知道這顆牙的大體形態:觀察牙體模型,之后理解牙體形態,在紙上描繪三倍大牙體形態,進而縮小描繪二倍大、一倍大的牙體形態;如果有學生繪畫基礎較差,可描繪5倍大甚至更大的牙體形態,直至描繪標準為止;為便于學生的操作,先進行放大三倍的牙體雕刻,再縮小進行一倍大的牙體練習;最后在石膏牙列上進行滴蠟塑形的練習。由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層次不同,在實踐教學中,學生的雕刻進度參差不齊,雕刻作品的質量有高有低。對此,我們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選擇一名雕刻技術好的同學為組長,幫助、指導本組成員共同進步。這種互幫互助的助教小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有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2.2.4開放實驗室,設置競賽課堂
實踐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較高,而課堂時間有限。為便于學生的練習操作,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練習雕牙;實驗室隨時開放,確保學生有地方練習雕牙。對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他們學校生活最基本的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和今后的發展和成長,對于教師而言是他們職業生涯的最基本的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態度和感受,生命價值的體現和專業水平的發展。現代課堂教學應該處處閃耀人性的光輝,對學生是如此,對教師也是如此,這才是人類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價值所在。如何使課堂教學更加富有激情和活力,讓師生共同來體驗和享受這種學習活動的快樂,保持和堅定學習的信念和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潛力?答案是比賽。比賽能最大程度的調動人的積極性和潛能。在口腔解剖生理學的實踐教學中設置競賽課堂,可大大激勵學生練習和操作的積極性,營造學生競相練習的氛圍。每月舉辦的牙體雕刻技能大賽,精神抖擻的、激動人心的競賽場景,使學生都會自然而然地全身心投入,以極大的熱情參與競爭,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每年舉辦的省級比賽、國家級牙體雕刻比賽都吸引了大批學生的參與,學生在積極練習的過程中,早已超越了參加比賽的境界,而是轉化為腳踏實地的練技能。競賽為學生提供了相互學習、團結協助、朝氣蓬勃、公平競爭的學習環境。能鼓勵他們滿懷信心掃除障礙、解決困難并且提高自我解惑能力。
2.2.5與時俱進,信息網絡必不可少
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運用信息網絡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加大信息量傳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智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教學過程的各環節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口腔解剖生理學的實驗課同樣離不開網絡。該校已建立校園網,各教室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以供教師和學生隨時使用。校內電子閱覽室方便學生課余上網查閱各種信息資料,本課程實踐教學相關教學資源已在學校網站運行多年,網上開通良好,教學資源豐富。利用網絡技術,我們還將建立課程網絡,把課件、雕牙視頻、參考資料、習題集等教學相關材料掛在網上,開設學習互動平臺,學生可以在上面進行交流,形成一個很好的網絡互動平臺。
醫學屬于實踐科學,以生命為其研究目的,中醫學也不例外。中醫學通過解剖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之后,并沒有沿著“解剖”的路線發展出與其相對應的生理學,而是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在戰國時期“方士”的影響下,與古代“天人哲學”相結合,形成了以《黃帝內經》為代表,以“氣化學說”為學術特點的理論體系。中醫學界曾對中醫生理學的學科構建作出努力,但最終因無法對解剖形體作出合理解釋而失敗,以至民國時期,中醫界人士也開始懷疑和批判中醫“生理學”的合理性。通過了解中醫“生理學”的學術沿革,有助于準確把握中醫學解剖形體與氣化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建設和完善中醫生理學的理論體系。
1中醫學術特點的衍變
目前,有關中醫學理論起源的問題,大多認為可遠溯夏、商、周三代,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初步建立。戰國至秦漢,國家完成了統一,“諸子思想”“百家文化”逐漸融并,促進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成熟與完善。《黃帝內經》便是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成書的,后世醫家的學術思想,都是在該書基礎上發展建立的。因此,《黃帝內經》一直被看做中醫基礎理論建立的標志。
1.1中醫生理學的內容生理學是研究生物體的功能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1]。《黃帝內經》中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內容,多散見于各個篇章,不成系統,但涉及面非常廣泛,內容大體包括:①人體生、長、壯、老、已的變化機制,如以“天癸”為中心的男女七八節律;②人體在不同生長時期的生理特點及其機制,如根據氣血的盛衰和形體的變化總結出以“十歲”為基數的“好走”“好趨”“好步”“好臥”等生理特點(《靈樞?天年》);③飲食的消化吸收、物質代謝及呼吸機制;④人體氣血運行的日節律(營衛的循行)、月節律(氣血與月之陰晴圓缺的關系)、季節律(五臟主時規律)及精神活動與形氣盛衰的關系、形體與氣化的關系等有關人體生理的多方面內容。因此,有人把《黃帝內經》看作中醫生理學的古典巨著[2]。雖然中醫生理學的學科建設在民國至建國前后作出了嘗試,但由于中醫界自唐宋以來對解剖形體的忽視,始終沒能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醫生理學理論體系;而中醫藏象學和中醫基礎理論都沒有對臟腑實質等形體問題作出合理解釋,因此均不能取代中醫生理學的意義。
