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10:01: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生產成本核算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很多企業領導者片面認為企業成本管理就是盡可能降低生產成本,導致出現產品質量問題也不及時改善,其結果只會使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因此企業領導層首先要轉變這種落后和不科學的管理理念,多去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學會在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資本的有效運轉上下功夫。另外,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市場經驗,不能盲目提高產品的生產數額,現在已經不是計劃經濟的時代,靠數量取勝根本就行不通。相反會導致產品大量囤積,最后只能低價處理或是舍棄,既浪費了產品資源,又帶來不必要的維護費用。
2.沒有科學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總體來說,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生產成本控制方法與手段的落后現象,沒有跟上科學的腳步和時代的發展。在管理控制過程中,只能看到顯現的成本因素,如財務支出和管理維修費。而忽視了具有更大價值的隱性因素,如企業規模的調整和企業文化的塑造等。在需要投入成本的地方吝嗇支出,而在完全沒必要花費的地方卻慷慨投資,這些都是方法上的不到位。現在計算機技術如此先進,成本核算方法也應該借助計算機來提高效率,可有些企業仍舊不思進取,使用陳舊古老的傳統方法,無論在速度還是準確度上都跟不上時代。
3.生產成本管理缺乏遠見
一個企業要發展的長遠,必須具備高瞻遠矚的目光,這就是理論上的戰略高度。在企業生產成本控制過程中,也應該有思想上的突破,企業成本控制不是單純地降低成本,而是要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在企業目標與外部市場環境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進而使成本最小化。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以過硬的產品質量和服務來獲取長久的競爭力,提高市場份額。
4.企業內部機制的不統一
很多企業一邊強調要提高產品質量,一邊又要大力縮減成本,而企業現行生產技術又無法滿足這種需求,機制的不完善導致矛盾的出現和問題的產生。企業只有改善內部控制機制,不斷加強全體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使企業正常運轉。
二、生產成本控制的精細化對策
關于如何去提高企業生產成本的內部控制,企業一方面需要學習別人的先進管理經驗,從而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策略;另一方面要從思想觀念上轉變,始終依靠市場的調節作用,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
1.善于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為企業自身謀利
當企業自身的管理體制不能創造利潤時,要積極學習,善于借鑒,這也是節約腦力成本的措施。生產經營者一般比較注重生產過程中的成本費,因此要對整個制造流程嚴密監測,在產品生命周期內都進行嚴格管理,不忽視任何一個環節,無論是對人力資源的選擇還是對物流的選擇,都始終遵循成本最小的原則,實現產品成本的持續性降低,從而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另外在在技術手段上也要積極引入國外的先進計算機技術,將成本管理的視線在新技術的幫助下延伸到生產過程以外的環節,實現信息的高度共享性,更加利于成本的控制。
2.樹立適應市場環境的成本控制觀念
首先,企業要有自主創新的意識,才能不斷開拓思維,去思考有效控制企業成本的方法和策略。雖然我國企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但是國家對企業創新的重視很高,也投入了很多扶持資金,企業應該把握這個機會努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優勢,在市場競爭者保持領先地位。其次從管理者到普通員工,都要統一思想,具有一套科學的與市場環境完全吻合的現代生產成本控制理念。在成本控制過程中,要有戰略高度,把管理理念與企業目標聯系在一起,改造原有的機械流程,加強企業內外部與客戶的聯系,同時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要形成從產品開發階段到銷售階段都不間斷地成本控制流程,減少一切不必要的浪費,及時根據市場情況的新變化作出相應調整,總之就是確保企業的整體優化。不過還不能忽略人的重大作用,企業要用一種關懷和激勵并存的手段讓員工自覺為企業服務,自覺樹立成本控制意識,自覺主動學習和進步,在建立企業文化的同時又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3.在勞動生產率和設備利用率上加以改善
如果光從可見的成本消耗上下功夫,效果畢竟有限,企業應該多角度思考問題,成本的產生可以從一些隱性因素中得到減少。例如提高員工的勞動生產率,就鎖堵哪了生產時間,節約了工人的勞動成本,也降低了設備的損耗成本,成本得到了大幅減少。產品的產量增加了,銷售額就會增加,那么兩者的差額也會拉大,即企業的利潤就大大增加。可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能夠一石二鳥,是企業的長久選擇。因此企業在改進生產技術上和提高設備利用率上不能馬虎,要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同時引進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使員工在相同的時間內創造更大的價值。企業的生產成本管理是一項涉及面非常廣但擁有多方改善渠道的比較靈活的一項工作,只有結合實際情況,調動各方的力量進行成本控制,才能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成本作業性態的提出
2010年底,國家煙草專賣局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煙葉生產成本核算的相關問題,提出煙葉生產的成本核算必須從作業環節的角度進行細化,使成本信息能夠真正指導煙葉的生產流程,促進各級煙草公司在煙葉生產投入上得到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到目前為止,雖然從總體上核算煙葉的生產成本是可以實現的,但是以作業環節為單元的煙葉生產成本核算中的一些基礎性問題,如作業環節的劃分、數據的篩選、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等,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找到較為妥當的處理方法。
以作業鏈作為核算單元之所以受到重視,是由煙葉生產的三個基本特征決定的:
首先,煙葉生產成本核算的主體存在雙重性。從生產的角度看,煙農是完成生產的主體,是作業活動的直接實施方,煙農要投入土地、勞動和部分生產資料;從經營的角度看,煙草公司也是作業活動的參與方,要投入主要生產資料、技術人員、生產裝備和設施等。這里顯然存在雙重核算主體的問題。
其次,存在煙葉生產周期與成本核算期的沖突。煙葉生產從育苗到最后將煙葉運往煙站,往往要持續一年的時間,但是成本核算期往往是一個月。說明傳統的核算方法在時間上與煙葉生產特點有沖突。
第三,煙葉生產是復合的生產過程,單一成本核算方法的適應性受到限制。煙葉生產過程并不是簡單的工業制造過程,而是一個既包括了自然過程、加工工程、服務過程的復合作業鏈。比如育苗、采摘等是自然生長過程;而在烘烤是一個加工過程,而煙草公司的工作則是服務過程。
煙葉生產的這三個基本特征與成本核算上的矛盾,可以利用成本作業性態的理論,以作業環節為成本核算單元,尋求一定程度的解決。所謂成本的作業性態,是指成本費用發生的動因、數量與作業流程之間的關系;根據成本費用與作業流程的關系,可以將成本的處理分為兩種基本方法:一是直接計入某一作業環節,二是采用一定方法處理后,計入作業環節。利用成本作業性態的這種性質,可將成本核算單元細化到作業,淡化由于主體不清帶來的邊界不清的問題;通過將煙葉成本計入相對時間不長的作業環節單元中,可調節煙葉生產周期與成本核算時限的矛盾;不同的作業環節可根據作業性質不同采用的核算方法,使核算有了針對性。所以,應用成本的作業性態,以環節作為成本核算的單元,在煙葉生產成本核算中具有重要意義。
二、主要難點
成本的作業性態應用在以作業鏈為單元的煙葉成本核算上,目前存在幾個方面的技術問題:
1、如何用成本性態理論選擇適當的核算單元
本質上說,成本核算單元的選擇實際上就是作業環節的選擇。煙葉生產過程作業環節的劃分之所以成為難點,是因為兩個方面的困難:一是劃分標準不易確定,煙葉生產過程不但持續時間長,而且成本發生的地點多,實施主體也多。比如育苗培育的地點在苗床,實施者是育苗專業戶;移栽和田間管理發生地點在煙地,實施者是煙農;而收購、運輸等則由煙站完成。按地點,還是按實施主體來劃分作業環節,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環節劃分結果。還可以找到其他劃分作業環節的標準,比如按自然生產過程劃分,按煙投入物資的節奏劃分作業,按管理層次劃分等待,都存在按什么標準進行劃分環節的問題。二是在哪個層面劃分也不易確定,作業的劃分可以比較細,比如分成幾十個作業;也可以劃分得比較粗,比如幾個作業。作業劃分得太細,工作量大;如果作業劃分得太籠統,過于粗放,則可能達不到劃分作業的效果。所以,找到成本費用發生的動因、數量與作業流程之間的關系,是作業環節劃分是否科學,是否能真正反映煙葉生產作業鏈特點的基礎性工作。
2、作業性態如何幫助數據辨認
如何將每筆投入放入適當的作業環節中,可能是要面對的最困難問題。歸納起來,煙葉生產投入的成本費用有幾種成本性態特征:第一種是能夠直接辨認清楚作業環節的成本,比如EM茵、基質、飄盤、塑料薄膜中的蓋塑膜和墊膜等成本,可以直接作為育苗環節成本處理;第二種是指向性不明的費用,比如同樣是肥料,移栽環節要用,田管環節也要用,如果財務資料中沒有詳細記載使用的環節,就存在進行辨認的問題;第三種是與作業環節只有間接關系的費用,比如煙水設施、煙路設施、烘房建設和改造投入等等。如何處理這幾類投入的作業性態,是必須破解的難題。
3、如何進行數據的處理
進行辨認后的數據仍然存在一個怎樣處理的問題。一直以來,煙草行業在處理煙葉生產成本時依據的是成本核算中的對象追溯原則,就是根據成本承載的對象來決定成本的歸屬。但這種方法在應用中存在兩個缺陷,一是得到的成本信息不能夠反映煙葉生產過程各環節的成本,而從管理角度看,這種按環節劃分的成本信息是非常有用的;二是成本數據得到的及時性受到影響。所以,必須改變煙葉成本核算中僅僅按對象追溯原則為依據的做法,同時以成本的作業性態對成本進行歸類。但是這里面存在一系列的技術問題,
三、解決的思路
1、關于核算單元確定的思路
在確定煙葉生產成本的核算單元時,有些基本原則是必須遵循的:首先是完整性原則,核算單元必須要完整地反映煙葉生產過程,特別是幾個基本環節,比如育苗、移栽、田管、采摘、烘烤等,核算單元的劃分要清晰(又不要遺漏)地反映主要生產過程;其次是簡明扼要原則,核算單元的確定要避免由于劃分過于繁鎖而造成實施困難;第三界限清楚原則,核算單元必須考慮作業環節劃分與成本費用的聯系,盡可能找到所發生的成本費用與所產生效率的聯系;第四是可操作原則,如果要求資料過于詳細,會帶來收集上的困難。在確定以哪一個層面作為核算單元上,還要考慮工作的目的是對成本進行控制和管理,不涉及因為作業環節帶來的人員、過程、機構、設施等方面的改變,也不必專門考慮精細化管理的相關問題,從這個目的出發,選擇稍粗一點的作業層面作為核算單元,是可以接受的。
