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1 17:31: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專護理畢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中醫本科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監控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應用
3.提高中醫畢業實習生綜合素質的嘗試及思考
4.對西醫院校畢業護理人員進行中醫傳統技術培訓的效果
5.中醫臨床型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6.電子病歷與中醫畢業實習生病案書寫問題芻議
7.中醫院校“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改革在畢業考核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8."導悟式教學"在西醫院校畢業新護士中醫理論與技能培訓中的運用效果研究
9.高職高專中醫養生與保健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思考——畢業頂崗實習生及其實習單位問卷調查分析
10.加強過程管理,提高中醫專業七年制畢業論文質量
11.中醫婦科畢業實習帶教方法探討
12.中醫本科生畢業臨床考核方法的改革與效果實踐分析
13.中醫院校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現狀及建議
14.中醫護理本科生畢業實習模式的構建
15.OSCE考核模式在中醫內科學畢業考核中的實施
16.中醫兒科畢業實習帶教探討
17.世界針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針灸”首屆國際傳承班在京畢業
18.對中醫函授生畢業臨床實習之管見
19.關于中醫兒科本科學生畢業實習的幾點建議
20.中醫專業七年制畢業臨床技能考核的改革與實踐
21.“中醫針灸”首屆國際傳承班學員畢業
22.中醫兒科畢業實習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探討
23.我們是怎樣帶教中醫護士畢業實習的
24.振興中醫事業 廣開人才之路——天津市首批高教中醫自學考生畢業
25.遼寧中醫學院函授大學中醫醫療專業八七屆畢業典禮在沈陽舉行
26.我校中醫專業畢業考核實踐探索
27.中醫研究院83名畢業研究生首批獲得醫學碩士學位
28.中國中醫科學院2012—2014年博士畢業盲審學位論文查新項目統計分析
29.《中醫內科學》畢業考核方案的探索與實踐
30.中醫專業學生的畢業考核指標和方法
31.85級中醫班中醫診斷學畢業考試試題質量和成績分析
32.586例膝骨關節炎中醫證型聚類分析及與中醫體質的關系
33.從辯證的視角看中醫科學性問題爭論
34.關于改革中醫專業本科生“畢業綜合考試”的構想
35.淺析中醫跨文化傳播
36.本院中醫專業78級學生開始畢業實習
37.中醫藥浴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38.中醫專業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39.中醫住院醫師畢業后教育初探
40.名老中醫經驗共性規律及個性差異比較研究
41.中醫研究院首屆中醫研究生舉行畢業論文答辯
42.在光明中醫函授大學骨傷科專業畢業典禮大會上的講話
43.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 為人民的健康事業奮斗到底
44.在光明中醫函授大學骨傷科專業畢業典禮大會上的講話
45.我院召開首次中醫系專科定向畢業實習工作會議
46.新疆首屆盲人中醫函授大專學員畢業
47.我院運動醫學系中醫骨傷科專業舉行醫學士畢業論文答辯會
48.南京中醫學院中醫專修科畢業
49.省中醫學校舉行教學研究班、醫科進修班畢業典禮
50.中醫系中醫專業七七年級學生畢業
51.遼寧中醫學院八六屆中醫函大畢業
52.中醫院校信息技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質量分析——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
53.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技能考核模式探索
54.中醫院校醫學學位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寫作
55.深化畢業考試改革 培養高質量中醫人才
56.中醫兒科本科畢業實習階段的現狀及對策
57.從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專業本科生畢業考試
58.中醫兒科畢業實習教學的難點與對策
59.中醫類學生畢業綜合考試改革的初步探索
60.中醫專業護生畢業實習現況調查與分析
61.加強畢業后教育及繼續醫學教育 促進中醫人才培養
62.中醫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63.中醫婦科學畢業實習教學方法探討
64.中醫院校研究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調查與分析──67名畢業研究生社會適應能力調查報告
65.五年制中醫本科生畢業考核模式的實踐與探討
66.中醫七年制婦科專業畢業實習教學方法探討
67.試論中醫臨床醫學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設計與要求
68.淺談中醫醫學生臨床畢業答辯
69.“高等中醫教育畢業實習評估體系”研究
70.試論中醫專業畢業實習提前的教學配套改革
71.大腸癌中醫辨證及治療概況
72.中醫護理大專生畢業實習質量調查分析
