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32:1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腫瘤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醫學本科生放射治療實踐課的教學模式,提高放射治療實踐課的教學效果。方法2015級臨床醫學系本科生參加腫瘤學放射治療實踐課的學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5名,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結合案例教學法(CBL)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LBL)教學,教學結束后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教學效果質量評估。結果實驗組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有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習參與感的比例均為93%,對照組的相應比例為80%。結論放射治療實踐課采用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腫瘤學放射治療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放射治療知識的掌握。
[關鍵詞]翻轉課堂;CBL教學法;本科生;放射治療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19)09(c)-0124-03
放射治療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學生除了學習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臨床醫學的基礎,對疾病的臨床表現、侵襲特點、治療轉歸深入了解,同時又涉及解剖學、影像學等交叉學科內容的運用[1]。放射治療實踐課是在學生結束對腫瘤學放射治療理論課程學習后安排的實踐課程,旨在幫助同學通過臨床實踐全面認識放射治療的原理和實施流程,對所學理論知識加深理解。放射治療實踐課時少,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讓同學在“看、聽”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應用的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該院在臨床醫學本科四年級學生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探索應用翻轉課堂結合案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為提高放射治療實踐課的教學效果,摸索科學合理并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打下了良好基礎。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2015級臨床醫學系本科生參加放射治療實踐課程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5名,共30名。經本人同意后,實驗組為翻轉課堂結合CBL組,對照組為LBL組。兩組均由具有副高級職稱且具有帶教經驗的臨床醫師帶教,現場教學部分由放射治療物理師和技術員協助教學。教學時間每周1次共2次,每次2h。
1.2教學方法
1.2.1教學準備教學開始前1周,實驗組的帶教老師將準備好的視頻提交科室教學小組討論,視頻內容主要包括放射治療的設備、原理和實施過程,科室教學小組對視頻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性、科學性、時效性進行質控;選取臨床典型病例(鼻咽癌和宮頸癌病例各1例),LBL組帶教教師根據病例準備授課教案,并針對教案提出若干問題,問題主要圍繞大綱中要求學生掌握的放射治療學的內容;實驗組帶教教師根據病例準備討論提綱,提綱中重點部分是放射治療的原則和適應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提出問題,給出重要參考文獻以便學生學習。授課前3d,帶教教師將病例和授課教案或視頻和討論提綱分別發給兩組學生熟悉了解,LBL組學生熟悉教案,準備問題答案,實驗組學生學習視頻,根據討論提綱熟悉知識點,查閱資料準備討論內容。
1.2.2教學安排(1)放療中心現場教學:在第1課時,兩組同學由帶教老師帶領,在放療中心現場教學。由放療中心物理師協助講解放療中心結構設計和放射治療實施流程,由放療中心技術員協助講解演示放療設備和體模等固定裝置,此過程中帶教老師結合現場情況帶學生回顧放射治療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線加速器、治療計劃系統、放射防護等。教學時間約30min。
(2)課堂教學:①對照組:采用LBL教學法,教師在結束現場教學后進行集體授課,授課內容包括兩部分,第1次課的剩余時間,教師以PPT形式復習放射治療理論知識,布置課后作業;第2次課講解示教病例,鼻咽癌和宮頸癌病例各1個,重點講解放射治療的原則、放療計劃的設計、靶區和劑量處方以及計劃評估要點,還包括對放射治療的不良反應及隨訪。②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現場教學結束后,帶教教師帶領學生對視頻教學內容進行回顧,教師針對視頻內容及現場教學中涉及的知識提出問題,將同學分為3組,引導同學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問題闡述,由教師進行點評。第2次課以病例討論為主,帶教教師回顧病例,提出問題,問題重點圍繞放射治療的原則、放射治療的靶區和劑量,治療效果的評估,不良反應的處理和患者的隨訪,以便學生更好地討論。然后由學生代表發言,闡述對提綱中的問題及病例的看法,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和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和討論情況,進行啟發和引導。最后部分進行角色扮演,角色包括患者、放療醫生、放射物理師和技術員,學生進行角色分工,展示放射治療的實施過程以及各個角色的職責。教師對展示過程進行點評,結合臨床工作的實際情況對放射治療的注意事項進行總結和回顧。
1.3教學評估
教學評估在課后進行,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內容涵蓋8個方面,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回答“是”“否”或“不確定”,總結問卷結果反映學生對教學的看法,鼓勵學生以文字形式寫下對教學的感受和建議。
2結果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高達93%的實驗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方法適合放射治療實踐課教學,對該教學模式感興趣。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方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同學的學習參與感和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方面(見表1)。有12名同學寫下了自己對教學過程的感想,學生對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方法的主要意見是:現場教學時間短,參考文獻和視頻資料來源不充分,課前和教師溝通不足等。有同學對教學時間安排提出建議,目前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是安排在腫瘤學課程全部結束后,建議將放射治療實踐課程和放射治療理論課程之后,銜接更緊密,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對照組采用LBL方法教學的同學認為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同學的學習參與感和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的比例均為80%(12/15),低于實驗組。
3討論