2、關于數據篩選的思路
在根據成本的作業性態將成本費用劃入各核算單元之前,還必須對數據進行篩選。對數據進行篩選的原因,除了考慮上面討論的數據與成本作業性態的三種特征(能直接辨認、不易直接辨認和間接費用)之外,還基于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如果一個地區內的各煙葉生產區域自然條件有差異,將這個地區作為一個區域性的核算單元時,可能將不同性質的成本放入了一個作業單元,造成數據的不可用。這樣,在數據篩選上就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是否需要反映地區內由于自然條件形成的成本性態差異;二是如果要反映數據的自然差異,就存在數據篩選的順序問題,是先篩選自然條件差異,還是先篩選特征差異。先對數據進行自然因素的篩選,針對性更強,得到的成本費用資料較為單純;缺點是加大了工作量。論文大全,核算單元方法。當然,也可以考慮將成本性態和地區劃分兩種方法結合起來處理。從實際情況看,宜將區域劃分與成本性態分析結合起來,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采用兩種方法。論文大全,核算單元方法。論文大全,核算單元方法。
3、關于數據處理的思路
數據處理上,如何將成本性態的思想融入以作業環節為單元的核算工作中,需要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要正確反映數據發生瞬時性,作業環節中發生的數據是在一個較短時間內發生的,成本性態的這種聯系如果不是在發生的時間段內就適時地加以匯總,這種關系就會隨著環節時間的過程而不清晰,就可能只留數據,而淡化了成本性態關系;二是正確處理數據核算上的及時性,目前數據的收集是按會計期間來進行的,比如是按月度會計期間甚至年度會計期間進行的匯總,顯然這種匯總與煙葉生產作業環節的時間是沒有關系的,要解決作業時間快速變化和數據收集時間上的不適應矛盾,就必須改變現有的煙葉成本數據收集模式,采用快速數據處理的辦法。論文大全,核算單元方法。
四、可供借鑒的方法
根據作者參與煙葉成本核算工作的實踐,下面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具體做法:
1、將整個環節分為7個作業單元
煙葉生產流程有三個層面:環節、作業和活動。論文大全,核算單元方法。以活動層作為核算單元,能夠較為深入地反映煙葉生產作業的情況,但要求成本資料上非常細,加大了成本處理的成本。以作業層作為核算單元,含義上相對明確,但是又不至于太繁瑣,但同樣要求操作人員具有較高的判斷成本費用性質的能力,工作量仍然較大。以環節層作為核算單元,工作量較前面兩種方法要小,更重要的是成本劃分的目的是進行環節成本的計算,從這個角度出發,將整個流程劃分為7個核算單元,不但從時間上已經比較細,而且完全能夠滿足成本性態進行單元核算的要求。
2、數據的篩選
在數據篩選上,分成幾個步驟:首先從總體上將非生產性投入篩掉,其次對剩下的生產性投入,根據成本的作業性態,將能夠直接進入作業環節的成本進入不同的作業環節,一共有6個環節,將不能夠直接進入作業環節的成本作為多動因成本放入多動因環節(最后可作單獨處理,也可不作單獨處理)。
一、變動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概念
在會計學中有兩種計算生產成本的方法:全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變動成本法是在組織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條件,將一定時期所發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態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類,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成本全部作為期間成本,并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全部成本法是較為普遍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是指將一定時期所發生的成本按其經濟用途分為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兩大類,在計算產品成本時,包括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全部生產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將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這樣,在全部成本法下計算出的產品成本既包括變動生產成本又包括固定生產成本。在全部成本法下,全部生產成本要在已售產成品、庫存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所以期末在產品和產成品存貨成本中,包含了一部分固定生產成本。
二、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結合應用的必要性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各有利弊結合,單純使用其中任何一種方法都不能滿足企業管理的要求。盡管變動成本法在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成本核算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諸多優點,但它與現行“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中成本核算及財務報告的編制等內容的要求不一致。為此,一些企業按照現行統一會計制度編制定期的財務報表,同時存貨計價和收益決定也以完全成本計算;但在企業內部,則大多采用變動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編制內部報表,為企業管理部門正確進行預測、決策、分析和控制提供有用的資料。由此可見企業會計為了能更好地履行其對內、對外兩方面的職能,兩種成本法可以結合使用、互相補充,以變動成本法為基礎,在編制對外財務報表時進行適當的調整。但絕不搞兩套平行的成本計算資料。否則,工作量太大,還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上的極大浪費以及數據、資料的重復。
三、兩種成本核算方法在企業中的聯合應用模式
1、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合應用的可行性
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不難發現,兩種方法最主要的差別是對固定制造費用的處理不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費用要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而變動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費用則作為期間費用處理。但對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在兩種方法下都必須列入產品成本中,對于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二者都是作為期間費用處理的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因此,兩種方法雖然在成本劃分、存貨計價、損益表的編制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對于具體成本項目的處理大體是一致的,這些都為兩種方法的結合提供了條件和可能。本著既能享受變動成本計算法的優勢,又不影響當前對會計核算的統一要求這一基本原則,企業以一種核算方法為基礎,同時提供另一種方法下相關的成本資料,提出將兩種方法聯合應用使企業會計核算兼顧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要求,從而實現企業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可行和必要的。
2、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合應用設計思路
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賬戶處理方面最主要的區別,是對固定性制造費用的處理不同,由此導致存貨估價、損益計算結果不同。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發生的固定性制造費用總額=期末在產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費用+期末庫存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本期已銷商品中的固定制造成本。由于在兩種成本計算法下結合,對本期已銷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的處理并無實質性的差別,最終都計入了當期損益。因此,在變動成本法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本年利潤賬戶期末余額=A-B-C
存貨賬戶期末余額=D-B-C
主營業務成本賬戶本期發生額=E-(F-B-C)
其中,A為完全成本法下的本年利潤賬戶期末余額; B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庫存商品中的固定性生產成本;C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在產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費用; D為完全成本法下存貨賬戶期末余額;E為完全成本法下營業成本賬戶本期發生額;F為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發生的固定性制造費用。
3、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合應用賬戶設置
一級賬戶的設置完全按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不需新增一級賬戶,只在一級賬戶下增設需要的二級賬戶,主要設以下二級科目:制造費用-變動性制造費用;制造費用-固定性制造費用;生產成本-變動性制造費用;生產成本-固定性制造費用;庫存商品-變動性生產成本;庫存商品-固定性生產成本。
4、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合應用賬務處理
在成本的日常核算過程中,首先應對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按成本性態進行分類、歸集,將生產費用劃分為變動費用和固定費用,由于構成產品成本內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屬變動成本。因此只需將當期發生的制造費用分解為變動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性制造費用。日常的賬務處理程序與完全成本法完全相同,根據兩種成本計算法的內在聯系,可以很方便的獲取企業內部經營決策所需要的數據資料。
5.兩種成本核算方法在企業中的聯合應用總結
