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10:02:5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畢業論文結構,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傳統理論。亞當·斯密以地域分工理論作為其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創立了絕對成本說。認為一國應當進口別國生產成本比本國生產成本絕對低的商品,而出口本國比別國生產成本絕對低的商品,以促進分工,促進交換,獲得更多的利益。而大衛·李嘉圖則在絕對成本說的基礎上,發展了相對成本說。從生產成本的相對差別出發,認為若兩國生產力不同,一國即使生產不出成本絕對低的商品,只要能生產出成本相對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國進行貿易,并且同樣能使貿易雙方獲利。赫克歇爾——俄林模型則凝聚了斯密和李嘉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要素稟賦論。認為不同國家擁有的生產要素不同,各國在生產那些密集使用其較充裕的生產要素的商品時,必然會有比較利益產生。因此,各國應出口利用本國較充裕的生產要素生產的商品,而進口本國相對稀缺的生產要素生產的商品。
長期以來,比較成本說和要素稟賦說在國際貿易領域一直占有統治地位。據此學說,各國應當充分利用其現有資源,以便從國際貿易中獲利。例如,發展中國家勞動力資源豐富,則應生產出口其勞動密集型產品;而發達國家資本、技術資源豐富,故應生產并出口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雙方均能從貿易中獲利。但由此帶來的問題是,若不改變這種進出口狀況,發展中國家將永遠處于一種低位次的狀態。從理論上說,國際分工位次愈低的經濟,愈依賴國際分工位次高的市場。那么,發展中國家高度依存發達國家市場則不可避免,發展中國家優化貿易結構也將無從談起。
(二)技術缺口理論。傳統理論認為,比較成本優勢產生于各國自然資源質上和量上的差異,而經濟學家Posner則認為,國際間技術水平的高低,也是比較成本的優勢產生的重要原因。基于此,Posner發展了技術缺口理論。認為國際間技術的差別導致了國家間貿易流的產生。當一國在技術上領先時,成本對貿易流的走向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有當模仿缺口結束,其他國家同樣掌握了這一技術,而該國喪失了對技術的領先地位時,成本的差別才決定了貿易的走向,技術缺口貿易和低成本貿易似乎是對外貿易的兩個階段。
技術缺口理論將技術引進了貿易領域。一國若想改變其在國際貿易中的落后地位,便應重視技術革新。但是,發展中國家在科技上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而R&D又需耗費大量資金成本,使得資本本已稀缺的發展中國家資金更加緊張。而技術革新所帶來的益處卻又不能在短期內實現,靜態的比較優勢和動態的發展目標之間矛盾重重,如何取舍,這將不僅是單個企業的問題,更是政府部門與國家整體的問題。
(三)新貿易理論政策。新貿易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克魯格曼、迪克西特、赫爾普曼等。“最近的實證研究表明,反映傳統的比較優勢的產業間分工和貿易同時伴隨著產業內貿易分工,這種分工反映了規模經濟以及消費者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克魯格曼語)傳統的貿易理論不能解釋這種產業內貿易,為此克魯格曼指出,產業間貿易最初的產生取決于各國要素稟賦的相似性。并指出,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規模經濟成了產生產業內貿易最基本的原因。克魯格曼論證了產業內貿易指數等于要素比例相似性指數。并通過考察,得出結論:當國家間越來越相似,市場從完全競爭轉變為不完全競爭,且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的時候,規模經濟就取代要素稟賦的差異成為國際貿易的主動力。
該理論成功地解釋了產業內貿易產生的原因,并對產業結構與貿易結構作了一系列分析。但卻認為各國貿易模式的確定,即各國應分別生產何種產品,取決于各種不確定因素。如政府政策和各種歷史的或偶然的因素。例如:一國由于新發明的誕生,專利保護等首先進入了國際市場,并達到了一種規模效益,便使得他國由于成本劣勢而難以進入,所以,“規模行業中不確定事件引起的產業先期建立和市場先期進入,可使廠商贏得比較優勢。”
這種不確定性便為改善貿易結構而實施政府干預提供了理論依據。克魯格曼指出:“政府對貿易的干預在某些條件下可能更符合國家利益。”從而進一步提出了戰略貿易政策。
二、關于優化貿易結構的理論
(一)戰略貿易政策。戰略貿易政策最初是由斯賓塞和布蘭德提出來的。傳統的貿易政策以規模報酬不變與完全競爭為基礎,主張自由貿易。然而,對完全競爭的結構市場的背離往往使市場處于一種“次優”狀態。這種次優狀態使得許多潛在的收益不一定能實現,從而使自由貿易政策失去了其最優地位。加之上述不確定性,更為適度的干預提供了某種理論上的支持。最常用的例子便是國際飛機市場中波音與空中客車的競爭。由于不完全競爭與規模經濟的存在,市場份額對廠商的重要性超出了收入分配的重要性:搶先占領市場,便能獲得超額利潤。
從這一理論出發,一國若想改變其貿易結構,便應選定一些重要的行業與部門,對其實施有效的政府干預,建立大規模的企業集團,充分利用規模經濟的效應,積極參與國際分工。但是,如何選定這些行業與部門?一窩蜂的單純追求如微機等的一系列高科技產業是否有效?就落后國家而言,為趕超發達國家而一味投入大量資源追求發達國家所追求的產業,這種選擇就成本和效益而言,是否明智?因此,在實施戰略貿易政策的時候,應考慮是否應該同時回歸傳統貿易理論,從本國資源出發,選擇有效的“戰略貿易”目標,較早地取得成本優勢與規模效應。
(二)競爭優勢理論。幾乎與克魯格曼提出新貿易理論的同時,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了“競爭優勢論”。從80年代到90年代初,波特先后出版了《競爭戰略》、《競爭優勢》和《國家競爭優勢》三部著作,分別從微觀、中觀、宏觀角度論述了“競爭力”的問題,對傳統理論提出了挑戰。指出:具有比較優勢的國家未必具有競爭優勢。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波特更著眼全球范圍,站在國家的立場上,從長遠角度考慮如何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
波特認為,一國在某一行業取得全球性的成功的關鍵在于四個基本要素,即生產要素;需求情況(一國的國內需求);相關和支撐產業;以及企業的戰略、結構與競爭。這四個基本因素連同兩個輔助因素(機遇與政府作用)共同決定了一國是否能創造一個有利于產生競爭優勢的環境。
1、生產要素:波特將生產要素劃分為基本要素與高級要素。前者包括自然資源、氣候、地理位置、非熟練勞動力等先天擁有的或不需花費太大代價便能得到的要素。后者則指需要通過長期投資或培育才能夠創造出來的,如高科技、熟練勞動力等。波特指出,雖然“要素稟賦決定了比較優勢”,但是對于競爭優勢而言,高級要素卻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他們是取得“高級比較優勢”的關鍵。一國基本要素的不足,可以通過高級要素獲得補償。例如,勞動力不足可以用生產自動化來解決。但是,如果在高級要素上處于劣勢,卻無法用其他方式予以有效的彌補。波特同時指出,一國的高級生產要素是在基本要素的基礎上產生的,而基本要素的劣勢,又有可能對一國形成壓力,刺激創新。
2、需求情況:波特認為一國的國內需求對于競爭優勢的形成具有很大作用。國內需求大,有利于促進競爭,形成規模經濟。而國內需求的“質量”更有利于促進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高品味的、挑剔的消費者有利于向國內生產者提供高檔需求的信息。
3、相關與支撐產業:任何一個產業都不能孤立地發展,發達的、完善的相關與支撐產業,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提品信息,從而建立起競爭優勢。
4、企業的戰略、結構與競爭:各國企業的目標、組織方式千差萬別。各國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與這些目標、方式的有效結合,有利于形成競爭優勢。而一國激烈的國內競爭,有利于促進創新,促使企業走出國門,獲取世界范圍內的成功。
競爭優勢論為貿易結構的優化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思考:改善貿易結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先天因素——資源稟賦,固然重要;后天優勢——高級要素的決定作用卻越來越明顯。如今,出口什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么技術與方法來生產這種產品,貿易結構的優化,也不再是簡單的農輕重的比例問題。這里面不僅存在著一個量上的考慮,更存在著一個質上的要求。然而,如何培育高級要素,如何使消費者變成挑剔的、具有高品位的“信息提供者”,這不僅有歷史的、傳統的因素,更依賴于綜合國力以及國民素質的提高。因此,政府的作用便不可忽略。這不僅表現在實施國民教育方面,同時也表現在對其他三個因素的影響上。波特主張政府應當在經濟發展中起到催化和激發企業創造欲的作用。政府應當加強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快產品、生產要素市場的建立,完善政策法規,為企業競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幼稚工業保護理論。19世紀初,德國的紡織、采礦、冶金、機械制造業等都有所發展。但與當時處于“世界工廠”地位的英國相比還相當落后,受英國廉價工業品的沖擊很大。為此,德國歷史學派經濟學家李斯特于1841年出版了《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提出了幼稚工業保護理論。李斯特認為古典學派的“比較成本說”的觀點存在錯誤。因為按比較成本原理購買國外的廉價產品,表面上看起來雖然有利可圖,但實際上卻影響了本國該產業的發展,從而會長期處于落后和從屬于外國的地步。而如果放棄這種短期利益,對這種幼稚工業實行保護政策,雖然一開始該產品的價格會上升,但經過一段時期,不但本國的產業可以得到充分發展,而且生產力提高后,商品的價格也會下跌,甚至會低于外國的進口價格。李斯特認為,“財富的生產力比財富本身,不曉得要重要多少倍”。在李斯特的影響下,通過保護政策的扶植,德國經濟在短期內有了迅速的發展,終于趕上了英國。
