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10:02: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實用管理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公共管理類專業對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要求都比較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公共管理的技能,在該專業學生的能力構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其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也應依據其實踐教學培養目標、實踐能力目標的構成有針對性地確定實踐教學的方法、內容和手段,以點帶面最終形成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因此,本文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目標為:以推動公共管理學科全面建設為出發點,依托現有的實踐教學基礎設施,通過打造全新的“基礎-綜合-創新”三層次遞進的實習實踐平臺,構建形式多樣、目標多元、時間一貫的“課堂實驗、學期實習、綜合實訓”三模塊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樹立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及嚴謹的工作作風,強化學生組織管理技能、社交溝通、行政執法、調查研究、公文寫作與處理、統計分析等技能的培養。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路
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和職業技能培養目標的要求,同時體現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互為滲透、補充,不脫節的特點,按照學生各學習階段的知識及能力培養要求,依托“基礎-綜合-創新”三層次遞進的實習實踐平臺,構建“課堂實驗、學期實習、綜合實訓”三模塊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即三模塊三層次的公共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1)課堂實驗模塊:
該模塊依托基礎實習實踐平臺和綜合實習實踐平臺,包含課內實驗、課外興趣小組實驗、課程設計等,主要針對大一、大二年級本科學生,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教師在實踐教學計劃安排上,除保證實驗的必要課時,在內容上也要多樣化,可結合該階段學生的知識、能力及認知結構,開設辦公自動化、統計學實驗、管理學實驗、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等基礎性實驗。同時,結合公共行政、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技術、政府部門會計技術等專業類課程和能力類課程的要求,為學生購買管理信息系統、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電子政務系統、公共部門績效考核系統、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系統、社會保險管理實訓平臺、公務員考試模擬系統等一系列先進性、通用性和實用性較強的軟件,構建校內綜合實習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實習實踐內容,營造良好的軟硬件環境。
(2)學期實習模塊:
該模塊主要依托校內綜合實習實踐平臺及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包含專業認知實習和畢業實習兩階段,主要針對大三、大四年級本科學生,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并聯系實際、融會貫通的能力。學生可在校內外教師的指導下,在實習單位或校內進行模擬或實際的工作,形式上可以為校外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參觀訪問、社會調研實踐、校內集中實訓等。通過學期實習,學生可將多門專業知識綜合在一起解決真實工作環境中的問題,既能提高自身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職業應用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擴大知識面,開闊眼界,助于未來職業的定位和選擇。
(3)綜合實訓模塊:
該模塊主要依托創新實習實踐平臺,包含畢業設計、科研活動、學科競賽、第二課堂、學術論文等多種形式,主要針對高年級學生,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敏銳度和洞察力,激發其潛在的研究興趣,提高自主創新和綜合研究的能力。該模塊強調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增加設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自主性實驗,同時建立開放性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一個持續進行實踐能力訓練的渠道。學生可通過參加學科競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新項目等平臺,自主設計實驗項目,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科研強項以及自身學習的不足來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同時,鼓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課堂外的活動,如熱點沙龍、讀書匯報、時事熱點辯論賽、公文寫作賽、程序模擬比賽等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或學生小組活動,使學生在自由討論時事熱點、當前執政行為的同時,充分展現自我、發揮創意平臺。三模塊三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在理論教學和人才培養中相互協調、融合。課堂實驗模塊重點培養學生專業職業技能,學期實習模塊重點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并聯系實際、融會貫通的能力,綜合實訓模塊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和綜合研究的能力,由此又構成了公共管理類專業的職業能力體系。
四、應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對策
(1)深化教學改革,做到理論教學實踐化、實踐活動教學化。
進一步強調理論課程教學和社會實踐并重,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要把握公共管理學科前沿,又要密切結合公共管理實踐,更要聯系當地的實際狀況。同時強調理論教學方式多種多樣,鼓勵采用啟發式教學、研討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把課堂講授、研討、案例分析、模擬訓練和社會調查多種形式有機結合,加大學生務實型能力的培養。
(2)完善實踐學分制度,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目前相當一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行的是一種“虛擬學分制度”,尚未設置專業選修課模塊,即學生需要按照預先制定的教學計劃按部就班的上課,自主選擇性有限,難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意愿,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這類院校應逐步實施實踐學分制度,試行“彈性學分制”,設立創業學分、實踐學分,對于參加第二課堂、讀書沙龍、學科競賽、創新創業項目等實踐活動的學生給予充分的鼓勵和學分獎勵,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活動、科研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為學生提供多樣靈活的學分獲取途徑。
