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10:02: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工業產品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產品設計深入階段的造型設計
工業產品設計中的產品比例、材料、質感、產品色彩、產品結構是產品造型設計的主要關鍵設計要素,這些要素的表達,無疑是設計深入階段的表達重點,表達比例更準確的方式是輔助工具(標尺、網格、參考線)的應用及相關參數設置。例如在做鼠標設計效果圖時,先打開標尺,定義和文件一致的設計單位,打開網格及其設置,單位也調到一致,子網格調校為整數,可以借助輔助線找準中心、邊界及出血位置,這樣做好輔助設置后再打開吸附參考線、網格功能,可以開始精準繪圖。工業設計的五大材料分別是金屬、木材、陶瓷、玻璃、塑料。以金屬為例,在表現的時候,常規方法就是添加雜色和動感模糊配合使用,具體數值要根據文件及材料粗糙程度而定,也需一定實踐經驗。同時,質感區別于材料,是人為賦予產品的表面肌理感覺,例如鋁合金材料就可以有噴砂(啞光珍珠銀面)、拋光(形成鏡面)、拉絲(形成類似緞面效果)、電鍍(覆蓋一層其他金屬)、噴涂(覆蓋其他非金屬涂層)等不同的肌理。每種不同肌理的表現是沒有固定模式的,要靠平時經驗積累,但基本方法是離不開各種濾鏡的使用,包括內置和外掛濾鏡,例如其中的拉絲肌理可以用雜色加動感模糊完成,噴砂可以白像素上填充雜色再光照通道再模糊。產品色彩可以通過拾色器賦給。最后還有結構設計方面,因為是三視圖的效果圖,涉及到結構問題可以參考產品造型設計初期效果圖表現內容。
2工業產品數字化的前景分析
2.1對傳統工業產品設計的影響傳統的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就是對人與自然關系中產生的工具需求的響應,其中包括維持生存和發展的物質需求,即產品能夠很好地匹配使用者的身心。(1)對傳統工業的沖擊。傳統的手繪效果圖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工業設計的基本表現方式,但是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軟件的開發推廣,數字化工業產品設計被廣泛的應用,原來的工業模式有了跨越式的轉變,但是有些企業不切實際的使用數字化,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影響經濟效益。此外,許多設計專業的學生喪失了基本徒手制作的能力,而淪為電腦的奴隸,設計的作品呆板而又機械,缺乏人文氣息。(2)對傳統工業的革新。數字化技術對傳統工業設計的革新是毋庸置疑的,不僅表現在產品的設計形式上,而是全方位思維模式的創新,無論是設計的意念、工業流程、展示與評估、產品形態,還是設計教育,數字化在工業上的應用革新都是巨大的。
2.2對現代工業產品設計的影響(1)新思維方式的轉變。現階段,在數字化領域中,出現兩種設計思維:一是非物質的設計觀,二是界面設計思維,兩者共同促進虛擬化、網絡化、界面化、服務化的產品設計形式,并包含人性化的特征。非物質設計以計算機為輔助工具,從產品設計向服務設計發展。界面設計就是能使產品的設計過程轉變成動態的交流過程,使人機界面成為相互交流和作用的窗口。總的來說,我們用數字化的思維和數字化的技術去設計具有數字化技術和思維的產品,已經成為一種既定的設計風景線。(2)基于VR技術下的互動模式方案。VR技術是可以創造虛擬世界,使人在自然環境中有高度逼真的視、聽、動等行為的人機界面系統。現在它已經被廣泛應用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地方,對于政府來說,這種技術已經應用到航天領域,它所創造的價值也是巨大的,所以它的發展具有前瞻性和廣闊性。(3)工業產品面貌的改變。新時代下,工業產品應該具有以下品格:以人為本,尊重客戶需求,以客觀化、實用性為設計標準,批量生產。要有追求和精神意義,具備美學功能,設計應該容易被理解,并且注重細節。設計者遵循誠信原則,睿智創新。遵循生態原則,簡單耐用無污染。具備這些設計原則的設計者才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改善人們的心靈。
2.3工業產品設計數字化發展的趨勢首先,軟件設計的剛性需求超越硬件設計;物質的、有形的向非物質的無形的轉變;智能的設計和第六感應研究逐漸適應于數字化中,并把資訊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消除隔閡;設計真正實現民主。我們對數字化的揣摩并不是空穴來風,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是有可能的。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與當時的科技和哲學思想相關的。工業產品是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并且受到此階段科技和哲學認識的制約。從工業革命時代一直到20世紀末。機械唯物主義是占據一定地位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孤立、靜止、片面的一面。而系統科學的出現給現代人的認識帶上了一個新臺階。從系統科學的角度研究工業產品,將給產品的設計帶來新的視野。
一、工業產品系統、元素與環境
工業產品是個復雜的系統,它由許多元素組成,同時又處于一定的環境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同時工業產品系統與環境之間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流,離開了環境,工業產品系統就成了孤立的、封閉的系統。因此,元素和環境對研究工業產品系統具有重要的意義。
1.1工業產品系統概述
工業產品是否是系統,是否具有系統的特性?讓我們先來看看系統的定義。一般系統論的創始人貝塔郎菲定義為:“處于相互關系中并與環境相互聯系(從而形成組織整體)的元素的集合。”這說明,系統與環境的相互聯系和作用,具有整體性的行為和功能。
每個工業產品都是由一定的元素組成的,各元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組成了一個新的整體,具有新的產品功能。如工業產品冰箱的各個組成部分由壓縮機、冷凝器、溫度控制器、箱體等,組成一個有機系統,就成了一個具有冷凍、保鮮功能的新產品。而如果把這些零件單獨的扔在一起,就成不了特定的產品為人們所使用。這表明,工業產品是—個系統,它符合系統的一般定義,具有系統的普遍特性。因此,我們因從系統科學的角度對工業產品進行系統的考慮與研究,以便工業產品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1.2工業產品的元素
系統科學認為:“構成系統的最小組成部分或基本單元,即不可再細分或無須再細分的組成部分,稱為系統的元素。”并且,“系統內部諸元素不是毫無關系的偶然地堆積在一起的,而是有著緊密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否則它就不是一個系統。”如冰箱中各元素(壓縮機、冷凝器、溫度控制器、箱體等)相互作用,通過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流才使這個整體產生保鮮、冷凍新的功能,否則只是一堆普通的工業零件。
1.3工業產品的環境
任何工業產品都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中,并和環境保持著密切聯系。長期以來,人們對產品環境的理解只是從產品使用的自然環境著手,把產品使用的地點當成了產品的唯一環境,而忽略了其他因素。這是簡單的、線形的環境觀。為了更加全面理解工業產品的環境,先來看看系統科學中環境的含義。“所謂系統的環境。指的是與系統組成元素發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又不屬于這個系統的所有事物的總和。”這說明環境是系統之外所有與之相關聯的事物。可見,產品的環境并非僅僅指產品使用的地方。而是產品系統之外的所有與它有關聯的因素,包括自然、社會、經濟等等因素。當我們分析產品與其環境的關系時,應當將產品作為其環境所構成的大系統的元素,從而使環境的功能最優化。
