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8:3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園林景觀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problemswhich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spaceorder,dimensionexpediency,artisticqualityofvisualeffect,ecologicalfeatureofenvironmentandcontainmentofthelieu.Theexplorationoftheseproblemsprovidesawideplatformfordesignerstoexpresstheirthinkingandbroadentheirhorizons,whichhelpsthemtakeeverydetailintoconsiderationtocarryoutlandscapedesignresearch.
Keywords:space;dimension;visualeffect;environment;site;landscape
從西方所羅門王子瑰麗的神殿到光怪陸離的荷蘭風景油畫,從中國的“囿”和“圃”到山水園林,“園林景觀”這個富有魅力的詞匯閃爍于人類文明的長河之中,光鮮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飾的可能,步入當代社會,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以往單一設計視角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復雜的社會需求,筆者以一個更為寬泛的和多樣化的視角去探討園林景觀的設計策略,探討的范圍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空間的秩序性、尺度的適宜性、視覺的藝術性、環境的生態性和場所的包容性。
一、空間上的秩序性
(一)界定景觀軸線
約翰•西蒙茲在其著作《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的可視景觀一節中談到了軸線,他說:“本質上講,軸線是連接兩點或更多點的線性規劃要素。它總是被看作一個聯結的要素。”[1]由此可見,園林景觀軸線的界定是必要的。因為軸線的引入可以使景觀系統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園林景觀不同于其他的景觀類型,它更在意景觀所創造的意境,所以軸線的形式有時是筆直的,有時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軸線的目的就是為了確立空間組織的邏輯順序,以此契合于景觀的功能需求,創造景觀的場所氛圍。蘇州私家園林景觀的曲折軸線就讓我們體會到了景觀空間的無窮變化,感知了景觀空間帶給我們的無限魅力。
(二)梳理空間內涵
如果說軸線是景觀系統的中樞,那么景觀涵蓋的空間內涵就是附屬于中樞上與人交流的媒介。每一個目的就是一種需求,每一種需求就意味著一種行為,每一種行為就必然決定著一種空間模式。梳理空間的內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觀所承載內容的設計原則。只有明晰景觀涵蓋的內容,我們的空間組織才會有的放矢。在設計園林景觀時必須將景觀所要涵蓋的內容梳理清楚,進而根據各種內容賦予其最為適宜的空間模式。對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統一的空間進行編排,從而形成清晰的空間模式的組合關系。
(三)區分空間等級
當我們梳理出空間內涵時會發現這是一個關于景觀目的羅列的龐大列表,要想在場地內同時包容如此多的內容有時是不切實際的。由此我們必須理清各種景觀需求,明確它們之間的輕重關系,即明確景觀空間的等級。這一原則的目的就是使我們在園林景觀創造中正確地對諸多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取舍。明確空間等級的邏輯關系之后,我們才會清晰地利用場地,合理地進行空間的組織,甚至在必要時犧牲某一需求,從而保全景觀系統總體的邏輯關系。在確定了空間的等級之后,還要明確空間的模式,將它們合理地歸納為一個個集合單元,然后思考它們之間的關系,經過縝密的推敲,從而論證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離的關系。
(四)確定空間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漢斯•羅易德認為:“空間的序列是一些連續的、獨立的空間場所,他們之間以通道相連;人同時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個空間。”[2]確定空間序列的原則是當我們明確了空間等級之后,通過景觀序列的組織,給景觀空間以節奏變化、韻律美感和彈性體驗。確定空間的序列是空間秩序性原則的最后環節,其目的是深化空間的秩序,同時在正確的秩序基礎上賦予景觀空間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們通過對空間的感知引發哲學意義上的思考。景觀空間不僅僅需要性的景觀軸線與豐富的景觀內容,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空間序列的處理將子系統景觀空間合理地進行布局,就像優秀電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輯過程,使人們體會到景觀的時間變化、強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織的過程,從而獲得心智愉悅的體驗。空間序列的處理就是解決空間與空間關系的藝術,空間之間是需要銜接的,而銜接就意味著機會,空間序列的藝術處理必然會增加景觀的魅力,使景觀在良好的邏輯關系中具有和諧與美麗的情感內涵。
二、尺度上的適宜性
(一)弱化人為壓力
在《文化特性與建筑設計》一書中,阿摩斯•拉普卜特這樣寫道:“人們對于尺度的選擇和陳述時,往往從大尺度的元素進入。”[3]我們對于論述尺度適宜性的原則也是依據這樣的邏輯,從大的園林景觀尺度到人的個體尺度。如何協調園林與人的關系,是創作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在實踐中,避讓與弱化是我們對于園林景觀的回應。這種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環境,尊重發展的有機秩序。針對過大尺度的壓力,我們采用謙遜的態度和順從、弱化的景觀營造手法。適時地協調尺度之間的和諧關系,以謙卑的姿態修正尺度對于園林景觀的壓力。(二)遵從場地功能
筆者已論述過景觀空間的內涵,并將抽象內涵具體化,以便在實踐中更加輕松地把握。同時必須明確空間與尺度的關系:尺度是數量的度,而空間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經驗。由此可以說,景觀中的空間既需要數量尺度的緯度又需要空間感知的經驗。基于尺度與空間的關系,在這里引出了景觀中的恒定尺度與協調性尺度。景觀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從于硬性功用景觀的要求而產生固定尺度,而協調性尺度則是起到過渡與調和的作用,遵從于景觀的功能是針對恒定尺度與協調性尺度之間的關系而提出的,協調性尺度的景觀是恒定尺度景觀之間的連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協調性尺度的景觀,才會使景觀系統運作流暢,才會契合于景觀外延的需求。
(三)協調園林體量
景觀組織緊湊、靈活,在尺度上遵從于園林對于景觀的支配。在設計實踐中一定要慎重地處理景觀豎向界面及景觀構筑物,尤其要注意它們自身的高度、體量以及對園林環境的影響。同時要注意景觀空間的節奏組織,對于園林中的景觀節點與景觀空間盡量要謙卑一些,景觀空間的側界面要控制適宜,空間的強度也要適宜,以利于園林的自然環境進行有機的承接,而整體的景觀系統則要注意適時地用比較柔化的界面對園林的總體空間尺度進行修飾,最終使園林的自然環境和諧地與景觀共生。
