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10:02: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評高級教師職稱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師資合理流動是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然而,農村師資超常量外流嚴重削弱了農村中小學的師資力量,成為制約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瓶頸。理性審視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現象,采取相應對策,扭轉農村中小學教師超常量外流局面,對辦好農村中小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概況
2008年福建省小學在校生2471464人,其中農村小學在校生1311091人,占小學在校生總數的53%。與2007年相比較,農村小學在校生減少了15.7%,農村教師減少了417%。農村小學生師比從2007年的15.1:1下降到2008年的13.6:1。
2008年福建省初中在校生1512936人,其中農村初中在校生629789人,占初中在校生總數的41.63%。與2007年相比較,農村初中在校生減少了3.4%。2008年農村初中教師占初中教師總數的41.58%,其中,調入1568人,調出2732人,凈調出人數是1164人。2008年農村初中生師比是15:1,與2007年生師比17:1比較,生師比相對下降。
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在校生748828人,其中農村普通高中在校生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14.51%。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教師52531人,其中農村普通高中教師占全省普通高中教師總數的14.48%。農村普通高中生師比14:1,與2007年生師比16:1相比,有所下降。從農村高中教師的調入與調出來看,2008年農村高中教師凈調出36人。高中學生增加26.6%,教師反而流失的現象不得不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二、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特點
(一)師資呈單向性流動為主
根據對2009年農村初中校長培訓班141位校長的問卷調查,141所農村初中三年內調出790人,占10%,辭職138人,占1.74%。根據對參加2010年1月第一期農村校長教育教學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的76位校長的問卷調查,有教師調動的學校66所,占87%,近三年內共調出教師637人,占教師總數的11%,辭職33人。從流向上看,教師調動是從農村流向縣城,從靠近城市的農村流向發達城市,從非重點學校流向重點學校,從辦學條件差、待遇差的學校流向辦學條件和福利待遇相對較好的學校。流動情況在農村各地區的分布不均衡,比較偏僻的貧困地區流失的情況反而較少;而距離城鎮較近的地區流失情況反而嚴重。
(二)中青年骨干教師流出居多
根據對2009年農村初中校長培訓班141位校長的問卷調查,141所農村初中有高級教師727人。僅占教師總數的9%;而農村師資外流,主要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學歷以本科為主。根據對參加校長培訓班的76位農村小學校長的問卷調查,農村小學調出教師的職稱絕大多數是小學高級或者一級,年齡絕大部分在35歲以下,學校領導班子和熱門學科教師流失率偏高。三明市清流縣某農村中學,學校教師平均年齡39歲,近十年沒有分配一位新教師來,而兩年內優秀教師調動或者借用達到13人。近兩年三明市中小學教師中高級職稱論文評審遭淘汰論文比例達到10%,其中絕大部分是農村教師。這也從另一側面說明農村教師流失之后,剩余教師素養不高的問題。
(三)優秀教師外流引發生源外流
師資外流的直接后果就是引發優秀生源流失。城市、縣城高(完)中與農村高(完)中形成鮮明的反差。龍巖某縣城一所獨立高中,目前已經擴展到90個教學班,每個年段20~28個班,一個年段有1500名左右的學生。福州某校也有類似情況,為了應對不斷膨脹的學生數,一年新招聘青年教師就達到30多人。城區高中教育的絕對優勢,對農村普通中學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龍海某農村中學2008年高一只招了279人,臨近的某農村中學只招了150人左右。泉州某農村中學,每屆學生都有輟學的,最多的曾出現一屆輟學100多人。
(四)師資外流的負面影響較大
外流中青年骨干教師的主要接收地區的教師工資、福利待遇都大大高過流出地,造成教師隊伍的嚴重振蕩,人心浮動。特別是年輕教師感到十分困惑和茫然,既看不到學校的希望,也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有的教師一邊保留著教師崗位,一邊干起了“副業”;還有一些教師干脆不打招呼就辭職走人,使學校領導措手不及。學科骨干流失,使得留在農村中小學的教師專業化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三、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問題分析
(一)守望崗位與心理落差的交織
農村年輕教師大多是20世紀70~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從本質上說,他們接受過高層次的教育,深受父輩的影響,還是能夠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但他們講究更多的是付出與回報的效率比。影響農村教師穩定的因素主要是農村學校提供給農村教師的生活與生存環境。其實農村教師并不怕苦,他們害怕的是沒有希望,得不到認可。故而要解決農村師資均衡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要解決如何讓教師留得住和好教師愿意來的問題。