73.設立答辯考核環節 確保自考教育質量——中醫自考本科畢業答辯考核規范化研究
74.基于臨床病歷數據化的名老中醫經驗傳承方法學研究
75.難治性癲癇中醫證候的判別分析
76.加強大專畢業護士再培養 造就高級中醫護理人才
77.我校中醫專業畢業考試的實踐與思考
78.中醫專業本科生畢業實習管理初探
79.轉變觀念抓改革 適應需要求質量──試談中醫高校畢業實習的改進與提高
80.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吳克清在光明中醫函大骨傷科學院畢業典禮大會上的講話
81.為培育中醫新苗貢獻力量——介紹我院指導畢業實習的一些做法
82.繼續發展中醫藥成人教育事業
83.成都中醫學院醫學系本科班79級畢業綜合考試 《中醫婦科學》試題及答案
84.天津市93名考生獲得中醫大專畢業文憑
85.福建中醫學院第四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畢業
86.杰出校友屠呦呦榮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7.上海中醫學院首屆中醫專業生畢業
88.中醫護理培訓小組的設置與管理
89.中醫院護理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效果評價
90.東北地區銀屑病中醫證候與中醫體質的相關性研究
91.多項措施并舉 提高中醫婦科臨床實習質量
92.中醫臨床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思考
93.補瀉兼施 以氣為先——朱南孫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經驗
94.中醫內科實習中加強急癥教育的做法和體會
95.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在中醫醫院的應用研究
96.中醫胃腸病病機與防治研究的新思路——訪中醫內科學專家白兆芝教授
97.我院護理人員中醫護理知識及技能現狀調查與培訓對策
98.浙江中醫學院恢復中醫函授教育
99.淺談中醫實習生急救能力的培養
100.全國西醫學習中醫班(西苑班)招生通知
101.中醫養生保健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思考
102.原發性肺癌中醫證型規律與化療及靶向治療的相關性研究
103.關于構建中醫惡性腫瘤療效評價體系的思路和問題
104.定性訪談法在名老中醫傳承研究中的應用:思路與體會
105.肥胖、超重與正常體質量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類型分布特點比較研究
10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證型分布及證候特點研究
107.中醫辯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網狀Meta分析
108.人類基因組學及基因芯片技術與中醫體質學
109.近30年大腸癌中醫證型和用藥規律分析
110.新疆冠心病患者(漢、維)中醫體質特點分析及與中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
111.基于文本挖掘探討中醫外治法和食療在糖尿病中應用規律
112.中醫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進展
113.中醫護理工作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114.《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修改建議及分析
115.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醫體質類型與健康狀況關系的分層分析
116.中醫養生探幽
117.中醫健康體檢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118.中醫體質分類判定與兼夾體質的綜合評價
近幾年,我國護理學專業教育發展較快,無論是辦學層次還是培養規模都顯著擴大,許多原本是中等的護理專業逐漸升格為高等教育。但醫學高等護理(簡稱高護)教育畢竟起步較晚,辦學經驗少,教學規律有待進一步探索。因此,要加強高等護理專業教育研究,特別是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促進醫學高護教育快速發展。
雙導師制通常是指給研究生配備校內指導老師和校外指導老師,其中,通過校內指導側重專業理論指導,校外導師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雙導師制逐漸推廣到本科教育,這樣能開發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提高學生實踐認知能力,以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臨床護理教學是醫學高等護理教育的轉折點,是理論結合實踐走向臨床崗位的第一步,也是由學生角色向護士角色轉換的重要階段[1]。目前,國內外許多知名醫學高校都十分重視臨床護理教學這一關鍵環節。將雙導師制應用于臨床護理教學是一種新型培養模式的有益嘗試,但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雙導師的選擇:校內導師的選擇以本專業教師為主,校外導師亦稱臨床導師,其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熱愛護理專業,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嫻熟規范的護理操作技能;具有大專(含)以上學歷的主管護師、高級護師,并從事護理工作10年以上。
