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0 15:30: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環境工程本科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工作安排的時間是第七學期到第八學期。通常安排學生在第七學期期末時進行課題選題,在第七學期的寒假和第八學期的1~2周,要求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相關文獻查閱以及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第八學期的3~4周,完成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以及相關的開題報告答辯的工作,隨后的時間進行論文中實驗方案的具體實施,到第8~9周時進行論文中期檢查,而第14周左右進行論文的答辯。在畢業論文的工作工程中,實驗的實施階段大約有8~9周的時間,如果學生全程投入,基本可以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工作的工作量以及質量。但近年來,筆者所帶畢業生中在第八學期時,有人需要時常參與招聘會,有人要去簽約單位實習,有人要參加研究生復試,有人要參與清考(通常在最后一學期的第8~10周),使得畢業生在第八學期的實驗過程,不能保證實驗時間,進而導致部分學生畢業論文中安排的實驗工作不能完全開展,影響了論文的質量。鑒于此,筆者在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中,探索以結合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前畢業論文工作的選題以及進行實驗的方式,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時間與質量。筆者所在的石河子大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般鼓勵學生在第3學期或者第5學期,開始為期一年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活動結束后,參與的學生會得到2個學分,此外,完成程度比較好的項目,還可能被推薦參與“挑戰杯”等科技活動競賽。這些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的學生,已經完成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化學以及微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具備了相應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但因專業課還未開課,故相對欠缺專業知識。此外,學生在前期開設課程的實驗中,雖然有一定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單元的訓練,但是相對綜合能力仍然較弱。鑒于上述學生的特點,筆者嘗試在第4學期讓學生進行選題,然后進行文獻綜述的撰寫,這樣可以讓學生提前接觸部分環境工程相關研究方向的研究前沿,提前對部分專業課的學習有所認識。在第5學期,讓學生利用上述文獻綜述,結合畢業論文題目,進行“SRP”的申報工作,隨后在第5~6學期正式開始實驗后,在每次開始測定新的指標時,筆者都會全程指導并跟蹤該實驗的進行,幫助學生回顧大一時學到的基本操作技能,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課外科技活動及畢業論文工作。
2以指導教師科研工作為依托,保證畢業論文工作的質量
鑒于筆者所指導的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工作時,工作單位要求他們能夠迅速使用一些大型分析檢測設備,這就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對部分分析測試儀器比較熟悉。雖然我校的環境工程專業開設了相關課程,如儀器分析與環境監測,且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新疆高校投入的的加大,學校購買了相應的儀器設備,但因擴招后,學生人數較多,而大型儀器仍然因為屬于貴重儀器,使得這部分實驗在開設時,仍處于演示實驗階段,學生對大型儀器的使用掌握得仍然不好,這就使得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成為他們在校期間掌握這些儀器使用的一個重要平臺,因此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中最好能夠涉及一些大型測試儀器的使用。但目前我校的大型儀器使用是收費的,而學校撥付的畢業論文相關費用遠低于儀器的使用費,使得教師在設計畢業論文課題時只能盡量減少甚至不涉及大型儀器的使用,這就影響了學生對于大型儀器的使用訓練。但筆者在指導畢業論文工作中,很少有這方面的問題,這主要是筆者設立的畢業論文課題,大多圍繞自己已經立項的研究課題,可以充分保證研究經費,進而保證學生的科研訓練質量及學生的論文質量。此外,教師的在研項目的選題一般是為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或是涉及該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實用或者科學價值,學生畢業論文圍繞此類問題開展,也可以使畢業生能夠更好的了解目前環境學科的一些前沿性研究或是使學生能夠實際了解在環保類企業中工作時的一個流程。
3嚴格實施過程管理,提高論文質量
石河子大學的畢業論文工作主要包括選題、開題、中期檢查以及畢業答辯幾個階段,筆者也主要是以這個階段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進行督促。在學院進行檢查前的1~2周就開始督促學生完成相應的工作。此外,因為部分學生做論文的過程中,總是喜歡拖沓工作,比如把所有的數據積累到要寫論文時才進行數據分析,這有時會因數據處理的拖沓而使得實驗進行的不順利,筆者會要求所帶學生在第八學期以前,每月進行一次上一階段的工作總結和本月工作的規劃,在第八學期,這一過程縮短為1周,這樣除可以督促學生的工作開展,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總結習慣。通過此項工作,還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在此時找工作、考研以及論文進行的情況。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設計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如何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探索知識應用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1]。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學習實踐使本科四年學習能力得到升華,同時畢業設計水平的高低已成為高校教學總體水平的直接反映。近年來,本科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使得地方院校本科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環節與就業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學生急于準備研究生考試或者提前畢業上崗,占用大量甚至全部的畢業設計時間,嚴重制約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的實施,成為本科畢業生設計水平與實踐能力提升的桎梏[2]。目前,地方性高校本科畢業設計教學環節亟需改革,如何改進實踐教學模式、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就業市場適應性,已成為大多數地方高校本科生教育面臨的一個十分迫切的課題。本論文選擇河南省由代表性的省屬本科院校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應用型較強的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為研究對象,開展本科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改革研究。全文旨在深入分析就業市場需求和畢業生反饋信息的基礎上,對學生、教師、管理等多個層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出現的新情況進行認真的梳理,并探索有效的解決辦法,從而構建行之有效的畢業實踐(論文)新體系。
一、地方高校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存在典型問題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環境工程本科專業(以下簡稱“本專業”)開設于2003年,該專業以培養“環境治理應用人才”為辦學定位及導向,強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工程應用能力為目標,學校秉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質量兩手同時抓、都要硬的教學理念,培養了一批在環境污染治理及工藝設計、生態環境質量影響評價以及第一線工程運行調試等理論與實踐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實踐教學環節,該環節對培養大學生綜合運環境工程專業基礎理論、工程實踐經驗和現場運營技能,進而具備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然而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在地方性高校中具有共同性,大致歸納為以下兩方面:1.博士及碩士青年教師剛從學校畢業就走上教師崗位,他們的理論教學和工程實踐經驗都不夠豐富,其手頭的工程設計資料、工藝調試經驗非常有限。而本科畢業設計大多是一對多的非精準指導方式,導致這些指導教師列出的部分設計題目類型相似、陳舊甚至脫離實際畢業設計(論文)模式,因此設計(論文)題目中能做到追逐專業應用前沿或行業研究熱點屈指可數;2.畢業設計(論文)主要在第7-8學期執行,此時學生的多忙于出國、考研、就業或者簽約單位實習上,而畢業設計(論文)成績不能作為錄取學校或的用人單位考評指標,導致學生不重視畢業設計(論文),少數學生在極短時間內突擊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從而導致畢業設計(論文)欠缺創新性,研究沒深度,設計說明書內容簡單,甚至出現抄襲現象。
二、基于就業需求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全過程控制體系的構建
(一)強化畢業生管理和要求
眾所周知,畢業設計的主體是學生,指導老師務必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對學生的指導方式要用“授之以漁”代替傳統的“授之以魚”[5]。指導教師務必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可為整個畢業設計工作安排合理且較詳細的時間計劃表,才能真正起到鞭策督促的作用。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各類措施,看似占用了畢業生大量的求職應聘時間或學習時間,但實則大大提高了大學生畢業設計的水平,進而促進高校教學質量的良性循環。從學生角度來看,需要完善學業導師制度,讓學業導師、專業任課教師、輔導員等形成組合長效教育機制,加強學生畢業設計的過程教育,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畢業設計對將來工作、學習的重要性,更要使畢業生意識到畢業設計(論文)實踐學習過程是對四年大學所學理論知識的一個系統總結,是培養個人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分析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各類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要過程,最終幫助學生樹立起人生規劃的整體和長遠目標,從意識深處強化其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視程度。
(二)提升指導教師業務素質
整合教師資源,采取學科團隊負責制。團隊培養模式下指導教師學科團隊的構建是保證教學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的前提和基礎[3]。不同于傳統單一畢業設計指導方式,基于團隊培養的環境工程類畢業設計指導模式轉變為團隊指導,即由多名環境工程類不同研究方向專業教師組成教師團隊對學生進行指導,有利于實現師資的整合與共享。學校應為青年骨干教師到公司企業兼職鍛煉創造機會,通過深入生產現場一線,熟悉工藝流程,積累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發現各類實際問題及增強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最終將自身的業務能力及科研水平得到大大提升,指導畢業設計的教學質量的能力也隨之加強。另外,學校拓展渠道積極尋求機會建立高校/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模式,構建多元化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團隊,聘請行業內富有科研創新能力、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畢業設計企業導師,同時學校組建專業相近的指導教師團隊和企業導師聯合參與畢業設計指導工作。