(四)適宜人體尺度
無論探討園林尺度、景觀尺度還是設施尺度,最終我們的視角還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時感知的結果卻是趨同的。可以認為,在尺度與“人”的關系中,“人”的概念應該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會群體。E.T.霍爾提出了人往的四種距離尺度:(1)親密距離:人和人的距離小于0.5m,主要靠嗅覺和觸覺,視覺并不重要;(2)私人距離:人與人的距離0.5~1m,觸覺和嗅覺起到一定的作用,視覺起到主導作用;(3)社交距離:人與人的距離1~2.5m(較小),2.5~5m(較大)認知主要靠視覺和聽覺;(4)公共距離:人與人的距離5~10m,這個限定根據文化社會或個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視覺與聽覺的信息攝取量占信息接收總量的90%,加上嗅覺以及社交空間等諸多因素,在邊長為20~25m的立方體的景觀空間范圍內人們可以獲得比較好的視覺感知來進行社會交流,超出此范圍感知的強度就會急劇地下降,這一空間的容積范圍也為筆者提出適宜人體尺度這一原則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三、視覺上的藝術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兩層含義: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質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觀層次的創造目的,將秀美山川作為景觀層次的遠景引入其中,使視覺美感的空間拉伸至一個更為深遠的層次。而借用自然本質之美是出于應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學優勢創造景觀,劉曉光在其博士論文《景觀象征理論研究》中將美分為:形式美、具象美、意蘊美三個層次。[4]筆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設計原則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觀的視覺體驗。引用自然之美,是關注美的意蘊,更是在意于親近自然的美學趨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發掘自然景色資源,以一種熟識的美感賦予景觀廣博的胸懷,以借景的創作方法將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觀與人為創作的景觀連接起來。
(二)創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間而生,是界定空間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設計實踐中視覺形式美的核心。景觀中的豎向界面往往決定了景觀空間的性格,而頂界面卻是相對開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關乎景觀空間的整體美感,小面積的底界面也會影響到受用者的視覺感受,而豎向界面的形式美則關乎公眾對于視覺美感認知的大部分體驗,因為相對于單一的底界面與開放的頂界面,側界面更充滿著無限形態的變化與豐富的肌理表達。克萊夫•貝爾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讓我們思索“意味”與“藝術”的深層聯系?這種聯系是否就是公眾對我們實踐中的界面之美內心中的美好震蕩呢?車尼爾雪夫斯基說,莎士比亞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藝術。確實如此,我們的界面之美是屬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們,要為他們量體裁衣。
(三)意會空間之美
空間之美在于空間自身的魅力給我們以情感的波瀾,也在于空間和諧的尺度關系帶給我們輕松、順暢的行為方式。在園林景觀中,意會空間之美的原則是抽象的,但確實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間的本質存在于人們的內心。園林景觀的空間之美在于空間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間自身是否能夠喚醒人們對于這虛無概念的情感意識。意會空間之美是設計的原則,也是我們追尋的目標,但它卻是滯后的,只有公眾在景觀中快樂享受生活與游憩之時,我們的空間之美才會真正美得其所。
(四)隱喻人性之美
在詮釋景觀之美設計原則的道路上,盡端無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終要公眾感知,隱喻人性之美是貫穿視覺的藝術性原則的核心線索和主宰一切景觀創作的美學要義。人性之美,純真、純善。人性之美詮釋了藝術追求的最高層次,不是美麗的形式,也不是深長的意味,而是打動人的心靈。隱喻人性之美的原則也就是我們景觀視覺創造期盼的幸福的終點。
四、環境上的生態性
(一)尊重生態價值
生態價值觀的確立是環境生態性原則的核心,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的價值觀更是我們設計中必須尊重的觀念,它應與人的社會需求、藝術與美學的魅力同等重要。從方案的構思到細節的深入,時刻都要牽系著這一價值觀念。以這一觀念回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這一觀念支撐生態景觀的設計;以這一觀念影響著設計師和景觀受用的公眾,在設計與生活時尊重自然帶給我們的生命的意義。尊重生態價值是一種觀念的形成,并不能僅憑觀念去解決景觀中的實際問題,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則,讓我們時刻有著關于尊重環境狀況、理解自然的態度。
(二)接納生態基質
美好的園林生態基質不得不使我們去積極地接納,并成為我們景觀設計中貫穿始終的線索。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有著許多關于大地理尺度景觀的生態基質、藍帶、灰帶等景觀概念,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觀詮釋著景觀設計大環境概念的完美無瑕。從大地理景觀的氣候角度、從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從生態基質的景觀優勢角度,我們都要細致地考慮。量身定做我們的景觀,使自然的美好環境與我們的景觀斑塊更好地銜接,從而融為一體。
(三)修正場地環境
外界環境的客觀存在決定了景觀的微觀生態環境,其中噪聲、塵土、建筑、季風、不良氣流等都對景觀的環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修正景觀的環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設計原則,即以景觀的界面為媒介調解場地內的生態環境,如:通過營建高大喬木群景觀阻隔噪聲與不良空氣;通過景觀界面的營造疏導不良氣流;通過場地內大量的綠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場地溫度,等等。修正這一原則以批判的視角觀察場地的現狀,而批判是否精準還要依靠實踐中準確地發掘與不斷地實踐來加以論證。
(四)挖掘鄉土資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適時而生。生態是對環境而言的,契合鄉土正是從環境自身進行挖掘,從而探究環境和諧的本質。契合鄉土決不僅僅是觀念層面的意識導向,也不僅僅是泛泛的生態設計原則,它的要義在于解讀鄉土環境以此根植于景觀設計之中,契合鄉土的意義極為深遠,不僅在生態環境的營造上,也延伸到經濟、文化、美學等諸多的方面。契合鄉土就是創造屬于公眾的美好園林景觀環境,讓人們真正地體會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場所上的包容性