放射治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影像學等交叉學科的發展,以及放療設備、質量控制等的進步,以精準治療為特點的現代放療技術迅速發展。放射治療實踐課程安排在放射治療理論學習之后,旨在通過臨床教學,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現代放療技術的原理和實施過程,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運用的能力[2]。既往的放射治療實踐課程的基本模式包括兩部分內容,首先是課堂部分,帶課教師以PPT的形式對放療的原理、放療設備和流程進行講解,然后進行現場教學,帶領學生參觀放療中心的設備,現場講解放療流程,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這種課程模式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差、機會少,“走馬觀花”的狀態讓學生普遍感到無所適從,課程結束后對所見所學并無深刻印象。該研究旨在探尋有效提高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效果的教學模式,為優化帶教方法提供依據。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視頻的方法將傳統教學中課堂授課的部分移到了課前,由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學習教學內容。課堂上,學生成了教學的主體,可以通過主題討論進一步提高對學習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教師起組織和引導作用,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充分的互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更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和幫助[3-5]。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讓學生在課堂前對教學相關內容有所了解,之后在課堂上對主要知識點進行回顧和討論,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也可以提高現場教學的效果。
翻轉課堂的重點并不是教學內容的視頻,而是實現教師和學生課堂上的角色轉換,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課堂的討論至關重要,怎樣優化課堂內容的安排,提高學生的興趣是教學研究的重點。CBL教學法選取典型的臨床案例,以問題為索引,以相關知識點為支撐,改變師生角色,強調課堂討論,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是目前醫學教育特別是臨床醫學教育中常用的教育方法[6-8]。將CBL教學法運用到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將放射治療的優勢與特點、治療原則、不良反應與實際病例相結合,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放射治療的理解,幫助學生拓展臨床思維,提高臨床能力。
該研究中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充分利用了放射治療實踐課程的特點,課前的學習和準備有效的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之后的現場教學中學生更加有的放矢,避免了走馬觀花式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有目的地去看去聽去理解;CBL教學結合臨床病例,鼻咽癌和宮頸癌是放射治療臨床應用的典型病種,涵蓋了外照射和內照射的內容,通過病例的討論,同學可以對放射治療的理論知識有更為生動具體的理解。還在教學中加入角色扮演的部分,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更加熟悉放療過程的實施過程,對于放射治療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主體醫生、物理師和技術人員的工作分工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教學評估結果顯示,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學習參與感,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放射治療知識。
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在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的應用優勢得到了初步體現,但是該研究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學生反映現場教學時人數多、時間短。在未來的教學中準備增加教學小組,讓學生在教學中得到更好的體驗;同時,集中和優化更多的教學資源,給同學提供更多參考文獻和視頻資料,延長課前準備的時間,增加師生溝通的渠道;在與理論課的教學銜接上,與教學辦公室協調,制訂更合理的時間安排,力求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是腫瘤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結合自身學科和學生特點,建立完善的教學計劃和科學的教學方法仍然是值得不斷努力的方向。該研究將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應用于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教學,做了初步探索和嘗試,積累了一定經驗,為摸索科學有效的實踐課程教學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腫瘤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MDT模式在腫瘤學教學中的探索與思考論文
摘要:隨著腫瘤學的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新,多學科綜合治療成為目前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向。傳統腫瘤學教學是以傳授某一疾病為主的核心治療,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理念尚未普及到腫瘤學教學中,培養高素質腫瘤學醫學人才受限。本文擬從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概念出發,主要闡述了MDT模式在腫瘤學的臨床教學的具體方式及教學意義,通過MDT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醫學觀念和嚴密的臨床思維,培養并提升他們的診治技能、臨床科研能力和醫學人文關懷。
關鍵詞:腫瘤學;MDT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9)08-0184-02
腫瘤學是一門專業性強、涉及面廣的綜合學科,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腫瘤治療由單一的外科治療轉變成多個學科共同參與協作的規范化綜合治療,強調各學科協作的規范化綜合治療理念,即多學科綜合治療(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1]。傳統的腫瘤學教學中腫瘤疾病治療方式單一,導致臨床治療缺乏個體化和全面性。腫瘤學教學中MDT的實施,使臨床腫瘤學研究生對腫瘤學的治療方式系統化和層次化并提高專業能力。
一、什么是腫瘤MDT教學
腫瘤MDT教學模式是與臨床醫療過程相結合,教學過程中由一名資深的腫瘤學專家主持,由來自腫瘤內科、放療科、病理科、外科、心理科等不同臨床科室的臨床各學科專家共同探討實施,多位腫瘤學研究生和低年資醫生共同學習。首先是研究生匯報病例,參與者自由、平等討論,各學科專家從自己的專業角度來闡述不同的觀點,從而給學生們的臨床思維帶來不同的啟示,最后由支持者以中國最新的治療指南為循證醫學依據,確定合理的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案。腫瘤學MDT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腫瘤的規范化診治理念及嚴密的臨床思維習慣,可以掌握臨床腫瘤學規范化診療路徑及精準的臨床思維方式[2]。