現行企業會計制度中成本項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企業先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企業的自身特點,將生產費用按其與產量的依存關系,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尤其是制造費用應逐項進行分解。把日常核算建立在變動成本計算的基礎上,對在產品、產成品賬戶均按變動成本反映,同時另設“存貨中的固定成本”賬戶。也就是說,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制造費用等變動成本,仍然按照原來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進行歸集和分配,把廠房折舊費、保險費、租金等固定成本先計入“存貨中的固定成本”賬戶。平時根據有關記賬憑證和費用分配表,登記產品成本明細賬,分別歸集各品種的產品成本,并采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分配計算這兩種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但由于期初在產品成本和本月生產成本均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費用,所以無論是完工產品成本,還是月末在產品成本中也都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費用,固定性制造費用仍停留在“存貨中的固定成本”賬戶中。期末,其賬戶余額可以在不同品種的產品之間按照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進行分配結合,如: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和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等,分配出每種產品應負擔的固定性制造費用,然后按每種產品當期銷售量、期末產成品數量及期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比例,將“存貨中的固定成本”應歸屬于本期已銷售產品的部分轉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并列入利潤表,作為本期銷售收入的一個扣減項目;而其中應歸屬于期末在產品、產成品部分,則仍留在這個賬戶上,其分配的結果填列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存貨(在產品、產成品)項上,使它們仍按所耗費的完全成本列示。
所以為了發揮變動成本法在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方面的作用,同時滿足現行會計制度對外報告的需要,應將變動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結合應用。即將日常核算建立在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期末調整,使產品的生產成本、銷售成本和存貨成本按全部成本法反映,以滿足對外編制會計報表的需要。這樣能實現企業與國家的雙盈。
四.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結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及其應遵循的原則。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在同時生產多種產品且各月不同產品生產工時水平相差懸殊的企業中,在不同產品之間按照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對“存貨中的固定成本”進行分配,如生產工時等資料都是本月的發生數,而“存貨中的固定成本”卻是一個逐期的累計數,顯然按此標準進行分配不夠準確。
(2)在實際工作中有不少的成本、費用對業務量的依存關系是比較復雜的,其成本雖然可隨產量的增減而成同方向變動,但其變動幅度卻不與產量變動幅度保持嚴格的正比例關系。這是因為這些成本同時兼有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兩種不同的性質,稱為混合成本。
(3)對于某些機械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固定性制造費用中包括不少與機械使用有關的費用,例如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租賃費和保險費等等。如果采用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分配固定性制造費用就不盡合理,所以采用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分配各種產品應負擔的固定性制造費用會更合理一些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
(4)由于平時核算是建立在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產品成本以變動成本反映,如果企業以此成本為依據進行產品訂價應區別對待。
2.改進建議。
(1)對于上述第一個問題,首先,可以通過以生產工時、生產工人工資等全年累計數為標準結合,進行分配。其次,實現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也可以對“存貨中固定成本”按不同的車間或產品設置明細賬,賬內按照費用項目設立專欄或專戶(即多欄式明細賬)分別反映各車間、產品品種中各項固定性制造費用的發生情況,此明細賬應根據有關的付款憑證、轉賬憑證和前述各種費用分配表進行登記。在對“存貨中的固定成本”進行分攤時,可以分車間、產品進行分配,甚至可以按費用項目進行分配,以增加核算的準確性。
(2)對于上述第二個問題敘述的混合成本必須對其進行分解,以便分別將其合并到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中去。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較簡便的方法有近似分類法、比例分攤法等。
3.需要注意的幾項原則:
(1)以完全成本法為基礎,采用“先外后內”的原則。即統一成本核算系統首先應滿足對外報告的法定要求,然后再考慮對內經營管理的需要。
(2)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統一成本核算系統的設立不以額外增加企業運行成本、過多增加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負擔為前提,而應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在遵循原有成本核算系統框架的前提下,通過對核算帳戶的巧妙設計,利用兩種成本計算法的內在聯系,來實現對內對外的資源共享。
(3)簡化成本核算原則。統一成本核算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簡便、實用、高效原則。即在統一成本核算系統下,既能滿足對外報告的要求,又能方便、快捷地提供對內所需的資料。
參考文獻
[1]姚鳳環.變動成本法在企業營業損益方面的應用[J].管理天地,2004, (7):87.
[2]冉英.淺析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差異[J].財會研究, 2002,(7):32-33.
[3]曹惠杰.管理會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 2001:225-257.
二、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結合應用的必要性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各有利弊結合,單純使用其中任何一種方法都不能滿足企業管理的要求。盡管變動成本法在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成本核算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諸多優點,但它與現行“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中成本核算及財務報告的編制等內容的要求不一致。為此,一些企業按照現行統一會計制度編制定期的財務報表,同時存貨計價和收益決定也以完全成本計算;但在企業內部,則大多采用變動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編制內部報表,為企業管理部門正確進行預測、決策、分析和控制提供有用的資料。由此可見企業會計為了能更好地履行其對內、對外兩方面的職能,兩種成本法可以結合使用、互相補充,以變動成本法為基礎,在編制對外財務報表時進行適當的調整。但絕不搞兩套平行的成本計算資料。否則,工作量太大,還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上的極大浪費以及數據、資料的重復。
三、兩種成本核算方法在企業中的聯合應用模式
1、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合應用的可行性
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不難發現,兩種方法最主要的差別是對固定制造費用的處理不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費用要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而變動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費用則作為期間費用處理。但對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在兩種方法下都必須列入產品成本中,對于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二者都是作為期間費用處理的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因此,兩種方法雖然在成本劃分、存貨計價、損益表的編制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對于具體成本項目的處理大體是一致的,這些都為兩種方法的結合提供了條件和可能。本著既能享受變動成本計算法的優勢,又不影響當前對會計核算的統一要求這一基本原則,企業以一種核算方法為基礎,同時提供另一種方法下相關的成本資料,提出將兩種方法聯合應用使企業會計核算兼顧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要求,從而實現企業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可行和必要的。
2、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合應用設計思路
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賬戶處理方面最主要的區別,是對固定性制造費用的處理不同,由此導致存貨估價、損益計算結果不同。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發生的固定性制造費用總額=期末在產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費用+期末庫存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本期已銷商品中的固定制造成本。由于在兩種成本計算法下結合,對本期已銷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的處理并無實質性的差別,最終都計入了當期損益。因此,在變動成本法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本年利潤賬戶期末余額=A-B-C