(一)包容寬泛群體
場所是傳播情感的空間能量,我們希望這一能量能夠最大化地給予公眾。在實踐中,我們要始終如一地堅持包容寬泛群體的原則,細致入微地深入到體貼人性的景觀界面、毫無障礙的交通系統、充滿綠色生機的休閑景致、高效舒適的景觀。場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們更要關注包容,一切景觀營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眾的受用質量為主旨。包容寬泛群體不僅僅是指導實踐的原則,更是景觀營造的價值取向。
(二)汲取地緣文化
可以說,文化是場所聚合的第一動因,也是各種行為起始的緣由。景觀設計也正是基于“文化動因”這一內聚力,將地域、民族、歷史以及生活中人們的文化積淀與生活模式轉化成園林設計的素材和景觀設計中空間組織的依據。無論是直觀的視覺體驗,還是行為及生活習慣;無論是物質構成的熟識感知,還是精神體驗的似曾相識,關于場所感的認同,主要還是源于對地緣文化的認同,所以地緣文化的提煉深度與拓展廣度決定了文化特質景觀的品質,決定了能否得到公眾認同。
(三)呼應心靈需求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親近自然、親近綠色、親近閑適、親近運動。當我們將若干園林景觀作品推出讓人們去自由選擇時,往往最多的選票都會投在關注心靈需求的作品,因為此類作品涵蓋了人性最為本質的親近自然、釋放自我的真諦。在設計實踐中,契合高級的心理需求無疑是場所認同的絕佳途徑。無論是出于親近自然的心理還是出于休閑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獲得喘息的愿望等。
(四)詮釋景觀精神
園林景觀精神的詮釋要依靠公眾對于自然的參與,而不是在文字或是演講中富麗堂皇地虛無包裝。只有當公眾在景觀中享受生活時,那種場景才真正地詮釋了平凡、真實而又生動的園林精神。場景的產生需要人物、場地與情節,而場地與情節的良好創造正是這一原則提出的初衷。在實踐中,詮釋景觀精神意味著豐滿景觀的情感。景觀諸多抽象的內涵要通過景觀物化的形式得以實現,除必要的設施與場地,更多的要在景觀界面加以詮釋。物化的形式不僅僅停留在創造人們感知精神的層面,還要注重景觀表達的深度與公眾接受程度的良好銜接,充分考慮到公眾的文化積淀深度。
六、結語
通過對空間、尺度、視覺、環境、場所等設計要素的解析,強調了在園林景觀設計實踐和創作中需要考慮的因素,使設計師們可以清晰地獲取如何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方法,從而創作出更優秀、更適合大眾需求的作品。
參考文獻:
園林景觀跟其他類別的景觀不同,園林景觀注重的是意境的創建,為此軸線的方式沒有確切的規定。但是,界定軸線的主要目的是確定空間組織的邏輯次序,以便于滿足景觀的性能需求,創造出該場合應該擁有的環境氛圍。
1.2梳理空間內涵
梳理空間的內涵是整理景觀所承載內容的設計準則。唯有清晰的景觀涵蓋內容,空間組織才能夠很好的發揮出來。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景觀所涵蓋的內容梳理清楚,然后依據相關方面的內容為其設定最佳狀態下的空間形式。對存在互相交錯或者能夠相統一的空間進行編排整理,可以形成較為清晰的空間形式。
1.3區分空間等級
梳理空間內涵后會發現這是一個巨大的景觀列表,如果想要在特定場地內部同時包含很多的內容是與現實狀況不相符的。為此,一定要明確景觀空間的級別。這一原則的目的是能夠有效處理園林景觀創造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確認空間等級的邏輯聯系,以此才能夠清晰地運用場地,科學地開展空間的組織,在必要的時候以犧牲某一方面的準求,確保總體景觀體系的邏輯關系。
2尺度適宜性
2.1減少人為壓力
在現實的工作中,人們對園林景觀的回應是弱化和避讓。這種形式是對現有的自然環境和發展秩序的一種尊重。就大尺度的壓力,我們運用謙虛謹慎的態度弱化景觀的創造方式。科學地協調關系,以謙虛的心態、修正的尺度弱化園林景觀的壓力。
2.2遵從場地功能
一定數量的尺度緯度和空間感知經驗是園林景觀空間中必不可少的。考慮到空間和尺度之間的關系,在此便引出了景觀的協調度和恒定尺度。景觀中的恒定尺度指的是在遵從硬性公用景觀的準求而出現的特定尺度,協調性的尺度能夠發揮調和和過度的作用,遵從景觀的性能是針對協調性尺度和恒定尺度相互間的聯系提出的,協調性尺度的景觀是恒定尺度景觀之間的連接媒介。唯有處理好協調性尺度景觀,才能夠使得景觀的整體性得到展現,滿足于景觀延伸的準求。
3視覺藝術性
3.1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存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借助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質之美。借助自然山水是源于景觀層次的改造目的,把秀美的山水當做景觀層次引入到里面,給人以視覺感的空間延伸。引用自然之美,是重視美的涵義,其實更在意的是接近大自然的美學。引用自然之美是在挖掘自然景觀資源,可以以一種美感賦予景觀更大的胸懷,憑借這種方式把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觀與人為創作的景觀連接起來。
3.2創造界面之美
視覺形式美的中心是界面之美。景觀中的豎向界面通常直接決定了景觀空間的格局特點,通常頂界面是完全開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對景觀空間整體美感有著直接的影響,小面積底界面通常會對受用者直接的視覺感受,而豎向界面方式直接影響著人們對視覺美感的認知,這主要是由于對于那些比較單一的底界面與開放的頂界面,側界面則更為豐富的表達形態的不斷變化和情感。
4環境生態性
4.1尊重生態價值
環境生態型準則中重點是生態價值觀的確立。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價值觀是自始至終都要遵從的理念,生態價值觀念跟人的社會準求、藝術和美學美麗同樣重要。從方案的構想到具體細節的展現,都與生態價值緊緊相連。尊重生態價值是觀念的一種展現方式,但是并不能夠單憑借觀念去處理景觀當中的現實矛盾,生態價值是一種支配性的準則,讓人們無時無刻都保持一種對自然環境的理解和尊重。
4.2接納生態基質
我們特別愿意去接納一些完美的園林生態基質,同時變成我們景觀設計的重要性線索。在當代園林景觀設計中有很多有關大地理尺度景觀的生態基質、藍帶、灰帶等景觀理念,這些景觀詮釋著景觀設計大環境概念的完美無瑕。
2古典園林的營造手法
2.1崇尚自然
中式園林講究崇尚自然,講究的是把人工美與自然美整合到一起,達到水融之境界。讓觀者欣賞到“天人合一”佳作的同時,感受到建造師們對自然的崇尚。要做到此點,務必要協調好建筑與自然景觀之間的主次關系,使園林在時間與空間上實現完美地銜接,既可以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的淡泊與含蓄,又可以讓世人看到四季不同的風姿,自內心深處開始崇尚自然。
2.2移步異景
對中國古代園林與建筑的處理,關鍵是空間上的藝術處理。尤其是江南,基本都是私家園林,面積是有限的,要想讓此園林呈現出秩序井然、視野開闊的藝術效果,要借助于多種多樣的組景方法,比如蘇州的“拙政園”,其設計的經典就在于借用了“北寺塔”之景。北寺塔高聳而美麗,輝映在“遠香堂”到“倚玉軒”再到“凌波曲橋”之間,讓觀者感受到無限生機,難免心生敬意。此外,憑借著添景、漏景等絕妙的設計手法,讓傳統園林美不盛收,置身其中,移步異景時,感受到它的妙趣橫生。
2.3筑山理池
俗話說得好,山有脈即貴,水有源則貴。實現了脈源融匯貫通,就會滿園生動起來。古代園林師們,就是從自然的山石之中提煉出了形態,并將其神韻融于園林山石當中,使其自成一景。水體是除山石外的一個重要自然元素之一,園中無水便不成園。在傳統園林建筑中,組景離不開山石、植物、建筑的相互組合,才能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2.4植物配置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配置,講究因地制宜,且取法自然,使花草依然可以展現出人性化的內涵。在配置時,務必要講究三美:色彩美、姿態美、香味美。通過自然的色澤、優美的姿態、迷人的花香來展示園林的清幽、自然。讓植物豐富園林的建筑,為其增添了諸多生機,比如蘇州拙政園的“聽雨軒”,就是借助于琵琶、殘荷,實現了與建筑的遙相呼應,人們聽到風雨拍打琵琶、殘荷的聲音,即刻會感受到園內充滿了生機,享受到大自然般恬靜。
