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1 17:32: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幼兒園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公德意識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也是當今社會關注的焦點。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公德意識的培養不容忽視。3—6歲是幼兒心理成長、人格塑造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養成的內在態度、自我概念、性格習慣,會對幼兒今后的發展帶來及其重要的影響。我深刻認識到,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公德教育刻不容緩。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剛剛萌芽,他們還不能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觀念。《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注意潛移默化的影響,并慣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因此我將社會公德教育貫穿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貫穿在幼兒游戲、學習和同伴交往的方方面面。
由于兒童的年齡尚小,缺乏生活體驗,自制能力弱,行為表現不穩定,對是非善惡的分辨還比較模糊,對道德的認識還很膚淺,對抽象的道德概念難以掌握;但他們對于兒歌、故事等文學作品興趣濃厚。因此我們幼兒教師可以通過文學作品來描述人物的行為、營造生活情景;鼓勵幼兒針對這些表現,討論行為的對與錯、好與壞;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正確的行為。如:兒歌《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提到“幫弟弟扣紐扣,給妹妹講故事,幫爸爸拖地板、幫媽媽倒杯水、幫老師擦桌子、幫阿姨剝豆子”等,明確了小朋友們的行為,為幼兒的表現做了很好的指導。又如,故事《孔融讓梨》,在簡單地故事語言中引出深刻的哲理,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與人分享,愿意把好的東西先讓給別人,幫助幼兒消除自我中心的意識。
幼兒具有很強的觀察、模仿能力,模仿是幼兒學習分享行為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幼兒園,教師是幼兒的重要模仿對象,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幼兒的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時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則,保持言行舉止的得當,使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
1、舉辦美德知識專題講座。邀請專家來園作有關家庭美德建設方面的講座。使其認識到家庭美德建設的重要性,了解家庭美德建設的內容,理解家庭美德建設的內涵和外延,增強家庭美德建設的意識和自覺性。講座后再與家長做進一步的溝通,幫助其進一步認識到家庭美德建設的重要性,讓家長意識到家長在家庭美德建設中的榜樣作用,以期轉變有的家長言行粗魯,不重視文明舉止行為,讓家長自覺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
2、充分利用家教宣傳欄進行家教知識的宣傳。結合家庭美德建設的內容、典型事例,適時推出每期的家教宣傳欄,使宣傳欄成為家庭美德建設的重要陣地。
3、加強集中學習,使家長能夠較為系統地接受家庭教育培訓。把家庭美德教育納入家長學校的必修課程,結合省編家長學校教材,定期開展活動,使更多的家庭能夠了解相關的教育法律法規,明確家庭美德的重要性,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自身言行,合理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4、不定期的推出重點討論話題。針對家庭美德建設中存在的普遍誤區,及時推出討論話題,讓家長帶著自己的美德建設心得和困惑參加,在討論中明確事理,在經驗交流中,學人之長,糾正錯誤做法。
理解源自于溝通,溝通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家長與教師、家庭與幼兒園相互了解,相互支持。
1、在原有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間隙、上門家訪、電話家訪、家園聯系冊等溝通方式的基礎上,積極建立完善網絡溝通渠道,建立了家長委員會工作群、各班建立了qq群,建立了幼兒園網站,通過這些有效的溝通渠道,家園共同探討培養孩子傳統美德的必要性和方法,讓教師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情況,清楚家教方式和家長的教養態度;讓家長了解掌握幼兒在園表現,雙方對幼兒的情況都心中有數,消除誤解,達成教育一致。
2、辦好家園通訊,為家長及時提供信息,輸送養料。與移動公司合辦的家校通使與家長的溝通變得更加快捷,通過家園通訊向家長宣傳相關的法律知識、先進的家教理念以及幼兒園新風尚等,以此逐漸滲透正確的教育觀念,提升家長的整體素質,尋求家長教育觀念和幼兒園教育觀念的協同發展,有效避免教育觀念的分歧,更好地形成家園合力。
(一)家庭互助,榜樣示范
1、發揮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榜樣作用。開展家長工作時往往都是老師講,家長被動的接受,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互動。老師既不是家庭教育的權威,也不可能了解所有家庭的特性。所以,開展家長工作時,應該避免老師一言堂的做法,引導家長積極參與。而且說服教育的效果,遠不如現身說法更深入人心。定期召開家長經驗交流會,在家長中樹立典型,成立優秀家長講師團,讓家長來引領家長、幫助家長,鼓勵家長把自己的好經驗、好做法講出來,發揮家長互相學習、相互影響、共同提高的作用,也幫助家長及時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教訓。
2、 發揮家長對幼兒的榜樣作用。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良品質正是在家長的嬌縱下形成的,可以說家長的模范作用不容忽視,有些家長行為不文明,對家中的老人不夠尊重,不孝敬,,在一定程度上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還能指望日后孩子能孝敬你?!要想孩子做的好,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
(二)利用文學作品,學做道德典范
1、充分挖掘利用傳統美德故事。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傳統美德故事、傳說、兒歌等文學作品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之一,孔融三歲讓梨、司馬光砸缸救小伙伴等等,都是老幼耳熟能詳的經典教材,通過這些教材的挖掘利用,促進家庭美德建設。例如:開展尊老敬老美德教育,要求家長和幼兒共同搜集有關尊老敬老的故事,一來可以讓幼兒在搜集的過程中學習古人的敬老美德,二來也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突破現有資源的局限性,讓更多幼兒分享古代尊老敬老故事的精華。通過搜集故事,一些典型的教育小故事也讓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歷史上許許多多展現美德、令人感動的小故事,件件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也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從偉人、名人身上,我們不難看出正是他們以及許許多多平凡人的閃耀著美德之光的平凡小事,匯集成了傳承中華美德的巨大洪流。
2、鼓勵幼兒創編美德故事、兒歌。要求幼兒和家長一起嘗試創編有關文
明美德的故事、兒歌,小朋友和家長也都樂此不疲,相繼創作出了許多有趣又有意義的兒歌。例如家長和孩子一起創編的《回家歌》:媽媽下班回到家,
進家門,問聲好,
拿拖鞋,歇歇腳,
搬椅子,快坐下,
端水杯,把水倒,
媽媽媽媽辛苦了!