1.2中醫生理學的理論特點《黃帝內經》有關人體生理學內容的特點為注重“氣化”,即人體生命活動是在“氣化”作用下完成的。“氣化”的結果,通過顏色、氣味、功能、形體變化等形式在“形體”上表現出來,重視“形神并重”或“形氣并重”。魏晉隋唐時期的文化,保留了漢代遺風,在醫學上仍有《黃帝內經》的學術特點,只不過對生理基礎的態度,已不能與漢代同日而語。首先,人們對形體解剖的認識逐漸淡化;其次,方劑學的發展也導致對醫學理論的探討從生理轉向了病理和臨床。受各種歷史文化因素的影響及《傷寒雜病論》的廣泛流傳,宋代以后醫家出現了“重病理”和“重氣化,輕形跡”的醫學觀念。《傷寒論》是歷代醫家推崇的中醫臨床著作,其重要內容正如惲鐵樵所說:“《傷寒論》第一重要之處為六經,第一難解之處亦為六經。”可以說“六經”是打開《傷寒論》理、法、方、藥一體性的鑰匙。晉唐以來,研究《傷寒論》的醫家,多從運氣、病理、方法論等角度立論,從人體生理學角度解讀六經的少之又少。試看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一書所參考的書籍———《素問》《九卷》《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所研討的內容———五運臟腑、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等,可以推知張仲景掌握的醫學內容涉及了人體的生理、病理及診療等多方面;而其所講的六經,不會限于多數醫家所認為的諸如經絡、六氣甚或辨證方法等。如果站在人體生理的角度看六經,可以說三陰三陽理論是在“形體”與“氣化”基礎上,對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高度總結和概括,即“藏象系統是由五臟結構性器官按六經臟腑經絡三級陰陽規律組成,內合臟腑,外應五行陰陽,六氣標本是其屬性”[3]。宋代以后中醫學的變革,除了唐代方書盛行引發“不重辨證”的時代影響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宋儒的發展和理學的興起。宋明理學對中醫生理學最為明顯的影響就是“命門學說”。以儒家為中心,旁采佛、道兩家融會而成的宋明理學,針對宇宙的本原問題,產生了“理”與“氣”的爭論;而“命門學說”即是明代醫家對生命“本原”或“原始主宰”思考的結果。但是與理學家一樣,主張“命門為人身之大主”的醫家都是在“有形世界”糾纏,一直沒有進入“無形之道”的境界。因此,由《黃帝內經》建立起的中醫生理系統,并沒有因為“命門學說”有所動搖。此外,北宋張元素的《醫學啟源》,把人體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以五臟為單位劃為五大系統,開啟了后世部分醫家著書立說的基本模式。近現代“中醫藏象學”“中醫基礎理論”及部分醫家的“中醫生理學”等教科書,大都為此模式。但張元素并非首創,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可以看作該模式的雛形。嚴格說來,這種模式是以“氣化”為中心的中醫“解剖學”,仍然沒有建立起完整的中醫生理學系統,并且忽略了臟腑實質和解剖形體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所處的地位等問題。其他如李杲的“脾胃論”、朱震亨的“相火論”及其他醫家對脾腎關系的論說等,基本都屬于對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某個部分或個別單位的功能的發揮。綜上所述,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關系密切,其學術特點也因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的差異而有所衍變。中醫生理學作為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包含了“形體”與“氣化”兩部分內容,對生命的全過程及生命活動的具體機制都有詳細的描述,但在中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科。唐宋以后,眾醫家分別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充實了中醫生理學的內容,但對“形體”認識的不足,影響了后世對中醫理論的準確理解。直到今天,中醫的“形體”仍是阻礙中醫學發展的首要問題。
2中醫“生理學”的淵源
清代考據之學的興起,影響了醫學界對經典的回顧[4]。部分醫家并不滿足于僅對理論進行解讀,更在日常生活中認真體察陰陽的變化,感悟醫學的真諦,對人體的生理基礎進行深入思考。明代肖京在《軒岐救正論》中總結了中醫學“氣化”特點。清代以張志聰為代表的“錢塘醫派”,不僅發展了中醫學的“氣化論”,同時對陰陽的變化、氣血的生成與運行之道、經絡對“形體”與“氣化”的溝通等生理基礎性問題均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實踐;此后陳修園、唐宗海等多尊崇該學派的“氣化”思想。另外,乾隆年間黃元御所著《四圣心源》的前半部分,也可視為以“氣化為中心”的生理學內容。此后,西醫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影響了中醫界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反思。尤其是以后,西醫“生理學”書籍由日本傳入中國,更加促進了中醫生理學的學科建設。
2.1生理學的概念“生理”一詞,中國古已有之,但并不具備醫學意義。醫學上的“生理”在光緒年間已經出現,如康有為的《日本書目志》(1896年)載有“生理門”,嚴復在1898年題為“西學門徑功用”的演講中提到“生理之學”,1907年出現了中國人自己編著的人體生理學著作《生理學課本》。該時期“生理學”實由日本傳入,“齋田氏、高橋氏之《生理學》流傳坊肆”。在此之前,“歐美新說東漸,通行之生理學為全體新論、全體闡微、全體通考等”[5]。此后,“生理學”作為學科名稱逐漸在中國醫學界確立,中醫界相關著作也相繼問世。西醫入華之前,中醫學界多用“醫理”“理”“道”“醫道”等概念來概括包括養生、生理、病理、診療、處方、用藥等有關人體生命活動的全部內容,與現代醫學生理學意義相近的名詞是“內景”,但其內容主要介紹各臟器的位置、不同部位的名稱及飲食的代謝過程,是人體生理的小部分內容。實際上,中醫學對中醫生理學的認識,受中國傳統文化直接影響。
2.2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中醫生理學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完善,與中國文化有密切關系。秦漢是諸子思想相互融合與各家學說逐漸統一的時期,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在此背景下日漸完善,《黃帝內經》是其代表作。中國文化向來被認為源于“伏羲畫卦”,至黃帝時期進入“初期集成”,中國原始科學文化也在此時建立。堯舜時期,不僅繼承了早期的“科學”,同時發展了“人文”,大家所熟知的“天人合一”觀念,便是“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產物,并在春秋戰國時期逐漸成熟[6]。因此,屬于實踐科學范疇的中醫學,具備人文哲學屬性也就不足為奇了。中醫學屬于生命科學,從考古發現和現有資料記載來看,在其理論建立之初,已經對形體解剖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7];而中醫學之所以沒有發展出現代醫學意義上的“解剖學”,除了中醫學對“形體”的認識與現代醫學不同之外,與其帶有人文特點的“氣化”思想有關,這并不代表中醫學輕視“解剖”。后世醫家對“形體”的冷漠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結果。也就是說,中醫學的理論包含形體與氣化兩部分內容,而氣化理論則與形體解剖并列存在,而非形體的附庸。因此,“形氣并重”成為秦漢之前中醫學最大的理論特點,這也是中醫生理學的重要內容。該時期中醫生理學最主要的任務是為養生修煉和臨床診療作理論指導,與后世醫界只重臨床有很大差別。清末匯通醫家,都“主張以中醫理論為本位參合中西醫學,達到形理或形氣兼備的理想目標”[8]。這與中醫生理學“形氣并重”的特點不無關系。建國以后,伴隨中西醫結合的發展,中西醫基礎理論,即中西醫生理學的結合成為中西醫結合的基礎目標[9]。
參考文獻:
[1]袁媛.近代生理學在中國:1851~1926[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136.