3古典園林空間營造手法在當今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當代人的審美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了變化,對于園林的建筑,既要美麗實用,還得功能齊全,所以傳統的中式園林建筑再也無法直接指導當代園林建筑了。可是,古老園林的構成元素———山石和水體等還是必不可少的,還有些借景等設計方法依然會被當代園林的設計建造者們所借鑒。當代園林設計者追求的是簡潔、合乎目的,注重的是功能和使用,這與傳統園林注重觀賞性,強調裝飾性是完全不同的。當代的造園思想先進了不少,其設計方法也豐富了許多。不但要講究視線上的合理,還要進行明確的空間劃分,要的就是美觀實用,這一切都體現出了傳統園林的時代延續性。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式”風格貫穿于現代園林的建造之中,在設計與建筑中體現出來的時代潮流、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完美結合,融入其中的現代設計語言等均屬于“新中式”的特征。以蘇州博物館新館為例,來感受“新中式”的風采,此建筑為現代與傳統、美學與功能完美整合的典范,它的“白墻黑瓦”與周圍的環境協調相映,又把中庭的粉墻、假山背景同曲折蜿蜒的廊橋、周圍建筑,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宛若一幅出塵脫俗的水墨畫。多邊形的漏窗設計被運用于建筑的內部之中,巧妙地把室外的美景拖到了室內,使建筑不再受空間的限制。不管是建筑的形態,還是色彩的搭配,新館的設計師們都尊重傳統和歷史,采用新的材料,運用了新的思維,卻詮釋了古典園林的詩情畫意,并且借助于古典園林的設計方法,結合現代的時尚元素,實現了拙政園與新館的完美過渡。
當中的低碳理念在對園林植物進行選擇的時候,需要重視固碳能力更強的植物種類應用,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將園林綠地的固碳效益提升起來,從而為營造低碳園林綠地創造條件。而營造科學合理的低碳園林景觀,需要從以下5個方面來進行合理搭配:①重視常綠灌木和落葉喬木的搭配,灌木的固碳釋氧能力要比喬木更顯著。②重視慢生樹種和速生樹種的搭配,速生樹種的固碳能力要高于慢生樹種。但是有些速生樹種雖然有很強的固碳能力,但是固定后也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③重視落葉植被和常綠植被的搭配,相比常綠植被,彩葉植物的固碳釋氧能力更強。④重視高齡樹木和低齡樹木的搭配。年齡低的樹木固碳能力要高于年齡高的樹木固碳能力。⑤重視常規園林植物行業鄉土植物的搭配,因為鄉土植物是當地產物,這類植物經過漫長演化,其適應能力將會更強。
1.2園林水體景觀設計
當中的低碳理念水景也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現代的園林設計當中對水體景觀的應用越來越多,因此,需要將地毯的理念和水體景觀的設計融為一體,這需要考慮其景觀效果,也需要注重生態性、親和性和創造性。在選址上,需要依靠主要的地形和自然水源來對水體景觀的設計進行考慮,就地取材能在很大程度上將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
1.3園林景觀材料選擇
當中的低碳理念在園林景觀的構建過程當中,無論是對園林的道路進行鋪設,還是對碳排放量的降低,最為直接的辦法就是選擇低碳型材料,這樣能夠更為直接達到低碳發展的目的。對于低碳材料來說,主要是新型材料的研發和木質材料的使用。而且采用木質材料還能夠更好地固碳排放,有效提高低碳經濟的效益。
1.4園林景觀施工和養護管理
當中的低碳理念將低碳理念引入園林的設計當中,最重要的除了上述需要考慮的以外,還需要對高水準的施工質量以及其長久有效的景觀效果做出充分考慮。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最好能夠盡量減少機械操作部分,以此來減少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效果,也能夠減少因為機器對周邊生態景觀所造成的破壞。
2低碳經濟生活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分析
在園林景觀設計當中,將低碳理念注入其中是符合時展潮流的,也是時展的必然結果。設計師在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為了達到低碳要求,急需要對碳的排放量做出充分考慮,因此,在計算和設計的時候,就需要對二氧化塔的排放量做出精密的計算和控制,只有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才能夠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理念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也可以從4個方面說起:①低碳理念能夠促進園林景觀使用的持久化。因為園林設計當中需要對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更需要創造出最佳的園林景觀,這才能夠使各個方面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量減少到最低,可以延長園林景觀的使用壽命,有效降低園林的成本,促進園林景觀的持久化。②低碳理念更有助于園林景觀的維護。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如果想要減少碳的排放量,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選擇低碳型園林材料。采用這些材料對園林中所有涉及到的植物、水和石頭等進行設置,能夠更加有助于園林景觀的維護。③低碳理念可以加大園林景觀的綠地面積。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之前,相關設計師就需要對設計的必要性和相關設計情況做出充分考慮。在設計的時候因地制宜,盡量減少動工程序,采用低碳理念,對園林原有植被進行養護和管理,再配合粗放型管理,便能夠增加綠地面積,達到低碳的目的。④低碳理念對園林景觀綜合價值的影響。在園林景觀低碳設計中,不僅需要考慮怎樣才能夠達到低碳的目的,還需要對園林景觀的實用價值做出考慮和顧及。合理采用低碳理念能夠更好地使園林景觀的實用價值得以提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
1.1不同地域文化下的園林藝術
我國的北方園林與南方園林都有著豐富的景觀資源,對比兩處園林,都不乏耗資巨大,心思巧妙的傳世佳作,然而,兩個園林在地域文化內涵上卻不盡相同,由此也影響到了藝術風格的呈現。北方園林以皇家園林為主,深受帝王文化影響。其布局嚴謹,多為前朝后寢,即宮殿的布局是園林處于宮殿的后部或側位,如故宮的御花園;居家住宅是住宅在前、花園在后,如恭王府花園。景物的配搭強調軸線對稱,規模雄偉宏大、建筑主體突出。色彩輝煌華麗,紅黃墻、琉璃瓦配上雕梁畫棟,很好的體現富貴雍容的特色。南方園林,多為私家園林。與北方園林相比,南方園林因為“天高皇帝遠”,所以更“接地氣”,它比北方園林文化更充分展示自我人格的追求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感悟。園林的布局瀟灑活潑,廳堂自由安排,結構不拘定式,亭臺水榭,宛轉其間,規模雖不及北方的氣勢宏大,但善于以小見大,景物安排曲折幽深,色彩淡雅明媚,建筑樸素,富書卷氣。如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等。總體來說,北方園林沉穩大氣,南方園林明秀典雅。
