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7:3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科教學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理解出現的現象與問題
理解是唯一有價值的學習,是學生在已經了解到的知識層面上重新建構自己對于這方面的感悟。在新結構主義學派的三位代表人物:皮亞杰、奧蘇伯爾、布魯納,他們十分重視學習者內在的理解對學習的重要意義。如皮亞杰的觀點是,學習是學到越來越多的有關他們認識事物的程序,即構建了新的認知圖式,這種構建過程在本質上就是理解。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即是一個把同類事物聯系起來,并把它們組織成賦予它們意義的結構,學習與理解就是認知結構的組織和重新組織。奧蘇伯爾所認為的理解就是他所極力主張的有意義學習,即以符號為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和非人為的聯系。這些名家都提到了理解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而如何做到在教學中整體把握高中美術新課程呢?如何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教學設計?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進行課堂學習,老師在預設理解性的教學設計或在實際課堂教學時,切勿使用口號式、命令式的言語,系統全面地使學生獲得創造性思維。只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這種理解式的課堂教學設計才能生動活潑,使抽象的書本知識點易于被學生理解吸收,而轉化為他們的精神財富,不至于造成學生對于該科內容的混淆。
三、在美術教學設計中創造創新性研究學習
美術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產品,通過平面和立體的形式,表達人類思想、情感和意識形態的精神的物質化顯現。由于美術是由人創造并最終服務于人類,所以自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美術就被歸入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并列。在這其中,又由于美術的塑造性而被稱之為造型藝術,但“造型藝術”這個概念也是有局限的,因為像舞蹈、戲劇、藝術體操等表演藝術也同樣強調造型性。所以研究高中美術教學、研究高中美術教學設計對于教師是有很大意義的。教師要依據具體的理解目標和任務、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現實的教學條件,有所區別地進行教學設計并據此展開創新性教學。同時,教師還需要做實踐性的研究性學習,以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理解的目標。
一、教學設計的性質
所謂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是在教學之前對教學歷程中的一切,預為籌劃,從而安排教學情境,以期達到教學目標的系統性設計。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教學設計使學生在有效地教學歷程中間達成教師為他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的完成需要系統完善的方法,在教學歷程的系統設計中,包括多個前后彼此連接的步驟,從開始的教學目標分析,到最后對目標是否達成的評量,每個步驟的設計均須符合實證研究的要求。教學實際的基本原理是以人類的發展心理與學習心理為基礎的。教學設計者應進一步研究研究人類在學習情境中,經由何種歷程獲得該能力。因此,教學時所采用的課程材料,教師不僅需要徹底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教的學生喜歡并能把教材中的知識點學以致用。
二、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的模式
1.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設計模式進行教學設計時,第一步工作是確定所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所謂教學目標(instructional goal),是指在教學之前預期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學生從教學活動中學到些什么教育學論文,是知識與技能,還是態度與觀念。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根據:1. 大學英語課程的需要 2. 學生的能力與個別差異 3. 教師的教學經驗。
2.進行教學分析
教學設計第二步的教學分析(instructional analysis),是指在教學目標之下,對達成目標的過程當中學生學習所需技能的分析。以學生學習過去完成時為例,教師在教學之前必先了解學生是否具備應用過去時的能力。了解學習者需要哪些先備知識技能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
3.檢查起點行為
所謂的起點行為(entry behavior),是指學習新經驗之前必須具備的基礎性經驗。面對新的教學情境時,學生們因起點行為的不同,而有個別的差異。英語教師者必先了解這方面個別差異的大概情形,然后才能決定如何教導他們學習。檢查起點行為的方法,可采用口頭問題的方式,也可采用紙筆測驗方式進行。
4.制定作業目標
根據前述之教學分析與起點行為分析,就可進一步制定作業目標。所謂作業目標(performance objective),是指教學設計者或教師,對學生預估其在教學后學的知識技能的具體表現。同時,在制定作業目標時,附帶制定出學習成敗的標準,即指明達到什么標準才算是及格。
5.擬定測試題目
根據前述之作業目標及教學內容進行學后成就測試的命題工作。學習之后的測試題目,必須以作業目標為范圍,如此才能從測驗結果中真實反映出每個學生學習的情形。
6.提出教學策略
根據前面五個步驟看,教學設計者或教師,即可進一步提出實際教學的教學策略。加涅提出在教學歷程中的九件教學事項時順序排列的:(1)引起學生注意。(2)提示教學目標。(3)喚起舊有經驗期刊網。(4)提供教材內容。(5)指導學生學習。(6)展現學習行為。(7)適時給予反饋。(8)評定學習結果。(9)加強記憶與遷移學習。教學策略中包括教材的講解、教學媒體的使用、問題及解答方式、測試及回饋原則、師生間與同學間互動功能之運用等。例如,在大學英語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根據學生的舊經驗引導到新學習,是由教師先把要學的新知識的主題提出來,然后要求學生從長期記憶中所貯存的相關知識檢索出來與新知識核對。從舊經驗引導新學習的辦法相當于正式比賽之前的熱身運動。如此做法使得學生在學習之前先形成心理準備狀態,以便正式學習時對新知識特別注意。或是學生采用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校的教學活動方式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們學到的知識更具意義。由此得出,如果教學目標只限于希望學生學到書本知識,教師主導取向的教學策略是較佳的選擇。如果教學目標時希望學生學到較廣的能力與氣質,學生自學取向的教學策略則是較佳的選擇。
7.選定教學內容
教學策略之運用,自然是以教學內容為范圍。教學內容主要是指學校規定的教材。現成的教材是固定的知識,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如何靈活運用以及如何使用多媒體加強學習效果等,則須在方法上加以選定。