[2]閃增郁,張智,陳燕萍,等.《內經》奠定了中醫脈學的生理學基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6,12(12):888.
[3]許濟澤.六經藏象系統揭秘[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2-3.
[4]李經緯,張志斌.中醫學思想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574.
[5]張如青,黃瑛.近代國醫名家珍藏傳薪講稿:生理學講義[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2.
[6]南懷瑾.南懷瑾選集?第四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45-154.
[7]廖育群.重構秦漢醫學圖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244.
醫學屬于實踐科學,以生命為其研究目的,中醫學也不例外。中醫學通過解剖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之后,并沒有沿著“解剖”的路線發展出與其相對應的生理學,而是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在戰國時期“方士”的影響下,與古代“天人哲學”相結合,形成了以《黃帝內經》為代表,以“氣化學說”為學術特點的理論體系。中醫學界曾對中醫生理學的學科構建作出努力,但最終因無法對解剖形體作出合理解釋而失敗,以至民國時期,中醫界人士也開始懷疑和批判中醫“生理學”的合理性。通過了解中醫“生理學”的學術沿革,有助于準確把握中醫學解剖形體與氣化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建設和完善中醫生理學的理論體系。
1中醫學術特點的衍變
目前,有關中醫學理論起源的問題,大多認為可遠溯夏、商、周三代,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初步建立。戰國至秦漢,國家完成了統一,“諸子思想”“百家文化”逐漸融并,促進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成熟與完善。《黃帝內經》便是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成書的,后世醫家的學術思想,都是在該書基礎上發展建立的。因此,《黃帝內經》一直被看做中醫基礎理論建立的標志。
1.1中醫生理學的內容
生理學是研究生物體的功能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1]。《黃帝內經》中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內容,多散見于各個篇章,不成系統,但涉及面非常廣泛,內容大體包括:①人體生、長、壯、老、已的變化機制,如以“天癸”為中心的男女七八節律;②人體在不同生長時期的生理特點及其機制,如根據氣血的盛衰和形體的變化總結出以“十歲”為基數的“好走”“好趨”“好步”“好臥”等生理特點(《靈樞•天年》);③飲食的消化吸收、物質代謝及呼吸機制;④人體氣血運行的日節律(營衛的循行)、月節律(氣血與月之陰晴圓缺的關系)、季節律(五臟主時規律)及精神活動與形氣盛衰的關系、形體與氣化的關系等有關人體生理的多方面內容。因此,有人把《黃帝內經》看作中醫生理學的古典巨著[2]。雖然中醫生理學的學科建設在民國至建國前后作出了嘗試,但由于中醫界自唐宋以來對解剖形體的忽視,始終沒能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醫生理學理論體系;而中醫藏象學和中醫基礎理論都沒有對臟腑實質等形體問題作出合理解釋,因此均不能取代中醫生理學的意義。
1.2中醫生理學的理論特點
《黃帝內經》有關人體生理學內容的特點為注重“氣化”,即人體生命活動是在“氣化”作用下完成的。“氣化”的結果,通過顏色、氣味、功能、形體變化等形式在“形體”上表現出來,重視“形神并重”或“形氣并重”。魏晉隋唐時期的文化,保留了漢代遺風,在醫學上仍有《黃帝內經》的學術特點,只不過對生理基礎的態度,已不能與漢代同日而語。首先,人們對形體解剖的認識逐漸淡化;其次,方劑學的發展也導致對醫學理論的探討從生理轉向了病理和臨床。受各種歷史文化因素的影響及《傷寒雜病論》的廣泛流傳,宋代以后醫家出現了“重病理”和“重氣化,輕形跡”的醫學觀念。《傷寒論》是歷代醫家推崇的中醫臨床著作,其重要內容正如惲鐵樵所說:“《傷寒論》第一重要之處為六經,第一難解之處亦為六經。”可以說“六經”是打開《傷寒論》理、法、方、藥一體性的鑰匙。晉唐以來,研究《傷寒論》的醫家,多從運氣、病理、方法論等角度立論,從人體生理學角度解讀六經的少之又少。試看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一書所參考的書籍———《素問》《九卷》《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所研討的內容———五運臟腑、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等,可以推知張仲景掌握的醫學內容涉及了人體的生理、病理及診療等多方面;而其所講的六經,不會限于多數醫家所認為的諸如經絡、六氣甚或辨證方法等。如果站在人體生理的角度看六經,可以說三陰三陽理論是在“形體”與“氣化”基礎上,對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高度總結和概括,即“藏象系統是由五臟結構性器官按六經臟腑經絡三級陰陽規律組成,內合臟腑,外應五行陰陽,六氣標本是其屬性”[3]。宋代以后中醫學的變革,除了唐代方書盛行引發“不重辨證”的時代影響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宋儒的發展和理學的興起。宋明理學對中醫生理學最為明顯的影響就是“命門學說”。以儒家為中心,旁采佛、道兩家融會而成的宋明理學,針對宇宙的本原問題,產生了“理”與“氣”的爭論;而“命門學說”即是明代醫家對生命“本原”或“原始主宰”思考的結果。但是與理學家一樣,主張“命門為人身之大主”的醫家都是在“有形世界”糾纏,一直沒有進入“無形之道”的境界。因此,由《黃帝內經》建立起的中醫生理系統,并沒有因為“命門學說”有所動搖。此外,北宋張元素的《醫學啟源》,把人體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以五臟為單位劃為五大系統,開啟了后世部分醫家著書立說的基本模式。近現代“中醫藏象學”“中醫基礎理論”及部分醫家的“中醫生理學”等教科書,大都為此模式。