開題報告是教育科研管理部門掌握課題研究進度、對課題進行有效管理的依據,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研究者合理安排研究時間和進度、對如期完成科研任務,具有促進作用。同時,寫開題報告的過程也是學習科研理論,全面把握課題研究領域理論的過程。
二、開題報告的基本結構:
1、開題報告課題名稱。
2、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國內外研究現狀。
3、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
4、課題研究工作的時間安排、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共四個部分組成:
1、課題名稱即課題的選題、申報和批準情況。包括課題名稱、課題類別批準文號、課題負責人及所在單位。課題開題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及開題的形式等。
2、課題研究的意義和課題國內外研究的現狀。這部分主要闡述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和社會價值,以及本課題在國內外研究現狀。
課題研究的意義,就是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你研究的課題有什么實際價值?這個課題研究有什么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通過研究要解決什么問題。
3、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要點和目標。這一部分主要闡述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確定研究的視角,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要點和目標。指出研究的出發點和已經過的途徑。
畢業設計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學科內某一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綜合性訓練。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培養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是完成專
業培養目標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但當前不少高等院校在畢業設計(論文)這一環節的管理主要還是采取傳統人工管理模式,在資料整理、資源共享、選題、論文撰寫及指導、格式檢查等諸多方面存在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等系列問題。而且傳統畢業設計中的畢業論文管理沒有合適的交流平臺,都是教師和學生單向溝通。
1 系統的體系結構及開發環境
當前高校畢業生畢業設計環節與畢業生實習、找工作等環節相互交織,導致他們與指導教師之間經常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沖突。根據上述情況,本文將設計基于B/S結構的畢業論文信息管理系統,其優勢在于基于B/S結構的系統能夠通過Internet實現網上操作,打破時間和地域空間的限制,克服傳統管理方式下指導教師與學生必須見面交流或打電話交流等存在的不足。該信息化系統主要完成對畢業生選題的管理、教師指導課題至最終給出論文成績過程的管理以及管理員對學生和教師信息的管理等。
該信息化系統采用B/S三層體系結構:表示層、應用層和數據層,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三層體系結構圖
其中表示層提供應用程序的用戶界面,即客戶端瀏覽器,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本系統;應用層實現業務功能,是系統的核心部分,這一層為表示層提供功能調用,同時它又通過調用數據層所提供的功能來訪問數據庫;數據層位于底層,以為接口,主要處理應用層對數據的請求。數據層可以對數據庫中存放的數據進行插入、修改和刪除等操作。
該信息化系統運用 3.5+CSS+C#技術,以Visual Web Developer 2008為開發平臺,基于B/S結構,使用IIS構架Web站點,以Access為后臺數據庫,通過訪問數據庫。
2 系統需求分析
根據畢業設計進行的過程,畢業論文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分為三個模塊:管理員,教師和學生。該信息化系統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工作流程圖
管理員首先在登錄界面登錄系統,通過系統的身份驗證后,進入管理員界面進行操作。管理員主要進行公告公布,對用戶進行添加、刪除、密碼修改等操作。同時可以查看系統各類數據,提取及整理數據,將結果向上級報告。
學生用戶與教師用戶的功能相對應,先選報指導教師和相應課題。如果該學生未被所選報的指導教師選擇,可改選其他指導教師。若被指導教師選擇為所指導的學生,將不能再改報其他指導教師。選報指導教師成功的學生可以在該指導教師的課題方向中做出選擇,指導教師可以根據選報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該學生的選題,或指定該學生做某方向的課題。課題選定后學生方可進行畢業論文的相關工作,撰寫論文后上傳論文,并查看指導教師的點評,重新修改論文以及重新上傳論文。論文通過后,學生可以通過畢業論文信息管理系統查看自己的論文成績。
該信息化系統實現了畢業論文選題過程中的雙向選擇。學生可以選擇指導教師并選擇其提供的課題,同時指導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及課題的被選擇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生及其課題。使學生的論文選報工作靈活、高效。同時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教學及論文指導水平,否則可能面臨沒有學生選報的尷尬處境。這也是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大進步。
3 系統的實現
3.1 系統功能設計
根據系統需求分析,在整個系統中用戶登錄模塊首先進行身份(管理員、教師和學生)驗證。當身份驗證成功后,分別進入不同的模塊進行相應操作,具體的功能模塊圖如圖3所示。
圖3 功能模塊圖
3.2 數據庫設計
該信息化系統的功能就是在進入畢業論文信息管理系統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系統數據庫主要包含學生表、教師表、管理員表、系統公告表和系統狀態表等。數據庫主要約束關系如圖4所示。
圖4 數據庫約束關系圖
3.3 功能實現
3.3.1 登錄功能
首先用戶通過登錄界面選擇相應的身份進行登錄,把用戶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與數據庫中存儲的用戶名和密碼相比較,如果正確無誤則進入相應身份的操作頁面,如果錯誤,將進行提示。
本系統主要分三類用戶類型,將三類用戶登錄界面合而為一實現,只需選擇不同的用戶類型即可。實現代碼如下:
if
(Roles.FindUsersInRole(DropDownList1.SelectedValue.ToString().Trim(),user_no.Text.Trim()).Length>0)
{ RegisterStartupScript("","alert('登錄成功!')");//清空文本框
Session["logid"] = user_no.Text.Trim();
Session["Roler"] =DropDownList1.SelectedValue;
if (Session["Roler"] =="管理員")
Response.Redirect("ManagerMain.aspx",false);
if (Session["Roler"] == "指導老師")
Response.Redirect("TMain.aspx", false);
if (Session["Roler"] == "畢業生")
Response.Redirect("SMain.aspx", false);
user_pass.Text = user_no.Text = "";
}
3.3.2 管理員功能的實現
管理員界面的功能包括公告、學生用戶管理、教師用戶管理、分組管理等。
導航菜單是一個系統的導航圖,用戶能快速、熟練地使用系統中的各個功能就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導航菜單。導航菜單使用C#、CSS、圖片等技術實現,能夠點擊展開或收縮。并在右側顯示相應內容,便于操作。
3.3.3 教師功能實現
教師界面包括查看系統公告、學生信息、學生選報情況等,教師在此界面下可以對學生進行選擇等操作,修改密碼、課題方向和添加個人信息等。
3.3.4 學生功能實現
學生主界面包括查看教師信息,課題選擇、論文提交、查看點評、成績查詢、修改密碼等功能。
4 總結
基于B/S結構的畢業論文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網上選題、網上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等工作,使得學生可以在任意地點、任意時間進行選題。同時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雙向選擇,既提高選題質量和效率,確保選題的公平、公正、合理,也為指導教師和學生順利高效地完成畢業論文整個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平臺。■
參考文獻
[1]聶強,鄒賽,劉忠利.基于信息平臺整合對高職院校畢業設計過程監控信息化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6(4):142-146.
[2]洪建峰.基于Web的畢業論文指導交流系統設計與應用――以上海電視大學畢業論文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3):49-51.
