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52:5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商貿經濟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并研究相關技術
電子商務是建立在各種信息之間的傳遞上。因此,信息技術設施的完善程度決定了電子商務的實際應用水平,進而決定了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國的信息基礎設施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國家對設施的建設工作的投入不夠大,使得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阻礙。比如在網絡的建設上、在光纜的鋪設上以及對電腦硬件的普及上的設施投入力度均明顯表現的不足,必將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而影響到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由此可見,為確保電子商務能夠充分發揮出對國際經濟貿易的促進作用,就必須完善相關信息基礎設施,并加大對關鍵技術的研究力度,從各個方面支持電子商務,從而實現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目標。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和關鍵技術,因此通過不斷強化對關鍵技術的研究力度,確保黨電子商務在發展途中出現各種問題時,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及時解決好,不至于對國際經濟貿易造成影響。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并研究相關技術能夠有效提高電子商務的促進效率,使得我國國際經濟貿易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此外,對于與國際經濟貿易有關的行業,如外匯保險、銀行、稅務等,應做好相關保密和安全管理工作[3]。這些行業的順利發展從某種程度上協調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電子商務的作用能夠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國際之間應加大合作力度
電子商務具有全球性特點,打破了傳統貿易的時間以及空間上的限制,實現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目標。然而電子商務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以及同一商業代碼等的問題。需要各國之間加強合作,并適當開展有關國際經濟貿易的正常交流大會,以解決電子商務面臨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提高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促進效率。各個國家通過加大合作力度,努力為自身國家的經濟貿易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并以扎實的電子商務技能作為經濟貿易發展的堅實的后盾。
四、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均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通過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得電子商務充分發揮出其對國際經濟貿易的促進作用,從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在國際經濟貿易過程中加大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力度,使得國家經濟貿易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由此可見,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能夠確保電子商務和國際經濟貿易的安全可靠性,使得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促進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五、加強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管理工作
努力探究電子商務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有效策略,是時代的發展需求,是未來促進祖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加強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管理工作,從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管理工作:第一,采用電子招標來對出口商品進行配額。出口的商品在經過電子招標后,能夠縮短國家各個部門對企業的投標資格的確定時間。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對企業的各種產品進行及時的跟蹤、反饋、調查和調整,確保國際經濟貿易的管理效率能夠達到較高水平。在對招標商品進行配額時可采用動態管理的方式,以解決配額使用不均等的問題。此外,還可通過在網上進行對產品的抽查工作,確保能夠及時取消違規企業的投標競標資格。應用電子方式能夠有效凈化國際經濟貿易的環境,并規范相關經濟貿易的秩序,實現國際經濟貿易的健康蓬勃發展。第二,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應用電子商務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夠簡化進出口許可證的各個步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整個操作過程具有極高的透明度,避免了個人因素的干擾。還減少了某些不必要的費用,如進出口許可證的申請發放費等。第三,通過加強對電子報以及海關的電子化管理工作,防止出現各種偷稅漏稅的現象。海關是國際之間進行經濟貿易的主要途徑,在海關工作中加強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從而使得國際經濟貿易得到快速發展。第四,企業通過加強對全過程的電子化管理力度,使得電子商務能夠充分發揮出對國際經濟貿易的促進作用。電子商務主要被用于實現對各種商務的交易管理,在交易雙方之間進行溝通交流,使得書暗訪實現通過網絡進行交易,打破了交易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交易雙方借助電子信息平臺實現對貨物的運輸以及款項收付等工作,使得企業實現對交易以及經營管理的動態化管理。第五,通過將進出口商品的檢驗檢疫管理與電子商務管理進行有效結合,使得電子商務能夠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進而促進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做好對進出口商品的檢驗管理工作,使得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促進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電子商務的靈活應用,極大的提高了檢驗檢疫的效率,從而提升了檢驗檢疫的信息化水平。
1.2網絡交流、洽談電子商務進行貿易往來時,因無法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因此只能借助網絡的聊天方式,向客戶介紹貿易業務的具體環節和內容,所以融洽、準確、高效的網絡交流和洽談就變得尤為重要,并且網絡交流非面對面的交流,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某些業務尷尬,具有獨特的部分優勢。
1.3網上支付款額電子商務從頭到尾的工作流程都是在互聯網上進行的,所以它的款項支付必然是進行網絡支付,客戶可以利用支付寶、網上銀行或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完成款項的支付,而且支付信息受到絕對的私密保護,很少會出現支付信息外泄現象。同時,網絡支付方式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便利了某些人群的款項支付。
1.4網絡化交易電子商務這種新興交易形式,真正做到了無紙化、網絡化,不僅使復雜繁復的經濟貿易來往流程,可以簡單地在互聯網上便捷進行,而且使企業和用戶之間僅僅通過電子回單和電子票據就可以完成貿易工作,并且也便于以后的分款支付和索賠工作的進行,大大節省了交易過程所需的時間和人力。
2研究電子商務發展對經濟貿易的影響
2.1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貿易機會電子商務所面對的市場十分廣闊,其所面對的客戶種類也異常繁多。任何會上網的民眾都有可能成為電子商務服務的對象,所以,電子商務大可以擺脫束縛去努力挖掘客戶資源,提高網絡交易額。同時,這種開放化的網絡環境,也使得各電子商務企業之間的信息可以最大化地共享與傳輸,便于自己企業吸收更好的商務理念,從而可以發展自己求得更多貿易往來業務。
2.2便于企業沖破現存的市場和管理壁壘近幾年來,電子商務在經濟貿易活動中的發展日益頻繁,國內許多大公司大企業都應用了EDI,并且對于已經應用了EDI的企業有某些優先權利,這樣的措施實行之后,就側面地提醒了部分企業,必須著手對企業管理進行創新,打破原有的管理壁壘與貿易壁壘,為企業的發展找尋更大的市場,這樣的手段也相當于是對企業發展的一個催化,有利于企業的不斷進步與市場開發。
2.3統一國內市場互聯網目前的覆蓋面幾乎延伸到國家的每一個角落,這樣的覆蓋現狀必然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所以建立全國范圍內的電子商務統一市場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在經濟貿易的交往過程中,發現商品可以在很大的范圍內進行流動,不會固定地局限于某一范圍內流動,加之電子商務的大眾化地位,使得商品流動的范圍可以觸及國內任何市場,間接地統一了國內市場。
2.4利于經濟貿易的多元化發展交易方式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面對面付款形式,而是更多地利用網上銀行進行款項交易,簡單的網絡交易包括了資金、信息、數據的交易,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障礙,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經濟貿易交流手段的便捷化,并且也挖掘出了全國電子商務的潛力,保證了經濟貿易朝著高效化、便捷化、高頻化的方向不斷發展。
3我國在經濟貿易中發展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3.1存在的問題
3.1.1安全機制缺陷電子商務從頭到尾都是在互聯網上進行的交易活動,所以換個說法,即電子商務可以看作一種虛擬的經營活動,不具有實體性,這也就使得交易雙方可以隨時違約,給交易的穩定性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并且網絡環境不似現實環境,它沒有完整細致的公安保護,難以在出現財產損失之后及時追回,給交易雙方的財產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這種安全威脅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容易遭受互聯網黑客的惡意攻擊,使得企業機密數據被盜而造成損失;二是交易雙方進行網絡資金交易時,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導致交易出現隱患。