通過創編,瑯瑯上口的兒歌不僅讓幼兒在傳誦的同時深受教育,也激發了大家的文學創造力,增強了家庭成員的文學修養。
1、開展書香型家庭評比活動。重視書香型家庭建設,每學期開展一次書香型家庭評比活動,倡導大家多讀書,讀好書。在全園開展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長》讀書交流活動,鼓勵教師和家長之間互相推薦好的篇目進行分享閱讀,促進教師和家長共同提高。“倡議每個家庭讀一本美德故事書,講一個美德故事,每天做一件文明美德事”的三個一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大家的家庭美德建設意識明顯增強,幼兒的文明禮貌行為得到更充分的展現。
游戲教學就是以游戲的形式,使幼兒在學習中,在無比的興奮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癮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教材中的內容和他們必須掌握的知識。玩是孩子的天性,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更有利于帶動孩子學習的興趣。通過設定游戲的相關場景與氛圍,讓孩子在一種比較輕松的環境下學習,有利于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比如,教師可設置捉迷藏游戲。假設這個班級有8個小朋友和2個教師,首先將這8個小朋友分成兩組,分別由兩個教師帶領著兩組小朋友,一組教師掩護小朋友完成隱藏的任務,另一組教師引導小朋友轉過身不能偷看,直到那一組的小朋友全部藏好。其次,一組教師將藏在門后的小朋友掩護好后守在門口,等另一組的小朋友意識到同伴在門后的時候,要想讓教師開門,這時就可以讓小朋友與教師進行成語接龍的比賽,接下成語才能進去找。這樣整個過程完成后,兩組的角色互換可以再比賽一次,這樣不僅讓孩子體驗到了游戲的樂趣,也讓孩子輕輕松松地將記過的成語展現了出來,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
(二)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在“用”中學,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在一定的情境設置中,教師給幼兒設置一定量的任務,使得幼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學習的能力。但在幼兒的實際教學中,總會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使得一些情境無法正常表現出來,這就需要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情境的轉移,從而在聲影結合的情境中來吸引孩子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比如,教師設定的教學情境是下雨天,要求孩子將摔倒在地的人送往醫院,則可以借助電腦將下雨時的雷聲和雨聲播放出來。這種情境下,孩子更能感受到受傷人那種渴望別人伸出援手的迫切。在此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與評價,從而提升孩子們的積極性。
(三)競猜拓展
競猜拓展是在比賽條件下,按統一的比賽規則和以最大強度來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法,具有鮮明的競爭性,富于競爭性質,使幼兒在緊張狀態下,精神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地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從而促進幼兒全面提高。競猜拓展是要求教師可以將情境設定為不同小組之間的比賽的形式。孩子的好勝心都是比較強的,這樣的學習活動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與決心。比如,在學習認識顏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顏色代表幾個不同的小組,然后讓每組的幼兒說出自己代表的顏色的東西,使他們將顏色與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物品相聯系,從而完成對知識的掌握。孩子通過競猜情境的學習,有利于培養競爭意識與集體意識,從而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將生活的情景進行模擬再現的一種教學方式。角色扮演模式的學習屬于情境學習,幼兒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來體驗、思考,從而構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識并培養生活必備的能力。它是一種以發展幼兒為本,把創新精神的培養置于最重要地位的學習方式,整個教學過程始終滲透著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體現教師的主導,幼兒的主體地位。它要求教師創設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和諧的教學氣氛,把教師對幼兒的滿腔熱情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控制與設計中,以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有助于增強幼兒的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探究創新能力,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對于孩子來說,角色扮演是他們很喜歡的一種娛樂方式,比如小孩子經常玩的“過家家”游戲。因此,教師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教學,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某一段,然后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教師對于孩子扮演的情況給予一定的評價,給表現好的一定的獎勵,以激勵他們的積極性。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維持好課堂的紀律,控制好整個課堂的氛圍。這個過程的學習,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
(五)看圖說話
圖片是用來說明某一事物的圖畫、照片、拓片的統稱。圖片作為一個啟發孩子大腦、發揮孩子豐富想象力的教育用具,可以廣泛地用在幼兒園教學中。比如,課堂上,教師拿了一張幼兒沒有見過的《小雞和小鴨》的圖片,提問:“圖片上畫的是什么?”在幼兒給予回答后,讓幼兒以此組織語言編故事,鍛煉幼兒的想象能力。教師對幼兒編的故事進行評價,然后自己也可以做一個示范,但不能要求幼兒把教師的作為唯一的答案,要保障幼兒充足的自由空間。幼兒通過對看圖說話,不僅能提高語言組織能力,而且還能提升想象力與創造力。