因此,工業產品系統、元素以及環境,這三者之間關系十分緊密。工業產品系統決定著產品元素,同時元素的組成制約著產品系統。環境對工業產品系統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產品通過與環境之間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可以使產品自身更加穩定。從而給產品用戶帶來方便,給人類帶來舒適的生存環境。
二、工業產品系統的功能
“凡系統都有自己的功能,這是功能的普遍性。”前文已說明工業產品是系統,那它就有功能。如手機的功能是通信,并且系統的功能不是單一的,而是有多種功能。手機不僅滿足通信功能,還有娛樂功能等。
另外,“系統的功能還與環境有關。同-一系統對不同功能對象可能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務。對象選擇不當,系統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即所謂‘大材小用’。”冰箱具有保鮮冷凍的作用,但我們不能在夏天的時候把冰箱門打開來降低房間的溫度。這會對產品系統功能的發揮產生不利的影響,從而影響產品的使用壽命。總之,系統的功能由元素、環境共同決定。
三、工業產品系統的特性
工業產品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由許多部分組成。由于人們長期受線性思維的影響,把工業產品看成是線性系統。在這種思想下,人們往往只注重產品的各個部分,而忽略了對各個部分之間關系的重視。工業產品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它主要有整體性和自組織性等特性。
3.1工業產品的整體性
在工業產品設計中,往往有這種現象,設計師在遇到一個自己喜歡的結構或外觀時,總喜歡把這種樣式附加到其他產品中去,即便這種樣式與該產品的功能不符合。為什么一個工業產品的組成部分均來自于其他經典產品樣式,而整體效果卻并不理想呢?那是因為工業產品系統的整體性強調的是綜合性,目的是總的效果,而不是簡單的組分疊加。設計師陷入了對產品局部功能的追求。而忽略了對整體的考慮,從而破壞整體功能。只有處理好各部分的關系,才能使產品的整體功能得以發揮。僅僅認識部分不可能真正地認識整體,單單從整體來把握對象而不深入到部分也不可能全面地認識整體,必須將兩者統一起來。
3.2工業產品的自組織性
在產品設計中,設計師經常抱怨,自己滿意的設計作品卻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只是主觀的認為是消費者對產品的欣賞能力有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設計師沒有認清產品自身的規律。把自己的意志當作產品本身的規律。工業產品作為系統,有它自己特定的規律。如果設計師能按照產品自身的規律去設計,那么上面的現象將會得到根本好轉。
按工業產品自己的規律進行設計,在系統科學中稱作自組織性。“自組織是開放系統在內外因素的非線性相互作用下,自發地組織起來,使系統從無序到有序,從低級有序到高級有序的活動。”并且“自組織表示系統的運動是自發地、不受特定外來干預地進行的。其自發運動是以系統內部的矛盾為根據、以系統的環境為條件的系統內部以及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系統的自組織常常與系統的自發運動相聯系,是系統本身存在的客觀規律。工業產品系統的自組織作為一種客觀現象體現在產品處在自發運動、自發地組織起來、自發地形成結構的過程之中。
四、系統科學的工業產品設計方法
4.1工業產品的整體性設計
工業產品的整體性特性要求產品的整體性設計,整體性設計原則就是各組成元素相互協調,相互合作,平衡各個方面,而不是只求一點。我們在設計時應該從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構成的一個整體來研究產品的功能以及它的運轉規律。那種只追求經濟不注重質量,或者只追求外觀而不注重實用的產品都不是一個好的產品。只有各種元素相互和諧的產品才是好的產品,并且我們追求的是產品的整體優化。系統科學認為“優化是在一定條件下對系統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改進,從而實現消耗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過程。”優化的最終目的是生成后的產品消耗最少、功能最大,使它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否則就會被淘汰。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時把握每個細節,做到產品整體最優化。
4.2工業產品的自組織規律設計
工業產品系統的自組織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該利用它。目前,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大致分為6個階段:
(1)方案的提出:尋求產品構思,是產品創新過程的一個必經階段。
(2)可行性分析:包括市場需求分析,經濟分析以及技術分析。
(3)樣品開發:試制少量產品,看看在產品和工藝規格方面是否存在問題。
(4)設計審查:進行必要的修改,或者放棄。
(5)市場檢驗:通過市場檢驗確定顧客的接受程度。
(6)后續評估:確定是否需要對產品做一些改進。
以上是產品的設計開發流程,設計師應該按照產品的自組織規律來設計開發產品。協調好每一個步驟,而不是人為的干預其自組織規律,最后使其功能最大化。
4.3對工業產品功能設計的要求
系統都具有功能,并且功能不是單一的。最主要的是以下幾個功能:
目的功能:這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如前文提到的汽車的功能是代步,冰箱的功能是保鮮冷凍。這是產品的主要矛盾,在設計時尤其考慮這一點。
社會功能:這是針對產品的社會環境決定的。例如現在都講究環保,在設計時就需要考慮這點,以滿足人們的消費心理和國家政策。混合動力汽車和太陽能汽車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在社會功能中還具有文化功能。人類的設計活動所創造的產品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而且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文化形式,產品可以傳播文化。
審美功能:為避免視覺疲勞,產品在獲得使用功能外,還應具有美觀性。這樣產品外觀就非常重要:古典的、現代的、后現代的,以及產品的色彩都應在設計時考慮清楚,以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人機工程:人對于產品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人不僅是產品的設計者,更是產品的使用者。這就需要在設計時考慮人的因素,使人的生理尺度與產品尺寸協調起來,從而設計出更宜人、更有效的產品。
