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10:03: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歸口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在校生人數大幅增長,專業教師力量不斷充實,實驗室規模不斷擴大,實驗儀器數量快速增加,但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建設卻遠遠滯后于學校的整體發展。實驗工程技術力量不足,對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支撐力度不夠,嚴重影響學校的全面建設。隊伍規模偏小是實驗技術力量發揮不足的重要原因。以2013年教育部統計數據為準,國內重點高校(九校聯盟)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占教職工總數的比例均不足10%。筆者曾對國內外5所知名大學做過調研,這5所大學技術人員占教職工總數的比例在15%~22%之間,平均18%,具體見表1。可見,一流大學普遍重視技術人員的規模配置,以確保對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支撐力度。國內高校在編制核算、崗位設置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弱化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的發展規模,從根本上削弱了實驗與工程技術力量的發展和實驗技能的提升。我校也面臨同樣問題,編制數不足,同時在崗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中,又有部分人從事管理、科研或其他崗位的工作,并沒有真正從事實驗和工程類的工作,導致真正從事實驗室工作的人員數量實際上更少。高層次技術人才缺乏是一個原因,實驗與工程技術力量發揮不足更是另一個重要原因。優秀技術人才難以引進,缺少行業領軍人物或頂尖人才,使得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的技術結構不合理,隊伍可持續發展受到阻礙。調研發現,院(系)對高層次技術人才的需求一直存在,并且有增長趨勢,但長期得不到解決。
1.2評價體系不完善,發展目標不明確
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主要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實驗測試分析和其他技術服務性工作、操作維護儀器設施、落實實驗室安全、保障教學和科研正常運行。教學和科研工作可以以論文、教學、科研獎勵、課題經費等量化數據對教師進行考評,但是這些標準卻不適合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不能反映實驗室實際工作狀況。許多高校以論文、科研等數據考核實驗室人員,偏離了實驗室工作實際,導致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在考核過程中很難獲得合理評價,在職稱晉升和職級晉升中受到許多限制。在培訓培養方面,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發展目標不清晰。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參加學術交流、出國研修的機會比教師少很多,職業幸福感不強。物質條件、工作成就及個人發展等方面與教師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嚴重制約了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的有效發揮。
1.3實驗室管理體制不順
目前,許多高校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的管理體制不順,基本上是政出多門、多頭管理,涉及到人事、教務、科研、實驗室管理等多個部門,造成隊伍規劃不盡合理或者協調和實施困難,導致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建設缺乏長期有效的規劃及建設目標。我校現有實驗室包括科研基地如各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教學實驗室如各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教學實驗室、專業教學實驗室;一般科研實驗室,以及校級或院級公共服務平臺。不同類型、不同層級的實驗室構成我校實驗室的主體,這些實驗室分別由多個部門管理:科研基地由科研管理部門負責實驗室的申報、投入、成果和考核管理;教學實驗室由教務管理部門負責實驗教學管理、實驗改造投入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由實驗室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多部門管理,容易造成職責界限不清,缺乏統一協調性,導致許多實驗室過程管理缺失,如運行、安全、設備賬物、設備效益考核等,所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實驗室隊伍缺乏整體規劃、崗位職責不清、管理責任模糊、實驗室資源利用效率低,制約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