2.導師的職責:校外導師根據教學實綱制定帶教計劃和培養目標,督促學生完成實習任務,參與教學查房、專題講座、護理病案討論等教學活動,解決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在臨床帶教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評判思維能力、病情觀察分析及臨床應變處理能力。完成本科室的帶教任務及學生的出科考核等,向護理部和校內導師反饋學生的實習情況。校內導師要幫助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引導學生提高對護理專業內涵及護理專業的職業情感的認識,從臨床實踐逐漸認識護理專業的價值,形成穩定的專業思想,指導護生畢業論文的選題、設計、撰寫。
3.“雙導師制”的實施和質量控制。校外臨床導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學生一對一地帶教,以自身豐富的經驗、發展的眼光幫助護生走出專業上的困惑,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實習生活,使學生體驗到一種家的溫馨。另外,通過參加院內組織的醫療護理講座,觀摩新技術操作,激活他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使基礎理論與臨床實際有機結合。采用綜合評價方式,評估“雙導師制”教學效果。測試內容包括試卷測驗、無記名問卷調查、模擬場景考核等多種考核方式,重點考核學生的實際能力、咨詢能力、疾病護理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2]。
4.“雙導師制”的實施可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雙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各實習科室的整體護理、查房、病案討論和小講課等臨床實習活動,提高臨床護理能力、護理教育能力和臨床應變處理能力,正確處理各類醫患關系,鍛煉學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如護患關系、護護關系、護醫關系等。很多導師本身就是護理部主任或護士長,積累了長期從事護理工作的寶貴經驗,她們的工作方式方法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增強學生的護理管理意識。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導師的科研項目,初步掌握觀察、發現、分析問題的能力,具備初步的收集資料、處理數據的能力,培養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導師結合臨床指導學生設計與撰寫畢業論文[3],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5.“雙導師制”的實施可提高自身素質。臨床導師以往習慣于日常事務性工作,帶教的意識不強,通過擔任臨床導師,感到自身的角色發生很大改變,一種無形的壓力促使導師不斷提高認識,轉變傳統護理帶教觀念,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很多導師在指導學生的實習中,發現自己的知識匱乏,需要在實際帶教過程中努力學習,不斷拓寬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護理導師。
6.雙導師制是在導師制基礎上的補充與發展。校內導師側重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構建健全的人格,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培養護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創新意識,指導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促進護生人格健全發展,培養護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及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幫助護生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但是,相當多的內容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學生缺乏實際的體驗。校外導師則側重臨床實踐,結合臨床實例融入團隊精神,提升護生的評判思維能力,恰當處理醫患關系,為今后真正承擔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基礎。校內外導師相互結合是對傳統導師制的補充與發展,可明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由于雙導師制教學模式在臨床護理學中實施時間較短,尚有許多細節有待進一步完善,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應建立健全導師培訓制度,引導學生主動與導師溝通,進一步提高護理本科生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高玲.本科護生雙導師制臨床帶教初探[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4):88-89.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示碼:B 文章編號:1729-2190(2008)10-0162-03
護理專業的學生在校的最后階段是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關鍵點,是必經途徑。讓學生能順利完成實習,帶教老師圓滿完成帶教任務,雙方需要互通信息,及時交流,才能達到雙贏的效果。為此針對老師與學生的身上存在不同的問題進行剖析。