1.2儒釋道文化影響下的園林藝術
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富影響力的便是儒、釋、道這三家,在中國園林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儒、釋、道的思想互為交織,共同影響了園林的發展。首先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首重“倫理”,北方園林中前朝后寢,軸線對稱就是儒家思想的反映,前朝后寢與儒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觀點對應,軸線對稱則是儒家提倡“禮制”,“居中不偏”的思想滲透。“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涵之一,古典園林也將“崇尚自然,師從造化”視為最高準繩,把建筑、山水、植物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盡量充分的利用自然條件,為了在有限的空間中抒發無限的情懷,以物喻德,以花木寄情,如蘭花寓意幽谷自芳,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等等,創造出心理環境與自然環境相生相協的園林藝術。二是佛家思想的影響,佛教對園林影響較大的是禪宗思想,它關照人的“心性”,將園林空間升華到“意境”的層次,“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為園林這種有限的景物形式提供了超越時空直達最高靈境的可能性。三是道家思想與中國園林,道教是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上成長的宗教,主張“道法自然”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與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謀而合。道教思想對中國傳統園林的影響還體現在崇尚神仙境界方面,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布局方式與道教有極深的淵源,道家傳說東海之東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與日月同生的仙人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宮殿中營造園林,為追求仙境,建造一池湖水,曰太液,而湖中有三島隱喻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至漢代,此格局尤為興盛,漢高祖、漢武曾在宮中開鑿滄池,池中建島,以效仿仙境。此后這種模式成為歷代帝王營建宮苑時常用的經典布局方式。我們從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古典園林表現出來的藝術特征中證實了文化與園林藝術間不可分割的關系,讓建筑“建”起來的是理工科的知識,測量、計算、繪圖等等,讓建筑“立”起來的卻是人文藝術學科的知識,二者交相輝映。由此可見,建筑價值不僅體現于建筑本身的工藝技術,也體現在建筑所蘊藏的人文精神、民族特點與時代精神上,我們研究園林藝術與文化的關系,重視歷史文脈對景觀設計的影響,有助于提升現代園林建筑的高度。
2傳統美學觀念對中國園林的影響
中國傳統美學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美學思想早已深深融入了園林發展過程。無論是如詩畫般優美的景致,如書法般巧思的布局,還是如音樂般空靈的境界,都讓我們體悟到中國人特有的美學觀念。傳統的美學思想是快速形成中國現代園林自身特色的捷徑。園林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態,它既擁有可觸碰的物質形態,又有耐人尋味的精神形態,只是它的精神形態容易掩蓋在紛繁復雜的物質形態之下,尤其是新技術新材料層出不窮的今天。因此,從中國詩、書、畫、樂的表現手法中提煉園林藝術的民族語言顯得尤為重要,而以詩、書、畫、樂的創作手法進行園林的空間處理和營造意境更具有代表性。
2.1傳統美學的空間意識對園林造景的影響
西方的園林多是由建筑師設計規劃,以建筑的眼光來觀察運用自然環境,講究科學的透視方法,用建筑設計的手法打造環境空間。中國古典園林的規劃師多是文人與畫家,他們是用詩人的心理,畫家的眼光來觀察自然,將建筑引入自然環境,他們重視的是,房子和人以及整個環境的和諧關系。眾所周知,中國人的空間意識異于西方,宗白華先生是這樣表述的:用心靈的俯仰的眼睛來看空間萬象,我們的詩和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不是像那代表希臘空間感覺的有輪廓的立體雕像,不是像那表現埃及空間感的墓中的直線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歐洲精神的倫勃朗的油畫中渺茫無際追尋無著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節奏化的音樂化了的中國人的宇宙感。中國傳統畫家作畫,不是從一個視點觀察物體,他是從有限中看到無限,再從無限回顧有限,具有高度的心靈自由,是《易經》上說的:“無往不復,天地際也。”,正是這樣的空間意識形成了中國園林藝術獨特的風格。我們看揚州個園,個園是典型的文人山水園,相傳清代大畫家石濤曾參與造園。個園最令人稱道的是設計者將四時美景設置在一園之中,人們可以隨時感受四時美景。春景沿花墻點綴石筍,似春竹破土,加上竹林呼應,春的氣息迎面而來;夏景以湖面假山為主,青灰色的太湖石,碧綠的池水,秀木紫蔭將整座山體襯映得分外靈秀,清幽無比;秋景以棕黃色的黃山石堆疊假山為主,山勢較高,面積也大,可登上山頂,欣賞園景;冬景所處的位置幾乎終年不見陽光,地面用白石鋪成,山體用宣石堆疊,宣石雪白的顏色一眼望去似積雪未消,令人驚嘆。個園占地面積并不大,卻表達出“春景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景慘淡而如睡”(郭熙)的境界。中國人的空間處理還重視“虛實結合”,在中國人看來留白的空間是物與心之間交流的通道,是可以借助觀眾的再創造聯想將它補足的,就好像“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人生經驗不同,所生成的意境自然各異,而這正是藝術的情趣所在。傳統園林設計者通常都會預先埋設虛實相生的空間,水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營造虛空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靈魂所在。水既可成景以供觀賞,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溪澗潺潺,淵潭深邃。也可激發變形、虛幻的意境之美。比如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上天天光”,利用水面形成的虛幻倒影空間與天連成一片,大面積的虛空為欣賞者留下了聯想的空間,欣賞者憑借自身的美感經驗在這虛空中領會到各自的意境。乾隆帝就曾御筆題詩曰“垂虹駕湖,蜿蜒百尺。修欄來翼,中為廣亭。榖紋倒影,滉瀁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不啻胸吞云夢。”可見,擅用虛實互補正是園林靈性所在。
2.2傳統美學的意境對園林造景的影響
