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8: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社區護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文作者:陳萍羅羽劉秀娜周娟何孝崇工作單位:第三軍醫大學護理管理學教研室
社區護士對災害的關注與了解情況調查顯示,社區護士對災害非常關注18.1%(21):較關注50.9%(59);一般關注28.4%(33);不太關注2.6%(3)。獲得災害信息的途徑主要有:55.8%來自于網絡、83.3%來自于電視、23.3%來自于報刊書籍、9.2%來自于講座、55.8%來自于學校教育。對災害非常了解16.4%(19);一般了解74.1%(86);了解很少9。5%(11)。社區護士主要對地震、水災、旱災和SARS等災害信息了解較多,說明其可能通過媒體宣傳或自身經歷對災害具有較深的印象。但對災害的具體分類和范疇的認知比較片面。了解的信息主要通過網絡、電視、報刊等途徑獲取,通過講座和學校教育途徑的較少。說明學校在災害方面的教育比較薄弱,同時也提示有關部門對災害知識的宣傳力度還不夠。社區護十對災害救護知識的了解情況調查表明,大多數社區護士對災害護理的基本知識、災害護理技術以及災害預防性護理比較了解,并對災害救治工作有心理準備,災害應對態度積極。但對災害現場救治原則、災害救治中護十的主要任務、災害護理管理、常見傳染病及其預防、傷員的檢傷分類、災害心理危機干預方面的認知率都較低。
加強災害護理教育及宣傳災害護理是靈活、系統地運用有關災害護理獨特的知識與技能,與其他專業人員共同合作,為減輕災害對人類生命、健康所構成的危害而開展的活動。對災害突發事什的醫療救護處理是否及時得當,對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維護社會穩定有著重要作用。調查發現,社區護士對災害的認知較為片面,多數認為災害就是自然因素導致的自然災害,而未提及人為因素所導致的災害,其原因可能為自然災害涉及范圍廣,危害性大,知曉率高。然而,當今社會人為災害如交通事故,礦難事故:、恐怖襲擊等也時有發生。目前,較為公認的災害的定義是指突然發生的,超過群體的應對能力而需要外界救援的,死亡人數超過10人或受傷人數超過100人的所有不幸事件。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災害的范疇已有較人的拓展,分為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自然災害主要包括天文、氣象、地質、地貌、生物、環境災害等:人為災害主要包括火災、爆炸、交通事故、工傷事故、衛生、戰爭等。作為社區護士除了對自然災害的了解外,不能忽略對人為災害的認識和準備。災害護理與平時的護理實踐不同,社區護士只有充分認識了解了各種災害的特點,才能做到高質量、高效率地搶救傷員。加強災害救護知識的培訓凋杳顯示,多數社區護士對災害護理基本知識、災害急救護理技術、火害預防性護理比較了解。但對災害現場救治原則、災害救援中護士的主要任務、常見傳染病及其預防、傷員的檢傷分類、災害護理管理、災害心理危機干預方面的認知率都較低,提示社區護士的災害應對能力整體水平還不高。究其原因,與護理教育培訓體系不夠完善有較大的關系。災害護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還尚未納人到我國護理教育體系中,災害救護知識僅在《急救護理學》和《社區護理學》中有少量的涉及,且重點不突出。另外,目前開展的災害護理繼續教育,內容多集中于急救技能的培訓,忽視了災害知識積累的重要性,這些都將阻礙護士對災害救護知識的獲取和應用。因此,社區護理主管部門和護理學會應對火害護理培訓進行整體規劃,整合各方面資源,保證災害護理培訓有序、內容系統化利整體化。
開展災害救護培訓的方法研究。災害醫學是剛成立不久的邊緣學科,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火害護理方面的書籍,只有關于災害院前急救的教材作為參考。同時災害不是經常發生,而簡單的教與學又達不到目的。因此,開展災害救護培訓方法的研究就非常必要。比如在培訓方法和培訓手段上應多樣化。可選擇理論講授、視頻及模擬演練的方法幫助社區護士獲取災害救護知識,也可通過計算機輔助訓練軟件進行培訓。日前,我國針對社區護士開展的災害護理繼續教育課程還未系統化,如何開展虛擬災害救援模擬訓練是未來教學發展的主要方式。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社區護十掌握災害救護知識的程度與工作年限無關,這說明火害救治的知識人多不是從平時日常工作中積累,而是主要通過培訓學習來獲得。因此,社區護理管理部門可探討將災害護理培訓與社區護士常規技術培訓有機地結合起來。可根據不同地區災害發生的情況和趨勢來設置災害護理培訓課程,根據各地教學資源優勢來選擇培訓方式。比如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可依托醫學院校來開展災害護理培訓,并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社區護十參加災害救護演練,以此來提高社區護士的災害應對能力。
選擇2007年—2013年我校已完成3周社區護理實習本科護生327名,均自愿接受調查。
1.2調查方法
調查前向護生說明調查目的和方式,以消除護生的顧慮,并讓護生自愿填寫問卷。采用社區護理實踐教學評價表進行調查,問卷根據基地建設和教學需要自行設計,由社區護理實習情況和實習評價兩部分組成。實習情況的調查內容包括帶教老師、社區實習前在醫院臨床護理實習時間、社區承擔教學任務的時間、實習內容。實習評價的調查內容包括社區實習收獲(4個條目)、帶教老師素質(13個條目)、社區教學氛圍(7個條目)和護理學院教學督導(3個條目)4個維度。各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很好”到“很差”分別計5分、4分、3分、2分、1分。評價表和各維度得分為各條目的均分,分值越高表明護生評價越好。該問卷內部一致性Cronbach’sα為0.944。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生社區護理實習情況
指導護生進行社區護理實習的帶教老師主要有6人,每個人帶教學生:A88人(26.9%),B59人(18.0%),C61人(18.7%),D26人(8.0%),E24人(7.3%),F39人(11.9%),其他30人(9.2%)。3周實習期間護生參與的社區護理內容共13項(9.7項±2.0項),具體為兒童保健325人(99.4%),計劃免疫307人(93.9%),計劃生育284人(86.9%),傷口護理282人(86.2%),社區巡診和咨詢271人(82.9%),居家護理269人(82.3%),家庭訪視267人(81.7%),社區康復167人(51.1%),健康體檢172人(52.6%),健康教育講座281人(85.9%),板報289人(88.4%),個體咨詢與指導179人(54.7%),社區科研84人(25.7%)。到社區前臨床實習時間≤12周95人(29.1%),13周~24周102人(31.2%),25周~36周88人(26.9%),37周~48周42人(12.8%);社區承擔教學任務的時間<5年89人(27.2%),≥5年238人(72.8%)。
2.2護生對社區護理實習的評價
護生對社區實體評價得分為(3.88±0.48)分,其中社區實習收獲維度為(3.70±0.50)分,帶教老師素質維度(3.90±0.54)分,社區帶教氛圍維度(3.90±0.58)分,護理學院教學督導維度(4.05±0.63)分。
2.3護生實習情況對其實習評價的影響分析
3討論
3.1基地實習教學安排能滿足社區護理實習教學的要求
本調查結果顯示,實習基地較集中地把護生安排給了6位經驗較豐富的老師帶教;護生的實習內容除了常規的打針、輸液等護理基礎技能外,護生參與的能反映社區護理特征的服務項目13項,平均超過9項。說明基地對帶教老師的安排有選擇性,且遵循教學大綱安排教學內容,提示教學在基地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基地的社區護理實踐教學形式已建立,實習基地建設已見成效。然而仍有部分社區護理內容護生參與面不夠廣,這可能與社區衛生服務的職能不夠完善有關,也反映教學安排存在問題。
3.2基地的實踐教學得到護生的認可,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本調查結果顯示,護生對于社區護理實習教學總的評價得分為3.88分±0.48分,介于“一般(3分)”與“好(4分)”之間。在各維度中,護生對自己實習收獲的評價最低,對學院教學督導的評分超過4分,表明護生對社區護理教學有一定的認可,提示實習教學的內涵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在帶教老師素質方面,護生認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方法不夠好,最突出的是帶教老師沒有較好地對護生分析社區護理的經驗和問題,未能較好地幫助護生解決其實習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這可能與社區的師資水平本來不夠高有關,也說明基地建設中師資培養還不夠理想。如何提升護生實習收獲促進其能力成長是未來基地建設重中之重,而實現此目標的關鍵又在于師資隊伍的建設,尤其是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方法。