(三)基于產出要求的畢業設計選題原則
選題是畢業設計的關鍵環節。良好的課題,能有效強化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使學生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圓滿地完成畢業設計。通過系統分析國內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畢業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讓選題與專業培養目標有機結合,并以基于產出教育要求(OutcomeBasedEduca-tion,OBE)作為畢業設計選題的重要原則及依據[4]。1.符合培養目標及基本教學要求原則。開展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時,學生已系統學完所有專業理論知識,通過近三年多的專業課學習,大多學生明確自己的專業興趣及方向。設計指導團隊盡可能結合工程應用及理論基礎命題,學生根據選題的原則和要求同時結合自身的興趣選題,另外允許學生自主命題,這些舉措將大大提高其畢業設計的自主性、主觀能動性。2.選題與就業需求相結合。通過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學習達到提高學生就業技能的目的,將學生就業需求與畢業設計選題做到有機融合。鼓勵他們到大型環保類公司做畢業設計,讓他們接觸各種污染控制類、環境評價類課題,在學校教師和環保企業聯合導師的全程共同參與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通過畢業設計環節學生可深層次了解或掌握未來就業單位專業核心技術,有效縮短參加工作后的不適應期。而對有考研究生打算的學生來說,盡可能讓這些學生參加校內指導老師主持的科研項目或者根據學生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選定研究課題,把鍛煉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該類畢業設計的主要目標。3.選題與各類校園科技創新大賽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教育部及國內高校設立了各類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和各種科技創新競賽,建議將科技創新和科技競賽和畢業設計選題工作相結合,引導學生參與各類大賽并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將畢業論文選題和科技創新項目相結合。
(四)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1理工文融合
理工文融合——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融合、兼及一定的人文教育,是培養創新型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的關鍵。理學與工學融合——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融合,按2個培養人才的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即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的研究生按“完全融合模式”培養,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的本科生則盡量按“準融合模式”培養。前3年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的本科生課程設置按一級學科設置,第4年,環境科學課程設置稍偏向理科,環境工程課程設置稍偏向工科。再兼及一系列人文素養訓練,使學生充分理解自己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他的權利、義務、責任、價值與尊嚴如何去實現,建立起道德底線與價值底線,使學生成才欲望更加強烈,向成才目標更加努力。理工文融合——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融合,兼及一定的人文教育,加強了學生在相關學科的知識和能力,更加激發了學生成才的欲望,向成才目標更加努力,是培養創新型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的關鍵。
2教學和科研結合
教學和科研結合是培養創新型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的保證。教學要發展,提高科研水平是關鍵。培養高水平創新型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教師科研水平是關鍵。沒有高水平科研,就沒有學科發展,對本科生就沒有吸引力,也沒有高質量本科生;沒有高水平科研,教師的水平提不高,也就沒有高水平教學;沒有“創新型科研”,就沒有“創新型教學”,就不可能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精神人才,一定要以一流的科研為背景,注重科研對教學的滲透,通過高水平教師隊伍、濃厚的學術氛圍和高起點的科研促進學生科研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
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隊伍也十分重要。目前我院已形成一支以高學歷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師資隊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全體教師85%,法國、德國、加拿大博士后各2名,德國、加拿大、日本博士各2名,俄羅斯博士1名。目前,已承擔了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人才基金項目、中德、中加國際重大合作項目等100個。由于項目數量較多、級別較高、影響較大,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論文全部能夠真題實做。碩士生畢業時一般在國內外發表5篇以上論文,博士生畢業時一般在國內外發表10篇以上論文(至少3篇SCI、EI、ISTP論文)。培養的博士生已有多名在國內大學任教授,部分在國外高校任教。楊春平博士榮獲2001年、2002年美國俄亥俄水環境學會第75屆、第76屆年會研究生科研論文競賽獎第2名、第3名;碩士生秦肖生、李海英、楊麒、蘇小康榮獲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98級本科生湯琳榮獲2001年全國三好學生稱號(全國約1225萬在校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中僅有100余名生學獲此殊榮);98級本科生湯琳、鐘華榮獲2001年諾基亞全國大學生“實現可能”創意大賽一等獎;賀迅、李輝、藏津津榮獲2004年全國生物多樣性最有價值建議獎。創新型科研,可以培養創新型教師,而創新之師造就創新之生。教學和科研結合,是培養創新型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的保證。
3與國際接軌
與國際接軌是培養創新型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的捷徑。與國際接軌,一方面,在較短時間內提高教師創新研究水平、創新教學能力、發表高水平SCI論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與國內外一流大師、一流成果、一流研究、一流思維交流的機會。教師和學生在參與高水平的創新研究中,創新研究和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激發、拓寬和提高。學院1997年獲環境工程博士點后,開始借助國際合作平臺。1997年建成中德環境技術中心,1998年承擔荷蘭政府UWEP項目,1999年承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項目,2000年建立中加能源環境生態中心。2002年建成環境科學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發表了較多高水平SCI論文。近5年600余篇,SCI收錄156篇,SCI引用267次;EI收錄128篇;ISTP收錄129篇。《SCIENCE》VOL301的Highlights對謝爭教授等發表在System.Biol.52,283(2003)的論文“Sequenceandstructure”給予高度評價。為了加強與國內外一流大師、一流成果、一流研究、一流思維的交流,近5年邀請國際能源協會主席PeterCatania教授、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芝加哥大學JamesJ·Heckman教授、德國Karlsruhe大學Hahn教授(德國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工程院劉鴻亮院士等國內外著名專家舉辦了20多次講座。
2005年4月10日至12日,由湖南大學、湖南省水利廳、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主辦的中德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功能區劃分研討會(Sino-GermanySymposiumontheWetlandsRegionalizationofEcosystemServicesintheYangtzeRiverBasin)在長沙錦江賓館召開;2004年8月4日,湖南大學和加拿大REGINA大學聯合主辦的“China-CanadaWorkshoponWatershedManagementandEcologicalProtection(CIDATier2Project:098/S47074-296)”在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所)隆重召開;2003年10月11-14日,與IEF及ISEIS共同組織,在長沙召開了EnerEnv’2003國際會議;2002年9月16-22日,與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衛生部及德國GTZ共同組織,在長沙主辦醫療垃圾處理國際研討會;2001年10月2日-5日,與國際能源協會、世界衛生組織共同組織,在長沙主辦世界室內空氣質量大會。并與加拿大Regina大學、德國Hannover大學、美國UniversityofCincinnati等20家國際著名大學與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4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4.1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人才培養的關系
我院提出了研究生按“完全融合模式培養”,本科生按“準融合模式培養”的辦學思路。明確了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融合,兼及一定的人文教育,是培養創新型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的關鍵。
4.2教學和科研的關系
我院提出了沒有“創新型科研”就沒有“創新型教學”,就不可能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辦學思路。明確了創新型科研可以培養創新型教師,創新之師造就創新之生。教學和科研結合,是培養創新型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的保證。
4.3教學和國際接軌的關系
我們提出了與國際接軌,一方面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教師科研的創新研究水平、發表高水平的SCI論文,進而提高教師的創新教學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學生與國際一流大師、一流大師成果、一流研究、一流思維交流的機會。教師和學生在參與高水平的創新研究中,在與國內國際一流大師、一流大師成果、一流研究、一流思維交流過程中,創新研究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極大的激發、拓寬和提高。與國際接軌,是培養創新型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的捷徑。
5成果應用情況
5.1與國內著名大學共同研討