但張元素并非首創,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可以看作該模式的雛形。嚴格說來,這種模式是以“氣化”為中心的中醫“解剖學”,仍然沒有建立起完整的中醫生理學系統,并且忽略了臟腑實質和解剖形體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所處的地位等問題。其他如李杲的“脾胃論”、朱震亨的“相火論”及其他醫家對脾腎關系的論說等,基本都屬于對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某個部分或個別單位的功能的發揮。綜上所述,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關系密切,其學術特點也因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的差異而有所衍變。中醫生理學作為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包含了“形體”與“氣化”兩部分內容,對生命的全過程及生命活動的具體機制都有詳細的描述,但在中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科。唐宋以后,眾醫家分別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充實了中醫生理學的內容,但對“形體”認識的不足,影響了后世對中醫理論的準確理解。直到今天,中醫的“形體”仍是阻礙中醫學發展的首要問題。
2中醫“生理學”的淵源
清代考據之學的興起,影響了醫學界對經典的回顧[4]。部分醫家并不滿足于僅對理論進行解讀,更在日常生活中認真體察陰陽的變化,感悟醫學的真諦,對人體的生理基礎進行深入思考。明代肖京在《軒岐救正論》中總結了中醫學“氣化”特點。清代以張志聰為代表的“錢塘醫派”,不僅發展了中醫學的“氣化論”,同時對陰陽的變化、氣血的生成與運行之道、經絡對“形體”與“氣化”的溝通等生理基礎性問題均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實踐;此后陳修園、唐宗海等多尊崇該學派的“氣化”思想。另外,乾隆年間黃元御所著《四圣心源》的前半部分,也可視為以“氣化為中心”的生理學內容。此后,西醫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影響了中醫界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反思。尤其是以后,西醫“生理學”書籍由日本傳入中國,更加促進了中醫生理學的學科建設。
2.1生理學的概念
“生理”一詞,中國古已有之,但并不具備醫學意義。醫學上的“生理”在光緒年間已經出現,如康有為的《日本書目志》(1896年)載有“生理門”,嚴復在1898年題為“西學門徑功用”的演講中提到“生理之學”,1907年出現了中國人自己編著的人體生理學著作《生理學課本》。該時期“生理學”實由日本傳入,“齋田氏、高橋氏之《生理學》流傳坊肆”。在此之前,“歐美新說東漸,通行之生理學為全體新論、全體闡微、全體通考等”[5]。此后,“生理學”作為學科名稱逐漸在中國醫學界確立,中醫界相關著作也相繼問世。西醫入華之前,中醫學界多用“醫理”“理”“道”“醫道”等概念來概括包括養生、生理、病理、診療、處方、用藥等有關人體生命活動的全部內容,與現代醫學生理學意義相近的名詞是“內景”,但其內容主要介紹各臟器的位置、不同部位的名稱及飲食的代謝過程,是人體生理的小部分內容。實際上,中醫學對中醫生理學的認識,受中國傳統文化直接影響。
2.2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中醫生理學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完善,與中國文化有密切關系。秦漢是諸子思想相互融合與各家學說逐漸統一的時期,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在此背景下日漸完善,《黃帝內經》是其代表作。中國文化向來被認為源于“伏羲畫卦”,至黃帝時期進入“初期集成”,中國原始科學文化也在此時建立。堯舜時期,不僅繼承了早期的“科學”,同時發展了“人文”,大家所熟知的“天人合一”觀念,便是“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產物,并在春秋戰國時期逐漸成熟[6]。因此,屬于實踐科學范疇的中醫學,具備人文哲學屬性也就不足為奇了。中醫學屬于生命科學,從考古發現和現有資料記載來看,在其理論建立之初,已經對形體解剖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7];而中醫學之所以沒有發展出現代醫學意義上的“解剖學”,除了中醫學對“形體”的認識與現代醫學不同之外,與其帶有人文特點的“氣化”思想有關,這并不代表中醫學輕視“解剖”。后世醫家對“形體”的冷漠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結果。也就是說,中醫學的理論包含形體與氣化兩部分內容,而氣化理論則與形體解剖并列存在,而非形體的附庸。因此,“形氣并重”成為秦漢之前中醫學最大的理論特點,這也是中醫生理學的重要內容。該時期中醫生理學最主要的任務是為養生修煉和臨床診療作理論指導,與后世醫界只重臨床有很大差別。清末匯通醫家,都“主張以中醫理論為本位參合中西醫學,達到形理或形氣兼備的理想目標”[8]。這與中醫生理學“形氣并重”的特點不無關系。建國以后,伴隨中西醫結合的發展,中西醫基礎理論,即中西醫生理學的結合成為中西醫結合的基礎目標[9]。
[參考文獻]
[1]袁媛.近代生理學在中國:1851~1926[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136.
[2]閃增郁,張智,陳燕萍,等.《內經》奠定了中醫脈學的生理學基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6,12(12):888.
[3]許濟澤.六經藏象系統揭秘[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2-3.
[4]李經緯,張志斌.中醫學思想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574.
[5]張如青,黃瑛.近代國醫名家珍藏傳薪講稿:生理學講義[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2.
[6]南懷瑾.南懷瑾選集•第四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45-154.
[7]廖育群.重構秦漢醫學圖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244.