3.1.2管理制度不善這里的管理制度主要指企業的管理制度不善,多由企業自身的經營內容所決定。雖然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GDP總值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國的國家性質并未改變,以市場經濟體制為主的國家經濟體制仍處于不成熟階段,甚至還存在某些經濟問題,加之科學技術較他國來說相對落后,所以我國的大部分企業仍以加工、勞動為主,這也就造就了我國企業的管理制度相對落后的現實情況,管理經驗缺乏、信息化管理欠缺等問題頻頻出現,對于電子商務的引進應用有著較大妨礙。
3.1.3法律法規滯后相比美國以及歐洲的發達國家經濟體來說,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不夠完善,加之市場經濟的運行受到法律法規的限制,一旦經濟行為受到法律限制后就無法進步發展,使得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發展仍較為落后。針對此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的法律法規相對滯后,難以與市場經濟體制和電子商務的發展進程完好配合。同時,因為電子商務在我國登陸不久,相關的法律條例更加稀少和緊缺,更加難以支撐現行的電子商務發展,所以法律法規的滯后也是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3.1.4專業人才缺乏作為新興產業的電子商務,隨著近幾年來人才需求量的不斷增大,我國廣大高校所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已經無法跟上人才的需求進度,造成了電子商務人才的巨大偏差,無法滿足如今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進程。同時,高校培養的人才進入社會,因缺乏工作經驗和工作實踐經歷而無法快速步入電子商務領域工作,需要較長時間的鍛煉,這也是一個影響人才應用的重要問題。
3.2對策分析
國家政府努力營造適合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條件
3.2.1規范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我國現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主要以市場調節為主,輔之以必要的政府宏觀調控,保證經濟的正常發展,對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國家也應該進行必要的政府調控,保證電子商務能夠在一個相對安穩的環境下成長發展。因此,政府應該努力推進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建立健全相應輔助電子商務發展的法律法規建設,并且實行好科學發展觀與科教興國戰略,肅清網絡環境中的違法行為,為電子商務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3.2.2大力培養電子商務人才“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常常在電視節目上出現,將這句話所隱含的深意用于電子商務里,即國家需大力培養電子商務人才。那么國家來應該具體怎樣培養人才呢?本文認為,國家應該加大教育投資資金和電子商務科研項目投資,在各大高校設立電子商務研究部,力求培養出大量的專業人才。同時,國家還應該多多提供某些電子商務實習工作,讓在校大學生能夠得到相關的電子商務實戰訓練,讓專業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能力能夠共長,保證高校學生畢業之后能夠迅速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工作。
3.2.3企業積極適應電子商務環境并努力融入作為企業,應該認識到電子商務的重要性。首先,對企業自身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備建設,切實提高企業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其次,企業應該對自身的企業理念進行改革,以信息化建設作為企業發展理念,保證企業的內部管理和工作進程都能夠按照信息化建設的方向發展,確保企業在與別的企業進行經濟貿易競爭時,能夠得心應手、占取先機。最后,企業還應該對自身管理進行改革,努力掌握最新的電子商務管理方法,將企業真正地融入到電子商務的環境之中,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活力。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運作方式的創新
(一)信息收集工作的創新相較于傳統模式,在電子商務環境中,賣方的信息途徑有了較大拓展,可以通過網絡廣告、郵件、電子商務平臺自己的商品信息,有效地擴大了貿易范圍和市場份額。買方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自己所需商品的信息來源,在電子商務平臺自己的需求信息。電子商務平臺逐漸成為了主要的信息、收集渠道,目前信息收集工作成為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應用最成功的一部分。
(二)商務洽談方式的創新在交易雙方都充分了解對方的供求信息以后就開始了具體的商務洽談工作。在傳統的單證環境貿易中,磋商都是通過紙質媒介進行的,時間長、花費大。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整個商務洽談活動可以通過網絡完成。電子商務平臺和專用的數據交換協議保證了在信息傳遞過程的安全、準確、可靠,提高了交易速度;規范的數據流程,為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證,減少了人為的失誤。
(三)交易中合同訂立方式的創新在傳統國際貿易交易中,合同的訂立需要當面進行或者采用國際郵件的方式完成。隨著作為電子合同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子簽章被越來越多的國家確認其的法律地位,電子合同逐漸成為了國際貿易合同訂立的重要方式。(四)合同訂立后履約方式的創新貨款支付、貨物運輸、貨物通關這三個方面是合同履約的主要工作。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這三方面的工作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在金融業中引入EDI技術、電子銀行的出現,實現了電子貨幣的國際支付;物流業引入電子商務平臺后,實現了物流信息的實時查詢;海關引入電子報關系統實現了電子報關與自動通關,加快了國際貿易的運作速度。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的新變化
(一)改變國際貿易方式,加快了國際貿易流程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傳統的國際貿易單證被標準化的電子商務數據交換所取代。數據交換以規范化、標準化的文件形式通過網絡進行信息傳遞,改變了傳統國際貿易的紙質信息交流;電子銀行的應用,實現了電子貨幣的國際支付,網上支付、網上結算等業務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匯票、本票、支票的單證結算方式。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網絡的普及,7*24小時的辦公成為了現實,任何地點、時間都可以開展國際貿易,能夠真正做到隨時答復客戶需求,進一步加快了國際貿易的流程。
(二)出現了虛擬公司,降低了貿易成本傳統國際貿易公司在經營管理中必須有辦公場所,這樣就帶來了辦公場地費用、辦公費用、人員工資、通信交通費用等公司經營成本。而隨著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特別是電子商務平臺的完善,出現了大量的虛擬公司。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可以通過網絡隨時向全球范圍產品信息、需求信息,也可以通過網絡在前期信息收集中獲取更多的貿易動態、商品信息;在談判中咨詢、采購等活動由于采用網絡洽談的方式,使得談判費用大大降低;在合同的履約和售后服務方面,也因為電子合同和遠程服務的存在,使得成本大大降低。據有關統計,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外貿成本會降低5%-12%左右,這樣就使眾多的制造業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建立虛擬的外貿企業加入到國際貿易中來。
(三)對法律建設,貿易理論帶來的挑戰目前比較完善的貿易法規、傳統貿易理論都是圍繞紙質貿易而產生的,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規定和指導理論。針對電子商務的需求,國際貿易各個環節的監管部門應該在數字化合同有效性、網絡交易風險管控、報關、關稅征收、海關監管、進出口檢驗檢疫、外匯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政策環境作為國際貿易的安全保障。同時,隨著電子商務的應用,信息的優勢在企業之間,國與國之間變得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成為了影響國際貿易地位的重要力量,而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很少從信息技術方面進行研究。信息基礎發達、產業規范、信息處理能力強的國家或企業很容易在國際貿易中占據優勢地位,這就給國際貿易中的傳統理論帶來了挑戰。
二、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國際貿易的區別
跨境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國際貿易形式,借助于互聯網技術促進國際間商品、服務與要素的自由流動。相對于傳統的國際貿易形式而言,跨境電子商務具有獨特的突出優勢。
(一)商品和服務信息獲取更加便利
眾多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積聚了豐富的、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貿易信息,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使其直達全球消費者,信息的獲取不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因此,相對傳統國際貿易而言,跨境電子商務的市場信息在互聯網上廣泛公開與共享,國外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能夠直接搜索不同商家提供的同類商品的相關信息,進行質量與價格比較,選取最有利的商品和服務。
(二)企業直接面向全球市場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直接面向全球市場。因此,跨境電子商務降低了對外貿易市場的進入障礙,大量的中小企業積極開拓國際貿易途徑,更多差異化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商品的進出口貿易范圍不斷擴大。相對于傳統國際貿易,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公開與共享的商品和服務信息使得買賣雙方的交流更加充分與透明,信息不對稱程度大幅降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還提供了買賣雙方直接溝通的渠道,去除了傳統國際貿易中冗余、低效的中間環節,由此,企業的商品和服務質量信息能為全球消費者所熟知,有利于企業品牌向全球推廣。
(三)在線交易更加便捷
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提高了對外貿易信息的傳遞效率,交易信息、單證傳遞、購買支付等通過互聯網瞬間完成。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交易與支付的時空限制逐漸消除,消費者可以隨時查看和購買來自各國的商品和服務,商家迅即響應消費者的需求,通過跨境物流系統,快速配送消費者購買的商品。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的有機融合,使得對外貿易更加高效和便捷。