為了做好理工文融合、教學與科研結合、與國際接軌的教學研究工作,湖南大學虛心向國內各高校學習,目前約與國內30所高校(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昌大學、重慶大學、暨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河北科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蘭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南華大學、吉首大學、長沙電力學院、中南林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南師范大學、中南大學等)在如何培養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進一步豐富了我們的辦學理念,提高了人才培養模式成果。
5.2人才培養效果顯著
通過實踐本項目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學水平、科學研究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及國際影響顯著提高。曾光明教授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04年)、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2004年)、中國青年科技獎(2003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高校青年教師獎(2000年);黃國和教授獲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2001年)、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劉云國教授榮獲湖南大學師德標兵(2006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湖南大學教學標兵(2004)等。已經培養本科生1700名、碩士生500名、博士生48名,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高素質人才。
5.3與企業和政府合作
與企業和政府合作,建設了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示范基地4個:長沙固體廢物資源化示范基地、佳宇大氣污染控制示范基地、長沙水污染控制示范基地、洞庭湖濕地與生物多樣性示范基地。建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2個:中德環境技術中心、中加能源生態環境中心。
5.4主辦國際大會
近5年主辦國際大會5次:2005年4月10日至12日,由湖南大學、湖南省水利廳、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主辦的中德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功能區劃分研討會(Sino-GermanySymposiumontheWetlandsRegionalizationofEcosystemServicesintheYangtzeRiverBasin)在長沙錦江賓館召開;2004年8月4日,湖南大學和加拿大REGINA大學聯合主辦的“China-CanadaWorkshoponWatershedManagementandEcologicalProtection(CIDATier2Project:098/S47074-296)”在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所)隆重召開;2003年10月11-14日,與IEF及ISEIS共同組織,在長沙召開了EnerEnv’2003國際會議;2002年9月16-22日,與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衛生部及德國GTZ共同組織,在長沙主辦醫療垃圾處理國際研討會;2001年10月2日-5日,與國際能源協會、世界衛生組織共同組織,在長沙主辦世界室內空氣質量大會。
5.5與國際著名大學和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工業企業的環境污染事故經常發生,自然生態環境出現了明顯的惡化。
在此背景下,1973年,國務院了《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明確指出,“有關大專院校要設置環境保護的專業和課程,培養技術人才”。1979年9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對環境教育作出了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從1977年開始,設立了工科環境類本科專業;1981年開始,設立環境工程碩士點;1983年開始,設立環境工程博士點;1999年開始,建立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土后流動站。至此,培養不同層次環境專業人才的高等學校工科環境類專業教育體系日臻完善。
我國環境工程專業設置已由1977年的7所高校發展到2004年的247所高校、每年2萬余本科畢業生的規模。據相關報道,2010年應屆生創歷史新高,達630萬人,環境工程專業就業市場同樣是機遇與挑戰并存。1998年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教委聯合主持的“中國高等環境教育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預測,2000-2010年我國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年均需求量為1147萬人,但事實卻并不盡如人意,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在各種畢業生招聘會上普遍受冷遇,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不到50%[1]。面對嚴峻就業形勢,很多高校的環境工程專業面臨著“縮招,減招”的尷尬處境,學生對環境工程專業的嚴峻就業形勢普遍有了認知,于是在“就業”這個指揮棒指揮下,更多的學生全傾向于其他更為“熱門”的理工類專業。環境工程就業的崗位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錢”,各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有很強設計、動手能力,同時懂管理、懂相關法規的復合型人才,因而多會傾向于選擇有相關從業經驗的人才,而在我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高校畢業生,缺少實際工作實驗,動手能力也較差,無法在短時間內為用人單位創造價值。我國高校目前環境工程專業的培養模式及課程設置存在較多問題,致使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體系單一,動手能力普遍較差。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一、強化專業基礎知識教學,適當提高專業課學時
對于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計劃,大多數院校一般都遵循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及專業介紹》中所規定主干課程,設置相關的基礎課和專業課,對于主干課設置要求可以看出,對于本專業培養目標,主要是圍繞水處理工程展開的,或者說主要偏重于水處理工程[2]。
為了適應時展要求,環境工程專業改革應以9門核心課程(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評價)為主干課程,強化專業基礎教育。
目前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學時學分普遍較多,如武漢大學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學分比為46:38:16,學分多,專業課課時少。目前環境工程專業課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評價、清潔生產、生態工程,等,一般集中在大學三四年級學習。以水污染控制工程為例,在《高等學校本科環境工程專業規范中規定》規定為64學時、4學分,但很多高校此課程的學時低于此值,甚至只有30-40學時,這種課時安排,學生很難對水污染控制方向的基礎知識有比較全面深刻的理解,專業基礎知識方面的缺陷使得很多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遇到實際問題無從下手,無法勝任工作。
二、重視和加強實踐環節,合理增加專業性實踐環節
我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實踐性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實踐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重視實踐的觀念,提高實際工作的能力,因而環境工程專業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現場教學和可視化教學相結合[3]。
(一)基本實驗教學環節的改革
基本實驗教學是促進學生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基本實驗技能方法、培養嚴謹工作作風的基本方式,目前環境工程專業教學中對于基本實驗教學,存在著以下問題:
(1)各高校環境工程實踐性環節學時普遍不足。以課程實驗為例,環境監測實驗、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等實驗環節,一般在10-20學時,課程實驗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掌握知識同時提高動手能力,若一味壓縮課程實驗的學時,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和動手能力的提高,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升入研究生后科研能力較弱,創新能力不強。
(2)實驗教學內容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應用能力。傳統實驗教學往往大量開設驗證性實驗,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較少,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和知識運用能力,應在實驗教學體系中進行優化設計,精簡教學內容,增設設計性、綜合性實驗。
(二)校內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
我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認識性實踐環節,往往并未真正的深入實際,研究實際問題。以專業實習為例,一般高校安排學時為三周左右,但很多時候往往只是走馬觀花,并未使學生真正的動手動腦并深入生產第一線,因而很多學生在從事工作后會“紙上談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
在環境工程專業實習與設計方面,需積極探索開放實習的途徑,一方面使學生深入生產第一線,利用現有條件增加學生接觸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實踐教學的內容方面,應通過能體現應用性、先進性、綜合性內容的課程設計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大工程意識的畢業設計等環節,模擬工程應用的實際訓練過程,真正使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形象直觀的學習專業知識,拉近與專業的距離[4],并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 (三)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改革
畢業論文(設計)是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在校學習的總結和檢閱,也是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能力的重要環節,目前環境工程專業學生論文(設計)一般有三種形式,即綜述性論文、實驗及污染治理工藝設計,依據不同高校的硬件設施實際情況,三類畢業論文形式比例不同。對于實驗性畢業設計(論文)來說,目前普遍存在著指導教師短缺、實驗室緊張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采取與有科研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的研究院所、工廠和環保企業聯合培養的方式,與相關單位研究人員或工程技術人員讓學生通過參與實際研究或工程項目得到更全面的鍛煉[5]。