鑒于這一會議的論壇性質,以下僅就會上提出的一些問題及建議作一歸納,提交與會專家考慮并審議。
結構安全性是結構防止破壞倒塌的能力,是結構工程最重要的質量指標。結構工程的安全性主要決定于結構的設計與施工水準,也與結構的正確使用(維護、檢測)有關,而這些又與土建工程法規和技術標準(規范、規程、條例等)的合理設置及運用相關聯。
1.我國結構設計規范的安全設置水準
對結構工程的設計來說,結構的安全性主要體現在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性、結構的整體牢固性與結構的耐久性等幾個方面。我國建筑物和橋梁等土建結構的設計規范在這些方面的安全設置水準,總體上要比國外同類規范低得多。
1.1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設置水準
與結構構件安全水準關系最大的二個因素是:1)規范規定結構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載(荷載標準值),比如同樣是辦公樓,我國規范自1959年以來均規定樓板承受的活荷載是每平方米150公斤(現已確定在新的規范里將改回到200公斤),而美、英則為240和250公斤;2)規范規定的荷載分項系數與材料強度分項系數的大小,前者是計算確定荷載對結構構件的作用時,將荷載標準值加以放大的一個系數,后者是計算確定結構構件固有的承載能力時,將構件材料的強度標準值加以縮小的一個系數。這些用量值表示的系數體現了結構構件在給定標準荷載作用下的安全度,在安全系數設計方法(如我國的公路橋涵結構設計規范)中稱為安全系數,體現了安全儲備的需要;而在可靠度設計方法(如我國的建筑結構設計規范)中稱為分項系數,體現了一定的名義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標。安全系數或分項系數越大,表明安全度越高。我國建筑結構設計規范規定活荷載與恒載(如結構自重)的分項系數分別為1.4和1.2,而美國則分別為1.7和1.4,英國1.6和1.4;這樣根據我國規范設計辦公樓時,所依據的樓層設計荷載(荷載標準值與荷載分項系數的乘積)值大約只有英美的52%(考慮人員和設施等活載)和85%(對結構自重等恒載),而設計時?菀勻范ü辜芄懷惺芎稍氐哪芰Γㄓ氬牧锨慷確窒釹凳泄兀┤匆扔⒚攔娣陡叱齙?0~15%,二者都使構件承載力的安全水準下降。日本與德國的設計規范在某些方面比英美還要保守些。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結構設計多根據發達國家的規范,就如我國解放前和建國初期的結構設計方法參照美國規范一樣。至于中國的香港和臺灣,至今仍分別以英國和參考美國規范為依據。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建筑物的活荷載標準值上,與國外的差別并沒有象辦公樓、公寓、宿舍中這樣大。不同材料、不同類型的結構在安全設置水準上與國際間的差距并不相同,比如鋼結構的差距可能相對小些。
公路橋梁結構的情況也與房屋建筑結構類似,除車載標準外,荷載分項安全系數(我國規范對車載取1.4,比國際著名的美國AASHTO規范的1.75約低25%)與材料強度分項安全系數均規定較低。
盡管我國設計規范所設定的安全貯備較低,但是某些工程的材料用量反而有高于國外同類工程的,這里的問題主要在于設計墨守陳規,在結構方案、材料選用、分析計算、結構構造上缺乏創新。
1.2結構的整體牢固性
除了結構構件要有足夠承載能力外,結構物還要有整體牢固性。結構的整體牢固性是結構出現某處的局部破壞不至于導致大范圍連續破壞倒塌的能力,或者說是結構不應出現與其原因不相稱的破壞后果。結構的整體牢固性主要依靠結構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用來對付地震、爆炸等災害荷載或因人為差錯導致的災難后果,可以減輕災害損失。唐山地震造成的巨大傷亡與當地房屋結構缺乏整體牢固性有很大關系。2001年石家莊發生故意破壞的惡性爆炸事件,一棟住宅樓因土炸藥爆炸造成的墻體局部破壞,竟導致整棟樓的連續倒塌,也是房屋設計牢固性不足的表現。
1.3結構的耐久安全性
我國土建結構的設計與施工規范,重點放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強度要求,而對環境因素作用(如干濕、凍融等大氣侵蝕以及工程周圍水、土中有害化學介質侵蝕)下的耐久性要求則相對考慮較少。
混凝土結構因鋼筋銹蝕或混凝土腐蝕導致的結構安全事故,其嚴重程度已遠過于因結構構件承載力安全水準設置偏低所帶來的危害,所以這個問題必須引起格外重視。我國規范規定的與耐久性有關的一些要求,如保護鋼筋免遭銹蝕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強度等級,都顯著低于國外規范。損害結構承載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之一;提高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設置水準,在一些情況下也有利于結構的耐久性與結構使用壽命。
2.調整結構安全設置水準的不同見解
我國結構設計規范的安全設置水準較低,與我國建國后長期處于短缺經濟和計劃體制的歷史條件有關。但是,能夠對土建結構取用較低的安全水準并基本滿足了當時的生產與生活需求,而且業已歷經了較長時間的考驗,這是國內土建科技人員經過巨大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安全儲備較低,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相對不足。如果適當提高安全設置水準將有利于減少事故的發生頻率和提高工程抗御災害的能力。國內發生的大量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腐敗和不善以及嚴重的人為錯誤所致。現在提出要重新審視結構的安全設置水準,主要是基于客觀形勢的變化,是由于我們現在從事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為今后的現代化奠定基礎,要滿足今后幾十年、上百年內人們生產生活水平發展的需要,有些土建結構如商品房屋則更要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具備商品屬性的需要。國內近幾年來已對建筑結構安全度的設置水準組織過幾次討論,在如何調整的問題上存在較大的意見分歧,這次科技論壇上同樣反映了這些不同的見解:
1)認為我國現行規范的安全設置水準是足夠的,并已為長期實踐所證明,而國外就沒有這種經驗。我國取得的這一成功經驗決不能輕易丟掉,在安全度上不能跟著英美的高標準走;安全度高了是浪費,除個別需調整外,總體上不必變動。
2)認為我國規范的安全度設置水準盡管不高,但在全面遵守標準規范有關規定,即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三正常”條件下,據此建成的上百億平米的建筑物絕大多數至今仍在安全使用,表明這些規范規定的水準仍然適用;但是理想的“三正常”很難做到,同時為了縮小與先進國際標準的差距以及鑒于可持續發展和提高耐久性的需要,在物質供應條件業已改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結構的安全設置水準應適當提高。這種提高只能適度,因為我國目前尚屬發展中國家。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061,China)
摘要: 本文從畢業設計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基于B/S結構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該系統主要實現教師出題,學生選題,以及教研室對題目篩選等功能,可以通過Internet進行操作,具有及時、準確等優點。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raduation project, we design and realize the MIS for gradua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B/S structure. The system can help the teacher to set the topic, the student to select a topic, as well as the staff room to filter the topic. The system can be operated through Internet accurately and promptly.