二、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原因分析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既有教育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社會因素的原因;既有幼兒園、教師的原因,也有家長的原因。
(一)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1979年,在全國托幼工作會議的《工作紀要》中就明確提出“要防止和克服嬰幼兒教育小學化和成人化”。可見“小學化”傾向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國的幼兒教育中了。應試教育形成了以知識評價為主的考試制度和升學制度,并不斷趨于低齡化,致使幼兒園和家長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幼兒的發展。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幼兒入小學要參加小學入學考試。基于這樣的現實情況,幼兒園教育從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的辦園目標轉移成灌輸統一的知識內容,訓練特定技能技巧,為小學入學考試做準備的機構。現在整個教育系統演變成一種層級式的包圍現狀:入幼兒園是為了入好的小學做準備,入小學是為了能入好的中學……隨之而來的是幼兒園學習小學的內容,為小學入學考試做準備;小學圍繞著小升初考試轉……高中圍繞高考做準備,為了考取一所好的大學,更長遠的是為了拿一個好的文憑找一份好的工作。
(二)家長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為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眾多家長在錯誤的教育觀念指導下,開始對自己的子女進行超前教育。在知識、技能的學習中,語言、數學的發展可以進行外顯的展示,加上家長的攀比心理,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提供了環境。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家長在對幼兒教育重視的同時,將全部關注都集中在了僅有的一兩個子女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顧幼兒身心發展實際,強制地學習多種知識和技能,企圖培養出“神童“”數學家“”音樂家”。家長并沒有注意到,社會輿論對于“神童”的宣傳,也只停留在數數和識字量的維度上。由于沒有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評價觀指導,一位家長說道:“這家幼兒園挺好的,老師天天教孩子認字、算術,不像別的地方只領孩子玩。”山西省的一項調查顯示,90%以上的家長希望孩子到幼兒園“多學些知識”。為迎合家長的這種觀念,很多幼兒園不得不開設多種知識技能性的特色教學課程。可見,家長的傳統教育觀念以及功利心態嚴重束縛了幼兒教育健康良好的發展,遏制了幼兒身心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三)幼兒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低我國幼兒教師待遇差、流動性強,幼兒教師短缺的問題一直存在。《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中小學富余教師經培訓合格后可轉入學前教育。”但很多轉崗教師培訓并沒有達到專業的合格標準,或是其原本的教育教學觀念已根深蒂固,已非培訓所能改變。這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仍舊采用原來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大大降低了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據研究者調查顯示,職前幼兒教師的學歷主要是以幼師中專為主,193人中有63.2%是幼師中專學歷。絕大多數教師是通過職后教育實現學歷層次的提升。調查中發現有81.14%教師通過在職學習提升到了專科或本科的學歷。受我國幼兒教師職前學歷的影響,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素質普遍不高,職后培訓的機會和效果微弱,教師專業發展緩慢停滯,整體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低也是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改進策略
針對“小學化”傾向的現狀,在剖析其原因的基礎上探尋去“小學化”傾向的有效策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結合當前社會發展背景及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共同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一)加強教育行政部門對學前教育的政策監管自2010年以來,針對學前教育在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結構轉型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國家先后于2010年頒布了《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1年頒布了《教育部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2012年頒布了《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學前教育進行政策宏觀調控和指導。在此基礎上,針對去“小學化”傾向,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嚴把幼兒園準入關口,制定嚴格的幼兒園準入標準,從入口上保證幼兒園的辦園質量。另外,各教育行政部門還應加強幼兒園年檢制度,對幼兒園的硬件設施、安全保障、課程設計、教學方法、保教制度等方面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不足之處、不規范之處給予及時糾正和整改。教育部門還應該將目光投向小學入學考試,堅決取消小學入學考試,減少應試教育在幼兒園中的影響。