在畢業論文(設計)課題選擇方面,存在著課題缺乏創新性的問題,很多課題只是導師課題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簡單重復,導師將相關資料如實驗方法等直接呈現給學生,學生則按照導師指令進行實驗,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另外也使得學生參與畢業課題缺乏主動性。因而在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選題除了要從實際出發外,更要著重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參與意識,設計創新性的開放實驗,鼓勵學生大膽參與,由學生設計實驗過程并動手實踐。另外在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方面,可采用“目標”培養模式,比如允許和安排考取研究生同學結合研究生導師的科研課題做畢業論文,讓已經就業同學做其相關工作領域的畢業課題,題目設置面可以放寬一些,以保證同學能夠較早的適應未來的工作、學習。
三、面向市場需求設置課程
高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設置應面向市場需求,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就業難,知識結構不合理是一個重要原因,畢業生雖多,但通才型人才、實踐型人才和特色型人才較少。因此在設置課程時,應適當考慮市場需求,科學制定培養計劃、培養方案,將應用性強的課程引入課堂,還可以實行“工程師進課堂”、“將環境工程課程體系與注冊環保工程師制度結合”等形式。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是我國高校制定教學改革計劃、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和進行課程設置提供重要參考,有利于提高學生相關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及工程管理知識水平。以注冊環保工程師為例,學生除需要掌握環境專業相關知識外,還要掌握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物理學、化學、工程制圖、建筑力學等相關內容,更有如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給水排水工程概預算、工程法規等專業課內容[6],實施環境工程課程與注冊環保工程師制度結合,可以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為完備,也為今后參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四、環境工程專業的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及創新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使學生一方面牢固系統的掌握學科知識,同時發展創新能力,即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7]。創新教育作為一種思潮而生,現在被廣泛使用,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國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的教育改革,應以創新教育為指導思想和目標,努力營造創新環境,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及創新素質。
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學也加應強創新教育,例如可以調整課程設置,引入通識教育;更新教學內容,教材與時俱進;教學方法方面變“滿堂灌式”教學方式為“啟發式”、“研討式”教學;課程考核方式多樣化,等。特別對于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很重要,所以應建立創新實驗基地,鼓勵學生自主設計,自選課題,自由探索,將環境工程專業的實踐性環節與創新教育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閆兵,叢軍茲.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及課程體系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0,6:107-108.
[2]徐惠忠,王德義,蘇宏.環境工程專業的就業出路分析與課程設置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J].2003,22(5):109-110.
[3]湯潔,董德明,劉淼,等.環境科學專業課程休系建設與教學質量監控[J].中國大學教育,2007年,第3期:35-36.
[4]黃方.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5,10增刊:61-62.
1課堂教學聯系實踐
環境工程專業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理論性強。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通常是通過課堂教學實現的。但是,環境工程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對實際情況缺乏了解,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反過來還會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因此,將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1.1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認知
環境工程專業的許多理論知識與實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尤其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增加學生對實踐的認識,進而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如在講解厭氧活性污泥處理有機廢水時,可利用農產品加工有機廢水生物處理的影像資料加強學生對整個過程的理解,廢水為什么要經過調節池和熱交換器,了解工藝中的核心厭氧活性污泥反應器的構造,以便于理解微生物降解有機物的生理生化反應機理,了解三相分離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整個反應體系有較明確的認識,使學生不到現場即能了解到工程狀況并分析實際工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讓學生思考可以怎樣改進工藝提高處理效率。又如在講授AutoCAD時,可與環境工程的實例進行結合,如繪制曝氣池的平面圖、曝氣管路布置圖、曝氣頭和攪拌機等設備圖,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AutoCAD的基本繪制,又可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并直接為課程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專業技能。
1.2課堂講學與課程設計掛鉤
課程設計一般需要綜合專業知識,一些課程設計安排在某一學期,與專業過程分開,但這時很多專業課程的知識已被淡忘,課程設計不能很好地利用和鞏固理論知識。因此,如果將課堂講學與課程設計掛鉤,有機結合,理解將更為深入。因此,我們將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等課程設計與相應專業課安排在同一個學期,將面向工程的課程設計融于專業課程中,這樣就可以及時地利用專業知識。首先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案例為學生提供多個選題,然后學生根據興趣選擇題目。借助已學知識查閱資料、設計和計算,并繪出相應的設計圖紙。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及時地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課堂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2開展綜合性實驗
我校環境工程課程設置中安排了多項專業實驗,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固體廢棄物控制工程實驗、環境監測實驗和環境微生物學實驗,各專業實驗均附屬于相應的理論課程。上述專業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很少。比如環境微生物學實驗中,微生物形態和結構觀察、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等都是簡單的驗證性實驗,且培養基配制和滅菌消毒等都是由實驗老師完成的。這樣使得學生在預處理環節得不到充分鍛煉,造成與實際脫節,既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也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有必要開展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環境微生物實驗中,可以由專業教師給出開發性題目如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等,然后由學生組成實驗小組,查找資料確定實驗方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實驗技能可以得到加強,比如培養基的配制、滅菌消毒、微生物接種、顯微鏡觀察等,并且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加強,比如實驗過程中出現雜菌可能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防止等。通過綜合性實驗,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較為系統且動手能力大大加強,為以后再深造或是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3實習教學體系
實習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教育方針,培養適應社會要求的專業人才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實習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和適應社會的能力[2]。我校環境工程在實習時間安排上,為1周認知實習、2周生產實習、4周畢業實習,已基本滿足環境工程實習時間要求。
3.1認知實習
設在專業課之前,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認識。我校的認知實習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學期,在大多數的專業課程開設之前。做好認知實習可為以后專業課程的學習做好準備。認知實習時間短,并且大多以參觀為主,經常會出現學生草草參觀,參觀過程中提不出實質問題,參觀后又容易忘記的現象,對以后的專業課教學無太大輔助作用。為了避免這些情況,使認知實習發揮最大的作用,要做好參觀前、參觀中及參觀后的工作。以參觀生活污水處理廠為例,在參觀前,要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工藝流程、工作原理、設備情況、實際運行時可能出現的問題,盡量做到有備而來,目的明確。在參觀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問并耐心解答。結合參觀前的準備,學生可對整個污水處理過程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參觀后,要及時督促學生完成實習報告,鞏固所學知識。這樣為以后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達到認知實習的目的。
3.2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是本科教學計劃中非常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已經學過的專業基本知識,鞏固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3]。目前生產實習中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實習單位接納大量學生實習有困難,學生實習影響單位的正常工作,一些實習單位出于安全問題不歡迎學生到單位實習,或者學生在單位里的實際動手機會少。因此,需盡量多聯系長期合作的實習單位,生產實習的實習經費也有待提高。另外,還可以采取學生分組實習,避免短時間內實習人數太多而影響單位的正常工作。讓學生深入生產第一線,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實踐能力。#p#分頁標題#e#