8.做形成性評量
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evaluation)是指在學科教學未結束之前,為了了解學生學習與進步情形所做的評量工作。在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時教育學論文,預先考慮到形成評量的時機及進行方式,以便將來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隨時予以補救.形成性量評的目的在性質上相當于段考,對教師而言可以借此獲得教學歷程中的連續性回饋,隨時知道學生們學習的成敗情形,據以作為隨時修正自己教學策略的參考。同理。形成性評量對學生也產生回饋作用,有評量結果獲知自己學習后的表現是完滿或是欠缺,從而肯定或修正自己以后的學習方式。根據預定的教學目標,然后核對形成性評量的結果,教師才能針對全班或個別學生的學習成敗情形分別給予輔導。形成性評量所采用的方法,可使用有教師自編的文字形式測驗,有學生回答后分析結果;也可以由教師平常觀察記錄或是對學生訪談,以了解學生學習進步的情況。
9.做總結性評量
總結性量評是指在學科教學之后,為了解學生學習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標準,是否符合教學前制定的教學目標及作業目標而做的評量。通常是以期末測試的方式進行。總結性量評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在教學目標指導下,檢查學生一學期以來的學業以及人格成長達到了什么程度,從而判斷教學效果的得失。其二是根據總結性評量的結果,評定學生的學業成就。總結性評量時所采用的方法,除使用成績測驗之外,也須要靠老師平時觀察記錄的結果。
[參考文獻]
[1]馮忠良.結構—定向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改革教學體質的探索[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論文摘要:網絡教學是建立在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和以廣播電視為媒體的遠程教育基礎之上,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不論從學習的適用對象、教育內容的表現形式、課程的組織安排和學習者的學習方式來看,網絡教學都具有其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將網絡教學引進學校是提高其課程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其中,網絡課程的設計是關鍵。本文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就學校網絡課程的設計提出了自己的認識。
隨著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教學逐漸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它不僅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不足,同時又為學生提供了完全個性化的學習環境,逐步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要真正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還應該注重網絡課程的設計,網絡課程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受學習內容設計、學習情境設計、學習資資源設計和課程評價體系設計的影響。做好網絡課程的設計工作,使網絡課程的學習內容與課程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符合,設置科學有效的學習評價機制,對學習進程進行有效地控制,這對于整個網絡課程的設計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學習內容的設計
學習內容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學生系統學習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教學內容的范圍規定了學生必須達到的知識和能力的廣度,教學內容的深度規定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深淺程度和能力水平。所以教學內容的設計首先要對學習者進行分析,只有確定學習者原有的學習水平和通過學習要達到的學習水平,才能更好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其次,在學習內容的組織上要有一定的系統性。一門課程不是教學內容的簡單堆砌,而是教學內容的有機組合。在設計時應能夠把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煉出來,并形成一個具有邏輯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再次,要注意學習內容的先進性。在網絡課程中,往往存在內容陳舊或過時的現象,這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在選擇課程內容時,一定要選擇較新版本(同時要注意知識的不斷更新),使學生掌握新知識、學習新方法。
2學習情境設計
學習情境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者產生學習的需求,驅動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目的。建構主義強烈推薦學生要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學習,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差距,強調知識的遷移能力的培養。因此,基于建構主義教學設計需要將設計的問題具體化,還原知識的背景,恢復其原來的生動性、豐富性。這就要求網絡課程利用多種手段創設這種虛擬情境,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意義構建。在對網絡課程的學習情境進行設計時應考慮以下方面:
(1)運用多媒體、超媒體功能和虛擬技術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這些技術具有多種信息通道的傳播功能,它們把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增加教學內容的真實性、科學性、趣味性。提供相關知識和網站鏈接,為學生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以便其主動探索、發現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同時,有助于學習者用“真實”的方式應用知識,整合多種知識和技能。
(2)創設靈活的交互活動環境。“協作”、“會話”是學習者學習環境中的兩大因素,學習者常需與人協商、合作,以更進一步培養高級認知能力。同時,開放性、協同性、共享性是網絡的特性,建立交流反饋機制,如電子郵件、BBS、ICQ等。網絡的開放性為個別化的學習提供了協商交流的機會,學習者之間可進行問題的探討與協商,教師也可以將網絡作為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指導學生的工具,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在設計網絡課程時要注重創設協同學習環境,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
