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10:02: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雙語閱讀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雙語教學分為immersion、maintenance和transitional,即“浸入型”、“保持型”、“過渡型”3種類型,而我們通常進行的是保持型雙語教學,即在稍高年級,一般是二年級以后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高等學校雙語教學沖破了原有的外語(一般指英語)教育模式和專業課教學模式,使學生能有效掌握學科專業術語和英語表達特點,培養英語思維能力,閱讀和翻譯英文專業資料,并在學科專業英語中運用自如[1]。2004年以來,我們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在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專業開展雙語教學,課程涉及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結構化學、綠色化學、化學專業英語等。通過加強雙語教學環節管理,強調教學環節中課前預習、課堂練習、課后作業中各步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雙語自主學習能力和專業外語翻譯能力,也提高了畢業論文實驗創新、寫作能力。
一、選擇合適課程開展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對于新升本學校,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但是為了發展,為了適應人才國際化的要求,有必要不斷進行探索。首先可以選擇較高年級的專業課進行雙語教學。年級太低,一方面,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正在學習公共英語,會覺得基礎英語還沒學好就學專業英語,不符合一般的邏輯。另一方面,許多學生還在復習英語以迎接英語四、六級考試,會認為自己的英語學習負擔本身已經很重,如再增加專業課雙語教學的英語學習,會覺得負擔過重。其次應該考慮到雙語教學的師資問題。新升本院校剛從專科層次升入本科,本科教育的基本教學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公共課、專業課教學師資力量還相對不足,科研水平高、教學能力強、外語基礎好的教師更少,所以應該選擇師資力量強相對較強的課程進行試點。在實踐中,我們選擇了二年級以后開設的課程,如分析化學、結構化學、綠色化學等課程首先進行雙語教學改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進行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改革,強化創新能力培養
雙語教學課程需要擔負起學科專業英語的部分教學任務,為了讓學生的總體學習負擔不增加太大,有必要對原有的非雙語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比如對相關學科的專業詞匯進行學習,在應用部分以畢業論文實踐教學為導向,增加相應的外文學術論文范例的講解,對知識性的內容主要由學生進行自學,等等,以此優化課程結構。
不少課程雖然專業師資力量得到加強,教師的學術水平也不斷提高,甚至由外語基礎較好的博士、碩士擔任教學任務,但是由于國內英語口語教學的不足,專業課教師的英語口語大都不盡人意,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展現需要教給學生的大量外語詞匯乃至關鍵句子,可以避免單純由教師宣讀所引起的誤解,提高雙語教學的準確度和教學效果。雙語教學需要掌握大量的專業英語詞匯,而一般的化學化工辭典一些最新的專業詞匯無法查到,而且普遍沒有發音。網絡詞典恰恰克服了這些缺點,利用網絡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查找專業英語詞匯特別是搜索查找新詞、生僻詞的能力。
在雙語教學的學科專業外語訓練閱讀或翻譯訓練中,初見生詞時,可根據它的構詞形式,上下文關系和情景關系對它的可能含義作出假設。詞綴可提供語法意義,詞根往往可提供詞的實際意義。上下文也可作為提供詞匯意義的線索。學生可據此學會正確地猜測詞義[2]。但是猜測畢竟是猜測,一定意義上和嚴謹的科學精神相悖。對于雙語教學中遇到的外語專業術語,如果不能準確地翻譯,有時可以不翻譯。隨著互聯網科技論文數據庫和搜索網站的發展,可以有多種方法在網上解決生詞查找的問題。比如可以利用“愛詞霸”、“海詞”、百度詞典等在線英漢詞典進行查找(圖1)。
還有一種更強大的查找方法,即利用百度、谷歌等互聯網搜索網站,通過搜索科技論文數據庫網頁進行相關內容對照,可以準確地翻譯外語專業詞匯(圖2),其根據是科技論文數據庫論文中文獻的中英文標題、中英文關鍵詞和中英文摘要內容上的互相對應。
三、加強對雙語教學的支持和教學管理工作
雙語教學的推行業給教學管理提出了新課題。目前大家對外語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存在諸多質疑,一種觀點認為我中華泱泱大國,沒有必要全民學英語,浪費教育資源去培養市場不必需的億萬英語人才。這種觀點我們也贊同。但是另一方面,有些人才群體卻需要加強外語學習,特別是科技人才。為了追趕國際科技水平,他們需要準確、快速地閱讀外語科技論文,與國際科技同行進行交流,掌握國際上科技研發的最新信息,促進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相關教學管理者需要積極鼓勵和支持雙語教學的開展。比如,加強雙語教學的相關課程教學檔案建設,做到一門一檔案,把各學期各門雙語教學課程的教案、課件、考核材料等教學資料認真歸檔,做好傳承,使得以后從事相關課程雙語教學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有案可查。此外,提高教學工作量計算系數,對從事雙語教學工作的教師進行適當的精神和物質鼓勵。
雙語教學既能促進相關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又能增加學生對專業學習和外語學習的興趣,通過強化查找、閱讀和翻譯外文文獻的訓練,為畢業論文實踐教學打下基礎。在雙語教學課程中安排大量的學生自主查詞、自主翻譯,以及學生講解課文的自主教學,不僅“授之以魚”,而且可以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學生和教師都能增強雙語教學的信心,使教和學的積極性都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談多嬌.高等學校雙語教學的關鍵環節[J].教育研究,2010,(10):91.