存貨賬戶期末余額=D-B-C
主營業務成本賬戶本期發生額=E-(F-B-C)
其中,A為完全成本法下的本年利潤賬戶期末余額; B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庫存商品中的固定性生產成本;C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在產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費用; D為完全成本法下存貨賬戶期末余額;E為完全成本法下營業成本賬戶本期發生額;F為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發生的固定性制造費用。
3、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合應用賬戶設置
一級賬戶的設置完全按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不需新增一級賬戶,只在一級賬戶下增設需要的二級賬戶,主要設以下二級科目:制造費用-變動性制造費用;制造費用-固定性制造費用;生產成本-變動性制造費用;生產成本-固定性制造費用;庫存商品-變動性生產成本;庫存商品-固定性生產成本。
4、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合應用賬務處理
在成本的日常核算過程中,首先應對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按成本性態進行分類、歸集,將生產費用劃分為變動費用和固定費用,由于構成產品成本內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屬變動成本。因此只需將當期發生的制造費用分解為變動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性制造費用。日常的賬務處理程序與完全成本法完全相同,根據兩種成本計算法的內在聯系,可以很方便的獲取企業內部經營決策所需要的數據資料。
5.兩種成本核算方法在企業中的聯合應用總結
現行企業會計制度中成本項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企業先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企業的自身特點,將生產費用按其與產量的依存關系,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尤其是制造費用應逐項進行分解。把日常核算建立在變動成本計算的基礎上,對在產品、產成品賬戶均按變動成本反映,同時另設“存貨中的固定成本”賬戶。也就是說,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制造費用等變動成本,仍然按照原來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進行歸集和分配,把廠房折舊費、保險費、租金等固定成本先計入“存貨中的固定成本”賬戶。平時根據有關記賬憑證和費用分配表,登記產品成本明細賬,分別歸集各品種的產品成本,并采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分配計算這兩種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但由于期初在產品成本和本月生產成本均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費用,所以無論是完工產品成本,還是月末在產品成本中也都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費用,固定性制造費用仍停留在“存貨中的固定成本”賬戶中。期末,其賬戶余額可以在不同品種的產品之間按照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進行分配結合,如: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和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等,分配出每種產品應負擔的固定性制造費用,然后按每種產品當期銷售量、期末產成品數量及期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比例,將“存貨中的固定成本”應歸屬于本期已銷售產品的部分轉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并列入利潤表,作為本期銷售收入的一個扣減項目;而其中應歸屬于期末在產品、產成品部分,則仍留在這個賬戶上,其分配的結果填列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存貨(在產品、產成品)項上,使它們仍按所耗費的完全成本列示。
所以為了發揮變動成本法在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方面的作用,同時滿足現行會計制度對外報告的需要,應將變動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結合應用。即將日常核算建立在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期末調整,使產品的生產成本、銷售成本和存貨成本按全部成本法反映,以滿足對外編制會計報表的需要。這樣能實現企業與國家的雙盈。
四.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結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及其應遵循的原則。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在同時生產多種產品且各月不同產品生產工時水平相差懸殊的企業中,在不同產品之間按照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對“存貨中的固定成本”進行分配,如生產工時等資料都是本月的發生數,而“存貨中的固定成本”卻是一個逐期的累計數,顯然按此標準進行分配不夠準確。
(2)在實際工作中有不少的成本、費用對業務量的依存關系是比較復雜的,其成本雖然可隨產量的增減而成同方向變動,但其變動幅度卻不與產量變動幅度保持嚴格的正比例關系。這是因為這些成本同時兼有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兩種不同的性質,稱為混合成本。
(3)對于某些機械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固定性制造費用中包括不少與機械使用有關的費用,例如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租賃費和保險費等等。如果采用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分配固定性制造費用就不盡合理,所以采用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分配各種產品應負擔的固定性制造費用會更合理一些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
(4)由于平時核算是建立在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產品成本以變動成本反映,如果企業以此成本為依據進行產品訂價應區別對待。
2.改進建議。
(1)對于上述第一個問題,首先,可以通過以生產工時、生產工人工資等全年累計數為標準結合,進行分配。其次,實現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也可以對“存貨中固定成本”按不同的車間或產品設置明細賬,賬內按照費用項目設立專欄或專戶(即多欄式明細賬)分別反映各車間、產品品種中各項固定性制造費用的發生情況,此明細賬應根據有關的付款憑證、轉賬憑證和前述各種費用分配表進行登記。在對“存貨中的固定成本”進行分攤時,可以分車間、產品進行分配,甚至可以按費用項目進行分配,以增加核算的準確性。
(2)對于上述第二個問題敘述的混合成本必須對其進行分解,以便分別將其合并到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中去。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較簡便的方法有近似分類法、比例分攤法等。
3.需要注意的幾項原則:
(1)以完全成本法為基礎,采用“先外后內”的原則。即統一成本核算系統首先應滿足對外報告的法定要求,然后再考慮對內經營管理的需要。
(2)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統一成本核算系統的設立不以額外增加企業運行成本、過多增加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負擔為前提,而應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在遵循原有成本核算系統框架的前提下,通過對核算帳戶的巧妙設計,利用兩種成本計算法的內在聯系,來實現對內對外的資源共享。
(3)簡化成本核算原則。統一成本核算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簡便、實用、高效原則。即在統一成本核算系統下,既能滿足對外報告的要求,又能方便、快捷地提供對內所需的資料。
參考文獻:
[1]姚鳳環.變動成本法在企業營業損益方面的應用[J].管理天地,2004, (7):87.
[2]冉英.淺析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差異[J].財會研究, 2002,(7):32-33.
[3]曹惠杰.管理會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 2001:225-257.
成本核算是企業管理和財務決策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降低生產成本,做好成本核算,著力提高利潤水平。經調查了多家企業成本核算情況,對能給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依據的簡潔有效核算方法進行了分析、整理,現分述如下:
一、核算方法的選擇
中小型企業一般指資產規模較小、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和產品結構及所用原材料大部分相同的、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少)相對精簡的企業,管理結構通常是垂直管理體系。中小型企業因數量多而在經濟結構鏈中起著不可少的作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到來,具備先進技術的人員創辦新興的科技型企業將不斷的增加。中小型企業因受到財力、物力和人力的瓶頸,企業內部管理水平、財務決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統帶來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數據采集不準確。在生產過程中具體表現為:①沒有專職的成本核算人員;②輔助核算部門沒有獨立核算;③車間物流劃分不明顯、傳遞手續不完善而導致數據失真;④車間生產管理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不區分。中小企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應對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簡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也同時決定了他們大多數使用的是實際成本法,而不會采用標準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