2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發展方案探討
2.1理順實驗室管理體制和架構
在綜合改革視域下,理順實驗室管理體制,規范實驗室管理架構,為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改革和建設打下基礎。學校現有實驗室分為教學型、公共服務型、科研型3種類型。實體實驗室實行注冊制,符合一定條件的實驗室可申請成為正式建制的實驗室。實驗室設置需具備基本要素,包括專職實驗技術隊伍、實驗儀器、設備設施、實驗場地、規章制度和資質。鼓勵設置跨學科、跨專業的校、院(系)級教學、科研或公共服務類實驗中心。實驗室有專職實驗室主任,如實驗室主任由知名教授擔任,可設專職實驗室執行主任,有實驗室安全員、設備管理員,在人員配置上保障實驗室正常運行和過程管理。一般來說二級學科及以上可設置實驗室。注冊的實驗室在人員編制、建設投入、維修改造和運行維護等工作中得到學校、學院的有效支持。在實驗室的歸口管理中,資產管理與實驗室處負責各類實驗室的規范化管理、實驗工程隊伍管理、設備及共享管理、實驗室信息報送、安全環保監管和日常運行監管等。在實驗室管理架構上,實行學校、院(系)、實驗室三級管理。學校層面設立校實驗室建設委員會,由分管校領導、主要職能部門領導、主要院(系)分管領導、實驗室專家等組成。資產管理與實驗室處承擔校級實驗室管理職能。院(系)層面設實驗室分管院長和實驗室秘書,有管理及發展需要的學院可設立實驗室管理辦公室。實驗室層面有實驗室專職人員,實驗室主任或執行主任專職專崗,負責實驗室日常運行、實驗室安全、設備管理、實驗技能培育等,由實驗室專職人員落實各項實驗室任務。
2.2科學設崗,合理定編,完善人才準入程序
2.2.1定崗定編實驗與工程技術崗位設置應遵循“總量控制、按需設崗、統籌規劃”的原則,在難以突破現有編制總體規模的情況下,通過科學設崗促進實驗崗位調整。編制制定和崗位設置綜合考慮院(系)規模、實驗室類型、學科設置、教學科研體量、儀器設備總量、服務能力和實驗室管理等因素。編制數量按院(系)核算,學校提供編制計算方式供參考。院(系)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各因素進行編制分配,并適當向教學實驗室、實驗中心和公共平臺傾斜。崗位設置應體現多元化用工的需要,根據學校師資隊伍發展實際情況,實驗室設置固定崗位和流動崗位2種崗位類型。固定崗位包括事業編制和派遣用工,享受學校規定的薪酬待遇;流動崗位由用人單位根據工作需要以項目聘用的形式聘用,并在學校備案,薪資由用人單位承擔。
2.2.2人才準入實驗室崗位編制總量和崗位要求明確之后,各院(系)根據需求,進入實驗室新進人員引進流程。人才引進過程中,要注重引進具有技術能力強的人才,特別是在開發大型儀器設備功能作出特殊貢獻、實驗技能強、實驗教學水平高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在進人標準方面,不同崗位類型對學歷、資質和技能的要求有差異,對于特別優秀并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能力的人員在學歷學位上可適當放寬。應當改變“唯學歷”進人的現狀,在設置一定準入條件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實驗技能、操作水準和動手能力等實踐能力因素。對于研究型大學,實驗室新進人員一般要求碩士和相關專業背景,特別優秀的人員在學歷上可適當放寬至本科,有一技之長的特殊人才也可以特別考慮。招聘程序中,要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選拔原則。一般來說,由學校或院(系)組織筆試和面試,學校相關部門參與招聘過程,實現學校層面的宏觀監管。
2.3建立健全以激勵為核心的成長發展體系
2.3.1專業技術職務晉升
近年來,我校實施的實驗技術系列和工程技術系列職務聘任辦法中,對實驗室人員的評價標準過于籠統,缺乏合理性和客觀性。實際操作中,在“院辦校”的管理模式下,各院(系)擁有充分自,競相提高評審門檻,以至于部分院(系)將實驗和工程系列技術職務的評審條件調整為與專業教師相當。2012年我校設立工程技術研究員職務聘任辦法,其評審條件未能充分反映實驗室工作實際,過分強調高水平論文、高層次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晉升意愿。因此,修訂實驗和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辦法是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為了健全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晉升體系,我校擬設立實驗系列研究員和工程系列研究員職務,評審條件盡可能反映實驗工程崗位工作實際,突出實驗室工作內容和業績,強調支撐作用。工作經歷上,強調實際從事實驗或工程技術工作一定年限以上,正高級職務(研究員)要求5年以上,副高級職務(高級工程師或高級實驗師)要求3年以上。學歷上,不再追求高學歷,以正高級職務(研究員)為例,一般要求碩士,作出特殊貢獻的老教師學歷放寬至本科。高水平論文不再是必要條件,鼓勵參評人員撰寫發表實驗教學、實驗技術、工程技術或實驗室管理論文。工作成果上,強調在實驗教學、儀器操作、技術支撐等工作中取得的研究項目、獲獎和成果,不再強調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評審辦法修訂之初,進行了廣泛調研和意見征集,調研范圍包括實驗室基層人員、實驗室主任、院(系)分管實驗室或人事工作的領導等,基層調研為評審辦法的修訂提出了許多可操作性建議。