關鍵詞: B/S 管理信息系統 畢業設計(論文)
Key words: B/S;MIS;Graduation Project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4-0188-02
0引言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培養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但其包含的數據量大、涉及的人員面廣,情況較為復雜,難以單純地依靠人工管理,而且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既不易于規范,管理效率也較低。同時,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畢業設計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將設計并實現了一個畢業設計(論文)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主要完成對畢業生選題的管理、教師出題的管理、以及管理員對學生和教師信息的管理、對題目的篩選管理,其優勢在于該系統基于B/S結構,能夠通過Internet實現網上操作,打破了地域和空間的限制。
1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該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主要是來源于實際工作需要。在畢業設計相關工作中,常接觸到的信息包括:學生基本資料、教師基本資料、畢業論文信息等。要將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規則建立數據庫,通過程序可以隨時調出來查看,及時掌握畢業設計的進度及相關信息,便于提高畢業設計工作的效率。
1.1 系統構架本系統采用B/S三層體系結構,即表示層、功能層和數據庫服務層,使用IIS構架Web站點;通過訪問數據庫。
1.2 系統總體流程我們將使用計算機結合網絡構造一個基于B/S結構的畢業設計(論文)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從報題到選題全程的電子化實時監控管理和結果公布,為教學管理人員、指導教師和學生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和幫助。本系統是針對現代高校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了應對以往畢業設計中遇到的工作效率低,交互性差等問題而采用軟件工程的設計思想設計的。基于Web的計算機校園實踐系統,描述了畢業生畢業設計管理系統的用戶登陸管理、報題管理、選題管理、中期管理、論文管理等各功能模塊的聯系。經分析系統服務的對象主要有畢業生、指導教師和管理員。系統總體流程如圖1所示。
1.3 數據庫設計數據庫設計是整個程序設計的最關鍵部分,數據庫的設計是否合理,將對數據庫的大小、代碼的優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設計程序前必需對數據庫進行設計,而在設計數據庫前必需對所要完成的功能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下面介紹我們的數據庫設計:
學生、教師、論文題目模塊間的E-R關系如圖2所示:
整個軟件主要功能設計分為學生、教師、管理員模塊。
2系統的集成
本程序數據服務器安裝在Windows XP操作系統上,采用SQL2000服務數據庫,Web服務器采用Windows平臺上的IIS服務器套件。整個程序的開發是在Microsoft Visual 2005環境下使用C#及HTML語言開發的。
首先用戶通過登錄界面,選擇相應的身份進行登錄,把用戶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與數據庫中存儲的用戶名和密碼相比較,如果正確無誤,進入相應身份的操作頁面,如果錯誤,將進行提示。
2.1 學生模塊如果以學生的身份登錄正確,可以看到相關的信息提示,如日期,以及登錄者的相應的個人信息,在頁面上有4個可操作鏈接,點擊可以進行相應的操作。
當點擊“畢業設計選題”連接時,如果學生沒有選過畢業設計題目,便在右下的欄中刷新為學生選題頁面,學生可以進行操作選題;如果該學生已經選過題目,系統給將予提示,使得學生無法多次選題,避免了一名學生選多題的問題。
當學生選好題目后,可以通過點擊查看選題結果來了解選題的相關信息,有選題人的姓名,所選的題目名稱,所選的題目的描述,所選的題目的負責導師,負責導師所屬的教研室。
學生可以通過點擊修改密碼來進行自己的密碼的修改。
2.2 教師操作頁面如果以教師的身份登錄正確,進入教師操作頁面,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相關的信息提示,如日期,以及登錄者的相應的個人信息,在中上方有4個可操作鏈接,點擊可以進行相應的操作。在教師操作頁面中,教師可以進行畢業設計題目的提交,在題目的提交頁面中,我們通過教師的職稱不同,對教師的可出題數量進行了約束,一旦出題數目等于該職稱允許出題目數時,該頁面將不可操作。
教師也可以查看自己所出的題目的相關信息在這個頁面中,教師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出的題目哪些未通過審核,哪些題目通過審核并且被學生選中,哪些題目通過審核但還未被選。教師可以通過點擊修改密碼來對自己的密碼進行修改。
2.3 管理員操作頁面如果以管理員的身份登錄正確,進入管理員操作頁面,可以對學生、教師的信息進行創建、修改和刪除,還可以對職稱信息進行修改。
無論任何身份的用戶點擊“退出系統”或者關閉IE瀏覽器之后,系統將清空上次的信息。
3總結
通過畢業設計管理系統的開發實現了對畢業生的畢業設計電子化管理,投入使用后不僅可以在時間、空間上節約,方便檢查,更可以對現有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充分利用現有數據和條件,完善本系統的功能。由于該系統采用B/S三層結構設計,可以在內部網和互聯網上運行,方便用戶分散辦公,提高工作效率,學生、教師、管理員都可以遠程操作,快速高質量的完成以前混亂的工作。
該系統己測試并成功運行。結果表明,該系統運行可靠、性能穩定、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提高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的效率及信息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2]李勁東等.管理信息系統原理.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2).
[3]張曉輝等.SQL Server 2000管理及應用系統開發.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12).
2.模型設定
錢納里、賽爾昆(1975)認為發展過程受到經濟結構、政策等多種因素的非線性影響,通過將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獨立出來,提出了經典的半對數模型:其中X代表以比重形式表示的經濟結構;y代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N是以百萬為單位的人口數;F作為國內生產總值一部分的凈資源流入,用進口減去商品和非要素勞務的出口來表示;T是時間虛擬變量。錢納里同時指出,完整模型適用于跨國橫截面型的平均時間序列分析,但任何一國的有限差異范圍則要求簡化公式。此時,為區分不同規模經濟體而加入的人口(N)變量會導致序列相關,因此略去N。由上文的理論分析可知,匯率通過價格穿越路徑、對外貿易路徑、國際投資路徑三種方式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對產業結構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根據錢納里—賽爾昆模型的構建思路,本文加入對產業結構有重要影響的匯率因素。又由于匯率對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有重要影響,即對決定F的進口、出口、儲蓄、投資均有直接的決定性作用,匯率對產業結構影響的三條路徑中包含了F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研究更為全面,所以去掉F。相較于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對經濟結構的描述更為精確,同時在去掉人口(N)之后仍考慮經濟規模的影響。從我國實際考慮,采用2005年7月匯率改革作為虛擬變量比單純的時間段虛擬變量更為合適,而交互項更能突出該政策的效果。其中,X表示各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Y表示國內生產總值,E表示匯率,DUME為2005年匯率改革的虛擬變量和匯率的乘積交互項。
3.實證分析
1985年后我國三次產業的產出比重呈現“二三一”的格局。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90年起基本上呈不斷下降趨勢,2013年下降到10.01%。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45%上下波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趨勢,2013年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2個百分點,達到了46.09%。產業結構呈現“三二一”格局,如圖1所示。從三次產業內部結構來看,產業結構也得到了一定的優化。第一產業中,農業所占比重下降、林業比重相對維持穩定、牧業和漁業比重有所上升。第二產業中,工業所占比重仍處于較高水平,工業結構正在逐步向以加工組裝工業為核心的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工業發展。第三產業中,金融保險業、信息服務業等生產業發展迅速,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有了長足進步。從總體上看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漸增加。但是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我國三次產業的產值比重失衡,尤其是服務業發展不足。農業、工業、服務業在技術水平、產業附加值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發展“短板”,產業競爭力不強。由圖1可看出,產業結構在2005年左右發生變化,這可能與匯率政策的調整有關,下面將進行實證研究。
3.1數據說明
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故選用1994年后的數據。由于數據可得性,采用季度數據,樣本區間從1994年第一季度到2014年第二季度。匯率采用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來源于國際清算銀行,為名義標價法下月度平均匯率,處理為基期2010=1。對于產業結構的衡量,分別選用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國內生產總值和第一、二、三產業的增加值(分別記為FI、SI、TI)均源于中經網統計數據庫。對源數據進行如下初步處理:將名義有效匯率用Hodrick-Prescott濾波處理后轉換頻率為季度數據,記為NEER;對國內生產總值Y取對數,記為LY,相應平方值記為LY^2;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由FI/Y、SI/Y、TI/Y得到,分別記為FIY、SIY、TIY。各變量均經過X12季節調整。DUME為DUM和NEER的乘積,記為DUMNEER。其中DUMt=0(t≤2005Q2),DUMt=1(t≥2005Q3)。本文計量處理采用Eviews6.0完成。
3.2模型檢驗
3.2.1平穩性檢驗對FIY、SIY、TIY、LY、LY^2、NEER、DUMNEER進行ADF平穩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表1結果表明,在10%的置信水平下,各變量都是非平穩的,經過一階差分后均轉化為平穩序列,即均為一階單整序列。
3.2.2協整檢驗本部分檢驗的三個模型如下:F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ut(3)S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ut(4)T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ut(5)采用Johansen(1988)、Juselius(1990)提出的JJ檢驗對變量進行多重協整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模型(3)、模型(4)、模型(5)均存在不止兩個協整關系。由于下文將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計模型,所以不具體列出以上各模型的正規化協整關系。
3.2.3最小二乘回歸由于四個模型均協整,故可根據模型建立方程檢驗匯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采用最小二乘法回歸得到:FIY=0.221071-0.0843360LY+0.0157776LY2-0.006917NEER-0.004880DUMNEER(13.07512)(-11.65283)(7.551553)(-0.302943)(-0.807726)R2=0.932351AdjustedR2=0.928837Durbin-Watsonstat=0.529718(6)SIY=0.580208+0.022826LY-0.007004LY2-0.143944NEER+0.013745DUMNEER(49.35980)(4.536475)(-4.821617)(-9.067418)(3.272139)R2=0.753342AdjustedR2=0.740528Durbin-Watsonstat=0.977726(7)TIY=0.190379+0.062486LY-0.009492LY2+0.159894NEER-0.007932DUMNEER(8.920731)(6.840224)(-3.599335)(5.547696)(-1.040001)R2=0.923054AdjustedR2=0.919057Durbin-Watsonstat=0.240892(8)三個方程的D.W.值均表示模型殘差存在嚴重的自相關性,下面通過廣義差分法解決這一問題。