0、引言
軟件測試是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和維護專業的人員應該掌握的一門技術。軟件測試是軟件工程中的關鍵活動之一,是保證軟件質量的重要手段,其工作量通常占軟件開發總工作量的50%以上,而對于某些可靠性要求極高的軟件系統,如航天、銀行等領域的軟件系統,軟件測試占軟件開發總工作量的比例甚至達到60%~80%。軟件測試的目的是發現軟件中的錯誤,并及時修正這些軟件錯誤,以減少軟件在后出現錯誤,提高軟件產品質量。軟件測試是一項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它包含許多理論和實踐。如果缺少這些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測試的深度和廣度就不夠,測試質量也就無法保證,從而導致軟件質量達不到要求,影響軟件的可信性。
由于國內軟件產業的現狀所致,很多的軟件公司屬于軟件外包型公司,這些公司以軟件開發為主。這樣,軟件工程專業很大一部分學生畢業后通常從事軟件開發或者程序員工作,這也影響著學校對軟件工程專業的設置。因此,當前高校在軟件工程專業課程設置上往往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軟件開發課程的設置上,如各種語言的學習、軟件開發方法的學習等。但是,軟件工程不僅包括軟件開發,還包括軟件測試以及軟件維護。大部分國外大型軟件公司,如微軟、IBM等公司,這些公司對軟件測試非常重視。在這些公司內部,軟件測試人員數量并不比軟件開發人員少,因為一個優秀的軟件產品最終是通過不斷的軟件測試進行驗證和評價的。隨著軟件工程課程的不斷完善,當前軟件測試的重要性已逐漸得到重視,很多高校已將軟件測試課程作為軟件工程專業課程中的必修課程。該課程是軟件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是連接軟件開發和軟件的紐帶。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要了解軟件測試及其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軟件測試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具備研究設計測試用例和使用自動化測試工具的基本方法和實踐能力,能將測試驅動的理念融入軟件開發、維護的研究與應用中,從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養學生從事大型軟件的測試技術和能力。
盡管軟件測試課程已作為軟件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但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對該課程的調查反饋發現,教師覺得該課程不好教,教學效果不好;而學生感覺該課程較空洞,沒有發現其在實際軟件開發中有多大的應用。這主要因為在傳統的軟件測試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聽教師授課,聽教師講授各種軟件測試概念和方法,但學生并沒有真正學到這些理念,并沒有對這些方法進行應用。所以這種傳統的軟件測試教學方法效果很難令人滿意。
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將軟件測試課程作為一門雙語研究性課程進行試點改革,探討如何更好地進行軟件測試課程的教與學。本文將以該學院軟件工程專業軟件測試課程為例,探討學生自主學習的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方法。筆者作為該課程的授課人實施了本文的軟件測試教學方法,其目的是研究如何促進學生進行雙語研究性教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軟件測試新技術,從而讓學生學到軟件測試課程中的一些測試理念,讓他們了解軟件測試在整個軟件開發過程中的重要性。
1、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
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教學、研究、實踐。這三者在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中的關系是:以教學為本學習,以研究為重點突破,以實踐為輔助訓練。下面分別介紹這三方面的內容:
1)教學方面。
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和傳統的軟件測試教學一樣,根據軟件測試教學大綱進行教學,主要包括軟件測試基本概念、軟件測試基本方法、白盒測試、黑盒測試等。由于研究性教學過程中加入了研究,所以教學是以基本的測試理論和技術為主。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本課程屬于雙語課程,所以教學過程中采用英文PPT,中文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另外,教學主要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讓學生更多參與課堂討論,由于本文主要討論研究方面,所以這里對教學不做詳細討論。
2)研究方面。
本課程采用的是研究性教學,因此研究是本課程的重點和特色。本課程所采取的研究方式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采用閱讀文獻的方式。由于本課程是雙語教學,研究過程中所提供的文獻材料全部是英文論文,這些材料都是從當年軟件工程領域頂級國際會議中選取的有關軟件測試方面的最新技術和方法,這樣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了解最新的軟件測試技術、方法,及軟件測試發展的方向。這一部分的實施方法將在第3節進行詳細介紹。
3)實踐方面。
軟件工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同樣,軟件測試也是如此。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理解和掌握軟件測試技術,將測試理念貫穿到軟件工程項目中。本課程軟件測試實踐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驗證性實踐,熟悉已有測試工具,學會使用這些工具,并利用已有測試工具生成測試用例;二是自己開發軟件測試工具,主要根據研讀的論文進行工具的設計和開發;三是軟件測試工具的驗證和評估,主要是對自己開發的工具進行驗證和評估。一方面利用已有測試工具來驗證當前軟件測試工具,另一方面,利用已有軟件測試知識評估測試工具在故障識別方面的效率,這有助于學生更深地掌握軟件測試技術,了解什么樣的測試技術是好的測試技術或者方法,是有效的測試工具。這一部分也不是本文的重點,因此不詳細展開討論。
2、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特色
本課程作為揚州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的試點課程,采用雙語研究性教學方式進行課程的授課和學習。對于雙語性教學,主要采用英文材料,中文授課;而對于研究性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最新的軟件測試技術和方法,研讀相關的英文論文,進行專題報告和討論,并鼓勵學生開發實現這些技術。因此,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了5個特性。
(1)自主性:讓學生從給定的英文材料中自主選擇學習材料,自主組建團隊,自主與英文材料作者聯系、溝通、交流和討論。
(2)協作性:學生必須要組建團隊,團隊成員數量由2~4人構成,團隊之間相互協作、配合,共同完成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
(3)互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與論文作者溝通和交流,真正把握論文作者的真正意圖,并嘗試提出自己的見解,與論文作者進行討論。
(4)實踐性:要能夠實現論文材料中的軟件測試方法,在工具開發過程中,鼓勵學生采取測試驅動的開發方法,并利用所掌握的軟件測試技術去測試自己的工具。
(5)研究性:在研讀論文過程中,要對論文進行深入的討論和研究,特別是對作者的思想以及未來工作、論文中的不足進行研究,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3、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實施
筆者主要針對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過程中的研究過程的實施進行討論。在本課程中,研究主要是采用學生閱讀文獻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的研究,主要針對當前最新的軟件測試技術進行學習和研究。研究性教學具體的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
首先,教師從當年軟件工程頂級國際會議中選取軟件測試相關的研究技術論文放入文獻庫中。這樣的文獻庫主要用于學生對當前軟件測試的學習和研究。對于本科學生來說,獨立地去研讀這些最新技術還有一些難度,而且時間上也緊張。因此,研究性學習主要采取團隊方式一起研究,這樣學生進行自由分組,并且每個小組指派一名學生作為小組組長負責該小組的研究性學習進展。
有了文獻庫以及學生分組后,就進入自由選題階段,即各個小組從文獻庫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論文。在各小組確定自己的研究論文后,進行論文的研讀。在論文研讀過程中,要求每個小組每周至少討論一次,討論各小組的分工任務完成情況,對原文的理解情況,以及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并且項目小組要及時記錄這些討論記錄,每周發送給任課教師。另外,在研讀論文過程中,每個小組要用英文與論文作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如果作者沒有回復,可以選擇與課程教師進行交流),并將交流過程中的對話記錄下來作為課程成績考核的依據。
在論文研讀后,需專門安排幾節課進行專題報告和討論,主要用于檢查各小組對原文的理解情況。專題討論內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學生對論文內容的理解;二是學生需要提出對論文的見解和觀點,挖掘論文可能存在的問題或對論文中的未來工作部分提出見解;三是本小組研讀論文的體會分享。在專題報告中,我們還邀請了學院的一些其他教師參與進來與學生們一起討論,一方面,教師對各個論文本身進行點評;另一方面,教師對各個小組的表現進行點評。另外,在專題報告中,強調學生的參與,就是大家要多提問,多討論。