3.3畢業實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212-02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21世紀,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被國民所接受,政府也正在加大對環境治理的力度。社會對環境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持續增長,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和環境保護產業的興起,又促進環境工程專業的發展。這對于環境工程專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環境工程專業人才也將面臨嚴峻的人才市場的競爭。環境工程是一個實踐性與工程性很強的學科,從根本上說,環境工程學科的主要任務是運用工程手段防止、控制和解決有關環境污染的問題,涉及到供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各種除塵設備與裝置、垃圾處理場等的規劃、工程設計、運行管理等,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運行管理能力、動手能力和一些基本技能。
長期以來在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根深蒂固,這導致了環境工程的教學上出現了一定的誤區。
1 傳統實驗教學問題的分析
在傳統的環境專業教學中,實驗課基本作為理論教學的附屬品,一般只開設驗證性或者操作性的實驗,教師以及學生無法對這些內容簡單、容易掌握的實驗課引起重視。而且實驗教學并沒有很緊密的聯系環境工程實踐,學生難以將所學的知識以及概念系統化。傳統環境工程實驗有一下幾個特點。
(1)現有實驗內容單一,測定方法過于陳舊,落后于社會的發展,已不能滿足環境保護的需要。而實驗類型的單一化,導致學生對上實驗課缺乏興趣,學生對問題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得不到鍛煉,沒有幫助學生掌握環境工程知識,更無從談起學生創新、創造力的鍛煉。
(2)實驗教學內容和手段相對陳舊,且落后于理論教學,實驗教材已經大大滯后于社會的發展,大部分實驗教材很早就編著,并沒有及時更新,甚至某些已經被淘汰的實驗方案仍在使用。這些情況使環境工程教學遠離現實情況,對現代社會的人才培養產生滯后影響。
(3)實驗安排缺乏整體性及系統性,環境保護研究發展越來越快,環保的標準被不斷更新,然而實驗教學中仍在使用配置較低、落后甚至老化的儀器設備,已經大不要所要求的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和精度。
2 創新實驗教學方法
2.1 調整實驗課程安排
傳統的環境工程試驗包括環境監測實驗、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水污染控制實驗和大氣、噪聲控制實驗等,這些試驗均依托于理論課程,我們先對這些實驗內容進行整合,設立以環境監測實驗和環境微生物實驗內容為主的環境工程專業實驗和以水處理實驗、固廢處理處置實驗和大氣控制實驗內容為主環境工程專業實驗,使之成為獨立的實驗課程。
以環境監測實驗和環境微生物實驗內容為主的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內容各有側重。在學生完成規定學時學習外,在開放性實驗中,設立兩個專業實驗的選修實驗。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選修實驗側重大型儀器的分析和使用,例如: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紫外分光光度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選修實驗側重水處理工程實驗、水處理工程綜合實驗和化工原理實驗。這樣可以保證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和專業方向選修實驗課程。
2.2 增加綜合性專業實驗
除了安排傳統的綜合性專業實驗外,充分利用湖南城市學院和益陽市周邊資源,在環境工程專業實驗中開設南洞庭湖水質監測綜合實驗,校園及周圍地下水水質監測綜合實驗,長張高速公路(長沙至張家界益陽段)空氣質量與噪聲監測綜合實驗。此類實驗的開設,不僅使專業實驗充分與實際生產生活相結合,而且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所開實驗的實際應用意義,加深了對各項環境指標的認識和理解。
3 建立新實驗教學體系
3.1 采用開放式實習模式
任課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實習小組( 每組2~4名成員),確定1名組長,然后根據監測對象及監測項目選擇藥品、儀器等設備,分別為各個小組制訂計劃,明確各小組的監測對象、監測項目、采樣位置、時間安排及分析方法;也可以預約實驗,即根據學生自己的時間和掌握實驗的程度,分批完成實驗。以小組為單位分發玻璃儀器、試劑藥品,實習期間儀器室及實驗室全天開放,以電廠廢水處理為例,要求學生自己動手配制污水,對污水進行一級處理、二級處理、深度處理后,還要進一步去除水中多余的陽離子和陰離子。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要對每步的處理效果進行分析比對,并檢測最終的處理結果。一星期內各小組完成實習項目。實習完成后,全班所有小組集中進行交流討論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收獲,每個學生提交一份實習報告。實驗教師也可以對學生做單獨指導,這樣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對大型精密儀器要進行定期培訓,幫助學生掌握現代化的分析、測試手段,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3.2 畢業論文與工程項目相結合
取消綜述性研究的畢業論文,規定撰寫的論文要有一定的工程研究背景,以工程性實驗或綜合性實驗為基礎。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可以采用教師自己主持或參與的工程項目和科研項目作為基礎,也可以聘請環保公司或者是環保局的工程技術人員做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把畢業論文與工程項目及實驗掛鉤,使學生更投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實驗研究,從而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4 結語
通過對環境工程實驗教學的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都獲得了改進,實驗條件也獲得了改善,湖南城市學院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在科學研究中試驗設計、試驗組織、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實驗結果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全面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安小六,鄒小紅.加強實驗隊伍建設增強高校實驗室軟實力[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5(1):229-23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4-0029-02
高等學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在創業創新的大潮中,人才是創業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因素。教育要面向時代,歷史性地承擔起知識和技術創新的偉大使命,為創新創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1],如何讓學生擁有創新應用能力成為了人才培養的核心工作。
全國目前有14000多個工程教育專業,占高等學校專業總布點數的 ;工程專業類在校生超過400萬人,占全國本科總數的。這些數據清楚地告訴我們,工程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本科生的培養質量。教育界對工程教育非常關注,從工程師的培養目標、知識體系和培養模式等多方位進行積極的探討改進。
環境工程專業是一門將環境保護落實到工程措施上的綜合學科,是環境保護產業的理論和技術基礎。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2,3],將來能為企事業單位解決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問題[4],對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本科教育應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培養企事業單位急需的技術人才。目前很多院校在環境工程教育中上存在諸多不足,實踐教育弱化趨勢尤其明顯,與企業聯系不緊密,重“學”輕“術”,造成工程性缺失和創新性不足。為此,以環境工程學科為例探討實踐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
一、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工程能力培養的社會背景
在科本生培養過程中,當前高等學校以工程能力提升為目標的培養模式改革面臨多方面的壓力。
1.工程教育認證。我國從2005年開始開展工程教育認證,使得一直強調的“提高教學質量”第一次有了明確合理的參照標準,幾乎所有相關院校都對參與工程教育認證表現出空前的熱情。申請工程教育認證的各高校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環境工程專業作為試點專業,在2007年下半年啟動了認證工作。工程教育認證作為保證教育質量的外部評估,由專門職業學會會同專業領域的教育工作者共同進行,以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為出發點,強調工程教育的基本質量要求,以提高工程人才培養對工業產業的適應性。
2.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培養造就一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2010年啟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背景。201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將推進創業創新作為發展的動力之源、富民之道、強國之策[5]。這相應對高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沒有創新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創新的人才。
4.環境污染的巨大壓力。我國目前處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面臨的環境問題復雜多樣,壓力巨大[6],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經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和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人們已經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代價極大,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起來,國家已將保護生態環境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之中[7]。隨著國家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環保產業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產業領域不斷拓展,技術和產品結構逐步優化升級,未來發展潛力巨大[8],亟需具有良好職業能力的環境工程技術人才。
鑒于上述社會背景,基于社會需求和環境工程專業特點,以提升工程能力為目標,以教學改革創新為動力,創新教育模式勢在必行。
二、環境工程專業培養要求
環境工程專業作為一門交叉學科,與許多學科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現代環境工程所具有的科學性、社會性、實踐性、創新性、復雜性、本土性等特征日益突出,覆蓋面也不斷擴展。
在創新創業背景下,環境工程畢業生應當具有更為深厚的理論基礎知識、扎實的工程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創新應變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具體來看,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環境基礎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污染治理的原理、方法和技術。
3.具有環境工程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設計能力。
4.熟悉國家環境自然資源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