(2)社區護士在社區內扮演的角色社區護士不同于一般醫院科室臨床護士,社區護士在一個相對開放的環境中服務,服務對象多而雜,而且社區護士進行的不光是生病患者的康復護理工作,還有健康居民的健康指導、營養保健工作。社區護士扮演的角色也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而不同,在多數時候護士扮演的是照顧者的角色,如在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時;有時候扮演的又是健康教育者的工作,如在進行健康指導、營養保健工作指導時;也有技能指導者的角色,如患者在進行康復訓練時需要有更專業的指導才能快速有效的康復。患者在不同的階段,社區護士的角色就會產生一定的變化,這也要求護士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
(3)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增加,人們的自我保健與疾病預防意識也不斷加強。對于老年人的慢性病護理,臨床護士一個人很難獨立完成。社區護士是針對社區內每個家庭、每個人進行健康指導和康復護理服務的,順應了社會發展,滿足了人們的衛生需求。
2社區護士素質現狀
雖然目前我國的社區護理發展較快,但是部分地區發展規模不平均,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素質普遍不高,與居民需求不匹配。社區護理是面向每一位家庭、每一位居民的服務,目前社區護士的主要工作是以家庭護理為主,護士角色主要是以個案護理為中心的二級預防角色為主,沒有從根本上做到疾病的三級預防。即從事社區護理的社區護士知識、工作能力方面都存在不足。為了社區護理能夠更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提高社區護士素質已經是社區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社區護士素質必要要求
(1)具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力社區護士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接觸過各種患者與疾病,能夠獨立開展工作,在面對患者不同的疾病狀況時能夠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處理,對待工作要認真細心,能夠處理各種難題與突發事件。
(2)具有一定的工作技能護理人員接觸的患者各式各樣,有些問題護士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就能進行簡單處理了,有的患者卻對護理人員百般刁難,這就要求護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嫻熟的專業技能,在與患者溝通方面講究一定的技巧,盡量解決患者提出的問題,緩和、平復患者較為激動的情緒,沉著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除了具有較強的應變溝通能力,社區護士還要具備相應的護理操作技能與跟醫學檢查相關的知識,以便能夠解答患者咨詢的一些檢查后的跟檢驗結果有關的問題。
(3)具有職業精神作為一名護士,要以保護患者生命、減輕患者因疾病產生的痛苦、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為己任,要以自身穩固的專業素質、良好的服務態度、嚴謹負責的職業精神為廣大患者服務。社區護士服務的患者分散在社區內,護士隨時有可能需要出診,護士流動量較大,在監督患者用藥護理過程中,護士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本著高度負責的職業精神,從實際出發,為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盡職盡責,樹立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全心全意為社區居民服務。
(4)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隨著我國有關醫療方面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法律問題在護理工作中也逐漸引起人們重視。社區護理人員要增強法律意識,注意尊重患者權力,嚴格要求自己遵紀守法,運用法律維護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
(5)具有一定的交際能力社區護士接觸的人際關系比較復雜,居民的健康水平與生活質量與社區護士的社交能力有一定的關系,因此社區護士不要能夠處理好與患者之間的關系,還要能夠跟與其相關的社會人士建立良好的人際人際關系。
(6)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注意儀表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社區護理的服務對象以老人、兒童為主,屬于抵抗力弱的人群,因此,于公于私社區護士都應該注意鍛煉,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健康的體魄充滿活力,樸素文雅的儀表端莊大方。注意保持整齊文雅的著裝,舉止穩重,真誠待人,做謙恭有禮的社區護士。
一、社區圖書館的特征
(一)地域性
這是社區圖書館最鮮明的特征。目前我國各類型圖書館中,除公共圖書館外,其他類型圖書館都是為某個社會組織服務,不具備地域特征。現有公共圖書館雖然理論上是為一定地區的公眾服務,但其服務邊界模糊,服務范圍的實際狀況與理論差別懸殊,而社區圖書館強調主要為本地區的居民服務,其服務范圍清晰,有明顯的地域特征。
(二)便民性
社區圖書館的設置就是為了方便民眾,它借閱便利,服務便捷,方式靈活,手段多樣,內容豐富,總之一切以居民的便利為原則。
(三)需求牽引
社區圖書館是按人口分布、地域位置來設置的。要不要設、在哪里設、設多大規模、購什么書、開展什么服務等,都是根據社區居民的實際需要來確定,并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四)面廣量多
社區圖書館建在社區,有社區就有社區圖書館,這就極大地彌補了目前公共圖書館覆蓋面不足的缺陷,而社區圖書館也因社區的發展而成為覆蓋面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圖書館類型。
(五)居民參與程度高
社區圖書館直接面向居民,服務居民,因此對居民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由于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對本社區的圖書館一般比較關心和愛護,愿意為社區圖書館的各項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六)規模不大,注重文化娛樂性
社區圖書館是一種小范圍的文化場所,一般規模較小,藏量也不大,內容一般為科普類、生活類、娛樂類為主,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信息需求、休閑娛樂為主要原則。
(七)投資渠道多元化
我國現有的社區圖書館不同于縣以上公共圖書館,由政府財政單列經費保障其建設和運行。目前,社區圖書館的投資渠道以政府出資為主,同時也因其規模較小、投資不大、與居民生活貼近等原因,容易得到社會各界和居民個人的資助和捐贈。
二、社區圖書館建設對城市文化的促進作用
(一)傳承文化
圖書館是人類知識的寶庫和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人類擁有的知識文獻,最大量、最集中地儲存在圖書館,圖書館因有“文化”的歷史積淀而生存發展,文化因有“圖書館”這一載體而被傳承于后世。有這么一種說法,如果地球上一切文明被毀滅,而地球上的文獻資源被保存下來,那么用不了多少年人類照樣可以再造文明的輝煌;而如果文獻資源也被摧毀,那么人類社會將再次回到刀耕火種的蠻荒時代。這一說法雖然有點夸張,但反映出了文化傳承的無比重要性。
(二)傳播文化
文化的傳播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方面是面向世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另一方面,是面向社會公眾,傳播文化知識,開展公眾教育。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滲透、碰撞。公共圖書館是弘揚中華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立性,抵制西方文化侵略的重要陣地。同時,圖書館作
轉貼于
為重要的文化設施,起著倡導讀書、組織讀書、服務讀書的重要作用,是傳播文化的最佳場所。