3.2.4廣義差分法估計分別將方程(6)、(7)、(8)的殘差序列分別命名為res01、res02、res03,判斷其滯后期。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中結果可以看出,三個模型殘差項自回歸的滯后階數均為1。對各殘差序列分別自回歸,得到res01=0.677438res01(-1),res02=0.510785res02(-1),res03=0.824656res03(-1)。模型中存在LY^2的平方項,一般的差分方法不適用。方程(6)、(7)、(8)的估計結果為無偏估計,且關注點在各解釋變量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程度即斜率上,所以本文借鑒肖芳芳(2011)的方法,引入殘差滯后項,建立新的差分模型如下:F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0.677438ut-1+vt(9)S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0.510785ut-1+vt(10)T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0.824656ut-1+vt(11)進行最小二乘估計的結果如表4所示。估計結果中D.W.值顯示三個模型的自相關性基本消除,而且各模型的擬合優度明顯提高,與樣本觀測值擬合的程度較好。對于LY和其平方項LY^2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線性問題。首先,對數的二次項可以很好擬合發展過程的漸進水平,且保留平方項可以檢驗總量構成的變化中存在非線性。其次,放棄平方項會導致對方程的錯誤解釋,這是多重共線性的最大危險。同時,從上述估計結果可以看出,LY和LY^2都是顯著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兩者的綜合結果,可以預計這種共線性未來還將存在,對預測不構成嚴重問題。由表4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匯率NEER及其與匯率改革的交互項DUMNEER對第一產業所占比重的影響均不明顯。2005年匯率改革前,匯率每升值1%,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減少0.15127%,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增加0.191706%。匯率改革后匯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程度可根據NEER和DUMNEER的系數之和反映出來,表4結果表明,匯率改革后匯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均略有降低,匯率每升值1%,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減少0.138714%(-0.138714=-0.151270+0.012556),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增加0.185604%(0.185604=0.191706-0.006102)。匯率對第三產業的影響程度大于第二產業,匯率改革對第二產業影響更明顯。LY及其平方項對第一產業影響明顯,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增加1%,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減少0.000378個百分點①(-0.08828+2×0.017492×1.443856),這符合我國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隨經濟發展逐漸降低的現實。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增加1%,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增加0.0000395個百分點小于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的增加(0.0003192個百分點)。
4.結論及相關政策建議
4.1結論
本文通過構建非線性模型對人民幣匯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對我國1994—2014年的相關季度數據依次進行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最小二乘估計、廣義差分法估計,得出如下結論:
4.1.1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對第一產業影響不明顯同時,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第二產業的發展,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我國第一產業相較于第二、三產業的經濟外向性較弱,對匯率變化的敏感度低,且我國第一產業尤其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在資源配置中的影響較小。人民幣升值一方面會增加我國出口商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相對價格,從而減少出口;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我國出口企業國際競爭力普遍較弱,定價能力低,出口企業自身會通過降低商品價格來維持市場占有率,從而導致在平均利潤較低的情況下進一步降低利潤,這不利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人民幣購買力的上升也會通過影響國內市場對國內外商品的相對需求,進而削弱出口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所以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的上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第二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中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崛起,并且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逐漸增大,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的升高有利于這些企業利潤的增加,從而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4.1.2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變動對第三產業的影響程度大于對第二產業的影響這是本文與之前的相關研究結論不同的地方。在之前的大多數研究中,由于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相對落后、對第三產業出于各種考慮存在多種管制,對外貿易中第二產業占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的上升對第二產業的影響要大于第三產業。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近年來在我國逐步放松對第三產業相關管制等情況下,第三產業得到較好發展,在對外貿易中所占的份額增大,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明顯提升。人民幣升值會吸引國際投資的流入,增加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比重,淘汰一部分生產率低下的產業部門,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及服務業的發展,從而使得第三產業相對于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在這一前提下,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在一定范圍內的上升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4.1.32005年匯率制度的改革降低了匯率變動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程度匯率改革促進了我國外匯市場的成熟,有利于交易主體的自主定價和匯率風險管理,減小了匯率變動的沖擊,有利于經濟的長遠發展。隨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有小幅降低,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增長快于第二產業。這符合一般的經濟發展趨勢,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產業結構逐漸優化。基于我國目前第二產業內部發展并不均衡,國際競爭力較低,同時第二產業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依然極為重要,而且出于經濟安全穩定的考慮,人民幣的升值應該在一定范圍內,才能保證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2當前工業建筑鋼結構改造的客觀局限性
鋼結構建筑屬于較為綠色環保的一類建筑,其迎合了可持續的建筑發展需要,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廠房改造建設中。同時,在應力幅度內的鋼結構具有良好彈性、韌性,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綜合而言,其發展前景樂觀,但由于材料、結構以及施工、設備特性,其長足發展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1)工業建筑改造成本高。由于工業建筑改造帶來建筑使用功能的變異,設計建造時的設計理論方法與改造后的功能有所不符,結構要求、空間使用要求、規范強制性條文要求也存在較大差異。所以,相對于新建建筑,工業建筑改造在設計初期必須對建造時的設計方案以及工業建筑現狀進行全面了解,延續地域文脈,如圖1所示。同時所需鋼材量大價高,導致整個改造工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成本相對較高。2)施工精確度要求高。工業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要求,空間較為開敞,結構跨度相對較大,但外表皮圍護結構不太受重視且較為脆弱。因此,在進行鋼結構改造過程中普遍要對原有工業建筑外表皮進行處理,必需對保留的工業遺產進行創新性的改造設計,賦予其全新的功能,使其融入現代城市生活,實現復興與再生[4]。施工精確度必須較高才能達到預期改造效果,稍有不慎就會破壞原本希望保持的工業建筑風貌。3)鋼結構設計難度較大。結構造型設計相較于傳統梁板柱建筑較為復雜且成本較高。設計者必須對各種鋼結構構架形式,材料受力性能,以及結構荷載進行合理分析計算以獲取最優方案,其設計、施工以及維護難度相對較大。
3應用計算機模擬“BIM”技術進行工業建筑鋼結構改造項目優勢
通過“甩圖板”,我國建筑設計行業進行了第一次技術革命,計算機技術開始全面應用于原本依靠手繪的建筑設計領域,然而傳統設計軟件是針對于傳統設計的計算機信息平臺,其功能也大多只是為了支撐傳統設計流程,如圖2所示,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和斷層。而應用計算機模擬“BIM”技術的第二次技術革命將二維平臺轉化為三維、四維、乃至五維應用,在工業建筑鋼結構改造項目中具有傳統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
3.1高效性——協調最優改造方案,顯著提升工程改造效率在工業建筑改造的鋼結構設計前期方案和初步設計階段,運用BIM技術可以協調建筑師、結構以及設備等各專業工程師,并在BIM模型中進行各專業沖突以及碰撞檢驗,靈活提供可實現的備選方案[5]。同時向工程甲方以及施工方提供3D模型,以便直觀對比得出最優化方案,進而可大幅度加快改造進度。
3.2經濟性——控制工程造價,擴展鋼結構工業建筑改造工程應用前景“BIM”平臺建立了與成本相關數據的時間、空間、工序的5D維度關系,優化人力資源配比,可將工作分解后利用項目調度系統優化鋼結構安裝方案,統籌完善工業建筑改造的成本控制,如圖3所示進行協作。在清晰表達造價關系的同時提供精確的成本信息,使實際成本數據得到高效處理分析,從而有效地控制鋼結構工業建筑改造成本較高這一實踐短板,擴展應用前景。
3.3便捷性——同步更改二維圖紙,降低結構二次設計難度利用BIM模型,三維建筑構件及方案的更改都可以在二維設計圖紙中進行同步更新。模型可自動生成同步的各層平面結構圖與剖面圖,快速完善導出2D結構條件圖,制作鋼結構的裝配節點詳圖[6]。各視圖下的修改內容(構件大小、位置)在關聯的配筋、大樣圖中自動更新,大大降低了設計變更以及細節更改帶來的結構二次設計難度。
3.4直觀性——參數化搭建裝配,可視化模擬四維模型BIM依托三維參數化軟件CATIA及相關二次開發技術,可以模擬建立與工程相應的節點系統,自動批量地進行鋼結構節點模型的創建,進而將鋼結構構件與節點模型結合,搭建完整鋼結構BIM模型,實現四維立體可視化,如圖4所示。
3.5安全性——全生命周期監控,增加工業廠房改造工程安全性能基于“BIM”平臺的建筑工程模擬,可以借助計算機整合各項工程數據,預測監控整個工業建筑鋼結構改造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具體情況[7],并在早期設計階段發現后期真正施工階段以及實際使用時所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前整合并處理后期隱患,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損失和資源耗費,提高施工、實際使用以及后期維護的工程安全。
自從20世紀50年代MM定理誕生以來,資本結構問題便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資本結構決策是上市公司投融資決策的核心問題,企業資本結構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市場價值。只有深入了解全部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狀況及其歷史演變過程,才能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有全局性的認識,才有可能找出其存在問題的真正癥結所在。至今為止對于資本結構的解釋有多種理論,譬如平衡理論和優序理論。然而,無論是哪一種都不能單獨地作出解釋。資本結構是指企業為其生產經營融資而發行的各種證券的組合。一般地人們將其特指為企業資產中股權與債務之間的相對比例。它是現代財務管理理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最佳資本結構指在一定條件下使公司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它是一種能使財務杠桿利益、財務風險、資本成本、公司價值等之間實現最優均衡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公司償債和再籌資能力,決定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成為影響公司財務形象的重要指標。在此基礎之上得出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特點如下:
通過比較我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發現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上市公司的權益類科目差異相當大。我國上市公司的流動負債總額與西方國家差不多,大都在35%~43%之間,但我國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權益比重高,超過50%,而西方發達國家都在40%以下,相應地,我國公司的長期負債水平相當低。資本結構的順序偏好理論認為,企業偏好將內部資金作為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其次是債務資金,最后才是新的股權融資。然而,在籌集資金時,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視權益融資為首要途徑,對于負債則過于謹慎,表現為上市后極力擴大股票發行額度,而且分配方案也多以配股為主,很少支付現金股利。
中外眾多學者先后進行過大量有關企業資本結構和融資方式的研究。由于處在復雜多變的資本市場環境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和融資方式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財務問題,對此進行研究將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通過對1991年至2002年期間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和融資方式的總體分析,發現中國上市公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普遍較高的資產負債率、流動負債水平相對偏高、存在明顯的股權融資偏好。這些特點與西方國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不同,尤其股權融資偏好更是有悖于“優序融資理論”。但是,2002年滬、深兩市100家樣本公司數據的實證研究,從融資行為動機角度證實了在目前中國尚不完善的資本市場架構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是具有相對合理性的;同時也證實了這種融資方式普遍低效的事實。在實證研究結果的基礎上不難看出,目前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中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現狀及其成因
(一)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現狀
1.融資順序逆轉,嚴重依賴外源融資。根據融資順序偏好理論和西方有
效資本市場的融資順序,先內部融資、其次無風險或低風險的舉債融資、最后是新的股權融資,而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則與之幾乎相反。從下表中可以看出,內源融資在上市公司融資中所占比重非常低,不達20%,遠遠低于外源融資。這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并非主要依靠其自身的內部積累,我國上市公司創造盈利和自我擴張的能力還有待大幅度提高。
2.外源籌資比例不平衡,股權融資優先于債務融資,具有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從上表中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的總體融資行為,不難發現我國上市公司明顯對股權融資比重更加偏好。據上表可知,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占外源融資約70%,股權融資的比重遠高于債權融資,存在嚴重的重股輕債現象,這有悖于優序融資結構原理。目前,我國的非上市公司偏好于爭取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則偏好于配股和增發新股,如果不能如愿,則會改為具有延遲股權融資特征的可轉換債券,設置寬松的轉換條款,從而獲得股權資本,不得已才通過債權融資。
(二)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現狀的成因
1.對負債經營缺乏正確認識。長期以來,我國企業自有資本不足,資金短缺,主要依賴大量舉債來維持生產經營,導致企業負債經營比例極高,以至企業大都“談債色變”。因為過去的高負債率所造成的壓力而影響到現在的經營決策,使經營者認為債務利息侵占公司利潤,或害怕經營不善而導致財務危機,一旦被改組上市,成為股份制企業,首選的籌集資金方式就是大量發行股票,增加所有者權益資本,而不愿或很少通過舉債方式籌集資金。
2.股票市場投資者的過度投機行為也加劇了股票市場的非理性發展。長期以來,股票發行的“賣方市場”和“賺錢效應”,使股票發行到目前為止還很少遇到發行失敗先例。因而在上市時追求高額的股票發行,上市后推出高比例的配股,發生虧損后采取股權重組來吸收新資本的注入,這種“一年發股、二年配股、三年重組”已成為眾多公司股權融資的真實寫照,也正是市場治理機制失衡的反映。
3.股權融資成本較低是企業偏好股權融資的經濟動力。債務融資的付息“硬約束”和股權融資分紅的“軟約束”,使我國債務融資的成本大大高于股票融資。
4.我企業債券和股票一樣,是資本市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市場結構要求包括企業債券在內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共同協調發展,這既有利于金融領域的改革,社會信用的優化,同時又是企業多渠道、低成本籌集資金的市場基礎。在發達的資本市場體系中,企業債券市場的規模遠大于股票市場。而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嚴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及其結構的完善,進而影響了資本市場功能的發揮國債券市場發展極其緩慢,尤其是公司債券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上長期存在“強股市、弱債市;強國債、弱企業債”的結構失衡特征。一方面,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我國企業債發行規模明顯小于其股票發行規模。另一方面,企業債券在整個債券市場中所占的規模一直很小。以2006年債券發行的結構為例,企業債發行只有935億元,占所有債券發行的1.8%,而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分別是6673.3億元和7738.1億元,分別是企業債的7.14倍和8.28倍。
二、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市場機制尚未健全,資本市場還不發達,籌資形式有限,并且約束條件也很多,導致了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
1.增加了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一方面,權益融資的成本高于債務融資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負債的利息在稅前列支,具有“稅盾”的作用,可以使企業享受減少納稅的好處。鑒于這兩個方面的原因,在資金總額一定時,增加債務資本的比重會使得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下降。
2.降低了企業的財務杠桿收益。財務杠桿是指在資本結構中,負債比例的選擇對權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由于這種財務杠桿的作用,當企業的資本收益率大于負債利率時,借入資金的存在可以提高權益資本收益率,即權益資本收益能在總資本收益率增加時獲得更大程度的增加。
3.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不合理。由于我國上市公司多為原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存在著種種先天與后天的制度問題,使得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盡合理,在這其中尤為突出的是股權結構的不合理性。上市公司一股獨大導致獨立董事形同虛設,企業管理者忽視甚至損害中小股東的權益來使大股東權益最大,股東占用和掏空上市公司的事例屢見不鮮。
三、優化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對策
科學合理的資本結構和融資方式對提高公司經營效率、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以及增強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全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針對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及建議:
1.優化股權結構。我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中,資產負債率普遍偏低。從資本結構理論我們可以看出,一定情況下提高公司的負債比率,降低自有資本的比率,會增加我國上市公司的企業價值,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達到最佳的資本結構。所以通過一定的途徑降低我國的自有資本比率勢在必行。
2.完善融資體制。在此,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一些做法,并結合我國實情進行相應的融資體制改革,為國有上市公司優化資本結構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1)大力推進以市場經濟的融資體制替代計劃經濟融資體制的進程,即建立以資本市場為主體的融資體制,充分發揮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用。減少政府干預,使政府在資本市場的職責逐步由融資中介過度到制定交易規則和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和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與發展。(2)完善上市公司股票的發行考核制度,增加上市公司發行新股、增發新股和配股資格的難度,從源頭上控制上市公司偏重股權融資的傾向。讓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和資本市場狀況決定是否進行股權融資,并讓企業獨自承擔風險。與此同時,應該用一個指標體系取代單一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作為考核上市公司取得配股、增發新股資格的標準,使股本擴容更具合理性。(3)規范監管體系,依法規范市場秩序,建立信息披露動態監管機制,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跟蹤核查。提高監管水平,提高違法違規行為的機會成本,積極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推進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的社會化。
3.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我國應加強資本市場制度建設,讓公司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同步發展或僅略有滯后,實現公司與資本市場“雙贏”的發展戰略。目前債券市場的落后已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國家應逐步取消計劃規模管理,盡快推行企業債券發行核準制。同時,在企業債券利率方面應給予較大的靈活性,讓企業債券利率盡快市場化,以達到資本市場的真正多元化。針對債券市場內部嚴重不均衡的現象,應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優化國債和金融債券的品種設計,完善債券市場結構。
4.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上市公司籌資行為的理性化。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有助于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理性回歸。首先,完善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構,健全企業制衡機制。要切實保護各股東對公司財產的最終控制權和剩余價值的索取權,強化各契約方的決策參與權,減少“內部人控制”。其次,加快股權分置改革,逐步解決股權結構過度集中的問題,真正做到同股同利、同股同權。因此,我們應通過法規政策等手段引導上市公司建立有利于公司治理的股權結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完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大力配合,綜合協調,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調整和完善,不能期望一蹴而就。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逐漸趨于合理,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中存在的問題也會逐步得以解決。
自從開始對資本結構的開創性研究以來,關于企業資本結構的解釋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并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在一個無摩擦的競爭環境中,如果不存在破產風險,企業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但是顯示世界是有摩擦的,比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每一個國家都要征稅,則稅收這一影響因素很可能影響到企業的資本結構。綜此來看,簡單的一個方面就對小型企業存在影響,那么中國企業的整體資本結構的無疑就更大了。中國企業本身向著目標資本結構調整的速度比較慢,同時,中國企業未表現出與優序理論預期的在外源容資方面先債務后股權的順序,股權融資在企業的外源融資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尤其是企業債券市場發展還不太成熟,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與外國不盡相同,因此影響企業資本結構的因素跟外國成熟市場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而一再的結果表明中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反映的可能是經營者在特定財務狀況下的相機選擇,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諸多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管情況如何,只有面對現實,相信中國的上市企業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極大的發展前景的!