二、腫瘤MDT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腫瘤MDT最大的好處是:一切以患者為中心,使腫瘤治療實現規范化、個體化及綜合性診療,同時明顯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和生存質量,最終使患者獲益。研究顯示[3],學生可以從MDT教學模式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提高臨床綜合分析能力,培養新的臨床科研思路。具體體現在:(1)培養學生臨床綜合診療思維并提高專業技能;(2)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及科研能力;(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4)培養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總的來說,MDT教學模式建立在討論基礎上,不僅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助于發散學生的橫向思維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4]。
三、腫瘤MDT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1.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腫瘤診療方案的制定及實施。在MDT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治療方案的制定、實施,鼓勵學生主動積極搜集病歷資料,認真整理和分析病歷資料,掌握腫瘤疾病的臨床特點和臨床療效,通過臨床病歷的分析和討論,結合多學科綜合治療,制定規范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5]。
2.定期開展病例討論。選擇典型病例后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培養學生縝密的臨床分析思維。在腫瘤MDT教學中,教師應當提前告知學生所需要討論的病歷,學生提前獲悉所要討論的病歷,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討論中,不僅使理論知識得到鞏固,而且使新知識得到接受,同時學生能夠暢所預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對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方案集體的討論和分析,并分析其利弊,使治療方案更加規范。
3.轉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形式。現代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圖畫-實物、理論-病人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推動腫瘤學科教學的發展。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病例教學、實驗教學等,不僅拓寬知識面,而且形象地展現了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腫瘤學的知識。腫瘤學MDT教學將傳統教學方法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優化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形式,大量的學習資料通過多媒體教學有效地輸出表現出來,從而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提高教學效率。
4.應用循證醫學思維指導多學科綜合治療。現代醫學模式不斷提高了對腫瘤學的教學要求,傳統的經驗醫學已經轉變成循證醫學[6]。然而循證醫學的滯后性難以為腫瘤患者的治療提供前瞻性依據。通過應用多學科綜合治療及組合新型治療方式有效地提升臨床療效。腫瘤學的教學,應培養并提高學生使用循證醫學的能力,通過對臨床病例的具體分析,認識和了解各種治療方案的不同療效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引導學生通過循證醫學積極尋找新的治療方案。
5.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醫學是一門極具實踐性、邏輯性、客觀性的學科,是研究人的生命的科學。但由于科學發展的局限性,我們對腫瘤的認識還不完全清楚。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探索惡性腫瘤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培養學生掌握腫瘤專業知識和技能,鼓勵他們刻苦地鉆研和探索未知領域,從而攻克腫瘤。在腫瘤學MDT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知識,提出自己的問題,與腫瘤學專家交換不同的意見,激發學生對未知領域探索的熱情。通過腫瘤MDT的教學模式,學生領悟了腫瘤治療的客觀性,也深刻地體會到腫瘤研究領域尚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他們探索和發現,激發他們極大的興趣探索腫瘤治療。
1腫瘤病理學至關重要惡性腫瘤預后一般較差,將給病人及家屬帶來很大的壓力和負擔。疾病的病理診斷是腫瘤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依據。對于可以手術的病人通過手術切除瘤組織得到病理診斷,如無手術適應證或者因為其他原因無法手術,應盡可能通過穿刺取得活檢送細胞學或者組織病理學診斷,便于明確診斷并判斷疾病的預后,避免誤診和誤治,以提高腫瘤治愈率和病人生存質量。通過對腫瘤病理學的學習,將有利于醫學生掌握腫瘤細胞的組織學特點,也能對腫瘤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起到積極意義。
2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知識是腫瘤治療方法的基礎目前,人類對腫瘤的認識不再停留在形態學上,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腫瘤多因素致癌理論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發現,腫瘤的病理學發展到分子水平,腫瘤的診治從而展示出良好的前景,這要求我們必須將教學深入分子生物學水平。通過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細胞分化與凋亡、基因表達失控等知識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腫瘤相關臨床和基礎研究的動態及方向。
3治療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惡性腫瘤四大治療手段分別為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但由于3/4左右的腫瘤病人在就診時已發展到中晚期,單靠一種治療手段很難治愈腫瘤。目前世界治療腫瘤已進入綜合治療的時代,我們根據病人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范圍(病期)和發展趨勢,有計劃地應用現有的手術、化療、放療及生物治療,依照不同病例特點,進行有機組合,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人們在綜合治療癌瘤時,大多先切除原發病灶,再輔以化療,這不僅有利于病情分期,同時又可避免錯過那些對化療不敏感腫瘤手術切除的機會。