三、城市文化發展對社區圖書館的推動作用
社區圖書館是城市文化事業網絡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建設和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城市文化的興盛和繁榮。同樣,城市文化的發展推動了社區圖書館的進一步向前邁進。經濟和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雙翼,經濟的發展,必定帶動新一輪文化需求的高漲。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推進,在今后一個時期內,文化發展與民眾的需求將呈現五種趨勢:一是民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長;二是民眾對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的質量要求更高;三是民眾的文化需求更加多樣化;四是文化產品的制作、傳播、消費手段和方式將更加科技化和現代化;五是國際文化交流不斷擴大。針對民眾的文化需求,許多城市紛紛制定了新世紀城市文化發展戰略。文化建設設施是基礎,借助文化建設的東風,社區圖書館的建設必能乘勢而上。
通過確立社區圖書館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應有地位來促進社區圖書館建設。當前,許多城市正走向現代化。城市現代化有五個綜合評價指標:一是經濟效益指標;二是社會結構及產業結構指標;三是基礎設施水平指標;四是生活及環境質量指標;五是人口素質指標。其中人口素質又包括三項指標:每萬人擁有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每百人公共圖書館藏書量;每10萬人中科研人員數。“既然,圖書館的發展對城市現代化的影響如此之大,那么,社區圖書館理應在城市文化建設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納入城市的總體發展規劃體系中去。
工作滿意度是指個體對其所在工作環境中各個方面的一種積極的、主觀的評價,即個體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的程度…,護士工作滿意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護理的質量、人員的流失,甚至護理專業的發展。國外自1940年起就開始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開始注意到護士的流失率,將流失率當作護士工作滿意度的一個衡量指標,70年代后,關于護士工作滿意度及多種影響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近年來,許多國內學者也致力于具體環境里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包括對急診科護士、助產士、ICU護士、康復護士和社區護士等的研究。但對聘用制護士(俗稱合同護士)的滿意度則關注較少。
為了解我國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現狀,筆者收集我國1997—2065年有關護士工作滿意度研究的論文25篇進行分析,探討影響國內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及相應的對策,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主要是根據中國生物醫學數據庫、清華同方中國期刊網和重慶維普科技期刊網3個光盤檢索系統檢索19972005年護士工作滿意度研究論文。
1.2方法:
采用文獻分析法,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研究論文就測量工具、研究對象及抽樣方法、統計分析方法、影響因素、對策研究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1997—2005年護士工作滿意度的測量工具:見表1
表1結果示,國內關于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測量工具是根據基礎理論或參考大量文獻自行設計的問卷,且未經信、效度驗證,而信、效度是衡量測驗客觀性的兩個最重要的指標,測驗的客觀性又是決定一個測驗能否存在的必要條件,因此59.3%的研究結果是值得我們質疑的;而使用的標準化的量表也大多是引用國外的,有14.8%的研究論文是直接根據國外量表設計問卷的,由于國內、外在歷史文化、風俗習慣、醫療保健制度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因此直接引用國外量表易導致問卷內容不符我國國情;由此可見,目前國內尚未研制出一套標準的、可被推廣應用研究的護士工作滿意度測量工具,這方面的研究急待拓展。
2.2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對象及抽樣方法
2.2.1研究對象:76%是集中在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等臨床科室,24%是關于精神科、保健科及社區護士的研究,其中僅有2篇是關于保健科及社區護士的,說明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管理者對社區護士工作滿意度還不夠重視;絕大多數針對女性護士,極少數針對男性護士,說明目前護士群體中仍以女性為主體,再者男性護士還沒有廣泛得到社會的認可,使得對男性護士的關注極少;僅有8%的研究是主要針對聘用制護士(即合同護士),92%的研究則主要針對在編護士,說明管理層還沒有意識到合同護士工作穩定性、工作滿意度對醫院護理質量的重要影響;其他如年齡、職稱、學歷及工作年限等均是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各個層次。
2.2.2抽樣方法:其中24%的論文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選取研究對象,而76%的論文均未明確說明研究對象的選取方法。說明絕大多數研究均未嚴格按照隨機原則進行抽樣,因此所抽取的樣本缺乏代表性。
3統計分析方法
調查所得資料絕大多數均采用SPSS軟件的不同版本進行分析處理。
4影響因素
研究表明,影響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工資及福利待遇;②個人及專業發展機會;③工作負荷及排班;④家庭/I作的平衡;⑤管理方式及工作自;⑥工作被稱贊和認可;⑦社會、專業上交流交往機會;⑧與共事者(醫生、護士、管理者)及患者的關系;⑨工作環境和條件;⑩工作/職業本身。其他如工作年限、年齡、學歷、科室、班次及從事護理工作的目的等也會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產生一定的影響。統計結果見表2。表2示,護士工作滿意度水平最低的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上四個方面,說明目前護士的工資及福利待遇還比較低而護士的工作量又比較大,尤其是合同護士,因此表現為付出與所得不成比例,心理嚴重不平衡,挫傷工作的積極性;護理職業的高風險性、經常擔心出現差錯事故及人身安全問題等工作/職業本身的特點也是導致護士工作滿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尤其對于急診科及精神科護士,說明我國目前護理管理體制還很不完善,還沿襲傳統的管理模式,不能對護士給予正確的引導以及滿足她們低層次的需求;護士對個人及專業發展機會的滿意度低,說明醫院、護理學院及學術團體所提供的繼續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太少,晉升機會也不多,而且由于工作量大、時間緊、缺乏經濟支持,護士也很少有機會參加護理科研工作和撰寫護理科研文章。
此外,28%的研究認為管理方式與護士工作滿意度之間是顯著相關的,說明研究者已經意識到管理方式對護士工作滿意度、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的重要影響,提倡變革傳統的管理模式,應用現代管理理論,以提高護士工作滿意度。
5對策
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慢性患者的增多以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改變,我國政府及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越來越重視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社區護理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引起關注[1]。
1 金匯鎮社區護理隊伍的現狀