5.了解國內外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理論及技術前沿、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前景、環境科學的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動態。
6.具有一定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7.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的能力;歸納、整理、分析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三、以工程能力提升為目標的環境工程課程體系改革
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全面提高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質量,我校以優化課程體系為核心,在課程建設方面按照“加強基礎、深化實踐”的原則來改進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構建如下。
1.學科基礎課的構成。除跨學科數學、物理、計算機基礎課外,重點以化學類課程(包括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學工程)為基礎課,凸顯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在化學污染物監測治理方向基礎雄厚的特色,各課程都設置了相應的實驗課;此外,設置了生物生態類(包括環境微生物、環境生態學、生物化學)及工程類基礎課程(電工學、工程測量、土木工程施工、流體力學),目的是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工程應用基礎。
2.專業理論課的構成。主干課程為環境化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為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在水、氣、土壤、固廢、噪聲分別設置相應的污染控制技術專門課程。理論教學成為系統傳授環境工程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
3.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關鍵環節,是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9]。實踐教學環節是我校本科生培養計劃制定過程中重點改革內容,新制定的培養計劃中的實踐課程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化學化工類基礎課程實驗;(2)課程設計,包括水污染控制課程設計、大氣污染控制課程設計、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課程設計;(3)專業基礎課實驗,包括環境化學實驗、環境監測實驗、環境工程學實驗、環境工程微生物實驗,該類實驗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適當增加了設計性實驗;(4)集中實踐課程,利用三周進行環境工程綜合實驗,主要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驗講義與學生方案設計相結合,進行工業廢水處理、生活廢水處理、水質綜合監測評價和數據的質量控制;(5)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分別在二、三、四年級開設;(6)畢業論文(設計),利用第八學期,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進行研究性實驗或工程項目方案設計。
上述各實踐環節層層遞進,形成了課程設計、驗證性實驗、綜合實驗、現場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實踐能力五級培養模式,可明顯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工程設計能力。通過從模擬驗證,到綜合性、研究性實踐,最后完成獨立課題,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我校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在實驗室工作的適崗時間短,企業對學生的滿意度也有所提高。
從創新能力形成的原理來看,實踐是人的創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徑,又是人的創新能力發展的動力,還是檢驗人的創新活動成果的唯一標準。實踐教學尤其是綜合性、研究性實踐環節,對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有著特殊的作用。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近年來,我們正在積極探索依托環保行業企業、面向社會的培養新途徑,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應用型課題的科研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結束語
提高大學生工程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工作和一個系統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在于培養方式,通過上述一系列課程建設手段,逐步構建符合社會發展和環境工程學科專業要求的課程體系,使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和實踐技能,才能使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得以落實。
參考文獻:
[1]邱榮富,唐方利,李相林,周劍.對我國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幾點思考[J].時代教育,2008,(7):131-132.
[2]黃麗坤,王鑫,夏至,黎晨晨,徐忠,吳春.以提高實踐能力為目標的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51):97-98.
[3]孫紅文,戴樹桂,徐建,馬小東,汪磊,張彥峰.以重點學科為依托培養本科創新人才――南開大學環境化學創新人才的培養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7):11-13.
[4]胡慶昊,韓照祥,馬衛興,陳文賓.淺談環境工程專業教學中實踐能力的培養[J].甘肅科技,2010,26(11):176-177.
[5]于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對大學人才培養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5,(33):263.
[6]楊明,賈向桐.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生態和諧問題研究[J].生態經濟,2013,(7):55-59.
在與環境類專業技術基礎課相配套的實驗課程中充分利用教師的科研資源,就可望以較少的資金投入,研究構建和實施符合環境類專業大學生基本研究技能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型實驗教學課程。
一、研究型實驗課程的特色與優勢
環境類專業的研究型實驗課程由一系列開放型、綜合型和設計型的實驗組成,這類實驗均覆蓋不同的知識點,是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實現設計目的。因此,可以強化培養環境類專業的本科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研究型實驗課程具有以下特點和優勢。
1、充分利用科研資源和骨干教師資源,來設計研究型實驗的范圍,并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研究課題范圍內自主提出不同的多因素多變量的實驗研究方案,將實驗課由教師統一安排改變為由學生自主設計。
2、學生的研究型實驗與研究生論文研究相結合,與教師課題研究相結合,與環保工程實踐相結合,將演示型驗證型實驗改變為研究型創新型實驗。
3、將實驗由原來全班統一的1個假想課題改變為每人1個研究課題;將實驗時學生被動按照教師的指導做實驗改變為學生主動請求教師指導研究和實驗;將以往實驗內容和報告嚴重的相互重復現象改變為每人只能獨立設計;將理論課和實驗課分離現象改變為理論課教師大力參與實驗指導。
4、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完成的研究型實驗的優秀實驗報告,達到公開發表的研究論文的水平。部分優秀實驗報告能夠公開發表、參加各類課外研究競賽包括挑戰杯競賽或參加學校其他創新培訓計劃。
與專業基礎課配套的研究型實驗教學課程的構建和實施,可望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使本科生緊密結合理論教學來加強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二是確保本科生廣泛參與,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三是充分利用科研設備和資源,使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節約資金投入,提高辦學效益。
二、研究型環境工程原理實驗課程的構建和探索
1、研究型實驗課程的目標
(1)通過研究型實驗課程的學習,使教師與學生互動得到進一步加強,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掌握專業領域的前沿與最新進展,使學生經歷“三個全面”的創新教學過程:經歷全面的分析研究問題的過程,實驗技能得到全面的鍛煉,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2)解決目前實驗課程內容與污染控制需求脫節的問題,使專業基礎課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科研與教學融為一體,實現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進一步貫通。
2、研究型實驗課程內容的篩選
研究型實驗課程內容的確定是實現課程目標的基礎。不同專業的課程,實驗內容必然不同。下面是環境工程專業的環境工程原理實驗課程的內容,供其他專業篩選課程內容時參考。
環境工程原理系列課程包括環境工程原理(上)、環境工程原理(下)、環境工程原理課程設計和環境工程原理實驗,該系列課程系統、深入闡述環境凈化與污染控制的單元操作的原理、工程設計計算方法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環境工程專業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在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環境工程原理實驗課程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十余年來,環境工程高等教育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環境工程專業內涵也不斷擴大,原來的環境監測、環境規劃與管理、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和農業環境保護并入了環境工程專業。環境工程專業處理的環境污染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的特點,相應地導致污染控制技術也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所以要求環境專業人才具有寬厚、系統的專業理論基礎,也導致環工原理課程在環境工程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因為美國等發達國家目前環境工程主要設置研究生專業,所以可為環境工程原理實驗課程的構建提供具體借鑒的國外經驗不多。
環境工程原理實驗課程方面,至今國內很多院校仍然是采用化工原理實驗教材或類似的講義。由于涉及的問題與化工專業有一定差距,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與要求也有所不同,與學生在環境保護專業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有較大區別。目前環境工程原理課程的理論教材方面盡管僅有清華大學胡宏營教授等人編著的教材出版,這也為環境工程原理的理論教學提供了新選擇。本文在吸收國內環境類專業實驗教學成果基礎上,提出了構建環境工程原理研究型實驗課程的核心內容。
(1)在流體流動實驗部分,指導學生自主設計污泥、污水和含塵氣體的流動和輸送問題,包括不同懸浮物含量的污泥、不同性質的污水和不同固體含量的含塵氣體的流動阻力和流體輸送機械的性能研究系列實驗研究。
(2)在非均物系分離的實驗部分,指導學生自主設計不同性質污泥、自來水和含塵廢氣在不同過濾介質中的過濾實驗研究。
(3)在傳熱實驗部分,指導學生自主設計不同性質廢氣廢水與污泥的加熱和污泥脫水的實驗研究。