(3)教學課程的控制要采用學習者控制與程序控制相結合原則。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所以,有些建構主義者特別強調學習者主動發現或探索式學習。但有關學習者控制策略的教學效果研究表明,學習者控制并非適合所有的學生,完全的學習者控制會給一些學生帶來學習任務管理上的困難以及學習效率低的問題。因此,在網上課程設計時,要適當給與學生主控權,堅持學習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結合的原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前因內許多學校的校園網建設已基本完成,并且具備定的能力丌發網絡課程。所以我們在進行網絡課程的開發工具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跨平臺性;功能強大和易于學科教師操作。由于網絡課程是一個分布式的、交互的、跨平臺的教學系統,故Web教學系統具有強大的功能,須綜合采用多種先進技術,實現快速、高質量開發。
3學習資源的設計
學習資源是指與問題解決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源。為了更好的理解問題和建構自己的智力模式,學習者需要知道有關問題的詳細信息。學生只有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形成意義建構。豐富的學習資源足建構主義學習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網絡課程對學習資源進行設計時,必須詳細考慮學生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查閉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從而建立系統的信息資源庫,或者推薦給學生一些相關網站,便于學生獲得學習信息。同時,在沒計網絡課程時,要注意學習資源應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1)針對性
所建立的資源庫或推薦的網站要與學習者學習的內容緊密聯系,能收集或提供相關題庫、相關文章的資源庫或網站,可以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如果對學習資料不加選擇,全盤地搬到資源庫中,不僅浪費學生查閱資料的時間,而且使學生不容易把握學習重點,導致學生低效率學習。
(2)啟發性
一味枯燥的學習容易引起學習者疲勞厭煩情緒,所以網絡課程在設計時,可以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時兼備啟發性的學習資源,在娛樂中引導學習者主動思考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評價設計
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側重于學習者掌握知識的數量和程度,因此可以用定量的方法,通過搜集學習者練習、測驗、考試、作業及課堂口頭回答問題的成績,然后運用統計、分析等數學方法進行處理,提取出規律性的結論。對于學習者的非智力因素,則多用語言加以描述的,以定性評價為主,評價的結果缺少量化的描述性的資料。網絡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因評價的標準從知識轉向了學習能力,還包括了學習動機、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協作精沖等非鈣力閃索,因此,多用自然語言加以描述,具有模糊性。只要對評價標準的語言描述加以數量化,就能利用傳統的數學方法進行分析處理。模糊集合理論為把具有模糊性的語言描述進行量化提供了堅實的理淪基礎和操作性很強的科學辦法,模糊多級多因素綜合評判方法,能很好地適用于新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網絡課程同測試內容及測試系統能幫助學習者完成自我監控、自我測試、自我檢查等活動,可使網絡課程具備建構主義學習的診斷性和反思性的特征。在網絡課程評價的設計中,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1)多采用形成性評價,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隨著現代社會一體化趨勢的加強,國際間交流的增多,以及我國對外開放范圍的不斷擴大、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急需大批具有對外交流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為了適應教育全球化的需要,我國許多經濟發達地區的高等院校都開始在涉外本科專業推行雙語教學(Bilingualeducation)。國際貿易本科專業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六大試點雙語教學的專業之一。國際貿易本科專業的雙語教學是指在國際貿易本科課堂上以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作為教學語言進行的學科教學與交流。其目的是通過課堂上的真實語言環境幫助學生高效掌握國際貿易專業英語,鍛煉學生的專業英語表達能力,最終使學生能夠用英、漢兩種思維方式進行國際貿易學科的學習、思考與研究。雙語教學在我國尚處于實驗階段,許多院校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開展的雙語教學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隨意眭,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與現實發展對該專業提出的要求相距甚遠,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組織管理和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的規范和理論上的指導。筆者認為,要解決目前雙語教學中的問題,必須從國際貿易本科的專業特點出發,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實施一個完整的雙語教學系統設計。
一、雙語教學系統設計的要素分析
教學系統設計(ISD,InstructionSystemDesign),是指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具體包括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模式等四個基本的構成性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又構成系統輸入和輸出之間復雜的運行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過程。
師資是雙語教學中的關鍵因素。雙語教師首先必須是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對學科體系基本框架、學科發展趨勢、理論發展動態等有較全面及時的了解。同時,這些教師也應具備較強的專業英語閱讀能力和較強的聽說表達能力。
學生在這個教學系統中處于主體地位,學生的配合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的實施效果。一方面,離開學生的積極參與,雙語課程的內容無法講授,特別是在進行一些案例分析、課堂提問時學生的投入程度尤其重要;另一方面,雙語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也要求學生必須主動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雙語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時面臨著語言和專業的雙重壓力,雙語課程的學生要投人大量時間和精力,既要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又要提高使用英語的能力。