(四)跨境網上交易批量小、頻率高
跨境電子商務中公開、透明的商品信息增強了對外貿易商品價格的透明度,降低了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流通渠道的減少也為在線商品價格的降低提供了空間。因此,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在線對外貿易商品的價格不斷降低并且趨同化。豐富的商品、較低的商品價格、便捷的交易方式促進了大量消費者跨境網購。為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及多樣化需求,跨境網絡零售呈現出單筆交易批量小、交易批次多、頻率高等特征。
三、跨境電子商務推動國際貿易轉型升級
(一)促進多邊貿易發展,優化配置多邊資源
跨境電子商務擁有不斷更新的產品和服務信息,具有快速、高效的信息傳遞方式,幾乎不受時間和地理范圍的限制,因此,全球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可以隨時查看和購買來自國外的產品和服務。在跨境電子商務中,國內外供需雙方直接接觸,流通環節減少,市場進入壁壘降低,企業由此可以直接面向更加廣泛的國際市場,從而促進多邊貿易的發展。通過跨境電子商務、社交網絡和物流服務等平臺,國際貿易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有機融合,促進國內外生產者、零售商、物流企業、其他相關服務機構和消費者形成一個整體,以信息流為重點,融商品生產、物流配送、海外倉儲、電子支付和信息服務等于一體,以消費者為中心重構價值鏈,促進了多邊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推動對外貿易轉向差異化競爭
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及其他服務平臺積聚了大量的國外消費者信息,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收集、整合和處理分散孤立、動態、高維、復雜的消費者數據提供了基礎,而全面的消費者數據為分析消費者偏好提供了依據。因此,跨境電子商務能夠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個性化和高度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促進對外貿易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提升。基于跨境電子商務中大量的數據,還能夠預測市場的消費規律,創造與消費者潛在需求相適應的差異化產品和服務,實現新的價值創造,提升貿易質量。因此,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能夠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型,推動對外貿易從數量擴張向貿易質量提升轉變,提高對外貿易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和競爭優勢。
(三)促進新型服務貿易發展
目前跨境網絡零售的物流方式主要采用快遞和郵件,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跨境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將會推動海外物流倉儲和配送中心的快速發展,提升物流配送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跨境第三方支付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目前,我國的跨境第三方支付市場主要由PayPal等境外支付公司壟斷,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深入發展和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我國的跨境第三方支付將會迅速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也將帶動軟件、影視、音樂、電子期刊、游戲等數字內容產品貿易的快速發展。數字內容產品是一類特殊的數字化信息產品,與傳統的物質產品有很大差異。第一,數字內容產品存儲方便,內容具有可變性和易復制性,附加值較高。第二,數據內容產品具有使用價值的非排他性,可以反復銷售,從而形成規模經濟、降低交易成本。第三,數字內容產品的技術含量高,從而附加值較高。第四,數字內容產品的數字化特征使其非常適合網絡傳遞。跨境電子商務為數字內容產品提供了對外貿易的運營平臺,消費者可以從平臺上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取所需的產品。
(四)提升對外貿易企業的國際化營銷水平
跨境電子商務為企業提供了品牌營銷、精準營銷的新機會。傳統國際貿易因交流渠道的限制,營銷水平較低、成本很高。盡管許多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很好,但因營銷水平和成本的限制,產品的知名度較低,不為外國消費者所熟悉。跨境電子商務提供了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直接交流的通道,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和社交網絡等平臺,國外消費者能夠直接獲取企業的產品信息和評論信息,為企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利用跨境電子商務積累的數據,企業還能根據需求方的偏好及潛在需求變化作出快速反應,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實現精準營銷。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與移動互聯網的結合將推動跨境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其能夠充分利用消費者的碎片化時間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最大程度地促進精準營銷,滿足消費者的多方位需求。
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加強跨境電子商務信用建設
信用風險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最大瓶頸之一。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剛剛起步,存在信息不對稱、交易行為不夠透明和市場監管不完善等問題,因此失信成本較低,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和售后服務不足等問題頻繁出現。相比信用體系建設及管理相對完備的美國及歐盟國家,中國的信用管理明顯滯后,引發其他國家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網絡交易的嚴重不信任,導致跨境交易平臺的發展比較緩慢。應加強跨境電子商務信用建設,促進信用信息的公開和共享,加強信用信息服務,減少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建立獎懲聯動機制,培育企業和消費者的信用意識,規范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秩序。由于各國缺乏統一的信用標示,跨境電子商務的信用建設需要各國政府的密切合作。
(二)加強跨境物流的一體化建設
我國的跨境物流明顯滯后,物流配送的及時性和安全性不足、成本較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一半以上的商品是通過郵政體系運輸,物流成本是發達國家的兩倍左右。相較于傳統國際貿易注重庫存管理,跨境電子商務更加注重商品的快速流動,海外倉儲、配送中心和海外退換貨服務的需求快速增加,高效的信息資源整合成為提升跨境物流競爭能力的重要因素。跨境物流配送涉及環節較多,包括國內外的倉儲中心、配送中心、服務中心及海關等,加強跨境物流的一體化建設,集物流的硬件基礎設施與軟件服務于一體,不僅能夠確保物流的效率和服務質量,而且能夠改善物流服務能力。通過互聯網、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系統整合訂單管理、庫存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及運輸管理,能夠突破制約跨境物流的各種因素,提高物流效率和水平。
(三)加強快速通關、退稅和結匯
通關、退稅和結匯等問題是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通關是跨境電子商務流程中的一個必要環節。傳統貿易通關主要適用于大批量商品,通關的周期長、費用高,難以適應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小、頻次多、周期短等特點。由于目前跨境電子商務商品的出口普遍以快件郵件方式通關,按當前的通關管理制度退稅非常困難。傳統貿易的結匯方式對于跨境電子商務顯得非常繁瑣,若通過跨境第三方支付企業結匯,銀行又難以掌握買賣雙方的真實交易情況,第三方支付平臺容易成為非法資金的流通渠道。加強企業、海關、工商、稅務和外管等方面的協同運作,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通關、退稅和結匯的一站式服務,將會大大提升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效率和水平。
今天的商業空間形式正隨著城市在市場經濟的加速發展,進行著空間和功能的大規模調整.這將使城市商業空間產生又一次質的飛躍,即構筑現代商業“大商業、大流通、大循環”的理想場所。SHOPPINGMALL(中譯為購物中心。以下簡稱MALL)就是這一時期的典型產物。
一、商業空間發展面臨的問題與矛盾
作為影響巨大的社會工程,MALL扮演著重要的社會、經濟、城市角色.必須發揮出積極的功能。其矛盾可以歸結為本土化與系統分析不足,這樣只能通過更深入的凋研本土商業環境來逐步解決。工作必需從專業的方法幫助政府和開發商把握具體方向。有依據地從規模、定位、主題塑造、整體流程和業態綜合等角度去發掘深植于國情中的設計要點,并且結合商業動態發展的特點有計劃地做好動態的設計跟蹤與檢驗機制.使建筑師主導的工作方式越來越完善。而市場現狀使得建筑師只能充當開發商謀求暴利的工具,在商業開發過程中難以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而當前的盲目拷貝國外成熟模式的做法是市場導向下建筑師不得已而為之.開發商主導的位置,最忌盲動的表現。
1.本土延續性的消費文化習慣和價值取向問題。城市商業大發展的時代,傳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依然深植于日常空間.新型商業也在適應之中。購物中心(MAL)發展源于消費觀念變化和市場需要.也是商業必然要經歷的過程。MALL的最大特點是主題定位與集中的體量、功能和一站式服務的整體運營。其相對傳統商業形態不同的內涵是發展所呈現的動態化特征。
2.MALL內部空間吸引力和消費空間的心理體驗問題。時代召喚新的商業空間吸引力。MALL所體現的僅是商業形態的發展.代表復合的消費服務內涵,而這種內涵必然隨著時展讓人動心地發揚成為濃厚的購物氛圍,營造值得駐留的空間。
MALL內部空間吸引力的基本問題是怎樣減輕行走和感官刺激帶來的疲勞與厭倦,這也是商業空間塑造的關鍵。MALL中應該包容消費者在購物活動中“閑逛”心理所需的空間自由感。過剩的空間趣味和選擇會迷失“逛街”的樂趣.避免過度集成的空間帶來心理異化.如何消除疲勞和適度的節奏值得研究。集成為很大的規模固然在倉儲物流和品牌營造上具有優勢.但其誘導的不合理體驗只會加劇發展中的固有矛盾,這既不能能動的發揮發展中的新興優勢,也不能帶來合理的長久收益。