1.1社區護理人員的一般現狀 金匯鎮包括金匯、齊賢、泰日三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76名護士。其中年齡構成:35~49歲組人數最多,占51.3%,絕大多數為中青年人;學歷構成:中專學歷所占比例最高,為67.10%,其次是為大專占21.05%,本科學歷占1.31%;職稱構成:初級職稱所占比例最多,為40.79%,其次是高級職稱占31.58%,中級職稱占19.74%。
1.2社區護理人員從事的護理內容 目前,雖然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很多護理服務項目,但是護士還是以注射、輸液為主,占96.7%,慢性病規范管理、健康教育、社區康復、婦幼保健、計劃免疫等服務項目,主要還是由醫生承擔。
1.3培訓、進修和學術水平現狀 在76名社區護理人員中,雖然大多數護理人員工作年限較長,但是60%以上未參加過培訓和進修學習。90%以上未參加過學術會議與參觀考察。95%以上未在各級雜志刊物發表過論文。護理人員的培訓、進修,在各醫學專業中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護理人員缺乏培訓,對于加強護理工作,提高護理水平十分不利。
2 金匯鎮社區護理隊伍存在的問題
2.1社區護理人員學歷水平偏低,以中專或大專為主,全日制學歷偏少 隨著我國護理教育不斷地提高和發展,護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不斷地擴大。但是,由于我國的護理教育事業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整體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社區醫院護士普遍學歷比較低,以中專或大專為主,缺乏高學歷人才,加之社區護士基本都是由臨床護士轉型而來,缺乏社區護士應有的知識、技能,對社區護理的特點及工作方法掌握不足[2]。林環等[3]調查發現社區護士的學歷較低,中專占44.9%,大專占47.4%,本科僅占7.7%;護士的職稱也偏低,50%以上的護士為初級職稱,副高級職稱僅2.6%(與穆江兵等[4]調查結果一致)。現在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偏大,學歷、專業技術低,雖然能滿足社區基本衛生服務,但要使社區護理真正承擔"六位一體"(預防、醫療護理、康復、保健、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的任務是遠遠不夠的[5]。
2.2社區護理人員的組織管理機制不健全 盡管近年來主管部門已頒布相關社區護理發展的文件,但缺乏具體可行的實施計劃與規章制度。在社區內部,社區護士工作崗位設置不具體;缺乏質量管理考核指標;社區護理人員崗位培訓不規范,醫護比例不協調,配置不合理等[6]。所有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社區護理的發展和社區護理質量的提高。
2.3護士崗位職責不明確 政府缺乏培養社區護士的相關規定和指導,社區護士發展意向不清,沒有明確的崗位職責,崗位定位不清,有些社區護士身兼數職,如財務管理、家庭病床訪視、飲食指導、社區康復、保健、健康教育等,社區護士的非專業性工作量大。同時社區護理工作主要內容為各種注射、輸液以及病情觀察等,這一狀況對完善社區護理功能和促進社區護士的發展極為不利。
3 對策與建議
S著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的推廣,社區護理逐漸成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護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速度。因此,我們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改變社區護理隊伍的現狀。提高社區護理服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是我國社區衛生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7]。
3.1加強護理隊伍建設,完善知識結構 為適應新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員的知識結構、操作技能要相應轉變,如何培養適應未來社區需要的護士已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應主要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①完善護理教育體系,中專層次已顯得不適應,應加大大專、大學層次比例;②開展護理人員在職培訓,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盡快實施對從醫院轉崗到社區的護理人員的培訓,使之適應社區護理工作的需要;③讓社區護理人員多參加各種相關學術會議,并組織護理人員參加論文寫作培訓,提高學術水平。
3.2開展社區綜合護理,滿足居民健康需求 社區護理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醫院內的臨床護理,不只是包括打針、靜脈注射等簡單的臨床護理工作,包括參與社區診斷工作,參與社區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參與社區康復、精神衛生、慢性病防治與管理、營養指導工作,承擔診斷明確的居家患者的訪視、護理工作,提供基礎或專科護理服務,配合全科醫生進行病情觀察與治療,為患者與家屬提供健康教育、護理指導與咨詢服務,承擔就診患者的護理工作,根據護理對象的客觀情況及個體要求提供與健康相關的日常生活護理服務,與全科醫生及其他社會服務團體保持合作,社區護士的評估資料對全科醫生的診斷提供資料。
3.3加強對社區護理崗位的培訓 由于我國社區護理起步較晚,社區護理人才培養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高等護理教育體系,盡管已經啟動社區護士的上崗培訓,高等院校也開設社區護理課程,但是大部分崗位培訓為短期培訓,且學校設置的社區護理課程也比較單一[8]。目前,我國社區護理人才隊伍遠遠滿足不了社區人群的需求和社區衛生服務的快速發展。對符合條件準備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人員和由其他醫療機構轉入社區開展社區護理工作的專業人員進行符合社區護理服務要求的崗位培訓。根據社區護理的崗位要求,有針對性的確定培訓內容,加強全科知識與技能培訓,切實提高社區護士的技能和服務水平[9],并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大力開展具有符合社區護理特點、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繼續教育活動。
3.4勇于實踐,探索社區整體護理模式 整體護理是以護理程序為基礎,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的新型護理模式。這一護理模式的實施,提高了護理質量,發揮了護士的潛能,是當前較為理想的護理模式,但這一護理模式,目前僅在醫院內實施。
綜上,我國的社區護理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我們可以多學習國外社區護理人才隊伍建設模式,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方案。雖然社區護理目前仍存在護理人員資源短缺,學歷、職稱較低。但是通過培養專業人才、提高社區護理人員的數量和質量、主管部門給予高度的重視、明確社區護士工作職責等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對提高醫療護理服務的連續性、協調性、整體性,面向社會提供長期、高質量的護理服務以及促進社區護理人才隊伍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文煥,孫宏玉,尹翔燕,等.關于社區護士能力需求現象學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7):54-55.
[2]席凡捷,唐晴,等.中國社區護理的現狀與展望[J].當代護士,2015,2:1-3.
[3]林環,汪丹,王裕瑞,等.深圳市社區護理人力資源和工作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9,24(11):77-78.
[4]穆江兵,王卓,李昕.錦州市社區衛生服務站服務資源狀況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8,23(4):68-69.
[5]孫艷.社區護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討論[J].丹東醫藥,2008,4:51-52.
[6]包家明,曹梅娟.社區護理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與思考[J].護士進修雜志,2004,7(19):597-598.