專題討論后,各小組要對原文中軟件測試技術進行實現。其中,在軟件測試技術實現過程中,鼓勵采用測試驅動的軟件開發方法;另外,需使用已有的軟件測試技術和工具進行測試。在完成開發軟件測試工具后,需要選擇一些例子進行軟件測試技術的驗證。最后,各個小組需要提交一份總結報告,主要是關于技術實現進行總結,包括這幾方面內容:對論文原文的理解或技術改進,采用的測試技術和工具,技術改進效果的驗證和評估。
4、實施效果
該課程已在2012-2013年秋學期的揚州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的一個班按照本文教學方式進行實踐。該班學生40人,我們從2012年ICS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FSE(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SSTA(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CST(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Sottware Testing,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ICS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等國際頂級會議上選取了44篇軟件測試相關的論文作為學生學習的資料庫。然后讓學生自由組隊,每組2~4人一起研讀論文。最后組隊15組,選擇了15篇論文進行學習和討論。在研讀論文過程中,建議學生自己與論文作者用英文進行交流和討論,討論論文中不能理解的內容;在研讀完論文后,我們組織了專題報告,報告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論文主要內容;二是學生對論文的看法以及學生自己的想法;最后就是分享研讀過程中的體會。另外,我們鼓勵學生用英文進行報告(其中一組采用英文進行報告)。專題報告過程中我們還邀請軟件工程系相關教師一起進行點評。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特別是工科教學過分偏重理論、脫離工程實際、內容比較陳舊;英語語言教學也采用低效的應試教育方式,因而教育部和科技專家都提出了在高校開設雙語專業課程[1],選用英語原版教材,甚至引進外國專家授課的建議。從2008年起,教育部連續3年推出了雙語教學示范課程。
我國現階段開展大學雙語教學非常有意義,有助于學習國外先進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理念,使教學內容務實、結合工程實際,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2];也出現一些問題,如效率低,學生掌握慢、興趣降低等[3],教學管理難,教學難度大,很多學校主動愿望不強,一些非頂尖的應用型、教學型高校,一般每專業只選擇1~3門簡單的基礎課程進行雙語教學。
現在,各層次科研、技術人員的工作與國際科學技術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密不可分[4]。因此,教師應逐漸加強雙語課程的比例。首先是專業導論課,其次是發展快的新技術課程,太過寬泛的基礎課程反而不是首選,因為專業詞匯少、新概念少。比如對自動化專業,我們的開設選擇順序是:自動化導論、計算機控制、智能控制技術。相反,電路分析、信號與系統并不適宜作為首選。
1雙語教學的問題
目前,智能控制課雙語教學中的問題表現在教與學兩方面:
1) 教師教學難度大、教學效率低。目前的雙語教學主體基本都是國內老師,英語水平有限,交流能力不強。智能控制課需要理解理論,更需要掌握應用技術,內容本身就有一定難度。同時,英語講解慢,課堂傳授的信息量減少,按原來的教學課時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表1是雙語教改前采用全雙語教學與未使用雙語教學的普通班教學效果對比。
2) 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生開始學習的興趣還是很高的,但由于英語水平不夠、學習效率低、理解差,會導致很快失去興趣。作為專業選修課,開始選課學生人數還很多,最后堅持下來的人數少。表2是教改前學生選課人數變化對比。
從表中的數據也可以看到,采用雙語教學后,雖然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提高,但專業學習反而受到影響,教學效果不好,學生意見也很大。
2教學內容和教材選擇
結合學生情況和意見進行分析,我們學校是地方高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學生英語水平比較差。為此,我們在教學內容和雙語比例上進行了改革。
目前,國內還找不到很滿意的雙語教學教材,而直接選用國外教材,難度太大,學習效率低。值得借鑒的是,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機器視覺算法與應用》教材[5]直接譯自德語原著,同時雙語對照,雖然占用版面,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好。
在尚未有好教材的情況下,采用教師自編講義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自編講義基本采用雙語對照方式,核心概念、新技術內容完全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內容,同時介紹一些最新技術文獻,供學生自學閱讀,介紹相關計算機軟件英語版的使用。
由于智能控制學科起源于西方,很多基本概念、理論都翻譯自國外文獻,直接使用原文的概念定義、理論解釋、應用舉例,對于更準確地理解概念、掌握基礎理論是很有幫助的。
3英語講授比例掌握
在雙語教學中,英語講授比例一直是困擾雙語教師的問題。過去只強調英語教學,口語、課本幾乎全是英語,教學效率低、學生興趣差,教學效果很不好。結合雙語教學的目的、學生和課程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了“漢語入門、英語加深、雙語互助、師洋根本”的教學思想。不把英語在教學中所占的比例數據作為開設雙語課程教學的一個指標,而是根據需要采用英語教學。具體措施如下:
1) 新概念、新課程入門時先使用中文介紹,使學生有基本概念,能先入門。
2) 再學習英語材料,對關鍵概念、知識進行加深理解和正確理解。
3) 對最新技術和發展快的技術知識,較多地使用英語材料,并側重于閱讀,使學生掌握智能控制技術的核心根本,并能靈活應用。
4) 淡化口語、聽力教學。絕大多數學生以后主要是閱讀英語文字資料,所以雙語教學應以專業教學為核心,英語是教學輔助,學習國際最新的先進技術知識是根本。
4教學方法改革
智能控制課教學內容的專業性很強;相關技術發展很快,不斷有新的研究突破和技術進步;而且該課程的工程應用性很強,是一門技術應用型課程。在雙語教學實踐中,結合課程特點,我們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改革。
4.1結合英文原著閱讀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比較復雜的,照本宣科的講解不僅使學生沒有興趣,而且也難以準確理解。在教學中,我通過中文介紹,使學生對基本理論先有一個簡單了解,然后直接選用著名學者的經典原著、代表性的研究論文作為學習材料。西方學者的研究原著、科技論文是深入淺出的,而且結合理論的圖解、實例非常豐富。通過教師講授,專業詞匯學習,學生可以很快看懂、理解這些英語材料,而且對專業基礎知識的理解更準確。
例如,學生對模糊集合、模糊推理等概念的理解不好,我在教學中講授了模糊邏輯創始人扎德教授標志性的研究論文《Fuzzy Sets》[6]。論文中對模糊邏輯的研究背景、思想起源、概念定義、結論推導的翔實介紹,使學生對整個技術的起源、發展都有了了解,對概念理解和知識掌握很有幫助。
為了使教學內容與最新技術成果聯系得更緊密,我們還從IEEE數據庫下載了很多最新研究論文,布置給學生課后閱讀,并進行討論。
4.2知識講授結合工程設計應用
智能控制課是技術應用型課程,要培養學生應用開發智能控制系統的能力。美國Matrix公司的MATLAB軟件有專門的智能控制技術相關軟件工具箱,如模糊邏輯、神經網絡、遺傳算法等,而且有很好的仿真平臺,用戶可以利用該軟件開展設計和仿真實驗。在教學中,我們就是結合MATLAB專業工具箱的智能控制系統開展設計開發和仿真實驗。MATLAB軟件目前還是英文版,對英語專業詞匯的學習有助于學生使用該軟件。
在學習了模糊控制技術后,學生可以使用MATLAB的模糊邏輯工具箱設計水箱液位模糊控制器、倒立擺模糊控制器,而且進行仿真實驗。動態仿真顯示實驗效果、曲線顯示控制數據,使教學形象生動,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的實際工程設計應用能力。
在學習遺傳算法工具箱時,如果不學習專業詞匯,學生根本無法看懂大量的參數設置,更無法使用該工具進行應用開發[7]。圖1是MATLAB的遺傳算法圖形用戶界面,可見參數設置要看懂大量的專業詞匯。
5教學效果
雙語教學改革后,我們在2006級自動化專業同樣開設了雙語班和傳統全中文教學普通班,對表1和2的統計項目重新進行了統計對比,如表3和表4所示。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到,經過雙語教學改革后,學生不僅英語能力提高了,而且專業成績大大提高,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大大改善。
6結語
由于我國在科學技術和高等教育領域與西方國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雙語教學是教育改革的一項很有意義的措施。對雙語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還必須結合實際進行教學改革,適當掌握雙語講授比例,注意雙語教學的根本。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雙語教學水平會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會更好。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EB/OL]. [2007-01-22]. edu. cn/gao_deng_781/20070205/t20070205_217843.shtml.