(3)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加大實踐課程比例,加強實踐環節考核。
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力量相對薄弱,從事該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師基本都是從事理論教學為主,習慣于傳統的講授法進行實踐課程的授課,且自身實踐能力素養不夠高,缺乏具有實踐應用能力、知識創新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因此學校應鼓勵教師進行實踐學習,積極參與相關培訓,承認相關的技術認證,可定期選派教師到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等公共管理部門掛職鍛煉,深入到一線工作環境中學習先進的實踐工作經驗和最前沿的管理模式,并對指導學生第二課堂、科研活動、創新創業項目等實踐活動的工作量給予承認和鼓勵。同時,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可以適當壓縮理論課的學時,增加實踐課的比例,每學期定期開設實習實踐周,組織學生通過進社區、參觀新農村建設、參觀實習基地、學生活動小組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與此同時要制定嚴格的實踐考核評分制度。公共管理類專業應遵照執行學校相關的實習實踐管理規定,根據實習的具體工作內容和實際完成情況,完成實習實踐總結和成果匯報,并要求行業指導教師和專業指導教師分別對學生在實習期的表現進行評價。實習期結束后安排實結大會,要求學生進行口頭形式的實結答辯和經驗分享,并提交書面形式的實習報告,教師根據二者完成情況給出學生最終的實習成績,以此來引導學生認真對待實習實踐活動,保證實習實踐教學真正收到實效。
一、加強常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實驗室必須建立完備的工作規范和工作制度。實驗員職責明確,建立儀器設備保管使用制度、實驗室規則、實驗教學管理制度、儀器損壞賠償制度、安全防護及危險品管理等制度,并嚴格執行。實驗室規則應張貼在教室前方,其余應分別張貼于實驗員辦公室和準備室。實驗室管理是對實驗室裝備的教學儀器設備進行保管、維護、修理、使用,對實驗教學進行組織、協調、服務、保證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并獲得預期的效果。實驗室的管理具有復雜性,管理方法因時因地而異,但在管理和措施上卻有共性。實驗室的常規管理應做好如下基本工作。
1.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管理。實驗室的大部分儀器,特別是專用儀器,在每個學年中使用的次數和時間是有限的,大部分時間是存放在保管室內。種類繁多,性能各異的儀器設備,在長期存放過程中要求實驗員按照物資管理的一般原則,做好建帳、擺放、保養、維修等各項管理工作。
教學儀器是一種知識的載體,學生通過使用儀器設備,即親自做實驗或在觀察實驗過程中鞏固并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在使用中管好儀器設備是實驗室管理的重要任務。儀器設備的使用管理是指對實驗教學及課外做實驗和開展科技活動的管理。管理的一般原則是:管而不死,用而不亂。在實驗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所用身被尤其是一些精密、過重的儀器設備的原理、結構和操作規范。每次實驗結束后,都要作詳細的使用記錄,作為以后檢查和維修的憑證。
2.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學校實驗室又是再現各種自然現象,探索自然規律的場所,在儀器室中或在師生做實驗時存在著各種各樣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學儀器無論在存放或使用過程中,都要十分重視安全防護工作,確保受教育者人身和國家財產的安全。實驗室可能發生的事故有:觸電、著火、爆炸、中毒、割傷和燒傷、失竊等。實驗員對可能發生的事故要有高度警惕,認真做好實驗室的安全管理。
3.實驗室的檔案管理。實驗室工作是學校工作的組成部分,一方面學校要對每個工作人員定期進行考核,另一方面,實驗員與任課教師的教學工作又有區別,教學儀器在年復一年的使用、保管過程中,實驗員要從事保養、維修及不斷的取用、存放等既默默無聞,卻又是繁重、細致、體腦并用的勞動。在人們不理解時,往往會對實驗員工作作出不切實際的評價,挫傷積極性,因此,實驗室必須把管理工作進行的情況及結果如實記錄在冊,建立實驗室管理檔案,為學校考核提供依據,同時也為實驗室向量化管理發展創造條件。實驗室管理檔案包括儀器設備進帳、說明書和技術資料、實驗通知單、規章制度、各項管理工作記錄、實驗教學年報表和工作總結等資料。
二、加強維護保養,提高設備利用率
維護保養是科學管理的重要環節和手段。在這些具體工作中,需要做大量的細致的工作才行。要按照不同儀器的不同要求,堅持不懈地做好日常維護保養,既可減輕儀器損耗的程度,延長儀器的使用壽命,同時也是提高儀器設備利用率的前提。
1.實驗儀器設備要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對使用的實驗儀器設備要定期進行保養和檢修,提高實驗儀器設備的完好率。
2.提高對實驗儀器設備的利用率。提高實驗儀器設備的利用率,是發揮實驗儀器設備效能的一項重要措施。利用率高實驗儀器設備的功效就大,經濟效益也大。否則反之,并影響教學和科研的正常工作。實際上實驗儀器設備放置不用或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未充分發揮其效能,就將失去了它的使用價值,等于浪費。
3.實行實驗儀器設備管理的科學化。合理的使用、調配、管理儀器設備,能充分發揮實驗儀器設備的效能,在這方面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科學的管理措施。如:分散與集中管理相結合,有效利用有些實驗儀器設備過于分散或過于集中使用,對教學和科研的開展也不利。
三、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專業素質
加強實驗員隊伍建設,提高實驗員素質,是管理的重要目標和任務,要經常開展教研活動和理論探討,提高教研理論水平。要對各學科實驗員進行業務培訓,實行實驗員上崗制度,定期對實驗員的餓工作業績進行考核評定,逐步提高實驗員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具體方法有:
1.外出學習。對于熱愛本職工作,具有培養前途的實驗員,可采取上學深造、外出進修、短期培訓等方法進行培養。培養出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驗技能的餓高級實驗員,作為實驗儀器設備使用、管理、維修、保養的骨干,以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
2.以高帶低。建立“高、中、初”三個層次的技術管理結構,發揮高級實驗員在教學實踐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一技之長,采取“傳幫帶”的方式扶助實驗技能比較低的實驗員,加強對在日常第一線工作的初級或中級實驗員的檢查、督促和指導工作,充分調動各級實驗員的積極性,圓滿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
3.專職培訓。對于一些大型、精密、貴重的實驗儀器設備或某項新實驗技術,要有針對性的配備經專職培訓的實驗員和維護人員,保證這些儀器設備的科學使用和管理。
總之,實驗室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它涉及的面很廣,既有教育教學、科研工作,又有行政工作。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工作必須在學校管理和教學管理規律與原則指導下,提高管理水平。實驗室管理水平的狀況,既是一個學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實驗員的責任心與事業心及業務水平、組織才能高低的重要標志。我們要在實驗管理上下大功夫,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質量,以推進素質教育進程,達到實現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
參考文獻:
教師教學用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因而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但現實情況卻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各種資料魚目混珠。為此我們必須排除各種應試資料的干擾,真正把教師教學用書擺在教學參考資料的第一位,向時,要對教師教學用書認真學習,仔細閱讀。
1、通過閱讀,領會教師教學用書的編寫意圖。教師教學用書充分考慮了大綱、教材與教學的實際,旨在為教師教學提供最直接、最有用的第一手資料,同時教師教學用書還為我們掌握本學科的最新動態提供了詳實的材料。
2、通過閱讀,學習教師教學用書的語言特點和編排體系。教師教學用書的主要讀者是教師,因而在語言上顯得同教師格外親近。它多采取分析、建議等語氣,掌握這些語言特點,對我們進行教學經驗總結、撰寫教學論文是很有好處的。
教師教學用書的編排體系也具有鮮明的特點,從對全章內容的說明,到對某節教材的具體分析、建議及與之相關資料,直到對全章的復習建議與基本做法,都顯得非常條理、嚴密,富有邏輯性。
3、通過閱讀,準確把握教材的深度、廣度及大綱對具體知識、技能要求學生達到的能級。關于大綱對教材內容的要求,雖然我們通過學綱心中有底,但畢竟不如通過閱讀教師教學用書掌握得更具體、更明確。
二、具有實用性,要正確借鑒,合理運用。
現行化學教師教學用書具有根強的實用性,大有“包辦”備課與教學之意。但我們還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考慮自己所面對的學生的實際。所以我們要正確借鑒教師教學用書提供的建議,合理運用教師教學用書所提供的資料。
1、閱讀對比,相得益彰。教師教學用書是面向多數教師編寫的,可每個教師面對的學生并不同,這就要求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確定好重點和難點,并設計出突破難點的方法。然后再在此基礎上去閱讀教師教學用書,并進行對比。
2、巧妙利用,指導教學。毫無疑問,教師教學用書中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議,大多比我們分析得透徹、思考得周密,我們應當巧妙地加以利用,以指導教學工作。如,關于氧氣性質內容的教學,采用教師教學用書上的教法建議,確實比先做實驗后講解或先講解后做實驗好得多。
3、深刻理解,創意更新。教師勞動的過程是復雜的、繁重的,同時也是具有創造性的。我們在使用教師教學用書、設計教學程序及具體課堂教學中,要逐步達到三者的和諧統一,并刻意創新,做到利用“教參”、升華“教參”。
三、具有知識性,要全面掌握,不斷提高。
1、教師教學用書提供的教法建議,包含了豐富的教育學、心理學的觀點,我們應在學習中認真體會,并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和提高。
創建一個優秀的學生干部團隊
學生工作中,學生干部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干部是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橋梁,在學生工作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團體,因此,一個優秀的學生干部團隊,能夠處理好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關系過渡。學生干部也是對學生自我能力的一種鍛煉,學生干部要擁有比一般學生更強的自我管理能力,更高的自我約束意識,學生干部能夠消除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矛盾,好的學生干部,就是學校工作的得力助手。
加強師生之間交流溝通
很多高校不僅為學生配備有專業的輔導員,為每個班集體也配備一名班主任,班主任同時也是該專業的一名專業老師,高校的班主任職責,與中學的班主任職責有所區別,高校班主任需要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學習,生活上的思想動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學生提供輔導和幫助。師生之間的交流,就改變了傳統的學生工作理念,教師會具體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幫助,而不是跟以前一樣,用統一的班規來要求所有學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助于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幫助學生解決不同時期的問題,有益于學生工作的開展。
學習上的交流溝通
這里談到的學習上的溝通,是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經驗交流。高校可以在新生入學后,邀請高年級學習表現優異的學生,給新生進行學習經驗交流會,讓學生從學長學姐那里了解到專業知識的學習方法,這樣的經驗交流效率遠遠高于課堂上老師教授的經驗,這樣的經驗交流,新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學習方法的成效,站在他們面前的學長學姐就是成功的例子,因此,這樣的學習交流,新生接受起來很快,這種方法,是學生工作中很有效的一種方法。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興趣。比如,“比的意義”講完之后,可讓學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許多有趣的比;體重比血液之比大約為13:1,身高與腳長之比大約為7:1。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稱一稱自身的體重,馬上就可以算出來;如果你當了公安人員,憑借壞人的腳印就可以估計到壞人的身高。再比如,學完了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數,就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節省的錢存入銀行,并且預算一定時間后得到的利息。
二、課堂教學應該聯系實際
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一件簡單、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事情,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這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有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比如在講“行程應用題”時,利用這樣一個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甲乙兩地有三條公路相通,通常情況下,由甲地去乙地我們選擇最短的一條路(省時,省路);特殊情況下,如果最短的那條路太擁擠,在一定時間內由甲地趕到乙地我們就選擇另外的一條路,寧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來保證時間(時間一定,路程與速度成正比)。從數學角度給學生分析這個問題用于“行程應用題”,是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的實際應用。又比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時,可利用這樣一個實際問題。修建某揚水站時,要沿斜坡輔設水管,從剖面圖看到,斜坡與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測角器測出,水管AB的長度也可直接量得,當水管輔到B處時,設B離水平面的距離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員,如何測得B處離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學提出從B處向C處鉆個洞,測洞深;有的同學反對,因為根據實際情況,這樣做費力;有的同學又反對,因為這不是費力問題,C點無法確定。應該運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識去解決:BC=AB·sinA(AB、<A均已知)。這實在是一個施工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一問題的提出可以使學生感到具體的實際問題就在自己身邊等待解決,增強了主動意識,激發了興趣。
三、開展數學知識應用競賽
2.錐形瓶:錐形瓶可以用作氣體反應的反應裝置,在蒸餾實驗中,錐形瓶是作為液體接收器的.
3.量筒:主要用于量取液體的體積;在一些用到排水集氣法的實驗中可以通過量取液體的體積測量固體或氣體的體積.
4.集氣瓶:與毛玻璃片配合,可用于收集、存放氣體;也可以作氣體與物質反應的容器.