(二)引導家長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家園共建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于幼兒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家長作為幼兒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學習科學保教的方法,避免盲目追隨社會商業性輿論的潮流,過早、過多地灌輸幼兒知識內容。家長應與幼兒園密切配合,主動積極參與到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促進親子感情,學習科學育兒方法。幼兒園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促進與家長的聯系和溝通,如傍晚幼兒離園前開展簡短的家長溝通會、組織家長代表形成家長委員會定期與幼兒園討論教育教學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每學期教師家訪活動、家長QQ群、家長開放日、多種形式的講座及親子游戲等來促進家長和幼兒園形成教育合力。
二、幼兒園方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幼兒興趣班并不是基于自己的興趣之上,而是基于家長的強烈需求,才使幼兒界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辦得紅紅火火。據最新調查顯示,幼兒園里只有9.3%的幼兒沒有報任何園里或園外興趣班,多達90.7%的幼兒至少參加了一個興趣班,在這其中有57.7%的幼兒至少參加了兩個興趣班,更有甚者,31.3%的幼兒至少參加了三個興趣班,甚至于還有11%或更多幼兒報了四個或四個以上的興趣班。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看到,各地幼兒園和少年宮都開設了各類豐富多彩的興趣班,如二胡班、鋼琴班、游泳班、畫畫班、唱歌跳舞培訓班等,更多的還有為了幼小銜接而開設的語文班、數學班等。由此可見,幼兒園開設的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為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提供了良好的溫床,成為推動幼兒教育小學化的重要因素。
三、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措施
要想糾正和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就應該踐行素質教育的幼兒教育理念,遵循幼兒教育規律,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回歸幼兒教育本位,正確銜接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拔苗助長的道理大家都懂,急功急利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幼兒教育,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尊重他們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尊重他們的能力和個性,而不能把他們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強加給他們;我們應該遵循兒童正常的身心發展規律,幼兒階段的主要特征是活潑好動,好奇好問,思維形象具體,個性初步形成……因此,適宜的幼兒教育任務、內容和方法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確定;我們還應當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正確的渠道進行幼小銜接教育。
在教學安排上應當是安全教育、智力開發和心理輔導。但是現在許多幼兒園急切的滿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將教學力度著重的放在智力教學上而忽視了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這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在學前教育中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據調查,現在很多幼兒園一個學期只會進行三次左右的安全教育,而且開展的很片面,只涉及到常見的問題,教師沒有用心教,幼兒也沒有認真聽,有“走過場”的嫌疑。更是有幼兒園直接將安全教育從教學日程中刪除,只對幼兒進行智力開發。這些口頭話的教學使幼兒真正面對這些情況時,根本就不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更別說沒有進行過安全教育的幼兒了。所以,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們首先要明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對于開展學前安全教育要做好規劃,有的放矢,對于幼兒要三令五申,多次開展安全教育,只有經過反復提醒,幼兒才能具備一定的安全常識。
(二)缺乏心理輔導
筆者之所以認為學前教育應當將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是因為安全教育保障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然而心理輔導也是學前教育中的一個重點內容。當幼兒擁有了一個正確的“三觀”和良好的心理狀態以后,才能對事物有初級辨別是非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要取決與心理輔導。現階段許多幼兒園并沒有開展心理輔導的課程,認為幼兒不需要心理輔導。導致幼兒在憋悶、失落或者想不明白問題時沒有人及時進行疏導,造成了幼兒心理上的缺失,為他日后的發展制造了不良契機。設想一下,如果在一次活動中,本來有能力第一的小孩,因為其他的客觀原因最終導致沒有獲獎,這對于幼兒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這時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心理輔導,那么幼兒很可能因為這件事對以后的比賽都失去信心,甚至會發生碰到比賽就退縮的狀況。對于那么小的孩子,以后的路還那么長,在幼兒時期就造成了退縮、膽怯的心理,這是家庭、社會都不愿看到的現象。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及時的安慰他,告訴他:“日后還有機會,你依然可以獲獎”。想要從本質上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長期的對幼兒進行心理輔導,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摸清他們的心理狀態,也方便其他教學的開展。
(三)教育形式較陳舊
新穎的教育形式,對于幼兒這種好奇心強的人群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目前來說,筆者調查的幼兒園中多數都是沿用老舊的教育形式,幼兒興趣不大,教學效果不好。這就需要幼兒園在新時代的環境下,編寫出新的教育形式,各個教師根據班上幼兒的情況可以進行針對性教育,因材施教的觀念要從幼兒園開始。