國家明確提出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以后,社區衛生服務進人了全面發展階段,因此,建設一支高滿意度的社區護理隊伍,對于保證社區服務質量、提高社區居民的滿意度、保證社區衛生服務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筆者于2007年11一12月對我院所屬社康服務中心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護理人員對目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狀況,合理調整管理模式,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穩定護理隊伍。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對我院社區護理人員共58名發放調查問卷58份,回收有效問卷58份,有效回收率100%。年齡19一48歲,平均(23. 9士8.2)歲,其中鑒30歲28人,占48.3 % ; 31一40歲25人,占43.1 % ; 41一48歲5人,占8. 6%。職稱:初級36人,占62.1 %;中級18人,占31.1%;高級4人,占6. 9%。學歷:中專32人,占55.2%;大專24人,占41.4%;本科2人,占3.5%。婚姻狀況:已婚31人,占53. 4%;未婚27人,占46.6%。
1. 2調查方法采用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SQ ) o〕進行調查,將調查表發放給護理人員,當場填寫,當場收回。滿意問卷包含內在滿意度和外在滿意度兩方面,共20道題。內在滿意度指造成滿足感的增強物與工作本身有密切的關系,如從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社會承認、工作本身和責任等;外在滿意度指造成滿足感的增強物,與工作本身無關,主要是來自于管理政策(如上司的贊美)、監督、內部人際關系和工作條件等;關于薪酬的問題11道。題目采用5等評分法,按最不滿意、不滿意、滿意、較滿意、非常滿意分別計1,2,3,4,5分。滿意度問卷及組織承諾問卷總分越高表示員工對工作的滿意程度越高,薪酬問卷總分越高表示醫務人員對薪酬的期望水平越高,也就是說對現有薪酬越不滿意。經檢驗,問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
1. 3統計學方法根據量表要求計分,采用Excel軟件整理,SPSS 10. 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
2結果
2. 1不同因素下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比較不同職稱和學歷的護士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7.01 ,16.11;P<0.05);不同年齡者滿意度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t=3.151,P<0.01);婚姻狀況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各影響因素回歸分析影響社區護士工作滿怠度的主要因素是薪酬;內在滿意度和總滿意度受醫務人員職稱和學歷的影響顯著;外在滿意度及總滿意度均受醫務人員年齡和婚姻狀況的影響顯著。見表2a
3討論
工作滿意度在組織行為學中是經常被研究的對象,傳統的工作滿意度模型是關注個體對工作的感覺,是雇員對工作的情感取向,也可以被認為是工作的全面感覺或者對工作的不同方面的態度。護理工作高風險和高責任、待遇差、社會地位低及付出與得到不成比例的不平等感等嚴重影響了護士職業熱情和動力,導致護士的工作滿意度下降,成為導致護士流失、加劇人力資源不足的直接原因,也是引發護理差錯和事故的潛在危害。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是國家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施城鄉初級衛生保健的重要基礎[zJ,其服務質量依賴于專業隊伍的穩定性和積極性。過高的人員流動率不僅造成培訓成本的損失,而且直接影響社區健康服務水平的提高。有研究發現,醫務人員的滿意度與患者的滿意度存在著直接的關聯〔’】,高滿意度的醫護人員可能給患者帶來好的治療結果,對工作不滿意、工作態度消極的護士可直接影響其對患者護理的質量。韶紅等〔‘飛人研究認為離職意愿與工作滿意度呈負相關,護士對工作不滿意可導致不服從管理,病、事假增多,曠工增多,甚至離開護理崗位[5。
現代管理學認為人是諸要素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護理管理需要轉變以工作為中心的傳統模式為現代服務型管理模式,即以服務為首要,提供對下屬的關注,保證他人最迫切的需要得到服務。護理管理應以人為中心,為護士提供人本關懷,重視護士作為人的需要,認識和尊重他們的價值,發掘潛力,體現民主管理機制,創建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間的和諧關系,為護士提供促進自身和專業素質及能力培養、參與決策制定機會,激發其愿意為共同目標承擔義務和職責的內在動力。真正為護士著想并為其爭取應得利益,切實幫助解決其需要和實際問題;使護士感受和提升人文精神和服務理念并落實到護理實踐中,是提高護士工作滿意度、最大限度實現人力資源效率的根本保證。調查顯示,學歷高和職稱高的護士更看重管理機制,更重視自身價值的體現。
1延續護理定義
國內有學者將延續護理定義為:醫療機構通過系統地設計一系列護理行為,使病人在轉換了不同健康照顧場所后,如醫院轉換為家庭,一樣可以得到高質量、與原各項措施具有協調性、連續性的護理[1]。即使有部分病人疾病得到相對控制或疾病緩解后出院,由于所患疾病的復雜性,自我管理存在相當的難度,病人仍有很高的健康照護需求[2]。潘美開等[3]認為,糖尿病病人出院后治療依從性降低,而出院后的持續治療很重要,病人及家屬對出院后的疾病恢復相關知識需求增加,且更趨于需要上門延續服務,可以看出,部分病人出院后仍需得到延續護理。同時,國內也有研究[4]指出,有些病人很難在住院期間一次性完成疾病全程的治療與康復,出院后大多數病人只能通過回院復診來延續治療和獲取相關的康復信息,因此,健康需求遠不能滿足病人及家屬的需求。
2延續護理與社區衛生服務有關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2.1國外研究現狀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是從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中心的一個延續性護理研究項目發展而來[5],它強調隨著病人轉移到家庭和社區,其治療和護理也應該從醫院持續性地投射到家庭和社區[6]。該模式通過跟蹤和管理病人從住院到回歸家庭全過程,提高病人及照顧者的自我護理能力[7]。VanWalravenC等[8]指出,延續性護理能夠改善病人的健康結果,降低其急性住院后的再入院率。
另一方面,美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合格護士為病人在其家中提供護理照料和治療。護士通過家庭訪視的方式對病人及其照料者進行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有關的主題教育,這種服務的最終目標是給出院病人提供持續的照護,并使他們在家中重新恢復健康。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社區護士可以在病人家中提供部分服務,比如自我注射、持續非臥床腹膜透析等,社區護士還可根據病人的個體需求,在訪視病人時提供相應的專科護理。當病人需要再次入院時,社區護士還負責向醫師提供病人的信息。現在國際上有不少國家或地區的社區護理工作是在家庭醫師團隊的基礎上開展的,效果較好[9]。
2.2國內研究現狀筆者查閱近五年的相關文獻發現,大多數有關延續護理的研究仍以電話、信件、登門隨訪、Email、護士門診等方式居多,而有關病人出院后轉診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后續治療或導管維護的研究相對較少。有許多病人,例如慢性病病人[10]、攜帶導管出院病人[11],他們需要經常往返于醫院、社區進行治療和康復,在治療環境不斷變化的時候,無法避免會因醫院和社區服務的不銜接等各種因素導致醫療護理服務的中斷,這就可能導致病人不能很好地恢復疾病,因此完善機構間的連續不可忽視。延續護理在我國內地的發展仍未成熟,它不僅涉及到醫務人員對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導、上門隨訪等內容,還需要廣泛的社會支持系統[12]。有調查顯示[13],有33.3%的護士認為病人出院意味著護理服務的結束,40.5%的病人出院時沒有獲得相應的指導。
另一方面,我國社區護理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國內各地區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14]。社區居民對社區護理的理解比較狹隘,不能充分理解社區護士價值,大部分人仍覺得社區護士只需打針、發藥,以至于很多時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職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15]。目前國內很多社區護理工作內容仍偏重以二級預防為主的護理活動,例如靜脈輸液、肌內注射、測量血壓、家庭訪視等[16]。
2.3延續護理與社區衛生服務展望延續護理被認為是高質量醫療服務所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慢性病的康復、成本效益控制、有效利用醫療衛生資源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7]。國外及我國香港地區進行的延續護理所取得的積極成效通常是由護士主導的多學科團隊共同協作的結果[18],然而,我國要發展延續護理,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其一,我國還未出臺有關延續護理的法規與制度,也就沒有相關的準則約束或保護醫護人員及病人。其二,社區與醫院的轉診機制還不成熟,盡管已有醫院相繼開展延續護理服務,也僅僅是采用電話、門診、信件等方式,很少有醫院將出院病人轉診至社區進行后續治療及護理作為延續護理的一種方式。
3小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問題也愈加重視,尤其對延續護理的渴望更是日漸增加,延續護理必定會成為醫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延續護理模式規范化、制度化仍需不斷研究。同時,在構建合理的延續護理模式時,如何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一資源,而不是單單就醫院的醫護人員對病人進行電話、隨訪等單一的延續護理方式,這也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程波,袁芳.對腦卒中康復期患者實施延續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4,29(4):84-85.