二、產品選材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材料是構成物質產品的基礎,選材是工業產品設計的重要內容。選材,不僅關系到產品的物理性能、視覺感觀、觸覺感受,還直接關系到產品材料的獲取及其加工工藝,從而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從構成產品的材料來看,可大致分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目前,在工業產品的用材中,天然材料主要是木材、皮革和稀有石材。天然材料在色澤、質地與安全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由于天然材料直接取材于自然環境之中,“來于塵土,歸于塵土”,因此并不存在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更多地體現在,當某一天然材料的數量與質量發生變化時,對整體生態平衡所產生的負面效應,如樹木被大量砍伐,會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鏈條斷裂等惡果。另一方面,由于材料的稀缺性能夠有效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商家對其趨之若鶩,因而,某些優質的天然材料就此消失于人們的視野,從生態多樣性的角度來看,這種損失將比前者具有更大的破壞性。如果說,對天然材料的過度攫取其危害是顯著的,那么人工材料,尤其是不可降解的人工材料的泛濫,對生態環境的損害則是觸目驚心的。人工材料建立在化學工業的基礎上,人工材料之所以誕生,即是為了彌補天然材料在化學性質、物理性能、原料獲取及加工成本等方面的劣勢,然而,也正因如此造就了人造材料與自然環境的對立。人工材料泛濫所帶來的環境損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其獲取需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資源并產生廢氣和廢水;2.難于或不能被自然降解,所形成的固體廢棄物會對土壤、水體、生物造成直接或潛在威脅;3.回收利用的成本高昂,焚燒所產生的大量有毒物質加劇環境污染。對于產品設計中的選材要十分慎重,既要考慮成本因素,更要時刻以生態利益和環境安全為準繩,著眼于材料科學的進步,依照不同產品的性質和用途,選擇最為適宜的材料,做到物盡其用;同時,應盡量減少構成產品的材料種類,降低其回收、利用的難度,將其對生態環境的損害降至最低。
三、生產制造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設計,確立工業產品的各項效果和技術指標,并通過選擇和制定相應的生產工藝將其實現。具體來看,工業產品設計需要對產品的外觀尺寸、造型、結構、材料、色彩、表面肌理等進行定義,生產和制造則是依照以上各方面的設計內容而展開的。眾所周知,簡化生產工藝能有效提升效率、壓縮成本、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進而減輕環境壓力。一方面需要借助技術創新,如設備的創新,多軸聯動機床、激光雕刻機、大型3D打印機的面世,使得以往復雜的工序得以簡化并能夠獲得更高的加工精度;再如材料的創新,記憶合金、納米陶瓷、石墨烯等新材料相繼出現,除具備優異的物理性能之外更能夠簡化產品結構和制造工序;但無論是新設備、新材料還是新工藝,都需要長期的研發和巨量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工業產品設計的優化,相較于技術創新,通過設計手段簡化生產工藝將更加直接和高效。如在“綠色設計”理念指導下開展的簡約設計(Minimalismdesign)、可調節設計、模塊化設計、工藝簡單化設計等,都能夠極大地降低產品復雜程度,提升模具利用率并簡化裝配工序;此外,采用簡潔的造型、單純的材質、簡單的結構,利用料本色、材料本身質地、暗線裝飾等具體的設計手法也能夠有效地簡化生產工藝。誠然,復雜的生產工藝,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對產品的“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然而,以此為標榜并刻意為之,反映在設計上,即是復雜的造型和結構,繁復的裝飾和材質的堆砌,雖能夠造就一時的感官刺激,然而從長遠來看卻是難以持續的,從資源節約的角度來看也是不可取的。研究生產制造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有利于工業產品設計向著“結構最簡單、材料最儉省、造型最簡練、表面最純凈”的方向發展,從而簡化生產工藝,將生產制造階段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
四、運輸與銷售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運輸與銷售是產品轉化為商品中最重要的環節,因此,不論是商家還是設計從業者,都對其高度重視。從設計角度來看,要保證運輸與儲存的便利、高效,以及促進銷售,重點在于產品的包裝,可以說,運輸與銷售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其主要來源是產品的包裝形式。首先來看運輸階段。從規模上來看,產品的運輸無外乎兩種,一是大批量的運輸,如從工廠將產品運送至銷售地,二是小批量或單品的運輸,如從銷售地運送至客戶手中。無論是哪種形式,在運輸過程中,對包裝的核心要求是保證產品安全,即是保證產品免于因震動、撞擊、擠壓、受潮等因素的影響而使產品損壞或失效。為了保證產品安全,就必須采用更堅固的材料、更大的緩沖空間、更好的密封效果等,隨之產品包裝的質量更重、體積更大、耗材更多,但這會帶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包裝本身物料的浪費;二是運輸效率的降低,而這也是運輸階段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部分。產品包裝除保障產品安全之外,另一個重要使命便是增強展示效果,展示效果對產品的銷售有著巨大影響。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產品在包裝上煞費苦心。產品包裝設計,為了增強展示效果,促進產品銷售本無可厚非,在此要批判的是“過度包裝”。所謂“過度”,即是包裝已經超出了合理的范疇,如運用高檔材質、復雜工藝、夸張的體量等,甚至在部分行業,包裝的成本已經高過產品本身!其目的,無非是通過“過度”來追求更大的附加價值。如果說,過度包裝的首要問題是對資源的浪費,那么更大的負面效應是對社會生態的破壞,因為這種包裝形式營造奢侈消費,助長奢靡之風。研究產品的運輸與銷售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有利于產品包裝向著輕量化、小型化、集約化、便于利用、易于再生的方向發展,這既是還原產品包裝的本真,亦是對生態環境的責任。
五、使用與維護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工業產品設計將定義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方式,是使產品具備物質功能和使用價值的關鍵。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施動者是人,受動者是生態環境,連接兩者的介質是產品,因此產品需要滿足兩方面的要求,一是人的需求,二是環境的制約。滿足人的需求,主要體現在產品的安全性和易用性(Usability)。產品的安全是基礎,要求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內確保用戶的使用安全;易用是更高的要求,即是方便人們更好地去使用,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具備以下要素:可學習性、可記憶性、減少誤操作、具備效率、令人滿意。這既是工業產品設計所追求的“以人為本”,亦體現出目前產品設計的不足,而這種不足將會導致人在使用與維護產品時遇到諸多不便,甚至是危險,以至于對人身財產及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要適應環境的制約,需要從兩個方面加以分析:一是產品的質量,二是產品的能耗。在這里,產品質量是指能否長期、穩定、高效地工作;而產品能耗是指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節能環保。要滿足上述要求,首先,需要通過設計為產品設定適當的功能范圍,功能范圍過窄,會使得產品功能單一,適應性不足;功能范圍過大,會造成功能浪費、結構復雜、維護困難。其次,需要通過設計使產品具備優良的工作性能,主要體現在產品的技術應用,材料運用、結構和工藝設計上。再次,需要通過設計使產品具備科學的使用功能,主要體現在高度協調的人機關系。研究產品的使用與維護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有利于提升產品的安全性、易用性,實現產品使用和維護的綠色高效。