4腫瘤治療的規范化和個體化腫瘤性疾病的規范化治療是腫瘤治療的最佳方法,考慮到病人的個體化差異,既要體現規范,又要體現出類似于傳統醫學辨證施治的理念。由于我國現有的醫療體制,專科醫生大多從自身專業出發,過分強調專科治療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其他治療手段的合理使用。這些問題勢必影響學生對腫瘤治療的整體觀念,故應在臨床教學中予以強調。同時,現代的腫瘤治療正朝著循證醫學方向發展。遵循循證醫學也要求為病人制定出規范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強調腫瘤治療的規范化和個體化將有助于培養醫學生的辯證思維,也能為病人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5積極學習和探索新技術,提高病人生存質量由于醫學界積極探索對腫瘤治療的新技術、新方法,尋找更合理的治療模式,腫瘤的治療不斷出現新發展。現今外科手術強調延長生命、治愈腫瘤的同時保留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如:直腸癌近年由于消化道吻合器的廣泛推廣和應用,使許多原來需作腸造口(人工)的直腸癌病人免去了人工的苦惱,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分子靶向治療: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該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放療設備和技術的改進和提高,精確定位、精確放療使正常組織保護得更好,腫瘤劑量得以提高,提高了腫瘤的局控率。目前腫瘤成為多發病、常見病,作為醫學生,應該對其治療進展、新技術有更多的了解。
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探討
1PBL教學法PBL
教學法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首先由加拿大的麥•克瑪斯特大學醫學院推行的一種新教學模式。該教學法以疾病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腫瘤從病因方面與基礎及臨床多學科有廣泛交叉:許多腫瘤的診斷依賴于病理診斷;很多腫瘤可以導致多系統功能損害,伴隨的臨床癥狀相當復雜;還有的腫瘤發病機理與免疫系統密切相關,要求醫生對免疫學有深度掌握。臨床腫瘤學的這些特點更適合應用PBL教學法。
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可以在對常見的九大惡性腫瘤講述過程中運用,即通過初步提出問題,準備討論提綱;根據問題預習討論提綱,分學習小組;課堂啟發講授;以問題為基礎進行討論;教師歸納總結并對共同性問題和爭議大的疑難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歸納本課程的重點難點這樣一個過程來完成教學單元任務。這一過程不應是對一個案例進行簡單探討的過程,而是在醫學的學習過程中創設的一種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的安全的環境。基于醫療安全的考慮,醫學教學中往往不會直接讓學生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嘗試。而在PBL模式下,問題的設計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控制討論和教師的指導,經歷一個嘗試-失敗-接受反饋-再嘗試的過程,從而被激發起思考及探索欲望,獲得不同于課堂講授的學習體驗。這種教學方法通過師生雙向互動打破了傳統的單向講授式教學的模式,能提高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能深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講授示教加多媒體課件法適用于既有理論
又有實踐的內容,理論強的內容以講授為主;操作性內容以模型示教及課件演示為主。講解時,有些采用邊講解示教、邊演示課件的方法,有些采用先講授、示教,再課件演示的方法。根據不同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方法。現代高等教育的教學方式已經進入多媒體教學時代,多媒體教學是結合以多媒體、網絡等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綜合技術。這種教學方式直觀、高效、內容豐富、表達力強,是臨床腫瘤學教學的最好形式。如解釋腫瘤的發生、發展及一些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的作用機理,其內容抽象復雜,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腫瘤細胞的分裂、腫瘤微血管的形成及分子靶向治療藥物作用于腫瘤細胞靶點后所產生的一系列生化反應,以動畫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現,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應是從學生本身出發,而不是從學科出發。講授過程中的互動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應當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比較、應用、分析、綜合,而非僅限于聽課和記憶。利用討論、個案研究、設定引起其興趣的問題并鼓勵從專業角度去解決等方式,在講授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創造一個批判性的學習環境,允許學生以批判的態度思考,對別人的思想提出有探索性的質疑,而教師則可以嘗試檢驗其推理或質疑的質量,給予其鼓勵。學生能從課堂中獲得學習的技巧、態度、習慣,比掌握單純的知識更為重要。
3加強臨床見習與臨床實習,培養醫學生腫瘤臨床工作能力醫學生臨床見習與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安排課時進行臨床見習,使學生直觀地學瘤疾病知識,深刻地掌握腫瘤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一年的臨床實習中,如何安排腫瘤病種的臨床實習,關系到學生能否將學到的腫瘤學知識來處理腫瘤疾病的關鍵。常規的安排忽略腫瘤科的臨床實習,尤其是放療科的實習,這不利于醫學生腫瘤學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不利于醫學生在臨床工作中處理腫瘤疾病。只有通過充分的腫瘤臨床實習,才能為將來的腫瘤臨床工作打好基礎。具體實習安排:在經過普內科及外科實習之后,安排1-2個月左右的化療科和放療科實習,這樣才能鞏固已學的腫瘤學知識,才有可能深刻領會腫瘤綜合治療的概念,明確腫瘤治療過程中手術、放療、化療、中醫中藥治療及其他療法的適應范圍,正確選擇合理、規范的綜合治療方案。在1-2個月的實習過程中主要培養學生如下幾種能力。
3.1腫瘤的臨床思維能力在學生進入腫瘤科實習后,我們用類似導師制的臨床教學模式,對每批進入我科的實習生均固定教師進行指導。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向學生傳授腫瘤臨床思維能力。所謂臨床思維能力是指臨床醫生在疾病的診療過程中,利用所獲得的有關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各種器械檢查結果等),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用自己的思維方法來綜合分析,從而達到正確診斷疾病并提出治療方案的理性思維過程。
實習過程中,應鼓勵學生作出疾病的判斷與治療方案的選擇,并要求其對此提供推斷的依據,這種真實的任務往往會比模擬的情景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探索欲。而導師在此過程中,不只是評判其對錯,還需要評價學生的推斷過程,使其掌握問題的實質而非單純的結果。通過這種能力的培訓,樹立起臨床診療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學習方法,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從學生到臨床醫生的角色轉變。
3.2醫患溝通能力在科室實習、見習期間,還應該加強對實習學生醫患交流能力的培養,醫患交流是整個醫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醫患交流技能的培養,對臨床學習的效果及畢業后順利進入醫生角色都將產生深遠影響。腫瘤患者一般情況之下都要面對生理及心理的雙重痛苦,需要醫護人員及社會的關心。因此,認真傾聽患者的心聲,解除他們心理上的負擔和生理上的病痛,是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指導教師的言傳身教,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從而使實習生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觀念。