[2]陳燕.北京地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續性照護模式的初步探索[D].北京協和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3.
[3]潘美開,陳茜,邱月群,等.糖尿病患者對醫院延續服務需求的調查研究[J].醫學信息,2010,5(7):1687-1688.
[4]李晴,周婷婷,李韜彧,等.延續護理在腹膜透析治療腎病綜合征伴急性腎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14-117.
[5]高凱霞.應用奧馬哈系統對膀胱造瘺患者延續性護理干預和結局評價[D].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2014.
[6]董玉靜,尚少梅,么莉,等.國外延續性護理模式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9):20-23.
[7]陳曦,畢越英,陳海花.連續護理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8):758-760.
[8]VanWalravenC,OakeN,JenningsA,etal.Theassociationbetweencontinuityofcareandoutcomes:asystematicandcriticalreview.JournalofEvaluationinClinicalPractice,2010(16):947-956.
[9]巫云輝,曹世義,邱德星.基于家庭醫生團隊的社區護理模式探討[J].社區衛生服務,2013,30(2):109-111.
[10]湯維娟.上海市癌癥病人連續性照護模式的構建[D].第二軍醫大學護理學院,2011.
[11]張秋娥.PICC帶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中的并發癥發生狀況與對策[J].當代護士:專科版(下旬刊),2012(11):66-68.
[12]徐建秀.我國延續護理模式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9):18-19.
[13]付偉,李萍,鐘銀燕.延續性護理研究綜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27-30.
[14]郭佳鈺,周娟,劉秀娜.我國社區護理現狀[J].社區護理,2012,26(12):3351-3354.
[15]王茜,王薇,胡燕.中美社區護理現狀的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全科護理,2014,12(8):679-682.
[16]李蘊明.國內社區護理有待完善[N].醫藥經濟報,2010-04-12(W03).
[17]簡平,劉義蘭,李保華,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延續護理現狀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3,28(23):12-13.
[中圖分類號] R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9(a)-004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d implement project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Methods The students from Grade 2010-2013 nursing junior college in Hu'na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were selected.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were used in the research. The practice project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were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in nursing students and evaluated by the peers, students and social. Results ①Teacher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personality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were developed in practice. ②The nursing student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ir knowledge, skills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were improved in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service consciousness. ③Employer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excellent rate was 55.60% for the graduates from my school, good rate was 44.40%; 44.60% of the employer units thought the graduates from my school were qualified for the post work, 55.60% were competent for the job. Conclusion The practice activitie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are useful for nursing students to improve community nursing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self-learning ability,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Key words] Learning; Scientific; Service; Community; Practice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大力發展社區護理,為社區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社區護理服務,是適應時展和滿足社區居民醫療保健需求的必然趨勢。《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5年)》[1]指出,到2015年,在基層從事工作的護士要達到30 萬人,其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護比達到1∶1~1∶1.5。社區護理不同于臨床護理,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較全面的專業護理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具備公共衛生知識和技能以及一定的社會人文知識。而調查顯示,我國社區護士不僅在數量上顯著不足,不能有效滿足居民健康需求,很多正在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社區護士自身也存在社區綜合護理知識與技能、社區護理管理能力、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等的欠缺[2-3]。構建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社區護理人才的教育理論體系,為地方培養提供符合社區人群健康服務需求的社區衛生服務人才,是當前地方護理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4-5]。社區護理是融合實踐性、獨立性、合作性為一體的學科體系,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需要走出學校,深入社區,才能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適應社會需求[6-9]。本研究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社區護理教育理念和方法[10-19],構建了“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區實踐活動項目,并在湖南醫藥學院(以下簡稱“我校”)護理專業學生中開展,受到了師生的好評,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示范作用。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大專2010~2013級護理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實施“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一系列社區實踐項目。采取學生自愿報名與教師面試挑選相結合的方式,每次社區實踐項目選取30~50名護生。
1.2 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通過查閱文獻,建立研究假設、目標和設計調查問卷。
1.2.2 調查研究法
結合文獻資料和專家咨詢,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制健康調查問卷,在實踐活動中對服務對象進行健康狀況調查。
1.2.3 實證研究法
在我校護理專業學生中開展一系列“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區實踐項目,評價教學效果。
1.2.4 評價方法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從帶教老師、護生和用人單位多方面對教學改革進行評價。
1.3 設計思路
1.3.1 在實踐項目中的融入“學習-科研-服務”能力培養
1.3.1.1 學習方面 提前2~4周讓學生自己查閱文獻,制作社區健康教育宣傳單、PPT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社區中應用學的知識和技能,對社區重點人群開展社區護理工作,評估期健康狀況,并根據存在的健康問題,實施護理措施和進行社區健康宣教。學生在真正的社區和現實社會中體會溝通交流、人文關懷、護理專業技能等的重要性,體會社區護士的責任感和社區護理工作的意義。
1.3.1.2 科研方面 活動前1個月,讓學生廣泛查閱文獻,確定研究問題,制作調查問卷,開展社區調研,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并開展了“老年公寓老年人健康調查問卷”、“老年人保健品使用的調查問卷”等,并開展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可進一步進行統計學分析、撰寫課題標書或學術論文,學生的科研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校30名護生主持或參與了湖南醫藥學院“大挑杯”課外科技作品10項,完成了課題的設計、實施、分析和總結,撰寫發表研究論文10余篇。