六、廢棄物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產品喪失物質功能和使用價值后成為廢棄物,此階段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效應最為明顯。現代設計強調貫穿于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可持續設計”(SustainableDesign)的理念,提出設計應當使產品具備“從搖籃到搖籃”(CradletoCradle)的可持續性,即是希望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損害。但要使產品具備這一屬性,需要擺脫兩方面的困境:一是材料的限制,二是觀念的束縛。工業產品的用材絕大部分是人工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這類材料的共同特征是制造容易、回收困難,因而其成為固體廢棄物污染的主要來源。盡管所謂“綠色材料”的概念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提出,但現實是這種材料并未成為目前工業產品的主要用材,這里既有技術的因素、經濟的因素,也有人們觀念的因素。相對于突破材料的限制,觀念的轉變顯得更加困難。首先,人們對于產品的態度普遍是“喜新厭舊”。產品生命周期的完結和產品代差的出現,是造成這一觀念的客觀因素,然而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產品推陳出新的頻率越來高、間隔越來越短,刺激著人們的視聽、調動著人們的消費欲望,因此,許多產品被提前“終結生命”。其次,人作為視覺動物,總是被精美、華麗的事物所吸引,這一方面是由于上述事物擁有更奪目的特征,而更主要的因素是人們對物質的迷戀和財富的炫耀,反之,質樸、簡單的事物很難成為市場的主流,實際上,這是植根于封建時代、發展于工業時代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在當今的投射。再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缺乏主動延續產品生命和參與廢棄物再利用的動機,人們已經習慣于購買和拋棄,而非維護和再造,因為前者意味著喜悅和簡單,而后者意味著乏味和挑戰。研究產品廢棄物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即是對可持續這一命題的思考。可持續不僅僅局限于產品的可持續,還包括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可持續,是一個宏大的命題。以設計引導和滿足消費需求,并維持需求的持續滿足,是達成可持續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減少工業產品全生命周期對生態環境負面影響的有效途徑。
隨著技術的同質化,產品不再只滿足于功能性的要求,如何賦予產品特殊的形態與風格意象以塑造獨特的品牌,已經成為產品開發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那些著名企業,產品的風格總是在不斷創新中保持一定的繼承性,如奔馳、寶馬、諾基亞,無論旗下的產品經過多少更新換代,人們總能將它們從眾多品牌的產品中識別出來。然而,產品設計充滿了模糊性與不確定性,很難以傳統的手段解構其造型法則,一般都是設計師憑借自身的經驗與靈感,將設計意圖映射到新設計當中。由于缺乏理性的支持,難以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風格導向的產品設計方法。
一、產品族以及產品族設計DNA的概念
1.產品族的概念
產品族(ProductFamily)是指以產品平臺為基礎,通過共享通用技術并定位于一系列相關聯的市場應用的一組產品,它是一種利用有限的開發、制造和服務來經濟地發展產品多樣性的方法。
對于工業設計而言,產品族是對一些具有大量相同或相似特征的產品的統稱。產品族中的成員在變化,但是卻共享著許多共性的特征,使得同一企業的產品具有共同的識別因素。
2.產品族設計DNA的概念
DNA是DeoxyribonucleicAcid的縮寫,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組成生物基因的物質基礎。生物體親子之間的相似性和繼承性即所謂遺傳信息,都貯存在DNA分子中。在生物界中,遺傳與變異現象十分普遍。如果沒有遺傳,各式物種就不可能延續發展;同樣,如果沒有變異,地球上的各色物種就不可能有進化,也就不可能構成絢麗多彩的生物界。
產品的開發設計也是一個反復迭代、不斷細化的過程,所有新產品與以前的產品具有一定的聯系,但又不完全一樣。通常情況下,產品的從屬部件與零件都具有相對穩定的結構,如果對其中某些特性進行復制、轉移、刪除等,必將對產品產生相應的影響,如功能或結構上的變異,綜合性能的進化或者使其淘汰。
二、設計DNA的研究現狀
一些國際著名企業總是很關注產品的風格變化,總能在不斷創新中保持一定的繼承性,以便消費者進行識別,從而保持忠誠度。蘋果電腦前設計總監伯納認為,若能將特有的企業文化“DNA”因子應用于各項產品設計,才是最好的設計,才會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
1.產業界關于設計DNA的研究
在產業界,國外很多企業都很重視產品的設計DNA,例如奔馳汽車、寶馬汽車、沃爾沃汽車、丹麥B&O公司、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電子、意大利Alessi等。韓國三星還設立了產品DNA研究小組,針對企業文化和產品品牌展開產品的DNA研究與設計。
在國內,一些大型企業也開始重視企業的設計DNA,以增強企業的品牌文化特質,要讓設計作為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長虹還聘請了曾因一手打造韓國三星工業設計體系的美國工業設計大師高登•布魯斯來擔當設計顧問,理順長虹的設計DNA。
2.學術界關于設計DNA的研究
在學術界,Karjalainen博士以沃爾沃汽車和諾基亞手機的DNA為例,從產品語義學和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對品牌認知到產品造型的轉化過程進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指導其它公司的產品識別設計;SusanSanderson等以索尼隨身聽為對象,研究了索尼公司為了適應美國的市場需要,建立產品的快速模型(RapidModel)來協調各個設計部門,進而管理整個企業系列產品的設計的過程。
國內目前針對產品族設計DNA所展開的研究較少,主要針對產品族方面,而產品族的研究大多數表現在產品的功能、行為和結構等層面,集中在產品零件級和大規模定制生產領域。這些研究方法缺乏對產品創新設計前端,即造型設計、設計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對產品造型風格與人們認知意象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不能表達產品設計元素與人們情感、審美之間的關系。
三、企業設計DNA的內涵
建立企業設計DNA,就是要建立企業的性格,可以從企業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來進行研究:
1.企業的外部因素