5.滴瓶:滴瓶是用于存放少量液體的,使用起來十分方便,能夠控制液體的使用量及液體流入的速度.
6.玻璃棒:玻璃棒的應用十分廣泛,在測pH的實驗中,玻璃棒用于蘸取溶液,引燃紅磷,在蒸發操作中用于攪拌,蒸發完畢后用于轉移固體,在配制溶液時用于攪拌,在過濾操作中用于引流.
7.廣口瓶:廣口瓶用于盛放固體,還可以用于氣體發生器.
8.細口瓶:用于盛放液體,在盛放堿性溶液時用橡膠塞,盛放強氧化性的溶液要用玻璃塞.
9.導管:長導管有冷凝回流的作用,這可以達到分離產品的目的.
10.漏斗:用于過濾或向小口徑容器內注入液體.
二、玻璃儀器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應在室溫下進行,讀數時,要注意視線應與液體面底部相切,仰視與俯視都會造成數值偏差.量筒不能加熱,也不能用于熱溶液的盛裝,操作時要沿壁加入或倒出溶液.使用燒瓶加熱時,要將燒瓶放置于石棉網上,讓其受熱均勻,平底燒瓶不能長時間加熱,當燒瓶用于溶解物質時,用玻璃棒攪拌,玻璃棒不能觸及杯壁或杯底.試管可以直接用來加熱,用試管夾夾在距試管口1/3處,加熱前外壁應無水滴,加熱時試管口不應對著任何人,加熱后不能驟冷,以防止試管破裂.集氣瓶不能用于加熱,在瓶內進行燃燒實驗時,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細沙.滴瓶在盛放堿性溶液時要用軟木塞或橡膠塞,滴瓶不能倒放,否則會引起膠頭滴管的腐蝕,膠頭滴管加溶液時,不能伸入容器的,更不能接觸容器壁,不能平放于桌上,用完之后就立即用水沖洗.廣口瓶不能用于加熱,當放入具有酸性、氧化性的試劑、有機溶劑時,要用玻璃塞,放入堿性試劑時要用橡膠塞,用棕色瓶裝見光易變質的物質.
三、玻璃儀器的清洗
儀器的洗滌方法一般有沖洗法、刷洗法、藥物洗滌法.玻璃儀器的清洗很重要,如果清洗不當或延后清洗,都可能會造成儀器的洗滌變得困難甚至損壞.洗滌一般可依照以下步驟:倒去廢物—冷卻—用水沖洗—刷洗—用水沖洗.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儀器都是用水沖洗的,一些用于特殊反應的儀器,也要用特殊的洗滌液清洗,在洗滌劑的選擇上也要注意,常用的洗滌劑有肥皂液、去污粉、洗液、有機溶劑等等.用毛刷刷洗儀器時不能太用力,以防將儀器搗破,用洗液洗滌儀器時,玻璃儀器中的水要盡量倒干凈,洗完之后將洗液倒回原瓶,并將瓶蓋蓋好,如果洗液流出瓶外,不能用手去擦,只能用水沖洗或抹布擦.化學實驗中清洗后的儀器應達到內外壁應都能被水均勻地濕潤,且不掛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晾干后不留水痕的效果.
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聽不僅是取得語言知識的基本途徑之一。還是保證語言規范化和加強語言實踐的重要手段。聽力理解過程不是簡單的對字面語言信息進行解碼的過程,而是輸入信息與聽者頭腦中已有知識的動態交互過程。本文從認知的角度探討關聯理論在聽力理解過程中的應用及其對外語聽力教學的啟示。
一. 關聯理論
關聯理論是Sperber和英國的Wilson在《關聯性:交際與認知》一書中提出的一種有關言語交際、認知有關的語用學理論。該理論以認知心理學的理論為依據,近年來給西方語用學界以及教學界等其他領域帶來較大的影響。他們認為對人類語言交際的解釋關鍵在于關聯。語言交際活動涉及兩種意圖: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即說話人說話時不僅要表明他有某種傳遞信息的意圖,更要表明他有傳遞這種信息意圖的意圖。語言交際的模式有兩種:代碼模式(code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 model)。語言交際同時涉及這兩種模式,但在交際過程中,認知----推理過程是基本的,編碼---解碼過程附屬于認知——推理過程。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對話語的理解是按照相關性的原則進行的,要理解自然語言,就要先通過語境來尋找信息的關聯(取得語境效果),然后根據話語與語境的關聯情況進行推理。關聯理試圖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為什么交際雙發各自的談話意圖會被對方識別?為什么交際雙方配合得如此自然,既能產生話語,又能識別對方的話語?答案就是:交際雙方說話就是讓對方明白,所以要求互明。第二,交際是一個認知過程;交際雙發之所以能夠配合默契,明白對方話語的暗含內容畢業論文題目畢業論文的格式,主要由于有一個最佳的認知模式—關聯性。這就是說要找到對方話語同語境假設的最佳關聯,通過推理推斷出語境暗含,最終取得語境效果,達到交際成功。
聽力理解是一個接受、理解聲音信息的過程。言語聲波在聽者的耳蝸內轉變為一種可供神經系統使用的密碼,聽覺神經把訊號傳到聽覺語言中樞,引起這一區域的思維活動,對收到的信號進行分析、辨別和分類。大腦把這些信號轉化成有意義的單位,運用已存儲的詞匯、語法知識進行解釋。同時利用一些非語言性知識(背景知識,說話人的語氣和語調等等),去思考、假設、預測,并驗證和隨時修改假設,尋找最佳關聯,從而準確理解說話話人的意圖,成功地進行交際。Rost是最早提出以關聯理論為基礎的聽力理解模式的學者之一。他提到聽者在進行聽力理解的過程中是有選擇地聽話語的。Rost(1990)根據關聯理論提出了關聯理論聽力理解模式.并將之歸納為4個重疊且相互依賴的聽力理解階段: (1)聽者激活理解話語所需的可能的知識; (2)聽者有選擇地聽話語,同時通過語音、句法、詞匯分析揭開話語的命題含義; (3)聽者給話語提供一個可能的語用含義; (4)聽者把已釋義的命題按一定的順序排成層級表征并把它們存在長時記憶里小論文免費論文下載。從Rost的模式可看出,聽力理解是一個既涉及到利用語言知識對所聽材料進行自下而上的處理,又涉及到運用背景知識并結合語言知識對所聽材料進行自上而下的處理的認知心理過程,最終目的就是尋找關聯鏈,揭開話語的語用含義。言語交際基本上是一個涉及明示---推理的合作過程。聽者在進行聽力理解的過程中是有選擇地聽話語的.這種有選擇地聽話語,是以最佳關聯性為原則的,即選擇最相關的語境要素組成語境。完成對話語的解釋。所以提高尋找最佳關聯的語境要素進行推理的能力對于提高聽力理解水平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二.關聯理論對英語聽力教學的啟示
聽力理解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記憶、思維、概括和預測等能力。教師可以在語用學的關聯理論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有系統、有重點的聽力技能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首先.教師應擴大信息輸入面,重視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填補知識結構中有關外國文化背景知識的不足與空缺。聽到新信息最終都要和頭腦里已有知識發生作用,尋找關聯性,才能理解。學生知識越豐富,大腦進行推理判斷所要的時間越短,判斷越準確。如,“Little Mary is the apple of her father's eye.” “The Apple of one's eye”的字面意思是“某人眼里的蘋果”,在這里,“apple”指的是“瞳孔,眼珠”。瞳孔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畢業論文題目畢業論文的格式,失去瞳孔,就變成了瞎子。所以,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像愛護眼珠一樣愛護某個最心愛的人或珍貴的東西,它來自《舊約.申命記》(Deuteronomy)第32章“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里的瞳人。”但如果不明其摘要特別注意聽力材料的選擇。課堂上使用的聽力材料應與學生有適當程度的相關性。最好是選擇真實的視頻聽力材料。另外,聽與說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互通的。聽力課堂上還應注意加強聽說相結合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改變聽與說脫節的情況。老師還應鼓勵學生課外面對面的英語聽、說練習,使學生的聽說技能相互促進。這不僅有助于交際者熟悉各種詞、句的不同用途,還有助于提高通過明示行為推理其背后意圖的能力。簡言之,英語聽力實際上是一個根據關聯理論,結合語境假設進行判斷推理的過程。