當前,臨床醫學本科五年一般要學習如下課程:系統解剖、局部解剖、生理、生物化學、藥理、心理、病理生理、病理、預防醫學、微生物、免疫、診斷、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傳染病、神經病、精神病、統計學等。基本上分為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基本課程包括解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人體寄生蟲、醫學免疫學、組織胚胎學、醫學微生物學等。后兩年以臨床課程為主,主要包括: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藥理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等。最后1年以臨床實習為主。
二、當前臨床醫學本科五年課程設置優缺點分析
(一)優點
這種課程設置方法確有很多的優點,實踐證明足以把學生培養成材。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畢業的學生多數都能具有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能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能掌握人類疾病病因、病理分類鑒別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夠處理本專業多發病和常見病以及危急病癥,有一定的預防知識,具備一定的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的能力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二)缺點
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可以發現這種課程設置方法也并不是十全十美,一些學生針對課程設置在知識的系統性學習方面的不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值得我們重視。
下面僅對學生吐槽最多的一點進行分析,這也是我們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課程改革尤其需要注意進行優化的地方。
學生反映最多的是不同課程之間知識點重復嚴重的問題。很多學生戲言,這可以使得他們掌握的知識點非常扎實、牢靠,比八年制本碩博連讀的學生學習更為深入。
下面以基礎課程里的病理學、系統解剖學和生理學為例說明這個問題。
病理學的研究對象分為人體病理學和實驗病理學。其中人體病理學的研究對象有尸體剖檢、活體組織檢查、細胞學檢查;實驗病理學的研究對象:動物實驗、組織和細胞培養。
系統解剖學是按人體器官功能系統闡述人體正常器官形態結構、位置毗鄰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學。其任務使學生掌握人體各器官配布、形態結構和重要毗鄰關系的知識和解剖基本技能,要求一方面牢固而熟練的掌握系統解剖學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技能,正確認識各器官、結構的正常位置與形態,正確應用解剖學術語描述之。
生理學的主要任務是闡明構成人體各系統的器官和細胞所表現的各種生命活動過程、功能表現的內部機制及其規律。掌握和利用這些機制、規律,可以為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疾病的診斷、防治等研究提供理論基礎,使醫學生掌握正常人體功能活動的基本規律。
在以上三門課程里,均講到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心血管系統、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雖然側重點有所不同,然而其中知識點顯而易見有所重復。一旦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溝通不暢,對學生的要求就會出現重復,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厭煩的情緒。
三、解決方案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我們可以從教材選擇,教師要求等方面著手,既能讓學生系統全面的學習到相關知識,而不出現各種重復的知識點學習,從而提高效率,加強學習效果。
另一方面,國內臨床八年制醫學本碩博連讀在本科四年的一些專業課設置方法我們也可以進行借鑒。
我國臨床八年制醫學本碩博連讀實行八年一貫制的教學安排。包括公共基礎課程(通識教育課程)、醫學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臨床醫學課程(專業課)、臨床通科實習、臨床二級學科實習、科研訓練、論文答辯等。各個院校對各階段的學習時間安排均有所不同。
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八年課程設置分為人文社會科學、公共基礎、人體疾病與健康基礎、系統整合、基礎實驗、臨床醫學等。其中第二學年主要開設人體疾病與健康基礎,包括人體構造、分子細胞與組織、代謝、遺傳等課程。第三學年主要開設系統整合,基礎實驗等課程,如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心血管系統、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課程。第四學年主要開設臨床醫學等,如外科、內科、婦產科等。
2005-2006學年,參與市場營銷活動,并且業績良好;
2006-2007學年,參與市場營銷活動,并且業績良好;
2006-2007學年,擔任學院體育部部長;
2006-2007學年,單位學校計算機協會會長;
2006-2007學年,負責學校校園網站二期工程
2007-2008學年,在微軟中國實習體驗
專業課程
無機及分析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遺傳學植物生理學解剖生理學解剖生理學實驗現代生物技術概論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多媒體課件制作電子商務專業英語等
公共課程
體育大學英語高等數學A線性代數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A計算機文化基礎C語言軍事理論思想品德修養法律基礎科技寫作等
選修課程
C語言、C++、數據庫技術原理與SQLServer2000、數據結構、軟件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匯編語言、電工、電子技術(數電、模電)、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視頻技術及運用、計算機網絡與數字通信、多媒體技術及運用、Web技術及網絡出版、色彩學、信息論與編碼技術、信號與系統等。
技能專長
繪畫:國畫、水粉、素描、油畫等。
擅長寫作,曾在院學生會新聞部、晨帆詩社編輯部工作。
熟練運用Word、Excel、Authorware、Powerpoint等軟件,能使用C語言編輯基本程序。
課外曾協助老師和獨立作過研究工作,熟悉部分生物技術藥品、儀器、基本原理及流程。論文《關于黑曲霉產纖維素酶能力的研究》獲得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二等獎。畢業論文《產堿性果膠酶細菌的分離純化及其酶活測定》獲得優秀。
個人愛好
讀書、繪畫、下棋、辯論、聽音樂、看電影、講故事等
自我鑒定
性格:沉著穩重,勤學好問,樂觀自信,做事仔細認真,表達能力、適應能力強,有責任心和極強的親和力,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自我評價
誠實守信、塌實肯干、肯吃苦、做事細心、責任心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上進心強、性格開朗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適應能力;年輕的我希望點燃自身的熱情來使貴公司發光發熱,一定會實現自身價值并在工作中為企業創造更大的財富。我真誠的向您提出求職的懇求,以我拳拳寸草心,濃濃赤子情期待與貴公司共呼吸,共命運,同發展,求進步。
工作態度:
誠實守信,敬業樂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榮獲獎勵
2004年11月院大學生辯論賽最佳風度獎
2005年5月院環保征文二等獎
2005年3月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二等獎
社會實踐
課余時間從事家教工作,受到家長和學生的好評。
有教師資格證。普通話二級甲等。英語四級。計算機一級。
工作及實習經歷
2003.7青島野外實習
2006.2-2006.6畢業實習
2006.7中國水產煙臺海洋漁業分公司家工廠實習一周
2006.8-2007.2煙臺好利潔水性涂料有限公司化驗員
外語水平
主管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主辦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長沙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7-7847
國內刊號:43-1266/Q
郵發代號:42-17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7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專業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口腔頜面局部解剖學、統計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學、寄生蟲學、醫學遺傳學、實驗動物學、科技論文寫作、文獻檢索、電鏡技術、檢體診斷、實驗診斷、醫學影像學、外科總論、中醫學、眼科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口腔組織病理學、牙體解剖生理學、牙合學、口腔材料學、口腔生理學、口腔生物化學、口腔微生物學、核醫學、醫學心理學、急救醫學、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預防口腔醫學、口腔修復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兒童口腔醫學、腔黏膜病學、口腔正畸學、口腔種植學、口腔專業外語……好吧,其實我就是想跟你說:課程真的很多!