企業開發產品通常都從外部開始著手,包括市場目標、競爭對手、客戶需求、商業環境、獲利分析、營銷手段等諸多方面。譬如索尼公司的定位是高檔市場,因此,只要提到“SONY”,消費者腦里會出現一個聯想集合:日本、電器、高品質、高科技、高價格等。
2.企業的內部因素
要建立企業的DNA,還要了解自身的歷史與文化、品牌內涵、產品設計開發流程、制造工藝等因素。
企業的歷史和文化是密切相關的。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隨著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形成的。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說明了企業文化具有異質性,不同企業由于其面臨的經營環境、所處行發展歷史等因素的差異,其企業文化必然不同。因此,在研究產品族DNA之前先了解企業文化有利于從企業的整體解構設計DNA,明確企業產品族設計方向。
以意大利精品名牌Alessi為例,Alessi的產品從鍋子到照明燈具應有盡有,其造型、顏色、用途都不同,但卻有一些共同的特質:有趣、聰明,而且有個性。這就是產品的性格,也是Alessi的設計DNA。這些特質與Alessi公司的歷史背景是密切相關的,不同于簡單的“搞怪”或者“標新立異”。
結語
隨著技術的發展,工業設計的理念和方法也隨之逐步發展和變化。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內外高度整合信息產品將成為未來企業產品競爭的一大主流。2007年1月10日,蘋果公司推出了集電話、音樂、網絡于一體的iphone手機,其硬件設計十分簡潔,重點關注易用的界面設計。事實上,像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企業,一直都十分關注產品的軟件與硬件的一體化設計。因此對于產品族設計DNA研究,將更加關注產品開發的軟件與硬件的高度整合;從關注產品外觀造型設計的DNA,轉向軟件與硬件的整合設計將成為未來工業設計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①KarjalainenToni-Matti:《SemanticTransformationinDesign:CommunicatingStrategicBrandIdentitythroughProductDesignReference》,Julkaisut,Taideteollinenkorkeakoulu,2004。/②羅仕鑒,朱上上:“用戶和設計師的產品造型感知意象”,《機械工程學報》,2005,10。
本研究得到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本文節選于:朱上上,羅仕鑒.工業設計中產品族設計DNA探討.裝飾,2007,5:118-119。
為了更好地運輸商品,避免商品被損壞,影響商品的美觀效果,一般生產出來的工業產品都會對其進行包裝。還有,產品的包裝可以表明一些具體產品的信息,例如產品的生產日期、質量、規格等。這樣可以幫助消費者更快捷、更便利、更加明白地了解商品,對商品進行選擇。
1.2產品包裝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目前,對現代商品進行包裝設計除了最開始的保護商品的目的,還需要滿足消費者在很多物質和精神享受方面的各種需求。一般商品進入市場的最后一道步驟是包裝,它的作用層次關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保護產品;第二,便利產品;第三,美化產品。這是一個由物質慢慢進入精神的范疇,產品包裝最高層次的終極目標是使產品實現它較高的附加值,從而為產品創造更多的商機。所以,產品的包裝設計在營銷推廣方面的重要性現在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也就是說現在讓人們已經開始用戰略的眼光來重新看待產品的包裝。在一開始的時候,包裝還沒有被提到設計的高度,通常都是把產品包裝看作是保護產品的外殼。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漸趨白熱化,產品的包裝設計也越來越被商家所重視。因此,在提升產品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方面,除了可以從提高產品的質量方面,還可以從產品的設計包裝方面來提升產品的競爭能力,也可以說產品的包裝已經成為市場中商品的一個新賣點。
1.3產品外在包裝所提供的第一印象對消費者的購買與否起著關鍵作用
現在,我們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所有廠家的商品質量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當前,甚至可以這樣說:我國幾乎所有的企業生產的產品之間在質量方面差異不大,甚至沒有優劣之分。所以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的好壞與優劣很難從肉眼上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需要從產品的包裝上進行分析,消費者會根據產品包裝的精美程度來決定是否購買商品。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的消費者對滿足它們獨特條件的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強,也就是說對產品高附加值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在這樣的需求前提下,獨特的包裝設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使消費者獲得某種心理、情感的滿足,從而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和使用。
2產品包裝的原因
2.1生產的工業產品為了保護其質量和確保商品生產后的美觀
生產出來的工業產品,再加上對其精美的包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產品價值,為商品提供了更加精美的外觀,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好的視覺效果,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增強消費者對該商品的購買欲。可以更好地實現產品的價值,為商品增加更多的附加值。
2.2產品進行包裝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在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
通過對商品的包裝可以使商品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對商品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產品的外部包裝能夠很好地滿足消費者心理上、精神上、文化上的需求,進而可以更好地促進商品銷量。自古以來,人們對美的追求是一直不變的,人們都會喜歡美的事物。從一開始人們對美和青春的追求是沒有改變的,一般來說,人們對商品的購買,不僅僅是商品本身,而是人們對自信、英姿、青春、美貌和時尚的感受。所以,很多迅速建立的品牌,精美的包裝設計正是可以讓商品富有年輕、青春、健壯、雅致、豐滿、整潔、力量等這一切可以給你的感覺。
2.3商品包裝可以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商家的利潤
對產品進行包裝可以更好地展現商品的價值,體現商品的作用和功能,并且可以通過設計者的設計用更加生動活潑形象的方法來體現商品的功用和價值。設計者精心安排、巧妙設計可以更好地吸引消費者,幫助廠家更好地賣出產品,促使商品更好地被賣出,并且在精心設計后能夠更好地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幫助廠家提高商品的售價,為商家提供更高的利潤,更好地實現商品的價值。