[2] 韓秋. 高校專業課雙語教學的思考[J]. 中國高等教育,2009(19):37-38.
[3] 吳平. 五年來的雙語教學研究綜述[J]. 中國大學教學,2007(1):37-45.
[4] 黃明. 我國高校雙語教學與國外雙語教育之比較[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3):49-54.
[5]C. Steger, M. Ulrich, C. Wiedemann. 機器視覺算法與應用[M]. 楊少榮,吳迪靖,段德山,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21.
[6]L. A. Zadeh. Fuzzy Sets[J]. Information Control,1965,8(3):338-353.
[7] 雷英杰,善文,李續武,等. Matlab遺傳算法工具箱及應用[M].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160-172.
Reform on Bilingual Teaching of Intelligent Control
LUO Bing, GAN Jun-ying, ZHANG Jian-min
專業英語是架設在基礎英語學習和專業領域英語實際應用之間的橋梁。目前幾乎所有的高等理工科院校都設有專業英語這門課,其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熟練閱讀國外相關的專業資料,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科技英語的能力。這門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與其他的專業課程密切相關。
從2001年開始,在教育部主導下,各高校積極開展和推進雙語教學工作,作為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大部分高校從學科基礎課到專業課都陸續開展了雙語教學。在這種雙語課程普遍開展的大背景下,是否還有必要開設獨立的專業英語課?如果有必要,又應進行哪些必要的改革?這里筆者就以本人執教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英語”為例,探討一下在雙語教學課普遍開展背景下的專業英語教學課程改革。
一、在雙語課程普遍開展背景下設置專業英語課程的必要性
盡管雙語課程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接觸了專業英語,但開設一門獨立專業的專業英語課程仍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三點:(1)盡管雙語課程已陸續開展,在某些高校甚至已經非常普遍,但并沒有覆蓋所有專業課,因此存在教學空白。(2)目前大部分高校所開設的雙語課程授課語言仍以漢語為主,或漢語、英語結合使用,在這類雙語課程中學生所接觸的內容主要為“專業詞匯”,涉及詞句和文體結構的內容較少,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的能力多局限于“閱讀”,對學生聽、說、寫作等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較為欠缺。(3)雙語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與專業英語不一致。雙語課程更注重的是專業知識的傳授,教學重點不在專業英語,因此學生的學習重點也并非專業英語,專業英語為“順帶”學習的“弱”知識。
基于上述幾個原因,在雙語課程普遍開展的背景下仍非常有必要設置專業英語課程,以便填補雙語課程的空白,使專業英語的教學更加系統和深入,并在此基礎上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專業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在雙語課程普遍開展的背景下專業英語課程的改革
盡管專業英語課程仍有其必要性,但在新形勢下,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已無法滿足新的需求。經統計,本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除35%~45%就讀研究生繼續深造外,有55%~65%的畢業生直接參加工作,主要從事技術、管理、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工作。他們實際最需要的是英語能力,不是閱讀各種大部頭的英文基礎理論的教科書,而是能走在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的前言,查閱、撰寫各種與科技開發、生產實踐及管理、營銷等密切相關的書籍、期刊、專利、儀器使用說明書、廣告、宣傳材料等文獻情報及其他進行國際學術、科技以及經貿交流的資料。同時,需要聽、說、讀、寫、譯等專業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在新形勢下,需要對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建立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
1.實施分階段教學,并向提高階段和綜合應用階段傾斜。首先在教學中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實施分階段教學。結合專業英語的特點,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階段:基本專業知識階段、提高階段和綜合應用階段。其中在基本專業知識階段主要圍繞教材中的課文進行,對課文中的背景知識及語言點作講解,使學生了解專業英語句法、詞法、結構的特點,掌握相關專業詞匯,培養學生閱讀專業資料的能力,為專業英語的實際應用打好基礎。這部分教學主要培養學生閱讀和翻譯的能力。
提高階段的教學內容為常用英語科技應用文的閱讀與寫作。通過這部分內容介紹英語科技應用文的基本內容、文體要求和一般格式。在此基礎上介紹相關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分析科技英語寫作中常見的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翻譯和寫作能力。在綜合應用階段,讓學生根據教師所設定的題目撰寫英文小論文并作專題演講和進行集體討論,從而對前期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靈活應用,鍛煉寫作、口語能力,使專業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學內容由“詞匯—翻譯—寫作—應用”四個層次逐步推進。按照上述三個階段進行教學,可使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專業英語的知識,既重視基礎,又具有培養和拓展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和空間,形成有機關聯的一個整體。
以往在上述三個階段的教學中,基本專業知識階段的教學所占比重最大,一般為60%,提高階段和綜合應用階段分別占30%和10%左右。這是因為考慮到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專業英語,基礎薄弱,因此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基本專業知識階段。但是在雙語課程普遍開展的背景下,學生在學習專業英語課程之前已經接觸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詞匯,并具有初步的專業文獻閱讀能力。因此,有必要適當縮小基本專業知識階段所占的比例,在教學內容上向提高階段和綜合應用階段傾斜,在培養學生閱讀專業資料的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鍛煉學生運用專業英語進行翻譯、寫作和聽說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眾所周知,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用能力。但以往專業英語的教學主要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這主要是因為專業英語的學習一方面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另一方面又要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生往往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教師。但近年來隨著雙語課程的開展,很多雙語課程也借鑒了一些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專業英語之前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此時在專業英語的教學中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進行授課即水到渠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學習任務或活動來幫助學生有意識地加強任務知識和策略知識的訓練。
可嘗試在教學中設計一些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專業英語解決實際問題。如根據課文內容設定題目,在“陶瓷”這一單元中,要求學生就“什么是陶瓷”、“如何生產陶瓷”、“陶瓷的機械性質如何”等問題進行回答和討論;將學生分組,將他們在實習階段所參與的實習內容寫成小論文,通過專題演講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再引導學生進行提問和討論。針對本專業實驗室的某種儀器,如X射線粉末衍射儀、萬能試驗機等寫一份英文說明書;等等。把傳統的課外活動與課內活動融為一體,實現從“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口譯,學生筆記”的固有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轉變。