1 帶教監管力度不夠
部分老師缺乏責任心,片面認為帶教是一種負擔,怕學生出事,不如自己做。有的老師則認為多了各跑腿的,都讓實習生去完成,科室對帶教工作不重視,只讓學生干雜活,有的老師工作忙,帶教同學太放心,不能做到“放手不放眼”。
2 帶教老師未采用啟發式教學
目前臨床帶教老師因為學歷職稱等條件的要求,相對年青化,存在帶教經驗的不足,不能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帶教方式,本科生提出這方面的建議最多,講的少,具體操作多,缺乏對觀察、判斷、管理、科研能力的培養與鍛煉,阻礙了本科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是不同層次畢業生總體水平相等。
3 護理人員不足,將實習生當作人力用
護士缺編現象存在,為了應付日常工作,忽視了講課與示教,特別是到了后階段,實習生環境熟悉了,老師較放心,有則作為定向實習,而不能完成實習計劃。這也是市場經濟下產生的新的供需要求。
4 學生與老師、患者交流欠缺
本院的帶教老師屬于非脫產形式,因倒班等原因,同學入科很長時間不知帶教老師是何許人也?有的老師忽視了與學生的交流及溝通。實習生與患者交流存在很大難點,分析一下,原因諸多:學生來自與五湖四海,方言問題成了首要障礙;作為80 后的實習生,不能適應本崗位的工作,角色轉換慢,尤其是本科生認為自己學歷高,只重視學習技術性強的,而忽視了最基礎的生活護理及病情觀察;缺乏溝通技巧,與患者交流的方式與尺度把握不夠;作為學生社會經歷少,知識面狹窄,專科知識掌握不夠,本身底氣不足;受大環境的影響,維權意識的增強,患者及家屬對實習生不信任,患者不讓實習生打針等從事有創傷性的治療,另則科室怕滿意度受影響,幾方面的因素導致實習生臨床實踐機會減少;職業道德觀念模糊,學生實習不安心有的只是拿文憑,缺少醫務人員應有的職業道德及素養及工作熱情。
5 實習生自身的因素
實習生分不同的層次(中專、大專、本科生),從年齡和知識結構來講,參差不齊,年齡小存在自覺性差,知識層次高的學生想法多,較難琢磨。 整改與對策
5.1 完善教學工作
2007 年的12 月曙光東院順利通過ISO-9001 質量體系的貫標,西院通過復評,將教學的相關制度都納入了管理體系中,護理部成立了教育科研委員會,并設立了專職人員以條塊結合的形式進行系統管理。
5.2 重視崗前教育
5.2.1 實習生、新職工進崗前護理部集中崗前培訓一周,課程設置有:醫院概況、職業道德教育、護士禮儀規范、護理安全防范、消毒隔離知識、內外科護理、各種相關檢查準備、實習生管理條例及各項制度等。
5.2.2 進科室后,加強入科教育,由病區護士長或帶教老師介紹環境,床位分布,區域設施,相關規章制度及專科特點,尤其加強自身防護教育。
總的目的是幫助實習生盡快適應,順利過渡角色轉變,讓他們感到護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社會責任感。
5.3 嚴格落實帶教
“有效的臨床護理教師”是由宋春燕等人提出的,有效的臨床護理教師應當是護理專業學生的角色榜樣:具有專家般的臨床技能,能在現實的臨床環境中闡述護理知識,并且能運用臨床經驗和教學技能培養學生的臨床能力『1。科室執行專人帶教,根據不同層次的實習生及實習期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帶教方法。
5.3.1 針對不同層次的實習生
完成大綱要求,科室定期開展小講課、護理查房、技術操作示教等活動,專科以上的學生完成個案書寫、個案答辯,每位實習生出科前要完成本科的理論與技能考核,要求實習生嚴格遵守護理操作規程,防止差錯發生。針對本科畢業生安排有經驗的指導老師,專人負責完成畢業論文。
5.3.2 針對不同階段的實習生
制定不同實習內容,如初期掌握常規性工作,中期加強交流及技能操作水平,后期要培養觀察、判斷能力。在實習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就業問題,在此期間學生可能思想波動較大,出現實習不安心,會增加請假機會,作為老師要注意從人性化角度考慮,穩定思想,調整心態,以利順利渡過此階段。
5.3.3 針對不同的實習生
每個同學的個體差異較大,要學會因人而異的開展因材施教。有的反應慢、接受能力差,老師要耐心、細心,多關心,多幫助;有的好學生,不要吝嗇表揚,以肯定優秀,鼓勵落后;對于專業思想不穩定的學生,要端莊態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5.4 注視環節管理
要求實習生注視基礎護理工作,特別是本科生要克服只關心“技術性”操作,加強工作責任心教育。落實專科知識的培訓,搶救設備的使用,加強技能訓練。護理部每月定期進行操作示教,使的實習生能規范化操作,科室負責考核工作(基礎和專科),以提高操作水平。根據書寫要求認真指導正確的書寫護理記錄,及時修改,以提高文件書寫能力。
開展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鼓勵學生共同參與,教學生交流的技巧,教學生采用不同方式如肢體語言、手勢等,進行,以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
5.5 加強師資建設
5.5.1 師生互動,互找不足 老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因此要選擇具有大專或以上學歷,工作兩年或具有主管職稱,有愛心、責任心的人員擔任帶教工作,并全面衡量,綜合考評。通過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及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進行雙方互評,如學生每季度填寫無記名調查表,從反饋中獲得學生的期望需求,還有護理部定期組織學生及帶教老師開會,在會上將各自的不同意見,予以溝通,定期整改。通過雙向評價,護生認識到自身問題,不斷改正,老師也看到了帶教中的不足,從中分析原因,積極整改,提高帶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5.5.2 加強培訓、提高水平