數學學習既抽象又枯燥,使幼兒很難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基于此,筆者嘗試將數學教學游戲化,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幼兒眼中充滿了樂趣,枯燥的練習也因游戲的介入變得形象、有趣。
一、使數學游戲化
生活活動在幼兒活動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因此,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真實的生活情境變成幼兒感興趣的具體事物。細心的教師會發現,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情境對幼兒數學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正是這些經常的、重復出現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對幼兒數學學習產生著不斷積累的作用和影響。教師只要科學、合理地利用好生活中的情境,就可以引導幼兒很好地進行感知和體驗。例如,幼兒園每天都有加餐,食堂阿姨每天會為幼兒提供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餅干,幼兒對形狀大小不同的餅干充滿了興趣,個別幼兒會不經意地喊出:今天的餅干是方的;今天的餅干是圓的。筆者發現這一現象后,特意在幼兒吃餅干之前加了“說一說”“比一比”的環節,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拿到的餅干是什么形狀的,讓拿著相同形狀餅干的幼兒比一比餅干的大小,將形狀、大小這些數學知識,隨機滲透在生活活動中。同時,為了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形狀的認識,筆者隨機引導幼兒多動腦筋,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的餅干變成其他形狀。幼兒一聽都特別開心,他們有的把餅干變成圓形,有的把餅干變成長方形,還有的把餅干變成心形,玩得不亦樂乎。在把餅干變形的過程中,幼兒還相互指導、相互學習。筆者只是利用幼兒吃餅干這一生活環節,就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熟練地掌握了數學中形狀和大小的相關知識,這樣不僅減少了浪費,還鞏固了幼兒對圖形的認識。又如,在每天玩具時間結束后,筆者增加了“送玩具寶寶回家”的教學環節,讓幼兒自己將積木、毛絨玩具、串珠、插片等送到不同的玩具箱里,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簡單的整理。另外,筆者在每天戶外活動時,注意讓幼兒觀察各種物體的形狀。有的房子的門和窗是長方形的;有的房頂是三角形的;有的樹干是圓柱體;有的樹葉是三角形的;有的花瓣是扇形的等,這樣既能教會幼兒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又能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各種圖形。總之,幼兒生活活動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只要教師科學、合理地利用好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幼兒就可以在生活中主動建構數學概念,獲得豐富的數學經驗。
二、提供豐富材料
材料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媒介,它承載著數學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提供的材料不但要形象、直觀、具體,還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例如,筆者為小班幼兒提供了各種顏色、形狀、大小的串珠和漂亮的繩子,讓幼兒為自己或者媽媽制作漂亮的項鏈。幼兒串得非常開心,在滿足自己串珠體驗的同時,又發展了自己的手眼協調能力。幼兒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后,開始探索按顏色、形狀、大小,不同分類穿在繩子上,分類排序的數學知識就在游戲中不知不覺滲透進去。幼兒對插片比較感興趣,因此筆者為幼兒選了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插片,還特意選擇了標記數字的插片。幼兒在玩插片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想象力,拼出了各種圖形。有的幼兒按照一定規律的形狀進行拼插;有的幼兒按照一定顏色進行拼插;還有的幼兒按照數字大小進行拼插。小小的插片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還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掌握了按規律排序與數的相關知識。
三、創設教學環境
幼兒的生活離不開與他息息相關的環境,創設一個可以和幼兒互動的主題墻飾環境,可以起到提升幼兒學習積極性的效果。例如,筆者在班級走廊墻上布置了一面游戲墻,并在墻上粘貼了大小不同的插片松樹。在玩插片時,筆者引導幼兒說出哪棵樹大、哪棵樹小,誰排在前面、誰排在后面,感知大小和數量關系,學會排序。夏天,筆者布置了漂亮的花衣裙,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圖形的小貼片,并在旁邊貼上幾張物體排列的模式圖樣,讓幼兒按照圖樣把貼片貼在花衣裙上,同時還鼓勵幼兒想象不同的樣式來貼,看誰把花衣裙打扮得最漂亮。幼兒貼出的樣式很多,有的把各種顏色的小花按一定規律排序;有的把不同形狀的圖形按一定規律排序……看著這些作品,筆者為幼兒歡呼:能做出這么漂亮的花衣裙,你們真是太棒了!幼兒在與墻飾的互動中,既鍛煉了手部動作的靈活性,又掌握了與按規律排序的相關數學知識。
四、設計數學游戲
二、利用教具創設語言環境
語言的重要作用是交流,所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是關鍵,特別是鼓勵幼兒在實際生活中主動表達、主動交流的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在語言課堂中,教具的選擇從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學內容的情況出發,從教師自身的水平出發、選擇對幼兒交流活動更加有效的教具。讓幼兒們參與語言角環境當中來,引發幼兒的情意沖動,教師用熱枕的、親切的話語和幼兒進行交談,引導幼兒主動表達,鼓勵他們用語言描述,鼓勵小朋友之間互相溝通,講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教師通過教具創設一個將活動內容中的經驗與幼兒生活經驗相結合起來的機會,幼兒們就會特別激動,在不停地和伙伴交流,幼兒不僅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而且還為擴展想象和語言表達打下了基礎。