此外,以往在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主要圍繞教材進行教學。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深入和互聯網的普及,校園內可利用的專業英語教學資源也空前豐富,包括圖書館訂購的英文期刊數據庫,學校內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的學術會議和學術報告以及互聯網資源等。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開放的教學資源進行專業英語的教學。采用科技講座、科技報刊、英語專題演講、電視電影、網絡、多媒體教學設備等營造課堂內外學習和應用英語的氛圍,促進專業英語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例如通過閱讀英文專業雜志最新發表的綜述論文,可使學生了解某一專業領域的國際最新研究進展。鼓勵學生參加國外學者所作的學術報告,通過參加學術講座不僅能夠鍛煉學生專業外語的聽說能力,也使學生能夠了解各學科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激發科研興趣;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模擬國際學術交流會議;結合教學內容播放一些介紹無機非金屬材料合成、加工、應用等方面內容的科普性英文短片;或一些涉及專利、論文、說明書、技術標準、市場報告等專業文獻的PPT課件;等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在該領域的聽、說、讀、寫、譯的技能得到全面鍛煉和提高。
3.考核方式多樣性。采用多方面、多角度綜合性的考核,全面測試學生綜合應用專業英語的能力,具體考核方法為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相結合。其中平時成績按課堂回答問題、課堂專題討論、實踐應用調查和作業完成情況綜合評定。期末考試采用筆試和口試相結合的方法(包括詞匯、翻譯、綜述、文獻查閱與朗讀、專題演講),并且讓學生參與到考核標準的制定中來。
一、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之必要性及可行性
雙語教學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會對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隨著人們對事物認識程度的加深和思維方式的提升,創新式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需要讓當代大學生具有創新式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雙語教學可以達到提高學生之素質,用熟練掌握的專業素質和外語水平成為國際交往中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大學物理課程的雙語化教學更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任務。物理學是自然科學,是研究最基本的物質結構和相互作用規律及其實際應用的科學[2]。同時,它又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屬于貼近生活的學科。從物理課入手雙語學習,可以讓國內學生從中國東方文化思維的理解方式向歐美西方文化理解方式的過渡。通過原汁原味的外文課本的閱讀和理解,能夠從另外一個層面對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理解或領悟。而且,全球對物理學科中事物本質的認識基本趨于相同,事物本身的變化規律不會隨著人們的意識改變而改變。因此,在課程選擇上選擇英文原著進行閱讀或學習,不會因習俗、宗教、風俗等原因改變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同時,物理學科中的一些英文公式、國際單位或者專業術語用英文講授可以強化學生對單詞的記憶,有助于學生接受國際化教育。更為重要的是,很多物理規律和重要的定理都是西方著名物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英文內容閱讀更能讓學生有種直接接近物理大師深刻領悟物理魅力的體會。
對于偏理工科的專業,物理的專著、論文的英文閱讀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可或缺的。不論是國際學術會議還是最新科技論著或科學產品都需要英文的閱讀、寫作和表達。通過大學物理的雙語教學可以提高我國學生在國際交流及日后工作中基本素質。所以,本文認為,對于在校大學生進行大學物理課程的雙語教學,有著十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大學生物理課程雙語學習之優勢
大學時期的雙語教學同樣有著其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大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本物理知識的儲備,在此基礎上的物理雙語學習,可以加深對以前學習到的知識鞏固和新知識的再領悟。這樣更容易把學習的新知識接納和吸收。對于一些專業物理術語只需要進行英文翻譯,便可很容易掌握該術語對應的物理意義。
第二,初入大學的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學習還處在上升和提高的過程[3],物理課程的雙語學習尤其是專業自然科學論文的閱讀會很大程度上提升其英語閱讀能力。同時,大學英語的學習又會促進學生在物理課程雙語教學時對知識的理解。物理雙語學習和大學英語的學習從這個角度是相互促進、相互協助的。
第三,使用英文原著的物理課程教材的學習,可以使原本基本形成一定思維模式的大學生自發的對原有知識進行對比和比較,從而分析得到新的認識和思維模式上的轉變,有利于創新性和創造性能力的提高。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階段,思維開始出現模式化的階段。此時,接受新的教育思維方式和學習思考模式,有利于思維的發散性和開闊性的發展。
三、大學物理雙語課程教師之要求
大學物理課程的雙語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儲備而且還要熟練的英語表達能力。目前阻礙雙語教學發展的很大一塊障礙就是師資水平的限制。要想成功的完成大學物理課程的雙語教學,本文認為教師應該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教師自身能力的體現。學校可以通過專業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的自身專業和英語水平。不僅對物理專業爛熟于心,同樣能用較為地道的英語把課程講述清楚、透徹。學校在選拔教師時,可偏重優秀的青年教師,及具有國外經歷的教師。
第二,授課模式的改變。在進行雙語教學時,不應該再按照中文課程教授模式進行教學,應該根據學科的特點及英文課程進行相關的編排。同時,根據學生的外語基礎和水平進行不同程度內容深度的講解。為了不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可以適量使用中文進行輔助協調。目前的研究狀況來看,采用英語原版教材,且不提供漢語對照本。課堂講學用30%左右的英文主要從事專業術語和專業詞匯的講解。70%的中文輔助講授相關物理規律是比較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4]。本文認為,隨著學習的加深和能力的提高,中英文的交替使用占用比例可以據實際情況逐步提高英文的授課程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ilingual Journal of Club in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docrinology.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docrinology,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udy groups and BJC were performed within each group. Students autonomously chose an appropriate paper under teachers'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teps:①Teachers reviewed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 the paper selected by the students before group meeting; ②Students prepared a bilingual literature report presentation; ③Students and teachers exchanged their roles with students giving a lecture while teachers asking questions;④Students made conclusions as well a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case and skills learned in the paper; ⑤Teachers also summarized the case and guided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knowledge. Results BJC was successfully conducted, and the effects are satisfying. Conclusion BJC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nglish level and the cap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docrinology. Moreover, BJC can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resolve the problems in learning English literatures.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Post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practice