據統計33.5%的學生認為護理師資水平低,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2,加強師資隊伍各方面培訓,如院內或到院外進行培訓學習,組織各種競賽如技能操作等形式,以提高整體帶教水平。
5.5.3 創造空間、實施激勵
護理部每年進行各種競賽,評選優秀帶教老師,激發榮譽競爭,加強激勵機制實施;根據不同科室帶教情況,發放帶教費,充分調動臨床帶教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做到專款專用。
當今社會,隨著學歷、文化層次的不斷提高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發生者微妙的變化,老師希望帶出好學生,學生希望碰到善解人意的好老師,但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老師在保證帶教質量的基礎上完成帶教任務,學生順利畢業走向新的工作崗位。
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是體現教師與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是護理教育改革的目標與方向。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的培養,對加快護理學的發展,提升護理水平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歷來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從南丁格爾的《護理札記》到今天的《護理學基礎》,其內容在不斷完善。然而,高速發展的社會,各種醫療護理儀器設備的引入及人類對健康保健理念多樣和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工作也由繁瑣到簡單,由單一到程序化的操作促使每位護理工作者不斷去探討、研究護理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而科研正是探索護理學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的重要手段,是促進護理事業發展和學科理論完善的關鍵。作為護理隊伍中的新生力量——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和科研能力,才能適應現代護理發展的需要。做為護理專業教師,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必須把對護生科研素質的培養貫穿于《護理學基礎》教學的過程中,以促進學科的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與完善。1 方 法
1.1 強化教師的科研意識,改革教學方法 要使學生具有科研意識,首先教師要具有科研能力,如何在護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就成為護理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要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科研意識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當轉變以講授、繼承已有知識為中心的觀點,要把更多的精力轉移到加強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精神上面來。教師在教學中一邊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一邊也為自己的科研項目尋找思路,與學生一起探討,共同進步,促進教學提高,達成教學相長的目的。
1.2 在教學活動中滲透科研意識,培養科研能力 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重點并不在于要求學生如何去研究探索尖端的課題,而是立足于著力培養他們良好的科研意識與研究習慣,從而對科研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校可通過學術講座,將學科前沿知識、邊緣學科的交叉內容、學術界爭論的焦點、難點問題以專題的形式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1.2.1 創設思維環境,激發評判性思維 教師積極為學生創造一個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標新立異者和偏離常規者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根據這種工作思路,在教學工作中,教師積極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尋找正確答案;鼓勵學生質疑爭辯,自由討論;指導學生掌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護理操作的每項操作都有流程,當學習這些操作時,要求同學思考,是否還有比這更簡單更方便的方法?如我們在輔導學生鋪各種床位時,四角要折疊整齊,要求平、整、緊、實、美,護士動作要求省時、節力。傳統的鋪床法學生練得汗流浹背,雖然美觀卻勞神費力。是否可大膽地打破常規,把床單被套制作成賓館的用品一樣?比如說制成與床墊大小相同的大單套代替大單鋪法。這樣方便簡單,效率高。在講到物理降溫時,書本上介紹一定要用拍式進行醇浴,說擦拭法因摩擦易生熱增加熱量的生成。我們就嘗試讓學生不妨去臨床收集資料運用統計學知識做個比較,是否有顯著差異?另外,身高瘦長的人其脈搏要比肥胖矮小人的要慢,其理論依據是肥胖矮小人的心臟有效距離要近,靜脈回流速度相對要快,同學也不妨去臨床做專項調查,選擇這兩類足夠大的樣本的病人分別數其脈搏,再進行統計學分析,是否有顯著差異?