3.城市外部支持環境的發展問題。城市支持環境尤其是與交通、公共設施發展等條件結合整體地解決問題是MALL這種模式爭取成功的關鍵要素。從目前發展看.城市商業空間的調整不是幾座大型商業建筑的改造和新建,而是更注重商業空間的連貫性、整體性,在建筑關系、交通流線、公共空間、環境綠化等要素綜合協調的基礎上,將各自為政的商業空間達到較合理的組合狀態,構筑城市商業空間的有機整體。
二、MALL代表的商業空間發展需要多元化和充滿活力的探索
1997年1O月1日至3日在ISO和TTU的倡導和支持下,歐洲經濟委員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辦了全球信息社會標準大會,會議首次提出了“電子商務”這一概念,即將信息技術滲透到商業貿易服務活動的整個過程,通過對信息流的利用和管理來控制其他物流和能量流的運動,以減少其運動過程中的各種損耗。電子商務通常是指是在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因特網開放的網絡環境下,買賣雙方不相謀面的情況下,實現交易達成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電子商務的開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內在特征,使其不僅符合商業經濟的內在要求,還超越了其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的出現增加了貿易機會、降低了貿易成本、提高了貿易效益,給傳統的國際貿易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創新。
電子商務屬于國際貿易工具創新,近年來在國際貿易領域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作用,并且在推動經濟全球化方面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國際貿易中它的的主要特點有:
1.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作為電子商務的支撐體系的現代信息技術服務包括計算機軟件程序設計、信息處理和傳輸服務、計算機系統及其網絡的建設維護等。它主要是指與計算機以及通信手段有關的服務體系。它就像座橋梁連接著買賣雙方,使雙方達到各自的目的。
2.電子虛擬市場。與傳統的國際貿易實體空間不同,電子商務環境下其運作空間為電子虛擬市場。電子虛擬市場指的是商務活動中的生產者、中間商和消費者在某種程度上以數字方式進行交互式商業活動的市場。電子虛擬市場是傳統實物市場的虛擬形態。
3.全球化市場。傳統的市場是實體市場,它的低速度決定了商品交易的市場規模和范圍的有限性,而在電子商務這種虛擬化的商品市場中,由于商務的數字化帶來的虛擬特性使信息的傳遞以極高的速度快速流轉,在這種環境下,商務主體之間的距離被無限的縮短了,商務交易的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被突破了,商務交易的范圍也從有限的區域性小市場走向全球化的大市場了。因此,相對于傳統商務而言,電子商務的市場被深深的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的創新
1.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政策創新
據統計,1996年,美國的軟件銷售已高達1000億美元,其中47%銷往海外,與此同時軟件產業創造了多達60萬人的就業機會,軟件產業正成為美國的支柱產業。1998年5月19日至21日世界貿易組織132個成員國的貿易部長在內瓦召開了為期三天的電子商務會議,達成一項至少一年內對通過因特網銷售的軟件和貨物免征關稅的協議。該協議的達成對永久性禁止征收電子商務關稅產生推動作用。網絡貿易實施零關稅對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雖然硅谷的許多公司都說他們對以在線方式從事商務的規則仍然是若明若暗,但是世界貿易組織對Intemet商務暫時不征關稅的決定。還是給加利福尼亞的硅谷帶來了一絲寬慰。那么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講,這項協議所帶來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從客觀上講,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正在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免除網絡貿易關稅能導致計算機相關產品特別是軟件產品進口價格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而且,有些發展中國家的軟件產業呈上升之勢,出口量不斷增加。從這個意義上說,零關稅方案對發展中國家也有利的。WTO的這項政策只適用于完全國際電子商務,而不適用于不完全國際電子商務。這項禁征關稅的政策可能會給諸如在線旅游和數據業務等這些涉及信息或無形貨物的交易的國際電子商務行業帶來好處。因此,從全球范圍來看,電子商務是未來25年內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驅動力,在當前電子商務發展的搖籃時期。給予各國免關稅扶持,無疑有助于促進“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
2.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管理創新
全球電子商務的在不斷的發展,這必將給國際貿易帶來新的挑戰。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宏觀管理的創新。主要表現在:
(1)出口商品配額實行電子招標
電子招標。就是在招標采購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提高招標采購的規范化程度,增強招標采購過程的科學性和專業性,更好地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2001年5月,商務部為應對我國加入“WTO”和加強國際招標的管理,開發建立了中國國際招標網。這是我國招標投標事業的一項重大進步,同時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實行電子招標,使中國外經貿管理機關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企業投標資格的確定,可以及時檢查、跟蹤、反饋、調整招標商品使用配額情況。投資企業每一個月通過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向各地外經貿委報送配額情況。各地外經貿委每月匯總報外經貿部。外經貿管理機關可以實行對招標商品配額的動態管理,解決配額使用率不高以及浪費等問題。可以實行網上抽查,取消違規企業投標資格,做好技術支持,提高配額使用率,使同等數量的商品賣價和出口額增加,規范貿易秩序,凈化經營環境,外經貿部將擴大電子招標。
(2)實現網上申領發放許可證
為全面實現進出口許可證簽發與管理的網絡化,在2002年啟用新的進出口許可證管理系統、實現網上發證的基礎上,外經貿部決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國推廣使用企業網上申領許可證系統。它通過網絡技術。連接各級配額管理機關、許可證發證機構、海關及進出口企業,對進出口配額的分配、進出口許可證網上申領、審批、同海關的聯網核查等整個進出口業務和管理的各環節實現全面監管,形成全國進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閉合網絡。網上申領發放許可證可以幫助實行全面的進出口許可證核查:海關憑許可證驗收,銀行憑許可證結匯。這樣可大大減少不必要的單證和中間環節。提高效率節省費用。
(3)運用電子商務進行海關管理
1998年9月1日,中國海關總署通過中國電信公眾多媒體網向全國各外匯管理部門、各外匯指定銀行提供了報關聯網核查功能。從而告別了過去人工二次核對報關單的做法。在海關管理中運用電子商務,不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還可以在促進企業進出口,給企業提供方便的同時杜絕逃稅現象。
(4)運用電子商務進行進出口商品檢查
進出口商品檢驗是國際經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與外貿經營單位、運輸部門、銀行、保險、出口商品生產企業以及國內外其它檢驗機構有著緊密的業務聯系,各種單證交換頻繁且傳遞量大。
目前我國商檢業務初步實現檢驗、檢驗出證的計算管理,初步建成了系統內數據通信闞。今后,我國商檢電子商務應用的兩個主攻方向:一是受理報驗和簽發商檢證書;二是進口貨物流向信息傳遞。
(5)實現外貿業務全過程管理的電子化交易
雙方可通過因特網進行信息的溝通與交流,洽談業務,電子付款和貨物運輸及跟蹤,從而可以實現業務全過程管理的電子化。在我國,對外貿易運輸的電子化管理已率先發展起來。國際貿易實現電子化管理,可以促進企業實現規模經營、專業化、現代化的管理。
3.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運行機制創新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以信息交換為媒介的網上虛擬市場逐漸成為新的國際貿易運行機制,這將促進以信息網絡為紐帶的世界市場一體化進程。電子商務使各國緊密聯系,促進了經濟貿易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創新。
(1)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一種新型企業組織形式——電子公司應運而生。電子公司把因特網和企業經營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因特網改變企業進入市場的方法并通過它和客戶直接溝通和交流。具有電子公司功能的國際貿易企業在外貿業務經營中可實時獲取商情動態,與客戶進行實時雙向溝通,提高了國際貿易效率。電子公司的產生和發展將對國際貿易管理組織的改革產生深遠影響,同時給全球經營活動帶來迅速的變化。
(2)電子商務促進國際貿易管理組織的改革和創新在傳統國際貿易中,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分公司每天的經營情況,包括財務、物資報表等(如出庫單、入庫單)都是人工操作,企業領導很難準確地知道公司的相應數據,這樣就很難和其他公司及時準確地洽談業務。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內部數據通過網絡準確、自動地匯總到總公司的數據庫中,實現企業內部數據匯總的自動化。因此企業領導層迅速把有關指示和工作安排下發到下屬各部門、各分公司,從而可以提高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率。跨國經營的國際貿易企業可以在網上進行原材料、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調度控制,優化各國資源配置。由此可見,以因特網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正在使國際貿易走上一種新的電子化軌道。
(3)在電子商務中,產品和服務都表現為數字信號,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4)在傳統國際貿易中。如果交易雙方要達成一筆交易,必須經過一定的時間到達同一個地方進行洽談。但是電子商務超越時間和地域限制,解除了傳統貿易活動中物質、時間、空間對交易雙方的限制,使國際貿易變得簡便快捷。