中國園林獨特的意境美是我們區別于其它園林風格的重要標志,意境也是中國藝術最富民族意味的語言。我們要凸顯現代園林的民族語言,就必須彰顯園林的中國意境。詩詞書畫的藝術境界與園林最為契合,王國維將詩詞境界分為“優美之境”、“宏狀之境”、“古雅之境”和“眩惑之境”。園林主要追求的是“優美之境”。“優美之境”,優雅,從容,淡定。如江南園林,精雕細琢中飄溢著清雅氣息,清新、淡雅、寧靜的色調,高潔的氣質令人遙想閑逸淡泊的詩人情懷。園林與詩畫的不同之處在于:園林是在一個固定空間環境中營造意境,只有客觀事物與人的主觀情意相通時,才產生意境。同時,它的意境隨著日升月落,四季更替而變化,有些景致只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氣候出現,如“平湖秋月”、“斷橋殘雪”等。園林藝術的意境是綜合自然環境、建筑、詩、畫等多種藝術的成果,不是所有園林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時候都產生意境,因為難得,所以可貴。意境無疑是一代代中國園林設計師追求的核心,我們可以從詩歌的對仗、賦、比、興,繪畫的“氣韻生動”、“隨類賦彩”、“經營位置”,書法的向背、曲直、疏密、聚散等創作手法中汲取靈感,用最富民族特色的藝術語言創造中國意境。
2.3傳統美學的音律對園林造景的影響
《樂記》:“聲成文,謂之音。”就是說只有合乎規律的聲音才能組織起來成為樂音,構成樂曲,其中包括了節奏、和聲、旋律構成的音樂形象,表達各種情感的起伏,是一種微妙的創造性形式,啟示著最深刻的內容。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律、度、量、衡結合起來,從音律時間性、規律性來規定空間性的度量,正如《史記》所述:“陰陽之施化,萬物之始終,既類旅于律呂,又經歷于日辰,而變化之情可見矣”。中國園林造景參照了音樂的嚴整形式,依照節奏旋律的張馳疾緩,運用門、亭、臺、廊、橋、水面、假山、植物、觀賞石等等,造成園內的各種曲折變化,空間上的層層深入與高低起伏,像音樂中不同的音符一樣,使置身園中的人產生不同的情調感受,使園林建筑成為凝固的音樂。
在進行古典風格的園林設計過程中要在道路鋪裝景觀設計中選擇原生態的景觀,堅持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的基本原則,為景觀設計塑造良好的環境和生態循環,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土壤的透氣性和透水性,盡量保持水土質量,提升系統的新陳代謝能力。此外,在設計的過程中還必須將古典因素和園林的主題相結合,這樣才能夠實現現代美與古典美的融合,做到和而不同。
2、城市公園的道路景觀鋪裝
城市公園鋪裝設計工作必須具備獨特的風格,在設計中要展現出現代特色。公園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們會在閑暇的時間在公園放松身心,尤其是老年人經常去的地方,因此在保留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公園設計還應該統一協調規劃,將空間功能版塊相結合。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并且將環境特點充分考慮在內,根據公園的實際特征選擇最合適的設計類型對公園道路鋪設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體現出園林景觀的特色和空間感,塑造出具備層次感的視覺效果以實現景觀設計的整體層次美感,與此同時采取原裝的輔助材料進行組合,營造出不同變化的組合方式突出園林設計的空間感和豐富性。
園林景觀設計,就是綜合自然元素及人工元素,設計出能夠滿足自然生態、文化訴求、社會生活的園林景觀,承載人們精神審美需求。在融合人們審美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的過程中體現出該地域的文化特征。地域文化,主要涉及到特定地區的經濟水平、價值觀念、社會風俗、藝術形式、生活方式、社會準則等,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不斷積淀而成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由此可見,不同區域的人們,因為本地區的發展特殊性,在生活、思想、行為上都存在著差異性,地域文化也就是這種不同類型意識形態的體現。
1.2園林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的關系
1.2.1地域文化為園林景觀設計提供素材。園林景觀設計,滲透著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和人文要素的把控,有著因地制宜、因時而異的特性。獨特的地域文化為園林景觀設計提供了豐富素材,設計者通過挖掘地域文化內涵,結合當地生態特征,最后灌注自己的設計靈感,從而設計出地域文化氣息濃厚的園林景觀。
1.2.2園林景觀設計促進地域文化發展。園林景觀設計因為自身強大的藝術表現力,是承載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設計者通過吸取地域文化營養,將園林與現代文化理念融合,從而使園林景觀展現出的地域文化歷久彌新,增添地域文化魅力,既達到吸引游客的效果,又反哺地域文化,促進地域文化發展。
2園林景觀設計凸顯地域文化的藝術原則
2.1整體性
整體性也是基于地域生態系統而言,園林景觀設計時,地域生態是優于社會人文要素存在的,是園林存在發展的基礎。設計時充分遵循地域環境的生態規律,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做整體性的統籌設計,保證地域文化與園林景觀整體一致協調。
2.2獨特性
園林景觀設計中,要在整體性的指導下,著力彰顯地域的獨特性。在設計中考慮當地的資源優勢,對特有的建筑風格、歷史傳承、文化傳統加以挖掘,豐富園林景觀文化內涵的同時,也展現出當地獨特的文化氛圍,在不拘一格,獨具匠心中釋放景區魅力。
2.3科學性
園林景觀設計中,對自然景觀、生態資源、人文景觀的開發設計應體現出科學性,謀求園林景觀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對當地遺留的歷史文化遺產,要在保持風貌的前提下,合理科學開發;另一方面園林建設使用的材質等,要保證綠色環保,以達到可持續利用。
3景觀設計彰顯地域文化的藝術手法
3.1去粗取精
園林景觀設計,需要從繁雜中刪減枝蔓,對當地建筑結構和空間形式進行去粗取精,保留文化特色濃郁的歷史景點。對于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建筑結構保存完整的園林建筑,要本著最大限度減少破壞的原則,采用保留的設計手法,還原景觀的歷史真實。
3.2突出重點
園林景觀設計時,收集整理當地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并從中抽取最能展現地方風俗文化的符號樣式。突出重點的設計手法就是通過選取地區文化的代表元素,使園林景觀的魅力得以盡情釋放。需要注意的是,選取的重點文化符號可以不拘泥于具體的實體要素,既可以是建筑實物,也可以是文化、民俗元素。
3.3加工創作
園林景觀設計中,一味地遵循歷史遺留傳統,只簡單的采取保護,保留等方式對待文化遺產,不免顯得沉悶死板,文化遺產的文化韻味也逐漸變淡,這就需要我們適度加工再創作。在深刻領悟當地文化精髓后,設計者可以在園林景觀規劃時,模仿原建筑結構樣式,人工再現景觀風貌。對于當地的重大歷史事件,可以創作實體雕塑,加以生動還原。
3.4理念融合
只是拘泥于傳統文化理念,對現代設計思想、手法不加融匯的話,難以設計出優秀的園林景觀作品。傳統建筑布局,形態樣式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設計材料,不僅能保持原有的傳統文化風韻,更能體現出現代文化氣息。此外,在園林配套設施建設中,也應展現出古今文化理念的融匯共存。
Abstract:Thisarticleunifiedtheprojectexampleindetailtodiscusstheleisuretypehotelbotanicalgardendesignidea,thebotanicalgardenlayout,thesubjectlandscapedesigncreativityandthelandscapegardeningcharacteristicandsoon,exhaustedtheoutlinedrawingenjoyablebotanicalgardenexpressionmeanstobuildleisuretypehotelbotanicalgardenfittingtogethertheidealcondition.