三、利用教具培養語言能力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結合幼兒生活經驗開展相應的活動是所目前倡導的一種教育模式,圍繞生活設計真實的學習環境,使幼兒在真實的情景中展開學習任務,并使他們帶著真實的任務進行學習,通過教具創設的活動情境,能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活動與思維的“內驅力”,激發幼兒的求知興趣,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是教具使用的根本目的。在一些童話故事的學習和描述中,利用教具來創設童話的故事情境,為孩子們扮演故事劫色制作一些相應的教具,有利于孩子語言能力的激發,例如《龜兔賽跑》《小紅帽》中通過動物面具,引導孩子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復述旁白,幼兒表演對話,將故事中情節地展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依據自己的深刻感受和以往的生活體驗,形象地再現和刻畫了作品人物。幼兒一般都能在無拘無束、大膽創造中完成對作品的復述。
四、利用教具激發語言交流
(1)結合主題活動定期展示有特色的藝術作品。例如本月我們班的主題活動是“傘花朵朵開”,其中有個環節就是《彩繪傘面》,讓幼兒在傘面上面進行繪畫和創作,用廣告顏料讓幼兒在傘上進行繪畫,出示多把已經繪畫完成的傘,請幼兒來欣賞這些傘,讓幼兒觀察這些傘面構圖的特點,啟發幼兒商量討論:我們要如何共同制作彩繪傘?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人多傘少的問題?幾個人一起合作,怎樣才能讓傘的畫面一致漂亮呢?每組幼兒商量出一個“工作計劃”:傘面什么地方要畫什么?誰負責畫那個部分?畫什么內容?如:語言組的幼兒商量著畫海底世界,6個傘面,正好一人畫一個面,他們商量著要畫一個大大的鯊魚,有尖尖的牙齒這樣需要畫兩個傘面,就需要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其他四個小朋友就畫小魚和水母,還有珊瑚和水草。綜合區的幼兒拿到了一把藍色底的雨傘,他們就商量畫白云、小鳥,還有很多彩色的氣球。
(2)隨處展示孩子的作品。班上每周有兩節美術課和兩次區域活動,在我班的走廊、美工區到處懸掛張貼孩子的作品,孩子們欣賞著同伴的作品,感受稚拙的畫法、夸張的形象、濃烈的色彩和大膽的想象,不斷地產生共鳴,激發新的創作激情。如:在我們班主題活動《最棒的我》中有節美工活動《表情變變變》,通過這節課我延伸到了區域活動《人物頭像粘貼》,利用廢舊的紙盒和各種彩色紙來進行人物頭像的粘貼。我們班的郭承澤小朋友就把眉毛剪得又粗又直,眼睛一邊是方形,一邊是同心圓圈。鼻子是用紙盒的邊角剪成的一個三角形,很有立體感。嘴吧貼成一個正方形,還有很多牙齒。我看到后馬上問澤澤你做的這個表情是什么啊?澤澤說我做的是一個會修理汽車的機器人。當其他幼兒看到后,也馬上說教師我做的也是個機器人,他可以幫媽媽干活的!其他活動區域的幼兒看到后,馬上跑過來問,這是什么啊?郭承澤很驕傲地說這是我做的會修機器的機器人,其他小朋友馬上也獲得了類似的靈感!還有面墻展示了幼兒的繪畫作品,每次幼兒完成作品后,我們都會讓幼兒把作品展示到自己的畫袋里面,幼兒就會一起說說自己畫的是什么。記得有節課是畫出四季常青的樹,旭升小朋友向其他幼兒介紹自己畫的樹是一棵圣誕樹,上面掛了很多的彩燈,樹下放了很多的禮物,天空還下了雪。國賢小朋友看到后說我也畫了很多的雪花,我畫的是冬天的樹。這時憶宣小朋友說我也要加上雪花,我過年回爺爺家就可以看到雪了。
(3)經常播放一些優美的音樂陶冶孩子的情操,豐富藝術想象。孩子天生是個音樂愛好者。無論是幾個月還是幾歲的孩子,只要聽到優美歡快的音樂,就會情不自禁地面露喜色,或搖頭晃腦,或載歌載舞。音樂和美術是分不開的,一個是聽覺藝術,一個是視覺藝術,它們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經常聽音樂也能豐富孩子的藝術想象。如:中班《線的訓練》美術活動中要求幼兒用流動的線來作畫。這樣可以提高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拓寬兒童的思路。通過音樂可以從另一側面進一步消除幼兒對繪畫的緊張感。活動重點:線條的變化。活動難點:線條的粗細、疏密的變化和組織。活動過程:玩彩帶,讓幼兒觀察彩帶舞動的變化,讓幼兒對線有初步的認識。欣賞紅綢舞、體操、棒操、圓環操等與線條相關的舞蹈。邊放音樂邊用語言描述,啟發兒童回憶生活中常見的線條,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線條畫。如浪花(弧線)、流水(波浪線)、雨水(豎線、斜線)、折線(山峰、峽谷)、花朵(同心螺旋線)、毛毛蟲(螺旋線)等。邊描述過程,邊在黑板上記錄這些線條。
2.選擇有情趣的活動內容和形式。課題的選擇符合孩子的需要和興趣,只要是來自孩子的生活、經驗的東西,都是孩子喜歡的,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可以說是有情趣的。有種材料叫毛根,它在幼兒的手中能變化成不同的造型,這讓我也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就創設了一節美術課《千奇百態的人》。在上這節手工課之前,我先帶幼兒參觀了幼兒園的運動標志墻,讓幼兒觀察這些運動造型是什么運動的動作,并讓幼兒來描述和示范這個動作。在幼兒描述動作的過程中,我隨手拿幾條毛根扭起來,不一會兒幼兒的動作就展示出來了,教室里一下子就沸騰了,幼兒開始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出了許多千奇百態的動作,人人都說“老師做我,做我”,于是,我抓住這個時機教孩子們扭毛根:請每個小朋友拿兩根顏色相同的毛根,兩根毛根對齊,從毛根的中間位置開始,相互纏繞,做手和腳,這樣小人的身體就做好了。再用一根毛根在我們手指上纏繞幾圈做小人的頭,預留一定的長度用來和身體部位相固定。這樣一個小人就做好了。把小人做好后,就可讓它們來做操、跳舞、運動了!孩子們可根據自己喜歡的造型隨意扭動它們的手和腳,這樣一個生動的小人就做好了!當幼兒開始動手操作的時候,有些幼兒顯得有點困難,這個時候我就請動手能力強的幼兒幫助這些有幼兒,讓他們互相交流。很快所有幼兒都能自己完成一個生動活潑的小人了。