隨著醫學知識的頻繁更新和國際間學術交流的加強,國內高校對研究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推進雙語教學是深化醫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培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級醫學專科人才的重要舉措。醫學英文文獻較難理解,枯燥復雜;而醫學詞匯繁多,不易記憶。目前,雖然很多醫學院開始了專業英語課,并要求研究生大量閱讀英文文獻,但是課時少,內容枯燥,且與專業知識脫節,學生很難利用到實際的科研工作中,因此收獲甚微[1,2]。
此外,隨著醫學專業分科的細化,醫學研究生在本科階段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英語應用能力已不能滿足研究生期間的科研學習要求。而當前醫學領域高水平的科研文獻大多為英語期刊,高校對于研究生撰寫英文文章的要求也越來也高。如何解決研究生看文獻難,利用文獻難,寫文章難的問題已成為眾多醫學院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共同難題。此外,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充分的機會進行大量練習,英語表達能力欠缺,很難用英文與國際同行進行書面和口頭交流[3,4]。
針對當前的現狀,為了幫助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發表高水平SCI論文。我們針對本學科內分泌專業研究生采用了雙語教學為特點的文獻學習培訓Bilingual Journal Club (BJC),現將實踐過程和體會總結報道如下。
1.1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太成熟
教學手段單一,在授課過程中枯燥的填鴨式教學,傳統的板書配合幻燈片模式講授,教學觀念落后,教授本位,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學得苦不堪言,老師在教授過程中體會不了互動的樂趣。很多老師只是一味的翻譯原版傳播學教材,重點放在傳播理論的刻板講授上,忽略了與實際傳媒現象相結合,缺乏案例教學,課上的干巴乏味,把雙語專業課上成了專業英語課。課堂上單一的講授專業詞匯,句子和語法,偏離了開設傳播學這門課程的初衷。
1.2學生英文水平參差不齊
學生的英語水平是推廣雙語教學的基礎,但不同學生的英語素養差別很大,對那些英語聽力和詞匯量方面比較薄弱的學生而言,想要全部聽懂老師傳授的內容,跟上教學進度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目前一刀切的授課模式,對于英語能力強的學生信息量方面就顯得不足,而英語能力弱的同學則對授課內容理解困難。
1.3任務重課時緊,進度不好掌控
傳播學囊括了大量的理論和不同流派的觀點,其中不乏需要深入講解才能領悟的學術問題,但大多數高校開設此門課程只有48個學時,相比于母語授課,雙語教學又增添了一重語言關的難度,花費在單詞和句子解釋上的時間較多,授課只能刪繁就簡取其精要,無法做到精細化授課。同時,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英語水平不同,授課進步也受其影響,難以精準把握。
2.提高教學質量的改良措施
2.1采用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目的的立體化教學手段
雙語教學因其語言的特殊性,決定了課堂教學不能像傳統的“注入式”教學一樣,而應采用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理念,首先研究如何持久的吸引學生的興趣點,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舉例、對比、互動甚至插入小游戲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案例教學法和互動式教學效果極佳,能很好的吸引學生,使得這門理論性強、不易理解的學科延伸出趣味性,由案例引出相關專業理論便于學生理解并且印象深刻,在互動教學中許多老師只關注到了課堂上的互動,忽略了課下時間,上文提過傳播學課時緊張,雙語教學又耗時多,注定了課堂上很難保證有大段時間來互動,這樣就不好掌握學生思維動向和對課程的理解程度,可以安排課下專門的答疑教室和答疑時間,或借由互聯網隨時隨地的進行,網上答疑的好處是網絡的匿名性,增加了學生的活躍程度,師生間隔膜減小,溝通順暢,交流充分。
2.2分階段推進不同教學模式,嘗試語言分流教學
上文提到雙語教育中,學生層面上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傳統“一刀切”模式明顯不適合實際教學情況。對此我們可以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早就開始了雙語教學,并總結出雙語教學四種基本形式,它包括:浸入式教學即學校使用第二種語言進行教學;過渡式教學即入學時使用母語教學,但一個階段過渡后只使用第二種語言教學;保持式教學即入學時使用母語教學,一定階段后部分課程使用第二種語言授課,其他課程仍然使用母語;翻譯式教學即授課過程中以母語為主,但會使用第二種語言的教材,教師選擇部分重要內容翻譯成母語。這四種模式難度是依次遞減的,浸入式教學最難,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最高,而翻譯式教學最易,在開設雙語教學的時候,可以分階段進行,由最簡單的翻譯式教學開始慢慢過渡到浸入式教學,當然如果學生整體水平不高,最終實施過渡式教學也未嘗不可,中間各種教學模式的銜接和更迭,由授課老師根據授課情況,靈活把控,自主決定。同時可以嘗試實行語言分流教學,對同年級學生進行摸底英語測試,按照英語水平劃分出快慢班,也可根據學生意愿自主選擇班級,不同班級雙語應用比例以及授課進度不同,英語水平大致相同的學生同班授課對授課老師而言輕松不少,能根據實際情況,準備出適合學生水平的教案和授課內容,教學質量自然容易提高。
2.3教材選擇采用原版和自編講義雙軌制
在傳播學的雙語教學中,很多教師選擇教材時傾向于英語原版教材,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是好處在于,它們基本都出自傳播學大師之手,理論闡述詳盡深刻,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英文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英文原版專業書籍過于晦澀艱深,很多學生望而生畏,而授課老師也容易依賴甚至迷信原版教材,無法自主教學,可以實行雙軌制,一方面選用難易程度適中的英文原版教材,另一方面在其基礎上按照教學需求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做出全新教義,去掉許多重要性不強的、失去時新性或者不適合英文口語表達的內容,輔助以最新行業動態及學術前沿,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兼顧,課堂上教師以講義為主線,要求學生及時抄錄講義,原版教材則更多的放在課下,學生以預習及復習的形式閱讀,期末考試兩者兼顧,這樣會更好的體現出授課重點。
所謂雙語教學是指將母語以外的另外一種語言直接應用于語言學科以外的其他學科的教學,使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各學科知識的獲取同步。雙語教學實現了專業知識和外語學習的有效結合,以專業知識為主、外語水平提高為輔,滿足了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1]。在我國改革開放深入發展,尤其是加入WTO 的新形勢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模式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革,對學生外語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如何在新的形勢下提高獨立學院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與外語能力,是擺在應用型技能型本科院校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經濟學課程作為起源于國外的專業基礎課程在進行雙語教學改革中有著獨特的優勢。
一、獨立學院經濟學雙語教學實踐的必要性
(一)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必然選擇
20世紀 90年代以來,國際化成為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化,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教育部高教司在相關文件中提出教育教學論文,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課程必須進行雙語教學小論文。雙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因而在雙語教學課程的選擇上應更多的體現課程的廣泛應用性。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課程的基礎課,為學生學習和應用經管類專業知識做了良好的鋪墊。因而經濟學的雙語教學實踐是一種與國際經濟接軌的開放式教育理念,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多元、開放、融合,在教學方式上強調靈活,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外語水平和教學藝術要求較高,在教學目標上注重培養學生用不同語言進行思維和創新的能力。同時,通過使用學界較為認可的經濟學外文教材、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雙語教學會有力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向規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二)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社會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和教育自身發展由“精英化”向“大眾化”過渡的產物,承擔著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發展培養大批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歷史重任。伴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獨立學院能否在激烈的高校競爭中站穩腳跟,關鍵也在于能否培養出有別于研究型院校的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演進,應聘者在工作中既精通專業知識又能夠熟練掌握外語的技能越來越受到青睞。因而在對本科生的培養中運用雙語教學可提高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并使其更符合國際化人才的標準。