三. 總結
關聯理論指導聽力教學是教學模式的一項重要轉變,關聯理論能將語言知識傳授和語言的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增強其理解能力,促進聽說讀寫譯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Rost.M.Listening in Language Learning [M ]. London: Longman,1990 .[2]Rost M. Introducing Listening [M ]. London: Penguin, 1994.
[3杜福興.也談關聯理論[J].外語教學,2005(03).
[4]胡覺明.聽力理解中的意圖推理[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4.
[5]何自然,等.關聯論.語用三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一、管理的基礎:人力資本的優先投資“人力資本”
來自舒爾茨和貝克爾在本世紀60年代創立的人力資本理論。它在理論上突破了傳統理論中的資本只是物質資本的束縛,將資本劃分為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這樣就可以從全新的視角來研究經濟理論和實踐,該理論認為物質資本指現有物質產品上的資本,包括廠房、機器、設備、原材料土地、貨幣和其他有價證券等,而人力資本則是體現在人身上的資本,即對生產者進行普通教育、職業培訓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機會成本等價值在生產者身上的凝結,它表現在蘊含于人身中的各種生產知識、勞動與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質的存量總和。然而管理總是要有人來參與,要管理者能出色地執行管理的職能,員工能很好地完成其工作,其前提和基礎就是要培養出優秀的管理者和出色的員工,即對人力資本的優先投資,這也是21世紀“科學管理”的前提和基礎。人力資本同物質資本一樣,也不是生來俱有的,而是通過投資得到的。不經投資的人只能是生理意義上的自然人,而不能稱其為人力資本。因為他未受教育,不具備知識和相應勞動技能,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他只是個廢物而毫無價值。只有經過一系列的教育、培訓,才會具有一定的生產知識、勞動技能,從而才可稱為人力資本。然而人在接受這一系列教育、培訓和用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支出與進行物質資本的投資支出一樣,以減少現期消費來增加未來的知識與技能,從而渴望在未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所以對人力資本的投資與對物質資本的投資是一回事,只是投資的方向不同而已。在經濟社會,不管是哪一種投資,其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期間內獲得利益回報。這使得投資主體的確定顯得有些困難。因為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存在機會成本,故一般純經濟單位不愿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第一投資人。所以只好政府承擔這一責任。強調人力資本的優先投資,是因為優先投資于人力資本可以為進行整個經濟活動奠定人力基礎,從而產生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可能。以期達到:人力資本投資勞動生產率提高成本減少較高的產出人力資本投資勞動生產率提高……這一良性循環。而作為第一投資人的國家在完成了第一期的投資后,經濟單位可作為第二投資人對單位內部人員進行再投資,從而獲得比前期更豐厚的利益回報,從整個社會來講,不管是第一投資還是再投資,都是對整個社會成員的投資,其結果是節約了社會資源,個人也得到了很多好處。難怪發達國家和地區政府十分重視對教育的投資,如日本1985年教育經費占政府開支的18.7%,韓國則達28-2%,香港為18.7%,而同期我國僅為8.1%,這不能不是對我國的啟示。
二、優秀管理者的素質:情商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得·薩絡維在90年代初創造了“情緒智商”,這一述語,簡稱情商,基本含義為:1、認識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現在的情緒如何,處于什么樣的程度。2、妥善控制情緒。在認識自己的情緒的情況下應善于控制情緒。3、自我激勵,隨時激勵自己振作精神,樂觀向上而不受其他因素影響。4、認知他人的情緒。即能夠察顏觀色,清楚地了解對方的情緒以及在這種情緒支配下可能做出的行為5、人際關系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和待人,以誠待人。1995年,哈佛大學心理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商一書,頓時引起全球轟動,情商的提出是對優秀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優秀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在社會生活中,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情緒和感情的支配,什么樣的情緒和感情則往往使人產生什么樣的行為。管理活動既然是一種系統的行為,那么它必須受情緒和感情的影響。而要作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則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情商。情商是人的性格的一種素質,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人的一種涵養。它包括了抑制沖動、延遲滿足的克制力。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以防產生對工作不利的影響;如何激勵自己經得起各種挫折,在逆境中成長;如何發奮向上、積極進取;如何為他人著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美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學家戴爾·卡耐基認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靠人際關系、處事技巧。所以他的哲學思想就是如何寬厚待人,如何培養人的自信心和如何進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它的核心是自控情緒,積極向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誰若能自控情緒、戰勝情緒,則他具有特別的智慧,而這種智慧的獲得不是生來俱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培養而具備的一種素質和修養。所以情商的訓練已為發達國家的教育所接受,他們用不同的方式教學生決策能力、情感的管理、壓力的處理、同情心、溝通能力、坦誠、領悟力、責任感、勇于表達、合群、沖突的解決等。