(4)在傳質實驗部分,指導學生自主設計不同性質的廢氣和污水的吸收與萃取以及污泥干燥等實驗研究。
與原有實驗內容相比,以上研究型實驗課程的內容與環境工程專業問題的關聯性很強,課程內容與專業領域需求聯系緊密,通過實踐環境的教學學生可以了解專業領域的前沿與新進展,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3、研究型實驗課程的實施方案及需解決的問題
首先,結合本項目本學科教師的科研課題情況,制定詳細的研究型實驗計劃。然后,根據實驗計劃和學生的自由選擇,確定每一位學生的實驗研究課題。理論課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參考文獻,與每組學生分別討論和確定實驗方案。其次,制訂詳細的研究計劃。實驗教師完成實驗設備的準備與調試、實驗操作的指導、化學藥品的準備等工作。學生在指導教師和實驗教師的幫助下,完成實驗設計,配制化學藥品和試劑,進行實驗的操作,完成實驗研究報告并最終匯報。
要順利實施研究型實驗課程,需要解決的問題有:
環境工程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教學使得學生掌握環境工程專業術語的英文表達,學會撰寫英文摘要,提高英文寫作能力,掌握閱讀和翻譯環境工程英文文獻的基本技能。一方面,為畢業論文服務;另一方面,為適應學生將來從事實際工作和專業研究的需要。結合本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革和嘗試。
一、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專業英語課程設置不合理,學時少,任務重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設置不太合理,課程學時安排少。很多學校往往把專業英語開設在大三第一學期,與專業課程的開設基本上是同步的。由于此時學生的專業課程剛剛開始,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和理解不夠深入和全面。此外,環境工程專業英語專業詞匯量大,長句多,知識性強,要通過短短的20~30學時掌握相應外文文獻的閱讀、翻譯和寫作技巧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學習缺乏主動性。
2.教材種類少,教學內容不明確
目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材公開出版的很少,很多學校采用的教材均是自行編寫的,選文大多來源于歐美大學相關專業的一些教材、碩(博)士論文、相關的書籍和雜志、國際會議發表的論文、從網站下載的材料、報刊科技評論等,有的是全文選用,有的是節選部分章節或段落,難度深淺不一,隨意性強,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此外,由于學時少,很多任課教師往往會選擇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篩選相應的內容,存在較大的主觀隨意性。
3.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
專業英語課堂教學多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采用翻譯和閱讀相結合的方式,“一言堂”、“滿堂灌”,形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機會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教學手段也相對落后,多采用教師講授和板書的形式,很少采用多媒體教學。即使使用多媒體教學,也只有枯燥的詞句翻譯,沒有圖示講解,也沒有相配套的語音輔助資料,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甚至產生厭倦情緒,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4.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高校的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一般都是由專業教師擔任的,很多專業教師的專業學術水平較高,但是沒有經過專門的英語教學訓練和口語訓練,缺乏用英語授課的能力,對英語教學的方法不熟悉,直接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而且,由于對專業英語課程不夠重視,任課老師隊伍不穩定,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5.課程考核方式
專業英語的考核主要采取開卷筆試的形式,考試內容側重對詞匯掌握、閱讀翻譯能力的考核,對聽、說、寫能力缺乏具體的考核內容。而且很多內容都是課文中講解過的,這樣主觀上給學生一種消極應對的態度,無法真正地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探索
1.明確教學目標,重視教材建設
專業英語注重實用性,不僅包括本科畢業論文中的英文摘要,還包括進入社會后的諸如英語面試、基本專業資料的閱讀等應用。因此,文章難度選擇應該在能夠清楚地介紹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難度適中,篇幅不宜太長,有代表性的專業詞匯出現頻率要高些。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注意專業知識的導入,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文體的選擇也應注意形式的多樣性,除了專業文獻,還應增加廣告、產品說明書、設計說明書等文體。
2.改革授課形式,加強師生互動
(1)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多樣化,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學習本身是枯燥的,再加上專業課程的滯后,畏難情緒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這就要求盡可能采用趣味性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涉及很多水、氣、土壤等介質中的環境現象與過程的描述以及污染控制工程流程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已經熟悉的知識或較抽象、學習起來較困難的內容借助多媒體、錄像、圖片、電影、動畫等工具,以此來提高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手段形象、生動、直觀、信息量大,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受到直接的刺激,提高學習熱情。例如,在講解各類除塵器(precipitator)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各類除塵器的內部結構剖面圖和工作原理的仿真動畫,使之生動易懂。
(2)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大量的聽、說、讀、寫、譯訓練,要想在短短的每周2~3學時的課堂上完成是不現實的。筆者在進行專業英語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對學生首先要做到課前預習,就下次課即將講授的新詞匯短語、新課文、背景等進行預習,并采取課堂隨機點名檢查的方式進行考核,計入平時成績。其次,課后給學生布置適量的寫譯練習,要求用英文回答每個單元后的問答題,既鞏固了專業知識,又復習了英語。
(3)課堂注重聽、說、讀、寫、譯全方位訓練
與基礎英語相比,專業英語有自身的特點,除了專業詞匯、術語及特定的構詞方法外,還有科技文體、句法結構、語態、時態等方面的特點,這些是專業英語課程需要重點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當然,考慮到專業英語的實用性,也不能忽略聽說能力的培養。
聽。聽力訓練可以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教師用雙語講課,通過給學生提供一個語言環境,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也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科教光盤,如Discovery中關于溫室效應、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等科普類的環保小短片。在鍛煉專業英語聽力的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說。要讓每個同學都有開口鍛煉的機會。正式上課前,可以開展“3分鐘演講”之類的英語口語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輪流安排讓每位同學朗讀3~4個句子,或者就課堂提問要求學生盡量用英文回答。這樣做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和表達能力,能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讀。要提高專業英語的閱讀和翻譯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數量的專業詞匯和專業術語。環境工程專業詞匯很多都是復合詞、縮略詞及利用前后綴構成的派生詞。因此在每個單元的詞匯教學中,應注重構詞法的分析,介紹一些常見的前后綴和詞根以及詞性的變化規律,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如硝酸鹽(nitrate)、亞硝酸鹽(nitrite)、硫酸鹽(sulphate)、硫化物(sulfide),等等。在課堂上要多采用啟發式的提問,學習一個詞根后,立刻給出一個含有該詞根的新詞讓學生進行聯想學習。
專業英語注重行文連貫、簡潔,力求客觀和準確,句子以長句和被動語態居多,大量使用名詞化結構、非限定動詞和后主定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穿插科技英語文體的介紹和翻譯技巧的傳授,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句子結構尤其是復雜長句句子結構能力。通過典型句子分析,結合專業知識背景,訓練學生分清句子種類、找句子主干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每個句子中的主句以不同顏色和字體與修飾成分區分開,將謂語以粗體字顯示,并讓學生共同參與朗讀,使他們在讀句和斷句的同時了解句子的語法構成。
寫譯。對于很多高校,大三學生開設專業英語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為畢業論文服務。這一點直接表現為畢業論文的外文翻譯任務和正文中英文標題、英文摘要和圖表的英文翻譯。根據筆者多年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體會,很多學生往往借助電子工具或在線翻譯軟件來完成,結果驢唇不對馬嘴。因此,除了加強課堂講解訓練,課后布置適當的漢英和英漢翻譯作業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根據畢業論文課題的要求查閱相關外文文獻,在閱讀文獻的同時,掌握英文摘要的撰寫。
3.更新考核方式,注重課堂考核
考核是檢查教學效果、督促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之一。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考核方式也應該多樣化,如在每次課堂教學結束后安排適當的測試,綜合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出勤等方面。期末考試試題題型盡量多樣化,可以增加口試、摘要寫作等內容。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既是一門語言課,又具有專業課的特點。專業英語任課教師既要熟悉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掌握各專業主干課程的內容,了解學科的前沿動態,還需要較高的聽、說、讀、寫、譯水平,同時具備一定的英語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因此,學校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多方式、多渠道的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穩定教師隊伍,不能隨意指定。其次,對專業英語任課教師進行培訓或者提供出國或訪學的機會,開闊眼界,提高英語口語授課的能力和水平。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學生真正掌握了環境工程專業英語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發揮專業英語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月生,夏祥翔.論化學化工專業英語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07,34(10):119-123.