(5)傳統國際貿易中,交易雙方存在很多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對稱的情況。貽誤了商機。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世界市場上的信息充分性進一步增強,為世界市場中資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優良的信息服務,減少了國際貿易交易的不確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場發展的盲目性,為減少國際貿易決策的時滯和失誤創造了條件。促進國際貿易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動態的資源優化配置。(6)電子商務將使各國國際貿易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電子商務推動了世界生產和服務的全球化,加速了全球市場一體化和生產國際化的進程,促使商家與供應商和客戶更緊密地聯系,讓商家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佳供應/銷售商,從而使世界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4.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營銷創新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全球經濟正在迅速發展。傳統的國際貿易營銷方式已不能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此時,相應地產生了新的市場營銷形式——電子營銷。電子營銷是指電子商務在市場營銷上的應用。也就是通過電子信息網絡進行市場營錆。與傳統國際貿易營銷方式比較國際電子營銷的主要特點是:
(1)網絡互動式營銷——電子營銷的顯著特點。與傳統國際貿易營銷中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不同,電子營銷幫助企業同時考慮客戶需求和企業利潤,尋找能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和最能滿足客戶需求的營銷決策。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可以和客戶隨時隨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根據客戶的意愿設計和生產產品,使客戶的地位有所提升,同時也促進企業的發展。
(2)網絡整合營銷。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甚至牢不可破,這就形成了“一對一”的營銷關系。這種營銷框架稱為網絡整合營銷,它始終體現了以客戶為出發點及企業和客戶不斷交互的特點,它的營銷決策過程是一個雙向的鏈。
(3)網絡定制營銷。定制營銷就是指企業在大規模生產的基礎上,將每一位顧客都視為一個單獨的細分市場。根據每一個人的特定需求來安排營銷組合策略,以滿足每一位顧客的特定需求。區別于傳統定制營銷,網絡技術的發展改善了企業與顧客的關系,一方面溝通渠道的便利使得企業了解客戶個性化的需求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企業越來越多地將生產、管理的過程數據化、網絡化也使得在經營中有可能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生產。我們已經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營銷的發展趨勢是將大量銷售轉向定制銷售,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定制營銷”被美國著名學者科特勒譽為21世紀市場營銷最新的領域之一。
(4)網絡“軟營銷”。傳統營銷中最能體現強勢營銷特征的是兩種促銷手段;傳統廣告和人員推銷。傳統廣告是企圖以一種信息灌輸的方式在客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它根本不考慮你是否需要這類信息:人員推銷也根本不事先經過推銷對象的允許或請求,推銷人員就“主動’她“敲”開客戶的門。這就是傳統營銷中的“強勢營銷”,其主動方為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營銷方式為“軟營銷”。網絡軟營銷是指在網絡營銷環境下,企業向顧客傳送的信息及采用的促銷手段更具理性化,更易于被顧客接受,進而實現信息共享與營銷整合,其主動方為客戶。
三、存在的問題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的國際貿易取得了巨大到發展,但同時一些問題也應運而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達國家正在加緊利用電子商務構筑新的壁壘。發展中國家家短期內尚無力充分享受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種種好處。發達國家欲憑借其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來制定統一的標準。在這個標準下,只有像美日歐等發達國家才能享受到網上交易的優惠待遇。而我國電子商務應用基礎及環境尚不完善,仍需花費相當長時間及相當高成本。同時,發達國家阻礙發展中國家發揮電子商務的“后發優勢”,使其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因此喪失了其很多貿易機會。
2.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相對落后。
3.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還沒有引起我國廣大企業的普遍重視.特別是在傳統的非外貿企業和廣大的中、小企業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還搜有提到議事日程。
4.電子化交易與傳統的紙上交易相比存在著風險。電子商務中若由于合同當事人發送錯誤,則無法撤消。并且還存在著安全、信用等問題。
5.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缺少相應的法律環境。特別是在國際貿易中,各國的法律規定有所差別,但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尚不完善,在處理爭端等一些問題時必然難以占據主動地位。
四、應對策略
1.在應對發達國家的電子商務壁壘中應充分發揮外貿企業的核心作用。有競爭實力的大公司應該有步驟地完成向電子商務的轉型,盡快加入世界電子商務圈。在此基礎上帶動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2.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的步伐。我國的信息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只有采取積極措施加快發展,才能給網絡用戶提供優良的運行環境及服務。
摘要:資源型城市和企業,都會面臨資源枯竭的嚴重問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近期經濟研究的重點,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功在當代,利在未來。本文從煤炭產業鏈的延伸、煤炭資源的循環利用等方面闡述了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煤炭;傳統經濟;循環經濟;產業鏈。
Abstract: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businesses will face serious problems of resource depletion.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focus of recent economic research, the coal industry to develop recycling economy.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al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direction from the extens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chain, recycl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al resources.Key words: coal; traditional economy;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chain
循環經濟是建立在對物質不斷進行循環利用基礎上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其基本特點是主導產業鏈條前后拉伸,實現閉合循環發展,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三個原則。作為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問題已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為新的歷史時期經濟研究的重點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中,資源型地區是重點,煤炭資源型城市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緊迫性。
循環經濟的內涵:是指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能量流轉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其和諧地納入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而循環利用的總過程,形成以產品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高效回收 為特征的新增長方式。它要求將經濟活動有機地組成一個資源利用--綠色工業資源再生的封閉型物質和能量循環利用的反饋式流程,實現經濟運行的低消耗、高利用、低廢棄。
循環經濟要求經濟過程遵循3R原則:以資源投入最小化為目標的減量化(Reduce)原則;以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為目的的再利用(Reuse)原則;以實行清潔生產、謀求廢棄物高回收率為目的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形成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 的反饋式流程,使產品的開發到產業的延伸構成一個循環鏈,實現經濟、生態、社會3種效益有機統一。
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根本的區別在于: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一產品一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其特征是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運行的軌跡是資源--生產--消費--廢物排放--生態環境破壞+資源短缺(至枯竭);循環經濟則倡導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
一、發展煤化工、拉長煤炭產業鏈
煤炭是主要能源和原料,又是主要污染源,要解決這個矛盾,主要途徑就是發展循環經濟理念,采用以煤炭洗選加工、液化、氣化等潔凈煤技術,拉長煤炭產品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努力把煤炭變成可以清潔利用的能源。
(1)要繼續大力調整煤炭產品結構,搞好煤炭深加工。加快選煤廠配套建設,提高原煤洗選能力;積極發展型煤、動力配煤等潔凈煤產品;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推動產品結構升級。
(2)基于我國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在35% 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 ~20% ,礦山企業采富棄貧的現實,一方面國家以行政、經濟、法律手段,提高礦產資源開采的準人條件,采用先進的開采設備和開采技術,提高資源的回采率;另一方面對礦產資源統籌規劃,嚴格制定包括稅賦在內的礦產資源綜合開采優惠政策,加強共生礦、伴生礦和尾礦的綜合開發和利用。