1.2.2 更新教學內容,引入學科前沿 科研是使學生通向成功的有效途徑。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發現不斷出現,但是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周期較長,無法及時反映學科的最新發展情況,因此,教師要不斷的在教學活動中將新的知識、新的觀念引入課堂,瞄準護理學發展的前沿,不斷更新書本知識,拓寬學生視野。教師只有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才能及時發現大量問題,獲得新的信息,不斷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實到教學中去,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補充,以啟發、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如在為學生講授排泄時,更換導尿管的時間,書本上是每周更換一次。而目前瞻性的知識是根據患者尿液的pH值及導尿管的材質決定更換導尿管的時間。如靜脈采集血標本時,針管的長度與大小影響血液鉀離子。將這些研究內容引入課堂,使學生在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及時接觸學科前沿知識,了解學科發展動態.這些知識不僅可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熱情,同時也為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一、問題的提出
升格為高等專科學校后,圖書館面臨著館舍面積、藏書量、數據庫建設、服務類型轉變等方面的問題。中專學校圖書館的主要工作核心以管好書、看好人為主,重點放在借、還上。目前面對的是14個專業5000多學生和246人的專業團隊,圖書館服務對象擴大了,服務要求提高了,服務方式多樣化了,從而,圖書館存在著不堪重負的現實。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 館藏建設單薄
按照教育部頒布的《高等院校圖書館管理規程》第一條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工作是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應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相適應,其水平是學校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館藏書2l萬冊,館舍面積1000平方米,館舍面積和藏書量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嚴重不足。
2 特色數據庫建設空白
中專時期我校基本沒有數據庫,更沒有特色數據庫。特色數據庫是指一個單位收藏的文獻資料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或具有更全面、更豐富的資源信息。對圖書館或情報而言,建設特色數據庫具有重要作用,在未來圖書館數據庫方面,擁有特色數據庫將成為個體機構存在的基礎。
由于每個館藏單位擁有的零散資料都與該館的歷史背景、地理位置、學校特色或服務性質有很大的關系。相對來說與其他館的重復率低,特色數據庫更容易形成特色,具有真正的共建和共享價值。以網絡為傳播手段,以辦學特色數據庫的廣泛認知度為立足點,依原始收藏為支撐,建立具有自己特色和個性的數字化資源體系,使其在學校的教學和科研以及學科建設中發揮巨大的效益,是高校圖書館走向數字化圖書館的重要途徑。升專后我校圖書館要服務多學科、多領域的研究工作,數據庫建設擺在眼前,勢在必行。
3 服務方式從單一向多元化轉變
中專時期以借還書為主,升專后文獻檢索、專題服務、電子閱覽等服務內容的增加對工作人員的數量和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4 館員思想認識不足,情感態度還停留在中專圖書館時期
圖書館管理員的思想還停留在中專時期,按時上下班、打掃好衛生,借書還書等沒有緊迫感。總認為我上好班就行,服務對象的改變沒有引起服務觀念的改變。
5 隊伍結構失衡,力量組織有“散兵游勇”之困
中專時期的圖書館人員以老弱病殘或者是其他部門安排不了的人員為主。《高等院校圖書館管理規程》第二十九條規定:高等學校應加強圖書館的專業隊伍建設,按照合理的結構比例,有計劃地聘任多種學科的專業人員。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專業人員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本科以上學歷者應逐步達到60%以上。目前,我館本科學歷2人、專科3人、中專2人。與《高等院校圖書館管理規程》有較大差距。
三、我校圖書館研究發展的基本出路
1 提升思想認識,強化高校圖書館研究
高校圖書院是我校教學、科研、師生業余文化生活的重要陣地,圖書館管理員必須提高思想認識,強化高校圖書館研究,把思想從單一的服務型轉變到學生型、研究型上來。
2 逐步提升館員業務素質
學校要有走出去、請進來的觀念,分期分批地送出去培訓、進修或請專家到館親臨指導,以提升館員業務素質,這樣才能適應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需要,才能正常地開展工作。
3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館舍和館藏建設
原有館舍1千平方米,藏書7萬多冊,按照教育部的辦學評估條件,館舍面積遠遠不夠,藏書也差之甚遠,只有投入大量的資金才能改善館舍和館藏硬件設施。
4 調整館藏結構,把特色數據庫建設放在核心位置
根據專業特點調整館藏結構,包括藏書、圖片、影響以及相關專業特色數據庫,以便服務于教學和科研工作。當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特色數據庫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數據庫有傳播速度快、知識面廣、知識結構更新快等諸多優于紙質圖書的特點,所以,特色數據庫建設是我校圖書館館藏建設中的重中之重。
5 加強課題規劃,切合現實地選擇研究課題
專業學科要研究的是專業技征,它依賴的是專業信息。要以我校醫藥為特色的專業學科為重點,加強有針對性的一、二次文獻檢索課題規劃。服務于學校科研工作、教學工作和學生畢業論文答辯。