教材是雙語教學系統中的一個最基本的構成性要素,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教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教材是指教科書,而廣義的教材則是指包括教科書、教學大綱、教師手冊、學習指導書、復習題、練習題、參考文獻等在內的教學材料系統。面對眾多的原版教材,選擇的標準為該教材能基本概括學科理論,或者是能反映學界形成共識或權威性的分析范式。它既要為有志于進一步研究本學科理論的學生提供一個知識和方法上的基礎,也要為從事具體實踐的學生和專業工作人士提供一個知識和方法上的依據。
國際流行的雙語課程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浸沒式、過渡式和維持式三種,三種方式各有所長。在教學實踐中具體采用何種教學模式應視實施雙語教學的學生類別、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狀況、實施雙語教學的目標以及語言目標而定。雙語課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當好教學設計者、組織者與協調者的角色,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條件激發學生的互動意識,促進其發揮主體作用。鼓勵雙語教師積極編寫詳細規范的雙語教案,并制作配套的多媒體課件,使雙語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多彩。
除了上述四個最重要的因素以外,為保障雙語課程的順利開展,雙語教學系統設計還應充分考慮相關學校和院系建立的管理制度、完善對雙語課程的激勵機制、規范雙語課程的評價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協助。
二、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在我國還不成熟,在學生、教師、教材和考評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一)雙語師資水平有待加強
國際貿易專業是一個以英語為基礎的實踐性專業,專業素質與外語素質的“雙高”是高校雙語老師的基本素質要求。雖然目前很多高校的專業骨干教師一般都有碩士或博士學歷,具有較高的讀寫能力,但聽說能力相對較弱。在溫州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34%的學生認為老師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有40%的學生擔心老師是否能使用英語清晰準確地講述教學內容,52%的學生則擔心老師是否能恰當處理專業知識和英語語言運用的關系。如何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語言技能等方面加強雙語師資培訓是當務之急。
(二)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
國際貿易專業屬于國內財經院校的熱門涉外專業,該專業學生入校時高考英語成績總體較好,而且該專業學生在人校后學習英語的熱情很高。但雙語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主要在于學生目標語言水平不容樂觀,特別是聽說水平不盡如人意,專業詞匯量不夠是學生使用原版教材的最大障礙。此外,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不夠充足,難以做到遷移、融會、貫通,造成了專業知識前后無法相互溝通,新知識的學習缺乏嚴密的系統性,直接損傷學科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教材的使用有待系統化
按教育部的要求,大學的雙語教學要使用外語原版教材,但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由于我國的雙語教學開始于最近幾年,任課教師本身信息渠道狹窄,同時原版教材價格昂貴,不僅對于學生,而且對于老師來講獨自承擔教材的使用費用都是個不小的負擔,因此造成當前雙語教學過程中使用教材難易程度參差不齊,知識結構缺乏系統性的局面。“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經濟學”、“WI''''O體制及案例分析”等國際貿易專業雙語課程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從國外翻譯過來的中文本或英文本,或者翻譯后再編著,雖然能基本滿足教學過程的需要,但是缺乏系統規劃。
(四)考核制度有待健全
考核制度是調動教師和學生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措施。在雙語教學中,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不但要熟悉專業知識,還要吃透原版教材,為了滿足大綱要求和聯系我國實際,教師要收集很多針對我國實際的資料,因此其工作量和難度要比非雙語教學大很多。此外,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采用雙語教學往往會影響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而且有些學生還可能產生抵觸晴緒,教師在課堂上可能面臨更多的難題。因此,如果沒有相關的薪酬激勵措施,光靠教師的熱情是無法堅持下去的。同樣,學生在學習難度和學習任務方面也大大增加,如果還是采用相同的學分,也會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上述問題錯綜復雜,互相影響,不是某課或某個教師能夠解決的,必須要從系統的角度來解決。
三、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系統設計
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系統設計,是指為實現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目標,而對整個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活動進行規劃與安排,并根據實踐獲得的反饋信息不斷調整教學活動的系統化設計過程。
包括課堂教學策略設計、課程設計、師資來源與培養、教學內容設計、評價管理設計等。
(一)課堂教學策略設計
目前國際貿易本科雙語教學課堂教學策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為“群體一接受”型,即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少數采用個體一接受型;而個體探究型、群體探究型則占極小的比例。課堂教學策略的優化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為教學媒體的選擇與組合,在加大信息量的同時充實教學內容,節省英語板書時間,利用國內外經貿專題網站、專業學習網站拓展雙語課堂的范圍和空間。教師可在校園網上建立個人主頁,公布外文版教學大綱、本學科主要內容、中外文參考資料、相關站點鏈接等;二為教學方法的優化,嘗試“例中學”、“做中學”、“探中學”、“評中學”等多種多樣的雙語教學活動,發揮各種教學活動及教學方法的優勢,提升雙語教學效果。
(二)課程設計