二、中小企業的管理模式決定其應使用簡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業,無論其生產什么類型的產品,也不論管理標準如何,最終目標都是要按照產品品種算出產品成本。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基本要求,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訂單生產,也可采用分批法。同時因小企業一般不對外籌集資金或者籌借金額較小,一般不要向金融機構報送報表而只需向稅務部門報送稅務報表,所執行的也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企業會計制度》或《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的將是符合稅法規定的一種簡易的能滿足稅法要求的會計政策,從而達到不違法稅法規定,避免涉嫌偷稅漏稅。
三、基本科目設置和成本核算思路
1.不分別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大科目,將其合并為一個生產成本科目,不再按產品設明細賬,直接設原材料、工資薪酬、動力費用、制造費用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因為中小企業經營范圍比較小,生產產品的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歸屬到具體產品外,其它項目不宜歸屬到具體某一產品,其實核算到產品反而失去真實性。但當所用原料及所產產品區別較大,達到重要性原則,往往可以單一產品設明細帳;也可不設置,而以成本核算表代替。
2.原材料范圍,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前提下,只把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這樣既能降低工作量,也符合會計原則重要性原則。對生產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按照實際領用實用部分計算成本。
3.中小企業因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全,制造費用科目很難按車間設明細賬,只好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同時因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多參加生產管理,對這種由管理人員參與且發生的差旅費、辦公費而無法確定是車間費用還是辦公費用而往往直接歸屬到辦公費用內,直接記入管理費用。制造費用月底不先進行分配,而是轉到生產成本科目后往往是已銷產品和庫存產品之間統一分配。
4.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企業一般是按存記耗,按已銷售數量加庫存成品計算生產數量。
5.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則不設。
6.設立低值易耗品科目或不設直接記入制造費用---機物料或修理費明細科目,同時設備查帳以備管理需要,采用一次攤銷法,入賬同時即進行分配。
7.關于固定資產折舊,采用符合稅法規定的年限計算,可省去納稅調整的麻煩有可以及時掌握交稅額度。稅法沒有明確規定的,應按稅法的一般要求進行折舊核算。
8.對于在產品構成中所占比重較小且數量眾多的存貨一般采用實地盤存制,以存記耗計算每月實際消耗量。
四、日常核算工作及成本數據資料的取得
(一)日常成本數據的歸集
1.日常成本計算離不開倉庫和車間等單據的傳遞、歸集、整理等,這就需要企業起碼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如庫房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等
2.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記錄:原材料入庫單、生產計劃通知單、產品生產領料單、成品或半成品入庫單等單據資料要及時轉交會計部門。
3.日常發生的與生產有關的費用歸入生產成本或制造費用科目。
(二)月底
1.計提折舊,結轉制造費用科目到生產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庫月報表,先比對已入財務帳原材料與庫房所報購入數量是否有出入,若有應屬發票未到者,要估價入賬。原材料發出一般采用加權平均法。
3.取得工資相關資料,計提工資及福利費。
4.由生產車間相關部門提供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及完工程度分攤成本。
五、成本費用分配原則及方法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業自身的生產特點及工藝流程,要能體現受益原則。
2.分配標準的選擇原則上應選擇的標準與待分配的費用之間有一定關聯,并且容易取得。
3.能辨別受益對象的直接記入,不能明確辨別的按一定標準記入。
4.能直接歸屬到某一產品的原材料等大項費用應直接歸入相應產品。
5.不是直接成本費用一律采用產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產品的產值占總產值的比例進行分配,在產品按約當產量計算產值參與分配。
六、簡易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優缺點
1.核算基本準確,能滿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也符合會計的重要性原則,但不夠精確。
2.產品約當產量估計不夠準確,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不可避免的問題,在中小型企業使用基本能夠滿足生產及管理決策的需要,也基本達到稅務核算的要求。
七、簡易成本核算的幾個相關問題
1.成本會計核心的是掌握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的作業,了解車間最新的生產情況,月底通過編制成本核算報表將財務與業務結合,及時地分析每個月的成本波動的原因,為決策做好材料依據。
2.成本核算不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而是包括生產管理、采購與銷售各部門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銷售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二是計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有價值,不但需要財務部門的不斷改善和時間的印證,還需要生產、技術等部門提供數據及客觀的評價,僅靠財務部門獨立思考有時難以發現問題。
3.成本會計實務應接受成本會計理論的指導,但要理論聯系實際突破相關理論的束縛,不要局限在成本會計理論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會計核算和管理體系就是最貼近企業生產流程最科學合理核算出成本的核算體系,這樣才能有力的服務生產管理及經營決策,每一個企業的生產流程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管理任務,所以在確定整體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體系要有一定的可變性,關鍵的要在成本理論的指導下解決管理層關心的問題,將業務和財務相結合從而服務于企業管理與決策。
參考文獻
多年來她在生產一線從事生產統計、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對車間電積、電解兩條生產線的穩定運行、提質降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她的刻苦鉆研、精細管理,車間各項生產技術臺帳、經濟技術指標資料管理規范,各種統計數據、核算數據詳實、分析準確,為車間基礎管理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2015年她獨自撰寫的《影響鎳電積生產成本的主要因素及降本增效措施》獲公司管理創新論文三等獎、廠二等獎;《班組精細化管理在鎳電積生產系統中的應用》獲廠管理創新論文二等獎,她就是鎳電解三車間王曉玲。
在生產統計工作中,她經常深入班組、生產現場,做好上下工序金屬物料的質量、數量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做好協調、結算和產品質量的信息反饋;組織金屬物料的盤點、核算及金屬平衡表的編制;針對物料管理、提高金屬回收率、工藝控制管理等方面,大膽創新工作,提合理化建議,并積極參與落實。完善了車間金屬物料管理制度和管理網絡,嚴格執行物料交接傳票制度,在外購原料管理中,與有關人員一道,積極采取措施,明確崗位職責,對金屬物料的裝卸、存放等管理進一步細化、明確,確保了金屬物流的有序、通暢,為提升產能、提質降耗做出了積極貢獻。
1現狀分析
經濟的全球化,給服飾行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但也給生產制造商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陳舊的管理方式使得服飾行業一直處于粗放型狀態,傳統的進、存、銷的經營模式已不再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取而代之的是可模塊化的信息化管理方式。
成本核算是企業生產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關系到整個企業的經濟走向。傳統的成本核算過程很不完善,主要依靠人工核算數據與流轉來完成各個環節的協同處理,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驗算和審核時間,這不僅浪費了人力和物力,同時還很難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企業要提高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一定需要依靠新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走專業化的道路。只有深入了解自身的業務運營情況和各業務部門之間的績效和獲利情況,分析生產效能的差異,從根本上降低企業的耗能,才能最終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成本核算概述
2.1成本核算的定義