3產品包裝的作用
現在對產品進行包裝設計最主要體現在增強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上。市場經濟中,商品競爭激烈,各大商家在商業利潤的驅動下,現在很多產品的包裝設計演變成了一種過分的包裝設計,為了使商品包裝的附加值發揮到極致,產生了產品包裝設計的變異,這導致商品包裝最開始的目的發生了轉變,對商品進行包裝的原始目的已經被慢慢地忽略了。當商品開始投入使用時,商品包裝的使命便走向了終結。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西方文化和西方價值觀念的滲透,包裝已經不僅僅是商品的保護殼了,現在它的作用已經實現了轉變,它帶給消費者的是地位彰顯和體現時尚品味的視覺感覺。這樣一來便使得商品包裝的附加價值更加突出、更加強烈、更加明顯,并且使商品的附加值走向了極端,甚至發展到越來越背離現實生活軌道的地步,從而出現了大量的華而不實的商品包裝。在現在很多商品都是通過對產品進行包裝,從而實現產品對人們的視覺沖擊,實現美化商品的目的,可以實現商家對銷量的需求,大量增加商品在市場中的銷售量。現如今,產品包裝是現在很多企業進行商品市場營銷的一種手段,這是市場營銷的一種重要策略,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然而,現在在市場中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很多商品的包裝已經到了華而不實的地步,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資源浪費,在市場中出現的各種各樣,形態各異的禮品包裝、高檔包裝這只是讓消費者得到了商品繁瑣的包裝外殼,并且消費者要付出比產品成本高出好幾倍的價錢來購買商品,這是一種很不值得的交易。
4商品包裝合理化的相關建議
4.1產品包裝的設計者要進行人性化的設計
包裝設計者要本著節約資源、節約成本的要求,對包裝進行合理化設計。其設計的觀點要有新意,要能夠自主創新,產品的包裝設計不但要體現設計者個人的創意和個性,而且還要能夠把文化、傳統、情感、環保等觀念一起融入到一個小小的產品當中去,要讓它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成為人們文化的一部分。
4.2包裝設計者要清楚地明白本國的人土風情
包裝設計者不但要對消費者的需求心理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同時還要很好地了解本國的傳統文化、地方特色、民間工藝等。現在的消費者對產品進行消費已經不僅僅是要滿足其對產品功能的需求,消費者們還希望在購買產品時能夠很好地體現消費者自身的品味與個性,成為它們對于環境保護意識中符合道德和美德的工具。作為包裝設計人員還要對該地區的風土人情、文化傳統有個較好的了解,并且還要對現代美學有較深的研究,對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也有一定的研究,并且能夠很好地理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只有在各個方面有一定的理解才可以設計出具有時代氣息、文化內涵、又能滿足人們需求的包裝,才能夠更好地彰顯和突出產品的特色和功能。并且,這樣也可以更好地彰顯產品的附加值,更大地促進產品的銷售量。
4.3商家要有正確的包裝設計理念
商家要把握好產品包裝的力度,不能夠一味的追求華麗的包裝設計,從而使得產品變得華而不實。商家要有環保、節約的理念,同時也要很好的迎合消費者消費的心理需求。
這種構成方式主要通過不斷重復同樣的造型來實現。在工業產品的設計中,重復構成的運用十分普遍,例如產品造型的重復排列、產品的按鍵、手機按鈕等等。通過重復構成這一方式可以使產品具有高度的統一協調,從而使產品更容易被人們記住。而且一些按鈕進行重復排列之后也更加容易使用操作。不過在進行產品的重復構成設計時,要注意方向和空間的變化避免過于單調乏味。
2.發射
發射也是重復形式的一種,圍繞一個或幾個共同的中心進行形狀的排列組合,在生活中例如陽光光芒的排列、水花四濺的圖案、綻放的花朵圖案等等都呈現出發射的形態。發射這一構成方法的焦點十分明顯,而且具有很強烈的光芒感,因此產品會具有很強的節奏感。一般燈具的造型設計會常常使用到發射的構成方法以實現更好地產品效果。
3.對比
對比的構成方法是使兩種或多種不同特征相同屬性的介質進行相互比較,從而使它們的不同特點更加突出。在自然界中,黑白、冷暖都是很明顯的對立統一。對比這種比較方式,既可以是強烈明確的,也可以是輕微模糊的,可以進行簡單地對比,也可以進行復雜化的對比。在不少工業產品的設計中,就運用到了對比的構成方法,從而使產品的某些特征更加突出,從而實現造型和功能完美地融合。但是在對比過程中也要注意產品的統一協調,避免過多對比而使產品整體觀感雜亂。
4.特異
特異的構成方式主要是通過設計中一些不按照規律的設計來使產品的一些特點更加凸顯。特異夾雜于規律之中。一個產品設計異的構成要素不應該太多,而應該放在比較顯著的位置,從而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特異從根本上來講也是一種對比,但是這種對比效果更加強烈,很容易刺激人們的視覺感受。例如一些大型機床或者危險性較高的產品,在設計一些常用按鈕時往往會選擇更佳醒目的色彩和形狀,從而方便人們的使用。
5.分割
分割是構成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將整體分割成部分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見。例如報紙雜志的版面、房屋的吊頂、冰箱的空間,這些都是依據分割的原理進行構成的。現代的產品設計中也常常使用分割的構成方法,例如燈具的設計、家具設計、手機面板上面的顯示屏幕、手機按鈕的大小和比例等等,都充分利用了分割的原理。
二、立體構成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立體構成主要是在三維空間中進行產品的設計組合,是一個由分割到組合或者由組合到分割的過程。立體構成更加看重不同材料的研究,并且對立體形態的形式美進行深入的規律探索,從而使設計更具想象力和創造力。立體構成是現代產品設計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生活中一些家具或者燈具的設計就充分體現了立體構成的原理。
1.線材和產品設計
線可以很好地表達方向性,線材主要有兩種,硬線材和軟線材,而線材的構成方式也多種多樣,例如壘積構造、框架結構、伸拉結構等等。在進行產品設計中,有一些默認的規律,例如:曲線代表動、直線代表靜;圓滑的曲線可以代表女性,硬直的直線可以代表男性。一些手機產品的邊角采用圓弧結構,并配以亮色,很容易受到女性的歡迎。而一些汽車選擇流線型的車型,簡潔大方,就很容易被男性看中。
2.面材和產品外觀
面的最大特征就是其具有一定的形態,很容易被辨認。面材主要分為曲面和直面兩種構成形式,曲面富有變化而且造型十分豐富,而直面就顯得更加挺拔有力,在產品設計中,面材主要運用于產品的表面設計,從而使產品更加具有充實感。
3.塊材和產品造型塊材作為立體造型中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具有幾何體和自由體兩種不同的形式。自由體有非常廣泛的體現,例如河邊石塊、海邊貝殼等等。而在現代設計中,產品的設計更加強調統一整體的美感,例如1998年的蘋果電腦外殼、華根菲爾德設計的臺燈等等,都體現出簡單大方的整體設計美感,充分體現了立體構成的完美運用。
三、色彩構成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色彩構成是色彩設計的基礎,通過一定方式的組合和搭配形成最佳的色彩關系,在產品設計中,色彩的好壞會直接影響產品的呈現效果,從而對消費者的購買欲產生刺激。
1.色彩的調和構成和產品設計