(3)要大力推廣應用潔凈煤技術,加快發展煤的氣化、液化,走煤炭多聯產、深加工之路。煤炭轉化不但可以實現潔凈生產、提高利用率,而且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據測算,煤炭發電,附加值增加2倍;煤炭轉化為甲醇類,附加值增加4倍;煤炭轉化為甲醚類,附加值增加1O~12倍。一些規模大、實力強的煤炭企業集團,應在基地內組建以煤炭轉化為基礎的產業鏈,即:橫向上形成煤、路、港、航發展的產業鏈,縱向上形成煤、電、化和煤、焦、化等發展的產業鏈。形成以煤為主,煤、電、冶金、建材、化工等多元化產業格局,提高煤炭產品附加值。
二、利用法律法規加強現有煤礦資源的循環利用
①規劃先行、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強化礦產資源規劃的龍頭作用。把節約礦產資源納入資源規劃的重要內容,合理規劃設置探礦權、采礦權,合理配置資源,使礦山開采規模與占用的資源儲量規模相適應。應根據區域礦產資源開發規劃,突出礦區一體化整體高效開發,積極推行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提倡低污染、高附加值產業鏈的延伸建設。
②加強基層礦管人員配備、財政投人,形成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制定礦產資源回采率保證金制度,逐步完善《礦產資源法》中的有關法條。實施礦產儲量動態管理。上一級礦管機構應加大對基層執法監督人員的糾查力度。
③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力度。進一步嚴格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準人條件,嚴格審查和監督礦產資源的開采方案。在節約型社會建設過程中,標準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相關部門應盡}夾制訂詳細的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體系。制定保護稀缺礦產資源、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等地方性法規;建立和完善資源高消耗行業市場準入標準、節能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強制性產品能效標識和再利用產品標識制度等。總之,大型煤炭企業應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通過千方百計地改善利用礦產資源的技術水平,使有限的礦產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合理的利用,最終實現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三、綜合利用廢棄資源,橫向拓展產業
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煤礦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有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許多煤炭企業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通過建立坑口電廠,將煤矸石、煤泥等劣質煤作為發電機組的燃料,就地轉化和利用,節約燃料運輸費用,解決選煤廠洗矸、煤泥的出路,減少了占地,解決了環境的問題。另外還可利用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重點發展新型建材業。其中煤矸石利用的重點是生產煤矸石燒結建材制品;粉煤灰利用的重點是水泥、燒結磚與新型墻體材料以及道路工程與回填工程,而且從實際效果來說,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四、依托區域產業集聚,發展以煤為核心的多種經營產品鏈
產業集聚是現代區域經濟增長的一種特有現象,在產業集聚區內,同一產業或相關產業的企業集聚在一起,下游企業使用上游企業排放的廢棄物作為原料,使得進入系統的物質被最大限度地循環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的發展。煤炭企業應推動以煤炭洗選加工為源頭、以煤炭高效潔凈燃燒與發電為核心、以加大煤炭轉化、優化終端能源結構為主要內容的煤產品鏈的發展。
多種經營圍繞煤炭資源,煤炭企業應發展機電業、商貿、飲食服務、金融服務、社會服務和農業養殖與深加工業等配套產業以及適合礦區的高科技產業,發揮產業集聚和工業生態效應,形成資源高效利用的產業鏈,實現多種經營。
總之,發展循環經濟任重而道遠,煤炭企業應在保證國民經濟正常運行前提下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機遇,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減少煤炭開發利用過程中對社會造成的負效應,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面對循環經濟發展中傳統產業新型化 的機遇和挑戰,企業應堅持成本 收益原則,嚴格依照自身經濟實力、技術水平等條件選擇合適的決策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企業持久的生命力,實現行業與社會雙贏。
參考文獻
[1]郭培章.陳德敏 可再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研究.北京.中國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 2002
[2] 袁鋒.李仲學.李翠平 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探討 [J] 中國礦業.2010(7)
[3] 馬明媛 發展循環經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選擇 [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
[4] 高飛.陳文章 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舉措探究 [J] 商場現代化 2006(5)
煤炭循環經濟論文范文二:我國煤炭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研究
一、引 言
當前面對日益嚴重的全球氣候問題,堅持可持續性發展已經成為所有煤炭企業的共識。循環經濟突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旨在對有限的資源進行高效的重復循環利用。是把經濟發展建立在維護自然生態系統良性運行的基礎上,注重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廢棄物排放和提高資源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我國早在200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已經提出發展循環經濟這一概念,并一直以來都在大力提倡和推行。而煤炭行業循環經濟就是通過對煤炭資源的循環利用來推動煤炭產業的優化配置,加快煤炭工業迅速發展的新型經濟形態。
二、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現狀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也是消耗量以及污染量最大的資源之一。近年來,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我國煤炭產量和消費量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據統計2010年我國煤炭產量高達32.4億噸,但煤炭產業市場集中度較低,現正處于整合階段。
我國煤炭業發展至今基本呈現出六個方面的現狀特征,分別是:煤炭產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由于資源賦存依賴性強,在我國的分布不均衡;總體上煤炭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煤炭業屬于一個高危行業;煤炭業的進入壁壘較為復雜;開采技術決定煤炭產品生產效率與效益而非煤炭產品質量。
三、我國煤炭行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產業結構不合理
據了解,雖然經過多年的治理整頓,目前全國煤炭企業數量仍在2萬個左右,小煤礦數量和產量規模仍占相當大的比重。而與此同時,一些非法開采和技術落后,缺乏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大量無序開采,造成煤炭資源浪費、環境破壞和過度競爭,給煤炭市場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制約了煤炭行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進而延緩了煤炭行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進程。
2、體制和機制存在障礙
目前,煤炭行業管理分散到多個部門,缺乏綜合管理與統一協調機制,政出多門,企業難以適從,這些狀況不利于煤炭行業的整體發展。當前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還面臨著許多機制和體制的障礙。煤炭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多、負擔重、發展后勁不足。歷史上形成的企業辦社會負擔沉重,分離難度大。煤炭稅費負擔重的狀況也沒有改變。
3、新舊問題交織
煤炭行業在經過了前些年特殊困難后,又經歷了近幾年的超常規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舊矛盾交織在一起,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和突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無序生產問題更加嚴重;二是盲目投資問題嚴重;三是煤炭開局繼續向生態環境脆弱的晉、陜、內蒙古地區集中,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和煤炭運輸瓶頸制約矛盾越發突出。
4、產能過剩越來越明顯
煤炭固定投資經歷五年多的快速增長,煤礦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產能迅速增加。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在建煤礦項目為1563個,總規模6.53億噸,加上改擴建和資源整合,總產能合計約8.3億噸,這已經超過煤炭工業十一五規劃確定的5.8億噸的建設規模,現有煤礦生產能力和在建規模合計已達30億噸,遠遠超過到2010年煤炭需求約25億噸的規劃目標,煤炭產能過剩壓力越來越明顯。
四、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循環經濟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宗旨, 其實質就是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經濟, 其基本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環經濟能夠使物質和能量在整個經濟活動中得到合理和持續的利用, 使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物, 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資源和環境的配置效率, 根本解決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沖突, 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國民經濟發展基礎的煤礦資源不僅是不可再生的, 而且礦山開發引起的環境污染、固體廢棄物等問題突出。作為傳統的工業, 煤礦資源開發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五、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