參考文獻:
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有廣狹兩義:廣義是指本科生畢業論文全文的篇章結構,狹義是指本科生畢業論文正文的章節結構。就全文的篇章結構而言,本科生畢業論文一般由“引言”、“正文”和“結論”三個部分構成。
引言主要用來“說明選題的原因,概述前人已有的成果和尚存的疑難、爭執,提出本文所要探討、解決的問題”;正文也叫本論,它通常表現為對擬探討和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論證的過程;結論則“是對正文中研究過程所得的現象及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邏輯推理而得出的總判斷、總評價,是研究結果必然的邏輯發展”。顯然,引言與結論屬于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非主體部分,正文則是本科生畢業論文的主體部分。撇開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非主體部分,狹義上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僅僅是指本科生畢業論文正文的章節結構,狹義上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僅僅是指本科生畢業論文正文的章節架構。本文所論的正是狹義上的本科生畢業論文正文章節結構的架構問題。
目前,對于本文所論的狹義上的本科生畢業論文正文章節結構的架構問題,學界已形成了如下兩點共識:其一,由于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正文所論述的是比較復雜的理論問題,因此,在進行正文部分的寫作時,應“根據選用的材料分為若干個章節或部分來層層論述”。換言之,對于本科生畢業論文正文部分的內容,首先應進行章節架構,而后再分層進行詳細論證。其二,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架構應堅持主題性、完整性、層次性與嚴謹性原則。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正文部分的章節架構,必須“以事物的內部邏輯聯系來組織結構層次”,“做到有中心、有層次”。……如果將這些共識置于邏輯學視域內進行深度分析,我們則會發現: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正文進行章節架構,必須遵守邏輯論證規則與邏輯劃分規則。
1論題明確:堅持主題性原則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的邏輯學要求
論題明確,是邏輯論證理論中“論題必須清楚確切”、“論題必須同一”兩大論題規則的綜合表述。闡述開來,一是要求論題“明白清晰,沒有歧義”,即作為論題語言表現的命題,其意義和組建命題所使用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都要明白清晰、沒有歧義,否則就會犯“論題模糊”或“論證主旨不明”的邏輯錯誤;二是要求“同一論題,要貫徹論證過程的始終,前后一致”,否則就會犯“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按照論題明確邏輯規則的要求,為避免犯“論題模糊”或“論證主旨不明”的邏輯錯誤,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全程寫作,都要做到論證主旨與論證范圍清楚確切;為避免犯“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論證主旨必須貫穿于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各階段性的寫作成果之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架構階段,是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也應做到兩點:既要確立主旨,做到論證主旨與論證范圍清楚確切,也要在明確論證主旨和論證范圍的基礎上將論證主旨作為架構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的主線。
根據以上分析,遵循論題明確邏輯規則,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應堅持主題性原則。詳言之,在如何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的架構問題上,學界許多學者都已明確指出:主題性原則是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應堅持的首要原則。主題即論題,也叫論證主旨或論文的總論點,它是論文的中心。遵循主題性原則,總體上講,就是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架構必須做到“有中心”,換言之,不管內容格局多么龐雜,都“要服務于同一主題”。分而言之,一是要求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要“確立主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架構,首先要明確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論證主旨與論證范圍;二是要求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一定要緊扣主題,在主題思想支配下整體地、綜合地布陣”。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應當在明確本科生畢業論文論證主旨與論證范圍的基礎上,緊緊圍繞論證主旨謀篇布局,以期將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論證主旨作為主線貫穿于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之中。進一步講,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務須做到“論文題目統領各章標題,章標題統領節標題,節標題統領目標題,依此向下層層統領;下一級標題在含義上可是并列的或遞進的,以橫向平行的或縱向深入的方式揭示上一級標題題義,以此達到提綱契領之效果”。
也就是說,在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體系中,每一節都有自己的論證中心,每一章也都有自己的論證中心,但是,對每一節中心思想的論證都必須服務于該節所屬章的中心思想,對每一章中心思想的論證都必須服務于全文的中心思想。所以,為論證全文中心思想或總論點進行前期寫作鋪墊工作的章節架構,其最終形成的由章與節作為基本構成部分的文章結構,必須緊緊圍繞全文的總論點或論證主旨而展開,必須始終服務于對總論點或論證主旨的全面論證,以期達到在章節結構中凸顯本科生畢業論文主題的目的。綜合以上論證,堅持主題性原則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必須遵循論題明確邏輯規則的要求。或者也可以這樣講,論題明確,是堅持主題性原則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的邏輯學要求。
2正確劃分:堅持完整性原則和層次性原則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的邏輯學要求
正確劃分,是邏輯劃分理論中“劃分必須是相應相稱的”、“每次劃分的標準必須同一”、“劃分的各子項必須是不相容的”、“劃分必須按層次逐級進行”四條劃分規則的綜合表述。闡述開來,一是要求劃分各子項的外延之和與母項的外延相等。如果劃分各子項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項的外延,就會犯“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如果劃分各子項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項的外延,就會犯“劃分不全”的邏輯錯誤。二是要求同一次劃分必須使用同一個劃分標準,否則就會犯“混淆根據”或“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三是要求劃分的各子項的外延關系必須是全異關系或不相容關系,否則就會犯“子項相容”的邏輯錯誤。四是同一次劃分而得的子項必須是屬于同一層次的概念,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或“跳躍劃分”的邏輯錯誤。按照正確劃分的邏輯要求,在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總論點進行分層論證時,總論點之下的各分論點標題中的主題性概念,其外延之和必須等于總論點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總論點之下各分論點標題中的主題性概念必須是對總論點標題中的主題性概念依據同一個劃分標準而得出的劃分子項;總論點之下的各個分論點標題中的主題性概念之間應是全異關系;總論點之下各個分論點標題中的主題性概念是屬于同一層次的概念。
同理,對總論點之下的各個分論點進行下一層次的分層論證,也必須遵循正確劃分這一邏輯規則。根據以上分析,遵循正確劃分邏輯規則,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應堅持完整性原則和層次性原則。在如何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架構這一問題上,學界許多學者也明確指出,完整性原則與層次性原則是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應堅持的重要原則。第一,遵循完整性原則。總體上講,就是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必須是對其論證主旨的完整反映。分而言之,一是要求“說明主題的各個部分或論點”,“不能殘缺不全”。在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中,必須包括了為證立其總論點所必須論及的所有方面或所有分論點;二是要求說明主題的各個部分或論點,必須都能統領于文章整體或總論點之下。對于文章主題論點的論證來講,章節結構中不能將不屬于文章主題或總論點的部分或論點囊括進來。第二,遵循層次性原則。總體上講,就是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架構必須做到“有層次”。分而言之,一“要概括好全文的中心論點”,即找出論證主旨或總論點;二要“找準提出問題的角度,在中心論點下設哪些分論點,分論點下又擬設哪些下位論點”,即確定論證總論點的視角與找出總論點下應設有的分論點;三要“按順序、分層次論證總論點”。對總論點進行分層論證時,“層次要有合理的次序”,“不同的層,其含義一定不能處于同一層次上”。
進一步講,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按照正確劃分邏輯規則的要求,一方面,本科生畢業論文總論點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既不能小于總論點之下的各分論點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之和,也不能大于各分論點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之和。本科生畢業論文總論點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必須與總論點之下的各分論點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之和相等。這是正確劃分邏輯規則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的完整性原則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另一方面,以提出問題的角度作為劃分標準,本科生畢業論文中的總論點可以劃分為若干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也可以劃分為若干個下位分論點。但是,這種劃分必須按順序、按層次進行:下一層次的劃分(也就是將分論點分為若干個下位分論點的劃分)必須構筑于上一層次劃分(也就是將總論點分為若干個分論點的劃分)基礎之上,即只有在上一層次的劃分完結后,才能以此為基礎進行下一層次的劃分;并且,下一層次劃分而得的子項(即對分論點進行劃分而得的各個下位分論點),不能置于與上一層次劃分所得的子項(即對總論點進行劃分而得的各個分論點)并列的位置。綜合以上論證,堅持完整性原則與層次性原則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必須遵循正確劃分邏輯規則的要求。或者也可以這樣講,正確劃分,是堅持完整性原則與層次性原則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的邏輯學要求。
3首尾連貫:堅持嚴謹性原則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的邏輯學要求
首尾連貫,是前面已述的邏輯劃分規則與論題明確規則以及邏輯論證理論中“由論據必須合乎邏輯地推出論題”這一規則的綜合表述。闡述開來,一是要求劃分必須正確(前面已論,不再贅述);二是要求論題必須清楚確切(前面已論,不再贅述);三是要求必須能由論據的真實性合乎邏輯地推出論題的真實性,否則就會犯“推不出”的邏輯錯誤。按照首尾連貫邏輯規則的要求,其一,總論點與它之下的各分論點之間、總論點之下的分論點與該分論點之下的各下位分論點之間的關系,應是劃分母項與劃分子項的關系。其二,論題應始終保持同一。其三,總論點之下的各分論點,一般是作為證明總論點正確性或真實性的一級論據而存在的,由它們的真實性應當能合乎邏輯地推出總論點的真實性;分論點之下的各個下位分論點,一般是作為證明該分論點正確性或真實性的二級論據而存在的,由它們的真實性應當能合乎邏輯地推出該分論點的真實性。根據以上分析,遵循首尾連貫邏輯規則,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應堅持嚴謹性原則。在如何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架構這一問題上,學界許多學者明確指出,嚴謹性也是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應堅持的重要原則。遵循嚴謹性原則,總體上講,就是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嚴密緊湊,且整體與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間應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系。