3.改變評價方式,注重創意和情趣。在對幼兒美術作品進行評價時,應該以鼓勵和正面評價為主,多角度挖掘作品中的亮點,減少對圖畫與實物的比對,力求神似,以相對寬松的標準客觀地進行評價,讓孩子真正體會到自身的創作天賦,并且在美術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展現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幼兒團體處于特定的年齡階段,喜歡受到他人的表揚,并且會在贊揚與鼓勵中再接再厲,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因此,教師應該在看到孩子的優點和正確做法時,及時予以表揚,并且提出對幼兒的期望。即使孩子犯錯時,教師也應循循善誘,懇切地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提出具體改進意見。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做小游戲的方式活躍課堂的氛圍,降低教學難度,使孩子通過認真觀察發現事物內部規律。例如“,蝴蝶找朋友”、“和小企鵝搶答”、“編花籃”等,這些游戲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活躍幼兒的思維,使師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探索科學知識的奧秘。教師應創新評價形式,總結有趣的、新鮮的評價方式,減少幼兒的聽覺疲勞。例如,在幼兒園小班的手工活動中,利用小猴買元宵的小故事代替純粹的泥工美術活動。小猴說:我喜歡買圓圓的、一樣大的元宵,我用五角星來買元宵。在小猴五角星獎勵的誘導下,孩子認真地搓“元宵”,最終都獲得了小猴的五角星。這種近距離的接觸,不僅增進了教師與幼兒的親密程度,而且有利于幼兒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技工院校的學校生源相對于高等本科院校的生源質量稍差,且由于目前招生政策的放寬,高校擴招形勢的趨勢,技工院校的生源一部分質量較好,另一部分的選擇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基礎起點高低不同。對于學習聲樂的學生而言,聲樂基礎更是不盡相同,有的學生會唱歌但不識譜,有的學生喜歡唱歌但是音質、音準或音色較差,甚至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沒見過鋼琴之類的樂器。這種學生起點不同、個體差異性較大的特點,勢必給聲樂教學造成一定的困難。
(二)教學模式趨于老套陳舊,缺乏因材施教
聲樂教學“一對一”教學模式是比較先進的教學模式。然而,在技工院校中,由于師資力量有限、教學資源不夠充分等客觀條件的制約,長期以來,技工院校的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都是在集體大教室中進行,同學們一起練習同一首歌,共同發聲,教師既要彈奏鋼琴伴奏,又要集中精力傾聽學生的發聲,故而,很難做到完全掌握一個學生聲樂學習的動態過程,教師對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聲樂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聲樂積極性知之甚少,也就無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材匱乏
近幾年,技工院校發展迅速,幼兒教育專業也備受社會關注,不少專業書目也相繼出版發行,但是能夠突出技工院校特色的聲樂教學課程卻少之又少。許多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過程中,都是借鑒本、專科高等院校的聲樂教材。由于在教學過程中,這些教材中曲目專業性強、難度較大,與幼兒教育聲樂教學有一定的距離,故而會打擊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開拓創新,加強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科學對策
幼兒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跟其他的聲樂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進行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幼兒園教學的特點,不斷創新,進一步加強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
(一)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強化因材施教
1.集體教學與個體教學有機結合。
任何一種教育,因材施教都是最佳的教育方式,技工院校的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更需要因材施教。依據現有客觀條件,我們應該不斷地創新聲樂教學組織形式,有機結合集體教學與個體教學,充分發揮聲樂教學的魅力。在集體授課時,注重講解聲樂理論知識和技巧方面的內容,主要解決共性問題,在節約教師資源的同時,讓學生們接受系統的聲樂理論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對聲樂體系知識的理解能力。在個體教學中,充分體現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比如根據學生的嗓音條件、聲樂學習能力及歌唱能力等特征,一對一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與訓練,不斷提升學生聲樂方面的專業技能技巧,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并不斷開發學生聲樂方面的潛質。
2.多元融合,改進聲樂課堂教學方法。
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面對的群體有其特殊性,因此,為了更好地做好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我們必須多元融合各種聲樂授課方法,不斷改進聲樂課堂的教學方法。首先,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普遍地應用于課堂教學,聲樂教學作為一門藝術性的科學,多媒體技術的聲、圖再現功能都可以為聲樂教學提供即時性、有效性的幫助,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課堂聲樂教學,更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可以采取小組學習、分組練習等教學方法,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由于受到師資和教學設備硬件條件的限制,長期處于大課堂教學的狀態,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學習和分組練習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完聲樂基本理論知識之后,針對某一課程,讓學生分組學習、分組練習,并且互相評價。比如唱一首歌,聲樂教師首先教會學生把握住歌曲的朗誦節奏,然后講解相關的樂理知識,最后再填詞或者設計舞蹈動作,等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過程均可以采取分組學習、分組練習的方式,既能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力性,又能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聲樂知識和技巧的能力。再者,聲樂教學不是固守成規的,是比較靈動的,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環節,不斷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不斷拓寬教學思路,在教師的專業指導下,讓學生在更加和諧、更加生動的環境中學習聲樂課程。