成本核算系統是企業在整個產品生產過程中對產品原材料成本、生產成本、銷售成本及產品附加成本的綜合分析,并得出產品成本組合中的有效環節、待優化成本、及盈利情況的分析,為企業決策分析提供直觀服務的系統。通過成本核算系統,企業可以對各階段的成本有了一體化的核算過程,對原材料的成本、加工的成本以及其他額外的成本有一個綜合的分析,能更快、更有效地知道企業生產的盈利情況、產品在生產中材料的損耗情況、企業產能資金分配效率以及企業各項產品結合銷售的盈利情況,給生產、市場和企業提供有利的數據依據,可以幫助企業內部調整、糾正、重新分攤成本,保持企業對業務成本數據的緊密控制,使得企業做出正確、中肯的決策分析。
2.2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驟
(1)成本歸集:對生產過程中各種不同的費用,根據其具體的各種用途,編制各種要素費用的分配表,按照要求制定表格,將各自的費用和成本記入表中,等到一定時期做費用的最終歸集。
(2)部門費用分配:由于輔助生產部門是為基本生產車間和行政管理等部門提品或服務的,所以輔助生產部門所消耗的費用,應根據其提供的勞務數量、消耗的費用和各部門耗用產品或勞務的數量,通過制作表格的方式來進行具體的計算。
(3)產品費用分配:基本生產車間若生產多種產品,則應歸集于基本生產車間“費用明細表”中的金額,采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在該車間生產的各種產品當中通過制定“制造費用分配表”的方式來進行具體計算。
(4)計算完工的產品成本:通過以上的計算和分配之后,企業所發生的用于產品生產的各種費用,都集中于“標準成本明細表”、“成本分攤明細表”、“制造費用清單”。這時,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如產成品成本的大小、各種費用所占的比重、定額資料是否完整等,確定產品的成本計算方法,計算出產成品的全部成本·。
(5)制作成本報表:成本報表是根據日常成本核算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制作的,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內產品成本費用的使用情況,據以分析企業的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以及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差異,最終得出生產效能差異報表。企業的這一成本報表對企業財務分析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圖1 成本核算基本步驟
l原材料成本分攤
根據生產通知單中的生產批號,到對應的倉庫中領用所需要的物料和數量,再根據實際使用數量的情況計算出原材料成本,并把成本歸結到大類。
l標準成本分攤
標準成本參考生產工藝單每款對應物料編號及對應物料用料數量對應庫存原材料單價表,得出該款所需用料的金額明細,并把成本歸結到大類。
l委托加工費分攤
委外加工依據委托加工單中的生產批號,然后再結合委外加工單入庫加工回來的對應批號的回庫數量和加工費用,算出生產批號對應款號的委托加工費的一種結算方法。
l工資分攤
單款工資分攤用的是本款計件工資在總計件工資中的比例值,然后跟總工資費用比對得出單款號分攤到的工資費用一種結算方法。
l產成品成本計算
按照款式統計產成品的原材料成本、工資、制造費用或委托加工費用以及其它成本。
l生產效能差異分析
按照款式統計預算中的標準使用成本與實際生產中原材料使用成本之間的差異。
l銷售毛利分析
按照款式統計產品的款銷售業績帶來的利潤情況以及款毛利率貢獻的比重。
據報道,我國中小企業近五年的淘汰率為70%,大約30%左右的中小工業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究其原因,有相當部分的企業是因成本核算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論文百事通為此,研究中小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其改進對策,以促進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是當前會計界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二、現行中小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學
按照現行成本核算程序,輔助生產部門將其發生的費用分配給某種產品要經過兩次分配,采用兩個不同的分配標準(先按一定標準分給基本生產部門,再按另一標準分結各產品),這必然使各產品所分配的輔助生產費用與各該產品的實際受益多少發生嚴重背離。
2.成本計算對象不規范
從企業看,為使將來生產銷售產品的耗費能夠計量,從而與其收入相配比,必須正確地確定成本計算對象,這對任何一個生產有形產品的企業都是必要的。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就是為了解決計算什么成本,費用由誰來承擔的問題。但有些中小企業對這個問題看得并不重要,它們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產產品的品種和規格有多少,統統地按一個成本計算對象來核算成本,結果必然是不管各產品所耗工費料費的差別有多大,計算出的單位產品成本卻都相同,但由于各種產品的銷售價格并不一樣,因此計算出的損益就不真實。
3.費用分配標準不適當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于耗費的共同費用,應選用適當的標準進行分配,合理地計入按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的成本計算單中。但有些小型生產企業不管分配什么費用,一律用工人工資作為標準,而實際上這些共同費用并不都與工人工資有關。
4.產品成本計算不準確
有些中小企業,不管在產品有多少,一律不計算在產品成本當期所有的生產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月末在產品成本的計算無所謂。這樣必然會造成當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的時候,當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產成品成本就會虛增。而當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少的時候,由于完工產品數量大,產成品成本又會很低,人為造成成本不實。
三、改進現行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幾點對策
現階段,我國已經形成不少成本核算的先進經驗,如邯鋼模式、武鋼模式等,這些先進的經驗都值得中小企業去學習和研究。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現實狀況,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規范確定成本核算對象
企業不論大小,生產的產品不同,生產經營過程和管理要求就不同,在確定成本計算對象時,應遵循以下原則:既要適應企業生產技術與生產組織的特點,又要滿足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要求。對于同時生產幾種產品而且每種產品又分多種規格時,應以每種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采用品種法核算產品成本,然后來用系數法核算品種內不同規格產品的成本。對于生產主要產品又兼生產少量副產品的企業,應以主要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同時把其他副產品統歸為一類作為一個成本計算對象,再用適當的方法計算產品成本。如果副產品數量較多,也可以每種副產品作為一個成本計算對象。對于同時生產一兩種產品的企業,應以每種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分別計算產品成本。
2.選擇適當的費用分配標準
對不同的共同費用應采用不同的分配標準,具體而言,一是合理。就所選擇的分配標準與所分配費用的多少有比較密切的聯系;二是簡便。作為分配標準的資料易于取得,計算比較方便。如,動力費一般與機器工作的時間有關,應采用機器工時作為分配標準。輔助材料一般與產品所耗原材科重量、體積等發生聯系,應按產品重量或體積作為分配標準。制造費用可采用生產工時,也可采用工資標準進行分配。
3.加強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和記錄、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制定工時、材料的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制度;制定內部結算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
4.科學選擇成本計算方法
一、加工貿易單耗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加工貿易所用原材料和生產成品數量的膨脹增長導致單耗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
單耗是進口原料與出口成品之間的一對一的數量關系,也就是說每單成品耗用單耗的原材料也是一定的,每一種規格和型號原材料又可生產出不同規格型號的成品,隨著加工貿易的飛速發展,加工成品的品種越來越多,涉及的行業越來越廣,因此,單耗對應關系的數量也隨之不斷增加,造成單耗管理面臨工作量大、內容繁雜、監管風險加大的困境。
(二)新技術、新工藝的廣泛應用使企業實際單耗變動頻繁
隨著加工貿易企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設備不斷更新換代,生產固定產品的單耗也在發生變化,實際單耗水平不斷降低。
(三)企業辦理加工貿易合同備案時單耗申報隨意和不規范
在加工貿易實際監管中,絕大部分的企業都選擇在備案環節申報單耗,但由于合同備案時企業還沒有生產產品,其申報的單耗往往是根據以往經驗或理論估算的一個虛擬值,因此經常會發生企業備案單耗與實際核定單耗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的情況,造成手冊進口料件和出口成品之間的嚴重失衡,引發違規或補稅等法律后果,加大海關執法風險。
(四)企業的成本核算與海關單耗管理之間的差異給海關單耗的核定帶來困難
目前,海關單耗管理與企業的成本核算、料件控制系統的標準和口徑不同,海關未能有效利用企業的生產管理資料,影響單耗核算的準確性。加工貿易企業內部管理需要成本核算和物料控制,企業與客戶之間一般也要核算料件消耗數量,不少企業在此方面管理相當嚴格和完善,比海關核算單耗要求更細。對這些數據進行整合,本可作為核算單耗的重要參考,但企業一般是分客戶記錄這些數據,而非按照海關的備案合同,因此很難將這些數據進行整合。企業在核銷時不得不根據進出口報關數據和按照海關要求設立的賬冊核算單耗,有些企業尤其是產品品種繁多且變化較快的企業,出于成本和核算繁雜的考慮,通常按產品歸大類及加權平均單耗來申報,這就必然導致申報的情況與企業的生產實際之間存在誤差,而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的實際耗料。
二、成本管理方法
(一)材料成本管理方法
1.保稅材料倉庫管理 加工貿易管理主要涉及的是對產品的材料單耗審核,海關會重點檢查進口料件的管理,所以對于進料加工和一般貿易都有的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倉庫管理制度,保稅材料(含原料、節余料件、邊角料、殘次品、半成品、成品等)與非保稅料件分庫位存儲;不同加工貿易手冊保稅料件按照不同儲位列管;保稅料件之入庫單、領料單、繳庫單、出庫單等對保稅品、手冊號等作出明確標示。
2.倉庫帳簿管理 保稅料件與非保稅料件分不同庫位賬冊作數量進、耗(銷)、存核算,不同加工貿易手冊保稅料件按照手冊號、料件品號別作數量進、耗(銷)、存核算。所有出入庫業務必須有單據支持,財務需要為倉庫設好各種單證,確保做到賬實相符。