2.3.2專業技術崗位等級晉升
根據國家和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我校從2007年起實施專業技術崗位等級認定工作,崗位等級從十二級至一級逐級上升。隨著級別的升高,崗位工資也相應提高。崗位等級與專業技術職務掛鉤,正高級職務分別對應四級至一級,副高級職務對應七級至五級,中級職務對應十級至八級,初級職務對應十二、十一級。此前,我校實驗和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職務最高到副高級職務,崗位等級認定也相應的最高到五級。因此,要打通專業技術崗位等級晉升的通道,增加研究員(實驗技術/工程技術)崗位的等級晉升條件細則,并進一步細化現有實驗或工程系列專業技術崗位等級晉升條件。條件細則應能夠反映實驗與工程技術崗位工作成果、業績和貢獻,體現“業績能力”和“年功積累”。為了更有效促進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的發展,我校擬設立基于專業技術崗位等級的榮譽計劃,不同級別賦予特定榮譽稱號,如“首席高工”、“主任高工”、“主管工程師”等。榮譽稱號的設立從精神層面上讓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感到受重視,提升自信心和滿足感。除了榮譽稱號,學校還需增設基于專業技術崗位等級的崗位津貼。隨著崗位級別的逐級上升,崗位津貼標準亦相應增加。專業技術崗位級別的設立應遵循總量控制和崗位一致原則,以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為主體,優化人員結構比例,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實驗室和學科梯隊優化組合,既要保障為學校實驗室建設發展做出貢獻的老教師,又要充分調動中青年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還需為新的發展留有空間。
2.3.3實驗室激勵機制
建立完善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人才選拔、培養、考評和獎勵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創新素質的全面提升,營造促進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成長的良好環境。鼓勵實驗與工程人員開展技術創新工作,參與實驗教學改革的課題研究,創新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設計開發新的實驗,改進實驗技術等方面的工作,從而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我校已經實施的激勵措施包括實驗室先進評比晨星青年學者獎勵計劃、實驗室骨干培訓,均為每年度實施一次。為了建設穩定的技術隊伍,還需增加激勵力度和范圍。(1)啟動實驗與工程技術成果獎評選,對于在實驗教學改革,實驗儀器研制應用、功能開發和技術升級,實驗技術和測試方法的創新,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果進行獎勵;(2)設立實驗室創新研究項目,以項目研究的形式鼓勵實驗室人員開展實驗教學、實驗技術、儀器設備、實驗室安全、實驗室管理等內容的創新探索;(3)擴大實驗室培訓范圍,增加出國培訓交流。創造條件選派人員到國內或國外重點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進行技術合作與交流,更新知識,開闊視野,提升技術能力。
2.3.4成長發展體系建設
綜合前述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崗位級別晉升和激勵機制三大實施方案,建設實驗與工程技術隊伍成長發展體系,見圖2。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通過選拔,在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中,能夠向上晉升到研究員崗位;在技術等級晉升中,最高可獲得“首席高工”榮譽;在較為全面的激勵措施中,實驗室人員可充分施展才華,潛心實踐操作和技術研究工作。
2.3.5考核評價
建立科學、客觀、公正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實驗與工程技術人員的考核評價方式和指標要有利于技術水平提升和實驗教學水平的提高。考核內容包括工作態度、能力、表現、業績,以及教師、學生和用戶評價等,不要求科研論文和科研項目,同時參考崗位責任和坐班考勤情況。考核結果作為崗位聘任、發展晉升、薪酬分配、進修培訓、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