色彩的調和構成主要是由兩種或者多種色彩和諧的進行搭配,通過色彩的調和可以將原本對比強烈的色彩和諧統一的存在于產品設計中,根據產品的不同功能和要求進行色彩的調和,從而使產品更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2.色彩的聯想和產品設計
色彩的聯想主要是人們在看到某一色彩時會對其他事物產生相應的聯想。在產品色彩設計時,設計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來調節用戶的情緒,從而使產品更好地表達出自身特點,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和放松。
2工業設計在日常生活審美化中的文化實踐
2.1工業設計是關于“計策”的審美實踐
工業設計的創造過程和表現形式,都和產品的審美息息相關,隨著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積極運作,工業設計已經上升為日常生活的藝術轉化,工業設計所蘊含的審美藝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視覺文化的后現展,使工業設計演變為與符號價值相融合,有規劃地提供了讓人們陶醉于觀賞、嘗試生活時尚與風格的物質載體——產品,使它既成為生活日用品,又總是以審美的形式呈現日常生活,并使日常生活具有某種特殊的風格。工業設計的目標是以創造性的活動來實現日常生活的改造,通過全新的產品視覺形象和功能體驗來豐富人們的生活。這種有關“計策的美學”的工業設計實踐,是以物質性的方式來體現文化特性的。
2.2工業設計提供了“消費者的生產”實踐
工業設計所涉及的是一種日常生活用品的審美實踐,該種審美實踐因蘊含深厚的物質性而呈現出深刻的從屬于大眾文化的文化屬性。工業設計過程中始終堅持大眾化的方向和立場,它既注重于審美消費的生活、又關注如何把生活融入到審美愉悅之中的雙重性,正好與大眾對新風格與新體驗的追求、對新的生活方式的建構聯系在一起的。工業設計已然成為日常生活審美化的一種實踐藝術,應該具備以下基層含義:日常生活以大眾性產品的審美方式呈現,大眾以審美的態度對待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面對日常生活物品時大眾的鑒賞力等。
(一)產生視覺沖擊,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產品外觀對于產品自身而言也是不可忽視的,這也就是說色彩在產品設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現代的工業產品設計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產品的質量,也要注重產品的外觀,要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審美價值。成功的工業產品需要搭配適合的色彩設計,二者相輔相成,這也是產品視覺設計中的第一要素。眾所周知,性對于其他元素,色彩給人的印象是特別強烈的,沖擊強烈的色彩會使人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加深人們對產品的印象。
(二)提升銷售數量,提高產品競爭力
目前,工業產品已經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產品設計需要不斷的創新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而色彩信息會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合適的色彩搭配可以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成為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這也就意味著加強工業產品設計中的色彩設計與外觀設計對于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成功的色彩設計會對產品的銷售數量起到推動作用,吸引消費者前來購買。
(三)提高產品附加值,展現產品的商業價值
現如今,工業產品設計十分廣泛,工業產品的光環逐漸退去,變成一件人們熟知的很普通很大眾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積極思考其他因素來展現產品的商業價值,而色彩設計正是提高產品附加值,展現產品商業價值的最佳要素。色彩已經成為影響產品銷售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統計,只需要在色彩設計方面增加少量的投入,就可以幫助產品提高15%-30%的附加值,色彩設計往往作為商品價值的主要依據之一,在進行工業產品設計時是不可忽略的考慮因素,因此,工業產品設計要充分發揮色彩運用低成本高收益的優點。
二、工業產品設計中進行色彩運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色彩在工業產品設計中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并不是盲目的,在工業產品設計過程中進行色彩運用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立足實際,考慮不同人群的接受心理和審美趣味
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色彩運用要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職業不同的人對色彩的選擇通常會存在很大差異,例如幼兒園、快餐店在選擇工業產品顏色時往往會選擇一些明快鮮亮的顏色,而醫院、博物館在選擇工業產品顏色時往往會選擇一些肅穆莊嚴的顏色,其次,地區差異也會導致色彩選擇的不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對顏色也有不同的愛好,所以在進行產品設計時要考慮使用者好惡,例如北方地區偏愛于一些熱烈活潑的顏色,南方地區則偏愛于一些素凈柔和的顏色,另外,在進行工業產設計時色彩的運用一定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年齡,符合消費者的年齡階段特點,同時要符合消費者的接受心理和審美趣味,滿足不同人群的審美要求。
(二)進行重點配色,注意產品的視認度
一件工業產品具有多個組成部分,在進行色彩運用時應該注意重點配件的配色,在主色調確定的前提下,對某個顏色進行重點配置,進而對整個產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工業產品中的重點配色通常用于商標、廠標、運動部件等重要開關,因此,在進行產品設計時要對這些重要開關重點配置,選擇更為強烈的色調使其與其余部位區分開來,可以選用與主色調相對比的調和色,考慮產品整體的視覺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工業產品的設計中,明度對比決定視認度的高低,明度差異越大,視認度越高,反之,明度差異越小,視認度越低,因此,色彩的設計將會直接影響操作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工業產品設計中色彩的運用要充分考慮到以上兩點,確保產品良好的藝術效果和操作的安全性。
(三)樹立民族特色,注重產品內涵
近幾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在世界工業產品設計中我國仍然處于較為落后的地位。產品設計應該融合本國的民族特色,打造自己的產品特點,而產品的特色取決于民族歷史文化的沉淀和習慣。在我國,工業產品設計普遍存在“復制生產”的現象,產品設計與色彩運用往往陷入單純的模仿狀態,每個國家工業產品的特色都與他們的民族文化息息相關,我國雖然現代工業造型設計起步較晚,但發展潛力巨大,在進行產品設計的色彩運用時應該充分利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設計中融入中國元素和中國符號,決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設計經驗,色彩運用要注重創新,綜合中國民族藝術元素,在借鑒發達國家產品設計的思想和理念的同時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產品,為產品注入深厚的內涵。