3.3腫瘤的綜合治療和跨學科思維能力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參與病例討論和教學查房,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如針對乳腺癌的患者,把腫瘤學基本原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掌握好乳腺癌綜合治療原則、無瘤原則、腫瘤三級預防、臨終關懷等。同時培養實習生跨學科思維能力,理解病人保乳及再造術中與美學和整形學的關系。另外還可通過乳腺癌基本理論和手術方式的變化說明循證醫學的重要性。通過這些方面的培訓,提高了他們開放性思維能力。
完善教學質量評價與考核體系
收集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196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經病理確診并資料完整的頜骨病變265例。
1.2方法
病理分類參照WHO2005年口腔領面部腫瘤分類新進展及口腔頜面外科學第二版,并著重對頜骨腫瘤和腫瘤樣病變、炎性病變的疾病分布特征、影像學表現等進行分析。
2結果
2.1頜骨各種病變相對發生率及在上下頜骨的分布
在住院治療且經病理確診的265例患者中,男151例,女114例;性別比為1.32∶1。其中牙源性囊腫134例,男女性別比為1.53∶1;其他良性腫瘤及腫瘤樣病變101例,男女性別比為1.86∶1;感染性病變13例,男女性別比為1.17∶1;惡性腫瘤17例,男女性別比為0.7∶1。其中位于上頜骨的病變112例(42.26%),下頜骨151例(56.98%),上下頜骨皆受累2例(0.75%)。
2.2常見病變的影像特征
2.2.1根尖囊腫在本組病例中48例,占18.1%。發生年齡4~82歲,20~40歲者21例占43.8%。男性占47.9%,略低于女性。64.6%發生于上頜骨,35.4%發生于下頜骨。表現為上、下頜骨根尖周圍邊界清楚的類圓形骨破壞區,發生感染時邊界模糊,其內密度增高。
2.2.2含牙囊腫在本組病例中43例,占16.2%。發生年齡6~79歲,20~40歲者22例占51.2%。男性占55.8%。67.4%發生于上頜骨,32.6%發生于下頜骨。表現為類圓形、膨脹性骨質破壞,有清晰硬化邊,內含牙齒。
2.2.3牙源性角化囊腫在本組35例,占13.2%。發生年齡17~86歲,20~40歲15例占42.9%。男性占54.3%。25.7%單發于上頜骨,74.3%單發于下頜骨,12.5%同時發生于上、下頜骨。表現為囊狀或分隔的囊變區,略有膨脹,邊界清楚,部分略有硬化,病灶內密度較均勻。
2.2.4造釉細胞瘤在本組病例中29例,占10.9%,屬交界性腫瘤。發生年齡2~65歲,青壯年多見,20~30歲者占38.1%。男性占69.0%。10.3%發生于上頜骨,89.7%發生于下頜骨,尤其好發于下頜角。典型表現為伴皮質膨脹的單房或多房囊性低密度區,病變邊緣可呈扇貝形,邊界清楚,可有囊腔間隔和硬化邊。伴鄰近牙根吸收,骨皮質變薄有時中斷,腫瘤可經骨皮質中斷處侵及上頜竇、鼻腔和鄰近軟組織。本組中19例(19/29)為多房,表現為皂泡狀或蜂窩狀,分房大小不一,周圍皮質變薄,其內可見完整或不完整的骨性間隔。
2.2.5骨瘤在本組病例中16例,占6.0%。發生年齡20~65歲,20~40歲者10例占62.5%。男性占62.5%。43.8%發生于上頜骨,56.2%發生于下頜骨。表現為類圓形、不均勻高密度影,邊界清晰。
2.2.6纖維結構不良在本組病例中15例,占5.7%。發生年齡10~38歲,10~20歲者9例占60%。男性占66.7%。33.3%發生于下頜骨。表現為單發或多發的膨脹性改變,邊界清楚,呈毛玻璃樣改變或高低混雜密度影,常伴有牙齒移位。
2.2.7骨化性纖維瘤在本組病例中11例,占4.2%。發生年齡14~54歲,20~40歲者6例占54.5%。男性占54.5%。36.4%發生于上頜骨,63.6%發生于下頜骨。典型病變直徑1~5cm,也可更大。表現為邊界清楚、單房或多房膨脹性生長的類圓形或分葉狀溶骨性病灶,局部骨皮質膨脹、變薄,多有硬化邊,病灶內呈混雜密度,可有不同程度的鈣化,可伴隨鄰近牙齒移位。其軟組織成分可有不同程度的強化。以上七種疾病占本組疾病的74.34%,其余疾病相對少發。
3討論
方法是由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普外科、胸外科、婦科等科室各派出1~2名英語水平佳的中青年老師組成一個留學生腫瘤學臨床實習指導老師小組,按病種實習(見流程圖)。然后,由學生和老師一起就該病種模擬全英語就醫環境,學生分組診療。最后,老師帶領留學生和病人面對面交流,學生提出診斷和治療方法。因為是腫瘤學實習指導老師小組,又因為是按病種實習,所以各個老師可以同一課時分別給學生講授該病種不同專業知識。老師可以提前準備該腫瘤相關知識,學生可以提前預習,課堂以多媒體及互動教學為主,這樣使英語表達能力及交流能力的限制得到改善。
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實施顯微外科手術進行處理,采用德國“Moller”手術顯微鏡,調整放大倍數為4-16倍。患者進行全身靜脈麻醉,根據腫瘤所處位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入路途徑;開顱后上手術顯微鏡,先打開腦裂蛛網膜或者腦池,盡量放出腦脊液,促使腦組織的回縮,使腫瘤充分暴露,避免牽拉正常腦組織;進行手術,再顯微鏡下辨認并分離腫瘤,進而切除,操作過程中注意避免損傷重要的血管神經,盡最大可能保護正常腦組織;對于較大腫瘤或功能區腫瘤應進行分段切除,直至切除整個腫瘤。
3結果
所有44例患者中,行腫瘤全切除患者32例,其中26例患者癥狀消失,預后良好,6例患者癥狀緩解;行腫瘤次全切除患者8例,4例活檢。隨訪3年,1例腦膜瘤術后2年復發,轉上級醫院手術后治愈;2例惡性母細胞瘤術后3月復發,后死亡;4例膠質瘤術后1年內死亡。
4討論
腦腫瘤是神經系統常見病,其較高的致死率、致殘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顱內腫瘤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患者的預后有較大的臨床意義。對于腦腫瘤,應事先明確腦腫瘤診斷,與寄生蟲、血腫及炎癥等相鑒別;其次明確腫瘤大小、部位、性質及其周邊結構情況。注意手術前的評估,對于患者術前準備、手術方式的選擇及術后處理均有著重要的作用[2]。目前顯微外科手術是常見的處理腦腫瘤的手術方式。傳統在肉眼下進行手術,對于一些腦底部、較深部位的腫瘤,操作困難,手術療效不佳,導致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顯微外科技術的應用,能使得部分腫瘤全切除率提高,明顯降低致殘率、病死率。
4.1顯微手術能提高腫瘤的全切除率
顯微外科手術,主要是指在手術中利用顯微鏡的放大及照明效果,清晰顯示較深部位以及重要功能區的病變及周邊組織,使得腫瘤的切除范圍較為徹底。本文患者中2例腦膠質瘤,采用顯微外科手術實施腫瘤全切除,術后恢復良好,復查CT示腫瘤病灶消失。腦膠質瘤利用顯微外科手術也能取得良好的近期療效,達到臨床治愈。本文中的垂體瘤、內側型蝶骨嵴腦膜瘤及鞍結節腦膜瘤均進行顯微鏡下腫瘤全切除術,手術后患者恢復良好,隨訪預后較佳。諸如此種位置較深的鞍區腫瘤的手術,周邊有視神經、腦底動脈環、下丘腦及垂體柄等重要的神經、血管及組織,傳統的治療方法難以實施腫瘤全切術,不能根治腫瘤且容易損傷腦組織產生嚴重的并發癥。顯微外科手術因充分利用了顯微鏡的照明及放大作用,清晰辨認腫瘤及其周邊組織結構,在良好的手術視野中分離并切除腫瘤組織,即使在較深窄的區域亦能完全地切除腫瘤,明顯提高了腫瘤全切除率,且減少了手術出血的發生。
4.2顯微手術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手術副損傷
目前腦腫瘤的診斷技術較為發達,影像檢測技術的發展明確了腦腫瘤的部位、大小、性質以及其周邊組織情況。神經外科醫生充分掌握了腫瘤的情況,應盡最大可能減少手術副損傷。傳統的肉眼手術,深部病灶手術視野清晰度較差,與周邊的組織結構不清,手術操作時極易產生誤傷,損傷腦部重要的組織結構出現嚴重的并發癥。而顯微外科手術,充分利用顯微鏡的放大及照明效果,放大手術視野,充分清晰地暴露重要組織、血管及神經。即使手術的區域較狹小,仍然能夠在顯微鏡下進行細致的操作。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術,細心分離切除組織結構,對于出現的微小出血,能及時發覺并實施電凝止血,從而減少手術的副損傷。此外,腦自動牽開器的應用,避免了手持腦壓板暴露病變時力量不均勻,不能持久的缺點,對病灶的顯露及減少損傷發揮了重要作用。顯微手術通過最大限度減少副損傷,從而減少并發癥,降低致殘率及病死率。
4.3腦腫瘤手術治療注意事項
(二)缺乏統一的帶教標準,導致腫瘤的臨床帶教無統一章法可循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已經逐漸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腫瘤防治體系,但是腫瘤學的臨床帶教卻始終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大部分醫學院校課程體系中未能專門設置腫瘤學課程,各臟器腫瘤只是在相應的學科中講授,造成內容分散,基礎與臨床聯系不緊密等。在衛計委公布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與方案中,也未設置腫瘤學住院醫師的輪轉培養方案及至腫瘤科輪轉時的培養標準、帶教要求,如何帶教腫瘤科臨床醫師,并無標準的、統一的章法可循。