(二)鄉土情結與血緣連結的缺失
目前農村教師分為三類:一是通過招考進來的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二是中青年的中師畢業生,后已進修大專或者本科,這部分人很多已在學校中層以上崗位;三是老年教師,從民辦轉正,這部分教師已經不多了。福建省農村普通中學教師占全省中學教師總數的32%,35歲以下的農村中學教師占農村中學教師總數的65%;農村小學教師占全省小學教師總數的60%,35歲以下的農村小學教師占全省農村小學教師的43%。這些35歲以下的教師大部分是招考來的,由于他們是外來人,缺乏鄉土情結與血緣連結,無論是個人價值觀還是個人生活都無法真正融入農村,總是希望早日離開農村,迅速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三)學校管理水平與教師發展的矛盾
福建省中小學校長中,特級教師149人,占校長總數的0.92%。高(完)中校長級教師占全省擔任校長職務的特級教師總數的54%,其中正職校長占了64%,而初中校長中僅有7位是特級教師。小學校長級教師56人,占小學校長總數的0.5%。普通初中校長中具有碩士學位的僅8人。
具有專科學歷的初中校長占總數的26%。調查的76位農村小學校長中,特級教師僅4人。小學校長中,中專(中師)及以下學歷的占小學校長總數的34%。由于學校管理水平問題,部分中老年教師不求進取,一些年輕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甚感擔憂,對學校管理現狀不滿,這也是造成教師流動頻繁的原因之一。
四、解決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的措施及建議
(一)現有的“控流”措施
一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編制標準。2008年底,福建省將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編制標準提高到城市學校水平,城市、縣鎮、農村初中學校統一按員生比1:13:5配備教師;小學在校生200人以上的學校按員生比1:19.5配備教師;在校生31~200人的學校按班師比1:1.7配備教師;在校生10~30人的至少配備2名教師;在校生10人以下的配備1名教師。全省增加6500個編制,優先用于補充農村小學緊缺學科教師,到2011年底前為農村小學足額配備英語、體育、音樂、美術、科學教師,使所有農村小學都能開齊開足國家和省規定課程。
二是實行“縣管校用”的教師管理體制。2009年底,福建省政府頒發《關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實施意見》,福建省逐步實現縣(市、區)域內公辦學校教職工人事關系“收歸縣管”;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師資校際交流制度,促進校長、教師在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合理流動;原則上在同一所學校工作滿一定年限的教師都要進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數要達到應交流人數的10%以上;城鎮中小學教師評聘中、高級教師職務應有在農村學校任(支)教一年或在薄弱學校任教三年以上的經歷,其中城鎮義務教育學校40周歲以下教師評聘高級教師職務應有在農村任(支)教兩年以上的經歷。
三是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學校任教。2008年,福建省財政支出中1/4用于教育,教育財政支出支持農村教育發展:改善農村教師待遇,確保縣C市、區)域內農村教師待遇不低于城鎮教師待遇;設立農村教師獎勵基金,對長期在農村從教、表現優秀的教師予以獎勵;適當提高農村學校(含教學點)中、高級教師崗位的結構比例和農村教師在各級各類評先表彰中的比例;在農村地區學校建設教師周轉房;實施農村緊缺教師代償學費計劃,高校畢業生到鄉鎮及以下中小學任教的,可直接轉正定級,轉正定級時薪級工資高定一級。
四是實施農村教師(校長)培訓工程,不斷加強教師培訓機構建設,強化福建教育學院培訓、教研功能以及在全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啟動農村教師(校長)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程,到2012年底前將全省農村教師(校長)輪訓一遍。2009年福建教育學院中小學教師培訓和校長培訓達10546人次,共舉辦中小學校長培訓班29個,培訓校長3385人次;共舉辦教師培訓班91個,培訓中小學教師7161多人次。其中,舉辦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程省級培訓班55個班次,培訓3760名農村教師;獨立舉辦農村中小學校長能力提升工程3個培訓班,培訓239名農村中小學校長。
(二)進一步“控流”建議
一是建立農村教師服務期制度。在改善農村學校教師待遇、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任教的優惠政策前提下,對新補充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和靠農村優惠政策評上高一級職稱的教師,教育主管部門都需要制定服務期制度,在聘用中給予明確規定。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可以率先在經濟發達地區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試行城鄉教師雙向、定期流動制度,所有教師無條件在城鄉學校之間流動,以便徹底杜絕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教育主管部門和當地鄉鎮領導都要關心農村學校工作,共心農村教師生活,并對他們的工作績效進行年度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