Keywords:TheRecreationalHotel;Botanicalgardendesign;Landscapelayout
1設計背景
張家界湘電國際酒店是一家以休閑度假、商務會議為主題的四星級商務酒店,酒店建筑布局為層層院落深進的園林式風格,建筑物依山就勢,借景抒情,和張家界自然風光巧妙融于一體。由于酒店的升級,原有的園林景觀僅僅停留在綠化上面,只是通過種植一些常有植物和草皮達到綠化的效果,未能充分利用酒店優越的地理環境,各個院落設計空間內外滲透不夠,建筑與景觀未能有機地融合,內部園林景觀無序,主題不夠鮮明,文化內涵未充分釋放,遠遠達不到休閑式酒店的要求。如何將酒店內園林景觀與張家界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地方文化特色有機融合,成為其園林設計關鍵的節點所在。
2酒店園林景觀設計的主旨
本工程園林景觀設計范圍為酒店內部空間、主題園林景觀、景觀帶綠化布置、屋頂平臺綠化設計以及連廊等;根據酒店內園林景觀現狀,考慮到所處的位置、建筑風格、庭院空間、綠化現狀等,擬在設計體現張家界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特色為主,特別是將張家界本土的水和石引入園內,在園內自然生成富有張家界野趣的溪流和山石,來與整個風景區巧妙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3園林景觀設計
3.1張家界鄉土景觀的挖掘
張家界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境內峰密巖險,谷深澗幽,匯峰、谷、壑、林、水于一體,有三千多座奇峰異石,八百溪流蜿蜒縱橫,景色奇、秀、幽、險;景區內植被豐富,花草樹木種類繁多,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藍本”。
金鞭溪位于景區東部,因靠近金鞭巖而得名,全長7.5km,自老磨灣至水繞四門經索溪注入澧水。溪流穿行于峰巒幽谷之間,溪水明凈,跌宕多姿,小魚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鮮美,鳥鳴鶯啼,樹木繁茂,千峰聳立,構成極為秀麗清幽的生態環境,被稱為“世界最美的峽谷”,“最富詩意的溪流”。
3.2景觀布局構想
以張家界景區特定地理環境、地質景觀為設計參照,以本地植物、山、石、溪流為造景素材,根據酒店建筑層院落深進的風格,充分利用空間高差進行合理設置和景觀布局。在酒店內景觀構思設想上,以金鞭溪為藍本,自五棟至大廳,營造一條貫穿整個酒店的潺潺溪流,溪流流經的每個院落都有相應的景觀主題,且溪流完全效仿自然,蜿蜒曲折,水質澄清透明,若隱若現。每個院落透過四季景觀特征的表現,充分展現各個庭園空間不同的園林意境和韻味,從而讓賓客充分享受遠離喧囂城市,親近自然的愉悅心情,以達到休閑生態園林酒店的終極目的。再通過水池、溪流、園路、花草樹木、亭臺、山石等景觀元素以及園林小品等造園手法,輔以現代背景音樂系統、光電照明系統,使酒店園林真正體現古典韻味與現代氣息、自然山水與人文特色合二為一的美好境界。在各景點適當位置以景石形式突出景點的人文內涵。
3.3景觀布局順序
景點布局以五棟樓為起源,接外部山泉作為水源構建一條溪流,連接整個院落,直至酒店大堂,四、五號樓樓梯地段為溪流的源頭;該院落以跌水、亂石叢表達“源”的理念,體現溪流的發源;二四棟三號樓前地段為溪流的中段,該院落以棧橋、干涸的河床、淺灘表現“寂”的理念,體現石與水的文化,餐廳前長庭地段為溪流的末段,該段以寬廣溪流、深潭表達“納”的理念,體現一種海納百川的意境。大廳內為溪流的結尾。
3.4各院落園林景觀設計
3.4.1起源(四、五棟間院落)
在樓梯處堆石造山,營造“水自天上來”的氛圍,寓意溪水源頭自山上而來,樓梯下設淺池,上鋪鵝卵石引導起源水流,細小的溪水分兩道蜿蜒向前。溪水曲折、婉轉,中途流經人工堆砌的山谷最后在三號樓附近拐彎流入主題景觀區。
3.4.2寧靜悠遠(三棟前部院落)
此處庭院面積不大,地處賓館中部,顯得格外靜。當細流經過之前的醞釀到達此時已較為成熟。整個庭院陸地部分鋪設小碎石,一條近似干枯的河道連接著前面的細流,將水引入一小潭之中,小潭中設三個涌水口,仿地下水涌出,一條木棧道穿插其中,全院野趣橫生,令人雖置身鬧市,仍能體驗山野之幽。
3.4.3樹大蔭濃(四、二棟間院落)
院中那棵生長了幾十年的桂花樹是全院的靈魂,以院中的桂花樹為主體分別設計峰回路轉景石和園中小憩石凳休息區。充分考慮了院子的可進入性,使空間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一種書香氣息。
植物運用上主要有:桂花、玉蘭、紅楓、南天竹等,隨園景肆意點綴,突出表現休閑式園林的隨意和輕松。3.4.4蓄(二棟前部院落)
水流經過不斷地積累到達此處已非常成熟,最后通過二棟門廳美人靠下部的跌水瀑布在二棟前積聚成了一個大的水面。依據地形又將水面做成三層跌水,水流從滾水壩跌下。水面中央設小亭,通達小亭的汀步用本地的紅砂巖組成,水面一直延伸到走廊的方亭中,將方亭突出走廊的部分做成水榭的形式,周邊設美人靠。水岸自然蜿蜒,用真石堆砌成自然駁岸。
植物運用上主要有:桂花、龍爪槐、芭蕉、杜鵑、荷花、馬藺等,從而將此園點綴得滿園春色,情景交融,令人美不勝收。
3.4.5海納百川(餐廳前部院落)
此處綠地地形狹長,自然形成落差,水流由二棟前大水面流經原由長亭改造的風雨橋,形成一段自然曲折的溪水,最后在自然高差處奔流而下,最后止于一深潭中,形成海納百川的自然景觀。岸線自然堆砌,石頭生動活潑,趣味盎然。
植物運用上主要有:桂花、桃花、海桐、鳶尾、蘆葦等,通過多種不同風格的植物和水景,將此景觀映襯出江南小鎮詩情畫意的意境,并充分體現出主景觀的大氣磅礴與韻味深長。
3.4.6大堂
大堂作為迎接賓客的地方,同時又在進入西餐廳的門口,正對大門,該處布置小型水池,自然岸線,水池內養紅錦鯉,在原有的墻上凹坑內布置堆石,內設流水。
3.4.7迎賓小亭和連廊
迎賓小亭內直立墻面布文化石,底部堆石,和大廳風格布局保持一致。原有連廊進行整修,靠內部墻面取消,靠外部把原有的窗面形式,改為江南園林院落院墻的景窗,創造豐富的景觀空間。
3.4.8其它小塊綠化及屋頂綠化
需要種植綠化的屋頂,內布50cm厚種植土,種植天鵝絨,馬蹄金等,屋頂邊凌空時,圍繞頂邊種植迎春,讓其自然下垂。
其它小塊綠地在院落內部的小庭院空間內,布置叢竹、芭蕉、蘇鐵等,從而營造出濃郁的中國古典園林氛圍。
4結語
休閑式生態酒店與現代功能型酒店最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其良好的生態性和自然性方面,園林景觀主題區別突出表現在“雅”與“靜”上。因此,其景觀園林比現代功能型酒店有更高的要求。園林景觀建筑空間的流動美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所在,張家界湘電國際酒店園林景觀改造設計正是在把握本土特色的基礎上,糅合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造園手法,將張家界自然風光與人文內涵巧妙地結合到一處,將動之美與靜之美深蘊其中,從而給所到賓客一種如沐春風、自然舒適的愜意感受。該景觀改造自2007年初施工完畢后,以其自然、野趣和富含中國傳統文化趣味得到了甲方和四方賓客的大力贊賞。