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
現代管理已逐漸重視組織內部的信息交流,而且它將成為未來21世紀管理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每個組織內部,都是由形形的人構成的一個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群體,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若不能進行正常的思想信息的交流,則會使組織信息鏈條中斷,人員之間的關系疏遠,組織內部就不可能有團隊精神的產生。很難想象,一個人心渙散、人員之間互相猜疑的組織能在競爭激勵的21世紀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分析如何建立組織內部良好的人際關系,如何在組織內部進行溝通,已成為當前和未來“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管理通常被視為各個部屬進行溝通的過程。它要求管理人員必須不斷地去找尋部屬所需要的,以及探查部屬對其本身工作與公司所具有的看法,然后還要使部屬人員知曉公司正在進行哪些活動,讓部屬參與管理的決策過程。在管理中強調溝通,主要包括兩種方式:
一、引言
作為人類社會的交流形式、管理手段和思維載體,英語應用文在涉外經濟、行政、司法、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各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能根據崗位需要撰寫相應的英語應用文是高職高專學生應該具備的職業技能之一。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強調應用性和實踐性,把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項目化教學是高職高專英語新一輪教學改革的典型模式,通過真實的任務情境、豐富的學習機會,團隊成員的共同參與和合作學習,能有力地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與提高,是改進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有效途徑。項目化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要求教師對教學中的角色重新定位。本文在闡述項目化教學的內涵的基礎之上,通過教學實例來探討教師在英語應用文寫作項目化教學中應發揮的作用。
二、項目化教學的概念和意義
項目化教學是指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出發點,以團隊合作為基礎教育管理論文,將傳統的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通過構建真實任務情境,圍繞具體的學習項目,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實際訓練中獲得新的知識與技能,促進實踐能力發展與提高的教學過程。具體來說,教師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個人或小組的工作方式,制定計劃,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項目。項目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與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三、項目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區別
從教學目標來看,項目化教學突出實踐性。傳統教學是知識和技能的單純傳授,而項目化教學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融合于項目實施過程,教師不再局限于傳授書本知識,而是讓學生親身參與、體驗項目實施過程,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與新的知識融會貫通。
從教學內容來看,項目化教學具有跨學科性。教學所涉及的內容涉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研究方法以及當前社會的綜合問題。學生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和多種信息來源(如書籍、網絡資料等)來理解和分析所遇到的問題。
從教學形式來看,項目化教學具有主動性和互動合作性。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學習中國。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教育管理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評價和驗證假設,最后得出結論。學生需要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項目化教學強調學習活動中的互動與合作。教師、學生以及涉及該項活動的所有人員相互合作,形成“學習共同體”,共享資源和智慧,共同探討解決問題,合作完成項目。
從教學手段來看,項目化教學具有先進性。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項目化教學中,師生要利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獲取學習信息,利用PPT、網頁、動畫、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制作多媒體課件及進行成果展示。
從評估手段來看,項目化教學具有多樣性。傳統教學評估手段單一,多采用終結性方式。而項目化教學評估手段多元化,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四、教師在英語應用文寫作項目化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英語應用文寫作項目化教學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項目的準備、實施與評價。
(一)準備階段——項目設計、指導的作用