分而言之,一是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每一個層次都應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每個結構段擬論述的內容必須是清楚而確定的,且應具有相對獨立的完整意思;二是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層意不得重復”。為確保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的層次界限,“每個結構段論述的內容不能與其它結構段全部或部分相同”;三是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層意不得矛盾”。為確保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論證思想清晰,架構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時,“在此結構段中肯定的觀點和數據,避免在彼結構段中否定和出現不同的數據”;四是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必須“以事物的內部邏輯聯系來組織結構層次”,從而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整體結構作出合乎邏輯的布局。進一步講,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時,按照首尾連貫邏輯規則的要求,應具體做到以下幾點:其一,對總論點進行劃分時,總論點之下的各分論點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必須是全異關系或不相容關系;對總論點之下的分論點進行劃分時,該分論點之下的各下位分論點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也必須是全異關系或不相容關系。這是首尾連貫邏輯規則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結構中每一層次都應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其二,對總論點進行劃分而得的各分論點,其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總論點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對分論點進行劃分而得的各個下位分論點,其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該分論點標題中主題性概念的外延。在這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將相同的層意重復,雖然從表面上看無損于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的完整性,但以科學劃分的視角來看,是在劃分中將同一個劃分子項重復性地獨立作為母項中的一個分子,可以講,這是“多出子項”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也是“子項相容”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根據這一觀點,在由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總論點進行劃分而得的每個分論點所構成的結構層次中,每個分論點所表達的層意結構都只能在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中出現一次,同理,在由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總論點之下的分論點進行劃分而得的各個下位分論點所構成的結構層次中,每個下位分論點所表達的層意結構也都只能在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中出現一次。這是首尾連貫邏輯規則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的層意不得重復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其三,論證的宗旨是要確立所證論題的真實性,在每一論證中,論題都是唯一的。因此,對一個論證來講,它不可能在確立所證論題真實性的同時再確立另一論題(其中包括與所證論題具有矛盾關系或反對關系的命題)的真實性,論題要始終保持同一。根據這一邏輯要求,在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中,不能擬對具有矛盾關系或具有反對關系的命題同時證立。這是首尾連貫邏輯規則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中的層意不得矛盾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其四,以事物內部的邏輯聯系來組織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層次,就是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必須嚴密緊湊,下一層論點用以支撐上一層論點:總論點之下的每一個分論點用以支撐全文的總論點,分論點之下的每一個下位分論點用以支撐該分論點。這是首尾連貫邏輯規則對合乎邏輯地架構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所提出的具體要求。綜合以上論證,堅持嚴謹性原則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必須遵循首尾連貫邏輯規則的要求。或者也可以這樣講,首尾連貫,是堅持嚴謹性原則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的邏輯學要求。
4結語
如果我們對本文所論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的三大邏輯學要求進行分析綜合,則會得出如下結論:第一,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架構,必須遵守邏輯論證規則與邏輯劃分規則。論題明確是邏輯論證理論中關于論題規則的綜述,正確劃分是關于邏輯劃分規則的綜述,首尾連貫則是對部分邏輯劃分規則與部分邏輯論證規則的綜述。正因為如此,架構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必須遵守邏輯論證規則與邏輯劃分規則。第二,本文所論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的三大邏輯學要求,嚴格來講,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范圍。作為學術論文,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既可采用橫式結構(或并列結構)架構,也可采用縱式結構(或層進式結構或遞進式結構)架構,還可采用錯綜式結構(或合式結構)架構。在充分考慮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結構的架構形式這一因素的基礎上,如果對本文所論的關于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的三大邏輯學要求進行深層次分析,則不難發現:本文所論的三大邏輯學要求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范圍。一般來講,無論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采用何種章節結構形式架構,都必須遵守論題明確的邏輯學要求。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只有采用純粹的橫式結構架構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時,才要求始終遵守正確劃分的邏輯學要求。當然,就首尾連貫的邏輯規則而言,它既部分地用以制約采用任何一種結構形式所進行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也部分地只用以制約采用純粹的橫式結構所進行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有鑒于此,只有按照邏輯論證規則與邏輯劃分規則的要求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架構,才能使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章節結構具有主題性、完整性、層次性和嚴謹性;只有明確本科生畢業論文章節架構的三大邏輯學要求各自不同的作用范圍,才能使它們在規范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珊.如何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J].科技視界,2012,(9):72-73.
[2]沈玲.學術論文摘要和結論的寫作方法[J].現代情報,2000,(6):59-60.
[3]金帛.談談寫畢業論文[J].山西檔案,1988,(1):30-33.
[4]馬進中,劉保和.談談如何撰寫畢業論文[J].吉林財貿學院學報,1983,(1):96-99.
[5]譚學虹.怎樣撰寫畢業論文[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03,(1):59-60.
[6]孫中原.學術論文的邏輯范式[J].畢節學院學報,2009,(11):48-53.
[7]劉炯.學術論文的基本結構[J].一重科技,1994,(1):120-125.
[8]任遂虎.畢業論文提綱擬寫方法[J].寫作,2012,(23):15-17.
[9]王國平.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及答辯指導要旨論略[J].陜西教育,2009,(10):271-272,354.
a.先擬標題;
b.寫出總論點;
c.考慮全篇總的安排:從幾個方面,以什么順序來論述總論點,這是論文結構的骨架;
e.大的項目安排妥當之后,再逐個考慮每個項目的下位論點,直到段一級,寫出段的論點句(即段旨);
f.依次考慮各個段的安排,把準備使用的材料按順序編碼,以便寫作時使用;
g.全面檢查,作必要的增刪。
在編寫畢業論文提綱時還要注意:
第一,編寫畢業論文提綱有兩種方法:一是標題式寫法。即用簡要的文字寫成標題,把這部分的內容概括出來。這種寫法簡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畢業論文提綱一般不能采用這種方法編寫.二是句子式寫法。即以一個能表達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該部分內容概括出來。這種寫法具體而明確,別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費時費力。畢業論文的提綱編寫要交與指導教師閱讀,所以,要求采用這種編寫方法。
第二,提綱寫好后,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這就是提綱的推敲和修改,這種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幾點。一是推敲題目是否恰當,是否合適;二是推敲提綱的結構。先圍繞所要闡述的中心論點或者說明的主要議題,檢查劃分的部分、層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說明問題,是否合乎道理;各層次、段落之間的聯系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然后再進行客觀總體布局的檢查,再對每一層次中的論述秩序進行“微調”。
第三,畢業論文寫作一般要求提綱擬到三級標題,即
一(一)1,2;(二)1,2;。。。。
擬定畢業論文的提綱時,要根據論文的內容考慮篇幅的長短,即文章的各個部分,大體上要寫多少字,使結構合理。
畢業論文提綱擬定的幾個原則:
如何落筆擬定畢業論文提綱呢?首先要把握擬定畢業論文提綱的原則:
(一)要有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檢查每一部分在論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當,篇幅的長短是否合適,每一部分能否為中心論點服務。
(二)從中心論點出發,決定材料的取舍,把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棄,盡管這些材料是煞費苦心費了不少勞動搜集來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所以,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材料只是為形成自己論文的論點服務的,離開了這一點,無論是多麼好的材料都必須舍得拋棄。
(三)要考慮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初學撰寫論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論點和論據沒有必然聯系,有的只限于反復闡述論點,而缺乏切實有力的論據;有的材料一大堆,論點不明確;有的各部分之間沒有形成有機的邏輯關系,這樣的畢業論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這樣的畢業論文是沒有說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