(三)經濟學課程本身的需要
經濟學本身源于國外成功的基礎課程,該課程的原理和框架均源于西方市場經濟國家,而國內高校本科教學中講授的經濟學原理幾乎都是從國外著作中翻譯修訂而來的。由于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等不同,有些翻譯與原文表達的意思不完全一致,這對學生掌握和應用經濟學原理產生不利影響。此外,由于經濟學本身是一門發展較快的學科教育教學論文,使用翻譯修改而來的教材大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其教學內容無法體現經濟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借助經濟學雙語教學,一方面可使學生站在英語思維的角度,用英語去理解原著和思考各種經濟學原理,從而更好地把握經濟學的精髓所在;另一方面,通過采用國外經濟學教材,可以增加學生的專業見識,使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吸收到經濟學最前沿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增強教學的時效性。[2]
二、獨立學院經濟學雙語教學實踐改革模式
(一) 教學模式的選擇
根據授課時外語使用程度的不同,雙語教學可分三種不同模式:1、沉浸式雙語教學(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用學生所學第二語言/外語進行教學,本族語/母語不用于教學之中,乃至校內也不使用本族語/母語,以便讓學生沉浸于弱勢語言之中。[3]2、過渡性雙語教學(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在學生剛進校時,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本族語/母語教學;但一段時間之后,則使用所學外語/第二語言進行教學。因此,過渡性雙語教學即指開始前有―段非雙語教學作為過渡期,以避免學生剛進校因不適應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而產生許多困難,其目的仍是逐漸向沉浸式教學過渡。3、保留性雙語教學(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學生剛進校時用本族語教學,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語/第二語言,部分科目仍用本族語教學。
獨立學院的學生較普通高校的學生入學成績較低教育教學論文,英語水平相對較差,在課堂教學中應對其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因而我們在教學的第一階段可以主要采用“保留性雙語教學”模式小論文。在雙語教學實施的第一階段,為了不使學生在雙語教學模式下影響對經濟學知識的理解側重運用“保留性雙語教學”模式,即在注重學習專業知識和運用英語的同時,以母語來維持理解與交流過程并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經濟學專業英語詞匯的滲透,專業概念和理論模型公式的表達,以及部分英語釋義;雙語教學實施的第二階段,可啟用“過渡性雙語教學”模式,在第一階段取得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在經濟類課程中推行雙語教學模式,不斷擴大獨立學院雙語教學課程的范圍,靈活地互用漢語和英語兩種主體語言,努力促進學生逐漸通過專業英語理解關。
雙語教學推行的第三階段,在總結經濟學雙語教學前兩階段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逐漸探索出符合獨立學院自身情況的雙語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在學生能夠基本通過英語關,掌握一定經濟學專業英語詞匯的基礎上,逐步推行英語沉浸式教學法,采用全英語授課或逐漸增加英語在經濟學課程中運用的比例。畢竟獨立學院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并不十分擅長因而具體模式還得視雙語教學實施前兩階段的效果和學生的接受情況而定。當然在使用“沉浸式”教學模式過程中,經濟學教師應注意運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教學教育教學論文,把復雜的經濟學理論和案例等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發音標準且語速較慢,使學生能順利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和知識。
(二) 教材的選擇
選用合適的原版教材是開展雙語教學的基礎。雙語教學教材應當使用外文版的教材,在內容上直接與國外院校接軌,避免因間接引用而產生歧義。要選擇既緊密結合實際又符合時代要求的原版教材,在原汁原味的語言中了解另一種文化,掌握專業知識。目前多數進行經濟學雙語教學的院校把曼昆教授編寫的《經濟學原理》(第三版)作為固定教材使用。該書被美國百余所大學用作經濟學原理課程的教材,可見其全球影響力之大。此外,該教材的語言表達比較規范、簡單、用詞準確,內容更新穎,作者能站在經濟學初學者的立場,激發學生對經濟學的學習興趣,這也比較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學習知識的興奮點。但原版教材的選編思路和編寫形式與國內教材的風格完全不同。雖然國外教材知識較新,反映了學科前沿,但國外教材在一些內容上說明得過于詳細,與國內同類教材相比,內容相對較多而且比較零散。因此,教學中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篩選,抓住學生必須掌握并與國內教材主要內容相契合的部分進行學習,這樣有助于專業課程的學習。[4]而對于相關案例可以作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
(三) 教學時間
根據教學計劃和各專業的實際情況教育教學論文,一般在大一下學期開始學習微觀經濟學,但是獨立學院大一學生的英語相對比較薄弱,開展雙語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大學英語一般開設兩年,
大二上學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英語已達到了大學英語四級水平,學生普遍有著較好的英語基礎,這時在宏觀經濟學課程中采用雙語教學對學生來說困難相對要小些,可避免學生一開始就產生畏難情緒。另外,從大學二年級上學期起開始連續、合理地部署和安排雙語教學,可延續英語學習,使英語學習四年不間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可起到一定的促進和提高作用小論文。而且,可在基礎英語學習之后,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移到自己的專業上來。
此外,國外的經濟學課程一般是從高中開始,到了大學每學期只學習教材內容的幾個章節,將整個經濟學課程分散到大學的各個學期,更有助于學生的消化理解。而我國經濟學課程一般是針對經管類學生開設的,時間為一年左右,如果進行雙語教學的話應該考慮適當延長學時,以便于教師更好的準備課堂內容教育教學論文,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
(四)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雙語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和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與學互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而高素質的師資是實施高質量雙語教學的保證。從近期實踐看,全國絕大多數的獨立學院是在母體普通本科高校的直接支持下,以母體高校的品牌、師資、管理和其他資源為依托而發展起來的,借助“母體”師資、外聘名校教師是獨立學院最常用的做法。但隨著獨立學院社會化的趨勢不斷發展,建設自己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已迫在眉睫。除了外聘歸國經濟學研究生外,獨立學院也應重視本院經濟學雙語教師的培養,一方面大力引進英語水平高、學科知識強的復合型教師,另一方面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特別注重青年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的培訓和提高。如可采取教師自費及學院委培相結合的形式選派英語基礎良好、經濟學專業知識扎實的青年教師赴國內外相關院校培訓。
參考文獻:
[1]白世貞,沈欣.素質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雙語教學模式研究.物流技術.2010
[2]梁燕紅.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實踐探索.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