1.3.1.3 社會服務 懷化市部分中小學沒有專業的全科醫生或社區護士,學生的健康知識與技能比較欠缺;懷化市老年公寓盡管物理環境較好,電視、空調等設施齊全,但是居住的老年人還是非常希望有社會上更多的人來看望他們、關心他們。為此,我校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帶領學生前往宏宇小學、老年公寓開展社會服務活動,進行健康知識宣傳,提高小學生的健康意識和技能,給老年人送溫暖。
1.3.2 項目設計
針對懷化市社區衛生服務現狀,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我們構建了針對不同人群、家庭的社區實踐項目,如老年公寓、社會福利院、中小學、慢性病患者的家庭訪視、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等。
1.3.2.1 懷化市老年公寓社區實踐項目 全體護生以自愿報名的方式,挑選了45名優秀的護生,前往懷化市老年公寓開展社會服務實踐活動,活動前制訂了詳細的活動計劃,要求學生自制健康宣傳冊、調查問卷,進行社區評估、診斷、制訂計劃并實施護理措施,進行健康宣教,并完成問卷調查、心得體會等。
1.3.2.2 懷化市宏宇小學社區實踐項目 全體護生以自愿報名的方式,挑選了39名優秀的護生,前往懷化市宏宇小學開展社會服務實踐活動,活動前制訂了詳細的活動計劃,要求學生自制健康教育PPT和講稿,活動內容主要有護生以社區護士的身份對小學生進行健康知識講課、健康教育及問卷調查等,活動完成后上交問卷調查、心得體會等。
1.3.2.3 以我校校園為社區的家庭訪視實踐項目 要求大專社區護理方向學生利用周末,以我校校園作為社區,以我校的退休教師作為方式對象,3~5人為一組,自主選擇1名退休教師家庭開展社區家庭訪視,進行家庭健康評估、健康教育及問卷調查等。對于有健康問題的家庭,不僅開展評估性家訪,還定期實施連續性家訪,不斷發現問題、修訂和完善護理計劃,評價效果。
2 結果
自2011年起在我校護理專業學生中開展了一系列融“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會服務活動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達到知識、技能、素質的提升,培養科研意識,感受社區護理的工作意義,體會社區護士的重大責任和開展社會服務的重要性,實現“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位一體全面提高。
2.1 同行評價
通過對帶教老師進行自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0%教師評價社區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建議這種實踐活動項目可以多開展,在普通護理專業學生中推廣。
2.2 社會評價
2013年通過對長沙、重慶、廣州、廣西、懷化等5個方向就業學生較多的就業單位進行跟蹤問卷調查。實發問卷25份,回收有效問卷18份。18家單位均表示我校護理專業畢業生在理論、實踐、綜合素質等方面較優秀,會繼續錄用我們的學生;對我校畢業生總體評價優秀率為55.60%,良好率為44.40%;44.60%的單位認為我校畢業生均能勝任崗位工作,55.60%的單位認為我校畢業生大部分能勝任崗位工作。見表1。
2.3 學生評價
一系列融“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會服務活動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達到知識、技能、素質的提升,培養科研意識,感受社區護理的工作意義,體會社區護士的重大責任和開展社會服務的重要性,實現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位一體、全面提高。學生評教評學每位帶教老師均為優秀(90分以上)。
2.4 學生感受
通過分析、整理學生上交的心得體會,發現幾乎所有學生都認為社區實踐活動的開展,讓他們受益匪淺,不僅擴展了知識面,還學到了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有的學生說:“我第一次戰勝了我自己,克服了自己站在講臺上不緊張,我還懂得了和小學生交流其實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難!”有的學生在活動剛結束,就問:“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再來宏宇小學啊?這些小學生真是太可愛、太熱情了,我真舍不得他們,希望還有機會再來!”在老年公寓實踐活動中,有2名學生因為太投入,甚至錯過了集體返校的時間,她們后來說:“老師,養老院的老年人,真的太需要社會的關注和溫暖,您不知道,老奶奶把她的一大把水果糖給我們的時候,緊緊拉住我們的手,說歡迎我們常去坐坐,我們真是很感動!”
2.5 撰寫及
近3年來,護生每人都撰寫了護理綜述或調研報告,其中每年有5~10名學生撰寫的學術于《護理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等雜志上。
2.6 獲獎情況
近3年來,在老師的指導下,護理專業學生共獲得湖南省大學生創新性研究項目、湖南省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湖南省大學生創業項目10余項,獲得省級一等獎、二等獎及金獎、銅獎等。
3 討論
“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區實踐活動項目的構建與實施,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社區護理技能和職業素養、科研能力、社會服務意識和能力,提高了我校的社會服務職能,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3.1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護理工作直接面對的人,是維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最后保障,其專業特性要求護士必須懂得理解人、關懷人,而這正是當前醫學護理模式轉變對護理教育提出的重要問題。社區實踐活動項目的開展,為護理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走出學校來到社區,接觸不同層面的服務對象,在服務中體會護理的價值,體會護理服務對象不應該局限于患者,更重要的是維系社區居民的健康。
在社區實踐活動中,護生需要與社區服務對象溝通交流、評估健康狀況、開展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同時也會發現自己知識儲備不足,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 同時,護理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參與社區實踐活動,也開闊了護理教育教學思路與理念,如何培養適應現代護理發展和市場經濟需要的護理人才,并進一步思考如何改革護理教學的方法、內容甚至教學體系。
3.2 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
集預防、治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綜合性的服務為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提高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提供了具有巨大潛力和發展前景的廣闊舞臺。通過社區實踐鍛煉,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觀察社區人群的健康問題,進行護理研究的初步嘗試。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會了護理研究調查表格的設計、項目的申報、開題與結題報告的書寫等,培養了從事護理科研的初步能力。3年來,學生針對社區常見病、慢性病的特點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完成了多項課題項目和問卷調查。2013年我系學生參加湖南省大學生創業作品大賽獲得一等獎,2014年度護理專業學生主持的6項課題獲得湖南醫藥學院“大挑杯” 課外科技作品立項,其中1項已被選送參加湖南省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并在《護理研究》、《護理學雜志》、《中華護理教育》等正規刊物上公開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
3.3 培養了學生“社會服務”的意識
“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區實踐活動項目構建與實施,突破了我國長期以來的傳統護理教學實踐體系,創新了社區護理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新途徑,護理學生深入社區開展常見病、慢性病的預防保健工作,實現了高等學校“社會服務”的重要職能,培養了護理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學生深入到養老院等社會福利機構,和老年人親切交談,為老年人進行健康評估和問卷調查,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社區護理技能,也更深刻體會到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為制訂護理干預、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奠定了基礎,是我國老齡化社會到來的迫切需要[10-19]。經過多次參與社區實踐活動,學生既能適應醫院臨床護理的工作,也能很快適應醫院所負責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工作,備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86-288.
[2] 王俊杰,馬小琴,谷娟娟.浙江省護理人才需求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268-270.
[3] 吳亞君,王亞紅,宋亞琴,等.社區團隊式服務模式中社區護士角色功能的質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6):382-385.
[4] 林梅.校地共育社區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5):148-150.
[5] 王莉莉,安秋月,黃雙麗.社區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2):359-361.
[6] 苗秀欣,黃美萍,劉翠萍.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的組織與實施[J].護理管理雜志,2011,(5):345-346.
[7] 李旎,張偉.國內外《社區護理》教學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5,22(1):24-27.
[8] 趙文婷,唐四元,張鋒,等.從國內外社區護理現狀談我國社區護理教育的改革[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 33(8):1056-1057.
[9] 楊玲,王永利,杜雪平,等.社區護士師資培訓方法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1,26(24):65-67.
[10] 陳紅.把《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貫穿在《社區護理》教學中的嘗試[J].護理學報,2013,20(10):10-12.