[2]徐進.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淺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8,(10):227-228.
關鍵詞: 環境工程 專業英語 教學改革
環境工程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教學使得學生掌握環境工程專業術語的英文表達,學會撰寫英文摘要,提高英文寫作能力,掌握閱讀和翻譯環境工程英文文獻的基本技能。一方面,為畢業論文服務;另一方面,為適應學生將來從事實際工作和專業研究的需要。結合本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革和嘗試。
一、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專業英語課程設置不合理,學時少,任務重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設置不太合理,課程學時安排少。很多學校往往把專業英語開設在大三第一學期,與專業課程的開設基本上是同步的。由于此時學生的專業課程剛剛開始,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和理解不夠深入和全面。此外,環境工程專業英語專業詞匯量大,長句多,知識性強,要通過短短的20~30學時掌握相應外文文獻的閱讀、翻譯和寫作技巧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學習缺乏主動性。
2.教材種類少,教學內容不明確
目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材公開出版的很少,很多學校采用的教材均是自行編寫的,選文大多來源于歐美大學相關專業的一些教材、碩(博)士論文、相關的書籍和雜志、國際會議發表的論文、從網站下載的材料、報刊科技評論等,有的是全文選用,有的是節選部分章節或段落,難度深淺不一,隨意性強,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此外,由于學時少,很多任課教師往往會選擇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篩選相應的內容,存在較大的主觀隨意性。
3.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
專業英語課堂教學多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采用翻譯和閱讀相結合的方式,“一言堂”、“滿堂灌”,形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機會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教學手段也相對落后,多采用教師講授和板書的形式,很少采用多媒體教學。即使使用多媒體教學,也只有枯燥的詞句翻譯,沒有圖示講解,也沒有相配套的語音輔助資料,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甚至產生厭倦情緒,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4.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高校的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一般都是由專業教師擔任的,很多專業教師的專業學術水平較高,但是沒有經過專門的英語教學訓練和口語訓練,缺乏用英語授課的能力,對英語教學的方法不熟悉,直接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而且,由于對專業英語課程不夠重視,任課老師隊伍不穩定,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5.課程考核方式
專業英語的考核主要采取開卷筆試的形式,考試內容側重對詞匯掌握、閱讀翻譯能力的考核,對聽、說、寫能力缺乏具體的考核內容。而且很多內容都是課文中講解過的,這樣主觀上給學生一種消極應對的態度,無法真正地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探索
1.明確教學目標,重視教材建設
專業英語注重實用性,不僅包括本科畢業論文中的英文摘要,還包括進入社會后的諸如英語面試、基本專業資料的閱讀等應用。因此,文章難度選擇應該在能夠清楚地介紹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難度適中,篇幅不宜太長,有代表性的專業詞匯出現頻率要高些。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注意專業知識的導入,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文體的選擇也應注意形式的多樣性,除了專業文獻,還應增加廣告、產品說明書、設計說明書等文體。
2.改革授課形式,加強師生互動
(1)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多樣化,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學習本身是枯燥的,再加上專業課程的滯后,畏難情緒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這就要求盡可能采用趣味性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涉及很多水、氣、土壤等介質中的環境現象與過程的描述以及污染控制工程流程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已經熟悉的知識或較抽象、學習起來較困難的內容借助多媒體、錄像、圖片、電影、動畫等工具,以此來提高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手段形象、生動、直觀、信息量大,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受到直接的刺激,提高學習熱情。例如,在
講解各類除塵器(precipitator)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各類除塵器的內部結構剖面圖和工作原理的仿真動畫,使之生動易懂。
(2)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大量的聽、說、讀、寫、譯訓練,要想在短短的每周2~3學時的課堂上完成是不現實的。筆者在進行專業英語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對學生首先要做到課前預習,就下次課即將講授的新詞匯短語、新課文、背景等進行預習,并采取課堂隨機點名檢查的方式進行考核,計入平時成績。其次,課后給學生布置適量的寫譯練習,要求用英文回答每個單元后的問答題,既鞏固了專業知識,又復習了英語。
(3)課堂注重聽、說、讀、寫、譯全方位訓練
與基礎英語相比,專業英語有自身的特點,除了專業詞匯、術語及特定的構詞方法外,還有科技文體、句法結構、語態、時態等方面的特點,這些是專業英語課程需要重點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當然,考慮到專業英語的實用性,也不能忽略聽說能力的培養。
聽。聽力訓練可以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教師用雙語講課,通過給學生提供一個語言環境,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也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科教光盤,如discovery中關于溫室效應、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等科普類的環保小短片。在鍛煉專業英語聽力的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說。要讓每個同學都有開口鍛煉的機會。正式上課前,可以開展“3分鐘演講”之類的英語口語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輪流安排讓每位同學朗讀3~4個句子,或者就課堂提問要求學生盡量用英文回答。這樣做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和表達能力,能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讀。要提高專業英語的閱讀和翻譯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數量的專業詞匯和專業術語。環境工程專業詞匯很多都是復合詞、縮略詞及利用前后綴構成的派生詞。因此在每個單元的詞匯教學中,應注重構詞法的分析,介紹一些常見的前后綴和詞根以及詞性的變化規律,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如硝酸鹽(nitrate)、亞硝酸鹽(nitrite)、硫酸鹽(sulphate)、硫化物(sulfide),等等。在課堂上要多采用啟發式的提問,學習一個詞根后,立刻給出一個含有該詞根的新詞讓學生進行聯想學習。
專業英語注重行文連貫、簡潔,力求客觀和準確,句子以長句和被動語態居多,大量使用名詞化結構、非限定動詞和后主定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穿插科技英語文體的介紹和翻譯技巧的傳授,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句子結構尤其是復雜長句句子結構能力。通過典型句子分析,結合專業知識背景,訓練學生分清句子種類、找句子主干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每個句子中的主句以不同顏色和字體與修飾成分區分開,將謂語以粗體字顯示,并讓學生共同參與朗讀,使他們在讀句和斷句的同時了解句子的語法構成。
寫譯。對于很多高校,大三學生開設專業英語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為畢業論文服務。這一點直接表現為畢業論文的外文翻譯任務和正文中英文標題、英文摘要和圖表的英文翻譯。根據筆者多年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體會,很多學生往往借助電子工具或在線翻譯軟件來完成,結果驢唇不對馬嘴。因此,除了加強課堂講解訓練,課后布置適當的漢英和英漢翻譯作業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根據畢業論文課題的要求查閱相關外文文獻,在閱讀文獻的同時,掌握英文摘要的撰寫。
3.更新考核方式,注重課堂考核
考核是檢查教學效果、督促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之一。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考核方式也應該多樣化,如在每次課堂教學結束后安排適當的測試,綜合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出勤等方面。期末考試試題題型盡量多樣化,可以增加口試、摘要寫作等內容。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既是一門語言課,又具有專業課的特點。專業英語任課教師既要熟悉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掌握各專業主干課程的內容,了解學科的前沿動態,還需要較高的聽、說、讀、寫、譯水平,同時具備一定的英語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因此,學校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多方式、多渠道的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穩定教師隊伍,不能隨意指定。其次,對專業英語任課教師進行培訓或者提供出國或訪學的機會,開闊眼界,提高英語口語授課的能力和水平。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學生真正掌握了環境工程專業英語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發揮專業英語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月生,夏祥翔.論化學化工專業英語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07,34(10):119-123.
[2]徐進.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淺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8,(10):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