(二)結合幼兒園教學實際要求,科學選擇聲樂教學內容
幼兒教育專業歸根結底是為幼兒園培養高素質的幼教教師,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與幼兒園教學實際要求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培養出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的幼教人才。
1.轉變聲樂教學過分專業性的觀念,與幼兒教學實際有機結合。
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主要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幼教人才,因此,針對幼兒園教學實際,我們在進行聲樂課堂教學時就應該轉變過去聲樂教學過分專業性的觀念,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聲樂技巧方面的要求,避免過于追求聲音的位置、聲音的高度等等,從聲樂、鋼琴、試唱、欣賞等各類課程中,不斷訓練學生的發聲方法與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學生的聲樂技能訓練、聲樂作品欣賞、歌唱等能力,以便更好地適宜幼兒園的教育工作。
2.重點突出,以幼兒歌曲學習為主線。
幼兒歌曲對幼兒的成長發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兒園中,幼兒歌曲的學習是重要的內容之一。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更應該圍繞幼兒歌曲展開,通過學習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幼兒歌曲,一方面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為學生積累更多的幼兒歌曲素材。然后,在幼兒歌曲的學習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歌曲彈唱能力,為幼兒教育專業的學生走入社會,進行音樂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全面科學,教好聲樂教學中的唱歌。
唱歌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內容,深受幼兒喜愛。一首好的歌曲不僅能夠舒緩幼兒焦躁情緒、啟迪心靈智慧,更能在深層次上影響幼兒的道德情操。因此,技工院校幼兒教育聲樂教學一定要全面科學地教好唱歌。唱歌對于幼兒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僅是會唱歌,更為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幼兒嗓音的科學保健方法及唱歌的基本方法,選擇合適的歌曲,為歌曲適度定調等能力,讓聲樂教學更好地發揮它的積極性,為學生以后更好地發展做好鋪墊。
(三)多措并舉,開展聲樂教學實踐活動
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知識的應用最終要經過實踐,只有多方實踐,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住聲樂課堂的精髓,不斷提高聲樂技巧,增強作品鑒賞、評價能力和課堂掌控能力等。因此,聲樂實踐教學也是培養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步驟。
1.通過組建合唱團、藝術團等形式,定期開展“送文化下鄉”“文化進社區”“我是小小幼教員”等一系列活動
充分利用學生的聲樂特長,讓學生在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
2.充分利用寒暑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家鄉幼教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通過聲樂實踐教學活動,感受一下當地幼教發展現狀,并進行總結,撰寫調研報告等,增強學生對幼兒教育事業總體上的理解和認識。
3.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比賽。
依托中國傳統佳節,比如“元旦”“五四”“十一”等傳統節日,圍繞某一特定的主體,開展歌唱比賽,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聲樂課程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聲樂技能技巧不斷提高的同時,接收到更好的社會教育。
4.適度開展學生學業成果展示活動。
技工院校的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可以適度采取學生學業成果展示活動,或由任課教師直接布置,或由學校統一安排,成果展示內容涉及聲樂、兒歌、指揮、作品品鑒等多方內容,并讓不同年級的學生互相觀摩學習,提出各種不同意見。這種成果展示一方面能夠積極地提升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傾聽更多的指導意見,不斷提升聲樂水平。
(四)根據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特點,開發校本聲樂教材
開發出適合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校本教材,對于此階段的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是十分有利的。但是開發校本教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科學的總結、不斷的實踐,通過對目前幼兒園教學實際的現狀總結,調整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模式和內容,然后再付諸于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兒的歌曲演唱、表演技巧、對幼兒表演的指導技能,等等,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聲樂教學的科研實踐活動,爭取在三年內完成校本教材的開發工作。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校本教材的研發,必然會將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脫離高等院校或者專業學校模式的限制,從幼兒教育的實際出發,為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