根據英語應用文寫作課程的知識體系及學生生活、職業崗位的需求,教師設計開發出與各項內容相適應的實踐項目,將整個課程內容分為“個人事務寫作、文秘事務寫作和商務事務寫作”三個模塊,每個模塊作為一個項目,每個項目再分成若干個子項目,構成教學內容。個人事務寫作包括個人簡歷、申請信、求職信、求學信、名片、演講稿等;文秘事務寫作包括通知、公告、海報、總結、會議紀錄、傳真、電子郵件、備忘錄、邀請函、致辭等;商務事務寫作包括廣告、建立業務關系、推銷信、投訴及理賠信、詢(報)盤、支付條款等。教師提出項目任務設想教育管理論文,與學生討論并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以“個人事務寫作”這個項目下屬的子項目“求職信”為例,確定的項目任務是了解求職信的內容與特點,掌握求職信的寫作格式、基本結構和典型詞匯和句型。確定項目訓練形式(課堂實訓和課外實訓)以及實訓實施步驟。教師指導學生搜集、整理和討論與此項目相關的知識,詞匯,句型,范文;準備圖書、PPT、VCD、視頻等工具,在這個階段,教師是項目課程的設計者,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
(二)實施階段——組織、引導的作用
課堂實訓分為三個環節:案例討論、錯例修改、情景模擬訓練。教師營造學習氛圍、創設實踐教學環境,按既定的實施步驟組織和引導教學過程。首先由學生展示準備的案例,師生討論引出第一個知識點:求職信的概念和特點。接著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案例,引出第二個知識點:求職信的組成部分及寫作格式。然后由教師展示錯誤案例,提出問題,比如該求職信結構是否合理,語言是否得體,應如何修改?師生共同討論問題,修改錯例。演示范文,討論總結求職信的寫作要點和技巧以及常用詞匯和句型。最后,進行模擬寫作訓練,以PPT文件、紙質作業、角色扮演、講述等方式進行成果展示。課外實訓包括利用網絡或其他途徑查找相關案例,進行評析,仿寫;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社團活動進行實戰訓練;結合專業學習、畢業求職或社會調查活動進行實戰訓練。教師提出目標,與學生共同制定計劃教育管理論文,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定期檢查、督促,實行過程指導。課堂實訓和課外實訓均由學生唱主角,采用“交互式”學習模式,教師當好“導演”。從主講人轉變為協調者;從教學生轉變為幫學生;從一言堂轉變為控制整個教學活動的進程。在項目化教學情境下,學生遇到的問題更加綜合和復雜。教師需要在心理上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勇于嘗試、積極參與,還要培育學生善于合作的素質。當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給予具體的幫助中國。在這個階段,教師是項目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評價階段——檢測評估的作用
評價階段是對整個項目活動的檢查評估和總結。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中,可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主要對學生在整個項目完成過程中的表現(寫作資料的收集準備情況、學習態度、參與實踐、作業完成質量等)進行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能及時地反映學生學習中的情況,及時地肯定學生的成績,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方向。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三位一體使評價更深入,更全面。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對項目教學的目標、過程和效果進行反思,總結體驗。終結性評價主要對學生的本課程期末考試情況作出評價。在這個階段,教師是項目教學的評估者。
五、結語
教師在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應重視自我發展,樹立實踐和終生學習的觀念。項目化教學的實踐性和跨學科性要求教師除了具備較高英語語言水平之外,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要了解涉外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和工作過程以及對人才的要求教育管理論文,才能夠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工作任務來設計、組織、實施項目活動。不僅嫻熟本學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了解商務、外貿、文秘、旅游、物流等相關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這就要求教師成為一名終生學習者,不斷學習新知識,并通過專題培訓、企業掛職頂崗鍛煉等方式,積累教學所需的實踐經驗和職業技能。此外,在項目化教學中,項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教學情境和學習環境的創設和教學評估是教師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師還應成為教學的研究者,學會用研究理論來指導、提高自己的教學實踐。最后,由于項目化教學強調團隊協作性,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教師要從個體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僅要善于與學生互動,還要與同事,甚至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聯合起來進行項目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 外國教育研究,2002,11.
[2]雷術海.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英語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J].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3]方義桂.高職院校實施英語項目課程的師資要求及其對策[J]. 現代教育科學,2009,3.
博士學位論文是大學或其他學位授予機構要求為取得博士學位者必須提供的研究成果,經學位審查合格,具有較高的質量。博士學位論文代表著某一時期、某一領域的前沿研究水平,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許多國家的綜合性國家圖書館對學位論文進行了收藏。本文將介紹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對博士學位論文的收藏及利用情況。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下簡稱“國會館”)的博士論文收藏范圍包括日本國內和國外兩種。
1 法律制度保障
首先,日本的繳納制度為學位論文的收藏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1948年,日本頒布的《國立國會圖書館法》(昭和23年法律第5號)第十章規定了國家、地方公共團體和獨立行政法人等有義務將圖書、地圖、小冊子、期刊、樂譜、電影文件、以印刷或其他方式復制的文件及圖像、留聲機用的唱片、以電、磁等介質記錄的人的知覺所不能感知的文字、圖片、聲音以及程序等繳送國會館。該制度一方面保證了國會館能夠更直接地對繳送進行管理,另一方面為繳送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礎,也成為繳送工作的順利展開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日本的《學位規則》(昭和28年(即1954年)4月1日文部省第9號)第九條中規定:獲得博士學位人員必須在獲得學位授予一年之內,將論文印刷發表。大部分博士學位授予人都選擇了將自己論文由學校統一送到日本國會館的方式來發表。