[11] 霍淑平,柯云霞,李娟,等.社區護士專業綜合能力量表編制與信效度檢驗[J].護理學報,2013,20(12):71-74.
[12] 胡偉玲,黃芳.團隊項目教學法在《社區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23):2195-2196.
[13] Callen B,Smith CM,Joyce B,et al. 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education for entry-level community/public health nursing [J]. Public Health Nurs,2013,30(6):537-547.
[14] Thompson CW,Bucher JA. Meeting baccalaureate public/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education competencies in nurse-managed wellness centers [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13,29(3):155-162.
[15] 劉俊香,楊術蘭,丁洪瓊.四位一體教學模式在急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29(24):4-6.
[16] 胡靜超,章雅青.美國護理研究領域概況及對我國的啟示[J].護理學雜志,2015,30(3):85-88.
[17] 謝紅.護理學科未來發展的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11, 43(5):527-528.
[18] 王娟,李華義,時建瑞.任務驅動法在社區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5,29(3):365-366.
[19] 呂穎,潘紅寧,鄭丹.基于OSCE模式的社區護理課程改革研究[J].重慶醫學,2013,42(32):3974-3975.
[20] 王黎.養老機構失能老人護理服務內容及實施者資質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285-1288.
社區衛生服務是城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對于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優化城市衛生服務結構,方便群眾就醫,減輕費用負擔,建立和諧醫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社區衛生服務中的醫療服務是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照理說,隨著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不斷深入向前發展,我國推行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應該深入人心了,然而大醫院門庭若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氣”寥寥的現象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1]。筆者本身就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也經常到其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督導、檢查,發現:我市基本建立起服務功能完善,人員配備齊全,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范、適應社會需求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但其背后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不適應、不協調非常明顯的表現出來,歸納起來如下。
存在的問題
政府及政策支持不足,經費困難:限于經濟條件,目前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存在諸多困難。如:政府重視程度不夠,資金不能及時到位或到位不足,使許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無力支付相關費用,瀕臨退出。
健康意識不到位,無相關有力優惠政策,社區居民不認可:去為居民查體建檔,大約有40%的居民就會問:“建檔有什么好處嗎”(好處指直接經濟利益),沒有好處就不建檔。大約有20%的居民認為現在身體健康,掙錢是第一位的,等年齡大了再注意健康也不遲。
醫護人員待遇差,晉級難,隊伍不穩定:醫護人員待遇差、壓力大、地位低、風險大;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高級職稱少,晉級難度非常大,造成醫務人員更迭頻繁,在崗人員不穩定,與社區人群建立聯系不便,對社區衛生工作質量和效率影響較大。
醫護人員角色轉換不到位:缺乏社區醫療護理理念,工作的范圍局限,對社區醫療護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專業功能認識不足,老是停留在“坐堂行醫”的老模式上,導致對全科醫師社區護士的職責定位不明,從而影響社區醫療護理工作的發展。
缺乏適合社區衛生服務的醫療護理法規及質量控制標準:社區衛生服務成立至今沒有一套適合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護理質量規章制度和評價體系。3級醫院、2級醫院、專科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用的是同一套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嚴重制約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發展。
社區醫生護士專業水平不高:社區醫療護理是一種對社區人員提供連續性綜合性醫療保健的服務,它需要醫療護理人員既熟練掌握醫療護理專業的各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還應掌握預防醫學、社會醫學、老年、康復醫學心理學及一些人文科學等知識,目前社區護士中,學歷大多為中專,有些社區還聘用臨時人員,這些雖然能滿足社區基本衛生服務,但要為社區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區全方位和連續性的服務就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社區衛生醫療護理價值不能充分顯現:尚未系統化的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網絡以及社區衛生醫療護理人員尚未具備全面醫療護理技術和應付能力,使社區衛生護理價值不能充分顯現。我市的社區衛生醫療護理工作大多由快退休護士或一些高年資護士承擔,她們對社區醫療護理工作充滿熱情,認真負責,為社區居民解決了不少健康問題,但她們大多數未接受過正規的社區衛生醫療護理訓練,在開展社區衛生醫療護理工作中難度較大,也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社區衛生醫療護理需求。
對策與設想
強化公益性,突出政府職能:醫療衛生事業是一項公益事業,如果從順應民意、體恤民情、關注民生這個角度講,它是一項關系民生的大問題,這樣的問題必須由各級政府出面協調解決,明確各級政府財政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補貼的比例,從根本上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配套相關政策,吸引居民前來就醫:配套門診規定病種報銷、社區首診、雙向轉診等就診政策和制度,使居民自然而然地到社區中心(站)來就診和建檔,逐步接受慢病系統管理。
提高待遇,穩定醫療護理隊伍:醫療護理風險大,將導致醫務人員工作壓力大;醫務人員待遇低,將導致基層醫務人員的社會地位低;難以留住人才。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為他們打造健全的內部成長機制,鼓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鼓勵撰寫論文,開展醫療護理科研,并與評選先進及晉級掛鉤,根據醫務人員在醫療護理實踐中專業程度的高低,工作量多少,給予不同的薪金。
制定適合社區衛生服務的規章制度和評價體系:社區衛生醫療護理工作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專業性,這是由它的工作特點所決定的;制定適合社區衛生服務的規章制度和評價體系,使社區衛生醫療護理管理盡快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是我國社區衛生醫療護理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中,應該逐漸擴大社區醫療護理的活動范圍,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強化在職培訓,提高整體素質:社區衛生服務所需的知識面以及知識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社區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對社區醫務人員的教育模式要不斷進行改革,加強在職社區醫務人員的培訓,特別是社會人文知識的學習與教育,使社區醫務人員充分認識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成為合格的社區衛生醫療護理人員。
完善相關政策,探索適合本地的社區醫療護理模式: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要有相關的政策來保證,使社區醫療資源得到合理應用。針對本地的社區衛生醫療護理現狀及發展趨勢,探索地方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新模式;成立社區衛生相關考核指導組織,制定社區衛生醫療護理質量控制標準,發揮對社區衛生醫療護理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及管理職能。
分層管理與分工管理相結合: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網絡,以保證信息的暢通和反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人定期檢查各種制度的落實及醫療護理工作完成情況,并同時發放病人及社區居民滿意度調查表,讓病人和社區居民參與評判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好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每月組織對社區工作進行抽查,檢查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鉤。通過層層管理,使各層醫療護理人員有壓力、有目標,并能各負其責。
多途徑與多層次地培養社區醫務人員的工作能力: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要求從事社區工作的醫務人員努力通過各種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未來的大部分初級衛生保健任務將由護士來承擔,因此培養社區醫療護理人才是醫療護理教育事業的當務之急。社區護士工作能力的培養可分在校、在職和崗前培訓3種;一是在醫療護理學科的課程設置中增加社區護士工作能力的培養課程;二是對已取得中專、大專文憑的護士進行再培訓;三是建立社區護士工作能力崗前培訓制度,鍛煉社區護士工作能力。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