科學教育對于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要實施科學教育,需要有高素質的科學教師隊伍。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和總統科學與技術顧問委員會的報告中也提出了師資隊伍建設問題。他們建議聯邦政府在培訓、招聘和入職上給予強有力的支持,以在下一個10年招聘、培訓10萬名優秀科學教師,并創建科學精通教師團隊(STEMMasterTeachersCorps),給予位居全國前5%的科學教師以更多的工資補貼、額外的項目資助,讓他們不斷反思、研究、改進教學策略。2011年,奧巴馬總統在國情咨文(theStateoftheUnion)中提出改進數學和科學教學,在下一個10年招聘10萬名新科學教師[1]。據文獻[6]報道,我國科學教育狀況在華東和西南地區相對較好。文中提到肖文軍曾經對河南省170多所農村小學科學教師狀況做過抽樣調查,發現大多數科學教師是“老、弱、病、殘”,96.5%的科學教師沒有本科學歷,多數是兼職教師,偏遠地區則基本是兼職教師。文獻[6]提供的數據表明:我國目前有62所高校有資格開設本科學歷的科學教育專業,但是僅有44所學校正常開設科學教育專業,其余18所學校因為生源不足或就業前景暗淡而選擇放棄。至于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的科學教師更是屈指可數。而文獻[7-8]的數據表明:美國有約90所大學開設科學教育本科專業,36所大學招收科學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25所大學招收科學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專職科學教師嚴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科學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江蘇而言,科學教育師資的身份認定是制約一些教師不愿意成為專職科學教師的重要原因。《江蘇省職稱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江蘇省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的通知》(蘇職稱〔2013〕4號)所附的《江蘇省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第6章第31條指出“中小學教師專業資格評審的學科為:語文、數學、外語……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科”[9]。其中沒有列出“科學”學科。
1.2教學理念和方法
首都師范大學的丁邦平老師對中美兩國的科學教育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比較[10],他認為,中美兩國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內容上不同,美國更注重綜合教學,而中國則比較注重分科教學。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美國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注重歸納推理,強調學生主動學習[11],中國則更多的是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理論和書本知識,注重演繹推理,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
1.3周課時數
筆者所在的師范學院重點培養小學教師,因此本文著重就中美兩國的小學科學教育情況進行簡要的介紹。文獻[12]表明:我國大多數小學的科學課為每周2課時(少數3課時),和語文、數學、英語3門主課相比,屬于“副科”。反觀美國,2005年出臺了《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科學課成為美國小學課程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美國小學共設有8門課程,分別是語言藝術、數學、科學、社會研究、健康衛生、藝術、音樂、體育)。各州情況有所不同,每周5課時到9課時不等。由于教師的素質高,科學課程也成為小學生最喜歡的課程。
2“五結合全科學教育”模式
為了更好地發展小學科學教育,教育主管部門要盡快出臺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并將科學列入中小學教師專業資格評審的學科當中,把科學教師置于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同等的地位。在師資培養方面,可以將小學科學教育納入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培養體系。目前,鎮江高等專科學校丹陽師范學院已開始招收小學教育專業(科學方向)的師范生。培養小學科學教師,不僅要在課程設置上有特色,而且還要在教育模式上有特色,為此,筆者提出“五結合全科學教育”模式。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有一個中心思想,即“五行”必須達到某種平衡,事物才能順利發展。某一要素過強或過弱都會讓整體出現不平衡現象,事物發展就會受到一定的阻礙。與此相似,科學教育中也應該貫徹“和諧、協調、平衡”的原則,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和諧、協調地發展。人文科學的內容很多,不可能在自然科學課中把所有的人文科學知識都融合進去,必須抓住重點和關鍵。筆者以為,對于科學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哲學和美學。“哲學是批判之學問,方法之源泉,理想之動力,道德之標桿。”而“美學則是和諧之學問,直覺之源泉,靈感之搖籃,統一之動力”。美學的核心是和諧,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開展工作),物與物之間的和諧(自然規律就是物體之間和諧、協調發展的一種表現),人與物之間的和諧(目前特別強調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等是人與物和諧的表現)。美學藝術強調整體思維和形象思維,所以美學思維能提高人的直覺思維能力。此外,欣賞美好事物或藝術也有助于獲得靈感,有利于創新。美學的終極目標是統一,包括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統一,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是美的最高境界。而統一的思想在科學研究上非常重要。當然,科學教育的主體是自然科學知識(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和各種科學實踐能力(如觀察、實驗和制作等能力)。此外,在信息時代,計算機和外語知識是解決問題、進行人際交流必不可缺少的工具。