二、腫瘤學臨床帶教方面的探索
雖然在腫瘤學臨床帶教方面面臨諸多的問題,國內也缺乏統一的培養標準及帶教要求,我院還是在腫瘤學臨床帶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實踐。
(一)開展多學科的臨床討論,并請輪轉醫師一并參與多學科工作團隊(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模式,是兩個以上相關學科的專家組成固定工作組,針對某種疾病進行定期的臨床討論會[2]。通過MDT,各相關學科的臨床醫師針對某腫瘤一并探討,發表各自意見,共同研究治療方案。我院定期舉辦各科腫瘤的MDT,如肺癌的病例討論會聯合呼吸科、胸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相關科室共同參與,相關專家均會對展示病歷提出見解,給輪轉醫師一個很好的綜合學習平臺。帶教老師可針對所帶教的臨床醫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切實提升輪轉醫師的臨床思維能力。MDT為來腫瘤科輪轉的臨床醫師提供了一個多學科學術交流、資源共享的平臺,有助于輪轉醫師開拓視野,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值得推廣應用。MDT在國外的大型醫院已經成為疾病治療的重要模式,英國癌癥診治指南規定,所有確診腫瘤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必須經過相關MDT會診[2]。
(二)利用床邊教學培養輪轉醫師的臨床思維輪轉期間,帶教老師應選擇診斷明確、癥狀典型的代表性病例作為臨床教學的主要病例。引導輪轉醫師從腫瘤學的思維進行病史采集,規范體格檢查,發現并記錄陽性體征;引導輪轉醫師注意腫瘤病例的血液學、影像學等檢查結果,觀察患者治療期間的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引導輪轉醫師對所學的病例進行綜合分析,幫助輪轉醫師建立腫瘤學臨床思維。在帶教過程中,可定期選擇一些疑難病例進行病例討論。讓輪轉醫師積極發表見解及看法,對輪轉醫師提出的疑問進行深入討論,可使輪轉醫師從帶教老師及其他臨床醫師的發言和討論中真正學到有益的思維方式,從而切實提高輪轉醫師腫瘤學的臨床分析思考能力。
(三)鼓勵實踐,切實加強輪轉醫師臨床能力的培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培養臨床能力為主。輪轉醫師按照培訓計劃,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在相關科室開展臨床工作。對于在腫瘤科輪轉的臨床醫師來說,輪轉結束后應達到腫瘤專業高年資住院醫師和低年資主治醫師的水平,要求掌握腫瘤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能解決部分腫瘤科的疑難病例。帶教時注意理論聯系實踐,在臨床帶教工作中鼓勵輪轉醫師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指導其解決問題。提高輪轉醫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定期讓輪轉醫師對某個疑難病例進行獨立分析和講解,帶教老師之后指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臨床帶教目的主要是“授人以漁”,給輪轉醫師原則性、方向性上的引導和指點。鼓勵輪轉醫師實際動手,在輪轉醫生從事臨床操作時“放手不放眼”,及時糾正錯誤的手法,確保輪轉醫生經過臨床輪轉后,能夠達到腫瘤專科高年資住院醫師和低年資主治醫師的水平。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的綜合疾病,會并發各系統的并發癥,因此,胸穿、腹穿、腰穿等基本操作是腫瘤科醫師所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只有放手讓輪轉醫師操作,然后指出其不足之處,才能切實加強輪轉醫師的臨床實踐能力。
(四)加強循證醫學思維培訓對于從事惡性腫瘤治療的醫生來說,如何選擇最適當的檢查手段、最佳的治療方案,是必需面對的問題,合理科學的臨床決策對于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節約患者及社會支出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科學決策的前提,取決于循證醫學的證據。循證醫學的目的是要求醫生“在為患者診治過程中,準確、公正并自覺地運用現有的最佳證據,做出相對正確的臨床決策”。循證醫學強調的是個人經驗與最佳臨床證據的有機結合。腫瘤學的NCCN指南平均每1~2個月就要更新一次,每年全球腫瘤學ASCO會議以及中國腫瘤學CSCO會議就有大量新的臨床結果發表;以前曾經是臨床一類的證據在知識的不斷更新中很有可能會降為二類證據,而以前是二、三類的證據也有可能最后逐漸上升為一類證據[3]。因此,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腫瘤治療的方案更新速度之快,遠非書本知識所能企及。在進行腫瘤臨床帶教的同時,應該加強循證醫學思維培訓,讓輪轉醫師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學會從快速涌現的醫學成果中吸收有用的、正確的以及最新的臨床證據,學會用循證醫學思維去評估各種臨床問題。
收集2012年7月~2014年5月臨床確診為轉移性骨腫瘤的23例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齡38~76歲;原發性惡性腫瘤:前列腺癌4例,乳腺癌術后1~3年5例,肺癌9例,結腸癌2例,直腸癌1例,鼻咽癌1例,涎腺粘液癌1例;X線檢查23例,CT檢查17例,MRI檢查16例。
1.2方法
儀器:SiemensAristosVXDR機;SiemensSOMATOMVolumeAccessCT機;SiemensAvanto1.5TMRI檢查儀。CT掃描層厚5mm,螺距1.2,部分圖像進行2mm的薄層重建。MRI掃描常規SET2WI脂肪抑制序列,SET1WI及T1WI脂肪抑制序列矢狀位及橫軸位,平掃及增強掃描,DWI橫軸位掃描,矢狀位層厚4mm,層間距10%,橫軸位視病灶大小及范圍,其層厚5~8mm,層間距10%~30%。
2結果
23例X線檢查12例發現病灶,11例陰性;17例CT檢查12發現病灶,5例陰性;16例MRI檢查均發現病灶。X線檢查陽性率52.2%(12/23),CT檢查陽性率70.6%(12/17),MRI檢查陽性率100%(16/16)。病灶分布情況:4例前列腺癌的骨轉移灶分布于腰椎、骶椎、骨盆;5例乳腺癌的骨轉移灶分布于肋骨、胸椎、腰椎、顱骨;12例肺癌的骨轉移灶分布于肋骨、胸椎、腰椎、骨盆、股骨頸;直腸癌、結腸癌的骨轉移灶分布于骨盆、腰椎、骶椎,1例鼻咽癌鄰近顱底斜坡侵犯,1例涎腺粘液癌下頜骨受侵犯。21例為溶骨型,X線及CT表現為松質骨內不規則的斑片狀低密度區,邊界模糊,伴骨皮質破壞,呈蟲蝕狀改變,未見骨質硬化邊及骨膜反應,部分病灶周圍有軟組織腫塊;MRI檢查表現為松質骨內片狀長T1長T2信號,邊界不清楚,增強掃描呈不均勻強化,軟組織腫塊亦表現為邊界模糊的長T1長T2信號及不均勻強化表現,DWI像上病灶呈高信號表現。2例前列腺癌為成骨型轉移,X線及CT檢查腰椎椎體及髖骨骨質密度均勻明顯增高,骨質外形無改變;MRI檢查表現為長T1短T2信號。
1帶領學生對腫瘤學的基礎內容、臨床表現、主要診斷方法、鑒別診斷、診斷依據和治療原則等進行簡要、系統的復習并簡單地介紹腫瘤治療的新進展。明確惡性腫瘤并不是一個單獨的疾病,而是全身病變的局部表現,病人病情的評估涉及多系統器官臟器,腫瘤的綜合治療涉及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及生物免疫治療等,使學生充分了解腫瘤專科診斷治療的規范性,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起腫瘤“綜合治療”的意識,既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及腫瘤的病理類型、病理分期和發展趨勢,有計劃地、合理地運用現有的治療手段聯合治療,以便最大幅度地提高病人生存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引導學生樹立起多學科協作的意識,調動其實習的積極性。
2選擇典型的病案進行臨床教學。為避免與患者發生不必要的糾紛,預先對相關病人做好耐心的解釋工作,爭取病人的理解從而獲取病人對見習帶教的支持和配合。