國際貿易專業具有專業性強和實踐要求標準高的特點,其知識結構具有層次鮮明、銜接緊密的特點。雙語課程的設置宜采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基礎性學科、應用性學科和上層學科在設置時間上的系統性。在第一、二、三學期完成全部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模塊中的學科基礎課程的學習,在此階段,學生沒有任何專業及經常課背景,不提倡開展雙語教學。在第四學期,為避免學生從大學英語教育到雙語教學的巨大落差,宜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進行過渡,如“外貿函電”、“經貿英語會話”。第五學期可開展“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等專業基礎課的雙語教學,由于是基礎課程,不宜采用過多的外語教學,以免影響學生的理解,比較適合的教學外語使用比例是20%30%,讓學生熟悉專業術語和對應的外文名稱。在大三上學期開展“進出口實務”、“國際市場營銷”、“經貿地理”等課程的雙語教學。在大三下學期開展“國際結算”、“單證制作”、“報關與商檢”等課程的雙語教學。大四上學期開展“國際商務談判”和學生課程實踐的雙語教學。這樣可以對專業知識和專業英語詞匯的掌握有一個系統漸進的過程。
(三)師資來源與培養
在教師方面應開展“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由于外貿專業是一個以英語為基礎的實踐性專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可以聘請國外學者來講學,或者聘請有出國留學經歷的學者擔任雙語教師,或者引進外貿專家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并承擔適當課程、適當比例內容的教學任務;同時,可以通過校本培訓、國內進修訪學或國外進修的方式培養在職雙語教師,或將教師送到外貿公司去實踐,來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外貿操作水平和雙語教學能力,使其知識結構與貿易發展與時俱進。
(四)教學內容設計
雙語教學內容的選擇盡量遵循以下標準:一是內容新穎,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克服雙語教學中使用外語工具的不利因素;二是內容理論性較弱、理論性較強,理論知識較為抽象,用英語講解很晦澀,將增加學生理解的難度,通過實踐可以彌補學生對理論理解的不足;三是章節相對獨立,內容相對松散,前后章節既是一個整體,又相對獨立,對前章內容的理解相對來說不太影響后續章節的學習;四是注重教材的選擇,可選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推薦使用經濟學類、管理學類專業及法學專業原版影印教材的通知》所推薦的教材,還可參照國內高水平大學正在使用的英文教材,必要時可根據教學需要對原版教材進行刪減集成,自己編寫教材,積極開發和利用其它輔助教材,如中文教材、生詞表、網站、工具書等。
(五)評價管理設計
二、教學設計內容
對于審計課程,學生普遍感到內容很抽象、很混亂,缺乏有效的框架結構。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是審計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更具高職學生的特點,我認為高職審計課程主要應該是內部審計,教學內容仍然可以分為兩大塊,一是審計理論,二是審計實務。在審計理論部分,要講授清楚內部審計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內容可能比較混亂,老師講起來和學生學起來都會覺得枯燥無味。那么,審計老師就要確定一條主線,使所有的內容都能圍繞這條主線來展開。在審計實務環節還是按照財務會計的內容,分要素來安排教學內容。一般來講,本部分以制造業為例來進行教學設計,共分為五大部分:資產審計、負債審計、所有者權益審計、收入與費用審計、利潤審計等內容。這樣與財務會計、稅法等相關內容相統一,就企業內部進行審計。
三、選用教學方法
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對于重要的知識點案例教學以及分組討論法等,對于不太重要的內容嘗試讓學生參與講授與討論等。
(一)案例教學。對于審計課程中理論部分,內容比較多,概念抽象,學生學習起來較為枯燥,所以在講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還是要列舉一些案例,或者讓學生自己參與其中。比如在學習內部控制時,可以結合高職院校技能競賽中關于內部控制方面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實操,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分組討論。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提前提出討論案例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查閱相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審計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認真寫好簡要的分析報告,并分組進行闡述。討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課堂所授重點,聯系實際。同學之間有不同意見也可以進行辯論,各抒己見。討論結束后,先讓學生代表進行點評,教師再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能強化學生其他方面的綜合能力。
二、練習設計練習目標,助力課堂效率提高
練習設計是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它起著鞏固、反饋的作用,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我經常和同事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學生做的練習反復出錯。第一,學生對練習重視不夠,態度不端正。第二,長期單調機械的訓練缺少趣味性。第三,練習的層次不夠清楚,成績優異者嘗不到創造的快樂,成績落后的同學體會得最深的卻是失敗感。于是練習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在后來的練習中我更注重題目的趣味性及層次性。如學習《點陣中的規律》這一課后,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1.用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副點陣圖,從中你發現了什么?2.將設計好的圖案拿給父母欣賞,說說它像什么?這個作業學生非常喜歡,這給了他們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快樂中完成學習任務。又如,在學習《分數的大小》這一課后,對于通分這一知識的鞏固,我設計了這樣三組題目:1.分母兩兩互質。2.兩分母是倍數關系。3.需要利用短除法來求它們的公分母。在做練習習題前并沒有急于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么特征。當學生匯報時我追問學生發現它們有什么規律,開始學生在沉思,接著就有學生說:“老師我明白了……”這樣的練習設計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提升。
三、注重思維培養,延續知識滲透提升