1、中央財政應支持循環經濟的發展和重大科研項目的技術攻關
對一些重大項目可以考慮給予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的支持,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有利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給予貸款支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發展;要研究開發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所必需的技術,建立起技術支撐體系。
2、調整和完善稅收政策,支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近年來,國家推出許多資源利用的優惠政策,包括使用新型綠色材料有稅收優惠等,對煤炭行業實行循環經濟提供了一定政策保障。在現有的政策執行的基礎上,在法律法規的范圍之內,應加大對煤炭行業實行循環經濟的政策優惠便利措施。
3、盡快出臺符合我國國情的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
要通過法律法規形式,明確劃定礦區環境治理恢復的時間界限,應分計劃經濟期與市場經濟期;法律出臺前期與法律出臺后期,明確采礦權人責任;通過提取煤炭資源補償基金等形式,為煤炭企業實行循環經濟提供經濟保障。
4、實行嚴格的管理體系,促進煤炭行業清潔生產
(一)“以崗為綱”,設置和構建專業課程。
“職業教育要面向市場”的教育思想是一種新的職業觀。在常規教學中,大多以大綱規定的目標為尺度衡量教學效果的好與差,所以“以綱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著教育者的思維。“職業教育要面向市場”的思想與其相反,它站在職業崗位的角度“以崗為綱”,通過對崗位的共性與個性的研究,制定出與崗位專業技能、專業理論、文化素質完全一致的教學綱目,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才能深受一線崗位的歡迎。
1. 在教學上對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 對知識與素養的要求是了解, 然后再理解, 對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 而對職業能力的要求是熟練掌握。
2. 正確處理基本素質、一般能力與職業能力三者的關系。從短期看, 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主要來自職業技能。但從長期發展看, 知識與素質教育是基礎, 是基本功, 基礎不牢, 專業難精。一般能力, 尤其是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畢業生成長的關鍵能力。因此, 必須長短兼顧, 正確處理這三者的關系。
3. 國貿專業主干課程體系設置應以提升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綜合職業能力是由基本素質能力、業務能力、協調能力、談判能力、交際能力、口才能力、應變能力及處理法律糾紛能力等合成。合成過程是通過每一門課程內容教學得以完成, 但課程本身具有缺乏彈性的特征, 即課程有自身的學科知識體系且存在時滯性, 須將課程的“剛性”盡可能柔性化, 增強課程的靈活性。課程的取舍或更新, 都要依據職業技能、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來確定。課程整合不是一個簡單拼湊過程, 而是要從基礎和專業課程中尋求其內在結構、內容等方面的異同點, 嚴格以職業能力或崗位能力為主線進行整合, 遵循各課程間遞進式關系, 循序漸進地聯系起來, 形成一個完整的專業技能課程體系。
(二) 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整合設置的思路。
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應以國際貿易行業的崗位對人才的知識與素質, 一般能力和專業技能的要求來確定, 主要包括四大模塊: 即11 國際商務英語, 含商貿英語、商務英文函電、英語口語等; 21國際市場營銷, 含市場調研與預測、營銷策劃、推銷理論與技巧、商務談判、經營管理等; 31 電子商務, 含計算機操作技能、電子商務概論、網絡營銷、電子單證交換技能等; 41 國際貿易業務技能,含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商法、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報檢、報關實務、國際貨運與保險、國際貿易單證實務等。這四大模塊中各有眾多的課程組合, 而前面三個模塊的課程都是為后一個模塊打基礎或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增強業務素質服務的。在組織教學過程中, 必須避免各模塊各門課程之間各自為政的現象, 要保證國際貿易專業骨干課程的教學不受沖擊和擠占, 這就必須對各模塊的課程進行整合, 打破原學科的系統性, 避免各課程內容的重復。可將相關聯的課程整合為一門課, 例如, “推銷技巧”與“商務談判”就可整合為一門課, 電子商務的幾門課可整合為一或兩門課。國際貿易專業課程中的“國際金融”課, 可采取開講座的方式, 只側重講解與外貿緊密相關的內容。“國際商法”課程要打破原學科體系的框框, 專講其他專業課未涉及到的國際貿易法律知識, 例如, WTO規則, 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有關托收、信用證的國際慣例等, 相關課程已涉及到了, 沒有必要重復開設, 可采取專題講座方式講授一些與國際貿易業務緊密相關的國際法律知識, 這既節省大量課時, 又達到擴展學生掌握國際貿易有關的法律知識的效果。又例如, “國際貿易單證實務”同樣需要與“國際貿易實務”進行整合, 刪除與“國際貿易實務”重復的內容, 專講各種業務單證知識和單證制作的技能, 把教學重點放到指導學生繕制業務單證的訓練, 為學生畢業后直接上崗從事單證業務打下扎實的功底。另外, 其他的課程也都可考慮進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對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進行整合, 是一項具體而系統的工作, 需要分別做出詳盡的方案, 這里不再贅述。
二、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的開發。
依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和“以崗為綱”的教學要求, 為適應市場對各種專業人才必須持證上崗的需要, 國際貿易行業先后出臺了外銷員、報關員、報檢員、跟單員及單證員等資格證考試制度,憑有關機構認可發放的資格證書才能持證應聘上崗的普遍做法, 應指導學生積極應試, 并通過相關的資格證的考試, 這是應用型高校應盡的職責。專業資格證通過率的高低, 這是評價一個應用型專業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為此, 針對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畢業前普遍要求參加有關資格證的考試, 學校應組織開發有關資格證考試的“報關員資格證應試輔導教材”、“報檢員資格證應試輔導教材”及“單證員資格證應試輔導教材”等的編寫和組織輔導工作, 并使這些教材能有效發揮指導學生應試, 大幅度提高考試的通過率。這是國貿專業教師的當務之急, 是學院為學生服務, 為社會服務, 為市場培養大批的合格的應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實踐性教學比重, 采用“四模塊”實踐教學模式。
加大實踐性教學比重是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整合的關鍵。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主要是通過課程體系實施來實現, 課程體系由模塊構成。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 筆者認為國際貿易專業應配置如下四個實踐性教學模塊:
1. 課程認識實習模塊, 鞏固基礎知識。
課程實習安排在各門專業課程內和學年中的寒暑假, 主要是指專業課程內(也包括專業基礎課)的實踐環節, 目的是使學生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鞏固所學過的知識, 把理論與實踐知識結合起來。例如: 當講述國際貿易政策, 特別是進出口商品政策中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時, 為了更好地把理論轉化為實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查閱資料, 了解中國加入WTO前后的關稅變化, 說明當前經濟論文" target="_blank">國際經濟中“關稅壁壘”日益弱化的特征, 而非關稅壁壘, 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收集有關中國企業“反傾銷”、“綠色壁壘”等情況的相關數據, 分析目前中國企業面臨的“非關稅壁壘”的現狀, 并嘗試提出一些對策。經過這樣的訓練, 理論已經完全轉化為生動的實踐教學, 學生不僅印象深刻, 而且學會如何用經濟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2. 校內實習基地模塊, 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模擬實習環境。
校內實習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學期,目的是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研究問題和開拓創新的能力。可以分為:
(1) 課程實訓項目。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市場調研實訓、國際市場營銷實訓、國際貿易實務實訓、報關實務實訓、外貿單證實訓、電子商務實訓等。在《外貿單證實務》與《報關實務》課程中, 會有很多進出口貿易的單據,教師在教學中盡量收集企業常用的單據類型提供給學生, 使學生獲得逼真的實訓效果。同時, 盡可能貼近業務和實際, 收集實際的案例, 這樣不僅使學生有親切感, 而且非常實用, 讓學生學得踏實。
(2) 考證實訓項目。結合“雙證書”制, 要求學生獲得與國際貿易專業相關的報關員、單證員、報檢員等職業資格證書。通過對國貿專業的學生進行為期2 周的考證實訓, 一方面利于提高學生的考證通過率, 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雙流縣具有發展臨空自貿經濟建設自貿區的良好基礎。
首先是區位和空港優勢。雙流機場作為我國內陸和中西部首位機場,已成為引領中國中西部、輻射世界的國際航空樞紐,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首個進入全球前50位的機場。雙流國際機場正在“量質并進”的快速發展,其通航城市數量、國際及地區航線數量,都居我國中西部地區第一。
第二是自貿平臺和口岸優勢。雙流是中西部地區唯一同時擁有“樞紐機場”、“綜保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縣域地區,是中西部地區發展臨空自貿經濟最具備條件的區域。雙流是成都“三中心”“一樞紐”的重要組成部份,是向西向南開放合作的貿易通道,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剛剛確立的全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的重要區域,在制度創新和配套改革上可以先行先試。