所選病例應符合教學需要,能體現教材的理論知識,既能密切聯系臨床實際又不脫離教學內容,具有代表性,且記錄真實可靠、規范準確,實驗室檢查資料齊全、關鍵的檢查報告不能缺少,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研究價值,使學生能利用所學的課本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貫穿見習的全過程。讓學生熟悉病人的病情,學會如何問診,學會觀察和檢查病人。圍繞病人的陽性體征、診斷依據、鑒別診斷、治療方案等進行啟發式的討論。
3利用多媒體進行臨床帶教。多媒體具有直觀性好、存儲量大、處理速度快、準確性高、邏輯判斷和交互對話等優勢,其表現形式有趣生動,由抽象化為具體,以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教學,有效地縮短學習時間和提高教學質量。
帶教老師應把傳統的教學與現代的多媒體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最優化的教學目標。
4在帶教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訓練學生的基本功。從病史的采集、體格檢查、病例的書寫、病例的記錄、出院小結等方面和基礎操作技能: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均要嚴格要求和培訓。
5定期組織病例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科學的臨床思維。在對一些疑難病例分析和討論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包括初步診斷、診斷依據、應進行的輔助檢查、應與鑒別的疾病、怎樣鑒別及確診后怎樣治療等,既可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鍛煉其分析、思考、歸納及綜合能力,初步訓練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最后由帶教老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分析和總結,可以使學生從討論和老師的分析總結中獲得系統的知識和處理病人的實踐經驗,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是指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于臨床實踐中,對具體的臨床現象進行思路清晰、邏輯性強的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以導學制的教學方式培育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導學制教學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老師為主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帶著問題“研究性學習”可使學生學習潛能和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6時刻注意新知識的傳授。隨著醫學知識的不斷更新和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帶教老師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熟悉掌握新知識并在帶教過程向學生傳授。以使學生緊跟腫瘤學的前沿,掌握廣泛的知識面,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選擇高素質的老師帶教,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的醫德醫風
努力克服語言交流障礙,提高教學能力
來參加培訓的外籍官員大多數來自非洲或者東歐不發達國家,沒有中文基礎,僅有少數學員接受了出國學習短期的中文培訓,且只局限于日常簡單交流。他們大部分學員英語水平較好,但是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很難達到交流和溝通的目的,因此語言溝通是成為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課堂上教學質量的好壞,關鍵就是教師能否清楚、準確地用英語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因此就要求教師有豐富的醫學詞匯,而且還需要以口述的方式恰當、準確、規范、簡練地表述,使學生易于理解接受;同時還要能聽懂學生的問題,并給予準確的回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選派了有留學經歷、外語基礎好的教師擔任授課教員,并聘請外籍教師在開課之前對授課教員進行培訓。
同時挑選了相應的腫瘤學英語視頻教材,讓授課教員在上課之前反復觀看,充分熟悉腫瘤學及相關學科的專業英語詞匯及標準發音。糾正不標準的發音,改變不正確的發音習慣,做到胸有成竹。其次是課前及課間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交流溝通,逐漸適應彼此語音特點及發音習慣,培養師生之間的友誼,使相互之間的溝通更加自然流暢,即使有時不太明白重復解釋時也能互相理解。對于部分來自法語系的外籍學員來說,我們的教學壓力則更大,因為我們的教師不得不將幻燈材料翻譯成法語然后再通過法語翻譯進行授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體會是放慢教學的進度,讓學員充分理解教學內容,課后留出較多的時間讓他們提出問題,采取開小灶的方式,單獨解決學員們存在的各種由于語言交流導致的問題。
加強互動教學,緊密聯系實際,加強教學效果
外籍學員與中國學生相比,由于社會、文化、教育背景等諸多方面的差異,更為自信、獨立、活躍,而且他們在當地政府都有一定的地位和權利,想法特別多,因此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對于同樣一個問題能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一旦有問題會隨時提問,與教師具有很好的互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他們往往不把書本作為權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這也是他們獨立自信的體現。
他們對待教師的態度非常客觀。他們會把教師當作朋友,非常友好,而且也很尊敬。但少數情況下,如果教師的教學水平或教學態度有些問題,他們會直言不諱地要求更換教師,不留任何情面。加上外籍學員的醫學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因此就要求每一位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精心準備每一節課,要求教師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也真正體現了教學相長的教學特點。外籍學員隨堂提出的問題常常涉及到與其關聯的其他課程的知識點甚至臨床問題,涉及面廣,導致課堂的教學進度不容易控制;而且外籍學員大多來自不同的國家,知識水平差異較大,一部分學員基礎知識的較為缺乏,影響了他們對新授知識的理解,導致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完成。如何來平衡這些問題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鑒于這一點我們考慮到青年教師的思維方式與學員接近,容易與學員溝通,激發外籍學員的熱情,提高學員的興趣,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外籍學員學習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腫瘤的預防、診斷和治療,針對這方面我們教師就會在課堂上以啟發式主動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乳腺癌在當地的發病率如何?乳腺癌如何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重要性如何?外籍學員非常喜歡課堂上教學互動這種方式,這樣的方式既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又可以使學員專心聽講,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與學員自己的實際經歷相結合,學員更有興趣參加教學。通過這種方式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化,應該說是一個與外籍學員的好朋友和交流者而不簡單是知識的傳授者。我們期望后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探索,尋求更合理、更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外籍學員的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搞好腫瘤學教學建設