(2)網頁設計技術不斷地發展變化,新的技術、新的方法也不斷涌現。從1997年Dreamweaver首次推出,經歷Mx、Mx2004、到Dreamweaver8,現在普遍使用ADODBDreamweaverCs系列,我這學期使用的dreamweavercs4。網頁布局也從傳統的表格布局轉換為Div布局。所以不論是從選擇軟件到選擇網頁設計的方法,都不能太落后。
(3)從目前網絡公司行業來看,網頁設計與后臺代碼分開日趨明顯,所以并不一定要求學生設計與編程并重,畢竟對于中高職學生,編程相對較難理解。設計方面可以圖文并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教材的使用也必須同時考慮在內,有部分教材案例缺乏美感,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審美本身就很缺乏。對于學習初期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多欣賞比較優秀的網頁。早期可以模仿,不是美術專業畢業,這方面不是一下子能夠改變過來,自己也是深有體會,只有在今后長期的鍛煉、設計中尋找。
2教學方法
2.1課前準備在教學之前首先從網上下載優秀的網頁截圖給學生欣賞,然后制作一個非常簡單的靜態網頁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很多教材編輯的很全,從文字帶后臺編碼。對于各種教材,并不一定要全部講解。只需要講解實際操作性的。例如從文字到布局。
2.2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傳遞及反饋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要給學生明確的思路,運用任務驅動法、模塊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解決問題。不論是選用何種教學方法,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貼合實際。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并不一定對每個章節都適用,也不一定對每門課都適用,因人而異。總之,要貼合自己的實際,以及學生的素質、水平、層次等等。
2.2.1任務驅動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任務為導向,把教學內容貫穿于每個任務中,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任務設計是關鍵。比如說在網頁設計教學中,文字、鏈接、圖片章節都可以用任務驅動法,網頁設計這門課本身就是易學易忘,所以在設計任務的時候,不斷復習之前學習的內容,以此來加深和鞏固之前所學習的知識。任務驅動評價中教師評價相對容易些,但是學生互評,現在還沒有系統能達到這樣的功能,有待于開發。
2.2.2模塊教學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劃分小組、確定內容、布置任務、學生實施、評價結果。現在不僅是網絡公司還是其他企業等等,都是團隊合作,講究的是團結協作。網頁設計公司現在也是,很多網站界面都實行模塊化,每個人負責完成自己的任務。模塊教學法就是有目標,有任務,有內容。目前中高職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在分組的時候要特別講究。每節的重點和難點一定要講透,盡量慢,有的時候雖然講過一遍,但是很少人能夠理解體會。有時候需要在做的過程中加以輔導,不能放鴨式學習。模塊化教學更適合用于網頁設計最后的綜合實例。例如完成網站首頁,需要設定目標,分配每個成員的任務。但在實際運用中,相對較難完成。個人觀點,模塊化教學不適用于網頁設計教學。
二、造型設計基礎與應用課程的培養目標
1.知識目標。培養學生了解構成學科的歷史及重要性,熟悉三大構成的發展趨勢,理解三大構成的基本內涵,掌握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與造型設計的相關知識,掌握家庭、辦公、酒店、商業等典型空間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原則。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具備豐富的思維技巧,開闊視野,開發智力,發揮創造能力,為設計創出更寬的道路,也可以使學生掌握構成的基本理論、原則、方法,學會用構成規律來培養對事物的審美自覺性,提高學生在設計中的藝術修養和創意水平,使學生能夠勝任在設計公司和企業中的裝飾工程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等崗位工作。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具備從事建筑裝飾設計所必需的專業基本素養,具有求真務實、吃苦耐勞、團隊協作、誠實守信等觀念,培養創新意識;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能獨立獲取新知識,活學活用。
三、造型設計基礎課程改革教學設計思路
造型設計基礎與應用課程的教學重點大致可分為三部分:①打破傳統觀念,確立科學全面的思維模式;②著眼形態,培養立體感覺,掌握形式美法則的規律;③增強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提高造型技巧。打破傳統的分開教學模式,使構成課程的各部分學科間的銜接和聯系更合理密切,形成一個有機的教學整體,課程內容也以技法訓練為主,忽略了對造型本質的研究與探討。實現課程社會化和實用化,及時根據市場需要來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顯得尤為必要。具體思路如下:企業調研學習領域分析創設學習情境尋找合適的載體對載體進行細化,系統化的實施工作過程制定課程標準,落實課程實施要素與企業聯合開發工學結合教材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改革學業評價體系,實施質量監控進一步開發。1.行業企業調研,實施學習領域分析,確定工作任務,分析崗位職業能力。經過行業企業調研,建筑裝飾設計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包括家庭、辦公、餐飲、娛樂以及其他行業的專門化設計等,結合行業需求與高職學生的能力培養,歸納出家庭、辦公、酒店、商業四類典型工作任務。這些任務從職業能力分析角度分別涉及到了室內墻面造型設計、室內色彩搭配、室內家居設計以及室內燈具設計。2.課程教學內容的解構與重構。造型設計基礎與應用課程內容主要包括:造型設計概述、平面構成設計、色彩構成設計、立體構成設計、綜合構成設計、模型設計與制作。我們把這種傳統課程知識的排序看成一個并行體系,然后通過解構和重構,得到一個以行動課程能力排序的串行體系,主要包括:家居空間造型設計、辦公空間造型設計、酒店空間造型設計和商業空間造型設計四個情境教學。3.開發適合的載體,實現教學情境的能力培養與知識遷移。結合真實的工程項目,尋找適合教學開發的項目,以此為載體進行開發。4.對載體進行細化、系統化的實施工作過程,形成逐步細化的梯隊,逐層落實。①家居空間造型設計。以電視主題墻設計和玄關造型設計為載體,將情境分解為六個項目:中式風格設計、田園風格設計、歐式風格設計、簡約風格設計、日式風格設計、地中海風格設計。將項目細化為八個任務:確定主題,了解風格元素;完成草圖設計;確定方案;完善設計方案,繪制效果圖;寫出設計說明;用PPT完成設計作品;排序、打印、裝訂成冊;制作模型。②辦公空間造型設計。以公司LOGO墻設計為載體,將情境分為四個項目:電腦公司形象墻設計、裝飾公司形象墻設計、4S店形象墻設計、銀行形象墻設計。將項目細化為八個任務:確定主題,了解企業文化;完成草圖設計;確定方案;完善設計方案,繪制效果圖;寫出設計說明;用PPT完成設計作品;排序、打印、裝訂成冊;制作模型。③酒店空間造型設計。以快捷酒店總服務臺設計為載體,將情境分為四個項目:總服務臺背景墻設計、總服務臺插花設計、總服務臺柜臺設計、總服務臺燈具設計。將項目細化為八個任務:確定主題;完成草圖設計;確定方案;完善設計方案,繪制效果圖;寫出設計說明;用PPT完成設計作品;排序、打印、裝訂成冊;制作模型。④商業空間造型設計。以專賣店櫥窗設計為載體,將情境分為五個項目:女裝店櫥窗設計、商務男裝店櫥窗設計、珠寶店櫥窗設計、童裝店櫥窗設計、婚紗店櫥窗設計。以商業建筑門頭設計為載體,將情境分為四個項目:中式餐廳門頭設計、門頭設計、茶葉店門頭設計、4S店門頭設計。項目細化為八個任務:確定主題,了解不同空間的要求;完成草圖設計;確定方案;完善設計方案,繪制效果圖;寫出設計說明;用PPT完成設計作品;排序、打印、裝訂成冊;制作模型。5.制定詳細的課程標準,落實課程實施的各項要素。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能力要求、師資配置、教學條件等。