3.編制物料清單(BOM表) 控制材料成本的最基本工具是由研發部門編制的物料清單(BOM)表,BOM表對于加工貿易企業顯得尤為重要,它為海關核定單耗提供重要依據。它包括了每種產品在生產時必須要使用材料的規格和每種材料的使用數量,這個材料消耗數量里面已經考慮了邊角料的消耗、生產報廢率和不良品率。將編制后的某批產品物料清單(BOM表)發放到各有關部門并明確其相關的責任。
4.控制材料消耗 建立定額領料制度[1],生產部門根據物料清單填制定額領料單去倉庫分批分庫位領料,倉庫在發料的同時做相應的記錄工作,扣減領料單位、領料人剩余可領用數量,從源頭嚴格控制材料消耗。另外填制超額領料單,每月底將本月的所有超額領料單匯總,統計超額材料消耗的數量、金額和原因,盡量杜絕超額領料的問題。
5.材料消耗定額的制定 加工貿易企業單耗是指在正常加工條件下加工單位成品所耗用的料件量,單耗包括凈耗和工藝損耗[2]。凈耗,是指在加工后,料件通過物理變化或者化學反應存在或者轉化到單位成品中的量。
工藝損耗,是指因加工工藝原因,料件在正常加工過程中除凈耗外所必需耗用、但不能存在或者轉化到成品中的量,包括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工藝損耗率,是指工藝損耗占所耗用料件的百分比。原材料消耗定額的制定和某種產品實際單耗的計算如公式(1)、公式(2)和公式(3)所示。
原材料消耗定額=單位零件凈耗+各種工藝性損耗 (1)
單耗=凈耗/(1-工藝損耗率) (2)
某種產品實際單耗=原材料消耗總量/產品產量 (3)
(二)采用成本核算法進行加工貿易單耗核定
1.對企業的信譽等級做初步的評估 海關關員在單耗核定工作開始前,查看企業在以往的單耗申報中是否有過不良記錄,比如單耗申報不實,在備案、核銷環節有過退單處理,有過要求企業重新申報甚至被罰款處理等,對企業的信譽等級做初步的評估,確定對企業進行耗料管理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是深入企業核定還是直接依據企業的備案申報核定,以應對企業申報單耗的隨意性。
2.從固定資產賬簿和固定資產卡片記錄入手核定企業產品的單耗是否發生變動 企業成本管理包括改進工藝流程和更新生產設備,所以加工貿易耗料管理依據企業固定資產賬簿和固定資產卡片記錄,是否有新增生產設備,因為工藝流程的改進和設備的完好程度決定了企業生產產品時材料消耗量,海關關員要及時發現企業實際單耗變動,及時查驗企業備案申報的單耗是否為變動后的單耗。
3.采用成本逆推法進一步核定產品所耗不同材料的單耗 所需單證:生產成本明細賬、原材料明細賬、在產品明細賬、加工記錄、倉庫賬冊、產品銷售的統計資料、海關需要的其它單證或手冊。
①依據倉庫記錄和庫存商品賬簿查實某批入庫產品的總產量(N)
依據產品成本明細賬及對應的倉庫記錄產品入庫單,注意核對記賬憑證日期、憑證號數、摘要與該批次的產品成本賬冊記錄是否相符。
②核定生產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
根據生產成本明細賬中完工產品的結轉,核定完工產品生產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
③核定不同規格單位產品耗用各種材料的數量
第i種材料的實際單耗 = 第i種材料的實際耗用量÷總產量(N)
(4)
單位產品單耗 = ∑第i種材料單耗 (i=1,2,… n) (5)
n代表所耗料件的種類數。
若公司生產的某批產品沒有殘次品、廢品損失和廢料,則發生的損耗均為工藝性損耗,產品的實際單耗即為海關所要核定的單耗。
三、成本管理與加工貿易耗料管理關系研究
(一)成本管理與加工貿易耗料管理之間的關聯性
1.成本核算方法在加工貿易單耗核定中具有可行性 企業成本核算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對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料、工、費進行的有固定程序、精準的歸集、計算和分配,形成了客觀性的會計信息載體,能夠提供生產過程轉化到產品中的直接費用、間接費用、修復廢品費用和廢品損失的多少,能夠提供投入和產出的數量,能夠提供邊角廢料的入庫和處理收入的金額,能夠反映生產成本和原材料消耗的對應關系,從而根據材料的總消耗和總產量得到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含凈耗、工藝性消耗和非工藝性損耗),結合原材料明細賬、廢料、余料及廢品損失記錄核算出非工藝性損耗,進而得到海關所需要的加工貿易單耗。加工貿易耗料管理的成本核算類方法就是運用企業的賬冊、相關憑證、海關所需的其它憑證和企業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上述信息對企業的保稅料件的單耗進行的核定,所以說成本核算方法在加工貿易單耗核定中具有可行性。
2.成本管理核定產品單耗較具準確性 若企業信譽良好,企業凈耗申報數據真實無誤,原材料消耗單證、會計賬冊、加工記錄、倉庫賬冊等相對比較齊全,則采用成本核算類中成本倒推方法進行單耗核定,成本核算方法對保稅料件單耗的核定具有準確性。
3.企業成本管理和加工貿易耗料管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企業成本管理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始終,單耗管理貫穿于海關加工貿易監管鏈條全過程,海關加工貿易耗料管理是以企業成本管理基礎工作、成本核算方法、相關的憑證、賬冊和資料為基礎進行單耗的核定,加工貿易耗料核定管理依賴于企業成本管理并促進海關核定單耗的準確性。另外,海關對加工貿易企業的進口料件單耗的核定是針對不同的企業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對于成本管理好的企業一般都有良好的信譽,海關在審核單耗時會簡化工作量,加工貿易耗料管理對企業加強和優化成本管理有促進作用,從而也有利于促進企業形成良好的信譽,所以說企業成本管理與加工貿易耗料核定管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二)企業成本管理與加工貿易耗料管理之間的區別
1.管理主體和核心不同 成本管理的主體是企業本身,監管的核心是產品成本的核算;加工貿易耗料管理的主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管的核心是加工貿易企業產品的材料單耗。
2.管理目標不同 企業成本管理的管理目標[3]是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單位產品材料消耗)提高經營效益及價值創造;加工貿易耗料管理目標是監督保稅料件的合法使用,防止不法企業利用單耗牟取非法利益,保護守法企業免受不法企業沖擊,促進企業的公平競爭,強化內控、防范廉政風險。
3.管理要求不同 企業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規范化、標準化、統一化、程序化;而加工貿易耗料管理是在單耗標準幅度范圍內,各地海關按加工企業生產加工的實際核定、核銷單耗,也就是“據實核銷”原則。這既反映了生產加工的實際,也在可控的幅度內規范了海關的核銷尺度、降低了監管風險和廉政風險。
4.管理方法不完全相同 企業成本管理方法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業績考評;加工貿易耗料管理是采用實際測定類、成本核算類和技術分析類等方法進行核定。
參考文獻:
期以來,我國煤炭行業一直存在比較嚴重的價格扭曲、利潤虛增現象,煤炭價格不能真正地反映煤炭資源的真實成本,資源的價值不能得到充分補償,由此引發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制約著我國目前正在推進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本文以煤炭資源成本構成為分析研究對象,從使用者成本角度深入分析,揭示出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煤炭資源開發利用中長期存在的“資源無價或價值不完全”因素,煤炭成本是缺失的,煤炭成本中的使用者成本與環境成本并沒有計入煤炭的成本中,使煤炭成本不能得到足額的補償,內部成本外部化造成了典型的外部不經濟。因此,探討煤炭資源開發中的成本計量范圍,有利于解決資源開發中存在的企業成本社會化、內部成本外部化問題,有利于完善煤炭資源市場,促使我國煤炭資源可持續發展。
一、使用者成本內涵
使用者成本的概念最早由馬歇爾(1936)提出,后來凱恩斯(1936)把它定義為由于使用設備而造成的設備價值的減少。使用者成本的基本理念是將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均作為有價資產,并考慮其折舊。這一理念來源于霍特林和希克斯的自然資本及可持續收入的思想。他們認為有限存量的非再生資源和機器設備一樣都是資產,都有折舊的問題。非再生資源開采收入中需要扣除折舊,這樣剩下的開采收入才是不減少資源資產存量的、能夠無限期維持的消費水平。上述意義的折舊也可看作非再生資源開發利用中的使用者成本。筆者認為使用者成本是指現在使用不可再生資源而不是留給后代使用所產生的成本。從這一定義看,使用者成本具有兩種性質:其一,它反映了現在開采對于未來開采凈收益的機會成本,是社會成本的概念;其二,從代際公平的角度看,當代人與后代人同為礦產資源的受益者,使用者成本等同于現在開采一單位資源給后代造成的福利犧牲。使用者成本的社會性與代際性,使得其計量問題成為一個難點。因為礦產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一旦開采出來就意味著永久性損耗,所以要實現礦業可持續發展,就需全面計量礦產資源成本。只有這樣才能在實物上保證礦產資源存量不變,以用于后備資源和替代資源的開發。
二、現行煤炭企業成本核算中使用者成本缺失問題
現行企業煤炭成本反映的只是煤炭的制造成本,僅包括煤炭直接開采成本,并未將煤炭開發過程中的資源折耗和環境成本計算在內,并且成本項目開支偏低,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煤炭在生產過程中的實際耗費,導致煤炭企業成本不能足額提取并得到補償,影響煤炭企業簡單再生產的維系。因此煤炭企業利潤構成的不合理,具體體現在現行煤炭成本核算框架不科學。
(一)現行煤炭企業的成本核算項目中沒有反映資源成本。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煤炭資源由國家無償劃撥給企業使用,煤炭資源成本中只包含了企業的生產成本,資源成本幾乎可以忽略。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從勘探、開采、加工、轉換等環節由國家直接管理,所有者、探礦人和采礦人都是國有性質,相互之間的交換并不通過市場,使用者成本也就無從進入礦產資源價格之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能源礦產資源逐步實施有償開采制度,具體表現為煤炭企業在開采前要購買探礦權、采礦權,在開采過程中要繳納使用費。目前各煤炭企業在實際核算中將繳納的上述款項作為無形資產核算,并按年限平均法攤銷計入“管理費用”科目。但是購買探礦權、采礦權、繳納使用費涉及的資金數額巨大,如果僅是把探礦、采礦的花費視同無形資產進行核算,并在管理費用中分期攤銷,而不作為煤炭成本的組成部分,勢必帶來經營上的大額虧損。