【報考須知】1.口腔醫學是非常注重手部操作技巧的學科,對手指力量和手指靈活性要求特別高。除了理論學習,還經常會幾個人為一組進行雕刻蠟牙,在仿頭模上練習鉆牙洞、制作假牙等具有口腔醫學專業特色的訓練。想想把0.7毫米的鋼絲彎成小指甲殼大的扭曲的形狀,再想想用蠟塊雕刻復雜的牙齒的形狀,很小的突起都要還原……好多男生不得不通過刺繡來訓練手部的靈活性。如果從小就笨手笨腳的同學,建議謹慎選擇。
2.口腔醫學在所有醫學類專業中,算是最清潔干凈的,相對沒有那么多的醫療類污染。工作雖然相對辛苦,但除了外科,其他科室都沒有夜班,這對醫生來說,簡直是太美妙了!對動手能力強、喜歡實踐、喜歡與人交往的同學來說,口腔醫學是很不錯的選擇。
3.口腔醫學可能沒有臨床醫學那么“恐怖”,但還是要做頭顱面的解剖實驗,動物實驗也是要做的,膽小者慎入。
【就業前景】1.口腔醫學一直都是一個比較“吃香”的專業,可以說你只要考上了這個專業,只要你不是天天抱著電腦打游戲的主兒,基本畢業出來都不會出現找不到工作的情況。當然,前提是你不介意整天在別人嘴里倒騰。
2.口腔科醫生的就業領域較寬,既可在大醫院從事口腔科工作,也可開設私人診所,還能在美容院從事相關的面部整容、美容工作。口腔醫學是醫學專業中最容易自主創業的專業,開個牙科診所什么的,還是比較滋潤的。
3.綜合來講,口腔醫學是一個穩定長久的專業,且收入將伴隨著技術的熟練而上升。總之,這是越來越吃香的職業,無論是工作還是工資。
【院校推薦】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前身是華西醫科大學,是我國現代口腔醫學高等教育發源地。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臨床醫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口腔內科學、口腔正畸學為省重點學科,口腔修復學、口腔內科學是國家級精品課程。
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前身是湖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始建于1960年,是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個口腔系。口腔醫學院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一所集教學、科研和醫療于一體的高等醫學院校,擁有口腔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是口腔醫學博士后流動站設站單位,設有教育部口腔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口腔臨床醫學為教育部重點學科,口腔基礎醫學為教育部重點培育學科,擁有上海市口腔醫學研究所、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和六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分別是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科、牙體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病科)。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始建于1941年,長期以來承擔著向社會提供口腔醫療保健服務和口腔教學、醫學研究的重任。擁有諸多國內外著名的口腔醫學專家,為我國口腔界培養了一批批高素質、高層次的專業人才,成為我國重要的口腔醫學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國口腔醫學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學院擁有國際一流的教學平臺,率先引進國外先進教學設備,建設了多媒體仿頭模實驗室,并在省內建成11個口腔醫學臨床實習基地。口腔頜面外科為亞洲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師培養試點基地、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
鏈接:有趣的牙科歷史
藥學心理學必須掌握相關專業藥學知識外,還包括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心理障礙,藥物濫用,兒科及老年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藥學心理學專業的課程包括6個領域:神經藥理學,毒理學,社會行為藥學,包括研究和診斷中所應用的評估方法,藥代動力學,藥物化學和藥劑學。這些涉及到3大知識體系。心理學藥師必須對神經系統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等專業知識有所了解,必須掌握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以及神經藥理學知識。
1.2物理學和化學知識
一些心理疾病的評估技術和物理療法需要物理學的先進知識和實踐,包括神經遞質及其代謝產地的測量,受體結合的鑒定,疾病狀態的體表標志,腦波記錄,大腦成像技術和電驚厥的技術等也是心理學藥師必須熟練掌握的知識。另外,還必須掌握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的知識。
1.3行為科學行為科學知識
對藥學心理學的實踐是非常必要的。它包括藥物治療技術,環境和心理社會壓力,心理學測試等知識及在診斷疾病和評估效果時采用的評價方法等。同時,對心理學藥師來說溝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他們必須把藥物信息傳遞給患者和其他專業人員,提高患者的認知,減少患者用藥時的抵制心理,提高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從而增加藥物治療的有效性。
2心理學藥師的專業能力構成
作為一名心理學藥師必須具有全面的專業知識,交流溝通能力以及綜合技能。包括:①根據基礎藥學知識,如精神藥理學,藥動學,藥效學等,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和判定治療結果的能力。②獲取及傳遞患者的醫療數據有效信息的技能。③使用計算機檢索工具,獲得新知識信息的能力。④分析和評價藥學文獻的能力,確定其合理性。⑤評估患者身體狀況的能力。⑥有效溝通的能力。⑦能熟悉與臨床研究有關的法律和倫理學問題的能力,以及論文寫作能力。
3心理學藥師的作用
在不同的崗位以及對不同的患者,心理學藥師的責任各不相同。但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①以精神病理學和藥理學為基礎,收集相關患者的臨床數據加以解釋,并對其的診斷與治療提出自己的意見及建議。②對相關醫學,藥學文獻進行評估,綜合整理出確實可行的治療方案。③對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相關藥物治療的教育和專業咨詢,加強溝通,以增加患者用藥依從性。藥師良好的形體素質可發揮治療的暗示效應.。整潔的環境、良好的形象、貼切的語言、專業的動作神態能夠拉近藥患雙方的心理距離,贏得患者的信任,積極肯定的語言能夠提高患者的康復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身心反應過程。④開展臨床查房,與治療體系的相關人員進行藥物治療的有效溝通,設計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⑤從事學術交流,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醫學形態學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寄生蟲學、微生物學、病理解剖學等多門學科,這些學科的主要內容就是介紹人體正常或病理情況下的形態結構,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和致病機制。形態學課程學習的核心就是掌握其“形”,不管是在大課上還是實驗課上,都是圍繞著這一核心進行。
1.1形態學科的大課教學“百聞不如一見”,隨著IT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前教科書上呆板的知識點都可以通過PPT展示出來;電鏡照片、三維動畫更是彌補了手繪圖、模式圖不夠直觀準確的缺點。計算機應用于大課教學在大多數高校都已經普及,所以筆者在此不做詳述。重點想談一談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casebasedstudy,CBS),即以實驗分組為單位,在帶習老師的指導下,以臨床病例為引導,啟發學生研究、討論有關的基礎醫學科學問題,同時讓學生理解這些問題的實際意義,但不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的臨床知識,更不要求學生通過討論解決臨床問題。在我校,CBS應用最成功的是病理解剖學。在總論或各論講授之前,老師都會準備一些典型的病例,從病理解剖大體、鏡下所見,到內科癥狀體征描述,以此加深學生對于器官組織病變及其對整個機體影響的認識,從微觀的組織變性到宏觀的機體機能紊亂,承前啟后,切實落實了病理解剖學在基礎和臨床間的橋梁作用。