二課程學習網站功能模塊結構
1數學新聞
數學新聞信息顯示,由課程負責人在后臺添加新聞信息,包括標題、添加時間、簡要描述、詳細描述等內容,前端以列表形式進行展示,學生點擊新聞標題,進入相應的新聞詳細信息頁瀏覽新聞內容。對新技術、新知識的分享,讓學生能從課堂之余學習新知識。
2教學團隊
辦學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而最關鍵乃教學管理。該項主要展示學校數學的教育師資力量。
3數學史話
數學科學具有悠久歷史,與自然科學相比,數學更是積累性學科,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續性。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的著名數學大師趣事收集于此,不僅能讓學生更多的了解數學發展歷程,還能提高學習興趣,從各素材中汲取養分,為今后學習奠定基石。
4課程安排
學生進入高等數學課程網站后,從導航菜單中進入課程安排選項,瀏覽每位教師制定的教學安排計劃,了解各個學習階段應要學習或掌握的知識,并能根據教師的課程安排計劃合理調整自身的學習計劃,以不斷增強自身知識結構,復習和預習課程內容。
5學習園地
學習園地模塊共分為兩個小的模塊,分別為查看作業布置和作業提交。查看作業布置可以查詢本次課或以前課程的課后作業,并能進行在線練習,或記錄下來再學習。作業提交,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完成作業后,進行作業的提交。當然,為了安全考慮,在學生上傳文件前必須首先進行登錄,上傳文件僅為rar或zip的壓縮包文件,上傳文件大小不超過3Mb。作業上傳路徑為教師布置作業時產生的路徑,教師收取作業時進入該路徑即可。
6在線測試傳統考試
從出題、組卷、印刷到試卷的分發、答題、收卷等程序,使得整個過程人工參與量大、周期長,容易出錯,還需做好保密工作,使得學習考試成本較大。而在線測試可以實現無紙化、網絡化、自動化,教師可以從題庫中按所需自動組題成一套試卷,學生也可自行到系統內抽取題目進行測試,該過程充分合理利用資源,節省了財力、物力、人力,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互動—探究型教學法的特點
隨著經濟市場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斷地提升,為了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術、高能力的專業性人才,我國高校教育實施改革,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當前的工業學專業課程教學中,引進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互動—探究型教學法。互動—探究型教學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使用互動—探究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的進行知識的探究,進而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互動—探究型教學法是一種發現教學法,主要是為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具有開放、合作、綜合等多個特點,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互動—探究型教學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一是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將學生看作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學校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模式也發生著轉變,教師將課堂教學的方法轉變,互動—探究型教學法的應用,突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進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達到自我學習的目的。二是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強調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在高校課堂教學中,互動—探究型教學法的應用,使得教學內容、教學選題、教學思維等等,都具有開放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具有開放性。三是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升學生的交流、合作、創新等能力。[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將工業設計專業課程引入,加強學生的互動、交流、合作,同時將學生的專業設計知識的交流行為進行規范。工業設計對人才的要求質量非常高,工業設計人員需要具有較高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設計表達能力以及協作能力等,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偏重理論知識的講授,針對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其課堂學生則是偏重于學生的設計邏輯思維,針對學生的其他能力培養和鍛煉較為忽略。應用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3互動—探究型教學模式的形成
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有諸多的優勢,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需要如何構建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是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需要探究的地方。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的形成,需要將學生、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確定,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發揮其學習潛能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形成互動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在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形成的過程中,構建一個平等、合作、和諧的師生關系非常關鍵,教師在教學中產生的作用不可小覷,教師對學生的期望、鼓勵,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和感染力,在教師的信任下,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思考。