1教材和教學大綱建設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和腫瘤的診治水平的快速發展和提高,尤其是各種新的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綜合應用,使得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明顯延長甚至部分治愈。近年來問世的與腫瘤關系密切的邊緣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已與腫瘤學密不可分,融為一體,而現行的教學仍沿襲傳統的大綱,并未做到與時俱進。田野等通過調查后認為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理論課教學中,教學計劃沒有單獨設置腫瘤學課程,與腫瘤學相關的內容被分散在各種臨床學科之中。
以前醫學生的腫瘤知識多來源于多學科的教育,學到的知識零散、陳舊,不能反映腫瘤防治的整體性,不能滿足于臨床工作的要求。隨著腫瘤的發病率上升和診治水平的提高,腫瘤學已成為一門專業性極強的、涉及面極廣的獨立學科。因此,筆者認為,制訂合理的教學大綱與統一規化的系統教材是開展腫瘤學教學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務。有了這2點就有了教學的方向和教學的內容。腫瘤學的教學對象主要有本科生、研究生、住院醫師、進修生以及從事臨床工作的廣大腫瘤科醫生。教學大綱應既涵蓋腫瘤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又反映時代特色、立足腫瘤學發展前沿。學習的重點應該包括腫瘤臨床流行病學、腫瘤病因學、腫瘤病理學、腫瘤診斷學、腫瘤外科學、腫瘤內科學、腫瘤放射治療學等。另外,對常見的惡性腫瘤給予了必要的講授,盡量將臨床腫瘤學的基礎知識與臨床應用聯系起來,并強調多學科綜合治療新理念及培養循證醫學思維,使學生有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性認識。
在課程設置時,應納入一些學科研究進展,使老師能及時傳授國內外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在組織制訂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時,應該針對不同的培養對象,邀請有關腫瘤學的專家參加編寫,制定較權威、規范的腫瘤學教材,以適應培養多層次腫瘤學人才。
2教師隊伍建設目前,我國腫瘤學的教學可以說良莠不齊。除了教材和教學大綱不完善外、教學機構的設置和師資隊伍也都存在不足。部分高校缺乏腫瘤學教學的專職機構,不管是學校基礎部,還是各附屬醫院,大都未設置腫瘤學教研室,沒有一支結構合理的腫瘤學教學師資隊伍。這樣,就沒有人專門研究具有腫瘤學的特色教學,更不能做到對腫瘤學基礎理論、臨床診治等的系統教育和對腫瘤病因學、分子生物學、臨床病理學、腫瘤診斷技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多方面知識的全面和系統的教學。
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腫瘤學專業屬于新興專業,由于我國醫療教學體系不夠健全,腫瘤學教師資源匱乏,高素質的腫瘤學教師更是鳳毛麟角,加強腫瘤學教師隊伍的建設是當務之急。首先,要增強帶教老師的教學責任感,明確職責范圍,糾正部分教師重醫療和科研,輕教學的思想傾向。把帶教工作與教師晉升職稱和崗位聘任的考核相結合,其次采取教學改革措施,加強腫瘤學教研室的建設工作,經常性地進行教學觀摩和教學評比活動,建立腫瘤教學競爭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接受繼續教育,開展教學講座和學術講座,加強學術風氣建設,優化教學軟環境。只要得到有關部門重視,有專設的教學機構的組織和引導,腫瘤學師資隊伍建設一定能初見成效。
3臨床腫瘤學教學教師在臨床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使其具備解決臨床問題的基本技能。選擇有代表性的常見或高發腫瘤典型病例,然后通過多媒體展示其診斷要點及綜合治療原則、規范化個體化方案;再對該病進行回顧性、前瞻性分析,讓學生全面了解其治療方法及預后。
醫學生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在有限的臨床實習時間里,如何合理安排腫瘤病種的臨床實習,是關系到醫學生能否應用已學到的腫瘤學知識來處理臨床疾病的關鍵。以往的實習安排大多重視內科、外科,而忽視了腫瘤科的臨床實習,這不利于醫學生腫瘤學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惡性腫瘤已逐漸成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醫學生只有通過充分的腫瘤臨床實習,才能為將來的腫瘤臨床工作打好基礎。在經過內科及外科實習之后,必須增加安排2個月左右的腫瘤專科的實習,這樣才能鞏固已學的腫瘤學知識,才有可能深刻領會腫瘤綜合治療的概念,明確腫瘤治療過程中手術、放療、化療、中醫中藥治療及其他療法的適應范圍,正確理解如何選擇合理、規范的綜合治療方案。
作為一個合格的腫瘤專業醫學生,不但要求對綜合治療的各種手段有較為透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把多種治療手段科學、合理地結合起來以取得最佳治療效果。循證醫學是近20年來在臨床醫學領域迅速興起的一種新的模式。其定義為:謹慎、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據,結合臨床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和意愿,將這三者完美結合,做出治療決策。其核心思想就是任何醫療決策的確定都應基于客觀的科學研究證據,在獲得這些證據后對其進行充分評價,然后用來指導臨床實踐。應用循證醫學,可為腫瘤患者提供最為合理、有效的診治規范,最終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醫療費用及提高生活質量。
臨床教學中,還要強調循證醫學是腫瘤規范化治療及個體化治療的方案制定的基石。只有符合循證醫學的要求才能提高診療水平。教會學生應用循證醫學的原則來指導腫瘤的診治則是一種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以上的訓練使學生逐漸養成應用循證分析法來指導臨床決策的習慣,從而為他們在畢業后從事腫瘤臨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腫瘤的規范化治療是建立在多學科綜合治療基礎上,針對某種腫瘤的最佳治療方案,是多學科相互合作,綜合考慮而制定。在腫瘤綜合治療中,各腫瘤學科和醫生之間不協調的問題勢必影響學生對腫瘤治療的整體觀念,應在臨床教學中反復予以強調。通過對以上知識的傳授,可以使學生明確目前針對腫瘤治療既有規范化原則,又有個體化方法。高年級醫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現有的醫學資源和網絡資源進行自學,以彌補教學時數的不足,整合自己所學的腫瘤學知識結構。
增設腫瘤心理學課程
廣義的綜合治療理應包括康復及護理內容,這是目前世界發達國家頗為關注的事項,也是社會進步、醫學發展的體現。以往的醫療多采用生物學模式,以“疾病”為中心,強調只有治病才能救人;其實不然,腫瘤即使消除,患者可能致殘,心理可能發生障礙,甚至自殺身亡。因此,醫生必須注意到患者的社會性。醫護工作的重點應從人患的“病”為中心轉到以患病的“人”為中心;工作任務己不僅僅是使腫瘤局部得到控制,而是要照顧到患者的全身。調治生理的同時還要兼顧心理,有軀體治療還要有精神治療,使患者恢復社會活動能力。
這種高標準的醫療只有綜合治療才能承擔。例如,乳腺癌患者承受患癌及失去雙重精神上的打擊,患者焦慮、憂郁、恥辱、恐懼甚至失望的心理急需疏導和治療。外形重建的呼聲也日漸強烈,這一綜合治療的要求,就其難度來著,往往高于乳腺癌的切除術。掌握并分析患者非正常的心理狀態,以針對性的語言及適當方法作用于患者的高級神經中樞,從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達到提高全身機體狀況的效果。