1.2形態學科的實驗課教學如果光是靠大課積累的理論,不去親自操作顯微鏡看一看切片,形態學的教學也不可能很成功地開展。這樣一來,實驗課教學對于形態學的學習就顯得至關重要。通過實習,既可以加深對理論課講授內容的理解,使呆板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又可加強記憶,同時實習也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一節實驗課成功與否,既取決于學生在課下對實驗內容預習的情況,也和帶習老師的準備有密切的關系。學生預習,除了復課學過的理論知識以外,更多的是參照實習指導和圖譜,然后依葫蘆畫瓢,去自己的切片中尋找所謂的典型細胞、組織特征。但是圖譜,特別是實習指導上對于一個結構的描述,往往是攙雜了一些編書老師的主觀意識在里頭,學生在鏡下所見并不一定能與之描述相吻合。作為學生,在發現自己的切片中有不明確的結構、細胞時詢問老師,最不愿意聽到的就是老師以“你看到的這個不典型”作答。每張切片在制作時因為取材和技術的限制,多少會出現差異,特別是在病理切片上這個問題更加突出,所以這就要求帶習老師在一次實驗課前盡其所能地熟悉他所帶全部同學的切片,作好記錄,以備不時之需。帶習老師也可以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及時將典型結構和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PPT展示出來,以激起學生的討論,群策群力,也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2非形態學科的教學
非形態學科包括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與形態學科不同,它們是從器官、細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和闡述機體的各種生理功能和病理過程,以及藥物與機體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及其原理。因為不是直觀可以感受的東西,學生往往都反映“很抽象,很枯燥,很難學”。但是這些學科又都是基礎-臨床過渡課程,不打牢這些基礎,隨后開設的臨床專業課程將是空中樓閣,因此,如何讓學生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中掌握并能在今后的繼續學習中熟練地應用這些知識,是值得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2.1非形態學科的大課教學非形態學科令學生最頭痛的地方就是闡述機理,無論是生理學上的生物電的產生機理,還是分子生物學的細胞信號轉導途徑,都是可以學到讓人“feelsick”。講授這些知識的多是專家,他們本身在這些領域已經有了很深的造詣,也許是不屑于對這些基礎的理論深入探究,也許是他們自己已經理解得很透徹,但是無法將合適的信息傳輸給我們,于是造成惡性循環:老師講得力不從心,學生也聽得怨聲載道。因此只要處理好這個矛盾,非形態學科的學習將不再成為學生的噩夢。筆者認為,不能迷信老教授、老專家,應該大膽啟用年青教師,承認教育難點的難度,并且報著一種探討的態度和學生一起來看待難題。老師方面,課前應該把下次課要講解的重點難點告之學生,有條件的盡量出書面的材料,對課中將出現的一些專業名詞(包括英文、縮寫),應該概括總結出來,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那些就是常識,學生不知道就是他自己的責任,任何一個初學者都經歷著這樣一個從無到有、從粗到細的熟悉過程。在課上,可以先告訴學生本次課的要點,給出一個清晰的思路,可以考慮先講解重點難點,而不是依循教材編寫的順序;或者根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情況,把重難點分散到課時的適當時候講解。在下課前,給出一個小結,讓學生明白已經學習的哪些是重點,把學生從對含混不清的教學大綱的糾纏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去掌握真正重要的知識。在教學技術的應用方面,可以嘗試著利用動畫的方式來表現一些機理過程,或者引導學生用一種聯想記憶的方法,把晦澀的知識點與直觀通俗事物聯系起來,加深印象。學生方面,除了做好預習、復習、上課認真聽取老師講解和作好筆記以外,可以通過易位式教學與老師互動,更可以大膽地設想,學生能不能通過諸如戲劇演出的方式體會一些生理生化過程,也許聽起來太幼稚,但是寓教于樂也不失為一種創造雙贏的好辦法。
2.2非形態學科的實驗課教學非形態學科可以說是一個整體,各方面的知識都有融會貫通,因此其實驗課的設置,也應該充分考慮到這個綜合因素。比如在復制一個失血性休克的模型時,就要應用到病理生理學、生理學、藥理學的相關知識。我校在這方面采取的是在學習了一定相關的理論知識后,開設機能學實驗課,既綜合了所學相關學科知識,又節約了經費,可謂是一舉兩得。當然,學生在機能實驗課上是對基本功的操練,真正要培養醫學生的創新意識,則要通過設計性實驗的開展。
3基礎醫學生參與教學過程
由于基礎醫學生以后的一個就業方向是從事高等醫學院的教育工作,所以當完成一定基礎的生物醫學課程后,學生可以嘗試進行易位教學,即選擇個人感興趣的學科、章節,幾人一個小組,明確分工,推舉發言人在全班進行演講。每個同學都可以提出疑問、參與討論或補充不足和遺漏。如《免疫學新進展》的學習就進行了這種易位教學的嘗試:全班分成十個組,挑選教材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搜尋素材,制作PPT,試著像老師那樣給全班同學講授該章節的知識點,聽講的同學就其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由講解的小組或者老師輔助回答,實在不能立即回答的就通過下去進一步查閱資料然后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另一種形式就是開展“journalclub”,即各小組選擇感興趣的中文或者英文專業文獻,將其研究對象、試驗方法等整理介紹給其他同學,通過這種討論學習可以了解某個專業的最新進展以及常用的實驗技術。還有一種師生互動的方式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PBL通常是由老師提出的對某個專業領域新進展的思考或臨床的病案討論開始,先將要討論問題大聲朗讀,在確信大家都掌握足夠多的信息后開始第一次討論,以弄清所需討論問題的涵義,然后各小組下去收集整理資料,進行一個階段的自學(自學的基本資源有:教材、相關論文、專家、計算機系統、模型和相關講座、實驗室),之后開始第二次的討論,仍以問題開始,逐項評判最初的解釋或假設,闡明以前的正確部分,合成新的知識。PBL的優點在于:在有上下聯系的情況下學習,容易記憶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可以讓學生跨專業、跨學科吸收新知識;學生可以在課程設計宗旨范疇內能自行制定學習目標,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訓練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著重培養護生臨床工作能力的課程。通常《內科護理學》都安排在學生臨床實習的前一學年學習。作為一名內科護理學教師,應該盡力克服難題,努力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在和諧、自然、貼近臨床工作實際的良好教育氣氛中進行,以有利于學生充實專業知識,發展職業能力。
1.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1.1教學設計難。
內科護理學涉及范圍廣,基礎知識多,幾乎涉及所有的醫學基礎課,主要有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如肝性腦病病人的護理一節,是在完成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礎課之后研究疾病過程中功能和代謝的動態變化,從而揭示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規律,為臨床課學習提供理論基礎。因此,必須充分利用已學過的生理、生化及病理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研究疾病狀態下的機體功能和代謝的改變。同時,根據目標化教學要求,準確把握課程內容的重點。最終使學生既能熟悉和了解疾病,又能正確運用護理程序實施該病的護理(包括正確的護理評估,準確的護理診斷,確切的護理目標及相應的護理措施)。這就給教案的書寫和課程內容的設計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1.2知識講授難。