以上的兩種制度規定為國會館能夠較好地開展博士論文收藏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國內博士學位論文收藏情況
國內學位論文的收藏工作始于1923年(大正12年)9月,至今已有88年的歷史。到目前為止,日本國內大學每年送至國會館的論文大約有18 000種。截止2011年11月,收藏數量達到542 532種,主要存放于關西館。
研究人員在獲得博士學位后,他們的學位論文未必能及時送至國會館并提供閱覽。短的話需要半年,長的則多達3年。逐年收集率的比例變化如下:
當年收集的論文占學位授予的59%,第2年約83%,第3年約90%,第4年約93%,第5年約94%,第6年約95%,第7年約96%(調查對象年限為1995-2002年間)。
據國會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部分海外留學生在獲得學位后,由于個人原因返回原國,未能將論文上繳學校,這是造成論文無法百分百收全的主要原因。大學在每年送交論文時會同時送交學位授予人名單,采訪人員通過核查名單,及時與學校聯系,對遺漏論文進行催繳。
目前,國會館對日本國內博士論文的收藏,主要是紙質收藏,電子論文的收藏工作尚未開展。在保存方面,國會館計劃在2010年對1991-2001年間的大約為140 000種博士論文進行影像保存處理。在此之前尚未從事過影像化或數字化的保存處理。
3 國外論文的收藏情況
在對國外論文的收藏上,自然科學類和人文社科類博士論文的收藏有所不同。論文也收藏于關西館。
3.1 自然科學類論文
1950年,國會館開始收集西方歐美國家科研方面的博士論文。論文形態包括紙質、縮微膠卷及縮微膠片等。
3.1.1 北美地區(美國為主,也包括加拿大)
ProQuest幾乎收集了北美所有高校的博士論文。除了麻省理工學院(MIT)1959-2007年間的博士論文,以及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1958-1962年間的博士論文是通過其他途徑購買獲得以外,1958年以來,國會館對北美地區的論文收藏,主要從通過ProQuest購買獲得的。到2008年10為止,數量約為385 000種。
通過ProQuest獲得的博士論文,在不同時期,國會館選擇收藏的研究領域也略有不同。如表1所示:
此外,論文形態也有變化,在1976年以前多為縮微膠卷,在1977年以后多為縮微膠片。
MIT的論文收藏數量約為17 900種,論文研究領域的收藏情況如表2:
1963年以后,在收藏領域方面,Caltech與北美其他大學的情況大致相同。
3.1.2 歐洲地區
國會館對歐洲地區的科技類博士論文的收集,主要是通過國立圖書館以及大學圖書館的國際交換獲取。
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瑞士以及瑞典等國家的博士論文主要是通過購買、捐贈和國際交換的方式獲得。但不同的國家和學院,在不同時期內,所藏論文的研究領域和數量也有所不同。所藏情況如表3所示:
3.2 人文社科類論文
人文社科類論文主要是通過ProQues獲得,研究主題都與日本相關,收藏于東京本館。
日本被占領時期的博士論文(學位授予年代:1950-1970年間)。該部分論文主要是美國在占領日本時期對日本的研究,共有77種,存放于東京本館的資料室,公開提供閱覽。
此外,1983年后,國會館還從ProQuest選擇了部分研究主題與日本相關的論文進行收藏。每年的收藏量約為200種。收藏形式有紙質和膠片(主要集中在1995-1998年間)兩種。
4 學位論文的目錄組織
國會館采用JPAN/MARK對學位論文進行編目,編目著錄共有24項,包括索書號、論文題目、論文題目片假名標注、著者、出版者、出版年、狀態(冊數)、學位授予院校名稱,學位授予院校名稱的片假名標注、學位授予院校代碼、學位論文編號、學位授予具體日期(日本紀年方式)、學位授予年代(西歷紀年方式)、授予學位類別、作者條目(可通過作者名稱進行鏈接式檢索,并在作者名后注有作者片假名讀音)、NDLC(national diet library catalog的縮寫,即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分類表,其后內容表示該論文的分類號)、語言種類代碼、物理屬性代碼、出版國別、西歷紀年、最終校對日期、最終更新日期、文獻ID等等。和普通圖書相比,學位論文的編目格式較為簡單,不包括分類和主題詞編目。
5 學位論文的檢索與復制
5.1 論文檢索
首先來看國內論文的檢索和館藏位置。國內論文和科技類海外論文主要存放于關西館,人文社科類海外論文主要存放于東京本館。1923-1964年間的國內論文需要通過關西館的綜合閱覽室的檢索目錄檢索,1965年以后的則可通過NDL-OPAC進行檢索。
歐美論文在檢索時,不能直接利用NDL-OPAC進行檢索,要先通過Dissertation Express查找Order No.。可利用題名、作者名等信息進行檢索,檢索到目標論文后,記錄下Order No.,然后再利用Order No.在NDL-OPAC進行檢索,從而確定論文所在位置。
人文社科類博士論文中,日本被占領時期的論文也不能通過NDL-OPAC查找,需要在東京本館的資料閱覽室直接閱覽。1983-1995年間以及1998年以后的論文都可以通過NDL-OPAC查找。而1995-1998年間的論文則需要先查詢Order No.,然后交由相關閱覽室負責查找。
由于博士論文不提供外借服務,所以讀者只可以在關西館和東京本館內閱覽。
5.2 學位論文的復制服務
關于館藏文獻的復制,依據《著作權法》、《國立國會圖書館資料利用規則》以及《東京本館、關西館以及國際兒童圖書館復制服務制度》,在不損害著作權利益的前提下,國會館做了以下規定:
(1)對館藏資料的復制,僅限于以調查研究為目的;
(2)只能復制資料的一部分(按規定復制內容不得超過每種文獻的一半),每人限復制一種文獻。讀者可以復印半冊論文(例如一種論文包括主論文?副論文?參考文獻等多個組成部分的話,可以分別復制各部分內容的一半)。如果想要全文復雜的話,則需要得到論文作者或版權所有者的許可。
復制形式有許多種,包括電子復制、縮微影像電子化、縮微膠片電子化以及電子信息打印復制等等。
6 總 結
國會館作為日本統一負責收藏博士論文的機構,自1923年起至今堅持了88年,收藏范圍不僅包括日本國內的博士論文,還包括大量歐美科技類論文和研究日本學的人文社科類論文,從量和范圍來看,可以說非常豐富,這不僅具有寶貴的收藏意義,也為讀者及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了寶貴的資源。特別是關于研究日本學論文的特殊選藏,這是尤其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之處。關注國外博士論文對本國文化方面的研究,是我們了解國外如何看待本國的一面窗戶,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此外國會館也是日本惟一一家統一收藏論文的機構,從國家層面的統一規劃,不存在多個機構重復建設,節省了資源。此外,無限制的閱讀瀏覽服務與有限制的復制服務,一方面為知識的交流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一方面保護了作者本身的著作權。希望國會館在學位論文的收藏與利用上能夠更大發展,為知識的傳承與發展發揮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瑜,冷熠,羅棟.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繳送管理研究及啟示[J].圖書館雜志,2011,(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