第三是產業基礎較好。經過多年的“工業強縣”建設,雙流縣已經初步構建了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以臨空服務業為引領、以都市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在過去的新能源、生物醫藥、綠色食品、機械加工、新型材料等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大力培育以新興電子信息和航空制造維修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也初見成效。雙流縣在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中的排序也大幅提升,目前為第13位。
第四是科研和創新資源豐富。雙流擁有在中西部縣域地區首屈一指的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優勢。目前,縣內聚集了中科院光電所等30多個科研機構和四川大學等7所高等院校,高層次人才總量居全市第二;西航港開發區成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近年來,我縣以增強創新能力為核心,開展廣泛合作,建設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平臺,積極培養和引進科技創新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如:
深度對接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構建“產學研政企金”協同創新體系,與中物院、電子科大、香港城市大學、核動力研究院、清華科創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50多所大學及科研院所共同打造了天府新區大學科技創新園。現已初具規模,并聚集各類研發平臺102個,其中國家級24個,這為發展高端新興服務業提供了智力保障。
同時,雙流還面臨著越來越廣闊的科技創新的宏觀有利環境。9月初四川被納入全國首批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雙流必然是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前沿和主陣地,將得到在全面創新改革方面先行先試的政策紅利,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試錯和探索解決創新驅動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著力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促進科技與經濟融合、激發創新者動力和活力、深化開放創新等方面,開展改革探索,將對雙流“創新驅動”發展轉型帶來巨大的牽引帶動作用。
2.探索和創新
2.1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積極探索和創新
雙流縣于2014年10月出臺“學習借鑒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的實施方案”,主要在以下領域進行了探索:
區港聯動通關一體化。將航空口岸功能延伸至綜保區,實施海關和檢驗檢疫“一次申報、一次檢驗、一次放行”監管試點。“區港聯動”使機場和綜保區的通關能力、物流效率得到明顯提升,同時有效支持綜保區企業發展,進一步發揮了綜保區對產業集群式發展的促進和對外貿的拉動作用。
創新商事登記制度。已完成取消公司注冊資本實繳制,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實行注冊資本認繳制等。在學習上海自貿區經驗的過程中,雙流縣也結合自身實際,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創新,如在創新商事登記制度方面,放寬了縣域企業住所登記限制。
拓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功能,積極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及電子商務,推動融資性租賃行業發展,積極引進融資租賃類公司,支持其開展飛機租賃、大型設備租賃等業務,并使用外幣結算。
此外,在推進更加便利的海關監管制度,實施更加便利的檢驗檢疫制度,開展有利于臨空經濟發展的金融業務、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結算制度等方面,雙流縣也都進行了積極探索。
2.2大力發展臨空經濟
雙流的發展定位“天府科技衛星城、國際空港自貿區”非常鮮明地凸顯了臨空主題。雙流縣多年的發展也打造了實力雄厚、富有生機的臨空經濟發展載體。如:空港高新技術開發區早已成為全省全市重要的產業功能區;雙流的主導產業體系中臨空特色在不斷增強,以新興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等為代表的臨空先進制造業和以航空樞紐服務、臨空物流、臨空商貿等為代表的臨空高端服務業迅猛發展,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2014年雙流縣臨空經濟產業總規模突破2160億元;外貿進出口46.3億美元、出口34.6億美元,均居全市第2位,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
為積極促進自貿經濟發展,雙流縣正在積極加大對上海自貿區可復制經驗的試點,著力推進投資管理、金融服務、貿易監管以及事中事后監管等制度創新;不斷強化航空樞紐地位,鞏固提升口岸平臺功能,爭取設立更多專業指定口岸,加快匯聚融資租賃、保稅貿易、跨境電商以及通用航空等臨空經濟相關業態。
二、問題和不足
1.水陸空大通關系統建設不足
雙流縣地處內陸地區,不靠江、不臨海、不沿邊,面臨開放口岸較少、區域轉關較難、通達效率偏低等諸多難題;與青白江鐵路樞紐港、宜賓和瀘州水運港都有較遠距離,未形成綜合交通運輸優勢。地理位置先天缺陷、大通關系統建設相對滯后以及多式聯運體系欠缺,導致了運輸成本較高、通達效率偏低。
2.空港優勢和綜合保稅功能開發不夠
一方面綜合保稅區輻射作用較小。按照自貿區可復制、可輻射的要求,我縣綜保區輻射作用還未得到體現;區內龍頭企業仁寶、緯創未形成真正的產業經濟論文鏈;受到區位環境的制約,區內產品展銷中心影響力不高。另一方面雖然擁有雙流國際機場和綜保區等優勢,但因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優惠政策較少,貿易、投資便利化和金融國際化程度不高,對外商的吸引力不夠。此外,綜合保稅區還存在著對外貿易結構不優、產業競爭力不強、國際金融基礎相對較差等問題。
3.行政審批效率不能適應需求
行政效率是目前投資考慮的重要因素,經過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和精減審批事項,雙流的效率有較大的提高,但相較于高新區和天府新區直管區,其行政效率仍有待提高。在正常情況下,投資者在雙流投資須與多個部門接觸,在提交眾多紙質文件并經過相當復雜的程序以后才能獲得投資核準和頒發證明,延緩了投資進程,影響其投資積極性,削弱了我縣在發展自貿經濟方面的競爭力。
4.科技和創新含量不高
我縣臨空自貿經濟以中低端的傳統制造業、服務業為主,在增長動力上還是依靠資金、土地、物資的要素拉動,科技和創新含量不高,缺乏強勁的核心競爭驅動力。在當前資源要素制約趨緊、環境保護呼聲趨強、發展空間趨窄的情況下,以要素投入、投資拉動為主要手段,既不符合轉變發展方式的需要,也不可持續。
三、對策和建議
1.積極爭取先行先試,以更寬廣的開放和改革推動臨空自貿經濟發展
一是爭取將空港自貿經濟作為成都內陸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份,重點突出空港特色。二是爭取政策的支持。建議爭取出臺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推動自貿經濟的發展;在土地政策上,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單列政策;適度降低服務業用地價格,推動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繼續跟進飛機融資租賃產業扶持政策,在跨境融資、外匯管理、海關監管及稅收扶持等方面,暢通渠道、簡化流程、優惠稅率,為飛機融資租賃產業創造更加開放的發展空間。三是要積極在多個領域爭取先行先試。比如按照差異性、互補性原則,盡快出臺本地臨港經濟區的負面清單,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將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審批改為備案管理。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行“先照后證”登記制,健全完善年度報告公示制以及外商投資廣告企業項目備案制等管理措施,不斷創優投資貿易環境。四是實現金融產業創新。建議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前提,積極爭取省、市人行在綜保區雙流園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及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內推廣上海自貿區金融方面的先進經驗,適時引進外資銀行,打通境內外資金流通渠道,充分利用人民銀行雙流支行恢復外匯管理職能這一契機,簡化外匯管理流程,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率先開展人民幣跨境使用、企業境外融資、跨境互聯網結算等領域的改革探索,助推成都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為成都打造西部國際金融中心提供支撐。
2.規劃先行,優化臨空自貿經濟空間布局
一是前瞻性開展臨港自由貿易經濟的專項研究,著力構建臨空自貿經濟空間布局,爭取將涵蓋雙流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8個海關特殊監管場所及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空港貨運站、國際快件中心的區域,以及綜合保稅區區域納入成都自由貿易區申報范圍,爭取將雙流的主導產業、重點區域納入省、市發展重點。二是抓緊對臨港自貿經濟核心圈土地進行調規,爭取對臨港自貿經濟核心圈機場兩側已經具備建設條件但屬有條件建設的區域盡快用紅斑覆蓋,對已簽約入駐的重大產業化項目及時給予用地指標支持,確保項目引得進、落得下、建得好,逐步形成臨空自貿產業化項目集群。
3.夯實承載自貿經濟發展的支撐平臺
完善功能平臺,著力增強臨空自貿經濟承載能力。一是優化口岸平臺。大力拓展各類專業口岸,確保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國際快件中心盡快運營。圍繞提升口岸配套水平,配合做好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申報,加速完成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銷售平臺方案設計,大力引進國際金庫交割倉等國際貿易類項目,切實為雙流發展自貿經濟提供堅實的平臺和產業支撐。二是提升樞紐優勢。加快建設雙流綜保區與青白江鐵路運輸口岸的專用鐵路建設,促進雙流產品通過蓉歐新鐵路走進國際市場。加強與宜賓水運港的直通,探索岷江彭山江口港融入長江水運通道的水路建設,減少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成本。不斷加密國際國內航線網絡,持續擴大雙流機場輻射范圍。支持國際國內貨物通過雙流機場集散,加快建成亞歐貨運轉運中心,加速推動航空樞紐服務向亞洲及歐美地區拓展,全面鞏固提升雙流機場的航空樞紐地位。三是加強行政體制改革。對縣級政務中心進行優化整合,簡化流程,優化程序,大力開展并聯審批和代辦審批業務,方便企業辦事和服務。對臨空自貿經濟區內,著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加快推動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審批轉為注重事中、事后監管。四是提升通關效率,真正實現“一線管住、二線放開”。
4.推動臨空自貿經濟規模擴大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