患病機體表現出的功能和代謝的變化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分別用解剖、生理或生化分散的知識來認識疾病,而必須將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內科疾病本身臨床表現的直觀性強,教師并非能通過語言、動作形象生動地把各種癥狀和體征展現在學生面前,這就要求教師牢固掌握多學科的知識,在講授中抓住側重點,運用各種講課技巧正確地引導學生,把各科知識靈活地結合起來。
1.3學生理解難。
內科護理學主要從理論上分析病因、發病機理和臨床病理,內容較抽象,再加上部分學生對第一年學過的基礎醫學課程(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已經淡忘,對臨床醫學及今后工作上的密切關系缺乏認識,使所學的知識出現脫節現象,對于疾病也不能做到全面透徹的了解。例如在講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一章時,講述到血液動力學改變的問題,涉及解剖學的心臟各腔、各瓣膜的正常形態和心臟的血液循環、生理學的心動周期和正常心臟泵血過程,內容多且抽象,從而形成學生理解難的問題,因而降低學習興趣。
2.對策
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以上問題,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我嘗試了以下解決方法,使學生學習內科護理學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2.1做好課前準備。
首先,熟悉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教學中的指導性文件,課本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所以在講授內科護理學前要重點精讀并熟悉教材中的重點掌握內容。其次,認真書寫教案,精心制作課件。對每節課的不同內容都應遵循大綱的要求,作出詳細的教學設計,抓住教材內容和教學中的關鍵問題,尋找出重點和難點。同時結合難點的講授內容,對涉及的其它學科的內容進行充分備課,使之有機地結合起來。如講“循環系統疾病護理”中要求描述本系統常見疾病的癥狀及護理,在講授前,首先應與學生一起回顧與本課有聯系的解剖生理等有關內容,通過教學課件中一些生動的解剖圖片、簡易的機制圖體現出來,再進行教學目標的分解,如常見癥狀心源性呼吸困難的常見病因是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從生理、病理及臨床表現具體分析,把癥狀的護理作為重點詳細講授,注重與臨床緊密聯系,為以后循環系統各個疾病的護理打好基礎。
2.2把握學生程度。
從實際教學出發,了解學生,掌握實際情況,做到有的放矢,是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護校的學生既有單招錄取的學生,又有高中畢業的學生,前者僅接受過中專教育,人文知識基礎較差,但是她們在中專階段曾系統地學習過《內科護理學》,后者接受過高中教育,人文知識有一定底子,但對專業知識的了解不如前者。因此,在開課前,教師首先要了解所教學生的文化程度及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必要時進行一次醫學基礎知識摸底考試。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因人施教。通過教學實踐,各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能觸類旁通,從而激其情,發其智,增其識,會其能。
2.3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2.1病例引導式教學:在每個系統疾病的講解中,都由一個病例引入,教學內容包括疾病概要、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等,先導入病例,再設置問題,使學生如同面對病人,談其診斷、治療,追其病因、誘因,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和健康教育指導,例如,講授“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護理”一節時,先介紹實例:患者,男,45歲,原有慢性、反復發作性、節律性腹部疼痛的病史,發作與飲食、季節有明顯的關系。某次出差途中飲啤酒后突然出現劇烈腹痛、腹肌緊張等表現,引導學生思考該患者是什么情況?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所需講授的消化性潰瘍的內容。使學生從觀眾、聽眾的角度,轉變到了責任護士的角度,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2.2.2角色扮演式教學:由于現行的教育體制及實際存在的困難,《內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在每次理論課后都有臨床實踐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應用角色扮演能有效彌補這一缺憾。在教學中,對于患者資料的收集、操作的解釋、健康教育等,都可以設計特定的場所,為學生創設臨床護理工作的情境,兩人一組,分別表演護士和病人,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在講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時,創設慢阻肺患者因咳嗽、呼吸困難就診的情境,在表演中不僅使學生聯系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知識和護理要點,還增加了學生的教學參與率,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拉近了與臨床的距離,無形中進行了職業素質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貼近臨床護理工作,避免學生進入臨床時的“純理論狀態”,以盡快適應醫院工作。
2.2.3總結歸納式教學:要善于總結歸納,運用有利于學生記憶的方法講授,把容易混淆的、難以記憶的內容,按發展先后或內在聯系串聯起來。例如,在講到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措施時,可將“促進排痰”的措施總結為“咳、拍、濕、引、吸”五個字,學生將這五個字記住了,就能說出完整的措施:有效咳嗽、拍背與胸壁震蕩、濕化呼吸道、引流、機械吸痰。肝硬化腹水的護理可以用口訣的方式讓學生記憶,“半臥位限水鈉、定期測量腹圍和體重,利尿注意電解質,穿刺放液輸蛋白,速度和量要控制”。簡單明了,便于學生記憶。
2.2.4簡易繪圖式教學:在板書中加入一些簡易圖,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化、清晰化。如在講解“感覺障礙的六種類型”時,分別畫六個人形圖案,將每種類型對應的感覺障礙的部位涂黑,學生就可一目了然地了解不同類型感覺障礙分布范圍的特征。在講解“引流護理”時,通過患者示意圖,學生能明確引流的目的與方法。
2.2.5情感激勵式教學:為了激發課堂教學活力,使學生自愿學習、樂于參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采取一些情感激勵,對學生表示肯定與贊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當一名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時,有些緊張,結束后,我點評道:“這名責任護士很稱職,為患者講解得既詳細又明白,其他責任護士要爭取做得更好啊!”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使學生體會到了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內科護理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它的教學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日后的臨床實習和就業。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善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貼近臨床實際,促進知識遷移。
參考文獻:
[1]施麗華.評判性思維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5,(12):1743.
[2]賈小瑩.淺析《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方法.北京衛生學校護理學科(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