[3]李榕.我國高校雙語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08
2網絡多媒體結合無機化學雙語教學的優勢
2.1教學內容形象生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網絡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數據、文字、圖像、聲音有機地融為一體,能夠大大豐富信息的表現力。因為多媒體課件可以節省教師課堂板書時間,避免因書寫筆誤給學生帶來的困惑,可以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從而使教師有更多時間講解重點、難點,也可以講授一些擴展學生知識面的相關知識,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另外,由于電子產品的普及,學生們即使對課堂的內容尚未完全理解,也可以復制教師的課件,用電腦、平板電腦及手機等電子產品在課后溫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很多無機化學的原理就算用漢語講解也很費時費力,課程本身抽象難懂,更不用說英語講解了。這時我們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優點,使用圖片及動畫、視頻等輔助手段,既形象生動,又方便學生記憶和理解。例如:在講解稀溶液的依數性時,對于溶液蒸氣壓下降、凝固點降低、沸點升高和滲透壓的講解,可以借助于視頻,讓學生直觀地看到這幾種實驗現象,以加深記憶和理解;而對于比較抽象的原子軌道的雜化及成鍵等重點內容的講解則可以借助動畫來演示過程,便于學生理解。課后學生普遍反映印象深刻,容易理解。另外節選一些英文原版教學片于課件中,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加強學生專業英語的學習。
2.2在有限的課時內輔助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大多數情況下,采用雙語教學后,由于此門課程的計劃學時往往并沒有增加,在原本中文授課的課時內實現英文講授,會使教師和學生感覺到課時不足而導致不能充分理解。此外,授課還會受教師的英語表達能力、學生的聽力等因素的影響。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雙語教學和有限的課時之間的矛盾,多媒體的直觀展現可以對教師的英語表達起到輔助作用,有利于學生聽懂,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不僅如此,實施雙語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在提高學生專業英語的同時,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
雙語教學不僅是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的具體體現,也是從實際出發,發展藏族地區教育,培養民族人才,弘揚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傳統的漢藏雙語教學模式已經有所落伍,已經不能夠適應實際教學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審時度勢,轉變陳舊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大力開展漢藏雙語教學的模式上的創新。
一、漢藏雙語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意義
少數民族的雙語教育作為傳統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情況下必定會受到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如果不能夠及時做到方式與方法上的創新,就會愈加落后,不能反映時代要求,這是由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論文百事通只有做到漢藏雙語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才能夠提高有效提高漢藏雙語教學的實際效果,促進民族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使藏地教育擺脫長期以來國家投入大,教師費力多,而教育成效卻不明顯的窘境。
而且,有效實施漢藏雙語教學法的創新,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保護藏族文字和文化,以便能夠有效地加強漢藏民族團結,發展藏族地區的文教事業,為西部大開發提供文教方面的支持。
二、漢藏雙語教學模式創新的基本策略
(一)分等級因材施教
由于受到各個方面客觀因素的制約,使得在同一個學校甚至是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漢語和藏語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教師在組織漢藏雙語教學時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進行。在漢藏雙語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考慮先對學生進行漢語和藏語進行聽、說、讀、寫、譯等級測試,以測試成績來確定學生的語言能力掌握基礎,然后按基礎的不同進行分班授課。事實上,這種創新性的漢藏雙語教學模式,已經在西方很多國家都成功的運用在留學生雙語學習中,這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
具體的實施準則就是,教師科學靈活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組織上,采取不同的漢藏雙語教學形式,對不同的班級甚至每一個學生的語言水平有所掌握,分等級地進行課堂提問和布置課后作業。例如對于語言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課前進行認真細致的預習,回答問題時允許一定的母語使用量,而在課后教師再給其開小灶;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要求他們適當進行書籍閱讀,并參加課堂討論,以便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二)采用靈活的課堂組織方式增強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雙語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雙語教學的兩個方面特點——語言性和科學性,而漢藏雙語教學也不例外。所以,在漢藏雙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對于課堂組織方式上有所創新。具體來講,就是教師應該以增強師生互動環節為原則,廣開思路,創造性地采用綜合性課題討論、即興演講、分角色游戲模擬等,而且,在網絡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師更是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和快捷性,通過課堂播放視頻、影像、音樂等,豐富拓展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還有就是教師可以考慮多采用情景教學法,以便提升課堂內容的生動性和實用性。事實證明,情景教學法的課堂教學內容一般是以經典話題為主線展開,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教師所提供的案例進行閱讀、分析和討論,這樣一來就可以增強語言運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強課堂的互動環節,使得教學的實際效果大大提高。論文百事通
(三)實施漢藏雙語教學的分階段課程設置方式
這種漢藏雙語教學課程的分階段設置方,式是指對漢藏雙語課程的具體開設從初級課程延續到中高級課程的系統性構想和實施過程,應該說,這也是一個教學模式上的一種創新。事實證明,這種高度重視銜接性和連貫性的教學方式,能夠對于雙語教學課程的有效開展和學生的接受程度確實有著積極的影響效果,因為這種分階段的課程設置,可以方便教師客觀上采用團隊教學法,充分發揮每一個漢藏雙語教學教師的個人專長,對漢藏雙語教學的階段教學有一個清晰的脈絡把握,使得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講,則是既可以有漢語的專業知識學習,又在此一項的基礎上進行漢藏雙語學習。所以說,用這種漢藏雙語教學的分階段課程設置方式的靈活多樣的形式,能夠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貫穿于漢藏雙語教學活動實踐的各個環節,切實保障漢藏雙語教學的實際教學質量。新晨
(四)增強漢藏雙語教學教師的能力素質水平
事實證明,任何先進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一線的教師。在漢藏雙語教學的創新模式中,無論是模式方法的探索,還是具體的課堂付諸實施行動,都需要一線教師的全程參與并付諸行動。事實上,任何一個漢藏雙語教學教師都可以獨自探索適合自己以及班級學生的創新式教學模式方法,而對于已經比較成熟的創新式漢藏雙語教學模式方法,在借鑒使用過程當中,也應該根據具體的客觀情況做出修正,這就需要漢藏雙語教學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能力素質水平,而這種能力素質水平,則可以通過定期培訓以及自身努力獲得。具體來說,教育部門應該繼續加大對漢藏雙語教學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對現任教師進行組織培訓,并定期考核;另一方面,要吸納引進漢藏雙語教學的專業人才,充實到一線教學崗位上去,為漢藏雙語教學的模式創新做出貢獻。
總之,漢藏雙語教學的模式創新,是一個關系到我國少數民族國家政策的教育大事,理應受到廣大相關教育人士的重視,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方法,路漫漫而,吾輩當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