教師的鼓勵,會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4]在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形成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需要重新地定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一系列有利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的活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對學生的團隊和諧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開展互動—探究型教學,教師為學生選擇探究的主題,組織學生學習的形式、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幫助和咨詢,在探究教學中起到引導的作用。構建互動—探究型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互動—探究的主題,有效的組織互動—探究活動。好奇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在教學中,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可以促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而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就需要看有一個良好的組織活動,在互動活動中,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互動—探究型教學模式的形成和構建中,要將互動、研究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加強實踐,對教學方法的效果進行評價,選擇最佳的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在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因為該專業本身的實踐性較強,所以應用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等的培養。
4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當前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受到廣泛的關注,在高校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該教學方法的應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5]為了保證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可以充分地發揮其作用,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需要從一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優化教學內容、工業設計選題。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社會生活系統等設計的原則需要保持一致,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從不同方面發現問題,從多方面、多角度認識問題,在互動—探究中,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思維創造能力,將自己的邏輯思維、設計理念、設計方法等融入的問題的思考研究中,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在工業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跟隨時代、社會的發展,將教學內容豐富,同時不斷地尋找新的教學方法。例如,拓寬教學課堂,實施產學研結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需要具有較多的實踐機會,學校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為學生提供參觀、實踐的機會,在對企業設計研發的理念、策略等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拓寬設計角度,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第二,完善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互動—探究設計過程。在傳統教學中,課程教學評價,往往是進行的結果評價,并不能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真實的反映出來,為了在互動—探究型教學法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的內容設計、選題,將互動—探究的過程、方法等進行確定,互動—探究過程設計的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學生思維的開拓上,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研究方法,掌握住不同的知識。同時還需要保證互動—探究過程設計,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互動—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的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鍛煉和培養。[6]互動—探究型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三,加強互動教學,促進互動—探究型教學法的應用。教育制度的改革,將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彌補,課堂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課堂教學由封閉轉變為開放式。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通過互動—探究形成現場教學、互動教學、案例教學、團隊學習等等,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互動教學,推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通過加強互動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課堂教學的氣氛,為互動—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提供條件和幫助,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