(二)現行煤炭企業的成本核算中沒有足額反映環境成本。煤炭企業的環境成本就是煤炭企業為實現一定的環境目標而發生的一切支出以及因環境破壞而產生的機會成本和治理費用,主要包括資源耗減占用成本和煤炭環境成本。環境成本是一個與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相聯系的概念。嚴格來講,環境成本是使用者成本的一部分。目前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的事實證明,環境成本計算范圍的不完整、計算數額的不足,是對環境再生產的一種不完全的補償,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證環境系統的再生產,致使環境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1.資源耗減占用成本。資源耗減占用成本是一種補償成本與機會成本相統一的環境成本。由于企業的經營活動對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使自然資源的儲量逐漸減少,減少的資源價值即為自然資源耗減成本。由于煤炭是非再生資源,并且環境資源又是煤炭生產的一種“生產要素”,所以,生產多少煤炭產品,就必然消耗“多少”環境資源。資源是有價值的,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使用和消耗自然資源必須支付成本,即付出代價,其數額應大于或等于資源自身的價值。對于煤炭企業來講,環境資源不僅是組織生產活動的潛在基礎,而且是一種“生產要素”,因此煤炭生產活動的開展是以資源的減少和生態環境系統的結構發生變化為前提的。因煤炭企業生產耗減、占用資源導致生態環境系統狀態發生變化和他人失去利用煤炭資源與環境的許多機會,而必須由煤炭企業進行補償的價值即為資源耗減占用成本。
2.煤炭環境成本。煤炭環境成本是指煤炭企業經營過程中對礦區及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而采取保護環境和治理、預防環境污染而發生的各種成本費用,包括礦區環境保護投資成本、礦區環境恢復和治理成本、礦區環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內容。煤炭生產活動不僅占用和消耗煤炭資源,還會引起對其他生態環境資源的破壞,在煤炭產品產出的同時,會直接導致環境資源的減少、地表構造的改變、農田的減少與土壤的退化、空氣污染、水資源破壞及河流山脈的改造等。同時,由于煤炭開采,導致地面塌陷、耕地消失,對農業造成的損失;煤炭開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矸石,矸石不僅壓占大量土地,而且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自燃,排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煙塵等有害氣體,影響礦區居民的身體健康;煤炭開采、洗選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排放到周邊地區,也對環境造成了污染等。這些都是煤炭礦區環境破壞成本。為恢復和治理被污染、破壞的生態環境資源而發生的成本費用就是礦區的環境恢復和治理成本。主要包括:處理廢水、矸石等廢棄物產生的成本;凈化空氣、水源產生的成本;處理地表塌陷、河流改道、山體滑坡產生的成本等。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標準的提高,環境治理費用也大大增加。實際上每個煤炭企業都要或多或少的支付一些環境治理方面的費用,因此環境保護與治理費用也會成為煤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現行的煤炭企業成本核算體系卻未能將其在煤炭企業成本核算項目中列示。
(三)現行煤炭企業的成本核算中沒有準確核算人工成本,也未考慮煤礦退出成本。煤炭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煤炭生產工人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工作環境惡劣,但是工資水平卻很低,工人的付出和他們收獲極不成比例。目前成本核算規定只將工資、獎金和提取的職工福利費計入成本,而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職業病補助費和為全體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計劃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則計入管理費用。但是這些費用應當都是人工成本的組成部分,若計入管理費用,將會造成人工成本失真,企業管理費用虛增。煤炭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所有煤礦將來都會面臨資源枯竭、停產關閉的結局。煤礦關閉時,需要大量的資金用于處理善后和安置人員。國有煤礦政策性破產時,由國家解決煤炭開采的退出成本問題。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該項成本將逐步由企業來負擔,而現行的煤炭成本管理辦法規定,企業不能預先計提退出成本,導致煤礦退出所需資金沒有來源。
三、煤炭企業成本核算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一)界定產權,明晰資源成本。界定良好的產權,具有排他性、安全性、永久性和可轉移性等特性,它是市場經濟順利運行的前提條件。對煤炭這種非可再生的戰略性資源,大多數國家都通過立法確認其作為社會財富歸國家所有,個人或者社會組織可以從國家那里取得探礦權和采礦權。在資源無主或產權不明晰的情況下,由于資源使用者對未來收益缺乏穩定預期,從而其貼現率較高,使其傾向于選擇當期較高的開采率而忽視對資源耗竭的補償。在資源無主的情況下,使用者相互爭奪公共資源價值的行為還會導致租值消散(本來有價值的資源或財產,由于產權安排方面的原因,其價值或租金下降,乃至完全消失),大大增加社會成本。
(二)準確計量資源耗減成本。我國現行的會計核算方法,對資源耗減成本采用了不同的核算辦法,如將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計入生產成本,而礦產資源補償費則計入了管理費用。三者都是對資源耗減成本的補償,卻計入了不同的科目,所以很難全面了解資源耗減成本。另外,雖然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通過折耗的方式計入生產成本,但是輔助設備的折舊及操作費用也包括在生產成本中,所以不利于獲得資源耗減成本的確切數值。所以,筆者建議設立“資源耗減成本”科目,專門用來核算資源的耗減成本,不論是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探礦權價款和采礦權價款,還是礦產資源補償費,在計提折耗或計算繳納時,都計入該科目,歸集自然資源開采企業對資源耗減成本的補償數額。從該科目可以很清晰、準確地獲得資源耗減成本的數值信息,并詳細了解其耗減成本的補償情況。筆者還建議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增加資源耗減成本的信息披露。由于煤炭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企業對資源的耗減成本進行補償,而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這一信息,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業對煤炭資源耗減成本進行補償的情況。披露時可以分項目進行披露,即成本補償總額是多少、向國家繳納的數額、企業自身計提的數額是多少、資源耗減成本計提的依據等。
(三)將環境成本納入煤炭企業成本核算項目中。煤炭企業環境成本包括環境治理成本和補償費用。建議設置“環境成本”一級科目,其下設“環境保護投資成本”、“環境恢復和治理成本”、“環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二級科目進行核算。環境成本允許在煤炭成本中按一定標準計提,按實際需要據實開支,結余結轉下年使用,不足部分直接在當年成本中列支。“環境保護投資成本”科目專門用來核算應予以資本化的環保設備、房屋、建筑物等環保支出。“環境恢復和治理成本”科目用于核算由于煤炭開采造成的空氣污染、水資源破壞、土壤破壞、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破壞而發生的治理費用和治理人員工資、福利費等各項費用支出。“環境管理和教育成本”下設“管理成本”、“教育成本”兩個明細科目。“管理成本”科目用于核算無法資本化的、又不屬于環境治理的費用支出。“教育成本”科目主要分配歸集對煤炭企業職工進行環境教育、培訓所發生的成本。
(四)在煤炭企業成本核算體系中全面反映人工成本,并增加退出成本。針對現行煤炭企業的成本核算中沒有準確核算人工成本的問題,建議把“人工成本”設定為一級科目,并調整其核算內容。然后在其下設立以下二級科目:“工資及獎金”科目核算工資和獎金;“勞動保護費”科目核算支付給職工卻沒有計入工資總額的費用;“工資附加費”科目核算工資總額提取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職業病補助費、住房公積金等;“勞動保險費”科目核算按工資總額為職工繳納的各種保險等。針對現行煤炭企業的成本核算中未考慮煤礦退出成本的問題,建議允許在煤炭成本中按一定標準計提退出成本,并按實際需要開支,結余結轉下年使用,不足部分可直接在當年成本中列支。同時為了保證煤炭企業持續穩定發展,以適應企業改制發展的需求,在現行煤炭成本項目中設立“發展成本”科目,下設“生產建設基金”、“轉產發展基金”、“人員安置補償基金”等二級科目。
(五)制定完善的煤炭成本核算實施方案,并有序分步實施。煤炭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不可能一次全部解決。因為許多問題必須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在適當的時機才能解決。建議有關部門制定改革完善煤炭企業成本核算制度方案,統籌考慮各方面關系,兼顧各方面利益,充分考慮社會和企業的承受能力,積極穩妥地推進煤炭企業成本改革,統籌安排,分步實施。進一步提高煤礦職工艱苦崗位津貼標準,繼續完善煤礦安全費用制度,建立起煤礦安全風險抵押金。煤礦企業應當采取自己力所能及的措施,盡可能完善會計成本核算,基本建立起煤炭企業成本核算體系和制度。總之,煤炭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必須加強成本核算和管理,并且必須堅持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即以成本核算為基礎,以成本控制為主線,變傳統的被動式成本核算管理為主動的戰略成本管理,把成本核算、管理和控制貫穿于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使成本核算和管理更好的適應企業發展,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在煤炭企業跨越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四、結束語
總之,目前煤炭成本的內部成本外部化,造成了成本缺失,導致成本不能發揮作為補償尺度的作用,深刻影響了煤炭資源生產和再生產問題,造成了對煤炭資源的過度開采和不合理使用。這種當代人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后代人利益的短期行為嚴重制約了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完善煤炭企業成本核算體系,外部成本內部化,有利于國家資源所有權益的維護、煤炭資源的有序合理開發與利用、煤炭企業的公平競爭、環境治理及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還將有助于我國煤炭市場調節作用的發揮,可以遏制煤炭在消費階段的浪費,提高煤炭產品的使用效率,實現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華曉龍,李國平.我國非再生能源資源定價改革構想——基于使用者成本視角[J].人文雜志,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