三、工業產品設計中進行色彩運用的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工業產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工業產品不僅要方便人們的生活,還要給人以美的享受,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如何科學合理的進行色彩運用已經成為了工業產品設計的重點內容,作為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色彩運用也是有技巧可言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在進行工業產品設計時要發揮色彩的重量感、運動感、體積感等特點,合理利用顏色間的對比關系,形成強烈的視覺刺激,注意色彩之間的主次關系,突出主色調,加深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印象,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另外,要以色彩為載體,清楚的傳達設計者的理念,綜合考慮色彩的透視、冷睚、強弱等變化,色彩是不能單獨存在的,要考慮形體、位置、空間、肌理、面積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色彩的裝飾性、實用性以及環境性。成功的色彩配置不僅要進行色彩創新,還要結合產品的材料、文化、造型等元素,只有這些元素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才會使工業產品的設計更加完美也更加人性化,豐富的色彩設計將會為工業產品增添魅力。
1“意象”的產生及研究的現實意義
“意象”原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審美范疇,它包含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兩個層面的含義。所謂“意”是指意圖、意向;“象”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現形式。隨著時代的變遷,意象在傳承與整合中不斷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意象”概念產生于先秦兩漢時期,最早由王充提出,主要在哲學范疇內討論;魏晉時期劉冊將“意象”概念引人到文藝美學中,是最早關于文藝方面的描述。他在《文心雕龍·神思》一書中寫道:“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它是指一切悟徹人生的藝術家能運用筆墨描寫想象中的景象。在這里,劉姍指出“意象”是在心與物互相交融,在物象感知之上而產生的,并肯定了“意象”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這也為后來“意象”在藝術創作上開拓了新的思考方式和領域。它產生和存在于工業設計的審美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化的科學命題。因此,研究“意象”對工業設計的影響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2“意象”造型與現代工業設計的關系
“意象”是整個現代美學體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亦為造型設計美學的核心概念,工業設計是“意象”的思維結果。這里我們按照用途可將其分為: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功能意象和以追求更高的精神愉悅為目的審美意象兩個方面。前者是以實用為目的,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具體的某種思維產物。從理論上來講,這種“意象”化的審美設計就是把理論美學的原則應用于物質生產和日常生活領域而產生的一門美學分支學科,它追求物質生產過程以及人類生活環境的變化,它的核心范疇是功能美。后者則是精神層面的問題,根據想象力所形成的某種形象呈現,它能引起人想到許多東西,是讓人們在看到設計者的作品同時,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內涵。這兩種概念是理智與直覺、認識與創造、功利性與非功利性的高度統一。
從中國的傳統美學來講,“意象”相近于想象,也可以認為是想象中的“藝術”。而工業設計是產品設計師物化想象產品藝術化、人性化的具體體現,它直接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服務。設計過程中的“意象”實際上就是設計者大腦中產品模型“情、景”的體現,它直接關系到產品設計的成效;“意象”與工業設計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二者具有因果關系,缺一不可,互為系統。“情”(意象)、“景”(產品)的統一乃是審美意象的基本結構。“意象”不能還原單純的“情”,也不能還原單純的“景”。離開主體的“情”,“景”就不能顯現,也就成了“虛景”;離開客觀的“景”,“情”就不能產生,也就成了“虛”情;這兩種情況都不能產生審美意象。只有“情”、“景”的統一,才能構成審美意向。
3“意象”造型觀在工業設計中的深刻影響
“意象”造型觀在工業設計中的影響涵蓋古今,隨處可見。古代的手工制品都是早期人類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在思維的作用下,經過制作者按照“產品”的使用功能,進行“意象”造型設計之后,根據生產(生活)的需要,經過簡單的加工之后完成的。如5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人們制作的木鎖等生活用品便是佐證。如今,過去的手工制作變為現代化的工業生產,目前市場上一些運用現代化的設計手段和方式生產出來的精美的工業產品設計令人眼花隙亂、目不暇接,這些產品是設計師大腦中“情”、“景”的高度統一。也就是傳統“意象”造型觀影響現代工業設計的深刻體現。
現代工業設計產生于歐洲,19世紀工業革命完成后,西方就開始發展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展開適合工業化生產的現代設計,并形成很多不同風格的藝術設計流派和體系。在中國,雖然沒有西方工業革命的經歷,但是,勤奮好學的中國人,卻早已積極主動地把現代設計思想、理論、方法引進中國,并且一直想以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振興中華民族,圓百年近代史上中國人的強國之夢。這種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文化藝術結合的標志性參照物,就是20世紀20-30年代的南京中山陵;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90年代的北京世紀壇;以及興起于80年代,至今還方興未艾,可圈可點的全國性“城市開發熱”。在這些建筑中,不僅體現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且都有中國本土傳統“意象”造型美學的縮影。
綜上所述,“意象”在現代工業設計中產生了深刻影響,沒有“意象”,就不存在現代藝術設計,正是由于設計師把產品的使用功能科學化、藝術化、美觀化,現代設計才發展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