參考文獻:
2園林景觀設計在小區規劃中的作用
2.1功能作用
早在20世紀初期,現代建筑剛剛啟蒙,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根據研究經驗開始強調功能作用,并且呼吁居民注重小區規劃中的運動需求,從而滿足居民的休閑需要。同時,他還運用雞腿柱把樓層架空,通過將樓底的空間設計成綠地,就能將底層用地作為居民休閑娛樂場所,同時這樣也能滿足居民需求,讓土地得到更好的應用。隨著高層建筑的興起,讓很多居民遠離土地,針對這種現象,必須為居民保留一定的園林與運動場所。在這個過程中,景觀人性化是設計中必須盡量多的考慮人的生活與作息。例如:在廣場中,設計師應該根據氣候特征和審美理念設計小園林、林萌道、池塘以及運動實施等。運動景觀化,是將運動作為景點進行考慮,在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基礎上,將休閑與運動作為居住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展現出設計人員的獨到之處。
2.2空間作用
從當前的小區居住情況來看,對空間實用性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空間環境,由于不同的空間擁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小區規劃中,必須根據實際生活,對空間進行合理布局。例如:活動空間作為居民活動的場所,應該給予足夠的空間。靜止空間作為交往、休息、觀賞的區域,通常和綠地整合起來再設置,它可以在小區院落綠化以及組團綠化,也可以是人工綠化園林修筑,從而生成消閑、觀賞、活動與交往的場所。同時,園林綠化注重空間層次以及序列的統一性、完整性;在做到環境設計的藝術性、科學性統一的基礎上,讓整個設計成果更加精致完善,同時這也是讓人性化設計貫穿始終的重要依據。
2.3協調作用
生活、發展作為人類恒古不變的主題,自然和人類在社會、生態、經濟、文化上都是互相存在的,而能否在某個地點安定下來,則完全取決于地方環境是否滿足精神、安全和生活需要。對于身心疲憊的人們更渴望自然、親近自然,所以生態綠色系統就成為了人們的最佳選擇。而綠色小區以生態、人為本,自然與人的和諧關系,也讓景觀綠地和自然界動物、植物、微生物、環境因子成為了有機整體,展現景觀和環境的多樣化。另外,從非自然造景來看,景觀、燈光、建筑、道路和人體行為作為綠地生態系統的重要方面,要求綠地空間不僅要有數量,還必須考慮功能與質量,也就是創造出適合自然發展的天地,讓景觀建設不完全拘泥于生理和生活需求,而是面向精神和心理、情感和美的高層次追求。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小區活力,以及自然和人之間的設計理念和協調,讓居住區外和區內的景觀系統連接成綠脈。通過設置廣場性與過渡性綠地,讓居住區得到適當延續和過渡,最后生成綠色屏障,幫助凈化、美化空間,讓戶外和景觀內部的空間得到呼應。在園林設計中,必須以生態和人為本,盡量做到綠化系統、戶外、人文空間、建筑景觀的統一,并且賦予功能、空間兼容性、多樣性,從而生成生態景觀體系,讓自然和景觀相連。
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地域形態、地域風貌的不同或產生不同類型的石景,代表著當地的城市特色,是城市文化的象征。石景是文化的象征,是我國古典園林文化的結晶,將其應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之中,其意圖主要是讓游客在觀賞的同時也能體會其中蘊含的神韻,從中解讀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宣傳與傳承中國文化的有效途徑。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國的寶貴財富,其積累了豐富的石文化,將傳統的石文化與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技術相融合,實現文化的銜接,注入新鮮的文化特色,將現代社會中的網絡元素、信息化元素、藝術觀點融入其中國,實現了新舊文化的碰撞,對園林景觀中石景的設計更具人文性和特色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藝術和文化的追求不斷升溫,其藝術造詣和境界在不斷完善,通過對文化與藝術的欣賞,以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實現人與園林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此,在選擇石景時,應選擇該城市的石景,其代表著當地的文化和特色,既能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求,也能降低在石景上的成本,相較于引進外來石景更具優勢。
2、遵循美學性原則
裝飾性是石景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基本功能,注重體現其美學性原則,通過石景的創新性設計來完善園林景觀的整體形象,促進城市的現代化建設。石景的設計應轉變傳統的設計理念,了解現代人的欣賞視角和審美觀,從實際情況出發,在運用藝術性手法的基礎上,融入新鮮的現代化觀點,充分體現美學性原則,讓游客從內到外都能感受到石景設計的魅力,以吸引游客,達到理想的設計效果。設計師應根據石景的實際情況,利用其特有的優勢進行創新性和個性化的設計,從石景的色彩、造型等方面著手,利用“象形”的特點對石景進行雕刻、打磨,最終創造出理想的石景形態[3]。一般情況下,石景的形態主要表現為牛、獅子、人物等,不同的石景設計形象具有不同的代表意義,充分體現石景設計的美感非常關鍵。另外,由于原有的石體表面相對粗糙,應運用現代化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其表面進行光滑處理,以增強石景的美感。
3、注重生態性設計
石體來源有大自然之中,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自然環境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國將構建生態型、環保型社會作為重要目標,應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重要基礎,主張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保護,當然,對于園林石景的設計也不例外。將生態文明建設的觀點融入到中融入到石景設計之中,充分反映了現代社會的發展主題,以植物造景為主,選用當地自然性較強的石景,并注重對綠植的選擇,進而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石景的設計應結合具體的設計環境,適當的減少對硬景的選擇,崇尚自然性和生態性設計,會讓游客置身其中,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