而數學,作為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的一門重要的學科,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據上面的分析,在科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五結合全科學教育”模式,如圖1所示。該模式有5個方面、3個層次,包括在信息時代(或知識經濟時代)人人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工具(外語、計算機和數學知識),科學教師必須重點掌握的自然科學知識、相應的實踐能力(觀察、實驗、制作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人文科學知識(主要是哲學和美學知識以及批判精神與美學鑒賞能力等)。該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把實踐能力和科學知識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時強調批判精神。
3實施“五結合全科學教育”的具體措施
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是培養創新人才最重要因素之一。已經有許多專家學者從理論上探討過這一問題了,筆者只是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以供讀者參考。
3.1點面結合,融合人文知識
所謂點,即在各門自然科學學科中滲透人文科學知識,注重各種能力的培養。如在數學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在物理學科中滲透自然美、秩序美、和諧美的美學思想和哲學的批判精神。在化學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在生物教學和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理念等。所謂面,即在《現代科技概論》中介紹最新的科技知識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強調可持續發展理念和道德品質的重要性。
3.2內外結合,增強實踐能力
每位教師都知道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學任務重,課時少,條件有限,很難兼顧到知識傳授和實踐能力培養并舉,很難長期堅持自主探究式教學(主要是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為了彌補課時的不足和學生動手能力的欠缺,鎮江高等專科學校丹陽師范學院每周安排4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外搞一些小制作,效果很好。“課內打基礎,課外強能力,校內增知識,校外擴視野”可以較好地解決由于課時不足所帶來的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等問題(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配備專職的實驗員或科技輔導員,這樣效果會更好),也能較好地貫徹“教學做”合一或“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
3.3書網結合,提高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時代,書本知識僅僅是知識海洋中的一小滴,網絡上的知識和信息遠比書本豐富得多。但是,物極必反,太多的信息撲面而來,有時候會使學生迷失方向,無所適從。因此如何甄別信息和加工、處理信息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應當做好示范,教會學生如何收集、處理信息,教會學生泛讀和精讀相結合。比如在寫畢業論文時,參考文獻太多,學生無從下手,此時,教師應當提醒學生先根據自己的興趣、學情確定一個大致的研究方向或課題,然后,尋找、遴選相關文獻。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選題、研究情況作具體的指導。
3.4案例教學,提高創新能力
筆者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個典型案例勝過100遍空洞的說教”。哈佛商學院首創的“案例教學法”非常管用,筆者通過幾個典型案例來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13-14]。如植樹問題,即6棵樹種7排,7棵樹種6排,如何種?再如功率問題,即P=FV中,P一定,F與V成反比是否正確?再如,學生很喜歡玩的吹氣球實驗(連通氣球)也是一個典型案例。大多數人認為,兩個大小不同氣球連通后,只有“大的更大、小的更小”才是唯一正確的結論,網上還有人提出了用“肥皂泡模型”(即把氣球和肥皂泡類比)來解釋這一現象,這一觀點是否正確?筆者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結果發現,兩個大小不同的氣球連通時會出現3種現象: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大的和小的直徑都不變;大的變小,小的變大。通過教師的引導和上網查閱資料,學生明白了這是由于構成氣球膜的橡膠具有特殊的應力-應變特性所致(開始時應力變化很快,后來變化較慢,再后來又變快)。通過典型案例,學生從身邊的小問題中知道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批判精神、勇氣、膽略以及創新能力。
3.5實戰訓練,提高教學能力
目前部分師范院校五年一貫制大專班“科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五年級時有專門的“小學科學教育與研究”課程。除了教授學生一些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之外,筆者認為,還要讓學生多看教學名師的上課實錄,在平時,多進行一些備課、上課、說課的訓練和比賽,鼓勵學生直接到小學上公開課,并以此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這樣,可以迫使學生重視實際的教學能力,通過努力提高教學水平。除了上面所述的5種措施之外,還可以借鑒英國大學的導師制(少數優秀學生可以和教師合作進行科學研究)、清華大學的培訓制(聘請校外一些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人擔任實驗或制作的輔導員)以及眾多高校實施的校企合作(對于師范院校而言是和中小學合作)、頂崗實習等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